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弟子规手抄报精选(九篇)

第1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朱学勤很快作出回应“感谢复旦,还我清白”。并对那位匿名举报者称,“一个年轻人,应该珍惜自己进入学术界的第一步。他如果愿意认错,我完全可以原谅他。”

在很多人都认为这起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公案将就此画上句号时,却不想复旦大学的盖棺论定式报告引起的是更大规模的举报,其中最具分量的又是来自于方舟子。方舟子在自己的博客上逐条对比朱学勤著作与美国学者Carol Blum《卢梭和道德共和国》一书后称,朱学勤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如果是原创,属于抄袭。如果是翻译,属于劣质泽作。并再次向复旦大学举报。

面对方舟子逐字逐句翻译后真名实姓的举报,这一次,朱学勤和复旦大学都选择了沉默。面对此景,有网友戏称,“一群文科生被一个理科生指着鼻子骂,还没有一个敢还嘴的,这是神马时代?”不过,网络上的举报却更加热烈,网友们分工合作,将Blum的原书逐章翻译,与朱学勤的论文一一对照后,一个名为“留美博士文科打假”的网友整理后指出,“朱书有近2万字逐句逐段翻译自Blum一书。”

“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或许将开启学术打假的一个新时代,和之前被举报涉嫌抄袭的汪晖一样,朱学勤同样是学界名家,是生于1950和60年代学人中的佼佼者,很难想象,将这一代学人当年的博士论文、学术著作统统拿来与他们文中提到的参考书籍对比,究竟能发现多少人涉嫌抄袭。

市井万象

天价路费引发波澜不断

为了逃掉高速通行费、多挣钱,河南省禹州农民时建锋购买两辆大货车后,拿着两套假军车牌照疯狂营运,8个月内,免费通行高速公路2361次,偷逃过路费368万余元。被当地法院以诈骗罪判决无期徒刑。

在判决即将生效的关键时刻。时建锋突然改口称,自己是替弟弟顶包的,其弟时军锋也很快投案自首,交代了时建锋顶替他入狱等情况。典型的一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河南省高院很快处理了包括法院院长、法官在内的4名相关人员。

但是,此奇案引起的风波并未结束,时军锋出示的与当地武警支队的那一纸协议是否真实仍需相关机构给以明确答复。

考研抄袭花样多

又到考试月,又到作弊时。1月份是考研的季节,比考研更吸引公众眼球的是五花八门的考研作弊方法。记者暗访,公安追查,各地作弊事件层出不穷,且花样翻新。

考试之前,图书馆和食堂边的信息栏里就贴满了考研作弊的广告,作弊手表、作弊耳机、作弊橡皮擦等各类专业的作弊器材,借助高科技,不仅会逃过监考老师的眼睛,更能避开信号干扰器、金属探测仪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经过多年的培育,各类考试作弊服务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壹基金重生

第2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简称,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党的学校。开展少先队活动是学校课外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小学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努力推进新世纪少先队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此,特对少先队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教育,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围绕各节日、纪念日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拓展少先队活动的时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二、工作目标?

1、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组织好每月主题教育,在“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提高少先队教育实效。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塑造“敬业、爱生、创新、合作”的辅导员形象,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展示“文明、活泼、创新”的风貌

三、工作重点

1、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把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有机衔接起来,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结合队员生活实际,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使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爱、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

(2)、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礼仪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将礼仪教育与创“行规示范班级”、“行规示范学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同时在今后的道德教育中渗入诚信内容。诚信对人?诚信做事。   ?

(3)、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少先大队成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少先队的自身建设,为我校少先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 (2)、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重视加强少先队活动建设,同时要不断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板报的作用。   ?

(2)、坚持“黑板报”及“手抄报”评比制度。

(3)、让每个队员通过具体活动对教师感恩,回报教师及母亲的恩情。

九月

1、卫生纪律评比。

2、开展“感师恩”手抄报比赛活动。

十月份

1、开展“诵读中华经典 争做文明少年”活动。

2、卫生纪律评比。

3、弟子规知识竞赛

4、逃生演练

5、拍球比赛

十一月份

1.  学弟子规讲故事比赛

2.  卫生纪律评比

3.  跳绳比赛

十二月份

1.    发展新队员。

第3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雨果曾说过:“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极思考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几年,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推进方面,形成了一套有序、有效且日渐成熟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我积极探索,坚持举办读书会。

一、选书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叛逆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深圳的孩子,家境相对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相对于女生,男生本来就身心发育晚,我班大部分男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取心不够,责任荣誉感不强,为人处世方面欠缺等问题。

本学期,除了必读的名著外,我两个班的学生还重点读了三本青春励志类书,并精心准备了读书会。

《西点军校带给男孩的最好礼物》。这七份礼物分别是:坚强勇敢的意志、责任荣誉的准则、谨慎自制的智慧、宽容谦虚的风度、团队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态度、心存远大的志向。

《少爷小姐要争气》,作者刘墉。陈思宇同学的推荐词是这样写的:这本书不单是刘墉写给女儿的信,也是写给每一位父母和孩子的“家书”。他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阐明了深刻的道理,谈的是处世、是交际、是说话、是美、是爱、是公义、是责任、是关怀、是开阔。

《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作者是考上北大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曾两次上过《鲁豫有约》。这本书的主题,同学们归纳为两个,即屌丝逆袭和兄弟情深。

选着三本书,我更看重的是这些书能给孩子们带来青春的激励和榜样作用。尤其是后两本,因为作品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更是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共鸣。

二、促读

(一)保证充足的课堂阅读时间

从第12周开始到第15周,每周6节语文课和每天中午20分钟的午练时间,全部用来阅读。

(二)进行批注指导

我认为,阅读和批注是相辅相成的,批注是积累、思考、吸收的过程。我们从最初的摘抄、批注句子、段落,到后来写整篇文章甚至是整本书的感悟。每过两天,我会用投影仪对作业进行点评,表扬先进,指导学生要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涨!

(三)通过作业落实

让学生真正读进去,有收获,就一定要真枪实刀地落实。晚上的作业是摘抄批注;周末作业,针对一周的阅读内容写感悟,鼓励联系自身经历的写作。课前须有简短的反馈,如请同学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一段;下课前五分钟,视情况对当堂阅读内容做自由交流。当然,我也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对一些有体会的段落,我会当堂背诵,并分享自己的思考。

(四)进行系列评比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如果能得到同伴的认可,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我相信一定能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评比活动:

1.手抄报评比。张贴在走廊,展览一个星期,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2.读书笔记本展。评选出最优秀的读书笔记本,并挑出最好的几篇复印展出。

3.读书心得大赛。每个同学上交电子稿,挑选几篇打印展示。

4.《阅读,真好》现场作文比赛。可以写我们阅读的这三本主书,也可以就这段时间阅读的其它书籍,评选出优胜者。

(五)丰富形式

我们以前做过《童年》的读书会,形式包括有奖问答、朗诵、情景剧表演、配音等,效果还不错。这次阅读的三本青春励志类书,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谈自己的感悟,还要能背诵,最后内化为写作上的提高。这次我们确定用荐书台、手抄报、思维导图、背诵名言和喜欢的段落、仿写、访谈、以及辩论会等形式,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把这几本书真正读懂、读透。

三、展示

经过一个月的阅读和半个月的准备,读书展示活动终于如期举行。展示活动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

1.《西点军校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这本书主要由男生负责,男生主持。首先做个简要的荐书。接着由点到名的男生,轮流背诵书中最喜欢的名言或讲述最受启发的故事。最后是谈阅读感受。西点军校有200年的历史,为美国培养了众多的军事家和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我想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我相信学生能从这本书里得到更多的启示。

2.《少爷小姐要争气》。这本书主要由女生负责,女生主持。首先由本书的推荐者做个简单的荐书。接着是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并简要说明理由。最后展示同学们仿写的片段。一开始,我担心同学们看到书名就以为太过说教不愿意读。事实上,刘墉用一个个故事,贴切的比喻,平等的视角,温和却又独特的语言,吸引了这帮小读者,就连平时不爱看书的同学,也爱不释手。没错,今天的男生女生已经没什么差别,小姐要超越,少爷得争气!

3.《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先是本书的推荐者简要说说推荐理由。接着,我们做的是一个人物访谈《文豪有约》,对话中,充分体现了哥哥子文沉稳内敛、弟弟子豪大方活泼的性格和话语方式,再就是现场观众对兄弟俩的扮演者提问。最后是辩论会,辩题是同学自己想的《是否只有考上名校才算成功》。辩手们唇枪舌战,火药味十足,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四、反思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尤其是在语文课堂让孩子们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让孩子们意识到,语文课除了枯燥的拼音文言文写作训练,还有自由阅读、思考的乐趣。本次读书会后,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以前我们读的基本是课本里指定的名著,结果发现学生兴趣不浓;后来我们推荐整本的小说,全班一起读,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那么喜欢。现在我认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可以整合主题,让学生读同一主题的多本书,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2.有奖问答、表演等这些形式自然好,但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看书,还应该有背诵,并最后落实到笔头。背诵喜欢的段落、仿写这两个形式虽然在课堂上看起来没那么活跃,却能内化为学生的写作需要。访谈和辩论最能锻炼人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所以形式可以更多样,内容也可以更深入。

3.本次读书活动,从读书到最后的展示,历时一个半月,同学们收获颇多。大家从最初怕写摘抄批注作业,到爱上自由思考和写作。主持词、采访稿、辩论词、课件以及整个读书活动的设计等,都由学生完成。这样的读书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4.书读完了,也做了摘抄批注,写了读后感,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让这个读书活动更深入?我让学生写了《阅读,真好》的现场作文。结果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确实有了不少的提高。然后,我试着让班上最擅长写作的同学,做了一次《阅读,真好》的作文评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4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近来,以科学手段对光绪的头发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光绪头发中含砷量远远高于常人研究结果的公布,客观上为“谋杀”说提供了物质证据,当然,反对者也不乏其人。实际上,不光黎民百姓和研究者,在光绪皇帝故去的当时,宫廷内部提出其为非正常死亡的人已经大有人在,时任内务府三臣的增崇即是一位,而他怀疑的证据则来源于其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下文为增崇之子察存耆先生的回忆,记述了光绪身故前后的所见所闻。

光绪故去前后,增崇在内务府任“三臣”,他的三位弟弟增德、增麟、增绂也在内务府担任郎中、员外郎职务,可谓世受皇恩。光绪在世时,出于对“君主的忠诚”和“职务”的需要,四人对光绪帝的饮食起居非常关心。

光绪去世前的个人生活很凄凉,这是众所周知的。增绂曾经提到,他在带“匠”(即给光绪的住所换纱窗的裱匠和木匠。按当时规矩,夏季玻璃窗换纱窗,秋季再将纱窗换回玻璃窗)的时候,不时到太监的屋里坐坐。有一次,增绂问一个太监说:“咱们‘老爷子’(光绪)总这样一个人,他寂寞不寂寞呀?”那位太监说:“别提啦。我们‘上夜’(夜间在光绪住的房里守更)的时候,有时就听见老爷子叫‘小珍儿,小珍儿’的,还有 ‘小宝贝儿’ 什么的。”

当时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还有光绪的“吃不饱”了。太监们曾告诉增崇兄弟说:光绪吃饭,只有摆在眼前的几样菜食是新做出的,其余的菜都和“祭祀上供”一样:初一搭上膳桌的菜食,可能到十五还搭上来,也不管坏了没坏。所以光绪一吃饭就闹气。

另外,过了光绪帝的“百日”(即丧事后服缟素100天之意。另,100天后再“易白而黑”,共27个月,即所谓“三年之丧”)后,具有得到“颁赏遗念”资格的王公、大臣、懿亲、勋旧从宫中受领了纪念物品,照例为“吉服冠”一顶,“龙褂”(上绣金线团龙,尺寸很小,多为儿时服装,因为得到成年服装会引发“非分之想”)一件,“吉服袍”(日常服装)一件,再搭上玉佩一类的一两件。

增崇所得“遗念”中有一件酱色宁绸面的两截羊皮袍子。在增崇兄弟看来,“遗念”服饰非常奇怪:上半截是小紧毛的羊皮,下半截是黑山羊皮,非紫羔皮。若照当时的“规矩”来讲,这种两截皮袍根本不该是皇帝所用的,因为皮上身是小紧毛,御寒还不如一件厚棉袄。

当时许多家都说,凡是这一个等级的,得到的皮袍俱是如此,还被告知说这是“德宗生平最喜好穿两截皮衣”。光绪所住的屋子,冬天并不暖和,而且在光绪亲祭“坛庙”的时候,谁都看见光绪的鼻子下头总是挂着两条清鼻涕,他也不擦拭。“清鼻涕”与“小紧毛”当是有关联的了。这场面总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皇上穿不暖”。

除了关心光绪的饮食起居,增崇兄弟四人对光绪的病情也十分在意。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增崇还在南京任江南织造时,经常与家中兄弟书信往来,询问光绪的病情。在一封给增崇写的家信中,增德、增麟、增绂提及,他们与宫内深交的太医交谈后,得知“皇上无病,所进的药也不吃”,但是“奉旨病源许添不许撤”。察存耆的姑丈、内府堂笔帖式英绅(字书卿)也曾写信给增崇说:“懿旨每日著总管内务府大臣一员,带领‘请脉’,拟方后赏饭吃(在宫中吃一顿午饭之意)”,英绅与府内十余人“轮流帮同照料”,医士“终日不得闲”。

另外英绅还提到:“脉案一纸,奉阅可也。据医士云,此症不甚重,无非虚不受补之意。其脉案上话语,系春季所有的病症,均奉旨不准撤,全叫写上。其实病症不是那样,要是那样,人就不能动了……”增崇不仅保存了所有这些家信,并将别人抄录来的光绪脉案、药方全部收藏、保管。

此外,被增崇保存的一些信件(似是太医报告当时宫内情形)中提到 :外省保荐医士山西朱、江苏陈秉钧、两广卢秉政、门定鳌四人进宫为光绪“请脉”,其中有人被“上边”斥为“脉理欠通,用药固滞”;有人未过多久即称“家母有病”,告假回乡了;余下一人谨小慎微,另一人迹近钻营等语。增崇保存的此信中还提到“圣躬各症……仍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云云然。以仆观之,大局无妨,不过一时难复元耳。草此达知,外人不足道也。”而当时的“抄文”中也提到光绪帝的病状为“鼻塞声重,少流清涕,喉间发涩,项筋作痛;呛咳无痰……两肩坠痛,耳仍作鸣;身体倦懒,腰间作疼;心烦口渴……”通过当时的脉案及其纪录的病状,身为内务府大臣的增崇及三个弟弟在光绪死前一直以为:“皇上没有什么大病”。

但是,无论太医或外省保荐的医士,给光绪“请脉”都会受到来自“更上级”的巨大压力――他们都得依慈禧的脸色行事,凡干不长久的,多半是违背了慈禧心意;而干长了的,则是必须配合慈禧的“需要”,脉案用词也极力避免触怒慈禧。对于这些事,增崇兄弟自是心中有数。增崇曾经和亲友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初学当差的太医,在慈禧前对答光绪脉案时未曾留心,说了句“舒肝顺气”。慈禧把脸一沉,说“谁叫皇帝的肝不舒了?气儿怎么又不顺了?”吓得那位太医连连叩首认罪,忙不迭地说:“奴才初学当差,不会说话,请老祖宗开恩。”听了这话,慈禧的脸色有了转变,对那名太医说:“皇帝日理万机,宵宿勤劳,哪能动不动就得‘舒肝顺气’?这样小心眼儿怎么办国事?偶尔小有违和,也不过是‘调、和、理、益’。”那位太医经此一吓,再也不敢应承“请脉”的差使了。后来为光绪“请脉”,处方总是“和肝调气”、“理肺益元”,甚至把“肝”的问题硬挪到“肺”上去,成了“肺气清而肝自畅”,“脾胃健而气自充”等等。

而最让增崇兄弟产生怀疑的莫过于光绪死时的情景了。光绪“驾崩”那一天下午五点来钟,增崇和两位兄弟增德、增绂、子存耆等在一起正准备吃晚饭,内务府堂上来了一位送“知会”(通知汇合)的“官人”,说:“万岁爷病重,请堂官即刻进里头预备差使。”这话由当时增崇府上管事的张俊峰入里院转告。当时增崇兄弟一听完这“内传口报”(先由内宫传知内府堂,在由内府堂派人前往各处口传),脸上都显出难以置信且惊疑异常的神色。

增崇问张俊峰:“你认识这个送‘知会’的人吗?”张俊峰回答说:他听完“知会”当时就觉得很“差异”(当时的隐语,作怀疑解),所以对送“知会”的人细细盘问了许久,听送“知会”的人说的话里不像有什么差错的样子,他才敢进来向内堂回话。

兄弟三人面面相觑了许久,只听增崇连声说“不对,不对”,增德也同时说:“这是怎么回事?”增崇说:“就是不对。前天,上头受继禄所带的大夫‘请脉’,没听说有什么事。” 增绂也说:“上头欠安,若是重的话,还不‘发抄’(太医院正式抄录原拟药方及脉案通报内务府,即时转知军机处等有关各方)吗?这里头别不是有什么别的事儿吧?”

察存耆发现,突然听到“皇上病重”“知会”的“老三位”沉默了许久。看“老三位”的举止,似是想到有人故意捏谣上边去了。张俊峰不愧是久经“跟官”的,对官场内幕很有经验,规规矩矩站在一旁,等了一阵子才说道:“这个事情倒是请三位老爷要慎重……”增崇问:“你没细细打听那人吗?”张俊峰答道:“倒也问过了,送‘知会’的人说,咱们宅是头一家。从这儿再到沙井胡同给奎大人(即奎俊,首席内务府大臣)送信,然后到马大人胡同景大人(景丰,末席内务府大臣)宅,西城麻花胡同继大人(继禄,次席内务府大臣)宅,则是由别人去送的。”增绂对增崇说:“二哥,您先给奎宅打个电话问问怎么样?”增崇想了想说:“也好,就先问问,然后再看光景说话。”

奎家的电话接通后,听那边说送“知会”的人正要离去,所言与增崇等人听到的基本一致。增崇当即和奎俊在电话中商定:仍穿常服“进内”,但备带素服,用时再换。一面让增德、增绂分头再到别家打听情况:一人去找一位太监,一人去找和宫内消息灵通的某司员,等打听到切实的消息后到奎家聚会,商议如何“进内”。

于是增崇与兄弟没吃晚饭就坐上车马,分头而去。等到快十点半的时候才回来了。察存耆发现,此时的兄弟三人脸上虽还是显得不安,但已经没有刚才“照影子”(疑神疑鬼)的样子了。落座后,增绂对增崇说:“二哥,您上去之后,事情怎么样了?”增崇对兄弟们说:“还说呢,我们四个内务府大臣上去之后,太监们说:‘大人们的差使我们都替当了,请大人们上去看看吧。’我们上去一看,已经‘停放’了,当晚没事了。太监们说:‘大人们请回宅歇息歇息吧,明天一早来听(西太后的懿)旨,恭办大事吧。’我们就下来了。”

所谓“停放”,是宫中讳言,即棺木已经放在“中堂”,也可说是“停上”。言者隐约其辞,听者不便深问。据我当时的领会,“停上”是穿戴好衣冠,停放在灵床上,头东足西,尚未入棺木;若是已入棺木,搁置中堂,也叫“停放”或“停上”,那样外臣是看不见尸体形象的。

增德说:“可怎么把上头‘请’过来(把光绪的遗体从瀛台接到宫廷内)的呢?也没传‘万年吉祥轿’呀!”平时在乾清宫西面月华门‘门罩’下陈设这一顶轿子,名称就是“万年吉祥轿”。如遇皇帝故去,无论是在什么场所,就用那乘轿子抬出来。据传这“规矩”是自雍正以后才设置的。增崇说:“那谁知道啊!人家不是说都‘替’我们‘当’了吗?那还不是他们想怎么‘请’就怎么‘请’。前天继子受(继禄有管理太医院事务的职分)带大夫‘请脉’后,他下来说‘上头’还在外屋站着呢,不过脸上较平日灰白一些,还对他说:‘别的不舒服倒还没什么,就觉得痰盛,叫大夫想法子去去痰。’只隔了一天!怎么可能这么快呢?”增绂说:“这里头有什么事儿吧?”增崇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这话咱们可说不清啦。”

第5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社邑;写经;敦煌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1-0087-07

社邑本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1],秦汉之际,民众出于经济互助、共同兴趣、等目的,自发结成社团,这便是在官方体系滋生出的社邑的新形式:民间私社。佛教东传后,借用中土民间私社组织形式,实践诸如造像、开窟、诵经、行斋等种种活动。至于佛教社邑内部组织情况、规模等问题,魏晋南北朝石刻造像题记有一定反映,但相对于历史久远、活动频繁的佛教社邑而言,造像题记还不足以体现其全貌。敦煌文献的发现为全面、深入了解佛教社邑提供了宝贵材料,中外学者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①。敦煌地区的佛教社邑种类非常多,可见者有行像社(P.2049V、P.3234V)、修佛堂社(P.496)、燃灯社(S.5828)、造窟社(S.3540)、写经社等。

其中,写经社邑是由一群为积累功德、获取福报的信徒组成的抄写佛经的团体。笔者共搜集到有关11个社邑的16条资料(见表1),本文拟围绕这几件材料,就写经社邑的规模、邑子成分、内部组成、运行情况等问题试做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如表1所示,有关写经社邑的材料年代最早者为5—6世纪,最晚者为太平兴国三年,时间跨度近4个世纪。相对历史长河而言,相关材料较为稀少。但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写经社邑若隐若现不绝于史,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材料反映的地域而言,涉及敦煌、吐鲁番及中原地区,具有广泛性。可以想象得到,隋唐宋初,写经社邑比我们搜集到的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更为普遍。

一 写经社邑的规模及其类型

现有材料表明,写经社邑规模大小不一,多者三十几人,小者四五人。写经社邑参与人数最多的是新疆吐峪沟出土的Ch.5509,该写卷残缺不全,高22.9cm,长89.2cm[4]。兹录文如下:

1.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2. 盖闻一乘妙理,法界传通,十二部经,金口所演。况复■

3. 岭真空之教,王灭罪之文,火宅方便之言,险■

4. 善权之说,莫不受持顶戴,即福利无边,书■

5. 弘宣,还生万善。今有佛弟子比丘惠德、齐■

6. 欢德、赵永伯、范守、赵众洛、范阿隆、赵愿洛、宋客■ ■

7. 洛、赵延洛、张君信、索绪子、张憧信、范历德、赵隆轨、王儁■

8. 刘常洛、范慈隆、赵武隆、张丰洛、张定绪、张君德、范■

9. 范进住、赵隆子、竹根至、刘明伯、赵恶仁、范黑眼等,敬人■

10. 往劫,重正法于此生,弃形命而不难,舍珍财而转■

11. 遂。即人人割宝珍,敬写《法华》一部。其经■

12. 耳闻,消烦荡秽,心念口诵,证寂灭乐。用斯■

13. 愿合舍七祖魂灵,觐奉世雄,见在尊长■

14. 灭(?)儿,自身福备,家口善兹,小果悟大,真常■

15. 倍加福佑。外道归正,龙鬼兴慈,有识

16. 含灵,俱沾圣道。

本件文书,池田温先生推测约为7世纪前半期[5]。陈国灿先生通过对比记录有赵延洛(第7行)、张定绪(第8行)、赵恶仁(第9行)等人信息的其他吐鲁番文献年代,认为Ch.5509《妙法莲华经》完成于“咸亨三年(672)前不久”[6]。文欣先生在探讨200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395号墓出土的一组文书时,也曾利用Ch.5509做过比对研究,指出Ch.5509中的范历德(第7行)、范慈隆(第8行)、张定绪(第8行)、赵隆子(第9行)四人又出现在阿斯塔那墓出土的2004TAM395《名籍》及61号墓十二件差科簿底稿中,得出与陈国灿先生大致相同的结论,认为Ch.5509年代大致在670年前后{1}。

此件文书,可识别的邑子共30人,从文书残损情况看,该社成员应在35人左右。与此规模相当的是P.2086,共有邑人32人,S.1415和BD145兴善寺写经邑的规模紧接其后,共31人,这三个写经社邑是规模最大者。中型规模的写经邑则在十几人左右,如Дх.1362志忍写经社邑共12人。最小者为P.3315开宝十一年王会长等四人组成的写经社邑。

至于写经邑人的成分,就所见材料看,一类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优婆夷社邑。BD00985《大方广佛华严经》由“优婆夷邑敬造”。此件写本没有明确纪年,池田温先生定为6世纪后期[5]157,《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认为属5—6世纪南北朝时期,笔者查阅该件文书图片,此卷隶书书写,南北朝书风浓厚[7],故笔者以为年代定为5—6世纪较为合适。此外,藤井有邻馆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7,是“开皇三年十月八日,优婆夷邑敬造”,此件文书是有确切纪年最早的优婆夷邑写经,也是“敦煌地区最早出现的由女性组成的佛教团体的记载”[8]。又津艺262《金刚般若经》是“天宝十二载五月廿三日优婆夷社写”[9]。这三条题记仅寥寥数语,我们无从考察优婆夷写经邑的规模、写经具体缘由、内部运作情况以及成员的社会背景等问题。

孟宪实先生曾指出,女人社中的成员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和经济地位[10]。郝春文先生也认为女人社成员是由寡妇或单身女这几类在家中地位较高的女性组成[11]。如果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性的话,优婆夷写经邑的成员在家中也拥有较高的地位,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支配能力。那么,由优婆夷组成的写经社邑与其他类写经社邑在社约、内部组织、选写的佛经等方面是否有不同之处,因材料有限,还不能做出具体回答。

第二类全部由男性组成,如Ch.5509,但无法确认该社邑子是否受过三皈五戒。第三类则邑子性别及身份不限,僧俗男女均可加入,如Дх.1362和上图088V。

社邑中一般有僧人参加,Ch.5509写经社邑中有比丘惠德,P.2086写经社邑中俗人有31人,僧人1人。如宁可先生所言:“(佛教社邑)与寺院和僧人有密切关系,多数是寺院和僧团的组织,僧人参加或领导的也不在少数。”[1]僧人在写经社邑中很有可能扮演指导和教化邑子的角色。

二 写经社邑内部组成

那么,写经社邑的内部组织如何?在诸多写经社邑题记中,S.1415和BD14519提到了写经社邑中职务设置情况:

大兴善寺邑长孙略。

王昶在《北朝造像诸碑总论》中认为,邑长是“邑中助缘者”,叙述较为笼统。按敦煌资料记载,社长通常为社的首领,是“三官”之一,由社人推举产生[1],负责社邑内部运作。而唐五代宋初,社又可称为社邑、邑、义邑等{1},所以邑长的职责如同社长。

S.1415和BD14519题记极为简略,仅书邑长之名。按常理,题记书写供养者姓名时,是遵循尊卑长幼顺序排列的,即先写地位显赫或在社邑中承担主要职责者,一般邑子胪列其后。若无足够的书写空间,出资少、地位低的邑子的姓名常略而不书。在S.1415和BD14519题记中,仅有邑长孙略之名,其余邑子则一概不提,表明在这个写经社邑中,邑长孙略是主要负责人,也是级别最高的邑子,而被省略姓名的诸位邑子,其身份应当较为普通。因此可以推断,组织书写S.1415和BD14519的社邑,其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只有邑长和诸邑子组成,而没有诸如三官之类的职务。

此外,依据题记,该写经社邑隶属于大兴善寺,故邑长称为“大兴善寺邑长”,这也表明,隋唐一些社邑依寺而设。大兴善寺为隋唐著名寺院,位于长安城内朱雀街东之靖善坊[12],是隋代的国寺和国立译经馆,对隋唐的佛教史、文化史和政治史等诸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13]。敦煌地区的寺院亦存在写经社邑。Дх.1362《大宝积经》题记:

1. 当寺僧上伴、志忍一人新戒,释门法律法寿、法律戒慈、

2. 法律戒昌、法律庆因、法律义勋、法律戒忍、法律戒论、

3. 法师戒护、律师保戒、[沙]弥道行、造食女人阿阴氏

4. 壹拾贰人等,同发无上胜心,敬写《大宝积经》壹部,施

5. 入永安寺者,国愿(愿国)安人泰,社稷恒昌。佛日重明,

6. 常转。己躬清吉,保百载之延长,合寺康强,

7. 契迁年之快乐。永安塞表,八方伏叹,四野钦风

8. 而仰化。复愿先亡远代、七世灵魂,承斯功德之

9. 因,速遇龙华之会。然后十类四生之辈,含灵

10. 无蠢动之徒,赖此胜缘,咸登觉道。太平兴国

11. 三年(978)戊寅岁次三月十五日下手,比至六月

12. 十五日毕功断手题记。[14]

上图088《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纸背为Дх.1362的底稿,内容不完整,无Дх.1362第5行“国愿(愿国)安人泰”至第10行“咸登觉道”之间的发愿部分。此外,后又有杂写“清信弟子某乙发无上胜心敬写《大宝积经》一部施入永安寺”,僧法崇“又写《大悲经》三卷、《最胜王经》一部、《八阳经》一卷”施入“当界佛堂”,祈愿“国安人泰,社稷恒昌”。

永安寺(第5行)于吐蕃统治初期辰年(788)初见其名(S.2729),至北宋天禧三年(1019)犹存(《天禧塔记》)[15]。Дх.1362中共有7位法律,那么这些法律是否全部来自永安寺?这涉及Дх.1362诸邑子来源问题。事实上,唐末宋初,敦煌僧职伪滥,十羊九牧。P.4981是某寺召集当寺徒众回寺修葺被“水漂破坏”寺舍的转帖,兹移录如下:

1. 当寺 转帖

2. 都僧录和尚 索僧正 解僧正 氾僧正 大刘法律 大

3. 罗法律 张法律 法律 祥刘法律 马法律 平法律 曹法律

4. 法律 法律 小吴法律 武法师 张法师 吴法师

5. 藏 法证 道宽 定 慈方 治力 大力 法胜

6. 福常 愿安 应林 宏志 承定 会集 弥保集 愿保

7. 真 理详 理 教兴 保达 子 定兴 儿

8. 黑子 丑儿 理乘 再富 不勿 安通 臾儿 愿遂

9. 顺清 保兴 丑胡 苟奴 富盈

10. 右件徒众,今缘裴寺水漂破坏,切要众

11. 力修助。僧官各锕镢壹个,散众锹镢一事,又

12. 二人落辇一枚。帖至,限今月十四日卯时,

13. 依寺头取齐。捉二人后到,决丈(杖)七下,全不来

14. 罚酒一瓮,的无容舍(赦)。其帖速分付。帖周切

15. 付本司,用凭告罚。

16. 闰三月十三日蓝官僧正帖。

此件文书,山本达郎先生等定为961年前后{1},即建隆二年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执政时期。该寺全部僧人和依附人口共计55人,僧人约38人左右,法律11人,法律约占僧人总数的29%。此种现象并非孤立存在,后唐同光年间(923—926)P.2250《诸寺僧名录》显示,龙兴寺共有法律4人、金光明寺法律5人,均所见法律之职伪滥。

与S.5406相比,永安寺可谓小巫见大巫。所以,永安寺写经社邑中的7位法律应当皆为当寺僧职无疑。此外,题记言“当寺僧”、“合寺”等,是以本寺僧人口吻叙述的。因此,永安寺写经社邑中的12位邑子,也全部来自永安寺。与上述诸写经社邑不同的是,该社邑除造食女人(第3行)之外,全部为僧人。

那么这12位邑子是否就是当寺全部人口?从吐蕃时期到宋初,该寺僧人和依附人口数一直处于变化中。如辰年有僧11人(S.2729《吐蕃辰年(788?)三月五日算使论悉诺罗接谟勘牌子历》);戌年(818)“主客僧总卅六人”(S.545《永安寺僧慧照上永安寺应管主客僧名牒》),寺户六户(S.542《吐蕃戌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役簿》);后唐同光年间有僧(含沙弥)38人(P.2250《诸寺僧名录》)[13]630。那么50年后,亦即太平兴国时期,永安寺寺内人口数又有怎样的变化,由于缺乏材料,无从考证。

但笔者以为,Дх.1362《大宝积经》邑子并非永安寺全部人口。上图088V作为Дх.1362的底稿,多有修改,行间亦有杂写。在这份底稿中,写经社邑成员“计壹拾肆人”,较Дх.1362“壹拾贰人”多两人,仔细比对人名,可知多出“秀守”等二人,此二人为“当寺僧”。说明永安寺除Дх.1362写经社邑中的12人外,必定还有其他僧人或依附人口存在。

所以,一寺写经社邑并不涵盖寺内全部人口,只是寺内一部分人自愿组成的祈福团体,在邑子入社方面也没有严格的身份规定,无论是大德法律,还是新戒沙弥及地位卑微的依附人口均可以加入。邑子来自同一寺院,方便社邑事项的通知、邑子集合及各类活动的展开,显示了地域因素在社邑组织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仅体现在寺院社邑中,文欣先生指出,Ch.5509题记中所见人名,“其绝大部分,应该都是在一个乡的范围之内”,而且大体主要为武城乡人{2},同样体现了地域因素的影响。

三 写经社邑的运行

写经社邑的费用一般来自社邑成员的捐赠,如Ch.5509:

舍珍财而转■,遂即人人割宝珍,敬写法华一部。[5]194

P.3351表述的更为清楚:

(前略)

1. 《多心经》一卷,开宝柒年戊寅正月廿八日,金光明寺僧

2. 王会长、张僧奴、令狐富通、阎延定四人等,舍《观音》、《多心经》一卷。

3. 后有人见莫怪者,及是人来莫怪者,及怪者亡性,莫见佛面。

4. 舍经师兄张僧奴记耳者(押)。王会长、巳延定麦一斗。

(后略)

延定在第2行中书写为“阎延定”,但在第4行中为“巳延定”,其中一处必为书写错误。如上所记,王会长和延定输入麦一斗作为写经的开销。

邑人是否直接参加书写佛经视情况而定。有的社邑成员不参与写经,而是雇人书写,如同造像社邑一样,邑人不直接雕刻佛像而是出资雇佣专门的匠人。如P.2056和书博藏《阿毗昙毗婆沙》写经邑中,佛经由雇佣来的经生沈弘书写,邑子道爽承担校对职责。除此之外,其他邑人好像并没有参加到写经队伍中。

在敦煌地区也存在社邑雇请专门人员抄写佛经的情况。BD05467《妙法莲华经》卷4题记:“社经。王瀚。”王瀚是人于BD00244《佛名经》卷12题记中亦有出现:“佛弟子僧裴法达、樊法琳、曹寺主等,奉为十方一切众生,愿见闻觉知,写记。经生王瀚。”又BD00018《维摩诘经》卷中题记:“奉为西州僧昔道萼写记。经生王瀚。”S.3909:“王瀚,龙兴。”BD00099《无量寿宗要经》题记:“已前六卷,纸卅张。王瀚写。眼暗书,不得不放,知之。”可见,王瀚是一位以抄经为生的书手。实际上,是人为吐蕃时期抄经生,在吐蕃官府组织抄写的《无量寿宗要经》题记中屡见其名,如S.1982、S.3036、S.3891、S.5314、S.3913、BD03398(雨98)、BD01072(辰72)、BD04891(巨91)、BD07771(始71)、BD08568(推68)[5]390,等等。“社经。王瀚”的题记说明,该社邑是雇佣专门的写经生抄写佛经的。

而P.3351V王会长四人写经邑中情况却相反,写经记录言:“戊寅年三月拾柒日金光明寺僧张僧奴写《观音经》一卷(押)”、“戊寅年贰月拾柒日金光明寺僧王会长自手。”这是邑子们自己抄写佛经的情况,或许这与他们抄写的佛经部头较小有关,抑或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雇佣抄经生,所以选择了诸如《观音经》篇幅短小的经文。

在各种佛教社邑中,有些是长期存在的,如行像社和燃灯社,这种时节性很强的社邑虽然一年可能只有一次集会,但是每年节庆到来之际,邑人都将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汇集并交纳物品、讨论社邑活动和社条等相关事宜。此类宗教社邑,因举办的活动有很强的周期性和稳定性,可一直持续下去。持续时间更为久远的是带有经济互助色彩的社邑,可延续几代不废,其社邑成员在一定时间内也基本固定不变。如S.6537(6V—7V)是净土寺僧慧信书写的《立社条样式》,其中社条云:“凡为立社,切要(久)居,本身若去(云)亡,便须子孙丞(承)受,不得妄说辞理。格(恪)例合追游,直至绝嗣无人,不许遣他枝眷。”[16]从条规看,邑人的责任子孙承袭,表明此类社邑可世代相传,不会因人而废。与上述这些社邑相比,写经邑可能是临时性的组织,当佛经抄写完毕后,写经邑也随之解散。孟宪实先生指出,敦煌结社的功能归纳为三种:一、生产互助型;二、生活互助型;三、精神方面的如宗教功德结社。“如果涉及具体的结社,这三种分类方式都不能保持纯粹,单一功能的结社是存在的,小型和限时的结社常常是单一功能的结社。而大型和长期的结社则多属于复合型功能结社。”[17]抄经结社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抄写佛经获得福报,属于孟先生所言第三类,目的较为单纯,是短时性的。正因如此,写经社邑也并无如S.6537(6V—7V)那样严格的社条社规,邑子加入或退出社邑比较自由,如上图088V所示,打草稿时还有14人参加,正式书写时“秀守”等两人临时退出。

那么,写经社邑书写的佛经如何供养呢?从已掌握的材料看,大部分社邑是将书写好的佛经施入寺院,流通供养。如Дх.1362和上图003V写经邑将书写的一部《大宝积经》“施入永安寺”,P.3351金光明寺王会长四人写经邑亦是如此。《太平广记》引《冥报记》载:“有人偷窃社户所造藏经出货,(僧)义孚以廉价赎之,其羡财遂为所有。”[18]也表明寺院经藏中藏有社户书写的佛经。

四 余 论

宗教社邑是指在共同的号召下,为达成某一事项,如雕刻佛像、开凿洞窟、行像浴佛等,但苦于经济能力所限,为实现资源和财力的集中而组成的社会团体。抄经社邑亦不例外,邑子们首先虔诚地相信,抄写佛经具有殊胜功德,如Ch.5509所言:“……耳闻,消烦荡秽,心念口诵,证寂灭乐。”又P.2086言:“求八字灭苦幽暗,四等出彼欲海者哉。略等希玄正路,为备三佛出世,桥梁度济。”此其一。其二,抄经社邑抄写的佛经卷数一般较大,如Дх.1362永安寺社邑发愿抄写《大宝积经》一部,抄写时间从“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次三月十五日下手,比至六月十五日毕功断手”,历时三月。P.2056以尉迟宝林为首的社邑则写“一切尊经”,规模更为宏大。如此浩大的工程凭一人之力难以完成。因此,整合大家财力显得尤为必要。当然,社邑所抄佛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邑规模大小和社内邑子人数。如果抄写的是小部头佛经,则微型社邑即可完成,如P.3351抄写的是《心经》和《观音经》,故而社邑仅四人,或者说,因只能召集到四人,故而选择抄写了小部头的佛经。

写经社邑作为宗教团体,在相同的信仰号召下,将来自不同背景、地位和身份的人整合在一起。如Дх.1362写经社邑中的造食女人,是敦煌寺院粟麦入破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1}。造食女属于寺院依附人口,在寺院举行的各种活动,如行像、转经以及各种节日、筵席、丧事中,负责制造饮食。造食女在寺院中地位低下,分配到的食物往往只有“粗面”、“黑面”或“粟面”等,很少能吃到其他僧人食用的白面制成的食物[19]。而Дх.1362《大宝积经》显示,经济拮据、身份卑微的造食女人,却能够加入到由法律等地位尊贵的僧人组成的写经社邑中,可见写经社邑看重的是信仰的异同,体现了“贵贱一般”、“如兄如弟”的精神。在写经社邑这类空间内,身份卑微者或许暂时能够找到些许尊严和存在的价值,共同的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淡平日体现在身份上的森严的等级秩序,为卑微者获得身份认同提供了机会。

社邑虽为民间私人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社邑可以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首先,官府一直在引导民间社邑活动。其次,社邑活动威胁到国家权威时,国家完全可以用律令的形式将其取缔,如高宗咸亨五年(674)五月敕令禁断“当宗及邑义诸色等社”[20]。最后,社邑本身也体现出对国家权威的认同,在社邑抄写的佛经题记发愿中,“国”、“君王”、“皇帝皇后”等屡屡成为邑子们祈愿对象,如Дх.1362《大宝积经》:“国愿(愿国)安人泰,社稷恒昌。”P.2086:“君王诸邑,檀起(越)家国,含灵抱识,同归法界。”P.2056尉迟宝林社邑希冀写经功德“上资皇帝皇后”,并且在写到“皇帝皇后”时使用平抬格式。尉迟宝林身为朝廷官员,或许更能体会到朝廷对民间结社的芥蒂之心,因此在既想表达其奉佛之虔诚,同时又不愿背负“结构朋党,作排山社”(S.1344《开元户部格》)的罪名,或被指责为“远集人众,别有聚敛,递相绳纠,浪有征求”,故而在以其为首的写经社邑发愿文中,处处体现出对以皇帝为象征的国家权力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宁可.述“社邑”[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5(1):12.

[2]矶部彰.中村不折旧蔵禹域墨书集成: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蔵(中)[M].东京:二玄社,2005:20.

[3]王海萍.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残经书法艺术管窥[C]//第二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55-158.

[4]荣新江.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21.

[5]池田温.中国古本识语集录[M].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0:194.

[6]陈国灿.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编年[M].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2:89-90.

[7]任继愈.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14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307.

[8]郝春文.再论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初的女人结社[C]//郑炳林,主编.郝春文敦煌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74.

[9]上海古籍出版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第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

[10]孟宪实.试论敦煌的妇女结社[J].敦煌吐鲁番研究: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2004:99.

[11]郝春文.再论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初的女人结社[J].敦煌研究,2006(6):105.

[12]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876.

[13]王亚荣.大兴善寺与隋代佛教[C]//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编.隋唐佛教研究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6-29.

[14]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敦煌文献:第8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7.

[15]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30.

[16]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283.

[17]孟宪实.敦煌民间结社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

[18]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814.

第6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XX年上半年,我部全体职工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真抓实干,奋力拼搏,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将我部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农电管理常抓不懈,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早在XX年,我局便确定了以供电所的工作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供电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局整体经济效益,经营部作为全局九个供电所的主管部室,上半年针对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每季度第一个月对上季度各所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的依据,促使各所把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常态运行机制。4月份,会同生技、运行、安监等部室对供电所进行了第一季度规范化管理检查考核,检查促进效果明显。

(2)制定了《供电组建设标准》、《供电组规范管理考评办法》,每季度最末一个月对全局29个供电组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经济指标、资料整理、设备管理、经营管理、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总分前三名颁发流动红旗。上半年,先后于3月份和6月份进行了两次供电组季度考评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使我部管理的触角首次伸向供电所基层班组,消除了规范化管理的死角。

(3)针对供电所库房管理混乱的情况,对供电所库房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以朱各庄所为试点,召开库房管理现场会,要求各所以朱各庄所为标准,建立健全库房管理岗位责任制和物资管理制度,统一出入库手续,清理现有库存物资,分类摆放,并使用库存数量卡,定期清库,真正做到帐、卡、物一致。在市局组织的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复查中,我局供电所库房管理成为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深受到市局领导及兄弟县局同行的好评。

(4)为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利用15天时间分3批对全局180名农电工在容城武警培训基地进行了封闭式训练。军训期间我部和办公室负责人员与广大农电工同吃、同住、同学习,广泛的交流沟通,了解农电工的思想动态,灌输我局目前的农电管理思路。对其它农电工由于年龄偏大,用一天时间进行了专业培训和考核,没有进行军事训练。

(5)按照我局今年开展争创“十佳”活动的工作思路,我部起草制定了《争创“十佳农电工”活动实施方案》,并于4月份开始实行。本次活动与以往的“评先创优”等活动有所不同,这是一次学习、提高、考核、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我们下发了农电工自学教材和自学计划,每月考试一次,根据考试结果对争创对象进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最终选出文化基础好、专业素质高、工作完成出色的农电工,为我局参加上级组织的农电工专业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储备人才。

(6)根据省公司下发的《供电所职工岗薪办法》,结合我局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了《农电工岗薪工资管理办法(试行)》,于6月份开始落实,本办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工资分配合理拉开档次,并向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岗位倾斜,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7)在落实农电工待遇的同时,加大了农电工检查管理力度,上半年对板西村电工收电费打白条、刘家铺村农电工拖欠电费、西河营村农电工私立收费项目等三起案件进行了调查核实和严肃处理。

2、营销管理持之以恒,全力提高我局经济效益营销管理日常工作居多,琐碎繁杂,一丝疏漏便会给全局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我部在营销管理方面小心谨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精打细算,一切举措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上半年在正常的抄、核、收工作之外,还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修订《供电所经济指标考核办法》,重新核定供电量、线损率、售电单价等五项经济指标,使办法和指标更趋于科学、合理,真正起到调动供电所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2)购置抄表器20台,在城镇所安装了红外抄表电能表,在西柳516线路安装了大用户远程抄表系统,使抄表方式由原来单一的人工抄表变成现在的人工、远红外、GPRS三种,工作效率和抄表准确性大大提高。

(3)加强了电费核算管理,设置专人对用户电费通知单进行审核,无误后加盖电费核算专用章,力争把电费差错率降至最低。上半年,经审核纠正了多起因算费程序等原因出现的电费差错,避免经济损失5万余元。

(4)积极与银行部门协调,确保电费回收渠道畅通。我局电费回收要经乡镇信用社、县联社、工商行、建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电费如期如数到帐。从去年年底开始,龙湾所电费款中出现大量零币、残币,银行清点速度缓慢,严重影响电费回收速度。我部与财务部一起多次去工商行、建行协调解决办法,最终与建行签署了上门收款协议,零币问题迎刃而解。

(5)严格执行电价政策,配合市物价局完成了一年一度的电价检查,对“五小”电价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上级物价部门制定电价提供准确依据。5月份,按照省物价局冀价工字[XX]25文件要求,对电价进行了调整,并做好了宣传解释工作,对一起因电价上涨引发的上访事件妥善进行了处理。

(6)重新考察选定了水利预付费电能表生产厂家,对各所会计针对预付费账目的建立、管理进行了培训,并对城关、龙湾、南所等三个所新旧程序交替过程中出现的电量纠纷进行了妥善处理,基本做到了客户满意、企业不吃亏。

(7)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牵头起草完成了一、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及时汇总上报各种经营报表,由于报表种类繁多,要求上报时间紧迫,加班加点已属平常。自从我局电力设备厂和物业中心开始算费以来,我部对报表格式进行了调整,力求反映真实经营情况。

3、用电检查力度加强,防止经营形势出现滑坡用电检查是经营管理工作中查漏堵缺的有效手段,上半年在用电检查方面我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更改用电性质、更名过户、分户、销户等用电变更业务均坚持到现场调查,了解第一手真实资料,防止个别人弄虚作假。

(2)每月算费期间对一条10kV线路进行跟踪抄表,检查有无冒抄、漏抄、少抄行为。同时对审核存在问题的用户如三相不平衡、用电性质不符等及时进行调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4月份对移动、联通、电信小灵通等发射塔用电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个别供电所存在冒抄、估抄电量现象,责令相关供电所予以纠正。

(4)5月份,组织供电所对水利配变、水利小总表用电性质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对全县223个村的水利用电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杜绝我局招聘的农电工参与村里水井收费从中牟利行为。

(6)对温泉城物业公司用电负荷情况进行调查,为市局核定温泉城电价提供依据。

(1)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班组建设,完成了信息中心机房、电教室的装修,对网络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建立了计算机台帐,明确专人负责。

(2)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对我局所用微机进行了逐台检查,清除了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并对瑞星杀毒软件进行了扩容升级,使每台微机都处于瑞星的保护范围之内。

(3)对现有10kV算费程序进行了更新,并按规定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安全。6月份,我局服务器发生故障,由于平时数据备份工作到位,没有丢失一个数据,服务器维修后迅速恢复了算费数据,投入正常运行。

(4)对供电所MIS系统进行了升级,到目前为止,电费电量、电能计量、业扩报装、优质服务、人员管理、综合查询等五个子系统均已开通运行。

(5)完成了江苏林杨、清华北方水利预付费软件和局服务中心、龙湾、双堂、大营等LED显示屏驱动程序及物业中心低压算费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6)组织供电所业扩人员进行了低压预算软件的使用方法培训工作。

5、兑现服务承诺,提高营业窗口服务质量服务中心作为我局面向广大用电客户的窗口单位,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3)4月23日,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和部署,参与了我局组织的百人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电网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国家电网公司“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和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

(4)组织专门会议,落实三个十条,做好迎接国网公司明察暗访的准备工作。每天下班后利用半小时时间,组织大厅人员学习三个十条和其他专业知识,提高为服务素质。

7、其他工作在完成以上主要工作的同时,我部还完成了局交办的其他工作,如整理同业对标数据,配合生技部对城网改造家属院进行勘测设计、图纸修改审核工作,与运行部一同做好迎峰度夏工作,起草上报夏季用电市场调查报告,黑色预警期间组织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落实停产让电措施等,不再详述。

三、半年工作中的收获回想半年来的工作历程,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第7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一、明确诵读中华经典的意义

国学启蒙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凝聚先人智慧,蕴涵民族美德,具有永恒的传承价值。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启蒙经典中包含了很多美好的思想品质,如: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学校作为促进学生成长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如果能将中华经典文学与诵读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就能让他们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中成长,提高道德素养。

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轨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我国现今正处在多元文化侵蚀的危机中。西方文化凭借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思想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从行为上指引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也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校园中的一些小角落改造成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宣传园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让学生发挥才能,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经典国学,在班级环境的感染中提高道德修养。

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古诗词通过绘画和剪贴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粘贴在教室的经典展览栏里。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图书柜里存放一些经典的书籍,如:《弟子规》《三字经》《诗经》等中华经典图书。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粘贴一些名人名言、书画以及学生的手抄报,使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氛围里成长,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渗透到德育教育中。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使学生真正地从经典的国学诵读中获得思想和行为的提高,我校开展了“诵经典 我成长”活动,周一至周五晨诵时,由教师选择内容,如古诗、《弟子规》《三字经》等,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诵读的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后,学校内开展了“《三字经》讲故事比赛”及“经典诵读伴我成长”主题演讲,举行了古诗文默写比赛及经典文化手抄报、优秀经典书画展览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经典国学,走进了传统文化,获得了思想上的共鸣。

四、在活动中巧妙进行德育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祖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很多孩子出现蛮横无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讲信用、不懂得谦让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笔者认为,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正面引导孩子。而经典诵读正是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

我校以《三字经》为内容,进行了一次讲故事比赛。比如通过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孩子明白母亲为了孩子的成才,不惜几次搬家,让孩子有读书成才的好环境,从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孩子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明白很多的生活道理。把这样的思想教育融入到了一个个小故事当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修养。

第8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晚上回到母亲家,孩子在灯下苦读,于是来到父母的房间问候一下。因为孩子是毕业班,所以父母关闭了客厅的电视,躲在卧室里面看19英寸的电视。和父母搭讪着关于党员的话题,母亲说:“别管你是不是党员,做你本分的事,规规矩矩做人是关键。别让人家戳脊梁骨就成。”

父亲是个老党员,党龄已经有50年,母亲也算是老党员了,记忆中母亲入党的时候是改革开放初,当时我正在读初二。母亲入党时所有的表单和申请书都是我一笔一画帮助抄写的。母亲家的出身是富农,所以入党时间较父亲晚了很多年。母亲娘家祖祖辈辈是开私塾的,因为年景动荡,母亲没有系统地读书,就开始了帮助文弱的姥姥和姥爷打理家务了。但在她那年龄和处境的人群中,还算是很识文断字的。

母亲在一家印刷厂上班,退休前是车间主任。母亲自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所有的思想汇报和总结都是母亲自己写好草稿,由我一笔一画地抄写工整后上交的。有时自己贪玩在极其不情愿的情况下会嘟囔几句牢骚话:“您这样,入党有啥意思呀!”多数的时候母亲不予理睬,转身去做自己的家务。

平平淡淡中,母亲的黑黑的,浓密的头发变成了银白色。自己成家后也离开了父母单独生活,但思想汇报和总结还都是由我来抄写,只是变成每次都是母亲陈述,我来执笔。再到后来,孩子也能写一手说得过去的钢笔字了,于是孩子继承了我的工作。

平平淡淡的母亲,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上班的时候,每天下班后就操持着全家人的饭菜和家务,尤其是后来祖母病重的三年,母亲默默劳作直到祖母安祥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姐弟相继成家,母亲退休后又担负着照看我们的孩子的事情。姑妈来看望父母,劝慰母亲:“辛苦一辈子了,别管这么多了,和我哥没事的时候到处走走玩玩。”每次母亲总是轻声地答到:“孩子太小,去保育院不放心,再说现在年轻人和咱们那时候不一样,担子比咱们可重多了!帮他们一下,他们也就少些负担。”

天津城市改造,父母居住的房屋规划成绿地,父母在城区边缘买了套商品房,但是小区管理不尽人意,而且父母的组织关系依然保留在原居住地。于是每次参加学习和活动,父母亲就轮流蹬着一辆小三轮车,单程40分钟去参加活动。多年以来母亲几乎是风雨无阻,除生病住院外几乎没有缺席过。记得张北地震,全国都在募捐,母亲瘦弱的身子在寒冷的北风下蹬着小小的三轮车,准时把募捐的衣物和被褥送到了街道办事处。

对此我们子女都很不理解。小妹是快言快语的人,多次阻止父母前去参加活动,均未能奏效。气得小妹大声嚷嚷:“都70多岁的人了,不参加活动人家也不会计较的,你们这样我们怎能放心呀!”

母亲依然轻声地回答:“既然入了党,就得守规矩。现在老了,大事做不了了,守规矩还是要做好的!”

第9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重视教育内涵发展的理性探索

早在2011年3月,我校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部署,校长亲自制定了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及考核评比办法,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希望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使学生的人格、智慧、责任感,自制力等全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举措

2011年3月初,我校召开“传统文化进校园”动员大会,以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事例说明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全校师生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来贯彻落实好此项工作,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之后,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广泛深入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师生德育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1、晨读、自习、课前、课间、路上、回家随时诵读“经典”,使“国学经典”教育无时不在。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黑板报、手抄报、小广播、国旗下的讲话、测试、演讲、故事会、诵读比赛、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班会、家长会使“传统文化”教育无事不在。

四年来,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的红领巾小广播时间,小播音员们充分解读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精品的内涵、讲述经典传统美德故事,向学生们渗透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们在聆听中巩固了知识,受到了熏陶。

2011年上半年少先队先后两次组织《弟子规》全文背诵比赛。第一次采用齐背,第二次采用接龙背、单个背的形式,3―6年级学生并进行了笔答测试,逐个检查验收了各班级学生的背诵情况,并以故事会的形式,广泛推广《弟子规》崇尚的思想。对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了表奖,并评出了学背《弟子规》典型人物。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每逢这天,我们少先队都热烈而隆重地举行“庆六一”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精心演绎了他们自己编排的小节目,其中每班都展示体现感恩报恩、《弟子规》学习践行方面内容的节目。

2012年3月,我校家长学校正式开课,开课这天,所有家长汇集学校,和老师、孩子共同上了一课。孩子们向老师家长汇报了学习成果,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解决了教育难点和迷惑,知道了教育孩子不能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孩子的传统美德教育,国家需要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我校还要求各班在班队课组织学习“国学经典”。也许是新的学习内容还未完全适应,也许是学习得不够深入,也许是学生害羞不敢于表达,一开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讨,发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并敢于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通过各班学生的班级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且对班级的良好班风建设有莫大的帮助。

3、校园文化、兴趣小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体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2011年3月刚开始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时候,全镇小学各教学班的墙壁上就张贴了《弟子规》、《百孝篇》张贴画。给教师、学生发放了免费读本,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光盘。随后各班又布置了竞赛台,每天放学后听取学生汇报,班主任及时与家长、学生核实,每周评比一次,评比结果在竞赛台展示,每月评出一名行为规范生,发喜报并奖励。每名学生的《弟子规》践行档案与《弟子规》竞赛台一同都要上墙。2012年上半年在教室走廊墙壁、教室后墙“学习园地”两侧悬挂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名人名言,以此规范师生的行为。

2012年3月,我校在继续践行《弟子规》的同时,又印发了《三字经》读本,按经典诵读之“《三字经》诵读”的活动方案,各种系列活动也在按步就班地进行着。为体会父母辛劳,学会感恩,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我校《弟子规》教育寓各个学科当中。4月12日上午,我校喜迎省、市、县品德与生活(社会)专家领导莅临我校对 “寓德于教”工作检查指导。省专家对两节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两节公开课都符合教学品性,教学模式、方式,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利用图表、图片,目标达成的很好,课程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教学范围预设与生成和谐。”

四年级《品社》课老师结合教材开展了以“感恩父母心,怀蛋在行动”为主题感恩教育活动。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向大家朗读了自己在为期一周的“怀蛋”行动中所记录下的――“怀蛋心得”。同学们这样记录着:通过这次行动,我知道了,母亲十月怀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们生下来,又用乳汁把我们喂养大,并无微不至的呵护培养我们成长,母爱无疆……

2013年4月25日,市、县关工委主任等领导在县教育局局长、教育局关工委主任的陪同下,来我校就“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进行了调研指导。领导们首先视察了一所村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看了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积累本、手抄报等等。村小二年级老师为领导们上了一节《三字经》经典诵读汇报课。领导们在操场上观看了我们中心校全体师生的集体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诵读小组为领导们献上了几个精心编排的小节目,声情并茂的表演感动了各级领导。市关工委主任赞扬我校国学经典教育抓的出色,支持到位,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抓践行,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生活中能拿出典型,教育身边人,说身边的事。县关工委主任称赞说:“贵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显现出了经典诵读对孩子能力培养的作用,也注重了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我校经典诵读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排练。2012年11月11日上午,驻我县境内的一所福利院里欢腾着一片歌声和笑语,诵读小组的同学正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和老人们有力的掌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了一屋爱的暖流。这次活动校长亲自带队,主抓德育工作的书记、工会主席及相关老师携60名少先队员赶赴现场,节目历时两小时。县电视台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活动通过少先队员有声有色的节目表演,给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带去了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小朋友们的爱心。达到了歌颂祖国歌颂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的活动目的。

2014年3月5日是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1周年纪念日。为了让“雷锋”这个闪烁着无限光辉的名字像一座丰碑镌刻在每位少先队员的心底,激励他们用行动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拉拉河镇中心校领导了解到敬老院的老人们年龄大,体质弱,行动上不方便,接受外界新事物少,有一种寂寞和孤独感,3月5日上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协同团县委领导来到敬老院,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关爱老人”慰问演出活动。同学们精彩的文艺表演,给爷爷奶奶们带去了温暖和快乐。本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品质,同时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体验到“关心别人,快乐自己”的深刻含义。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敬老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传统文化进校园,收获施教内涵发展的累累果实

自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后,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在班级,学生们更加注意集体团结,注重班级荣誉,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

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据教师反映:自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后,课前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认真了,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自然就轻松了许多。“传统美德”教育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