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精选(九篇)

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

第1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职业道德 重要意义

引言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主体、文献利用的组织者、情报和最新信息的传递者。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因素。

职业道德是构成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最根本的要素,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体现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职业的认识及理想、意志、信念和追求,因此,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内容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日新月异的年代,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修养程度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部门的建设水平,正因为如此,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要十分重视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这是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道德标准。图书资料管理员担负着收集、整理、传递科学信息的任务,是一项辛苦、繁琐、枯燥、极其平凡的工作,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图书资料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专业精湛的技能

业务能力是从事图书资料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做好图书资料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每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乐观向上的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平凡、枯燥乏味,加上现代网络技术对图书资料部门的冲击,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在不断更新、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中调整好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克服职业倦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乐观地面对各种压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4、服务的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将永远是最重要的属性,是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方便群众,文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

5、良好的沟通

努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才能从整体上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注重与其他各部门沟通协作,才成做好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从而促进图书资料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时展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人们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掌握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资料部门的广泛应用和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新形势,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敬业精神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搞好新时期图书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都是十分迫切、十分必要的。

2、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能作用的必然选择

图书资料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整理、加工和传递知识、信息,而图书资料部门功能的发挥是靠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卓越劳动来实现的。图书资料部门是传递各种信息的传播中心,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的今天,虽然网络技术使图书资料部门不再是获得信息的惟一场所,但图书资料部门作为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之一,依然是广大群众共享知识的重要通道。因此,图书资料部门在发展各方面事业方面都充分发挥着它的职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上述作用。

3、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图书资料部门努力实现工作宗旨的有效途径

图书资料部门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部门,管理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对图书资料部门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位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图书情报、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都时刻影响着图书资料室的工作水准,因此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积极性高涨,忠于职守,奋力开拓,努力实现图书资料部门的工作宗旨,并且以强烈的责任感在为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结语

现代社会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风范更好地投入工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资料部门的作用,才能推动图书资料部门的良性发展,从而协助其他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1、图书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图书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图书编排分类方法。

3、为保证师生阅读的顺利进行,图书室管理人员应做好图书阅览的准备工作。 4、结束后,图书室管理人员应按要求对图书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图书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图书进行整理登记,使其处于正常完好状态。对人为损坏及借阅不还的教师或学生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赔偿。

6、图书室管理人员应负责一般图书的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7、图书室管理人员应协助完成对新进图书的验收、登记。确保图书顺利投入使用。

8、图书室管理人员应完成学校交给的其他工作。 9、图书室管理人员应负责图书室卫生。

10、如不能履行以上岗位职责,或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图书丢失或被盗、损坏,耽误日常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或者事故的,管理员将负主要责任,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学校(盖章)

第3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 数据监护 招聘信息 工作职责 知识技能要求

近年来随着e-Science的发展,科学数据的作用日益被重视,以科学数据的长期保存、组织、维护、管理和再利用为重点任务的数据监护(美国经常使用Data Curation,英国通常使用Digital Curation)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国外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已经意识到必须应对数据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并开始设置专门的数据人文专家(Data Human-ist)、数据专家(Data Scientist)、数据研究科学家(Data Research Scientist)、数据服务馆员(DataServices Librarian)等岗位,将图书馆服务边界拓展到传统学术交流的上游即数据阶段。这些岗位对很多图书馆来说是全新的岗位类型,是为适应新的数据服务角色及业务而设置的。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对数据监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发展情况的概括性介绍,如杨鹤林、谭榕、程莲娟、吴敏琦、沈婷婷等的文章;而对于数据监护相关岗位的研究仅简要提及,未见专门研究。本文以国外招聘信息为基础数据来源,分析国外图书馆所需求的数据监护岗位的类型、工作职责与技能要求,为国内图书馆设置数据监护岗位及构建馆员参与科学数据服务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服务能力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为国内图情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1 国外研究现状

大规模数据集的收集、组织与存储催生了数据监护方面的人才需求。为此,国外已有学者通过招聘信息分析数据监护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类研究主要是图书情报学院为设计符合雇主需求的数据管理相关课程,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所做的前期调研。例如,2008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情报学院C.Lee为构建数据监护核心知识能力矩阵,调研了9个专业邮件列表上的304个数字保存、数字馆藏、数字存档、数据监护、机构库等相关的岗位,以确定数据监护所需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融入图情领域的教学课程。此外,伊利诺伊大学图书情报研究生院的M.H.Cragin等在2009年第5届国际数据监护大会上介绍了他们为设计该学院开设的“数据监护教育项目”(Data Cur-ation Education Program)课程所做的一项调查。他们分析了从2008年8月27日至2009年5月1日来自图情领域、科技领域及一般信息网站等12个招聘网站上的75个数据管理、数据保存、数据馆员、研究数据馆员等岗位的经验要求、学历要求及技能要求。较新的一次调研是,2012年北德克萨斯大学信息学院的J.Kim等为设计该学院“信息:监护,存档,管理,保存”(Information:Curate,Ar-chive,Manage,Preserve)项目的课程体系,分析了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ALA JobLIST、ARL Job Announcements、LISiobs.corn、DigitalCuration Exchange Jobs等招聘网站上的110个数字保存与管理相关岗位的名称、机构、学历要求、经验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

上述三项调研所分析的岗位都比较宽泛,包括机构库、数字馆藏、数字保存等这些与数据管理相关的岗位,M.H.Cragin的调研甚至还包括科技领域内的数据管理岗位。另外,这三项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较为简单,未具体分析数据监护这类新岗位的需求与设置对图书馆及图情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为此,笔者的调研将缩小岗位范围,重点调研图书馆领域内专门的数据管理岗位,不统计机构库、数字保存、数字馆藏等岗位,并详细分析数据监护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技能要求对国内图书馆相关岗位的设置及图情教育的启示。

2 数据来源及统计时间段

笔者选取了国外较有影响力的招聘网站,包括ALA JobLISTE93、ARL J0b Announcements(这两个网站的招聘信息更新较快,一般保存1-2个月内的信息)、IFLA的LIBJOBS listEn3(保存了从1995年至今的招聘信息)、Code41ib JobsEl23(保存了从2004年至今的招聘信息)、(保存了从2009年至今的招聘信息)、Digital Curation Exchange JobsLl43(保存了从2011年至今的招聘信息),浏览这些网站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之间的数据监护岗位,仅统计岗位名称中含有“data”、“information”、“digital data”、“research data”、“science data”等与“curation”、“curator”、“curate”、“management”组配所形成的关键词的招聘信息,最终获取60个数据监护岗位。从岗位的机构来看,主要是大学图书馆(54家),此外还有研究中心(2家)、机构联盟(2家)、信息学院(1家)、公共图书馆(1家)。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在所有类型的图书馆中正走在数据管理与服务研究的前列,成为数据管理服务的主要探索者与引领者。

3 岗位统计分析

3.1 岗位名称

岗位名称的表述多样化,首先体现在对“管理”这个词的表述上,有的岗位使用“curator”,如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图书馆的岗位“数据管理员”(Data Curator)。有的岗位使用“Management”,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岗位“数据管理馆员”(Data Management Librarian)。其次是对岗位的称谓表述不一。有的岗位名称是“馆员”,如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数据服务馆员”(Data Services Librarian),有的是“专家”或“咨询顾问师”,如霍普金斯大学谢里登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专家”(Data ManagementSpecialist)和“数据管理咨询师”(Data ManagementConsultant),有的岗位名称则为“协调员”,如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协调员”(Data ServicesCoordinator),还有的岗位以“科学家”为称谓,如普渡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研究科学家”(Data ResearchScientist)。第三,有的岗位是组合式岗位,除了肩负数据管理职责外,还承担学科馆员、元数据馆员、信息素养教育馆员等的职责。比如: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元数据馆员”(DataServices/Metadata Librarian),里海大学图书馆的“商业/数据馆员”(Business/Data Librarian),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图书馆的“科学数字出版/数据管理岗”(Science-oriented Digital Publishing/Data Man-agement Position)。岗位名称的多样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据管理还是一个新领域,还未形成规范化的岗位名称。另外,不少机构提及其所招聘的是新设置的岗位,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科学数据监护专家”(Scientific Data Curation Specialist),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格兰杰工程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工程研究与数据服务馆员”(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ataServices Librarian)及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馆员”(Research Data Librarian)等。

3.2 岗位所属部门

约58.3%的岗位(35/60)在岗位描述中公布了岗位所属的部门。这些数据监护岗位主要分布情况见图1。其中,研究与学术部门、专门的数据管理与服务部门、参考咨询部门、机构库服务部门是数据监护岗位分布最多的部门,这表明图书馆除了设置专门的数据管理与服务部门外,还可以采取在原有部门内设置数据监护岗位的方式积极融入科学数据的管理与服务中。

3.3 工作职责

工作职责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各机构在数据管理服务中所涉及的领域。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数据监护岗位的工作职责主要有9大内容(见图2),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处理数据生命周期流程,包括收集、整理、描述、管理、存档和传播数据。而在这个工作流程中,数据管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积极寻求和促进与科研人员、师生等之间的合作,并辅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成为数据监护岗位的主要工作。

此外,利用机构知识库促进数据管理与保存也成为数据监护岗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超过1/3的岗位要求应聘者能熟悉至少一个机构库软件的应用(如DigiTool、CONTENTdm、DSpace等)。制定元数据标准确保数据遴选、描述与保存也成为很多数据监护岗位所提及的工作项目。另外,提供数据参考咨询服务,帮助学者和研究人员鉴定、获取并使用数据也是数据监护岗位所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不少岗位要求应聘者提供数据管理技术设施和工具应用的咨询,提供数据检索与利用服务等,这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演变。

3.4 知识与技能要求

(1)学历要求

85%的岗位(51/60)具有学历要求,这些岗位大部分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对本科及博士这两个等级的学历要求并不多(见图3)。其中,招聘单位需求最多的是ALA认证的MLS/MLIS学历,其次是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硕士学历。此外,还有不少岗位期望学科领域的学历,如,统计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计算机、数学等学科。这主要是因为数据管理是一项与学科领域知识密切关联的服务,学科领域的学历自然为各招聘单位所看重。

(2)经验要求

这60个岗位中,有接近一半的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在图书馆工作或数据管理相关工作经验(22个岗位要求必须具有工作经验,5个岗位表示优先选择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士)。其中,大部分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1-3年的工作经验(17个岗位),还有的岗位甚至要求5-8年的工作经验,如东北大学斯内尔图书馆招聘的“数据监护馆员”(Data Curation Li-brarian)。可见,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参与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从业者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3)学科背景知识

学科背景知识对于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在这60个岗位中,有10个岗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学科背景知识,17个岗位表示优先选择具有学科背景知识的人士(见图4)。其中,对生命科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背景知识需求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科基本是数据密集型研究学科,通常需要利用及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因而对这些学科科学数据的管理需求也较大。其次对商业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背景知识也有需求,如加州州立大学奥维亚特图书馆的“商业与数据馆员”(Business and Da-ta Librarian)、罗切斯特大学河边校区图书馆的“经济与数据馆员”(Economics and Data Librarian)、里海大学图书馆的“商业/数据馆员”(Business/DataLibrarian)等岗位均要求具备商业与经济学背景知识。此外,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等岗位十分欢迎具有计算机科学背景知识的应聘者,如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自动化编程员”岗位(Data Processing Automation Programmer)及布朗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可视化协调员”岗位(Data vi-sualization Coordinator)。

(4)人际交流与合作技能

科学数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数据生产者、数据提供者、数据管理者及数据使用者等多个角色,只有通过这些角色的合作才能实现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目标。为此,数据管理岗位特别强调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技能。在这60个岗位中,65%的岗位(39/60)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人际交流能力,53%的岗位(32/60)要求必须具备团队与组织合作技能。在岗位描述中,笔者发现很多数据监护与管理岗位要求应聘者与学校的科研部门、研究中心、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部门、学术交流部门、数字出版部门、数字图书馆项目、元数据服务部门、学科馆员及其他对外部门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数据管理,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员”岗位(Research DataManager)主要与主管学校科学研究的副校长、数字研究与学术中心的数字存储主管、学术交流项目主管、学科馆员等合作,同时还与图书馆的数字项目部门、元数据馆员合作促进数据管理与保存。

(5)计算机/信息技术技能

在这60个岗位中,50%的岗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岗位描述中提及较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与网络架构知识(如Unix/Linux、Windows等)、编程及脚本语言(如Java、PHP、Perl等)、网络开发技能(如HTML、CSS等)、关系数据库知识(如Oracle、MySQL等)、数据分析工具(如统计软件SPSS)、语义描述语言(如XML、OWL、RDF等)。

(6)数据监护技能

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数据监护技能的岗位约占93%(56/60,见图5)。其中,提及最多的数据监护技能是熟悉数据标准与规范,在岗位描述中很多岗位要求应聘者熟悉元数据标准与格式,包括:MARC、Dublin Core、EAD、TEI、DDI、METS、MODS、PREMIS等。其次,提及较多的数据监护技能是要求应聘者能够使用Data Curation Profiles及DMPTool等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并熟悉SPSS、Stata、SAS等统计软件的应用。

(7)项目管理技能

很多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与服务以项目或小组的形式推进,反映在岗位上即是对项目管理技能的要求。项目管理技能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管理项目的规划、协调与实施上。在这60个岗位中,10个岗位要求必须具有项目管理技能,3个岗位表示优先选择具有项目管理技能的应聘者。

4 对国内图书馆数据监护岗位设置与图情教育的启示

(1)机构库或学术交流岗位将向数据监护岗位转型

以往高校图书馆建立的机构知识库和开展的学术交流工作仍局限于保存本校师生的期刊论文、工作文稿等,对研究中产生的实验数据、算法程序、视频图像等科研数据缺乏有效管理,未来高校图书馆将在现有的机构知识库及学术交流的基础上积极转型,将目标由科研成果转向科研支撑材料——数据,这将使机构库或学术交流岗位向数据监护岗位转型。这个趋势在本次的调研中也有种种体现,如数据监护岗位的工作职责之一即是利用机构库实现本机构科学数据的管理。在对招聘信息的分析中,笔者还发现有的数据监护岗位肩负起机构库管理的职责,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管理馆员”(Data Management Librarian),其大部分工作与该校的机构库有关,主要负责制定机构库的发展政策与规划、研究机构库数据管理方法与技术,与该馆的数字图书馆、电子出版部门及其他部门合作开展机构知识库服务。普渡大学图书馆的“数字数据存储专员”(Digital Data Repository Specialist)的主要工作职责也是负责其机构库的管理。另外,数据监护本身也是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有的数据监护岗位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学术交流的技能,如布朗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科研馆员”(E-science Librarian)要求应聘者了解版权、开放获取、机构库、数据监护、在线资源许可等方面的知识,马里兰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馆员”(Research DataLibrarian)也要求应聘者掌握学术交流技能。笔者认为,数据监护岗位负责机构知识库的管理及对学术交流技能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数据监护岗位与机构库、学术交流岗位正走向融合,未来图书馆或许不再设置机构库或学术交流岗位,而由全新的数据监护岗位来承担科研成果及科学数据的双重管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图书馆可以不必设置全新的数据监护岗位,而是将现有的机构库与学术交流岗位培养成能够肩负数据管理职责的岗位。

(2)数据监护岗位越来越成为图书馆所需求的岗位

2008年,A.Swan和S.Brown在他们的调查中估计受聘于英国的数据馆员(Data Librarian)仅有5个,且该类岗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以吸引其他领域中有经验的人员,从事数据监护工作的馆员也是偶然来到该岗位。此外,G.Pryor和M.Donnelly对英国及其他国家开展的数据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项目的调研发现,数据监护相关的岗位较少。但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来的招聘信息的统计,发现数据监护岗位数量已比这4位学者所调研的时期有明显增长,且随着各图书馆对数据服务的重视,数据监护岗位将会越来越成为图书馆所需求的岗位。这种趋势已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于2011年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及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中有预测。该报告指出未来机构将缺少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去应对大数据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到2018年,仅仅美国一个国家就可能面临14万至19万具备深度专业分析技能的人才缺口及150万具备大数据分析与有效决策技能的管理型及数据分析人才的缺口,其中即包括科学与数据馆员(Science & Data Librarian)。因此,图书馆需要及早做好数据馆员及数据科学家等未来数据管理从业者的人才储备,强化自身的数据管理作用,努力成为高校的数据监护中心。

(3)认清角色,积极参与,设置新岗位或调配原有馆员参与数据管理服务

在数据监护岗位越来越成为图书馆所需求的岗位下,图书馆需要重新审视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根据前面所列出的9大工作职责,开展专业的科学数据服务。相关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是图书馆顺利进行科研数据管理的保障,为此国外不少大学图书馆不仅设置了专门的数据监护机构,还设置新的数据管理岗位积极参与数据管理与服务(见表1)。国内大学图书馆也需要在组织结构或人员配置上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数据服务的开展。新的数据监护岗位的产生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一是设立全新的岗位,二是对原有岗位进行改造和重构。设立全新的岗位一般通过招聘方式直接引入所需人才,而对于未有能力设置数据管理与服务新岗位及新部门的图书馆,可以调配原有馆员或部门承担数据管理职责。根据笔者对国外数据监护岗位所属部门及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合作对象来看,图书馆可在现有的研究与学术、数字馆藏、参考咨询、机构知识库服务等部门设置新的数据管理岗位或调配这些部门的人员从事数据管理工作。这些部门原有的工作职责与数据管理服务有交叉部分,由这些部门的人员来承担数据管理服务比较容易上手。此外,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有一个团队负责支持科研人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课程学习。这个团队的称谓各异,如联络馆员、学科馆员或教学馆员等。通常情况下,这类团队的成员具有某一学科的背景知识。因此,将已有的这类团队的成员培养成数据馆员或数据科学家也是图书馆应对数据管理与服务所带来挑战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本次的招聘信息中即有很多岗位是与学科馆员合作共同负责学科领域内的数据服务,更有图书馆将学科馆员与数据馆员的职责融合在一起,如加州州立大学奥维亚特图书馆的“商业与数据馆员”岗位即肩负了数据馆员及商业学科馆员的双重职责,除了负责数据管理外,还作为该馆与商业及经济学院的联络人,负责商业及经济学院的信息素养教育,负责商业及经济学科的馆藏发展与管理。

(4)开展数据监护教育与培训计划

美国雪城大学秦健博士在《E-science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信息组织和信息系统》报告中总结当前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其中之一即是缺少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来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因此,在图书馆越来越需求数据监护岗位却又面临数据监护人才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图书馆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更新馆员的知识技能以培养数据管理人才。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重点针对研究与学术、数字馆藏、参考咨询、机构知识库服务、学科咨询等与科学数据服务相关的部门人员,特别是帮助学科馆员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推动学科馆员承担数据馆员及数据科学家的角色与职责。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应根据前述所提及的数据监护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所需求的数据监护技能,重点针对数据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计划、机构知识库管理、元数据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软件的应用、数字保存、数据监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图书馆最佳实践案例等方面开展培训。

(5)图情教育课程需体现实际岗位技能需求

具备专业技能的数据馆员及数据科学家的培养源头来自图情教育。国内的图书情报学院需要主动变革课程体系,设置数据监护课程以培养数据管理人才。国外数据监护岗位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学历,因此图情学院可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置数据管理课程。课程内容应体现数据监护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可设置数字保存、数字馆藏、数据管理工具、协调与交流技能、项目管理等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数据监护工作。另外,针对数据监护岗位都希望应聘者具有科研数据服务的经验,图情学院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把到具体学科领域、数据中心、图书馆等的实践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培养符合实际业务需求的人才。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情报学院“数据监护课程”(Digital CurationCurriculum)第一阶段项目的“卡罗来纳数字监护伙伴计划”(Carolina Digital Curation Fellows),采取课程学习与图书馆、数据中心、档案馆的数据管理业务相结合的形式资助了9个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最后,考虑到科学数据管理涉及学科背景知识,图书情报学院在招生时可考虑增加具有计算机技术、工程学及数学等学科背景的学生,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科学数据管理的工作需求。

第4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管理

高职图书馆作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就是说,图书馆不仅有数以万计仍至百万、千万计的珍贵的文献资源,而且有众多的读者到馆借阅文献资源或学习。营造一个安全、洁净、舒适、温馨的图书馆环境,是高职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保障财物以及国家财产的安全,确保每个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以及图书馆馆员的人身安全是高职图书馆第一要务和广大读者对高职图书馆的要求。因此,加强高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现状

1.安全保卫意识淡薄。安全保卫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有不少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图书馆的安保管理和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图书馆的安保工作不够重要,甚至不少的馆领导也对安保工作不够重视,往往是计划的多,落实的少,一旦业务工作忙起来,安保工作就得让路,一旦经费紧张起来首先要压缩的还是安保。对安保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主动为安保工作做工作。

2.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分工是否清楚,措施是否得到落实,是高职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造成图书馆安全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还有些高校图书馆尽管有了一些安全工作制度,但不够重视馆内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及培训,造成一些馆员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知道甚少,对馆内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不会使用,甚至放置的部位都不清楚;也有些管理人员不知如何使用消防器材,一旦出现火灾,他们不知道如何逃生进行自救。有些高校图书馆很少拟定安全工作预防措施及消防演练应急预案,不经常督促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即使检查了也不作安全记录,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调查起来非常困难。

3.安保设施陈旧或不合理。目前有很多的高职图书馆都是由中专学校或由一些成人学校改制而成,造成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够完整,办公设备老旧,室内消防器材陈旧,有些高职图书馆书库室连消防栓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安检系统及防盗系统。

二、加强高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应遵循的原则

1.安全保卫工作主要内容。①防火工作。图书馆是人员集中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量文献资料存储的地方,文献资料都是易燃品,且电器、电子光盘也是易燃易爆的物品,如用电管理不当、电源老化短路或吸烟都会引发火灾,所以做好防火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②防盗工作。高职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文献、电子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相继建成,对馆内硬件设施要求要高,因此对办公电脑、机器设备配置要求也高,一旦文献丢失、设备被盗,将会造成馆藏暂时或永久性缺失,因此做好防盗工作也至关重要。③防水工作。水对文献及电器设备危害极大。水渗入馆内往往有三:第一,在管理中没有关好窗而漂入馆内;第二,房屋顶面防水尚未做好,雨天房顶漏水浸入;第三,楼馆内自来水管或消防水管未接好或出现“小眼”而渗漏入内。因此防水工作不能掉以轻心。④网络安全。随着信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建成数字化校园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办公,通过网络来求知或学习,因此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及工作模式也相对改变,如文献传阅、电子图书查找或信息资源共享等都要通过网络。因此,图书馆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大,受到网络病毒或其他攻击可能性也极大,网络安全受到严峻的考验。

2.安全保卫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积极主动原则。图书馆应克服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预见性不足的缺点,从长远利益出发,通过有效的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鉴别事故征兆,前瞻事故的态势。面对事故图书馆更要勇敢地面对,不能逃避,不可隐蔽,也不能沉默寡言和推三阻四。任何对安全问题的回避、遮掩都会阻碍安全问题的顺利解决,使事态越来越糟,甚至无法收拾。图书馆要提高防范与应对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未雨绸缪,从而具备对危机的预见性,以开放、坦荡的心胸,积极的姿态向社会和广大读者传达一个负责任的公众形象。②坚持不懈原则。高职图书馆应建立危机管理常设机构,长期担负危机预警和处置的重任,把安全预警纳入到日常管理体系中,以人为本,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确保图书馆的安全,并且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地收集安全预警所需要的信息,做好预警工作,积极面对安全问题的持久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1.加强馆员们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只有加强自我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为不安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怎样加强馆员们的安全意识呢?①图书馆要利用各种手段对馆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张贴宣传画、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演练,使馆员们正确掌握安全防范措施和消防应急逃生应变能力,将安全意识植入脑中。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馆员们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规范的安全操作方式来教导学生,通过新生入馆教育,用安全事故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也注意安全,做好防范。

2.制订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安全工作不是单一项工作,它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要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在图书馆安全管理中,要制定《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图书馆安全工作责任书》、《安全员管理职责》等制度,通过制度来制约着馆内安全,使各方面安全工作得以执行和落实。只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才能使安全工作得以规范开展,图书馆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3.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安全应急机制是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实施救治,以最快最好的措施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书馆作为人员密集的地方,制定《图书馆消防应急预案》等应急机制非常之重要。另外请公安或消防员对师生读者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演练,以提高他们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4.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在管理上做到合理安排,分工明确,分清主次,责任到人,逐级管理,层层抓落实,确保安全工作有序。各级责任人要定期对本部门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为领导提供安全工作决策依据。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防范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有待于提高。目前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出现许多新内容、新问题,以往用人来看守及加装防盗网是满足不了现代安全工作的管理,因此在图书馆这个珍藏大量图书、电子图书及先进设备的场所,应需要配备先进监测设备来管理,用学校及图书馆内预警联运机制,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把关各库室的出入口,通过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器等先进技术进行监测,腾出足够人力来做好前沿阵地的安全防范工作,将安全防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6.做好图书馆网络安全。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各高校图书馆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自己的数字库。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对图书馆网络影响很大,那么如何应对外来因素侵蚀到图书馆网络呢?①做好病毒防范。要使用正规计算机软件,它不设制有任何插件及附属物,不容易被黑客找到漏洞,不随意上传、下载未经微软认证的软件。②对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对系统不会用到的服务及端口进行关闭,删除不需要的协议和服务,在系统中安装防火墙,用防火墙来对网络数据进行扫描,过滤非法数据,允许合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③安装补丁,由于高校图书馆应用和系统软件存在许多漏洞,有些病毒就是利用系统漏洞来进行破坏的,所以安装补丁是很有必要的,保护数据,使系统不受损害。

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久性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制订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分析和判断,消除隐患,做到安全无事故,才能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更好地服务师生读者。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图书馆安全管理探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2).

[2]安向前.高校图书馆安全防治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2011,(1).

[3]杨敏.图书馆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构建[J].晋图学刊,2010,(6).

第5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责,岗位轮换

21世纪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为重点的现代技术迅猛发展,它给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要求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结构形式以及服务理念,从本馆的实际出发,转变各部门各层次人员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的“大锅饭”、清闲岗位“终身制”、“养老岗位”、“优待照顾岗位”等老思想老做法,一切以社会发展为基调,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维护图书馆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大胆采取图书馆工作人员岗位轮换制服务,将是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改革中势在必行的改革方式。

一我校图书馆主要服务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比较

报刊阅览室的岗位职责:(1)负责报刊的签收、登记、加工、建库、分类上架。(2)做好过刊、现刊阅览室的正常开放,包括室内卫生、新刊上架、整架等工作,同时熟练使用ILAS系统,保障读者阅览登记统计的正常运行。(3)做好下架报刊的分类整理与装订工作,保证报刊的完整及过刊的及早上架工作。

流通部的岗位职责:(1)负责书库的日常管理和图书借还工作。包括新书的分类上架,每天还书的分类上架,乱架图书的整理归类上架。(2)熟练ILAS流通管理系统,做好师生损书、丢书的赔偿、超期罚款及网上个人借阅情况查询、图书借还预约及催还工作。(3)做好离校教职工和毕业生清还图书、办理离校手续的工作。

参考咨询部的岗位职责:(1)负责图书馆日常咨询工作,通过口头、电话、E-maill、QQ群咨询、网上常见问题解答等形式解答读者的各种咨询。并定期组织各种讲座、定题服务、个性化服务、新书介绍展示等活动(2)负责开展新生入馆教育,通过讲座或带领参观现场讲解各部门工作职责使新生迅速了解图书馆各部门职能。(3)负责图书馆的馆报编写、发放工作向广大师生宣传介绍图书馆的具体职能便于广大读者更全面、及时的了解图书馆工作流程和最新动态。

信息技术部的岗位职责:(1)负责校园一卡通在图书馆的正常运用及电子阅览室设备的管理及正常运行。能判断和排除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常见故障,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4)熟练掌握电子阅览室收费系统,负责学生上机费用的登记管理及电子阅览室呢的安全卫生。

通过以上图书馆主要服务部门的岗位职责介绍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如果长期待在同一岗位工作久了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变成了“混日子”的状态,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绪来对待工作,服务质量和效果自然就很差,怎样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怎样给其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通过岗位轮换制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

二图书馆实行岗位轮换的意义

1、岗位轮换有助于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消除职业倦怠。

目前,大部门图书馆对馆员的使用往往是固定在某个岗位“从一而终”或“一岗到老”的工作模式。这种从一而终的工作模式使得馆员渐渐失去了工作热情,工作中产生倦怠或“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人的潜能被封闭,创造性被禁止,工作自然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然而通过岗位轮换馆员到了新的岗位一切都是新鲜的,工作热情被广泛的调动了起来,同时为了适应新部门工作的需求,本能的求知欲、使命感、满足感等各种情感的需求会随之而来,工作中会充满激情、充满干劲,服务态度自然就会好起来,工作的兴趣随之也会带动起来。

2.岗位轮换有助于图书馆保障人才的合理公正使用。

“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是充分保障人才合理公正使用最有效的办法。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在同一岗位就不容易发现自己擅长什么,适合哪个岗位,这样极易埋没人才。通过岗位轮换,让馆员对图书馆每个岗位都有机会去学习、了解、实践,这样就能知道自己的专长在哪里?从而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同时通过岗位轮换还可以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可以在个别馆员因病、事等不在岗的情况下进行顶岗,保证各部门的正常工作运行,达到岗位动态配置的目的。

3、岗位轮换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

图书馆各个岗位之间工作有很大差异,有的工作岗位相对较轻松,有的岗位则相反。例如期刊部,需要长期上夜班和节假日的班,工作人员的生活和休息时间“非正常”,再如流通部肩负着图书馆对外的窗口形象,借阅量很大,每月有7万多册的借书量和6万多册的还书量,还开有中班和周六的班,工作相对辛苦。如果就那几个固定的馆员一直待在辛苦的部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怨恨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难免会带到工作中来,通过岗位轮换让大家都有机会体会其它部门工作的辛苦,同事间也会相互理解和帮助从而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心理状态,遏制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人性化的管理。

三图书馆实行岗位轮换的具体方法

1、做好岗位轮换前的宣传动员工作

实行岗位轮换制是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但是有部分馆员肯定不能接受岗位轮换制,由于人的习惯心理待在一个部门时间久了习惯了适应了就不愿动了,想“从一而终”。另外,在相对较清闲的部门工作的人员也不愿意轮到其它相对较辛苦的部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求轮岗前要广泛宣传轮岗的目的和意义,以得到广大馆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图书馆的稳定和团结。

2、组织轮岗前培训

为保证轮岗后工作人员能顺利胜任新岗位的工作,在轮岗前应组织馆员参加馆内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各项业务知识及相关定题知识,如:采编编目、文献分类、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图书馆学基础教程、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让馆员多方位多层面的对图书馆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应该对馆员进行定期培训和选送个别馆员参加国内外研讨会等学习交流的机会。

3、岗位轮换的类型和策略

(1)新入职的馆员:对于新入职的馆员暂不安排具体工作部门让其轮流到图书馆的每个部门工作一段时间让其充分了解和熟悉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后再按其在各个部门的工作表现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倾向综合考查后“知人善用”安排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部门工作。

(2)部门管理层的轮换:各部主任之间的岗位轮换是为了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具体操作上可以充分考虑各部门主任的意见和个人专业,轮岗期限可定位一年,待一年满后再继续轮换到其它部门,这样可以熟悉图书馆各个部门的情况,最后综合考虑个人意愿和从工作实际出发决定留任哪个部门当其部主任。

(3)部门间岗位的轮换:部门间岗位的轮换是全面熟悉本馆业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具体做法:对于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部门分为AB两组,暂时留A组不动让B组轮换,待一年期满后再让B组回到原部门让A组再轮换。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证了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也实现了岗位轮换的举措。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挑选年轻有发展潜力的馆员到相关业务部门学习,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投入到各部门去从而带动各个部门各岗位提高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图书馆岗位轮换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改革中势在必行的改革方式。岗位轮换是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采取的一项举措,岗位轮换将大大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图书馆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有志·图书馆工作岗位分析初探·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5):51-53

2、赖玉·对高校图书馆岗位聘任制的思考·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5):89-90

3、魏争光·基于岗位轮换的图书馆员培训·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4(1):46-47

4、盛功平·高校图书馆实行岗位轮换制的探索·现代情报,2004(4):28-29

第6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作为公共教育服务机构之一,大学在现代教育中担负着为国家培育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主要科学研究阵地的作用。大学校园中,图书馆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大学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知识的动力,图书馆内丰富的文献收藏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助力学生成长成材。图书馆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着整理文献、推广阅读、传播知识的重要任务。

二、大学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现状

1.专业人才缺乏

一直以来,大众对图书馆馆员的印象停留在图书整理归纳、图书借出与归还登记的简单工作内容上,事实上,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以及具备一定业务能力与敬业精神的人员才能得以胜任。当前在我国大学图书馆馆员中缺少专业的图书档案管理人才,虽然馆员的学历层次呈上升趋势,继续教育也使一部份馆员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但不同专业的图书馆馆员在图书管理的工作角色中还需要不断的适应与成长。

2.业务知识与能力欠缺

作为大学图书馆馆员,除了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专业的知识与业务能力外,新形势下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技能还应与时俱进,具有一定外语基础以及计算机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图书检测与资料加工上的广泛运用,图书馆员需要具备对电子邮件、网络检测、资源下载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的处理能力。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仍有馆员仅会使用传统的文献资料加工与处理工作,无法科学的实现信息共享,满足读者需求。

3.敬业程度不高

大多数图书馆馆员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缺少工作激情与责任创新能力,对工作的态度仅限于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没有主动学习业务技术、不断充实提升个人能力的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对自己负责区域尽责,极少与同事团结合作,没有创新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大学图书馆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为学生与教师构建出合理知识结构的第二课堂是图书馆馆员的责任,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图书馆馆员在观念、技能、职业素养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构建一只具有优良作风、专业素养、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图书馆员团队,是新形式下大学图书馆发展亟需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三、论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提高的途径

1.引进专业人才,扩充团队力量

大学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亟需得到提高与创新,这就需要图书馆组建出拥有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需求的馆员队伍。大学图书馆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辅机构,馆员自身知识水平与专业技术的高低、工作能力与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要得到长远的发展,满足大学生阅读需求,需要通过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人才队伍的规范建设,使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专业、年龄经构更科学与完善。优秀的专业人才引进,可以将创新的意识与思想、先进的理念更好的融入到图书馆工作中,以老馆员的服务经验结合新馆员的创新与热情,做好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

2.重视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的大学图书馆馆员,除了具备基础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意识外,还应不断对新技能进行培训与提升。当前大学图书馆外文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普遍,图书馆员应做到与时俱进,关注对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获取检索文献信息能力的培训,系统全面并且深入的对文献信息的搜集、检索、整理、查找等基本能力进行提高。可通过参与业务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馆员到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鼓励馆员在职学习,持续进修,掌握熟悉数据库及管理软件的运用。其次,还可根据不同岗位的馆员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培训,结合集中培训、单独指导、轮岗实习等方法,使馆员工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多岗位职能得以掌握,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最终在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服务意识

当前大学图书馆馆员工作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与耐性的现状都是图书馆馆员自身缺乏职业素养,服务意识欠缺的表现。不可否认,图书馆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需要馆员有足够的耐心与自觉性才能实现整体服务的提升。要提高大学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需要从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开始,通过对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其约束自身行为,在工作岗位上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在服务上以读者至上为原则,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与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与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4.开展竞争与激励活动

竞争与激励活动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激情与责任心。通过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采用适度奖励、或绩效评价等不同的激励机制,使图书馆员保持工作积极性,以热情的心态对待图书馆工作。竞争机制的实行是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给图书馆馆员制造一种紧迫感,使其意识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可能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积极向上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四、结语

第7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 职业生涯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43-01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如今的时代可谓是知识大爆炸,高校更是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和知识,对于社会变革来说高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影响力。而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是向社会各个成员提供一个平台来获取知识以及各种科研服务,这是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用来辅助人们进行求知治学。如今高校的师生也在逐步改变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希望作为用户可以得到更为高质量的服务和设备。所以在服务的人群和服务层次提高的同时,完善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也变得迫在眉睫,从而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社会的高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员只需要负责借书、还书、图书采购以及分类编号,用手工作业的方式,而对目前来说掌握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负责起知识资源管理、引导网络信息等责任,需要掌握数字资源等方面的技能。图书馆员已经从服务性职业逐渐变为研究性的职业,这也侧面证明了如今高校图书管理员职业越来越重要了。

二、高校图书管理员职业生涯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校图书管理员这一职业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条件来帮助图书管理员,例如提供了许多培训机会等,使得馆员整体的年龄更加年轻化、提高了学历档次,但是仍有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社会环境的不够重视,没有较多的途径提升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自身的束缚等,使得图书管理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很高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1.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这个职业社会环境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还是传播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重视这个职业,甚至觉得只有老人和闲人才会去图书馆工作,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定义为教辅单位,还得到了养老院等戏称。也有的人认为图书馆员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同时对于高校来说重视程度最高的还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经常被忽略,同时馆员在地位和收入上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图书馆员在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会逐渐丧失对自己职业的向往和热情,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失去信心而出现厌倦。

2.发展空间狭窄,没有过多途径提升专业知识

高等教育在进入了21世纪以来,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提升和完善都比较大的,然而图书馆职业仍然没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馆员系列采取的职称评定是近年来为了发展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的主要方法,评价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就是从初级向高级,目前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官员和研究官员是目前国内在图书馆方面普遍设置的支撑。在这种模式中评价图书馆官员是否成功的普遍标准就是能否通过职称评定,并且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只是馆员,能继续升职的只有很少人,因为其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很多馆员所不能达到的。

目前高校图书馆也引进了很多的馆员,特点是高学历和非图情专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变,但是这一类面对的职业困难比起专业馆员来说更多,更难评定职称、更难得到职业认同并且职业危机更加频繁等。当一个人在某一个职位所年后发现越来越没有自我实现的价值的时候,也就没有动力继续前进了,所以要重视起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拓展。

3.职业自身的制约

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以后就需要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尊重,然而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来说并没有普遍受到大家的尊重,也不是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图书馆馆员付出的劳动是重复性的体力工作,并且单调而枯燥,十分繁琐,这种工作流程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馆员的工作兴趣也有很大影响,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虽然今年很大程度的改进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但是受到本身职业的制约,仍然不能得到领导重视。同时与师生或者其他图书馆的交流是很有限的,没有社交面、工作过于程式化等都使得馆员变得更加不信任这份职业,造成了人才流失的情况。

三、解决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现状的对策

1.通过自身调节来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社会普遍不够重视图书馆馆员这个职业,但是馆员并不能轻视自身的工作,要理解内在的工作意义,通过争取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来让自己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以干一行爱一行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同时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遇到问题积极面对,开朗的去克服那些消极情绪,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工作都保持乐观而向上的态度。面对程式化的工作,馆员要敢于自我突破和创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2.拓宽馆员的职业发展渠道

经济社会更加突出了知识的力量,如果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图书借换和采购,还要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知识等。对于21世纪的图书管理员来说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以及一定的外语知识。还可以用过换岗制度来避免长期的程式化工作而造成倦怠,同时尝试新的工作职位还可以扩宽馆员的知识面,成为全能型多面手。

3.塑造全新的馆员工作环境

现在倡导的工作环境应该是温暖而和谐的,并且要相互关心。领导要注重和馆员的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人才进行审视和重视;让馆员的工作环境更为轻松而活泼,通过师生、领导和图书馆员之间良好的关系来对其职业认同感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常永红.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与调适对策[J].经济师,2012,11:270-271.

[2]王林钢.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生存状况及其出路[J].经营管理者,2015,03:305.

[3]沈弘.高校图书管理员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图书馆,2010,02:68-69.

第8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图书管理;管理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在中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承担着培养技术性人才、向高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在教授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其人身观、价值观也应该在学校得到正确的引导。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问题

在当前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对图书馆缺乏重视。在实际使用之中,普遍存在学校师生对图书馆情况缺乏了解,既不清楚大致的开闭馆时间,也不知道图书馆存有哪些书籍,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完全不了解基本的借书、还书的手续和流程,这实在是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缺乏利用率的表现[1]。事实上,部分学校建立图书馆更多的是完成硬件指标的任务,平时图书馆少有人问津,或是成为学生自习和写作业的场所,甚至有些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馆极少对学校师生开放。以上种种证明在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图书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急需改进和创新。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书籍更新慢,缺少专业书籍

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往往很少能得到很多专项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大都校史较短、各院校联系较少,图书在院校间流通较为少见,图书馆的书籍常常表现出出版时间较早、版本过久、书籍观点已经落后等等缺点[2]。这些缺点不仅使学生无法通过学校图书馆这个途径便捷得到最新观点和技术,陈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也会给教师、学生当前的工作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同时,在中职院校之中,负责书籍采购的图书管理人员常常缺乏必要的图书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相关知识,所选图书要么是流行读物,要么是个人喜好相关,无法很好地承担添置新书之责,对书籍的挑选常常无法较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需要。

(二)服务缺乏主动性

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岗位多为安置校职工家属和离退休人员之用,工作较为清闲,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比较缺乏[3]。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职责,普遍认为图书管理员只需按时开闭关、在上班时间坐在图书馆内、在闭关后进行必要的打扫,工作任务和职业认同较少。这种情况下,当前的图书管理人员多是在上班时消磨时间,在工作态度上只求无过,并不愿意在工作中进行改进和革新。

二、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及时更新书籍

在中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中,必须要对现有馆藏书籍进行管理和筛选,对于过多的流行小说、流行杂志等流行刊物应该及时予以清除。同时,在进行书籍更新之前,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要求每名教师开列本专业相关领域的书目以对购买书籍做出指导[4]。不仅如此,针对各个院校的不同方向,图书馆也应订购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杂志,并联系书商更新书籍,对于行业内知名的书籍杂志务必做到馆藏。

(二)推出电子书籍

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流行的当下,电子书籍由于其价格便宜、较为轻便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职学校图书馆所服务的教师和学生基本都配备有电子设备,电子书籍的优点,针对学校图书馆资金不够的问题,学校图书馆可以推出电子书籍以为替代。学校图书馆可以联系出版社,购买所需书籍的电子版权,并在本校官网上允许下载。当将资金用于购买电子书籍的时候,同样多的资金可以购买相比纸质书籍几倍的电子书籍,能够做到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满足师生对书籍的需求。

(三)基本书籍信息电子化信息化

与以往依靠人力和纸质笔记的图书馆书籍管理不同,利用计算机进行书籍管理不仅更为高效准确,减少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实现书籍状况实时监控,保证书籍最高效、最及时地进行流通[5]。在中国,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所有书籍信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但是在不少管理情况较差的中职学校图书馆中,书籍信息的录入过程仍未结束,这部分地是由于图书馆利用率低、图书借阅较少的原因,但书籍管理状况的问题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书籍的利用效率,带来图书馆管理情况的恶化,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对书籍信息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录入、书籍信息建立数据库等措施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四)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

图书管理模式的更新离不开工作人员职业水准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负担起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的职业培训的职责。通过学习基本的图书馆学知识,了解目录学、版本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图书管理技能,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广大师生。

三、结语

在当前的中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之中,由于投入较少、图书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人员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较差等等原因,出现了图书馆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学校的软实力。在越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当下,图书馆管理不该成为中职院校教学条件中的软板和劣势。

参考文献:

[1] 陈晓林.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02)

第9篇: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员 职业倦怠 调适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70-02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各个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本质,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着长时期的工作压力体验,无从摆脱和应对,最终在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衰竭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专家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多发生在从事服务类的职业活动人群中,比如教师、医护工作者、各类服务产业工作人员等。图书管理是与读者打交道的职业,因此,图书管理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现实工作中,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典型呈现:一是“情感衰竭”。表现为图书管理员没有活力,缺乏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是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通常会伴有明显症状出现:对服务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丧失热情,对周围人、事、物漠不关心,情绪烦躁,易生气和发作。二是“去人格化”。表现为图书管理员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之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冷漠、无情、忽视甚至轻视,工作态度消极,敷衍了事,对服务对象没耐心、不柔和,甚至态度恶劣。三是“无力无望”。表现为图书管理员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在工作中的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认为目前工作不能发挥自身才能,工作枯燥乏味、难以忍耐,工作行为表现出懈怠、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倾向,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打算跳槽或者转行。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世界上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背后必然性原因。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当然也是有因可查的。

一般来讲,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从业者在能力、体力和精力上不能满足外界要求、无法应对环境压力,从而导致在体能、心理等方面的疲惫,进而引发在情绪、情感、心态、状态、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不良变化,最终产生和形成的。就图书管理员而言,其职业倦怠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职业因素。(1)外在期望压力。高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阶段党和国家对高校的基本定位。作为教育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其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要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育人能力,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待。(2)角色冲突压力。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角度看,高校所有工作者首先都是育人者。高校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承担图书管理工作任务,履行图书管理服务职责,还要承担育人职责,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义务。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在图书管理者、信息服务者、学生教育者等角色间转换。(3)责任地位压力。与社会上的图书管理员相比,高校图书管理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担负更多的工作任务,追求更高的工作使命。与此同时,在高校的特殊环境中,还要承受工作地位的非核心性、工作内容的低创造性、工作价值的高模糊性、收入待遇的偏有限性等现实压力。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管理员常常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会面对更多的冲突和困惑,也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社会因素。(1)信息时代挑战。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纸质载体的信息,其服务活动必然围绕着纸质文献和图书馆馆舍而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而信息网络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海量和无序。如何处理传统图书管理与网络信息时代图书管理的关系,使图书管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当今高校图书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2)学识、能力、素质挑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还要能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资源。师生要利用图书馆,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各取所需,以提升想象力、思维力和判断力。这种需求,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修养,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现实看,很多高校图书管理服务之所以不能很好满足师生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与图书管理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有极大关系。因此,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加强修养,提高能力,是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迫切要求。(3)教育创新挑战。当今教育正处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单纯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要通过图书馆、网络和其它可能的渠道,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大量猎取知识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知识、资料、信息平台,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了解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实现自身知识更新和思维创新。高校图书管理服务能否满足上述需要,挑战巨大。

3.个人因素。(1)个体特征影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由于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其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也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类型性格、气质的人,对职业的适应和表现都会有所不同。高校图书管理员作为个体生命存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职业倦怠形成的个性原因。(2)自身修养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员自身知识修养、品德修养、行为修养、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不同,使得其在工作中适应、应对压力的方式和效果都会大有不同,并由此导致领导、同事、师生的评价要求出现不同。(3)工作生活环境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合作状态也各不相同,因而其产生的压力和采取的应对也会迥然不同。

三、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调适

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既然是在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应对工作、生活、人际交往重压下形成的,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状态,因此,必须通过综合调适和改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消除。笔者认为,图书管理员消除职业倦怠,一般要经过识别、调适与复原三个阶段的调理。

1.识别。职业倦怠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它不会在短期里形成,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爆发。因此,及早发现职业倦怠产生的前兆,正确识别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的职业倦怠,对应对、调适消除职业倦怠,很有必要。(1)职业倦怠生理信号。职业倦怠的产生,通常会伴有相应的生理前兆。比如说,常常感觉疲倦和衰竭;频繁的头痛、背痛、肌肉痛;免疫力低下,身体常常不适;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等。(2)职业倦怠情绪信号。职业倦怠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情绪疾病,因此常伴有心理和情绪反应。比如,失败感和自我怀疑感相伴随;丧失工作积极性;感觉无助、困扰和挫败;越来越愤世嫉俗和消极;感到孤独;成就感不足,幸福感下降等。(3)职业倦怠行为信号。行为是由思想决定的,因此,当身体和情绪长期处于倦怠状态,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的行为。比如,不愿承担责任;疏远人群;行事拖拉,工作效率降低;暴饮暴食或以烟酒解愁;把挫折归咎在别人身上;常常无端抱怨;常迟到早退或者请假等。

2.调适。确认职业倦怠后,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从认识、心理和行为上加以积极调适。(1)放慢节奏,保持冷静。轻微的职业倦怠,可以通过身体调理、心理调整加以改变和消除。而当处于职业倦怠症边缘时,仅仅调理身体和调整心态就难以奏效了。此时,要强迫自己慢下来,尽可能地消减工作量和活动,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反思和修复。宁静致远,慢下来、静下来后,往往能让你想得更明白,看得更彻底,从而调适更有力。(2)张弛有度,执守中庸。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因此,要让自己张弛有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过度操劳,对那些不应该或不需要亲力亲为之事,要大胆说“不”。让自己每天都有片刻的“休息”和“安宁”,以便松弛神经,理清思路。(3)积极沟通,寻求支持。当倦怠来临时,往往不想与人沟通,渐渐疏远同事,但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此,越是感到倦怠,越要主动出击,敞开心扉与人沟通交流。不妨多向别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哪怕是多向别人倾诉也可,这样有利于缓解压力,恢复正常。(4)转移注意,消减压力。当你感到有些顶不住的时候,不妨让注意力往别的方向转移,将精力向别的地方投送,这叫此路不通绕着走,大舍才能大得。通过注意力和精力转移,不仅可以跳出眼前困境,还能柳暗花明,在别的方面找到乐趣,重拾信心,恢复活力。

3.复原。职业倦怠会让你消极悲观,导致你失去活力,失去信心,失去创造力、亲和力和号召力,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因此,出现职业倦怠时,必须立即治疗,果断改变。(1)直面损失,重新振作。由于职业倦怠,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如果不能重新振作,彻底改变,还将继续失去更多的东西。因此,要让自己直面损失,正视问题,并立即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比如,尝试一些新东西,寻找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让自己重新开始。(2)冷静思考,澄明心志。出现职业倦怠,通常都是因为在职业活动中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看重什么。倦怠意味着目前能得到的东西并非自己所愿,那就应该认真思考和追问,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能通过目前的工作实现你的希望、目标和梦想吗?如果不能,如何来改变?因此,职业倦怠实际上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明白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立即采取行动。(3)加强学习,坚持锻炼。职业倦怠表现为心理疲乏,反映出思想困惑和心理空虚。因此,加强学习,丰富思想,加强体验,充实心灵,理顺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常与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体质下降、体能下降、活力下降,都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因此,要想克服职业倦怠,就要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身体锻炼,强健身体,要努力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当然,对于学校和图书管理部门来说,当图书管理员出现职业倦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强化引导,关心关爱,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为员工走出职业倦怠、恢复健康创造条件,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江亮.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流程研究[J].情报探索,2008(4)

2.陆萍.面向业务流程的图书馆知识创新[J].图书馆学刊,2009

3.徐朝霞,华蕾.如何克服职业疲倦期.经理人,2010(5)

4.高妍菲.工作倦怠及其干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