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深圳小学学位申请精选(九篇)

深圳小学学位申请

第1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深圳创业补贴政策申请对象及程序

哪些人可以申请补贴

根据规定,具有深圳市户籍且为毕业 5 年内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毕业 5 年内的留学回国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随军家属,残疾人,以及深圳市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中毕业学年内的在校深户学生,都可申请创业培训补贴。

其中,创办企业培训补贴每人最高 1000 元,创业实训补贴每人最高 2500 元。实际培训收费低于最高限额的,据实补贴。每项补贴只可申请享受一次。

如何申请创业培训补贴

据悉,参加创业意识培训的人员可向户籍地或居住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情况免费报名学习;参加创办企业培训、创业实训的人员可通过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查询选择创业培训机构开班情况,确定班次后到培训机构缴费报名。对符合领取补贴条件的人员,考核合格的可在考试成绩公布之日起 3 个月内,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相应补贴。

深圳创业补贴政策内容

1.创业担保贷款

个人最高可贷20万元。自主创业人员在本市的初创企业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的初创企业,按每人不超过20万元、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性”贷款。

在贷款额度内,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为2年,对展期和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不予贴息。

财政贴息实行“先付后贴”,即借款人从取得贷款之日起,根据贷款合同按期支付利息,按期还本付息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实还贷情况及信用记录后给予贴息。

2.初创企业补贴

每人一次性5000元。自主创业人员在深圳市创办初创企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申请5000元初创补贴。

属于合伙创办企业的,经审核合伙人条件、出资比例等,按每名合伙人计发5000元、合计不超过5万元标准给予企业初创补贴。

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只能申请一次初创企业补贴。

3.创业场租补贴

3年租金补贴。自主创业人员可在初创企业实际缴纳场租满3个月后,向初创企业注册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首次场租补贴申请。自主创业人员应在首次申请后,每满3个月的次月月底前提出一次场租补贴申请。

自主创业人员入驻政府主办的创业孵化载体创办初创企业,按照第一年不低于80%、第二年不低于50%、第三年不低于20%的比例减免租金。

自主创业人员在经市直部门及各区(新区)认定或备案的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留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孵化载体内创办初创企业,按第一年1200元/月、第二年1000元/月、第三年700元/月的标准给予租金补贴。

自主创业人员自行租用经营场地创办初创企业,给予每年最高6000元、最长3年的租金补贴。

4.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每雇一人补贴2000元。吸纳户籍人员就业,可按其人数申请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自主创业人员在本市的初创企业、吸纳户籍人员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申请并验证身份证明、商事主体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税务登记证,按其吸纳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已缴交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人数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招用3人(含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给予补贴;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给予3000元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

5.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单位承担部分。自主创业人员在本市创办初创企业,进行商事登记(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取得经营资质,并在该初创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深圳市当年度最低缴交社会保险费标准,对单位承担部分给予补贴。若单位实际缴交部分低于最低缴交标准的据实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个人应缴部分仍由其本人承担。

自主创业人员首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后,在其初创企业正常缴交社会保险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将自动每3个月据实发放后续的社会保险补贴。

6.优秀创业项目资助

获奖项目资助5万-20万元。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将在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并给予重点扶持。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全市性创业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在深圳市完成商事登记的,每个项目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资助。

对国家部委主办的部级创业大赛或省直有关部门主办的省级创业大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优秀创业项目,在深圳市完成商事登记的,每个项目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配套资助。同一创业项目同时获得国家、省创业大赛前三名的,不重复资助,标准从高。

 

深圳创业补贴政策申请对象及程序相关文章:

1.深圳市的创业补贴政策

2.深圳创业扶持政策

3.2016深圳市创业扶持政策

第2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我年近古稀,退休多年,早已心静如水。孰料此时竟心潮起伏,历经艰辛的创刊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1989年2月,我作为深圳《引进》杂志社的记者,采访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的成立大会,在蒋一韦先生主持的新闻会上,就筹办院刊提出了几个问题。我记得最引起蒋老注意的问题是,关于研究院的民间性、自主性,能否创办国内外发行的自主刊物。次年,蒋老派人问我,愿不愿意到研究院上班,接受创办《开放导报》的任务,此时我子宫全切手术后尚未痊愈,就踏上了历时两年的艰辛创刊之路。

按照当时申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的程序,先要到深圳市新闻出版部门申报,然后到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最后需要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开放导报报批的主要缘由是,综合开发研究院由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和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共同倡导,经国务院总理批准成立,为落实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方针,亟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有关开放理论及实务的高层次经济类期刊。包含以上主要内容的申请报告,得到了深圳市及广东省新闻出版部门的认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还批准研究院主办的《股市动态分析》为内部刊物,在省内发行。而导报审批最后的难题是国家新闻出版署。

我先后五次进京,第一次申报就被告知不予受理,理由是主办单位没有明确的上级主管部门,不符合有关申办公开发行刊物的新闻出版政策规定。我反复申诉,主办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先例。其宗旨是通过独立自主的调查研究、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活动,向各级政府机构、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团体提供研究报告、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以促进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为振兴中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亟需一份国内外发行的经济类期刊作为载体。最后,期刊司具体办事的同志建议我直接找期刊司司长张伯海和负责审批期刊的副署长王强华。

为了找到两位领导,我在一天时间内,从位于北京城东南角的国家出版署,到位于西北角领导开会的酒店,往返多次。正值夏天,又热又干,当我无功而返,向当时出差住在酒店的林凌同志汇报时,我声音嘶哑,嘴唇干裂,林老让我先喝口水再讲话。听完我的汇报,林老沉思良久,说:“是不是应该向马老汇报请示?”我茅塞顿开,在北京办事,我这个无名小卒人微言经,要想办成这没有先例的大事,太难了。

马洪同志在家里客厅听了我的详细汇报,当我壮着胆子请马老出面,给国家出版署领导打个招呼时,只见马老上下打量我,说了一句:“身体还好吧?”可见我当时的状态很差,我眼含热泪,拉着马老来到他的书房,只记得马老用铅笔写了一些字,把字条给我。我如获至宝,又想方设法去见了国家出版署的两位领导。出于对马老的尊重,他们答应收下申报材料,因为是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问题,要经过调查研究。从谈话中,我非常清楚,最大障碍还是杂志主办单位没有明确的上级主管部门。

值得庆幸的是,我抓住了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消除了这看来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研究院出现了一枚深圳分院的公章,这样开放导报的主办单位盖上了深圳分院的公章,上级主管部门盖上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的公章。

我第三次进京,直接把新的申报材料交给了张伯海司长。第四次进京,拿到了批文,我直接去马老家汇报,年事已高的马老,亲自送我下楼到门口,还要给我派车。第五次进京,是1992年9月5日,开放导报杂志社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马洪、林凌等十几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创办《开放导报》予以肯定,并对办刊方针、宗旨、栏目及编辑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然后就是组班子,组稿,筹集资金,个中艰辛无需赘述,导报历届领导、新老同仁人人皆知,只是凡事第一次更难一些吧。值得加一笔的是,趁张爱萍将军来深圳过春节时,我去迎宾馆请他为《开放导报》题了刊名。

第3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酝酿近两年的深圳居住证终于出台了。2007年7月31日,深圳市市长签署深圳市政府第169号令,《深圳市居住证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在深圳市盐田区试行。9月13日,盐田区公安分局发出了第一张居住证,这意味着在深圳实行了22年的暂住证制度终于寿终正寝。

按照深圳市公安局局长李锋的说法,推行居住证制度不仅仅是形式上简单地以旧换新,而是对户籍管理的传统理念、体制和手段、方法实行全面突破。它弱化了户籍概念,强调了居民概念,凸显了身份的公平性,能够增加广大劳动者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这项未来可能影响到所有深圳外来人口的制度,到底会有怎样的未来呢?

严格的人口控制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经历了几个时段:上世纪80年代,外来人口以每年30~40万的速度增长,90年代后以每年70~80万的速度飙升,进入2000年之后增长的速度与80年代持平,即呈现放缓的趋势。“深圳目前的人口已超1400万,这其中外来人口超过1200万,在籍人口200万。在1200万外来人口中,有近200万没有正当职业和列入产业管理的灰色人口。”这是深圳市副市长李铭今年9月19日在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暨“两无”活动经验交流会上透露的数字。这也就是说,深圳的外来人口与在籍人口的比例为6:1,这在全国是最高的。

深圳社科院的一份资料显示,为加强人口管理,深圳在1980年代初就确立了严格控制人口的管理思路,要求各地民工来深工作必须要有当地政府干部带队,集中管理,而用工单位必须到市“清理外来人员管理办公室”领取许可证,凭许可证到公安机关办理居留证件。

1984年,深圳开始启用暂住证,将“集中管理”演化为用工单位事先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的“指标控制”。1990年成立了市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在承认并开办“非劳务暂住证”同时,又明确了用“经济手段”(劳务证每年300元、非劳务证每年150元增容费。2002年1月1日起,暂住证的收费方式改为每证收取工本费20元,人口管理费每月25元,每年共需320元。)的辅助调节思路,每年从广大流动人口身上收取巨额资金。1995年深圳市人大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确立了“以证管人”的管理思路,并沿用至今。其间,虽然政府每年也有一定的外来人口入户指标,但因为门槛太高(获得高级技术职称,3年个人纳税总额24万),这些指标每年都没有完成。

2002年,深圳市还曾推出了“1人才居住证”,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技术等级、硕士研究生毕业以上学历的人可申请,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人员享有和深圳户籍人口机会同等的福利和待遇。但这对深圳大多数外来人口并没有什么意义。

从上述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深圳历届政府一直沿用改革开放之初带有防备意识的流动人口控制思路,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上对外来人口多加利用,同时又严格控制户籍人口增长,强化常住、暂住之间的壁垒,使大量在深圳长期居住、买房子、交税的人处于暂住状态。1998年《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规定:“连续暂住7年以上,有固定住所、合法就业或经营、计划生育证明、无违法犯罪记录的,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常住户口”,而深圳市并没有执行。

这就使深圳的人口问题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人口严重倒挂,总人口虽然很多,但常住人口大概只有500万左右;人口素质两极分化严重,深圳目前的人口结构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8.4%,而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劳动力人口却占66.52%,中产阶层难以形成。另外,按照深圳警方的说法,巨大的流动人口流量,还给深圳治安带来巨大压力。

而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和2004年1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施行,使暂住证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法律上都已经成为过街老鼠。找到一条新的人口管理路径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居住证的含金量

从2005年开始,深圳开始酝酿居住证制度。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这样分析居住证的制度设计背景:“深圳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管理压力大,大量暂住人员的信息不在有关部门的掌握中,存在巨大的管理真空;对那些低层次的外来人口,以前政府采取各种办法想把他们赶走,但事实上赶不走,所以不得不面对现实。”

深圳知名民间研究机构“英特虎”的负责人金城则认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圳再像以前那样对待外来人口已经说不过去了,政府必须渐进地把公共服务从户籍人口延伸到外来人口;同时扩大常住人口的数量,把那些社会发展需要而没有户籍的人留在深圳。

但居住证出台的时间一再被推迟。从今年1月推到4月再到9月1日,最后在9月13日才发出第一张居住证,而且还只是在深圳的一个区试点;《办法》也九易其稿。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徐道稳认为,这显示出许多人对于居住证的复杂心态:“没深圳户口的反对这加强人口管理的制度,是因为希望人口制度放松后,能转入深圳户口;有深圳户口赞成这加强人口管理的制度,是怕太多的人都入深圳户口后,没什么优越感,怕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深圳盐田区“推居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试行区域内居住30日以上,已满16周岁未满60周岁的非深户人员应当申办居住证。在深圳务工、投资、自主创业、有合法住所、有海外人才居住证者等6类人,可以办理居住证,有效期是10年。而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只能申请临时居住证,有效期6个月,这类证是强制办理的。

居住证的全名是“深圳市人才居住证”,与社会保障卡两证合一。未办理居住证在深生活,将面临重重障碍,比如,不能在深圳长期租房。违反规定的出租业主,可能面临200元或租金收入总额两倍以下罚款。根据有关部门的设想,将来在深圳就业、入学、就医,逐步都要凭居住证办理。用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申少保的话说就是:推行居住证主要目的是让有证的人更加方便,让没证的人寸步难行。

关于居住证所能享有的权利,《办法》列举了在深圳办理出国出境手续、申请办理车辆入户和机动车驾驶执照、计生及其子女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等7项权益。居住证持有者将享受诸多市民待遇,而暂住证没有优惠待遇,这是居住证的一大进步。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圳当地户口登记制度还存在,而深圳户口人员是不需要办理“深圳居住证”的。这其中的差异就决定了“持居住证不可能完全享有深圳户籍人员的待遇,至于这其中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则有待观察。”徐道

稳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政府把居住证的管理和出租屋管理结合起来了。《办法》规定,出租屋业主或者出租屋管理人、转租人不得将房屋出租、转租给未取得《深圳市居住证》的非户籍人员长期承租,违者也被处以按人数每人200元的罚款。事实上,这也是2004年深圳成立市及六区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以来的一个管理思路。而从2006年起,根据不同的出租屋类型,深圳开始全面推行“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等五种出租屋管理模式,着力建立协管队伍。而在实施居住证制度之前,深圳在全市开展了流动人口及房屋信息的普查工作。此次普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普查的具体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现居住地址、工作单位、政治面貌等七个方面的信息。对无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者、建筑散工、废品收购等无劳动关系的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其工作单位填写为“无”。

另外,就是开展房屋信息普查编码工作。普查的内容具体包括房屋的详细地址、总套数、总层数,以及按照有关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等等,“逐个编码核查、逐个项目比对”,以期实现“不漏一间,不错一项”的目标。显然,这仍旧是一套以管理和控制为主要目的的做法。

怎样理解“无固定工作”?

深圳推出居住证后,遭到了很多挞伐和反对,最极端的批评是:因为暂住证不值钱了,才5元,没意思;换成居住证,价格是20元,又可以赚一笔。而大多数人是反对政府在推行中的蛮横态度,并担心居住证会威胁公民的人身自由。也有人表示支持居住证,但是希望不要管得太死。不要没有工作就打上流民的记号。让办了证的人更加方便,但也不应去为难那些没有办证的人。

有文章就指出:“让没证的人寸步难行”,不知深圳会有什么狠招。据说,“如果一个人一直找不到工作,就应该离开深圳”,可找工作总得有一个过程,跳槽还得有一个间歇。不找工作,就来深圳闲逛,凭什么就不让人家逛了?我就想住在深圳,而且暂时不想工作,我的生活费是我以前的积蓄,你有什么权利叫我离开?没有失业者,没有流浪者,当然更不可能有乞讨者,留下的都是对深圳有用的人。以工作与否来区分接纳外来者,多么功利实用的城市管理!更可怕的是:“将来没有居住证,在深圳就属于一种非法滞留状态,要严格管理。”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角度说,这俨然是要恢复当年废止了的暂住证。

任职于某电脑公司的江先生就属于担心暂住证借居住证“复辟”的人之一:当年江先生刚从老家过来,没来得及办暂住证,出门不远,就给治安办抓到樟木头,关了5天,吃的是饭和萝卜干,一间房住40多人,只能蹲着,没地方躺,至今想起来心有余悸。当初暂住证查得比较严的时候,小到出关、租房,大到汽车过户,考驾驶执照都离不开暂住证,每天人活得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忘带了被抓进拘留所。有了居住证,是不是又要回到当初人人自危的状态中去呢?

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因为居住证虽然附加了很多功能,但仍是由公安机关发放和管理,而从公安局的立场上看,肯定会偏重于管理而不是服务。乐还透露,在推行居住证之前,他本人和许多学者曾建议由政府对居住证统一管理,在管理和服务直接取得平衡,也便于以后增加附加功能,但没有被采用。而一个事关上千万人利益的制度的出台,并没有听取市民和专业人士的意见,也没有在人大、政协进行充分讨论。

可能出现新一轮外来人口涌入潮

上海于2004年率先推出“居住证”,其后,青岛、沈阳、昆明等城市也都试行,但均不大成功,根本问题还在于居住证的含金量不够,办不办区别不大。对深圳居住证制度的前途,乐正表示不太乐观。他认为这是地方搞的,刚性不强。政府虽然给居住证附加了很多权益,但能否落实还不清楚,这取决于政府的公共财政能为多少人买单的问题。

第4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招聘时间(有效期):2018-2-119:43至2018-3-1123:59网上报名:正接受报名

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简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的,承担医疗、科研、教学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推进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单位。医院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面积19.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米,床位2000张,可容纳日门诊量8000—10000人次,设有综合门急诊中心、家庭医学中心、专科诊疗中心、医技中心及特需诊疗中心。医院将引进现代化高效的医院管理理念和模式,引入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优秀人才,同时将引入香港大学器官移植、肿瘤综合治疗、骨科与创伤、生殖医学及产前诊断、心血管等优势医疗专科,并使其达到香港大学附属医院同等水平。医院已经获得ACHS国际认证,并为员工提供专业化系统的职业培训,为员工取得国内、国际的专业认证资格提供良好的机会、环境条件和学习平台。深圳市政府全力支持配合香港大学对医院的管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目前已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根据实际工作发展需要,2017年Q3公开招聘产前诊断实验室高级技术员、技术员岗位,欢迎认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办院理念的优秀人才加盟,医院将为应聘者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合理及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及赴香港及海外高端专业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二、招聘对象、条件及有关要求

(一)招聘对象

人才招聘工作面向全社会,凡符合本公告及应聘职位所要求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二)招聘条件

应聘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履行职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3.符合本公告及《招聘职位表》所规定的资格条件。

三、报名时间、方式和要求

(一)报名时间及方式

本次报考采取网络在线报名方式,有关招聘人员岗位情况及报名,请登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人才招聘网站注册帐号、登录、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3月11日

本院没有授权给任何单位或网站接受报名,所有报名信息以本院官方招聘网站为准,报名也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敬请注意,请勿上当受骗!

(二)报名注意事项

尊敬的阁下:您好!谢谢您关注本院。在报名之前,请您认真查看本次招聘公告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公告要求及在线报名流程进行!

1.每人限应聘1个职位;

2.请严格按照职位要求报名;

3.电子版报名材料(在线报名时上传提交)应包括: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近期彩色证件照等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各一份(资格审查时验原件);

4.所有图片材料及电子相片(在线报名时上传提交)格式要求:文件类型为JPG或GIF,每张图大小不能大于1.3M;

5.应聘者提供的联系电话应准确无误,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因提供错误联系信息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承担;

请注意,如报名材料没按以上要求和在线系统报名流程进行,将被视为无效报名及不获接纳,谢谢配合。敬请各位的理解和支持!

四、资格审查

医院将组织专家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者参加现场审核。届时请初审合格人员本人携带报名材料及相关原件参加现场审核(地点、时间另行通知),审查通过后参加医院组织的笔试或面试、考察。

应聘者应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资料。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面试时间及地点由医院自行确定并通知获面试资格的应聘者。应聘者凭本人身份证参加面试,未在规定时间内前来面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备注:申请人在报名后2个月内未获邀请面试,报名申请不予考虑,医院将不再另发通知。

五、体检和考察

医院按照招聘岗位的需要,确定体检和考察对象。

(一)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执行。体检对象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参加体检的取消体检资格,被取消体检资格或体检不合格造成空额的按总成绩依次递补。

(二)考察:体检合格者进入考察环节,医院对拟聘人员的道德品行、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考察。

六、聘用办法

医院根据面试、体检、考察的实际情况,择优确定拟聘人选,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正式聘入相应岗位。

第5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这使我想起今年10月20日,也是一上班就接到她的电话。这名读者利用十一假期专程回到贵阳接88岁腿脚不便的老人到深圳过冬,在龙洞堡机场为老人申请轮椅登机服务时,没曾想却被“礼貌”拒绝,并被机场工作人员(包括找到的领导)告知需要使用轮椅必须在买票时申请。(可是以前一直都是在机场申请啊!)这位读者的苦苦请求被机场工作人员众口一词的“这是现在的规定”给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最后这名读者只好去推行李车,让膝盖不能弯曲的老人,成L型坐在行李车上,到机场黄线处又搀扶老人下“车”过安检门。老人每走一步,腿里的钢钉,都使她感到钻心的疼痛,回到深圳后,还夜夜恶梦。

我相信她说的是实情。因为老人的腿脚有疾我是十年前就知道的。当时我在深圳商报社会调查部,恰巧接待了这位老人的投诉。儿子孝敬她一个很薄的鞋柜,送货上门的工人,没在墙上打螺钉固定鞋柜就走了。结果柜子倒下来,砸在老人的腿上,致使老人大腿骨折。如今这位老人,又遭遇“轮椅拒申”,真是雪上加霜。我从 “异地监督”的角度出发,建议她投书贵阳的媒体和贵阳机场的领导。不料老太太的孙女,竟把此文发在了网上。贵阳机场方面,从见到网文,就开始追查,报纸转载后更是加速整改、道歉、问责。

这证明市场化时代,有见地的领导同样重视民生。因为这里隐含着人性底线和文化危机。完整地观察这一跨十年,深圳与贵阳两地、两个服务行业表现出来的服务品质问题,我的直观感想就是:改善服务是否一定要以一位老人的痛苦为代价?我觉得这当中有两点应提出来:

第一,偏向经济学一点,一个88岁的老人“申椅被拒”,在我看来说明贵阳机场地面服务(当然也包括深圳的服务业)缺乏制度安排和职业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6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专利的许可和转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国家特别是信息产业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生产大国,我们的彩电、移动电话、计算机等等很多产量现在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研发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外国跨国公司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当中涉及到信息产业的主要发明专利都来自于外国的跨国公司,因此就出现一个必然存在的问题,我们中国的信息产业可能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与外国公司谈专利许可与转让。在目前的情况下,WTO的协议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上又把知识产权问题作为重大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的许可实质上是获得市场的准入证,也是生产许可证,还是销售许可证,更是得以后继研发的许可证。因此专利的许可就成了我们目前信息产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成为我们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使我们的对外谈判不吃亏上当。” 北京御路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袁德表示。 专利许可可成企业“金蛋” 在四月初召开的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上,华为副总裁邓涛表示,为增强知识产权的积累,华为每年按10%的销售收入拨付研发经费。2011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支出为37.6亿美元,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50多亿美元。这些投入同时也为华为带来了丰厚的创新回报,华为累计在全球各国专利申请已达47000件,截至2011年底,华为在中国已累计获得18000多件授权专利; 在美国和欧洲授权和完成注册的专利累计也已达到4500多件,两地每年新增授权专利近千件。 除此之外,华为每年在知识产权方面支付约3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此外,华为还积极与行业主要公司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目前,华为与业界主要厂商和专利权持有人,如:高通、阿朗、诺基亚、爱立信、北电、西门子等公司签署了数十份知识产权交叉许可协议,包括一些需要合理支付许可费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华为作为中国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知识产权保护先驱,深知研发与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专利许可对于企业而言,利弊之分天壤之别,因此,在专利许可中的一小步失误,或许就将成为葬送企业的重要隐患。 “2003年12月到2011年,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规模的企业一共签署了600多个专利技术许可协议,甚至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全球技术创新不断走向公开化的时代,进行这样一种专利许可策略,对微软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非常重要。”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全球高级副总法律顾问古天安(Horacio E.Gutiérrez)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出强调了近年来微软在知识产权许可方面取得的进展。 作为软件业的巨头,微软每年花在专利资产法律服务上的相关费用就高达1.4亿美元。截至2011年2月,微软在美国的发明专利为1618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为1436件。据古天安介绍,自2003年12月起,微软对专利许可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态度:他们在美国宣布,将使信息产业企业更方便地得到和使用微软不断增加的知识产权,即采取一种业务公开的专利许可政策,这一政策也意味着微软在信息领域的一件件专利将不仅仅是威慑对手的利剑,也将成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生钱的“金蛋”。 专利许可可成企业麻烦 专利许可能够成为企业的“金蛋”,也可成为企业的“麻烦”。敖谦平诉飞利浦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一案,便是近期来专利许可“麻烦”的典型。 申诉人敖谦平在1996年7月1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号为96107072.2,名称为“安全插座”的发明专利,并于1998年1月21日公开发明专利申请,2001年10月31日获得公告授权。2005年10月31日,申诉人与深圳和宏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申诉人许可深圳和宏公司实施专利,基于深圳和宏公司本身没有生产基地,又约定申诉人同意深圳和宏公司在许可期限与产品范围内将专利技术许可给第三方以OEM、ODM委托加工的方式使用。 2010年7月23日,申诉人在宁波市场上公证购买了三款“PHILIPS”牌安全插座,均标有“PHILIPS”商标,在外包装上注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地中国惠州,飞利浦公司的厂商条形码8712581”。2010年12月1日,申诉人以飞利浦公司等为被告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销毁流通和库存的侵权产品以及模具,共同赔偿100万元。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11年6月27日作出(2010)浙甬知初字第669号民事判决,该判决认为:被控侵权产品标示的商标、厂商名称及其地址、邮编、服务电话、条形码等识别性标识均证明飞利浦公司是该产品的制造商,外包装上的“生产地中国惠州”也不能排除飞利浦公司制造商的地位。深圳和宏公司与敖谦平之间的涉案专利实施许可协议约定敖谦平同意深圳和宏公司在许可期限与产品范围内将专利技术许可给第三方以OEM、ODM委托加工的方式使用,上述约定的许可对象是深圳和宏公司,其制造、销售的产品亦对应的是深圳和宏公司自己的产品而非其他公司产品,协议约定的OEM、ODM亦是深圳和宏公司委托第三方加工的方式,显然不包含本案飞利浦公司委托深圳和宏公司定牌生产的这种ODM关系。依据专利法的规定,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实施许可合同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该专利。故飞利浦公司通过深圳和宏公司定牌生产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并未获得专利权人敖谦平的许可,已构成侵权;深圳和宏公司提供模具给其子公司实施生产并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也构成侵权。遂判决飞利浦公司和深圳和宏公司停止生产、销售原告敖谦平享有的该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0万元,销毁用于生产侵权产品的模具,销毁库存的侵权产品。 两被申诉人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11月17日作出了(2011)浙知终字第172号民事判决,认定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浙甬知初字第669号民事判决事实认定不清,适用法律不当,遂判决撤销(2010)浙甬知初字第669号民事判决,驳回敖谦平的诉讼请求。敖谦平对浙江高院的判决不服,已经决定通过各种渠道继续申诉。 双刃剑的专利许可 专利许可作为专利战略中的核心内容,其也是一把双刃剑。专利许可既是权利人通过专利获得收益的主要渠道,也可成为绊脚石。从专利许可的合同制定开始,一系列既专业又繁琐的问题就开始围绕权利人/企业,《专利法》、《合同法》等诸多法律。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漏洞,便可能为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埋下隐患。 就专利许可合同而言,便是“因人而异”,因此,国内很多企业在签署专利许可合同时,便已陷入了“错误决策”中。 “实际上,知识产权许可契约条款非常复杂,很多企业差别很大,许可模式分类很多,不同的商业目的也可以分很多类型,为了产品促销做许可模式,还有知识产权收益许可模式,以及为了市场控制的许可模式。国外有些企业为了市场控制不想别人进来,所以许可模式会成为非常高的壁垒。”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衍亮说。

80万元

一审判决飞利浦公司和深圳和宏公司停止生产、销售原告敖谦平享有的该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0万元,销毁用于生产侵权产品的模具,销毁库存的侵权产品。

第7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苹果侵权的事实无法改变

对于苹果,笔者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有反感。但苹果那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着实令人不能不佩服。喜欢归喜欢,佩服归佩服,对于这样一个大牌公司,犯下侵权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令人诧异,虽然我们都在等待法院的最后判决, 不是从目前的情形看,侵权似乎已是事实。苹果在没有商标权的情况下就开始销售,这似乎更像一个“奇迹”。

如果苹果输掉了官司,可能面临数目不详的罚款,多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这是对中国法律的尊重。不管苹果有多么强大,他都应该尊重中国法律。即使唯冠再弱小,他也是理应拥有自己的权力。中国也有很多知名商标被别人在他国注册,能说被注册人弱小,你就可以不理睬他们吗?曾经,联想不是也把英文商标改了吗?

至于苹果输了官司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笔者觉得苹果不会这样选择,如果选择退出,那是对中国大量爱好者的背叛,也是对自己公司的不负责,更是对苹果的重大打击。苹果不是没退出过,退出的结果只能是失去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只能是公司形象受损,只能损失比赔偿款更多的钱。中国或许可以没有苹果,但苹果失去中国,也许会像苹果失去乔布斯,因为这是一个成长中的巨大市场。苹果若退出中国,会有联想和更多的其它品牌推出产品占据苹果的位置。如果苹果以退出为威胁,可能会像Google那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失去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

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疑惑的,苹果完全可以用处理iphone商标的办法处理这个iPad,可为什么要闹成现在这样?答案恐怕是苹果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快破产的唯冠放在眼里,但这种傲慢最终会受到惩罚。

不管苹果有多少理由,可他确实是在没有注册iPad商标的情况下销售了有此种标识的产品,责任必须要承担。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两方和解,这也是最为可能的一种结果,如此便能达到双赢。现在所有争辩都是为价格,苹果想付最少的钱,唯冠当然想拿到更多。

iPad商标案背后的哲理

iPad商标争夺战,背后影射了商场中的尔虞我诈,无论对于什么企业来说,这都是花多少资本也无法买来的珍贵经验:

生意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

苹果和唯冠本来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2009年,苹果通过IP公司以3.5万英镑的价格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但因大陆iPad商标的所有权并不在台北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随着苹果iPad进军大陆市场,双方纠纷产生。

iPad是苹果移动设备三驾马车(iPod、iPhone以及iPad)的重要一环,去年全球销量达到3200万部,给苹果带来204亿美元的营收。而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占苹果全球总营收的16%。

面对如此诱人的大蛋糕,iPad大陆商标持有人深圳唯冠当然想从“朋友”那里分得一碗“稀粥”了。但是,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风头正劲的苹果对唯冠科技利用商标逼迫自己就范的做法嗤之以鼻,依然怀揣着独享iPad带来的丰硕果实的梦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中国小学课本上有个故事叫“塞翁失马”。至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辨证国人皆知。相对于苹果唯冠商标官司,许多法律界人士认为,苹果没有胜算的可能。那么,为什么苹果依然要坚定打这场官司呢?

虽然深圳唯冠商标注册在先,占据绝对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iPad”商标为人熟知的确是苹果公司的功劳。国人只认苹果,并不会在乎唯冠。在2月29日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口就汇聚了一群“果粉”,他们喊出声援苹果的口号,希望苹果能在此次终审中胜诉。中国营销顶级大师史玉柱在微博上称:“苹果iPad平板电脑,在‘苹果’‘iPad’双商标里,真正含金量高的是‘苹果’。苹果公司应该趁商标官司被高度关注之际,宣布在大陆地区取消第二商标,产品更名为:苹果2平板电脑,销量绝不会下降。”李开复也说:“太过分了,人家也可以不跟你玩。”这其中,体现了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之间巨大的势差。

表面上看,在商标使用上,苹果被唯冠“算计”了,惹了官司和麻烦,但是,仔细想想,即便是苹果公司败诉,苹果还是苹果,只会使知名度如日中天。

防人之心不可无

早在2000年时,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第二年,唯冠国际旗下的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在商标转让交易的初期,由英国唯冠参加,随着谈判深入,英国唯冠要求代表苹果谈判的罗宾逊与深圳唯冠联系,随后双方发生了近80封电子邮件的往来,等到签署协议时才交由台湾唯冠。但是,苹果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10年后,深圳唯冠翻脸不认了。

为何深圳唯冠参与了转让商标谈判的核心阶段,却将协议的签署交给台湾唯冠,3.5万英镑的转让费,也是由台湾唯冠接手的呢?

苹果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当时深圳唯冠已经处于债务困难,被银行监管,为了逃避资金监管直接获益,才要求台湾唯冠代为签订协议,并将款项汇入台湾唯冠账户。这么说,当初,苹果“幼稚”地完全相信了唯冠的“理由”,陷入了“蓄谋已久的圈套”。2012年2月6日,唯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苹果iPad执行禁止令。尽管2月2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驳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责令被告“苹果公司”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的申请,苹果也必须要面对被“玩弄”的官司。对于苹果来说,苹果与唯冠的官司即便无伤大雅,但毕竟是遇上了,就像一个灿烂的美女遇到了一个爬行的毛毛虫一样。

唯冠破产猜想

近日,又曝出深圳唯冠的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深圳唯冠破产的消息。有人觉得,若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广东高院苹果侵权案的二审就会中止,或对苹果更为有利。但笔者认为,从法律角度上看,若深圳唯冠真被法院受理破产,实则对苹果不利。

其一,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要同时指定管理人,待管理人接管深圳唯冠财产,广东高院的二审仍要继续进行。也就是说,即使中止审理,也不会有太长时间。

其二,破产程序启动后,民生银行等债权人对涉案iPad商标的查封保全措施虽然解除,苹果有关受让iPad商标的请求同样会被拒绝,深圳唯冠未完成转让手续的iPad商标将成为破产财产,IP发展公司最多只能作为债权人参与深圳唯冠破产清算(还需以商标转让协议约束深圳唯冠为前提)。

第8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1997年12月28日,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厉有为在与华为总裁任正非访美回国后提出,要把深圳建成中国的硅谷。这也是国内地方政府首次提出要打造中国硅谷。

时光荏苒,深圳的一把手虽几经更迭,却都为深圳创建中国硅谷带来了崭新的气象。至2007年底,深圳的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已率先突破1万美元,达到10628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8.8亿元,增长20.5%,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58.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34%;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35808件,其中发明专利19198件,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距深圳首次发出创建“中国硅谷”声音时也已10年

2008年6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在进一步表明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决心的同时,深圳亦释放出新的意愿信号:打造“中国硅谷”的城市标杆。

站在新起跑线上复制已成世界神话的美国硅谷,作为中国改革先锋与创新旗帜的深圳,能否再次杀出一条血路,重现昔日“速度深圳”的辉煌?硅谷成功的源泉是什么?深圳离硅谷有多远?

政府角色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根据特曼教授提出的“技术专家社区”的设想,在校园内创办了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斯坦福研究园,即硅谷的前身。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器件稳定的订货量,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其定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随后的朝鲜战争和冷战更加刺激了美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在1958年到1974年间,仅五角大楼就向硅谷的公司采购了10亿美元的半导体研究成果和产品。许多大公司纷纷来硅谷设点,硅谷一时成为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硅谷的崛起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却绝不是政府有计划地打造成形的,也不是由政府产业政策引导的投资项目或是招商引资而成,而是靠市场规律自然形成的。政府在其中的职责只是建立游戏规则,对园区的发展实行合理指导,如加强基础研究和教育投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等。

在深圳,自决心创建中国硅谷以来,深圳市政府也曾多次利用特区的优势出台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种文件及相应优惠政策。

1998年2月,深圳在财税等经济政策上进行首次突破尝试,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全国率先出台一些针对高科技的突破性的扶持政策,涉及税务、财政、国土、人事、劳动、住宅、外事、银行等多部门。之后,深圳再次打破国家规定企业技术入股不能超过20%的限制,《深圳经济特区技术成果入股管理办法》,为更多创新型人才在深圳创业、实现技术入股等提供了法律环境,更好地促进了人才聚集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深圳共出台了50多部科技方面的重要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事实上,一方面深圳目前的市场机制仍无法自发形成中国硅谷,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开始兴起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成型的高科技产业,而深圳今天所处的境况已经完全不同,因此,政府有策略地进行政策上的推动无疑是一种较为现实的尝试。

只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实行20多年的特区企业15%的所得税优惠也随之消失,加之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告别“特殊政策”时代的深圳特区在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资格之后能够有什么新的优势?再次争取到国家新的政策倾斜?

投资主体

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沙丘大街(Sandhill Road)3000号有几幢小楼房,据说云集着多达几百家的风险投资公司,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大约美国一半的创业资本公司都在这里,Intel、Yahoo、思科、Sun等公司的成长都得益于这几幢小楼。

显然,风险资本是硅谷壮大的经济引擎。硅谷的风险投资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天使投资,投资人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向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提供种子资金,一次性的投资额在5万至50万美元之间;第二类是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规模从50万到500万美元不等,资金来自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各类基金会、保险公司和银行以及一些富裕的家庭和私人等;第三类是战略投资基金,是由一些大公司建立,专门投向与本企业业务发展相关联的公司。

在硅谷,风险资本的投资决策是快速的,但筛选十分严格。一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一年可以收到5000份申请,能够接受面谈的申请者在200人左右,而最后能够得到资金的常常不足20人。当然,最后的成功者不过几人而已,而且平均约九成的风险投资是不成功的,但有些成功的投资,回报是投资成本的数十倍乃至更高。正是由于高风险、高收益,硅谷的风险投资多由私人而非政府进行。

此外,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认为,投资之后决不能听天由命,而是有很多事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值服务,比如帮助公司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运作,向公司推荐人才,为公司经营进行咨询服务和指导等。

在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方面,由于起点和创业环境的不同,深圳比较强调政府的保障职能,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风险投资长远发展的公平的市场环境。

由于起步早、市场环境好、开放度高,深圳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和运作机制日趋成熟,基本形成了包括资金市场、各层次的风险投资主体以及服务中介和监督中介、项目市场这些要素有机组合在内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与此同时,由于深圳与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了充分的接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的风险投资家通过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对深圳的产业发展已有了充分的了解,深圳活跃的民间投资和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及交易活跃的创业板等也有利于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畅通。

科技、人力资源

高科技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创新主导型产业。人才作为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的载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美国一流科研机构。许多大学不但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而且实施了许多鼓励科技人员创立科技产业的政策。斯坦福大学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到公司兼职,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允许他们有1~2年的时间脱离岗位,到硅谷创办科技公司,或到公司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教师在学校获得的科技成果,由发明者本人负责向公司转移的,学校与其签署许可合同,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学校只提取10%~15%;学校的应用性成果在1年之后仍未向企业转移的,发明者可自主向企业转移,学校一般不再收取收获回报。

这种大学科研和工业界产品间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为工业界的创新产品提供了人才渠道,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校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证。

与硅谷相比,深圳在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人才储备、产学研互动等方面还有欠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更是有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技术资源基本依靠外部“空降”。过去,内地科研成果积压的情况比较严重,深圳可以花较低的代价引进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现在,内地的技术产业化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好的成果可以就地转化,已不必舍近求远来到深圳。

好在深圳目前已十分注重加强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办了深圳清华研究院,与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了虚拟大学园。中兴通讯、华为也分别在南京、上海和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等地建立了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对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做出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原来以公务员为主导的项目评审制。公务员从资金分配环节退出,在科研资金管理中的角色转变为监督和评价。

与此同时,深圳着重引进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参与资源配置过程,使科研资金的分配更为合理,同时也避免了经费分配过程中现象。

深圳与硅谷的比较

文化环境

硅谷的企业可以在聚集的环境中实现低成本的合作与互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硅谷独特的文化氛围。

简单地讲,硅谷文化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频繁的人才流动等。而支撑硅谷这种文化的则是一整套高效的、市场化的社会体系。

在硅谷,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非常普遍,技术和信息可以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个人之间很容易交流,不受职位、出身、学历和富裕程度的限制,人们能共享理念并迅速地行动。

在硅谷高科技行业中有一条得到普遍认可的说法:一个硅谷人若是在四五年之内不跳槽,肯定是能力较差或是缺乏魄力。

这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业文化,提供了公司衍生的土壤,从而也提高了硅谷创新的持久力,许许多多的小企业也把硅谷视为自己的栖息地(Habitat)。

第9篇:深圳小学学位申请范文

深圳近日宣布将进行重大商事制度的改革:今后只要提出想办企业的申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发营业执照。这一政策计划在两会后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成立公司不再需注册资本作为担保,创业不再有资金门槛。这一政策将对国内创投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者的春天是否真的到了?中国当下的创投环境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本期《计算机世界》(以下简称“计世”)请来了两位投资人分享各自观点,他们分别是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和维西资本创始人兼CEO桂鑫。

计世:深圳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目前的创业环境和资本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和推动?

陈玮:这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信号,说明政府从管制市场思维转变为放权思维,让市场自己进行管制,投资者自己负责市场秩序。管制少了,市场活力就释放更多了,尤其对小型创业公司来说,创业热情将得到进一步的刺激。

桂鑫:深圳重大商事制度改革解决了公司注册难的难题,无疑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利好消息。以前创业者注册个公司平均得花2~3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3天,大大节约了创业者的时间成本。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和完善当前的创业环境。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不是注册一个公司就可以开张的,政府还应该在税收减免、创业辅导、扶持基金、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创业群体营造一个更优质的软硬件环境。

计世:雷军说深圳实现创业零门槛,会让创业者汇集深圳,对此你怎么看?政策引力的效果真的会如此明显?

陈玮: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热潮。但创业不仅仅只是注册公司这么简单,还需要环境、产业链配套、相关服务等一系列的支持。相对来说,深圳的环境很适合IT类创业公司,尤其是三五个人就建立起来的小公司。

桂鑫:深圳首创创业零门槛确实给创业者带来利好消息,但是我预计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让大批创业者汇集深圳,毕竟注册公司只是创业的一小部分,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注册公司并不是创业的最大门槛。但同时,我相信内地很多城市的高新区也会陆续效仿创业零门槛政策,甚至会推出更多利于创业的环境和政策法规。

计世:目前全国创业环境比较好的区域或者城市有哪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你最喜欢的创业城市或区域是哪个,为什么?

陈玮:创业环境的好坏与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的沿海地区环境都不错,配套服务也可以。我个人认为,深圳的创业环境比北京和上海更好,因为深圳更加市场化,能做到该让市场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不会插手。北京和上海在此方面也已有很大进步,但是还有提升空间。

桂鑫:单纯地说创业环境,国内比较好的城市还是很多的,北上广深、杭州、厦门、成都、西安等,这些城市各有特色。北上广深的经济环境不言而喻,杭州是电商的摇篮,厦门的人文环境,成都、西安的科技人才优势明显。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城市是北京,北京作为首都,政治、经济、科技的优势都很明显,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代表了中国先进的智力方向,各类优质企业也在北京这种背景下孵化而生。

计世:你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创业地区是哪里?为什么?

陈玮:硅谷有三位一体的创业环境。其周边有几所全球著名的大学,可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那里也是PE、VC的汇集地,资金充裕;对于TMT领域的创业,硅谷已形成周全的服务体系,支持非常到位。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像硅谷那样成熟的创业服务体系,我认为中国政府这方面可以起到一些推动作用,除了需要减少行业管制和限制外,政府可以在引导和扶持早期创业项目上做更多的事,目前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桂鑫:我认为硅谷是全世界最好的创业地区。硅谷中的良好创业氛围影响着每个在硅谷中创业的企业,努力、勤奋、合作、宽容,都是值得中国创业者们学习和借鉴的。外部环境中,硅谷有优秀的创业导师,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接受导师的辅导,可以少走弯路,成功可能性会更高,众多成熟的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人不仅能给予企业资金上的帮助,还能让企业在资源上得到优化配置。

计世:如果你是两会代表,你会提出什么提案来为创业者和创投市场争取权益?

陈玮:听说李彦宏建议在投资并购审查、牌照发放等方面,取消对VIE结构企业限制,给予完全国民待遇,我也有相同的观点。这方面的限制导致国内很多创业企业尽管是做国内的市场,运营也在国内,却需绕道去国外注册,好的企业资源因此流失,这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

桂鑫:建议应尽快启动创业投资立法。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界限模糊,不利行业发展;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管理机制自成体系,却缺乏法律保障;创业投资组织形式虽获突破,但税制问题阻碍了组织形式的多元发展,不平等抑制了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等。

计世:零门槛政策将鼓励创业者的创业激情,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给他们泼冷水,为什么?

陈玮:其实简化公司注册手续并非是降低创业门槛,而是政府将相关权力让渡给了企业股东。创业者需要明白,创业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一个企业走入正常运营需要有业务有团队,有经营能力和资本实力,不是仅靠激情就能胜任。我主张先就业再创业,年轻人有热情是好事,但也需要积累经验和资源之后再去谈创业。

桂鑫:创业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千万不要盲目“撞业”,更不要认为政策能解决你创业过程中的最核心的问题。另外,在此想告诫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创业不是赶时髦,而是个相当残酷的话题,建议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之路。

计世:你认为当前TMT领域最热门的创业方向包括哪些?

陈玮:TMT领域的创业者几乎都是年轻人,总的来说创业的失败率也很高。TMT领域之所以看起来是创业热门,是因为这个行业活跃度高,且与知识相关,创业公司多能展现高科技领域最新锐的发展方向,所以非常吸引眼球。但是除了TMT,还有很多行业都有良好的创业机会,大家的眼界可以放宽一些。

桂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O2O、大数据等。

计世:2012年资本市场紧缩,让很多创业者感到压力很大,今年资本市场是否会有回暖,整个创投市场形势如何?

陈玮:相比去年,2013年的资本市场一定会好起来。我认为今年一定要关注三板市场,它会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会给规模小的企业带来更多融资机会。此外,大家需要认识到,全民PE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PE会更专业、更深介入市场,也将更关注早期项目。对创业者来说,扎实地把项目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只要是真正的好项目,还是能够拿到投资的。

桂鑫:VC投资最看重的依旧是生意的本质与团队的战斗力,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创业者不会关注明天的天气,只要坚定什么是自己要做的与不要做的后,风雨无阻。

创投市场的确面临“上市阻、募资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说明市场永远会遵循二八原则,僵尸基金会越来越多的同时,GP管理的品牌集中度也不断提升,一批优质基金管理平台会相继浮出水面,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计世:目前你最看好的投资方向是什么,原因何在?

陈玮:我个人最看好3个方向。一是移动相关领域,包括移动技术、手持终端、游戏、电商等;二是医疗领域,包括医疗器械和服务;三是与“美丽中国”政策有关的行业,如环保、节能等。此外,先进制造也是一个重点方向。

桂鑫:节能环保。前阵子北京的雾霾天气给人们敲了次警钟,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环境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生态环境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节能环保,迫在眉睫。

背景资料

深圳商事登记改革解读

“审批许可”转向“核准登记”

营业执照样式改革后,原则上只记载与商事主体资格相关的必要事项,不再记载商事主体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等,企业登记注册从“审批许可”向“核准登记”转变。

首次明确商事登记商事主体概念

商事登记是指申请人向商事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由商事登记机关将商事主体的设立、变更或者注销事项登记于商事登记簿予以公示的行为。商事主体,是指经依法登记,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明确具体办照时限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商事登记机关应当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1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登记的,经商事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工作日。

不收取登记费用

明确商事登记机关办理商事登记,不收取登记费用。

经营范围改为备案事项

商事主体的经营范围不再作为登记事项而改为备案事项,改革后的营业执照不再记载企业的经营范围,但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示平台查询。

探索注册资本认缴制度

申请人申请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时,商事登记机关登记其全体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需登记实收资本,申请人无需提交验资证明文件。

保障全流程注册电子化

商事登记推行网上申报、受理、审查、发照和存档。电子档案、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形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企业提交年报取代年审

商事主体无需进行年度检验,而应当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包括登记事项、备案事项、注册资本实缴情况、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在内的年度报告;商事主体若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或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由商事登记机关将其从商事登记簿中移出,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