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

儿童识字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儿童识字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儿童识字教育

第1篇:儿童识字教育范文

隋唐时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局面,国家得到了大一统。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和平、开放的文化教育政策,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教育,加强同各民族、各国的文化交流,促使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气象,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教育遗产。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之后的整个封建社会。它改变了自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的办法,破除了家庭背景起主要作用的评价人才的体系,使得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得到任用,提高了广大普通人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国家文化、教育的发展,“学而优则仕”成了之后各个朝代读书人的普遍价值观。这一时期的官学体制比较完备,但私学也同样非常发达。大儒王通弟子遍及全国,曹宪以文字学的教授名扬海内,颜师古和孔颖达是著名的经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在教授文章方面颇有建树。另外,唐朝的文学的繁荣景象,古文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唐传奇的创作等方面,无不影响到了教育的倾向。这一时期的蒙学,除了继承前代的优秀成果之外,还有新的特点,出现了一大批诗歌选本,供儿童学诗、读诗,出现了供儿童随身携带的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以便儿童随时查阅,出现了专供儿童习字用而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和道德教育作用的蒙学教材。总之,隋唐五代时期,蒙学教学内容自成体系,种类齐全,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都没有大的改变。

宋元时期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关系错综复杂,各民族之间文化、思想交流频繁的时代。宋朝就是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元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占统治地位,建立统治大江南北的政权,国家版图空前扩大,横跨欧亚大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它开拓了一个将近四百年的文化相当繁荣的历史时期。宋元时期的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中华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四大文明中的三个都诞生于这一时期。理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对整个社会和封建时代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也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总的来看,对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事一共有三个:两宋时期理学的创立;两宋时期三次兴学活动;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思想融合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延续了五百多年,其间有进步,有倒退,有内忧,有外患,有阶级斗争,有民族矛盾。然而,这段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大放异彩的时期:科学技术进步巨大,明代出现了三大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文学艺术方面,大批反映平民阶级的生活、抨击社会腐败现象的文学作品纷纷出现,并且其中不少已经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曙光;教育领域内,保守派和革新派相互争鸣,科举制度愈加僵化,带来私学领域内思想活动的愈加活跃,社会上藏书、编书以及书院讲学的风气愈来愈盛行。如此,思想领域内的启蒙思想必然会影响到蒙学,李贽的《童心说》中,在对儿童启蒙教育提出的意见里就渗透了鄙视封建伦常,反对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解放的思想。中国传统蒙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方面非常多。在长期的蒙学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出很多不同于当今教育活动的特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珍贵的教育遗产,我们必须认真、谨慎地对待。

传统蒙学的教育经验

(一)识字教学方面

蒙学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写字。识字教学也是伴随蒙学的诞生出现的教学活动。儿童进入学塾进行启蒙教育,首先就是要识字。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汉字的笔画、部首、间架结构等都有很多的讲究;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有形声、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六书”之分。面对如此复杂众多的汉字,要让刚刚接触蒙学的儿童完全掌握、领会是不现实的,而蒙学几千年发展下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儿童了解汉字的规律,制定适合儿童识字的教学计划。传统蒙学中,儿童在进行识字教育时,分成集中识字和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识字两个阶段,也称“纸上识字”和“书上识字”。纸上识字类似于我们今天给儿童用的识字卡片,有用一般纸张做成的,有用硬纸板做成的,还有用较薄的木板做成的。做法也不一样,有在正面写要识的字,反面写上同音字的;还有在正面写要识的字的楷书写法,反面则写篆书的写法的。书上识字一般用“三、百、千”作为教材,这三本书每本字数都在1000字上下,其中有重复的字,总数大约2000多字。这三本蒙学教材都是三、四字一句的短句,并且押韵对偶,儿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如果说纸上识字注重的是一个个汉字的话,那么书上识字则开始从篇章结构上着眼,开始有意识地教儿童学习阅读,并为以后作文学习训练打下基础。唐代大儒唐彪描述儿童识字说:“生子至三四岁,口角清楚,知识稍开,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可以看出古代儿童识字教育是纸上识字和书上识字的结合。一般是学塾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与写字教育同步进行,在描红、临摹、仿写的过程中加强儿童对汉字形体的体会、认识。

(二)阅读教学方面

阅读教学是继识字教学之后的蒙学教育第二阶段的教学。讲、读、背是阅读训练的主要环节,主要目的就是要儿童懂得一般文章的写法,并能流利地背诵多篇经典文章,尽可能多地进行词语和句子的积累。经过长期的阅读教学的历史发展,在清朝出现了《古文观止》这样阅读教学的集大成的教材。除此之外,儿童在阅读训练中还要掌握浅显的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和辞章之学。义理之学就是知道做人的道理,如何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孝悌等;考据之学就是在阅读时了解一个字、一件事物、一个典故,知道它们从何而来,是何状态;而辞章之学则是指平仄四声和对偶对仗的知识。这样经过训练之后,无论是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还是参加科举考试,都能从容应对了。

(三)写作教学方面

在传统蒙学中,写作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从某种角度说,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儿童学会作文。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以策论取士的科举制度下,作文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之前的阅读训练要求儿童不仅要把文章的词句背诵下来,而且要求儿童一定程度上对文章进行反复地揣摩、认真地体味,对文章的框架、立意等都要有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了解经典文章的精妙之处,自己下笔的时候也可以流畅、合理。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塾师在开始先要选择儿童熟悉的题目或者是前人写过的题目来练习,并且还强调塾师亲自示范,自己先作一篇,让儿童模仿。写作训练还强调量的积累,让儿童多作文,多作多改,不断地练习,才能出名篇。清代崔学古总结写作教学的经验:“讲一篇读一篇,读一篇背一篇,必令篇篇精熟乃已。积至一二百篇,或三四百篇,订成二三卷帙,时令反复潜玩,毫无一字不明,一意不达,乃为有用。”作文是操作性极强的训练,塾师教学的效果会从儿童的作文中直接、迅速地反映出来。而且要把儿童训练成写文章的好手,绝不是一天的工夫,需要塾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儿童反复地练习。

传统蒙学对西藏当代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

传统蒙学有不少值得称颂的地方,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控制启蒙教育的节奏,注意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儿童提问和创作等等都与我们现代的教育原则相吻合,而方法更加合理。西藏自治区的儿童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开始学习各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得儿童从小就开始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而不存在障碍,以及同时使学生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就成为启蒙教育应该予以重视并积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传统蒙学教育的梳理可以获得一些对西藏启蒙教育的有益启示。

(一)西藏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的教材编写上应短小、浅显、形式丰富、课文朗朗上口

传统蒙学教材在编排体例方面作者往往很下工夫,力图使儿童容易阅读与理解,所以,蒙学教材一般都是三字一句,如“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四字一句,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或五言一句,如“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七言一句,如“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这些富有节奏感的教材,儿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记忆。传统蒙学教材在押韵的同时,文章又凝练、概括,把大量的知识浓缩成短小精悍的语句。儿童乐于阅读,并能熟读成诵,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爱大声朗读、爱听故事、爱看图画。传统蒙学教材的编写无不遵循这个原则,使得蒙学教材没有统治者的硬性规定也能流传得很广泛,并且受到广大儿童的普遍欢迎。

(二)西藏儿童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现实,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传统蒙学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往往是几千甚至几百字的教材,就天文地理、人生百态、花鸟树木、礼仪规范无所不包。让儿童充分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社会,而因为形式的多样性,儿童接受起这些知识的时候,完全没有沉重感,而是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接触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各类知识。传统蒙学之所以在封建时代广泛普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学教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私学非常发达的明清两代,民间盛传一句“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可见,当时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多么贴近现实。儿童所学的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是极有帮助的。

(三)西藏儿童启蒙阶段应重视德育,并发掘丰富有效的德育教学形式

可以说,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贯原则。蒙学的内容正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蒙学教材中体现的勤俭节约、珍惜时间、奋发向上、仁爱宽容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都应该让儿童从小养成,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传统蒙学,不论是儿童最先接触的识字训练还是后来接触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都始终贯穿着一条原则,那就是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儿童的文明的言谈举止,使儿童从小就养成社会认可的礼仪规范。正因为如此,蒙学中的教育者非常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在蒙学教材中的运用和体系。例如,《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语,都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天性好动的儿童来说,单纯的说教根本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所以,传统蒙学便把道德教育融入故事、诗歌等形式的教学内容中,使儿童能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西藏儿童启蒙阶段的教学过程应难易适中,不能过分追求卷面成绩

第2篇:儿童识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儿童;识字;卡通动态字体

一、儿童卡通动态字体设计的相关概述界定

(一)字体设计的概念

在视觉传达之中,字体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和图形、色彩的组合,能够设计出完美的作品。字体设计也就是对文字的笔画、结构、章法、风格等在原有的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除了文字本身的设计以外,还有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设计、文字与图形结合的设计等。通过字体设计的一些艺术手段的渲染,表达了设计者独特的理念,能够使信息更好地传播给观者。字体设计一般会在很多地方使用,比如说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方面。

(二)卡通动态字体设计的概念

动态字体设计是以静态的字体设计为基础的,除了文字以外,还会加入动态软件制作,使其比静态的字体有着更生动的表达效果。过去的一些静态字体也存在动态的尝试,但基本都是增加动态趋势的一些设计,比如2.5D的字体、3D的字体、字体的闪烁等效果,都没有在根本上进行改变。动态字体的出现,使得字体有了一定的情感效果,通过缩放、跳跃、旋转等动态效果的组合,给观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现有的一些动态的字体设计基本上都是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如一些App中的字体、电影片头、电子海报等。卡通动态字体是为儿童识字所设计的字体,是在原有的静态儿童字体上加入动态的设计,除此以外还要加入卡通元素的设计。卡通元素的设计是用夸张、比喻、象征、提炼等手法将事物展现出来,相对来说是儿童较为喜欢的表现形式,比如《小猪佩奇》《爱冒险的朵拉》等卡通动画片中的人物元素都是深受儿童喜爱的。

(三)儿童对卡通动态字体的认知特点

卡通动态字体是专门为了儿童识字所设计的字体。儿童认知的方法与成人认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当成人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是非常注重细节的,是从局部开始观察的。儿童和成人相反,儿童往往是先观察一个事物的整体,再进入局部的观察。因此,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在设计卡通动态字体的时候,应该从整体入手,整个字体进行变换,而不是单个偏旁部首的动态的改变。除了单个字体的设计,为了贯彻整体性的概念,也可以设计一些常用的词语的卡通动态设计,这样有利于儿童快速识字。

二、儿童识字中卡通动态字体的视觉特征

(一)动态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标志着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生动形象的图像、身临其境的声音、鲜艳动人的色彩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很多方面也在进行一些悄然的改变。比如,儿童识字从一开始的卡片识字、书本识字、口头教学等方式慢慢转变为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现在新生代的家长也更容易接受移动终端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洪恩识字”“益智识字写字板”等儿童识字App中就有动态字体的呈现,运用动态化的字体造型,如字体笔画的重组,一笔一划写出文字,真实物体变化为字体等方式。这样的动态化的字体比起传统的识字方式更容易让儿童理解。传统的识字方式通常是一个文字配以一个相应的事物,这样导致儿童在识字的时候感到枯燥,不利于儿童学习识字。相比纸媒的展示,卡通动态字体有运动轨迹、节奏快慢等,在变化之中体现文字的历史和文字的来源,更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二)卡通化

卡通最早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讽刺幽默的意味。在中国,卡通、卡通电影与动画片的含义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动态字体卡通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点。儿童识字所需的动态字体的卡通化要更加贴近生活,要偏向直观的形象。儿童偏爱的卡通作品,并不一定受青少年喜爱,这是因为卡通化的作品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并且能够促进儿童对联想能力的发展。儿童喜欢的卡通大都情节简单,场景较为趋于平面化。因此,在设计卡通动态字体的时候,卡通造型也不能过于繁琐,不需要太多的层次和透视。在市场上70%的识字软件呈现的都是二维的卡通,只有30%的识字软件是三维立体或者是玩偶卡通的,元素太多会干扰儿童获取有用的信息。因此,儿童识字相关的字体设计需要卡通化来支持,但是更多的是需要符合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卡通字体的动态造型。

(三)剧情化

卡通一般都是有剧情的,卡通动态字体的设计也需要剧情支撑,那么就要求在设计卡通动态字体的时候将汉字的字形、字义融入到单个汉字演变时的动态设计之中。例如,在设计“雨”时,能够先出现一朵云,慢慢云朵增加,变成乌云,最后下雨,变成了“雨”字。这样很清晰明了地告诉儿童这是“雨”字的一个简单的形成的过程,让儿童形成连贯的记忆。除了单个汉字的设计以外,一组相关联的汉字运用剧情化的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识字卡通《巧虎学汉字》中,每一部分学习的文字是有关联的,如说“云风雨土”都是与自然相关的,视频中就将云、风、雨、土四个事物拟人化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故事具有连贯性,也就是剧情化的特征。儿童在故事中学习汉字,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儿童识字所需要的卡通动态字体的时候,除了可以在设计每一个字体从卡通形象演变成汉字时使用剧情化,也能够在同类字或者相似字的组合设计时加入剧情。

(四)多感官化

人类一般都是通过五大感官了解世界,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多感官也就是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的设计融合在一个字体的设计之中。在设计儿童识字所需的卡通动态字体的时候,也能够加入多感官的表现形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多方面激发儿童对识字的兴趣。例如,在设计“杯”字时,儿童在视觉上会联想到杯子的形状、杯子的样式,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敲击被子会发出声音等。在设计文字时合理运用多感官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表达文字的特点和意义。人类的五大感官也是能够相互影响的。视觉观看的能够影响听觉、嗅觉、味觉等,比如看到红色就能够联想到炎热、热情,看到墨绿色就能够联想到夏天等等。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单要有视觉的表现手法,还要结合人类五大感官的特性,将文字的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儿童。

(五)字形与字义相联系

设计卡通动态字体时,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是对儿童识字具有很大的帮助的。字形指的是字的形体,字义指的是字的意义。汉字一开始只有一种意义,是本义,后来由本义衍生开来的就叫引申义。在古代就已经有从字形上去把握字的意思的先例。《周礼》中提到:“古者八岁入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也就是说远在周朝就已经有人懂得从汉字的形状结构来分析汉字,从而把握字的意思,并且展开教学。在“百度汉语”这一款App中,为了介绍常用的文字,在每一个基础文字后都有一个“字源传说”的栏目。这个部分介绍了每一个字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同时配有一些静态的卡通文字和图形的变化,在变化之中将字的形状和字的意义相结合。这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文字字形与卡通形象相结合,文字字义和动态表现形式相结合,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和卡通动态字体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建立起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完整的联系。

三、结语

卡通动态字体已经是未来儿童学习识字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为儿童识字所设计的卡通动态字体,要从儿童的角度考虑,分析儿童的审美标准,符合儿童最基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助于儿童识字学习的卡通动态字体。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吕杰.浅谈动态字体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互动表现[J].艺术科技,2015(8).

[3]商毅.动态字体设计的视觉语言研究[J].包装工程,2016(11).

第3篇:儿童识字教育范文

(一)蒙学书法教育的职能主要是服务于科举

科举制度诞生后,整个社会的文人蜂拥挤向科举,力争入仕,蒙学教育也在这种背景刺激之下得到发展与普及。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唐代科举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新唐书•选举志》)可以证明。蒙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士人将来参加科举打好最早的基础,甚至一些蒙学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直接为科举的。正是这样互相衔接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之下,蒙学教育的出现、发展、兴盛,无不打上了科举的烙印。唐代参加科举者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生徒”,一为“乡贡”。“乡贡”中以私学出身的人居多,在唐代所选的士中,占有很大比例。这恰恰说明出身“乡贡”的士子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包含了蒙学阶段教育的部分,而当中也必然有学习书法的经历。

(二)蒙学教育中的书法教材以识字、习字为主要内容

唐代蒙学课程由于传统儒学的影响,教育的主要内容仍是学经,如《孝经》既是“童子科”的考试内容之一,也是国子监中的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的共同课程。唐玄宗时期,明令老百姓须读《孝经》。这些做法自然而然会对当时的蒙学教育内容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教育内容还包括了识字、史学、诗赋文章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由于书法在官学和科举中地位特殊,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蒙学教育。唐代保存和流传下来的书法教学的论文数量相当多,足以证明这一点。本文在此通过对《千字文》的简述,希望能对唐代蒙学的书法教育现象有个大致了解。《千字文》的来源和编著情况说法不一,现在一般以唐代姚思廉的《梁书》中记载的内容为通行观点:“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主。”[6]《千字文》作为通俗识字教材,在唐代十分流行。《太平广记》卷二零七“僧智永”条载,隋时曾经临摹八百本《千字文》散发于人。《朝野佥载》卷五,并州人毛俊之子四岁被武则天召进宫内试字《千字文》,皆能暗书。《封氏闻见记》卷十还有天宝间进士周逖改编《千字文》一事。另外,据今人高明士考证,在敦煌遗书中,《千字文》的书本多达32种,更有藏华对照本、汉蕃对音本。《唐摭言》卷十记载:“顾蒙,宛陵人,博览经史,慕燕许刀尺亦一时之杰……甲辰淮浙荒乱,避地广州,人不能知,困于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于聋俗,以换斗筲之资。未几,遘疾而终。”[7]1969年在新疆吐鲁番考古工作者清理的一座唐墓中发现了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原风里义学生卜天寿的《论语郑玄注》抄本残卷,该卷后附杂抄部分,就有《千字文》开头五句。这不仅说明了《千字文》是唐代蒙学教育中较普遍的初级识字、习字教材,同时卜天寿抄本残卷的发现也证明了唐代蒙学教育的普及(不仅中原地区相当发达,而且也渗透到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学习的内容和教材也基本相同,可见《千字文》波及范围有多广)。

(三)蒙学阶级的习字教学方法和内容主要是围绕执笔、用笔、结构来进行

“楷法遒美”的科举要求直接影响到唐代官学和私学中书法教育的各个层面,蒙学中的书法教学也大都集中在对楷法的诠释上。楷书风格在唐代成熟,为总结汉字的造型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现实经验。在唐代出现了许多关于楷书的初级习字教学法。如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和《用笔论》。《八诀》讲怎么写笔画,《三十六法》讲怎样结构造型,《用笔论》则专谈笔方法。蔡希悰《法书论》中记载“旭尝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其次变通适怀……其次在纸笔精佳。”[8]张旭强调了学习的次序,即首先是执笔,其次是用笔,再次是结构,最后是变通适怀和纸笔精佳,而前三者正是唐代初级书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可见唐代蒙学中的书法教学受科举重书等原因的影响,以实用性为主,形成了大量相对成熟的针对蒙学儿童的教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不少教学思想和方法至今在书法教材中屡见不鲜。

对当代儿童书法教育的启示

第4篇:儿童识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榫卯玩具积木儿童书

一、汉字儿童玩具设计形态与现状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仓颉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世界上存在的万事万物为客体,创超出大能记录江河湖海,春夏更迭,小能记录衣食住行,所思所想的载体———汉字。数千年来,汉字形体不断发展演变,不同的历史阶段汉字的外部形态和总体风格特征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变化①。随着这一切的不断发展,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也就固定了下来。确定以“点,横,竖,撇,捺”为主体,附带大约32种笔画结构来组成各种汉字。在构成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称之为构成。而在汉字的组成中,我们同样将笔画结构看作组成各个汉字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这些汉字。中国汉字数量超过9万个,能够全部认识9万汉字的人几乎没有,哪怕是博学鸿儒,因此老师叫不出来学生名字,播音员读白字,大可不必惊诧万分,但是通过汉字使用频率统计,历代常用字在三千到六千之间②。这些庞大的汉字数量,成人掌握起来尚且困难,更何况儿童,所以,培养儿童的识字兴趣和帮助他们掌握基础汉字是我们急需做到的事。

二、汉字文化与儿童玩具

汉字在儿童初步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以图书的方式出现,当前市场上对汉字玩具并无过多的开发和投放。随着积木类玩具的出现,汉字玩具也有了进一步的开发,积木类玩具与汉字的结合。

1.榫卯结构在汉字积木玩具上的拼接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多以木质构件为主,榫卯成为常见的结构。榫卯结构造型多样大多为方榫,圆榫,燕尾榫,企口榫为主要连接方式。它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改良下,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榫卯结构一开始应用于在古建筑上,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继建筑榫卯后又一创造性的应用。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妙和中国古代建筑一样,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家具独特的美除了造型之外,就是结构的科学性。只有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的基本制作方法,才能真正体会到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1)积木类玩具现如今在玩具中使用榫卯结构的玩具并不常见,像国内知名的玩具企业“木玩世家”与“小鲁班”也多以积木简单的堆叠为主,较为简单,鲜少有拼接构件。组装类积木中,最知名也最成功的企业,当属“乐高”。乐高通过简单的榫连接组成简单的个体元素,通过儿童自己的想象并加以引导,做出各种创意无限的玩具造型。当前,儿童积木玩具以乐高玩具最为风靡,国内积木玩具缺乏创新,一味地模仿与借鉴,品牌意识不强,而识字类玩具多以图书为主,大多缺乏创意,鲜少能使儿童亲手去触摸感触汉字结构之美。(2)榫卯与汉字玩具设计将汉字笔画作为最简单的积木组成构件,通过榫卯结构,各个笔画可以自由连接,组成多种多样的的汉字,带领儿童学习和认识汉字,根据自己手动的拼接去认识汉字,给孩子们认字的路上带来更多的乐趣,既增强了拼字游戏的趣味性,又能使孩子们了解古明的伟大。进一步了解古建筑与古家具中不费一钉的巧妙之处。分析这种积木生产的可行性,首先汉字笔画有限,作为基础部件并不存在过多而无法批量化生产的问题。而且可以根据汉字笔画使用频率,决定在一套汉字积木中添加各种造型积木的数量,帮助孩子完成多个字的拼接组装。现如今,对于传统的榫卯加工方式由机械化为主,手工生产为次要辅导。在玩具中使用的榫卯结构可以在传统榫卯结构上进行加工和改良,使之难度系数降低,更适合儿童的心智开发,不会因为过于困难使他们失去探索的兴趣。针对有认知能力的低龄儿童,他们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且充满对学习的探索,玩具操作对他们没有较高的难度,处于正在识字阶段的他们正需一款玩具帮助他们增加识字量。在创意上,将汉字与与玩具结合,开发出新型玩具与识字工具,是儿童玩转识字,思考的优型玩具。结构上,以汉字字形作为基础结构,由汉字笔画作为个体,用过榫卯的结合形成。在完成一个汉字的组装的任务后可以将其拆开在组成下个汉字。循环使用不造成浪费。在汉字字形的基础上根据榫卯结构的拼接难易做出些许改变,当然不会改变字体的大概形状。目的是简化玩具的难度更适合学龄儿童的使用。玩具分别有木材和塑料两种材质。实木材料价格略高但是安全环保且具有其独特的纹理,造型美观大方具有珍藏性和收藏价值。塑料材质价格稍低,不易损坏而且更耐摔耐磨。孩子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选择产品。

2.汉字笔画交互类玩具书设计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由原来的注重产品的实用性逐渐转变为关心自身的需求。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下,交互类产品有了巨大的市场。交互设计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从而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基于现状,传统的书籍也在不断地转型,变化。儿童的书籍从普通的纸质书籍到AR书,3D立体书,概念书的出现。各种书籍类型有利于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到愿意主动去接触书籍信息,增强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感和儿童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能力,提高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少儿读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限制,他们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都处于稚嫩阶段③。而玩具作为儿童游戏体验的载体,在玩具中得到学习,扩大儿童的知识储备量,将互动性与娱乐性结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玩具书便是儿童阅读学习与探索发现结合的一种产物,它既有书籍的形态功能又有玩具的属性,书籍翻开,立体的事物便在眼前展开,有的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机关”,需要儿童打开“机关”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目前市场上玩具书的种类多样,有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有科普类的,有讲故事的等等。如果将汉字的认识与玩具书进行结合,将识字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让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更加轻松愉悦。汉字立体书的构想是在对立体书与汉字教学结合的的基础上进行结合,每页由简单的汉字笔画或者偏旁部首组成,再通过书内立体的小折页为这些偏旁部首变换成不同的汉字,由此达到增加识字量的目的。可以说,书籍本身是动静相融,一件好的作品,必须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好奇,增强印象与兴趣,读着才会有强烈的欲望去翻阅,审视,沟通和交流,享受书籍在传达过程中产生的快乐,以实现书籍设计的目的与意义④。如今汉字艺术多在追求更高的视觉感染力,对一些冷僻字,古文字进行加工再寓意或者在基本的汉字结构上做出变形使它只保留偏旁或笔画做到既是汉字又是图像,通过两者的结合赋予它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的欣赏不仅只有成人可以做到,儿童也独居欣赏的眼光。将图书封面或者内页中的汉字设计做到富有童趣可爱。将儿童汉字审美不断提高,对于汉字立体书更高阶的设计之道仍在不断的探索。

三、弘扬中华汉字文化与儿童玩具的设计与开发

汉字的意义不仅仅只在于表面字的意思,更在于它各个组合中所传达的意义,经过千年的累积,我们面对的“意义”浩如烟海,古文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是穿越千年后仍能流传的不朽。是穿云破月,叠叠花影;是西北长安,江水东流。而汉字,是破解它的密钥。我们颂古人之文,察古人之情,殊不知自己的表达却越来越瘠薄,却来越没有重量,越来越缺乏想象。汉字是情感表达的桥梁,所以我们更应该引导儿童去感受,去体会汉字来带的乐趣。玩具和图书是儿童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两大物品。使他们最易接触和最易得到物品,可以说儿童早期接受到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养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玩具陪伴了大多数孩子的童年。识字类儿童玩具未来的发展当然不会限制于如今的这两类,今天提出的也不过是个抛砖引玉的看法,未来汉字玩具的发展,将更贴合儿童的需求,它可能以毛绒玩具,电子玩具,智能玩具等各种方式出现。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入,教育方式方法也开始不断转变,玩具的教育功能也越来愈受到更方面的重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益智类玩具,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结语

第5篇:儿童识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趣味教学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能有效带动阅读、写作及其他方面的语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中高年级学生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汉字趣味教学的基本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趣味”意为: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在《心理学大辞典》指中“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它与需要相联系。”趣味教育可归纳为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主动而有规律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理论、知识和真理,提高人们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汉字教学多为拼识读音、解释字义、反复抄写及听写,简单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汉字教学需要引入趣味教学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轻松学汉字、快速识读、书写、运用汉字的目的。当然,小学汉字趣味教学还要遵循科学性、渐进性、实用性原则。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和学习需求等,科学合理地按汉字的造字规律与结构规律,在教学中融汉字形、音、义三位于一体,选取合适的汉字趣味教学形式,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在设置教学内容与趣味教学形式时,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还可充分利用生活实践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小学汉字趣味教学的有效形式

有效的趣味教学形式能为汉字教学增色不少。根据教学经验,可将汉字趣味教学的有效形式总结如下。

(一)字理规律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提出汉字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与专注。前四者被学界公认为四大造字或构字法。这“四书”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得排列正好适合儿童认知的顺序。象形字简单直观,如日、月等字,可采用汉字与实物图片对比的趣味形式教学,让学生加深印象与理解;指事字的学习,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找到提示符号,教师采用“添笔变字”的游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日”字添一笔可成“白、旦”等指事字;会意字的趣味教学形式较多,如,可以将偏旁和字义结合起来,“休”就是人靠在树上休息,又如结合汉字构型规律单字叠加:木——林——森,人——从——众等;形声字学习则可紧扣形旁和声旁,如“曼”,有心走不快是“慢”,见水装不完是“漫”,长草难收拾是“蔓”等。字理规律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记住形旁的表意规律,是减少学生错别字的有效教学手段。

(二)创设情境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创设情境,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激趣等手段创设教学环境,提学生高识字效率。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汉字学习视频,如《汉字宫》《快乐学汉字》《迪迪豆豆之汉字小侦探》等,一些篇幅短的视频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汉字剪纸也是不错的情景式趣味教学形式,学生动手又动脑,使汉字变成饶有趣味的文化。情境创设汉字教学非常符合低幼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汉字,化难为易,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趣味故事

趣味故事对小学生学习汉字字音字形字义可起到重要作用。如识别同音字的故事:从前,有个纨袴子弟,学习不好,好吃懒做,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随手一写便招呼仆人去买。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哈哈大笑。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如认识形近字的故事: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张“战表”,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大字。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不解此谜。官员何瑭解释:“这是要夺我国江山。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在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原信退回。匈奴首领拆信一看急令退兵。原来信上变成“未必敢来”。趣味故事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汉字的魅力,也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懂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

(四)游戏识字

汉字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游戏精神,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有竞争气氛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奖惩机制的加入亦可加深印象,督促学生加强学习。结合教学实践,下面总结几项实用高效的游戏识字形式:开火车——教师教授新生字后,为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问同学:“小小火车哪里开”,学生争先恐后:“这里开、这里开”,老师即可挑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前向后依次认读已学汉字,若遇学生学习不牢说错,则请其他组小朋友做“修车员”进行更正;猜谜语——主要是猜单字字谜,教师既结合字形又结合字义,让学生竞赛猜字谜,如:一只黑狗,不叫不吼。动作表演“你来比划,我来猜”;笔画“加减换”等。动作表演、开火车等游戏适合简单的汉字学习,也适用于低幼儿童。猜字谜、“加减换”等游戏适合中高年级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小学生。

(五)童谣儿歌

唱童谣,识汉字。既可诵读已有汉字童谣,亦可让学生自编识字童谣。学生在欢乐的节奏与音韵中认读和巩固汉字,区别形近字,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很难区分形近字“烧、浇、绕、晓、挠”,老师给学生编一段顺口溜: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用丝来缠“绕”,有日见分“晓”。即让学生区分了字形,也名白了字义。顺口溜朗朗上口,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学汉字的能力。教师可大胆地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区分形近字。字族文识字也是采用儿歌等形式帮助趣味识字的一种高效形式。字族文即以某一字族为主要生字创编出的儿歌、短文等文学形式。如:“皮字朋友多。有土堆成坡,有水波连波。碰石皮擦破,走路跛一跛。披衣床上坐,被子多暖和。玻璃窗前望,夕阳染山河。外婆来看我,带来甜菠萝。皮--坡波破跛披被玻婆菠。”这种识字方法信息量大而集中,识字量多,学习效率高,同时字义分辨清晰。

(六)联想记忆

联想记忆比较适合合体字的学习,可通过部件字义联想、字源联想、字形联想、字音联想等方式来帮助汉字学习。如“裕”就是“穿的、吃的有很多”,竹字头像两个英文字母k,通过字形比较,可以提高学生汉字学习能力。归纳不同词语中的共同语素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汉字,更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汉字。联想记忆也可以用于独体字的学习,如“山”“日”等象形字,教师可以举出这些字的甲骨文、篆书等古体字形,让学生联想实物,猜字义。结合字体演变学汉字,能使汉字学习变得神秘而有趣。发挥学生联想记忆汉字,毋庸置疑是提高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要注意,联想的科学性。

(七)绘画识字

这里绘画识字不是婴幼儿阶段的挂图识字,而是指将汉字与绘画结合,教师可从汉字字体演变处入手,指导学生画写汉字,让学生了解字形演变的过程,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方式最适合象形字教学。如王润城的《甲骨文儿童识字与绘画》巧妙地将识字、绘画、国学融为一体,将汉字鲜活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种探究汉字造字缘由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理。又如龙安的《识字绘画大课堂》根据汉字组合规律,创造性将图画练习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用独到的字义解释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与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还有汉字简笔画,通过夸张的颜色突出汉字象形色彩。绘画识字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强调画的部分,画只是作为识字的辅助手段。

(八)生活识字

我们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汉字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因而利用生活环境学汉字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班上同学的名字可以作为有效的识字材料。小学生热情,喜欢交朋友,认识名字不仅可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帮助其认识更多的汉字,这其中的感情因素可使汉字学习变得更加亲切与自主。此外通过电视节目字幕、广告招牌、包装说明、等也可以学到大量的汉字。老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身边的汉字”,学生一定能收获不少。像这样生活化的学习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趣味教学是汉字教学的有效形式,对小学汉字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形式并不是尽善尽美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小学汉字趣味教学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奇求趣,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尊重具体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合理设计趣味语料与趣味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玲2015《汉字趣味教学法在泰国中学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泰国邦立中学为例》,《广西大学学位论文》。

许慎2012《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