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德教案范文

品德教案精选(九篇)

品德教案

第1篇:品德教案范文

【关键词】 研究式 启发性 实践性 因势利导

教师经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洗礼,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给中学思想品德课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巨大变化。但案例教学还是“新生事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深刻,认为它只是采用简单举例并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而案例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探究式”学习,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有效教学,我们来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编写、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一)定义、特点概述。

1.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设计一个或几个知识隐藏“研究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讨论、分析、表达、感悟等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认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实施课时教学时配置案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案例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针对在案例学习中出现知识断层的学生,需要“对症下药”地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由此提高学生在探究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案例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认知情况等需要,灵活选择具有意义的案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案例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依据教材不同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学生个性设计教学案例,运用所有的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在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境界。学生除了知识的获得,还有情感上的升华。 (二)教学案例的作用。

首先,创设活动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体会案例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袁隆平院士突破遗传理论的禁区,大胆创新和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到阅览室、报刊、影视、网络上收集寻找袁隆平院士成功“杂交水稻”的先进事迹,然后把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整合、加工、分析,交流与表达,最后归纳:①“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表明了科技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表明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③袁隆平院士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案例是身边生活的事,它能把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学生受益面层大、收获多,学生鲜活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连差生都有事做,从而达到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次,透过真实事例激发、促进整体发展。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联系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典型情节,应多研究学生的特点、知识状况,多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能调动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再次,因势利导多样化,注重能力训练。教学案例尽量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冲动的状态,以案例内容为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在研究中拓展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教学案例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典型事例。其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以上几点,还有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换位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二、教学案例的编写

案例编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但从整体来看,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时必须从下以方面注意:

1. 案例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2. 案例要符合实际,要简明扼要,以达到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的讨论。

3. 案例要“新”,要关注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案例要具有生活化、针对性、开放性、启发性、实践性。

三、案例反思

第2篇:品德教案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带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来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来实施案例教学呢?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准备更重要,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显得牵强附会。由于案例来源很多,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选择那些有助于说明所讲内容的带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教师切忌胡乱编造或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举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分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原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还能举出一些很能说明该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其他事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也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选择案例并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有时还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开阔他们的视野,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最终促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品德教案范文

一、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与时俱进朝着素质教育这个方向发展。因而,在教学中也应从过去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向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这一方面转变,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转让的重要方式。

2、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照本宣科式政治教学的枯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成绩也能得到较大的进步。学生能通过对不同教学案例的分析,做到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自主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教学结果。

二、思想品德课日常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1、案例教学法中所用案例的制作,是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案例,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的例子。教学中的案例应该是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联系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时效性强的、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教学中如运用案例得当,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运用的案例不得当,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因而,教学案例的收集、设计则显得至关重要。

(1)采用教材中所列举的案例,这些案例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也较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但是我认为,教材中的案例也有其缺点,就是学生对教材较为熟悉,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是单纯的引用教材上的案例,会显得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发挥。

(2)教师可以把学生较熟悉的、身边常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例以及学生较陌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设计为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也可以将报纸、电视新闻广播等媒体报道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根据教学内容再加以提炼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同时,思想品德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学中要求向学生传播国家时政知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教师将国家时政事件设计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可谓一举两得,既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也利于向学生宣传国家政策法规。

2、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是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八年级的法律常识教育是较适用案例教学法的,在教学中通过展示案情、设置问题并交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在教师与学生分析研究案例的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领会法律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导入式的案例教学法

利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之心,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讲述"社会生活需要合作"这一节的内容时,我是运用这样的案例导入新课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辽宁省师范大学教育系里有两位特殊的学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铮。她们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双耳失聪。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学习上却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她们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学生非常的好奇,我趁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其中的原因。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原来她们组成了'海伦·凯勒'联合舰队,两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周婷婷听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铮的眼睛;王铮看不清听得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两人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生活中学会团结合作就是她们取得成功的法宝!此案例既引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又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2)总结式的案例教学法

在传授完所要学的理论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学会总结和运用知识点。在学完了"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一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案例题。"某学校一名女学生因为嫉妒另一名女同学漂亮,用手机拍摄该同学的各种生活私照,然后在同学间到处传看并散布诋毁性谣言。"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该女学生侵犯了另一名女同学人格尊严中的什么权利?同学们众说纷纭,发表自己的意见......答案是侵犯了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总结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去详细解说,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反面式的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适当举些简单的反面案例起到对比作用,深化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知识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在学习"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课时,除了要求学生识记公民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外,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主动自由发言,并例举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或现象是没有尽到公民基本义务的?如很多成年子女不孝敬父母,未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很多公民为了个人私利,想方设法偷税漏税,未尽到依法纳税的义务......只是简单地例举,却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分析问题,并领会法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4篇:品德教案范文

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道德建设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坚持依法监管和以德引导相结合,坚持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和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相结合,坚持阶段性教育治理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着力解决当前农产品生产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人员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营造诚信从业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工作

把道德教育和治理活动贯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及监管全过程,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人员存在的道德诚信缺失问题,通过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加强道德规范引导、加强道德评议监督等方式,集中开展地产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人员道德诚信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加强道德宣传教育

1、加强食用农产品从业人员道德教育。积极探索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人员中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企业用道德良心生产。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组织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参加道德讲堂,运用知识问答、通俗读本、宣传标语、媒体报道等方式,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理念,培育良好风尚。

2、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将国家、省、市标准编印成册,切实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生产实际的简单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结合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将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传授给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引导生产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3、组织开展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组织“绿色风”进社区,夏季、冬季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向市民推荐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大对诚信经营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宣传,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提高市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度。

(二)加强道德规范引导

1、探索建立诚信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将“三品一标”企业纳入诚信体系建设对象,从企业组织管理、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技术应用、产品监测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方面入手制定统一的诚信管理评价标准,由各地依照标准对纳入评价体系的企业进行日常评估、信用管理和动态调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2、全面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深入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生产知识,增强行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对行业内存在的“潜规则”等问题及时整改,对行业内存在的见利忘义、违法生产、失信经营等行为加强规范,从源头遏制不法行为。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农产品企业健康发展。

3、深入开展道德主题实践。在农产品生产企业中倡导“诚敬做产品”主题实践活动,从规范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等方面入手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提高企业保障质量安全、依法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4、切实加大执法整治力度。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围绕蔬菜质量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力度,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道德评议监督

1、组织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明察暗访,评估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诚信经营状况,督促企业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农产品信用评价体系,对诚信生产典型企业、个人进行宣传,弘扬“以义取利、见贤思齐”的价值追求。

2、注重发挥12345、寒山闻钟、公众信箱、政务微博等多种形式的评议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对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及时回复,营造恪守诚信的社会环境。

3、提高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依法维权意识,畅通投诉举报途径,做好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工作,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三、活动安排

1.部署阶段(4月下旬-5月上旬):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地产农产品道德诚信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明确具体要求和活动安排。

第5篇:品德教案范文

本文就近年来在政治教学中学案的设计——如何备课、如何作业两个教学环节略谈一下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学案 备课 作业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案的实践初探

在新的形势下——新课标、小班化等。思想品德教学一直被传统教学模式所困扰。如何改变为“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容器”的僵化局面成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自从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真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越来越生动活泼的互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认识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者从教案改为学案开始尝试的。

本文就近年来在政治教学中学案的设计——如何备课、如何作业两个教学环节略谈一下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1、备课要体现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只有备课有创新,才能有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时要改变“备书不备人,备教法不备学法,备知识的传授不备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备知识的传授与继承而不备知识获取的技能”等状况。因此,

第一、备课应站在时代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上,拓宽视野,重新审视和选择备课的思路,充分利用小班化的教学优势和特点,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的设计要注重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寻求开发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

第二、备课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和思维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体验过程,使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结果,而且知道知识获取的过程,从而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譬如我在备初二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关于法律严禁破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的行为时设计了一个创新思考题,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从中体验出在日常生活青少年应如何关注社会,关注法律,关注自己与他人……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安危息息相关,可谓是三维目标一气呵成。

题目是:关注社会现象,堵住潜在漏洞。请你细心观察,找出下列各镜头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消除隐患的措施。(图1)

以上镜头中的隐患分别属于教材第二课第2-3框法律严禁的哪种行为。

镜头一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三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中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镜头中存在的隐患,请你提出消除隐患的具体措施。(至少2条)

措施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对镜头中的行为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要体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

当前思想政治学科的作业存在多、杂、乱的现象,有的教师讲完一章内容后,给学生发几套练习题,要求学生一道不拉地做完,而这些练习题中不少的题大同小异有的同一道题,答案却完全不同。这种低水平的重复训练,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搅乱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已学的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开卷考试的大背景下。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

第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各种试题进行筛选,同时自编一些有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迁移性的练习题,做到少而精,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收获。

第二,作业的形式、内容、答案、目标要有多样性。从形式上看,作业既有课内,又有课外;有课前,也有课后;有笔答,还有口答;既可答内容,也可答思路;做练习、编习题时既有必答题,也有选答题等等。这样做,克服了传统作业的单一性。从内容上看,作业既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育等某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是本学科内的多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综合性、渗透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适合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复合性人才。作业的答案没有固定单一的标准,也不是课本上能够简单找到的,只要言之成理,皆应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他们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作业的目标不限于认知、记忆,更要突出发散思维及理解、分析、综合评鉴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第6篇:品德教案范文

一、身边的案例激起共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笔者在讲授《让生命之花绽放》时,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开学一周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大一学生刘旭始终没有出现在课堂上。不久,噩耗传来:刘旭在寒假期间为抢救落水儿童不幸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当学生们还在为刘旭的牺牲而嘘唏不已时,我抛出问题:“一个大学生为救小孩而献出生命值吗?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后得出结论:“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当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时,生命的长度就得以延伸,生命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延伸问题,请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尊敬。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又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请你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美丽的画卷、响亮的歌声或平时搜集到的诗词等展示出来。实践证明,这样以真实案例为铺垫,交流、探讨环环相扣的课堂深受学生喜爱。

二、新颖的事例激发兴趣

关注学生的需要,引用的事例要符合学生心理,具有新颖性,因此,在选取事例时应突出两点:一是材料新。引用的事例要有时代感,与时俱进。二是角度新。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善于运用鲜活的事例,还要能够巧妙地为一些旧事例赋予新含义,挖掘出新思想,使人耳目一新。如在讲“直面挫折”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学生最崇拜的偶像明星――周杰伦的事例。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些内容:“单亲家庭、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当过服务生”,然后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当今哪一位著名的歌星。学生们踊跃发言,大都猜出是周杰伦。接着我又问:“周杰伦条件并不好,他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呢?”学生纷纷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周杰伦的故事讲出来,有的同学还引用周杰伦的话“当幸运之神还未降临的时候,请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并非你不是天才,而是时间还未到。我为这一天,努力了二十年,而且这段日子里,我从来不曾放弃”。结合周杰伦的事例来分析课文,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他们从熟知的明星身上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面对挫折,只有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才能取得成功。

三、时效新闻,引发探讨

在课堂上引用新闻案例,既可以使课堂活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在讲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有关入秋以来北京频受沙尘暴袭击的新闻,然后提出四个问题:1.这则新闻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2.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4.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学生们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思维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案例贯穿所有知识点

第7篇:品德教案范文

现代教学过程是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学生的生活进行涵盖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主题设计,它的开放性、人文性、时代性以及生活性的特点决定着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时事热点和社会热门话题为有效教学的切入点。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知识点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运用现实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性情境,并有效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健康成长。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要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选用案例与知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真实性和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唯有真实,才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这样的案例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将来走向社会真正面临的实际情况或问题,它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发展为讨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选用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教材的核心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感知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笔者就引用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这一重要的视频,选用“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的典型案例,介绍翟志刚的成长经历:因贫困差点辍学;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又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面对挫折,翟志刚曾这样表白:“如果‘神七’还是擦肩而过,我还是要继续努力。”让学生讨论翟志刚在成长过程中都遭遇了哪些挫折?他是怎样面对的?组织学生探究:案例中体现出翟志刚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翟志刚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上要树立理想,不能向困难和挫折低头,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创新热情;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从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确立努力的方向。

2.注重时效性和贴近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产生新鲜感,才更具有亲切性和可学性。引用的材料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最好是就地取材,可以采用本地发生的案例,离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符合其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比如在初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一节《诚信是金》新课导入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案例的:班上一个同学向某同学借了20元钱,说好了第二天还的。可是第二天他把这事忘了,过了一个星期才想起来。这时,这个同学发现,借钱给他的同学一直没提还钱的事,很可能已经把这事给忘了。请问,这个同学应不应该主动还钱给别人?还是假装自己也忘记了,要是同学不提起就不还了,自己还可以占点便宜。这样的事例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甚至不少学生还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会想,别人没有向这位同学讨还20元钱,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忘了,而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说,其实心里对借钱不还的同学是相当不满的。借钱不还的同学如果因为别人没有直说就不还钱,可能会在金钱方面占一点小便宜,但是人格上的损失就难以弥补。失去了好朋友的信赖,失去了人品上的好口碑,这完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到遵守诚信的道理就在身边,它并不是虚无空泛的,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

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性和理论原则性强,比较单调枯燥,因此所举的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教师应通过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以案说理、以理析案。

4.注重方向性和激励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案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呈现案例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形式应多样化,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采用灵活多样、恰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呈现案例,供学生阅读分析;教师口头描述案例,让学生记录、思考;师生表演、模拟案例,直观生动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录音、视频展示案例等等。

2.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探究问题

要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引用相应的案例后,必须围绕案例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达到例、疑、理的有机统一。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有让学生充分去研究问题的广大空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梯度学生的学习实际,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导航者的功能,把握调控好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面广,要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活而不乱,为此教师就要做好一个导航者的角色,直接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度、节奏,发挥出引领、导向、全盘把控的作用。特别是进行到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讨论时,教师必须把握好整个课堂。如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分配好时间,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进度;同时要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讨论不能偏离主题,及时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到问题的核心,避免偏离课堂教学的轨道,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4.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点评与总结要公正到位,避免有失偏颇

第8篇:品德教案范文

一、学科建设生命化,让教学“活”起来

学科建设生命化,含义在于突出学科建设人文特点,将学生作为思考重心,从而彰显教育本质。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合理开展学科建设,让教学目的与人文性特征相统一,在符合生命化特点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其中,让学科建设生命化,不仅要求教学充满活力,师生之间互动性强,还需要学生的人格特征得到发扬,从而体现出新时代思想品德教学的人文关怀。

在此情境下开展教学,其模式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在遵循素质教学要求的同时以学生为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拿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学会与人合作》来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大量的生活案例、历史事件等来证明相关观点,这不仅符合教学的实际性,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特征和现实特征,而在这个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人格思想,让学生结合案例去思考教材,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这在起到实际效果的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重要观点的认知。

当代社会是人文社会,也是彰显学生人格魅力的社会,在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同时发扬学生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主导地位,从而积极融入到学习的队伍当中,本着正确价值观来发展自己,结合前车之鉴审视自己的行事为人,从而加以改正,这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也是确保学科建设生命化得以彰显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时展中的必然,也是时展中的立意标杆。

二、学科建设智慧化,让教学“美”起来

建设智慧型课堂,让学科建设满足智慧型要求,旨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习变得充满智慧与乐趣,从而让教学灵活生动,“美”起来。智慧的源头可以是多样的,不论是结合教材书本,还是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感受到知识的气息,这是新时代新课堂新观点新教学中的重要观点。

比如讲解单元课《亲近社会》时,教师可以从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新中国的成立等角度作为拓展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延伸力,让学生在理解国情、理解历史的同时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意义给予明确。然后结合国家与人、社会与人之间的联系进行关联分析,最后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不可分割,紧密相联。

让学科建设充满智慧,让教学在“新”的过程中充满“美”的特征,这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建设人文课堂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在课本上,还要求教师将教学方案贯彻在科目的本质上,从而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做到知识的全面性扩展,让智慧充满整个教学阶段,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美”,发现“美”。

三、学科建设有效化,让教学“动”起来

开展有效化学科建设,让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叠加,将重点突出,从而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重点,这不仅是学科建设新观点中的核心思想,更是强化教学策略的重点方向。全面贯彻学习生活化、心理建设有效化、实际认知准确化,结合三点突出教学本质,从而让学生的人格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力促进知识、情感、能力三者的相统一,由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课本,结合课本与生活论述其中的思想,并让学生结合这一思想反观自身,从而让学生准确地对自身做出定义,并建设出良好的发展方向、学习态度、行为方式等。而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比如《环境保护》、《科教兴国战略》)为主体开设讨论活动,并让学生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然后结合自身理解阐述观点。这不仅是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形式,更是提高学生自主行动能力的有效对策。而在这期间,学生不仅实现了人格魅力的建设,更懂得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从而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作用于社会、生活。学生在以生活为角度展开学习时,也是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一次认知过程。在这个阶段当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观点的标新立异、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这些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视自己,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困难,并克服困难。就如同单元课《成长中的我》那样,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自己,从而寻到正确的方法战胜自己,并树立起良好的集体观念,强化自身心理素质,从而在提高学生人格魅力的同时,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建设铺下奠基。

四、结束语

第9篇:品德教案范文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1.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具体的思想品德知识

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思想品德学科向来比较枯燥,知识点和原理也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使得大多数的初中生不喜欢学习思想品德学科。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活化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进而共同思考,由具体演化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终认识到学习政治知识的规律。

2.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指引学生自行探索真理,而不好的教师往往是直接将真理传达给学生。这两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同理,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也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真理的一个途径。案例教学法摆脱了传统学习的死记硬背模式,让学习变得灵活起来。而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便成为知识探索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自觉地对知识和真理进行探究。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对一些案例材料进行阅读,独立思考,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案例材料,这一过程也可以间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整理能力。

二、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隐含问题

1.角色不明

在传统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一对矛盾。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不过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这对矛盾的位置却出现了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学生扮演着中心角色,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不过在现阶段,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摆不好自己的位置,代替学生分析案例,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浅尝辄止

在案例教学当中不仅具备实际案例的描述,同时还包含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停留在表面,一目了然,有的却隐藏极深,需要仔细地挖掘和剖析才可以弄懂。而初中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事物无法成功窥探,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有时还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如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如何在此基础上使用因果分析法、假设法等。然而在目前,个别初中思品课教师往往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浅尝辄止,并不深度挖掘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意义。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明确案例分析主角,提高教师引导功能

在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充当引导者、领路者,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指引、纠正。不要出现教师直接分析说明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思考探索机会的丧失,更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的初衷。

2.深入挖掘案例,严格控制案例数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