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精选(九篇)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第1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和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第2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抗日英雄,你真了不起!

当我们漫步在黄浦江畔,看浦江两岸拔地而起的高峰大厦,望江上四通八达的高架大桥,注目滨江大道喜笑颜开的男女老少时,不要忘了我们祖国母亲曾经度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记住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

在诸多的抗日故事中我们熟悉的有飞夺泸定桥、舍身炸堡、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时期,中华民族还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如:王二小、张嘎、雨来等。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是活在歌声里的抗日英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富裕的城市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为我们打败日寇的抗日英雄!

第3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老乡。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迹也感动万分,他们立即进行创作,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出了着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叙事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充满无比崇敬与深

切缅怀的真挚感情,不仅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第4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和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第5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河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主战场,英雄的河北人民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在河北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写下了河北军民在严酷环境下反扫荡的战斗诗篇;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民,迸发出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创造出了灵活多样的对敌斗争方式: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这些灵活的战法和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故事至今为人们称道。在抗日战争后期,这片英雄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民,牵制了日军50万以上的兵力,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英雄河北》专刊以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为主线,分为“翻开历史那悲壮一页”、“到敌人后方去”、“战事”、“百团大战”、“全民抗战”、“以笔做刀枪”、“烽火英雄”、“子弟兵的母亲”、“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铭刻在心底的记忆”十个部分,全景展现了1933至1945年抗战期间河北人民军民一心、英勇顽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历程,是一幅全面反映河北抗战的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

省领导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十分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群生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常务副部长杨油、副部长解永会对专刊给予了精心策划和具体指导,省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认真审读,省文化厅领导、省委宣传部有关处室做了大量组织、策划、协调工作,对专刊主题、内容、风格以及图片选择、文字编辑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从专刊启动到出版,宣传部、文化厅和有关采编人员先后召开了4次协调会、六次论证会,深入研究,反复修改,为专刊的顺利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宣传部和文化厅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下,我社全体采编人员全力以赴,奋战100天,行程一万余公里,深入当年的抗战战场。从雄伟的长城关隘到苍茫的白洋淀,从险峻的狼牙山到辽阔的青纱帐,燕赵儿女们的豪情与智慧,气节和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于是,一幕幕画面、一次次战斗、一个个故事扑面而来,燕赵儿女的英雄精神不仅令人震撼,感人至深,更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第6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一、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主题的历史变迁

(一)救亡图存阶段(1932―1949)

中国在“九?一八”事变后,正式卷入战争。从1932年中国抗战题材电影正式拍摄并投放市场,这一阶段的抗战题材主要表现了战争带给民众的生存危机以及在战火中国民救亡图存的心理状态。当时的电影界看到了战争带给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困苦,为唤醒民众的反抗热情,以胶片做武器,将矛头对准侵略者。《小玩意》《共赴国难》《青年进行曲》《狼山喋血记》《长空万里》《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等多部影片都是当时的代表作,为当时激发抗战热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小玩意》中通过一个小人物――叶大嫂,在面对战争时表现出的恐惧,刻画出战争对普通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并且心灵创伤是经过长时间都无法弥补的。再如隐喻电影《狼山喋血记》将侵略者比喻为狼,通过村民在对狼的战斗中态度的不断变化,隐喻了中国劳苦大众对待侵略者态度的变化:由最初的畏惧、忍让,到最后的忍无可忍、奋起反攻。总之,这一阶段的电影体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电影人利用电影艺术作为武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救亡图存做出贡献。

(二)歌颂抗战英雄(1950―1978)

抗日战争与内战的结束使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迎来了美好生活的曙光,由此,抗战题材电影在创作主题上有了很大改变:由原来呼吁民众团结抗日转向歌颂抗战胜利和颂扬抗战英雄。人物表现以八路军、新四军及广大普通抗战群众为主,整体颂扬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历尽磨难终于战胜敌寇取得胜利的伟大事迹。

由于党在抗击敌寇的作战方法上以游击战为主,因此,在作战过程中一般人数较少,作战方式也比较灵活多变,并且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抗战题材电影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也体现了这一战术的特点,如《狼牙山五壮士》《平原游击战》等,讲述的都是一个小集体或几个人的作战计划。再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是民兵和群众一起利用挖地道和埋地雷等巧妙计策抗击敌人。

电影与新闻、广播等媒介一样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新中国政府需要利用电影艺术巩固政权、稳定人心。党在电影艺术中融入了党的思想共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最终的革命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创造者。在电影艺术中突出了党的领导作用和重要地位,着重刻画了党对人民起到的引导与教育的作用。如《小兵张嘎》《苦菊花》等,讲述的都是在党的引导下主人公逐渐坚强与成熟,并积极参与到抗战中的故事。

同时,抗战电影题材也有一大部分表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及为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如《野火春风斗古城》《51号兵站》等影片,都塑造了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在危险、紧张的环境中为党工作的英雄形象。

这一阶段的电影艺术受政权与刚刚取得战斗胜利的影响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但是往往对敌我双方人物的刻画区别非常明显。我方的英雄人物是完美无缺的,正直、善良、有勇有谋、立场坚定,这些优秀品质都得到了放大化的表现。而相对敌方的人物塑造,不论是对日本人还是日本汉奸的刻画也都是统一的一副丑恶嘴脸,无知又愚蠢。这样的人物表现缺乏个性,没有自身特点。并且,这一时期的电影艺术主要以赞扬胜利为主题,在人物及故事情节创作中忽视了是否与历史保持一致,在创作中过分描绘英雄形象,夸大英雄事迹,同时故意贬低敌人。

(三)多方面表现民族灾难与伤痛(1979―2015)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政策的提出使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抗战题材电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论在选材创作上、思想表达上还是在人性的描绘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首先,在前两阶段的抗战题材电影中是不允许表达爱情的,而是将一切感情归为阶级感情。这在1979年电影《归心似箭》中首次得到了突破。《归心似箭》成功地将爱情与战争融会在一起,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与好评。影片描写了在战争背景下抗联战士魏德胜与玉贞的爱情,深切刻画了魏德胜在回归部队前与玉贞难舍难分的情感纠缠,并最终压抑个人感情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的故事。这部影片更多地体现了人性部分,是电影艺术更加贴近人性化的进步。

其次,在中日友好的一段时间中,抗战题材电影不再仅仅控诉日本罪恶,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战争对两国人民的影响,在战争中,无辜的百姓都是受害者。例如,《将军与孤女》《清凉寺的钟声》都讲述了被遗弃的日本孩子在中国的经历。影片从内容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宽厚,即使面对敌人的孩子也仍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战争的罪恶。

再次,抗战题材电影不再仅仅以共产党和游击战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是将题材延伸到正面战场和国民党爱国将士上。例如,《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喋血孤城》等影片都描写了正面战场的惨烈。尤其是《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献礼片,再现了民国国军奋勇抵御日寇、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这些描写正面战场的影片中,也将国民党爱国将士作为颂扬对象,尊重了历史真相。例如,对李宗仁、张自忠、杜聿明等国民党大将的公正刻画不仅丰富了电影题材,更展现了真实历史,是抗战题材电影的一大突破。

另外,随着电影商业化的演变,抗战电影也开始向娱乐性靠拢,并与时俱进加入了数字化技术。如《烈火金刚》《飞虎队》《敌后武工队》等影片利用现代技术在旧版的基础上重新翻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如《举起手来》《绝处逢生》等喜剧抗战电影增加了娱乐元素。同时,抗战电影在拍摄主题上也有所拓展,以往的主流题材是歌颂胜利、歌颂党、歌颂英雄,电影整体的感情色彩是积极向上、乐观昂扬的,而新时期的抗战电影加入了像南京大屠杀这样悲愤、压抑的题材,如《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新影片。

二、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存在的三个问题是需要电影人重视的,一是过分艺术性的电影反而缺失了原本历史的真实性;二是在塑造人物时正反派角色刻画太明显,缺乏过渡;三是缺乏历史公正性。

首先,艺术色彩过于浓烈,影片艺术效果缺乏真实性。抗战电影是新时期民众寻找抗战印象的最直观途径,然而我国的电影受戏剧等传统剧种影响,过于注重剧中人物的艺术性和传奇性。在我国展开抗日战争的过程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只能依靠有利地形、发动群众等展开反击。因此,我国的抗战电影独具特色。如《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等影片,都是在农村展开传奇性的故事,影片里的人物都是抗战英雄形象。如李向阳,一身布衣,头戴八路军军帽,手持双枪,吓得敌人闻风丧胆;再如刘洪和他的飞虎队成员们飞身一跃就能跳到火车上与敌人展开战斗。这些题材本身对大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都是以农村为背景,具有乡土气息,塑造的英雄人物也是平民百姓,贴近观众生活。但是这样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太过于艺术化,缺乏真实依据,甚至在新时期的影视剧中出现了“手撕鬼子”的闹剧,这对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产生严重的误导。

其次,正反人物界限过于清晰,人物“脸谱化”。这也是受到传统戏剧影响,抗战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过于强化正反人物的对比度。正面人物过于完美,而反面人物被表现得一无是处,将丑陋、邪恶、狰狞、愚蠢等一切缺点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如在影片中,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用“鬼”的形象来形容日本侵略者;再如用特定的带有贬义的人物名称对他们进行命名,像《烈火金刚》里的猪头小队长、《小兵张嘎》里的龟田少佐,这些名字都是带有贬义的,既表现了他们的残暴、愚蠢及丑陋,也从另一方面表示了对他们的嘲笑和不屑。这一时期的人物塑造大多比较单一,人物形象“脸谱化”。

再次,缺乏历史公正性。由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政治对立,使得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抗战电影中没有表现国民党将士抗击日寇的行为,即使出现了国民党的将士,通常也是消极抗战、无所作为的反面形象,国民党的抗战思想在影片中被描写成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党派。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国共出现过两次合作,国民党将士也有大量的抗击日本侵略者行动,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同时对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忽视,也是电影题材的一大弊端。另外,抗战电影中,一味地夸大我方英雄的能力,贬低对手,这也是对历史的不公正,试想如果对手真的柔弱不堪、愚蠢至极,又怎么会向我泱泱中华发动这么多年的侵略战争呢?

三、思想解放潮流中对民族记忆的反思

(一)还原历史真相

电影艺术,虽为艺术也要尊重历史事实,悲壮的全民族抗战是可歌可泣的,同时要正视历史中任何为抗战胜利做过贡献的力量,无论力量来自何方,是何党派,是何国籍,都应得到历史的公正。例如,电影《血战台儿庄》是新时期抗战电影中最具代表的写实影片,真实再现了台儿庄战役的尸山血海,这部影片在颂扬八路军英勇无畏的同时,也赞扬了国民党官军的民族大义。同样,对来自国际方面的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也应正确地表现在抗战电影中。抗战电影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抗战历史的记忆和意识,必须重视抗战电影对大众历史观的影响。

(二)突破艺术形式

首先是对影像语言的突破。随着抗战题材电影更加人性化发展,电影人也开始从多角度发现题材,展示更丰富的角色特点。尤其是现在的第五代导演,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如影片《一个和八个》中描述了土匪、小偷、奸细等反面人物参加抗日的故事,不论从题材,还是叙事结构上都是一大突破;再如《晚钟》,不仅表达了战争对中国是场灾难,对日本同样是场浩劫,那只拖着皮带走动的日本狼狗,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日本此时如丧家之犬的处境吗?影像语言是电影输出思想的重要渠道,影片需要镜头从多方面对电影艺术进行诠释。

其次,人物形象得到突破。目前传统抗日英雄形象正在趋向于普通化,神一般的能力消失了,第五代导演注重表现艺术的同时更联系事实,对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刻画也向武士道精神以外开拓思路,对汉奸形象的塑造也所创新。如在《斗牛》中,牛二发现的鬼子兵也会跪下来求牛二不要杀了他;在《南京!南京!》中,会塑造一个基督教徒日本兵因受不了战争对生命的漠视而开枪自杀。人物形象的突破使人物性格多元化,摆脱单一性的“脸谱人物”。

第7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中队长:先锋中队,各小队整队报数!

小队长:报数!(转向中队长)报告中队长,xx小队应到XX人,实到xx人,报告完毕!中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请稍息!

小队长:(回到小队)xx小队,稍息!(4小队依次进行)

中队长向辅导员报数:报告中队辅导员,先锋中队应到XX人,实到XX人,报告完毕!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活动开始:

中队长:(面向全体)

(一)出旗:

中队长:全体立正!仪式开始!出旗!奏出旗曲!(PPT切换至第2页)敬礼!礼毕!

(二)唱队歌:

中队长:齐唱队歌,(ppt切换)指挥,全体请坐。

(三)中队长讲话: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先锋中队《追寻红色轨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少先队活动现在开始,有请我的搭档xx上台!

(四)活动开始

主持人1:亲爱的辅导员们

主持2:可爱的队员们

主持人1、2:大家好!

主持人1:有这样一个时代,镌刻着红色的印记

主2:有这样一段历史,弥漫着炮火的硝烟

主1:当我们漫步街头的时候,可曾想到,我们脚下的土地浸透着烈士的鲜血,他们用鲜活的生命让幸福之花开得格外娇艳。

主2: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一次次熟读写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故事时,我们的思绪,也一次次的被那个伟大的红色时代所牵引。

主1: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这辆载满红色记忆的列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追寻那段红色轨迹。我是本次列车的列车长王薪淇。(ppt切换至列车)

主2:我是xx。

(五)环节一:宣讲革命故事

主1: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十二年奋起抵御日寇;

主2:从抗美援朝5次战役,到新时代抗击疫情。

主1:历史从没有忘记,那些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中国的共和国卫士。

主1+主2:列车前方到站“复兴站”,让我们跟随着复兴小队的声音,听听英雄的故事。

(复兴小队队员依次上台:长征故事+江姐故事)

主1上台:烈士是人民的英雄,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仍万死不辞。追梦小队的两位队员将自己对英雄的赞颂化作了笔尖喷薄而出的灵感,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作品。

(追梦小队队员依次上台,分别介绍作品及内涵)

主2:英雄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让我们一起向英雄致敬!

(全体起立)中队长:敬礼!礼毕!请坐。

(六)环节二:(歌唱少年英雄)

主持1: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涌现出一批少年英雄,你们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名字?(3位队员回答)

主持1:小英雄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战。看!红星闪闪!听!脚步声声!

那是战争时代的小英雄们在雏鹰站向我们走来!欢迎雏鹰小队的队员们唱响红星的赞歌!

(合唱:红星闪闪)

(七)环节三:少年中国说朗诵

主持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春节团圆的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时代的少年郎们义无反顾的披上了白衣,走上了战场!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抗击疫情的冲锋枪!他们传承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第8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听老一辈们讲述抗战爱国的故事。

听秦怡奶奶讲田汉、聂耳创作国歌,讲古北口战斗中,战士们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突破口;听主持人讲述赵一曼、左权这些民族先烈怎样把生命献给了祖国,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听史林山老爷爷讲述少年英雄闫富华牺牲的过程。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夏淑琴奶奶和朱成山老师讲述的南京大屠杀,向我们揭示了敌人的残暴。它是我们民族的血泪史,不容忘记。一个民族落后了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能不再遭受外敌的欺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建设强大祖国的责任。

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我们永远牢记那些在战争年代帮助过我们的国际友人,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我们要学习和继承前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地捍卫正义和良知。学习英雄的精神,接过英雄的旗帜,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做诚实、善良、自立、自强、自信的伟大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敬仰英雄,我们更要牢记使命。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看《开学第一课》有感

今天八点钟准时坐在电视机前陪女儿一起看《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线,给小朋友上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堂课,每一堂课的小结将过去与现在对比,让孩子们明白,现在的"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应该做到哪些。每一节课都以一位抗战的英雄或是英雄的后代为我们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和女儿几次热泪盈眶。

读着"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八个字,感受到正是这八个字支撑着无数的先烈,在八年抗日战争的历程中,义无反顾的抛头颅洒热血;正是靠着无数爱国的热血青年,靠着无数有着大爱的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才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透过那铿锵有力的音符,我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为幸福的今天,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看着那些曾经的抗战老兵,心中油然升起的是敬佩和爱戴。没有他们的勇敢、团结、奉献,又怎会有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第9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

1、《奔腾岁月》是由王飞执导,李宗翰领衔主演,瑛子、张粟、夏一瑶、王霏、施京明、周壬行主演的都市励志剧。

2、《江河水》是由李小亭执导,秦昊、郭涛、阚清子、车晓、张粟主演的都市港口题材剧。该剧改编自杜卫东、周新京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港口在新局长江河带领下不忘初心,在时代浪潮中通过“破”、“立”、和“创”三个阶段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的故事。

3、《黄河英雄》是由于立清执导,张粟、徐囡楠主演的抗战剧。该剧以山西运城永济抗日英雄杨振邦为原型,讲述了黄河岸边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奇袭日军机场、炸毁敌人军火库、活捉日寇头目等英勇抗击日寇的传奇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