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件培训范文

软件培训精选(九篇)

软件培训

第1篇:软件培训范文

软件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软件工程实践这门课,我觉得这是对上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程学习的检验,上学期学习软件工程只是我们浅显的认识,相比之下,这学期就更加全面的说明了开发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步骤以及开发项目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诸多细节。如果说上学期的课程注重理论基础的话,那么这学期的软工实践,顾名思义,就是侧重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原来我认为开发一个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写代码,似乎整个软件都是编代码,因为自己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就很排斥做项目。可是经过我们学习软工课程到团队做项目再到学习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实施一个软件工程项目并不是说简单的会编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因为一个软件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时期:软件定义时期、开发时期、维护时期,而这三个时期整体又分为七个阶段,他们分别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由此可看出,当我们开发一个项目时,更多的精力不是放在编码上,编码只是一个很小的模块,而是项目的整体结构上。

在写软工实践体会之前,我想在这里总结一下上学期三人团队做 项目的相关事宜。上学期我们三人团队根据软件开发的步骤开发一个名为“西大老乡‘荟’”的社交系统,主要是为西大学子提供一个找老乡的平台。虽然只进行到详细设计阶段,没有进一步实现,但是我还是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首先要先确定项目主题,也就是这个项目用来做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接着就是这个项目是否有研究的必要以及是否有解决的办法,针对我们的项目,我们对西大的一些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从调查中继续完善系统本身的做用户。第三步根据我们确定的项目主题进行需求分析,这一步骤当时做的不是很好,比如所画E—R图、数据流图等都有考虑不周的问题,导致接下来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进行的很困难,有些步骤甚至还需要返工。

从我们在需求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软件定义阶段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当软件定义阶段完成时必须要用正式的文档准确的地记录目标系统的需求。只有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虽然项目最后没有完全实现,但是起码我们已经初步体会到软件项目开发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需要完成的文档等内容。

这学期的软件工程实践虽然不是亲自动手开发一个系统,但是张元平老师以“物联网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主给我们讲解了一个真实系统的开发过程,从计划到项目系统的实施,以及每一步必须生成的文档。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行业背景说明方面

对于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第一步就是问题定义,了解所开发系统的行业背景,制定计划。当我们计划确定以后就要对项目系统本身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着手。就比如《物联网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的行业背景说明文档中非常详细地分析了当下物联网物流行业的整体业务说明、应用背景、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案例等四个方面,项目团队中系统分析员就可以根据这份文档以及相关的调查资料对将要开发系统的进行定义等工作。

原来我们写这类文档的时候就是草草了事,不会做得这么详细,而这次看到大型项目的行业背景说明也是这么详细,也让自己认识到不管是软件开发的那个阶段都要认真对待,这些琐碎的文档都是后期开发项目的支撑,只要它们做的透彻,后面的开发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

第二、项目需求说明方面

这部分项目需求说明就是软件定义时期中需求分析阶段,而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用户的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确定系统必须完成那些工作,并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在需求分析结束之前系统分析人员要写出一份需求规格说明,即为《物联网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项目需求说明文档。我们可以看出该文档也是非常详细,相比之下我们之前做项目时写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就非常不合格,不仅格式不正确内容也是少之又少。

在这方面,这篇文档给我启发很大。首先就是文档的格式,要美观整齐,让人看着舒服方便。其次就是文档的内容,原来它不是很重要,写文档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写就借鉴下网上的内容,结果根本就没有把自己项目的需求写明白,以至于自己最后都有些糊涂,所以根据以前的经验教训我会对这部分更加重视。

第三、系统概要设计方面

这部分内容分说的是软件设计时期的概要设计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系统的功能、设计软件的结构、模块组成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在概要设计阶段,我们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花较少的成本,从抽象的层次上分析对比多种可能的系统实现方案和软件结构,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和最合理的结构。在这个阶段还会具体画出E—R图、数据流图等方面的设计。

比如《物联网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的系统概要设计从项目概述、设计约束、功能单元与功能模块设计、数据E—R图设计、总体设计、界面设计等六个方面介绍,通过读这个文档,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总体设计,分别从逻辑架构设计、物理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设计系统。在这个阶段中模块要做到高内聚低耦合,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才会具有更高的独立性。

在原来做项目时没有编写过这类文档,在该阶段只是画了结构图、层次图以及相关的模块划分,对该类文档尚未重视。通过张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学习,我相信在以后做项目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到这类文档的编写。

第四、详细设计与分析方面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把概要设计阶段的每个模块进一步设计,确定每个模块所需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这个阶段还是需要我们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而不是编写程序。在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使用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等过程设计的工具和Jackson图等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工具进一步设计系统相关接口,主要包括界面设计接口、业务单设计接口、单元模块设计接口等,这些对于以后的编码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第五、编码和测试方案方面

关于编码,我认为编码要想做的完美必备条件就是前面的软件定义和软件设计时期要按部就班的做,文档一定要按要求书写,不能偷懒也不能草草书写。对于编码也要有相应的文档书写规范,要使源程序代码的逻辑简明清晰、易读易懂。这样尽管我们不是设计系统的人员,当看到源程序代码的时候也能容易读懂代码的意思。

其次就是测试的内容,从测试的文档中我们可以得出,其实测试在软件开发中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就是尽可能多的找到问题并排除其中的潜藏的错误,最终把一个高质量的软件系统交给用户使用。它要求测试人员也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软件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实训中心老师的课堂讲解与企业化标准的培训,使我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从而确定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到东西,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或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只有我们跟老师多沟通,让老师更了解我们,才能跟真切的对我们进行培训工作。由此,班级的文化“共享”就在生活中慢慢形成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应用中所学专业知识的匮乏。让我真真领悟到“学无止境”这句话的涵义。而老师在专业认识周中所讲的,都是课本上没有而对我们又非常实用的东西,这又给我们的实训增加了浓墨淡采的光辉。我懂得了实际生活中,专业知识是怎样应用与实践的。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职业生涯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团队中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耐心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使我们的组合达到更加完美。

这次实训带给我太多的感触,它让我知道工作上的辛苦,事业途中的艰辛。让我知道了实际的工作并不像在学校学习那样轻松。

人非生而知之,虽然我现在的知识结构还很差,但是我知道要学的知识,一靠努力学习,二靠潜心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次实训让我在一瞬间长大: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象牙塔中,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总是要走上社会的,而社会,就是要靠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来推动。这就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实训的心得和感受,而不久后的我,面临是就业压力,还是继续深造,我想我都应该好好经营自己的时间,充实、完善自我,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空白!

实训中除了学到不少专业知识,也了解一些社会的现实性,包括人际交往,沟通方式及相关礼节方面的内容,对于团队开发来说,团结一致使我深有体会。团队的合作注重沟通和信任,不能不屑于做小事,永远都要保持亲和诚信,把专业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不仅加深我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还让我拥有了一次又一次难忘的开发经理,这是也是实训最大的收获。

现在我对“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他的人生经历和关系网络”这句话非常的有感情,因为它确实帮了我们不少。除此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通过实训,我班同学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很大差距,只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技能急需提高。

第2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企业规模人力资源人才结构培训

近年来,我国软件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一些软件大国如美国、日本和后起之秀印度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没有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正规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软件业属内向型,主要是国内市场,而国外市场份额较小,且是先国内后国外。《2002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公报》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全国软件企业行业共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1100亿元,出口创汇仅15亿美元,占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我国软件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产品是各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基于系统平台的各种应用系统和对于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的查/杀工具软件,而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则极少。如Linux,虽然已进入企业级应用,但也只是在服务器领域里取得了进步。

第三,软件企业规模较小。《2002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公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4700家各类软件公司,其中,50人以下的企业占67%左右,50~200人的占26%左右,1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则非常少。

第四,软件企业正规化程度差距较大。我国具有CMM认证的企业为数极少,且通过CMM认证的最高级别仅为四级,如深圳华为公司。而全印度取得软件CMM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有40余家,有的企业还同时拥有ISO9000、希格玛等国际认证。

第五,软件企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我国的大多数软件公司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缺少较规范的软件过程监控、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等。

这其中影响的因素很多,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有经济体制问题,也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如政府对软件企业的投入、指导和各种优惠政策,教育体制和社会教育机构对软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软件企业内部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笔者认为,制约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软件人才问题,以下将着重讨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构建软件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

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万人,其中高学历人才的比重较大,研究生共43208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本科生共196151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3%;大专生共99431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7%。

现阶段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为“抛物线型”,说明软件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一方面是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丰富经验与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管理人员较少;另一方面则是从事软件编程等基础工作的软件程序员、软件配置员和软件操作员即“软件蓝领”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竞争能力差的一个因素是产品成本太高,质量欠佳,这也是软件企业难以形成产业化的重要原因。现在一个学软件的研究生月薪在1万元以上,一个大学本科生月薪在2000~6000元之间,这样高的代价必然给软件企业带来产品的高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所以,降低软件企业劳动力的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把企业办大办强的当务之急。

由于软件企业规模都非常小,因此分工不可能特别细。然而软件产业规模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软件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形成规模,软件人才分工也会细化。细化便于科学化管理及降低成本,即便于利用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有效合理安排使用人才,实现人力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

在我国软件企业中,处于中间层次的本科程序员数量居多,他们从事简单的编码工作,一方面使得软件的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他们作为系统分析员,管理经验和知识技能还有欠缺,不能够胜任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影响软件企业本身的发展。一些软件企业提出“非研究生不进”,对低层次“软件蓝领”人才不屑一顾,这实际上造成了人才的一种极大浪费,因为分工细化后的软件产业恰恰需要大量从事一线编码工作的软件工人。

理想的软件人才结构构成应该是“金字塔”型。处于顶层的、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项目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能够进行软件整体开发设计的系统分析员,这部分人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决定我国将来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处于“金字塔”中间的“中端”软件人才是高级程序员,他们是我国当前软件人才存量的主体。最后,我国还需要大量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程序员,这是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所在。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完成不同层次的工作任务,合理科学的人才匹配既可以做到人尽其用,又能使高级软件设计人员得到解脱,投身到更多的软件开发、设计工作之中,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二、加强软件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软件企业中软件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在微电子性价比18个月、软件9个月就要更新换代的今天,软件企业必须与院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最实用和最前沿的软件动态信息,与时俱进,让企业员工掌握最新的软件行业发展动态,以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不同时期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需要

基础编程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一个个基础程序模块的编制,而不同软件公司在不同时期,软件产品也不一样,每个基础程序模块所需要的知识和编程语言也不尽相同。软件企业中的程序员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还必须进行培训,补充新知识,以适应IT行业的发展。

3.软件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

软件企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过程都基本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通过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学员掌握了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入软件企业,在初级的职位上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和在职短期培训,逐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成为中高级软件工程师;通过参加更高级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承担更为重要的工作。

软件企业为确保自身处于质量——成本坐标系上的最佳位置,就必须形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基础程序员”的合理化人才结构。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职工队伍。

三、软件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软件人才培训方式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是我国目前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社会上各种非学历软件人才培训项目则是层出不穷,对传统软件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它们差异较大,各有优点和不足,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需求。

1.高级软件人才培训有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如工程硕士方式、第二学士学位方式和其他专业学生转向软件专业方式,其培养对象主要是一些有软件开发经验、需要继续深造的软件人才。定位于技术教育的学历教育,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有着良好的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但周期较长,费用较大。

2.中层软件开发骨干培训主要依靠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在职培训。规范的社会培训机构的在职培训,由于和软件企业有着良好的沟通,所以能够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可根据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培养方向,周期较短,费用较低。

3.低层软件技术工人培训主要培养软件技术工人,可以通过社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两种途径进行。由于基础的软件开发和编程是实践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注重于动手能力,需要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实践中得以锻炼,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可以大量培养低层软件技术工人。

4.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软件公司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培训教育机构来提高现有人员的水平,不断充实研发队伍,为企业发展储备能量。这些培训机构的教材大多来源于企业本身,教师也都从企业中来,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项目经验,课程则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设计,因此培养出的软件人才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第3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软件大赛;C语言;培训;教学改革

1 蓝桥杯软件大赛简介

为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推动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特举办“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大赛包括三个比赛项目,JAVA软件开发、C/C++程序设计和创业大赛。每个组别设置“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竞赛题目完全为客观题型,选手所提交作答的运行结果为主要评分依据。填空题题目为若干具有一定难度梯度、分值不等的结果填空题或代码完善填空题。结果填空题题目描述一个具有确定解的问题。要求选手对问题的解填空。不要求解题过程,不限制解题手段,只要求填写确定的结果。代码填空题题目描述一个具有确定解的问题。题目同时给出该问题的某一解法的代码,但其中有缺失部分。要求选手读懂代码逻辑,对其中的空缺部分补充代码,使整段代码完整。只填写空缺部分,不要填写完整句子。编程题题目为若干具有一定难度梯度、分值不等的编程题目。这些题目的要求明确、答案客观。题目一般要用到标准输入和输出。

2 竞赛培训整体思路

我们系参加第四次蓝桥杯共33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1人,优秀奖9人,占了整个广东赛区获奖人数的十分之一。比去年第三界的获奖人数翻了一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要取得良好的成绩,离不开培训。我院由于是2B院校,相对来讲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的培训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基础知识的串讲,在基础知识的串讲中,将C语言的基础内容让学生融会贯通,程序的结构,函数的使用,指针,结构体,文件操作等等,一个都不少的给学生打基础,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主要用C经典算法100例来给大家串讲,讲基础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讲知识点,这样学生容易没精神,只要有题目串讲,学生的积极性相对比较高。容易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基础知识的培训过后,我们就会进行一次摸底考试,筛选出进入下一轮培训的学生。这一轮摸底考试我主要考核的不是大家的算法能力,而是基础的编程能力,主要筛选出编程风格和功底比较好的学生。第一轮筛选之后我们就进入到第二轮培训了,第二轮培训相对来说就是算法和思路的培训了,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往往有些题目做不出来是没有思路,只要有了思路,往往学生就可以动手去做。我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常遇到,当我把解题思路给大家描述之后,大家都可以动手去做。所以说这个思路的开拓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来开拓思路呢?我教大家的解题三部曲就是1>:理解提议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2>:根据数学模型的特点选用或者构造适当的数据结构及算法。3>:将算法实现为程序并调试正确。在算法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也是已专题的形式来进行讲解,比如穷举法、递归、动态规划、迭代法等,我们就把相关的题目集合在一起,然后先给学生讲解一个例题,然后让学生来做其他的题目,很多题目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考核的实质是没有变的。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找到题目的考核方向,那么该题目做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这是常规算法的培训思路。除了常规的算法,我们还要注意一些非常规问题的培训,比如在这次考题中有一个要求小数点后100位的题目,很多同学在这里丢分了,那是因为很多同学思考的方向就错了,很多同学都是从C语言的数据类型的角度去分析,没有这么大的数据类型去装小数点后面100位啊,结果这个题目很多同学载了跟头。所以说在常规思想无法解读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学生换位思考,不要钻到死胡同里面去了。在常规算法培训完毕之后,我们还需要总结一些解题技巧,比如结果填空题只需要写出答案,所以说,当你无法用程序去解决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使用其他的方法去解决,记得是第三界软件大赛有一道填空题,有一个学生是用EXCEL算出来的,虽然这样的方式不常规,但是我想这也可以开拓下大家的思路。

3 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学生在培训过程中也是容易产生消极思想的,很多同学在一起学习培训,总有一些同学跟不上队伍的节奏,这时就容易产生没信心,和思想动摇,觉得自己可能没什么希望,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给同学们说,我们比赛并不是目的,提高自己的程序能力才是根本。也许这成为了很多同学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有一个女同学在培训班中我一直给她说,写好每一行代码就是进步,不要想着比赛拿奖的事情,结果这个女同学这次还获得了省三等奖。

2)督促学生每天要进行代码练习,编程是一个需要熟练感觉的工作,所以说3天不打代码很多人就会感觉手变生了,打代码速度慢,因此我督促学生每天都要敲代码不能间断,保持手感很重要。比赛的时候时间很紧张,如果因为敲代码速度慢,把本应该做到的题目丢分就不划算了。

3)适当的给一些好学生压力,有一些在上届比赛中获得不错成绩的同学,我会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不要浮躁。给他们下达一定的获奖任务督促他们去进步。毕竟他们是学生,还有很大的玩性,所以我们要恰到好处的去点拨他们方可让他们发挥最大的能力。

4 结束语

全国软件大赛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软件人才,作为我们学校也是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支持我们进行软件大赛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下一轮培训的工作中去进一步改进方式和思路。期待我们在下一次大赛中在创辉煌,也感谢学校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大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71(1):36-38.

[2]宁正元,王秀丽,林大辉. 算法与数据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 员工 应用 office软件 培训

Office软件是办公的必备工具,在企业日常办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使用频率极高的word文件制作、PowerPoint文件制作等。Office软件的使用对提高办公效率、减少纸质资源浪费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重视对员工应用office软件的培训,使office软件在不同部门的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1 企业员工office软件应用培训的需求分析

Office软件虽然是办公的常用软件,在企业内应用普遍,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同员工仍具有不同的需求。一方面,员工对office软件掌握的水平不同,这也是开展相关培训的需求所在。针对不同的软件掌握水平,培训人员必须区别开来,否则,对熟练和非熟练使用的员工采取趋同的培训方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其结果是部分员工不乐于参加培训,部分员工又会觉得培训不到位。另一方面,企业不同部门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其不同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对office软件的不同使用需求,如财务部门更多地接触excel软件,行政综合部门使用word软件频率更高。为了使各部门更好地践行自身的使命,配合领导层完成工作,培训内容体现部门特色。

2 企业员工office软件应用培训的方法

按照以上培训需求,培训部门可以制定横纵结合的培训课程,即从横向层面来看,不同部门体现不同的培训特色;从纵向层面来看,针对员工不同的office软件掌握水平提供递进式的培训指导。

2.1 从基本操作到熟练掌握的培训指导

首先从纵向层面来看,因为企业现有员工对office软件的学习需求具有差异性,即来源于员工对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所以培训部门应制定由浅入深的培训课程,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阶段,供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以实现培训的系统性和衔接性。

第一,初级培训。初级培训主要针对没有office软件学习基础的员工。培训部门应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员工的培训需求,理解他们迫切需要学习又感到无从下手的心理,设计通俗易懂的培训课程,多给予员工鼓励,使员工逐步掌握更多功能。培训人员首先应教授员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输入法,运用打字软件提高打字速度,奠定办公软件使用的基础。然后集中对outlook、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office软件进行应用指导。

第二,中级培训。中级培训主要针对已经掌握office软件常规使用方法的员工,他们对收发邮件、word、excel、PowerPoint文件制作等工作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但对一些使用频率也较高的功能掌握还比较欠缺,这是中级培训的重点。首先,对于word软件使用,培训人员应系统讲解文档目录生成、题注插入、分页符插入、查找与替换、边框和底纹、小键盘、表格设置等内容。不少员工对目录的制作并不规范,没有掌握自动生成功能。培训人员应教授员工如何对标题进行标注,最后插入目录;在制表、制图时如需为建立目录做准备,应插入题注,形成连续编号;员工对部分内容进行查找和替换时应注意高级功能的使用,如直接设定替换字样的格式;边框和底纹可用于对表格、文字、页面的进一步修饰。另外小键盘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培训人员应教授员工单击右键选择不同类型的小键盘,在表格设置时选择“表格属性”,以制作出更精美的表格。其次,对于excel软件使用,培训人员应着重指导员工如何将数据表格生成相应的统计图,体现相关的数据占比、分布、增长趋势等,介绍条形图、饼状图、趋势图的生成方法,以及如何调节图中的字体等。最后,对PowerPoint文件制作,培训人员应讲解如何将一张幻灯片中的文字、图片进行组合,或是区分叠放次序,如何从资料库中选择背景、图片等,以修饰现有的画面,以实现良好的构图和制作效果。

第三,高级培训。高级培训侧重于对office软件更细致、更深入的功能讲解,以解决员工日常使用office软件时会遇到的问题。首先,对word软件的使用,培训人员应介绍分页符、页眉页脚、工具中的“选项”等功能。这些功能在较为正式或较长的文档制作中都会有所涉及。为区别不同章节编辑,培训人员应教授员工如何对章节进行分页;页眉页脚的编辑应注意提示员工如何不链接到上一节,以及相应的页码编排是否连贯、如何删除页眉线;工具中的“选项”中很多细节性的标记、显示都可以进行调节,以往遇到一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可以从选项中解决。通过深入的培训,员工对word文档的制作会更加精细。其次,对excel软件的应用,培训人员应重点指导员工如何设置自动的计算公式,以便输入数据后直接得出相应的计算结果,避免员工进行繁琐的手工计算。最后,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方面,培训人员应介绍动画效果的设置和添加音乐功能,这在向客户展示企业资料、企业内部召开会议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展示环节。

2.2 体现部门特色的培训指导

从纵向层面来看,不同部门对office软件的使用也各有侧重,培训部门应针对部门工作实践,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

行政综合部门需要制定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因而出具word文档的频率较高,对于一些重要的制度性文件还需要生成PDF格式。所以针对行政综合部门的office软件使用培训应着重word文档制作规范性、PowerPoint制作专业性两个方面。

Excel软件的使用与市场、营销、企划、财务等各部门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使用excel软件绘图时,对于分数、小数格式的设定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培训人员应列举实例,教授员工如何在选定表格数据后单击右键,选择设定数据格式一项,以及在对数据格式进行设定时,如何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位数、分母的位数等。同时培训人员还应根据这些部门的工作实际,对可复制性的计算工作进行公式设置指导,以便定期形成部门所需报表。

市场、营销、企划等部门经常需要制作计划书类文件。关于计划书的制作,培训人员应教授部门员工如何设置规范的计划书模板,使企业的名称、LOGO等充分体现在计划书中,如设置页眉、水纹等,页脚可使用自动图文集生成总页数和当前页数。对相关数据的阐述,培训人员应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图表对数据特征的反映优势,如趋势图适合反映最近阶段的发展动态。进入PowerPoint制作环节,培训人员应指导员工如何使幻灯片的画面更加美观,如何修饰字体、选择图片,并适当使用动画技巧等,这样制作的幻灯片才能更吸引观众的眼球。

参考文献

第5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小学期;软件工程;培养模式;项目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6-03

2009年7月23日到26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议以推进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建设为主题,围绕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了讨论。讲座之后,主办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邀请所有参会代表考察参观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贺红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该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暑假“小学期”制度。

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训”培养模式

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实训为导向,厚基础、重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实训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山东省全省得到大力推广,山大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也成了山东省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发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之所以能够走出这样的一条特色之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该校没有盲目的把学生抛向社会,没有盲目的把学生交给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现如今,外界计算机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各个层次的培训公司纷纷看中了高校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这个庞大的蛋糕。很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或即使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却没有办法引进具有一线实践开发技能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又要为学生就业找个好归属,迫于无奈,只有将学生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学习。这种做法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培训公司教会了学生开发技术,同时也帮学生推荐找到了工作。而山大威海分校则是把外面的培训机构和实训教师引进来,在校内进行培训,学校为其提供实训平台和场地。该校的做法,对学生比较方便适用,而且安全也有保障。同时,也帮学生省去了很多培训费用。除此之外,威海分校实训培养模式的成功,我们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威海市是夏季避暑胜地,好请人才。威海地处海边,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6度,气候宜人,很多专业人才愿意去该校做短期教学和培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根据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实行三学期制,从7月1日到7月30日是第三学期时间,被称为小学期。在该学期,学校会邀请外界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整个教学也是进行选修课、辅修课和实习实践类课程,生产实习也是在这段时间进行。在暑假前,学校会到处“物色”各个方向的专业人才,邀请其到该校讲学或做培训,时间一般分为一周、两周或三周。在培训讲学期间,学校为其提供住宿和三餐补助,并给其60元/学时的讲课补贴。虽然补贴不多,但各个培训教师能够在愉快度假的过程中顺便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而且还有收入,应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软件工程系从外界的一些知名IT公司或知名IT培训机构请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一般都是按4周进行。现在的威海分校,实训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整个工科领域的专业,几乎全都在搞实训模式,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

2.有资金支持。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进行实训教学,是从2006年开始。刚开始没有资金支持,系里就先拿出一部分资金先垫付,在把一期做好后,效果出来了,学校也开始重视了,就开始资金投入了。再到后期,实训的影响更大了,威海市政府和山东省教育厅都开始重视,大量政府资金开始注入。另外,有些大型的实训,也会要求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100元左右。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按照道理来说,是不符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的。但威海分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让学生交纳部分培训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很多学生会对这样的实训不够重视。再者,即使是收费的培训,学生在学过后如果的确觉得物有所值,也就不会介意这部分培训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软件工程系这样做,其实是替学生节省了大部分钱。因为现在外界的IT培训机构,培训一个项目一般都是几千元。

二、其他高校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成功,很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国内很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IT信息类专业,新技术发展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如果教学上还是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没有掌握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去就成了社会的“弃儿”。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软件工程教学应以项目开发为核心,紧盯业界技术前沿,组织项目开发团队,分配项目开发任务,进行项目开发指导,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

1.积极建设软件工程大类实训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训环境。(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主要是为计算机系大一学生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建立这个实验室投入很小,可以使用学校历年来淘汰的旧机器。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只学学计算机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导论课程,导论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学科专业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学科主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前把握。根据计算机系新的教学计划,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期间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组装和维护,可以让大一新生提早对计算机专业奠定学习兴趣。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后,本专业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也可以在后期重点选拔计算机系的学生充实到学校的网络中心帮助维护整个学校的其他师生的计算机。(2)具有实训场景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网络验证实验外,还要具备网络科研功能。同时,作为学生网络实训使用,一定要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建设具有实训背景的网络工程场景。可以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图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动态的组网场景。其组网设备可以完全照搬学校的网络中心机房模式来购置,真实再现网络接入环境。引导学生架设网络,从铺线开始,包括设备选型、采购,一直到具体实施,从运营商的接入段一直到客户终端,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络工程。同时,学生报考软考的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考试,而这两个考试对学生的网络实践要求非常多。另外,信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找研发类和技术支持类工作时,遇到的面试题目50%以上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提高网络实践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3)软件开发实训实验室。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开设的越早,对学生越有利,宜早不宜迟。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建设,分别是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程序开发(C,C++,Java,C#)和软件工程(VSS,UML)。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训的重中之重,建议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同时,还可以在软件工程实验室进行软考培训,对报考程序员、软件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的学生进行强化。

2.大力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工科学校要有工科学校的“拳头”,要保证有稳定的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很多青年教师特别是男青年教师因为经济压力而从学校辞职,不少双师型教师因待遇问题而投奔企业。要想留住和吸引大量的优秀计算机类人才,必须要舍得投入,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下大力气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想让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学校“安身立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同时,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给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具有主人翁精神。(1)请进来和送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合适的双师型教师,四面出击邀请技术“牛人”投入计算机教学。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项目实践经验少,大部分老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项目实训类青年教师较少,还有很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开展,还需要从社会上引进一些短期兼职教师,建议大力度引进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型和工程应用型高校,需要更多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以一定的社会途径在外界收集和打听技术精英,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引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从社会引进的实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以1-4周为宜,根据其实训项目的安排来决定其实训时间的长短。送出去。由于自身专业和技术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计算机实训技能。所以,还应该积极的对已有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委派青年教师参加外界技术类培训,比如,参加全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举办的项目培训。像微软、IBM、Sun、Oracle、Cisco、中兴、华为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一些大型培训。

3.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大力推行

“实训”模式。(1)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实训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专业课的先后联系和前后逻辑,无法架起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链。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教育。一部分学校现在在推行3+1的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课程理论的学习,第4年把学生送到外面的企业进行实习或培训。3+1的教学模式,它的弊端就是学生在前三年期间,过多的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因为没有动手实践能力而过早的丧失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把实践实训课程放在校内进行,从大一到大四分散实施,结合培养方案,按照各个课程的先后顺序开展对应的实训,在每学期末进行实训[2]。以“实训+项目”的方式来带动。依次进行计算机基础实训、C语言和C++实训、Java实训、Oracle实训和C#实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过早的领悟到“项目”的魅力,增加学习兴趣。实训时间建议定在每学期期末,以方便安排课程教学。(2)以项目开发带动课程教学。结合专业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应的教学科研和项目开发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常规项目,比如精品课程网站、学校部门门户网站和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等。在项目完成交付使用后,学校可以给师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做软件项目,要抛弃必须在外面找项目的观念,要抛弃做出的软件项目一定要有市场的观念。很多信息管理系统,完全可以让学校安排本校学生做,做完后学校自己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这种实训模式做成功之后,项目开发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可以考虑成立软件工程工作室,承接外面的项目,做一些大型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唐浩坤.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N].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6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培训 信息管理 计算机软件 分析

所谓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广泛运用,培训信息管理也被利用到此领域中。能够及时的为企业领导人员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提供方便,还能够让所有员工获得更加快捷的软件支持。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方面的开发以及建设,全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益,不断弥补在员工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培训信息管理的内容

(一)信息录入。

主要指的是对相关培训方面的信息进行互联网录入,主要内容包含了培训信息,相关培训人员的个人情况,培训内容等等。比如员工的姓名以及性别,还有参训单位以及工号,还有培训性质以及时间等等。所有信息输入都是由专业的录入人员进行信息录入的,并且都是按照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的。每一个收录员都是对自己所管辖的部门参训人员的信息录入的,然后再用网络进行传输到企业服务总部,再同总服务器对员工的信息进行统计以及保存,还有管理等等。

(二)管理系统的重要特性以及功能。

第一,对于培训信息而言,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信息查询功能,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进步以及革新能够让培训人员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地查询到相关员工的培训信息。第二,管理系统具有保护功能。随着电脑信息化以及国际化,还有网络化的特性越来越明显,如果信息管理系统安装了防毒软件的话,那么对于重要的机密就可以经过隔离以及备份,还有保存,对于信息保护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保护作用。

二、培训信息的管理现状

(一)偏重培训忽视信息管理。

很多企业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会不定时地对员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但是却忽视了对培训信息做出管理,并且在这方面也缺少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仅要进行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更加应该创建培训管理机制,做好培训信息的保存,为以后备用培训档案做基础。

(二)测评人才的体系创建不健全。

企业内部大部分的统计人员因为主观方面不主动,而且也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于其他单位也没有做好及时沟通以及了解,尤其是在索取员工信息资料方面比较怠慢,导致在人才库信息建设方面极为缺失,企业也还没有创建较为完善的人才测评体系。

(三)人才信息统计标题不一样。

因为大部分的企业都忽视了对人才信息方面的管理,而且也没有创建较为完善的人才测评体系,最终导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越来越缺乏,而且企业统计部门就类似于一个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出其作用,无法真正做到沟通以及协调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由于不同部门在员工培训内容以及形式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因此这对于完成相关信息统计工作也是非常困难的,也就导致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保持一致,而且在人才信息方面也更是五花八门,很多体系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之处。

三、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培训人才的管理优势

(一)强化计算机软件利用率。

企业应该强化对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开发以及利用,并且对于企业内部培训员工更应该加强信息管理。针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来说,由于其分工相对明确,而且不同的模块内容也由专人进行管理的,因此,只有做到发挥出每一个系统的功能,让每一个系统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保管以及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并且对于同一时间,都应该保证相同的规则以及格式。加强对信息系统化方面的管理,能够让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工作获得更加充分地发挥,还能够让企业更加快速地得到员工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对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排除了之前因为过于繁琐的信息查询以及信息不全,还有参考价值太低等方面的困难。对于相关领导查询员工信息也有着更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领导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

(二)加强人才培训提升效率。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应该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员工信息管理方面的效率。而且系统的开发以及使用都能够使得员工培训信息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地实用以及系统,还有科学等等,同时也能够使更多的较为复杂人力资本统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容易,经过培训,还能够进行更多有价值的管理功利,并且对于企业提升信息管理效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来不断完善和加强企业对员工方面的信息管理,对于企业未来的生产和发展都注入了更多更强的兴奋剂以及动力,这同时也是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追求,更是人才战士以及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非常明智的行为,虽然其中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的培训信息管理的优势,才能在不断改善工作之中,提高各企业的国民素质,培训企业合格的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哈格(Stephen Haag)、梅扶・卡明斯(Maeve Cummings)、严建援.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第7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国际商务 职业能力 软件 系统设计

出于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需要,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然而目前只有极少数高校具有国际商务模拟实习软件的研发能力,大多数高校仅能通过购买软件来实现实践教学的需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克服了重重困难,自主研发国际商务职业能力培训软件,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院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学院也具备了对该软件进行升级的主动权和自主研发其他教学软件的能力。

一、开发语言

软件选择WINDOWS2000中文版作为开发、测试和运行的平台,以Visual C++6.0(简写为VC6.0)作为软件开发工具,采用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选择MFC ODBC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访问。

二、软件的系统结构流程

软件基于角色的机制,将内部实体看作是不同角色的组合。角色分为教师和学生,分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其登录界面也不同。教师负责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对教学流程的管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作业成绩管理等。学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完成作业提交,进行作业批改和作业成绩的查询等。

三、软件的基本内容

软件通过归纳总结国际商务的流程和惯例,在互联网上建立几近真实的国际商务虚拟环境。它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国际商务的相关函电的书写和各类单据的填写,让学生亲身体验国际商务的风险和乐趣。为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宗旨,系统采用了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在系统中建立了多个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切身体验国际商务实务的全过程,并可在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相应的案例,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国际商务实务的主要操作技能。

软件主界面以珠穆朗玛峰为背景,基本内容包括:建立业务关系、出口报价及还价核算、出易磋商、出口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出口托运订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的报关和出口制单结汇。

四、结语

学生通过完成完整的模拟商务业务,掌握进出易的操作技能、合同的规范书写、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该系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学员将来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软件将国际商务实务、英语函电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国际商务的无纸化操作。同时,学生能在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学习、参加《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了独立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能力,拉近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祝卫: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吕玉花:国际贸易实务课实验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5).

[3]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萍:高校经贸类专业开设“模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第8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训体系;应用型软件人才;高质量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一直是许多应用型高校努力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也成为了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东软信息学院通过对社会需求以及对在校学生的现状分析,探索出一条建设实训体系的培养道路,并已经进行了多年实践,在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现状分析

高校的毕业生要符合社会上的用人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毕业生的社会价值,也才能间接地体现出高校的办学价值,这也正是东软信息学院所一直追求的办学理念――“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但是,现实中不得不承认的是社会用人需求与高校培养目标的脱节现象,下面就进行一下简要的分析。

1.1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

作为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理所应当希望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够适应工作要求,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具有新员工技能,包括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了解软件开发的工程以及能力,并具备快速形成的基础;

(2) 具有一定的经验,熟悉软件开发的流程,最好参与国实际项目的开发;

(3) 清楚新员工的定位,从初级软件工程师开始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也就是说,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应当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层面。

通过对软件行业企业的招聘启事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初级软件工程师与软件工程师之间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软件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系统软件架构及界面的设计,完成软件开发的进一步设计(模块级设计);

(2) 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领导编码人员编码;

(3) 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负责编程过程中较难问题的解决;

(4) 对系统的整体把握能力,能够进行代码的集成。

而对于初级软件工程师,企业的要求多集中在两个能力上,那就是:

(1) 阅读、理解文档的能力,能够理解详细的设计报告;

(2) 代码开发和调试的能力,能够根据详细设计进行编码和调试。

由此可见,高校培养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如果定位在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层面,培养要求并不是很高。

1.2高校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现状

高校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主要定位在在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习更多知识,毕业后能立刻就业,并能满足日后工作及发展的需要。这样,从培养计划上来看,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理论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一方面为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 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3) 专业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开设在高年级,主要传授给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用到的知识,是直接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

由此可见,高校培养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在校期间学习了软件开发中所需要的多方面技术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在实际企业的软、硬件开发环境中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且没有完整体会过软件开发流程,缺乏实际参与软件工程项目的经验,也缺乏对软件开发的完整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企业后,缺乏快速学习的能力,不能快速掌握企业的岗位技能。因此,高校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目标与企业的需求并不是完全匹配,关键在于高校的毕业生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1.3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现状脱节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培养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在刚刚离开校门时并没有完全符合软件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会在新员工入职后进行就业培训,这也似乎成为了业内约定俗成的做法,但确实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那么,为什么高校不能培养出直接可以适应企业用人岗位的人才呢?

从高校的层面上来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一般都是执行3~4年一个周期,而IT行业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课程的更新很难跟上技术的发展。而且,高校中也鲜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对软件开发的流程、规范等也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同时,企业中实际的工程往往都是庞大的项目,很难融入课堂教学,即使是已经开发过的项目,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实践,增加工程体验。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实际的项目往往都有着工程项目质量、工期、保密性等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限制使得企业不可能允许在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实施中不具备一定工程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对企业来说,对于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似乎是个累赘,不能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

正是由于高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希望高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仅仅通过简单的校企联合不易实现,需要另辟蹊径。

2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东软信息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自行建设实训体系的人才培养之路。

2.1强调动手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1][2]

我院通过对应用型软件人才核心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应用型软件人才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而其中工程实践能力又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院加大了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比例,大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思路是:以毕业实践为最终目标,贯彻“实践不断线”,强调实践的延续性和关联性。整个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课堂实践、实践学期和毕业实践,这三个层次之间是点、线、面的关系,彼此呼应,如图1所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逻辑严密,一气呵成。

课堂实践包括随堂实践、随堂实验、实验室实验、实战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目的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教学目的,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每一学年的实践学期将本学年核心课程知识点进行融合,实践的目的是对整个学年所学课程的一个综合训练,分为概念实习和技能实习,以相对完整的项目以“线”的形式贯穿相关课程,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毕业实践,包括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像“面”覆盖大学前三年所学核心课程。在项目实训阶段,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采用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力图实现与企业之间的无缝链接。项目实训的延伸和扩展就成为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使学生再得到深入的训练。

由此可见,项目实训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核心所在,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必须大力进行探索和实践。

2.2成立实训中心,构建项目实训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项目实训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其主要职能就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保证学生进行项目实训,实训中心与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职责具体包括:

(1) 跟踪、研究行业主流应用技术,针对企业岗位技能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体系。

(2) 标准化实训模式包括材、案、统一实训项目、统一文档模板、统一评价考核标准等;

(3) 完成对教师的实训,培养工程师型教师;

(4) 建设实训平台,辅助教师完成实训教学,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讨论交流的场所。

(5) 承接协力项目,组织教师对项目的竞标,管理学生开发团队。

目前,我院的实训中心已经成为了大连市的实训基地之一,不但组织院内学生参加实训,还承担了其他高校的学生实训任务,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2.3建设实训体系,具体实施项目实训[3]

为了更好地培养软件企业可用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实训中心建设起一套实训体系,整个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1) 实训平台

东软实训平台是为实训教学实施及监控实训过程、保障实训质量而开发的一个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学习任务的管理、实训项目的管理、项目阶段的监控、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分析等,是实训教学的支持平台。

学生可通过平台获取参考资料、帮助文档、课件,查看任务,提交工作成果等;实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监控各教学环节、分配任务、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等,方便指导学生实训,减轻教学压力;管理者可通过获取实训的各类统计信息,随时了解学员的实训情况,图3所示为平台对学生实训项目开发进度的跟踪与统计,图4所示为平台对实训教师工作量的统计。

(2) 实训教学资源包

实训分为JAVA、嵌入式、.NET、系统维护和网站设计五个方向。每个方向的实训教学资源包中都包含了实训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包括实训预备知识复习资料、辅助实训项目开发的参考资料、实训项目开发前的练习项目及源代码、实训项目文档及参考源代码、开发工具软件及视频课件、项目管理与实训开发服务器、项目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师用课件与讲义、项目实训教学安排、实训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实训考核方式、考试系统及题库等所有实训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所需要用到的资源。

(3) 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法

实训教学的组织流程如图5所示。总体说来,是将参加实训的学生经实训前测试后按照综合能力编组,每个项目组30人,由一名实训教师指导;每个项目组再分3个小组,每组10人,每个小组一套系统,按照开发计划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任务分配以功能模块为单位,每位开发人员均负

责系统中一个或多个模块的开发。

在实训中用到的组织管理文档包括实训教师手册及教学安排表、实训申请与跟踪表、实训反馈调查表、项目管理规范、工作日报模板、学员日常管理规范、实训教学过程跟踪日报等。

2.4建立教师实训机制,实施教师实训

在实训的具体实施中,实训指导教师的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为了使教师能够满足指导实训的条件,要先对教师进行项目实训,增加工程经验。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教师实训机制,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进行大规模,体系化项目实训;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规模,案例化项目实训;并且教师能够参加实际合同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高项目设计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通过实训,完整的学习和体验了工程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对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对教学计划中各课程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楚认识,对承担的专业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日后的授课扩宽了思路;并且引发了教师对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考,也增强了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工程师型教师,有能力开展对学生的实训教学。

工程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目前已经参加过项目实训的教师已逾百人,其中50%以上的教师具有指导两个以上方向实训的能力,教师的指导水平显著增强。

3高质量就业,彰显实训显著效果

学生通过实训,可以达到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1) 对软件工程项目有了完整的理解;

(2) 在类似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结合实际应用项目,融会贯通了学校所学知识;

(3) 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流程,体会了软件开发过程,强化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系统网络构建技

能,提高编码熟练度及调试技巧,增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4) 掌握了编程思想、行业主流应用技术及开发工具的使用,积累工作经验;

(5) 培养团队开发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6) 有信心和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独立工程项目开发;

(7) 进入企业后,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具备了快速学习的能力。

学生经过项目实训后,通过大量的编程,对软件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得更为深刻了。图6所示为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实训平台所统计的每个人开发模块的修改次数及代码行数。由图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的代码量都在5000行以上,这对于一个不能接触到企业实际项目的在校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经验积累。

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2008届共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项目实训,截至目前为止,就业率已经达到95%以上,其中专业对口就业率超过了70%,这对于2008年新劳动法实施之后的就业市场而言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目前2008届毕业生已经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从目前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经过了的项目实训之后的本届毕业生的满意率已经超过了90%,我们还将进一步跟踪调查。

4结论

总之,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所走出的建设实训体系,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道路,实践证明能够为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提供很好的保障,无论从教师、学生还是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认可,进一步印证了“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董玮. 引入实训体系,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24).

第9篇:软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IT培训机构;软件技术;高职;专业建设

【Abstract】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IT training institution,contras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uses for reference of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raining institutions,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IT training institution; Software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行业,IT人才都是供不应求。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行业属于高薪技术行业,软件业的发展不需要大厂房、大设备,其核心价值是人才,因此软件开发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同时也带来人才短缺这个现实问题。高校作为软件行业人才输送的主要基地,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改革课程设置,开设IT类专业,采取与软件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携手专业培训机构等多种方式,保证在校期间就可以进行IT人才培养。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真正能够培养出能被企业能接受的人才的高校并不多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之际选择参加IT培训机构的培训来获得专业技能,通过再培训轻松走上高质量就业的道路。IT培训机构呈现出招生就业两头旺的局面,对此类培训机构的优势进行总结并加以学习,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1 IT培训机构的特点

1.1 课程紧跟企业需求,理论课程很少

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不同,培训机构几乎没有类似《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偏理论的课程,这样做的原因除了培训机构受时间、资源的限制不得不压缩课时外,另一个原因是培训就是为了就业,所以每个学员都有自身明确的就业方向,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往往只关注实际技能的训练,采用具体的项目展开教学,理论知识的内容仅限于开发实际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1],与项目开发无关的一概不讲解。尽管这种速成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枯燥乏味和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轻松掌握,能迅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1.2 教学案例真实丰富,教学过程体现生产过程

通过观察,IT培训机构会和一定数量的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大多来自真实项目,更新速度较快,项目采用的新技术会第一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员因此能更快地接触到新技术,学到的技术更能贴近企业实际需要。由于采用的是真实项目授课,教学过程演变为对生产过程的还原,生产流程、操作规范、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工作情境,就能让学员能更直观地体验到,通过模仿、训练,理解如何实现一个软件功能, 在实现该功能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这些技能的培养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教学团队项目开发经验丰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IT培训机构往往和几家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教学团队80%来自企业一线技术开发人员,教学方法更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能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让学员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2],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员实际开发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机构的课程以项目实战为主,技术方向较为集中,一般一个教学班的专业课程由一名教师承担。由于教师大多来自企业,因此机构会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熟悉教案格式、教学内容、讲授步骤等技巧,像北大青鸟,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课程开发,教材、课件的质量都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如对每周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访谈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要求。通过对教师相应阶段的培训和考核,来保证教学质量。

1.4 小班化教学,互动充分

IT培训机构一个教学班最多25人,小班化教学能让每位学员的上机时间和辅导时间得到充分保证,疑问能当场解决,保证了教学效果。由于人数少,教师能顾及到每一位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互动,给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上台演示等方式,训练学员的思维,加深和知识对知识的理解。

2 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多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参与实训教学,按技术方向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由校企双方带领学生开发一些实际项目,采用师徒制开展实训课教学。根据课程知识点要求,不同阶段的教学都能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完成一定的软件项目,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

2.2 参与真实项目研发,提高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

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引入横向课题等方式,鼓励教师从事实际项目开发工作,提高自身软件科研能力的同时,提炼出一批新颖的教学案例用于教学,更能体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能力。此外,专业要组织承担同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提高授课质量。教师之间采用师徒制[3],如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企业家带领的技术更新、发明团队,教育专家带领的教学团队,各类教师合作团队等,通过组建各类教师团队来提高教学质量。

2.3 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做好课程衔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全面,这是IT培训机构无法取代的培养优势,因此不能摒弃理论课教学。针对目前学生认为理论课内容枯燥、难以理解、毫无用处等问题,要解决将理论与实践脱离开来讲解这个问题,让学生清楚理论从何而来,将会应用到哪里去,如讲解《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等课程是,可以结合实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修改源码等方式,提高对理论的感性认识。理论课教学要考虑如何为实践课程服务,理论之间如何产生联系,做好课程的衔接,也可以将部分理论分解,穿插到实践课中讲解。

2.4 适时分层分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IT培训机构的学员渴望学成后能进入好的企业就业,学习目标明确,因此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方面好于高职学员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基础、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课内可以采取分层教学,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此外,专业可在第四或第五个学期进行适当的分流,成立各类定制班,如网站开发、手机开发、软件测试、前端设计、淘宝运营等方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的整体就业质量。

3 结束语

我国的教育逐渐走向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就业质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同时,应借鉴IT培训机构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紧贴企业岗位要求的优点,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快速适应企业上岗要求又有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成,李忠华,熊芊.全面剖析NIIT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