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

网络课程教育全文(5篇)

网络课程教育

第1篇:网络课程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课程”的网络教育平台,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高新技术进行教学的平台,是巧妙地将高校思政课融进网络信息技术的一种高效学习模式。该平台集师生交流、思政学习教育于一体,是一款多功能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教育系统。该系统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将信息最大化全方位向学生展示,帮助全国高校更顺利地开展思政课程教育。同时,建立建设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能够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更便于同学们学习,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效果[1]。

一、“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现实探索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于传统“两微一端”平台的建设模式“两微一端”即为微博、微信与新闻客户端。“网络终端”表示包括电脑、平板、手机等等各种可上网的智能终端设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以及以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网络应用”迅速在改变整个世界和社会,不断有新的网络终端和网络应用被开发,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2]。在校大学生习惯于使用这些自媒体平台,在该形势下,应当更好地应用网络,抓住高校大学生网络用户比例高的机遇,着重进行“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的相关建设。同时,掌握时代特征,不断完善思政网络教育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使得思政网络教育平台更加具体、更加专业,实用性和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进网络教育大平台。这种方式更加个性化,但是受众比较少,对于教育主体网络素质水平要求比较高,仍需继续改进。

(二)易班网进行思政课程的探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方面,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易班”推广计划。其用意是将易班网补充打造成适合于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大学生生活服务以及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的大学生网络互动平台。教育部曾在2014年明确指出,全面启动易班的大力推广工作。易班网是目前国内最具地位的全国性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它的发展以及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平台借鉴和学习。第一,易班网平台的建设范围广,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个小地区,而是得到了整个市区甚至是国家的大力支持,打造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第二,易班网的运作大力依附于互联网的使用,在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网络应用的运营、推广等方面,都顺应了当代形势,谨遵互联网规律,通过不断实践,不断进取,取得了如今的成就。第三,易班网络社区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课上可以通过易班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学习,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课后可以进行知识探讨,彼此学习网络文化,助力思政课程学习效果提高。第四,易班网络不仅善于进行自身建设,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其他常见的各大网络应用。为了迎合时代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易班网络社区同时开启了易班的微博和微信,在这两种网络应用中开创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后,易班网没有止步于现状,不断开创进取,丰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网络技术,开发了适合于多种智能终端的客户端应用,使得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设备进行登录。易班网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巩固了易班网络社区在网络教育平台的地位。

(三)课程教学专题网站有序开展思政教学目前,已经有平台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教育“红色网站”,即课程专题教育网站。该网站紧密贴合学生生活与教育,能够及时最近的思想理论以及政治事件,以便正确地引导高校学子。同时,校方加强引导学生对该网站的重视,在该网站上安排部分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习惯性浏览此网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广大学子的政治思想。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网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普及,各行各业都与网络产生了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而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果只是依靠于传统模式下的书面教学,内容乏味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很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情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是完全难以满足国家要求的,必须丰富其他途径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的灌输。一是高校必须充分了解思政课的教育要求,做到保质保量地开展并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负责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利用互联网开展社会主义特色思想教育,提升全体学子思想高度以及文化视野;二是建设适合于新时代新课程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专题网站,开设与专业教育相匹配的活动,让思政课程教学的主题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改善思政课程教材编排,开展适合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提高教材使用效率。

二、“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要素分析

(一)以思想要素为主导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主要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主导,坚持该项思想要素,永不偏离。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党的根本目标出发,积极跟随高校党委的引导步伐,重点掌握学科主要思想,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在该课程上,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进行摆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课所传达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观点中,帮助学生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

(二)以理论要素为框架在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下两种理论。一是坚持顶层设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国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总体建设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工作计划。设置教学工作规定,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对于思政工作的认识以及教学能力,巧妙安排网络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以及活动安排。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时代在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及细节安排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将传统教育与现代高新技术进行融合则显得十分关键。利用网络开展思政课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引导,促进学生思想深化改革,打造符合国家要求的、思想端正的高水平人才。

(三)以制度要素为前提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实践探索的开展,制度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平台建设必领以制度保障为前提,通过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提升思政课程魅力。教学主体制度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整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因此必须发挥领导协同作用,共同开展思政课程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规范有序的学科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要严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思政教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作为思想导向,形成符合国家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办学制度[3]。

(四)以资源要素为基础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最基础要素就是资源。目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条件下的学生思政教育。传统的书本教学内容冗杂,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对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在课上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对教材进行讲解,而网络教育则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上至少具备以下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师与同学们的需求。一是课堂教学内容。我校在该模块上放置了课堂教材的相关课件,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结果显示,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时间,这些课件的浏览次数达到三千多次,学生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传统的书本形式,学生学习、复习过程比较单调乏味,通过该网络教育平台,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补充了教师课上由于课堂时间不足而没有提及的知识点,实现了思政教学的高效化。二是理论区域。该平台理论区域设置了两个新型模块,经典文献与理论探讨。在经典文献模块,会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文献,感兴趣的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性阅读,同时知识面也得到相应提高。在理论讨论模块,同学们可以对于课堂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习知识量,加深同学们对于思政的理解[4]。三是时政新闻速报。现代社会信息高速传播,自媒体行业兴起并且迅速膨胀,各类新闻报道真假错乱,新闻评价鱼龙混杂,学生们难以了解事情的真相,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因此,该平台设置了时政新闻速报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学校速报以及社会速报。学校速报主要是及时更新一些国家教育部有关思政教育的报道以及全国高校关于思政教育的最新举措。社会报道模块会及时地更新新闻政治内容,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理性看待问题,将在思政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分析,知行并进。四是辅助教学管理。由于课上的时间比较紧张,教师讲授思政知识已经难以完成所有内容,在作业以及其他教学管理上更是没有时间。因此该平台设置了辅助教学管理,负责公布一些学校的思政教学计划、考试安排、作业布置等,以及我校对于思政教学工作临时做出的部分调整,辅助学校更顺利地开展思政教学工作。

(五)以技术要素为支撑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在技术上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高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该平台系统由于是为学生用户服务,必须保证在大量的用户同时访问时能够保证运行速度,避免影响学生学习。同时平台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从控制访问、认证安全、数据加密、安全系统等多个方面对体系进行安全性设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二是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平台应基于J2EE架构,采用B/S系统结构,采用中间件技术,提供开放接口,便于不同厂商的产品和不同软硬系统在平台上的集成;平台应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进行灵活部署和组合,易于升级和更新;平台容量应满足用户数量的考虑。

三、“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利用“两微”形成共享格局现代人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在“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建设时,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搭建一个网络互动分享平台,师生通过这些生活中常用的软件进行沟通,对于任何思政话题都可以进行讨论。教师可以一些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新闻等,并做出一些中肯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论,正确地引导学生。同时,以课后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对于某些社会热点的看法,对于思想偏离者及时跟踪,予以指正。

(二)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就是利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对于网络虚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干预以及正确的引导,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该“思政课程”教学平台上发表言论,并且后台数据库收集学生的意见,对于课上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搜集回答具有创新性以及思想积极的言论反馈在讨论区主页面,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对于不当言论,教师应当及时干预,进行教育,全力培养优秀的思想端正的高素质人才。

(三)彰显思政课程育人网络资源模式传统的书面教育对思想的渗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网络文化的传播速度,因此把握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当下最高效的途径。教师应该整合思政教学教材内容,结合时代热点,进行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同时,结合网络平台,开展相应的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思政教育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5]。

(四)形成“互联网+教育”思政育人体系若想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思政育人体系,首先,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应当顺应时展,更新教育观点及模式,心平气和地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习该模式下的操作技术,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提高综合素养。其次,高校应当开展思政教师专业课程培训,使教师深度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提高微课制作、视频剪辑、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等基本信息处理能力。最后是教学设备。高校应当在全校安装“智慧教室”,实现智能装置的全校覆盖,确保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高校思政课程的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中起到非常好的帮扶作用,能够更好地开展具有自主性、协调性的教学,避免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应当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大力推广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静静.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8):179-180.

[2]符燕津.高校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91-92.

[3]郭爱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5):138-140.

[4]杜刚跃,孙瑞娟.高校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122-126.

第2篇:网络课程教育范文

1.1内容设计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包括内容分块、内容编排、内容链接和资源扩展。教育生态学的限定因子定律中最主要的是限制因子的能量流与信息流,限制因子的种类样式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网络课程中的内容设计输入的就是教育信息,也就是限定因子中的信息流,要保证它的种类样式繁多,就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挖掘,如对内容分块时,要按照所选主题层级性的分块,类似于梯田的梯级,每级都是独立的个体,每级又都是下一级的延伸和上一级的基础,可以保证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都能在内容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者的数量。内容编排时要紧紧围绕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新一代的网络课程学习者有着不同于以往学习者的显著特征,他们的想法更独特、思维更活跃,并保有一贯性的网络思维,网络已经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为他们完全习惯了网络式的学习,习惯于学习的多任务,可以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更可以边聊天边学习;他们习惯于浅阅读,刷微博、看微信只看标题,不细究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斟酌课程的主题,要让他们从主题开始就深深地被吸引住,否则再丰富的内容也无济于事;他们习惯于碎片化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点也各不相同,内容上不相关联、七零八落的知识不经意间就会被牢牢记住,并在需要时随时可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接,因此作为课程设计者不能忽视内容上的任何一个分支,这些都可能成为学习者热衷的知识点。内容的编排也要遵循课程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保证从任一角度都能顺利地进入课程学习,即随机进入式学习,即满足了学习者的好奇心和不同的知识基础,又确保了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要。内容链接实际上是多角度呈现问题的最好方法,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链接内容学习,确保每个学习者学习的内容都是个性化的、多样性的,无疑会提高学习的质量,也势必会增加学习者的数量,因为每个来此网络课程学习的学习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定位。链接内容的形式也要丰富多样,文本、视频、音频、动画、数据库、论坛、电子书等用于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增加学习者的动力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资源扩展保证了信息量扩大的同时能够挖掘出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类型。当然,对限制因子研究要看到它的客观限制性,重视它。分析它,不断排除其限制作用和影响,教育发展才会更快、更好,课程设计开发才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1.2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控制、交流与协作、媒体选用、练习与反馈、追踪5方面。其中对于学习者控制和媒体选用环节,我们应该结合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学习能力独立控制自身的学习进程,保证学习进度不会被拖着走,自定学习步调也是体现网络课程个别化学习的主要特点,这与耐度定律中提到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恰好吻合。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在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能够适应范围最大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生态主体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否则会适得其反,这是网络课程学习者控制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媒体选用亦是如此,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力水平,最适合的媒体就是录音机媒体或广播媒体,如要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网球击球技巧,最适合的媒体就是视频媒体或实际操作训练,每种媒体都有独特的适应领域和区别于其它媒体的鲜明特性,不存在适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超级媒体,也就是说网络课程中要依据所要呈现的内容恰如其分地选择媒体,量力而行,适度选择,考虑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衡量经济上的开销。超出媒体的适用范围或者没达到媒体的适用范围都会使网络课程。交流与协作环节对应的则是教育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及群体动力关系原理。一旦离开学习者赖以生存的环境,个体、群体就会失去生存能力,即花盆效应。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尤其要还原学习者的交流与协作本能,让他们能够自由地与学习伙伴或教师随时随地的任意交流,想问问题的时候就问,有疑问了就找人回答,丝毫不会因为是网络环境就阻挡交流的热情和冲动,提供的网络环境就和平时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网络充当的角色只是工具,学习者个体或群体就永远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生存的能力,也永远不会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感觉。学习者通过交流与协作能够了解到学习伙伴或竞争对手的学习近况,鼓舞斗志努力向上,这就是同一生态位中的竞争体现,因此网络课程中良好的交流与正确的协作是良性竞争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群体成员或学习伙伴的学习成果得到奖励或受到好评,无形中也会激励整个群体的学习者,催生出群体领袖或带头人,这就是群体动力关系,因此在网络课程中适时地与优秀学习者交流沟通或定时观看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讲座视频无疑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推动力量。练习与反馈则反映的是一种教育节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是一种教育节律,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也是教育节律。教育节律客观存在,按照教育节律正确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课程内容学习完之后的练习、测试、反馈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节律,它必须做的像课程测试一样,单元末有单元考,课程末有期末考,这样才符合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节律。如果违反了网络教育节律,也收不到预期效果。追踪记录学习过程,定期观看学习曲线,同时也能够追踪到其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图像,这保证了学习者不仅能依赖学习经验、学习轨迹来完成学习,也可以在其它学习者的学习动态中得到启示,合理的学习计划交流,正确的学习经验交流才能促进知识更新,形成边缘动态,即边缘效应。因此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学习者追踪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1.3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网络课程中的界面设计实际上就是教育生态视角下的生态环境设计,良好的环境才能造就英才,它反映的是网络教育生态环境在网络学习者与学习内容间的重要作用。界面风格、语言是否一致,布局是否合理,视觉元素搭配是否协调得当,视频播放是否流畅,动画设计是否新颖,背景音乐是否利于学习,导航是否方便易用,链接是否明显易辨,这些都是考查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指标,这与教育生态系统主张的将人作为信息环境系统的中心环节,突出人在环境中能动的、积极的作用完全吻合。但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对于学习者的环境需求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新一代的网络学习者早已习惯了虚拟的情境、3D的场景和天马行空的设计,因此网络课程界面形式的不断创新势在必行,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界面设计上只能让网络课程离学习者越来越远,打开课程主页的同时也就是他们放弃学习的时间,因为这样的界面设计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界面模式单一,框架结构雷同,不同的只有页面上方的课程标识,可能连课程设计者本身都会觉得味同嚼蜡,因此不创新实在是难以服众,这也将成为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4技术设计

网络课程的技术设计,包括系统能否兼容,安装与卸载是否容易,能否可靠运行,是否符合媒体格式的技术标准等几个方面,这些其实都是便于学习者的设计,也充分反映了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试想让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数字移民去开发出适合于数字原住民思维习惯的设计是何其难啊!高深的技术不是问题,教育理念、思想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合理设计的前提是想法、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才行。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只有通过人的行为的不段变化才能使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逐渐地趋于平衡态,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结语

第3篇:网络课程教育范文

由于网络学历教育中隐蔽课程的存在和其不容忽视的作用,给网络学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网络学历教育应坚持终生教育的观点。常有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已经成年,其人生观和思想已无可塑性,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只需重视教书,没有必要再谈育人。事实并非如此,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可塑性极强,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虽然某些学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动机也不如普通学生单纯,但本质上是上进的。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要看清这一点,坚持终生教育的观点。坚持终生教育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并且相信在长期地、艰苦地努力工作中,一定会给网络学历教育学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从单调而有限的隐蔽课程中受益。

2.要提高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网络学历教育一线上的网络学历教育教师,是能否使隐蔽课程起到正面作用的关键。因此,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外,还应热爱网络教育事业,具备过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政治上要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业务上应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在教学和管理服务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公正无私。只有这样,才能博得绝大多数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尊重和支持,才能在无形中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要尽量组织必要的辅导活动,网络学历教育教师在辅导期间,要尽量增加与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接触。在接触中,要以诚相待,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乃至于生活中的困难,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在短期接触中感受到教师人格的力量。对于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对出错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根源,恪守教师职责———满足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增强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完善自我的信心。网络学历教育教师工作环境特殊,要求他们要有“慎独”的精神,自觉地注意为人师表,使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在有限的隐蔽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获取知识的技能的同时,也能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增加拼搏进取的勇气。

3.不断完善网络学历教育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网络学历教育制度,也是构成网络学历教育学员隐蔽课程的一部分,有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是不同的。有了完善的制度,是否能照章办事,对学员的影响也较大。完善网络学历教育制度,需要全体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而坚持原则和严格执行制度就需要抵制歪风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在严格、有序、合理的制度中求学,对他们产生正面影响,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负面作用,使之失去求学的兴趣,降低甚至丧失完善自我的信心。

4.办学单位要组织网络教育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办学单位要重视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和校友工作,首先,应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校友会,搭建网络学历教育校友之间、办学单位与网络学历教育校友之间的沟通联络平台,建设属于网络学历教育学子和校友的具有母校归依感的共同家园,为网络学历教育所有学子和校友的联系沟通、交流协作提供一个永久的平台。其次,可举办在校学子和校友“校园行”活动,邀请部分学子和校友到办学单位中来,感受校园文化,了解校史校情,聆听名家讲座,交流师生感情,畅谈对办学单位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其三,丰富广大学子和校友的文化生活,适时开展大讲堂和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服务理念为网络学历教育学子和校友创造一个优美、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本文作者:柯景辉、朱罡、柏小东 单位:吉林大学)

第4篇:网络课程教育范文

1.正确地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网络教育技术的实践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现代学习理论为网络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地一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刺激),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对学习具有操作和训练教育,教学目标时,突显而出。认知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面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给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建构空间。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的阶段,认知结构比较简单,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比较缺乏自控能力,在网络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中,应兼顾各种理论的正确的一面,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多种变量,灵活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美术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二者理念各具其特点,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择其优点将二者综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现代化教学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理念。不过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意识到网络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演示工具,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活动。

二、美术课程与网络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

中小学美术课程和网络教育技术的整合,是从美术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及这个系统的核心统摄和凝聚的作用,把这两个若干相关要素或是部分整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不仅可以使这个系统内部各要素反过来对美术教育系统具有整体协调的作用,而且相互渗透,并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丰富的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为学生的创作又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1.对于网络教育技术课程——网络教育技术是学习的对象

首先,教师要对即将开展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灵活地设计并确立学习目标,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合适采用网络协作教学方式,由于它比其他的结构更能激发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合作意识及增强学习效果。然后,将设计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创设融洽的,多元的协作学习环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提高学习教学对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提供的协作学习的进度与成果或者通过QQ、MSN、微信、留言板,搜索引擎等及时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全面真实的评价。重点是放在学生对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上的考察以及运用网络教育技术和信息素养提高。

2.网络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网络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随着网络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普及,使用多媒体来改善教学的需求日益增长,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多数学校普遍的教学形式,用互动工具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网络教育技术辅助的群体--讲授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在同一时间内,对大班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只是将网络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用互动工具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这种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按照教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机组合起来;二是可以不受空间、时间和宏观、微观的限制,便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简单、能够快速、易操作,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美术研究型课程--网络教育技术是学习的工具

此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甚至可能和社会接轨。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框架。在该模式下,由于探究结果通常是定性的或概括性的、无唯一“标准”或“正确”答案,所以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网络教育技术的帮助下,从多种渠道寻找信息,对资料进行大量的分析,归纳、综合、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各种信息工具,体验科研的过程和方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点。

三、总结

第5篇:网络课程教育范文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MOOC是旨在进行大规模学生交互参与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获取的在线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是,MOOC除了提供视频资源、文本材料和在线答疑外,还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用户交互性社区,建立交互参与机会。“MOOC”的概念形成于2008年,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就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在MOOC平台上,斯坦福大学校长则将MOOC的发展比喻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MOOC沿承了OER的开放共享知识的理念,成功高效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是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突破性创新。目前,各国教育机构也纷纷投入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当中,一批批网络课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我国高校在继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网络公开课之后,也密切关注MOOC的发展,2013年,MOOC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平台。同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6所亚洲大学宣布加盟edX。

二、MOOC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课程比较研究

(一)理论基础

1.二者都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二者都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认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习者,让学习者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发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网络课程要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和学习作品,学习者也要参与到自我评价过程中来;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习者的伙伴、朋友,要努力使学习者成为网络教育中积极的自主学习者。2.前者还坚持联通主义,后者多重视建构主义MOOC课程提倡把大家的想法连接在一起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自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是GeorgeSiemens在2005年提出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知识是网络化联通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它认为学习的控制权掌握在学习者自己手里,学习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给个人继续学习。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学习理论流派众多,其中对于网络课程建设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运营机制

1.前者体现出以大学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合作倾向从Udacity、Coursera到Edx,全世界各大组织开始纷纷投入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中。从创办的组织机构来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获得风险投资资助的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如Udacity和Coursera;第二类是由各国开放大学运营的MOOC项目,它们依附于开放大学已有的人脉资源和知识体系,在与本国领先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在线教育的成功跨越;第三类是教育公司转型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支持服务平台。2.前者主要来自于世界名校,后者多来源于我国的“名校”最早的MOOC并非出现在美国而是在加拿大,之后其它的MOOC不断涌现,主要出现在美国。目前美国MOOC三大提供平台中就有两个——Udacity和Coursera起源于斯坦福大学。而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创。美国MOOC课程多来自世界著名高校,如Coursera合作高校64所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edX合作高校有12所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而我国网络课程多来源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8所,基本上是我国的“211”、“985”高校,是我国的“名校”。3.前者号称免费,后者收取一定的学费MOOC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只要拥有互联网,任何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学生免费注册加入到相关课程学习小组、虚拟教室、微博平台等。国外MOOC网站对其课程开放,学生可以免费、自由地观看、下载教学资源,但这种免费并不意味着国外MOOC是完全公益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多采用按学分收费,每学年收取,各试点高校之间学费略有不同。

(三)资源开发

1.前者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资源建设自下而上;后者多借鉴普通高校课程设计经验,资源建设自上而下在MOOC项目中,与该项目合作的大学和老师提供的课程需要满足平台的相应标准,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设计开发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体验。大多数课程在开始之前会开展前测问卷,并对学生的动态观察贯穿课程的始终,以随时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MOOC会根据课程科目定位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理工科课程会偏重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文科课程则偏重于情境式的学习,让学习者感同身受。Edx、Coursera通过跟踪数百万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研究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改进互动方式和课程,从而使教学更有效。由于没有网络课程建设经验,又需要试点高校普通高校教学资源的支撑,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上往往借鉴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模式。2.前者“微课程”,后者习惯传统课程内容呈现模式在MOOC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十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的通关设置,答对了,才能继续听课。“完全不同的体验”是接触MOOC的学生的最大感受。后者课程内容呈现上基本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学习、作业、论坛等模块,在课程学习里,课件往往是由30~50分钟不等的视频构成。视频时间相对较长,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注意力要求更高。3.前者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后者学习资源是既定的MOOC教学不像传统课堂那样内容封闭,教师使用各类社交媒体或学习站点进行MOOC教学,学习资源非常开放,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对海量学习内容进行合理选择。MOOC学习者不仅可以作为知识的消费者,也可以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学习者在消化、吸收知识的基础上整理、创新、分享知识,从而形成动态发展的开放式学习资源。后者学习资源往往是在学生学习之前准备好,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四)教学组织

1.二者都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组织模式多数MOOC课程的流程是注册—听课—课堂随测—作业—讨论—考试—结业—证书。后者学习流程一般是报考—入学—网络课程学习—考试—毕业论文/综合实践报告—毕业。前者几周或几个月就可结束一门课程的学习。后者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虽然每门课程有自己的学分,但需要一个学期约5个月左右结束,且每门课程学习先后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有公共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2.二者都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支持服务一般情况,MOOC在技术方面的工作由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完成,同时在教学方面授课教师将得到3~5名助教的协助。课程设计从学科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也非常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有情感类支持、技术类支持、学习内容类支持。3.前者学习完成率低,后者学习完成率较高注册MOOC的学习者数量是庞大的,但是这些学习者的课程完成率,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参与MOOC的学习者数量逐渐下降。Coursera的数据显示:目前MOOC的完成率基本上维持在7~9%之间。2008年的第一个MOOC有2200个注册用户,而其中只有150人是积极参与的活跃用户,学习者的辍学率很高。而后者由于有系统的学习安排、较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学生学习完成率较高。

(五)学习评价

1.前者引入同学互评,后者主要为平台评价和教师评价MOOC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创新。Coursera创新性的采用机器评价对客观题测试给予及时反馈,利用同学互评的方式解决了主观题的评价问题。后者缺少自身和同学评价,目前的评价方式多限于教师和平台对学习者的评价,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2.前者探索社会认证,后者积极提高社会认可度学习者完成一门MOOC课程的学习之后,并通过考试,得到一份电子认证证书,作为对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认可。但是,对于像Coursera和Udacity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平台来说,如何让学生在平台上学习的付出得到社会认可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Coursera和Udacity都在试图与高校合作,使学习者在平台上学习的课程可以转换为学校课程的学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习结束,由每个试点高校自行给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都在积极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网络教育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三、MOOC环境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探索

(一)强化开放的理念,鼓励课程开放

要加强政策引导。在MOOC运动中,美国著名高校的动机和理念主要是开放教育资源、改善本校教学质量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由于我国国情不同,强化高校提供开放在线课程促进高等教育开放的理念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通过好政策增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对开放在线课程的重视,鼓励其积极参与相关建设;积极推进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国家要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校内院系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逐步推进全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二)重视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建设自组织发展

一是促进教与学的适应性,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适应。二是促进学习成果及时巩固,使知识面和能力提高,且促进兴趣、动机、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三是促进个性化的教与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要逐步实现资源建设自组织发展。对教学资源进行了元素化、指标化建设,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对资源的评价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教师对资源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分析研究,决定是否更新,如何更新。大大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性,节约资源建设的成本,实现资源建设自主式发展。

(三)增强教学支持服务,完善网络平台功能

要重视提醒功能。网络平台要有各种温馨提示,提醒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习中心、学生登录平台,完成某项任务,加强平台对学生特征分析的功能。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个体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性、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方面多样化的差异,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从而提高个性化学习。要注重评价功能。功能完善、评价系统良好、运行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应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参数。

(四)促进协作学习,提高网络课程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