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精选(九篇)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

第1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理论;企业;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56-01

1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特点

供应链理论下的物资管理,与传统的物资管理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订单化的采购方式、注重外表资源管理和解决战略协作问题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1订单化的采购方式

订单化的采购方式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之一。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与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不同,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是为了补充物资的库存,采购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发挥物资管理职能的作用。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在采购方式上的优越性,表现在采购按照订单式运行,从而使供应链能够根据生产情况和产品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不仅能降低库存成本,而且还提升了物流管理的效率。

1.2注重外部资源管理

注重外部资源管理,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的特征。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中,没有注重外部资源管理,生产商与供应商相互缺少合作,物资管理信息得不到资源共享,难以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采用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之后,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彻底变革,以提高市场的反馈能力,增强生产企业与供应企业之间的合作。

1.3解决战略协作问题

解决战略协作问题也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新的特点。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企业与需求商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难以触及到涉及全局和战略方面的问题,这就制约了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在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采购管理的供需关系由传统的买卖关系逐步向建立战略协作关系转化。由于建立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就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扫除了障碍。

2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策略

2.1实行集中采购模式

实行集中采购模式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途径。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实行集中采购是必然趋势。目前,企业物资管理集中采购模式已收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首先,与传统的分散采购形式相比,集中采购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降低整体物资价格。其次,通过集中采购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规模,加快与质优价廉、实力相当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物资产品获得的可靠性、稳定性,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速度。再次,通过集中采购模式,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造成的人力与财力浪费,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2.2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健全市场调研制度在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也至关重要。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在健全市场调研制度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重点加强与个别经销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随着公司与经销商长期合作关系的稳定,可以通过经销商途径获得更多信息资源。二是主动采取营销策略。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应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价格,主动采取营销策略。三是企业内部由专人做好市场分析与总结工作,定期向企业指导价格,优化采购模式,以便更好地掌握市场物资动态过程。

2.3完善采购渠道管理

完善采购渠道管理在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也不容忽视。渠道的不断优化,是确保物资采购稳定、降低价格、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给企业在买方市场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空间,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完善采购渠道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诸多采购渠道中重点管理主渠道,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开辟新渠道。企业应在现有的采购渠道管理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渠道,加强供货渠道的拓展工作。三是合理选择供应商。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为确保企业具有最佳的物资供应状态,应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便控制采购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3结语

总之,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当前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基于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以供应链理论为指导进行企业物资管理时,应实行集中采购模式、健全市场调研制度、完善采购渠道管理,不断探索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雨.逆向思维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07).

[2]郭增文.运用供应链理论解决异地车间物资管理的“瓶颈”[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01).

第2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摘 要:服务产品具有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适应环境和通用的动态供应链重构模式,而分形供应链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基于分形理论,将服务供应链分解为若干个分形供应链元,建立分形供应链元间相似性测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结构。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仿真实例的分析表明,可以利用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更好地认识现实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关键词:分形理论;服务供应链;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供应链网络结构;分形维数;分形维谱

关键词:分形理论;服务供应链;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供应链网络结构;分形维数;分形维谱

中图分类号:F016;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2-0059-07

中图分类号:F016;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2-0059-07

Research on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Research on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Organizatio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Organizatio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Taking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as an ExampleYANG Yang, LIN Guo-long, HU Zhi-hua

―Taking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as an ExampleYANG Yang, LIN Guo-long, HU Zhi-hua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Service produc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n-inventory and so on and require servic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with stronger self-organizing ability, thus, a general dynamic reconstruction model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found and fractal supply cha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similarity, self-organization, self-optimization and the like and can balance the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is decomposed into a lot of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the calculation model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is constructed and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an be accurately studied.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examples on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shows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elf-similarity dimension can better study present complex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Abstract: Service produc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n-inventory and so on and require servic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with stronger self-organizing ability, thus, a general dynamic reconstruction model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found and fractal supply cha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similarity, self-organization, self-optimization and the like and can balance the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is decomposed into a lot of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the calculation model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is constructed and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an be accurately studied.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examples on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shows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elf-similarity dimension can better study present complex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Key words: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fractal supply chain; self-similarity; supply chain network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fractal spectrum

Key words: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fractal supply chain; self-similarity; supply chain network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fractal spectrum

一、引言

一、引言

由于服务产品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自组织的能力;波动的市场需求要求服务供应链具有弹性的服务能力和灵活的服务组织。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仿生(bionic) 和分形(fractal)等理论为动态供应链的结构组织提供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由于服务产品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自组织的能力;波动的市场需求要求服务供应链具有弹性的服务能力和灵活的服务组织。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仿生(bionic) 和分形(fractal)等理论为动态供应链的结构组织提供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多系统从分布式模拟和微观决策个体仿真的角度为供应链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平台,从复杂系统机制设计的角度为供应链系统设计提供了机制的启发来源。虽然MAS能够较好地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但是群体的整体行为与结构表现的动态性往往具有反直观的特征,从个体交互机制设计角度出发难以发现动态供应链重构的内在模式。

多系统从分布式模拟和微观决策个体仿真的角度为供应链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平台,从复杂系统机制设计的角度为供应链系统设计提供了机制的启发来源。虽然MAS能够较好地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但是群体的整体行为与结构表现的动态性往往具有反直观的特征,从个体交互机制设计角度出发难以发现动态供应链重构的内在模式。

杨 阳,林国龙,胡志华: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分形供应链(Fractal Supply Chain, FSC)是基于分形方法论而构建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系统刚性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重构性。对于一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分形理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建模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思想理念,其本质核心是使供应链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将供应链分解为具备一定完成任务能力的分形供应链元,各个分形供应链元之间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低成本、快速的重组织。分形供应链元(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 FSCC)指以任务为驱动力,具有完成特定供应链运作功能的运作单元,它们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性以及自包容性(范小军 等,2008)。分形供应链元及其自组织、自优化的特性共同构成分形供应链可重构的基础。分形供应链元可以实现供应链任务的部分或全部运作,在环境或任务变化时,分形供应链元的自组织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重构。

杨 阳,林国龙,胡志华: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分形供应链(Fractal Supply Chain, FSC)是基于分形方法论而构建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系统刚性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重构性。对于一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分形理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建模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思想理念,其本质核心是使供应链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将供应链分解为具备一定完成任务能力的分形供应链元,各个分形供应链元之间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低成本、快速的重组织。分形供应链元(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 FSCC)指以任务为驱动力,具有完成特定供应链运作功能的运作单元,它们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性以及自包容性(范小军 等,2008)。分形供应链元及其自组织、自优化的特性共同构成分形供应链可重构的基础。分形供应链元可以实现供应链任务的部分或全部运作,在环境或任务变化时,分形供应链元的自组织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重构。

分形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系统看做是非线性发展、不能精确预测、内外边界模糊的企业形态,分形企业构建的目标是不断进行动态完善(周建频 等,2005),追求尽可能的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等精益生产模式,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于艳飞等(2007)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形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认为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罗勇(2008)将分形理论用于供应链经济,建立了具有自优化、自组织和自相似特点的供应链,以使供应链在竞争中获胜。在供应链网络组织方面,Nagurney(2010)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与重组织的最优化设计,分别对供应链网络组织和重组织建模,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成本,并使用实例验证文中研究的实用性与灵活性。Saman 等(2011)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鲁棒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个鲁棒优化模型控制闭环供应链内在的不确定性。Yang等(2009)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网络组织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恢复中心的通用的闭环供应链网络模型,其目的是通过使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制定和优化供应链网络的平衡。

分形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系统看做是非线性发展、不能精确预测、内外边界模糊的企业形态,分形企业构建的目标是不断进行动态完善(周建频 等,2005),追求尽可能的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等精益生产模式,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于艳飞等(2007)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形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认为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罗勇(2008)将分形理论用于供应链经济,建立了具有自优化、自组织和自相似特点的供应链,以使供应链在竞争中获胜。在供应链网络组织方面,Nagurney(2010)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与重组织的最优化设计,分别对供应链网络组织和重组织建模,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成本,并使用实例验证文中研究的实用性与灵活性。Saman 等(2011)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鲁棒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个鲁棒优化模型控制闭环供应链内在的不确定性。Yang等(2009)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网络组织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恢复中心的通用的闭环供应链网络模型,其目的是通过使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制定和优化供应链网络的平衡。

当前的研究趋向于从传统的稳健型供应链向具有更高敏捷度的动态供应链模型进化,并且服务供应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动态供应链往往因为过于关注敏捷性而导致资源整合周期过长、运作失衡等问题。而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性、自组织性及自优化功能可以使其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为了平衡供应链构建及运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问题。

当前的研究趋向于从传统的稳健型供应链向具有更高敏捷度的动态供应链模型进化,并且服务供应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动态供应链往往因为过于关注敏捷性而导致资源整合周期过长、运作失衡等问题。而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性、自组织性及自优化功能可以使其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为了平衡供应链构建及运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问题。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1.测度的复杂性

1.测度的复杂性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四、实例仿真

四、实例仿真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1.测度的复杂性

1.测度的复杂性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四、实例仿真

四、实例仿真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存入我的阅览室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五、结论及展望

五、结论及展望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YANG G,WANG Z,LI X. 2009.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45(1): 16-28.

YANG G,WANG Z,LI X. 2009.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45(1): 16-28.

存入我的阅览室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五、结论及展望展望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YANG G,WANG Z,LI X. 2009.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45(1): 16-28.

第3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供应链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38―03

引言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注重的是跨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的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由于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且很抽象,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因此,长期以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目前,这一现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专业的重视,开始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探讨ERP沙盘模拟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除少量实验课外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要求大量的实践性教学,而课堂教学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训练,所以,很难满足这一要求[1]。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偏重于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理论,学生普遍感到理论知识多而枯燥,模型复杂且难以理解,再加上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科背景较重,对模型、公式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现有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授这种单向传播的方式,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尽管大多数的老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将原来的教学教案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而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没有感性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以教师作用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控制权、自主运作的空间和积极性的发挥都相对有限[2]。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强调团队合作和协同。单向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行为性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学工作中比较关注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知识,教学环境偏向于理想状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对企业运作真实情况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对于像《供应链管理》这样的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更是如此。因此,一些学校尝试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然而受学制和时间的限制,这种实习往往时间短,学生也难以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实际效果也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都立足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典型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诚然,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但现在使用的案例大多为世界500强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所接触到的实际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限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企业运营的了解以及有限的教学学时,大多缺乏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理解,往往仅仅进行理论空谈,缺乏实际的认知。因此,即使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种种意外障碍仍束手无策,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文科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遭冷遇的原因。因此不能完全采用案例教学。

二 ERP(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模拟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以MRP-I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将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ERP 系统的基本目标就是运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手段尽力缩短这个“供应链”,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提供保障,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计划沙盘的简称,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物料、人力资源、资金、信息,甚至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ERP沙盘模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1978 年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 Mellan 开发了沙盘模拟训练课程之后,该教学模式迅速风靡全球[4]。这一模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直观:通过一目了然的经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2)尝试: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带到沙盘模拟中印证,并且直接看到结果。3)生动: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直观的ERP 沙盘来模拟企业的运营,通过使用企业的ERP系统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既让学生全面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并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抽象、无法深入企业实际的局限,得到迅速推广,并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ERP沙盘模拟的体验式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调边做边学,强调学生的集体参与,重视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理解、领悟和认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有效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三 ERP沙盘模拟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战演练模拟的教学方式,应参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安排了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和市场部门等企业重要角色,通过ERP沙盘模拟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5]。以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中学习。从而使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实现由课堂讲授为主到实践教学为主的改变,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改变,彻底解决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脱节的问题。

首先,通过ERP沙盘模拟和体验式的角色扮演,在计算机上直观地看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信息地流程,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和融入企业,解决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供应链中各个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整体经营的要求。

其次,通过实战演练训练摆脱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和相关概念模型晦涩难懂的局限性。通过演练使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中,寻找和掌握基本的理论和使用相关管理工具的技巧与方法,并从ERP管理软件中体会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在企业实际中是如何实现和发挥作用的。

最后,通过积极参与和分组竞赛,使学生针对具体的环节自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从而将枯燥的专业问题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供应链管理实战演练模拟教学中,主要包括了反映牛鞭效应的啤酒游戏、库存控制问题、风险分担、JIT生产的模拟、供应合同的设计,外包与自制的决策,供应链的设计与运行等实战环节,以及QR、ECR、CPFR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际运用。通过选择适当类型的企业和产品服务,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具体的决策和运用机制。

这些实际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模拟教学为学生设计了供应链中的不同的角色,通过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沙盘模拟中了解: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有效? 如何控制成本,确保收益的最大?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产品策略,安排产品研发? 如何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避免物料短缺和库存积压?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ERP沙盘模拟的课程中,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团队协作、亲自操作、亲身感受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的重要作用和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局最优”的管理思想[6]。

四 软件、硬件设施与条件

ERP沙盘模拟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建立相应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

初级层次是软件和计算机的组合体,即采用综合的计算机实验室配以供应链管理的模拟软件,这也是大多数ERP沙盘模拟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ERP软件来模拟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运作。

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是一套涵盖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分销流通、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的大型综合管理系统。多数的供应链管理软件被集成在ERP软件中。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软件来说,应充分考虑现代管理体系对信息及时、充分、严谨以及有效组织的要求,系统设计围绕核心企业,遵循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控制的原理,围绕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目前可以使用的相关模拟和教学软件不是很多,主要有支撑整个供应链业务运行的管理软件主体平台,如SAP、ORACLE、用友、金蝶等的ERP管理软件。此外,还有支撑供应链某个特殊环节的个别管理软件,如数据采集的RFID条码管理软件、支撑物流中心货物移动的WMS软件、支持货物运输的GPS软件等。

更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实验室则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加入了适当的硬件设备,如立体仓库、RF及分拣系统等。除了相关的软件和硬件除了一般的演示功能以外,还应具有大量企业的真实进出货数据,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数据环境,提供真实的软件运算基础。因此,综合实验室应以供应链运作为背景,使沙盘模拟能够拓展到整个供应链生产经营活动中产、供、需各个环节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

五 建议

ERP沙盘模拟只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不能完全解决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还应结合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和游戏等方法。在进行沙盘模拟之前,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否则,沙盘模拟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计算机游戏”,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外,在ERP沙盘模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学生人数太多、课堂纪律较难控制、软件设置和功能不够清晰明了、教师经验不足等。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考虑解决办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减少出现问题的频率及其不良影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沙盘模拟的教学、ERP软件的学习,虽然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都只是对现实系统实践的模拟,与现实的企业运作和模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如何真正通过ERP软件体现不同企业和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和学生个性化的创新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5(1):96-98.

[2] 刘博.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0):81-83.

[3] 李静宜,慕庆国.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4):196-197.

[4] 王新玲,杨宝刚,柯明. ERP沙盘模拟高级指导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第4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 后果分析 反映速度 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精益生产及市场需求的不确性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方式逐步转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环顾全球,许多供应链故障的发生都是因为供应和需求的中断,如自然灾害、人为错误、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技术失败、财务困境、意外事故等。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应该是利润最大化和潜在失效模式最小化的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笔者认为,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是指由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给整条供应链成员企业造成损失的表现形式。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管理重在事前预警和预防,而不是事后的控制。其目的在于发现并评估供应链中潜在的失效和可能的后果,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1.环境失效模式。供应链环境失效模式是指供应链外部因素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失效模式如汇率变动、经济萧条、经济大滑坡等经济波动造成的库存成本的上升失效模式,而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自然环境失效模式如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环境失效模式如恐怖事件、危机事件对供应链造成的经营失效模式等。

2.结构失效模式。供应链的结构失效模式是由于供应链拓扑组成对供应链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指供应问题。如独家供应商问题,应同时考虑潜在失效模式控制和采购成本最小化的情形下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失效模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但不是供应商越多越好,应该在失效模式控制和利润获取之间进行权衡。其次是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整合,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

3.信息失效模式。在即定的供应链下供应链的失效模式主要是成员间的合作失效模式。由于上下游企业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流通产生阻塞客观存在,导致供应链不能利润最大化,产生信息失效模式。

(1)牛鞭效应。即供应链的最终用户的需求随供应链上游前进过程中放大的现象。需求变化程度的增加导致了供应链显著的无效率作业(如供应链各个企业被迫大量增加库存),降低了运作的效率。

(2)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失效模式。

(3)逆向选择和道德失效模式。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可能会向信息弱势方索取信息租金,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失效模式问题,导致供应链整体利润减少的失效模式。

三、供应链潜在失效模式预警和预防机制

1.环境失效模式和结构失效模式的预警。环境失效模式不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以控制的,但是可以对其进行评估和预警。每次发生环境失效模式时,收集其特征属性及其取值,建立环境失效模式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建立失效模式评估的数学模型,这样,环境失效模式虽不可控制但可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将损失最小化。

结构失效模式是供应链可以控制的,在建立供应链的初期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在利润和失效模式之间进行权衡。对供应商失效模式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大概点:选择优质的供应商;改善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加强对供应商行为的监控。将描述式数据挖掘方法用于违约供应商的特征属性识别,企业可以对具有这些特征的供应商采取取消合作关系或加强监控管理的办法以保证供应链的可靠性。用数据挖掘方法提取供应商的特征作为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依据,与传统的供应商评价方法相比,数据挖掘法是基于客观的统计资料而不是基于主观判断,克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

2.信息失效模式的预防。

(1)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是解决牛鞭效应的一个有力工具,供应链成员通过共享需求信息,共同预测市场需求,就可有效地避免牛鞭效应发生。同时,通过共享库存信息、可供销售量信息、订单信息、计划信息以及物流信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以及时发现供应链上潜在的失效模式,为规避失效模式,及早采取补救措施赢得宝贵时间。减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所带来的失效模式,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作,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反映速度和竞争力。

(2)使用委托――理论中的激励机制,实现供应链协调。信息共享并不能确保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对称,供应链成员企业为了各种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隐瞒真实信息或信息共享不积极的现象,因而产生信息优势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失效模式,甚至是双向的道德失效模式现象。这极大地损害了供应链的协调,降低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敏捷性,最终导致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下降和供应链不稳定的可能性。采用激励机制设计的办法可以促使信息优势企业说真话,报告真实信息,从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达到供应链的协调目的,最大程度地降低供应链合作带来的信息失效模式。

四、结束语

供应链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影响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而且还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因此,供应链管理应该是潜在失效模式的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多目标规划问题。

参考文献:

[1]阎子刚吕亚君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5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P2P网络借贷;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意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2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上半年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多增6832亿元。主要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发放增长速度(招商银行7.35%,民生银行10.35%,工商银行8.6%,建设银行7.83%)远低于整体贷款余额的增速。

从央行的数据与主要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不高,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大大低于整体贷款增速。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可见一斑。

从目前的商业实践和理论探讨来看,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改善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优化资金投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供应链金融概念

陈娟(2011)认为供应链是在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供应链金融则是随着新型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诞生和发展的,突出了供应链组织关系中资金流对这个过程增值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整个链条的整合,从财务的视角对整个供应链发展目标进行优化,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供应链组织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运作目标是帮助供应链企业最大化资金利用价值,并依托供应链三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帮助他们最小化资金的获得成本,保证供应链整体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1]。李伟伟(2012)认为供应链金融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依据,银行基于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交易流程的掌控而提供融资,以封闭控制商品流或资金流为原则,掌控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向,能够有效的对信贷资金用途进行监管,降低银行融资的风险[2]。

笔者认为供应链融资是以供应链为依托,以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贷款担保,一方面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扩展银行的放贷范围,优化资金配置的新型金融业务。

三、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目前有大量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研究的方向和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议。

1、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目前国内文献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析,有的是从商业银行的实际供应链产品出发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分类,有的从供应链上的商品流向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做出划分,有的以质押品的不同区分不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有的则对单一的创新产品进行分析。

杜瑞(2010)将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核心企业为风险责任主体,银行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二是基于货权控制和存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三是基于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的供应链融资[3]。李华(2010)以供应链各环节中小企业的动产能得到有效盘活且能顺利流转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动态质押的融资集合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业务操作流程,并对动态质押和静态质押进行了比较[4]。陈娟(2011)从供应链融资实际提供者将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划分为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四大供应链金融模式[5]。李伟伟(2012)介绍了以“1+N”理论为基础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2]。邹里苏(2012)以中兴银行为案例分析了“1+N”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实践[6]。

2、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当然任何一项银行金融业务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操作风险。由于抵押品的价格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最终将在中小企业违约的信用风险上体现,通过对市场风险监控可以更好的把握信用风险的变化。相关文献主要也是针对如何识别、评估、控制和缓释信用风险来讨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

周纯敏(2009)认为信用风险是供应链融资的主要风险,并从信用风险识别、度量、评价和控制的角度来分析供应链融资风险,同时提出相关防控策略[7]。林树红(2010)认为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融资支持的债项风险、融资过程的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8]。潘文东(2010)认为欺诈类风险、业务操作类风险、法律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与生俱来的风险,故应重视信用评价系统在金融供应链融资产品中的应用,提出金融供应链融资产品信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9]。李小龙(2011)介绍了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面临的信用风险,提出供应链信用风险的相关因素,通过设计信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尽量避免企业失信的行为,实现供应链金融的良好发展[10]。刘双红(2011)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动产质押风险、产品开发和推广风险及法律风险等,并在分析这些风险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11]。王威(2012)分析了供应链融资面临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合作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防控措施[12]。王卡(2011)认为供应链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专业操作能力低、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和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建立信息化电子平台、谨慎选择核心企业和设计与供应链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授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来控制风险[13]。

3、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议

马苏川(2011)通过SWOT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优越性,并提出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采取低成本、低风险和多企合作等战略[14]。张敬峰(2011)认为银行应转变角色,培育优秀供应链,建立和完善供应链融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供应链融资体系的应急处理机制;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体系布局和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作为供应链融资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要规范管理、科学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多方面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15]。杨蓉(2011)从核心企业和建设良好融资环境出发,提出发展供应链融资的措施[16]。林声强(2011)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从积极构筑全新的供应链性能评价体系、打破授信跨区域限制,实现金融产品一体化、赋予供应链融资叙做银行所有产品的职能和将供应链作为一种营销和培养优质客户群的策略与手段四方面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17]。张倩(2012)分析供应链融资产品品牌建设对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品牌建设建议[18]。

四、供应链金融的可研究方向

1、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

目前文献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仅限于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没有具体分析目前世界上成功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其他企业实体。如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较成功的案例有UPS Capital公司;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Trade CARD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供应链核心企业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对供应链企业进行金融服务。可以分析这些成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从而得出发展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选择的路径。

2、供应链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的研究

目前的文献主要偏理论阐述,而缺乏实际的实施方案。

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过高,而收益低。如何建立快速有效、适合供应链融资的信贷审批流程是降低大型商业银行放贷成本、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国外较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富国银行。在90年代初,富国银行建立了成功的小微企业信用评分系统,成为小微企业业务成功的重要技术保障。另外,富国银行采用科学化、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式监管小微企业贷款,以保证风险可控。凭借独特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理念,富国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8%,高于整体贷款增速7个百分点,“企业通”已处理超过200万笔贷款,其中2/3的贷款决策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中国国内目前已经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在采用“信贷工厂”模式,逐步优化小微企业的审批流程。

信用评级是信贷发放、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研究适合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量化模型也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一个研究方向。

3、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信息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中各种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可以减少借贷关系中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原型构建。

第6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文/张琳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作者:张琳 单位:唐山学院经济管理学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3-24.

第7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作者简介]应丽君(1963―),女,重庆工学院旅游系副教授。

[摘 要]模块化的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Organisation&Service Link Management-Model,缩写OSL)属于会展产业技术层面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遵循会展活动规律经过多个案例实证研究而独创的模块化会展项目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会展企业而言,模块化的“流程链式”管理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中对各种资源、能力、资本等实现模块化分工,通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模块化的灵活重组,达到优化结构、整体赢利、增效和提高灵敏度,有助于我国实现会展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模块化;流程链;规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10―0078―07

一、模块化产业理论与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OSL)原理简介

(一)前沿学科理论“模块化产业理论”简介

模块化理论是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模块化理论引导人们从模块的角度认识企业、市场和产业,不仅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还有助于把握新的产业结构的本质,增加理论的可验证性,是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前沿性产业经济学理论。

1997年哈佛商学院(HBS)鲍德温教授(CarlissY.Baldwin)与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克拉克(Kim B.Clark)共同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模块时代的管理”文章里,第一次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了“模块化管理”的概念,认为揭开美国风险企业兴旺发达的奥妙的关键词就是“模块化”,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模块化”的讨论。2000年鲍德温和克拉克(Baldwin and Clark)两位在《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模块化”的理论逻辑关系是从技术,到形成技术模块化,再到组织模块化的过程,最终达到模块化的稳定阶段。

2002年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先生和安藤晴彦先生合著《模块化――新产业结构的本质》对“模块化”问题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指出“硅谷模式的成功是模块化的成功”。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第二届学科前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将“模块化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两个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模块化正在成为产业结构创新的本质特征。”

每个模块的研发和改进都独立于其他模块的研发和改进,每个模块所特有的信息处理过程都被包含在模块的内部,如同一个“黑箱”,但是有一个或数个通用的标准界面与系统或其他模块相互连接。模块化的特点是模块之间的各自独立,可以互换、可以单一的升级、接口是标准化的、系统错误容易被确定的等。

模块化理论不仅从模块分解的角度讨论了分工问题,而且讨论分工后的集成问题,是社会分工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模块化理论为产业市场分析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研究思维方式,从产业模块化的特性去关注市场结构,而且有助于理解信息化时代的产业集群现象,以及产业聚集中的“技术模块化”到“产业组织模块化”的变化过程。

(二)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OSL)原理简介

模块化的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简称“流程链”管理,OSL),是把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通过模块化的专业化分工,使得各产业要素间兼容、优化系统,形成模块化的产业效率。“流程链”管理是通过模块化结构提高生产力、适用于服务性产业的企业管理新概念,可谓是捕捉产业市场结构中利润区最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种“基于直线式时序的往复运行”的会展市场活动规律,以适应多组织、多目标、多产业、供需互动这一特殊生产组织形态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流程链”管理模式属于模块化产业理论中的技术模块化范畴,是应用模块化理论原理进行会展项目设计与活动组织管理的方法,是“产业组织模块化”的前提条件。

1.流程、会展“流程链”、会展“流程链”管理(OSL)的基本含义

(1)流程《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流程是相互衔接的工作过程或操作程序”。

(2)会展“流程链” 会展流程链是一个以会展活动时间为顺序环环相扣的程序系统。

(3)会展“流程链”管理(OSL) 会展“流程链”管理(OSL)是以追求管理效率为目标的会展项目组织与服务管理操作流程,是会展项目运作中采取模块化“分工”原理进行生产组织、服务管理中供需双方所共同遵守的“定制规程”。

所谓的“定制规程”,是一种“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是一种对人员、资金、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及生产管理投入,如服务时间、服务行为、工作方式、服务程序和路线、设施布局、材料配送、资金流转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程序设计与管理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所有会展活动介入者(供需双方),就像电脑的Windows视窗一样是一种“共同界面”,是实现模块化分工组织的基础。例如,展览活动中的《参展商服务手册》,就是所有展会活动介入者必须遵守的“定制规程”,成为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调、沟通、管理的“共同界面”,手册成为一份所有人都“看得见的设计规则”,其内容一般包括:组织机构、展馆信息、展区安排、参展申请、时间安排、证件管理规定、布展施工管理规定、撤展运输车辆规定、撤展换证管理规定、安全保卫规定、展馆防火规定、展馆使用管理规定、展品管理规定、客商邀请、宣传品管理、卫生保障管理规定、现场服务管理规定、违规处罚条例等。比如其中的“展区安排”规则,如果是由场馆方面制定,那么,相关的组办商、参展商、运输商、设计与搭建商都必须严格遵守,在展台搭建部分还涉及到与之关联的所有下游供应商,像展台设备供应商、展台展具供应商、展台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关生产厂商等,包括观众也同样需要遵守这些规程。此外,在这样一个业务单元中,还包含检测性业务模块,即安全、消防、质检等部门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展台施工安防的监察。可见,这些组织规程是“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成为链接各方的“共同界面”。

2.会展“流程链”管理的类型

会展“流程链”管理可以划分为“项目流程链”和“全寿命周期流程链管理”两种类型。

(1)“项目流程链” 即指一个会展项目的单次操作流程,简称“流程链”管理。本文在进行“流程链”分析中主要以单次“流程链”管理为主。

(2)“全流程链”管理 是指一个会展项目的多届举办流程管理,称之为会展项目“全寿命周期流程链”管理,简称“全流程链”管理。

大多数会展活动是周期性举办,比如世界知名的节庆活动“巴西狂欢节”已经举办了几百年,中国的端午节有千年举办史,每4年一次的世界博览会、

2.业务的概念

特指展会组织服务过程各类业务活动,即展会组织过程中的“处理”过程和“服务对象”。其中,“关键业务”是指重要的工作环节。

模块化设计中业务的划分主要由一级、二级、三级业务的三个档次组成,即一级的“五大业务群”:即策划立项、机构组建、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评估总结;二级的“业务组”和三级的“45种关键业务”,各个业务模块可以有多个供应商或者指定供应商完成,业务模块之间形成灵活的接口与组配关系。具体内容参见案例表1。

3.任务指标注解

(1)责任单位 是指参与会展生产活动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政府、企事业、机构等,一般划分为两类:

①指导,业务主管单位,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各个会展业务主管部门,如长春市主管单位有市委市政府的各级管理部门、会展办、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

②服务提供者,即主办/承办,协办以及专业合作伙伴等提供会展组织服务的相关单位,如提供展会组织与服务工作的产权拥有单位和法人单位,通常情况下是组委会或者专业会展公司,以及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如场馆、展装、展运、商旅、媒体、广告、餐饮等等。

(2)责任人 指各个相关服务提供者组织中担任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如各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组委会人员、项目经理、业务人员等。

(3)时域 时域即时间的阀域,指一个活动的“起始”时间段。

会展“流程链”管理中所指的“时域”概念,是指会展活动的“始与终”时间阀域,是对会展活动的时间进行的规划管理(见图2)。

本文基于会展“直线式时序的往复运行”活动规律,以会展活动的“开幕式”为时间计算的“基点”。一般计算方式采取“倒计时”,即把开幕式作为“原点”开始倒算。时间计算单位可按照月份数、天数、工作周期数。在工作安排中,通常用“甘特图”进行会展的时间规划。

①时限:指完成一项业务工作的时间单位。

本文在流程链管理中是按照会展活动距离会展“开幕”前多少天/月为时间计算单位。例如,调研时限,开幕前18―24个月。

②会展活动期:一个会展活动期指会展活动举办实际天数,即开幕式到闭幕的时间域。在展览产业中为“展期”,在会议产业中为“会期”,活动产业中则为“活动期”。

(4)归档资料 指检查各项业务工作与会展评估时所必须提供的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其中的一些主要文件和资料,如《组织工作手册》、《参展商服务手册》、《观众服务手册》、《客商数据库》等,需要在会展立项申报时提交给组办机构备案。我国国营企业可以参照国家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留档备查。

二、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实证研究

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在多个大型展览活动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本文以2005年7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为例,对模块化的“流程链”管理的原理进行实证性介绍。

(一)案例背景

展会名称: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

举办时间:2005年7月15―24日

举办地点: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长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长春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长春市分会、长春国际经贸展览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

主题:振兴东北名车驰骋

宗旨:展示汽车技术、开拓汽车市场、探索汽车未来、引领汽车时尚、弘扬汽车文化

口号:长春的、中国的、世界的

展会主要内容:以“展览”、“论坛”、“经贸”、“文化”、“运动”、“服务”六大板块为主线的若干项活动。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室内6.3万平方米、室外5.7万平方米);参展厂家包括国内轿车40多家生产企业的二三百个品牌,国际轿车企业10家以上,100个品牌;商用车数量增加10%;参会国家和地区达30个。

(二)案例简析

“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号称中国第三大汽车展,展期3天,一个项目流程链管理周期为18个月。

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大型活动,展会市场化程度不高,本届组委会由5个主办单位、4个承办单位构成,在运行中面临“多头管理”、“多组织”、“多目标”等矛盾,体制上的复杂性必然导致运营效率不高。此外,从该展览会的生命周期来看,第四届汽车展是一个刚进入产品成长期的展会,展会经验度不足,展会竞争力亟待提高。

“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按照会展项目“流程链”管理模式(OSL)进行组织服务流程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步骤:

①把展会视为一个独立的会展活动期,即从开幕前18个月到展会结束14天之内。

②把会展活动管理划分为“组织工作”与“服务工作”这两种性质不同却相互关联的工作内容,明确组织工作的重点在于项目的策划与组织、控制与管理、考核与评估,属于企业组织管理工作范畴,而服务工作的对象是各类供应商与客商,属于市场活动管理工作范畴。

③在三大时间功能模块下构建“树式”业务结构,各模块之间以时顺为核心依次由前至后形成流程链,依据模块层级关系进行各个关键业务工作的分解一级、二级、三级业务(参见表1)。

表1 第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模块化的会燕尾服“流程链”管理一览表

续表1

④按照“功能模块和业务组群”的交叉关系进行模型构架,针对业务内容提出工作任务、完成要求、任务落实的岗位职责单位与责任人,设计“关键工作、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限、归档管理”4项一级指标,这是进行工作检查、考察业绩、展会评估的主要依据。

(三)案例总结

上述实证性研究表明,模块化的“流程链”管理模式对大型会展活动实现专业化展会组织管理极为有效。

(1)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具有结构性效率功能,可以帮助组办机构清晰地界定成百上千的活动生产商、供应商的工作任务、目标范围,在展会活动的人力资源、资金划拨与财务控制、物质管理等方面实现合理的优化配置。

(2)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蕴含了富有弹性的“时间控制”和“监督检查”两大管控模块,“流程链”强有力的规程性能够确保展会正常运行并实现既定目标。

(3)在这个案例中没有与“展会评估办法”、“展会服务质量测评”等相关产业支持性模块配套使用,仅仅涉及了展会的“流程链”规程部分。在实际中,最好三者结合,“流程链”管理模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会展“流程链”管理再造传统展会“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不仅在结构上根本改造整个展会品质,在组织效率、服务能力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能够提高展会的服务满意度,打造品牌展会,推动展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本文所指“流程链”管理模式,既不同于传统产业中按照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经济运行环节形成的价值链管理,也有别于目前流行的供应链管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产业。

第8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契约;收益共享;钢材贸易;模型

[DOI]10.13939/ki.zgsc.2016.24.244

1 引 言

在传统的钢材贸易模式下,钢厂自有下属商贸单位、分级商、零售商等多种性质钢材贸易商分散经营,行业集中度低。绝大多数钢材贸易商经营规模较小、模式简单,仅仅是做转手贸易的“二道贩子”,单纯依靠市场价格的波动去赚取机会利润,不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钢厂对钢材贸易商的认知也十分有限,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采取有效的价格管控体系;只关注当前或某个时期钢材贸易商的购买能力,经常通过采取频繁调价的方式实现钢材销售与终端需求的“接轨”,对下游钢材贸易商的实际销售渠道、风险承担能力关注较少,导致各钢材贸易商在竞购环节就已经利益冲突不断。同时,钢厂自身和钢材贸易商也存在一定的流通利益之争,导致整个钢材贸易链条的竞争秩序和流通秩序相当混乱,价格失控。

因此,随着我国钢材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变化,传统的钢材贸易模式已无法适应。这就要求钢材贸易链条要实现产业纵向整合,增加上下游联动机制,维持供求关系的稳定。据此,本文提出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钢材贸易模式,旨在实现整个钢材贸易链条的关系协调,增强整个链条的竞争力和利润率。

2 收益共享契约概述

收益共享契约是供应链管理理论中纵向契约诸多方法中的其中一种。纵向契约是指在供应链系统中,交易双方为确保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从纵向方向寻求协调解决方案的方式。常见的供应链纵向契约方法包括:收益共享契约、数量弹性契约、退货契约、批发价格契约、销售回扣契约、数量折扣契约和两部收费制契约等。本文讨论的收益共享契约是指钢材贸易商将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交付给钢厂,以换取较低的采购批发价格,进而改进整条供应链运作绩效的方法。这一契约最先出现在音像租赁行业,在取得了极大成功后被推广应用到其他行业。

5 结 论

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钢材贸易模式研究对我国钢材贸易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钢厂和钢材贸易商结合自身在钢材贸易链条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在充分审视自己生产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对上下游价值活动进行识别、优化、整合、创新,即通过价值链有效管理来实现本企业商业管理经营模式创新。通过与贸易供应链实际相匹配的商业管理经营模式创新,钢厂和钢材贸易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保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本文应用供应链经典管理理论,旨在分析和陈述基于纵向关系进行钢材贸易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然,本文的讨论仅仅是考虑钢材贸易供应链上比较简单的两级供应链情形,风险比较中性。但在现实市场环境中,一方面各钢材贸易商为获取供应价值链上的最大利益,彼此间会存在竞争,极易受到链条上下游单位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所属产权、区域、涉及领域不尽相同,各钢材贸易商出于商业目的,决策、交易较为独立,相互间信息共享程度较弱。这就决定了对整条贸易供应链的优化、控制会造成一定的难度和偏差,风险和损失达不到理想预期。因此如何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也最大限度地实现整条钢材贸易链的收益最大化,实现链条上各个参与者之间的效益最高,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迎军.供应链管理实用建模方法及数据挖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7-120.

第9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供应链源自企业“扩大的生产”这一概念,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的引申。实践中,人们将企业进行采购、加工、销售这一过程视为相互衔接的链条,并把这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称作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竞争性、合作性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创新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强化战略合作,因此该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青睐。

2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传统的采购管理正是建立在谈价基础上的,其立足于企业的采购需求,注重对供应商与资源市场的管理,以期实现以最优价格获得最好物资的采购目标。在供应链背景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基于供应链理论进行采购管理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企业的采购目的转变为订单采购,与传统的为补充库存而采购的目的不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采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订单并围绕订单展开的。“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其次,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开始交换信息、沟通联动,构建了一种友好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供需模式。这些优势特征促使现代企业转变思路,尝试建立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采购管理新策略。

3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策略的创新途径

3.1从物料采购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制定物料采购策略时,应充分衡量物料的重要性,准确评估物料供应市场的具体情况,并与诚实守信、质优价美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以期节省开支,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现代企业还应通过物料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物料的特点,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实现物料库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优化物料采购管理策略。

3.2从采购方式管理角度

首先,实行准时制采购模式,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从采购这一事后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式的事中控制,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行精细化、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其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采购管理的“指挥棒”,严格挑选并审核现代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在合作条款、采购流程、应急措施、物料质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创新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成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信息部门,强化企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革新现有采购方式,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统筹现代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经销商乃至物流单位、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关系,将关键数据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信息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以此降低物料库存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管理。

3.3从供应商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选择恰当合适的供应商已成为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提高竞争力,现代企业往往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对物料等必需的生产资源则通过供应链,从供应商手中购买。传统的企业在物料采购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多个供应商,以应对物料供应不足等突发事件。而供应链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倾向于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采购流程,完善运输管理,通过批量采购以期获取优惠的供货价格,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此,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谨慎选择供应商,对其注重应从物料质量、价格、服务水平及供应商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其中的少数优质供货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供应链的优势。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从供应链采购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供应商管理。例如,打造企业与供应商共享的物料信息系统,搭建双方能够顺利沟通协作的平台;关注供应商的未来发展,适当时候可以为其提供包括技术、资金以及管理在内的关键性的帮助;树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形成具有一体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共同愿景激励供应商、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与供应商共享成功的最终目标。

3.4从采购人员管理角度

采购员是现代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者,再好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缺乏采购员的有效配合也只能变成摆设。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规范采购员的管理,强化其采购技能,确保其能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具体来讲,首先,现代企业应结合采购员的素质要求,选择优秀采购员;其次,企业应对采购员进行定时定期的业务培训。培训是企业员工能够紧跟时展、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工作,对采购员的培训应主要围绕采购岗位需求、沟通技巧、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再次,企业应完善对采购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采购员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提高其薪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注重对其的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采购员的约束机制建设,使其明确采购员采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建立规范的采购管理规定,杜绝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

3.5充分利用电商便利,构建现代企业的网上采购平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