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

网络资源教学全文(5篇)

网络资源教学

第1篇:网络资源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植物学;教学

1植物学课程特点

“植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有一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延边大学农学院“植物学”课程在每年度的第二学期开课,也是新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专业包括农学、园艺、园林和环境专业,共计20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学习植物学课程可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与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园林规划与设计、花卉学等奠定坚实的基础。“植物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课时由20世纪90年代的156学时(理论96学时,实验60学时,为期一年)缩减到现在的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为期半年),此外,还包含1周的野外实习。植物学课程学时数逐年减少,而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目标是植物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学网络资源,为解决植物学的现时困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网络资源特点

自2015年“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各地高校也纷纷采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信息化推动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核心业务,从而提升效率、共享资源、简化管理、优化服务[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网络资源也为高校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植物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网络资源具有繁杂、开放、易变化等特点,如何快速获得有效的网络资源,并与实践性强的植物学学科巧妙融合,成为植物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以延边大学植物学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网络资源的“用武之地”。

3植物学课程与网络资源结合的策略

3.1植物形态解剖

这部分主要讲授植物体6个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及发育。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直观可见,易于理解,但是内部解剖部分则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学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哪门课,最关键的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此,在讲授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时,首先要讲清楚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再举例子。举例子时并不是单纯地为举例而举例,随意举例,而是举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即举例要恰当、有吸引力、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就要老师提前做好准备,“绞尽脑汁”,搜集大量网络资源,下载清晰度高的图片或者教师科研中积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科研经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是教师在科研中积累的图片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教学服务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密不可分[3]。如讲授花的结构时,先讲授完全花的基本结构,举例则采用本地特色植物,且在校园内容易观察得到,如苹果梨、桔梗、金达莱等植物的花。新生入学后不久便是苹果梨成熟的季节,其果大肉多、口味鲜美香甜、质地脆而汁多,授课时会引导大家在食用的同时联想一下果实是从什么器官发育而成,再把漫山遍野的苹果梨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之后讲授苹果梨花的形态解剖结构,使同学们更能接受该知识点。此外,桔梗也极具民族特色,可药用或食用,校园内栽植了不同品种的桔梗,以此为例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听民谣“桔梗谣”“金达莱民谣”,再进行知识的讲解。其他类型的花如黄芪、杨树或柳树、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解剖结构,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理解这些植物花的结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并制作2~4张PPT,要求图文并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不同类型花朵的解剖结构。讲授果实类型时,也可采用上述方法,重点介绍 本地或果树学教师的科研成果,如苹果梨、蓝莓、树莓、猕猴桃、葡萄、蓝靛果、樱桃等。学生听起来既不陌生,也容易消化。其他类型的果实,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对课堂理论知识加以理解。

3.2植物系统分类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讲授分类基础知识与植物各大类群(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授课之前先给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如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中国植物图像库(BBPC)。众所周知,《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一个快捷获取植物志内记载的植物标本的电子网络平台;此外,中国植物图像库成立于2008年,收录有27000多种植物。这几个平台蕴含了超大的信息量,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讲授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式。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查阅和总结被子植物不同科的识别要点、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其分布和用途特点(如菊科、百合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等)。通过分组项目实施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再被动、机械式接受知识输入。

3.3植物学野外实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更准确地辨认植物,尤其是用专业知识分辨容易混淆的植物。植物学野外实习地点主要是校园、公园及周边地区。延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总校位于吉林省东部,坐落在长白山脚下,校园占地面积296万m2。据2012年校园植物调查表明,校园共有103种植物[5],涉及44科82属91种6变种1变型5栽培型。近几年,随着校园植物的不断更新、引种栽培,植物种类已经有200种以上。这对于分布于北方地区的院校来说,可谓是种类丰富齐全。因此,延边大学校园称得上是一座鲜活的“植物标本馆”,为植物实践教学过程中提供很好的场地。建立校园植物网,使植物信息数字化、信息化、智 能化,是解决学生植物认知和辨识的快捷途径。关于植物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国外某些植物园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国外植物园都已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网络平台系统,而国内的植物园信息管理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已建立校园植物网,不仅为植物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广西大学[6]、华南农业大学[7]、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目前,延大农学院植物教研室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校园植物网,首先将校园内所有植物进行定位调查、拍照,再把每一棵植物信息定位在校园电子地图上,点击每个植株的图标就可以看到植物的图片及其相关信息等。校园植物网络资源库的建立,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今后的植物学实习课的实施更方便、快捷、有效。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植物学相关的软件或平台应运而生。比如识别植物的软件,如“形色”“花伴侣”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植物前沿、PlantReports、环球花艺报、Plantplanet、植物之家、植物星球、植物纪、科学绘画与博物精品绘等)获取大量的植物学知识。授课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与学生随时交流探讨,答疑解惑,这样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天亚.“互联网+”助力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新蓝图-智慧校园[J].高等农业教育,2016,5(5):25-28.

[2]王志新,曹丽敏,王芳宇,等.植物学教学中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的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80-282.

[3]何兴兵,林永慧.与教师科研结合开展生物科学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具体模式及组织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5-16.

[4]南文斌.新时期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7,34(1):110-112.

[5]金英花,崔永男,任云龙.延边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34(3):256-261.

[6]马仲辉,邹承武,张平刚,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初探-以广西大学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5,30(6):68-69

第2篇:网络资源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平台;高校;翻转教学;茶文化英语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全方位开展教学改革,对高校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网络资源平台与传统教育手段相融合,提高教育指导效果。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瑰宝,蕴含着独特的思想内涵、美学价值。茶文化英语教材主要是指茶文化英语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之一。因此,借助高校英语教育手段改革契机,立足网络资源平台,研究茶文化英语翻转教育方案非常必要。

1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习自主性

网络资源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单单是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通过将网络资源平台下的翻转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下的僵硬、沉闷氛围,激发高校生学习英语自主性,并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自觉寻找茶文化英语学习内容、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促学优势。在高校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汲取者后,高校茶文化英语课堂也由以往高度统一化演变为高度个性化,多种信息手段交叉介入,茶文化英语学习过程趣味性、生动性更加突出,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均大有裨益。

1.2增强师生交互性

在传统高校英语课堂中,高校生是英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气氛的营造主体是教师,受教师自身情绪、课堂把握能力、知识引导方法的直接影响,极易形成沉闷、固化、呆化的课堂氛围。加之教师与高校生双方互动不足,致使高校生对茶文化英语的习得长时期处于“要我学”的尴尬境地,无法达到“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制约茶文化英语教育指导与习练效果。而通过在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育指导与习练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基于网络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的交互优势,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方向信息交互。在交互中,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当前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提高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2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准备

2.1教学用材料分析及拓展

当前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用材料是以中国的茶文化为主题编排的文本,具有众多茶文化词汇与语法,但是不够注重文化氛围的创设以及浸染。基于此,在课程开展前,教师需要利用现有手段,从权威茶文化网站中精心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汇总筛分,完成对教学用材料的拓展。

2.2学生分析

网络资源平台下,利用英语讲述传统文化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生的责任,高校生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单一语言学习层级,而是更加倾向于通过语言学习了解国外文化并向外国输出传统文化。但是由于以往英语教育手段的限制,部分高校生仍然无法满足茶文化英语交际需要,词汇基础较为薄弱,语法应用不正确问题较为突出。

3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实践

3.1课前

在课程开展之前,除了分析课程、学生外,教师还需要根据高校生认知水平,进行不同难度的测试题目设置,初步了解高校生对于茶文化英语的了解程度。在测试高校生对于茶文化英语了解程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高校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多维度学习目标的设置。即:通过浏览视频,了解茶的生长过程、分类;借助图片与生词提示读懂故事;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等。同时教师可以从网络资源平台中搜索下载时长在5min~8min左右的短视频,或者自行制作PPT演讲稿、直播视频,将需要讲解的茶文化知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茶道、茶艺、茶具等,为高校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应优先选择具有趣味、与高校生学习基础相符的资源。比如,以“Asisknowntoall,Chinaisthebirthplaceoftea...”为开头,且以动漫形式展示的视频,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积极性。根据多维度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布置课前自主预习任务,要求高校生根据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的视频以及图文展开知识学习。比如,在“Morningtea”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自主预习任务:①Browsethemorningteavideocontentandmasterthevocabularyexpressionrelatedtomorningtea;②Afterreadingtheoriginalvocabulary;③Useittomakesentences;Useabout100wordstosummarizeyourunderstandingofmorningtea.在高校生完成上述课前自主预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随时了解高校生学习任务完成进度,并跟踪其问题输出、思考、讨论、解答过程,以便为面授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依据。

3.2课中

在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TeagirlvisitsgrandpaGuShu”为主线,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向高校生展示茶生活的特定地理环境、制作过程、泡制要点,并将英语视听说写等内容嵌入其中,促使高校生在网络视频中了解茶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在“leadin”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播放视频,通过“I'mateagirl.Iliveinateagardennow.Sowhereismyhometown”引入课文。通过主人公“teagirl”的出现,引出“theoldtreegrandpa”,引导高校生观看视频并初步了解角色特征,激发高校生好奇心。在引入主题后,教师可以“Introduction”为关键词,利用网络资源平台随机抽样法,选择一名或两名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为高校生运用英语表达茶文化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中茶文化词汇翻译、词汇造句或配音资源,进行随堂测试,将高校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主题上。在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涉及“Followthewholeprocess”、“WatchVideodubbing”、“retell”几个环节,要求高校生跟随网络资源平台中视频,跟读文本,并讨论问题“Howtobeatea?”。同时以“rain”、“sunshine”、“dew”、“breeze”为关键词,尝试解读篇章注意内容,完成新知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分别从“teagirl”、“teagrower”几个角度,进行配音,并思考问题:What'stheteagrower’sjob?同时跟随视频画面转换,进行“picktea”、“Friedtea”、“Suntea”过程复述。通过组织高校生在网络资源平台中与原文互动,可以帮助高校生了解茶的制作工艺以及生茶、熟茶的表达。

3.3课后

课后延伸是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的最终环节,也是茶文化英语效果提升的关键。因此,在课后延伸习题设置之前,教师可以依据形成性评价方针,对高校生课前预习、课后跟读与配音表现进行评价,促使高校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为高校生主动完成延伸习题奠定基础。在课后延伸习题设置时,教师应在预习测试题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设计课后开放题目,便于高校生对茶文化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比如,“Doyoulikethetea?Why?”同时教师可以“Howtomaketea?”为主题,设置英文小练笔或者个人演讲题目,激励高校生再次拓展词汇量,主动提升专题英语写作能力。除了书面形式的课后习题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组织高校生参与更加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通过网络资源平台,组织高校生开展品茶小游戏,蒙眼听录音“品”三种不同口味的茶,说出它的制作特点、文化内涵,师生线上共同品茶,并交流课程中的心得体会,促使高校生在浸润式氛围中领略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4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反思

4.1成果

通过对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词汇量、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测试后得出,通过网络资源平台下的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高校生茶文化英语词汇量增加了15%左右,其中25%的学生茶文化英语词汇量增长了近35%,且在茶文化英语翻译、填空等客观题目中平均得分明显提高;网络资源平台下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一段时间后,多数高校生在5min单人演讲、7min双人对话中表现较佳,口语平均成绩提高了11.6分左右,口语表达平均时长增加了1.7min左右,且在话语承接、话语转换等方面的反应能力显著提高。表明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转教学可以帮助高校生提升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网络资源平台下高校英语翻转教学后学生态度进行调查可知,多数高校生认为通过网络资源平台下的翻转课堂,自身茶文化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并认为茶文化词汇学习活动更加富有趣味,难度进一步下降。由此可知,网络资源平台下的英语翻转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加速高校生茶文化英语视听说知识的内化,而且可以提升高校生学习自信。

4.2不足

虽然课程中利用茶文化英语微视频,让高校生了解除文本外的更多关于茶的信息。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将重点延伸到“情感升华”层面,无法帮助高校生了解更多传播蕴含中华之美的茶文化,也没有进一步拓展高校生语言输出空间。因此,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应以高校生运用实践为出发点,依托网络资源平台进行信息整合,对比展示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或阿拉伯等国家的茶文化,帮助高校生辩证认识茶文化英语,为高校生主动参与到茶文化传播过程中提供充足驱动。

5结论

第3篇:网络资源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数码产品(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这是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可以建造真实而栩栩如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一、影响大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英语学习和使用机会缺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有限,多数学生除了有限的课堂学习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即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紧,每个学生能得到听说练习的机会也是有限的。语言学习及使用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并不能真实地体会到英语的用途和重要性,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高,很难坚持学下去。

(二)语音语调不够清楚

由于语音语调不够清楚和准确,导致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很难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因此缺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信心。

(三)语言和文化习俗的差异

英语的产生和使用与其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有其固有的、约定俗成的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如果学生对语言中反映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信息不熟悉、不了解,很容易出现每个词汇都认识,却不明白句子和文章整体含义的状况。

(四)传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体系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训练主要以应对考试为目的,所使用的练习材料多根据考试需要进行设计和选择,不够真实和生活化。学生缺乏在真实交际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训练,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二、网络资源辅助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前网络资源的搜集和介绍李萌涛(2001:66)认为,语言学习应该采用立体输入的方式,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图、文、声、像等立体语言输入方式教学,可以使教学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1.教师课前根据单元主题,建议或指定学生上网搜集相关内容资源并学习如在学习到网络爱情主题时,可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电子情缘》等相关电影,并做好在课内针对已看电影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准备。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课文的相关音视频材料,并提出重点观看内容和相关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观看教师提供的音视频材料,同时注意观察和标注其在教师所给音视频中的使用情况,并加以模仿和学习。

2.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或推荐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文音视频,学生将其作为课后学习材料进行学迟,谢小苑(2013:77)认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度比较高的学习材料更能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针对所教的餐饮管理专业的学生,为其推荐了网易公开课中的《保罗教你做面包》等系列餐饮教学节目。通过课余观看和课堂分享讨论,学生不仅学到了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英语使用能力和听说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由于与其所学专业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黄慧,陈兢(2011:3)研究表明,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和把握才会完整和有意义。英文影视片可以从不同角度,鲜明而直接地反映和表达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英语语言在不同阶层、职业、场景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和把握。观看英文影视作品就是对所学语言的使用和练习,在充满兴趣和乐趣的观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和学习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地道标准使用方式和场景,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习俗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3.建立班级和小组的交流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学生由小组长负责课堂前后的分组学习和讨论。小组讨论学习要注意组员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并把每名学生都融入到英语小组的学习和讨论中,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组织

1.学生课堂的汇报讨论

课堂汇报讨论是对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检测。蒋苏琴(2010:3)指出,行为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功实施,并且实现说话人的意向目的。首先,由教师从每组学生中任意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本组作资料搜集和话题讨论的汇报和展示,完成后组织其他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要对学生课前小组讨论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指定专人负责实施。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组讨论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练习应注重语言交际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纠结于学生语言使用的细枝末节。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出现语法和语言使用错误时,如果任课教师或其他班级同学直接打断,当场指出其所犯的错误,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英语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影响。

2.教师的总结讲解

首先,学生讨论发表完自己对课堂给定学习任务的认识和见解后,任课教师应当场及时对学生的语言使用掌握情况和课堂表现作出鼓励性评价,以期能够强化和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其次,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并作出规范使用的示范和讲解。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归纳和总结本单元的重要词汇、表达方式及其在课文和相关音视频中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学生所使用的音视频材料和课文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作出提示和说明。

(三)课后学习

1.语音语调的不断学习与提高

语音语调的学习和掌握,对成功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必不可少。学生在课后不断听并模仿自己感兴趣或教师提供的课文相关网络音视频材料,可以弥补大多数学生缺乏与以英语为母语者进行英语交流的不足。不仅可以提高和维持英语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善和提高语音语调水平。英语魔方秀等应用软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

2.学生英语兴趣的维持与提高

微信除了可以使用图文交流信息外,还可以使用音视频与多人同时在线交流沟通,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使用。微信群等网络及时通讯交流工具,使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及时。教师可利用网络组织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组并与教学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学生可以在其中与大家交流其所观看和学习的网络英语音视频的观点和看法,推荐与课程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加入到课程学习交流群中,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不自信。教师可使用Skype等网络及时通信工具,邀请以英语为母语者来到课堂与学生通过网络在线交流,并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出解答,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及时通信工具与以英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获得真实的语言使用体验。

3.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课后要及时分析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缺点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音视频资源观看和使用情况,并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进度。

三、结语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顺应时展潮流,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选择下,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合理有效结合,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萌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1,(3):64—68.

[2]李迟,谢小苑.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1):77.

[3]黄慧,陈兢.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新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3):134.

第4篇:网络资源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策略

0引言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让国内外学校也开始设置有关的课程,很多地区都将Python编程基础加入信息技术课程与高考内容体系,在技术高考改革方案中,用其取代课本中的VB程序设计语言。以往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先是讲解有关的理论,之后让学生上机操作,最后是课后练习,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讲解基础知识以及语法结构,学生在实践中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录入以及调试程序就可通过,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无趣,长期如此,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提升“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的质量。

1网络资源辅助对“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的积极影响

1.1简洁易学

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具有积极影响。“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和“英语”有很高的相似度,在语法以及操作方面都比较简单。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方便学生深入把握程序语言并正确书写。由于“Python程序设计”简单,容易学习,能够减少学生书写程序代码时产生的错误事项,提升准确率[1]。

1.2功能较强

Python程序设计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且其不收费,在对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就考虑到了初学者的学习及运用,有针对性地结合各种需求,研发了不同的版本。例如,Python学习拓展包以及插件,在研发的过程中,能够让学习者高效解决很多事情,提升便利性和效率,可以节省学习者的时间,实现高效学习。

2适合运用的网络资源

当前网络中有很多关于Python的学习资源,不仅有不收费的电子图书,还有一些网站中设置了多样化的学习帮助[2]。依据功能作为标准,可以将网站划分成3种类型:第一种是提供编辑以及运行的平台,通过使用这一类型的网站,用户不用建立开发环境,只需要登录相应的网站就能够直接进行开发。常用的网站有等。第二种,有编排好的学习内容、具备编辑以及运行环境。常用的网站有等。第三种,慕课网站。这类网站中不仅提供文字形式的学习资源,还有视频讲解的方式,比如,等[3]。使用第一种网站,学生可以通过其随时随地对Python进行编辑和运行,无须在计算机中安装PythonIDE,可以给学生提供便利,不断地练习编程和程序开发。第二种网站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有现成的开发环境之外,还科学地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这种类型的网站较多,且都有不一样的特色,有的网站的交互学习功能很好。比如,,这一网站能够对程序执行步骤进行展示;而则可以让学生学习编程。登录网站之后进入相应的学习页面,页面窗口主要有3部分,包括学习内容讲解、编辑器、输出面板[4]。若是学生编辑的程序中有错误,在执行中会发出提示,帮助学生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改。界面除了能够对网站中的示例程序进行编辑和运行,还能够运行学生自己的程序。另外,例如,登录进去就可以进入互动电子书页面,里面有很多章节的超链接,学生可以结合学习需要,点击相应的超链接,学习具体的内容。这一网络中的功能最完善,电子书中的代码随时能运行,还能够展现代码执行的流程,各章节都配置了相应的练习,不仅有题目和答案,还有讨论。运用第三种网站,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中每门课程都有较多的内容,如:课件、考试、测试、作业、讨论区等,所有的学习内容,既有文字资料,也有视频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知识。其实,这类网站差不多就是将授课学习模式迁移到网络上。

3网络资源辅助下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指导和管理策略

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各种网络资源,不仅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给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学生要合理地使用学习资源,培养和提升其自学意识和能力,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编程机会。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编程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多练习,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选择和运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打破只靠幻灯片教学的方式,通过运用相关网站,给学生展示程序执行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直接看到,降低其理解和掌握难度。过去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定,缺乏灵活性,一般都会先讲解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运用计算机操作,最后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因为实验室资源有限,加上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花费很多的时间,使得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有限,学生课后练习也不方便,这时想要做程序设计练习,就要在计算机中安装运行环境,学生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通过运用相关的网络资源,就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不用安装运行环境,能够随时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编程知识和方法。有了网络资源提供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以及管理方面也要做出调整。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登录某个具体的网站,自己学习相应的内容,完成附带的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检查其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实验练习,这样在实验课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答疑解惑以及检查学生练习情况,结合学生的情况,有目的性地提供指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Python程序设计”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把握程序设计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编程语言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解问题分析思路,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建立程序,解决相应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程序设计时都会抄程序,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课时安排时间较少,学生记住的知识有限,若是不抄,甚至会无法完成简单的任务,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造成打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抄,但是应该要把握好度,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理解,再试着对程序进行一些修改。例如,在循环结构中让学生对终值、初始值等进行修改,对循环的次数实施调整,要是学生可以完成修改任务,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创作程序。例如,运用随机数做“掷骰子”,创造随机产生剪刀石头布的程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任务以及问题驱动。首先,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其依据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依据预习中的练习检测题目掌握自己的预习情况。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结果,找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其次,以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利用QQ群讨论知识,分析整理学生在学习以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和不懂的地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语

网络中有很多关于“Python程序设计”方面的学习资源,且还在不断地补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基于科学合理地运用学习资源,可以让理论教学做到交互性、演示性以及实践性,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还可以培养其自学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助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澜.计算思维视域下初中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2):56-58.

[2]杨晓燕.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促进初中Python编程教与学[J].新课程,2020(41):115.

[3]张桥.初中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3):86.

第5篇:网络资源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运用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加强网络资源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引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

(一)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设定

以往教师主要通过口头传输信息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多数教师仅参照教材和既定的教学规划开展教学,完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输。但在营造教学情境方面的难度较高,不但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情境设计能力,还需学生同步发挥想象能力。上述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的积极热情也不足,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便可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可用教学元素,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技巧,辅助教师灵活运用各类信息资源,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

(二)丰富教师语文教学的内容

网络资源不但可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同时其优势还体现在平台分享方面。基于网络时代背景,教师不但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巧,同时学生也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学习的资源,并将自己的资源共享于网络平台上,为其他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学生可在平台上文章信息,自主表达主观态度,教师也需对学生提供引导和支持,将适合的资源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心态,踊跃参与到学科学习活动中。

(三)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等特征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便利。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学生可随时结合具体的需求获取资源,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参与教学活动的规划,倡导学生自主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信息,使其成为学习资源的挖掘者和整理者。学生可在自主整理学习资源的同时锻炼创新能力,以此最大限度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运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导课激发小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具有较明显的实用性,对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效果可知,单向信息传输已经难以迎合当前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便需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认知能力、课程标准及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和设计,让学生能够获得更适合而科学的教学导入环节。语文教学活动的导入方式主要可总结为下述类型:第一是动态图导入形式。教师在开展教学规划的前期,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动态展示图片。如针对写景类文章进行讲授时,教师便可提前准备相应的风景类图片,或者动态展示山水、日出等景色,让学生对自然景观加深感性认识。此后学生便可深化理解文章中描绘景色的技巧,以及修饰词等运用方法。第二是运用CAI课件完成课程导入的方式。CAI技术能够全面呈现出教师需讲授的内容,可综合运用文字处理、图像编辑、动画制作等多种手段展示更具视觉性和交互性的内容。如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部分知识的讲授时,教师便可利用CAI课件对课文内容进行展示,通过声音作为解说旁白,同时运用图片演示青蛙妈妈产卵和放置的过程。随着冬去春来,池塘的水温也逐渐升高,青蛙妈妈的卵也长出了尾巴、脑袋,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慢慢长大,经过到处寻找最终找到了妈妈。CAI课件可生动展示整篇课文中描述的情节,其方式能够有效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认同,逐渐向学生渗透文章描述的技巧和内涵。学生可在相对生动活泼的素材展示方式刺激下形成较积极的探索兴趣,以此优化学科教学的质量。

(二)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高效教学体系

教师需基于网络背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发挥网络技术的创新功能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平台拓展教学内容,形成更科学的知识架构。当前更多的受众已经接受并适应了网络概念,网络手段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也更频繁。语文学科教师需积极发挥网络资源对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创新设计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以不同形式展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教师需主动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主动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践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从而体现出革新的教学效果。如在开展《望洞庭》古诗讲解时,教师便可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让学生仿佛身处于诗词描述的环境中,使其能够真切体验到洞庭湖的景色,产生相应的情感,不断提升诗词的鉴赏技能,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和意蕴。具体而言,教师需通过教学实践展示与洞庭湖景色相关的图片信息,或者提供与山水景色相符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源,将上述资源进行科学整理后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致掌握洞庭湖的景色特征。此后教师还可运用动画软件生动展示古诗中的秋月、青螺等意象,为学生构建更完整的诗意画面,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产生更真实的情感体验,全面优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运用互联网强化教与学的联系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网络资源体现出更便捷和高效等方面的特征,不但能够全面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实施需从下述方面着手:第一,教师需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主动运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指导。此外还需尽量拓展学科教学的思维,保证学生参与学科活动的有效性,让其意识到语文学科知识的多样性特征,并将相关知识一并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第二,学生需基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自主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的任务目标。第三,师生需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广泛利用课堂或者课后时间进行交流探讨,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教师在规划《爬山虎的脚》教学活动时,便需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与核心进行准确把握,此后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内容,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理解课文的主旨含义。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深度,教师还可提前制作课件并分享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观摩学习,同时提出质疑,教师基于网络渠道与学生开展实时互动,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利用互联网模拟情景,保证互动效率

如果单纯使用文字对内容进行表述,则难以让学生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含义,因此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时,便需通过使用网络资源,对课文描述的情景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情感体验。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如果单纯就诗词的内容进行直接讲解,学生便难以真实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和情感的美好,更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精神。古诗词的表述语言较精炼,重点在于对意境的描绘。而小学生在此方面的理解能力不足,生活经验也相对匮乏,这便导致单纯使用文字讲解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实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多学生仅可机械记忆诗词内容,而对其中表述的意境和思想把握不深。而如果使用网络资源参与教学,学生便会通过各种感官渠道共同体验诗词的内涵,再完成古诗背诵等便会更加容易。如开展《静夜思》古诗学习时,教师便可搜集网络资源制作相应的动画,此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古诗的情感原本理解难度较高,但由于网络资源的广泛参与,便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多媒体手段可对诗词的情境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在创作时的心情。通过对环境的重塑和气氛的渲染,能够将学生引入相对真实的情境中,真切体验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感受诗词的意蕴。教师可在为学生播放视频信息的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哪个场景对应的诗句是哪句等。让学生能够将文字与图像对比认知,以直观的图像辅助理解文字的含义,这样学生在完成背诵任务时,也会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出现相应的画面,更有利于提升背诵的效率。教师也可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不断掌握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情况,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形式。如果学生在某个方面仍存在质疑,教师还可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化讲解。该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新奇感,同时还可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中。

三、选择小学语文网络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运用网络资源参与教学活动,最终的服务对象为学生,因此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规划之前,需先通过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调研,重点分析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面临的问题和主要特征,以此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学习活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特征,教学内容的不同也会决定使用网络资源的种类。因此教师需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形式选择和整理网络资源,让网络资源能够恰当发挥作用。虽然网络资源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科教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教师不能盲目依赖于网络资源的使用,不可将其作为教师的替代。因此网络资源应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途径,而不是能够替代教学活动主体的工具。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巧用网络资源,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过程,要重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加强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燕飞.以网络资源为依托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8):24-25.

[2]刘青芳.妙用现代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9(26):80-81.

[3]陈艳华.依托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J].科普童话,201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