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科医学范文

全科医学精选(九篇)

全科医学

第1篇:全科医学范文

在20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疾病谱的变化,WHO提出卫生服务要求,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维护人类健康需要,社会健康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中医全科医学发展应运而生。结合实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部委,适时制订了有关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纲要性、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規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現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云南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云发改社会【2010】1871号)等文件精神。随之,组织相关专家开拓性地推出了相对完整的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培训试用教材,对中医全科医学的人才教育、临床的发展具有填补空白的里程碑意义,其功巨焉!转眼,跨入21世纪已15年了,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思路、人才培养仍不容乐观,亟待修正。详细研读上世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相关部委制订的有关中医全科医学临床人才培训纲要性文件,考察相关的培训教材,不难发现:20世纪末,中医医学全科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普及最初级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如望闻问切、推拿、刮痧等),适当补充现代医学科技与社区卫生紧密结合又十分必须的实用技术(如心理咨询等),以适应刚刚成立的诸多社区卫生中心的业务需要,以及诸多转岗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同时,在此后开展的中医全科医学临床硕士研究生教育思路也是围绕这一教育思路开展,存在对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经验,且方向不明朗,培养方案存在制定重点把握不好,水平不高,对学生在校期间、就业等前瞻性不足。尤其是课程设置(除了硕士公共课以外,要求重点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妇、儿、外科的多发病了解),显然,这就是一个中医住院医师的强化培养。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教育思路与现在中医全科医学的临床及人才培训已不再吻合。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也不再是20世纪末叶的最初阶段了,随之,中医全科医学临床预防和健康教育思路也亟待与时俱进,进行调研、论证、修改、提高、完善!

2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亟待定位

中医全科医学应运而生,是因为二十世纪末,全面大力发展起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方位服务。相关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根据少量的中医和大量的非中医专业出身的卫生技术人员转岗的现实而确定的;故而,相关的培训教材就着重于最基础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的强化培训;随之而确定的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临床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是在此大格局下开展起来的。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些相关决策和措施与眼下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不大吻合,但是,这是适应中医全科医学最初级发展阶段的、合适的、正确的决策和措施,毋庸置疑!然而,为什么这些决策和措施与当今中医全科医学发展不大吻合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些决策和措施没有得到及时修正或修订呢?我们认为其关键的因素是因为大家对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亟待重新定位,因为没有对中医全科医学学科进行定位。那么,这个中医特殊的分支学科,就没有发展方向,就没有自己人才队伍培养的特定目标。换句话讲,这个特殊的分支学科,尚未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支学科,其独具特色的学科特点尚未形成。显然,大家都是在摸索中艰难前行,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门分支学科,或者是一门专业,必须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特色,有自己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自己独特的人才队伍、与之相关的独特的教育体系,如独自的教学方法、教材,理论体系、管理体系,网络平台……。这些诸多因素的确定或明确化的前提,必须是这一分支学科的定位。也就是说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要尽快相对完善,如果仅仅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措施而进行的经验总结,那么,根本就上升不到理论层面,也根本形成不了学科。因此,对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理论层面亟待进入全面并且深入的研究。否则,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路仍将停在上世纪末叶,显得有点僵化;培训教材仍是20世纪90年代的,显得有点老化;临床硕士生培养仍在摸索、试探,显得有点幼化;而整个中医全科医学理论研究仍在上世纪末叶,显得有点忒初级化。

3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医临床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

据我们所知,在当今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及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中,中医药学科是医学学科的子学科。而临床上,中医科、中医医院都是专科性质的,即使三甲中医医院,在综合评级评价中也仅仅是专科性质的三甲医院。这就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发展,而中医药发展与西医发展之比较又如此相对困难之学科原因。换句话讲,我们中医药学原来就是不分科,本来就是全科医学或者是综合医学。而现在残酷的现实:我们中医药学是专科,这样,当今又提出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就显得多么不严肃而多少有点滑稽的味道,中医全科医学遇上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现实是,愈来愈发展的大量的社区卫生机构又急需全面的、多面手的中医科技实用型人才,而推而广之,大量的高端的综合医院的发展,也同样急需全面的、多面手的高端的中医药学科的实用型科技人才。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是中医临床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对于中医全科医学这一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即便是初级或低级阶段,也同样要求是综合性医学人才,而并非是一般的专科或单纯病种专科,如儿科、心血管科等。显然,与之相应的教育学科、教材或培训教材、教学方法都应该随之而有变。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医全科医学的初级人才培养,应该是本硕连读的不分科的中医临床研究生,而并非中医临床专业的本科生。中医本科生再考中医临床研究生,大多是分科的专业较强的专科人才的培养,而非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换言之,具有不分科中医本硕连读的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才是比较对口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中医综合科这一专科即中医全科医学的全面的、多面手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如果是中医本科后再考中医全科医学硕士临床研究生,要有2年的中医师临床实践,才能进入中医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推而广之,大型综合型医院的“中医科”,有的叫“中西医结合科”,这样的最高端的综合性中医专科非中医不分科的硕博连读的高端中医多面手、全面的实用人才不能胜任工作。

设想一下,一个中医本科生,考了中医肝病临床硕士研究生,又读了肝病博士生,然后,到三甲医院中医科,每天遇到的是多专科多病种的诊疗现实,他该是多么多么痛苦!这就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现实!因此,提示我们: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学科分支,或作为临床的专科科室,与一般的专科是有着其独特之处和高端全面系统特性的,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然而,中医临床本科生是否就是中医全科医学之专科人才呢?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大家都知道中医院校的本科生有2个中专生之戏称,即一个西医临床中专生,一个中医临床中专生。显然,对于仅是一个西医中专生兼中医中专生水平的医生来讲,面对日益重视健康、对健康服务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的广大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群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一群体主要集中于老年病和慢性病康复人群,还有急性病、危急重病、社区的急救处理、院前处理或首诊处置,这些远非中医本科生能力所能及。这样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长期有临床一线工作的副主任医师才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并且,不应该是专病分科的专科医师。这就再次提示我们,中医全科医学的高端性和综合性,并非一般的专病专科专业。从中医全科医学的临床现实及人才需求,可以基本确定人才培养培训的基本目标。

随着21世纪人类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建立,“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已成为我国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全科医学是“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服务模式,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最理想的医疗服务形式。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以整体医学为主线。中医“治未病”及“简、便、验、廉”的特点,社区居民更容易接受,更符合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具有突出的优势。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全科医师,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这样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就不再成为问题了。值得说明的是,现在有些中医院校的本硕连读的课程设置并非是针对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而设。因为,不少是侧重了外语教学,也有是侧重了西医教学,其中,大多是取消中医经典的临床教学,这都不是在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因为我们认为,中医经典临床教学才是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在此,对于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定位,从不同侧面给予简单的描述或提示,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希望我国中医界能立足世界中医界、卫生界的现实,对中医全科医学有一些认知。

4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系统工程

中医学中蕴含丰富“全科”思想,集中体现在大医精诚的医德观、天人合参的整体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形神并调的养生观、针药并用的医技观等,这些观念涵盖了现代全科医学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当今中医学的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医学中全科医学观的探源,理清中医学之"全科"与现代全科医学之“全科”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药学科的一个独特学科分支,或独特中医专科,其学科发展或临床科室建设是牵涉到多部门多方面长时间的复杂工作,远非单一科室单一人员一天半天能完成的。因此,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系统工程。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临床综合性专科,牵涉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方方面面,与卫生、医药、中医药系统关系紧密。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事无巨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各中医全科医学教学专家牵头,由中医全科医学临床专家(切记:非专病专科中医临床专家)重点参与的专家队伍共同努力,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大纲,编写合适的教材。而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离不开人事、劳动等各方面的政策,如建议中医临床专科博士,进行2~3年的中医全科医学博士后的研究与学习(训练),以成为一个以专病为专长的中医全科医学高端合格人才。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在社区卫生机构,在综合医院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的待遇及配置,都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开展的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中医高端的全科医学人才。此项目已开展三批,近10年了,培养近千人,旁听课者近3千余人。这些人才都是主任医师,大多临床已近30年,已具有丰富的临床一线经验,分内、外、妇、儿、针灸、推拿、口腔多科,而现在培训的重点是中医经典临床应用,并不分内外妇儿各科,要求每人至少要拜名师3人,并且本省1人,外省2人,这就要求临床上更要多看多练,对于各自专科,要求到国家重点专科学习。我们认为,这是专科特长的中医全科医学高端人才培养途径之一。

第2篇:全科医学范文

为医科大学建全科医学系提供依据

我国多数三级医疗机构都隶属于某医学院校,可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并没有设置全科医学系,也就是说医学院校还没有建立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供给人才的渠道。即便有些医学院校设有全科医学系或者是家庭医学系,但这个系别也多半归为公共卫生学院,并没有按照临床医师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

众所周知,全科医生也负责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这足以说明全科医师也是临床医生,在医学专业划分中,全科医学临床二级学科,与心血管、骨科等医生一样,也是专科医师的一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将全科医学归为公共卫生学院,全科医学要回归临床医学。

三级医疗机构是为毕业后医学生提供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基地,国家规定所有毕业后的医学生均需到三级医疗机构科室进行轮转。如果三级医疗机构建立全科医学科,不仅可以为医学毕业生提供全科医疗实践的场所,还可以为医科大学进行全科医学系的建设提供支持和基础。同时,还能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步伐,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供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祝珠

为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转诊搭建桥梁

自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一直就是改革的难题,关键在于三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不配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全科诊室,未对各种疾病进行细化,而三级医疗机构不设全科诊室,不同疾病设有不同的科室,疾病划分非常细。这种格局下的转诊总会出现误差。

例如,社区医生可能认为这个人胸闷的主要原因是心脏功能障碍,但转到三级医疗机构的心内科后,专家认为这个人心脏并没有问题,而是典型的哮喘,需要转到呼吸科。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

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患者可以先转到三级医疗机构的全科诊室,再由全科诊室将患者进行诊治,或者分转到其他专科,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就会非常顺利。

上海职工医学院全科医学培训部主任 谢军

为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所需资源

目前,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施虐,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WHO(世界卫生组织)必须依靠大量的流行病学样本调查找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国人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病因素研究进展较慢。

分析主要原因我们发现,三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学科研的主要承担者,但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很难接触到具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群,致使有些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无法实施。社区医务人员恰恰是这部分人群的主要接触者,但由于社区医务人员的科研水平相对有限,即便拥有一手的流行病学资源,也很难完成大样本分析,这就要求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相连。

第3篇:全科医学范文

1.1日本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日本的医学教育有3种: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1,2]。在校教育学制统一为6年。虽然,家庭医学在日本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但早在1981年,日本就已经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综合/家庭医学课程,目前全日本过半数的医学院校都设立此课程。综合/家庭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家庭医学的理论课程(家庭医学概述、医学伦理、以家庭及社区为导向的看护、医疗决策等)及基础临床技能的教学课程(基本临床技能、应诊能力、循证医学实践等)。综合/家庭医学教育和实习在临床医学最后一年(第六年)开设此课程,但没有全科医学专业[3]。自从2006年日本家庭医学会制定了规范化的家庭医学后期培训项目,在临床医院及社区诊所开展相应的培训计划项目,为期3年[4]。要求培训人员在各个科室门诊及病房按照规定时间轮转。3年培训后,通过出诊时间及次数,接诊录像等方法作为回顾学习和考核的依据。考核评价方法有:培训医生的自我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以及终期的综合考核(理论及技能考试),考核合格后认定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包括学会认定的继续医学教育(Japanese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以及进入研究生院继续博士课程的学习。日本的全科医学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也处于发展阶段,但已有约半数以上的医学院校建立了综合/家庭医学系,并形成了连续、系统的全科医学三段式教育。

1.2日本全科医疗服务特点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为日本国民提供了便捷、高品质、价格便宜的医疗服务[5]。日本医疗服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日本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日本社区医疗服务有以下特点:一是小而专的专科医院多,专科诊所聚集在社区并配备齐全,基本代替全科社区医疗,提供专业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完善,国立、公立医院参加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三是日本的老龄化严重,老年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尤为重要,极其重视老年人保健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家庭医疗在日本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家庭医疗的概念及范畴界定还不严格。不过,随着近几年家庭医后期研修项目的规范化,日本家庭医学会的会员人数逐渐增加,年轻的家庭医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日本的家庭医服务对象包括成人、老年人及儿童,但不包括妇产科的医疗服务内容。在待遇方面,家庭医的收入不低于甚至超过某些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但社会对其的尊重度远低于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

2中国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中国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1999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正式启动。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的培养模式主要方式有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转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几种模式。在医学院校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既可促使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去从事全科医师职业,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又能提高现有全科医师的质量,是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安徽医科大学属于全国成立全科医学系、培养全科医生较早的高校之一,省、校两级高度重视全科医学专业学科的建设,2011年,学校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国家的政策,招收86名全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免费的“订单模式”培养,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希望这种订单模式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一批“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全科医生,解决目前全科医生紧缺的困境,早日实现新医改所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3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国和日本日均面临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在基础卫生服务改革及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日本和我国,全科医学起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属于新兴学科,探索和发展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达到全球标准的全科医疗服务。分析我国与日本的全科医学发展过程,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3.1提升全科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

近年,随着日本政府的大力倡导,规范化的培训,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全科医生。此外,公众逐渐对全科医疗服务的理解,意识的转变,全科医疗服务逐渐被更多的专科医生和公众所接受[7]。因此,要切实发展全科医学,必须提升全科医学的地位,强调公众对全科医学认识的重要性,以提升医患两个群体对该学科的理解度为立足点。

3.2改进全科医学教育与教学方法我国可引进

社区导向医学教育(community-orientedmedicaled-ucation),在医学本科教育中促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基础课程与临床科学有机整合、安排社区见习或实习。其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医学生社区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便于运用整体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解决健康问题,能更好地适应卫生保健服务[8]。

3.3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直接影响着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日本国内大中型医院及大学附属医院均设立综合诊疗科,除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外,还承担当地社区医疗的协调工作和对全科医生的培训。而我国目前医院中集医疗、教育和培训于一体的全科医学科仍然很少,特别是师资结构和质量上的缺陷、理论教师和专科专家为师资队伍的主体、经过长期历练经验丰富的社区医生很少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瓶颈问题[9]。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由“学院式”向“学徒式”过渡。以培养临床技能为重点,提高全科受训学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全科医疗服务的需求。

3.4制定有效的职业相关政策保障全科医学人才

第4篇:全科医学范文

(一)资料来源[2]:为中英城市社区卫生和贫困救助项目(UHPP)部分调查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定性调查包括11组医务人员专题小组讨论(共81人)和22个CHS中心及服务站领导个人深入访谈。定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三市(成都、沈阳、上海)五区共抽取12个中心和12个服务站,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职工,利用所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培训现状与需求等。调查于2001年11月份开始,共发放问卷630份,收回532份,收回率为84•4%。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3•1%。

(二)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对定量资料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定性资料先从录音磁带过录为文本进行整理,通过阅读过录文本、编码、属性归类、进行解释等一系列定性分析步骤,对资料进行解读。

结果

(一)各类医务人员接受全科培训现状:本次调查的495名CHS职工中,171人为医生,162人为护理人员,67人为预防保健人员,其他为医技和管理人员。171名医生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39•8%,中心和服务站医生的培训率分别为36•9%、48•8%;成都医生的培训率为46•2%,沈阳为26•4%,上海为45•7%。162名护理人员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12•3%,中心和服务站培训率分别为10•5%、20•7%;成都护理人员的培训率为36•4%,沈阳为29•3%,上海为0•0%。67名预防保健人员,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35•8%,中心和服务站培训率分别为24•5%、66•7%;成都预防保健人员的培训率为5•0%、沈阳72•7%、上海28•0%。不同工作类型的医务人员接受全科培训的程度不同(经χ2检验,P<0•01),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培训率较高。总体而言,三市对CHS人员的全科培训力度不够。专题小组分析结果发现,医务人员认为造成培训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而没有机会培训(42人次),主要表现在人员不足导致没时间培训和缺乏培训经费两个方面。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务人员,平均接受培训次数为1•2次,人均培训天数为134天,中位数为80天,不足3个月的占52•4%。其中医生人均培训天数为135天,中位数为90天,不足3个月的占49•2%;护理人员培训天数不足3个月的占60%;预防保健人员平均培训天数为105天,中位数为46天,不足3个月的占66•7%。

(二)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务人员对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的看来,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并不高。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全科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训时间太短(53人次)、缺乏实践(38人次)、重点不突出(29人次)、课程内容太多(27人次)、形式化气氛太浓(20人次)、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16人次)、学非所用(16人次)、没有书本与讲义(13人次)、培训速度过快(10人次)及培训内容缺乏新进展(8人次)。定性访谈资料分析发现,针对于全科医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中心及服务站领导与医务人员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方式没有和中心或服务站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造成缺课人数多,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15人次);②实习安排不合理,缺乏社区实践(13人次);③培训对象不对口,多数培训对培训对象没有要求,往往是临床医生、预防保健医生还有护士都去参加,因所学专业的差异和基础不同,造成听课效果差别大,培训效果差(13人次);④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太短,达不到培训效果,形式化气氛太浓(10人次);⑤培训缺乏针对性(9人次);⑥培训费用高,中心或服务站负担重,影响培训积极性(6人次)等。

(三)培训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把医务人员培训需求意愿(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定义为1,无较高意愿定义为0)作为因变量,把所在城市及地区、机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类型、技能胜任程度、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等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分类变量均设为虚拟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模型表明,不同城市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需求意愿存在差别(各城市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成都91•4%,沈阳87•9%,上海66•3%);年龄这一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培训需求意愿有降低的趋势(各年龄段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30岁为84•8%,30~39岁为81•4%,40~49岁为72•5%,50~59岁为63•3%);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1是,2否)这一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负数,说明接受过全科培训对职工的培训需求意愿有正效应。单独对影响医生全科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城市、年龄、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四)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知识的需求评估:通过各类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中部分科目(本次共调查了21项科目)熟悉程度(1~5分评分)的自我评价发现,目前医生对内科和临床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较高;对外科、慢性病处理、诊断、急诊处理和健康教育也较为熟悉;但对精神保健、卫生统计及社会医学等知识熟悉程度较低。内科、临床基础、外科、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较熟悉的领域;预防保健人员对各科的熟悉程度均较低。各类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中部分科目培训的必要性(1~3分评分)评价结果发现,医生对内科、外科、心理学、急诊处理、诊断、临床基础、康复技能、老年保健等知识培训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对心理学、内科、临床基础、急诊处理、健康教育、外科、儿科、交流技能、康复技能与老年保健有较高的培训需求;预防保健人员对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心理学、传染病处理等培训需求相对较高。

(五)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的认知和建议:

1.对全科培训的认知:访谈中的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培训,认为:①培训能弥补技能的不足(36人次);②培训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质量(31人次);③培训有利于所掌握知识的更新(27人次);④开展CHS需要培训全科医学知识(9人次)。从医务人员对培训的认知来看,主要是从知识、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考虑,很少有医务人员能提升到针对中心及服务站服务功能的转变、服务模式的变化而引发的对知识、技能要求的变化这一高度上来认识。

2.对培训方式的建议:针对目前的全科培训现状,多数中心及服务站领导认为,医务人员的全科培训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分批进行、半脱产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进行系统化培训为好,在培训方法中应增加一些案例讨论。

讨论

(一)总体而言,三城市对CHS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三市五区所调查的医生,接受过全科培训的比例均不足50%。也就是说,目前从事CHS工作的医生尚有一半以上未接受全科培训。在2000年12月29日卫生部下发的城市CHS机构设置原则等3个文件的通知中,针对于人员配备指出,在全科医师资格认可制度尚未普遍实施的情况下,暂由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承担,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等知识的培训。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所调查的中心及服务站基本达不到这个要求,特别是由区级或地段医院转型的中心,对各类医务人员的培训比例均不高。全科知识熟悉程度与需求评价调查发现,医生的知识面窄,提供综合有一定的难度,对培训知识的需求以临床培训需求为主。预防保健人员对各科的熟悉程度较低,反映出预防保健人员知识面窄、知识掌握程度低、专业不明显的特点。由此可见,以目前CHS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综合性的CHS是不现实的。医务人员全科医学专业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CHS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加快我国CHS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较低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强化对CHS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突破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相关人员的观念问题[3,4],充分利用CHS职工有较高的培训意愿,加大培训力度。对CHS全科医学的培训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考虑。

1.建立毕业后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实行的是通科教育,不应再有全科本科教育,而应从通科教育的流程再造入手,发展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这是从长远考虑,也是解决CHS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的根本途径。近期应在部分重点医学院校进行试点,借鉴国外培养全科医生、护士的模式,争取近几年内在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全科医学培训体系[5]。

第5篇:全科医学范文

John Murtagh,医学博士,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会员,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全科医学系兼职教授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1966年毕业于Monash大学,1986年担任《Australian FamilyPhysician》杂志主编,198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Monash大学聘为教授。1995年,鉴于他在医学教育、研究和著作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他的著作《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被奉为澳大利亚全科医生的“圣经”;其著作在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中译本已在2010年岁末出版发行。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立全科医学诊断的医学模型。我最早从事全科医学服务是在墨尔本的农村地区做长期的农村医疗服务实践。在农村诊所里我遇到了很多很难诊治的疾病,这些对于全科医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做好早期诊断。在全科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也犯过很多错误,我希望把这些错误告诉大家,以便在工作中引以为戒。

在全科医学诊所里工作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有很多病人很难去诊断和诊治,同时因为全科医生面临的病人是第一次接受服务的病人。对于你面前的病人,医生应该具有这样一些能力,比如:

“相面术”,即通过阅读面部的表情和特征来辅助诊断疾病。这里有一个40岁的病人,面部表情不高兴,其实是病人本身有酗酒问题……。所以我想把我的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临床的经验越多,对于疾病诊治的效果会越好。

1 传统医学的诊断模型

第一,了解病史,询问分析表现出来的症状,系统性评价,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病史。

第二,身体检查,做出诊断假设。

第三,化验检查,对假设做出修正。

这是传统医学诊断的过程。如果发现检查的结果与当初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就有可能要修正原来的假设。但是在全科医学服务中,很难做到标准的医学诊断过程,这种典型的医学诊断步骤基本上用不上。很多病人的症状因为不典型,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和初步的诊断。全科医学服务是假设、推理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用另外一种全科医学诊断的策略。

2 全科医学的诊断模型

第一,获得以前对该病人的了解,包括病历;

第二,从病史中寻找线索;

第一届中澳全科医学学术交流论坛暨全国全科医生高级师资培训班内容摘登

【编者按】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一届中澳(深圳)全科医学学术交流论坛”暨“全国全科医生高级师资培训班”会议汇集了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和我国全科医学学术研究、培训、管理技术、全科医学框架和设计技能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会上来自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John Murtagh教授、Lyn Clearihan副教授等全科领域专家进行了主讲。本文内容精编自本届论坛,以期对我国的全科医生的诊疗思维能起到借鉴作用。

第三,当场检查,包括“相面术”等。

建立起假设,通过包括身体检查、化验检查等探索进一步的线索,从而建立起初步诊断。

例:一个患未分化疾病的病人

病人,30岁,女,大学讲师。主诉:劳累、乏力、疲劳、背痛、双手酸痛、肌肉疼、没有力气、头疼、睡眠不好、焦虑、容易发脾气,面部有一些皮疹以及各种模糊不清的症状。

通过这些症状怎样推断出诊断?这个病人是一个“很麻烦”的病人,医生很难做出诊断。全科医生面临的病人中大约有1/4是这类病人。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到全科医生应该有自己诊断模型的理由。

3 全科医学的诊断策略模型

面对上述案例,病人的表现和症状是很模糊的,直接观察到的只是面部的皮疹。

第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果病人说头疼,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第二,不能忽略哪些严重的疾病(红色预警)?

(1)心脑血管疾病(Vascular);

(2)严重的感染(Infection):脑膜炎和脑膜脑炎、败血病、细菌性脑膜炎、艾滋病病毒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禽流感和乙肝、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肺炎等;

(3)肿瘤(cancer)。

如果一个病人说“我头疼”,这三方面都不能忽略。因为头疼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严重的感染,也可能是肿瘤。这是全科医生的责任,我们绝对不能忽略这些问题,否则会带来严重的诊断错误和后果。

红色预警的迹象主要有:面色苍白,紫绀,神志状态变化,肢体末端温度低,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发热(>38℃),微血管回复充盈差(>2秒)等。

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体重会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低?有没有发热或者浑身冒汗?有没有哪个地方出现了一些肿块或者不正常的东西?哪个地方有特殊的疼痛?哪个地方有特别凸显的情况?这些问题可以保护病人,不让他们受到这些可能严重的疾病的威胁。

第三,是不是有陷阱?会不会有一些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典型的陷阱有:脓肿暗疮、各种过敏、慢性疲劳综合征、腹腔疾病、家庭暴力(包括虐待儿童)、药物滥用、带状疱疹、大便干燥、异物、贾第鞭毛虫病、血色素沉着症、营养不良(未曾发现)、绝经期综合征、偏头疼(非典型性)、佩吉特病(湿疹样皮损)、妊娠、皮肤结节病、癫痫发作、多发性抽动症。

第四,这会不会是化装舞会的面具?展现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不是戴着面具?表现和主诉是不是真实的反应?真正的问题会不会被掩盖?

七种最常见的戴化装面具的疾病有:抑郁症、糖尿病、药物问题(因医生引起、自己药物滥用或非处方药)、贫血、甲状腺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脊柱功能损伤、尿路感染。

第五,病人是不是想要跟我说什么事情?病人主诉背后往往有一些想说的话(即“黄色预警事件”)。

黄色预警事件主要有:藏在心里的目的、要张‘门票’、隐藏的抑郁、潜在的焦虑或恐惧、在家里和别人有矛盾、在工作场所和别人有矛盾、被人欺负、与性有关的问题(包括性传播疾病)、

“综合征”等。

4 我们要做的:注意“面具”、避免“陷阱”、探寻“秘密”

对于一些属于严重预警情况的病人,如果不能及时诊断,那么病人将非常危险。我在诊所墙上贴了一张纸,把容易戴面具的疾病都列出来。如果面对这个病人我认为戴着面具,但不敢确定,我就看墙上的纸,一个个检查。其中一个就是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戴着面具的疾病。

来看病的病人经常会有一些诊断陷阱,疾病的表现并不是疾病真正的原因。例如说一个儿童患有皮肤疾病,实则是臀部遭受家庭暴力所致。我经常用的方法是,把经常出现的陷阱、问题写成卡片,经常让学生去看,告诉他们这些就是经常容易出错的问题。

最后,病人是不是想告诉我什么?很多人在医生面前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是藏在病人心中的 秘密。病人来看病有可能是因为不舒服让他们来看病,有可能是他妻子让他来看病……不管什么原因来的病人都有可能有想告诉你、但是不容易告诉你的事情。比如:一个女护士腿部出血,疾病的原因是自虐现象,但真正的原因是她爱上了一个外科医生,所以自虐弄伤住院以便见到这个医生;一个18岁营养极差的女孩,表面上看起来是厌食症导致的,真正的原因实则是家庭暴力。

如果想知道病人来找你看病的真正原因,最好问到底为什么找我看病?

这些是我在澳大利亚看病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虽然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但出现的健康问题是相似的,我希望把这些经验与中国的同行们进行分享。

全科医学的核心临床技术――成为优秀医生所面临的挑战

主讲人:JohnMuna曲教授

今天我与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全科医学的核心临床技术”。换句话说,我们要谈谈成为一名优秀医生要面临哪些挑战。经常有人跟我说,成为医生多么幸运,医生一定很优秀等。他们期望当医生的人是很优秀的人,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认为的好医生是什么样子的。

1 全科医学的原则

第一,基本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为所有的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家庭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负责照顾整个家庭。

第三,个体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第四,在家里的服务:即家访。现在在一些大城市里做家访已经不是很常见了,但在偏远山区,做家访服务是全科医生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这种服务中还包括给特殊人群的服务。例如,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其他国家的难民,对难民的关照也是我们服务的内容之一。

第五,连续的服务:连续性照顾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对病人、病人家庭及家庭压力、病人的工作及娱乐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获得大量的背景知识。全科医学的连续可改善服务结果:降低所有病因的患病率,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减少再入院率,减少专家门诊,减少急诊服务利用,更好地监测药物负性事件。

第六,预防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是预防。例如预防免疫、疾病筛查等。2怎样成为一名好的全科医生?

一名好的全科医生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者说什么是好的全科医学服务?英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认为:

第一,要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已经确诊的疾病;

第二,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三,让病人能够接受并且认识所患的疾病,这就需要全科医生具有很好的交流技巧;

第四,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要;

第五,高效率的工作。

怎样成为一名好的全科医生,我的见解是:

第一,与病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与病人有良好的沟通。

(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倾听。

(2)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记住病人的名字,并且在第二次见到这位病人时用他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

(3)合适的身体接触也很重要。遇到病人比较难过的情形时,可以握他的肩膀和手,但也不要太过亲密,比如拥抱病人或摸病人的头。

第二,询问正确的问题。

第三,机敏,善于观察。全科医生应该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者。

第四,严格地遵守伦理标准和职业操守。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关于病人喜欢什么样的医生的调查,发现很多病人所列的第一条是具有美德的医生。我们所说的美德包括比较谨慎、公正、慷慨大方、有同情心、有忍耐力、温柔、有礼貌、客气和幽默等。

第五,有防止差错的诊断策略。

第六,建立支持性网络。优秀的全科医生应该有一个给他提供后备力量的团体。

第七,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

第八,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

第九,准备好应对紧急情况。

第十,了解自己,知己短处(当自己的全科医生)。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所限。

3 慢性病管理的目标疾病

慢性病管理是全科医生的专业内容之一,了解慢性病管理条目可以使全科医生在管理慢性病方面做得更好。这些目标疾病包括:

(1)冠状动脉心脏病;(2)慢性心衰;(3)脑中风;

(4)高血压;

(5)2型糖尿病;

(6)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7)哮喘;

(8)癫痫;

(9)甲状腺机能减退;

(10)慢性心理疾病;

(11)用药监测。

目前危害健康的四大因素分别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上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花很大力气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上述这些情况再加上肥胖症就称为代谢综合征,病人会有非常不好的预后。世界上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因此这些问题特别值得全科医生们重视。4初次接诊的准确诊断技术

我特别想推广、想让大家完全掌握全科医生的诊断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含着全科医生在诊治病人时应该用到的方法,不管病人是头晕还是头痛、胸痛,要在头脑里快速地思考这几个问题,应用这个框架帮助我们进行诊断。其别要记得,一定要考虑到不能忽略的严重疾病是什么。

初次接诊时,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第二,不能忽视的严重疾病是什么?

第三,通常会存在什么陷阱?

第四,病人是不是戴着“面具”?

第五,这个病人是不是想要告诉我什么?5诊治计划和病人教育

在对病人进行诊治时,我们应该做一个诊治计划,有一套健康教育的小册子,我们称它为“绿色处方”,多半谈到的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等问题。我自己也开始做病人健康教育的小册子,我自己做的健康教育处方一共300页,大概有300个全科医疗中常见的临床教育处方。每当我看到病人的具体情况时,就会把健康教育处方拿出来,或者直接打印出来,或在书上复印下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递交给病人。我发现,给病人的健康教育处方越大,给病人的健康教育越多,实际上给病人真正开的药方就越少。

我们把健康教育模式称为“NEAT模式”:

N(nutrition),合理营养:优化饮食结构,低脂饮食。

E(exercise),加强锻炼:让身体活动起来。

A(avoid toxins一‘cats’),远离毒物:咖啡因、酒精、烟草、糖、。

T(tranquillity),心态平静:休息娱乐,减少压力,瑜伽,静坐等。6基本的诊所操作技术

全科医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诊所操作技术。我的经历告诉我,全科医生做各种小手术的操作,会更加有工作的乐趣,更加有职业的满意感。全科医生有时候不一定要把手术操作都转给别的医生来做,如果可以尽力解决问题的话是非常好的,我们要给病人做理疗,要有非常好的缝合技巧,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切开、缝合取出异物、脓肿引流等。基本的诊所操作技术可以不断地提高全科医生们的操作技术,使医生对工作更有兴趣,对工作更满意。

最后,希望大家把在全科医疗中遇到的问题, 特别是慢性病的问题,自己要做一个计划,一个个地学习、攻克。对于一名医生来说,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一味地听别人说。谢谢大家!

高级看病技术

――告诉病人坏消息

主讲人:Lyn Clearihan副教授

Lyn Clearihan,医学博士,1976年毕业于Monash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会员,现任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护理和卫生科学部初级保健学院临床教育和职业发展教研室主任。曾担任《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杂志主编。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她一直坚持在全科医学诊所接诊、看病。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高级看病技术:告诉病人坏消息。在全科诊疗过程中,如何向病人传达坏消息?这种情况非常困难,往往向病人传达坏消息时,将要面临着病人的怒气,病人不喜欢听这个消息,对医生有抵触的心理。

告诉病人坏消息,可以遵循以下的“六步模型”:

第一,良好的开始;

第二,了解病人已经知道了多少;

第三,了解病人想要知道多少;

第四,与病人分享信息;

第五,对病人的感受做出反应;

第六,做出计划和随访。

1 良好的开始

(1)最好亲自告诉病人坏消息:告诉病人坏消息时一定要坐在他的面前亲自告诉他。

(2)要有信心,而且持开放的姿态:在交谈开始时应该使用开放性提问。当询问的问题是“你现在有什么不好?”时,可以对病人说“只要你觉得很重要的,你就告诉我,我对你说的所有事情都很感兴趣”。开放性提问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暂时控制诊疗过程的机会,让他们将疑问和烦恼都说出来。在谈开放性问题时,要确保有足够的时间。

(3)有意识地控制你的环境:当我们告诉病人坏消息或者不好的消息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仪表形态是否得体。作为医生来讲,坏消息会使人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传达坏消息的场合一定也要使医生自己舒服一点,这样才能确保传达这个信息的环境是很舒服的。

(4)请病人和支持他/她的人一起来:当我们向病人传达坏消息时,一定要确保有第三方在场。中国的医生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一般向病人传达坏消息时,病人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在身边。当我们在澳大利亚行医教学时,一定要告诉学生,告诉坏消息时,一定要告诉病人的亲属、能支持他们的人陪伴。

(5)在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征得病人同意讨论这个问题:在澳大利亚很注重私人的问题,告诉病人坏消息时,即使是陪伴他前来的朋友,我们也要问病人是不是陪伴来的朋友可以和你一起去听我们的结果。病人有很大的自,要征得病人的同意。

2 了解病人已经知道了多少

(1)病人对这个情况的理解是什么:当告诉病人坏消息时,有些问题应该询问,如:你以前是不是担心过这个疾病或症状?你认为这个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会使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

(2)使用病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在沟通时一定不要用专业性的语言,一定要让病人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

(3)评估病人在这个阶段的感受是什么。

3 了解病人想要知道多少

(1)你是不是想让我给你把病情详细解释一下;

(2)我可以根据你的想法,给你说得详细一些(或者给你说得简单一些);

(3)我可以告诉你,现在我对你的疾病的了解,或者我们只讨论怎么在这个阶段治疗疾病。在了解病人想要知道多少这个环节中,可能问的问题包括以上内容。如:你是不是想让我把病情给你解释一下,我非常愿意解释,可以跟你说得很清晰或者说得更概括一些。有些病人对细节很关注,想知道每一步的细节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有一些病人并不关注这些细节,只想知道怎么处理病情,这两种情况都很正常。

4 与病人分享信息

(1)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要分享给病人坏消息时,首先要确保我们知道这些消息。如果病人问医生说“知不知道我的结果”,医生说结果出来了,“给我一分钟时间看一眼”,这个过程就不是一个好的方式。病人坐在你面前之前,最好已经准备好,了解病人的更多信息。

(2)只给病人准备好接受的信息。

(3)准确地理解:我们需要了解病人关注哪个角度,需要在相同的角度告诉他。

(4)采用病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诊断结果:不要误导病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5)列出治疗计划。

(6)讨论可能的预后。

(7)提供支持,让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对病人的感受做出反应

(1)调整你的方法,以反射病人的行为;

(2)先使用倾听沟通的技术;

(3)给病人提供空间和时间,让病人表达情感;

(4)避免“代人受过”。

Lyn Clearihan:什么叫“代人受过”?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

Danielle Mazza:对于所有的家庭医生来讲,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诊疗过程中要处理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女性。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目的是帮助病人,使得他脱离疼痛,不是把病人的病痛转到自己身上,如果转到自己身上,就无法行使医疗的过程。心理科医生建议:与同事分享减轻负担。

我在澳大利亚遇到一个土耳其的女性,她和她的丈夫都是科研工作者,有几个孩子,突然之间丈夫得病了。病人每次都告诉我他的病情,询问是不是要服药,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三年之后看到病人时,她才告诉我真正的原因。她的丈夫在几年前患有精神上的疾病,已经失去了对家人的责任感,妻子尽量在挽回这个家庭,照顾她的丈夫和孩子。然而最后丈夫还是自杀了,她找到了他的尸体。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病人哭了,我也哭了,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心理咨询结束之后,可喜的是,病人认为我是她永远的医生。对于我来讲,作为医生要帮助病人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时也要把自己情感上的问题解决掉,因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

Lyn Clearihan: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如何在帮助病人时把自己撤出来,又尽到职责。

学员:心理学上叫做“反移情”,代人受过不能做,但是感同身受可以做。我感觉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我身上,但是不能代人受过。我们的角色进入到她的生活中很难出来,我们出了门必须要把角色换掉。

Lyn Clearihan~可以同情病人,但是不能把情感放在自己身上。

学员:另外在与病人相处过程中,如果是同性,可以有肢体接触。肢体接触让他体会到我在感受,但是就是感受,不能把角色融在里面。

LynClearihan:非常好!

6 计划和随访

(1)和病人讨论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当病人离开诊室时一定要让病人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治疗有计划。(2)不断地确认病人是否理解了,并鼓励病人提问题:要时刻与病人进行沟通,让病人理解我们的治疗计划,而且要询问病人满不满意这个治疗计划。 (3)确定今后治疗的紧急程度,并告诉病人这个紧急程度的意义:有些时候,我们知道病人需要一个非常紧急的治疗方案。但是很多情况下病人并不知道。所以我们要确定今后治疗的紧急程度,并告诉病人这个紧急程度的意义。(4)给病人预约随访。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如果有病人的参与,可能在治疗中他会更配合。在为病人进行诊治时,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时效果会更好。沟通是简简单单的沟通,但在沟通过程中要达到临床的医疗效果。

全科医学的关键看病技术

主讲人:Lyn Cleihan副教授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全科医学的关键看病技术”。在给病人看病时,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一是以病人为中心;二是医患交流沟通。

1 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包括六个主要的方面:(1)病人对不适的体验;(2)病人的背景情况;(3)寻找共同认识,与病人达成共识:确定问题一建立诊治目标一对任务达成共识。不只是医生发现问题,而是医生和病人之间达成一致共同面对问题;(4)特别要注意预防和健康促进;(5)建立医患关系;(6)更加现实地使用资源。

2 为什么要以病人为中心?

当应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方法后,我们要特别留意问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个病人今天因为这个问题来找我?当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时就好像戴着一个立体眼镜来重新审视站在面前的病人,多一个层面、多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用这个方法就看不到的情况。

莎丽,女,35岁。婚姻很美满,丈夫是一个管道工,她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三个孩子在澳大利亚不是少见的)。莎丽有一个6个月大的儿子,这个孩子已经有几天的时间流鼻涕、咳嗽,所以莎丽决定带他来看医生。

现在用以医生为中心的模式进行处理:莎丽进入办公室后,首先把患儿以前的电子化病历用电脑显示出来,可以看到这例患儿的疫苗接种落后了一些。这时医生会跟患儿母亲讲,对这个孩子来说要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医疗很重要。你跟这个妈妈讲时发现她看起来表情很郁闷,这样医生就很快地安慰妈妈一下,孩子看起来病情并不重,并给孩子开了预防针,然后带这个妈妈离开诊室。妈妈离开时表面上说谢谢医生,可是实际上她看起来更加郁闷。这时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情不重,以及可以怎样处理;免疫接种延迟,已经纠正。到这一步的时候,医生已经把这例患儿处理得不错了。

现在戴上一个立体眼镜,用多个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你发现在给孩子做检查时,妈妈坐下来抱着孩子,看起来很难过。你就跟妈妈说,

“你看起来有一些难过”。这个妈妈与你谈话时,这时你才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的爸爸最近刚刚失业,他们很担心这一次看病的花费,也有一些担心这个孩子最近不好好睡觉。如果现在还接着打疫苗的话,这些费用的问题以及孩子不好好睡觉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当我们戴上三维立体眼镜看问题时,实际上诊断并没有改变,但是看了以后发现还要再增加一个诊断:母亲面临压力,不能应对生病儿童。所以此病例以病人为中心的评估为:

(1)幼儿呼吸道感染;

第6篇:全科医学范文

【关键词】 住院医师;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1]。1995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成果显著。2007年,卫生部下发了“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3]。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全科医师培训的成熟经验,研究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策略,逐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本文通过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和主管人员的调查,分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的实际情况,从中分析和研究改善培养制度的有效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今来自6家培训医院共45名参加了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参与培训的主管人员。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问卷法、文献分析法了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情况。②对主管培训的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分析学员和医院的培训需求。2 结 果

2.1 全科医师在我国的现状 当前我国全科医师数量严重稀缺,“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配置标准”,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一定的比例,2-3名每万名居民。城镇居民按6亿统计,城市社区约需全科医师16万人。按照1所社区卫生院每年需要2名全科医师,3年大约需要为卫生院培训12万名全科医师。根据卫生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要求,在万名居民中大约需要护士4名,全科医师5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

2.2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很多师资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基础教学,指导学员无法用全科医学的方法和思维,经常不自觉地就会用生物医学的模式来进行讨论,而这与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存在很大的区别。

2.3 全科医师培训需要大量经费支持 全科医师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全科医师培训的质量。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3 讨 论

3.1 为了提高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继续再教育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很多全科医师平均学历非常低,分别为大专(30%)和中专(11%)学历”,全科医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全科医学的培训与教育不是短期教育,而是一项长期政策。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规范培训大纲、明确培训的目标,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培训的教材师资要合格。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对于全科医师培训的制度逐渐完善,最终才能使得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优秀的全科医师。

3.2 完善培训社区和医院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参加全科医师的培训,导致培训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需要培训医院加强师资建设,这方面三级医院的培训师资优势限制,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基础深厚,但教师的教学意识还有待加强,为了提高培训积极性,社区和医院可以通过将带教成绩与奖金,与医师晋级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培训基地或者医院的师资力量必须加强重视,将发展全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作为基地发展的重要任务,严格审核社区师资准入制度,对于培训基地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定期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3.3 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扶持 促进全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必须严格规范全科医师培训相关配套政策,提高全科医师的待遇、地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减轻工作强度,降低医疗风险,考核标准、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要完善,对于优秀人才要提高福利待遇,以免人才流失,保证全可科医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科医师的任职资格制度要改良和完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费不足将会导致全科医师培训质量不高。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3.4 必须改善教育环境,逐步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 进行临床实践,受训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设施和患者,良好的团队,科学研究资源,保证出色完成培训目标。

3.5 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的质量决定了培训的成败 很多研究机构,学校为了完善培训条件,组织很多相关人员积极编写全科医师的教材,但是我们研究分析,这些教材内容相似,结构单调,内容乏善可陈,可读性不强,水平不高。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编写成功与否事关重大,决定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全科医师培训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全科医师的培训需要由专门人才、权威机构组织编写,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若蛟,高志宏.关于当前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几点看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1):738.

第7篇:全科医学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第8篇:全科医学范文

一、精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淡化化学学科的独立性,为医科学生理解生命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并围绕培养目标,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立足于化学为医学服务,即以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中心,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平行讲解,为实现医学学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如渗透压与人体电解质平衡关系、缓冲溶液与人体酸碱平衡关系,利用化学知识中的渗透压概念,从医学角度分析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如何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平衡、体液平衡等生理现象,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理论教学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下内容还可以再讲述详细些: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含氮有机物。因为这些内容是医学生的后继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实验教学

医用化学的教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实验项目的设置方面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六个实验:“溶液的配制及玻璃仪器的洗涤”、“缓冲溶液的性质及pH测定”、“胶体分散系及其性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实验,“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含量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既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契合,又能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理解和实践。“有机分子模型的建造”则通过建造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实验中的每一现象、问题,都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分析上下功夫,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果进行分析。

三、理论教学

(一)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不愿主动去理解;在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所以大一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大一新生建立关联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多记、多练、多问、多动手、多上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学习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简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优势,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医用化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表达课程内容,以较多与医学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解决难点,掌握重点。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盲目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式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想象,启发他们思维。

教师每次课快结束时都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答疑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而且还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双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

第9篇:全科医学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学;文理科学生;学习差异性;调查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①。全科医学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服务理念,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式的综合性卫生服务②。

我院是一所办学历史近六十年的三年制的医学专科院校,原设有临床医学等七个的专业,2008年增设了全科医学专业,并尝试文理科学生兼收。为了弄清影响全科医学专业文理科学生学习的因素,了解文理科学生学习差异性,探讨文理生兼收的可行性,为全科医学专业招生和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笔者对我院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学生229名,其中:文科生127人,理科生102人;女生117 人,男生112 人。学生平均年龄19.8岁。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自行设计问卷,经信度检验R=0.89。向全科医学生发放229份问卷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收回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100%,问卷均要求如实回答,不记名,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及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分别用Excel 2000和SPSS13.0进行建库和统计学处理。成绩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

二、结果与分析

1.专业喜欢度差异:文科生和理科生专业喜欢度基本相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喜欢全科专业的人数比例很接近,都有近70%的同学喜欢所学专业;在座谈会上,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代表都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大部分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觉得学习全科医学专业压力大,但文科生在学习方面压力大的比例明显高于理科生,因为大一课程主要是医学基础课,而医用化学、生理学、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需要用高中理科知识作基础,因此,文科生感觉更吃力是十分正常的。而到了大二,文科生就会感觉轻松不少,因为此时学的是医学专业知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很多医学专业课需要记忆,文科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略强些。

2.学习主动性差异:文科生比理科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学习主动性程度还是对课程预习情况,文科生在这方面比例都更高,说明文科生肯花时间,掌握学习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文科生觉得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学得相比薄弱,所以在课前会更花时间,努力预习,能够大大提高对所学内容的接受、领悟程度,“勤能补拙是良训”,通过辛勤地学习可以弥补知识的缺陷。

3.学习互补性:文理科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互补

表3显示,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认为合班学习的人数几乎占2/3。合班上课的好处是因为文理科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互补,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文科生更擅长记忆和沟通,而理科生更擅长理解和逻辑。所以,合作性学习模式值得提倡。

4.教学方式选择差异:文理科学生都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

表4显示,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上课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认为教师能因材施教只占1/3,大部分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不喜欢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法,而更喜欢启发式教学或合作性教学。由此可见,教学方式需要加以改进。

5.课程设置满意度差异:文理科学生都有部分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

从表5可见,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占少部分。经过座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目前课程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行教材中相互重复的内容则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

6.学习成绩差异:文理科学生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

表6显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成绩都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医专全科医学专业是可以招收文科生的,而且可以合班上课。

三、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探讨文理科生兼收的可行性,根据对全科医学专业文理科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夯实学生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文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生理学等学科感到吃力,为解决这一难题,课堂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补充,课外应加强基础知识辅导,从而增强文科生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对学医学的恐惧心理。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由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文科生相对薄弱的课程章节可以专题或讲座形式提高他们对该内容的理解与授受。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从中感到快乐,有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促进学习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文理科学生知识可以互补。文科生接受能力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区中医药应用、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更有优势;理科学生理解能力强,学习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优势明显。所以,可以推广文理学生“一对一”结对学习或成立文理学生混合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

目前,高职高专几乎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养方向主要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增加教学实验设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操作、训练的机会。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喜欢能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实验设备足够宽裕,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师生认为开设实验课是有必要的,而且实验课中应增加社区参观或见习内容③。

4.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为突破文科学生对化学等学科学习困难这一难题,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中学习。在选修课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④。此外,可借鉴国内外的其他医学院校的的经验,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医学生进行全科医学的教育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针对医学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背景探索榜样学习、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录像录音、直接应诊、示范教学、模拟教学、讨论等各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5.避免课程重复,做到有的放矢

医专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同时只有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时间,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它。根据农村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应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临床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行教材中相互重复的内容则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新教材编写中强调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全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临床医学各科,尤其是内科和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学习,把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改为选修,删除相关课程中的重复内容。

引文注释

①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②祁国民.全科医学教育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③李迎春,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6,2(4):193

④何旖旎等.开展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10:730

⑤Brickell JM,Cole CM.Using a problem-based teaching format to teach CLS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care practice. Clin Lab SCi,1996,9:48-5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