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消防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消防专业论文

第1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一、消防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困境

消防高等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较差,部分消防高等院校只偏重于专业课的教学,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力度、深度不够。在教材的选择上,个别院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教材或编写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1.对应用文写作课程不够重视。目前,在全国为数不多的消防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普遍被设置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一些消防相关专业甚至没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消防高等院校对应用文写作不重视,学生也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课学好了,专业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并不是那么重要,因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存在非常尴尬,教学开展难度较大,实践教学难度更大。

2.教材针对性较差,整体难度偏难。目前,消防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适用的教材较少,多数院校均采用以公文写作为主体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写教材。这些教材的针对性较差,整体难度偏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用教材内容有些过于陈旧、缺乏新意,有些理论性较强,不能满足消防高等院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写作需求;二是内容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主体,涵盖了条例规定了全部文种,内容过于全面,不能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实际需求,没有突出公安消防基层基础性工作的需要,导致教学难度较大,针对性较差。

3.缺乏双师素质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意。当前,多数消防高等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均来缘于地方普通高校中文或相近专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院校任教,没有行政公文工作经验,对应用文写作工作理论掌握不够深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理论教学上,不能满足消防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需要。

4.学生的文化基础不高,学习兴趣低,操作能力差。消防高等院校的生源多数为基层部队士兵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写作能力偏低。入学前,他们主要从事灭火救援和执勤训练工作,长期远离学校教育教学,对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于理论性和格式化比较强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也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易造成满堂灌情况的发展。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多读多写多练,往往想着应付了事。

二、消防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对策分析

1.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消防高等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消防部队管理工作,工作性质的军事性、行政性,决定了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需要倾向于工作中经常使用、行政性较强的公文文种,如:命令(令)、决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等,而行政性较弱、工作中使用频率较小的文种,如决议、公报、公告、议案等。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起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教学中进一步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促进教学相长。

2.编写适合学生学情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教学活动依靠教材进行展开,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也不例外。一本优秀的教材既要能够讲清学科知识,还要能够明确教学目的,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当前,消防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最迫切的是编写一部适合学生学情的教材。这本教材,不能贪大求全,要求写作学科的知识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效果的高低。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师专业素养,途径有两个:一是鼓励教师参与在职培训与进修,提升教师的写作专业理论素养,研究写作学科的专业理论。二是要求教师到基层部队文秘行政岗位挂职锻炼,获取应用文写作的直接工作经验。

第2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发展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这就说明,培养、扶持和发展消防中介组织,是完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工作。  

 

1发展消防中介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发展消防中介组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中介组织的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社会组织、行业组织、中介机构要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发展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消防职能转变,需要以消防中介组织为载体,通过消防中介组织推动社会的消防自我管理能力转变,形成一个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 

1.2发展消防中介组织是社会化消防工作发展的需要 

消防部门对各社会单位、场所承担建筑审核、消防验收、开业前检查、监督抽查、专项治理、宣传培训等业务,但是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管理是宏观性和强制性,而且不能面面俱到、事事俱细。消防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千家万户,这就需要消防部门把不具备宏观性及强制性的职能向社会及市场转化,充分发挥消防中介组织的作用,承担具体事务性工作,以减轻公安消防机构的负担,这样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有限警力,还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1.3发展消防中介组织是适应消防管理发展进程的要求 

消防工作涉及的专业面广,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材料、新工艺的投入使用,使消防管理日趋复杂,要让所有消防监督人员全部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对一些复杂的消防管理,消防监督人员是力不从心。合理的管理模式应是由专业设计和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出具专题论证报告,消防机构组织资深专家进行判断讨论,最后由消防机构进行裁决判定,使消防监督部门从事务的直接参与者变为名副其实的审核者,从而提高消防监督的透明度、公正性。 

2 我国消防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 

2.1 发挥管理职能的各类消防协会 

消防协会站在公正立场上,不受自身利益驱动,处理消防行业层面公共事务,属于非营利性的消防中介组织。如中国消防协会和各省市的消防协会,还有全国商业消防协会、石油化工消防协会等行业消防协会。这些协会通过开展各种消防业务、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普及宣传消防知识等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具有公证性质的技术鉴定组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建立和发展了具有公证性质的消防中介组织,如:在公安部所属的天津、上海、沈阳和四川等四个消防科研所内设立的国家消防技术检测中心,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火灾原因鉴定中心(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以及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等,使消防事业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2.3 从事检测服务的消防中介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不端增多,建筑消防设施安装、施工企业大量出现,应运而生的大量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公安部出台了《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各地相继建立了相应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组织、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企业等消防中介组织,全国消防检测中介组织的数量大大增加。 

3 消防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消防中介组织发展缺乏规范性 

相对市场需求,消防中介组织规模小、不系统、服务种类少,在很多方面还不规范,这就抑制了消防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用于规范消防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消防中介组织的建立主要依据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而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消防中介组织的性质、责任以及与公安消防机构的关系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消防中介组织的运行以及对消防中介组织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导致消防中介组织管理混乱。 

3.2 消防中介组织服务范围数量少 

目前我国消防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主要是消防产品生产的认证、产品的检测、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其他业务开展得很少,很多时候是商家举着钱,却找不到需要的服务。对于已经开展的服务项目,其消防中介组织的数量也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消防事业发展的要求。很多项目都是独家经营,没有任何竞争机制,必将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收费一口价等问题的出现。 

3.3 消防中介组织人员培训机制差 

消防中介组织的业务技术性很强,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要求很高,而我国目前一部分消防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其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降低了消防中介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制约了技术服务范围的拓展。 

4 发展消防中介组织的思考和建议 

4.1 加强立法,确保消防中介组织有序发展 

根据市场经济和消防事业发展的要求,加强立法,制定消防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明确其性质、地位、职责、条件、服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等一系列内容,使消防中介组织的发展和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要对《消防法》、《消防条例》、各种相关规章进行完善,形成较完备的消防法规体系。确保消防中介组织的执业向独立、客观、公正和专业服务的方向上发展。 

4.2 建立机制,发挥消防中介行业协会作用 

自律管理是消防中介组织走向成熟的标志。要充分发挥消防行业协会的作用,明确消防行业协会对相关消防中介组织具有行业管理职能,授权进行技术资格评价和认定等,以强化其权威性。由消防协会把好消防中介组织的入口关,对消防中介组织进行资质审查,规定消防中介组织的类型以及各种消防中介组织成立的资金及人员构成必备条件等硬指标。消防协会要积极指导消防中介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使消防中介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化、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 

4.3 强化培训,提高消防中介从业人员素质 

消防科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需要融会贯通多门学科的知识,涉及建筑、水、电、暖通、防排烟、设备等多专业多学科。可以实行职业资格认可准入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协会的作用,组织制定消防中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组织制定消防中介职业标准,根据相应的专业,编写培训教材,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发证、持证上岗。另外,应每年组织培训,对资质进行年检,可以有效地保证消防中介组织人员的素质。 

第3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煤化工企业开始迅猛的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煤化工企业内部的生产、储藏以及运输等过程中都会存在许多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这也直接影响人们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对煤化工企业内部的具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消防管理,如今的消防管理存在众多的难点,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是煤化工企业内部消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难点以及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1 煤化工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重点难点

1.1 企业对内部的消防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煤化工企业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具体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的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具有的意识,首先需要从工作人员自身抓起,这对于企业内部具体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大部分煤化工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的工作人员都缺乏这种安全意识,并且对消防管理具体的内容缺乏准确的认识。在组织企业内部员工参加各种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过程中,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对具体工艺流程以及引进的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具体培训工作,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各种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全面认识,直接影响了消防安全管理具有的实效性。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工作人员具有的消防安全意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效果。

1.2 企业内部的义务消防没有真正落实

对重大火灾的扑救工作,最佳灭火时期是火灾刚刚发生的最初阶段,而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最适合的人就是距离火灾最近及时发现火灾的工作人员。在煤化工企业中都会组织一定的数量并且分布在各个地方的众多义务消防工作人员。但是,在实际的组织中,义务消防人员只存在于数量上,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主要的表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专业的消防知识重点培训,企业内部组织的各种义务消防人员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具体的火灾原理以及在面对发生重大火灾的情况下基本的灭火常识。

第二,义务消防的工作人员缺乏一些灭火的主要技能,甚至还存在部门员工都不会正确的使用灭火器等工具。

第三,对于义务消防工作人员使用的各种灭火工具缺乏日常的维护动作,灭火的工具长时间都没有使用。在煤化企业实际的消防安全工作中,义务消防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灭火能力,如果真的发生重大的火灾,企业的这一团队很难发挥关键的作用。

1.3 专职消防队自身具有的稳定性较差

对企业内部专职的消防队缺乏稳定发展有利的政治保障,即使国家机构出台了关于建立消防队伍具体的要求等,但是内容的设置比较笼统,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消防队伍具体的规模以及人员具体的情况和经费等问题都没有准确的规定,企业内部专职的消防队伍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建立和执行。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一次性就业,这一情况导致整个消防队伍逐渐走向老龄化,并且,部分煤化工企业内部的消防队员没有解决编制等问题,不好招聘相应的工作人员。只是通过各个基层单位挑选适合的消防队员。随着煤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消防人员逐渐趋于老龄化,最终无法适应消防安全的相关工作。

第二,队伍自身的稳定性较差,现代的煤化工企业内部的消防人员达到一定年龄会选择二次就业,但是,消防人员并没有较多的适应生产工作的具体技能,这就导致这些员工会出现二次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同时,由于专职消防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生产中,没有为整个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因此,薪金待遇比价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队伍自身的稳定性较差。

2 针对目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2.1 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于消防安全管理的足够重视

想要有效的加强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的重视,首先需要从企业内部的领导做起,促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重点培训,并通过煤化企业与社会共同努力。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属于一项比较特殊的企业,需要企业能够不断提升内部工作人员具体的安全意识,无论是从事什么岗位的员工,在投入工作前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此外,还可以在企业的内部组织各种关于消防安全知识的具体活动,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其中,例如,知识竞猜等,对于消防安全相关工作做的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有效的激发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具体的消防管理工作中。

2.2 提升义务消防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

想要加强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知识的相关的培训工作,想要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促进每一位具体的工作人员都能成为比较优秀的消防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好自己岗位的消防工作。

第二,对员工自救意识的培养,了解在火灾发生时最佳的自救方法。

第三,组织员工参与自救技能的相关培训活动,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救方式,并在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正确的处理工作。

2.3 转变传统观念,提升专职消防队伍正规的组建

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消防队伍建设的具体标准,并转变以往人多效率高的传统思想,建立消防人员专业的精干队伍,同时有效的提升专职消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结合具体的政策以及标准,建立专职的消防队伍。结合企业内部具体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消防车辆改变人员的配备,逐渐实现队伍的精简,同时提升企业内部消防人员具体的工资待遇,改变一次就业影响消防队伍具体稳定性的现状。随时调整专职消防队伍具体的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企业的年轻化建设,招聘一些年轻的消防人员,并对专职的消防人员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活动。并不断挑选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工人人员,增强整个专职消防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定期组织相应的消防演练活动,在演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消防工作人员具有的专业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考查消防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再加上定期组织的模拟演练,有效的提升消防安全团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在真正发生火情时做好最佳的处理,并及时发现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重大火灾的发生,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等。

第4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特勤训练 训练改革 普通中队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problems of ordinary squadron in how to carry out special duties, an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 to identify the common squadron Secret Service business training contradiction lies, and to find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Key words: Secret Service training; training reform; ordinary squadron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灭火救援训练,是消防战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防部队的中心工作之一,是增强消防队伍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消防队伍的明显特点就是天天要出动投入灭火救援,天天要“作战打仗”;为了保证灭火救援的作战能力,消防部队平时要强化业务训练。我国消防队伍为了不断适应发生变化的火灾对象和特点,不断地探索消防业务训练的新方法、新举措,不断地进行业务训练的改革、更新、提高、进步,不断地增强了消防队伍灭火救援的作战能力 [1]。

消防特勤,即消防特殊勤务的简称,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处置包括特殊火灾在内的各类灾害事故以及危急情况下救助生命等应急救援的特殊勤务。

2 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迫切性和必要性

据统计,2000年-2005年的6年间,全国消防部队共参加各类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46.5万余次,其中,由特勤参与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1.4万次,自然灾害4.1万次,交通事故3.5万次,建筑物倒塌1200多次,社会救助30.3万次,共抢救遇险人员18.4万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财产损失数百亿元。特别是在乌鲁木齐“9.8”特大爆炸事故、吉林“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包头“11.21”空难、吉林“11.13”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浙江省嘉兴市“12.18”华辰能源公司丙烯罐爆炸事故、中石油大连石油七厂“7.16”炼油装置爆炸事故等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中,广大消防官兵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优良的专业素质,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 [2]。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特勤力量参加处置灭火战斗和社会救援的重要作用,但是,特勤力量不可能像普通中队一样普遍建设,因此,在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赋予消防部队参与社会救援及特种灾害事故处置范围不断拓展,使消防部队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 [3]。

目前,在大部分的接处警任务中,都是普通中队首先到场,虽然配备有特勤器材装备,但是在到场以后却并不能很好的组织实施灭火战斗或者社会救援,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忽视了对特勤业务级器材装备的训练,或者无形中降低了训练要求,致使在实战中不能很好的发挥特勤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就有很高的可行性。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化学、毒气、辐射、爆炸、交通、建筑倒塌等灾害事故不断增多,危险性日益突出,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勤务愈来愈繁重。但因编制、装备配备、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等还不够到位,普通中队的特勤器材使用及特勤业务不“特”,专勤业务不“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抢险救援中作战能力的登高能力、救生能力、防化能力、破拆能力、堵漏能力和侦检能力,也由于受装备配备和专业训练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很强,在抢险救援中有些难题仍然无法攻克 [4]。

3.1特勤业务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消防部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部队的思想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有的干部政治敏感性较差,对官兵在想什么心中无数,有的对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作作风漂浮,不能以身作则,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部队工作上,考虑个人、家庭问题过多,工作标准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等等。致使一部分战士不能安心服役,影响了训练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普通中队中,由于特勤业务训练苦,灭火救援任务重,福利待遇差等因素,部分业务尖子不愿意在普通中队工作。由于受兵役制度的制约,除去新兵训练和为达到能够担任作战任务而进行的必要训练,真正在消防部队投入执勤并开展训练的时间仅为一年半左右,而且现在消防部队士官选取比例扩大,士兵服役时间长短不一,兵龄差距拉大,特勤岗位编制少,服役期限短,部分懂管理、会指挥的士官被迫退出现役,特勤业务骨干流失情况严重 [5]。

由于缺乏独立的考核评比标准,考核内容往往趋同于普通中队标准,即使组织的特勤项目考核,也因为考虑到普通中队专勤班的参考,而减少考核的项目,降低考核的难度。对特勤业务的训练、考核评比各地迥异,缺乏一个统一标准和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同时,上级部门制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于基层中队的训练只有计划,而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致使训练计划到底进行的如何,是否是真正的按计划进行都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6]。

3.2 消防队伍编制影响特勤救援行动的开展

人员的严重缺编则会严重影响训练效果,尤其是在普通中队中,虽然配备了特勤器材,但是缺兵少将,一样无法开展特勤业务训练。据悉,全国消防部队将在2009和2010两年的时间内将会扩编2万人。这一举动将会大大充实消防部队实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为警力不足而给特勤救援行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消防队伍编制也是制约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的重要因素 [7]。

3.3 特勤业务训练问题原因分析

就目前消防部队现状而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尤其是针对普通中队中如何开展特勤业务训练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少一定的理论指导,普通中队缺少具有高的理论水平人员,同时,上级单位又不能及时的做好理论指导工作,致使理论指导落后于特勤业务训练的开展;另一方面,普通中队的管理人员在消极保安全意识的影响下,不能积极认真的开展特勤业务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勤业务就不能很好的开展,即使配备了特勤器材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缺少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士官、干部,由于部队编制、士兵年龄等原因,致使很多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士官不能继续服役部队,干部则抽调机关从事其他工作,致使普通中队严重缺乏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8]。

4 普通中队特勤业务训练指导思想

消防队伍要抓好业务训练很不容易,而要在普通中队中开展特勤业务训练更不容易。在确定改革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遵循相关的指导思想。

4.1 遵循“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指导思想

我国新时期军队建设所贯彻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战略方针,旨在以质量建设为中心,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消防部队世纪之交的训练改革也必然要遵循“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指导思想,以达到加强部队质量建设的目标。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效能优越是消防部队新世纪训练改革的立足点和根本目标。普通中队虽然无法全部武装成特勤,但是可实行普通中队特勤班、特勤组,按照特勤的要求组织训练,让特勤班、组在普通中队中成为一把尖刀、一个铁拳,这样就能很好的贯彻“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指导思想。

4.2 遵循“面向火场”的指导思想

“面向火场”练为战,就要必须贯彻“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有什么样的装备就训练什么项目”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立足于火场这个基点,按照火场作战的需要,或按照灾害事故处置现场的要求,消防部队训练改革才有新的内容和旺盛的生命力。每个普通中队责任区内都会有不同的重点单位,根据这一思想要求,那就是要多研究重点单位的情况,特别是高层、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等等,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特勤业务的训练,像高层建筑救人,地下建筑火情侦查,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搜救等 [9]。

4.3 遵循“科技兴训”的指导思想

包括消防业务理论和文化知识,这涉及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中的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指挥能力,事关灭火救援的根本。这也是在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的根本,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业务理论知识,才能有效的开展特勤业务训练,这也是普通中队中开展特勤业务训练的一个弱项。

4.4 遵循“立足现有装备”的指导思想

我们所说的“立足现有的装备”的理念,一是指训练项目设置,训练改革思路都必须立足消防部队现有的装备,不能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二是要根据部队目前的装备水平考虑训练内容,三是消防训练必须认真研究装备的存在和应用,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四是我们讲的“立足现有装备”,要有发展的眼光,“立足现有”本身就包含着“关注未来”的意识。这一点对普通中队具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毕竟普通中队在器材装备上不能和特勤中队相提并论,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装备开展特勤业务训练就是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的重点。

5 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5.1 建立健全普通中队特勤训练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特勤训练保证体系,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理论教学,在各个总队开设特勤救援师资班, 选派理论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年龄相对较轻的人员培训,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采取走出去(出国学习、深入部队学习)、请进来(请国外抢险救援专家和消防部队具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 的方法, 培养一批能够承担训练消防特勤队员的教员, 为部队培养合格的特勤队员; 二是开发不同灾害类型、不同事故条件下灾害事故训练软件, 通过人机对话, 提高消防特勤队员处置不同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是建立消防特勤训练模拟装置, 训练普通中队特勤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虑到特勤训练模拟装置种类多、投资大的特点, 应本着“技术起点高,减少重复投入”的原则, 全国统一规划, 分别由各总队建设训练基地, 为队员提供模拟训练设施 [10]。

5.2 加强理论学习

普通中队虽然也能够组织理论学习,但是在特勤业务以及特勤器材方面就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现在灭火作战与抢险救援任务非常复杂,如果不全面彻底地掌握器材装备的知识、方法及处置中运用程序、措施,对于今后处置各种毒气、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就谈不上成功,如果在训练中部分器材得不到实战模拟训练的落实和器材的损坏,在处置事故中就发挥不出器材装备的作用,必会影响整个作战行动计划实施。由此可见,在普通中队组织特勤业务的理论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

5.3 制定科学的训练 考核体系

普通中队的特勤业务训练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认为其训练体系要做好以下几点:训练内容上要突出一个“实”字。二是在训练的手段上突出一个“新”字。三是在考核机制上突出一个“活”字。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特勤业务应区别于普通业务,不能“一锅煮”。特勤业务应突出专勤器材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熟悉掌握常见化危品的性质、各类灾害事故特点、处置程序、方法、要求,以及技、战术的运用。在考核的方法上,实施独立考核。由于特勤业务的特殊性,一般不应用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成绩的好坏,应以完成程式性动作的熟练程度作为成绩评定标准,避免特勤业务考核中的普通化和形式化。

5.4 利用训练基地 进行基地化轮训

消防部队的训练工作,在“练为战”的思想指导下,实现了较大的跨越,由以往单兵式的硬功夫训练逐步过渡到以熟悉装备操作和应用性项目为主的训练。兴建模拟训练设施,实行基地化训练,是消防部队训练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消防总队和部分城市消防支队都已建立或开始建设消防模拟训练基地,或称消防培训中心。2006年10月17日,浙江省消防训练基地在绍兴市袍江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按照建设规划,浙江省消防训练基地占地面积300 亩,总建筑面积51343 平方米,土建工程投资1.46亿元,由行政教学、模拟训练、后勤保障三大区域组成,集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新兵集训、灭火救援模拟训练、大型综合演练、火灾原因鉴定、消防产品检测、消防装备检测维修、地方消防力量教育训练、社会消防宣传培训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计最超前、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训练基地。该基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浙江省消防教育训练场所与消防部队职能要求不适应的现状,为加快提升消防部队的实战能力和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11] 。

5.5 使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开展训练

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其科学、直观、交叉和严密性上有很多优点,网上训练模式可以认为是模拟训练的发展和最高化,可以与模拟训练互补。如果利用作战指挥室和局域网的功能优势,将所有作战对象录入计算机,组织理论教学、网上研讨、案例评析、问题解析、模拟指挥,着力提高(中) 队警官的指挥技能、灭火能力估算、灭火救援计算机制图的能力和水平,这样,训练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练兵也更为方便。江苏消防总队徐州市支队已经将城市重大危险源以及消防重点保卫单位通过开展“六熟悉”活动,将收集的文字、图片、录像等相关信息和资料输入了计算机,把各种用于灭火救援的车辆装备和人员编入计算机训练软件,立足实际作战对象、现有装备器材和现实消防官兵,实际、实用、实现了最直观的实战训练 [14]。

5.6 深化普通中队特勤训练管理

不论在哪种模式下开展训练,消防部队的人员、项目、场地、时间都比较分散,因此,管理也要跟上形势,建立因地制宜、因人利导、因事而异的训练管理机制,促进自我管理、分类管理和领导管理相结合,既要强调领导责任,也要强调各类项目训练责任人的管理义务,更加突出每个人在训练中的管理要求,保证训练管理不失控。科学合理的训练管理网络和灵活方便的管理手段,是保证消防训练放而不散,分而不乱的重要措施。

5.7 抓好作业小组训练

作业小组训练是联系实际、适应实战、获取实效的练兵方法,是专业化的训练方法,是改变传统的训练方法,由对器材装备的普通训练转变为开展作业小组训练 [16]。所谓作业小组,就是按照举高、排烟、照明、破拆、堵漏、洗消、牵引、起吊等类型,分成若干个专业小组,每个小组3―5人,平时专门从事某一专业车辆器材的训练和维护,除了战士探假或公差勤务,保证每组由2―3人在位执勤,在灭火救援现场,需要使用哪种器材装备,哪个专业小组就展开行动,确保快速、准确、熟练地实施操作并完成任务。开展作业小组训练,指战员对本专业小组器材装备的参数、性能、应用、维保会下功夫认真学习、反复琢磨、刻苦钻研,甚至达到“小技师”、“小专家”的专业化程度,能减少器材装备的训练磨损,增强维护保养效果,实战操作的可靠性、可行性将非常明显。

5.8 开展合成协同训练

在器材装备的操作训练上,我国消防队伍传统的训练方法是习惯于单项操作,如使用机动链锯切割木结构,操作无齿锯切割钢筋,或用起重气垫撑顶物体等。然而,从实战的要求来看,消防部队必须大力开展合成操作训练,即在器材装备的训练中注意把单一的器材操作变成由多种器材装备组合或协同操作才能完成的合成操作训练,如起吊与切割、支撑、起重及撬抬的配合行动等。事实上,在灭火救援的实战中,要完成一个战术措施或处置行动,要达到一个作战目标,必须由多种器材装备配合行动、协同操作才能实现。

6 需要注意的问题

6.1 克服训练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影响和危害很大,在灭火与抢险救援形势越来越紧迫,执勤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必须下大决心、用大气力坚决纠正和克服训练中的形式主义。一是要端正训练指导思想。要把组织指导消防部队训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战斗力上,凡是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灭火与抢险救援行动中用得上的东西,就要下大力气抓好,凡是不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作战行动中用不上的,表现形式再好也不要搞。二是要克服作风。形式主义与密切相关,克服形式主义作风首先要从克服作风做起。要坚持正确的训练评价标准,检查、指导和考核,要坚持查全程、看全部、评整体,而不能仅凭一时一地一事来评价训练工作。只有作风得以克服,部队形式主义的东西才能大大减少。三是要遵循规律指导训练。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有其自身规律,违背规律指导训练只能适得其反。组织训练最基本也是最管用的规律就是按纲施训,单靠组织活动、开会发文效果十分有限。

6.2 增加心理训练项目

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训练,努力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对于消防部队加强业务训练、促进训练改革、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有着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对于心理教育训练和疏导,总政治部专门下发了指导意见,公安部消防局于2007年8月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心理工作会议,对心理教育训练工作的探索、调研、组织实施专门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江苏消防总队花了近2年时间,已经完成了消防员心理健康教育训练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研究,正着手推广运用。

7 结论

本文主要对普通中队如何开展特勤业务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普通中队开展特勤业务训练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改革训练的方法,以此作为普通中队进行特勤业务训练的参考依据,为提高普通中队特勤业务训练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特勤器材装备,并提高普通中队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伍和员编著. 灭火战术与训练改革[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刘建国.魏捍东.我国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历程及取得成就[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年第1期.

[3] 吴启鸿.火灾形势的严峻性和科学建设的迫切性[R] .省略/xinwenye.asp?id=435.

[4] 韦军平. 新时期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和训练的几点思考[M],“2004年消防学术论文竞赛”论文集.

[5] 朱飞勇.姜红.计算机技术在公安消防部队执勤训练工作中的应用[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年第5期.

[6] 公安部消防局. 消防灭火救援[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7] 陈松. 浅议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救援,现代消防学术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8] 张铭德. 关于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M],山东消防2002年06

[9] 公安部消防局编. 特勤业务训练[M]:文汇出版社,2000.

[10] 黄镇生 加强特勤队伍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 年7月第22卷第4 期.

[11] 冯翔. 实现基地化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 战士报 2006 年9月12日.

[12]. Apte V B.Effect of scale and fuel typ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ol fires forfirefightingtraining[J].FireSafetyJournal(0379-7112).

[13] Naai-Jung Shih,Ching-Yuan Lin,Chih-Hsiang Yang.A virtualreality-based feasibility study of evacuation tim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J].Fire Safety Journal (0379-7112),2000,34(4):377-391.

[14] O'Neal, Nolan1The New Fire Training Simulator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Journal of Forestry, Volume 61, Number 8, 1 August 1963.

[15] Cheng L H,Ueng T H,Liu C W.Simulation of ventilation and fire in the underground

第5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防管理 课程改革 教学活动

公安民警在消防管理工作中负有重要职责,如实施对有关区域、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发生火灾后,在救火过程中组织灭火、排除险情、引导疏散等。因此,消防管理课程是公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防管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以及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灭火设施器材使用的技术技能,能够出色完成消防监督检查、处置初期火灾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从而确保消防安全,达到防火减灾的目的。

一、公安院校消防管理课程改革的意义

我国公安专科教育培养的是公安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战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的统一,是实现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消防管理课程作为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科)专业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行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从而适应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面对新形势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发现消防管理课程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与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状。结合目前实际教学情况,笔者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对消防管理课程进行的改革,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建立能力目标型教学模式

一般认为系统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学习机会就会很少。为了提高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消防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较好,但对实际的公安消防工作却并不十分明确,难以达到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的背景下,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要求来讲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弊端也愈加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公安能力目标型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能力目标,根据课程的特点应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中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以实际公安消防工作为依据,采用技能模块组合的教学模式。技能模块是按照课程教学包含的各项技术能力相对独立为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教学子模块,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技术形成特点逐个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要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让学生能“边学、边练、边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关键是模块设计合理,专业性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灵活组织安排教学。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消防管理课程应根据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定位,合理地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着重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强调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教学过程的操作性、演练性。

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以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实用为原则;遵循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使教、学、做相结合。经过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应该更符合公安工作发展需求和治安警察岗位实际消防工作能力要求。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在理论知识讲授时注重系统、全面、深入,涉及到管理学、法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受教育者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消防管理课程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首先应考虑职业针对性,满足消防工作的现实需求,并在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理论教学课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可以教材为基础重新组织,突出“必需”、“实用”、“会用”“够用”。消防燃烧理论中深度、难度大的部分可以少讲;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也不宜过多;消防监督检查是民警消防工作中的重点,消防监督检查常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用各种常见灭火设施器材的技能必需掌握;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初期火灾扑救、疏散的能力也是必要的。

四、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比较单一。教学的过程应该紧紧围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来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法主要包括的以下几种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1)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消防监督管理情景,使学生有了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和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2)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如开展一次消防宣传教育,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由学生自己负责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3)情景模拟。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训练的实际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危险。如灭火、疏散逃生训练就可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情景模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教学组织中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把课程的实用性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尽可能多地和实际消防工作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

课程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理论教学课时相应减少。消防管理工作本身技术性较强,缺乏理论基础实践课程则难以开展。在理论教学时间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考资料、网络等途径自学。实践教学中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可由学生在课堂上初步学习之后,根据实训的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掌握并应用,教师则从旁边给与指导。这样既可减少理论教学时间,还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应该是高职教育的主体形式,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的。公安专科院校课程改革要突出实践教学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突出实践教学还要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理论够用即可。但没有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如何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如何避免实践附属于理论都是在课程中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以下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一)完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需强化实训环节,建立适应公安教育规律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课程实践教学是一个与理论体系相辅相成、互相包容、相互渗透、统一的完整体系,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实践课的拼凑。实践课不应依附于理论,在理论课程后孤立的安排一个方面的实训,而是要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既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还应充分适应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

我们可将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努力做到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实践教学设计时依托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将课程原理、课程实践融为一体,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确定实训任务,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遵循公安工作规范,在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下“学中做、做中学”。

课程实践设计时,首先把公安消防工作所需要的相应能力分解成能力要素,结合具体消防工作,筛选相关实训内容,然后构建实训模块。课程实训模块具有实现单一功能或专项能力要素的独立性,也有实现多项能力要素的综合性。每一个实训模块又可以由若干实训项目组成,首先完成专项实训,最后进行综合实训项目。第二,设计实训的步骤、操作事项,分析在实训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三,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程实践设计完成后,课程组应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文件。最后,还应确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

(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1.落实实训场地、器材

实践教学条件是能否成功开设实践课程的一个关键因素。专门的实践教学一般应在专门的实践模拟室或场地进行,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消防管理课程的实训可利用校内建筑,同时还应添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这样可以减少实训场地建设费用,而又不缺乏真实性。但是其不足之处是建筑功能、结构比较单一。为了增加实训中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多样性,也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所观察记录,之后可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2.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水平

公安院校现有任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完全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但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公安业务接触较少,在具体业务知识传授时缺乏亲身体验,针对性不强。这与培养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提高专业课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第一,在聘用新的专职教师应优先选择公安院校或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样的人员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已经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受到职业环境的熏陶,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即可从事实践教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聘请一线有一定理论素养且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警官担任教官。这些教官熟悉公安消防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得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贴近实际。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教师和教官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专业教师获取更多实践信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第三,公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一线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任课教师本人只有对一线实际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和实际更加紧密结合。专职教师可以以挂职锻炼、假期调研、带学生实习等方式深入基层。学校还应从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与必要保障,提高教师积极性,使之成为教师工作中的常态。教师还可以到专业性较强,且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院校学习,不但可以系统的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可学习实践教学的组织方法,从而促进消防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完善。

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消防管理课程必须紧扣公安人才培养目标,跟随形势发展不断改革。虽然我们的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地总结、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勤.实践性教学是公安教学改革的突破.公安教育.2008(4).

[2]俞仲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 训练 实战化 战斗力

消防部队是一支长期同火灾和各类灾害事故战斗的军事化,专业化的队伍.其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我们这支部队必须进行严格而科学的实战化训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入发展和改革,消防的各项灭火任务和救援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对体技能的训练的难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日常训练工作不适应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和改进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提高战斗力,使训练工作完全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实战化的轨道,是一项长期而又有挑战性的任务。

一、目前训练和作战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执勤官兵文化素质不高。目前基层消防部队的官兵大多是高、初中文化水平。然而消防部队参与训练和战斗需要的化学,物理和电子信息知识,我们的大部分官兵了解甚少和知道的知识并不适用,这就我们在训练时候无法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而且虽然教官尽最大努力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但是即使通过训练很难迅速达到效果。由于这些基本素质的局限性和不能透彻地了解掌握培训内容,直接影响到技术培训的质量和进度。可以直接说消防部队大量的高精尖器材装备和面临日益复杂的事故处理要求和官兵偏低的科学文化素质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训练和实战化水平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消防部队一高训练实际效果的关键是必不可少

(二)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消防部队是专业处置各种灾害和事故的主要专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消防部队需要大量的专业灭火救援技术人员来支持大量的专业救援现场。但现实是,培训一好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很长和系统的训练,由于兵役和其他的原因造成有经验和实战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在很多单位没有灭火救援的中高级工程师,基层大消防部队更不要说有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灭火指挥员和战斗员都不多。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技术培训的力量。实践中,面对各种复杂操作和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往往不能进行系统的培训,仅仅知道皮毛,对培训质量达到标准,按照设备操作规范,很难得到专业的指导建议,往往培训走过场,不正式的,很难达到效果。

(三)训练单一,实战化不强。当前基层消防部队开展的各类技术培训,从各种各样的演习,对特定的设备使用钻研,都是通过许多实际检验和许多前辈的实战经验得来的。很少有受到灾难的实际经验,而且一些消防消防部队很难遇到大火灾事故,有也是发生在很久以前。这些导致大多数官兵没有经历大规模火灾事故。指挥员只只带一些设备技术和操作培训的简单程序,不知道器材在实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技术培训进行难以深入。而且指挥员技术培训尤其有技术实践的方面丰富经验的严重短缺,不能认清演练是有效弥补实战经验欠缺的有效手段,是把技术训练向实战应用的最佳载体,在开展灭火救援演练时,走形式,走过场

二、下一步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对策

(一)按纲科学施训,统筹科目安排。 训练工作是基层消防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作为基层消防部队指挥员必须明确指导思想,以《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大纲》为依据,以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为目标,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消防部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出发,立足于消防部队装备的现状和发展,端正思想,努力吸取其他兄弟单位的训练改革的成果,完成训练科目,然而训练目标事关重要。目前消防部队都是按照部局下发的训练大纲、总队下发的年度训练计划开展训练的,通过科学组训活动的开展,消防部队应当对应不同的人员,采取分级训练:消防部队指挥员、战斗员、驾驶员、通信员等,训练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火灾扑救、岗位职责、体能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取得的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强化体能训练,合理计划组织

体能训练是开展业务技能训练和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将不可能完成越来越艰巨的消防战斗任务,因此体能训练是日常战训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消防部队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动脑子,定计划,下力气,出成绩",不蛮干,死干,防止偏训、漏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周计划表、月计划表)和考核内容,搞好科学练兵, 劳逸结合,培养出强健的体魄以达到日常工作的需要。 消防部队实施训练时应当干部做到跟班作业,挑选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成绩出色在战士中具有威信的士官班长负责,建立以干部为主体,班长骨干为基础训练小组,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做到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训练时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基础训练,按照先理论后动作,先分解后连贯的顺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够操之过急,要合理安排时间,因人施教,精讲多练,注意调节训练场气氛,掌握战士的心理,确保训练质量。

(三)突出实战化训练科目,强化分级训练

在训练科目设置上,通过理论学习、战术作业、实地演练和战术演习,重点突出了单车、班(组)的战术协同训练,突出单车、班(组)以及消防部队整体的技战术合成训练。既训练了单兵的熟练作业能力和个人防护能力,又训练了队伍整体合成的作战能力。使每个战士都能够充分了解熟知自己的职责,到达火场后应当干什么,怎么干才能确实有效,增强战斗员之间的协同战斗力,每个班组、每辆车都能够加强合作,职责明确,强化班长指挥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了解消防部队指挥员的意图,火场上能够根据火情的变化进行随机调整,这样才能为成功实施灭火救援奠定坚实的基础。所有岗位人员进行“分级训练”,深化了训练层次,拓宽了训练内容,通过训练使指挥员会指挥灭火救援战斗,知责任区基本情况,会分析实力,会制作和评估预案,能组织实地演练;士官能组织训练、能当岗位技术能手、能进行灭火战斗;士兵具备业务基本功,掌握基础理论和灭火救援行动的基本方法;通信员达到熟知辖区内道路水源情况,做到记得牢,问不倒,驾驶员达到“准、精、熟”的要求,对车辆车泵的性能了如指掌,能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通过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训练标准和目标,提高来部队整体的业务素质。

(四)训练形式多样,全员参与。提高主观能动性,;

可以采取班与班之间竞争,个人与个人之间竞争,强化战士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业务骨干的练兵积极性,以好带差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将“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以次来提高积极性.在训练中要求每一名战士给自己制定训练目标,无论是体能还是技能训练,自己应当达到什么程度,应当如何赶超其他业务骨干,让战士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份训练计划.完善战士训练考核档案,了解熟知每一名战士的业务和体能情况,在合理派兵,用兵方面增加了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任文轩,张永民;对部队体能训练的思考[J];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第7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 灭火救援 安全现状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任务日益繁重,灭火救援现场日趋多样性和复杂性,其难度、危险性日益增加,近些年来,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灭火救援安全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在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影响安全的具体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证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性。消防部队作为政府领导的重要应急救援处理队伍,随着近年来职能的不断拓展,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处置难度也日益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威胁消防官兵生命安全的风险因素,保证消防官兵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生命安全,降低伤亡事故的出现率是现阶段考量的主要方向。

1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现状分析

1.1 2005年-2014年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伤亡情况分析

在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我国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八十余起,死亡97人,受伤178人。其中2005年死亡7人、受伤21人;2006年死亡7人、受伤18人;2007年死亡8人、受伤13人;2008年死亡15人、受伤50人;2009年死亡5人、受伤19人;2010年死亡10人、受伤3人;2011年死亡8人、受伤5人;2012年死亡8人、受伤13人;2013年死亡17人、受伤21人;2014年死亡12人、受伤15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平均每年伤亡人数在30人左右,虽然每年伤亡人数基本稳定,但仍然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充分表明我国消防官兵伤亡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就10年间我国消防官兵死亡情况及其军龄来看,见表1所示。

从上表1我们可以发现,在灭火救援中牺牲的消防官兵,军龄在四年及以下的牺牲人数占总人数的65%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随着军龄增长和实战经验的增加,消防官兵的自我消防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进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自我,更有效地应对灭火救援工作中的各类风险。

1.2 消防官兵伤亡事故主要类型

就目前情况来看,造成消防官兵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六大类:(1)建筑及房屋构件倒塌造成的伤亡,例如在扑救上海市某公司车间火灾扑救过程中,建筑发生倒塌,困在其中的3名消防官兵牺牲;(2)烟雾窒息或者是高温火焰被困,例如在扑救湖南某县市烟花爆竹销售摊位火灾中,火灾引燃了附近的宾馆与公司,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有3名消防官兵因高温火焰被困牺牲;(3)爆炸伤亡,例如在扑救湖南某烟花爆竹厂事故中,有3名消防官兵因爆炸事故导致牺牲,1名消防官兵因爆炸事故受重伤;(4)爆燃灼伤,例如在扑救江苏某次灭火救援过程中,当事人女儿没有注意到燃气灶是否关闭便打火导致现场发生剧烈爆炸,现场有17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爆燃灼伤,虽未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但是其中有1名消防官兵重伤、5名消防官兵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5)中毒伤亡,例如在扑救广东某化工原料门市部灭火救援过程中,有9名消防官兵中毒、1名消防官兵因中毒时间过长牺牲;(6)触电伤亡,例如在扑救浙江某家具厂灭火救援过程中,有1名消防官兵被脱落的电线击中后因抢救无效牺牲。

2 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

2.1 消防业务训练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现行的消防员实行现役制,将消防员划分为指挥员和战斗员。消防指挥员的组成,主要包括部队生长干部、入警大学生和消防院校毕业生。而战斗员的补充,主要通过每年应征入伍的士兵来实现。就目前情况来看,消防部队在基础训练方面较为扎实,虽然每年都开展专业性的技战术训练,但是专业化训练程度普遍不高,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防员灭火救援中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部分基层消防官兵而言,由于灭火救援任务的不定时性,使其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因素影响,其训练时间与训练质量也无法得到切实保证。消防业务训练专业化程度不足的影响下,消防官兵战斗经验的不足、相关技术能力的缺乏使其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以致消防官兵伤亡事故频发。

2.2 训练与实战严重脱节

在消防部队的日常训练方面,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竞技性特点比较明显,对动作和耐力的要求比较高。基于这一要求,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更多地关注速度和力量,而在程序和动作的规范方面缺乏重视,这种训练方式,无法与实战要求充分适应。消防部队在实战中所积累的操作经验和技战术方法,通过全国性的推广,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并没有成为统一的行为标准,难以在实战中发挥作用。此外,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其实战意义,对细节不够重视。如消防员在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佩戴问题上,在日常训练中经常出现佩戴的安全防护装备不够全面,存在忘戴或不戴防护手套、面罩等情况,这种训练中的不重视,很容易使其成为习惯,导致在实战中出现同样的问题,进而造成人员伤亡。虽然消防官兵在日常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均能发挥良好,但是实战与训练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灭火救援实战现场的情形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消防官兵的个人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对于灭火救援行动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将日常训练与实战相结合,让消防官兵能够充分地把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融合一体。

2.3 风险评估判断能力不足

指挥员成长的时间相对比较短,缺少专业的理论、技术培训机制,对建筑结构、化学物质性质、防排烟设施等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操作使用、供水、车辆装备性能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够;对安全防护知识、作战训练安全要则、抢险救援勤务规程、执勤战斗条令等内容认识不够透彻。指挥员自身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其在现场指挥中,无法对相应的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战斗员主要选自高中、中专毕业生,大专或大学文化的战斗员比较少,虽然近年来通过直招的方式有一些在校大学生入警,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战斗员在入伍之前,对专业的消防理论知识缺少系统的学习,而在入伍之后也没有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相应机制,因此,这些战斗员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灭火救援现场的风险判断,主要以指挥员的命令和自身的经验积累为依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2]。战斗员对轰燃、爆炸、坍塌等风险先兆缺少相应的判断能力,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在灭火救援现场,突发性事故的出现,使消防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淡化。战斗员在灭火救援现场中的伤亡,大多源于突发性的灾害事故。如耐火时间为一个半小时的某种建筑楼板,在部分火灾现场,这种建筑楼板实际的耐火时间远远超过一个半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战斗员对这类风险的防范意识,最终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如在扑救2010年湖南省溆浦县劳保大楼的火灾中,该建筑四楼的住房由于临时改建,在着火燃烧超过两个小时的情况下,突然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而这次灭火救援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战斗员对房屋坍塌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在缺少有效跟进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贸然行动[3]。

2.4 地方大学生干部普遍增多,作战指挥经验不足

随着现阶段地方大学生入警干部的逐渐增加,执勤中队干部队伍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大学生干部的不主动参与和中队长助理的全权代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干部作战指挥经验的不足、不会组织指挥灭火救援、不会管理、不会训练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消防官兵灭火救援行动中的伤亡风险。随着这种问题的存在无疑也是造成消防官兵灭火救援中安全风险的问题。除此之外,地方大学生干部属于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指挥人员,没有经历过艰苦的训练,缺少顽强的战斗作风,缺乏足够的军人血性。这种情况潜移默化之下,在火场上就表现为:不能一线指挥,不敢下决策,队伍士气消极、处置消极。

3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应对策略

3.1 加强专业化、实战化训练

灭火救援任务的完成,对消防员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个人防护装备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消防员的专业训练和实战经验积累。有针对性地建立战斗员的岗前训练制度,将战斗员的上岗训练时间安排为五个月。在这五个月的训练中,加强各种灾害事故的模拟演练和技战术训练[4]。创新对抗训练模式,完善基地化模拟训练设施,开展缺氧、有毒、黑暗、浓烟、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心理训练,提升消防员在灭火救援现场的心理承受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灭火救援实战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升消防员的实践战斗能力。在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后,应对实际战斗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现场作战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作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比较典型的灭火救援案例,应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专题研究,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积累作战经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消防员需要在上岗前强化相应的专业理论教育,加强上岗后的专业技能培训,区分教育指挥员与战斗员,保证专业理论教育的课时和效果,合理选择两者教育的侧重点。消防员需要认识和掌握相关的火灾常识,了解掌握事故变化的基本规律,尤其是核生化等灾害性事故。了解、掌握处理各种灾害事故有效的防护措施与安全规程,提高作战的科学性,正确判断事故现场的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行动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进一步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性。在实战化训练上,要将“训为战”的思想贯穿于谋训、管训、施训、验训的全过程,实现训练与实战、平时与战时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要定期联合单位内部消防组织开展初战疏散、灭火技战术训练,与应急联动单位建立联席、联动、联训、联勤、联战的“五联模式”工作机制,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纳入执勤训练范畴,为构建灭火救援作战力量圈奠定坚实基础。

3.2 合理运用灭火战术

首先,消防官兵需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在进入火场之前需要佩戴好相应的消防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例如消防头盔、防护服、呼吸器、安全绳等,如果情况较为特殊则需要提高携带相应等级的消防安全防护装备。其次,对不同的现场实施灭火救援过程中,需要做好现场侦察工作,了解火灾类型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方案以及应急预案,按照需要做好扑灭火势、拯救火场人员等相关工作。最后,需要做现场警戒工作,做好围观群众的疏散工作,避免其对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也避免因火势蔓延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是伤亡情况的出现。

3.3 成立紧急营救小组

由于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成立紧急营救小组,一旦火场中消防官兵出现了被困的情况,便需要立即启动紧急营救小组深入灭火救援现场开展紧急救援活动。一般来说营救消防员与营救普通人不同,消防员被困的情况往往意味着更为恶劣的环境,这对营救小组人员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紧急营救小组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灭火救援中出现的不可控风险情况。

4 结语

在灭火救援工作中,要提高现场的安全性,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的实战意识。通过提高消防员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程晓红,商靠定,夏登友,辛晶.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综合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03):242-246.

[2] 马青江.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风,2014(12):247.

[3] 高建广.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66.

第8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摘 要]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基本上已完成了自身的建制化过程。笔者以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消防学科建制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模式;同时基于学术期刊在科学事业中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学术杂志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关系,认为创建权威的学科杂志、进行研究生教育是使消防工程学科建制更加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指出中国现有的消防学科的设置已不适应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需要调整学科设置;认为消防学科正面临着自身再建制化的机遇。笔者强调,我国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与中国火灾科学的兴起,不仅标志着消防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而且使发端于权力系统的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过程具备了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 【论文关键词】 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庶a href=//shiti.7139.com/303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科学理论的新鲜血液而发生了质的变化?nbsp;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文革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9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

第9篇:消防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防;监督检查;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一、消防监督检查概念明晰

(一)消防监督检查概念之学理争论

概念是我们研究事物的逻辑起点,也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假如你愿意和我谈话,请把所使用的名词下个定义。”所以,在研究消防监督检查之前首先需要界定的就是它的概念。

然而学界关于消防监督检查的概念也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是指消防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并督促其履行义务的执法行为”。[]

第二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就是依据消防规章条例和消防技术规范对被监督对象的防火工作情况进行查看查考并提出相应意见的过程”。[]

第三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是指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火灾隐患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采取措施,进而纠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四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消防监督检查是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二)消防监督检查概念之合理分析

通过对以上几种概念的表述的分析,笔者认为,合理界定消防监督检查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性质出发,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属于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其体现的应当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即行政主体拥有消防监督检查的职责权限,而相对人拥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其次,从主体出发,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不仅包括了消防机构同时还有其他行政机构,例如《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消防监督检查”,说明派出所也具有消防监督检查的职权。再次,从内容出发,所谓“监督”即指察看并督促之义,“检查”即指为了发现问题而仔细查看。因此,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便是对于监督检查对象履行法律义务的督促与发现其存在火灾隐患等问题的检查。最后,从对象出发,消防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是组织的行为及其场所,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是指具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主管部门依法对特定组织履行消防法律义务的行为及其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等问题进行的督促与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

二、消防监督检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总体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从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看,尽管一些消防管理职能已从公安消防机构分离出来,但仍然有许多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管理职能需要消防机构承担,例如对施工中建筑图纸的审查等,这对于警力有限的消防机构而言是一项十分繁重琐碎的任务。另外从消防监督的对象看,特别是营业性的企业及事业单位所有的建筑设施、材料等从物质结构到组成部分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给消防监督检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另外从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来看,《消防法》专设第五章规定消防监督检查内容,另外公安部又根据2012年7月17日《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了《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从部门规章层面细化了《消防法》关于监督检查的规定,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在地方性法规中涉及了相应内容,例如《贵州省消防条例》专设第四章规定监督执法。可以说,有关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基本形成体系,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其还有不完善的一面以及由于法律规范自身的滞后性所带来的问题。

三、消防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强所带来的不透明执法

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无论是事前的检查还是事中的监督都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执法活动,例如对消防设施规格、构成及其用途都有明确的标准以及特定的范围,这就对消防执法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被监督检查一方的组织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是交由具备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组织建设,其并不具备专业的消防知识,这就给消防监督检查执法的公正公开性带来了消极影响。监督检查主体可能利用监督检查对象的不知情而进行违法活动,或者是由于自身技术手段达不到消防监督检查的要求,从而给监督检查对象造成实际损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都与消防监督检查较强的专业性分不开,给执法的透明度蒙上了一层面纱。

(二)消防监督检查缺少事前指导制度

消防监督检查“是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落实消防措施,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因此,其具有的事前性特征十分明显,这就需要担负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对监督检查的对象有事前的通知与指导行为。然而,目前我国在消防监督检查的事前指导制度并不完善,许多消防机构只是机械地履行监督检查的职权,并没有就应为哪些行为以及禁止哪些行为向监督检查对象做具体的指导。即便有所作为,也只是形式上的提醒或者通知,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规范消防监督检查的指导。

(三)消防监督检查模式过于单一

根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六条规定:“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有:(一)对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二)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三)对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核查;(四)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五)根据需要进行的其他消防监督检查”。从中可以发现消防监督检查的模式主要包括“检查”、“抽查”以及“核查”。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建立在消防监督检查主体与对象对立形势下的设计,即将消防监督检查对象作为消防监督检查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监督检查,限制了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就消防监督检查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被动模式,这样单一的模式不利于消防监督检查制度的有效运行。

四、完善消防监督检查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专业性机构参与消防监督检查机制

对于消防监督检查的专业性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其固有的特点。然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机制设计来规制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较合理的做法便是建立专业性机构参与消防监督检查的机制,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参与,来避免由于专业技术问题所带来的执法不公现象。采用这样的机制有两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减轻消防机构及其他具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行政主体的工作负担,将专业技术性的问题交由第三方专业性机构处理,消防机构及其他具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行政主体只需负责监督检查最后的审批以及决定。二是保证消防监督检查中对专业技术性问题审查的公正性,由于第三方与双方并无利害关系,因此能够保证相对的公正与公开。

目前,我国也逐步发展消防中介组织。但由于刚刚起步,服务范围有限,仅仅涉及消防设施质量检测、防雷防静电检测、电气检测等领域,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消防科研机构针对火灾隐患整改提出技术改造方案,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继续完善这一机制。

(二)完善消防监督检查的事前指导制度

笔者认为,针对消防监督检查的事前指导制度的缺失,应当从三个阶段对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进行有效指导。第一阶段,就是在消防监督检查对象准备接受消防监督检查之前,作为负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主体应当就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所要具体监督检查的内容向其进行说明并告知相关情况,以备检查。第二阶段,应当在消防监督检查主体具体实施执法行为时就其所发现的问题向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进行通知说明,并指导其进行整改。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接受消防监督检查对象对于整改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消防监督检查主体与对象之间建立起信息交互的平台,作为担负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主管部门更加应当主动指导被监督检查的对象,为其提供相关情况作为参考,只有这样消防监督检查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双向性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

对于被动式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笔者认为应当构建由消防监督检查主体的执法行为与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自我检查行为向并列的双向互动模式。具体而言就是指,当下主要以消防监督检查主体的执法行为为主,对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进行具体的消防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自身的监督检查,确立组织中相关个人的监督检查职责,并定期进行相关消防监督检查业务培训,成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的消防监督检查主体。同时定期与消防监督检查机构进行交流,形成双向模式的监督检查机制。

这样做的益处便是通过组织内部的自我监督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予以具体落实,避免消防监督检查主体与对象的正面冲突,给予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自我改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将有限的警力投入到消防监督检查的关键环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高锦田.论消防监督检查的原则[J].武警学院学报,2008(06):51-55.

[2]李洪捷,周乃波.浅析消防监督检查[J].黑河科技,2003(03):7-8.

[3]尹传山,韩子忠.消防监督检查制度改革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8):57-59.

[4]钱俊平,卢卫星.关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