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

第1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随着互联网宽带接入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数字音视频服务需求增长迅猛。最新统计报告显示: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分列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和第四位,用户量分别达到2.14亿和1.8亿人。

网络数字音视频需求的增长,在催生出大量视频网站的同时,也对网络传输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尽管目前有CDN和P2P等技术解决方案,但服务器端的建设成本、大量无功流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以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的服务品质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提出的广播网络和互联网络相互融合的“播存结构”理论的理解,结合近年在IP数据广播技术和业务领域的实践,构思了广播网络和互联网络相互融合的数字媒体网络基本架构。希望藉此文抛砖引玉,引发有关专家和业界同仁的关注和研讨。

基本架构篇

借用清华大学宽带网络实验室戴琼海主任及程鹏博士在国家广电总局《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项目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媒体网络”概念,本文对所研究的“数字媒体网络”定义为:“有线电视广播网络与互联网络相融合的,以IP技术为基本框架的,以媒体服务为主要承载业务的网络。”

选择IP技术为数字媒体网络基本框架,主要是考虑目前IP技术在广播网络和互联网络两种异构网络应用均非常成熟,在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VB数据传输协议中,对lP数据传输有明确规定。

数字媒体网络理论基础

经过多年对互联网与广播网络信息服务的研究,李幼平院士指出:互联网已演化成幂律分布/随机分布同时并存的网络。一方面,少数网站集中了大量的用户访问量,而且随着互联网“传媒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将越发显现;另一方面,Web2.0带动草根文化的风行,仍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图1为对某网络端口某一时刻用户通过P2P下载视频文件的行为统计分析。

互联网上述信息服务特点,需要构建一种更合理的新型网络传输体系,以适应网络信息服务,特别是网络媒体服务需求的发展。李幼平院士创造性地提出,通过广播技术与存储技术相结合的“播存结构”,构建一个互联网的覆盖网(Overlay),全面提升网络媒体服务品质。以“播存结构”为核心的网络融合技术体系的实现方式是:互联网络在保留TCP/IP为主结构的基础上,增添“广播传输和分布存储”的“播存结构”做为次级结构,通过主结构实现个性化的交互服务,通过次级结构实现共享信息内容的分发服务,通过用户端透明计算实现业务汇聚,用户无需了解内容从何种网络提供。

上述网络结构体系,也被李幼平院士称为“双结构互联网络”,奠定了数字媒体网络的理论基础。

数字媒体网络基本架构

1 数字媒体网络的技术核心

数字媒体网络将以IP技术为基本框架,实现有线电视广播网络与互联网络两种异构网络在传输层的融合,应用具有内容计算的“广播传输+分布存储”的“播存结构”理论,实现有线电视广播网络与互联网络融合所形成的双结构网络在应用层的汇聚。

2 数字媒体网络的层次化体系结构

数字媒体网络自上而下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层四层结构构成,如图2所示。

3 数字媒体网络的协议体系

IP技术为基本框架,通过以TCP/IP为主要传输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络,与以UDP为主要传输协议标准的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网络的相互融合。形成数字媒体网络协议体系,如图3和表1所示。

4 数字媒体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

如图4所示,数字媒体网络为广播网络和互联网络两个互为重叠的网络结构。

数据传输协议

在上述数字媒体网络协议体系中,多种协议标准及技术在互联网络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在这里不复赘述。本文只对在协议体系中所涉及的数字电视DVB标准中的数据传输协议做简要介绍。

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采用的DVB标准中,定义了六种基于MPEG-2 TS流的数据传输协议,分别为数据管道(Data Piping)、数据流(Data Streaming)、多协议封装(Mutiprotoeol Encapsulation)、数据轮播(Data Carousels)、对象轮播(ObjectCarousels)以及用户定义服务。

考虑到多协议封装协议对IP数据传输的支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因此在本文所论述的数字媒体网络中,广播网络选择采用多协议封装的IP数据传输技术。

关键技术篇

关键技术一:IP数据广播播发控制技术

IP数据广播播发控制技术主要提供数字媒体网络广播传输通道带宽分配、内容播发时间、服务优先级控制和管理,这里主要体现为差分并播技术机制。应用64QAM调制方式,有线电视广播网8MHz模拟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38Mbps,差分并播技术将用于解决高优先级的数据内容在广播网络的及时传输(Qos)和广播带宽的有效利用的问题。差分并播技术原理如图5所示:

在数字媒体双网络传输体系中,根据信息传输的路由选择策略,共性信息内容(如广播信息)一般通过广播网络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为保证广播网络传输带宽的有效利用,在优先级别高的业务结束后,其所占用的带宽应及时释放,供优先级别低的业务使用。图5将四种优先级别的播发业务对广播带宽的占用情况做简单示意:在广播通道信息传输开始阶段(t=0),广播网络传输通道正在播发“立即播发”级别的几路视频直播流,其余带宽用于传输“尽快播发”级别的业务(一般为传输共享IP数据包)当一路视频直播播发结束时(t=TO),系统将其占用带宽释放,而优先级别低的“尽快播发”的业务马上填充所释放的带宽;当优先级别最高的“紧急播发”的业务需求提交时(t=T1),系统将立即响应,分配所需传输带宽,正在传输的“立即播发”级别的业务所占带宽不受影响,而优先级别低的“尽快播发”的业务所占带宽将被压缩;当前三个优先级别业务传输带宽需求小于广播网络传输通道总体带宽时(这里为38Mbps)(t=T2),剩余带宽将由优先级别最低的“争取播发”业务所填充。

关键技术二:IP数据包传输路由选择技术

IP数据包传输路由选择技术关键在于共享IP数据包的确定。并将其通过广播网络快捷地分发到用户端,用户对两个传输通道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组包。通过这种方式,热度越高的内容,用户获取的速度越快。整体的服务品质得以提升。

共享IP数 据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策略形成:

首先是用户需求动态捕捉策略。通过互联网络响应用户的下载需求,同时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分析统计,根据信息内容需求热度,形成共享lP数据包,通过广播网络进行播发;

其次是信息内容订阅策略。通过对用户的服务内容预订信息进行统计,形成信息内容热度排行,确定共享IP数据包,通过广播网络进行播发;

第三是用户需求预判策略(也可称为Cache方式)。根据用户消费习惯,对用户需求进行预判,事先将热度较高的内容,按一定比例(如80%)通过广播网络播发、预存在用户端,将热度次之的内容,也按一定比例(如60%)通过广播网络播发、预存在用户端。依此类推,通过在用户端对内容的预存,减少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提高服务品质。

关键技术三:内容计算一语义标引(UCL)

根据本文对数字媒体网络定义,数字媒体网络应是以媒体服务为主要承载业务的网络。因此,有关信息内容的标引(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受香农(Shannon)信息理论忽略语义的影响,在通信工程中缺失语义管理,只注重端对端的连接,不关心通信中传送的是什么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李幼平院士在“播存结构”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概念:语义标引(或语义地址),也称为统一内容定位(Uniform Content Loca60n,UCL),并就应用UCL对传输的信息内容进行标识,提出在IP报头的任选(Option)段,嵌入UCL代码。使得IP数据包带有了内容的语义标引,这种ID数据包称为BIP分组,由此形成的传输规则称为BIP标准。数字媒体网络用户接收端通过对BIP分组自动进行识别,可从网络传输的大量的IP数据包中,将符合要求的IP数据包过滤出来,收存在本地。

如果说“广播+存储”带来了广播网络信息服务由“瞬态”到“常在”的变化,那么“语义标引”概念的提出,则带来广播网络与互联网络双网络传输环境内容的识别与重组,实现了广播网络与互联网络在存储节点(Buffer)的融合。同时,改变网络信息内容的无序状态,使用户可以从海量的信息中,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保证了网络所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实现了对网络公共信息的控制监管,这将是网络走向“新媒体”的必由之路。

应用篇

基于“播存结构”理论构建的广播网络与互联网络相融合的数字媒体网络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特点一:帮助互联网络克服带宽瓶颈、提升服务品质

随着互联网应用,特别是互联网音视频应用的不断发展,对互联网传统的传输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有调查显示。互联网很可能会因承受不住大量数字媒体对带宽的拥塞而崩溃,

同时,目前互联网应用所呈现的需求趋同特征,为数字媒体网络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通过将大量共享信息从互联网中剥离出来,通过广播网络一次传播给所有的需求用户(而不是为每个用户都单独发送一遍),这将大大缓解目前互联网面临的带宽危机,提供网络服务品质。

特点二:提升广播网络在信息传播领域的价值

数字媒体网络构架充分发挥了广播网络的传输优势,而这种优势过去一直被业界所低估和忽视。通过“播存结构”理论的引入,使广播网络信息服务由“瞬态”改变为“常在”,实现了用户互动。而与互联网络的融合,又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广播网络运营商可利用广播网络所特有的低成本传播特性,建立有别于其他网络运营商的、差异化数据业务经营模式,为数据增值业务的开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特点三:语义标引实现了公共服务信息的规范管理

语义标引UCL技术数字媒体网络传输内容增加了定位标识,实现对传输信息有效的识别和过滤,保证了信息内容传输的安全性,也有助于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可靠监管。

特点四:促进网络媒体服务盈利模式的形成

第2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通信工程 传输技术 有效应用

一、通信实用传输技术的发展

PDH之后,逐渐发展起来了一种数字传输网络,也就是SDH体制,它的形成离不开SONET这个基础,主要的展开领域是光纤传输。相较于传统的PGH技术,这种传输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比如有着较强的网管能力、有着较为统一的比特率以及具有自愈保护环等等。这种传输技术可以在帧结构中固定网络传输的信号,然后进行复用,最后在光纤上进行有效的传导,传导速率是特定的。由光纤分配器进入光纤信号,然后通过O/E转换,经过设备上的支路卡,由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才可以进入到分插复用器中,之后还需要到达基站收发机中,或者是到达用户接口,利用的电缆,或者是数字配线架。

二、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目前,被应用于信息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形式多样,如SDH、WDM、ASON、MSTP等。在此对常见的传输技术和方式加以阐述,希望对其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有所助益。

(1)SDH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SDH即同步数字系统,主要是基于SONET、以光纤传输为对象的新型数字传输网体系,其首先将信号以帧的形式保存下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速率经光纤传输至ADM,此时信号会自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借助电缆或DDF借口连接用户端口,完成信息传输过程。一是针对骨干线网络。SDH传输技术可基于标准、统一的光路接口和帧结构数字传输速率,与网管系统实现互通,进而大大提高横向兼容性能,可完全兼容于PDH,以此容纳更多形式的业务信号,如宽带业务、IP业务等,实现网络传输可靠性的提高,因此在骨干线网络中应用广泛。二是针对接入网和宽带局域网。就当下而言,SDH在其中的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无论是企业用户的LAN接入方式,还是个人用于接入有线电视、Internet的ASDL、Modem、HFC等方式,均是基于SDH技术完成的;此外以SHD为核心的MSTP技术因同时涵盖了MPLS、ATM、RPR、以太网等技术,故可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为其营造可传送多业务的服务平台,故在信息通信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2)ASON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ASON即自动交换光网络,其是当下信息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研究热点,因其以智能化技术为依托将交换、连接光网络变为现实,可以说其不仅具有SDH技术的自愈保护功能,而且拥有WDM技术的大容量,以及IP技术的灵活便捷性,故可扩展性和高弹性优势突出,会逐渐成为传输技术的主流。ASON技术被纳入网络传输管理层后,其功能也出现在相应的控制层面,因此可以借助分布式控制,发挥动态连接、流量工程、业务恢复等功能,这也是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关键所在。如受EDFA日益成熟和商业化的影响,融合ASON技术与WDM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如此一来,ASON的敏捷性、智能交换光网络,SDH的保护功能,WDM的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优势等均可得到充分发挥,以此自动搜索业务、发现网络资源,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信息传输顺利、畅通、高效,促使信息传输网络功能更为强大、齐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其与电信网络的融合问题,以便使其为宽带局域网、长途干线网、本地传输网提供更优质、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三、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

应当强化城域网建设于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中,与此同时,还应当在建设城域网中强化应用DWDM、MSTP等传输技术,重视三网的有机融合。为了有效的防止陷入误区于通信传输网络的规划过程中,那么就必须全面且详细的论证、对比规划方案,择选出具备代表性的,且能够与未来技术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案,以此更好的规划执行。在建设规划城域网的过程中,DWDM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扩展性,有着较强的业务接受能力,可以合理的升级新老业务,而且还可以具备良好的自愈讷讷给力,使得通信传输网络更加畅通无阻。而MATP传输技术则能够兼容与传统SDH,其扩展能力较大,充分的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城域网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为:其一,为了与直达路共同将大容量传送实现,骨干层则需要应用DWDM技术,并且通过该技术将较大贷款的传输平台提供给下层SDH等方案;其二,在接入层,借助于MSTP技术平台,采用环形组网的方式,将多种业务的兼容实现,并且提供可调整的速率及容量传输服务;其三,将现有的SDH系统、光纤资源以及密集波复用系统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促进网络能力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第3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网络文件传输机制中的多线程技术应用

1多线程技术的定义。所谓多线程技术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各个线程之间彼此互相独立。它和进程一样拥有独立的执行控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二者的区别在于线程没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而是和所属进程中的其它线程共享一个存储空间,这使得线程间的通信远较进程简单。

2文件传输中多线程技术的引入。为了能够让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快速,我们有必要应用多线程技术。使用多线程传输文件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在读写文件时必须把文件共享属性设置为Cfile::shareDentNone。这是因为在发送端会有多个线程同时只读一个文件。

影响网络文件传输速度的因素分析

要想实现网络文件传输的最优状态,就应当充分掌握影响网络文件传输速度的各项因素。笔者通过分析现有理论以及自身的亲身实践,认为能够给网络文件传输速度带来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单词读取文件的大小。网络发送端每一次所读取的文件所包含的字节数以及网络接收端每一次写入文件所包含的字节数都会对网络文件的传输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硬盘的读写性质,我们在进行读盘以及写盘的时候最好读入或者写入N个字节的数据(N为扇区的大小)。通过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加速文件被读入缓冲区以及写入磁盘的速度。

2套接字的个数。网络文件在传输过程中,通常状况下都是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在这种模式下,套接字的数量也就等于传输线程的数量。这样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套接字的个数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网络文件的传输速度就会随着而增长呢?实践证明,而这并不是成比例增长的。比如,当我们在开展“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的编程过程中,当套接字的个数(同线程的个数相等)到达一定规模时,如果再使套接字的数量持续上升,那么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传输速度的提升就会越来越弱。在套接字的数量达到临界值以后,甚至还会降低传输速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综合分析系统性能以及传输性能,假如选择“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的模式进行编程,那么套接字数量的选择应当同处理器的能力相适应,不能设置的太高。

第4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无限网络;网络编码;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编码技术特点

传统网络传输数据需要通过路由器,即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借助路由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依照数据目标地址向不同链路发送数据。因为在数据的协调安排上不能统一,因此很多数据包可能在一条链路上堆积,这就必须排队等候处理,因而在传输数据的速度以及传输效率上网络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始于2000年,其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当数据同时到达路由器时,通过网络编码技术能够同时发出数据,而不至数据在链路中发生拥塞,进一步推进了网络传输速度的发展。

2 网络编码技的应用

2.1 概念分析。从本质上分析网络编码器是一种信息交换技术,其融合了编码以及路由技术,其核心是对信号的处理,将每个网络节点中的受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或非线性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想下游节点发送,在该技术中中间节点起到了信号处理以及编码的作用。

2.2 技术优势。由于网络编码技术集合了编码技术以及路由技术,因而网络节点不单单起到了数据的转发储存作用,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从而使得网络具有了多播容量,通过使用线性网络编码,进一步扩充了网络传输速度。但是该项技术的优势不仅仅有这些,若在无限网络中应用网络编码技术,其优势更为明显。首先广播特性以及不可靠性是无线网络的基本特性,但是这种特性恰恰适合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很多传统的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另外由于无线网络具有广播特性,因而在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时,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则传出点周围的节点都可以接收该数据包。所以,若一个节点对其相邻多个节点的数据包感兴趣,那么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包传输到其他相邻的感兴趣的及诶但,从而节约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传统有线网络中大多会使用跨层设计以及路由器等设备改善网络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但是网络性能的发展却因此受到的阻碍,而网络编码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技术难题迎刃而解,通过使用随机网络编码技术仍旧能够将原始数据恢复,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以及容错性。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吞吐量,从这方面改善网络性能,并且从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证明,对于某些网络吞吐量,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予以提高。很多研究者在研究该技术的同时还会想方设法降低网络复杂性。从而使得网络编码技术能够依照网络的实际动态状况进行调整。

2.3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编码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高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传输能耗,其在网络安全性能提升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传统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大多会使用数字签名以及消息认证码的方式,因此防止恶意删改数据包,确保无线网络安全性。而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则是通过产生随机编码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简便,并且根据监测时间以及复杂程度以及通讯控制开销等条件可以对检测概率进行调整。但这种方式仍旧存在很大的不足,即对抗恶意攻击的效果相对较差。无线网络广播重传处理中,多个接收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丢包都要求源节点重传数据包,需要广播发送较多的重传次数.本文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广播重传中,提出一种新颖的广播重传方法(RLNCBR)。该方法中,源节点记录多个接收节点中丢包最多的接收节点丢包数,再按照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编码组合该丢包数个线性编码包。源节点广播重传,接收节点采用运算编码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信息包数据。数学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可解性,同时重传次数可达到理论最优性。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重传方法相比,RLNCBR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3 技术发展方向

现有的网络在网络编码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首先在有线网络中网络编码技术用以增加组播容量,而现在网络编码技术则可以用以提高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吞吐量,并且信号传输中能耗更低,在网络中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性更好、鲁棒性更高。通过网络编码技术还能够对网络协议、网络结构进行更改。但是该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网络编码技术起步交往,虽然通过该技术数据传输速率以及网络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具体实现以及复杂度的降低仍旧是目前的技术难点。目前网络编码方式相对较多,目前常用的包括分布式随机网络编码以及集中式线性网络编码两种方式,但是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应用问题较多。如何实现网络编码在实际的应用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网络性能可以在网络编码技术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复杂度也会随之提升,如何在维持原有网络开销的前提下,综合性能以及效率两方面,首先网络编码这将是未来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结语

不同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环境较为多变,这就使得网络的稳定性较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数据的丢失。目前在无线广播网络中对丢失数据常常采用重传的方式进行处理,通常的重传方式主要基于接收方向传送方发送出错信息,通过将出错数据报文传输的方式恢复出错的报文。而网络编码技术则打破了这种方式,虽然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通信网络中,但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比如美国军方已经意识到网络编码技术的优势,已经拨款研究网络编码技术在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Network)中的应用。因此,我们也应当及时跟踪国际上的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各种应用深入思考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明,盂小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第5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OTN;技术特征;关键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9-0079-02

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传统的数据传送网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在网络应用中的带宽需求。光传送网(OTN)技术是一种能够提供更大的网络传输速度和传输带宽一类数据传输与组网技术,该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带宽更宽的宽带业务、IPTV业务等,是现代大型网络如骨干传输网、城域网等网络的重点应用技术之一。OTN技术继承了SDH技术和WDM技术的优点,且在光传输层与电传输层等制定了完善的体系结构,因而能够让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更好的网络维护和性能监测,深入理解其特性和关键技术不仅能够促进OTN技术的长远发展,还有助于对其进行规模化应用。

1 OTN技术的技术特征

当前时期,基于OTN技术所构建的大型网络正在逐渐向全光网络过渡。过渡过程中OTN网络不仅充分继承了原有网络的网络特点,还对新网络的网络性能和支持业务进行了拓展。基于OTN技术所组建的网络存在如下几方面特征。

1)可支持的客户信号封装格式丰富,可以进行透明传输。相关标准中对基于OTN技术所构建的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帧结构的定义可被多种信号支持,如以太网数据映射、ATM数据映射、SDH数据映射等。需要说明的是,若所构建的网络为以太网,则具体的映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ITU-T相关标准已经定义了几种标准的映射方式,可有效解决点到点的透明传输问题。

2)大颗粒带宽复用、交叉与配置。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基于OTN技术所组建的网络具有更大的复用带宽、交叉与配置颗粒,这对于高宽带业务或应用的提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开销与维护管理能力突出。除了继承SDH技术在开销管理方面的性能外,OTN网络进一步在其多个结构层中提升了对数据的监控能力,这一性能的拓展使得对OTN网络的监视能力与维护灵活度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4)强大的组网与保护能力。OTN技术下的组网与传输相互独立,可支持的数据传输距离更长,信号传输损耗更小,能够为数据传输光层与电层提供更好的业务保护。

2 OTN关键技术分析

OTN技术既不属于全电域技术也不属于全光域技术,而是一种电与光的融合技术,如图1所示。故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组网时需要综合应用到如下几种技术。

2.1 OTN组网与传输技术

OTN网络的组网技术与传输技术是相互独立的,需分别对两种技术进行分析与讨论。

OTN组网技术中包含光层、电层以及混合层调度技术。其中,三种调度能力的实现分别是由支持ODUk的交叉连接、支持波长的交叉连接以及同时支持上述两种交叉连接的功能而实现的。这种组网技术能够更好更灵活的实现分组业务的适配与调度。在此技术基础上适当应用数据分组技术、以太网传输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基于OTN技术的组网技术中另一关键技术为生存性机制。该机制允许组网网络中的电层不同ODUk子层设置不同的保护恢复机制,如子网连接保护、共享环网保护等保护机制可同时存在。在光层方面,该机制同样支持多种保护方式的应用,如光通道1+1保护、共享保护等。

OTN网络在传输方面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为可支持前向纠错的OTN帧结构,该帧结构能够支持更高速率和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服务。当前已实现的OTN网络传输速率可达N×40Gbit/s。OTU4标准中的帧格式设定甚至可以将其提升到N×100Gbit/s。

2.2 OTN管理与智能控制技术

在OTN网络的管理关键技术方面,其所规定的帧格式允许在多个层面对传输开销等信息进行监测与控制。在OTN网络的电层中,其除了兼容对传统层次的管理之外,还添加了多达6级的TCM管理;在OTN网络的光层中,其除了兼容SDH业务侧J0与B1的管理外,还添加了对段层和通道层的管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广域传输的信号仍旧为模拟信号,故光层的逻辑性能监测实现是间接通过电层开销信息管理与监测来实现的。

在OTN网络的智能控制关键技术方面,其添加了基于波长粒度和ODUk粒度的控制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就进一步的提升了用户的网络带宽与数据业务适配,使得网络通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基于多种粒度的带宽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控制功能能够在光层、电层、混合层等不同层面实现。

3 OTN的应用策略分析

OTN网络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应用策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层面的选择。考虑到基于OTN技术组建的网络在传输带宽、传输速率以及网络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可以看出,其更适合在大型网络、干线传输网等层面进行应用。

2)组网技术的选择。常规的OTN组网方案与步骤为引入OTN接口,管理维护应用,组网,保护技术应用等。该组网方案更加适用于已经形成了足够的组网与保护功能的网络层次。但是随着OTN网络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组网方案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首先对现有的WDM网络进行扩容,然后在其基础上引入OTN接口与WDM传输混合组网,之后在当前网络中引入调度与保护功能并启用开销管理功能,最后对多个网络进行业务适配。

3)与业务层网络的关系选择。OTN网络内的传输数据量很大,若在业务层使用传统的IP网络流量转发策略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还会造成能量的浪费。若使用直通功能对IP网络内的核心路由器流量进行转发则不仅可以节约网络资源,还能够降低设备的能量损耗。

4 总结

OTN不仅继承了SDH与WDM技术的诸多优点,还在其基础上对网络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功能拓展。随着OTN网络日趋规模化和成熟化,其所能够提供的网络通信业务和网络通信带宽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文玉,张海懿,汤瑞,吴庆伟.OTN关键技术及应用策略探讨[J].电信网技术,2010(11).

第6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改造;设计与施工

中图分类号:TN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15-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家政府也大力支持鼓励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指出要加强各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满足数字电视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推进数字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就十分紧迫。

二.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器件老化,传输电视信号质量较差,已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中,有的网络器件因使用多年,大多老化严重,出现失真、载噪、以及故障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所传输的网络信号质量也非常不好,达不到用户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有限电视网络事业的发展。

2.1 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不再适应当今数字化的发展

当前,全国的有线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数字化整体转换,数字化的时代使整个有线电视的业务、运营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要求网络实现双向性,在和运营商的竞争中,双向网络和单向网络,很明显是双向网络更占据优势;多业务运营和单一业务运营竞争,多业务运营更具优势;在低成本和高成本之间,当然是低成本占据优势地位。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既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是单向网络,不能开展双向交互业务,且网络结构不合理,可靠性也较低,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维修量大,这些都局限了其自身的发展,如不进行创新,势必会走向衰败之路。

2.2 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

在走向数字化的进程中,政策保护所形成的垄断正在和即将被打破,整个行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IPTV,手机电视的出现对有线电视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如果有线电视再不进行改革和创新,很有可能就会被取而代之,此外直播卫星、地面数字广播的发展也开始兴盛起来,在竞争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总而言之,有线电视网络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

三.网络升级改造的要求

3.1 数字电视网络要依靠稳定和可靠的保障

结合当前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状况,主要研究其升级改造,如果网络的稳定性不能够掌握,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稳定,从而不利于数字电视的稳定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要从研究数字电视网络升级革新开始,逐步建立一系列有利于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系统,也将会是未来数字电视发展的关键。只有及时采取一些交互形式的网络信息,才可以使得整个数字化电视网络升级改造的顺利进行。

①主要将数字电视网络设备的稳定性逐步建设好。

②注重设备内部件的检查,对一些有用的设备要做到及时的备份,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③注重建立高效网络运作系统。我们要将数字电视网络的设备完善好,这是充分做好网络稳定性的关键。

④我们要从做好网络设备系统开始,着手将网络运用到实际的设备中,

从而有效的保障网络可靠性。

⑤针对网络建设问题,我们要从研究低成本、容易维护和高效管理方面着手。

3.2 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展性

我们对于研究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主要靠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支撑,为了达到数字电视网络升级改造的目的。我们注重从研究数字电视网络开始,主要将数字电视网络的技术应用到未来的网络系统中,从而有利于加快数字电视网络设备的更新,这对于我国网络电视的升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

四.网络升级与改造的目标

4.1 网络能够开展适合用户需求的综合业务,增加网络的效益,提升网络的市场价值

网络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每年的直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就是网络在市场上的评估价值。而网络的评估价值很大方面取决于,网络是否有能力开展有潜力的增值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市有线电视台加大度进行网络改造的最根本原因。孤立的地市有线电视网只是一个“信息岛”,它必将与全省及全国通信网互联,不论今后体制如何变化,只要先将自己的网络做大做强,都能在将来的变化中占据有利位置。

4.2 网络改造要有前瞻性

网络改造实际是对数字电视电视网进行有条件的建设,将确定数字电视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采用的技术与有线网络有了明显质的飞越。为了达到第一点目标,网络技术升级改造1必须具有前瞻性。

4.3 投资要安全合理

投资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建设一个数字电视网络主要包括两部分投资:基础网络建设的投资和业务相关的投资。基础网络建设的投资包括:管道建设,光纤骨干网,光纤分配网,电缆分配网,光纤传输设备等。要想让这个网络长期高效地通畅,必须将基础网络建设工作做好,这是网络的根基所在。所以说对网络基础建设的投资是长期有效的,是很安全的投资。现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实质就是与业务相关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4.4 加快网络电视技术的研发力,从而依靠高科技力量推动现代数字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

通过采用HFC网,干线传输以光纤网络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拓宽发展途径,从而有利于整个数字电视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与更新。面对一些HFC局域网,

我们更应该从加快数字化网络建设着手,有力的推动我国目前交互式电视、数字化信息传输等多方面的功能向高技术含量的方面延伸,这将是对于我国当前网络发展空间的有力开发。所以,我们要将网络升级改造确定在:

①我们通过利用好SDH光纤干线传输网来进行匹配,从而有效的促进接入网升级传输功能。

②我们通过建立传输模拟形式来有效的控制信号的传输,从而实现语言的快速传递。

③只有将网管系统升级到最新,才能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

五.网络升级改造的方案

5.1 注重研究网络升级形式

①我们通过研究有线电视网络,找到解决电缆干线改造的方法,这是做好网络升级的关键。主要研究信号的传输,这是影响播出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②我们要加强光缆干线设备的维护工作,注重改变配置方式,逐步形成一些节点的接收和反向光发射的模式。注重对反向光的吸收的采集。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的提高反向通道抗干扰性,从而解决好电缆屏蔽系统问题,对网络升级改造有积极作用。

③针对网络升级改造,我们要结合ATM技术来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技术能力的提高。

5.2 升级改造后的几种模式

①改造成模拟光纤网。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数字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外线设计与施工的顺利开展,我们只有将光纤网普遍采用的传输方式改变为一种系统标准化的兼容模式,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好电缆网络的传输,这也是针对光纤--同轴电缆系统传输而言的,为了将双向传输和交互式业务运用好,我们必须开展好宽带信息的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光纤损耗的大小,这将是影响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

②改造成数字光纤网。面对着这些数字光纤网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逐步展开研究讨论,主要从传输质量和有效的降低误码率的情况开始,将终端设备相对压缩数字分析运用到每个频道中的具体网络模式。这对于具体的数字光纤网络而言,主要在于注重对数字电视网络质量的研究。这将是未来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重视数字电视网络升级改造。

5.3 网络升级改造的实施

我们通过研究网络升级改造条件,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于:

①通过全面升级改造的方案来优化网络质量,从而有利于整个网络的顺利传输,这将是我们做好网络维护工作的重点,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升级改造的制度,才能够处理好网络设备的运作。

②分期升级改造方案--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后,找到一些解决光纤节点不能到达小区的现状,这对于配网对接来讲,主要从一些信号质量好的地方

进行输送,从而有利于整个网络干线的快速发展。

③为了有效的促进网络升级改造,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好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电缆分配形式,从而有利于控制升级的单向网络升级到双向网络。这将是有利于信号稳定的重要点。

六.结论

近年来,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普及率逐渐提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最优效果。因此在实践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灵活施工,同时要密切关注数字电视网络发展动态,紧贴当前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进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桦,高云,王厚信.基于IP的VOD视频流回传监控系统方案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

[2] 吴祖强,郑汉明.数字电视网络监测安全系统[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

[3] 戴懿R,章丽君.基于大城市环境的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规划研究[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第7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近年来,光纤通信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光纤通信除了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速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体积小、重量小的优势,由此为光纤通信的良好发展前景奠定了基础。光纤通信自诞生以来,其传输效率及质量不断提高,光纤到户是光纤通信发展的代表成果,本文笔者将对光纤通信中光纤到户分别从应用现状和发展两方面进行阐述,以不断深入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光纤通信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技术始于1880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惊人的里程碑,从初始的传输容量到2000年已增加至1万倍,并且每年的光纤用户也在不断的增加,直至当今光纤通信已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

光纤通信,全称光导纤维通信,即通过光导纤维来传输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递、传播的一种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从其本身来讲,主要由光纤光缆、光交换传输、光有源器件及光网络等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容量大、速率高及抗干扰能力强等多种优势与特点,是我国通信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1、光纤接入技术

在当今信息通信网络中,光纤接入技术与通信网络中的主干传输网络一并视为信息传输通信的关键性环节。光纤宽带接入网是信息传输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贴近信息使用者的重要阶段,其中按照光纤接入到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应用,光纤到户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光纤到户英文缩写为ftth,它为光纤宽带提供全光的接入方式,正因为如此,光纤到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光纤的宽带特性,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传输大容量、高速率的宽带信息。就目前来讲,光纤到户的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光纤无源接入技术,另一种为光纤有源接入技术。光纤无源接入技术,即指一点到多点xpon技术;光纤有源接入技术,即指点对点的xpon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信息传输能力的通信网瓶颈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了信息通信网络中城域网和核心网的传输容量潜力。通常光纤接入技术,与sdh、atm和以太网等多种技术相结合使用,并产生gpon、apon和epon。与此同时,产生的不同技术将用于信息传输的不同阶段,如gpon主要用于电路交换性的业务支持,epon主要起到信息传输的点对多点的连接作用,同时光纤到户技术中也不可缺少epon技术。相比于gpon和epon,apon则因atm的技术问题遇到发展问题,对于此种状况,通过时间表明可使用sdh来代替,然而庞大的费用和复杂的技术,使apon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波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可简记为wdm,其工作原理和优势为能够充分运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巨大的带宽资源。光纤信息传输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信道光波的波长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信道,此时光波需要充当传输信号的载体,同时在信号发射端使用合波器整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并将其集合起来发送信息,另外在信号传输的接收端,仍然使用合波器将传输光载波信号分别区分开来。在此过程中,不同长度信道光波长度形成的不同光载波信号可以看做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即实现在一根光纤中不同光信号的复用传输。近年来,波分复用技术不断完善,如现如今的wcdmm技术,即粗波分复用技术,它的传输通过波分复用技术的的集体发送和划分,使其在传输范围为80km内的性价比达到最高,由此也受到了多数光纤通信使用者的好评与认可。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1、光纤到户。

光纤到户是光纤通信产业中的重要发展成果,即将通信用光网络单元安装在需求者所在的区域(居家/企业),实现光接入网通信的最终目的。我国是通信大国,而光纤通信又是整个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特点,为此光纤通信在我国通信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市场。本文笔者对发展光纤到户通信的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趋势进行分析与论述,发展、普遍我国光纤到户通信,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其市场意义与发展趋势和前景。

(1)、光纤到户通信具有重要市场意义。首先,光纤到户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可行通信媒介,是最终实现三网融合的有效、可行办法。传统的信息通信是由各个运营商所掌控,由此造成利益性的运营质量差、效率低等,此种现象阻碍了我们通信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而通过光纤到户实现的三网融合,可在满足运营商利益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信息通信使用者的需求,使信息通信质量更高、有效性更高、容量更大;其次,光纤到户通信可带动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信息产业、光电子产业、网上业务和服务业务等。对于信息产业和光电子产业,管线到户通信都有涉及,这是因为要实现光纤到户需建立相应的光纤网,此时就需要大量的光纤、相应的系统设备和光电原、器件等;另外,光纤到户通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生产、生活效率,因为光纤到户将为不同地点、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一个交流、会议及服务的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办事效率和经济效益。

(2)、光纤到户通信的发展前景与趋势。目前,光纤到户通信的过程中局部结合了光纤无源光接入技术光纤无源接入技术的应用,给光纤到户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光纤无源光接入技术,简称pon,在光接入网络系统中起着调度动态带宽和提供良好组播的重要作用。光纤无源光接入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相比,具有传输容量大、距离长、故障率低及寿命长等多种优势。经实践证实,光纤无源光接入技术解决方案可如下图所示:

光纤无源光接入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除上述外,对于光纤到户接入的建设,应积极做好相关工作。第一,光纤接入网的到户建设应紧密的结合实际,通常主干光纤多采用pon、sdh,配线光缆多采用pdh、pon;第二,光纤通信中光纤到户的建设逐步向着规范化的建设施工规范发展,这将有效保证光纤到户的接入质量。同时,立足于网络发展的角度,光纤到户应以voip为明确的主推方式,以满足光纤到户接入建设。

2、全光网络

目前我国在局部上已经实现了光网络通信,即通信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全光化,并没有实现通信网络的整体全光化,例如在网络结点出仍有电器件的存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息传输的容量和速率,为此全光网络是光纤通信的重要发展趋势。全光网络的实现,应使用光结点代替传统的电结点,其中网络节点之间也是光节点。全光化的信息传输网络,将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容量、速率和可靠性,降低误码率,从而促进我国光纤通信的稳步发展。

第8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问题;重要性;方法; 防护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技术得到迅速推广。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子邮件、QQ程序、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炒股等等操作都伴随着大量的信息传输,通过信息处理才能实现这些网络活动。正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威胁。一旦信息传输受到攻击,被截获,就会导致信息传输被第三方获取,造成这些信息被利用、篡改和删除等严重后果。因此,通过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安全设置,并采用防护技术才能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避免互联网被不法分子利用,保证人们网络生活的正常有序。

1.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是一种资源,它具有普遍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这些特性使得信息同时具有私有性,因而信息安全对于人类来说格外重要。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对于个人而言,信息安全是保证个人资料和信息等共享于愿意分享的群体之间,一旦被有目的的第三方掌握,轻则财物有损,重则名声扫地,或者是影响事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安全就是商业机密,掌握在自己手里是王牌,掌握在对手手里就是炸弹。对于国家而言,信息安全就是国家情报,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和国家的命运,更是保家卫国的前提条件。对于信息安全不够重视的个人、群体和国家,必然会受到信息泄漏的致命伤害。很多企业正是由于轻视了信息安全而倒闭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信息传输中,确保信息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黑客、木马,恶意程序、病毒等,这些技术和程序盗取了计算机信息传输中的信息,并利用其对信息来源进行敲诈、勒索、诈骗、诱拐、恐吓等,严重影响了网络的安全和稳定,阻碍了网络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在计算机信息传输中采用新技术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2.计算机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安全威胁

    2.1计算机信息传输中信息受到蓄意截获

这种安全威胁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是在企业局域网内部,信息被设备成共享文件,然后口头通知距离不是很远的接收方下载,这种口头通知很容易被有目的的人听到而私自下载造成信息泄露,或者由于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使得共享打印机、复印机中留有信息记录,这些信息被人蓄意截获,另外企业提倡用废张来打印别的文件,而这些废纸的背面留存着大量的企业信息,这些信信往往被蓄意截获造成企业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是在互联网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受到蓄意攻击,这种攻击多是由于计算机防护技术不到位,使得信息轻而易举的被盗取,经过筛选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2.2网络本身的漏洞问题导致信息传输中产生安全威胁

由于网络技术无法达到十全十美,一些掌握网络技术的不法分子,通过编译某种恶意程序,侵入网络,当人们应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时,这些恶意程序就会被执行,用来攻击信息传输以获得有用的信息。近年来,不法分子将信息窃取的目的转向于娱乐大众,将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信息公布于世,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混乱,引起人们的恐慌。

3.个人操作不当造成的信息传输的安全威胁

这种信息传输安全威胁主要是由于个人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例如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访问时,不设置电脑密码,不开启防火墙,对网页不进行分级安全设置,浏览非法网站等等。由于个人操作的不当,触发了恶意程序,使得恶意程序被植入个人计算机,这些程序一时发现有信息传输或是本地计算机存在有大量信息资料,就会自动窃取信息资料,或是用于敲诈,或是用于勒索,或是用于盗取银行密码,给信息主人带来经济损失。

3.保护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的方法

计算机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较高,用户要根据不同的安全威胁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或者是将众多保护方法综合利用,来确保信息安全。

3.1加密

密码对于计算机信息传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置密码,无论是共享文件还是互联网上的文件,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够查看。通过设置密码,对于防止局域网内的信息被窃取十分有效。在用户计算机上设置开机密码,文件查看密码,文件传输密码,压缩密码、接收密码等,这些密码只有本人知道或是需要信息传输时,接收方只有在拥有正确的接收密码的情况下才有权接收信息文件。这大大提高了局域网内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另外,在局域网内还要注意打印机、复印机中删除和网络不相关的文件,以及废纸的及时消毁,以防信息的丢失。而在互联网上,通过设置信息访问密码、传输密码等方式也可以有效的保护信息传输安全。

3.2应用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保护人个资料和信息不被第三方窃取的又一种安全服务。这种服务只对用户提供经过签名的数据区域提供使用权限,而其他人不能进入该数据区域,为计算机信息传输提供了一个不定期的安全服务。同时能够避免由于网络漏洞原因导致的信息攻击。

3.3设置访问限制

访问限制一般是通过口令、控制表以及权利标志等形式将访问资源与对资源所进行的限制访问权利授予给指定用户的一种安全策略[1]。这种安全策略能够为用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提供相对安全的服务,需要通过多用户操作系统实现,由系统管理员为各个用户设置文件的许可权限,借以保护用户系统不被病毒感染。

4.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防护技术

为了更为安全地对计算机信息传输进行安全保护,除了对计算机进行设置密码,数字签名和设置访问限制外,还需要系统地对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协议等进行防毒措施,才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

4.1安装杀毒软件

安装杀毒软件是对计算机信息传输进行安全防护的 首选措施。虽然计算机病毒的复制速度非常快,传播途径多样,破坏性严重,但通过杀毒软件的过滤,大部分的病毒完全可以被融离或删除。尤其云技术的发展深入到杀毒软件中,使得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更新十分迅速,能够更快的帮助用户清除恶意程序。杀毒软件应用的云查杀,就是将病毒样本放入到分散的服务器上,通过这些分散的服务器智能检测,自动判断文件是否是病毒。这种分散的服务器的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服务等功能都非常强,将这些功能强大的分散服务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云系统。这就使得系统内的病毒库广而新,查杀病毒快而准,例如目前的360杀毒软件和金山杀毒软件都引入了云查杀。

4.2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是设置在外网和内网之间的一道保护屏障,可以对接受数据进行过滤,防止外部破坏性入侵。它主要是对网络数据进行监视、限制,尽可能的向外网屏蔽内网信息、网络结构等,以此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2]。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一种最常用的,设置在局域网或广域网,建立在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基础之上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应用范围相对较广的安全技术[3]。防火墙的类型很多,例如包过滤型、应用型、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和芯片级防火墙等。这些防火墙的类型都是从一定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可以从软、硬件上分类,从防火墙技术上分类,从防火墙结构上分类,从应用部署位置分类以及从防火墙性能等进行分类。但无论是哪一种分类标准,防火墙都能对信息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将不符合的信息拒之门外。但这种防火墙技术也存在安全漏洞,必须同杀毒软件一起协同作用才能确保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4.3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实际上是通过模拟网络攻击的方式,提前获得可能被攻击的薄弱环节,为系统安全提供可信的分析报告,从而为提高网络安全性提供重要的依据[4]。通过网络安全漏洞打捞,用户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漏洞进行修复操作,最大限度地给漏洞打下补丁,将攻击位置进行加固,实现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

4.4网络入侵监测

入侵检测能弥补防火墙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入侵检测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检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的实时保护。网络入侵检测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两种方式。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是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以基于统计和基于规则的两种方法为主。它们利用网卡实时监视所有通过共享网络的传输资源,一旦发现被攻击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4.5病毒的防范

对于计算机信息传输来说,病毒的防范同样重要。有些病毒主要是通过信息文件的捆绑,被传到另一台计算机,当用户不小心启动了它的自执行程序,病毒就会快速扩张,逐渐拖跨整台计算机,并将计算机的信息进行盗取、删除、篡改等,造成用户的重大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信息传输上要做好防病毒工作。将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相结合,将病毒查杀在未被执行阶段,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

4.6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攻击的安全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访问的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受保护系统的使用情况,它不仅帮助系统对付外部网络攻击,还可以查知内部合法用户的非法操作以及合法误用,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可信性的主动保护,增强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5]。

4.7增强网络使用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感染的很多病毒都是来源于网络欺骗,在下载软件、使用电子邮箱、QQ聊天、MSN聊天甚至是浏览网页时都有可能被病毒攻击。还有就是一些不良网站、下载站等欺骗性质网站的存在也严重威胁着电脑系统的安全。因此我们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共享资源时要找一些信得过的比较正式的网站,注意下载时的病毒查杀,以防病毒对电脑系统造成威胁。最后就是在我们收到一些陌生程序文件时,不要盲目的打开,不要被期诱惑性的题目所诱骗,而是根据其来源确定是否删除或者保留。

4.8定期进行安全扫描

对系统定期进行安全扫描,能够让系统比较及时的对漏洞进行查补,还能够将一些潜在的病毒和隐患排除,对恶意程序的入侵也能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很多软件,在用户下载的时候一般都会附带一些插件,而这其中的有些插件是带着病毒的恶意软件,它们能自动篡改网络浏览器主页。在定期扫描时,一旦查出就要对这些恶意软件进行及时删除,这样才能让系统恢复到正常。

4.9建立网络监视系统

在网页和邮箱等常用服务器和网盾监视系统进行连接,以此来达到拦截欺诈网站、对搜索引擎进行保护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对下载工具、下载文件及聊天工具中的信息传输安全性进行监测,对网页中自动弹出和浮动的广告进行自动过滤设置,将电脑被病毒入侵的危险大大降低,减少用户被骗的几率。

5.总结语

通过网络的支持,计算机与信息传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随时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与传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病毒、木马、恶意代码等程序对信息进行着窃取,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信息传输进行安全防护,通过密码设置、数字签名、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一系列的信息防护措施,来净化信息传输,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一直都在发展和壮大中,虽然共享的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无限便利,但是只要你的计算机和网络相连,就在一定程度上受着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隐患的威胁。因此,我们每个人在网络上进行活动时,都要重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采取多种防护手段,保证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温炽堂.浅析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6).

[2]江静岚.探讨网络和信息安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2).

[3]余静芬.对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的分析[J].硅谷,2011,(01).

第9篇:网络传输技术论文范文

摘要 本文依据现行广电网络系统中主流双向网络改造、应用技术的特征、 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策略进行了比较探讨、 综合分析,并总结了各类技术在广电双向网络改造中的适应场景,对规范广电网络建设,提升数字电视接入技术的科学性、适应性与先进性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广电网络;互动;数字电视;双向网接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92-02

0 引言

网络电视是以IP协议为传输规范,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多媒体服务的一种。这种多媒体业务以数字电视或计算机为显示终端,利用宽带网络为信息传播载体,为公共场所、家庭提供的以广播为主要形式的流媒体服务,流媒体包括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传播形式。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所谓互动性是指人们不再局限于接收电视节目的常规模式,可以选择性地点播一些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同时还可以在在线点播的同时把电视节目录制下来,以备以后观看之需,这种接收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追捧,但是相较之前广播而言,这种技术不仅需要设备的升级,还需要对网络分配进行优化,因为节目的高清传输需要相当高的编码效率,控制信号也要占用一定的网络带宽,二者合在一起就要比以前的电视节目传输占用网络带宽增加数倍,但是随之带来的是以IP技术为核心的增值业务的推广和普及。目前网络对用户最大的诱惑也不外乎高带宽、多业务两个方向,也正是受到这种影响,不少显示终端设备的生产厂家都把“互动”这一功能作为技术切入点和卖点,以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1广电网络系统互动数字电视接入技术之比较

1.1 CMTS 技术特性

CMTS技术是CM接入方案的前端设备的简称,它是利用有线电视网为载频信号,把数据信号调制到其上面并控制其传输特性实现数据信号的传递,与终端接收设备传输过程中有下行频段和上行频段之分,分别提供数据回传和下载信道,一般来说下行频段和上行频段是不对称的,这主要取决于用户的需要。下行通道覆盖88mHz~860mHz的频段范围,每个通道设定带宽为8mHz,采用64QAM或256QAM的调制方式,下行数据传输极限速率为40Mbps,上行通道覆盖5mHz~65MHz的频段范围,每个通道的带宽有多种选择,可为200kHz、400kHz、800kHz、1 600kHz、3 200kHz,采用QPSK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5Mbps。上行通道采用QPSK调制方式是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噪音积累,降低对数据传输破坏的风险。目前CMTS技术比较常见的国际规范有北美和欧洲两大体系,二者各有侧重,北美标准致力于规范数据传输层的通信接口,能大大减少数据转换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传输速率,而欧洲标准则在上下行通道的不对称上大做文章,大大改进了视频实时传输的有效性,从未来消费群体需求来看,二者的优势融合不可避免。

1.2 EOC技术特性

EOC是当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新技术,它以HFC网络为载体,通过把信号调制到其上面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同时EOC技术使头端设备更加靠近网络用户,因此用户带宽都比较大。此外,EOC还不需要破坏原有的网络结构,利用原有的有线电视电缆网,可灵活应用网络对热点地区实现双向覆盖,并成功解决了网络最后一百米入户问题,这样网络建设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后期维护和管理相对比较简单。EOC技术标准中的HomePlug AV标准正在向IEEE P1901统一标准演进,工作频率可以从现有的2mHz~25mHz扩展到100MHz,传输带宽可以从现有的100Mbps扩展到1Gbps。目前该技术的主要芯片厂家Atheros,推广应用的是AR6400芯片,提供传输带宽100Mbps;并已经符合IEEE P1901的AR7400芯片,提供传输带宽300Mbps;后续逐步推出AR8400 1Gbps的芯片。EOC系统容量产生瓶颈时,可通过升级EOC局端设备,无需线路施工,即可提升终端接入带宽达到40Mbps,甚至超过100Mbps。基于HomePlug AV标准AR6400芯片的EOC设备已在陕西广电的双向网改造中大规模应用,并建立了统一的网管系统。EOC技术将成为当前广电网络接入技术的主流趋势和方向。

1.3 LAN技术特性

LAN技术是以集线器、路由器及网线为主要设备,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传递到千家万户,LAN的优势在于高速的传输速度,巨大的网络带宽,价格也相对便宜,理论上可以通过互联技术以几何倍增方式扩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足之处在于传输距离较短,主要用于解决网络到户及一定距离间的用户间的网络互联需要,综合来看,其成熟的技术体制和超高的性价比在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4 综合技术特性对比

通过以上对各种接入技术的介绍,我们发现CMTS技术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原有的硬件实现,大大降低了升级的成本,并可以实现通道绑定,CMTS是和有线电视的RF输入端口连接,可支持高达800m的带宽。通过对EOC的科学测试表明,在局端设备及中断用户进行设备对联的测试实践中,Smart bits的最高显示频率可上升至100Mbps。LAN技术的关键设备是集线器和路由器,由于通信距离相对较短,多种以太网通信标准都可兼容,当前覆盖的端口速率包括十兆、百兆、千兆甚至10G、40G等,运行维护技术也比较成熟。互动数字电视对网络QoS的要求较高,QoS是表征网络系统延迟和阻塞的标准和参考,就目前应用情况来看,EOC和LAN接入技术的能力更胜一筹,CMTS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另外,CMTS技术的相关设备之间还有兼容问题没有解决,这在实际应用时会带来许多问题,在这点上同EOC与LAN接入技术相比,若想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 运行维护比对分析

广电网络数字化电视系统投入使用后,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比如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伴随着网络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了降低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尽量要选用比较成熟的技术体制,通过上述三类技术标准的探讨分析,EOC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广电网络系统中最为成熟的。 EOC技术与LAN技术都有着自身较为突出的优势,EOC技术重点解决了网络入户改造的问题,而LAN技术的大容量、低收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它们在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一些短期无法克服的局限,EOC技术设备的熟悉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LAN接入方案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维护有许多细节尚待研究,如何提高二者的管理维护的适应性是当前主要考虑的问题。

1.6 施工建设比对分析

基于EOC技术对网络设计的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对EOC技术的科学设计我们可参考网络HFC设计规范,同时我们应有目的性强化广电传统运营商的LAN接入技术应用规范,科学规范地培训和考核管理维护人员也是必须要强化的工作。在居民小区中尽量采用LAN接入技术体制,不但能够解决系统扩容问题,而且灵活的组网方式和低廉的收费也为LAN技术增色不少,布线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当然也要考虑网络运营商的升级之需。

2 结论

依据上述综合技术特性比对分析,在施工建设与运营维护管理中我们只有本着明确、适应、创新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令广电网络系统互动数字电视服务建设涵盖更广泛、系统更夯实牢固、业务更丰富、服务更人性化,并最终实现全面综合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