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

第1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乡土材料

在2012年9月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随后在各地召开的全国幼儿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研讨会都对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做了阐述并形成相关报告。至此,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但是,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仍旧存在重理论学习、轻游戏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时候充当着“配角”的角色,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处于边缘地带,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学前教育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幼儿园环境中游戏因素的缺失

在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经验是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依赖于感知器官是他们认知周围环境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还没有完全注意到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广阔的游戏空间,这就严重制约了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这种教学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游戏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化,需要具备随机应变能力,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调查中我发现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虽然基本上都具备扎实的基本教学功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将游戏化思想转化为实践的技能。

二、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魅力十足的游戏化环境

幼儿园环境主要是幼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这一背景为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直观的感官刺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幼儿创设出富有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学习环境。我园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创设适宜的游戏化环境,合理地安排游戏化课程……我园还多次就游戏化课程和环境向姐妹园开放,这也是我园的办园特色。近日,我园把《乡土材料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十三五课题的研究方向。首先,我园充分利用幼儿园原有环境创设出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只有安全,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开设各种游戏;只有舒适,孩子们才能投入到游戏之中。接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幼儿游戏材料少成为教育游戏化的一大限制,我们就想方设法挖掘身边的乡土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在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我们利用汽修厂的废旧轮胎,上色后放置于操场,既美观又实用。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自由取放,可以滚、攀登,或可以用作孩子玩乐后休息用的板凳;我园就利用废旧课桌椅和报废的滑梯做成了沙池,供孩子自由玩耍,体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到户外去收集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利用远足参观活动,我们搜集花瓣、麦穗、树叶等,然后,孩子将收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增添游戏材料,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专业化教学技能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善专业化教学技能。而且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孩子带出教室,带到室外组织活动。比如,我园在开展园本化课程时,常常会利用本地稻草来创设名为“稻草之家”的活动区。在不同活动区内,我组织孩子们利用常见的稻草来进行不同的游戏教育。例如,在手工区内可以用稻草来进行编制活动;在体育区内可以利用稻草编制长绳、飞环等,并利用这些劳动成果来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为孩子营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锻炼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更可以在实践中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我们还在路上,对如何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更深入,我园会不断地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鉴于玩具对于幼儿成的重要作用,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12月就颁布了《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规定了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的基本种类、数量和规格要求,要求各地幼儿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相应的教玩具购置。在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现代社会里,幼儿园会为幼儿配置什么种类、何种材质的玩具呢?带着这两个问题,笔者对重庆市有代表性的一级示范幼儿园A园进行了调查。

一、A园玩具类型和材质现状描述

A园为重庆市一级示范园,附属于高校,环境优雅,物质设施较为丰富,笔者一直在此园中有见习。在见习过程中我观察到,该园各年龄段的幼儿使用的玩具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并引发我对A园的玩具进行了调查。有研究者根据玩具材质的不同将玩具细分为金属材料玩具、木质材料玩具、布绒材料玩具、塑胶材料玩具、纸质材料玩具、陶瓷材料玩具等。笔者参照这一分类标准,对A园的玩具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结果如表1、表2所示。

如上表所列,A园为幼儿提供得最多的是塑胶玩具,而在塑胶玩具中最多的则是建构玩具,提供的纸质玩具数量仅次于塑胶玩具,但是该园的纸质玩具十分陈旧,在笔者观察期间,除极少数教师采用纸质的动物插画来组织活动外,基本上没有见过该园幼儿和教师使用这些纸质头饰等玩具。提供最少的是木质玩具和金属玩具。

由于A园每个班的班额较大(一般每个班有36人左右,大班更多)。幼儿的游戏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集体安排下进行的。在见习期间,笔者分别对小班、中班和大班进行过观察,发现教师组织的游戏主要有户外游戏、建构游戏和娃娃家游戏。笔者将一个月中观察到的教师组织的游戏进行归纳汇总,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A幼儿园的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明确指导的游戏主要是建构游戏、户外游戏和娃娃家游戏,其他游戏则很少。

二、对A园玩具类型和材质的分析

1 玩具材质单一,主要以塑胶材质为主

A园的玩具主要是以塑胶材质的玩具为主,因此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接触和使用最多的便是塑胶玩具:体操活动中,幼儿使用的是塑胶圈或塑胶棒:区角活动中。幼儿经常使用的是布绒玩具和塑胶建构玩具:户外活动中,幼儿在塑胶草地上玩篮球或皮球,或者在塑胶大型玩具中玩滑梯,跷跷板等。在早餐和午餐过后,教师会允许幼儿选择娃娃家的玩具,但主要针对的是吃饭较快的幼儿,等到其他吃饭较慢的幼儿吃完饭时,教师会马上要求幼儿放下手中的玩具。进行计划中的下一个活动。纸质材料的玩具一般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才使用,而日常游戏活动中则很少使用。

通过接触玩具材质的肌理和质感是幼儿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说,质感来自对不同触觉的感知和记忆。例如:布绒材料质地柔软,使人感到亲切、温暖,是玩具经久不衰的材料,特别是毛绒玩具,令幼儿爱不释手:木质和金属材料牢固性好,适宜于期利用,而且木质等自然材质在户外大型玩具中的运用,还能增加自然野趣,获得人与自然的交往体验。由此可见,使用不同材质的玩具对于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2 玩具类型单调,各年龄段幼儿使用的玩具基本一致

该幼儿园的玩具类型较少,在多数幼儿园必备的运动类、建构类、角色类、益智类四大游戏材料中,该园的玩具只有简单三四种。由于玩具种类较少,因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也主要是建构游戏和户外游戏,而很少考虑到幼儿本身的游戏需要。

笔者在研究中观察到,A园在小班、中班、大班所投放的玩具几乎都是一样的。比如在A园教师经常组织的建构游戏中,小、中、大班的幼儿统一使用的都是由幼儿园购买的镶嵌式积塑玩具。其实,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应购置适合幼儿的玩具。比如,我国学者邱学青就认为,在建构类玩具中,套娃娃、套圈等可以重叠堆放的玩具比较适合2岁幼儿玩:桌面积木适合3岁幼儿;镶嵌式的积塑适合4岁幼儿玩。

三、对A园玩具的建议

1 提供多种质地和多样的玩具,对幼儿感官进行多种刺激

幼儿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在游戏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玩具,幼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就是运用各种感官与外界环境中的多种材料进行相互作用和体验的结果。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准备多种材质的玩具,为幼儿提供获得各种刺激和体验的机会和条件。各种材质的提供能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体验,比如自然材质所传递的温馨感能让幼儿感觉到安全和舒适,因此幼儿园户外大型玩具可选择运用原木、绳索等的组合材料,开设专门的玩水与玩沙区,让幼儿对自然产生亲近感,在自然的环境中尽情玩耍。如在华德福幼儿园中就可以看见很多绳索、轮胎等做的玩具,以及直接的沙土供幼儿玩耍。

2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配置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玩具

第3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观念不断的转变,游戏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为提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我园进行了《平行班区域活动互动的实践》的课题研究,以期通过开展平行班区域活动互动,促使我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正常化,探索适合我园平行班区域互动活动的指导方法与策略。下面是我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几点做法:

一、澄清模糊认识,确立游戏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中,存在许与多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如:认为以分科教学为特征的“上课”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辅助形式。另外,与教学分离的现象严重,幼儿园规定:上午是上课时间,下午是游戏时间。即使是游戏也往往被用于传递知识,成为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体或载体。所以,我们要求老师们必须以幼儿教育规律、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为基点解决现存弊端,重新认识和审视游戏,理解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要求老师做到:

1、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游戏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是活动的内容。要把游戏活动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范畴。

2、游戏对幼儿园活动来说是内容、形式,对幼儿来说更是一种体验。只有幼儿感到自由、愉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自主、快乐、幸福。

3、幼儿主动构建经验的游戏是基本的学习活动。坚持游戏就是课程、就是学习的观念,融游戏过程与教学过程为一体,淡化游戏与“上课”之间的界限,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的观念。

4、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游戏于幼儿的一目活动中,就是要把游戏这种主体性活动作为中心,把这种主体性的特点呈放射状扩散到教育活动体系中的所有活动上去,为幼儿创造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幼儿园生活。

二、进行试点实验,促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进程

为了真正落实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在思想上认识到位的同时,确定四个班级作为试点实验班进行实验,在本班试点实践区域活动的开展,然后向全园进行了开放,让大家观摩学习,为开展《平行班区域游戏活动互动的实践研究》打基础。为此,我们为实验班的老师提供了去南京鼓楼幼儿园参观学习的机会。以往我们组织大家外出去观摩学习,老师学习回来后,克服重重困难,毅然进行了实验,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区域设置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性区域与角色游戏区域的比例恰当,各区域的材料投放充分、有效。在全园观摩实验班区域活动时,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对自己班以后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信心。

三、从环境创设抓起,为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时候操作材料的投放。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在刚开始的时间里,实验班的老师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并辛苦地进行制作,很快各班区域便初具规模。在投放材料时,各班尽可能多地考虑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科学地投放区域材料。如小班就多投放适合小班幼儿玩的娃娃家的玩具,大班就可投放旗类等益智、操作性强的材料,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到这个最熟悉的区域中玩耍。

四、注重有效指导,为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

教师在组织本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幼儿生动地开展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时,当发生困难或危险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以恰当的指导;当提供的用具不会使用、整理时,教师要适时的告诉他。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 “教”的程度问题。这种“教”是有必要的,这并不妨碍幼儿的自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教”,要明白“教”和幼儿的“自发”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要理解什么时候要“教”,什么时候要让幼儿真正的独立自主。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给予适时地指导。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引导幼儿怎样接待同伴来本区域活动,为接待平行班幼儿来本班活动作准备。

五、做好观察记录,为区域游戏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资料

我们设计了“区域游戏活动观察记录表”,统一发放到各班,要求老师在区域活动时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区域活动的起点,不是区域活动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的,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

六、加强过程管理,为区域游戏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使所有班级都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深入班级,了解各班在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为老师排忧解难。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中,并要求创造一个能让幼儿主体性得到发挥的精神环境,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及愿望,形成师幼互动、合作研究的氛围,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让幼儿心理上感到安全和放松,敢于大胆探索与创新等;与老师们一起讨论研究怎样观察记录孩子的活动,捕捉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第4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合理规划,“角角落落”皆创意

纵观本园的主建筑,是一个标准的“回”字,中心的休闲庭院、楼顶的阳光房、周围的野花坡、杂果林、沙水池、运动场、一亩菜地……幼儿园内的角角落落,在我们眼中均是幼儿游戏的优质资源。师幼一起商量、讨论,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原本的资源情况,因地制宜,规划成以下若干区域:野花坡――艺术体验区、杂果林――自然探索区、沙水池――科学探索区、一亩菜地――种植实践区、体育广场――健康拓展区、休闲庭院――互动交往区。

这样的区域划分,有效利用园内自然的元素,与幼儿日常生活的环境有效互动,活动区域开阔、活动空间宽敞,让幼儿置身于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从室内走向室外,与自然对话,与幼儿的生活接轨,真正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不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的理念。

户外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由于其地理及空间的因素,材料的选择空间更大,更开放,生活中一切自然真实的材料和工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切皆适宜。例如:沙水池――科学探索区,家长们带来了建筑用的红砖、厨房中真实的炒锅、铲子、PVC水管,甚至农田耕种的小工具;艺术体验区,瓷的、塑料的、木制的、不锈钢的锅碗瓢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各种各样颜料、五颜六色毛线,粗细不一的枯树、枝条、木桩……艺术创意的材料更是不拘一格。

这些收集来的材料,我们和孩子一起先按区域特点进行大致的规划,其余剩下的材料,按材质、形状、大小等不同,再投放于各区的“百宝箱”。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最好的玩具是那些幼儿能够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同一材料,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创意,玩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投放多元化的材料,能够激发孩子更大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游戏玩法,“嘻嘻哈哈”为可能

幼儿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让幼儿的游戏走向大自然,乃是顺应他们的天性,能更好地展现幼儿智慧与个性,保护其身心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在组织户外大区域游戏时,我们的老师事先不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幼儿自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怎么玩,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设计玩法,体验成功的快乐与自信。一张竹梯,有的孩子当成了过家家的“花轿”,有的孩子钻成了“连环山洞”,也有的孩子与轮胎组合变成了跷跷板,还有的孩子玩出了“纤夫的爱”……一块砖头,砌成了野炊的“灶头”,垒成了公园的“围墙”,排成了宽宽的“水沟”……每一次游戏,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

“自发、自由、自主”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中我们看到有大孩子与小孩子的牵手,有此材料与彼材料的配合,也有小伙伴间的争执与吵闹,有孩子们淋漓尽致的个体差异……这一切在我们看来,都是真问题、真情境。这样的游戏,才是受孩子欢迎的真游戏。这些问题与状况,也见证着每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因此,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和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天马行空的玩法。

游戏评价,“叽叽喳喳”促成长

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都各不相同,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活动,可以成为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而让幼儿想分享、敢分享的前提,首先是应该在充满安全感、信任感和成就感的氛围中进行。其次,游戏评价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关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情况、社会交往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及幼儿的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游戏结束时,有的幼儿满足、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这些都可以是幼儿分享的内容,此时,老师蹲下来,做个认真的“观众”是最明智的选择。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观察和捕捉孩子们“叽叽喳喳”中有价值的经验,适时进行引导和提升,在赏识鼓励的同时,为孩子的进一步高质量、高水平的游戏指明方向。

第5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游戏;辅助教学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游戏辅助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抵制幼儿园安全教育“小学化”现象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许多研究者写“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时,都有提到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采取“说教式”向幼儿灌输安全教育知识,严重偏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此类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发挥,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将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辅助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幼儿园安全教育小学化现象[3]。

2.符合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主张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指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要尊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说教式”的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幼儿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幼儿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教师课堂上的首要目标不是僵硬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唯有学生内心对知识产生了需求,他才会主动去学习,从而占据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爱,也是幼儿童年乐趣的源泉,将游戏融入幼儿的安全教育课程,是激发幼儿学习欲望、彰显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理想教育模式[4]。

3.通过游戏巩固和深化幼儿的安全知识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获得身心愉悦感,还可以通过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幼儿好游戏的天性,将安全教育目标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强化安全知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游戏设计原则

游戏辅助教学,即利用游戏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的设计应紧扣安全教育目标,密切联系教学内容,而不能为玩游戏而游戏。幼儿教师在设计安全教育游戏时应坚持目标性、趣味性、针对性、互动性及经验性原则,以便更好地达到游戏辅助教学的目的,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目标性原则

幼儿安全教育知识种类繁多,最常见的主要有对安全教育标志的认识、在火灾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如何逃生、交通安全知识等。那么,教师在开展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时应首先明确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根据不同的年龄班制定合理可行的教育目标。比如,对小班进行防火逃生安全知识教育时教育目标可设定为:(1)不能玩火,具有防火意识;(2)发生火灾时,知道呼救并逃离现场。而大班的目标则应设为:(1)知道基本的灭火常识,如空气隔绝法等;(2)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3)发生火灾时知道拨打119报警电话求救。因此,在进行游戏辅助安全教育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制定目标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不能盲目开展安全教育游戏活动。

2.趣味性原则

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感,也是提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积极性的最佳途径。幼儿天生好玩,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感,他们也会因事物的有趣而变得有趣,因好奇而求知。若安全游戏的设计平淡无奇、了无趣味,将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游戏中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将变为空谈。

3.针对性原则

首先,安全游戏的设计应符合班级幼儿的特点,不同园所、不同班级幼儿的总体特点因园所环境、班级环境、带班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在去了不同的幼儿园、同一幼儿园的不同班级之后,发现不同幼儿园和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总体特点上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园所的幼儿普遍较活泼,有的园所的幼儿普遍较内敛,因此,教师要结合本园或者本班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安全游戏的活动设计。其次,在安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的性格特点、认知差异、反应速度设置游戏中的问题,对经验较差的幼儿进行适当提示与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4.互动性原则

游戏活动需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比如耳听、口说、嘴唱、身体表演等。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幼儿间、师幼间、亲子间相互交流的游戏环节,相互交流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以及这些安全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或者让部分幼儿扮演小小讲解员,给其他幼儿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通过知识输入再输出的模式增加其对安全教育知识的理解。增加游戏的互动性,不仅可以巩固幼儿所学的安全知识,还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在互动环节中了解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把握。

5.经验性原则

幼儿的直接经验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最好切入点,是建构幼儿知识系统的起点。奥苏贝尔认为,只有当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才能称为有意义学习。那么,学习应当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若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准备作支撑,幼儿的学习将会陷入困境,学习也将变成无意义的机械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游戏设计时,应将幼儿在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作为游戏活动的导入线索,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游戏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

游戏辅助教学不是简单的玩游戏,设计安全游戏之前,教师要让孩子对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作基本了解,这样才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教育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游戏材料、层层递进的游戏环、教师的正确引导、孩子全身心投入的完美结合,才能造就一次高质量的安全游戏教学活动。

1.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师是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从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安全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设置、安全教育活动辅助游戏的设计再到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的教学反思,这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完成对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此外,安全教育游戏的设计相对于其他游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全游戏关系到幼儿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其内容一定要符合现实,不能出现对幼儿具有误导性的游戏内容和游戏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安全教育辅助游戏时应进行全面考虑。教师制订安全教育计划、设计安全教育游戏、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安全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5]。

2.家园、园社的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许多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资源较为有限,部分教师自身缺乏相对专业的安全知识,这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劣势所在,将削弱幼儿园安全教育开展的质量。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来弥补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短板。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树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以丰富幼儿对安全知识经验的积累,为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游戏奠定经验基础。比如,在游乐场、商场、餐厅、公交、地铁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相关安全标志的图标以及它们的用途;幼儿园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社区寻求专业人士到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游戏活动,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再比如,在开展防火演练时,可以请消防员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防火知识的讲解并带领幼儿做防火演练游戏[6]。

第6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教学 废旧材料 思维训练 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游戏的玩具方面有这样的要求,幼儿老师要指导幼儿学会关注观察生活,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实现生活的美化,并开展益智游戏活动。因此,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孩子们愉快地参与,积极表现,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游戏道具,并利用废旧材料,培养翻陈出新、为我所用的意识和能力。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意义分析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是生活常识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发展,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为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能够较好地生存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因为幼儿有好动的特点,我们需要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而不应该像对有较好自控力的大孩子或者成人那样严格要求他们,依据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成长需要实施鼓励、引导。所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音乐、美术、锻炼及生活常识等各方面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游戏活动对他们成长的各项能力和思维品质、性格素养进行培养。假如我们不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地开展合作游戏,那么,他们可能狭隘、自私甚至霸道,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在幼儿园教育中,尽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形成一定的生活与学习思维。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如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就能较好地起到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作用,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让幼儿有自主意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二、在幼儿园游戏中使用废旧材料意义

幼儿教育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品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形,但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是长大后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当今社会,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是围着孩子在转。家长疼爱甚至溺爱孩子,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有的孩子对于玩具有喜新厌旧的习惯。我们引导孩子使用废旧材料作为游戏的工具,一方面会让孩子形成敝帚自珍意识,会好好珍爱自己的物品,养成节俭和不乱丢废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会让孩子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和同学朋友友善相处,虽然孩子们有竞争意识是好事,但是在玩具上都争着新的、质量好的,那么,他们就会自私起来,不利于他们与人相处能力的提高;再有,使用废旧材料做游戏还能提高他们动手动脑意识和想象操作能力。

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和游戏运用方法

废旧材料的品种丰富多样,收集废旧材料是为游戏所用的(当然,我们在教室布置等活动中也是需要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加工并合理地在游戏中使用。

1.学会收集变废为宝

收集废旧物品是一门学问,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关注生活,思考游戏,有意识地为游戏的有效开展而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彩纸、石子、包装盒等,还要针对性地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收集废旧材料。如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天使”的游戏之前,我们先让孩子们认识到环保的意义,思考如何力所能及地开展环保活动,让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谈论怎么做有创意的环保活动。如此,有的孩子带来了破席子,准备做一个“小鸟的家”;有的孩子找来了旧的塑料花,准备设计一个“春天的花草”图案;还有孩子从家里带来旧的布,准备做一个漂亮的“包包”;还有学生带来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准备做一件漂亮体现环保的衣服。这样一次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有了收集废旧材料的意识和方法。

当然,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征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对废旧材料收集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获得教育。

2.有效运用激发潜能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之前就要思考孩子们怎样使用废旧材料。《指南》提出:“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在“树叶贴画”游戏中,我就先让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他们自己观察一些事物,然后自己或者小组合作对各种树叶进行加工,利用树叶制作如小蝴蝶、小花,把树叶巧妙地组合成神态各异、招人喜爱的动物,把叶子拼成美丽的画。虽然孩子们制作得不是很完美,但是,可让他们谈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想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喜悦。不仅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针对使用提高质量

幼儿教育的游戏一方面是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生活意识和能力。如我们在为培养孩子安全意识而开展游戏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将废旧材料利用进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教育意义。可让孩子参看各种工具的图片,自己用纸盒、硬纸片等做某个交通工具的模型。然后,让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到交通工具载重多了会怎样,如果自己是这种交通工具的驾驶员,要注意什么。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把自己的作品弄坏,这时候,我们可以教育他们安全驾驶、安全出行等,让孩子们对交通安全、交通秩序有深刻认识。

当然,幼儿游戏活动是寓教于乐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也不能在游戏中只强调用废旧材料作为游戏工具或道具,防止出现影响幼儿兴趣和学习所得。

总之,我们在幼儿教育中重视探索废旧材料在游戏中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关注生活中养成节俭和废物利用的习惯,在游戏中合理使用和创新运用的兴趣,并注意在游戏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游戏;课程游戏化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传统观念“业精于勤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的影响到目前还是存在的,一些教师总担心让儿童游戏就会放任他们,担心游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耽误儿童美好的前程,在教育活动中总希望儿童正襟危坐进行学习,以学习的发展替代游戏的嬉戏,甚至以学习的“苦役”替代游戏的快乐,学习与游戏分道扬镳,此消彼长。殊不知,游戏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游戏的过程是儿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游戏探究再游戏再探究。”在这一进程中,儿童的学习活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从而实现了游戏与探究性学习及经验的扩展、丰富、改造的有机统一。“在游戏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游戏与学习不是分离的。

二、注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使教学游戏化按照传统游戏分类,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 即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1.首先,我们来看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等。一般来说,教学活动游戏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房子”中,教师以这样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动物来我家做客,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从而引出“帮小朋友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意愿;再如认识完各种车,我便设计了“请你来乘车”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车辆的认识,快快乐乐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总之,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就是创造性游戏。

(1)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2)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但由于创造性游戏的目的不像其他的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有效,所以常常会被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应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游戏时间、空间,提供材料和帮助,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

3.利用游戏因素,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激发幼儿游戏性体验。孩子的天性是爱游戏的。使用游戏性语言来组织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孩子活动欲望。有了这种游戏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进餐时, 我常和孩子们玩一些进餐游戏: 饼干咬一口,“我吃出了一个月亮! ”“快看,小山!”……馒头一块块掰开,“这是鸡腿哦, 谁吃?”“来一口冰淇淋,味道好极了!” ……不一会儿,一个馒头变成孩子们心中的一道道美食吞进肚子里。又如,在活动之前,请出某种小动物,让它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活动中又让这位小客人和小朋友说说话,鼓励和表扬幼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或玩个小游戏什么的,调节一下活动的气氛,活动后用小动物的身份来评说活动情况,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式。

(2)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游戏所需材料、道具,为游戏做准备。游戏中,孩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为孩子所喜欢,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一次民间游艺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洗衣粉塑料桶加工成大鼓,用蛋糕盒子、桶盖、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再提供纸箱、水管、球、红布条、竹竿等自制舞龙道具,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全园的孩子都想动动这些特制的大鼓凉伞,参加长长的舞龙队,游戏活动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要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使得幼儿园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为幼儿所喜欢。

(3)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习操作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常常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一些诸如体育、 生活方面的活动, 这也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手段。比如,练习穿衣、穿鞋、叠被、整理抽屉之类的比赛活动,还有以练习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为目的的竞赛,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具有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权利;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游戏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求幼儿园课程都要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游戏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用游戏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更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第8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户外活动场地;运动功能;游戏功能;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86-0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每天开展户外活动的时间至少为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为3小时”。〔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也提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例如,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2〕《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则明确提出,“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1小时的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问题都要予以关注”。〔3〕上述一系列国家或地方政策性文件都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说明户外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环节,是保证幼儿园其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

幼儿园户外活动包括户外观察与学习、户外游戏与运动、户外休闲等在幼儿园以内、活动室之外所开展的活动。〔4〕我国较为重视室内静态的认知活动,而较轻视户外的游戏和运动。多数人认为,户外活动只不过是“身体的运动”,而不是“头脑的运动”,即户外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户外活动场地也只是供幼儿在活动室外锻炼身体的“运动场”或“操场”。〔5〕事实上,对幼儿来说,户外活动中蕴含着大量学习机会,它可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和探究的空间,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并丰富幼儿的认知、情绪体验及对美的感受与表现等。〔6,7〕户外活动的场地类型、空间设计、活动时间、材料投放以及教师观念等都会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只有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户外活动的价值,帮助幼儿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场地包括实现场地功能所需要的一切设施。具体来说,包括自然环境:水、土地、气候、地形等;人工环境:即建成的空间环境,包括周围的街道等;社会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小社会构成等。〔8〕本研究将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界定为:在幼儿园范围内、建筑物以外的,可用于开展户外活动的地面,以及能够满足户外活动开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心理条件,包括道路、操场、集体活动区、沙地、水池、绿化用地、游戏材料、运动器械、配套设施、同伴关系、师幼关系、教师教育观念、幼儿园氛围、家长支持等。《课程指南》指出,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9〕可见,户外活动场地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我国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一、研究现状

为了厘清我国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相关研究的基本脉络,本研究对户外活动场地类型、空间设计、材料投放、场地使用、安全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以便深入了解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场地类型

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类型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其一,根据《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1988年)(以下简称《建筑面积定额》),将户外活动场地分为分班活动场地和共用活动场地两个部分。其中,共用活动场地包括大型活动器械、嬉水池、沙坑以及直跑道等。〔10〕其二,根据材料和设施特点,户外活动场地可分为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车道、玩水区、玩沙区、种植养殖区、自然区、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游戏小屋和美工区等。〔11〕其三,根据场地功能,可分为户外公共活动场地、集体游戏活动场地、固定游戏器械活动场地、沙土游戏场地、戏水池和游泳池等。〔12〕其四,根据区域特点,可分为全园公用活动场地、分班活动场地、园区道路、绿化用地等。〔13〕其五,根据地理形态特点,可分为平地、坡地、楼顶平台、软质地面、硬质地面等。〔14〕显然,选择不同的划分依据,就会产生不同的户外活动场地分类。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场地具备不同的场地特征,能够发挥不同的场地功能,从而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

(二)空间设计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空间设计相关研究集中于地面面积、地面材料和区域划分三个方面。

1.地面面积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年)(以下简称《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面积定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仅有的关于幼儿园园舍建设的法规。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应不小于60m2;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以下计算值:M2=180+20(N-1)(注:N为班数)。〔15〕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面积定额》规定,室外活动场地,包括分班活动场地和共同活动场地两部分,分班活动场地为每名幼儿2m2,共用活动场地为每名幼儿2m2,绿化用地每名幼儿不少于2m2。这两个法规对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面积所作的规定应该理解为是达标线,低于这个标准便是不合格。

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是开展户外活动的基本保障。有研究者对6种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场地的生均面积差异较大,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部队园、机关园、企业园、学校园、民办园、农村园。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园的生均面积不仅位于最后,而且达不到规定的“每名幼儿2m2”。〔16〕事实上,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抑或是家长,都更青睐宽敞开阔、贴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场地。〔17〕

2.地面材料

地面材料既直接关系幼儿的人身安全,也影响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有研究表明,国内大部分幼儿园户外场地地面材料是软塑或者硬塑,只有极少数是泥地或草地。户外活动场地普遍缺乏自然元素,对于幼儿身体素质、探索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18〕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地面采用人工材料最主要的目的是保障幼儿的安全。然而,有研究者指出,满铺塑胶其实是以降低活动质量来换取安全,最好的地面材料应该是草坪。〔19〕

3.区域划分

户外活动场地对幼儿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集体运动场、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玩沙玩水区、种植养殖区、自然区、投掷区、攀爬区、美工涂画区、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游戏小屋、车道等不同区域,能引发幼儿不同的行为和体验,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20〕幼儿身心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无论使用何种区域划分方法,该区域的材料、设施、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功能定位等都不该固定不变,应因时、因地、因内容而变化,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三)材料投放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21〕户外活动场地材料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在户外活动中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的各类材料。〔22〕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材料,如何利用材料是开展户外活动最为关键的一环。〔23〕有很多研究从材料的数量、类型、投放方式、设计与配备以及自然材料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材料数量

已有研究表明,材料的数量、种类、复杂性、新颖性等都能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24〕充分、新颖的材料可以减少幼儿等候、闲逛和攻击等行为,并能显著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25〕因此,应该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功能多样,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操作材料。

2.材料类型

有研究表明,幼儿在大型、组合器械上活动时比在小型、单一功能器械上活动时表现出更多的象征性游戏和竞争性游戏。〔26〕由此可知,活动器械的类型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此外,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也对幼儿的游戏产生影响。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游戏选择具有定向功能,游戏材料的提供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暗示作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与材料接触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建构出不同的经验,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给予幼儿尽可能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游戏材料是必要的。此外,不应将材料的类别分得过细,因为只有对多种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才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游戏经验。〔27〕

3.材料投放方式

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实现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28〕因此,材料的投放应关注对幼儿的可接近性,可接近性一方面会影响幼儿使用材料的频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以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除此之外,静态活动材料和动态活动材料应分开放置,以避免活动间的相互干扰。〔29〕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对活动材料的选择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不同年龄的幼儿都偏爱能活动、可操作的活动材料。〔30〕

4.材料的设计与配备

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材料的配备,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都有相应的标准,例如,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1992年)有对幼儿园配备体育器械的详细规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都依据当地发展状况,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31〕

游戏材料应根据游戏、环境与设施构造等特征作整体性思考与设计,单元化的游戏材料不仅有利于进行弹性组装,还体现了经济性、灵活性。〔32〕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器械并非只有购买这一渠道,很多设施、材料的功能可以在场地建设中实现,如利用土坡设置多种变化的台阶。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多地使用低结构、自制的户外活动器械。〔33〕

5.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包括自然界随处可寻得的材料(如石子、树叶、贝壳、木片、果核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塑料小瓶、废纸盒等)。〔34〕幼儿天性热爱自然,喜欢自然材质的玩具,如水、泥沙、植物、木头、石头等。自然材料能够增加游戏场地的亲切感。〔35〕充分运用原木、绳索等自然材料不仅能体现自然野趣,也符合环保要求,是未来游戏材料发展的趋势。〔36〕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幼儿园的户外大型玩具中,有色工程塑料和塑料加钢管材料制作的最多,其次是玻璃钢与钢管、铁制与水泥材质,木制最少。由此可见,幼儿园提供的游戏材料与幼儿亲近自然的发展需要相矛盾,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37〕因此,幼儿园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简单、易操作、可移动、玩法多样的自然材料。

(四)场地使用

户外活动场地及场地器材数量不足、利用率不高是我国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幼儿园不能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而幼儿体质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和器械不足。〔38〕

在提高户外活动场地的利用率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可用油漆在场地上画上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案,以供幼儿练习走、跑、跳、投掷等基本动作时使用。〔39〕此外,可错开不同班级的户外活动时间,还可进行混龄、混班的户外活动;利用墙壁、柱子、过道等开展集体性强、活动量小的体育活动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尝试并总结出的提高场地利用率的有效措施。〔40〕还有研究者指出,应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41〕

(五)安全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地面安全、材料和器械安全以及教师心理压力等三个方面。

1.地面安全

1998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对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和广州市的幼儿园调查发现,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中,水泥地占比最高,约45%,是草地、泥地、塑胶地等其他类型场地的总和,这不利于幼儿的安全(冷小刚,2006)。随着人们对幼儿园安全问题的重视,幼儿园正努力改进场地的地面材料,以确保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安全。后来,有研究发现,幼儿园集体活动场地地面主要是浇注式塑胶、拼塑铺垫和水泥地了,其中浇注式塑胶占比最高,水泥地占比最低,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四周均铺上了拼塑铺垫。〔42〕

2.材料和器械安全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幼儿园应将器械和材料的安全、卫生问题始终放在第一位。因此,应采用固定性较好、不易破碎、无毒、无细小零件脱离的自制材料,尽可能做到坚固、轻巧、美观、无锐利边角。〔43〕活动器械应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应坚固耐用,保障幼儿安全;应美观、轻巧,便于安装和维护;还应有防跌、防撞等防护措施,防止幼儿跌落、撞伤。〔44〕此外,幼儿园还需建立健全材料和器械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幼儿的安全。〔45〕

3.教师心理压力

鉴于社会与家长对幼儿安全的高度关注,幼儿园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在将伤害和事故率降到最低的宗旨下,幼儿园对出现伤害和事故的处罚较为严厉,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安全问题上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出于对责任的回避和自我保护,教师会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减少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并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但这不利于户外活动的高质量开展。〔46〕幼儿园教师应正确认识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不能因为害怕幼儿受伤,减少甚至剥夺幼儿的户外活动机会。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研究起步较晚,受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较明显,已有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范式:大多采用单一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极少采用混合方法研究

目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范式有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本文所梳理的研究大多是单一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只有极少数研究使用了混合方法研究。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它们风格各异,可互为补充。混合方法研究则是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47〕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研究范式。〔48〕混合方法研究整合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各自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49〕例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空间设计”的相关研究中,对地面面积、地面材料、区域划分等问题的探讨只使用量化研究进行现状描述,仅仅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对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等问题缺乏深入的阐释。

(二)研究视域方面:大多数通过单一视域进行研究

研究视域方面,已有研究绝大多数是体育学、建筑学、教育学等单一视域的研究。事实上,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相关研究应该更多地进行多学科视域的交叉融合。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视域出发进行整合研究。例如,“材料设计和配备”这一问题的探讨就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视域进行整合分析。

(三)研究视角:大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较少顾及幼儿的实际需要

文献梳理发现,相关研究大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较少顾及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内心感受。例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区域划分”相关研究,大多倾向于根据材料和设施的类型进行划分,各个区域内材料和设施的数量、种类及玩法相对固定、缺少变化,忽视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又如,“材料的设计和配备”相关研究普遍关注材料的功能性、安全性和多样性,与幼儿关注的多玩性和挑战性形成极大反差。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应该多从儿童视角出发,融入儿童的游戏世界,探讨真正具有支持性、启发性、适宜性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研究“逻辑起点”:户外活动场地仅仅发挥了“运动场”或“操场”的运动功能

文献梳理发现,相关研究的“逻辑起点”存在偏差。大部分研究重视正规的体育活动,如早操、器械操、户外体育活动等,此类活动大多是教师预设、结构化较高的体育活动。事实上,户外活动场地除了可供开展正规的体育教学活动,发挥“运动场”或“操场”的运动功能之外,还可兼顾游戏、教学、休闲和人际交往等功能,特别是游戏功能和教学功能。一方面,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最适宜、最基本的活动,游戏功能也应是户外活动场地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户外活动场地还是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可发挥重要的教学功能。例如,可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幼儿园户外环境当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获得最直观的知识经验。因此,未来研究要将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作为供幼儿自由奔跑、尽情释放、大胆探索的“游戏场”,探讨其游戏、教学、运动、休闲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2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4-37.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

〔3〕〔9〕华爱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17.

〔4〕张加蓉.幼儿园户外活动新视点〔J〕.学前教育研究,1996,(6):21-24.

〔5〕〔11〕〔2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85-594.

〔6〕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幼儿园生活及户外活动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1.

〔7〕〔42〕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8〕刘磊.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8.

〔10〕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EB/OL〕.〔1998-07-14〕.http://.

〔12〕高小晗.北京幼儿园户外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3〕〔14〕〔19〕〔31〕〔33〕〔35〕〔45〕程晓明.奔跑在天地之间: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4-159.

〔15〕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EB/OL〕.〔1987-09-03〕.http://.

〔16〕〔44〕廖志丹.长沙地区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现状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17〕鲁珍.上海市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幼儿视野中的“好幼儿园”〔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8〕卞启兰.南昌市东湖区幼儿园办园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20〕贾倩倩.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22〕〔46〕周兰.幼儿园户外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游戏行为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4.

〔23〕舒姣云.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以某幼儿园大班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5〕〔26〕〔29〕朱家雄.幼儿园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准备〔J〕.早期教育,1995,(3):23.

〔27〕〔28〕〔3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92-198.

〔30〕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44-147.

〔32〕〔36〕汤志民.学校游戏场〔M〕.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79-83.

〔37〕汤艳.长沙市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38〕蒋秋平.兰州市区幼儿园幼儿体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39〕阮旦明.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与玩法〔J〕.幼儿教育,1993,139/140.

〔40〕张春玲,李芳.幼儿园怎样合理利用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J〕.学园,2014,(13):184.

〔41〕金玉琴.在扩建户外活动场地的日子里〔J〕.幼儿教育,2004,273.

〔43〕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56-357.

〔47〕胡中锋,黎雪琼.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4-99.

第9篇: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范文

1.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

2.课题的意义

(1)课间游戏有利于身心健康。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能促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研究表明:“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使刚来园的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新生活,幼儿园可创设 “娃娃家”,布置卧室、厨房、餐厅,让幼儿置身于“家”的氛围中,吸引幼儿去操作材料,虚拟的“家庭生活”满足了幼儿在感情、心理上对家的依恋,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2)课间游戏有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为同伴间的交往提供了条件。

(3)课间游戏有利于培养意志品质。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又逐渐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二、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丰富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探索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内容

1.丰富课间游戏的内容

(1)器材丰富的户外活动。课间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又能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我们园的课间游戏主要是器械活动,每天上午的课间活动我们都会准备不同的器械让幼儿进行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使户外游戏活动更富特色。如玩轮胎滚滚、踢毽子、曲棍球等,这些活动的游戏材料取材方便,并适合幼儿进行小型分散地练习;如旋转的彩虹伞、好玩的呼啦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进行选择投放,比如给我们小班幼儿提供一些易于掌握、模仿性较强、数量充足并能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满足幼儿活动的体育器械。

(2)形式多样的自主性游戏。幼儿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是上学期开始实施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自主性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开展的方式是以幼儿自由活动、自由结伴为主,教师只是幼儿游戏活动时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自主性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对幼儿的个体社会性、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各项综合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游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我们会通过仔细的分析和删选,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

(3)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在开展课间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集体教学和分散练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各有侧重。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我们在课间中尽量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参与课间游戏的兴趣。课间游戏中经常会有一物多玩的材料,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教会幼儿游戏材料的基本玩法后,再引导幼儿发现它的多种玩法,并介绍给同伴,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

2.提供适宜的课间游戏材料

(1)创设室内游戏的材料。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娃娃家。为此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如:小杯子、小夹子、柱子、豆子,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学习。户外的有毛线球、乒乓球、捉迷藏、丢沙包……。课间领域游戏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般两周更换一次新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以保证游戏的质量。如自然领域游戏《找找哪些东西有生命》,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动物、植物、非生物图片材料,并且每个参加游戏的幼儿都有一套,让他们区分,找出有生命的东西。

(2)提供户外游戏材料。丰富的课间游戏离不开多种游戏材料的参与,各种游戏材料与幼儿的课间游戏密不可分,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安全、活动价值等都会影响课间游戏开展的效果。游戏材料能促进不同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户外大型玩具滑滑梯、海盗船、摇摇马、跷跷板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差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游戏材料还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等多项能力的发展,如:脚踏车、呼啦圈、高跷、跳绳等。

(3)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教师是课间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应尽力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把握他们内心的想法、理解他们独特的感受方式。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教师在游戏中就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 “投篮”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投掷出现了一定的苦难,教师就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进行投掷,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引导者更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活动需要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加入了游戏队伍。

(4)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所谓“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在正规教育活动的间隙,即课间暂短游戏活动也是非正规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幼儿在这无形中也常常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开展课间游戏活动,把课间的游戏活动与正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上课作为一种孤立的学习过程。所以本年段开展小班段课间游戏的研讨活动,就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作了初步探讨,共同寻求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