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新任保健医生精选(九篇)

新任保健医生

第1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着力打好基础,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在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体现城市公立医院用人自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全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更加有效。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健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立足区情,先行先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改革成效;对指明方向,需要探索的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探索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实行“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4.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着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不断健全长效、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改革运行新机制。

二、实施范围

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1.完善分级诊疗病种管理。完善区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50+N种普通病的诊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在落实省、市、区、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500种疾病诊治的同时,市、区、镇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5个及以上分级诊疗病种。所有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50%。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

2.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拉开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按照区医保局《关于转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医保部门制定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坚持总额预付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符合市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参保患者住院不设起付标准,按照评估确定的病种定额标准,统筹区内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分别按60%、70%、80%的比例进行报销,参保患者承担定额标准内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定额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遵循“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鼓励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精神,统筹区域内一级(乡镇)、二级(县区)、三级(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为300元、600元、1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80%、75%、65%。转市域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3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为50%。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有序就医。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确保医保基金区域内支出率同比增加5%以内。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

3.动态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区卫健局组织专家对区属医疗机构诊治能力进行评估。区医保局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规定及区社会发展和基金收支状况,确定新增加的分级诊疗病种,并适时调整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其中,起付线调整幅度在统筹区内一级(含未定级)、二级、三级、统筹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50、150、400、1000元以内、支付比例调整幅度5%以内,由区医保局会同财政部门予以调整。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

4.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强化区“医管委”和“医管办”监管职能,对2所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管。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用人自,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在10%以内,全面提升医院决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5.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和绩效评估。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位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薪酬挂钩。对服务效率高、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的医疗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个人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社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6.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根据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制定完善辖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坚持在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加强基层“中医馆、国医馆”建设,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7.完善区域医共体建设。以医院为龙头,联合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组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以建设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工作,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医共体内实施逐级转诊,通过医保杠杆重点推动向下转诊,确保区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率达到5%以上,向上转诊率逐步下降,引导医共体主动开展疾病预防、健康等管理,规范、合理使用医保费用。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8.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机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开展1次综合或专项督导,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综合或专项考核,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9.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之间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要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远程医疗邀请方开展医学影像、病理、心电、超声等检查,受邀方进行诊断,收费标准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邀请方留取部分诊断费用后,将其余部分拨付受邀方。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10.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由医院牵头组建日间手术联盟,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根据省、市卫健主管部门确定的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遴选符合区实际的日间手术病种,区医保局确定病种支付标准,不得将单病种包含的费用转移至门诊。医院三、四级手术占全年手术总量比例≥50%。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11.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进基本药物分级保障,基本药物分级使用品规比例或金额比例应当逐年提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品规比例分别不低于30%、50%、70%或金额比例分别不低于20%、45%、50%。完善二、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衔接的用药机制,实行签约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政策,将医保目录内部分非基本药物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引导慢性病等疾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2.全面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区属公立医院所用药品、医用耗材均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配送管理,利用药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供需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共享,保障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确保采购工作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3.强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区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临床用药一线监督,重点监控临床辅药品、营养性药品和高价格药品的使用,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金额排序靠前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分析通报,促进合理诊疗,保障合理用药。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4.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全面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规定,统一采购配送。严格执行省上制定的高值耗材采购办法,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跟踪监测,及时预警干预,严格执行短缺药品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均设立总药剂师,发挥用药指导作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改革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15.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强化会计和审计监督。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建立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制定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

16.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等制度。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对发生欺诈骗保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17.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依法执业管理组织,在区卫健局设立综合监督股,落实岗位职责和专门人员,规范各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依法执业水平。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建立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

18.落实经营管理自。按照“管好放活”的要求,充分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聘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区属公立医院补充事业编制人员以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主,按照政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自主设置岗位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招聘的备案人员经区政府核准后依法依规签订聘用合同,报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局

19.完善基层人才招聘编制管理制度。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照区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20.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职工绩效奖励。落实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补贴和工作津贴,提高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激发活力和动力。公立医院实行内部考核与奖惩,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用药管理,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21.积极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因岗定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优绩优酬,允许卫生技术人员薪酬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制订薪酬标准时应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健全以岗位医疗质量、工作量、医疗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等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挂钩,逐步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将医疗机构通过执行省上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政策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40%,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2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教协同,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对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按照规定接受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绩效管理制度,继续安排培养大专村医,试点推行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稳定推进乡村医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到2020年,力争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每万服务人口都有2名全科执业医师。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委编办

23.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制定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认真落实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各项规定和优惠政策。加大基层人员激励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稳定骨干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24.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全面掌握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负债总量,采取多种渠道,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历史债务,逐步降低医院资产负债率。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七)切实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5.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虚拟专用平台。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规范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用药等服务行为。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

四、时间安排

(一)启动实施阶段(8-9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省、市《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完成时限、考核指标,按照方案进行安排部署。

(二)深化推进阶段(9—10月)。按照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三)完善提升阶段(10月以后)。按照2020年、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认真总结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医改工作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根据综合医改试点方案和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要切实把医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医疗、医药、医保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年度目标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强化政府推进综合医改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转变投入方式,完善补偿机制,切实保障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第2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母婴保健法律证件包括《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出生医学证明》暨母婴三证。近年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母婴三证管理的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并加强了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医院高度重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保健部,具体负责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协调与使用监督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据《母婴保健法》开展了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等技术服务,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标准,机构、人员证件齐全。目前医院已取得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5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2加强培训,严格考核,保证了“母婴三证”规范管理

加强对全院职工《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医院常规进行《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对新入院人员及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常规进行了《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全院职工对《母婴保健法》主要内容的知晓率达100%,从而增强了依法服务意识。定期组织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培训合格率达100%。制定医院《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考核方案》及母婴保健法律证件考核实施细则,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及依法执业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惩,保证了“母婴三证”的规范管理。

2.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保健部固定专人负责《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办理与换证工作。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技术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符合标准,持证上岗,依法执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存放于医院档案室。

2.2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医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办理流程和使用流程。保健部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证书由保健部统一集中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在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工作。任何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在院外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上岗资格。对于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在进修、调动和离退休等情况离开医院时,其《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仍由医院保管。如确有需要,医院为其出具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的证明,或由本人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借用。《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拟继续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在有效期满30日前向保健部提出申请,拟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并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也要提出申请,由保健部统一安排参加培训。目前医院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从事助产技术服务91人,结扎手术61人,终止妊娠手术61人,婚前医学检查10人,产前诊断6人。

2.3出生医学证明我院是市卫生局指定的接生定点单位,对在本院内出生的婴儿发放统一的《出生医学证明》。依照《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明确首次签发流程、补办流程。我院的《出生医学证明》由保健部负责从市卫生局购买,产科负责领取、管理和使用,专人保管、录入、发放、登记、计算机打印;儿童保健科负责“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

对于首次签发的儿童,按照发放流程,产后病区护士在产妇出院时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须知,告知产妇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流程及需携带的资料,新生儿家长(监护人)持婴儿父母双方身份证、生育证、出院结账单,到产科门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发证人员对有关资料进行核对,符合要求,核对信息正确,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并做好登记,告知妥善保存及重要性。新生儿家长持打印好的《出生医学证明》到儿童保健科,专人盖章,做好登记,儿保科人员再次嘱其妥善保存。

对于在我院出生因故丢失《出生医学证明》者,将附有补办流程的《补办登记表》提供给家长,并反复进行解释,资料齐全后须经保健部主任审核签字后给予打印,经市卫生局审核盖章后补发,并做好登记,资料永久保存。

第3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一、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全力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要全面实施好“社区健康促进工程”,让渔民“没病早防、有病早治”,在家门口得到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网络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1、加强调研,制定规划。为规范我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合理利用和整合全县的卫生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年初我局安排人员,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结合省、市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求,制订下发了《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1年)》。规划目标到2009年底,全县每个乡镇都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的新社区及社区居委会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0底,80%的新社区及社区居委会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县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到2011底,全县建成较为完善的三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钟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2、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我县的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开始于2000年,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我县制定下发《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试点活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程试点工作,高亭镇嘉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高亭镇南峰社区卫生服务站、岱西镇双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秀山乡秀南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以站为单位开展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在市卫生局和有关市属医疗单位的大力支持下,9月18日举行了全县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启动仪式。9月底镇已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创建,10月25日县局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社区责任医生代表三十余人在镇召开全县社区健康促进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全面推广试点经验。

3、加强指导,分步实施。为加强对健康促进工程工作的领导,7月份县局成立实施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实施工作的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及指导等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两名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所主要领导及乡镇卫生院院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村卫生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县属单位抽调精通业务、工作责任性强的两名股所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我县根据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下发《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指导标准》,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制订示范站、规范站、合格站三种创建标准。制订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度表,根据进度表要求,今年9月底前完成我县全部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五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今年年底前完成二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明年年底前完成十三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增强团队凝聚力,引入视觉形象管理体系,对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五统一”,统一机构标识、统一上墙制度、统一进药渠道、统一财会管理、统一优惠政策。

二、认真部署、加强落实、全面开展渔民健康体检工作。

对“参合”渔民进行两次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是全面实施“渔民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整体素质薄弱、硬件设施简陋等不利因素,我县按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合理布局、方便农民、保证质量的原则,通过加强宣传、互相配合,全县各乡镇全面组织发动开展体检,渔民健康体检工作进展顺利,以建制镇卫生院为基础共组建10支体检队伍。截止10月1日,已完成健康体检2.94万人次,体检率32.2%,建立健康档案5.79万份、回收健康卷2.03万张、查出高血压2035例、糖尿病216例。

1、制订实施方案。为加强对全县体检工作的监督协调,我县成立了渔民健康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府办副主任任组长、卫生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下设县体检办公室,由一名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全县体检工作方案、实施质量控制、实施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开展监督检查。各乡镇也成立渔民健康体检办公室,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制订下发《县渔民健康体检工作方案》、《县渔民健康体检工作细则》,编写《体检工作指南》和其它基础性文件资料。

2、组建体检队伍。为方便渔民就近接受健康体检,原则上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组建体检队伍,条件差的卫生院由邻近几个卫生院共同组建体检小组,或由附近中心卫生院支援,边远悬水小岛卫生院通过与流动医院对口支援单位共同组建渔民健康体检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以“厉行节约,合理投入”的原则,增添医疗设施,实现乡镇卫生院从“老三件”到“新六件”的转变。采取“固定”加“流动”的体检方式,对在“二十分钟”服务圈内的群众,通过村干部宣传发动,要求其到卫生院参加体检;对偏远地区的群众,体检队伍下村上门提供体检服务。

3、加大宣传力度。渔民健康体检是一项新的工作,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体检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渔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体检工作。事实也证明,那些宣传发动工作到位的乡镇,农民的积极性高、体检率也高;反之,那些宣传发动工作相对欠缺的乡镇,渔民的体检率就不尽人意。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宣传发动这一重点环节不放,采用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在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从点到面、上下联动、综合运用。一是利用有线电视、广播、海报、黑板报、横幅等宣传工具开展全方位宣传;二是发放宣传单,即向户主和外出人员分别寄发宣传单,使渔民健康体检的好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部门、各乡镇在召开各种会议时,宣传开展渔民健康体检工作的目的、意义。

4、保证体检质量。开展渔民健康体检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要确保这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必须保证体检质量。我局制订下发渔民健康体检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渔民健康体检工作机构。为确保体检质量,县卫生局组建了一批由县级医院高年资医务人员组成的体检专家组、质控督导组、巡回体检组、资料组。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建立渔民健康体检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各科室业务骨干、整合相关设备,组建健康体检中心,对B超、心电图、胸透、化验等辅助检查的医生,要求具备相应资格证书及县级以上医院半年以上培训上岗证书,确保体检质量;体检中心进行合理布局,制定体检工作流程,努力营造方便、舒适、温馨的体检环境;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健康体检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分期分批开展体检工作,确保体检进程。体检结果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体检中筛选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及时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定期随访、跟踪服务、规范管理,并将全部资料输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每月将体检工作进展情况报乡镇和县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卫生局定期组织专家组、质控督导组等技术小组对乡镇卫生院的体检质量进行抽查。

三、构建网络,创新机制,认真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

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下发后,我县认真学习、等地试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公共卫生工作机制,指导各乡镇开展三大类12项46条的公共卫生工作,保证农民享有基本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卫生工作领导,今年三月份,我县建立由分管副县长任主任,县府办副主任、县卫生局长任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为成员的了卫生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卫生。各乡镇也相应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乡镇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卫生工作检查考核。今年四月份召开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县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新任务。

2、落实人员、明确职责。按照要求,各乡镇政府有一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在乡镇在职干部中确定一名专(兼)职的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社区(行政村)确定一名专(兼)职人员担任公共卫生联络员,主要由计生员、妇女主任、治保员或其他干部担任。目前,全县共聘任公共卫生管理员7名、公共卫生联络员60名,并制订了公共卫生管理员和公共卫生联络员职责,负责做好本社区(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督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履行公共卫生的有关职责。同时按照1:1000-1500服务人口配置社区责任医生,社区责任医生主要由乡镇卫生院符合执业资格的卫技人员担任,部分由乡村医生竞聘产生,至2011年全县共将聘任社区责任医生100多名。为进一步明确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的职责和任务,提高群众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切实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县局制订下发《县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管理办法》。

3、健全网络、加强考核。按照我县的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标准,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县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和指导,各社区结合小康社区创建工作也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创建工作予以积极支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服务职责,改善服务模式,按照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要求,认真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三熟”(熟悉服务内容,熟悉服务技术,熟悉服务对象)“三勤”(嘴勤,腿勤,手勤)的要求,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家庭卫生服务,与每个服务对象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健康咨询等多种医疗服务,使“小病不出村,健康有保障”,努力达到“医生知人人,人人知医生”的目的,积极为渔民提供“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深化健康促进服务,我县制订《县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目标》,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考核机制,开展公共卫生先进乡镇评选活动,明确责任、强化指导、督查和评估机制,把公共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调研,完善政策,稳步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我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初见成效。第一轮新型合作医疗全县共有90706名群众参保,总共筹集资金480余万元。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县共有77661人次得到了合作医疗基金补助,补助总额467.30万元。其中住院报销4309人次,共计396.13万元;门诊报销73066人次,共计56.28万元;特殊门诊报销286人次,共计14.89万元。第一轮合作医疗全县基金节余13.4万元,基金节余率为2.8%。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广大渔民群众提供了一定的基本医疗保障。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第二轮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发动工作,提高渔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县农医办在对我县各乡镇、社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合作医疗运行一年来的情况分析,对我县第二轮合作医疗的筹资与补助办法进行了以下调整:

1、提高筹资额度。我县第一轮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为53元,低于我省、市平均水平,2005年我省平均筹资额为63.8元,今年我市的定海区与嵊泗县人均筹资均提高10元,较低的筹资水平使我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偏低,不能满足渔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因此我县第二轮合作医疗增加筹资额度每人每年7元,县、乡镇、个人增资比例为4:1:2,增资后我县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度提高到60元。

2、将县级医院门诊医疗费纳入报销范围。我县第一轮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门诊医疗费用报销仅限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定点医疗机构,由于资金原因而未将县级医疗单位纳入。但是,从我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运行情况来看,群众对县级医院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新型合作医疗报销范围要求强烈,因此第二轮在提高筹资额度的基础上,将我县3所县级医院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为5%。通过实施县级医院门诊优惠政策,全县预计将有21万人次、7万以上的参保人员从中受益,极大提高了合作医疗受益面。

3、建立连续参保优惠制度。为鼓励广大渔民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连续3年以上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年度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5000元。

4、增加特殊病种种类。我县第一轮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和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五种疾病实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第二轮另将精神分裂症、心功能不全三级以上(含三级)两种疾病列入特殊病种范围。

5、扩大社区(村)级定点医疗机构。随着我县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的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逐步完善,新一轮合作医疗将考核达标的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列入新型合作医疗定点机构,以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目前,我县第二轮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也已结束,全县共有108026名渔民群众参保,参保率为85.84%,共筹集资金648万元。

第4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关键词 健康公平;政府责任;公立医院;新医改

中图分类号 D69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13)01-0106-05

医改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从“宿迁”到“深圳”,从引进市场机制到回归公益性。随着“新医改”大幕拉开,政府投入不断增加,群众看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与社会期望、改革预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评判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和卫生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包括:服务的可及性、需要的适宜性、负担的公平性、效率、负责与扩大选择范围。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难题。保障居民的健康公平?笔者以為,要保证医改最终成功。必须处理好四个向度的问题:政府职能定位问题、医疗服务可及性问题、医疗付费机制、基层医疗机制问题。对健康公平而言,合理的政府职能定位是根本,适宜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是关键,科学的付费机制是重要条件,完善基层医疗机制,发掘基层医疗的“守门人”作用是重要保障。

合理的政府定位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以健康公平為旨归的医改必须发挥政府在医疗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

首先,保障公民健康权是现代政府职责的应有之义。在自由市场时代,政府并不承担具有私人属性的医疗服务的供给责任。当代语境下,健康是一项自由权,更是一项社会权。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取代了传统的管理理念,政府应当积极履行公共服务义务。《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国应当预防、治疗和控制……疾病。创造保证人人在患病时能得到医疗照顾的条件。”西方诸多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政府的医疗服务义务。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有义务提供某些医疗服务,包括医院住宿、医疗护理和救护服务以及预防疾病、照顾患者等适当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实际上,我国《宪法》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强调政府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主体地位。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权放在第一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因此,现代政府理应在保障公民健康的医疗领域承担主导责任。

其次,政府是保障健康公平的责任主体。“看病难、看病贵”实质是“市场失灵”的恶果,“新医改”提出“回归公益性”,是对“医疗市场化”的改革,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保证健康公平。一方面,基本医疗需要政府提供。世界银行将医疗卫生服务分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临床医疗服务、自由选择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类。“新医改”强调“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而政府有责任将基本医疗向全民提供。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健康权需要政府保障。医疗弱势群体是指需要获得医疗服务时,公民自身与家庭的经济状况使生存权与健康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他们的基本特征。尽管医疗产品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作為一个特殊的群体——医疗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為弱势群体健康承担责任,是各国政府不能回避的现实。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德国与日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减免措施。美国建立医疗照顾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政府承担了对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的完全责任。笔者以為,对于基本医疗产品与医疗弱势群体的健康产品,应当以政府购买為主,居民适当象征性缴纳一定费用;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甚至可以实施减免措施。

政府主导既非放弃市场机制,也不是重复计划经济时期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与管理模式。从逻辑上讲,矫正医疗服务的“市场失灵”,回归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安排既顺畅又简单。但是,传统的全能政府模式并不能适应当下的医改语境,“医疗费用的大头由财政支付,如果政府财力不济,那么只好在财政预算中预算中压缩医疗费用,最终导致医疗保障水平大大降低,服务质量低迷不振……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差,医疗体制效率的问题”。世界各国实践证明,成功的医改模式需要市场运营与政府管理的有机结合。

确保健康公平需要强化政府在医疗领域的筹资责任与监管责任。筹资责任是政府保障健康公平的首要责任。在传统社会。政府扮演了集筹资者、购买者与提供者于一身的全能型角色。现代语境下采取“公共集成模式”,筹资由公共部门负责,政府主宰医疗资源的配置。增加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2011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5.5%,政府预算与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8.6%和35.5%。这一结构性变化表明我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但是政府支出还未达到30-35%的合理定位,政府卫生投入占GDP的比例较低,仅為5.1%。“新医改方案”提出公共财政转型,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筹资责任虚化与弱化的修正,体现了政府转型的某些新趋势,即从注重经济转向注重民生、从政府大包大揽的施政模式转向政府承担有限责任、从依赖行政化等级体系转向运用市场机制。為此,需要全面取消市场语境下的“医药养医”政策,理顺补偿机制,转向公共财政养医。实行医院药物“零提成”,确保患者享受到“零提成”待遇,医院提成损失由社保基金与政府承担。同时,以财政投入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标准,彰显医务人员工作的技术价值,提升医务人员的尊严,从而凸显中国医疗事业公益性。

监管责任是政府医疗责任的重要部分,也是政府服务医疗的重要方式。為医院运营提供良好政策,如制定完善医疗竞争法律制度,降低医疗费用,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在公共服务由“缺位”转向“到位”,在私人领域由“越位”转為“定位”。按照公共管理“分散化原理”,每一项公共服务应该由它所能覆盖的最小面积上的政府来提供。这种由最為贴近受益者的组织来担当公共服务的递送者,是最具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对社会需求的反应性。换言之,地方性的公共服务通过地方性政府提供,全国性的公共服务由中央政府提供。通过中央政府与省政府提供大份额的公共服务,能保证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能有效地分散社会风险。同时,中央政府应对经济落后地区如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多补助。

健康公平离不开政府健康知识传播与健康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健康公平解读比较狭窄,将健康公平等同于健康产品的公平。尽管健康产品公平是健康公平的重要因素。但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已经由身体无疾病的单向度概念发展到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概念。阿玛蒂亚,森提出,健康是一种能力,而健康贫困就是健康能力的被剥夺,是一种社会“排斥”。换言之,健康公平转变為一种健康能力获得的公平。由于健康公平认知的缺陷,致使我们简化了政府在确保健康公平层面的责任。随着疾病谱系的改变,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成為当下及未来的主要疾病,政府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普查与知识宣传。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為平台,以社区、街道、村落等為单位,加强公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健康公平更需要政府承担构建公平社会的责任。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公平实质上是社会不公平在医疗领域中的体现。研究表明,一个社会愈不公平,其健康领域中的情况愈糟糕。就我国而言,健康不公平在群体之间、地域之间的表征。均体现了社会资源分布在群体、地域上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群体的经济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卫生服务的机会、承担的费用以及健康水平差距加大。从以健康公平重要指标的人均预期寿命看,东西部省份人均预期寿命相差多达15.0岁。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公平不再是事实判断,它已经上升為价值判断。因此,实现健康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社会公平。

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递送机制是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确保健康公平的重要条件。而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从医疗机构改革看,需要鼓励公立医院走自主化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首先,公立医院走自主化模式,形成“内部市场制”。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领域中具有主导地位。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实行特定目标的非营利性医院,它是世界各国政府為了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增加国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公立医院是实现公益性的重要载体,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要考虑五个维度:前三个维度是基于扩大自、面向市场、增强激励机制的改革,针对的是效率和质量目标;后两个维度是针对放权而设定的制衡机制,针对的是非市场目标,包括问责与社会功能。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政府财政拨款、医院遵守相关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必须赋予公立医院的自。

长期以来,行政化运行是我国公立医院运营的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低效率、、墨守成规的弊端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伴随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医疗服务体制日益走向管理型市场化,乃是全球性公共部门治理改革,或者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公民当成顾客,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在西方,这种模式称之為“内部市场制”。在公立医院為主导的英国和北欧地区取得很大进展,成為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内部竞争制”使公立医院按照低价高质标准提供医疗服务,从而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卫生部门限于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卫生部门与公立医院间的利益链条被割断,权力的制衡能够有效地保障医院提供成本价的医疗服务。医院的筹资模式由原来的垂直拨款向多元化的横向趋势转变。不管是“深圳模式”还是北京友谊医院改革,均是加强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对医生的补偿模式上发生转变,由“以药养医”转向“以技养医”。要实现这一点,不但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在医院管理层面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

实现“内部市场制”的路径有多种。自主化、法人化与私有化是公立医院组织变革的路径。三种模式均主张降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控制。在我国现实语境中,基于法人化与民营化均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强大的社会资本对医疗领域的介入,而我国在上述两个条件并不成熟,因此自主化是主要路径。自主化强调挖掘医院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医院拥有在人事、财务以及自我发展方面的自。实际上,医改强调“管办分离”,就是强调赋予医院自。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中,“高州模式”、“深圳模式”均是医院自主化的典型。自主化强调医院仍然是国家所有,政府对医院不同程度下放经营权,赋予病人选择权,引入竞争。

其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构建公立医疗机构与民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医疗服务由公立机构与民办机构提供,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医疗体制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人们倾向于将公立医院等同于公益性,民营医院等同于私利性,将公益性与市场机制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只存在单一的业务竞争关系,而缺乏合作关系。因此,政府决定对公共事业投入增加到相应的公立机构。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占据主导地位。在西方福利国家也一度非常盛行。公立医院对药品市场与患者市场的“垄断双重”,造成公立医院剥夺患者的选择权,导致药价虚高,医疗服务价格缺乏灵敏的价格反应机制,同时“套牢”了政府。

在西方福利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裁撤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立组织,走上了“公私合办福利”的道路,民营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在全球利国家的改革浪潮中,民营机构愈来愈多地参与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有三大观念性变革:(1)公共服务从政府直接提供转向民间组织提供;(2)从国家直接财政拨款支持转向国家间接支持;(3)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民间,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非营利性组织,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表明,民营机构不等同于私利性,民营机构发展与社会公益不一定是负相关关系。如果实行将医疗服务数量与其收入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那么公立医疗机构也会抛弃公益性。如果政府向营利性机构购买公共服务,那么民营机构也可以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政策也已经二十余载,但是,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市场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医疗服务提供的民营化并不是要求政府的退出,而是主张政府从生产领域或者医疗服务递送的环节中选择性退出。因此,政府必需為民营医院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引入机制约束患者与医院的逐利驱动,引导资源的合理使用。政府可以适当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准入门槛,如合理确定社会资本办医的执业范围与审批程序,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的举办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点等。

构建广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医保付费改革為杠杆,引入第三方购买制度,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健康在群体层面的不公平与政府财政“补需方”要求,决定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构建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出现了“三元制”“二元制”与“一元制”模式,不同医疗保险种类也会导致卫生不平等的发生。研究表明,相对城市职工医疗保险的居民,拥有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的高血压诊断率和治疗率显著偏低。换言之,医疗保障制度应打破地域壁垒,进行“制度整合”,实施根据病种购买与人头付费的保障制度,有助于确保健康公平。补需方即补城乡居民,它体现了政府财政支出流向的一种变化,更彰显了医疗卫生领域公共管理的新实践。

不同的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提供方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甚至影响患者的诊疗路线。纵观全球医疗体制改革,一个共同的难题在于改革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支付方式。我国以往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大问题就是第三方购买制度的实质缺失。尽管医保机构扮演了医疗服务购买者的角色,但是绝大多数情况,医保机构并没有运用其购买力监控医疗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现实中的大多数情况采取事后报销制。医保机构只承担了支付者的角色,而不是医疗服务购买者的角色。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医患双方关系的主导性,容易产生“诱导需求”。这种制度框架下,医疗机构完全没有承担医疗成本的压力,没有承担起监督医疗服务和保护参保者的职责。

第三方购买制度要求通过转变投入机制,在基本医疗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者购买医疗服务。在医保机构支付占据医药费用大多数情况下,医保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形成一种医疗市场购买关系。医保机构代表参保者利益,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在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更多的协商空间,并為参保者购买性价比高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以高质量、低价格的医疗服务获得患者与医保机构的选择,才能立足市场,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三方可以取代个人消费者形成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平衡关系,从而约束医疗领域的“诱导行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公立医院应该同其他类型的医院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通过服务数量的增加和服务品质的改善,争取获得更多来自医保机构的支付。第三方付费机制将传统直线式、不平衡的医患关系转变為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服务购买者与患者之间的三维关系。在医改试点中,取得成功的“神木模式”一方面依赖于足够的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医疗保险机构作為购买方对于医疗成本的约束作用。全球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医保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医疗成本。

健康公平离不开完善发达的基层医疗运行。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递送体系存在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即初级卫生服务和二级卫生服务缺乏制度化分工,“守门人”制度缺失,造成提供基础医疗的社区医疗机构与综合性医院竞争门诊服务。卫生资源配置扭曲甚至失效。最终造成健康水平的两极分化。即使是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缺乏制度分工也导致医疗费用偏高。守门人制度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社区医疗机构主要由全科医生组成,以初级卫生服务為导向,主体是门诊服务,包括“以人群為基础的保健服务”。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都构建了符合其国情的守门人制度。美国通过管理型医疗模式,使全科医生和医院同医疗保险者走向一体化,全科医生成為管理型医疗组织的雇员或承包商,在组织内部扮演守门人角色。英国的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守门人制度:民众普通门诊找家庭医生,专科和住院服务需要家庭医生向医院进行转诊。全科医生是接触患者的第一站,并通过他们转诊。在这种情况下,非急诊病人一般无法接触二级或三级医疗服务。

第5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摘要】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已经是目前医院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医院的职责所在就是以医疗为中心,扩大预防,面向社会大力开展预防保健和卫生服务工作[1]。使医院从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四位一体的综合保健型发展,以更有效的方式保障人民的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传统医学模式、医学模式转变对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的影响以及完善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学模式 预防保健 社区服务 管理

1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人类的生命活动、健康和疾病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医学活动的总的指导原则。

1.1 传统医学模式

传统医学模式是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着重点多放在疾病的治疗上,而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用生物措施去消除发病的原因或切断传染途径[2]。我国是一个社会功福利功能齐全,医疗保障体系却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1977年WHO在30th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要求到“2000年,所有国家全体人民都应该具有能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提高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仅有利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保证初级医疗保健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实施,更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结构、疾病谱变化的要求,充分保护、恢复和提高社会劳动力的需要。

1.2 医学模式转变

大卫生和三级预防体系的确立,赋予了当代医院新的任务和作用,医学模式也由传统型的生物——卫生模式向以生物—心理—社会为主的新的医学模式转变[3],这就要求医院的任务从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型转变,并在三级预防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指导并帮助人们积极地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来进行疾病的防治与保健,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爱护身体,祛除疾病,保障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1.3 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不但在医学卫生的理论上是一次大的飞跃,而且对临床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扩大了预防为主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对院内人群的预防保健和感染控制等工作,而且已经扩大到以社区为单位的院外的健康人群。

目前我国医院预防保健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有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疾病筛检、医疗咨询、计划生育指导、慢性病防治、家庭病床、老年保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指导基层等工作。如何做好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医院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2 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方向

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是医院开展三级预防的重要组织保证,开展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按照中国人口密集、乡村多于城市、人群分布分散等特点,我们国家在各地区尝试建立了镇乡村三级的预防保健与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医疗服务站、所和社区预防保健与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适合中国国情的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这些工作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有效运营,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补偿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完善管理机制

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全方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性社会事业。现在经费来主要来源是政府支付。根据调查,目前60%的城市政府对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了巨大的经费投入,70%的城市政府投入启动经费,50%城市的政府投入社区健康教育资金,支持社区开展预防保健和卫生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扩大服务项目,增强服务功能,减轻医院压力,需要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可以采取职工医疗保险的方式,这样既发挥了卫生服务作用,又得到了可靠的保险补偿。同时理顺卫生服务的价格,对一些服务项目进行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并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获得新的经济补偿途径,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

2.2建立规范的转诊制度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充分利用基层综合医院的优势,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重病再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同时做好一些慢性病的转诊和后续治疗工作,从而节约卫生资源,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有效实现社区的基层服务功能。

2.3提高人员素质

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声望作为一种比医疗设备更重要的无形资产,对病人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4],因此要加强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与业务培训工作,大力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全科医疗队伍,为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造一支高时效、高技能、高水平的卫生人员队伍。

3 结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新的发展模式,任重而道远。所以为适应新时展的医学模式,应积极探讨稳定的筹资机制和完善的补偿政策,挖掘潜力,培养具有德勤能技的医疗卫生人员,加强对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管理,保证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当前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第6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一、城区医疗机构布局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本次城区医疗机构布局调整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2006-2010年)》及我县总体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坚持依法治医、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解决城区医疗机构布局中布点过多、重复建设、妇保机构不规范、中医院发展受限、龙头医院实力不强等问题。

二、布局调整的内容和方法

(一)确定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数量。城区设综合医院1家(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1家(县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1家(县妇幼保健院)。设立安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按5000-10000服务人口(或服务半径为步行20分钟可达)设一所的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安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城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立医院,不再新设门诊部、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

(二)实行城区医疗机构资源整合。自年起,通过机构合并、整体搬迁、业务归并等方式,积极稳妥地对城区医疗机构和资产进行整合,优化医疗资源结构,拓展重点医疗单位发展空间,提升城区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

1.县人民医院定位于二级甲等医院,承担全县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医疗与急救任务,是全县的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县人民医院在原址进行改造和发展,病床数控制在400张以内。

2.县中医院为全县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的基地与中心,主要承担全县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任务,并在全县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年整体搬迁到原实验小学生活区,病床规模控制在100张以内。今后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搬迁到新城区新渥区块,按二级乙等以上中医医院的标准新建。

3.县妇保所和县妇女儿童医院合并,组建县妇幼保健院,设于县妇女儿童医院现址。县妇幼保健院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原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业务和资源待条件成熟后归并到县人民医院。

4.安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入县中医院(增挂安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人员、设备等资源共享,同时承担安文镇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职能。

5.磐安骨伤医院规划整体搬迁到新城区深泽区块,由医院业主自行投资,磐安骨伤医院着力突出骨伤特色,限制其向综合性医院模式发展。

6.加强城区医疗秩序整顿。开展城区医疗机构普查和专项整顿活动,重点治理无证行医、超范围行医等行为,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医疗单位。符合执业要求的,按照优化布局、规范服务的要求,逐步整合为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城区医疗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监察、卫生、财政、发改、建设、规划、国土、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城区布局调整工作的统筹、落实、协调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由卫生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布局调整工作。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将城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城区医疗机构基本建设的投入,确保城区医疗机构布局调整顺利实施,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办院水平逐步达到相应的标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方案中涉及公立医疗机构合并、归并等项目的,由县卫生局、财政局、人劳社保局联合制定实施细则,确保编制、人员、设备、财产等顺利变更和交接。

第7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刚才,区卫生局关局长和政府办戈主任分别总结了*年全区的卫生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对今年的工作任务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卫生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各有关单位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把我区的卫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近期新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医药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新形势下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统筹安排,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区卫生工作的新发展

(一)坚持预防为主,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一是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区疾控中心大楼,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切实搞好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等工作,继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影响的疾病防控工作。三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大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培养民众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是我区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下一步卫生工作的重点。保合少镇政府、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和卫生部门要认真按照我区农村卫生服务的建设规划,密切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与此同时,要结合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要大力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和医务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的力度,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网络,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今年,我区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新建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和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东、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区的全面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培养示范典型。二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强服务质量的考评,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引导患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作用。三是加强药品供应体系建设,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低差率销售,保证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药品,切实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

(四)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今年,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建设,增强综合执法能力。依法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监督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监督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活动,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秩序。继续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果,加强血液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强化餐饮业、学校食堂、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执法,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五)坚持蒙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一要充分发挥蒙中医药在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形成涵盖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养生等方面的新型蒙中医服务体系。二要提高我区蒙中医药的服务水平,重点放在提高城市社区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上。加大蒙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推广蒙中医药适宜技术,以蒙中医药质优、价廉的服务,缓减人民群众就医用药负担。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蒙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完善其蒙中医药预防保健功能,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卫生工作中起着先导和基础作用。我们要更新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卫生部门要组织做好健康教育业务技术的指导和日常工作,特别是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积极向社区群众和广大农民宣传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健康教育机构和专业人员除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外,要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是一个高起点的工作目标。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一机遇,克服困难,按照目标要求,创造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按任务量摆布好工作,迎接下半年国家对我区的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同时各部门要多沟通、多联系,共同促进,确保创卫任务的如期完成。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整体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宣传。在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各地区、各部门也要认真抓好宣传工作,从不同侧面宣传新农合,宣传新农合的政策,宣传新农合中的典型事例,宣传为新农合作出贡献的人和团体。在宣传的同时,总结经验,推动新农合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是严格基金监管,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规范运作,确保基金安全。要落实好国家、自治区有关新农合基金管理的政策要求,规范基金会计和核算拨付程序,严格实行基金封闭运行管理。要落实基金管理的“三级公示”制、年度审计制等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特殊病种和慢病补偿制度,控制好基金的沉淀,力争每年的基金节余在10-15%以内,努力扩大受益面。

三是加强新农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在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网上直报,以方便农村居民,做到报销及时准确。

四是进一步健全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管理。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管理能力建设。今年在完善医疗机构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强化软件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将积极支持新农合、服务质量好、社会信誉高、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对违反新农合政策、损害参合农民利益的定点医疗机构要采取果断措施取消其定点资格。

四、完善机制,科学监管,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抓“巩固”。要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要不断完善机制,构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根据今年6月份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打击非法使用添加剂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提高餐饮业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行食品卫生协管员制度。在全区逐步推行以住宿业为重点的“五小”行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水平。二是抓“提高”。要建立完善卫生监督执法综合考评体系,强化监督执法考核,提高监管水平和行政效能。通过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执法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三网”的管理效能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食品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守法和诚信意识,不断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抓“创新”。要开拓思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探索特色工作。各监管职能部门要在依法监管的同时强化科学监管,开动脑筋,创新方法,既要按照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又能结合本部门特点和我区实际研究“自选动作”,在新的一年里抓出特色,展示各部门的工作亮点。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在加强卫生工作和食品工作中的职责,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并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要健全和完善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卫生部门要主动当好参谋助手,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确保各项投入及时到位,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民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宣传部门要积极发挥新闻导向作用,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卫生部门还要加强其它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同时食品企业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广大消费者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切实转变卫生部门的职能,依法行政,重点加强卫生监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要认真开展监督管理年活动,把医疗服务作为卫生监督的重要内容,完善监管体制,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充实监管内容。要加强准入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等违规执业行为。要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强化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加强对食品、饮用水的监测,切实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同时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卫生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第8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X县卫健委围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问题,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积极锐意进取,努力开拓创新,全县卫生健康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2020年度自己履行职责及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领导能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持续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学习新《党章》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关于意识形态、从严治党等方面讲话,自觉用党的政治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保持高度一致,以严谨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X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等专业知识,掌握医改政策、人口计生工作规律,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开展风险防控,进一步梳理权责清单,落实责任,严格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两提升一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卫健系统作风转变。

二、尽职尽责,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健委的指导下,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各项改革,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加强

1.强化组织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卫健委机关党委下辖×个支部班子齐全,支部规章制度健全,发挥作用较好。委党组把加强团结放在第一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党组会议,班子成员逐一汇报近期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推进会议,增强了各项工作的联系与沟通。二是实行党建和业务双目标管理。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年初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三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旗帜作用。新冠肺炎发生以后,我们第一时间下发党员干部倡议书,迅速成立了X个党员突击队和X个临时党支部,一线党员干部纷纷写下请战书,X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逆行出征,驰援武汉,圆满完成医疗支援任务。四是强队伍葆活力,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今年共发展党员X名,其中“火线”入党X名。

2.坚持党建统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花结果。新区医院项目顺利进行,X县第一、第二、第三医疗共同体顺利挂牌,X社区、X社区、X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免费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两病”筛查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健康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县域内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政策,2020年X月县级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政策共救助县域内住院贫困人口×人次,救助资金X万元(2020年X季度救助资金在2020年X季度进行发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获得市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强化党性修养,提供组织保障。我们始终把学习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把学习作为推动工作扎实开展的重要手段,年初制定学习计划,在全系统扎实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学习研讨、“五星支部”创建、基层党建“两提升一整治”专项治理等活动,坚持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日雷打不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二)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守牢疫情防控“责任田”。疫情发生以来,县卫健委积极应对。一是成立卫健委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个组,分别对接市县有关部门,保证疫情防控工作政令畅通,有序开展。二是对疫情发展进行及时研判,根据疫情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确定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确定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为后备医院,配强各方力量,确保疫情管控有力有效。四是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对重点人群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做好各项医学检测。五是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募集资金X万余元(含物资)。六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X县疾控中心PX实验室、X县人民医院PCR实验室、发热门诊建设、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正在建设之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派出X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持。常态化防控以来,县卫健委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印发全县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倡议书,发放秋冬季疫情防控手册X万本,制定《X县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下发《关于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人员物资设备等准备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多次组织召开成员单位疫情防控调度会,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好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对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反弹,巩固X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三)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县城区二级综合医院服务半径X米,实现X分钟就医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初步实现身份证、社保卡、电子健康卡就医“一卡通”服务。X个卫生院服务范围涵盖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居民,可提供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诊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需求,县城建城区新增X、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远程会诊系统搭建及人员培训,全县县镇村三级全部实现互联网+远程诊疗。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销售“零差率”有效降低药品价格。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X个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全县成立三个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医共体内组建三大中心(财务、运营、监管中心),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医共体牵头医院向成员单位派驻专职副院长,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高标准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我县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推行6S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中医文化深入人心。成功举办X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节。县人民医院提质升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X大中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

(四)做实民生实事纾忧解困

新区医院建设顺利进行,完成X个村卫生所建设项目。“两癌两筛”惠及大众,全县×余名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孕产妇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X人次,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X人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X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为X类计划生育对象发放奖励扶助资金X万元,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五)公共卫生服务更优更实

稳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X元/年,服务内容扩展到X类,服务覆盖X万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X%。建立基层卫生人才长效培训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利用国培项目、乡医培训等培训卫生人员X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县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X万人,签约率X%。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县乡村医生队伍达X人,基本完成每千户籍人口X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X名乡村医生执业,每个家庭拥有X名合格的签约医生目标任务。

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媒体宣传深入人心,卫健委网站、公众号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微信公众号各类卫生健康政策、工作动态、科普知识等,疾控中心和×电视台签订长期合同,制作《健康X》电视专题节目,建设健康教育宣传栏×个,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开展健康巡讲,组织开展各类疾病宣传日活动,实现宣传高密度、人群广覆盖。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序开展。成功创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感防控、疫苗安全隐患大排查、结核病防治、重精患者管理、免疫规划、母婴阻断督导等工作,全县无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聚集性流感疫情,无重症病例。

卫生监督执法精准,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黑诊所专项整治行动,定期开展餐饮具消毒、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等监督工作,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六)健康扶贫成效明显

实施“三个一批”。对贫困人口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结算。对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类分批救治。救助住院贫困人口X万元,开展健康X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专项行动,由X市东方医院和县二级医院共选派X名专家主任到全县X个乡镇开展义诊、查房、健康讲座、村医培训健康扶贫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开展健康科普讲座X场、培训村医X人、义诊服务X人次、发放宣传资料X份。免费为贫困人口体检X人次,组织X支专业医疗服务队、每月到贫困村卫生所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将健康扶贫政策、将健康素养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七)高效落实人大建议

卫健委实行三级责任制,党组书记为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今年以来完成人大关于增加医疗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建议和关于对县城和成建制镇区雨污分流及重点行业污水处理设施监管的建议的协办,X月X日,接受县人大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贯彻情况视察。X月X日,接受省人大三医联动”改革情况专题调研,X月X日,接受县人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题询问。积极推进政府重点工作及民生实事,高效落实人大建议。

三、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一)完善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制定下发《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惩防体系建设的思路、重点和措施,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系统规划。

(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签订三级廉洁从政承诺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层层压实,督促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同时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三)开展廉洁家风建设活动

组织党组成员干部家属书写廉洁寄语、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开展廉洁家访活动,委党组统一印制包括家庭廉洁倡议书、致党员干部家属的一封信、家庭助廉承诺书等内容的《廉洁家访工作书》,委党组书记到班子成员家中进行走访,委班子成员分别到所分管部门、科室负责人家中进行走访,动员系统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带领家人到县域内家风馆参观活动,实地感受中国传统家风魅力,树立起家国情怀,达成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共识,以廉洁家风助推廉洁政风。

(四)严格落实廉政约谈制度

今年以来,卫健委党组就“一岗双责”履职情况及遵守“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对每位班子成员进行廉政谈话,对横水卫生院院长及主管业务副院长履行两个责任不力,工作滞后问题进行了个别约谈,对第二人民医院负责人就信访量大问题进行了约谈,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负责人就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进行了约谈,有效遏制了懒政怠政、不正之风的势头,优化了医疗卫生风清气正的环境。

(五)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活动

2020年以来,卫健委分别就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党员干部违反纪律、失职失责等典型案例、张基刚非法行医案和扶贫领域及涉黑涉恶案件,本系统内X起违纪案件分别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深入开展了自我检查,自我剖析,并针对剖析出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同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巩固以案促改活动成效。

(六)严格监督问责

强化督查暗访,严格执纪问责,做到有诉必究,有案必查。2020年以来,采取不定期暗访的形式,先后对委属X个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全面督查,发现违纪问题X项,政纪处分X人,诫勉谈话X人,通报批评X人。

四、抓实意识形态,弘扬清风正气

第9篇:新任保健医生范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多渠道医疗保健信息的完善,网络对人们的健康生活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各种医疗保健信息鱼龙混杂,如何利用网络找到正确可信的信息,识别不可信甚至虚假、欺骗信息,寻求就医便利、为健康加分呢?本刊特邀国内热心网络传播健康知识的权威医学专家为大家指点迷津。

专家简介

许樟荣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糖尿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人民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的诊治,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糖尿病急危重症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搜狐博客:http://(唐友之家)

新浪微博:http:///1927013245(许樟荣医生)

徐正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药化教研室前主任。参编和主编(译)多本药物化学教材和专著。曾任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教材第三届评审委员会秘书、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专家、四川省新药审评专家等。现为四川大学教学管理督导委员会委员,主讲全校公选课——药物科普知识。热心传播药物科学知识。

新浪博客:http://.cn/kldecao(药物源于草)

网易博客:http://(药物源于草)

新浪微博:http:///1224847147(药物源于草)

缪晓辉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在各种内科常见疾病、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个人网站:

新浪微博:http:///profsiyu(缪晓辉医生)

医元网个人网站:http://

戚广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新浪博客:http://.cn/qiguangchong(戚广崇的BLOG)

新浪微博:http:///qiguangchong(戚广崇)

新浪微群:http:///285838(男性健康俱乐部)

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http://

郁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委员,国际绝经学会《Climacteric》杂志、《国际妇产科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编委。擅长绝经、不育、月经相关疾病和性发育异常等的诊治。

新浪微博:http:///2122233441(协和郁琦)

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http://

为了了解网络在人们获得健康、医疗信息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人们对通过网络获得健康、医疗信息所持的态度,本刊近日携手新浪健康频道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页面:http://.cn/survey.php?id=80156)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近年来,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75%左右的网民遇到健康问题时经常会上网搜索相关知识,66%左右的网民生病时经常会上网了解治疗方法。

第二,对于网上的医疗保健知识,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近90%的网民认为网上搜索到的医疗保健知识部分可信,但也有10%左右的网民认为完全可信。

第三,生病后,不少人倾向于自我药疗,而不是去就医。有16%左右的网民经常会根据网上了解的治疗方法自行买药治疗,52%左右的网民偶尔会这么做,只有30%出头的网民从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