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素质安全教育范文

素质安全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素质安全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素质安全教育

第1篇:素质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急;安全教育;心理素质拓展

高职院校属于青年学生的求学场所,学生密集,校园内的师生和教学设施安全至关重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对于增强学生应急心理素质,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确保各类教学资源、教学设施不受损,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1]。对此,高职院校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强化应急安全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工作,注重搭建安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奠定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校内潜在火灾安全隐患

(一)属地隐患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和生活建筑众多,包含各类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办公楼、食堂、超市、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基础设施。而用于学习、工作的建筑,尤其是实验室、宿舍楼、教学楼等场所,相关装饰的阻燃性不足,一些电气线路复杂凌乱,部分实验室还存放有大量的化学试剂或备用燃油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火灾源头,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或加大火灾的危害[2]。

(二)生活陋习隐患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学生、教师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率几乎达到100%,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这类设备的使用率都比较高。但有些学生随意丢弃这些设备的电源适配器、充电器等,存放不注意;有些学生习惯在床上给手机充电,在充电的时候无人看守,导致充电过度;有些学生喜欢一边充电,一边看电视剧,导致电池板发热加快。这些都是火灾隐患。

(三)违章用电或使用明火隐患现阶段,生活中的电气设备不断增多,小到充电器、“热得快”、吹风机,大到电热毯。学校,尤其是学生宿舍内的用电载荷是一定的。但总有一些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违章用电,使用一些禁用设备[3]。比如,为了方便,他们在宿舍中使用“热得快”;冬天怕冷,他们在寝室里铺上电热毯;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用明火,在宿舍里煮火锅、煮泡面吃。这些情况都导致宿舍内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大提高。

(四)思想意识隐患目前,高职院校师生的整体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学生认为火灾不是很可怕,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且一些小火灾很容易扑灭。这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注重学习消防知识,不懂如何应对突发的火灾事故,不知道如何正确逃生,对一些器材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也完全不懂。这样,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就很难自救,安全隐患比较大。

(五)设施自身隐患高职院校建筑的相关设计都是有一定标准的。学校会设置安全通道,在各个楼层设置消火栓、自动喷淋装置、感烟装置、警报器等。这些设备类型多样,功能不同,但都是基于校内安全而设置的,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就高职院校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工程在交付后,后期的设施维护得不到重视,缺少定期保养和维修。因此,即使有部分设施已经老化或损坏了,管理者都不知道。一旦发生火灾,相关设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就加大了火灾的危害程度。

二、高职院校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一)维护学生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安全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教育。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安全意识不足,对危险没有防范心理,在意外发生火灾时,多半手足无措,导致很多可以避免的危险发生,甚至会因为缺乏火灾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能力而在火灾中丧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是保证学生生命健康的基础性教育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4]。

(二)和谐、安全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开放性也不断增强。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大,和外界的接触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学生和外界接触的增加,带来了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的增加。这些外来人员成分复杂,可能有不法分子混入其中,给校内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这可能导致高职学生的思想安全隐患增加,对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不利的。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能够进一步强化“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社交,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生活和交往中遵纪守法,能够区分善恶,保护自己,同时,保护他人。

(三)促进应急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就可能快速蔓延,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学生如果反应迅速,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就能临危不乱,将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应急教育,进行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使他们临危不乱,学会相关器材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增强正确逃生能力。这样,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他们就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来应对,并正确、顺利地逃生。

(四)保障学校资源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火灾的发生可能导致师生的伤亡,还可能导致学校的重要教学文件、资料及教学硬件、软件等遭到损失。较大的火灾事故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不好的社会舆论影响。开展学生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对于学校相关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及保证学校资源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三、高职院校学生应急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强全院教师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教师自救互救能力,要围绕安全教育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和专题讲座,向教职工及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相关安全教育要结合近年来全国各类典型火灾案例,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呈现方式,剖析学校开展安全培训的重要性[5]。讲解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培训者要通过火灾事故案例,配合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一段段发人深省的视频,指出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讲述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灭火及逃生自救方法。培训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院全体教师讲授安全基本知识,重点讲解用电设备及天然气设备在使用中应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方法、初期火灾的扑救及人员该怎样疏散等知识,并示范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的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无小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确保防患于未然。

(二)做好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提升安全知识实践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至于六神无主、手忙脚乱,通过积极开展学生应急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在意外发生火灾时能有效自救,内心保持平静,不慌不乱,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火灾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6]。高职院校应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和锻炼,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家的应急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应急疏散、自救逃生能力,全面检查学院的应急工作。

四、总结

安全教育和演练事关学生和教师生命健康,事关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和财产安全,不可忽视。高职院校要提升重视程度,积极做好学生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工作,在促进整体安全意识和防范自救能力提升的同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涛,白雪.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究:以G学院“消防志愿者训练营”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3):121-123.

[2]颜雨彬,汪丹,王祥斌.为校园安全撑起一把伞:全国中小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见闻[J].中国消防,2020(1):46-49.

[3]昌开馨.强化科普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2019年消防科普教育论坛在京召开[J].消防界(电子版),2019,5(23):14-15.

[4]段雅楠.消防宣传任重道远:访应急管理部天津研究所团委副书记宋文琦[J].现代职业安全,2019(11):12-16.

[5]吴培清.让平安守护孩子成长: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纪实[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3):38-39.

第2篇:素质安全教育范文

农机安全文化通过农机安全教育积累、传播、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农机安全文化的影响力。农机安全教育是以规范农机安全使用为基本目的的社会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机安全教育与农机安全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作用地位持续增强。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探索实践了“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在高速、安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高度重视农机安全教育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要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机安全生产的新要求,根据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新需求,重视农机安全教育,下大力气提高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促进农机安全生产适应农业需求定位。

1)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面向服务“三农”,促进农、科、教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培养适应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技术好、善经营的农机技术支持和作业服务人才,有理想、高素质的农机作业能手,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的安全技术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2009年起,农业部等六部委将农机教育培训纳入阳光工程,主要培训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农机部门抓住机会,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在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切实开展有效的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技能培训,提高购机农民整体技术素质;积极协调农业、科教等有关部门,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环境氛围,精心设计与实施购机农民农机安全使用的技术与安全技能培训,切实解决购机农民购买农机具的后顾之忧。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提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素质,提高农机安全使用效能。同时,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培训大行动以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员、维修服务员、驾驶操作员、经营销售员和农业设施操作员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农业机械化实用技能、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业劳动者技术素质,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人才结构,促进农业安全、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十一五”期间,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科教兴机”战略,坚持育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改善基础条件,农业机械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保障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培养了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农机大户,造就了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农村的4000多万农机手,成为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安全教育与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集中体现在:

1)农机安全教育有发展基础与条件。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整合利用各类农机安全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创新安全培训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农机安全教育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农机培训学校,拖拉机驾驶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业机械化科研机构,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机安全教育新格局。

3)农机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实用。各地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丰富实用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4)农机安全教育培训能力明显增强。各地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器具和教材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探索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逐步提高培训质量。

5)农机安全教育行为逐步制度化。各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确立农机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明确农机人才培养与农机安全教育的工作职责,制订符合地方实际和特点的农机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工作方案或实施步骤,建立并不断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上下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常抓不懈的新局面。

当前,农机安全教育的概念正逐步被各级农机部门与广大农机工作者认同,各地重点实施、以点带面,提高了全农机行业的安全文化素质,保障和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安全、科学、高效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与操作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克服。

1)农机安全教育还缺乏系统性与系统完善的社会支持模式。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农业机械保有量和种类逐年增加,农业机械使用范围和频率逐步提升,因而农机安全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农机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13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之一,虽然“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机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但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仍比较多,平均每年死亡437人,受伤1164人,直接经济损失1067万元以上。2012年,死亡达到692人,受伤943人,直接经济损失更达到2240.64万元,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紧迫。我国农机部门一直结合农机培训开展农机安全教育,但仍缺乏系统性,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师资教材、培训模式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较好的农机安全教育效果与影响力,与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安全科学发展等要求不完全适应。农业是弱势(质)产业,农机行业在体制、运行、监管、抵抗风险、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重视农机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应建立完善的农机安全教育机制,争取社会支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机安全教育,形成行业共识,促进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

2)基层农机使用操作人员劳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成为影响农机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大的层次,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有8亿多农民,其中劳动力达4.8亿,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5亿,而且还在以每年900万~1000万的速度递增,并且都是青壮年,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导致现实农村劳动力中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结构失衡;留守农村的农民大都以老年、妇女居多,文化水平较低。据全国有关数据显示,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上培训设计针对性不强、实施不到位,造成部分农机使用与服务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不高。据历年农机事故成因统计数据,操作失误、无证驾驶和无牌行驶始终是前3位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突出反映农机手缺乏必要的农机安全理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安全操作技能欠缺,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站在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科学发展的高度,针对农机人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完善的农机安全与教育系统,支撑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机实用人才的需求。

3)缺乏农机安全教育保障措施。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投入,农村新型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增加,但对农机安全教育的专向投入较少,农机安全教育在方针确立、体系构建、组织实施、经费落实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此相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政府资金引导下,农民对购买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机械热情空前,但愿意对农机安全教育投入的意识不强。需要政策引导,重视农机安全教育,为农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

二、农机安全教育应贯串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教育贯穿并体现在农机安全生产全过程,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性强、涉及面广,是搞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1)农机安全生产过程由人、机具、环境三大要素构成,其中人是农机安全生产中的关键因素。机具可以通过改造,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特点;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易改变;环境和机具是无意识的,而人是有意识的、主动的。机具由人来驾驶操作,因此,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人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核心。农机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灵活有效的载体来承载,其中重要的载体就是教育。要开展持久的农机安全教育活动,对所有农机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操作技能,使广大农机安全生产参与者自觉地遵守农机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农机具作业秩序井然,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2)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突显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对农民购置更新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出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推动农机进一步发展高潮,农机新一轮的大发展和高科技农机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推广,必然要求农机安全教育更要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3)农机安全文化产生的安全氛围和安全监管是农机安全文化的具体反映,建立和谐的农机安全氛围依赖于农机安全文化的传播与运用,依赖于开展切实有效的农机安全教育。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但基层农民机手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农机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易发、高发时期。必须通过对农机安全文化的研究、建设与发展,加强农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机手的专业技能、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被动地服从农机安全监管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农机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作业,进而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三、强化农机安全教育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对策

农机安全教育是搞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作用地位持续增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目标要求更高,农机安全教育工作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进和加强农机安全教育工作,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措施,推动农机安全教育工作扎实、深入、持久地开展。

3.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机安全教育对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农机安全教育的规划或实施方案,抓好评估检查,确保实效。

3.2培训农机安全使用人员

以提高专业与安全技能为目的,培训农民机手掌握农机具结构原理与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使用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创造安全舒适的农机作业环境。

3.3规范农机安全行为

在农机安全生产过程宣教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农机安全生产人员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结合开展的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教育、农机警示教育与道德教育,规范农机人员职业道德,提高农机人员农机技能水平与安全生产意识。

3.4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方式

创新农机安全公共服务与监管平台,建立农机安全政策支持体系,设计实用有效的农机安全评估系统,为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基础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稳步推进农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3.5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制定并不断完善农机安全生产与监管的法规、规章制度,建立高效运作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与农机安全宣传、监管体系,形成高效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动员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加大农机安全教育力度,增大农机安全教育覆盖面,有效地推动农机安全教育开展。创新农机安全教育理念,针对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探索适应当前形势,满足时代要求,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途径。

3.6培育农机安全教育阵地,壮大农机安全教育队伍

开展行之有效的农机安全教育,丰富农机安全教育形式,完善农机安全教育措施,提升农机安全教育科学化水平,落实农机安全教育工作实效。在完善农机安全教育形式的同时,建立一支与当前农机监管和农机安全教育工作相适应的农机安全教育队伍。整合优化农机安全教育资源,形成系统、全覆盖的农机安全教育网络。

四、结论

第3篇:素质安全教育范文

企业安全文化反映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障安全操作和安全质量,反映在自觉学习安全技能、对自救互助应急训练的热情、对企业安全承诺以及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和行动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终要在企业中形成一套好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是一种或明确或隐含的观念,是对事故的真假、好坏、善恶、美丑等方面所做出的倾向性表现,以及对其实质问题在内心所形成的习惯性主观判断。这种潜在观念制约着人在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一切愿望、选择、目标以及行为方式。安全价值观反映在人的外在行为上,形成公认的安全价值愿望,反馈于心、溶于思想、引导思维、制约行为。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机制能够使企业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总之,只有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的时候,安全才会得到重视,事故才会减少。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重于泰山”,从大量的安全事故出现和对事故的追查分析可知,有相当数量的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由于人们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知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安全意识淡薄,从而造成各种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企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加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来提高人们的安全素质。因此,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安全教育使企业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新型的安全文化教育模式,杜绝对安全视若无睹的作风。企业安全文化教育的形成是企业向“人本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的主要途径之一,他在各种预防措施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建立和发展安全教育阵地

企业建立安全教育培训部门要逐步添置积累安全教育所需要的资料、图书、教材和设备,尽可能配备如电化教育设备、录像、幻灯、投影仪,做到安全教育坚持经常化,有计划地把集中性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结合起来。

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

第4篇:素质安全教育范文

一、在高校班级开展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班级开展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学校依据具体情况有着不同表现。一种表现为对安全教育的忽视,另一种则表现为对安全教育过度的敏感,这两种安全教育理念都存在一定认识方面的错误,影响了高中班级安全教育的展开。

二、在高校班级开展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高中班级开展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是安全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建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不是听之任之,就是因噎废食。另一方面则是安全教育的手段落伍,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解决在高校班级开展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措施

1.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班主任的安全意识,促进其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对于在高中班级实施安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该摒弃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忽视学生安全教育传统的安全教育理念,对高中班级的安全教育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视;在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不能够因为担心出现安全事故,而在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安全教育管理过程,停滞不前的局面,为我国高中班级安全教育的展开奠定一定的基础。

2.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

现代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对在高中班级开展安全教育管理的手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安全教育理想的效果。

总之,安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邵启仲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一中

第二篇

1高校安全教育的内涵

它是指在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高校领导及教师对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以及毕业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教育,并运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教育。

2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多方面不良影响分析

2.1高校改革及扩大办校规模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

高校的不断改革,虽然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组织各种活动中,外来人员的增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许多学生在缺少安全意识的情况下,泄露了学校的一些情况,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素质层次参差不齐。在这样的局面下,高校的教学设备、办学条件没有及时改进,导致高校资源和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是发生“安全事件”的主要根源。

2.2网络时代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中,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条件,但由于学生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对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得不深,高校校园网络容易受到外来非法的侵入,网络一些不文明的图片、语言或者容易让学生着迷、堕落的网络游戏等,给学生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对事物判断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尚未形成完整、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网络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健康事物的影响而走上歧途,迷失了自己。

2.3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

当前,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管理方式也从以往的封闭式管理转变成了开放式的管理,对学生宿舍也进行了社会化管理,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增加了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接触量,也让高校环境及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办学设施又没办法同步跟上,有些学生在外租房居住,高校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也是学生产生不安全因素的一个主要原因。

2.4高校学生对学生性安全教育问题

高校学生各方面虽然比中学生更成熟,但由于还没参加工作,对外界接触少,社会经验不足,也缺乏性安全防范意识。高校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行业也出现在校园,增加了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有的素质较差,再加上高校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相信别人,伤害到了自己。

3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措施分析

3.1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对他们实施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还是一项根本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始终。高校应该针对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采取有效对策,领导者和教育者要从刚入校的大学生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对他们加强安全教育,让他们全面掌握各方面安全知识,加强防范,珍惜生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的高校学生,电脑是人人必备的学习工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涉足网络。高校学生虽然对电脑使用技能熟能生巧,但网络给他们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不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可建立一个网络安全主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防范。

3.3对学生住宿加强管理

当前在学生宿舍管理上都采用了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安全管理部门应选择有责任感、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考察。在管理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管理,但必须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可以支持学生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可以在宿舍楼逐级挑选出楼长、层长和舍长,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主动维护宿舍安全。同时还可定期对他们进行应对意外事故培训,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安全事故处理能力。

3.4对高校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避免受到性侵害

高校应加强规范管理,对于外来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的性安全教育,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判断能力,遇事果断,端正自身行为。教导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一旦遇到伤害到自身的事情,要勇敢揭发。

4结语

第5篇:素质安全教育范文

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的今天,供电企业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全教育培训是满足员工渴望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的自身需求,维护员工权益的基础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员工应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将接受和参与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最大的福利,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安全素质,增强新形势下对企业安全需求的适应能力,维护自己最大的权益。

当前供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单位、班组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存在盲区,导致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被纳入单位、班组日常工作计划的现象出现,受经济效益、工作进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的现象。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尚不健全。随着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满意度的变化,现有安全培训制度显现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或标准的缺失,可操作性欠缺,安全教育培训职能交叉加重了基层的负担等方面的问题。

3.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不足。基层单位、班组受培训能力限制,导致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造成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严重缺失,在不断积累之后造成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偏低。

4.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当前,安全培训多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与现场安全工作实际出现脱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之前没有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特点把握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拟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基层单位、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显现出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

5.安全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供电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培训评价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导致基层单位、班组安全培训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培训质效的考核、认证欠缺规范。

6.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较薄弱。一是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现场工作、接触的专业前沿信息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二是由于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在承担现场培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现场作业工作,导致培训人员投入到培训教学上的时间、精力很难保证;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将培训人员承担的培训任务划为义务劳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培训人员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受挫,培训效能感下降,从而影响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学质量。

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研究

1.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建设。企业在完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一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等方面要安排专用资金,落实具体部门,建设并完善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配置必要的培训设备和设施,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课题调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基层选拔、自主培养,专业人员引进等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的储备,建立能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效,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企业安全目标愿景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教育培训具有形式和载体多元化的特征,但无论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始终都要同企业安全发展的安全目标愿景相结合。一是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员工个人的岗位追求、价值追求相结合。从关心员工各方面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够发自内心的真正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得到个人利益,实现个人追求,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自觉汲取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二是安全教育培训要纳入企业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与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有机融合,确定专责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避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使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资金、培训时间、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质效等方面从组织结构和管理上得到保障。

3.企业要形成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管理流程。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流程包括全面掌握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等四个方面。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是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的前提,也是加强培训工作计划性、针对性、可控性和预见性的关键。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和基层单位、班组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企业安全水平和缺陷、隐患、事故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和“三违”现象发生率;三是员工对岗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认知状况,应急处置技能和水平。

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设置培训课程,应根据各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机构实际,结合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制定。计划要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首先是要明确培训要求,科学合理的控制培训进度,着重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知识的完善、安全技能的补缺等方面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基层的单位和班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中,可从制度、规范、常态、学用结合等方面出发,采用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唤起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性;把握好安全理念、安全启迪、事故警示、人机互动等环节,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和安全实践经历,紧贴本单位和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讨论分析事故案例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是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保障,包括评估确定、评估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一是利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培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进度、培训环境、后勤服务、授课技巧等方面认可程度的评价;二是利用试卷答题、技能实操以及撰写培训心得体会等方式,掌握参培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情况;三是通过对参训者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评定参训者接受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四是评估培训后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