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精选(九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第1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2021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光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摇摆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电影分单个部分,每部分启用不一样类型的演员。

   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由周润发、刘德华、赵本山等巨星演出;第二部分叙述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及五四运动,这部分由刘烨、冯远征、张嘉译等实力演员出演;第三部分是讲述这群社会精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十年之间,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能做什么?而革命者们又做了什么?在这短短的十年时光里,然而这十年有事极其不平凡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著名的时光都发生在这十年中。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都以时光的顺序为脉络,以不一样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最让我感到血脉喷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理解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莘莘学子最后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

   透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的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共党还是其他民主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不二的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吧!去实现自我的梦想吧!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202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总结的话语。继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至于军阀混战永无休止。

   而今,我也观赏过建党大业,深知我党建党不易,视频中,一群来自东南西北的文人为了建立新中国,改变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嘉兴一艘游艇上确立了党的纲领,建立了党的章程,在特务的追捕中,他们机智勇敢,最终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视频中,最令我感动也是最愤怒的一件事则是,在凡尔赛合约上,协约国把中国山东青岛的主权卖给日本,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无能为力,这着实令我愤怒。但是我们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据理力争,相比腐败的北洋政府,不为西方列国所惧,以陈道明演员为首的代表团虽然在会议上失败了,但是却激发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以及自强心。这次会议也证实了弱国无外交。也让我们为为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无奈。

   辛亥革命的浪潮还在继续的时候,受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以及外国势力的打压,迫不得已,为了实现南北共和,推举了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这也成就了北洋混战。在这段期间暗杀事件不断,宋教仁在发表一番慷慨既然的反袁演讲后就被残忍的杀害,由此可知当时社会的黑暗,特务横行,言论封闭。然而革命先烈没有因恐怖二退让,在袁世凯恢复帝制的83天后就愤闷而死。这也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结果。

   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弃自己的身家性命,为革命事业而献身,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启发我们在名族面前,我们要抛弃个人的荣辱得失,在国家安全面前,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终一国家利益为中心。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2021

第2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建党伟业》;电影美术;造型设计

任何一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都发生于特定年代的历史环境,由某些特定的人物以及特定的事件共同构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电影美术设计者需要广泛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更好地了解影片故事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以便更加准确地对人物进行造型设计,从而出色地完成电影美术设计任务。实际上,电影美术设计应本着“源于历史,高于历史”的原则,并非一丝不苟还原历史,而是要抓住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的设计元素,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并呈现于观众面前,同时发挥设计者的创新思维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英雄》中美术设计者精心营造出了唯美的电影美术效果,设计人物造型与道具时大量使用了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设计元素,比如青铜器、漆器和人物服饰等,在图案设计方面尽量采用了符合东方审美要求的对称图案和装饰纹饰。在陈可辛导演的作品《投名状》中,为了逼真再现战争的惨烈主要在美术设计方面下工夫,通过近乎真实的视觉造型语言表现主人公上战场的勇敢以及战争的残酷,使得这部影片在战争场面的处理上更加具有视觉震撼力。

影片《建党伟业》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这部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讲述了、陈独秀、蔡和森、、等一大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艰辛的革命探索历程。影片主要由三个部分的情节组成,即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该片拍摄云集了我国顶尖的电影制作团队,导演为韩三平,黄建新、刘德华、刘烨、汤唯等众多当红影星参与演出,演员人数达到178人。《建党伟业》的美术设计贴近还原真实历史,在此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特别是在造型设计时配合影片恢弘的气势的同时加以适当夸张与创新,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位。作为近年来我国历史题材影片的典范,影片《建党伟业》的美术设计在还原历史背景的同时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分析。

通过美术设计的方法表达厚重的革命历史

(一)电影场景设计中美术的运用

在影片的拍摄当中多处使用了虚实相互融合的手法。也就是一部分的场景是前往史实发生地进行实地拍摄。例如长沙的橘子洲头以及上海的车墩,还有一部分虚拟的场景就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然后使用电脑完成后期合成工作。影片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地外景也需要借助于摄影棚来达到所预想的视觉效果。例如影片中火车站的场景就是在易县取得,可是还需要有火车以及货运码头这些场景来进行搭配。但这些场景早已经不复存在。出于尽可能保留历史的原汁原味需要,美术组特意搭建了码头以及货运船。最后也是通过电脑合成技术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整个场景的氛围。同时,为了拍摄黄兴追击凶手的情节。美术组对现有的火车车厢进行大量改动,最后改动出了三个三节车厢以及两个站台,这样为拍摄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现实社会中,片中所描述的历史场景今天已经很难找寻到,很多场景早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为了能够呈现出恢弘场面就需要美术工作者穷尽所能。事实上片中的大多数场景是在摄影棚中来完成。例如火车站还有周边的建筑物以及车厢内的场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北京大学校园也是借助于搭建摄影棚来完成拍摄。虽然北京大学校园以及红楼这些场景还存在,但是如果按照现在真实的场景来拍摄的话势必让观众无法适应,细心的观众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漏洞。在全面考虑之后摄制组还是搭建摄影棚来完成拍摄。在拍摄过程中,搭建出了3 000米的摄影棚。里面有部分校园的场景同时还搭建起了四层楼高的建筑。这个建筑物承担图书馆以及教室这些场景的拍摄工作。这样足以以假乱真的场景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感,特别是可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因为拍摄经费的有限以及实际条件所存在的诸多限制,在拍摄中所搭建的场景不但做到还原历史面貌的要求而且许多场景在搭建之初就考虑到了今后的多次使用。例如,片中同看烟花的场景其实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影片中的办公室以及教室、图书馆这些场景全部是来源于搭建的四层楼建筑。北大校园以及红楼这些历史实物依旧存在,而且影片中的许多情节涉及了关键的历史事件以及所产生的特有环境。如果片面采用历史实物反而显得不真实,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场景变得现代意味浓厚。这样就需要美术组根据史料加以修饰,让建筑风格能够同原有的历史特色相一致。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历史所特有的气氛,这样也有利于构建出当时革命风起云涌的宏伟气势。对于一大的会址以及南湖场景的取舍上有许多困难。出于保护历史遗迹的需要,最后这两个场景还是在摄影棚内来完成。因为20年代弄堂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对于一大会址弄堂结构众说纷纭,让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取舍。美术造型设计按照影片中的情节来判断出会议的真实地点应该是在一楼。所以对场景的设置上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二)电影道具设计中美术的运用

在影片中有不少的场景中道具都带有深深的历史烙印。所以一定要进行改造才可以让这些道具与拍摄的场景巧妙融合,符合当时的历史。对于这些道具的大小以及外部形状和颜色都有严苛的标准。在道具的设置上要能够同场景以及服装相互配合好,特别是需要注意到影片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一些特定的道具需要通过专业的道具师来完成。可是因为北方的道具师同南方的道具师在设计风格等诸多方面难以融合,对于道具的理解上彼此也存有明显的不同。例如,上海的道具师所做出的道具都带有体积小、精致的特点,对于细节的把握上特别好。而北方的设计师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显得较为粗糙。所以导演决定请上海道具师来对道具进行专业的设计与制作。

在开始拍摄以前,美术组就需要前往各个场地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取景。在这之后方能进行场景以及道具的画图与设计工作,这些工作就需要花费90多天。同时,在拍摄期间对于场景以及道具还需要连续地进行设计工作,需要满足拍摄的实际需要。有的时候早期的道具必须要在开始拍摄之前就完成,所以道具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在开始拍摄之前完成,防止因为道具不能满足拍摄的需要而耽误拍摄进展。美术组需要在经费以及时间上同投资人以及导演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避免因为道具的问题造成拍摄延期。

(三)电影人物造型设计中美术的运用

片中的历史人物需要通过服装来进行烘托。选择的服装款式以及颜色都要能够同拍摄的场景相互统一,这样才能够让其相互融合。《建党伟业》作为一部历史片,在服装的设计上就需要按照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进行一定的设计与改造。例如,许多女演员的服装上需要有一定的新颖之处,而且需要处理到最合适的程度。不然就会显得与历史不合。虽然片中军阀的服装颜色全部采用了灰色。但是为了让军阀的服装同场景相符且有一定的创新,设计者特意模拟情境来保证视觉效果,细致考虑服装的颜色以及色调,人物的服装均是以朴素为主,这样就突出了历史的严肃性。《建党伟业》影片的服装设计师王秋萍同剧组合作次数较多。对于导演的各种要求能够良好把握。

由于《建党伟业》涉及众多重要历史人物,本文以的塑造为例。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下巴上有痦子,但是美术组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各种历史图片发现年轻时候的其痦子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最后在做造型的时候考虑到观众的形象记忆而保留痦子。在演员的选择上,导演是通过历史真实照片作为基础来进行挑选,最终确定由刘烨扮演一角。经过化妆师的精心处理,由刘烨扮演的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数字技术在电影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电影制作中大量采用了数字技术,为美术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影片《建党伟业》时间跨度大,场景众多,有些场景是实景抓拍,还有一部分场景是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加工后再加入影片中去的。比如,热闹的黄浦江码头除了少部分船头和栏杆是在摄影棚搭建起来的,其他中景、远景均采用了数字技术由特效软件制作而成。《建党伟业》在内景与外景制作中多处采用了电脑特效。比如,拍摄嘉兴南湖会议片段时,游船内外的场景都在实景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电脑特技处理。为了给人以优美的意境对画面进行水墨画处理的效果,提高了影片的美术设计水平。再如,影片中描述“五四”运动学生在天安门集结的场景是事先在横店影视城拍摄部分电影素材后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后期电脑合成的。尽管,《建党伟业》中表现的许多历史事件是由电脑数字技术制作完成的,然而并没有影响到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题材影片《建党伟业》美术设计对于影片的巨大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电影艺术与美术艺术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门类,但可以肯定地说,高水准的美术设计是一部电影取得成功的关键。由于电影美术结合电影艺术与美术艺术的双重特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服装设计和道具设计中,只有恰当地运用美学原理才能使影片在真实再现历史的同时兼具美感。《建党伟业》美术设计给我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成为相同类型影片美术设计的范本。

[参考文献]

[1] 黄军.建党伟业与《建党伟业》:历史的创造与重现[J].电影艺术,2011(04).

[2] 周星.历史风烟晕染下的影像世界——关于《建党伟业》的感受[J].艺术评论,2011(07).

[3] 方荣国.《建党伟业》片头大场景镜头制作解析[J].现代电影技术,2011(10).

第3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2009年以区区3000万元打造的《建国大业》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面,更是以激动人心的全明星阵容,融百家之长的拍摄手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剧情以及贯穿全程的娱乐化宣传方式,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全新的红色历史片的商业模式,更是开创了新型的类型片――红色历史商业片。

在观众心目中,在全民娱乐的时代,教益色彩浓厚的红色历史片因为缺乏必要的娱乐元素而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同,但韩三平打破了这种固有观念。2011年韩三平又携《建党伟业》卷土重来,并放出拿下10亿元票房冠军的豪言。是什么让他胸有成竹,霸气十足?他又将用什么办法将《建党伟业》推向冠军的宝座?

抢天时,占绝佳档期

不同类型的影片有不同的档期,制片方和发行方会选择最佳的时机让影片与观众见面,中国电影市场经过发展摸索,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贺岁档、春节档、情人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不同档期。《建党伟业》早在2011年1月剧组杀青之时就铆定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黄金时间,在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充分准备。

《建党伟业》剑指暑假档期,欲将6月和7月变成红月,这逼得其他原本在同一档期的影片纷纷退避三舍。原先打算6月3日公映的《X战警:第一战》,6月17日面世的《绿灯侠》等众多大片都因为害怕和《建党伟业》发生正面碰撞而纷纷后移让路,在全球公映多日之后才会在中国登场,这给《建党伟业》成为票房冠军留足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用名导,造偶像电影模式

商业电影票房要想创佳绩,少不了大牌导演的执导以及当红明星的加盟。《建国大业》的总导演韩三平不但是国内著名导演,还是业界翘楚,任中国国内最大的电影公司――中影集团(中影集团控制了中国影视制片和发行的巨大市场份额,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强大的气场像磁石一样吸引众多大腕导演和当红明星的加盟。联合执导的黄建新乃是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副导演则是目前国内颇具知名度的李少红、陆川和沈东。影片采用如此华丽的导演阵容,使用国际流行的A、B剧组模式拍摄,主要原因在于《建党伟业》叙事复杂,人物众多,多剧组同时拍摄,能极大地节省时间。

《建党伟业》完全抛弃了主旋律历史片型演员担任重要角色的拍摄模式,明星显得更为偶像化和青春化,不但要求能形似,更希望能神似。刘烨饰演的、陈坤饰演的,韩庚饰演的邓小平,张震饰演的则是帅气十足;周迅饰演的王会悟,范冰冰饰演的裕隆太后,李沁饰演的更是美艳惊人。韩三平仅用一句“你们演的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吸引住了这些演员,让他们雀跃加盟,拿着极低的片酬,去演绎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集众长,融众多影片类型

商业电影最显著的特色是类型化,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的题材和技巧又形成了不同的影片种类,一般而言,类型电影有着程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形象和代表性的场景展示。《建党伟业》作为历史片,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处理手法,以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题材,以孙中山、袁世凯、等重要历史人物贯穿于其中,真实展现了风云激荡的历史画面。相对于以往红色历史片真实有余、活泼不足的缺陷,《建党伟业》博采众家之长,将历史片、战争片、悬疑片等诸多元素水乳般融合在一起,显得大气而细腻。“辛亥革命”和“”具有了历史片的厚重宏大,“护国战争”则具备了战争片的气势磅礴,“陈公博夫妇宾馆受惊”和“共产国际代表被跟踪”则流露出了悬疑片的惊险刺激。类型的杂糅满足了不同年龄、性别、阶层和审美趣味的观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精策划,事件营销娱乐化

在《建党伟业》的事件营销中,除了平淡无奇的开机仪式、杀青仪式、宣布上映时间、不同款式海报等事件之外,在整个影片生命周期中,有几个事件策划得极为精彩,令人啧啧称赞。

一是在拍摄时期以选用演员为焦点。由于《建国大业》采用了全明星的偶像化策略,所以哪位明星扮演哪位历史人物成为观众的谈资和关注的焦点。曾在《建国大业》中戏份儿被删的吴宇森成为《建党伟业》的第一位签约演员,帅气十足的吴彦祖形神兼备地扮演的旗手胡适,“硬汉”刘烨出演青年,青年化身女护士刺杀陶成章。在影片拍摄期间,这些娱乐新闻占据绝大多数报刊娱乐版的版面,让观众津津乐道。这些充足的作料让制片方在宣传影片时游刃有余,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既满足广大观众对影片的窥探欲,也达到宣传影片的目的,这些娱乐元素的加入打消了观众对红色历史片的抵御意识,让观众觉得这部红色历史片不再沉重。

二是在影片制作后期以剪辑删戏为话题。《建党伟业》邀请了173位明星加盟,但由于影片长度有限,叙事线索不能过于复杂,部分历史事实存在争议以及重大历史片需要严格审片等因素,导演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只有108位演员的戏份儿得以保留。从观众角度来说,当红明星的表演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删除谁的戏份儿都是种遗憾。制片方为了给观众一个说法,先是说为了弥补遗憾,将会剪辑18分钟的花絮,展示被删除演员的魅力,接着又说尊重演员意见,不再公开花絮。事件一波三折,观众的心情宛若坐过山车。整个事件极具戏剧性,充满了娱乐色彩。

三是在影片上映后以清点票房引谈资。《建党伟业》欲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世人皆知。北京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透露,《建党伟业》的目标是8亿元,而且暗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否则其他国外大片都不能上映。而韩三平则笑言目标过于保守,爆出雷语:3000万观众,10亿元票房!且不说是否能如愿,单是这份胆量就够惊人的。

《建党伟业》的豪迈之气绝非信口开河,而是源于日益扩张的中国电影市场。《建党伟业》仅在广州中山堂的单场票房就过11万元,创下全国单日单场票房之最。两日之后,票房即达5000万元,五天之后,票房过1.省略)

第4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为进一步弘扬铁人精神,做到“看电影 学党史”,7月28日,中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党组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铁人王进喜》,木材所第二党支部部分党员重温了以“铁人”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怕艰苦的光辉岁月,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大幅提升。

电影《铁人王进喜》通过讲述美国女记者露茜在大庆的所见所闻,揭开了很多王进喜鲜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还原和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铁骨柔肠的铁人形象。影片生动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石油人,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家庭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再现了会战年代可歌可泣的岁月及大庆50 多年的变迁与辉煌,艺术地展示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大庆这座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美丽城市,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树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共产党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我们要始终以铁人为骄傲,以铁人精神作为激励全体职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大力弘扬铁人精神,用伟大的精神,凝聚伟大的力量,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观影结束后,所有党员同志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学习“铁人”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要立足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以实际行动把铁人精神贯穿于工作始终。

第5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我满怀崇敬的心情和同事一起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向党的九十周年献礼的巨片,影片以真实历史之记录,讲述了中国***诞生前后的史事。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心灵又一次受到洗涤和震撼。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方向标,寻找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观,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光阴似箭,伟大的中国***走过了九十年的艰辛历程,我们这一批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一代,有谁能体会到当时的艰辛历程,有谁能体会到当年“血雨腥风”,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艰难,什么是困苦。当中国***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中国***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中国***那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的历史丰功伟绩。

纵观中国的历史,历次的农民革命、资产阶级的改良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来临,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革命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革命成果被袁世凯夺取,中国仍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控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首先引起了学生罢课,而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大面积反抗,进入高潮,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时一群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谱写出辉煌壮丽诗篇,描绘出了一个新生的中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九十年前,中国***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九十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有新中国!这早已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伟绩。

第6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一)电影场景设计中美术的运用

在影片的拍摄当中多处使用了虚实相互融合的手法。也就是一部分的场景是前往史实发生地进行实地拍摄。例如长沙的橘子洲头以及上海的车墩,还有一部分虚拟的场景就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然后使用电脑完成后期合成工作。影片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地外景也需要借助于摄影棚来达到所预想的视觉效果。例如影片中火车站的场景就是在易县取得,可是还需要有火车以及货运码头这些场景来进行搭配。但这些场景早已经不复存在。出于尽可能保留历史的原汁原味需要,美术组特意搭建了码头以及货运船。最后也是通过电脑合成技术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整个场景的氛围。同时,为了拍摄黄兴追击凶手的情节。美术组对现有的火车车厢进行大量改动,最后改动出了三个三节车厢以及两个站台,这样为拍摄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现实社会中,片中所描述的历史场景今天已经很难找寻到,很多场景早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为了能够呈现出恢弘场面就需要美术工作者穷尽所能。事实上片中的大多数场景是在摄影棚中来完成。例如火车站还有周边的建筑物以及车厢内的场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北京大学校园也是借助于搭建摄影棚来完成拍摄。虽然北京大学校园以及红楼这些场景还存在,但是如果按照现在真实的场景来拍摄的话势必让观众无法适应,细心的观众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漏洞。在全面考虑之后摄制组还是搭建摄影棚来完成拍摄。在拍摄过程中,搭建出了3000米的摄影棚。里面有部分校园的场景同时还搭建起了四层楼高的建筑。这个建筑物承担图书馆以及教室这些场景的拍摄工作。这样足以以假乱真的场景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感,特别是可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为拍摄经费的有限以及实际条件所存在的诸多限制,在拍摄中所搭建的场景不但做到还原历史面貌的要求而且许多场景在搭建之初就考虑到了今后的多次使用。例如,片中同看烟花的场景其实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影片中的办公室以及教室、图书馆这些场景全部是来源于搭建的四层楼建筑。北大校园以及红楼这些历史实物依旧存在,而且影片中的许多情节涉及了关键的历史事件以及所产生的特有环境。如果片面采用历史实物反而显得不真实,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场景变得现代意味浓厚。这样就需要美术组根据史料加以修饰,让建筑风格能够同原有的历史特色相一致。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历史所特有的气氛,这样也有利于构建出当时革命风起云涌的宏伟气势。对于一大的会址以及南湖场景的取舍上有许多困难。出于保护历史遗迹的需要,最后这两个场景还是在摄影棚内来完成。因为20年代弄堂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对于一大会址弄堂结构众说纷纭,让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取舍。美术造型设计按照影片中的情节来判断出会议的真实地点应该是在一楼。所以对场景的设置上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二)电影道具设计中美术的运用

在影片中有不少的场景中道具都带有深深的历史烙印。所以一定要进行改造才可以让这些道具与拍摄的场景巧妙融合,符合当时的历史。对于这些道具的大小以及外部形状和颜色都有严苛的标准。在道具的设置上要能够同场景以及服装相互配合好,特别是需要注意到影片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一些特定的道具需要通过专业的道具师来完成。可是因为北方的道具师同南方的道具师在设计风格等诸多方面难以融合,对于道具的理解上彼此也存有明显的不同。例如,上海的道具师所做出的道具都带有体积小、精致的特点,对于细节的把握上特别好。而北方的设计师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显得较为粗糙。所以导演决定请上海道具师来对道具进行专业的设计与制作。在开始拍摄以前,美术组就需要前往各个场地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取景。在这之后方能进行场景以及道具的画图与设计工作,这些工作就需要花费90多天。同时,在拍摄期间对于场景以及道具还需要连续地进行设计工作,需要满足拍摄的实际需要。有的时候早期的道具必须要在开始拍摄之前就完成,所以道具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在开始拍摄之前完成,防止因为道具不能满足拍摄的需要而耽误拍摄进展。美术组需要在经费以及时间上同投资人以及导演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避免因为道具的问题造成拍摄延期。

(三)电影人物造型设计中美术的运用

片中的历史人物需要通过服装来进行烘托。选择的服装款式以及颜色都要能够同拍摄的场景相互统一,这样才能够让其相互融合。《建党伟业》作为一部历史片,在服装的设计上就需要按照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进行一定的设计与改造。例如,许多女演员的服装上需要有一定的新颖之处,而且需要处理到最合适的程度。不然就会显得与历史不合。虽然片中军阀的服装颜色全部采用了灰色。但是为了让军阀的服装同场景相符且有一定的创新,设计者特意模拟情境来保证视觉效果,细致考虑服装的颜色以及色调,人物的服装均是以朴素为主,这样就突出了历史的严肃性。《建党伟业》影片的服装设计师王秋萍同剧组合作次数较多。对于导演的各种要求能够良好把握。由于《建党伟业》涉及众多重要历史人物,本文以的塑造为例。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下巴上有痦子,但是美术组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各种历史图片发现年轻时候的其痦子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最后在做造型的时候考虑到观众的形象记忆而保留痦子。在演员的选择上,导演是通过历史真实照片作为基础来进行挑选,最终确定由刘烨扮演一角。经过化妆师的精心处理,由刘烨扮演的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数字技术在电影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电影制作中大量采用了数字技术,为美术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影片《建党伟业》时间跨度大,场景众多,有些场景是实景抓拍,还有一部分场景是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加工后再加入影片中去的。比如,热闹的黄浦江码头除了少部分船头和栏杆是在摄影棚搭建起来的,其他中景、远景均采用了数字技术由特效软件制作而成。《建党伟业》在内景与外景制作中多处采用了电脑特效。比如,拍摄嘉兴南湖会议片段时,游船内外的场景都在实景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电脑特技处理。为了给人以优美的意境对画面进行水墨画处理的效果,提高了影片的美术设计水平。再如,影片中描述“五四”运动学生在天安门集结的场景是事先在横店影视城拍摄部分电影素材后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后期电脑合成的。尽管,《建党伟业》中表现的许多历史事件是由电脑数字技术制作完成的,然而并没有影响到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7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从2009年的《建国大业》,到2011年的《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一部部主旋律电影一改以往的“传声筒”印象,以集体转向、蓄势而发之势,为国产电影的票房带来阵阵惊喜。这些“新”主旋律电影的热映景观背后,溢美之词与指责之声的评议场面也蔚为壮观。与其他的票房神话佳作相比,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转型似乎只是其迎合市场而作出的让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转型,确实为一度黯然失色的主旋律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些“新“主旋律电影以非传统的叙事、偶像化明星的加盟为其鲜明的特色,跳出与以往主旋律电影的窠臼。“新”主旋律电影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主旋律电影的营销大门,突破了过去主旋律电影沉闷的心理印象,为中国影业的发展带来极具普适性的价值取向和颇有成效的迎合受众心理的言说方式。 一、非传统叙事迎合“差异原则” 现代心理学的“差异原则”认为,人的感知能力与感知对象的外在形式和心中“图式”的差异程度紧密相关。一般说来,只有那些与欣赏主体内心的经验图式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形式,才容易引起人的敏锐感知。“研究表明:新异性可分为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引起注意更多的是刺激物的相对新异性。”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叙事作品和观众的观影经验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使其内在心理结构与叙事作品的外部形式模式异体同形、异质同构时,欣赏者的兴趣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 在后现代的观影语境中,主旋律电影往往被贴上严肃、庄重、刻板的标签。中规中矩、端正有嘉的叙事方式曾经成为主旋律电影的“范式”,他们的讲述和营销方式多是“请观众注意”。倚靠着“三公”(发公文、用公款、工作时间观影)模式而进入市场收回成本。但以《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等影片为代表的近期的主旋律电影,却大胆采用“另类”情节,采取了“请注意观众”的叙事方略,添加了众多具有相对新异性的“刺激物“,从观众的观影情趣和心理期待出发,以大气而不矫饰的叙事手法、独辟蹊径的商业元素,成功模糊了壁垒森严的政治主旋律与商业娱乐片的界限,填平了这两类影片貌似“不可逾越”的鸿沟,变“要我看”的倡导为“我要看”的自主性行动。 “新”主旋律电影不拘泥于固有范式,用叙事的创新营造话题。但这类影片又与其他普通商业大片的讲述方式不同,在基本基调上,影片仍主要定位于庄严正派,它打破了过去主旋律影片惯有的国共对立的脸谱化表现,从历史的高度进行全局俯瞰,打破了黑白人物程式化的审美定势和模式,用一个个既宏观又微观的视角去追溯革命伟人们的红色情怀与光辉岁月。这样的故事讲述方式,摆脱了过去的“红色情结”支配下的简单、截然对立的审美定势②,使影片获得了一种新的历史维度的同时,也以其“差异原则”获得观众的认可。市场经济时代的整体观影语境呈现出自由、开放、个性等特征。娱乐至上成为时代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影视的文化消费心理愈来愈浓烈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观众更多地将影院视为休闲放松的场所,他们走进影院为的是享受电影所带来的视听和情绪激荡。主旋律电影承担着“国家叙事”的巨大任务,应和着现代观众的观影趣味。当前的“新”主旋律电影,都无可例外地在正剧的基本叙事框架里融合了大量的喜剧性和悲剧性元素,导演力图再现历史中本真多面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极力使历史洪流中的人物内涵的情感外化于银幕之上。《建党伟业》中与浪漫地观焰火,《湘江北去》时毛、杨二人如韩剧般浪漫唯美的纯爱,《秋之白华》里瞿秋白和杨之华冲破世俗阻挡勇敢携手共浴爱河的坚定,精彩的桥段制造出点点温馨浪漫,使影片端正阐释之余“和蔼可亲”。这种不约而同的别样方式演绎,也为影片注释上了“时尚化”和“泛娱乐”的注解。《建国大业》中蒋经国的上海“打虎”,的黯然身退;《建党伟业》中袁世凯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试图挽回,这些平静审视讲述的视野背后,也为主旋律影片的历史书写打上了“人性化”的印记。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处理,通过“柔性表达”拉近主旋律大片与受众的亲近感。而且,并不常见的正剧中“浪漫元素”的运用、反面人物的“悲情”视角,也引发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不仅给观众带来种种诗意与浪漫情怀,在影片宣传上,也能由于“陌生化”引发一些争议和话题,为影片的宣传添砖加瓦。 这种半娱乐的外包装“柔性表达”了“主旋律”中所应阐释的历史和政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柔性表达”是吸引受众最有效的策略和手段。非传统“主旋律”的叙事方式和柔性表达遵循“差异原则”,助影片褪去了过往“说教”的成分与色彩,弱化了史实的争议和意识形态的过分纠结,使影片成为全民同心感受的主旋律意象投射体。 二、强势景观引发“认同心理” 对商业性影像文本的价值实现而言,受众的认同反应(介入机制)无疑是关键的。它必然要在影像审美建构中诉求于大众(而非小众)的认同,也就是实现影像本文表达与受众心理认知的同构。③换言之,电影心理学的这一“认同”概念,即为在欣赏影视作品时,观影主体不自觉地把自我投射到主体上,与明星或片中人物产生共鸣,与角色同悲同喜,将自我设想成主体人物,甚至与片中角色同一的心理过程。“新”主旋律电影用景观电影的典型特征,迎合观众的“认同”心理。对于革命年代的那段风起云诡的特殊时期,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庆典中,观众更想体味那历史的转折与恢宏。这些“新”主旋律电影企图用或场面或明星的强势景观为观众带来“景观电影”的震惊式的观影体验。这种富有魅力的“虚拟世界的真实”,使观众在“黑匣子”中体味那段历史,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置换。在网络的分享平台日益兴盛,网路上传下载的时效日益提速的今天,正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观众移师网络观赏电影。但在影院中的这种“亲历历史”的景观实时视听刺激则很好地强调了影院观看的“在场性”和“假想式体验的真实感”,更有可能引得观众的“认同心理”青睐而相互告之,从而引发观影如潮的票房喜象。#p#分页标题#e# 在近期的“新”主旋律电影中,与主旋律故事的意识形态宣传相比,这些影片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偶像明星、大牌明星云集的强势盛举。④朱光潜在他的《悲剧心理学》中认为,模仿偶像和尊崇英雄的天性,是观众认同心理的本源。电影导演依照认同的心理学因素,借助明星和演员的魅力,创造出迎合观众心理的形象,并且还有意识地在观众头脑里创造一种幻觉,使他们感到仿佛亲身参与了在电影的虚幻空间里所发生的剧情。⑤明星作为媒介景观的代表,往往聚焦着媒介的热点,明星尤其是主旋律电影中并不常见的偶像明星的出场,为这些“新”主旋律电影营造了一个强大的吸引气场。而明星们的共贺建党九十周年的“红色情怀”,也在社会上表现出引导消费的表率作用。观众在这种有效的刺激下,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幻觉:看主旋律电影表达的是一种爱国情怀,明星如此,“我”也是如此。这种明星的“可看性”和榜样力量的“有效迅速性”,更使各种媒体不遗余力地为这些主旋律电影进行“免费”炒作与宣传,于是,观众的普遍认同感越来越强。在这种景观的强力引擎下,观众们纷纷涌进影院一睹风采。 三、“天时地利”契合民族文化心理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的“移情说”对美学界影响深远。他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认为“产生审美享受的根本原因不在客体,而在‘自我’的‘内部活动’,美感是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觉到的自我价值感。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另一个是对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美主体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⑥。根据移情理论,在影视的观赏经验中,情感体验更倾向于情景的交融和物人的统一。“新”主旋律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移情理论,它扛着猎猎扬扬的“献礼片”大旗,将影片营销成轰轰烈烈的“商业大片”;它突破了“主旋律”电影的传统模式,按照一定的心理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方式,在基本遵循既定的“主旋律”电影的本真基调和弘扬主旋律意识形态的生产原则的基础上,既加强了对既有受众接受模式的运作,又从外延上丰富并确立了善用民族文化接受心理的主旋律电影的表达方式。 不可否认,从建国六十周年的《建国大业》的热映,到建党九十周年的《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等一批具有商业气息的主旋律电影,举国庆典的特殊时刻使这些电影具有厚积薄发和天时地利之势。营销的时机契合是主旋律影片取得较高票房的成功因素之一。影片与举国庆典相映成趣,彼此强大的爱国气场发生了深度对接。“为祖国共贺六十年华诞”(《建国大业》);“主打热血励志,伟人应该成为当今青年的偶像”(《湘江北去》)等言语的宣传,将共庆建国、建党和观看影片的行为进行等同性的言说,使观众在特殊时期的满腔的爱国情怀找到了情感的落脚点,为他们的民族文化心理建立起一个新的参照物,激发并且放大出潜在的爱国热情。一方面使得观众这一审美主体得以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投射到观影活动中;另一方面,在观影活动中,观众的内在意识向影片转移,对主角的“移情”作用更切合观众的爱国情。 事实上,笔者认为,精良的揣测观众心理的商业运作和营销对影片的高票房贡献率同样不容小觑。在商业化的运作过程中,发行方并不是把这些“新”主旋律电影包装成商业大片,而是步步为营,审时度势,循序渐进,但始终没有偏移影片“主旋律”的本体初衷定位。一方面,发行方努力在宣传中打造历史厚重感的“主流大片”形象;另一方面,强调其社会责任感。主旋律电影在进入院线上映之际也进行公益首映放映(小范围),借此“回报社会”。小范围的“公益首映”,既是试水观影反应,又成为良性“话题宣传”。同时,在此类媒介宣传中,宣传尽力营造制片方对社会责任和文化发展的自觉的责任感,形成正面的口碑营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正面的舆论力量为观众爱国情怀的“移情”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从片方到观众的行为,都被渲染成一种强烈的爱国的民族文化意识,以同样的方式(观看“新”主旋律电影)共表爱国情怀。 可以说,正是这些深谙观众心理的商业类型形式的宣传和制作策略客观上消弭了主旋律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后现代观影语境的大众化之间的鸿沟,从而营造起“新”主旋律电影们的“吸金”气场。

第8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为弘扬和传承革命传统,培育广大少年儿童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根据上级单位安排,布苏格村村民委员会7月26日下午,布苏格村民委员会组织少先队员、青少年“红领巾小课堂”活动,在布苏格村会议室观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建党伟业》是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诞辰的献礼作品。学生们说,平时忙于学习,家长也忙于工作,很少有人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史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为满足广大师生对爱国教育的热情,对红色历史的渴求,卧龙区实验学校和南阳电影城联系,组织部分学生观看影片,了解革命历史。

观影过程中,大家认真观看,如临其境,时而深深地被影片吸引,时而互相讨论着故事情节,电影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武昌起义,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爱国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等。

第9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

那是一个怎样新鲜、激荡而浪漫的年代啊!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历经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等波折,然而,恰如影片中陈独秀在演讲中大声疾呼的那样:“民国,是共和之国!”这一理念经由辛亥革命而深入人心,使得任何妄图恢复帝制的行为都是逆潮流而动,从而最终失败。

正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崛起,而大批的有识之士和爱国青年都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思想的光辉在苍茫大地上碰撞、交织,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我们可以看到陈独秀李大钊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派文化的激烈争辩和交锋,可以看到爱国学生们的青春、热血和激昂,可以看到当时的莘莘学子是怎样的心忧天下胸怀未来。在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指导下的北大,各种流派的学说,各种不同的声音,展现着国难之时,知识可以散发出怎样新鲜而富有活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