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第1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整体部署,认真开展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学习计划,我局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抓学习、兴调研、促进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由局领导牵头开展对肉牛集转育肥规模养殖专题调研。并结合我县的肉牛发展现状,形成了专题的调研报告。同时加强个人理论,学习规定的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共撰写心得体会17篇。通过近半年的学习调研,查找突出问题,使得我局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转变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我县畜牧工作新局面。

二、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围绕局里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部门实际,成立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并制定《*县畜牧兽医局贯彻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化党支部的建设以及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和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锤炼了一支守纪律、干实事、谋发展的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队伍,推动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的各项工作,为振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效益下滑

(一)畜禽存栏稳中有升,畜禽出栏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截止6月30日,全县大牲畜存栏182861头,比上年同期增0.6%,占年计划18.2万头的100.47%;生猪存栏389168头,比上年同期增5.7%,占年计划44.5万头的87.45%;山羊存栏153*只,比上年同期增2.27%,占年计划1.52万头的100.7%;肉猪出栏132724头,比上年同期增4.5%,占年计划27万头的49.16%;肉牛出栏14420头,比上年同期增3.22%,占年计划2.8万头的51.5%;肉羊出栏2*1只,比上年同期增5.1%,占年计划0.55万头的37.65%;家禽出栏82*43只,比上年同期增1.3%,占年计划200万只的41.*%;肉类总产9091吨,比上年同期增3.3%,占年计划2.*47万吨的44.68%;禽蛋产量151吨,占年计划500吨的30.2%;奶类产量26.12吨,占年计划110吨的23.75%;实现畜牧业产值115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3%,占年计划3.4亿元的33.97%。

(二)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1、生猪价格大幅下滑,效益面临盈亏关口。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波动频繁,肥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全面下跌,前两者下跌幅度很大,后者下跌幅度相对较小。据6月30日调查,活猪价平均8元/公斤,同比下降1*%;仔猪均价8元/公斤,同比下降187.5%;猪肉均价12.5元/公斤,同比下降100%。近期,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了养殖利润新的下跌。在二季度,规模化养殖场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1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要减少利润200元。老百姓自繁自养养猪户出栏1头猪(不算青饲料和人工费)可基本持平,若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亏损。

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猪肉消费总体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我县外销生猪减少。二是生猪产量恢复性增长。在20*、20*年猪价过高上涨和国家政策大力激励的形势下,我县生猪生产稳定增长,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增加,商品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猪价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基本上遵循“3年左右一个小波动、10年左右一个大波动”的周期。我县生猪价格从20*年下半年开始小幅上涨,到20*年8-10月生猪价格创历史最高,最高达17元/公斤,20*年11月价格开始回落。目前猪价仍处于下降之中。

2、家禽价格基本稳定。鸡蛋出场均价在8.3元/公斤左右,同比基本持平。肉鸡均价16元/公斤左右,本地土鸡25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0%。

3、牛羊肉价格坚挺,养殖效益基本稳定。上半年,牛、羊肉平均销价分别为33元/公斤和38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0%和8.6%。目前肉牛均价12元/公斤,活羊均价为24元/公斤。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预测及畜产品市场走势分析

随着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户依然有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后期全县畜牧业生产有望持续稳定地发展。

1、生猪市场周期性规律预示新一轮盈利周期在年末有望到来。2009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不容乐观,按20*年11月生猪市场开始下滑推测,下行期持续一年多后,预计在今年11、12月份生猪市场将逐步回暖,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2、家禽后市可能出现转机。因国内市场消费群体大、政府拉动内需措施的激励,后期市场可能出现转机。

3、牛羊等畜产品市场继续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牛肉、羊肉等畜产品在市民“菜蓝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下半年牛、羊肉的价格预测将继续稳定并略有上涨。

4、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养殖成本降低。随着秋粮收割上市,农资、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将呈下降态势,为畜禽养殖节省成本、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畜牧兽医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

1、能繁母猪补贴:

20*年国家首次对能繁母猪实行补贴,每头补贴50元。20*年提高了补贴标准,每头补贴100元。20*年全县补贴能繁母猪43174头,应发放补贴资金431.74万元,惠及全县31711户养殖户。

2、能繁母猪保险:

2009年度全县承保能繁母猪42687头。2009年上半年能繁母猪死亡440头,支付死亡赔偿40.549万元。对鼓励能繁母猪饲养,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进展情况

*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0*年度项目根据普发改农经[20*]751号文件,普发改农经[20*]10号文件及澜发改字[20*]38号文件通知精神和澜发改字[20*]47号批复文件,通过邀标,于20*年9月10日正式开始施工建设,20*年度项目建设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上允猪场50万元,勐朗猪场50万元,目前20*年度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已通过县级的初验。20*年度项目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发改农经(20*)318]文件批复和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普洱市农业局[普发改农经(20*)611]文件批复的精神,按照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普洱市农业局《关于下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普发改农经(20*)547]的通知要求,于20*年12月28日开始施工。项目建设总投资50万元,其中远山猪场、益场、魏岩林猪场、石兆忠猪场、拉巴猪场各10万元。该项目已进入工程验收及工程扫尾阶段,预计7月上旬可组织县级验收。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根据《关于云南省20*年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云疫控[20*]28号文件精神,下达我县新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12个乡(镇),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每乡(镇)投资11.48万元,共计137.76万元。按文件的要求,该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整体推进,分乡镇实施的原则。做到建筑结构统一为砖混结构,功能主要包括化验室、办公室、疫苗储存室,符合规划、建设、消防、环保抗震等规定。新建乡镇已开始实施11个乡镇,新建面积为1530.9平方米,其中有三个乡已建设完工,其他乡镇土建工程部分基本完工,资金投入79.8万元,完成总投资的57.9%,预计10月底以前可以竣工验收。物资仪器设备已按项目规划发放到各乡镇。

(四)抓动物防疫及疫病防控,确保肉食品安全。

1、动物防疫。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澜政办发[20*]27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二00九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澜政发[20*]156号),县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县2009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澜牧字[20*]48号等文件,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鸡新城疫等常规动物疫病计划免疫、畜禽死亡率以及疫病监测任务等指标分解下达各乡镇。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业务部门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共免疫牲畜口蹄疫621686头(只);其中牛178090头,免疫密度1*%;猪428931头,免疫密度100.1%;羊14665只,免疫密度1*%;完成禽流感免疫2193341羽,免疫密度1*%;完成免疫猪瘟439215头,免疫密度1*.5%;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344000头,免疫密度80.3%;完成鸡新城疫免疫2172124羽;免疫密度1*.4%;完成畜禽常规疫苗免疫猪肺疫39489头;仔猪伤寒21399头;牛出败84236头;牛气肿疽52695头;禽霍乱146222羽。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加大规模养殖场等重点部位和场所的监测力度,全面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完成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349头份,其中牛头150、猪89头、羊110只。免疫合格为199头份,合格率为56.8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248羽,免疫合格173羽,合格为率为69.7%。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248羽,免疫合格138羽,合格率为55.64%。布鲁氏杆菌监测300份,全部阴性。牛羊蓝舌病监测61份,全部阴性。猪伪狂犬病监测80份,全部阴性。猪瘟病源学监测57头份,全部阴性。奶牛结核监测16头,全部阴性。

3、强化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市场屠宰检疫面要求达到100%,确保上市畜产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同时加强上允、虎跳石两个动物检查站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进行查物验证消毒。上半年来全县开展屠宰检疫牛肉2284头,猪肉38931头,羊肉410只,检出病害肉49头。活畜禽检疫:牛5860头,猪42992头,禽91000只;产地检疫牛3230头,猪36193头,家禽31470只;出县境检疫牛5863头,猪11896头。屠宰场屠宰动物产地检疫证的持证率达100%。江桥、上允两个检查站1-6月止共检查车辆893辆,其中检查拉牛车辆66车630头,(无证返回9车157头);检查猪784车42329头,检查鸡43车4310只。有效地杜绝了动物疫病在我县的传播流行。动物执法方面: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无一起动物防疫监督“三乱”行为发生,无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4、加强h1n1流感疫情防控。根据普洱市农业局《关于成立普洱市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普洱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猪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做好防控a(h1n1)型流感疫情有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县畜牧兽医局及时招开相关会议,对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作了布置和安排:一是及时成立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疫控中心主任、监督所所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做好应急物质的贮备和建立防控猪流感应急预备队。三是及时招开防控工作会议,布置和安排工作,并制定出*县防控a(h1n1)型流感疫情工作方案下发。三是及时将情况通报到各乡镇,做好值班安排,迅速开展疫情排查和监控工作。经排查*县无疫情情况。

5、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肉食品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进一步确保我县肉食品安全,今年上半年我县开展了以确保肉食品安全为目标的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普牧[20*]90号《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县畜牧兽医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和责任人,使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一是积极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建立了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法律宣传、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规范养殖场养殖行为,建立养殖档案、加强畜产品产地、流通、屠宰环节监管等措施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二是积极开展了以“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做好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养殖产品安全,杜绝“瘦肉精”向反刍动物蔓延,我们周密部署,从源头上抓监管,加大对养殖户用药、用料的安全检查,对我县的养殖大户进行检查,检查违禁药品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行为,现场抽查药品仓库和饲料仓库是否有违禁药品和污染饲料,规范养殖户用药行为。检查养殖大户32户(次),监督检查中规模养殖户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注射率达100%。监督检查中没有发现使用违禁药品。同时在检查时加大宣传,告知广大养殖户关于人食用含有“瘦肉精”食品的危害,杜绝使用“瘦肉精”,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督管理,确保兽用药品安全。

依照《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蜂用兽药治理行动方案有关文件的通知》(云农办牧字[2009]85号)、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医[20*]48号文件和云农明传电字[2009]2号及《普洱市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普洱市畜牧兽医局普牧[2009]5号文件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县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积极开展了兽用麻黄碱注射液调查,2009年1月对*县城区和上允重点兽药经营市场和部分养殖场(户)进行调查。调查县城区、上允镇2个重点兽药经营市场,14户兽药经营户、5户规模养猪户、8户养鸡户。在检查中目前*市场上和使用环节没有发现兽用麻黄碱注射液的经营销售和使用,同时没有发现非法生产和经营事件。2009年4月至6月,对雪林乡、木戛乡、竹塘乡、拉巴乡、富东乡、文东乡、上允镇、竹塘乡等8个乡镇的兽药、饲料市场进行了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兽药、饲料和假冒伪劣、违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检查兽药经营户32户,饲料经营户56户,抽检兽药22个品种,饲料15个品种,牲畜尿液30头份,出动执法人员92人(次),车辆25辆(次),检查过程中,查处经营过期饲料经营户7户,处理过期饲料520公斤,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无证经营兽药3户,收缴兽药489袋,并下发了当场处罚决定书;查处经营假劣兽药4户,收缴假劣兽药238袋,并下发当场处罚决定书;没有发现经营、使用“瘦肉精”事件,也没有发现经营蜂用兽药的经营户。

(六)扎实推进畜牧业生产各项科技措施,以点带面抓好示范

1、品种改良。上半完成猪品种改良1.91万窝,其中猪人工受精1.42万窝;完成牛冻精改良配种416头,其中摩拉水牛冻精配种112头,产犊牛271头,其中产水牛犊68头。

2、加大青贮、氨化饲料推广力度。上半年加工青贮饲料9121吨,氨化饲料4687吨。

3、引进高产优质牧草,积极推广农田地种植牧草。上半年完成种草1230亩。

4、开展科技培训52期3*0人次,主要开展了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制作、疫病防治、牛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畜禽养殖实用技术推广、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培训,发放培训资料1500余份。

五、抓改革,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为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于4月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到位。撤销县畜牧兽医中心,组建3个股所级事业单位,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22名(含两个检查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名、畜牧工作站7名,人员已分设划开。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职能从原农业工作站中划出,单独设立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人员、工资、公务费等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编制85名。全局设3个股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工作站及20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全员编制126人。

六、存在的问题

前两季度我县的畜牧兽医工作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我县边境线长,重大疫情防控困难大、任务重,重大动物疫情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2、畜产品结构方面,猪鸡肉产品比重较大,牛羊肉产品比重较低,草食动物发展滞后,虽然我县大牲畜存栏量大,但是配套服务有待迅速完善。畜产品加工方面,龙头加工企业少且实力和品牌效应不强,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畜牧业生产与加工、经销联系不紧密,养殖企业往往只能控制生产环节,获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而营销环节则依赖于经销商,出售的畜产品价格往往受经销商的控制,经营环节与生产环节利润不成比例。

七、下步的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增加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努力实现畜牧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实现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1、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确保畜产品安全。进一步抓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做到全面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性免疫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动态,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2、稳定和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对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加大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第2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走进山东阳谷华鑫养殖有限公司,笔者目睹了一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场,并且是一个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在饲料加工、良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沼气液化、有机肥生产等各个环节均达到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目标,产生了综合效益。该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生产的无抗无药高端猪更让人耳目一新,经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其肉质已超过目前已知的任何猪肉的质量。

近日,笔者来到该厂进行了走访调研,该厂隶属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是水浒英雄武松打虎的地方,这里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受到中央政府表彰过的养殖业合作社。毛泽东主席早在50多年前就对阳谷县养猪业做过亲笔批示,并倡导在全国推广阳谷县石门宋合作社的养猪经验。5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了著名的养猪百强县,山东阳谷华鑫养殖有限公司既是中国科学院无抗无药家畜养殖试验基地,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发中心示范基地。

截止到2011年9月,该企业已有固定资产1.1亿元,还斥资引进了世界上最优质的原种猪杜洛克、大白、长白优良品种和肉味极佳的香猪品种。公司现存栏优质繁育母猪3600余头,其中:杜长大原种260头,原种香猪130头。并具备年出栏种猪1万头、优质商品猪7万头的生产能力。

公司下设饲料加工、良种猪繁殖、生猪育肥、屠宰深加工、沼气液化和有机肥五个分支机构。整个产业链严格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理念来设计;猪舍按照猪在每个生长阶段所需的健康生长环境来建造,墙壁为真空墙壁,并采用双层保温中空门窗和钢结构保温顶。为使猪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减少发病率,分别采用了湿帘送风机、动力抽风和无动力风机等自动降温设备。全场猪都能听上音乐,这可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育肥猪全部蔬菜喂养,增加运动量,提高肉品质。母猪的产房则采用水温空调自动降温,在产房和保育舍铺设了地暖管,利用循环沼气锅炉进行加湿取暖。污水及粪便用封闭式的地下管线输送至沼气池发酵,利用进口先进设备对沼气实施液化,不仅满足了厂区生产的需要,而且满足了周边的民用需求。使用过的沼气渣进行深加工生产有机肥,用于有机瓜果蔬菜的施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为了保证养殖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给市场提供一份放心肉,华鑫养殖公司在美国qai有机食品生产指导执行检察官金峰博士的策划与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动物行为生物学课题组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密切合作,建立了无抗无药养殖试验基地和示范基地。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学者研究开发的哺乳动物共生维生物和无抗无药饲料,从源头上完全杜绝了各类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流入,从根本上保证了猪肉的“无抗无药”。

华鑫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福章介绍,多种复合哺乳动物共生维生物在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神经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提高肉

转贴于

第3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奶牛改良与规范化饲养技术

奶业是我市畜牧生产重点产业。为进一步提高奶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要继续实施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加速品种改良。坚持高产奶牛冻精细管畜牧系统主渠道供应,争取高产细管冷配改良奶牛数占适龄奶牛90%以上。要以奶牛养殖小区为载体,大力推广科学饲养、集中挤奶技术,建立规范化饲养管理及生产方式。根据奶牛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与饲喂方法,确保奶牛的营养品充足与均衡。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优质青贮饲料的应用比例。推广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奶牛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合理用药,减少兽药残留,提高乳品质量和安全性。组织专家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奶农科技素质。

二、水貂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

水貂是我市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配方,重点推广母貂产仔前后的饲养技术,仔貂的护理和疫病防治技术。对母貂应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喂,降低饲养成本,保证营养价值的全面,生长状况良好。搞好仔貂疫病综合防治,降低仔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争取仔貂成活率达到95%以上。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做好传染性疫病防控工作。

三、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

以环山原种猪场为依托,发展和建设父母代扩繁场,向全市提供良种商品代仔猪,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市生猪产销协会的作用,扩大生猪外销份额。积极推广普及生猪生产配套技术,推广“洋三元”杂交改良技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普及仔猪“三早”(早补铁、早断奶、早补料)饲养技术,普及配合饲料全价营养技术,以提高商品猪的出栏率、瘦肉率、饲料转化率和猪肉品质。

四、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实行标准化生产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动物源食品安全生产体系。要把饲养小区建成推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平台,不断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饲料安全监测,推进安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加强兽药残留监测,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兽药、添加剂及其它化合物。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推广无公害生猪、蛋鸡养殖技术及加工技术。按照市超市无公害菜肉蛋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养殖场产地环境、场房建设、饲料、用药、疫病防控、排泄物处理、屠宰加工等,全部推行标准化管理。

五、动物疫病“五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

2011年我市推行了消毒、免疫、检疫、检测、管理“五位一体”的防控工作新举措,保证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2012年要进一步规范防控工作模式,全面推进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是消毒打基础。春秋集中免疫的同时,要对社会养殖环境进行消毒灭源,8月份要在全市开展一次高温季节消毒灭源。二是免疫抓关键。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春、秋两次集中进行,平时依据免疫档案搞好补充免疫,规模饲养场推广程序化免疫,免疫密度100%。三是检疫作保障。围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路港检疫、市场监督“四到位”开展工作。四是检测看效果。在完成计划免疫的同时,每次集中防疫过后应进行抗体检测。五是管理促规范。市和市区要成立专门的督导组,巡回督导各市、镇、村、场。各级要规范免疫档案和证照、疫苗管理。

第4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养猪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肥东

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和有效途径。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所占比重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绝大多数农民家庭肉食品自给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全面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的发展状况,笔者深入村镇广泛开展调查,在了解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现状、特点、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养猪业的对策措施。

1肥东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1养猪成本与养猪效益非正比增加的矛盾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1]。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2]。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1.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矛盾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1.3疫病形势严峻与防控难度大的矛盾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3,4]。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1.4生猪良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1.5投入不足与畜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 100~1 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2肥东县养猪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2.3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2.4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2.5加强防疫保健,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2.6切实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2.7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

一是畜牧部门积极为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民牵线搭桥,使其形成发展合力,有效解决肥东县生猪生产中农户单打独斗、品种和产品规格多、饲养小规模与大市场难于衔接的问题。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形成合力,使养猪做到规模化、标准化。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猪场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的信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争取在良种、饲料、加工等方面引进资金、技术、厂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扶持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和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畜牧业市场化进程。四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生猪专业定点收购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

3参考文献

[1] 祁跟兄,胡永杰.青海省民和县养猪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6):108-109.

[2] 陈开升.诸暨市养猪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7(10):62-63.

第5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业务工作目标

1、全县生猪存栏56.3万头,羊存栏28万只,牛存栏4.08万头,禽存栏550万羽。发展天府白鹅120万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0万羽的100%;樱桃谷鸭80万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0万羽的100%;出栏猪122.6512万头,同比增长39.7%,占年目标任务100万头的112.6%;出栏牛1.75万头,占年目标任务1.7万头的102.9%;出栏羊52.0564万只,占年目标任务50.5万只的103%;出栏禽925.9万羽,占年目标任务910万羽的101.7%;完成农民人均养殖业增收203元。

2、1—12月累计发展出栏商品猪5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524户,占年目标任务520户的100.8%。

3、猪、牛、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在4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了集中普免,共免疫猪、牛、羊口蹄疫153.7*2万头·次,猪瘟103.8940万头·次,猪高致病蓝耳病性30万头·次,禽流感888.2803万羽·次,鸡新城疫649.317万羽·次,免疫密度100%。狂犬病限养区免疫96头,限养区狗存量98头,完成免疫密度97.95%,达到狂犬病免疫密度限养区95%,农村狂犬病免疫20579头,免疫密度达86%;猪死亡率为0.41%,羊死亡率为0.21%,死亡率均控制在1%以内。小家禽死亡率为3.6%,达到了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加强了以猪病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县共普查生猪101.1194万头次,共消毒畜禽圈舍、屠宰场及畜禽交易市场1039.5万平方米,消毒面100%。

4、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严格控制药物残留,确保动物食品无公害。全年共组织执法人员650人次对全县兽药、饲料经营门市、摊点219个经营的兽药、饲料品种、90个规模养殖场使用的兽药、饲料进行拉网式检查,对霉烂、变质、过期的兽药、饲料以及人用药品、非GmP认证兽药等163个违禁兽药品种,价值2.6万余元进行了没收,并在县城统一集中销毁,同时散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

5、基层站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按省发改委、省畜牧食品局要求,全面完成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

6、向上年争取到资金1377.487万元,完成计划争取资金210万元的656%。

(二)重点工作目标

1、招商引资工作:我局成功引进①四川喜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在上游工业园技改扩能建设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第一期投资3700万元,生产散粉剂,消毒剂,发展生物技术;第二期投资1500万元,新建注射、粉针车间、增添辅助设施,目前该项目到位资金1228.7万元;②雅安市江记食品有限公司在赤城镇西华农场投资兴建*县高峰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到位资金520万元;③引进四川康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县投资2.9个亿,兴建20000头母猪场、年出栏优质肉猪40万头的商品猪场,集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冷藏为一体。目前该项目已签约,并落实了土地。

2、项目年工作

(1)天府白鹅、樱桃谷鸭产业化建设:累计完成发展天府白鹅120万只,占年任务120万只的100%,完成发展樱桃谷鸭80万只,占年任务80万只的100%,完成投资2440万元,占年计划投资2440万元的100%。

(2)*县肉羊养殖及深加工项目:累计引进优质种羊3000只,完成投资450万元,占年计划投资450万元的100%。

(3)PIC优质肉猪基地建设:共扶持900户户平年出栏优质猪50头的农户,完成投资345万元,占年计划投资345万元的100%。

(4)PIC优质生猪产业开发:累计发展大户60户(饲养PIC母猪20头以上),完成投资1010万元,占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的101%。

(5)PIC优质肉猪基地县建设:累计新增养殖大户1000户,投资2051万元,占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102.5%。

(6)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迁建项目:完成内外装修及附属设施累计投资150万元,占年计划投资150万元的100%。

3、维稳和工作按县委、县府的要求运行正常,未出现重大维稳问题。

(三)共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三结合”,政府法制、地方志工作、目标管理、督查督办、信息反馈、值班工作、党的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效能建设、统一战线工作、保密工作、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五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卫、社区、、档案管理、保密、统战、绿化、义务植树、招商引资、南迁建设、蹲点联系乡镇等各项工作在系统内作了详尽的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目标均与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现各项工作运行正常,无违规事件发生。

(四)县委、县政府要求的其他工作

生猪内销市场国税税费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开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以项目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全县以抓好PIC优质生猪、天府白鹅、樱桃谷鸭、肉牛冷配、文井土鸡等项目为重点,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1、积极推进PIC优质生猪产业化发展

(1)抓好国道318线新农村建设工作及农村“八项工作”。一是种猪繁育示范基地:总投资460万元,其中圈舍及配套设施210万元,种猪100万元,沼气及净化70万元,水源、电力、道路、绿化、饲料加工等附属设施共70万元。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猪舍面积3900平方米,公猪舍及配种房一幢400平方米,妊娠舍三幢1100平方米,产仔舍三幢1200平方米,小猪舍三幢1200平方米,工作房200平方米。猪舍和工作房已经完工,种猪已经引进530头,其中母猪500头,公猪30头。完成投资370万元,兑现补助160万元。二是连村连片规模养猪示范基地:年出栏100头商品猪养殖户30户规模养殖小区,总投资140万元,其中圈舍及配套80万元,沼气及净化池30万元,水源、电力、道路、绿化、饲料加工等附属设施共30万元。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猪舍六幢1320平方米,隔离舍一幢80平方米,工作房一幢60平方米。其中六幢猪舍主体(未盖顶)已经基本完工,其他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已完成投资90万元。三是养猪专业大户:任隆镇华盛公司8000头商品猪基地,总投资960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种猪场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育肥猪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已经完成投资8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圈舍已经基本完工,正在施工配套设施。种猪已经引进580头,其中母猪567头,公猪13头,已兑现补助60万元。

(2)积极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惠民行动”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对养殖户进行建圈规划和技术指导,督促、检查落实情况,1—12月已完成524户户平年出栏50头以上优质生猪,养殖户完成任务520户的100.8%。

(3)完善良繁体系,继续推进生猪品改建设。充分利用品改资金,大力推广PIC优质生猪良繁体系建设。

(4)乘市场行情好的东风,加强生猪补栏。当前生猪价高,尤其是PIC生猪高达10-12元/公斤,乘着这股东风,要求各畜牧兽医所、站积极动员养殖户,认清形势,积极补栏,到12月底全县已达到户平增养一只小猪的目的,全县共增加补栏生猪24.1709万头,达到存栏量54.4789万头。

2、积极推进天府白鹅、樱桃谷鸭产业化发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搞好产业规划布局,加强技术指导,积极与新生态公司联系并协调其搞好鹅苗、鸭苗供种。全年累计完成天府白鹅120万羽,樱桃谷鸭80万羽。

3、积极推进肉牛品改,搞好肉牛冷配工作

组织对全县肉牛冷配员进行培训,统一提供优质,加强宣传,动员养牛户积极进行品改,扩大品改面,至12月底共肉牛冷配4650窝,完成目标任务4650窝的100%。

4、积极打造文井土鸡品牌

充分发挥文井土鸡品牌效应,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土鸡养殖,目前鸡存栏量320.3840万羽,比去年同期增长20.1%。

(二)大力实施放心工程,确保全县清净无疫

全面落实《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坚决依法制疫,做到以检促防,将防检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成果。

1、加强防疫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开展春季动物防疫,认真做好补免工作,各种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全面消毒畜禽圈舍、屠宰场及畜禽交易市场,消毒面达100%。积极推进“骟割打针,联窝免疫,标识管理”,加强骟割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启动溯源耳标标识管理系统,强化耳标管理。

2、严格检疫工作,加强检疫力度,产地检疫实行报检制,动物检疫员严格按《畜禽产地检疫规范》进行检疫,共检疫生猪121.1833万头·次,牛5.7351万头·次,羊68.4117万头·次,禽805.9819万羽·次;屠宰检疫实行24小时驻场检疫制,驻场动物检疫员严格按《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进行入场,宰前、宰后检疫,共检疫生猪23.*41万头·次;严格无害化处理规程,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493头(只),动物产品4.71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

3、严防死守,确保全县清净无疫。在周边区县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时,我局连夜布点,严防死守,杜绝了动物重大疫病在我县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猪肉,推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认真制订改制方案,积极推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中、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我局协调相关部门,摸清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资产等情况,通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改制方案。同时,为保证方案,覆盖内容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到基层站座谈,充分听取基层职工意见,了解职工意愿,合理修改方案,并按要求全面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四)加强队伍管理,提升综合素质

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技术培训,成功邀请市畜牧食品局和大北农四川分公司来我县举办猪病防治技术培训会。共培训职工和养殖场主100余名。鼓励和动员基层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共有64名职工在读函授畜牧兽医专业大专班。加强畜牧兽医所、站领导班子建设,对于廉政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一旦出现,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的市场风险意识差

我县大多数养殖户市场风险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市场行情下滑,就卖猪。尤其是一些小户导致目前行情好时,都是有圈无猪,影响我县PIC生猪产业发展。

2、融资渠道过窄,降低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行情低时,很多养殖户在流动资金困难时,出现大量抛猪现象。

第6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生产;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21-04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鄂州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郊型农业定位,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鄂州市畜牧业向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012年,鄂州市生猪出栏113.27万头,家禽出笼1 475.35万只,肉类总产11.02万t,禽蛋产量5.09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32.78亿元,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5.7%。经过几年的努力,鄂州市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副业向农业支柱产业的跨越,在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牧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产能耗高,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鄂州市畜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畜牧业,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生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1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1 资源优势

鄂州市是城乡结合型城市,耕地面积达4.23万hm2、山林3.45万hm2、水面4.34万hm2,净化缓冲畜禽粪便污染的能力很强,生态畜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从土地方面看,鄂州市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果树为主,综合复种指数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测算,全市耕地、林地每年需要有机肥500万~800万t,是目前鄂州市畜禽粪便产量的12~20倍。从水面资源看,鄂州市拥有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等多个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湖泊,且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高标准的精养鱼池面积就达133.33 km2,按照“猪-沼-渔”配套模式,全市水面可消化畜禽粪便达200万~300万t,相当于解决600万~1 000万头生猪的排污问题,是目前鄂州市生猪养殖量的6~10倍。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2 科技优势

多年以来,鄂州市已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是国家一流的农业院校,该校动科动医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传染病等专业是优势专业,有熊远著、陈焕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动物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服务实力,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可为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州市已建立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高楼养猪、沼气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市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8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6人,可以承接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务。

1.3 区位优势

鄂州市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郊,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北可与东北、华北饲料基地联姻,南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互动,战略空间很大。特别是鄂州市被列于武汉“8+1”城市经济圈后,随着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将获得省委、省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武汉市的信息、技术、资金、项目将源源不断地流入鄂州市,鄂州市的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武汉超市。各种力量的汇集与重组,可以从更广的层面、更大范围调动、激活鄂州市现有畜牧生产力资源,促进鄂州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壮大。

1.4 产业优势

一是种源丰富。鄂州市拥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大丰猪场等一批高规格的种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向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供种,获得高端利润,而且可以对鄂州市生猪杂交改良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加速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随着鄂州市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杨叶白沙、燕矶映山、葛店秋千等地推行“猪-沼-菜(果)”模式,面积达667 hm2,蒲团周、瓜圻、泽林建新等地的“鸭-渔”混养模式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发展势头很好。三是沼气池建设日益普及。近年来,市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广大农村大面积推广沼气池建设,为畜禽养殖场(户)排污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2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基本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充分利用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加大同武汉城市圈在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上的融合与对接,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提升与改造,根据环保、生态、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水平,着力打造生猪、家禽、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推动鄂州市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形成良种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相配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鄂州市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 奋斗目标

到2015年,全市推广“猪-沼-菜(果)”模式种植面积1万hm2,“猪-沼-渔”、“鸭-渔”模式配套水面面积1.33万hm2,“林-草-畜”种养面积0.53万hm2,建设沼气池20万m3,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及排污设施配套率达98%,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98%,资源化率达95%;推广高新技术30项,培植高标准的科技示范户300个,培训专业农民3 000人,使养殖场(户)技术培训率达100%,畜牧板块内畜禽产品的无害化认证率达90%,畜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年节本增效2.0亿~2.5亿元;引进1个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完成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市西山牛羊屠宰场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家禽3 000万只、牛羊6万头(只)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家禽出笼3 000万只,牛羊出栏6万头只,肉类产量达21万t、禽蛋产量5.8万t,畜牧业产值达44.6亿元,在全市农业中的比重达35.9%。

2.3 产业布局

全面实施“一主两辅”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生猪,加快发展水禽和牛羊养殖),根据“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超市)和“三个结合”(畜牧业发展同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沼气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加强“三沿”(沿边、沿湖、沿江)地区畜牧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100万头生猪、2 000万只家禽、6万头(只)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辐射带动全市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生猪产业:建立以106国道和樊李路沿线的90个村为主的100万头优势三元猪生态养殖示范板块。在抓紧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落户的同时,在杨叶、太和新建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使万头以上规模的种猪场达到6个,全市年产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7万头;在杨叶、燕矶、新庙、段店、葛店沿106国道的40个村建立“猪-沼-菜(果)”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5个、万头猪场8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2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3.5万m3,改良菜地(果园)33.3 km2,年出栏优质三元猪40万头;在蒲团、杜山、长农、东沟、沼山、太和沿樊李路周边的50个村建立“猪-沼-渔”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6个、万头猪场10个、500头以上专业养殖大户3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5.5万m3,套养水面0.33万hm2,优质三元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改造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使其达到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种、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使全市生猪生产突破200万头,实现产值30亿元。

家禽产业:依托梁子湖生态资源的优势,在涂镇、太和、沼山、东沟等沿湖乡镇的20个村建立优质肉鸭养殖示范板块,培植年出笼10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大户200个,配套养殖水面0.33万hm2,年出笼优质肉鸭2 000万只;在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三山湖区域培植300~500户水禽养殖大户,发展蛋鸭200万只、肉鸭500万~800万只,配套养殖水面33.3 km2;在涂镇配套建设1家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引进3 000万只禽类屠宰加工厂1个,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市年肉禽出笼量达3 000万只,禽蛋产量5.8万t,实现产值12.6亿元。

牛羊产业:重点开发长江沿岸和江新洲等优质林地0.33 hm2, 根据“林-草-畜”养殖模式,在树林之间种植优质牧草,引进发达国家肉牛养殖理念,按照”分区轮收、分群饲养、集中补料、短期育肥“的方式进行牛羊养殖,建立牛羊人工授精站一个,逐步改良牛羊品种,增加机械投入,提高优质牛羊的出栏率,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肉羊3万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

3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3.1 狠抓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协作。市委、市政府应当把该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成立专班,大造声势。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土地局、环保局、电力局、建设局、规划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管理和实施,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工程的宣传,大造声势,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要根据“三个优先”(优先补贴标准化生产、优先补贴草食畜牧业、优先补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梁子湖沿线水禽养殖场地道路、电力、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江新洲人工草场的建设与改造,强化生猪养殖板块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政策补贴。对于规模大的养殖户,要做到“三免”,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场房设计、免费提供防疫,做到设计一个、监管一个,达标一个、补贴一个。对于水禽养殖示范场户,要按照政府建设、低价招租的办法进行实施,用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服务,吸引私人业主投资肉鸭养殖业。三是创新思路,广聚财力。进一步加大“跑步进京”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大力推行“联户联保、多户一保”的信贷模式,积极培植大型金融担保公司,减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额度,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打破常规,将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政策用足,把“亮点”办亮,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

3.2 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建设种源大市。加大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种猪场的建设力度,加快杨叶、太和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的规划论证工作,按照"三群两室"的建设要求,在梁子湖区高标准建设一个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和15~2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逐步形成生猪、肉鸭、蛋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10万头、优质鸭苗3 000万、鸡苗1 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生猪养殖小区、各乡镇中小型专业养殖大户、沿江牛羊养殖场(户)提供配种服务,年提供生猪40万头份、牛10万头份、羊5万头份,解决8万头母猪、3万头母牛、1万只母羊的配种任务,使规模化养殖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大户和母猪养殖合作社,以“订单”方式向“150”模式猪舍、零排放猪舍提供优良、充足的仔猪,形成种猪生产、仔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的相对分离,实现生猪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3.3 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按照“建学习型机关、做专家型干部”的总要求,通过创建模范岗位、树业务标兵等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有技术、有思路、有作法、有胆识、有干劲的“五有”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积极培植业务带头人,逐步打造一支精干、务实、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二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以鄂州大学、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教学阵地,开展养殖业主、动物防检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等多项专题培训,加大对人工拾粪工艺技术、高效养殖模式配套技术、标准化畜禽栏舍建设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通过3~5年的时间使全市规模化养殖私营业主达到畜牧兽医中专以上水平。三是推行技术人员挂站连场责任制。每个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小区必须配备1~2名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市畜牧兽医局要将饲料、畜产品检验和动物疫病监测资源进行整合,为专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动计划,及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配套技术资料,认真组织实施。

3.4 狠抓加工增殖,培植精品名牌

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通过项目开发,完成对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同山东永惠、武汉精武等家禽加工企业沟通和联系,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到本市投资兴业,在梁子湖区建立一个年宰杀3 000万只家禽的加工企业。三是依托武汉市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畜禽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禽蛋加工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年加工鸭蛋2亿枚的禽蛋加工厂。四是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户参与流通,同大冶、武汉等周边县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期货贸易。五是培植精品名牌。加大对梁子湖及本市畜禽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加强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第7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概况:

(一)“十五”期间的发展情况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各县(区、市)以良种改良为重点,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近几年来,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建设猪、牛、羊品改点。在猪改方面,针对我市“二元”母猪缺乏的情况,市里把“二元”母猪的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区、市)财政投入的畜牧业专项经费和省财政到且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新增良种母猪的补贴。到目前,全市共有纯种母猪2万头、外二元母猪14.64万头,占能繁母猪的31.63%;有100头以上的良种猪繁殖场47个,存栏基础母猪2.01万头,年可生产外二母猪8.31万头,其中11个场经省级验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全市建立了猪人工授精点2321个,年输配母猪近90万窝;年出栏三元杂交猪380万头。目前,全市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70%,出栏生猪已全部实现“二元杂交化”,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出栏率已达52%。在凤风、湄潭、余庆、遵义、绥阳、仁怀、习水、赤水、桐梓、道真等县(市)已形成“三元”杂交猪产业带。基本形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

二是养殖模式的突破。实行科学养猪,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养殖方式的转变。各地政府、业务部门为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稳步发展,出台了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行动计划。实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工程,重点推广外二元母猪,生产外三元商品猪,打造黔北优质猪产区。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基本走出了一条猪——沼气——草配套,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各地还配套种草养殖,大大节约了养猪成本,增加了效益。据在湄潭、凤冈、习水等县实地调查农户测算,种植优良牧草搭配养猪,节本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在05-06年肉猪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农户养猪每头仍有20-50元的利润。

三是科技水平有了提高。一是出栏率提高。以生猪为例,在科技示范小区,育肥猪出栏率达134.51%,高于全市110%的平均出栏水平,接近全国养猪发达地区的平均出栏水平。小区内多数育肥猪的饲养周期已缩短到100-120天,高于全市150天的平均饲养水平。二是良种普及率提高。在养殖示范小区引进外二元母猪占存栏母猪的比例达53.27%,高于全市35%的占有率;优质杂交育肥猪在推广率达80%以上,高于全市55%的平均水平。在绥阳县,通过发展养殖小区,农民的养猪水平大为提高,与05年相比,外二元母猪情期受胎率由76.4%提高到88.6%,头均产活仔数由17.5头提高到19.4头,仔猪双月存活率由88.7%提高到94%,商品猪出栏率由127%提高到138%,料肉比由3.26:1变为3.12:1。

四是标准化生产开始起步。在发展生猪产业过程中,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方式,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建设为核心,推动养殖方式的转变。全市加快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和标准化养殖推广工作,至目前全省共审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315家,其中遵义市共88家,占全省的27.94%;在遵义的88家中,畜牧渔业方面有64家,占全市的认定认证数的72.73%。全市多数县(市区)都有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在认定的64个畜产品产地中生猪31个,产地涉及10个县93个乡镇,占全市226个乡镇总数的41.15%;涉及行政村409个,占全市1771个行政村总数的23.09%。在这些产地,年可生产无公害肉猪98.75万头,占全市年出栏650.27万头生猪的15.18%。

五是以项目为支撑,巩固和发展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20__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猪、牛、羊、禽和奶源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29个,其中优质肉猪基地项目15个。这些项目都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配套实施,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优质畜产品基地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养殖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引种繁育,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面,提高了养殖效果和养殖效益,在优质肉猪基地通过三年的建设,项目区内的优质肉猪比例由实施前的18.3%提高到实施后的77%,实现了在肉猪品质方面质的飞跃。

(二)20__年上半年生猪生产发展情况

据本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1.8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63%;其中猪肉产量27.47万吨,同比增长8.01%。全市出栏生猪321.52万头,同比增长7.67%。生猪存栏523.17万头,同比增长1.68%。畜牧渔业产值34.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4%。

二、目前形势分析

(一)市场价格。到目前我市仔猪价格每公斤18元,环比上涨38.46%,同比上涨309%;待宰活猪价格每公斤10.80元, 环比上涨20%,同比上涨107.69%;猪肉价格每公斤24元,环比上涨65.52%,同比上涨118.18%。

近年来生猪价格回顾与分析:1998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一直到20__年上半年,仔猪价每市斤1.8-2.5元,商品肥猪价每市斤在2-2.5元中徘徊,在此期间大量母猪被宰杀,大型猪场倒闭,导致20__年的价格高位;20__-20__上半年又出现猪价低落,造成养殖户淘汰和屠杀母猪,又导致今年仔猪数量下降,育肥猪数量减少,出栏肥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今年以来全市畜禽鱼的总体形势是: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牛羊产品市场一直看好,渔业产品市场稳定,禽类产品需求量增大。但当前畜牧渔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生猪及其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养猪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价格涨幅也较大,屠宰经营者获利较大,养殖户的获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生猪存栏数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养猪生产者对高位价格行情不能驾驭而缺乏信心,全市生猪生产存在后劲不足的严峻形势。

(二)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其它因素:

1、没有长效扶持机制。对生猪产业未建立长效的补助扶持政策机制,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产业扶持机制,也就是说,在市场行情好时,没有扶优扶强的机制,只在低迷时的扶持政策。

2、没有建立起养殖风险保障体系。一是政府没有设立养殖风险保障基金,对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遭遇的突发事件如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赔偿、死亡补贴等方面没有政策性保障措施。二是金融

保险部门不愿涉足,此类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三是多数屠宰加工企业不愿提供保护价收购,不能在养殖生产者中间形成龙头地位。四是养殖专业协会运作情况不理想,对养殖农户没有多少凝聚力。3、没有大的龙头企业支撑。一是没有猪肉的深加工企业。目前我市仅有的几家屠宰加工企业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对生猪产业的发展未起到拉动的作用。二是缺乏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畜交易市场,没有建立起这类有带动力的市场联系平台。

4、防疫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资料(包括种猪、仔猪)等物流速度加快、覆盖面范围扩大,新的疾病不断传播和发生,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这主要体现在现有体制不健全,体制改革动作很慢,基层防疫员队伍极不稳定。同时,动物防疫所需疫(菌)苗的购买极不方便(如: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等),生产厂方规格标准与实际使用者之间矛盾突出。

5、农民外出务工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差距更加扩大化,农户种养殖业的收益与二、三产业的就业收入相比已经远不能及,并且农村农业生产与城市就业之间比较效益的差距还在进一步加大;形成大批农民外出打工,甚至许多是整户举家外出(据各县估计,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经占农村总人口的近30%);而且外出打工的大多是有一定文化和科学知识程度的青壮年劳动者;导致农村养殖业生产出现由老人和初中生以下小孩担当主角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还在加剧普遍化。农村养殖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普及难度加大,而且稳定性极差,今天培养发展一个科普户、生产能人,明天可能已经是外乡的打工者。

6、利润分配不公。一头商品肥猪按现价每公斤10.80元卖给猪贩子,饲养几个月,目前一头育肥猪可赚到100元左右;猪贩子拉到屠宰场宰后过边口给肉贩子,一头猪可纯赚60元;肉贩子将肉拉到市场上卖给消费者,一头猪可纯赚近200元。同时,一头猪还可产生附加值150元,其中,工商管理费10元,检疫费5元,运输费20元,中介费20元,屠宰费25元,兽医10元,屠工60元。而这其中只有饲养生产环节遭遇的市场风险最大,只有养殖户独自承担养殖过程中的这种风险,而其它各个环节均“旱涝保收”。在任何一个城镇,绝大多数的猪肉流通是由养殖户-猪贩子-肉贩这个看似简单的链条完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猪被猪贩子送进肉联厂,然后送进超市或者销往外地。不管猪肉怎么流动,养殖户都是整个产销过程遭遇风险的惟一受害者。在生猪价格最低迷或者高位运行的时节,总有农民试图越位,想直接把猪肉送进市场,但由于生猪生产与市场经营之间复杂的上市经营群体的利益、工商管理、税收和各种手续等使他们最后往往还是知难而退。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解决市场畜产品的供求平衡问题,畜牧部门一家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需要全社会相关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三、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的鼓励措施。为稳定和促进生猪生产,市政府决定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进行贷款贴息,并要求各县(市、区)财政要以不低于1比1的比例投入资金进行贷款贴息,以扶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市政府还安排40万元财政资金,引进100头优良纯种公猪,对全市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良种猪骨干场实行种猪补助,对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种猪血缘进行更新换代。各县(市、区)未列入市级补助的种猪场由各县(市、区)对其引进的种公猪进行补助。

(二)畜牧部门的发展措施。

1、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深入基层动员养殖户及时补栏,确保存栏量。

2、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养殖户饲养外二元母猪,进行自繁自养,降低育肥猪成本。如习水县目前已建成生猪养殖小区46个,凤冈县发展适度规模50-100头的外二元母猪养殖场23个,全市100头适度规模的养殖场达到460余家,比去年增长了50%。

3、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菊苣养猪技术,以降低饲料成本。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使育肥猪降低成本20%,繁殖母猪降低成本40%。

4、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到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100%,免疫耳标佩戴率100%。力争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二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组建好队伍,落实好人员,储备好物质,并加强演练。三是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确保动物、动物产品安全。加强畜禽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外引种畜禽必须申报的有关规定,杜绝外疫传入。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和管理,禁止无免疫耳标、无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进入屠宰加工等流通环节,维护畜产品和公共卫生安全。四是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兽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防疫员劳动报酬,提高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四、未来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我市围绕“三新一强”发展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全市畜牧渔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突出生猪,壮大牛羊,提升家禽和特色养殖,挖潜水产”的战略思路。其中就是要稳定生猪产业,着力改善品种结构,提高猪肉品质,最终目的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把我市打造成全省最大的优质畜产品基地。要做好这篇大文章,生猪产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优质肉猪养殖储备基地。根据市场需要,在环境条件、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养殖技术全面和诚信守法的养殖生产者中,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户建立我市优质肉猪养殖储备基地。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和办法,并提供一定补贴经费,确保其常年存栏量,以备急需时稳定市场供给和平抑物价。

(二)巩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在继续做好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规划、优化品种结构和合理布局的同时,规范生猪品种改良点的建设,提高全市肉猪品质,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我市出栏肥猪全部三元杂交化。

(三)逐步建立风险基金。各级政府要引导、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企业大力开发畜牧渔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业务,加快畜牧渔业政策性保险

第8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养殖污染;现状;原因;建议;安徽天长

随着天长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极大地污染了环境[1-2]。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天长市养殖污染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长市有各类规模养殖户2 613户,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652户,500只以上养禽大户1 931户。绝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已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2养殖污染的原因

2.1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自2007年国家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如生猪标准化养殖、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等以来,天长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2.2废弃物利用不充分

由于养殖者不种地、废弃物土地没有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粪肥,不愿意再用畜禽有机肥,造成畜禽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

2.3治污设施投入不足

据统计,天长市众多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而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

3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3.1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3.3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天长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3.3.1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生态食物链循环,就是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对生猪排泄的粪、尿利用培养的有效生物菌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供生猪食用,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该模式首先要制作发酵床。发酵床深度约90~100 cm,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地上式、地下式等建造方式。床体由有机垫料制成,分为上下层。下层50 cm左右,主要用细小木段、秸秆和少量谷壳、锯末制成。上层40 cm左右,由锯末、谷壳、泥土、食盐、少量米糠等营养物添加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要求水分含量达60%(手抓紧一把物料,以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发酵床建好后,夏秋季节经3~5 d发酵,冬春季节经7 d左右发酵,即可进猪圈养。

通过该模式处理后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通过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二是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养猪建造费用比普通的猪舍略高,主要是每平方米发酵床需要几十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水85%~90%;而且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同时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3.3.2沼气池粪污处理模式。该模式利用猪粪等建设配套沼气池粪污处理工程,为场区和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源,从而减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带来综合效益。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包括储粪池、发酵池、沼液池、沼液沼渣排出管道。年存栏生猪150头、出栏生猪500头的猪场建储粪池15 m3、发酵池100 m3、沼液池50 m3、沼液沼渣排出管道1200 m。粪污自猪场排出,先储存在储粪池,然后抽到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输送到周边农户,发酵残留物通过管道排放到农田综合利用。

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是一个粪物产能系统,100 m3的发酵池每年可以供100家农户日常用气,沼液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有机肥料,每一周期产生的沼液可灌溉当地1~2 hm2农田。该系统不仅可减少污染,还能为农户提供能源和优质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害化循环养殖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的模式。

3.3.3粪污土地还原利用模式。该模式采取“雨污分流、两级沉淀、封闭排污、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建设。一是建排水明沟,屋面雨水经排水明沟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二是建规格为26.0 m×3.3 m×1.2 m的三级沉淀池1口,池上加盖预制板;三是猪场附近农田上建粪污专用池,规格为2.5 m×1.8 m×1.0 m的15个,3.5 m×1.8 m×1.0m的1个,3.0 m×1.8 m×1.0m的1个,池上加盖预制板;四是三级沉淀池内粪污经吸污车收集后运至田间粪污专用池贮放作为有机肥使用。进行粪污工程改造后,可明显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把粪便作为有机肥不仅降低种植业成本,而且解决了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种植的农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保证规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雷雷.对川渝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6-17

[2] 朱永德,马春明,王瑞.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考察及我国养鱼业的启示[j].当代畜牧养殖业,2009(12):47-50.

第9篇: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的目标,实现我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我县*年畜牧业发展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推广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幅度提高规模养殖效益;坚持依法兴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二)奋斗目标:到*年底,全县肉蛋总产达到12万吨,比上年增长9.1%;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到47%,建成1个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出栏生猪80万头,同比增长20.4%;家禽700万只,同比增长16.8%;黄牛12万头,同比增长29%;山羊60万只,同比增长27.6%;禽流感、口蹄疫、鸡新城疫、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猪、牛、羊、禽的病死率控制在4%、1%、2%、10%以下,畜牧技术推广取得明显实效,良种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5%。

二、完成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扶持畜禽养殖小区(场)建设。县政府实行以奖代补,加大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实现规模化、工厂化养殖。

1、规模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是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的单一的养殖场。

(1)场址选择: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排放污物应作无害化处理,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牛、羊、兔、鹅等草食家畜养殖场距离村庄和交通主干道150米以上,猪、鸡、鸭等食粮畜禽养殖场距离村庄和交通主干道200米以上。

(2)生产条件:周围有围墙,场区道路要硬化,有兽医室、消毒室、消毒池、有自动饮水系统和污水、粪便处理设施。饲养舍为砖瓦结构,水泥砂浆内外抹面。畜禽舍内有隔离和固定的饲养设施,畜舍净高不低于2.3米,蛋禽舍不低于2.2米,肉禽舍不低于1.8米。新建舍内饲养面积,养猪场不少于2000平方米,肉鸭场不少于5000平方米,肉鹅场不少于2500平方米,养羊场不少于800平方米,蛋鸡(种鸡)场不少于2500平方米,肉鸡场不少于5000平方米,养牛场不少于1000平方米(建水泥青贮池不少于350立方米),养兔场有2500个以上笼位;畜禽场管理用房不少于100平方米。

(3)生产能力:养牛场存栏牛200头以上或能繁母牛120头以上;养猪场存栏能繁母猪200头以上或存栏猪1000头以上;养鸡场存栏肉鸡2.5万只以上或存栏蛋鸡(种鸡)2万只以上;养鹅场存栏鹅6000只以上;养鸭场存栏鸭2万只以上;养羊场存栏羊550只或能繁母羊180只以上;养兔场存栏兔2000只以上。

(4)奖励标准:达到以上标准的牛、猪、鸡、鸭、鹅、羊、兔规模养殖场,分别奖励5万元、5万元、3万元、3万元、3万元、2万元、2万元;达到一个规模养殖场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2倍以上的牛、猪、鸡、鸭、鹅、羊、兔养殖场,分别奖励10万元、10万元、6万元、6万元、6万元、4万元、4万元。以此类推。

2、养殖小区。*年新建猪场存栏猪5000头以上,或能繁母猪1000头;牛场存栏牛1000头以上或能繁母牛600头;肉禽场存栏12万只;蛋禽场存栏10万只;养兔场存栏1万只。

(1)场址选择:除符合规模养殖场选址条件外,距离村庄和交通主干道300米以上。

(2)生产条件:除符合规模养殖场生产条件外,新形成舍内饲养面积,存栏5000头猪场不少于12000平方米;存栏1000头牛场不少于5000平方米(建水泥青贮池不少于2000立方米);存栏12万只肉禽场不少于2.5万平方米;10万只蛋禽场不少于1.2万平方米;养兔场不少于12500个笼位。

(3)奖励标准:对达到以上条件的猪场、牛场、肉禽场、蛋禽场(区)、兔场分别奖励30万元、30万元、18万元、18万元、13万元。达到以上条件2倍以上者,加l倍奖励。以此类推。

对验收合格的养殖小区,县政府在用电、道路、治污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对已验收合格的老场区,按照规划设计标准建设达到小区条件的,同样在用电、道路、治污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3、申报程序。小区(场)建设按照“业主投资、先审后建、先建后补、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小区建设奖励分为自报、审查、建设、验收、补助发放等五个环节。自该意见下达之日起,准备新建养殖小区的业主经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规划同意后,向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申报,经乡镇政府规划同意后上报县畜牧局审批,业主接到审批文件后按照县畜牧局的设计开工建设,不按规划设计建设的养殖场(小区),政府不予奖励。养殖小区(场)建成后由县畜牧局、县财政局在6月30日和11月30日前分两批进行实地初验,合格后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报县政府,县政府抽调人员进行核查验收。合格后予以兑现奖励资金,直接通过财政对农村补贴渠道发放到户。

(二)扎实开展畜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坚持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双轨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免疫质量抗体监测,科学判定防疫效果。加强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具等动物防疫物资的储备。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动物防疫督查机制,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面跟踪,巡回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力的,追究责任。

(三)认真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规模养殖和加工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规模大、上档次的畜产品加工养殖企业。积极运作好县养猪协会、养牛协会、养鸡协会、养兔学会等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育专业市场,促进畜产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