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移民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移民工作方案

第1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并重,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稳定的长效机制,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优先,确保稳定;坚持全县统一政策、分类指导,各乡(镇)政府负责;坚持按照国家规定补助的基础上,加大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坚持解决温饱问题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相结合;坚持国家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加强对移民的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和致富本领。

(三)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贫困线以下的移民人口基本脱贫问题,解决移民人口饮水难,行路难,移民子女上学难,移民人口就医难问题。

中长期目标(-):到年,妥善处理移民遗留问题,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移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努力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二、后期扶持范围、标准和期限

(一)扶持范围。后期扶持范围是我县因修建大中型水库搬迁的农村移民及因修建大中型水库从外省、市、县搬迁到我县具有安置地农村户籍的移民。年6月30日之前搬迁的水库移民数量,按现状人口由县对各乡(镇)、场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水库原迁移民的数量按水库移民动迁安置规划的人口确定。不能核定登记为扶持人口的,有已经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原迁移民及其后代;原迁移民和移民的后代出嫁或入赘到非移民户的后代;为安置农村移民调出土地的人口;水库淹没影响的城镇集、工矿企业、专项设施迁改建新址占地涉及的征地拆迁人口。对扶持期内人口的自然变化,采取将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扶持方式的,实行“生不增,死要减”的政策,核减的后期扶持资金纳入当地项目扶持;对于采取项目扶持方式的,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移民不再纳入后期扶持范围。

(二)扶持标准。对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按600元标准扶持。

(三)扶持期限。对年6月30日之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自年7月1日起扶持20年;对于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

(四)后期扶持对象。符合后期扶持范围,手续、资料齐全,或经过事实调查,准确无误的经村、乡两级认定登记,再进行村、乡两级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审批后,方可纳入农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

三、移民人口登记办法和程序

(一)移民户申请。以移民户为单位填写移民申请,内容包括移民所属水库、搬迁时间、原居住地址、原迁人口、现状人口、搬迁原因以及移民户户主及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份证编号等。同时出示能证明自己是移民户或移民现状人口身份的相关证明,即“三证定身份”的方法,通过户籍证明、搬迁帐目资料证明以及村民认证三种方式互相印证,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公示保证不虚报不漏报。

(二)登记程序。自下而上逐级申报,逐级审核的程序,即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人口普查登记,能够核实到人的,以户为单位登记造册,移民户核定登记表要经户主签字认可,无法核实到人的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人口核定登记开始前,各乡(镇)要组织所辖区的各村、组进行公告,家喻户晓,张榜明确时限要求,通过乡、村广播和村民大会、村民组长会宣讲扶持范围、扶持对象和登记办法,使广大村民正确理解和认识移民扶持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最后由乡(镇)、场负责对移民登记结果进行审查核定,确定移民真实身份后登记汇总,再将移民人口核定汇总名单在乡(镇)、村(街)两级张榜公示5天,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移民人口真实可信。同时要求各乡镇、场、村各设一名联络员,村级联络员每天下午3时30分前将本村工作情况报送乡级联络员,4时前乡(镇)级联络员把工作情况报送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电话:6150615。

(三)核定人口登记人员组成。各乡(镇)、场必须抽调三名以上乡(镇)干部和户籍所辖区公安派出所所长,村要抽调村主任、村文书、村民组长及“三老”代表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由主管乡(镇)长牵头组成联合移民人口登记小组。对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分户登记表登记结果,必须有本村“三老”、村民组长、村主任、乡(镇)、场主管领导和其中移民登记工作主要工作人员一人、户籍辖区派出所所长及户主本人签章方可生效,缺一无效。同时,乡(镇)、场、村要分别按格式要求进行汇总。

(四)人口核定登记结果经乡(镇)、村两级公示无误后,由乡(镇)政府、户籍管理机构签章核定、汇总上报县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办公室核查审定后,以水库为单位,将移民人口信息输入到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管理系统。

(五)上报审批。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将移民人口登记结果审定无误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审批后,列入扶持范围。

四、后期扶持方式、工作程序、工作机制

(一)对于年6月30日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原迁移民,原则上采取将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扶持方式。对于除原迁移民以外的其它移民现状人口,原则上实行项目扶持方式,也可以根据特殊情况采取两相结合的扶持方式。

(二)对于未满18周岁的孤儿,因残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移民,也可以采取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扶持方式。

(三)对于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原迁移民,直接将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

(四)实施后期扶持政策和方式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确保稳定。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场,采取何种扶持方式,由中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作调查组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深入调查研究后,根据移民和原住民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确定具体的移民扶持方式,报县人民政府研究审定,报葫芦岛市政府批准,报省政府备案后实施。五、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更好地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县政府成立中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县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政办发[]9号文件)

(二)健全机构,分级管理。以县为基础,分级负责。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中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是县政府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职能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扶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村民委员会是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凡有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各乡(镇)、场,应组织设立相应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常设办事机构,并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责辖区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行政村也要组成相应的移民工作组,其成员必须有“三老”参加。

(三)明确责任,严明纪律。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责任重大,要实行逐级问责制,严格把关,层层落实。新闻单位要把握好宣传报道口径,引导移民正确理解国家各项移民扶持政策。

(四)职能和任务。根据我县移民工作的具体情况,县政府决定组成三个工作组,开展全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人口核查组:由水利局、检察院、法院、监察局、审计局、发展和改革局、人事局、财政局、交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农村经济发展局、林业局、民政局、教育局、农电局、卫生局抽调同志组成,负责移民前期人口核查登记认证工作。在人口登记过程中要分组下片,进行人口登记指导和监督、核查工作,至人口核定登记结束。

宣传组:由宣传部、法制办、广播电视局抽调同志组成。负责大力宣传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理解移民政策的精神,使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维护稳定组:由公安局、局分别抽调4名同志组成。负责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制定《中县水库移民突发应急预案》和《中县水库移民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做好移民群众上访解答和处理工作。负责各级责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联系电话:公安局6122678,局6123272。

3月4日下午3时前,必须将下列人员名单报中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

①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

②各乡(镇)、场主管领导及移民组织成员名单;

③各村、组移民登记工作人员名单。

六、精心组织、认真规划、确保后期项目扶持工作顺利实施

在做好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的同时,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还要认真调查,做好项目扶持的规划、设计和编报工作。

(一)实施项目扶持要遵循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扶持项目的确定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二)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要编制好两个规划。一是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作为安排后期扶持资金的依据,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编制以县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单元,由市政府审核,报省政府批准。二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安排扶持资金和项目的前提和依据。由县政府责承县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办公室组织编制,报省政府批准。

在规划、设计、编报上述两个规划的同时,如涉及哪个部门,哪个部门要全力以赴,协调合作。现有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安排的相关专项资金以及各类政府性基金要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不得因后期扶持资金的注入而减少对库区和移民集中安置区的投入。要确保移民工作办公经费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

七、制定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全县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

移民工作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稳定工作至关重要,公安局、局要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各乡(镇)也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移民突发事件预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把不出现移民上访和作为移民工作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立足于抓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机制、移民诉求办理机制、建立应急响应行动机制。

同时要制定严格的汇报制度,每天下午4点前,各村治保主任将本村移民动态,报告乡(镇)负责司法和公安工作的主管乡(镇)长,主管乡(镇)长在5点前将情况报告县维护稳定小组,一旦发现不安定因素,维护稳定组要立即处理,并会同局和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上报县主管领导。

八、时间要求

从3月4日起全面开展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身份印证、核查登记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业务培训:年3月5日-6日,对全县各乡(镇)、场、村、组凡参加移民登记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移民人口身份印证、核查登记业务培训。培训地点在县档案局五楼会议室。

全县各乡(镇)、场、村及各成员单位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具体安排见附表。

2、宣传政策:年3月6日-3月8日,宣传部、广播电视局及各乡(镇)、场、村(街)采取公告、广播等形式对扶持政策、范围、对象、登记办法及时限要求进行宣传。

3、移民身份印证登记:年3月9日-12日,为移民进行身份印证登记。

4、张榜公示:年3月13日-17日,对印证登记结果进行乡、村两级公示。

5、统计上报:年3月18日-19日,各乡(镇)、场对经张榜公示无异议的移民人口印证结果按要求统计填表,上报县移民办公室。

6、审查核定:县移民办公室将各乡(镇)、场上报的移民人口登记结果进行审查核定,上报市移民局。

第2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对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出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大力弘扬“**抗凝冻精神”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神,在坚持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在做好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为我市灾后重建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实施步骤

我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从20*年4月开始至20*年12月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部署动员阶段(20*年4月10日前)

召开动员大会,由局党组进行部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党建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学习掌握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安排。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二)调查研究阶段(20*年4月11至30日)

局党组结合当前党的建设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移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召开一次党组专题会议,研究移民部门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措施。

(三)深入实施阶段(20*年5月至9月)

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责任分工,采取切实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统筹解决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总结阶段(20*年10月至12月)

按照市委办公厅有关文件规定,对我局在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接受市督导检查组的检查。

主要工作任务

为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局党组经过研究,决定在抓好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抓好项目的方式,扎实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实施党员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机关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按照市委“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部队伍”的要求,在机关党员中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神,不断提高机关党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使机关党员干部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法律知识和执政水平、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四个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

2、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切实抓好机关党员队伍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的内容,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创新实践,着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执行力,结合“两项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如何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主题实践。试行党员党性定性定期分析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既总结工作、查找不足,又分析党性、剖析思想,促进行政业务与机关党建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评价,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主体意识。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完善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4、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基层的机制和制度。通过开展“党员奉献日”、“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服务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

5、协助市委组织部完成16个移民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投入资金64万元。

6、配合市委组织部探索加强移民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

第3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一个核心、三项重点、六大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素质培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道德、文化、科技、法律、心理、身体和创业素质,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目标任务

2008年度计划培训农民16700人次,其中:

1、思想素质类培训12000人,其中骨干培训2400人;

2、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300人;

3、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当年转移输出率达到90%以上。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思想素质类培训

1、培训内容:以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各项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结合我镇实际,开展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文明诚信、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优生优育、安全教育等内容,达到邻里和睦相处、村风文明向上、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2、培训形式:一是集中办班,做好“两委”干部、“双强”党员、骨干农民的培训,全年集中培训时间不低于10天。配合县委组织部做好支书、主任培训;二是利用广播和远程教育开展好农民的大众化培训,以党的方针政策、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三是镇村两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做好文艺下乡和电影下乡活动。

(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

1、培训内容:以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为主,重点开展“名优新特”品种引进示范、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林果管理、农机操作维修、农产品营销等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提高捕捉信息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培训形式:一是集中办班,以在村组办班为主,在乡镇办班为辅,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二是现场培训,结合农时、进村入户,对农民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三是结合农业重点项目开展培训,推动项目在当地的示范推广;四是围绕主导产业,将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行政村,确定到人,登记造册,组织开展系统培训。通过培训,给熟练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农民发放合格证,持证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优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三)职业技能培训

1、培训内容:重点以电焊工、车工、钳工为主的制造业,以水暖、装潢、电工、木工、瓦工为主的建筑业,以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安为主的服务业,以计算机、家电、电子信息为主的电子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受训农民致富创业的意识明显增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找得到工作、搞得好经营,站得住脚跟,创的下收入。

2、培训形式:一是镇里组织就地培训、就地转移,突出本地特色;二是配合县直部门做好培训转移,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培训合格,统一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对想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有关部门在政策范围内要给予优惠。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成立以党委书记张赞民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人员。培训工作由镇培训办负责组织实施,各行政村及各包村部门负责组织好本村参训农民参加培训,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对于组织得力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对于组织不力效果差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并取消年终评先资格,不予提拔使用。

2、加大投入,落实经费

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经费不低于20万。对农民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利用“阳光工程”五个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新型农民培训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党员远程教育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建立可容纳100人以上,有桌椅、有制度、有电教设备、有档案资料、有宣传版面的镇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各行政村成立可容纳40人以上的村级培训室,远程教育设施要定期开放,半数以上村要做到高音喇叭与远程教育设施连接。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搞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报道。全年的目标是:在市级以上报刊发稿15篇以上,在县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发信息24条以上,每月向县培训办提供信息4条以上,全年在县简报上刊登信息10条以上。镇政府所在地刷写5条以上固定标语,各行政村要刷写3条以上固定标语。在全镇建成2个标准化示范村,培育5名以上先进典型个人,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资料及现场图片,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第4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移民培训;档案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技能培训是实施水库移民群众精准扶持的重要手段,是实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安稳致富的重要保障。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和实施办法。移民库区和安置区的培训机构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培训档案。

一、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培训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从建立完善工程档案入手,堵塞了违纪违规使用移民项目资金的漏洞,使移民工程新上项目一开始就按照工程实施有计划、有手续、管护有制度的要求进行了规范管理

二、培训机构在水库移民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由于水库移民的电话号码经常变动等,收集起来有点困难,特别是有的移民经常外出务工变化电话号码。

(二)档案资料编制质量不高。制定的培训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库管理不够规范,比如没有对入库教师比选,入库教师基本资料不全等。

(三)档案资料的数据内容缺乏准确性。相关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档案内容的收集管理不规范。

(四)档案资料使用手段有待更新。培训学员的档案是利用纸质版和电子版(扫描件和excel数据)存档,还没有利用系统等进行及时更新。

三、加强培训机构对水库移民培训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和职责。领导重视是做好水库移民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学校主管培训的领导、培训部门以及培训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库区移民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档案建设意识,思想上认识到库区移民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保证库区移民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的积极性。

(二)增强培训机构档案管理专员收集档案的责任感。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做好库区移民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以培训部为责任主体的组织机构,明确库区移民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部门作为库区移民培训管理者和库区移民培训档案的形成者,应由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职档案员负责收集资料。工作中要坚持库区移民培训档案“三个同步”原则,即库区移民培训一开始就与建立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库区移民培训过程要与培训材料的收集、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培训结束后验收要与提交一整套完整的培训档案同步进行。

(三)建立健全相应培训档案和教学档案。培训档案包括学员培训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考试试卷、转移就业的相关证明等材料。教学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开班审批表、点名册、任课教师名单、教材、考试考核成绩册等材料。

(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档案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库区移民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领会现代化管理的业务要求标准,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接受新方法、新理论,摒弃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库区移民培训基本情况,更要熟悉库区移民培训流程,知道库区移民档案中资料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

(五)明确职责、及时收集,确保档案工作有效落实。完善一套完整的具有操作性的移民培训管理制度,确保移民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建立健全移民培训师资库,进一步提高移民参加培训积极性和培训质量;认真收集和整理培训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备查。

(六)合理使用培训资金,提高培训效益。当前,除了移民部门开展水库移民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外,尚有多个部门开展的各类技能短期培训,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除享受移民培训资金补贴外,理应享受劳动、农业、扶贫、建设等部门的相关涉农培训补贴。作为移民管理部门,在移民培训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效利用国家一系列免费培训政策,合理有效使用水库移民培训经费,使培训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加强与劳动、农业、扶贫、建设、科技等部门的协调,把引导性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短期培训计划尽量纳入劳动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培训、扶贫部门的扶贫开发培训、建设部门的岗前培训与科技部门的相关培训计划中去。二是要通过培训基地加强与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把职业技能培训等中长期培训计划纳入国家扶贫助学计划中去。从目前情况来看,前者还有待于我们加强工作,后者已基本到位。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强移民培训资金的财务管理,杜绝骗取、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贴资金的行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力。

第5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水库 非自愿移民 规划 综合评价 模型

作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其优劣既关系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更关系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因此在移民项目的不同部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评价中,应该谋求移民系统的整体优化而不苛求一项或几项指标的最优,从不同角度对水库移民规划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1 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的必要性是由水库移民项目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移民工作复杂性和系统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1.1 项目社会、经济、环境目标的综合性

1.1.1 社会因素复杂

水库淹没范围广,移民数量一般较大。由于水库一般建在偏远山区,因而移民不仅大多贫穷落后,而且还有可能涉及少数民族问题。由于山区空间地域条件限制,当地移民安置容量有限,很难全部在当地就地安置。若需远迁,又涉及文化、经济、社区组织、风俗、生产技术、生活习惯、心理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整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水利项目能否顺利建设,能否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更涉及当地社会能否安定、经济能否发展,移民生产生活能否恢复与发展的大问题。稍有不慎,还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1.1.2 环境影响深远

水库淹没肯定会给当地气候、动物、植物、地质等生态环境系统带来难以避免且久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大量的移民重新建设活动也会给移民安置区周边环境带来诸多影响。相对而言,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部分可控制可调节的。因此,做好移民规划中的环保影响评价和保护措施优化,追求良好的环境效益也是事关久远的重要目标。

1.1.3 经济因素制约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是有限的,移民经费不会十分宽裕,要解决移民生产恢复与发展,脱贫致富,并可持续发展,必须就移民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优化与评价。

从上述目标分析可见,移民规划中环境容量利用恰当、环保措施得力将有利于移民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经济发展了,移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自然提高,如果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移民的心态自然平和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沟通,社会就容易趋于稳定。因此,这些目标是相关的和统一的。与此同时,这些目标之间也存在矛盾。实现移民安置方案的环境、经济、社会等单目标最大化与多目标综合最优化是不可能协调一致的。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资金投入、土地利用、资源分配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就必然影响其他方面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安置方案。例如,过分强调移民环境容量与环保,就近安置移民的数量就会减少,外迁安置的移民数量就要增加,这不仅加大移民资金投入,更会增加外迁移民安置及其与安置地社区整合的难度。由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目标追求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求存在矛盾是客观存在和无法回避的,因此,在需要对移民规划进行多目标多层次方案综合评价,选择各种目标可以统筹兼顾、资源配置尽可能合理的方案,以实现移民安置综合目标的最优化。

1.2 系统的层次性与综合性

移民规划方案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根据移民安置任务和移民安置区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生态环保要求以及移民资金等客观条件制定的总体移民规划方案,是第一层次的方案系统;在总体方案之下,可能又分本组安置、本村外组安置、本乡外村安置、本县外乡安置、本市外县安置、本省外市安置、出省安置等安置方案组合等第二层次方案系统;然后分转型农业安置、企业安置、第三产业安置为主等方案。各层次的方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与其相关的系统环境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系统之间是有层次性的,而且系统与系统的界限是相对的,随人们研究的范围和角度而确定。当我们研究移民规划总体方案时,只强调子方案与整体方案间的线性因果关系,而忽视了子方案与其系统环境的联系既有线性又有非线性、非定量的关系就不能确保子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尽管各级方案所处层次不同,内部各异,但又存在有机联系,不能彼此割裂与排斥。因此要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总体目标的综合评价才能实现总体优化的目的。

2 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

2.1 经验型综合评价方法

移民规划的最后决策,以往多在专家论证基础上由领导者决策,如果领导者水平、经验以及对项目情况的了解深度不够,往往出现偏差,并给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和社会安定带来诸多问题。随着科学决策的提倡,单纯经验型决策的做法日趋消失。

2.2 计算型综合评价方法的一般程序

2.2.1 确定综合评价目标

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目标侧重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如何细化与要求,则要兼顾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反复比较、权衡利弊后确定。尽可能避免选择定位不当导致评价的失败。

2.2.2 确定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涉及实现各评价目标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主要有移民资金及年度分配;移民人数及其地域、民族、职业、生活状况、文化技能等;可供后迁的环境容量、可供外迁的地域与条件;移民政策与安置标准……等,必须把握主要因素,确定适当范围,既要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又避免太大的工作量。

2.2.3 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

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指标的设立不仅与移民规划的目标、特点、类型、规模有关,而且与子目标所处的层次有关,与视角与侧重点有关。指标的设立主要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移民规划项目的综合目标,其主要指标既要反映直接效果,又要反映间接效果,确保综合评价的全面性与可信度。

(2)可测性原则。指标含义明确,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简便、便于掌握。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使用原则。运用定量指标计算,使评价具有客观性,采用定性指标,可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兼顾使用,能使评价结果趋于合理正确。

(4)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趋势相同,有可比性。

(5)层次性原则。有利于指标权重的分配,便于确立移民方案和综合效果。

指标体系建立后,以过去的实际经验为依据,对可量化指标制定出能被评估专家和决策者接受的具体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对环境优化、社会稳定难以量化的指标等可作定性描述或同尺度的分级,以利测算。

2.2.4 确定指标的权重

各种分项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了正确地反映各分项指标对整体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通常通过加权予以修正。因而客观而正确的确定加权系数成为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通过选准专家、妥善而正确地搜集和处理专家意见才能得以实现。

2.2.5 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经常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何最优,尚需不断探索与改进。

应注意的是,上述各项程序包括预测、分析、评定、计算、模拟、综合等工作,它们是要交叉和反复进行的。 3 移民规划综合评价模型

可根据项目情况选用以下模型:

3.1 通用评价模型

3.1.1 影响移民规划方案的因素分析

在移民规划方案选择的综合评价中,主要考虑如下客观因素:工程移民投资额及年度分配计划,移民人数、户数与地域分布,移民的民族状况、经济状况、文化与技能状况,库区洪水线以上可开发地域面积与分布,当地自然条件与物产特产状况,周边地区经济状况与交通状况,以及国家提供的扶持措施与优惠政策等客观因素,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移民的意愿,当地政府或组织的要求,移民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由于这许多主客观因素都是各移民方案能否成立的条件和背景,脱开或背离这些条件和背景,移民方案就无法成立,也就谈不上移民方案的优劣评判了。因此对影响因的分析必须全面、细致、准确,必须主次分明。

3.1.2 因素的分类

全部因素可分为决定性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三种类型。

决定性因素是指哪怕其他因素或条件再好,只要这些决定性因素不能满足,那么相对应的规划方案就不能成立。例如移民投资总额、移民安置量等,都是决定因素,在任何规划方案中都必须在确保满足决定性因素的前题下才能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优化与选择。

客观因素是指通过规划方案预期的数据资料计算的定量因素,它是不随评价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变化的因素,如环境容量,工农业产值等。

主观因素是指那些不能通过数据资料计算而得到,只能通过评价人员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类似项目的经验和主观理解所做出的定性描述的因素,如生活质量,社会安定等。

3.1.3 模型的建立

该模型是将上述三种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单一综合评价指标,它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标。

其中客观因素无量纲指标与权重均需通过专家咨询确定。

移民安置规划通用模型计算过程图

按各项移民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分值高者即为相对优秀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由评价专家或决策者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整体性能最优的方案,经批准后付之实施。

3.2 层次—熵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

用层次分析法决定各指标的模拟权重,利用决策矩阵提供信息,进一步用多目标决策中熵技术修正决策者先验决定的优先权重,再确定最优方案。

本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这些因素的成对比较,可以得到各因素在层次中的相对重要性。在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各因素相对重要的总顺序后,可以计算得到权向量、特征根和一般性指标等,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

根据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的特点和要求,经过分析、筛选,可以提出一个类似下列可供参考的层次结构体系。

各层次指标体系中有可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对可量化指标可通过发展预测模型等方法分析计算得到,对非量化指标,则需通过德尔菲法、请咨询专家对规划方案和影响因素进行分级或打分求得。

纵观以上两种综合评价模型可见,虽然在实际评价中均有一定工作量,但其指导思想是正确可行的,经过实践可通过抓主去次的方法尽可能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与此同时,还可进一步探索其他更好的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使规划综合评价的成果更加科学,以便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选择一个相对最优的移民方案,为移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更好的持续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宗法,施国庆.水库移民生产发展规划理论探讨[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4,6.

第6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第一条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水移字[]50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为加强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以下简称后扶项目)管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17号)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发[]38号)省移民局《关于印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移[]13号)省政府批准的。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范围内的扶持项目。

第三条后扶项目和资金管理由县政府负总责,县移民工作

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

第四条后扶项目管理原则

(一)移民自愿原则。后扶项目选择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基础上,按照民主程序,通过发放移民意愿调查表的方式进行确定。

(二)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后扶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类别实行分级审查、审批、监督和评估。

(三)全过程管理原则。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对后期扶持规划、年度计划、实施过程、资金使用、竣工验收与效益评估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二章后扶项目范围

第五条后扶项目范围

(一)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用电、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

(二)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开发项目(享受直补政策的移民除外)

(三)科技推广、职业素质教育等科普培训类项目。

第六条后扶项目安排原则上只限于移民安置村和影响村,严格控制跨村安排。确实需要跨村安排的项目,应征得相关移民村大多数移民群众的同意,并受该村村民委员会的书面委托方可进行项目安排。

第三章后扶项目前期工作

第七条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后期扶持规划,每5年编制一次,经县政府批准后,报省政府组织审批。

第八条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依据实施方案和后期扶持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基础设施类项目,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

生产开发类项目,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和确保移民直接受益的措施;

科技培训、职业素质教育等科普培训类项目,需编制实施方案。

第九条扶持资金在50万元及以上的后扶项目,以及扶持资金在3050万元的桥梁、防洪堤坝等涉及移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且防洪堤坝项目应符合水利部门防洪标准要求;其余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和实施方案,可委托专业部门或有相应资格的人员编制。

第十条扶持资金在50万元及以上的扶持项目,以及扶持资金在3050万元的桥梁、防洪堤坝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由县政府初审后,报省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审批,且防洪堤坝项目需同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余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和实施方案由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批,并报省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备案。

扶持资金在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章后扶项目计划管理

第十一条后扶项目计划管理包括年度计划编制、审批和实施。

第十二条后扶项目年度计划由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经县政府初审后,于上年9月底前报省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后扶项目资金可以整合使用,但不得超过扶持村5年扶持资金总额。

第十四条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应是后期扶持规划中完成前期工作,并经审查批准的项目。

第十五条后扶项目年度计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不得越级、越权申报和审批。同时严禁把项目化整为零,降低前期工作标准。

不能以上报计划文件代替项目审批文件,凡是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基础上报材料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不得列入年度计划。

第十六条后扶项目年度计划经批准方可组织实施,不得自行调整,确需调整的应由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五章后扶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后扶项目应明确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和竣工验收制。

项目法人原则上由项目所在村村民委员会担任,对有困难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开发项目,科技培训项目,经所在村多数移民同意,由村民委员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行业部门担任,并报县移民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十八条项目法人应按照相关行业管理要求负责后扶项目实施管理。

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对后扶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后扶资金在50万元及以上的基础设施、公益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后扶资金在3050万元的基础设施、公益项目实行监理制。其余后扶项目,参照相关行业要求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后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组织项目法人和相关单位,按照相关行业管理要求进行竣工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验收合格后,本着谁受益谁承接的原则,及时做好项目后续管理交接,落实后续管理单位。

第二十一条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会同发改、财政部门在每年年底前,将后扶项目年度完成情况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

第二十二条县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后扶项目管理档案。

第二十三条后扶项目验收运行两年后,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或委托有关评估机构进行项目效益评估。

第六章后扶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按照《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农财字[]2号执行。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县移民、财政等部门应定期对移民后扶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移民意愿安排后扶项目、擅自改变后扶项目、资金使用用途、标准以及截留、挪用后扶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处理。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后扶项目和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并接受广大移民和群众的监督。

第7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目标任务

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根据我县避灾搬迁移民的任务情况,2012年努力完成避灾搬迁移民共177户、693人,具体任务分布情况见附表。

三、基本原则

(一)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二)政府主导原则。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三)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移民搬迁,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补助标准

避灾移民搬迁户的建房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其中省补助3500元,市配套400元,县配套100元,直接补助到搬迁户的资金人均不少于3500元。

五、实施步骤

(一)搬迁对象核查。在县、乡国土部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有关乡(镇)要对本地急需并自愿避灾的群众,进一步核查,确定准确的避灾搬迁点和人数。此项工作争取在5月中旬前完成,并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将相关数据资料上报到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二)制定避灾移民搬迁规划。由有关乡(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做好避灾移民搬迁规划,方案和规划应包括移民搬迁的组织、搬迁对象的核实确定、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不但要规划好移民的避灾,还要规划好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保证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县国土部门要做好新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三)做好移民搬迁前期准备。有关乡(镇)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广泛、积极地宣传灾害隐患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宣传党和政府的避灾移民搬迁政策,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务必让群众自愿搬迁,务求隐患点整体搬迁。宣传工作要做到“四到户”,即: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传到户、群众疑虑解释到户。努力做好迁出地和接收地的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落实和审批今年的搬迁对象、确定安置方式和安置点。积极开展安置点征地、报批、规划设计,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报批和建设等。今年的搬迁安置前期准备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

(四)组织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完成移民新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移民户按“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要求新建房屋,有序搬迁,完成补助资金的拨付,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报送工作。此项工作年底前完成。

(五)检查验收。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在按时完成避灾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自查和验收,进行相关工作的总结,做好迎接省、市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县专门成立“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钟明晶任组长,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余才生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国土局、财政局、民政局、交通局、农业局、扶贫办、农开办、教体局、卫生局、林业局、水利局、城建局、文广局、公安局、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余才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避灾移民扶贫的政策措施;研究和协调解决避灾移民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各成员单位工作和各乡(镇、场、街道)安置点的移民工作,负责全县移民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移民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有避灾移民任务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其主要职责是在县避灾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乡(镇)安置移民、宣传发动、申报方案、规划选址、施工组织等各项工作,以确保我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部门密切配合。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避灾移民搬迁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并负责将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的农户资料数据,按住建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录入信息系统;县国土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以及安置用地的保障;县城建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村危房核查、新安置点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县财政局负责移民搬迁资金的监管,确保扶持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县交通局要规划设计好安置点的到村公路,无偿提供规划设计;县水利局要为安置点饮用水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优先安排资金解决移民生活用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要优先为安置点架设输电线路和安排供电设施;有关乡(镇)要协助做好调查摸底、集中安置点选址和规划、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工作。

(三)严格规范操作。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的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范操作,切实将此项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移民对象的认定。对象的认定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经国土部门认定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移民户户籍情况和家庭人口数以移民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之日为准,并由当地户籍管理部门核准。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其次,由村委会和户籍管理部门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然后,由乡(镇)政府审查并确定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部门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分户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县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安置方式的选择。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主要有以下几种安置模式:(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异地集中安置时,可通过转让、出售、租借、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原有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取得新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集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的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灾害威胁。集中安置户均安排宅基地40—140平方米,人均拥有0.5亩以上耕地或户均转移1个以上的劳动力,以及适量的菜地。分散安置要尽量选择县城、乡(镇)和靠近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3、集中安置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要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移民新村均要在进村路口等明显地段因地制宜建立永久性标示牌,标示“省避灾移民搬迁新村”字样。

4、补助资金的管理。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手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第8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一)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完成库区、两县1857户涉淹留居农户土地调平工作。土地调平资金到位后,以县为基础,针对耕地调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库区实际,调平工作以村民组为单位,坚持“耕地调补为主,现金补差为辅”的原则开展土地调平工作,尽快恢复库周涉淹留居户生产、生活秩序,促进库区生产发展。

(二)后期扶持工作

1、认真组织实施好两个规划和两个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大中型水库(2013-2015年)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市大中型水库(2013-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等两个“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2013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计划和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存资金项目规划。努力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现金直补、项目、资金、档案、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考评等管理制度,将后期扶持工作转入规范化、程序化。二是积极调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业产业结构,推行龙头企业+基地+移民户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的居住和生产条件。

2、从移民自身素质入手,扎实抓好移民培训。与农委、劳动社保等部门协同配合,抓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移民就业转移培训。在培训时,严格遵循“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移民自愿、合理管理”原则,重点围绕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好加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就业“订单式”培训,做好移民劳动力输出就业。二是积极开展移民劳动力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开展培训,通过生产实用技术的培训,解决移民脱贫致富问题。

3、加快移民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实施2013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计划为抓手,抓好9个省级移民生态文明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工作,

(三)“处遗”工作

1、继续做好洪家渡水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攻坚工作,力争春节前全部入户完毕。做好违法建筑的进一步调研和处理方案。抓紧兑现洪家渡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资金,并在兑现处理资金的基础上,引导移民解决好长远生计问题,积极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2、抓好索风营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3、积极争取省移民局支持,以实施项目的形式处理猫跳河库区、乌江库区和东方库区等老库区的遗留问题。

(四)资金管理工作

1、继续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消除麻痹思想,严格执行资金管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账务处理的水平、质量和报送要求。

2、针对上级检查及审计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重复性差错发生,规范资金管理。

3、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增强资金大检查、资金内审和解决处理问题的力度,并把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内审工作作为重点,确定1-2个区、市、县做好项目内审工作。

(四)“两湖一库”工作

1、按照在“两湖一库”周边实行“退养进种”的要求,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一律不再审批养殖业项目。

2、继续推进“两湖”周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开展“三创一办”、普及科学知识,改变群众传统的不良生活习惯,保护“两湖”周边生态环境。

3、编制“两湖一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整合资金,在保护区范围内安排专项治理环境项目资金,改变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环境,有效维护生态平衡。

(五)维稳工作

重点预防土地调平、洪家洪库区处遗、东风库区要求调概而可能引发的,重点抓好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认真落实移民维稳工作机制,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实行“属

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源头上化解影响移民稳定的各种因素,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重大隐患,建立台帐,逐一研究对策,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控制在当地,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建全维稳协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坚决打击少数人借机闹事,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1、进一步增强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维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维护稳定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重大节日、敏感时期定期召开专题会听取各区(市、县)汇报,分析形势,处理重大事件,研究疑难问题等。重点做好库区留居户土地调平;东风库区移民要求调概;猫跳河、乌江渡、东风等库区遗留问题处理;洪家渡库区、索风营库区“处遗”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等而引发到省进京的群访和非正常上访的预防工作。

2、指导各区、市、县移民工作部门制定在我市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的移民维稳工作预案、实施方案、宣传提纲,统一工作的步骤,加强值班和报告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隐患。确保全年不出现因工作失职或处理不当而引发5人以上进京30人以上到省市的群体上访和发生。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度完善、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建议各区(市、县)移民工作部门各明确一至二名党性强、政策熟、能吃苦的工作人员,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准确、真实、归纳信息,为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重要问题提供第一手详细资料。2013年的办结率不低于95%。拟组织一至二期移民干部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4、加强初信初访件调处力度,对初访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将移民诉求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访。杜绝将矛盾上交,将矛盾升化,减少重信重访的事件发生。集中化解久拖不决的问题,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包案处理由于受政策限制,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疑案、难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带案下访的长效机制,切实关注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库区环境。

第9篇:移民工作方案范文

何莉说,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高级法院《关于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我们于2012年2月23日在全县18个生态移民村设立了生态移民巡回法庭,在其中有条件的16个生态移民村设立了调解室,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六项工作,突出四大特点,体现四大特色的司法服务模式,服务生态移民工程,促进生态移民村和谐发展。全县18个生态移民村每个村都有一名包案法官和一名人民调解联络员,并支持建设一个调解室,按月开展巡回审判,每月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每半年开展一次大走访活动。

何莉代表说,我们还结合生态移民村实际,总结推广了省时省力又省钱的四大特点工作法。一是灵活机动。开庭、调解不拘泥于常规形式,随时可将审判法庭设在田间地头、村委会等场所。做到及时开庭、及时调解、当场执行,从速从快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贴近群众。人民法官为人民,携卷下乡,上门办案,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快捷便利。对当事人因身有残疾、腿脚不便或年事已高,不方便到法院开庭的案件,主动将法庭搬进移民村,让移民不出村就能解决诉讼问题。四是减少诉累。全院上下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生态移民群众排忧解难,为了让移民群众打得起官司,我们在生态移民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全部免除诉讼费。

至今,她还清晰地记着该院法官成功化解多年邻里纠纷的一桩案例。被告买某某在原告杨某屋后有一块面积3亩大的旱改水承包耕地,因多次灌水过量,导致原告房屋地基塌陷,墙体产生裂缝。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等有关组织3年中数十次进行调解,提出由被告负责对受损墙体进行翻建,但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拒绝调解。在其后的耕种中,原被告双方先后数次为浇水问题大打出手。原告便一纸诉状将买某某告上法庭,要求买某某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并赔偿房屋损失4万元。

生态移民巡回法庭受理后,包村法官立即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委托有关部门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鉴定,并在当地进行走访。包村法官了解到,原被告拒绝达成协议是有顾虑的,原告的担心在于被告在以后的耕种浇水中会再次对房屋造成损害,即使这次的赔偿达成协议,以后双方还会发生矛盾。被告顾虑到,这次若是赔偿了原告的损失,以后这地还敢不敢种了,种地的收入还不够赔偿。

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包村法官便巧妙提出了等量变更双方承包耕地经营权的主张。这一主张提出后,原被告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得到缓解,之前拒绝调解的强硬态势立马有所转变,被告竟主动提出对原告房屋损失进行赔偿,被告的真诚感动了原告,对于赔偿也作出了让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顺利达成协议,被告买某某的上述耕地与原告位于所在村的一处耕地互易承包经营权,并赔偿原告房屋损失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