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弟子规教案范文

弟子规教案精选(九篇)

弟子规教案

第1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导言】

“我的小孩一向对父母很不耐烦,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但这学期开始学会照顾父母了,开始知道感恩了,对人也有礼貌了。”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时,常对老师说类似这样的话。孩子转变何来?答案是“国学经典”澄清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个回答一定出乎你的预料吧?那么区区“国学经典”本文由收集整理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它是怎样渗透到学生内心的呢?一个国学经典诵读实验班的实践案例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案例】

五年级一班(此班为国学经典实验班)的一节晨会课上,当我把国学教辅书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7点半至8点之间诵读这些书目时,学生有的皱眉,有的抗议,他们认为这不是语文书上的内容,看不明白,也读不懂,是浪费时间。我一大早就吃了个闭门羹。

怎样让学生喜欢读书呢?兴趣源于生活,我从网上找到了《我被13所学校开除》让学生观看。片中打骂父母,欺负老师,好吃懒做,沉迷游戏的少年,学习《弟子规》后,居然痛改前非,做不拿工资的义工。我发现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又带领学生观看《90后的坏女孩》,片中的少女,娇生惯养,痛恨父母,打架斗殴,恨世吸毒,学了《弟子规》后,居然洗心革面,也开始做起义工来。通过看片,学生不再拒绝读经典了,相反同学们对《弟子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上搜索和翻阅相关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弟子规》。

在五(1)班的带动下,我校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学习国学经典的倡议。国旗下讲话“淋浴书香,从弟子规开始”,实验班教师以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授《弟子规》课程并指导观看百家讲坛《弟子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我们进行了班级服务员(班干部)民主竞选。出手抄报、黑板报,召开了“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听取礼仪和环保知识讲座并学习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动作。成立“弯弯腰小队”——开展你丢我捡(校园垃圾)活动。电影版弟子规在课堂上表演——利用学生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表演在生活中应该做到的细节。如:如何打电话、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聚餐的礼节等。策划了黑林小学国学《弟子规》讲坛,举办了《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弟子规》文艺会演等。礼仪和环保组一起走进村庄,进行了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我们每个学生都加入班级qq群,把《弟子规》学习心得写进自己的网络空间。学生慢慢喜欢上了国学经典,每天早上的课堂都会响起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缘于教师创设了触及学生心灵的情境。学生行为的转变则缘于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理解、领悟了经典的含义,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慢慢汲取了经典的精华,得到了正能量。

在黑林小学,墙壁上、画廊上、黑板报上到处张贴着国学经典故事,每天的早操时间,也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吟唱《弟子规》的壮观场面。在经典的浸润熏陶下,学生们厚德载物读乾坤经典,自强不息做真理文章,养成了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走进我们的校园,看到的是一片整洁清新的环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受到了学生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们见了师长、来宾,会自觉行鞠躬礼致意;我们的升旗仪式,学生严肃认真,动作整齐划一。这一切得到了许多来校参观的教育界同仁的一致称道。

从《弟子规》《孝经》中,学生们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我们的学生知道了我们古代中国的了不起,古代的中国人了不起,他们感受到要做一个爱祖国、守孝道、讲诚信、懂礼貌、平等待人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五年级的同学,从小娇生惯养,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之后,他居然主动在家里扫地,妈妈觉得不可思议,而他

用了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我们实施国学教育的初衷,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我们曾在全校800多名学生家长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国学教育的调查。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显示,约有87%的家长认为国学修养对自身的日常生活有帮助;约有76%的家长认为国学在今天出现了文化断层;约有71%的家长认为加强国学传统教育尤其有必要;约有89%的家长认为让孩子接受国学传统教育很有必要。

第2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Course to Medic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Disciple Rules"

ZHOU Kaiyan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040)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disciple rule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curriculum,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of integrating the content of th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students' rules.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edic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disciple rule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s discussed,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cient literature; "disciple rules"

医学院校是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培训医务工作者的最主要场所与阵地,是医疗卫生行业领域源源不断获取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可以说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医学专业学生在不断丰富专业技能与操作经验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德育的教育与学习,全面提高德育水平,争做符合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换言之,在新时期高等院校对医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专业医学生为在自我人格上实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就必须以优秀的职业道德行为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为前提。故而,有关医学专业学生德育内涵的培养必须摆在医学类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中心位置上,以完善以学生道德品质素养为根本目标。本文即针对我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典型范例《弟子规》,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思考。

1 《弟子规》的德育意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详细记录了弟子在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应当恪守的规范与准则。《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修订与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我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新时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重体现和谐、友善、诚信、以及敬业的理念,这些理念与《弟子规》中优秀的精神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换言之,将对医学专业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与《弟子规》中所宣扬的精神内涵相融合,在完善医学生人格品质,和谐人与自然关系,乃至深化生命价值教育理念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医学生道德教育现状

2.1 道德教育意识薄弱

在当前医学行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筛选与偏向中,多对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的技能操作以及知识构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人才筛选上具有偏向技能的特点,导致医学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多关注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来“铸造”人才,以技术训练以及理论知识教学为侧重点。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医学生面临着学习内容多,课程难度大,以及课程密度高的特点。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无论是对于医学院校,教师,还是医学生而言,都对道德教育比较轻视,大部分医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多停留在较浅层面上,或是仅仅因需要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未能够形成对道德教育的深层感悟。

2.2 目标定位模糊

现阶段医学院校面向学生所展开的德育教育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且这些课程多集中在一~二年级。课程讲授中,思政可教师多侧重于体现教学内容在理论、系统以及逻辑层面的特点,但较少涉及到引导学生以时下热门话题为依托探讨主流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难以避免地存在“虚晃一招”的问题。同时,思政课程的教育在内容与方式上并没有体现医学专业的特色与特点,一些医学院校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专业问题,或虽然开展有医学伦理学、卫生心理学以及卫生法律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为选修课形成开展,且教学要求不严,教学效果不佳。

3 《弟子规》在医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3.1 体现医学生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地位,实现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以往针对医学专业学生所展开的道德教育课程多具有满堂灌的特点,知识灌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受的部分少之又少,且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未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相较于此,真正有效的医学生道德教育模式应当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充分结合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内在需求,采用与医学生自身特点,岗位发展需求,以及道德教育要求相融合的教学路径。在《弟子规》中对相关道德教育内容与素材的选择中,必须同时考虑医学生感兴趣且愿意主动关注的问题,并将《弟子规》中所宣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力行学文,明理成人”、“以孝为先,道德为本”、“博爱众生,天下为公”以及“诚信为本,慎独自律”等融入其中。在道德教育的方式手段上,应当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为基本原则,应用多媒体媒介下的教育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引导讲解,观看录像,角色扮演,唱歌,以及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医学专业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而从教育评估的角度上来讲,可以为医学专业学生引入专门应用于记录学生在校期间道德情况的档案模式,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诚信表现,日常行为,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档案所记录内容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将学生的考评结果与《弟子规》中对道德品质的要求进行综合对比,从而了解医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积极应对,通过调整德育教育手段或内容的方式优化德育教育效果。

3.2 将《弟子规》与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医学院校党团组织所发挥的第二课堂职能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可以要求本地区大型医院知名医师以及专业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以讲座的方式组织进行《弟子规》传统文化文化系列主题报告,将《弟子规》作为医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进行推荐,也可利用早读或其他时间安排医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在院校所开展的各种阅读、文化活动中(如读书报告会,经典作品阅读会,知识竞赛,辩论竞赛等诸多形式的活动),以《弟子规》为主题丰富活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促进医学专业学生全面掌握并熟记《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同时,院校还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医学生提供有关赏析《弟子规》或《弟子规》评价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对《弟子规》内容的感悟,并举办以此为主题的感悟活动。除此以外,在医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以应用课堂部分时间向医学生宣传《弟子规》,配合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电子显示屏以及横幅等多种途径的宣传方式,让医学专业学生能够在这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与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弟子规》对自身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无形之中接受并认同《弟子规》对自身的影响。

3.3 实现知行合一,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弟子规》的感悟

大量研究中均表明,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出真知,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医学生道德教育活动中需要通过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类型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弟子规》中所弘扬的“爱众者,得众爱”精神能够在医学专业学生心中形成全新的感悟。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以各种节日为契机,以本地区主要社区,中学小学,乃至是普通市民大力宣传与《弟子规》相关的思想理念,如“首孝悌,次谨信”等。道德教育同时要求医学院校应用周末或寒暑假的休息时间组织学生面向社区积极展开与医学专业技能相关的帮扶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使医学专业学生能够对《弟子规》中的“有余力则学文,学而行则明理”思想有更加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除此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医学专业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及榜样作用,让医学生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的方式,体会到《弟子规》中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可贵之处。

3.4 对德育教育手段进行创新,促进《弟子规》的传播

现阶段高校学生互联网普及率非常高,互联网载体下的各种媒介平台已逐步发展成为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换言之,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平台面向医学专业学生展开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面向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医学专业学生道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与《弟子规》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通过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人人网、校友网、博客、BBS论坛以及QQ群平台等进行展示,让学生利用这些新媒介平台所提供的交流版块相互之间交流对《弟子规》相关内容的感悟,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展开微感悟大赛,海报设计,以及微电影等主题大赛活动,让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内容提高道德素质水平,进而使《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第3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关键词:经典;诵读;学校德育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开展《弟子规》的诵读学习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新会的文脉所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是读书成才的好地方。正因为这样,学校一直重视承传这所百年老校优良的文化传统,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承续文脉,立德树人。学校确立“国学为根,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说标准的中国话,写规范的中国字,诵经典的中国文,学传统的中国艺,做堂正的中国人”的特色发展思路。

《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读物。它是根据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论述编撰的。其意是: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长幼有序,团结友爱,亲如兄弟。行为要谨慎,不可放任自流,不拘小节。说话要言而有信,人无信则不立。与人相处,要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要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向他们学习。其突出讲的是基本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做人做事的入门教材,因此我们以学习力行《弟子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二、问题的探讨:如何开展《弟子规》的诵读学习

(一)以诵读感悟为基础

学习经典,当以诵读为基础。为了保证《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学校规定每周一的2:15-2:45为全校诵读《弟子规》的时间。语文教师结合同学们身边的人和事,对《弟子规》记述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班主任结合各班级实际,创新学习方法,或集体吟诵,或同学之间互相检查背诵;同学们在校利用专门时间诵读,在家利用周六日、晚上时间诵读学习,理解和消化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达到“诵读、理解、提高”的目的。我们分年级按篇章背诵,一年级背诵《入则孝》,二年级背诵《出则悌》,三年级背诵《谨》,四年级背诵《信》,五年级背诵《泛爱众》,六年级背诵《亲仁》和《余力学文》。

(二)以力行实践为根本

学习经典,贵在力行,贵在坚持。只有把圣贤的教育一步步地落实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这样学习经典才是实在有效的。为此,笔者制定《弟子规》的生活力行方案,让学生把圣贤的教诲一点一滴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该方案实行每学月一个训练主题;每周两个训练重点;每天一次家长对照评价;每周一次自我小结;每周一次家长总评;每周一次老师检查累计;每学月一次评选表彰。笔者还设计印制了《新会实验小学〈弟子规〉生活力行本》,让学生每天对照力行本,开展力行。通过力行,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家长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行的日渐养成,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所以让孩子们养成习惯就是教育。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开展《弟子规》的诵读学习,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所以,笔者结合《弟子规》的诵读学习,对学生进行行为举止、学习习惯、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遵守秩序、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养成教育。通过养成教育天天讲,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进步,学生的组织纪律、课余活动、生活习惯、礼貌仪表等大有改变,学生买零食,乱扔乱丢垃圾的现象大大减少。

(四)以活动体验为抓手

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弟子规》中讲述的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为人处事等基本内容,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德育工作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1.睡前听经典故事:利用学生在学校午睡前的时间,播放中华美德故事,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入睡,又能在故事中有所得。

2.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开笔礼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开笔破蒙,立志明德”的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举行六年级毕业感恩礼,毕业感恩礼以“感恩明德,梦想启航”为主题,对毕业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4.寒假开展“读好书 行好事 习礼仪 报亲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学习礼仪,报念亲恩,多行好事,学做好人。这是学生“践行《弟子规》,修身养高德”的一项有益活动。

(五)以校园文化为阵地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平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国学为主题,营造浓厚氛围,整体设计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切入口,立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营造高雅、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翻新了操场旁的围墙,并把《弟子规》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围墙上,各班教室的走廊均设立专门的“每天弟子规”教育专栏,楼梯转角设置国学经典小格言,力求把圣贤的教诲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开展《弟子规》诵读学习活动,不但使全体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提升了道德素质,同时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使每一名教师都能以诚信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教育学生,营造了传统教育的浓郁氛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宝贵经验,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蔡礼旭.细讲《弟子规》[J].华艺出版社,2007,11.

第4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姚国平

本学期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如期举行,这次师徒结对精选了33个对子,开了专题的会议,对师傅、徒弟分别提了具体的要求,明确各自的任务,但最终效果如何,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探讨。

每个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师徒结对的签约仪式,往往仪式很重视,宣传报道很重视,但结对的过程却不了了之,师傅没有尽到师傅的责任,徒弟也没有跟师傅虚心学习,最后做点假材料供学校考核,至于效果如何没人深究。

我想,师徒结对的目的是促进徒弟成长,让他迅速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能不能从最终的目的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的过程,去考评师徒结对的效果呢?

谈到"细化师徒结对的过程",有学校这样做:每月徒弟听师傅4节课,师傅听徒弟4节课,查看听课笔记为凭证。这样细化的要求到底行不行?我认为不妥,原因有三:一是师徒负担太重。作为老师本来教学事情很多: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其他学校交付的任务,一个月8节课很难实现,每月8节基本不可能;二是可以做假。既然查看听课笔记,就可以不听课补抄听课笔记;三是目标不明。相互听课不是目的,研讨、指导、帮助徒弟提高才是目的。即便师徒相互听课,倘若不研讨、不指导,徒弟教学能力没提高也是没有用的。

那么怎么从实效出发,去细化师徒结对的过程呢?我认为一个学期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地走。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急,不能一学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首先,制定徒弟专业成长计划。3年或5年一个周期,分别从基本功(三字一话)、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班级管理等几方面来规划发展,明确每个学期的计划任务。

其次,围绕计划有步骤逐一落实。一个学期一项任务,完成好下学期再有新的任务。比如三字一话,徒弟每天练写粉笔字,师傅指导加督促,当徒弟写得很好,师傅认定过关了,粉笔字就不再练了。下面再练普通话,帮助徒弟正确发音、处理好情感,注意声音抑扬顿挫。

第5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有这样一句话:“带着思想上路,直面问题本身。”我很喜欢,我觉得我们所说的教师实践智慧其实也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在教师直面不同问题的基础上不断产生、调整、提炼出来的有共性、更有个性的东西。这种智慧、这种思想具有针对性、变通性和连续性。

二、由小故事联想到的教师实践智慧

曾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禅师有两位弟子,一天,禅师叫他的两位弟子到山下去挑水。下山的路有两条,大弟子选择走平坦的大路,来回需要半小时;小弟子选择了崎岖的小路,来回需要20分钟。过了一些日子,又来了一位弟子,禅师也让他去挑水,结果这位弟子每次都第一个到达。禅师问其原因,这位弟子说:“早晨我下山的时候大路挑水的人多,拥挤,我就走小路;挑好水上山,小路上溅了水很湿滑易摔跤,我就走大路。”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老禅师的举动很有智慧,他让弟子去挑水,并没有规定固定的路线和时间,限制弟子的思维,而是让弟子自己探索、发现,总结。这种懂得放手与等待的智慧值得每位教师借鉴和学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看到了第三位弟子极强的观察、思考、变通的能力。他发现大路虽平坦但有时会很拥挤,小路虽崎岖但有时很省时,适时地走不同的路,带着思想上路,就是成功所在,就是智慧的显现。其实,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智慧也是在不断地观察、判断、反思、调整中产生的。

三、由身边的教学案例想到的教师实践智慧

举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自习课后,几个在教室的学生将门虚关着,把一包开封的袋装果汁轻轻地放

在门框上,想搞一个恶作剧捉弄一位班里的同学。没想到,推开门的却是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此时的班主任老师被果汁淋了一身,几个“始作俑者”混在同学中,面无表情,等待班主任探案式的调查和暴风雨般的训斥。班主任气得不得了,想大声斥责,但转念一想,迅速压抑了愤怒的情绪,不动声色地离开了教室,搞得那几个孩子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上课,班主任撑着雨伞进教室,全班同学都会心地大笑,唯有搞恶作剧的孩子笑不起来,以后的两天老师都撑着雨伞进教室,那几个孩子终于耐不住这种煎熬,向老师承认了,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得多了。

面对学生的恶作剧,这位年轻班主任运用了教育智慧,恰当处置,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之中得到无声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实效。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和谐!善于观察和发现是智慧生成的源头,及时反思和调整是智慧价值的体现。小小的举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小的智慧赢得了师生和谐的发展。

经过了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教师潜心做教育,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可提炼出有益的教育智慧。实践教育智慧,基于真爱、孕于历练、源于博学。

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努力成长为一个有实践智慧的教师,将有助于我们的教育创新与改革,也能够使我们的教育钻到孩子们的

第6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华爱华的《幼儿游戏理论》一书对幼儿园“大带小”活动的意义有着精辟的论述:“完美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与异龄伙伴的交往。而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交往,会使幼儿的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

我认为,在“大带小”课题研究中,教师是诸多因素中的关键,因为,虽然是“大带小”,但毕竟都是孩子,一定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与矛盾:另外,由于孩子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现象,需要老师介入指导、帮助、协调。那么,老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干预、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活动的实效?这是个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对象:选取我园大一班44名幼儿与小一班结成对子开展活动,以各班活动的直接指导老师作为实验对象行进研究。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三)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系统地学习如何观察、做记录,以课题方案为指导,制定出活动的计划、步骤。

第二阶段:与小一班结成对子,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大带小”活动,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及老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事后作认真的分析与反思。

第三阶段:在学期中,根据需要和课题组改进的方案及时调整改进,共同商讨组织好活动;总结讨论活动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及时在班级进行讨论、反思、总结。

第四阶段:学期末,用摄像机隐蔽拍摄“大带小”活动的详实情况。对拍摄内容观察、记录、反思,并进行分析、研究,着手撰写专题总结。

三、具体做法

(一)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干预的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只有充分观察才能对活动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1 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活动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

比如,我们第一次“大带小”活动是“为弟弟妹妹制作名片”,要求大班孩子找一个弟弟或妹妹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为他们制作名片,以便日后能记住他们。活动进行中,有的孩子跑来求助:我不会写弟弟的名字;或是弟弟最喜欢的水果是葡萄,可我不会写。这时,我提示他们:我们看图书的时候可以借助什么来认汉字?除了写“葡萄”两个字,你还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葡萄?通过启发,孩子们想到可以用拼音来将名字拼写出来;可以将葡萄画出来。下图是大班一个孩子制作的名片:

弟弟叫何青莲;电话号码是3918531;最爱吃的水果是葡萄;最喜欢的人是小姑;今年四岁了;最喜欢的玩具是奥特曼;最爱吃的食物是玉米;最喜欢的动物是小企鹅;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

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扰性的,千万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2 当幼儿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活动时

在一次“我教弟弟妹妹折小房子”活动中,大班的遥遥小朋友带着一个弟弟趴在地上折,哥哥折一步,弟弟折一步,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原来房顶部分折得不对,遥遥显然也觉得不对头了,可就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他发现我在注视着他,明显地不自在地左右看了看,我明白他的心理:本来当哥哥的是来教弟弟的,可是自己却不会,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又尝试了几次,总是到房顶的地方进行不下去了。终于,他把纸往旁边一放,坐在那里并不看着我,说:“汪老师,告诉你吧,其实我自己根本就不会折。”我觉得这是他在向我发出求助的信号,如果再不予理会,他就会放弃了。于是我说:“只要把手伸进那个角里,用手指一勾就行了。”他也豁然开朗,并成功地把房顶折出来了。

在“我教弟弟妹妹念儿歌”活动中,大孩子是怎么教的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孩子念一句,小孩子念一句。完整地念完一遍后,大孩子就跑来告诉我:“我教完了。”我问他们:弟弟妹妹学会了吗?好多大孩子像商量好的似的回答:“弟弟妹妹学不会!”,言语中透着许多的委屈和无奈。显然,大孩子不知道“教”的技巧。于是,我出面给予了指导:先一句一句教念,念几次后,让弟弟妹妹跟哥哥姐姐完整地念,最后让弟弟妹妹单独念,如果他们能单独念,这才算会了。掌握了“教”的方法之后,孩子们都有事可做了,也有了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了。

3 当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因素及不良榜样时

在“我们去散步”活动中,有的顽皮的大孩子在带小班孩子散步时总是走走停停、打打闹闹,发现离前面的队伍很远时就猛地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往前跑,几次下来,有好几个小班的孩子差点跌跟头;有的大孩子常走走就偏离队伍很远,路上车来车往,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队伍走到一片草坪上,老师让孩子们到草坪上玩一玩。孩子们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奔跑着,欢呼着,疯狂!有几个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站在一株低垂的槐树下,轻轻一跃拽住了树枝使劲往下拉。小班孩子见状,也跟着跳起来拽。――这个时候,是老师应当介入的时候,应出面予以提醒和教育。

4 当幼儿将自己角色身份遗忘时

还是在“我教弟弟妹妹折房子”活动中,一个大孩子折好后,高兴地举起来跑身我说:“老师,我折好了!”而他负责教的妹妹则一脸茫然地看着他。显然这个孩子将自己是哥哥、是来“带”妹妹完成任务的身份给忘记了,没有指导的意识,没有凸显出“带”,而仅仅是当成一次手工活动,只顾自己投入到活动中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给予提示,帮助其“回归本位”,可以提醒他:妹妹会了吗?她需要你的帮助。

(二)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

1 活动初期,多创设机会让两班孩子接触,以培养大小幼儿的情感。

活动刚开始时,两个班孩子还比较陌生,如何让他们尽快地熟悉起来,消除距离感?正好幼儿园组织的春游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大一班和小一班结对,手拉着手一起步行到公园。一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初步减少了陌生感。在室内的第一次“大带小”活动,我们安排了“给弟弟妹妹制作名片”,则进一步增强了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2 活动内容的选择宜考虑到两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既要考虑到小班孩子是否能接受,又要考虑到大班孩子是否感兴趣,要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要调动

两个班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小幼儿之间的互动。我们安排了大带小看图书、绘画、玩玩具、做手工、念儿歌、散步等活动。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一起散步、玩玩具这些比较宽松的活动更感兴趣也更投入。

3 活动进行中,老师要注意耐心引导。

“大带小”活动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所以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宽容。如在“带弟弟妹妹玩具”活动中,有很多大班的孩子在刚开始活动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很尽责的样子,可是玩着玩着就只顾着自己玩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耐心地引导孩子,而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生硬地禁止,这样反而破坏孩子玩的氛围和乐趣。

4 注重活动前、活动后的谈话。

活动前后,教师要组织好幼儿进行启发谈话。活动前重在明确任务、激发兴趣,活动后重在引导幼儿交流感受、商讨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积累带弟弟妹妹好的经验,表扬相互合作、认真负责的好哥哥好姐姐,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比如:在“带弟弟妹妹画画”活动中,想到小班一张桌子坐了5-6个人,再加上大班的5-6个人,一张桌子就是十几个人。如果一人一张纸就是十几张纸,会非常不方便――可不可以只带一张纸,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张纸上作画?活动前,就这个问题和孩子们谈话,谁知我的建议一提出来,很多孩子都持反对意见,并且还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趴在地上画、到后面的台子上画、趴在椅子上画等等。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我都要组织他们谈话:你是怎么带弟弟妹妹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等等,并对那些认真教弟弟妹妹的孩子提出表扬。

5 合理安排活动空间,确保活动效果。

需要在室内进行的大带小活动应分班进行。因为,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师观察指导,而且幼儿人数过多,使活动空间显得拥挤,不利于孩子们的活动。我们在开展“带弟弟妹妹念儿歌”活动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随着活动的进行就发现一个活动室八十多个孩子一齐念儿歌实在是太吵了,孩子们相互之间都听不到声音了,于是我们果断地调整方案,带了一半的孩子到另一活动室。

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探讨大带小活动的教师干预和指导问题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

1 大带小活动是自由结对好还是要固定的伙伴,哪种方法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及老师的跟踪调查?

2 大孩子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是否要求他们一定在弟弟妹妹面前规规矩矩地做个好榜样?

3 大带小活动是不是要一对一,是不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如几个大班孩子一起照顾几个小班孩子,分成小组式:或者可以分成大组或全班性质?哪种效果更好?

第7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关键词:弟子规;日常教学;德行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2-01《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的启蒙教育读物,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对弟子的教育,孔子一贯把德行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是育人的第一要务,是扎善根。其次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就是智育。十七大、十都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过了对《弟子规》的新鲜期之后,往往觉得《弟子规》内容枯燥,在学习时也总是有口无心地跟读,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这使学生学习《弟子规》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我对于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很多教师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都不够透彻,不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也不能自己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学生并不能把《弟子规》的深刻含义与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为此我提出了一下三点想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运用,收到的效果很不错。

1.更加深入地理解《弟子规》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断层多年,作为教师,包括我自己,原来并不知道《弟子规》,知道后又没有深入理解,认为《弟子规》中有一些内容是已经过时了的,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糟粕"。但在我反复诵读、深入理解、并多方面查找资料之后发现,之所以以前认为有"糟粕",还是因为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有一些误解。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弟子规》,了解其中的典故,才能有效的在现代教育中应用它。比如说"亲有疾,药先尝"这句,有人会认为这是"糟粕",这样做的人是愚孝。这本书成书于农耕时代,这种说法来源于当时的生活条件,难免同现代社会不太一样。但是对于《弟子规》中的语句,其实并不是要求对于每句话都要严格按照语句来执行,而是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这句话的典故是来源于汉文帝,是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尽心用心地孝敬父母。如果拘泥与个别词句,那么很多内容在现代都是不实用的。《弟子规》中要求子女要"骑下马",现在已经不骑马了,但是也并不能说这句话就是过时的,我们应领会它的实质:要对长辈尊敬,给长辈应有的礼遇。所以说,教师自己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弟子规》,明白其精神实质,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践行《弟子规》。

2.将《弟子规》运用在日常教学语言中

为了解决《弟子规》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在工作之余反复诵读《弟子规》,其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给了我启示。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语言中运用《弟子规》,让学生养成运用《弟子规》对照自己的习惯。如果学生犯错误而且不愿意承认的话,我会用"德有伤,贻亲羞","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来让他醒悟;为了让学生听父母教导,不再顶嘴,我会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学生经常说脏话,我会告诉他"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有的学生听到有人夸奖就沾沾自喜,但是不愿意听不太好听的忠告,我就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有些学生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时,我会在作业上批上"字不敬,心先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学生对《弟子规》的记忆更加熟练,且能够用《弟子规》中的语言来要求自己,甚至能做到相互监督。

例如,九(2)班学生张子恩,自从上过《弟子规》文明语言的内容之后,他就会克制自己,监督别人。当别的同学说脏话时,张子恩就会说"打住,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说脏话的同学就很不好意思了。

3.将《弟子规》落实到平素行动中

《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我在日常教学中身体力行,以《弟子规》来要求自己开始,上课前看到有同学的书桌很乱,我会看看自己的讲台桌是不是也是一片狼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到我在收拾桌子,慢慢的学生们也都会把自己的课桌收拾得整整齐齐,还会把讲台桌也归置整齐;有时候上课累了,以前我会靠在讲台桌上继续讲,现在我时刻牢记"步从容,立端正",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学生犯错时候,以前严厉地批评他们往往效果也并不多好,现在我"怡吾色,柔吾声",跟学生讲道理,用真情打动他们,用《弟子规》的语言约束他们,效果非常好。

例如,玄大帝转变案例

我才接九(4)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他名字,他说:"玄大帝。"我及时抓住他的名字激励。过了两天,我让他帮我改小考卷子,顺便还说了要他帮的第二个忙:10月19号给我们同学聚会录像。他都答应了。周日8点钟我准时打开办公室的门,做好让学生帮我改卷子的准备。谁知从8点钟等到9点钟,也没等到一个学生,我就纳闷了:难道时隔一天,玄大帝就这么健忘吗?没等到学生来,倒是让我来了一个灵感:教学生"诚信"。

课堂上,我先用歌曲《三德歌》做导入,接着让学生齐读《弟子规》有关诚信内容:"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此时我观察到玄大帝一直在认真读。当我开始讲故事"曾参杀猪"、"晏殊诚信"、"商鞅立木为信"、"狼来了"、"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等故事时,我看到玄大帝低下头,再也不敢抬起来了……

10月19号那天,玄大帝准时11点钟到达方城裕粮宾馆院里,并帮我录像。

第8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清秀才。我国近现代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

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弟子规 孙礼云

国学经典介绍: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节选:《弟子规・余力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嗔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务本邦周自宁。

第9篇:弟子规教案范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 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 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

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 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 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

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

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闫丽娜

副组长:朱亚杰 张淼

组 员:徐秀华 杜平 郝岩 史艳丽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耒阳市中小学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欧阳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