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月光曲作文范文

月光曲作文精选(九篇)

月光曲作文

第1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月光象你明净的眸子

把我的心灵荡漾

糖糖

月光象远方的花香

隐隐约约

一丝一缕

把我羁绊在你的身旁

今夕何夕

等月明镜般清纯

等水拂柳般柔媚

我的心就如成熟的

蒲公英的花朵

飞散了

糖糖

可你知道

我的心没有飘落远方

它在你或近或远的地方

扎下了根

在不知不觉中

长成了翁蓊郁郁的

蜂房

在没有你QQ声响

彷徨彷徨

生出苦苦的根

苦苦的浆

有谁知道

我只是在翘首等待

你采撷的目光

第2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眼看去,这个草原是一片绿色,五颜六色的鲜花,微风阵阵袭来,温暖的阳光照在这美丽的草原上。在草原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长得并不漂亮,每个小孩看见她那么丑,都不跟她玩,都欺负她。她总是天天早上早早地来到草原上坐着,呼吸新鲜空气,静静的靠在小树旁。她如果有心事也都会去那棵小树前倾诉。因为这棵小树是她6岁时种的,自从有了这棵小树后,小女孩就并不觉得孤单,寂寞了。因为有了这棵小树和她一起茁壮成长,听她倾诉她生活中的苦与乐。

这一天,小女孩像往常一样来到小树旁倾诉。这时,突然来了一群男孩,他们见到小女孩长得那么丑,就取笑她,欺负她。小女孩伤心极了!不但这样,他们还要弄倒小树,在小女孩心中,小树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所以,小女孩为了保护小树,就硬拉着那些男孩,没想到他们竟然大力一推,把小女孩推下山坡,那些男孩看到小女孩滚下去了,一个个都惊慌失措的逃跑了。而可怜的小女孩因为滚下山坡是头撞上了一块石头,导致小女孩失忆了。

第3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半晌的时候,吃过饭,一个丫鬟走到月的身旁轻声说:“七小姐,四小姐请您去她房间一趟,说是有事与您说去。”月应了她一声,便径直走到她四姐的房里,心里却狠是困惑。

她四姐见她来了,便吩咐下人离去,还在关门的时候特意望了望。月就呆呆地站在那边。

她四姐关好门后,就急忙拉着月的手走到内房。月不解地问:“姐姐,你今天怎么了呀?”这时她四姐拉着她在榻下坐好,便问:“你昨晚上哪去了?”月心里一惊:难道四姐她……她正犹豫着,她四姐便说:“我的好妹妹,你快告诉我呀。”

原来,昨天,月的四姐在寺庙里求了两个如意佩,想给月一个,便叫她的贴心丫鬟小玉给送去了。可小玉一推开门,发现七小姐并不在房内,便匆匆忙忙地跑去告诉了四小姐。四小姐叫小玉先不要声张,不要去禀明丞相,待到黎明时分自己再去看一看。而到天亮时她四姐再去时,发现月衣衫整洁地躺在床上,心里便揣摩着月昨夜外出了,今日便问个究竟。

月听了,心怦怦地乱跳,涨红了脸,手指不住地绕着衣襟。“四姐,我昨夜……”月吞吞吐吐地,想告诉四姐,可心里又在犯难。

“莫非,你昨夜和那个新任状元郎去幽会了?”四姐见她犯难,打趣道。

“四姐果真知道小妹的心思。是的,小妹昨夜是与他相会去了。”

这时,月三姐的贴心丫鬟端着莲子羹从外面走过,听着里面似乎有人在讲话,便疑心是贼,就在外面偷听了好一会儿。

月的四姐听到她的“戏言”是真的,大失惊色:“小妹啊,你怎么会爱上那个状元郎呢,你可是清楚我们爹爹的为人的啊,他定会嫁你入大户人家,怎会让你与这区区小官成亲呢?而且,要是让爹爹知道了,他会如何处置啊。唉……”

这时月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妹妹知道爹爹的为人,可妹妹打小就与四姐最好,信得过四姐才与四姐说的,小妹恳求四姐不要告诉爹爹……”

她四姐见她跪下了,急忙搀扶,“你这是何苦啊,我答应你便是了。”

窗外的丫鬟听见了,便急匆匆地跑向三小姐的房间,说了此事。

第4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秋天的雨是清爽的,打在脸上会认为很冰冷,很凄凉,就在那一瞬间“秋叶!”她一转身,原来是夜风,她叫秋叶,他叫夜风,真是阴阳交错。她是他的初中同学,他了解她的家庭。“你怎么在这儿,不去报名吗?”“秋叶,我跟老师说了,他说可以免掉你的学费和寄宿费走,我们一起去报名。”秋叶呆呆的望着他,不知道是憎恨,还是欢喜,没等她回过神,夜秋就把她拉过去。

就这样,秋叶进入了本城市的重点高中。她没有任何行李,没有东西,两手空空的进了学校,当然她不知道学费是他教的。

她来到学校安排给她的寝室,她惊呆了,室友全部是男生,后来才知道分到这间的原因是:她来晚了女寝室满了,只有这间是空的,所以分到这里来。她有点尴尬的走进去,他与她的目光又相遇了。她扫视了整间房,有点陌生,也有点熟悉。熟悉的是因为有夜风,陌生是因为……“秋叶,校长说了,只是暂时地在这里落脚,明天就给你转。别担心,大家都是哥们。这是枫,只是云,只是…………”他一一介绍了。

隔日,校长真的给她换寝室,她昨夜一夜都没有合眼。夜秋送到她的新寝室,她们向秋叶招手,她们早就知道他回来的。“你认识他吗?”秋叶没出声,她知道她们又再想那些她们不该想的事情。“明天就要开学了,大家的书本准备好了吗?”说到这里,秋叶哭了,因为她什么都没有,她忍住了自己的眼泪,她想家了,可是她从未有个家。

这些都是夜秋意料之中的,他早已准备吧一切学习用品送到她的寝室。秋叶跑了出去,“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夜秋没有出声,过了一会儿“你就收下吧。”可以说夜秋一直把秋叶当作妹妹看。秋叶机械地接过书册,连句“谢谢”都没说就走了。一个室友说:“他是你哥哥吗?”她又没出声,“以后就是朋友了,我叫影,她是风,她是………”与夜秋一样的介绍了所有人,秋叶痛苦地跑出寝室,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沉很沉。

影和其他人找到了夜秋,问了他一些事情。知道她父母离婚了,而她父母没有一个想要带走她,虽然这是10年前的事情,但是现在还很……后来,她被她外公收养了,再后来,也就是今年,她外公去世了,而房东把他外公的房子收掉。而今年秋叶刚刚考上重点高中,却不能读,也没有地方住。

她们发现自己刚刚对秋叶的态度不好,都在自责。

今天开学了,风丝丝地吹,虽然是秋天,但是公共汽车上还是有那种气味。想缘义这种女生最可怜,上公交车的时候,幸运的话就被挤上车,不幸的话就最后一个上车。因为今天开学,所以有很多学生和上班的大人。在此,很多人占缘义这种姑娘的便宜。缘义发现后面有个高大的身子“贴”在自己身上,发现自己遇见“狼”了。自己悄悄地转过去,他们目光相遇了,他把目光转向另一边。下一站有车水一般的部队下去了,愿意的心也下去了,“小玲!”她听见那只“狼”向她叫了一句,她有点吃惊,认为他交错人了,可是明明是冲着自己,她也装着认识他的走过去。

终于下车了,他和她同一站下车,她问:“恩,谢谢你了,怎么称呼你?”“我叫凌飞,重点高中自由部的新生。”缘义打量了他,从头到脚的扫描了一遍,看得连他都不好意思“我说凌飞啊,怎么才是新生啊?我以为你是毕业生了!”用当今社会来形容他就是酷,身高1.78米,个子比自己高出两个头。“我是缘义,也是重点高中自由部的新生。”他们边走边说,到了学校。自由不得意思是:不是住学校的学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当然不可以翘课。

她走向那贴满着分班表格的墙。她兴奋的跟他说“凌飞,我们同班?剑彼??咝说乃担?幼牛??吹角镆叮??仁且痪??缓笞匝宰杂锏厮盗艘痪洹霸?辞镆兑苍谡饫铮⊥郏??一故峭?唷??泵坏人?低辍斑溃?乔镆栋薄霸趺矗?闳鲜端?穑俊薄岸鳎??俏页踔型?А??薄斑祝?一故撬?⊙??о希薄罢饷辞桑俊薄安恢?浪?衷谠趺囱?耍??邓?罄础??薄袄床患傲耍?斓悖?颐腔挂?峡巍5纫幌潞湍懔模?荒芨?鲜α粝虏缓玫挠∠蟀。】斓悖

而秋叶根本没有心情去看分班表,什么什么的,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解决吃饭问题,住宿问题,还有……“秋叶!~”凌飞和缘义齐声喊,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默契。秋叶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枫叶落在她的眼前,她依然认为那是一种悲哀。“怎么了,走,我们一起去教室。”空气结了十秒“你们别管我!”他们俩被她吓到了,很自觉的走开了…他们来到自己的教室高一(1)班,他们有默契地望着教室门外的牌子,确定是高一(1)班然后再进去。

大家都在期待新老师的到来,大家在下面忘我的讨论老师是是歌老太婆还是歌老爷爷…脚步近了,更近了,老师突然走了进来,同学们眼前一亮,老师刷刷的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秀丽的字“欧阳?霁”由此可见,这老师是欧阳老师。突然,夜秋带着秋叶走进来“老师,对不起,因为早上起来晚了,那班车已经走了,我妹妹和我一样迟到了,真是不好意思。”欧阳老师很有耐心的听他说完“嗯,新同学,找个位子坐。”

“好,下面由我宣布一下班干部的名单,因为大家都是新生,一周后进行合理的调整。”欧阳老师说。

“秋叶什么时候有个哥哥啊?”缘义不解。

第5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关键词:贝多芬;德彪西;《月光》

    一、在作品标题由来上的比较

    在钢琴作品中,人们一旦提起 “月光”,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也就是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Quasi una Fantasia”,这是一句意大利语,Quasi就是好像的意思,而una则是一的意思,“Quasi una Fantasia”就是“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对于这首作品的名字——“月光”,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着名的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贝多芬给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钢琴的时候,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这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尽管这个传说很美,但是它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作品在创作动机上的比较

    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的时候,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的浪漫,它的背后更多的是痛苦与无奈。1800年春,30岁的贝多芬开始为来自意大利的古安鲁迪伯爵的爱女朱丽埃塔?桂恰尔蒂教授钢琴。虽然当时的朱丽埃塔?桂恰尔蒂只有16岁,但是年龄的差距是无法阻止两个人相爱的。在连续数月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两人萌发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师生恋情。而当时的贝多芬已经在一个朋友的信中,承认表达了他对于耳疾的恐惧和挥之不去的忧虑。而这段浓烈的感情,对于两年以来一直怀着暗淡心情,孤独而又悲伤地生活着的贝多芬来说,无疑就是一道曙光。由于阶级不同,在朱丽埃塔?桂恰尔蒂的父亲极力的阻挠与反对之下,这段美好的恋情留下的也只能是遗憾。贝多芬的《月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作品所体现的完全是贝多芬本人的心情,而并非对月光的描写。

    而德彪西在创作他的《月光》的时候,却并没有贝多芬那么多的烦恼和忧伤,在他面前的只有贝加摩地区的优美的风光: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这样美丽的景色,给了德彪西创作的灵感,并且用他那独具风格的音乐表现手法,创作完成了这部着名的印象派钢琴作品。这样的心情与意境跟贝多芬当时心中交织的痛苦与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拥有同样名字的两首钢琴作品,却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别的原因之一。

    三、作品在内容表现上的比较分析

第6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关键词:贝多芬;德彪西;《月光》

    一、在作品标题由来上的比较

    在钢琴作品中,人们一旦提起 “月光”,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也就是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Quasi una Fantasia”,这是一句意大利语,Quasi就是好像的意思,而una则是一的意思,“Quasi una Fantasia”就是“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对于这首作品的名字——“月光”,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着名的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贝多芬给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钢琴的时候,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这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尽管这个传说很美,但是它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作品在创作动机上的比较

    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的时候,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的浪漫,它的背后更多的是痛苦与无奈。1800年春,30岁的贝多芬开始为来自意大利的古安鲁迪伯爵的爱女朱丽埃塔?桂恰尔蒂教授钢琴。虽然当时的朱丽埃塔?桂恰尔蒂只有16岁,但是年龄的差距是无法阻止两个人相爱的。在连续数月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两人萌发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师生恋情。而当时的贝多芬已经在一个朋友的信中,承认表达了他对于耳疾的恐惧和挥之不去的忧虑。而这段浓烈的感情,对于两年以来一直怀着暗淡心情,孤独而又悲伤地生活着的贝多芬来说,无疑就是一道曙光。由于阶级不同,在朱丽埃塔?桂恰尔蒂的父亲极力的阻挠与反对之下,这段美好的恋情留下的也只能是遗憾。贝多芬的《月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作品所体现的完全是贝多芬本人的心情,而并非对月光的描写。

    而德彪西在创作他的《月光》的时候,却并没有贝多芬那么多的烦恼和忧伤,在他面前的只有贝加摩地区的优美的风光: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这样美丽的景色,给了德彪西创作的灵感,并且用他那独具风格的音乐表现手法,创作完成了这部着名的印象派钢琴作品。这样的心情与意境跟贝多芬当时心中交织的痛苦与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拥有同样名字的两首钢琴作品,却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别的原因之一。

    三、作品在内容表现上的比较分析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法国着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曲《月光》,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却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对于这首印象派的名曲,我所能写出的,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印象”:所谓“月光”,对于法国着名作曲家德彪西而言,似乎既有外视的意识印象,又有内心的波澜起伏。对“月光”的“印象”和“人心”的“思绪”之间的“比拟”,也成为德彪西《月光》的主题。同样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德国着名古典、浪漫派作曲家贝多芬的名曲《月光奏鸣曲》,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也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对于这首《月光奏鸣曲》,我能感受的,也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感受:所谓“月光”,对于贝多芬而言,似乎更适宜于心灵的沉潜。如果说:德彪西的《月光》,乃是因“外视自然景致”而引起了印象的变幻;那么,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则是因“内审心灵世界”而升华了英雄的情操。

第7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关键词:施光南;《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征;演唱分析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抒情歌曲,该曲通过描绘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碧水,还有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等景象,表现了傣族青年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纯洁真挚的情感。此曲写于1979年,当时深受歌唱家和听众的喜欢,随后该曲的流传时间之长,流传范围之广是其它歌曲所无法比拟的。鉴于此,对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作如下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创作

《月光下的凤尾竹》曲作者是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时代歌手”;词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倪维德。1979年天津歌舞剧院一行三人到云南省德宏州采风,朦胧的夜色下傣族青年男女们映着明亮的月光,在竹林里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芦丝声声,晚风刮来竹尖轻轻摇晃,此时,诗人倪维德诗兴大发,挥笔写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歌词,随后由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根据云南的地域风情和音乐特色为歌曲谱曲,从此该曲唱遍中国大地、传至世界角落。

二、作品的艺术特征

(1)优美的歌词

歌词是人类最古老最普及的艺术,与人民生活有着深刻而广泛的联系。不能对歌词艺术的透彻了解,便不可能把握音乐文学的规律。作品共三段歌词,每段都是对称方正的四句,句尾押U韵。不吟唱曲调,单就歌词也能体会出词作者含蓄的感情。改革开放之际能写出如此的爱情之歌实属不易。

《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歌词写得有宋词意境,唯美含蓄。我们通常所说的歌曲意境在这首歌曲充分体现出来了。“意”是思想内容,“境”是表达“意”的形象。此作品的“境”是夜晚的月光、淡淡的轻雾、凤尾竹,然后引出有生命的傣族姑娘――葫芦。展现出微风吹拂凤尾竹,伴着柔和的月光,姑娘凝望窗口,不远处传来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深情倾诉 ,充分展现歌曲的“意”。

(2)音乐的结构形式与内容

此曲是3/4拍,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为A B A’。乐曲开始是8小节的引子。A段里包括重复的a句(羽调)如图所示:

主题运用“倚音”装饰级进的旋律线条,并结合三拍子的节奏,展现了西南边塞的风景画面。A段里的b句和b1句是同头换尾式的,b句形成了13516这样具有浓厚的西南音乐音调的基本特征。变化再现a1句后直接进入B段,将歌曲推向高潮,最后变化再现A1段,乐曲在长达16小节的衬词“哎罗哎”中结束。

三、准确演绎作品

我们在学习和演唱中要准确把握作品内容,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来演绎作品。科学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优美的音色是演唱一首作品所必备的。

1.流动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的支持力。这首作品前两句都是四小节一个乐句,对于歌唱者来说要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持住一个乐句,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在衬词的地方做一个快速呼吸,当然快速呼吸时,不能吸的过饱或是过于僵硬,吸的过饱或者过于僵硬就会破坏乐句的连贯性。中国戏曲里的托腔就经常采用偷气,这样就保持了乐句的完整性,保持了歌曲缠绵的感觉。第三句和第四句“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听啊,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两乐句是舞蹈性的级进八分音符为主,容易唱成跳跃的断音,在演唱这两句时,气息要充分体现出连贯性,演唱时像是船在海上飘荡。“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此句的“哎”长达五小节,紧接下句时要带有技巧的吸气,在最后一个带有傣族风格的上滑音6上滑过时,接着吸气,这是一个同时的动作。这样就会产生连贯的感觉。

2.节奏与力度的把握

这首作品是3/4拍的,第一、二句多采用一字对一音,这种节奏型一般表现摇曳的感觉,加上演唱者连贯的气息,使人置身于朦胧的夜色里。作品的旋律平稳、摇曳,如水波荡漾,力度上一般采用中弱。歌曲第三句采用短时值、较为紧促、细碎的节奏型,特别是强拍细分的节奏。四小节的“哎”运用了“缠绕式”的旋律显得婉转曲折。

3.咬字与吐字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相互融汇的艺术。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并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工具。准确的咬字、吐字、清晰的表达词汇和语句是歌唱艺术的真谛。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民族性较强的作品中,有体现傣族风格的衬词和衬腔。所谓的衬词是歌词基本句子以外的,为了歌唱的需要而增加的虚词。而衬腔是指带衬词的歌腔,这里更多的强调其旋律意义。衬腔能鲜明地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曲作家施光南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多处使用了“啊”“哟”“哎”等衬词。第一句中的月光啊,这个“啊”需要归韵,“啊”字是开口音,在发音时着力部分在口腔后部,吐字时用力在喉,而“啊”本身是衬词,演唱者要突出此音,即要突出它的清晰性,又要有一带而过之感。“哟”字在歌曲中出现多次。“哟”iao是中响复韵母,发音时,中间的母音清晰、响亮,而前后的母音发音应轻而短。歌唱中,声音时值的延长主要在中间的母音。为了体现傣族音乐迷人的特色,作曲家将“哟”字拖三小节,发音时在舌面上方靠后部分,贴近上腭处,演唱时容易将此音闷在嘴里,不易明亮的发出来,所以,在演唱时尽量往前咬字。“哎”字共拖长四小节,ai 音较之于yao音更靠前些,发音时在舌中。以上是作品中衬词在演唱中需要注意的。

声音的音色特征是音乐表现与审美的特性标志。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音色的声音来表现,同一首作品由不同音色的声音来表现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典型的可以用不同音色来表现不同音乐审美的作品。创作初由施光南成功的合作者关牧村和于淑珍成功演绎,到民族声乐家的精湛表演,再到后来的龚、杨钰莹、黑鸭子组合、梦之旅组合等流行歌手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成功演绎了该作品。

结语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反映傣族风情的抒情歌曲,它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细腻、含蓄、深情的音乐个性,婉转悠扬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尽展云南风情。该曲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流传性、通俗的大众性让笔者为之感叹。

参考文献:

【1】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12月

【2】朱名燕.《歌唱艺术与名曲欣赏》四川美术出版社 ,

2005年版

【3】沈美光.《施光南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

艺术》《艺苑》

第8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关键词: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钢琴演奏

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亦称《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接近他创作的成熟期。弹奏这首作品,处理的关键,不仅要掌握一般意义上的技巧,更需要对乐曲有宏观控制能力。三个乐章具有整体上的连贯性,演奏时情绪转换、气息控制和速度处理等不可脱离特定的要求。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奏鸣曲中的第14首,也是他众多音乐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民间广为流传,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在明月之夜写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盲人女孩的,故名《月光曲》,其实并无根据,疑为杜撰。据说,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贝多芬的这首《月光奏鸣曲》,夜晚去费尔伐里斯吉特湖划船,夜景衬托得月光如梦似幻,使诗人脑海浮现贝多芬第一乐章的旋律。于是,诗人在著名音乐杂志上发表了诗情画意的感想:贝多芬乐曲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疏森湖上闪耀的月光倒影,一如湖面上荡漾的小船。于是,诗人便给这首乐曲加上“月光”这一标题。

贝多芬的这首钢琴奏鸣曲,因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诗意的解读而更为著名。但笔者以为,以“月光”为题不尽恰切,因“月光”展开联想容易使人对乐曲的理解陷入误区。

1801年贝多芬创作这首乐曲,当时他正患得患失于一段炽热的爱情。贝多芬对朱丽叶小姐一见倾心,陷入热恋。而朱丽叶情感奔放,缺乏专一,同时与贝多芬及另一些倾慕者巧妙周旋。1802年初朱丽叶突然宣布结婚的消息,但新郎并非贝多芬。而贝多芬此前一直坚信,他与朱丽叶是彼此深爱的,无情的结局对他造成巨大的情感打击。贝多芬与友人的通信以及他在1802年10月写的《海里根遗嘱》,包括此曲在1802年初出版时题献的对象为朱丽・圭奇贾迪伯爵小姐,均可印证这一点。贝多芬曾标记该曲为“幻想曲式奏鸣曲”,可见人们关于他将情感挫败后的内心感触宣泄在这首钢琴曲中的揣测不无道理。

笔者则以为,不必过于强调这首乐曲的传奇色彩,将其局限为贝多芬对恋人深情而绝望的倾诉。其实乐曲更侧重于表现内心感受,记录描述的色彩则很淡。第一乐章中压抑的感受酝酿着预示的悲情;第二乐章有片刻的喘息,之后迎来悲情爆发的第三乐章。罗曼・罗兰称此曲:“表现的痛苦与愤怒已经超越了爱情”;安・鲁宾斯坦认为第一乐章的升c小调暗示乐曲的悲剧性质,第三乐章则是暴风雨般、充满热情的;车尔尼听过贝多芬的弹奏,他的见解无疑更客观:第一乐章在气氛上应该表现出有如从遥远彼方传来悲叹与倾诉的精灵的歌声一般,第二乐章不能忽略了温暖与舒畅的情绪,第三乐章表现了贝多芬热情、感情奔流、激昂的一面。

从曲式结构看,《月光奏鸣曲》打破了奏鸣曲套曲常用的模式,以持续的柔板代替了快板。弹奏第一乐章有三个难点:对三连音的控制;要求同一只手做出两种不同的力度,即训练右手同时弹出较强的高音旋律和较弱的中声部三连音;要求气息能贯穿始终。其中第三点最关键。因为这首曲子要以“气”弹奏,而非仅简单掌握技巧就能弹好。乐曲在分句时要保持气息的连贯性,不拖气。至乐句结尾速度不变,到大的乐段结束处才可渐慢。划分乐句要依据音乐的发展和曲式结构来定。

在演奏中,第一乐章要把音弹得深沉一些,这样更有助于表现最深刻的悲痛或是来自遥远倾吐般的感情。如果弹得月光般虚幻而迷离,就完全背离了作曲家的本意。第一乐章在美妙和谐的音符下掩藏的是悲剧性小调,表现的是阴郁的内心感受。应力求表现内在多于外在,表现心情而非描摹景色。

第二乐章是采用三拍子的小快板,似小步舞曲。整体优雅轻盈,与中段有些惶惶忽忽的情绪结合得十分和谐。曲调显示一种小步舞曲般的明亮温柔,优美、随想式的音型灵活而典雅。李斯特“两侧深谷间的一朵小花” 的巧妙比喻,是极为形象灵动的。因此,笔者认为第二乐章适合让人在情绪上放松些,掌握速度是学习这一乐章的难点。涅高兹要求他的学生第二乐章不要弹得太快,避免将慰藉的情调弹成消遣作乐的小谐谑曲。这一乐章的风格典雅纯洁,速度快一点或慢一点均可,不必太拘于细节,应重在对音乐情绪与感觉的体会与把握。

第三乐章是激动不安的快板,罗曼・罗兰将它理解为“心灵的力终于征服了痛苦,流芳百世的爆发……夜晚强烈的暴风雨……内心巨大震荡的画面”。第三乐章要表现的是悲剧的结果,以狂暴突进的方式、钢铁般的节奏进行。如果把这个乐章里愤怒的激情、搏斗的力量看做在第一乐章里被抑制的悲痛终于爆发,就可以加深对第一乐章的理解。

纵观整个贝多芬的这首《月光奏鸣曲》,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和处理:一开始是悲剧的预兆,中间是暴风雨的前夕,最后是悲剧结果――无结果的爱情。当然,对每一个具体的音乐作品,演奏者都可有自己的的理解、演绎,并能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浮想联翩,这样的演奏就是有创造性的、成功的。但需强调的是,演奏者对作品发挥想象力再创造,必须以不背离作曲家意愿、提示和乐曲风格为前提。

参考文献:

[1][俄]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汪启璋,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俄]克里姆辽夫.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M].丁逢晨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3][法]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M].冷杉,代红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4][奥]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张奕明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第9篇:月光曲作文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感 教师 学生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偏重于认知过程,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理解,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独立见解,繁琐的理性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教学过程忽视“情感”,把情感因素置于语文教学之外,为教语文而学语文,把语文教学囿于繁琐的理性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力求突出三维目标的整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染。因此,语文阅读实践中,我坚持“情是灵魂,读为载体”的情感教学模式,充分借助情感之动力,阅读之功能,使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情感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通过师生、生生、人文情感的互动,带动学生去掌握知识,明白事理。其过程充分强调的是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合作者去看待。正如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言“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教育。”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孔子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列宁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情感的功能性。

2.心理学的角度

情感是伴随着认知过程产生的,它具有动力性。愉悦的情感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施目标

1.强调“情感”,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品质。

2.调动“情感”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运用“情感”实现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操作步骤(以一位教师的课堂实录为例)

1.激情促读

就是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语,巧妙构置悬念,利用多媒体大胆创设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求知的需要形成“要学”的情感。

如在学习《月光曲》之前,教师让学生边听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奏鸣曲》,边观看“月光照进窗子到洒满海面及月光下波涛起伏的大海”的景象,把学生很快地带入美妙的情境中,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曲名叫什么吗?他是谁谱写的?是如何诞生的?”以此迅速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要读的欲望。

2.调情自读

这一环节着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带“情”去自读课文,获得整体感知,形成“能学”的情感,并能提出自己读懂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辅导,消除学生读书的障碍,达到字正句通,了解主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需要。

如《月光曲》一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轻放《月光曲》。读后,让学生汇报“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懂得了《月光曲》曲名的由来”;有的说:“看到哥哥对妹妹的爱护”;有的说:“盲姑娘太了不起了”;有的说:“感受到了《月光曲》的美”……学生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情绪高涨。

3.诱情品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情感,并有目的地设计问题,诱导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这个环节是关键,运作起来也比较复杂。通过自读,学生大多已整体地感知了课文,初步产生了“会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激发学生去抓文章的中心部分,细细品味。

《月光曲》一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学生:“《月光曲》美不美?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用笔划出来。”学生便很快地找出了盲姑娘听曲时而产生联想的那段话。紧接着,老师又问“谁能读出它的美?”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景象之美,读后学生议一议。然后问“为什么美?”“你觉得什么美?”学生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曲的调子美”;有的说“曲的节奏美”……大多是从曲子本身来思考,并没有抓住文章的中心,于是,我又提醒地问:“从这首曲子中,你认为贝多芬美吗?盲姑娘美吗?他们的美又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一下,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悟出了曲美人更美。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细读,最后让学生听着乐曲,看着画面,根据提示去品读。

这个环节要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将读、思、议、想交叉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想象情境、体会情感、感悟语言、提高能力。

4.带情朗读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那“学会”的情感、表现的欲望,给以机会,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带着愉悦的情感进一步去领会文章中心。通过朗读,将已认知的事物在他们的大脑中积淀与吸收,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朗读水平和导演能力。

在完成《月光曲》的基本教学后,老师让全班学生读联想的那部分内容,并请一位女生和两名男生分别扮演盲姑娘、哥哥和贝多芬,把当时每个人会有的神态、动作表演出来,然后组织评议再读,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真正体会到“曲美人醉”的意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5.蕴情爱读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延伸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愿读、爱读书的兴趣,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学习中去。众观许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课的结尾,善于调动、保持学生的情感,产生课结束而学生情未尽之功效,能使学生继续愉快地去读书,去探索新知。

在《月光曲》一课的结束后,老师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阅读有关“贝多芬”的书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行了一次“贝多芬”故事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四、几点策略

1.注意调节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教师要挚爱每一个学生,无歧视、不偏爱,善于营造一种“亲、乐”的师生情感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紧紧牵着一条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情感线索去教语文。

2.准确掌握情感规律,尊重学生的选择

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往往都带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要以鼓励和尊重为主,掌握他们的情感规律。

3.善于营造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最佳融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