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动教学范文

互动教学精选(九篇)

互动教学

第1篇:互动教学范文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 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发动—萌动;调动—主动;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 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 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 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 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第2篇:互动教学范文

【论文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师生在角色平等中共进;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高;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作业,这一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教学过程,即互动式教学。

1.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课标的各项任务。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如何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的天空呢?私以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2.创建互动氛围----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本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应是文本阅读的霸主。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遭受"法庭"式的审判。教师应该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提供宽松的环境。所以,教师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与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互动创造宽松的空间。

3.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我特别注意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4.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准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5.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作业

网络课堂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木、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卞权。对于"人机互动"这一形式,最有效最值得一提的是"闯关作业",所谓"闯关作业"就是将有些课文的习题以闯关的形式设置到学习游戏网页上供学生自查学习情况。由于这种作业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特别感兴趣。当学生闯关成功时,电脑会及时对闯关者进行表扬或奖励:或是一句表扬的话,或是学生喜爱的图片,或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当学生闯关遇到困难时,它会鼓励他(她)再试一试;如果连续二次闯不过去,它会提醒和帮助闯关者,让他顺利过关。这种作业,既省了老师批改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及时帮助学生补上不懂的内容。若有制作软件的高手参与此种"作业游戏"软件的开发,相信会有很多迷恋凶杀、暴力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因此重新爱上学习。

结束语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7,45:38.

第3篇:互动教学范文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而且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都会有很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文知识范围广泛,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跨越时空,纵横千里,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光靠教师去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单纯的做知识的容器,不仅会让语文课枯燥乏味,而且会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教师才能真正结合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觉得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师生互动才有可能产生。从教师角度说,应放下“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先知先觉的身份,根除脑海中或许已经根深蒂固的“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想法,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伙伴。在创新教育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师更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信任学生,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尊、自信、自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自觉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虽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关注的并不是知识本身,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的思想转变了,他们在知识上的收获也会受益非浅。

二、提倡师生之间的置疑问难

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法。当然了,这种置疑问难并不是教师“满堂灌”,并不是把优美的文章生硬地分析成字、词、句,也不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的“满堂问”。因为这两种方法看似教学有方,条理清晰,实际上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飞跃。

我们现在提倡的这种置疑问难,既指教师应有目的的设置疑问,设身处地地想学生可能会犯什么错误,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主动求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也包括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提问,能找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关键的问题。另外,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绝对,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中求新求变,求同存异,才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才会放眼看大千世界,驰骋想象的翅膀。

以质疑问难为凭借物的这种质疑问难,需要教师主动的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情感的关怀者、智力的促进者、困难的帮助者,县至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激励者。教师应教给学生思维的力祛.鼓励学生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鼓励学生民主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师生互动的关键。美国教育家亨利.基奥科茨曾经说过:学习是把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教材内容,追问他人不同观点,以达到对问题共识的过程。

教师可以设置某种情景,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如在讲解《羚羊木雕》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在父母逼你要回木雕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万芳,在好朋友找你要回木雕时,你会怎么想?或者你想对文中的父母说些什么?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自然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能动的、举一反三的学到知识。并能把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家庭生活中,缩短语文知识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距离。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参与的满足,交流的快乐、平等的机会和成功的兴奋。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只应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绝不能下片面性定论,更不能把答案固定在一己之见的围城中。师生互动的讨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情景,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讨论的参与者、指导者,决不能对任何问题都包办代替。

四、师生角色换位

这是师生互动的升华。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为追求分数而搞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灵活地设计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到前台发言、分析、讲解、释疑,教师只在幕后充当导演的角色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指导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讲台前做即兴演讲,或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或提出问题找同学回答。一方面这会极大地调动讲课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来说,新颖的模式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班同学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之中。

那么,要让语文教学充盈这种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觉得以下三点首当其冲:

(1)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式,不应该悲观失望,应让自己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育观念陈旧,不仅会与朝气蓬勃的学生格格不入,而且必将成为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落伍者。

(2)教师应该发自内心爱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用心灵去包容心灵,用尊重去赢得尊重,用真诚的童心去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领悟到你的关爱,自然就会用更多的配合来回报你。

第4篇:互动教学范文

关键词:尊重 平等 互动 分享 成功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不是真空场所,它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式”教学谈几点看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讨论、发挥,保证学生能在教师精心设置的教学情景中轻松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时,我组织学生就“如何评价李鸿章?”展开讨论。近代史上的李鸿章曾镇压农民起义,签订卖国条约,兴办洋务运动,探索中国近代化。我告诉学生,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异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还介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一段论及李鸿章的话:“不才读中国近代史数十年,深感近代中国堪称为‘外交家’者,只李鸿章、两人。李鸿章在一个腐烂而瘫痪了的帝国体制之内,‘与妇人孺子共事’,受制太多而难展所长,终以悲剧人物收场。李鸿章办‘外交’而受制于‘内交’,夫复何言!”同时,我还把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拿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有了张扬的空间,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和学生平等交流过程中,师生达成共识:要坚持实事求是,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前人。这样教师“不但把自己列入受教育的行列中,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如,我在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先让学生熟悉教材,然后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讨论教材,提出问题:

1.5世纪前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2.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3.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及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4.孝文帝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以上问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历史现象。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倾听、鼓励、欣赏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因此,教师应创设愉快探究的教学氛围,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欣赏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伟人对话,在体验中与高尚交流,在感悟中与智慧撞击,在实践中与生活沟通。在互动中逐步完善人格,改善个体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第5篇:互动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00-01

互动教学系统是将一堂完整的课时设计成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学习”、“教师给予点评”、“课堂习题设置”、“反思总结”五个环节,能有效实现教师“零作业批改”,学生“最少作业量”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课堂形式与方法的全面创新,减轻师生的负担,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引导自主学习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性质和规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生的长处,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所发展,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产生学习好奇心,他们积极主动提问题,老师评价解答学生问题,形成师生互动,学生能够在没有老师监管下愿意去学习,视学习为一种享受,真正达到教学中互动的效果。

二、组织分组学习

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重点理念之一。为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助关系,每一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互赖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入手:首先,建立积极互赖的学习目标。在这种合作性目标中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组内无竞争压力,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其次,强调积极互赖,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合作。最后,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在这过程中老师起着很重要角色,教师是分组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学生是实施实践者。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

三、科学给予评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那教学评价不就是艺术中的“艺术”?小学数学数学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所以考试和评价常结合在一起进行。从评价方式来说,我们不能只注意显形的分数或等级,还应考虑学生在自信心、情感、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差异性的评价,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要改变单一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可以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特别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作出分析和解释,鼓励他们关注考试的反馈信息。在自我评价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把更正的结果给老师看,以加强他对题目的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考试之后进行积极反馈,在考试评价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激励,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这对他们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四、习题的合理设置

小学数学教学中例题及习题的合理设置和教学设计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根据大多数学生特点设置合理的习题能够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一般要经历纵向启纳、演绎,横向比较,逆向转换的过程。据此,教师在练习题选择和设置时,应重视知识间不同方向的联系,注意练习内容的系统性;应用精心设计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使他们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大多小学生特别是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差,反映较迟钝;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思维敏捷。教师设计练习题时,既要让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吃得好”,又要让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吃得饱”。

五、反思总结

第6篇:互动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教学;交流

初中化学教师要想让学生们获得较好的化学学习能力,必须让其能够在化学课堂上针对化学结论进行探讨式互动,在互动、探讨的过程中强化知识记忆。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化学知识,因此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教师在初中就需要紧抓学生的化学学习,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化学知识海洋中积极探索。化学互动性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化学实践技能。

一、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要求与标准

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互动环节 首先,多媒体教学互动法是新时期教育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相融合的结果,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化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化学课堂问题得到有效互动,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其次,单元主题型互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设立一个单元主题,学生们在单元主题学习过程中掌握每一个化学知识点之间的链锁关系,继而串联成化学知识体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提高。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互动教学体系中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为主,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被凸现出来,让其持续性发挥出主体作用。教师始终是初中化学学科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们要想获得较高的互动效果,必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发扬自己的学习个性,善于提出问题和交流沟通,能够在小组中提升自己的语言互动沟通能力。教师们不可以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下进行互动教学设计,传统教育观念只会使得化学课堂的互动环节变得死板化、机械化,完全不利于学生互动自主性的提高。因此,突出学生主体是新时期互动教学课堂中的关键要求,教师们必须严格遵守互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准则,端正自身教学态度,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热爱化学课堂,愿意投身于互动课堂中,发展自身的化W知识体系。

3灵活选择互动模式,深化互动课堂本质 初中化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对学生们的化学思维发展提供启蒙开端,让其能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散思维。同时,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琐碎性比较明显,各知识点的理论来源与归类特征都具有较强的分散性,所以教师们一定要能够具体内容具体选择互动模式,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在正确地互动环节中有效迁移,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便懂得学习化学要灵活,不可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之中。

二、初中化学互动教学方法

1.营造互动氛围 营造互动氛围是教师们有效开展化学互动教学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效果的必要条件,学生和教师的互动都需要特定的互动氛围,因此化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营造互动氛围,给予化学互动课堂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初中化学的教育阶段处于初三学习阶段之中,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即将面临中考的考验,因而在多门文化课程的集体压力下,其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往往处于边缘,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插一些趣味性互动环节,有效缓解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让其愿意在化学课堂中找回自我,重拾学习自信。在营造互动氛围这一层次上,教师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要深化自身创新意识,让学生们能够享受更加灵活的教学资源,实现趣味性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化学方程式》之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并非一开始就向学生们讲授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而是从化学反应的现象与结果出发,让学生们针对现有化学反应与质量变化提出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在与他们进行充分互动,一起去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结论,同时再伴以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让学生们懂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奥妙。

2.生活实际性互动 化学学科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俩系在一起,化学理论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教师们在开展互动课堂时要让学生们在生活案例的结合引导模式中学习化学理论,增强学生们运用化学知识的实际能力。在生活实例的教学结合引导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直观性的案例突显在学生们面前,继而可以通过案例基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提高互动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金刚石和石墨》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金刚石与石墨”的具体形态特征与性质与学生们进行了充分地探讨交流,学生们虽然对金刚石这一物质一开始具有陌生感,但是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他们展示了钻石,向他们介绍钻石的物质由来,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来源探索能力,深化互动效果。

四、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有时会表现得精神萎靡,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在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提问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让学生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笔者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得实惠,笔者就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作为参照,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验来推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有什么样的现象。笔者提问学生,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发生变质,那么石灰水在久置之后是否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呢?通过提问,笔者成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认真思考课堂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互动教学是拓展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学习空间的有效教学策略,化学学科又具有较强的探索教学特质,教师们必须用互动教学理念让化学学科发挥出其特定的教学优势与作用。教师在运用互动教学理念的同时必须提升自身教学专业素养,为互动教学模式奠定教学基础,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互动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也随之改变,对于人才的评定标准不仅仅是成绩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综合素质。而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了考出好的成绩,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和背诵,自身的个性与特性都被抑制,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我们常常会看到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呆板地做着笔记标着重点,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压抑,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新课改的推行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转机,互动教学的实施改变了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生生的沟通,使初中生数学课堂重新换发了生机。

一、互动教学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如同给教师与学生之

间架起了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梁,有效地调节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使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互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胆怯、不自信等心理障碍,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自信心。学生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除此之外,互动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数学实施互动教学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开展互动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而创设情境的方式,是通过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互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商店刚刚开张店主为了吸引顾客,商品一律为8折出售,而皮鞋一双进价为60元,按照8折出售后能够获利40%,让学生计算出皮鞋的标价以及优惠价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店主和顾客,进行情景模拟,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内容,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问题引导开展互动

问题引导是通过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由学生来提

问,教师来解答,因为发现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这样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并且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互动。例如,在学习“绝对值”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实现互动教学,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5的绝对值是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基本上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的答

案,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印象: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本身。然后教师又问:“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什么呢?”学生马上回答:“正数。”这个时候教师并不忙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接着问:“0的绝对值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0。”此时,学生突然发现原来之前回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并对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给予学生自由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同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不仅提高了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利坡.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11):197.

第8篇:互动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倡导的是师生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言语、动作行为、情感等中介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师生互动”并不是一个前卫新奇的概念,这个理念自古就有,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不同程度地将“师生互动”的理念渗透到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中。要想将“师生互动”理念转变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我们教师就需要将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转变师生的角色,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教师多多放手,让学生活跃起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法较传统,主要表现为:1.教师讲学生听,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师认为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就是最好的方法。由此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严重缺少。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应包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互动。2.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容较狭窄。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感情的交流与沟通。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假象较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堂可以看到一些“热闹”的现象,教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得也不亦乐乎,但最终结果不一定理想。

针对以上现象,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改善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有:

1.师生互动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2.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维交流的过程。要想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需要教师把自己和学生的情感交集在一起。“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指:如果学生喜欢某位代课教师,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这也是日常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要创设积极互动的数学课堂气氛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积极创设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意义。

二、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开展

转变师生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这要求教师要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在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例如在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通过实际操作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非常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师提示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教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三、巧妙运用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安排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帮助、合作交流等方式去完成学习内容。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拔,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星期六上午8点班级召开学生家长会,各位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要求学生用刚刚学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标出自己的坐位,让家去通过自己设计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到自己孩子的位置,设计完以后给班内任意一位同学看一看,能不能通过你的设计找到你的座位,不会设计的可以请教一下其他同学,也可以问一问老师。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了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巩固了已学到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孟利坡.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J].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11).

第9篇:互动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互动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7-02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已被人们广泛认可,数学课改也已逐步铺开。通过学习、探讨与实践,教师逐渐发现,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愉快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本文旨在探讨互动教学法的特点、意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互动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双方平等友好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从教育的本质特征来看,互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种教法需要发挥师生间双向互动、积极参与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答疑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去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应变潜能,培养其创新发散思维能力。第二,这种教法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教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师生互相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和分析解答问题的思维模式,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友好的交流合作氛围,形成师生之间的深刻情谊,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因此,互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互动式教学强调了师生双向的互动和参与,既强调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的情况;而传统教学一味地强调“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对象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和发展的要求,积极认可他们的想法,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思考,真正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意义

互动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要积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展开充分的构想,不断地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同时保证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学生也必须依据教师的教学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地学习,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让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积极思考问题以及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合作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地给予辅导和关注,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其独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三、互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互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尊重个体的自我心理满足的需要,它的基本教学特点及过程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疑难问题-师生探讨-教学评价-知识应用。这种教学特点及过程,是根据人的认知水平及发展模式而设计的,它有利于教学的循序渐进,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和提高。同时,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健康发展。

四、互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学生的品德思想不断完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化,体现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发展过程,也要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对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针对学习目标及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系列疑难问题,让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及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等差、等比数列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语言来叙述一下学习重点及难点,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在板书上将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种数列的公式推导过程。

2.设计疑难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依据数学知识掌握的层次要求,设计出针对教学目标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地实验,认真地尝试,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疑难问题的时候,应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设计:①“猜想-探讨-论证”的学习过程。猜想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教学环节,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想。教师设计教学疑难问题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如何猜想,如何探讨,进而论证的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学数学定理公式的时候,可以设计某个特例,然后由特例的性质设计类似的系列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实验和尝试,从中找出规律,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比方说,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1+2+4+8+16+2n的求和公式,首先让同学们大胆猜想并实验论证,经过共同讨论和论证,肯定会有同学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猜想结论的代数教学,很多时候也适用于几何教学,让学生通过猜想、探讨、论证,从而明确数学问题的内涵。②“实验尝试-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学习过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需要观察、实验、探索、猜想、归纳总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因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反复应用到实践中去,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修正、提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得到更多的新的结论,这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例如: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纸张做一个圆柱体的实物,然后将这个圆柱体展开,用尺子测量这个圆柱体展开图的面积,从而更好地理解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由来。

3.师生探讨。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数学活动并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探讨,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在明白了等比、等差数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提供相关实例的变形,让学生根据实例推导出类似的公式,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公式的推理探索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让学生将各自拥有的知识才能特长展示出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积极关心和指导学困生,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协作,学会质疑和释疑,勇于竞争,敢于有独立的见解。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探讨,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得到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在这种宽松而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高自我认知及交流能力。

4.评价。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结果及数学水平,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数学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要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一定量的数学练习题、能力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数学题的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数学教学的调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用积极的评语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扬长避短,及时点拨和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树立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等比、等差数列之后可设计系列的数列变形填空题、选择题、能力提高题等题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及其数学思维模式进行积极思考,不断地进行变换,从而使学生的变换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评价环境中,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