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工程范文

素质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工程

第1篇:素质工程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文明和谐美好新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有力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工作方法和目标

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十二五”规划,把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县创建“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感恩奋进”主题教育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倡导文明礼仪、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组织领导

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县司法局“文明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工作由局政治处负责。

四、任务职责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时代风尚。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重点开展一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和“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局形成崇尚先进、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2、开展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要开展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并将活动中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自愿精神,广泛开展文明自愿服务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坚持以人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努力成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后备军。

4、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拓展创建思路,拓宽创建领域,使文明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文明家庭等创建的过程成为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过程。

(二)倡导文明礼仪行为

1、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县文明礼仪常识》宣传读本,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建设新家园、倡导新生活、弘扬新风尚”、“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展示和培育文明礼仪、倡导文明实践活动。

3、组织评议。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评议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自觉遵从社会行为规范,摈弃不文明行为,形成以文明为荣、以陋习为耻的社会氛围。

4、创建学习型组织。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等创建活动。以“争创学习兴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开展传统教育。紧紧围绕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深化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元旦、“五.一”、“七.一”、国庆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忠贞爱国、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友善和谐、勤廉节俭的良好道德风尚,增进干部职工的情感交流,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

6、深化结对共建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我局文明单位的先进性、示范性,以及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大对农村信息、技术、资金的帮扶力度,到结对行政村开展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倡导爱护环境行为

1、开展重点治理。以治理“五乱”和“三乱”为重点,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改善全局干部职工办公、居住和生活条件。

2、开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治理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全行为,倡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3月)

根据县文明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召开“文明素质工程”活动动员会,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全局干部职工熟知此项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以环境卫生为突破口,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全面推动“文明素质工程”的深入开展,使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有较明显的提高。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7月――2012年5月)

总结“文明素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下阶段的工作方案。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干部职工予以批评警示。

六、措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文明素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政治处要切实做好“文明素质工程”实施的组织策划工作,落实任务,确定专人负责“文明素质工程”工作,要把“文明素质工程”纳入我局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形成整体合力

要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结合年度工作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政治处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县文明办汇报、总结,确保文明素质提高工程深入实施。

(三)强化宣传引导

要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文明素质提高工程,要充分利用简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大力宣传在文明素质提高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例,介绍和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正确舆论引导。

第2篇:素质工程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文明和谐美好新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有力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工作方法和目标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积极倡导文明礼仪、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等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卫生系统“文明素质工程”领导小组,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四、任务职责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重点开展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和“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为契机,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时代风尚。加强对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进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评议、推荐身边好人”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和推荐一批群众身边事迹感人、具有积极示范作用的典型和模范人物,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文明自愿服务活动,2开展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要认真总结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推广。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自愿精神。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单位和职工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培养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鼓励他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努力成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后备军。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4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积极拓展创建思路,拓宽创建领域,使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创建的过程成为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过程。

(二)倡导文明礼仪行为

大力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开设“文明礼仪小常识”专栏,1加强教育培训。宣传学习《县文明礼仪常识》读本。利用网络、动漫、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扩大文明礼仪知识公益广告的覆盖面。

展示和培育文明礼仪、倡导文明实践活动。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建设新家园、倡导新生活、弘扬新风尚”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引导人们自觉遵从社会行为规范,3组织社会评议。组织开展“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评议活动。摒弃不文明行为,形成以文明为荣、以陋习为耻的社会氛围。

继续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以“争创学习型组织,4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争做知识型职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对广大职工群众进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开展“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5开展传统教育。紧紧围绕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深化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元旦、五一”七一”国庆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忠贞爱国、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友善和谐、勤廉节俭的良好道德风尚,增进市民的情感交流,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先进性、示范性,6深化结对共建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以及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引导各单位加大信息、技术、资金帮扶力度,结对行政村开展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倡导爱护环境行为

大力推进城乡风貌塑造和提升城市品位。1争创示范城市。积极参与争创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城市。

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改善人们居住和生活条件。2开展重点治理。以治理“五乱”和“三乱”为重点。

治理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全行为,3开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倡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

(四)倡导公共文明行为

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活动。严禁酒后驾车。1加强单位车辆管理。实施文明交通行动。

2大力开展卫生系统“诚信服务、守秩序、爱卫生、讲文明、除陋习”活动。

3加强执法监督。开展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教育。

4抓好单位从业人员文明礼仪、文明行医、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升系统整体文明服务素质。

围绕“共铸诚信德阳”主题,5着力推进“诚信德阳”建设活动。积极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增强诚信意识”要求。深入进行诚信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诚信意识。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启动“文明素质工程”结合创建“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对干部职工进行宣传动员。

(二)整体推进阶段

以行业和窗口单位为重点,以环境卫生为突破口。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基础,全面推动“文明素质工程”深入开展,使文明素质有较明显的提高。

(三)巩固提高阶段

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总结“文明素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案。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警示。

六、措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

必须加强领导。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文明素质工程”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并确定专人负责“文明素质工程”工作,要与文明单位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和进度,把“文明素质工程”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形成整体合力

抓住重点,各单位要根据年度工作任务。突破难点,扎实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卫生局将加强日常督导,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引导,确保文明素质提高工程深入实施。

第3篇:素质工程范文

有读者打电话到本刊编辑部说:“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对此我们很受鼓舞,希望能有机会接受更多的学习培训,更好地促进工作。”那么,这些年来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何成效?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少农。

张少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结合贵州欠发达、欠开发这样一个基本省情,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全省1300多名地厅级领导干部普遍接受了培训;同时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282期,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16000多人次,并且抽调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参加在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院校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究班;在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举办l7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对2898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轮训了一遍。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大家受到了一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深刻的精神洗礼,思想理论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党性观念显著增强。

二是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分级分类培训,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下半年以来,分别对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四大班子”352名“一把手”进行了集中培训。2003年以来,全省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干部达46万人次,其中地厅级干部6000多人次、县处级干部38000多人次、其他干部41万多人次;实现了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的总体目标,提高了广大干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能力。

三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培训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通过省委党校和贵州行政学院主渠道举办165个各类培训班,培训干部13800余人次;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以及欧洲、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0期,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000多人次;同期先后选派10000余名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干部,参加各类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共开展培训280多万期,培训6500多万人次。

四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省委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并从经费、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形成了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同时,建立了《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试行)》,实施了《贵州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学时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9个配套制度,形成了述学、评学、考学的制度体系,增强了干部培训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当代贵州》: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张少农:回顾几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是做好干部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三是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四是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做到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客观要求。五是党委重视、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条件。六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整合教育资源,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途径。

《当代贵州》:据悉,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请问这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何意义?

张少农: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省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简称“1+10文件”,包括1个主体意见、9个分类实施办法和1个督导检查和考核激励办法。主体意见明确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并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办法根据党政干部、公务员、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管理工作者等9类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明确了主要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主要措施。“1+10”文件与今年年初省委制定的《关于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办法》和《2006―2010年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构成了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体系,是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举措。

《当代贵州》:再请您简要地谈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将这些举措落到实处呢?

张少农:我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按照中央的部署,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实际,养成刻苦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做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模范,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领导水平。

二是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抓好“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开展好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整体推进党政干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建设,要按照省委“1+10”文件的要求,突出抓好党政干部、公务员、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管理工作者九个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在五年内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任务。

三是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有力保障。要切实抓好主阵地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要继续加强与省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合理利用国(境)外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要通过在职进修、挂职锻炼、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选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省、市(州、地)两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促进资源共享。

四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要通过培训各个环节的创新建立有效的培训模式,使班次设置更加科学、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培训管理更加有效;要遵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开展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现场式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建立全省党政干部在线学习网络,组织干部“在线学习”;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组织调训、学习管理、质量评估、经费保障管理、培训与选拔使用相结合等制度,逐步形成以《干部教育条例》为主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及时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中去。

第4篇:素质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品质;影响因素

建筑的建设其实是由多个专业进行交叉使用而成的,因此如果就本专业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来说都是很好控制的,这种控制可以是外形、建筑的使用功能或者是结构形式以及合理性等等,都可以进行单专业的保证和控制。但是一项工程项目不可能只有一种技术或者是领域构成,因此各个专业在施工上的配合以及交叉协调工作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就会造成工程的返工而延误工期,并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更甚者在返工后会对建筑的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埋下一些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下面就详细的列举出三个实例来说明各个环节的协调不良配合不周所带来的后果:实例一:在某个小区的车库施工中,土建专业对车库施工完毕,在两个车库的中间的连接通道中,机电专业的人员欲对车库进行施工时发现土建施工导致了一个结构下翻梁影响了层高,在净距离上已经没有铺设电缆桥架的管道空间了,如此一来,即便是全部的专业都施工完毕,在连接通道的规格上,最初的设计规划已经得不到满足了。

实例二:一个完善的小区室外管道包括了自来水管道、热力管道、电缆管道、燃气管道 以及室外污水管道等等,这些管道的施工都是由不同的施工队伍和部门进行施工以及管理的。在某小区的室外管道建设中,由于各个机构的相互之间协调不够而导致了各干各的,前一个施工队伍刚刚完成自己本专业的管道建设,后一个队伍在进行施工时因为需要对前一个专业的管道造成了破坏,于是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令建设施工混乱不堪。

实例三:某一业主在对新房进行装修的时候,对于室内的结构不甚满意,因此在咨询了物业的土建工程师之后打算对新房的墙进行出新的拆除和隔断处理,以此对室内空间进行组合,但是在业主对隔断墙进行拆除重建的过程中在对膨胀螺丝的打入操作中将地暖管道给破坏了。这样的实例在很多的施工过程中都会见到,一栋本身可以建好的建筑因为各个结构体系没有合理的协调配合又被弄得乱七八糟,不但降低了建筑功能,同时还极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隐患和问题。

由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各个专业在施工中的相互协调以及配合才是工程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工程质量予以保障的基础,业主以及监理人员如何才能在这种管理中做到更好,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提高。

1、统筹兼顾各个专业,预先对交叉管理以及协调工作打基础

各级设计院优势分为不同的设计专业,而在设计上不同的专业都有着自身的想法以及设计规范和思路,并且由于工作环境和界面的限制,造成了各个专业不沟通,很少甚至不去考虑其他的专业设计配合,因此这种自成章法的设计势必会引起施工中的混乱现象,就会造成矛盾以及返工的出现。但是,对于这种办法可以通过在一张设计图纸上进行施工设计的叠加的办法来解决各个专业交流不够的缺陷,最大程度的对后续施工中的交叉作业进行了避免以及减少,各个专业就不会对同一工作面进行争抢,也降低了损失。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结构、水电以及采暖和智能化、景观这些辅的专业铺设和设计都应当是为照着建筑专业进行,通过CAD对图层进行叠加,将各个设计图纸在同一平面中显现出来,这就很容易发现重叠和交错的部分,对于这类部分就应当进行排除和分析,对管线的重合交叠的部分进行重新的协调处理。而在室外的建筑业以及单体建筑的建设中,对于连接点需要对各个专业进行预先的兼顾,将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良好的开展,最大程度的优化设计,将冲突降到最低。

2、加强建筑施工各单位、各专业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一个建筑物分为建筑、结构、景观、给排水、电气、通风、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所以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一般来说,给排水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施工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包含后期装修、安装的配合,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各阶段的组织协调、统一管理的思想。

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咨询公司)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环节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队伍,保证每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防止问题的出现。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强调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技术责任的协调管理,才有可能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第5篇:素质工程范文

一、工程素质涵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建立“大工程观”,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工程教育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技术上狭窄的工程教育”型人才,也不是‘狭窄于技术的工程教育’型人才,而是具有更多的职业适应性。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基于大工程观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规格,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很多评估标准,它所强调的侧重点为:一是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三是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欧洲工程师协会联盟在1992-1993年提出的“欧洲工程师”的16项素质要求中,属于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有2项,属于非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有14项。即在培养合格工作师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技术性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技术性素质的培养。

“技术性素质”,就是指工程师具有完成其所承担的工业生产部门的“设计、制造、运行、施工、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支持其在面对实际工程任务时做出“会不会做”的回答,这种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合格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针对学生的专业面向而进行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非技术性素质”则是指学生或工程师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具有的工程师意识和职业迁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具体地说,工程师意识就是支持他们在面对实际工程任务时,做“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应不应该做”等回答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普遍认同的现代工程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要具备的工程素质就是:专业素质、较宽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从事各种各样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在未来的科学技术环境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具有的共同的、基础的素质。具体讲,基本工程素质包括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包括基础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搜索和学习能力、专业工作的交流能力、工程技术文件的写作能力等。

可见,工程素质不是仅仅通过课程所能达到的,工程素质的培养更强调的是一种过程,是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能力和素质的一个过程;工程素质不仅是胜任本工程岗位所具有的素质,而且是在本专业领域内适应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高职工程素质教育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1.培养目标及定位

从我国目前教育层次的设置上,我国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就落到了高职、高专身上;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角度,他们是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仅有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工程意识;第三,从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角度,高职学生将成长为更高层次的工程师。

就交通土建类高职学生而言,其层次上是工程一线技术人员,其专业领域上要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故我们的定位是“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

2.准确理解技能培养与提高工程素质的关系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都提出了课程标准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及职业适应性,是将由生手转变为熟手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知识内化的过程)提前到学校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顶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内化的过程在传统来讲是在工作初期在企业完成,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一过程期望在学校阶段完成。

所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力度,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结合,有助于工程素质的培养。技能培养是工程素质的培养的重要载体,单纯的技能培养并不能提高工程素质,工程素质的提高是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的技能训练,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化的知识结构,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教育,注重工程伦理教育,注重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

3.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关于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间合理比例的争论一直存在,学制决定了学生在校总的学习时间,理论课时多了实践课时必然少,学生技能培养不够多;实践课时多了,理论课时就会少,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必然受影响。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提高实践技能培养的比例,但是,强调对实践技能的培养锻炼,并不否认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一系列变化中得到一些很好的启示:美国工程教育在100多年的发展改革中,先后经历了技术学院期、工程科学期以及现在呼声正高的“回归工程”期,“回归工程”就是强调工程教育不能忽视工程实践的特殊作用,即在强调工程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工程教育都很难说是成功的。所以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切不可忽视理论教育,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依托,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所在。

4.专业教育与专业领域教育之间的关系

专业教育的涵义是指以面向当前专业为主所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领域教育则主要是指工程教育不仅应当培养适应当前专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当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变迁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

专业教育解决了点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事某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专业领域教育解决的是面的问题,任何一个毕业生不可能终生从事一个具体岗位,其面对的必然是一个领域内的岗位群。这既有横向的岗位变换也有纵向的职业水平提升。在目前专业划分比较细的状况下,要保证学生将来能有较宽的就业口径和适应面,必然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考虑宽基础、精专业、重拓展。

5.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形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和依托,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势必对原有的课程和知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规划,但一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对其将来职业生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重构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对知识体系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课程重构和知识要素重组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

工程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强调知识与技能在“体内”的“内化和升华”,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是专业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基础”作用和工程素质的“定型”作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应从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以培养工程素质为核心,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具有专业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如自然科学基础课、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工程技术课和工程实践课;第二类是为确保思想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如思想品德课、法律知识课等;第三类是为提高文化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如各种人文、社会科学课。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工程教育教学内容以下几方面十分重要:第一,要有合理稳定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二,要做到“原理、概念、方法、应用”的统一,这是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使用价值的基础;第三,要反映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的新成就及其发展趋势,这是教学内容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前提;第四,要体现计算机等高科技对学生的主体认识活动的影响,它将促进教学内容的根本改革。下面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简要说明。

第一层次为共同基础课的三个模块:工程学基础(人工系统);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系统);外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社会系统)。这些共同基础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职业高校区别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层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等课程。基础层的课程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

第二层为拓宽了内涵的专业平台,其内容为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针对所学专业而设置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知识体系的中心,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面向专业领域,拓展学生专业范围,同时兼顾学生一定岗位或先进技术的课程,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第三层次为“实践平台”,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是知识、技能“内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载体。分为“校内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三个部分。“校内实践”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专项训练,“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生产企业进行综合性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检验。

四、有待研究的其他问题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坚持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专业观念,树立现代工程观念,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对学生进行工程方面的基本培养和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要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技能训练,教师工程素质的水平是有决定意义的。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大多直接来自学校,普遍对实际工程不熟悉,工程素质不高、工程意识薄弱,因此,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学校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具有战略意义,务必从长计议,逐步解决。

3.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与工程基本训练。一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起来,使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教材、课堂讲授、实验和其他教学活动之中。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性环节的综合性、针对性和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2] 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

第6篇:素质工程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

目前,一个先进创新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被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其实施施工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市政工程质量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这五要素对建设施工工程中的工程质量优劣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所以,工程施工者应首先从这五大要素着手,控制好项目的工程质量,对工程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一、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五要素

(一)“人”的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首先,“人”是市政工程质量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所以,对工作质量的严格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管理和施工人员做好职位分工,岗位培训教育,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流,培养和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质量上形成自觉意识,实现人人都关心和重视质量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二)“机械”的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市政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也在相应的提高。机械化程度的好坏,能否有效的利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 ,可靠,适用,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设备,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修,使其保证稳定的性能,达到施工工程质量的需要。

(三)“材料”的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必备物质基础。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构配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建造合格的建筑需要合格的材料。市政工程,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安宁稳定和整个社会。所以,在材料的挑选上,一定要慎重仔细,如果出现纰漏,则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施工材料方面的慎重挑选,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保证。

(四)“方法”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方法”即是工程项目施工中,在整个建设期限内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组织设计等。影响施工项目质量和进度取决于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也是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量,争取做到提高质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加快施工进度,把施工成本降到合理的最低水平,在工程施工方法上所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预先制定好防御措施,不要到出现问题时才去找解决方案,要防患于未然。

(五)“环境”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质,气候,环境等。这里的环境因素可细分为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相应的措施,紧密结合施工技术和方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五大影响工程项目质量要素的具体分析,对于做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政工程施工中,对一切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都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因此,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

其一、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要定期认真地了解相关工程的文件,技术图纸,掌握工程技术标准要求,一些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难题要及时解决处理。

其二、对于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定好施工方法方案,人员分配,进度规划,材料分配,确保能及时施工。

其三、以高标准要求来约束工程施工,这样可确保工程施工操作的准确规范性,让施工和技术人员定期做好技术交流,各自做好各自岗位上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把好关,对于一些不合格或不达标的部分要严格整改。

其四、严格的过程检验,对工程的水准进行反复检验复核,实现零误差规范要求,对社会负责,对己负责,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作业过程进行反复检查与反馈,真正做到每道工序都达到标准。

此外,还应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合理调配工作,加强人员之间的配合,针对工程的后期工作也要严格的进行运筹和管理。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对一切直接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在可掌握的范畴之中,合理解决。

结束语: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是市政工程和建设中最为关注也是最重视的问题,同时要把“人、机械、方法、材料、环境”这五大要素合理的组织利用好,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方案执行,严格操控,严格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好工程施工质量,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进度质量,又使这些得到有效的控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狠抓工程质量,合理地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娜.如何提高市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质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2]郑建英.胡淑香.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0).

[3]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第7篇:素质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是管理的核心,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施工单位要充分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拟定可行的技术方案,采取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法,运用适当的质量保证措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施工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施工人员结构失衡,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水利工程施工的个别施工单位存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和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管理单位难以引进技术人才,经过长期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也容易外流,加之一些其他因素,使得部分不具备水利工程施工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或负责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导致施工质量问题较多。此外,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存在的疑难技术问题,施工人员拿不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不能充分应用高新技术和新型工艺解决技术难题,无法正常开展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工程施工作业人员专业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学习培训少、管理水平低下,是造成施工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1.2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施工质量。现阶段,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多问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违规使用没有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质量保证资料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在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时,不进行质量报验工作,原材料和半成品质量良莠不齐。同时,由于建设管理单位和现场监理单位不重视质量检测,导致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原材料进场验收流于形式,储存管理随意性大,使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难以保证工程质量。1.3施工机械管养失控,进度质量难以控制。施工机械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个别施工单位投入工程施工的机械存在年久失修或带病作业的情况,加之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很容易造成事故。施工机械长期在恶劣的条件下高负荷连续作业,经常出现设备故障而造成停机,使正常工程作业中断,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一些施工工地,地方偏僻,机械维修配件不能及时供应,无法及时恢复正常运转。此外,一些施工单位不能很好地结合工程规模选用施工机械,盲目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加大了施工机械的使用成本,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1.4技术方案运用不当,施工工艺技术欠佳。工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措施等。由于一些工程存在施工组织设计不全面、施工技术方案不具体、施工方法不得当、施工工艺落后、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顺序等情况,因而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采取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也增加了工程施工建设成本。1.5环境因素错综复杂,影响工程施工建设。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因素对工程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水文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往往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使工程不能按时完工。有些工程所在地由于受到施工道路和施工空间的限制,无法使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只能使用简单的施工机械,因而会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此外,征地拆迁和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也是制约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因素。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2.1调整专业人员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定期举行相关技术培训,使员工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组建施工队伍时,要严格选用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同时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此外,合理调配施工人员,调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结构,确保各工序工程施工力量均衡。鼓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2.2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确保符合技术标准。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工程原材料进场前,必须要有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工程质量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单,施工单位按照程序进行工程原材料进场报检。对于准予进场的原材料和设备,监理单位要会同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合格。2.3优化配置施工机械,保障施工有序进行。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应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操作和维护简便的施工机械,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施工机械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应做到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相互协调、精细养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由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实行专人专机、责任到人的制度,形成使用管理和养护维修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编制施工机械维修养护检修计划,适时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和运行参数,及时排除机械设备故障,保障施工机械正常运转、安全运行。2.4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控制施工工序质量。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针对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的施工方法,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同时,要严格工序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控制施工工序质量。此外,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保证并提高工程质量。2.5预测不利环境因素,强化施工过程监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预先制定专项应急方案,落实不利条件施工措施,以应对极端天气和气象条件带来的不利因素。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预警。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判,合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环境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要督促施工管理单位,健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施工过程环境污染监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环境污染,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3结语

第8篇:素质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检查监督手段

1主要影响因素

1.1人

水利工程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人是水利工程实施的主旨核心,是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极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只有确保人员的操作技能过硬、综合素养高、具有责任意识等,才能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从而建设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

1.2材料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材料。材料是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且种类繁多,每个水利施工环节中使用到的材料都是不相同的,由此可知,材料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且产生的原因也是难以查询的,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内在的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质量合格、证书齐全、高品质的厂家生产的施工材料,以此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材料支撑。

1.3机具

由于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和庞大性,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各种类型的机具,不同的施工环节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机具设备才能很好地完成施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机具就成为了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于材料的影响,机具设备是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外部因素。

1.4方法

施工方法是水利工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案,以及施工顺序等等,合适的施工方法可以加快施工速率,减少施工周期,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轻施工人员的压力。另外,施工方法得当还可以在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方面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促使水利工程项目更加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1.5环境

外部环境,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包含自然、劳动,以及保障系统等方面。其中,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复杂,因为它们变化复杂,无法通过人力进行控制。另外,施工工期制定的是否合理、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机械设备有无故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预防措施

2.1事前主动控制

因为水利施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施工过程及条件较复杂,施工期限长,施工环节众多,涉及的专业很多,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首先就必须要做好施工前准备,在事前主动控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操作技能过硬、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另外,还要在水利工程正式开展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严令禁止施工环节中存在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行为,一旦发现,必须命令此环节施工重新返工,直至施工行为合格为止,以此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操作行为以及质量需求满足相关标准。外界环境因素会大大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所以要预先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尽最大可能将影响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合理分配、组合施工设备,针对不同的施工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机械设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事中积极检查

施工检查就是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并在此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一般情况下,施工阶段就是水利工程质量形成的阶段,由此应该做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事宜,以此来促使水利施工质量达到合格。首先,依据水利施工规范检查施工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工程的转包以及分包等行为。其次,检查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施工队伍,以及施工技术等是否和投标文件中所述的保持一致,施工技术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有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环节。再次,对于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其中,对机械设备的型号、等级,以及质量等要严要求,确保各种机械设备能够为施工创造条件,进而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购买施工材料时要在信誉良好、具有合格证书、质量合格的厂家进行采购,并在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前进行试验,只有试验结果合格,才可投入施工使用。最后,及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更改设计方案,从而为顺利施工和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3事后严肃把关

水利项目工程竣工之后,要将施工结果交予相关检验部门进行验收,仔细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以及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不合格,必须重新返工,直到结果符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为止,将事后严肃把关工作做好。

3检查监督手段

3.1测量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地点比较偏僻,施工条件复杂,因此要借助度量工具测定相关部位的数据,如高程、长度厚度、坡度,以及不规则几何图形的转角等等,并将测量结果与相关质量规范标准进行对比,将测量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严重的则要进行返工。

3.2试验

试验环节是为确保施工材料质量提供依据。将水利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试验,以此确保施工原材料能够适应施工条件。只有试验结果满足施工要求以及相关规范,才能正式投入施工使用,否则,禁止投入施工过程使用。换言之,没有试验数据的材料不能出现在施工现场。

第9篇:素质工程范文

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广大女职工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总书记曾强调说:“必须提高广大妇女的素质,让广大中国妇女满怀信心地走向二十一世纪,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乃至整个人类的和平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结合企业女职工工作实践,从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对策等方面简要进行论述。

一、充分认识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女职工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维护妇女权益、争取男女平等的需要,充分认识提高女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两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例如:在企业女职参与民主管理方面,一方面女职工总体数量少,二则女领导干部任职层次低,副职多,正职少;党群宣传干部多,经济部门少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中对女性不公正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广大女职工,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不亚于男性的实力参与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二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女职工担负着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双重生产任务,女职工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这两副担子一肩挑,其中的艰辛和做出的贡献,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承认,而且被视为女性的弱点遭到歧视。女职工是在肩负着生养子女和操持家务的重负下与男职工进行竞争。因此,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迎接新的挑战的需要。市场经济向女职工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从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市场经济不排斥妇女,而是优胜劣汰。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女职工素质的提高,社会将为女职工提供更多的机遇,使女职工流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专长的职业岗位。但是,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使许多妇女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定势,这已完全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有了自,对应聘人员提出种种要求,或存在性别歧视,或所聘女性从事的也大多为辅工作,如公关、文秘、宾馆、卫生服务等,而经营管理等高层次的职位则以男性为多。这种招聘中的性别差异,直接限制了一些女性的发展。另外,企业要减员增效时,女性往往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女职工素质较低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女职工的发展。因此,大力提高女职工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文化素质已迫在眉睫。

二、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新形势对女职工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塑造新世纪女职工的崭新形象,也是发展妇女事业,实现男女

平等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全局能力

一个现代女性如果没有政治理论基础,就很难适应时展的

要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广大女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极其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女职工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就难以增强。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这既是对女职工素质的考验,也是增强女职工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岗位竞争能力

从企业女职工情况看,一方面,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另一方面,在长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年代,许多女职工养成了只要能应付一般工作就行的心理,不想在提高科学技术上下功夫,这样本来就偏低的文化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巨大反差,只能使女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当前女职工应当充分利用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给自己学习科技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身承受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对女职工具有特殊意义。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在社会竞争中必然比男性多承受一份心理压力。女职工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要尽“贤妻良母”之职责,也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因而,广大女职工必须面对现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传统的脆弱、胆怯,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尤其要强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与承受能力。

三、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对策

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

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综合配套措施,更

需要女职工增强提高素质的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宣传、引导、鼓励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女职工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坚持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女职工对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全社会对女职工的尊重和爱护,为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

第二,强化女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争取以多种形式提高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女职工受教育的程度,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发展教育,又是提高女职工素质的必由之路。提高女职工素质,首先,要加强女职工基础文化教育。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女职工加强继续教育,这是广大女职工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必要手段。最后各级各部门更要注意抓好高、精、尖女职工的再教育,使她们具有现代女职工的素质观念、合理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带动和影响整个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