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新人保险培训心得精选(九篇)

新人保险培训心得

第1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继能繁母猪险后,湖北省全面启动水稻险、奶牛险、“两属两户”住房险、农民工意外伤害险等四大政策性保险。其中能繁母猪险、水稻险、奶牛险,中央财政分别给予50%、35%和30%的保费补贴,省级财政配套分别给予30%、25%和30%的补贴,县级财政对水稻险、奶牛险配套分别给予15%和20%的保费补贴。这样,农户投保能繁母猪险、水稻险、奶牛险,分别只需承担20%、25%和20%的保费。全省110万户“两属两户”(军属、烈属和低保户、五保户)农房保险,每户保费9元,保额3000元,保费由省财政出70%,县财政出30%。农民工意外伤害险,由县(市、区)政府自主决定为外出务工人员投保,每人保费5元,保额4万元,保费补贴办法由各地政府根据财政状况自主确定。■

湖北公布不合格民办职校

6月,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公布了民办职校的年检情况,共有54所职校不合格。分别是:湖北宏业职业培训学校、湖北新锐职业培训学校、湖北砺智职业培训学校、湖北东方龙职业培训学校、湖北新白领高级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湖北宏达职业培训学校、湖北创业技能培训学院、湖北前程职业培训学校、湖北楚星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湖北龙辉职业培训学校、湖北上智职业培训学校、湖北科技文化培训中心、湖北腾飞职业技术学校、湖北中天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湖北通达职业培训学校、湖北吉特思职业培训学校、湖北珈智职业培训中心、湖北思睿职业培训中心、武汉美中职业培训学校、湖北博华职业培训中心、湖北华中大智源职业培训学校、湖北兴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湖北军威职业培训学校、湖北嘉政职业培训学院、湖北国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湖北安诗雅美容美体培训学校、武汉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中心、湖北科技职业培训中心、湖北华力技能培训中心、中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湖北恒青养生康复职业培训学校、湖北青少年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华中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湖北通用职业培训中心、湖北康友盲人按摩培训中心、湖北宏远职业培训学校、长江科技专修学院职业培训中心、湖北新一代职业培训学校、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技术培训中心、湖北涉外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职业培训中心、武汉实用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湖北长江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学校、湖北工商服务培训学校、湖北雪妮红美容美发培训学校、湖北新闻出版职业培训中心、武汉科技大学职业培训中心、湖北天龙美容美发培训学校、湖北经贸科技培训中心、湖北广播电视职业培训学校、武汉铁路桥梁学校职业培训中心、湖北省制冷空调职业培训中心、湖北新希望管理科学培训学校、武汉大学心理咨询职业培训中心。■

湖北实行水产苗种繁育准入

湖北省以省人民政府令315号《湖北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该办法于今年6月10日正式施行。由于目前湖北省水产鱼苗管理混乱,劣质苗种充斥市场,该《办法》对苗种繁育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凡生产销售苗种的企业,必须取得苗种生产许可证方可进行生产销售。《办法》规定凡申请生产水产苗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有固定的生产场地,面积不得少于4公顷。用于繁殖的亲本质量必须有明确的来源地和记录资料,必须配备1至2名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水产专业人员,水产原、良种场的亲本质量必须符合湖北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等。■

首部乳制品产业政策出台

第2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08 -04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寿险业的中流砥柱。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演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适应竞争及自身发展需要,在经营机制和体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历了股改重组,并成功上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如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打破身份界限,实行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用工的无序性、随意性,用人的无计划性、行政性,分配上的攀高性、不合理性,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含量、市场价值”为人才评估标准的观念。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人事制度的惯性作用,其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一些小的改革之外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其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上进行的修补,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欠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整合作用的内部影响因素――企业文化也进行了分析。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独特的经营传统与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战略。文化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创造一种有凝聚力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长远的意义。现代企业产品,服务,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距缩小,客户和员工的选择更注重对企业文化及其衍生形象的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崭新的竞争手段。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秉承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理念的“双成”企业文化,并将其应用于各个层面,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公司和客户的关系、公司和社会的关系、公司和竞争对手的关系以及公司与其他行业合作者的关系。“成己为人”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指“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社会”;另一方面指“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才能帮助和促成别人实现价值”。“成人达己”则是指“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只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最终发展和完善自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为应对入世后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启动的。这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并参考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特点总结推出的。可以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不错的,比较大气。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前提下如何使员工融入其中进而产生一种不可模仿的凝聚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仍需努力。因为文化积淀所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内还不能实现。

二、人力资源规划

(一)战略规划缺失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种战略性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是具体的人员,而是各类人员,个人的发展规划寓于某一类人员的发展规划之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的制定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即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目前却缺乏这种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不合理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对人员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上都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划。人才结构比例失调,人才分布及素质结构与公司的发展不协调,这样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在粗放式经营和传统销售模式时还可以支撑,但在今天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涌入,竞争日趋白热化,销售方式和技巧不断更新的形势下,是难以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以塔型来形容人才队伍的结构,那么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仅缺乏构建“塔尖”的高、精、尖人才,而且需要大力加强铸造“塔基”的多类型、素质优良的整体人才队伍。一方面,优秀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低层次员工却形成了大量冗员,高端人才短缺与低端人员冗余的现象并存,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某些员工对能否在公司获得个人发展机会十分看重,这种非报酬的激励因素对员工职业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并没有真正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员工跳槽而言,无庸讳言,新的主体的增多必然引发人才争夺,但员工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一部分人跳槽也许不仅仅是高薪的诱惑,更多的可能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的需要。客观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大多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人才相对集中,面对有限的职位,必然会“供不应求”,其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原因。比如某分公司中层干部时有流失,这些跳槽的中层干部一般都是去其他保险公司当高管,这种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自我实现需要的觉醒,或者说现任职务缺乏成就感和挑战性,与自身设想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偏离造成的。

三、工作分析与人员选配

(一)职务分析与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工作流程待完善

由于脱胎于计划体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岗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多的行政色彩,在灵活性和效率等很多方面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变化。如果不适时调整,就会出现运转不畅等不协调现象,这几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其他保险公司普遍认识到服务竞争是保险业制胜的关键因素,因此纷纷加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使机制设置、职能分工更加精简高效。但总体来说仍不够彻底,公司整体的后援支持系统还不够到位,有时甚至出现服务滞后、脱节现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能衔接还有空隙,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地共享。

(二)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方法粗放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人力资源的选拔和配置上还缺乏一整套科学的人力资源评判标准,如工作分析、能力测试、绩效考核、性格测试等。在人才的选拔上,没有考虑公司的战略,缺乏详细的需求分析,也基本没有根据岗位的特点做好工作分析。在招聘过程当中,也很少采用素质测评等手段,缺乏公平竞争的意识,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的随意性、偶然性因素很大,招聘和选拔的人往往不一定符合公司发展的真正需要。导致公司在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方面处于人满为患与人才流失共存的矛盾之中,面临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尴尬局面。

四、薪酬与绩效管理

(一)薪酬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薪酬制度是公司的基本制度,必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在具体标准上,也应与岗位价值,市场平均水平,公司经营水平相适应。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企业经营中存在员工的利益风险与岗位权责不对称,权责利不统一,公司报酬体系中的普通员工的劳动投入和经济报酬没有形成合理的对应关系,工资性收入中的各种奖金、津贴很大程度上是进行平均分配。而且工资奖金一旦确定后就很难改变,缺乏灵活性,未能充分发挥分配体系的激励作用。同样,对公司经营管理者也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虽然历年来都执行公司经营业绩与公司经营层挂钩的利益机制,但经营者收入太低,与其付出的劳动、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不相称,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公司薪酬制度的缺陷,对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往往和任期的经营业绩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营者存在短期经济行为,注重任期内的保费规模最大化。

另外,薪酬水平在与外资保险公司和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人才争夺中缺乏优势。当优秀员工提出辞职时,又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以挽留,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薪酬福利是外资保险公司抢夺人才的最重要手段,如果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能建立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就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

(二)员工绩效考评具有模糊性

在绩效管理上考评办法缺乏量化指标,公司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即对人考核评估定性多、定量少的“模糊管理”。结果是“印象定绩效,绩效难服人”,被考核者多数自我感觉良好,但好在哪里,需要改进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有的搞了一些量化考核,也缺乏系统性、规范化,很难全面评价某一岗位的绩效。而且,员工不能完全了解业绩考核流程,业绩考核指标权重和具体分值的含义比较模糊,在操作上仍有感情的因素。再者,考核分配方面仍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如比例法,年底评先进,机械地采用以部门为单位的比例法,缺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活性。

五、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一)人力资源培训没有得到合理规划

培训规划是对实现培训战略目标的具体筹划。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教育培训规划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脱节,不能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有机衔接。培训规划只对人才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等指标做出了规划,没有通过对不同类别人才的素质、能力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没有根据能力和素质需要制订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计划。而且规划对如何保障其顺利地实施,在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培训硬件设施改善方面基本上是一笔带过,从而使规划的顺利实现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在参训学员组织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合理规划。一方面培训计划不科学,计划没有对受训对象作严格区分,另一方面基层公司没有按照计划的要求选派学员,从而学员的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不相符合,使培训效果降低。选派培训学员应当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根据公司培训需求的轻重缓急安排员工;二是结合员工本人素质状况、工作表现来选派。学员的需求应当与培训目标基本一致,学员应当具备参加培训的素质基础。

人才培养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由于没有科学的岗位分析,对员工的能力发展缺少规划依据,不能科学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其结果只能是靠经验和感觉办事,不能达到日积月累,层层推进的目的,且容易形成重复浪费。

(二)培训内容随机性大

员工培训按内容可以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三类,知识培训包括新文化新技术、保险专业理论、市场营销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技能培训包括管理技能、产品销售技能、服务技能、专业技能等;态度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心态调整、自我激励等方面内容。

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培训实施内容,绝大多数是临时根据需要确定,从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培训内容之间缺乏相关性,一方面只是单纯注重了一个专题接又一个专题的学习,忽视了各专题间的相互联系和承接性,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只注重了产品知识、推销方法和管理实施规则学习,而忽视态度、价值观和工作责任感等方面的培训,故而不能使受训员工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再有就是培训的主体的选择盲目跟随潮流,不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有规划地进行而是流行什么理论与知识就培训什么,从表面上来看培训的内容十分时新,但仔细斟酌却是十分零乱,因为流行的不一定就真正适用。培训的这种随机性只注重解决眼下的问题,没有注重从长远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种培训内容的随机性和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训内容偏离学员需求。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中,对培训项目确定和培训课程设计,缺少详细、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对业务中的难点热点是什么,学员缺少什么,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培训解决,什么问题是培训不能够解决的等等,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由于不能找准学员的真正需求,培训内容偏离学员需求。设计的培训课程往往体现的是领导对下属的要求,学员本身的需求没有得到尊重。

(三)教育培训管理比较混乱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培训组织机构比较混乱。公司中存在两种培训组织结构模式,使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统一管理,在实施中难以协调。其次是各级培训机构和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不同省、市、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应当视情况基本统一。

有职不能尽责的现象普遍存在。总公司教育培训部主要负责公司教育培训全局,主要研究公司人才培养战略问题;省级公司教育培训部主要负责分公司的人才培养规划制定和组织;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培训的管理和实施,同时承担培训科研的职责。从实施运作情况看,总公司教育培训部并没有对下级公司和培训中心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力的指导和调控。由于缺少上级的支持,各家省级分公司培训发展程度不一,步调很难一致。各培训中心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发展速度比较慢。

培训部与业务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随着培训在组织中的发展,业务部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培训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培训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会因此降低,与之相反,培训部门对培训的统筹规划作用更需要加强。由于业务培训专业性强,在培训实施中需要业务部门承担教学任务和参与组织管理。通常由业务部门在年初向教育培训部提出业务培训需求,由培训部门统一计划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然而一些业务培训,往往是培训实施完毕后才向教育培训部门备案。在个别分公司,培训缺少统一管理,培训活动散乱,内容交叉、重复。

(四)培训方式及效果不尽人意

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的讲授型和港台风格的互动型两种。传统的培训授课方式,知识讲授形式较多,教师多由高校教师担任,沿袭传统的学历教育授课形式,有时显得单调、乏味。以港台为代表的培训授课方式,教师多是从基层做起的营销骨干,在讲授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互动技巧,学员参与性高,课堂氛围较好,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系统学习保险专业理论的经历,其授课内容多是从实践到实践,缺乏对理论的升华。这两种授课方式应当说是各有所长,各有不足。现代的培训重视学员的参与,培训教师更像一个教练,形式多样的训练更能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但在培训活动中,必须考虑学习对象的文化背景、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授课方式。当前培训教学中,这两种方式被直接套用,公司领导、员工对此褒贬不一,各持己见。

另外教学效果控制力差。由于缺乏统一、配套的培训教材,没有对教师授课进行专门培训并提出要求,一些课程聘请的是业外专家,课堂上讲授什么,能否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培训管理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仍需假以时日和逐步积累才能发挥其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作用;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工作分析与人员选配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现今仍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注重员工培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参考文献:

[1]赵臻.论我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8).

[2]谭金芝.浅谈现代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J].硅谷,2008,(04).

[3]尹涛.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C].“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2005,(11).

[4]邓丽君.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市场论坛,2010,(02).

[5]张太生.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公司业务发展――论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法[J].经济师,2011,(04).

[6]庄超.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

[7]周健; 董清波; 郑铁明 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激励问题――基于竞赛理论的视角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8]陈瑜,曹惠飘.我国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09,(03) .

[9]陈兵.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初探[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6).

[10]胡宏峻.保险业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01).

[11]刘子操.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

[12]窦力鸣、王锦萍.论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J].保险研究,2003,(05).

[13]申庆涛.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应对入世挑战[J].技术经济,2002,(10).

[14]高玉君.强化人力资源竞争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1(05).

[15]格根哈斯.难以如法炮制的人力资源竞争力[J].中外企业文化,2004,(08).

[16]郎晋平.试议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J].财金贸易FINANCE&TRADE,2000,(12).

[17]葛晶.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J].TEL管理解释,2005,(01).

[18]叶朝晖.我国寿险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状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2,(06).

[19]姚琼巍.论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上海保险,2005,(03).

[20]阿孜古丽.加强寿险人力资源管理营造留人环境[J].新疆金融,2003,(06).

[21]Robert.S.Kaplan、Press David.p.Norton.The Strategy Fousc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2]Outrevile.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suran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97.

[23]finance.省略 finance.news.省略.

第3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示范基地;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保险;网络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背景

2008年4月,中国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必须接受中国保监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须对培训参与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要求“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培训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中国保监会原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全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干部培训制度,充分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要坚持按需培训的理念,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0年第2号文件,《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提出:“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保险法规及相关知识测试,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参加培训。”

与此同时,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受岗前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小时,其中接受保险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每人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6小时,其中接受保险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加大对保险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和力度,强化对保险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狠抓保险营销队伍的诚信建设,稳步提升保险营销员队伍整体素质,对防范风险、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业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秉承“为学员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其雄厚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提升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大连保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高管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大连以及全国保险系统首个行业性的在线教育平台,使保险业高管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项目规模

项目设立大连保险网络大学高管学院,每年两期4个月,为大连地区640名保险高管人员提供培训服务;项目设立保险营销员继续教育学院,2011年首次对2万名保险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网络培训;设立保险管理干部学院,为保险公司、中介的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网络培训。

三、项目运营模式

(一)学习模式:学分式培训管理

遵照相关文件精神,高管学院设计了学分制培训管理体系,通过课程在线学习、作业、答疑等学习环节确保学习过程真实有效,学院确立了形成性考核与“高管任职资格考试及证书体系”。在普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方面,确立了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培训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

(二)师资构成:行业与院校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项目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遵循“紧贴需求,大胆引进,努力培养”的思路,整合金融行业相关国家机关及行业协会、高校专家教授、保险及相关领域实战精英三方面的师资资源,形成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三)教学服务:专业服务中心

东财在线依托专业的学员服务中心(Call Center),开发了在线论坛、值机答疑等多种辅导系统,在线辅导系统和Call Center平台无缝衔接,形成了一整套涵盖热线电话交流、VOIP沟通的立体答疑解决方案;此外,东财在线负责为大连保监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平台系统,指导培训管理人员了解平台架构,熟练使用平台各项功能;在课程资源建设、部署及测试方面,东财在线负责提供课程、题库等资源,并有专人维护,保证课程的及时性、互动性。

(四)质量保证:专设质量保障部门实施全程监控

项目引入“ISO9001”和“CMMI”两大成熟质量管理体系,从保险行业E-trainin品体系的策划、开发、运营三个阶段,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和持续改进。

四、项目创新点

(一)采用服务外包理念,创新业务运作模式

东财在线采用“服务外包”的理念,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服务外包(KPO),并不单单组织保险从业人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还通过对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以及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需求采集及调研,由专业的团队分析及策划,并付诸实施,将资源、技术、服务高度整合,真正实现服务外包。

(二)导入E-training,设计更全面的课程体系

项目结合保监局工作实际,通过导入东财在线E-training,为保监局建立一套能够紧密联系保险业改革发展实际,区分不同培训群体,在满足学员大规模和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同时,彻底解决工学矛盾,实现全覆盖。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设计课程,建设一套覆盖金融保险基础理论、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理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解读、保险监管有关规定、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重要保险案例研判、纪检监察警示案例、保险公司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知识管理的高管课程体系与涵盖保险法律法规、保险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点的、业务及素质全面提升的课程体系。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培训管理模式,提升培训质量

在项目合作期间,东财在线建立起来了包含网络大学章程、教学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等几十项完整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的高效运行。在培训管理模式方面,建立学员及档案管理,学员调换岗位或是频繁跳槽,其培训档案仍会保留培训轨迹,方便教育部门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接,构成人员人事档案;在教学服务方面,形成了全过程考核、组织考核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在考试方式方面,实行机考与考试预约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考试的质量和效率。

五、获中国保监会肯定的首个行业性在线教育平台

2010年4月15日,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举办了正式启动仪式,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前任)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吴定富主席对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的正式启动表示祝贺,并对大连保险业针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创新和尝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大连保险业继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为推动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连保险网络大学是目前大连以及全国保险系统首个行业性的在线教育平台,他的启动标志着保险业高管培训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第4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城镇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2.64万人,占年计划的105.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3658人,“4050”人员14562人,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1937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7916人,分别占年计划的145.5%、145.6%、138.4%和158.3%。城镇登记失业率3%。发放小额贷款6693万元,回收到期贷款10459万元,分别占发放贷款年目标的111.6%和到期贷款的99%。全市共解决451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的目标。

(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8%。其中新生劳动力培训7.1万人,指导企业开展在职职工培训4.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8万人,就业再就业培训3.97万人,创业培训2743人,劳动保障干部培训1595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41%、144%、100%、132.3%、137%和159%;失业职工培训9860人,培训率88%。完成各类技术工种劳动者职业技能鉴定4.31万人,占年计划的113.5%。全市25所技工学校招收新生1.91万人,完成年计划159%。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稳步推进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4.36万人,扩面新增参保10.1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91%;实际征收养老保险费23.7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8%;为全市21.5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4.29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持续保持10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18.05万人、离退休人员5.01万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11.67亿元,发放养老金10.04亿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64.9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1.02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3.94%和110.63%。有3.3万名退休人员享受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参保人数达到61.3万人,首批参保居民从12月1日开始享受医保待遇。

失业保险参保职工86.22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57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0.3%和183%。全市新增失业人员1.32万人,正在领取保险金的失业人员达到2.47万人,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66亿元。

工伤保险参保职工47.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8.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2.4%和103.7%。全年征收工伤保险费67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6%。

共稽查各险种缴费单位1.3万户,涉及各险种参保人数112.18万人。共查出少参保13.91万人,少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0464万元。稽查新增参保5.37万人,补缴及清理各险种往年欠费14555.73万元。稽查定点零售药店83家,定点医疗机构95家,查出违规套取医保基金58913.81元。接受社会保险举报投诉与政策咨询3519起,立案查处69起。

(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不断深入

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继续扩大,我市100.57万名各类企业职工中,有95.13万人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率94.5%,5672家企业建立了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接待职工群众来访36784批59020人;处理职工群众来信457封,其中通过新开通的电子业务,处理群众网上来信46封;受理案件138起,是去年同期(19起)的7倍,法定期限内办结率为100%。

接到劳动争议申诉1305件,立案受理977件,其中集体劳动争议18件。审结944件,结案率90%,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对1976户企业签订的21.22万份劳动合同进行了鉴证,审查企业劳动合同解除备案532户3283人,终止劳动合同备案127户694人。

劳动监察部门检查用人单位1.34万户,涉及劳动者43.13万人;查处投诉案件2016件,结案率100%;处理突发案件115件,涉及劳动者2.03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7808.89万元,涉及劳动者4.74万人;督促495个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1499.82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2.88万人,取缔非法职介72家,清退童工5人,清退风险抵押金21.27万元。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工工作取得新成绩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开展转移就业前引导性培训13.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05.8%、110%和10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8.4万、1.71万人。为3.24万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5916.33万元。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为适应新形势和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局党委确立了全力构建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综合协调、增强协同运作,努力使劳动保障业务向广度、深度拓展。为此成立了构建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大保障、大培训、大就业、大维权、大服务、大项目六个工作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严格督查,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一)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健全目标责任制。将市政府确定的12万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确保落实。二是广开渠道促进就业。继续坚持六个带动(领导、典型、能人、创业、培训、政策),重点做好职业介绍、社区岗位开发、规范用工等工作,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三是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市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2.79万本,其中今年发放11299本。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收4521.52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425.3万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职业介绍25.86万人,免费培训6.31万人。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方面投入再就业资金15288.74万元。四是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力度。投入资金3022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6527个,安置就业困难对象5080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要求,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实行申报和退出制度,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有效促进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五是加强就资源库,推出“现场交流会+网络+报纸+委托推介”全方位招聘服务。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示范(充分就业)社区建设,150个社区得到省厅认定。在全市劳动保障基层工作人员中开展再就业服务竞赛活动,建立劳动保障12333再就业援助便民通道,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六是推进创业促就业。加快市综合培训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园建设。开展“百千万创业带就业竞赛”、“*市百佳创业示范店”评选挂牌等活动,形成鼓励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成功举办20*中国*第六届创业成果展示暨创业项目推介会,达成投资意向3520万元,带动创业项目1100余个。

(二)继续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统筹规划全市技能劳动者全员培训发展目标,大力推进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拟定了《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颁布了企业技能人才水平与待遇相结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技师考评工作,组织首批30名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城开杯”餐饮酒店业技能竞赛、数控技能大赛等活动,表彰一批技术状元、技术标兵。二是加快推进技工学校发展。商业技师学院完成四校整合,交通技师学院进驻新校区,*市技师学院管理、教学再上新台阶,*市商贸技校努力创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开展实习教学优质课评选和理论教学质量检查活动,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强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处理18所不达标学校。三是不断推进职工培训工作。探索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培训模式,实行定点培训和大型企业培训,举办职工技能竞赛。四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完善考务管理等办法,通过年检撤销5个不合格鉴定机构,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持证就业开展专项劳动监察。

(三)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大力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局党委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中之重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全员参与,全力推进。一是超前谋划。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被国务院批准为试点城市。二是精心组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月1日全市启动大会后,培训了各级经办机构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组织实施了入户调查、申报登记、征缴费用、制卡发卡等工作,改造升级了信息系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三是明确责任。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分解量化,明确奖惩措施,严格督促检查。四是工作深入。组织1660名工作人员入户调查58万户、166万人,发放登记表和宣传资料。采取接听热线、劳动保障12333进社区、文化沙龙、通过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先后开展“10天集中攻坚”、“30天集中攻坚”等活动,到居民家中讲解政策,了解居民意愿,解决参保难题,有效提高参保率。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出台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违规奖励举报办法》。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做好离休干部、困难企业干部、市属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大病统筹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服务质量管理。下调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个人负担比例5%,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

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确保发放。实行养老金发放目标责任制,强化日常监督,畅通发放渠道,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按时完成全市退休、退职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人均基本养老金从811.78元增加到925.42元。二是狠抓扩面征缴。实施扩面征缴清欠专项行动,采取完善服务、上门走访、电话催缴、下达催缴通知书等一系列措施,扩面征缴成绩突出。三是完善制度。出台了新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方案,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四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完善经办内控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妥善解决改制单位保险关系接续和养老金发放问题。

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管理。继续加大《*市失业保险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农民工为重点,强力推进扩面征缴。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10月1日起失业保险金标准调增35%,有力地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SIZE:16pt;FONT-FAMILY:仿宋_GB2312">实行“双证制”(即培训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失业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严格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全面加强失业调控。制订失业保险经办业务规程,全方位规范经办工作。

继续实施“平安计划”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在全国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出台《*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参保办法,完善强制措施,建立有效促进农民工参保的制度。开展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活动,检查全市近200个建筑工地。在工伤认定中试行听证制度,提高了工伤认定工作质量。进一步规范待遇审核支付程序,大幅调整1-6级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保险待遇。认真贯彻实施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实现了新老政策平稳衔接,劳动能力鉴定“五公开,两禁止”的阳光作业办法在全国会议上交流经验。

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开展社会保险基金检查和保险费征缴专项检查,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和社会保险欠费情况报表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出台了《*市社会保险举报奖励办法》、《*市社会保险稽查办法》,多策并举提高稽查补缴及清欠入库率,探索待遇享受稽查方法。

(四)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工作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做好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加大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力度,开发完成劳动用工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劳动用工网络化管理。二是加强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公开了136个职位(工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部分企业人工成本信息,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并积极开展企业拖欠工资清欠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工作。强化领导接待日制度,实行接待首问责任制,开通网上直通车,全面排查化解矛盾。四是认真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在全市156个乡镇、社区聘请了劳动争议调解员,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业务向基层和企业延伸;联合市总工会培训企业干部210人,强化企业内部预防和协商解决纠纷的能力;积极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五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力度。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等6次专项检查活动,采取部门联合执法、各县市区统一行动、查处与宣传服务相结合、完善应急机制等措施,专项检查活动成效明显。做好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制度,加强砖瓦窑场、石灰石料厂、小型煤矿用工管理,把农民工维权公示牌制度向餐饮娱乐场所、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延伸,悬挂维权公示牌企业达2850家。

(五)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进农家”活动,举办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将政策、培训、岗位、信息送到农民家门口。继续推广“1+3”培训模式和“校企联合”办学经验,实行订单培训。创建“技术培训110”模式,将教学实习设备搬到农民家门口开展培训。完善专业市场建设,*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按照“边改建、边报批、边运行”的原则,全年接待农民工5万多人,提供工作岗位9万多个。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施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的“平安计划”,拟定了《*市城镇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三是继续做好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工作。推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

(六)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违法违纪和政府机关“四难”现象实行两个“零控制”,促进了劳动保障系统行风政风的转变。开展劳动保障系统干部培训1500多人,有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与市编办、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意见》,推动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继续加强金保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劳动保障市域网络结构和连接方式,开发完成劳动合同用工管理、网上等软件,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成立了*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努力建设以12333电话为基础的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全年受理各类来电近20万个,开展走进基层系列宣传活动35次,服务群众近50万人(次)。在工伤保险、社会保险稽查等方面出台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法规,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典型宣传成绩突出,重点宣传更加深入,劳动保障文艺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取得新成效。机关财务管理严格规范,老干部服务工作深入细致,新农村建设和驻村扶贫工作成绩突出。工会、学会、协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活动,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据测算,我市每年需就业再就业的城镇求职人员15万人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不足12万个,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再就业资金使用面窄,创业培训后续服务缺少资金支持,需要建立与工作成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任重道远,许多难题有待破解。城镇职工社会保??居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建立完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

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强化手段。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合同签定率仍然偏低,劳动争议较多;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工作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2008年主要工作

(一)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围绕落实全市新增12万就业再就业目标做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政策内容和操作办法。二是总结“双卡制”等成功经验,着力完善面向零就业家庭等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三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广开渠道促就业。四是制定《*市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创业培训和服务措施,加快创建创业型城市步伐。五是落实《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六是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达标活动,达标率80%。七是加快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步伐,尽快出台工作方案。

(二)以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中心,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筹备建立中国*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三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四是抓好技工院校业务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综合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五是组织技能宣传月、职业技能竞赛、技工院校文艺汇演、技工院校“三品”(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创建和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就业劳动监察活动。

(三)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为突破,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出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并组织实施,探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标准,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规范运行。三是加强扩面征缴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四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五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六是加强失业调控,规范失业、就业登记,完善农民工参保政策,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七是大力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研究制定我市事业单位工伤保险政策。八是继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

(四)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作为重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是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大力推广*市劳动用工管理系统,加快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二是加强对各类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监控与指导,完善企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做好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成本抽样调查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劳动仲裁业务向基层和企业延伸,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四是做好接待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监察执法,开展以劳动合同签订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为主的劳动保障维权执法活动。做好“网格化、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继续实施农民工维权公示牌制度。

第5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险工作是中央、省、市各级的重点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去年,这两项工作都纳入了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今年又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实事内容。*年,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镇、办事处、机关各责任单位及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区工作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年全区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年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一)劳动就业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全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73个,新增城镇就业45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2人,失地劳动力就业894人;培训各类人员3382人,其中失地劳动力1292人,下岗失业人员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株洲日报》和株洲电视台对我区创新的就业培训工作做了多次报道。我区南方阀门董事长黄靖被推荐评为“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仲利预制构件公司的刘美丽被评为“全省再就业优秀个人”。南方阀门公司和湘银物业公司被认定为“株洲市再就业基地”。嵩山办事处、泰山办事处、区商贸粮食局、高新区工商分局等10个单位被评为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责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管委会、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新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为确保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将上级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区24个促进就业工作成员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建立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年,24个成员单位都能履行好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尤其是两镇两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区商贸粮食局多次提供商贸企业的用工信息,指导商贸企业招用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523人;区工商分局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办证、工商管理等费用21.4万元;地税四分局全年减免地税71.4万元,国税四分局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卫生局为贫困职工减免12万余元的费用,等等。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自主研发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网”,开设了政策咨询、求职、招聘、网上办公等栏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网络化服务,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滚动式的用工需求信息库和求职人员档案库,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信息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人员、场地、设施、台账等全面到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建好培训基地。在铁道职院、冶金职院、化工职院和株洲技术学院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了6个再就业基地。重点指导培训基地、社办学校、相关企业和基层服务机构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二是组织开展好委托培训工作。先后与株洲技术学院、天元职业技术学校、中南电脑学校、开畅服饰公司、长江宝饰公司、南方阀门公司、天鹰驾校等20余家单位签订培训失业人员的协议,指导其办好各类培训。三是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就近培训意愿和白天时间紧的特点,在隆兴管理处开办了1期失地劳动力园林绿化专业的夜校培训班,帮助失地劳动力利用晚上时间全方位学习了园林绿化知识与技能,受到失地劳动力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四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通过自办和联办的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结合新区就业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办电子电器、计算机、园林绿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绣花技术、汽车驾驶、管道安装、电动缝纫、宝石加工等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22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1755人。大力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工作。主动到区内用人单位联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搜集空岗信息,筹办现场招聘会,以“会”促进就业。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援助4050人员活动。全年举办现场招聘会11次,全省联动招聘会天元区分会3场,向新一佳超市、大中华海鲜城等20余家单位推荐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2775人次,有459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在社区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等公益性的工作。组织引导劳务输出。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主动与浙江、广东等地联系,收集外出务工信息,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8月,向香港黄河家俱集团(东莞)公司输送了73名农村劳动力,既让投资者了解了株洲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达到了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二)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原园艺场职工的社会保障、失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直接关系和影响新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一年来,我们以湘政办发[*]44号文件为契机,紧紧抓住园艺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个工作重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上级财政资金的争取等关键问题,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使原园艺场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和缓和,为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的充分肯定。目前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5299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539人,累计收缴农垦系统养老保险个人保费29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892万元,争取了中央、省财政转移资金594万元。健全机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区委王群书记、市政府翟笃培副市长、管委会杨平主任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协调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丁乾峰、副区长邓尚文等同志为领导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劳动、农业、民政、、财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社保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增加5个事业编制,各街道办事处增加2个专门编制,管理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保证了工作经费。按照市、区领导指示,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起草了《株洲市园艺场参加全省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宣传提纲》。建立了市园艺场农工参保对象基本数据库,设计了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测算等十几种资料表格,规范了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全过程的工作。宣传发动,切实做好政治思想和稳定工作。印发44号文件和《宣传提纲》,开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栏,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定点接待群众政策咨询,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分级、分批举办了20多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知识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对文件政策吃得透、讲得清、说得准。启动初期,为了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每日工作进展情况,编辑《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快报》共16期供领导参阅,及时掌握信息,把握动态,处置突发事件。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多次群众集体到市、区政府上访事件,但在市区领导多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劝解工作后,事态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保证了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按计划、稳步的开展。分级负责,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详细制定工作程序,明确了区社保中心、街道办事处、管理处、生产队各级的责任,并由区政府与两个街道办事处签订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现在,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达到了区委、政府对园艺场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赢得了广大园艺场职工的理解和欢迎,真正体现了区委、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总体要求,维护了新区的大稳定和大环境,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二、今年工作的几点意见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区委、政府和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各基层单位、责任单位的辛苦工作分不开,在此,特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感谢。认真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地劳动力“等、靠、要”和“要舒服地赚钱”这些陈旧的就业观念越来越成为阻碍就业工作的绊脚石,帮助失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致富,我们还需下大功夫,认真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我们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业务信息和准确运用新的政策能力还有待加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新险种启动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等。*年,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阶段,工委、区委要求我们的工作“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对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将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新一年的10件实事考核。要促进新区的快速发展,要构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继续贯彻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年的两大重头戏;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制订出台《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把新区推到了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的前沿;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进程,项目建设的深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环境的优化,都为我们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新的一年,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将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推荐就业现场应聘会8场,推荐就业2000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各种保险扩面4000人,征缴基金2300万元。(一)创新思路,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创新培训思路,以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全面开展夜校培训班。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征地较多的管理处全面开办夜校培训班,让失地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前实现由农民向技能工人的转变。二是开办SYB创业培训。创造条件开办2期SYB创业培训班,帮助60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自主创业。三是组织开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指导农村乡镇劳保站创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启动失地劳动力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区就业政策,制定失地劳动力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程序,落实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支持失地劳动力申办小额贴息贷款,促进失地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购买岗位援助就业。开发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新建园区和城区的环卫、城管、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统一安排“4050”人员上岗就业。组织就业现场应聘会,以“会”促进就业。利用劳动人事流动服务站,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以新区企业扩产、新办企业投产、第三产业开发为契机,举办各类推荐就业的现场应聘会,直接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继续完善职业介绍所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真情做好职介工作,以职介促进就业。(二)规范管理,完善和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按照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征缴扩面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农垦系统养老保险调整待遇工作,让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

惠,看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工作成果,完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资料和各种手续,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整体运作程序规范、机制正常。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区政府、劳动人事局、基层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新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总结经验,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们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对如何完善农垦职工的参保、停保、续保手续,如何建立参保职工、退休人员、职工个人帐户数据库,如何规范个人帐户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全面理顺新区社会保险关系。探索建立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新方式,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主动开展工作。同志们,让我们积极投身新区“二次创业”的热潮,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第6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银保新规 问题 对策

一、银保新规解读

自我国入世以来,在金融领域尤其是保险行业做出了很多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亟待解决。自银保合作以来,广受诟病,最终促使银监会在2010年3月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以及保监会与银监会联合了《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指引》。 银保新规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每家银行只允许三家保险公司进驻,主要是为了抑制不正常的竞争,抑制虚高的佣金以及商业贿赂。二是保险公司的人员不能进驻银行网点。明确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相关责任,银行作为一种销售行为,需对自己的销售行为负责。保险公司主要是为银行提供保险产品,对银行柜员的培训以及提供好售后服务。三是对于复杂性的产品银行需要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进行详细的说明解释,以便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信息。

二、银保合作的现状

1、战略联盟合作、资本融合模式加强。在银保新规颁布实施后,银行保险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两家建立了以“资源共享”

为标志的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合作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以新华和建行为例,除在保险渠道建设合作方面外,还在融资、存款、托管、现金结算等业务领域加强合作。

2、销售模式呈“分级”特征以及专业中介机构开始参与银保合作。在厦门,太保,新华和泰康三家公司通过银行的“财富中心”或理财中心,针对银行主要客户销售保险产品,从而建立低柜销售复杂产品,高贵销售简单银保产品为特征的分级销售模式。为了应对银保新规的规定,保险公司人员不得驻点销售,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始参与银保合作。

3、保险公司专注保险产品的内涵价值。为了能够和银行长期的合作,也是为了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从而形成产品的互补性,以及针对不同的大客户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并注重开发长期性保险产品,从而增加保险产品的内涵价值。

4、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由以前的驻点销售向巡点支持转变,主要是协助银行销售人员了解保险产品的特征,以及提供销售技巧和销售咨询,做好客户服务等内容;加强对银行人员的培训服务,提升销售人员的素质;拓展网点资源,加强与银行人员的沟通,对公司的战略、品牌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沟通,以达到拓展网点资源的目的。

三、银保合作需要关注的问题

1、银行和保险战略联盟的合作可以进一步的加强。银行需要存款,需要资金的托管,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也存在着扩大中间业务收入的压力。而保险公司在资金方面比较充足,银行通过保险也可以增加银行的中间收入。可以预见,银行保险公司的战略联盟模式将获更快更深入的发展。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提供配套服务以及客户资源共享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目前的银保战略联盟合作范围仅限于存款,保险产品以及资金托管等

2、中介机构的加入会增加银保合作的相关成本。中介机构的加入会在日常的运作中产生成本以及同法人之间交易的税收成本这两个主要方面,这些成本必将转移到手续费上,推高手续费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

3、在进行培训时,培训的内容和对象分类标准缺乏。保险产品种类很多,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保障性保险产品和理财性保险产品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专门的知识进行了解。目前,在对银行销售人员培训中做不到有针对性,专业化的培训,销售人员很难掌握各种类型产品所需要的知识,难以判断客户的真实需求并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所以,在具体的销售过程中,银行销售人员可能会误导客户由于知识的缺乏或是只愿意销售简单产品,而导致险种结构单一。

4、银保转型风险。违规风险,在银保业务转型中,保险公司为了抢占渠道,可能通过从其他营销渠道贴费或是通过帐外支付等形式竞争,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对贷款人进行捆绑销售保险产品;偿付能力风险,由于银行的销售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保险公司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随着培训的增加,保险公司的培训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保险公司的产品过于集中在分红险,在加息的条件下,需要获得较大的收益才能弥补成本,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运营压力,从而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保险公司不能有效的监管银行的销售行为,尽管银监会,保监会都有权来监管银行的销售行为,但是监管的叠加,可能带来监管的真空,在政策上面没有统一的规定,持证上岗,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保险行业的自律行为准则约束不了银行。

四 银保合作的对策分析

1、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确保银行发展的战略。保险公司确立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发展战略。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组织结构,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机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对客户的资源数据进行共享,达到二次利用客户资源,配套服务建设等方式,更深层次的挖掘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银保产品,并提供符合客户利益的服务。

2、确立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的渠道发展。由于银行的客户比较多,保险公司可以开发和利用银行资源,利用银行的财富中心对银行的大客户进行邀约,组织讲座或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宣讲保险公司的产品。尤其是国家要增收遗产税,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宣传,保险产品作为遗产是不增税的,对客户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银保合作需要创新,促进行业发展。创新中介化合作,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银保部,负责银保的相关管理,与保险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谈判,在实现银保经营的同时,不增加交易成本。也可以引进专业的第三方,实现银保合作的专业化经营。创新营销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制度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客户资源配置的营销体系,引导保险公司销售综合险而不是销售单一的险种。创新银保合作的技术平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保险公司和银行完全可以合作,开发出相应的技术,让双方的数据、客户资源达到共享,实现银保联网,为银行的深层次合作打下技术支持。

新规的实施,只要建立功能监管与联合监管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差异话产品审批和备案制度,建立销售资格分类和培训制度,就能够很好的运作,双方都不应该过多的关注自身的利益,以整体利益为先,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好服务,实现银行,保险,客户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梁立.银保新规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及出路[J]时代金融,2012,2

[2]吴海波.银保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上海保险,2011,8

第7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一、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1.培训投资力度不足。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如丨BM公司决不让一名未经全面培训的人到销售第一线。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员工培训的花费达到1.2亿美元,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每名员工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平均为40小时。我国很多企业无论有钱没钱,都不愿在员工培训方面增加投入。据资料显示:国内企业中仅有5%〇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在一些企业中,每年投入培训费用人均10—30元的约占20%,10元以下的企业约占30%,—些亏损企业,甚至停止对员工培训的投资。我国国内企业员工就业期间从未受过培训的占1/4,受过两次以下培训的占1/2,受过三次以上培训的占1/4。

2.培训体系不健全。据一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只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针对性差,大部分企业的培训体系没有与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单纯为培训而培训,几乎没什么培训效率。

3.培训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培训后人才流失现象非常普遍。员工在通过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后,其在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再加上企业间的“挖墙脚”行为,这时受训员工若对本企业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离职。培训后人才的流失使得企业不仅损失了巨额培训费,还有培训期间支付给员工的薪资福利等其他费用,核心人才的流失还可能使企业订单和销售渠道等重要资源也跟着流失,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出现瘫痪状态。

二、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培训风险防范意识。有些员工参加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镀金”,为了拿个文凭,为自己日后的晋升和跳槽捞些资本,至于真正能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以及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多少效益则很少关心。如果企业缺乏培训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在培训前对培训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培训后若出现人才的流失,企业自身的权益将得不到维护,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制定培训战略和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满足受训员工和企业的共同需求;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上,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需求分析系统,在培训前不能认真全面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有的企业甚至千脆不做需求分析,或者培训盲目跟风“什么热就培训什么”,或者培训不注重紧跟技术发展,一贯坚持老一套;在培训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很少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给予员工充分的实践机会,员工只是单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缺乏,使得培训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的全面程度。目前,很多企业习惯于将培训的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事实上,培训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责任感,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对于企业的认同和责任感的员工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容易在培训后追求物质待遇而离职,甚至会泄漏企业的商业机密;没有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难以融入团队,容易和同事发生矛盾,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容易在培训后既不离职也不努力工作。因此,在培训中必须注重培训的全面性,要通过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这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4.培训成果转化程度。组织目标能否顺利达成最终是由员工的行为决定的。由于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每名员工的兴趣爱好、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行为目标等都各有特点。培训后,员工个人目标往往是更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而组织目标则是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培训后,企业如果不能对员工“论功行赏”,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员工难免得过且过,甚至容易滋生消极怠工的情绪,从而导致培训风险,影响培训效益,使组织目标受损。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往往忽视了培训后成果转化工作,缺乏对培训前后企业绩效差异的跟踪分析,对培训中存在的盲点没有充分的认识,使得培训工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防范员工培训风险的对策建议

1.强化培训风险防范意识。为有效规避培训风险,企业应完成思想上的转变,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培训前,应对受训员工进行适当的筛选,确定哪些员工适合进行培训。若选择的员工忠诚但发展潜力有限,培训后工作表现欠佳,是对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若选择的员工才华横溢,但欠缺忠诚度,其培训后的离职倾向将增加培训风险的发生率。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选拔机制,有效预防培训风险的发生。第二,企业在培训前应当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由员工分担其部分或全部培训费用,并可以适当降低员工在培训期间的薪酬,以增加员工培训的机会成本。比如,企业可以在培训开始之前,从员工薪酬中扣除培训费用,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培训风险,并且会迫使员工主动参加培训;企业也可以将员工年终奖励或者福利的一部分划为培训费用,在第二年培训时使用,这样做可以保证业绩突出的员工优先得到培训。第三,企业应与员工签订相应的培训合同,明确服务期限、保密协议以及违约赔偿有关的事项。培训合同的签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培训后人才的流失,有效规避专有技术泄密风险。培训后一旦出现员工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就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培训风险降到最低。

2.注重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企业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应从调查员工需求开始,在做培训之前,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大量的访谈和调查。要深入了解每名员工各方面的需求,并将其与企业的需求及发展目标相对照,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使得培训项目的制定既能满足员工的自身需求,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又能确保培训后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化;还需要深入了解员工绩效不佳的真正原因,找出培训需求的立足点,使得培训项目的制定有的放矢,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经过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制

28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是否有针对性可以根据部门判断,如是销售部门、研发部门还是职能部门;也可以根据职务判断,如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还可以根据专业判断,如是技术、技能还是管理。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可以确保企业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全面提高员工各方面素质,改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防止培训风险的发生。

3.提高培训的全面化程度。企业要把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必须使员工具备共同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因此,企业在对员工培训时,培训内容不能过于片面。企业应依据培训目的以及培训对象的职位、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而不是什么流行培训什么,什么培训方法时髦就采用什么培训方法。全面的培训计划可以使员工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出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有效地遏制培训风险。以日本企业为例,为了培养和锻炼员工的意志,有的企业培训员工像军事训练一样进行越野拉练,而且风雨无阻,训练员工摸爬滚打和急行军,训练员工在野地露宿和自行解决食物问题。这种训练似乎离企业管理的内容太远,但深受员工欢迎,而且培训后的效果非常好,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明显提高。这种做法无疑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4.促进培训成果的成功转化。为促进培训成果的顺利转化,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培训后的评估工作。培训评估起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作用,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评估,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培训后员工的知识是否得到了更新,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否得到了改善,企业的绩效是否得到提高。它既是对上一阶段培训的效果与利弊进行估量,也是为如何改进和完善下一阶段培训工作做准备。全面系统的培训评估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对规避培训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二,企业应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制度是企业培训得以成功实施的配套措施和有力保障,培训后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有效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于培训成果的转化以及培训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的员工偏好和需求不同,企业应该针对员工自身的特点采取直接或间接、内在或外在的激励手段,或是几种激励手段相结合,或是让员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激励方式。第三,及时改进企业的硬件设施。培训后,员工的自身技能和素质得以提高,企业原有的设施和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培训后员工获得的新知识只有与新的技术设备相结合,培训成果才能更好地得以应用,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5.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防范培训风险,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政府应建立健全各种人才制度,积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造就国内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大气候;建立健全有关企业员工培训的法律法规,保护员工接受培训的权利,制止不择手段“挖墙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优秀的社会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加强人们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协调员工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以从根本上防范员工主观因素导致的培训风险。

第8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636人,占全年计划4090人的11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6人,占全年计划2310人的112%,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524人,完成全年计划1366人的116%,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06年,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91本,发放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兑现各类政策性补贴870.69万元(其中:社保补贴578.55万元、培训补贴132.8万元、岗位补贴92.93万元、职业介绍补贴48.54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17.87万元)。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企业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102万元,减免税收82万元。为6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万元。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进。全县失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1825人,占全年扩面任务1000人的182%,核定单位192个,金额252万元,参保职工18350人,核定准确率达98%。协助地税部门收缴失业保险费215.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3132人次446万元,发放率达100%。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县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已落实到位,电脑、宽带、电话等现代办公设施齐备,实现了县域信息网络共享,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已步入正轨。

——劳动保障和劳务派遣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保障劳动关系1808人,其中新增劳动关系326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273人,流动就业人员劳动关系86人,808人通过劳务派遣实现了灵活就业。

——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全年就业前培训784人,完成计划760人的103%,创业培训196人,完成计划180人的108%,再就业培训2145人,完成计划2000人的110%,劳动保障部门参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30人,完成计划4450人的133%,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36人,占年计划13145人的130%,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5人,占年计划5800人的130%。

----综合工作成果显著受好评。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建筑鄂军”劳务输出品牌、“湖北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先进单位”、全市“劳动就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援助农村文化中心先进单位”。版权所有今年在全省开展的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和就业训练中心专项检查中,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劳动就业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就业宣传稿件、图片36篇(幅)。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国发[2005]36号、鄂政发[2006]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将36号和1号文件翻印发到全局干部职工手中,人手一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4月26日,县政府以谷政发[2006]23号文件转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及时印发了谷宣通[2006]11号、谷劳社发[2006]11号等八个配套文件,并按照新规定搞好政策对接,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按照规定,将集体企业和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纳入优惠证发放范围,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认定和发放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一周内领到证件。今年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391本。

二是全面开展“六类”人员调查登记,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上半年,我们集中一个半月时间,全局及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齐上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两零”家庭为重点的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并逐人登记建档,分类造册,实行微机管理。全县“六类人员”4654人、“零就业家庭”246户547人、“零转移农户”9566户22756人。

三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以来,我们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促进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对照文件规定,结合谷城实际,我们从全县27个社区中选择了城关镇西关街、城内街、石花镇东门街三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确定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试点,三个社区积极响应,社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创建计划,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等多种渠道,首先保证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或再就业,其次完善社区软硬件设施,确保达标并组织申报审核验收。目前三个社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规定要求,真正实现了“充分就业社区”。

四是兑现承诺,消灭“零就业家庭”。今年来,为了兑现消灭“零就业家庭”的诺言,我们通过组织免费培训提高其就业的适应能力;对素质条件较好的,通过企业招聘安置一批;对有较强就业愿望,能独立经营的,通过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走自谋职业之路消化一批;对有较强就业愿望,素质能力一般的,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实现灵活就业分流一批;对有就业愿望,条件较差的人员,通过社区开发公益岗位吸纳一批。截止11月底,全县246户“零就业家庭”516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提前完成了“消零”目标任务。

五是用好用活资金,促进就业或再就业。今年共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1135.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98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43.5万元。累计使用1090.7万元,其中:为困难企业特困群体(“4050”、“4555”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578.55万元,为参加就业或转移就业培训的2620名城乡劳动者发放培训补贴131.8万元,为10名参加创业培训并实现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万元,为284名在公益岗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岗位补贴92.93万元,为3236名下岗失业免费职业介绍落实补贴48.54万元。积极支持城乡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支付鉴定补贴17.87万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万元。落实了驻外劳务服务机构建设资金,确保了劳动力市场建设及乡镇社区网络正常运营所需费用支出等。

二、严格执行国家新政策,认真履行失业费核定和失业保险金发放职责

一是摸清底数,夯实核定基础。根据年初制定的《2006年谷城县失业保险扩面清欠工作方案》,对参保单位做到“五清”,对缴费单位实行一月一申报,并按时将申报核定表送达税务部门。工作中我们通过查劳动关系定人数,查财务报表或工资花名册定缴费工资,参照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等多种方式,确定失业保险费征缴基数。

二是灵活开展扩覆清欠,为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打下基础。本着“坚持原则,区别对待、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灵活多样的扩覆清欠。今年通过编办、工商等有关部门核实有关情况,将县金耐特有限公司、新闻实业公司等16家企业1825人纳入了扩覆范围内。同时及时排查有能力缴费的欠费单位28个,欠费时间长、欠费数额大的单位2家,核定失业保险费252万元。对补缴历年费确有困难的单位谷城县酿造厂,我们先将其纳入,从纳入之时起计算缴费,之前未缴费的失业保险费作欠费处理,并制定分期补缴计划,补缴欠费后再记入个人缴费记录,全年扩面新增缴费人员1825人。

三是重点监控,确保“三率”净增。今年认真学习了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从我县192多家企事业单位中,按要求选出4类监控,对所有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稽核检查,通过重点监控,查出一个单位少报参保人数45人,漏缴失业保险费8910元,后经与企业多次沟通,现以全额补缴。全年核定单位192个,金额252万元,核定准确率达98%。实现了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

四是提高标准,确保发放。今年4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台下发了《关于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6月1日起,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及相关待遇。2006年5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实有失业人员2123人,失业人员每人每月领取失业保险168元,月均支出失业保险基金36万元,1—5月实际支出180万元。提标后每人每月应领取失业保险240元,比过去人均增加了72元,月均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万元,6—12月份将增加基金支出105万元,全年累计应支出失业保险基金537万元,到2006年12月底,全县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386万元,其中2005年滚存结余186万元,2006年预计收缴入库200万元,收支相抵缺口151万元。我县的失业保险基金首次出现了赤字,我们及时向县人民政府请示,并于财政部门多次协商,达成共识,通过预借周转的方式解决待遇提标问题。今年我们按照新政策及时足额的发放失业保险金23132人次446万元,发放率达100%,充分发挥了“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和“新三化”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一)全面落实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县、乡(镇)、社区信息网络。以搞好职能定位,强化公共服务为重点,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建设要求,对照“六个到位”标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资15万元为全县11个乡镇和26个社区建立了完整、高效、安全的劳动就业信息网,完善了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开展的全县城镇“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农户”、“城镇六类人员”调查中,乡镇社区及信息网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加强人本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新三化”建设。一是利用三个结合,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上门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的作用。本着努力打造“品牌职介”、“特色职介”的指导思想,我们还与县电信局、县邮政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5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0个,安置就业326人。二是积极拓展业务,开辟就业服务新领域。今年8月,成立了谷城县佳信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扩大了劳动保障业务量,全县劳动保障关系总数已达1808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273人,成功地为谷城县电信局、信用社、银行等单位派遣用工808人。实现了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整体联动。三是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素质。2006年2月,我们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举办了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政策、服务规范和项目、服务宗旨、办事原则、工作岗位职责等。10月份,集中组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组织的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培训班,并取得《资格证》。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素质。版权所有

四、以促进城乡就业为宗旨,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1期,培训学员12040人,结业学员12040人。其中,就业前培训784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2245人,再就业培训2145人,创业培训196人,农民工转移培训5930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414人,其他培训362人。

(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培训规模。一是投资30万元,将原劳动宫大楼改造成就业培训综合楼。二是多次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将与就业局相邻的“海峡兄弟蓄电池公司”所属场地房屋全部购买,包括三栋车间、一栋二层办公楼、一栋职工住宅楼、一栋职工食堂,总面积达16006平方米,扩建成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教学、实习、食宿、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二)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就近划片、方便培训者、减少费用支出为出发点,认定了三个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县技工学校、石花中山职业技术学校。整体联动、上下贯通、左右联接的培训网络已形成。

(三)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中心,创新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中实行了“三个结合”(长训与短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和“两个依托”(以三个定点培训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者的愿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对年龄偏大、家庭条件差的学员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而对年龄小的参训学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连续性,为他们成才提供知识与技能保障。今年以三个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开展了“送技能下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活动。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培训宣传车、自配教学设备和公共课教师深入全县10个乡镇巡回开展实用型技能培训,地处偏远地区的赵湾乡开展了“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缝纫”培训,茶叶之乡五山镇开展了“茶叶管理制作与电工”的培训,冷集镇开展“花椒生产管理与车工”的培训,南河镇开展了谷城劳务品牌“建筑知识”技能培训等。同时以厂矿企业为依托,开展技术实践培训,联系骆驼蓄电池、车轿公司、县服装厂、县银纺厂作为农村劳动力实习基地,聘请了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使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今年免费开展技能培训5930人,免费发放培训结业证5930本,培训资料5930份、职业资格证书2136本,培训后就业4744人。参加技能培训学员中200多人到浙江温州一市区搞建筑,不仅承包了该区的全部公厕工程,而且完工后,还包揽了全部的入厕收费业务。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

五、综合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劳经济长足发展

我县印发了《谷城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证开发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了以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所为依托,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培训中心具体指导、监督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审定培训计划,核发《培训结业证》和《技术等级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调查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以农户为登记基础,以村、乡镇、社区为统计单位,对全县“零转移农户”进行了调查,“零转移农户”有9566户,22756人,我们及时采取了内转外转并举,多渠道、多层次转移农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切实搞好转移工作,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636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54人。

三是狠抓维权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们加大了农民工的维权力度。成立了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3月,分别在深圳、上海、山东、北京、陕西、山西等六个地区设立了劳务工作站,制定了驻外劳务管理机构职责和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人员、场地、经费、工作”到位,目前工作站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开展。积极推行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今年协助谷城务工人员讨回公道33次,挽回经济损失116万元。

四是搞好后方保障工作,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县组建了由11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负责的农民帮工队,在农忙、建房、婚丧嫁娶时提供劳务服务。今年三个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免费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参加技能培训子女免费开展了电脑知识培训,培训留守儿童72名。“帮工队”、“保育居”、“红白理事会”等服务模式已在全县逐步推广开来。截止目前,全县已建“帮工队”56个、601人;“保育居”42家,保育孩子860人;“红白理事会”81个、883人。

六、与时俱进,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今年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创建文明、高效、务实的机关为基本目标,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从硬件建设入手,对机关办公室门窗、卫生间、档案室、职工文体活动室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并添置了相关设施。为干部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提升了就业局机关的公众形象。

第9篇:新人保险培训心得范文

近日,徐刚副省长一行莅临漳州市芗城区就业和培训管理中心,调研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芗城区就业和培训管理中心主任沈毅汇报了工作情况,并演示了芗城区就业中心开展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PPT资料;徐刚副省长还仔细询问了就业中心人员、经费、场地和工作等情况,对芗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人社部门要尽力做好失业人员就业培训等工作,要加强对企业用工需求的研究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扩大就业,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任务。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省人社厅副厅长赖诗卿、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仕建、芗城区人民政府区长方木荣等领导陪同调研。

(漳州市芗城区人社局 江淑芬)

福建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举办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培训班

为了指导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6月5日,福建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在福州举办“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工资集体协商业务”培训班。本次培训班邀请了福建省人力社厅、省总工会、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有关业务骨干为90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工会负责人授课。

为解决企业在用工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培训班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了“解读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企业工资分配政策与实务”、“工资集体协商实务”、“集体合同报送审查”、“兴企之策、强企之道”等课程,为企业提供最新政策精神,解读重点法律法规,通过多个案例,讲授企业用工管理实务,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授课老师在授课之余,还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学员们表示,课程贴近企业管理实际,讲解深入浅出,交流互动良好,对培训班予以了高度好评。

(福建省人社厅)

福建省人社厅出台切实加强培训质量管控四条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近日,福建省人社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切实加强培训质量管控的四条措施:一是准确核实企业职工身份,在采取采名制软件管理的同时,要相应验证职工劳动合同;二是建立拍照备查制度,每期开班均要以专业班为单位拍摄全体参训学员集体照;三是严格执行鉴证审核规定,对企业没有相应建立职工培训奖惩制度的,不列入今年组织紧缺技术工种培训范围;四是加强质量管控制度建设,要求对培训过程录像监控或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

(福建省人社厅)

莆田市人社局创新开展网络视频实时招聘,全力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

日前,莆田市人社局创新开发了《网页视频招聘系统》,利用网络环境虚拟了现场招聘会的效果,让求职者与企业HR形成了良好的实时视频互动交流,得到了企业HR工作者和求职者的一致好评。此方法实现了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网页视频招聘系统》具有实时获取求职者的浏览轨迹、主动向求职者发起面试邀请、即时在线视频面试、对求职者的文字输入信息提前预知等强大功能。此次活动服务对象以高校毕业生为主,求职人员均可以登录该网站(http://)查询莆田市当前最新的企业招聘信息,并可以向当前在线的企业发起视频面试请求。同时,在线的企业HR工作者可以在管理中心查看到求职者正在浏览的岗位信息,提前了解求职者对什么岗位感兴趣,并可以对求职者主动发起视频面试邀请。此外,往年求职者和企业HR工作者为了招聘和求职都要到现场招聘会,虽然说也可以在莆田就业网()上招聘信息,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但是面试和沟通还是相对滞后。现在有了实时现场招聘会系统,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和面试,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求职面试的效率,避免了现场招聘会人满为患的安全隐患和人才为面试往返奔波的辛劳。不仅如此,此方法还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多样服务。此次网络招聘活动除了提供岗位信息外,网络招聘会网站上还提供法律法规咨询、职业介绍咨询、创业培训咨询、职业培训咨询等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免费咨询服务项目。今年1~5月,莆田市共为2753家企业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达到12306个,上网注册成会员的高校毕业求职者为10365人。

(莆田市人社局)

宁德市社保中心进农场为退休职工集中年检

近日,宁德市社保中心退管科工作人员前往华侨新村为华侨农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领取资格集中认证服务。集中认证持续两天,共为364名退休人员办理认证手续,并为他们送上代办的菁资卡。认证期间,工作人员还入户看望了十几名高龄、患病、行走不便人员。“年年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年检,现在换卡也能在家门口就领取到,社保的服务真的很贴心!”农场退休职工如是说。宁德市社保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人员为农场职工提供集中上门认证服务,极大方便农场职工,受到好评。

(宁德市社保中心)

漳州市人社局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辅导

为深入贯彻十精神,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抓好全体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近日,漳州市人社局邀请漳州市委党校骆伟鹰教授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辅导。骆教授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及其凝聚力进行讲授,旨在说明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骆教授的辅导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与会党员启发很大。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学习好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领会好、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漳州市人社局领导、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共计40人参加辅导讲座。

(漳州市人社局)

晋江市举行2013年工伤保险暨《职业病防治法》集中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以提高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的社会认知程度,增强广大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用人单位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5月10日开始,晋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晋江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集中一周的时间,深入企业多家和施工现场,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工伤保险政策咨询服务,宣传《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从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及企业参保工作,加强工伤保险监督的频度与力度,促进各责任主体切实履行好职责,用法律手段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5月17日,晋江市人社局在晋江阳光广场举行2013年工伤保险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咨询活动。在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与。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职工群众发放《工伤保险知识问答》宣传手册和各种宣传品共计10000千余份,接待政策咨询1300多人次,热心解答了如何参保、怎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及标准等有关法律责任及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晋江市社保中心)

漳州市芗城区三个社保经办机构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

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不断增强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意识,日前,漳州市芗城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党支部组织区社保管理中心、机关社保中心和城乡居民保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30多人,到芗城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自觉接受教育。参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聆听检察院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警示教育图片。通过直观、生动、深刻的警示案例,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深受触动和教育,促使大家进一步知荣辱、明廉耻、辨得失,自觉遵守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更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漳州芗城区社保中心 张文利)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举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班

为深入贯彻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6月18日—19日,蕉城区人社局在区电大举办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班”,叶平局长参加会议并讲话,相关股室负责人、直属单位负责人为企业讲解相关政策,同时还邀请了市消防支队的干部为企业讲解消防知识,蕉城区的企业负责人、工会主席、人力资源经理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劳动法律法规培训主要为满足“三个需要”:一是人社事业发展的需要。人社部门政策面大量广、专业性强,需要人社部门走进企业宣传培训,消除误读误解;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蕉城区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力量薄弱,政策水平不高,导致劳动争议不断。走进企业宣传劳动政策,提高企业管理素质,正是助推企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三是转变机关作风的需要。通过宣传培训,让企业掌握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流程,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提高机关效能。

这次培训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用性。培训内容涉及企业关心的企业维权、劳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等热点问题,指导企业规范管理,避免无谓的经济损失;二是针对性。主要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群体,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意识;三是互动性。培训结束后,与会者现场互动,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为其答疑解惑。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

古田县社保中心全体窗口工作人员参加岗位培训

今年,古田县人社系统直属窗口单位全部列入古田县行政服务中心人社局分中心管理运行。为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近日,古田县人社局组织岗位培训,邀请专业人员对办事流程、网上审批操作流程等进行讲解说明,古田县社保中心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参训。培训之后,古田县社保中心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一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认真受理服务对象申请的审批服务事项,按照办事程序,办事承诺时限,认真履行职责。要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等政务信息,规范公开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二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做到急为参保职工所急,想为参保职工所想,竭诚为社会公众提供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三要以转变作风、促进发展、转变职能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统筹推进的方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中心“服务标准化”建设。

(古田县社保中心)

沙县在三明市率先对烟农实施养老保险参保补助

沙县人民政府出台《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沙县2013年度烟叶税考核办法的补充通知》,决定对新增担烟税收中,每担烟叶税提取10元作为烟农养老保险补助,制定《烟农养老保险补助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全县所有烟叶种植户均可享受烟农养老保险补助;对烟农按不同的种植烟叶面积,分5个档次给予每人每年100元~600元不等的养老保险补助。据了解,全县烟农共454户,目前县城居保中心正积极与县烟草公司共同做好烟农的2013年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补助工作。

(沙县人社局 俞斌华)

平和县人社局推“三四五”准则创建人民满意窗口

平和县人社局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深化文明创建,推“三四五”准则努力创建人民满意服务窗口,有效提升平和县人社系统服务水平。

“三四五”准则具体指“三个文明语”:接待先说您好,办事说声稍等,结件笑说再见;“四个不原则”:工作时间不办私事,群众办事不予刁难,复杂个案不予推诿,争执冲突不予放纵。“五个‘零’标准”:零距离服务、零障碍交流、零差错质量、零投诉结案、零积压事项。

(平和县人社局 周艺贞)

尤溪县台溪乡举办茶叶审评员培训班

近日,尤溪县人社局与厦门今日茶业职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茶叶审评员培训班在台溪乡正式开班,来自该乡的50多名茶企负责人和茶叶技术人员齐聚一堂,集中学习茶叶专业知识。

培训班邀请了厦门今日职业培训中心老师授课,内容包括茶业概况、茶叶标准、识茶认茶、茶叶加工等专业知识,学期结束后,参加培训的人员经考试合格将颁发中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台溪乡以农业兴乡、文化创意为理念,把茶产业列入该乡农业发展的特色,着重抓好茶产业向精品化、产业化发展。此次在该乡举办茶叶评茶员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普及茶叶知识,培养茶叶审评专业人才,促进茶产业的提档升级,为下一步建设茶乡小镇奠定基础。

(尤溪县台溪乡人社所)

龙岩新罗区白爱军副区长深入企业和学校调研先行先试项目

日前,新罗区人民政府白爱军副区长在新罗区人社局局长黄亨语、副局长张龙豪等陪同下,先后来到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福建卫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龙岩侨中对新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先行先试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并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给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意见。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先行先试、创先争优”的有关决策部署,根据新罗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新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高技能人才工程、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先行先试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深入开展中。

(龙岩新罗区人社局)

“中国梦·劳动美”校企对接大型校园招聘会在新罗区召开

近日,由龙岩市总工会、新罗区人民政府主办,新罗区教育局、新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罗区总工会承办,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龙岩畅能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新罗区第八届校企合作恳谈会暨“中国梦·劳动美”校企对接大型校园公益现场招聘在龙岩华侨中学举行。此次招聘会共有172家企业参加,提供6000多个岗位,吸引了2530多位求职者参加,达成就业意向的为1490人;为服务龙岩重点产业发展,构建“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双赢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龙岩新罗区人社局)

尤溪县人社局开展“四抓四争”活动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尤溪县人社局在开展“五治五促五争”主题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服务民生”的宗旨,结合系统工作特点,以“四抓四争”为抓手,突出四个作风建设,强化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抓党风,争当优秀党员。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党的先进基层组织”活动,关注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模范履行规定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做好“五带头”为标准严要求,找差距,补不足,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抓政风,争当优秀干部。一是忠于本职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保持负责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岗位。二是乐于承担工作。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把它当做一件极为重要事情,不推诿,不拖拉,不敷衍了事。三是厉行勤俭节约。精简文件会议,坚决改进文风会风;勤俭节约办事,坚决刹住不良风气;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3.抓行风,争当服务标兵。一是公开服务承诺。根据服务职能和岗位特点,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素质培训。加强党性修养、职业道德和思想作风建设,加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工作技能学习,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一个窗口服务,在各窗口间开展“五比”活动(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比作风、比形象),让人民群众享受方便与实惠。

4.抓民风,争当文明市民。一是带头遵章守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增强法制观念,养成文明习惯,争当遵章守纪的好市民。二是追求健康生活。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家庭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三是勇担社会责任。教育干部勇于同犯罪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鼓励职工积极参加便民、利民、为民的社会公益活动,展示文明市民的良好形象。

(尤溪县人社局)

沙县提前超额完成农村居民全年参保缴费任务

截至6月20日,沙县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缴费101069人,占三明市下达参保缴费任务数92000人的109.8%,提前六个多月超额完成全年参保缴费任务,上半年全县征收个人养老保险费1060万元,发放养老金862万元。

为做好城乡居民保参保缴费工作,沙县城乡居民保工作领导小组于1月16日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要将此项工作列为第一季度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迅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好宣传工作。沙县县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下达了沙县各乡镇、街道2013年农村居民参保缴费任务指标,并多次召开全县城乡居民保工作会议,对2013年城乡居民保各项工作进行了推进,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市下达的全年参保缴费任务。

同时,沙县县政府将城乡居民保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城居保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推广、交流,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沙县县政府《政务督查》和沙县人社局及时通报城乡居民保工作进展情况,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城乡居民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明市沙县人社局)

泉州市丰泽区组织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4月份以来泉州市丰泽区组织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分组织发动、全面摸底调查、清理准备、规范指导和检查验收五个阶段。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联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五部门的作用,人社、公务员、工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二是强化宣传。采取主动送法上门等方式,广泛宣传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内容,积极营造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管理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全面摸底。对现有的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基本情况、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及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经摸底,全区现有登记注册劳务派遣职能企业共27家,有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企业5家(其中行政部门下属单位1家),劳务派遣用工单位128家,被派遣员工5747人,被派遣员工人均月收入2000元,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8%,参加社会保险率为98%,不存在拖欠和克扣工资及保险费情况。四是规范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责令限期改正;指导督促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规范用工行为,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建立健全管理台账,确保劳务派遣行为规范化,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

(泉州市丰泽区人社局)

古田县社保中心民评动员会后因地制宜出新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