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公路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公路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本人。。。,男,200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局工作,从事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下面是我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述评,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局、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的实践,并依靠自己不断地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工作10年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务实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以下是本人10年来工作情况:

2012年4月—至今,在任安全管理部经理。任期期间主持公司重大项目、投资项目的安全生产策划及项目重大风险评估工作;主持项目创建“平安工地、AAA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策划、实施、申报工作;主持实施节能减排、节能技改;参与编写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规范》;参加了省部级“平安工地”项目的现场复查。此期间,参与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考评实施细则》,主持或参与获得的荣誉省部级及以上 9项,市级5项,集团级2项。2014年获得“中国交建平安卫士称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20标任安全环保部部长,主要负责现场安全监管。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了项目安全标准化现场交流会,得到地方、业主及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安全管理部。主要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编写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管理制度;参与全局范围内在建项目的安全监督检查;独自总结编写了一套《安全内业标准化模版》,在企业内部推广适用,效果显著;参与编写《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培训教材》;参与中国交建《交通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量化标准》编写;编写工作,多次参与组织企业内部大型安全交流会、安全观摩会、安全培训会、安全生产会等活动;参与中交投资项目的安全策划。

一、思想、政治学习等情况

面对企业遇到严峻挑战和变幻莫测的公路建设市场和国内经济形势,就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提高自己的领导、驾驭工作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指标完成。我重点深入学习了党的报告、廉政准则和有关安全生产、项目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规定要求,参加了局内审员培训班、局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体系贯标培训班等,进一步提高了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在自身思想进步、品德修养和工作作风方面,严以律己,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一级建造师考试,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内审员证等。

二、工作情况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对企业的最根本要求,对于一个企业,安全意味着发展;对于一个人,安全意味着生命。作为一名安全工作者,自己深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自己始终以满腔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主动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一)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1.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始终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及时对现有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评审、依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和重新制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实现了全面依法管理。

2.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使用“LEC”法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价,更新了各项目重大危险源告知清单,使项目能认真客观实际的分析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采取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危险源的辨识工作能够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预防起到指导性作用。

3.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各项安全活动。活动有:安全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活动、“安全生产年”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活动、“安全警示教育周”活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四季度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等一系列保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安全活动。

3.多多扎根生产一线,广泛吸取各方经验。在工作中,自己利用各种机会投身到生产一线,因为那里能给与我成长的充足养分。只有真正扎根于生产一线,才能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有更深入地了解,促进我更好的工作;与生产一线的职工多多沟通,广泛吸取各方经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拓展我的工作思路,真正实现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每当到了一个项目部工作,我都会立即着手对车辆及特种设备的统计。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果消息闭塞,特种设备管理不到位,项目部很有可能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所以在特种设备安装前,我都会要求项目部积极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审验工作顺利展开,积极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并要求持证上岗。

5.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上级、机关同事沟通交流不到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出现摩擦。这就要求我摆正态度,积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年轻人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现得心浮气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很可能考虑不够周全,头脑一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努力避免,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同事的关系,积极乐观的帮助有困难的同事。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工作中,自己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应该说学习收获很大,思想进步较快,工作作风务实,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不足需再改进和提高。

(一)根据检查和现实情况看,公司所属各项目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薄弱等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工作方法和方式,加以关注并设法解决。

(二)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汇报沟通还是较少。

(三)对项目部的监控和管理不够严格。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四)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知道经营风险在不断加大,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五)要继续加强对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在项目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的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2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二、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来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一九九七年八月参与了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总结并编写《水泥稳定砂砾层机械化施工要点》,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在一九九八年孟溪大垸水毁调研工程后,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同时还在市养护工作经验流会上作了《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法》,总结经验。近几年工程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着

一九九八年十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队技术员,在公安县公路管理局列养里程中,国道二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省道公石线有49.5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领导表扬。

xx年2xx年国道黑狗当大桥工字梁生生位移,桥面铺装板破裂,桥梁伸缩缝损坏,被省市专家确定为危桥,需要加固维修。我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大桥各种病害,通过近十天观察,报省市批准,采用简支梁稳定工字梁,重新布筋进行桥面铺装,通过四个多月的维修加固,经省市检测为合格优质工程,大大的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有了保障。该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好评,市养路科在此召开了全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现场会,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xx年四月完成了207国道二级路面改善工程j标段施工任务。我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老油路基础上进行加铺砂砾下基,在施工中发现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局,经实地察看,本人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xx年三月担任沙刘接线改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软基时,k00+300-k00+500有200米软基无法处治,因路基旁为一水堂,在下挖无望的情况下,结合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石灰桩处冶后,再进行底标号砼下基施工,三天后通过弯沉检测,容许值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合符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受到监理和业主的表扬。

xx年八月参加了省公路局与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试验工程建设,任公石d标技术负责人。因为公石线是连接我市至湖南岳阳107国道的主要干线,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湖北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要求,其主要是目的在于比较旧水泥砼路面上不同结构加铺层在相同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相同交通量情况下各种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找到适合于湖北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建的典型结构。在湖北省公路局和市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在长安大学陈教授和杨博士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项目技术科各种承载力试验及cbr值检测,对板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弯沉测量。参与了初步测量,设计到实际施工放样,水准点恢复及中线测定,为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提供了第一手数字依据,在几次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的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省局和长学教授好评,该项工程初步评定为省优质工程。

四、严标准、严要求,力求专业技术工作迈向新台阶。

第3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本人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桥梁建设、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本人考取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与管理专业,三年的学习,使本人积累了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年获得实验员证书。先后从事公路养护,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赤大高速、赤通高速工程施工测量、工程监理、试验室,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工程,任技术负责人,线湾至镇段二级公路测量,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期间担任技术负责人,还参与了公路工程处科研项目——旧砼路面不同加铺层结构设计试验。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

二、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年月参与了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近几年工程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年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队技术员,在县公路管理局列养里程中,国道二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省道公石线有49.5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领导表扬。

年国道黑狗当大桥工字梁生生位移,桥面铺装板破裂,桥梁伸缩缝损坏,被省市专家确定为危桥,需要加固维修。我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大桥各种病害,通过近十天观察,报省市批准,采用简支梁稳定工字梁,重新布筋进行桥面铺装,通过四个多月的维修加固,经省市检测为合格优质工程,大大的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有了保障。该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好评,市养路科在此召开了全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现场会,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年四月完成了国道二级路面改善工程j标段施工任务。我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老油路基础上进行加铺砂砾下基,在施工中发现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局,经实地察看,本人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年月担任沙刘接线改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软基时,k00300-k00500有200米软基无法处治,因路基旁为一水堂,在下挖无望的情况下,结合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石灰桩处冶后,再进行底标号砼下基施工,三天后通过弯沉检测,容许值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合符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受到监理和业主的表扬。

年月参加了路段项目试验工程建设,任技术负责人。因为线是连接我市至国道的主要干线,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省公路局科研项目要求,其主要是目的在于比较旧水泥砼路面上不同结构加铺层在相同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相同交通量情况下各种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找到适合于西部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建的典型结构。在市公路局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参与了项目技术科各种承载力试验及cbr值检测,对板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弯沉测量。参与了初步测量,设计到实际施工放样,水准点恢复及中线测定,为其提供了第一手数字依据,在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领导好评,该项工程初步评定为优质工程。

四、严标准、严要求,力求专业技术工作迈向新台阶。

第4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公路测设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1.引言

《公路测设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公路测设技能是就业岗位必需的技能之一。它与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公路测量员直接对应,是获取“公路放线测量员”及“公路验线测量员”职业证书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是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做了总结,希望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2.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确定

本课程根据公路工程放线、验线测量员的任职要求,参照公路工程测量员的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路桥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排教学内容,强调学生校内学习与工程实际的一致性。其中由路桥专业指导委员会经过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论证与分析得到对于“放线、验线测量员”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与其所要求掌握的职业能力及专业知识,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与对应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分析,本课程确定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几何线形设计计算、设计图纸的识图与绘图,公路中线现场测设等。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公路测设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课程学习情境及教学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3.教学流程设计

《公路测设技术》课遵循以下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流程设计:

(1)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

(2)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3)以任务引领课程为基本走向,以典型公路测设过程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进行适度组合,创设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利于学生“技能渐进”的原则)。

(4)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设计真实工作环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注意该流程是针对每次课的两个学时进行设计的,其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应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适度的分配。

4.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公路等级的选用、技术标准的应用、公路几何组成的认知、公路施工图的识读、桩号的推算、中桩坐标的计算、超高加宽的计算及设计标高的计算、中线测设方法。学习难点包括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联系、公路中桩坐标计算和测设问题处理。

针对以上学习重点及难点,主要解决办法归纳如下:

(1)重点:主要是强调重点,教学过程课前保证学生搜集资料的时间,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调整计划的过程自然引出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并结合案例教学,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案例补充,同时保证学生自己实施任务的时间,教师课堂上课堂内外进行强化训练等。

(2)难点:主要是对难点进行化解,采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如演示或观看视频等)进行对比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分层设问,加强成果总结讲评及课内外辅导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环境条件、教师自身素质、结合学生的总体学情与个体学情的分析来确定的。其中,对于学生个体学情的分析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最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见表3。

本课程采用上述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融为一体。

6.结语

通过上述《公路测设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由总体到具体的组织与设计,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学生能够进行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计算及设计图的识读与绘制、能够进行有效的公路线形测设为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体验计算和测设过程的逻辑严密性、工序的衔接性,将学生的动脑融于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侧重组织、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严谨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2)本课程为学生参加工作岗位提供了最基本的识读设计图纸和线形放样等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自然过渡。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议”商务英语沟通”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VOL20(11):134-135.

[2]秦立公.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物流科技,VOL29(134):125-127.

第5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1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使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出现短缺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近二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期,“十一五”末,我国通车公路总里程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1]。可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量的巨大增长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1.2未来十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结构性人才的特殊需求数量巨大

交通运输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占从业人员8.8%;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5.3%。《纲要》指出:未来十年,结构性人才的特殊需求主要涵盖建设养护、工程管理、现代交通物流、道路运输、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人才。其中,高层次科技人才年均需求1.4万人[2]。

2.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虽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质[3]。

2.1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专业学位教育并非学术学位教育的去“学术化”,而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更强调学术的应用性和特定针对性,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技术再创新。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化取向。

2.2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高校、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学位授权单位为单一主体而构建起来的、由多方参与协作的培养系统,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多元主体,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协同创新,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合作育人机制。

2.3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科研后备人才,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但不仅仅是强调实践性,而且强调实践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强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强调创新成果实际应用,是实践、创新和应用的深度融合[4]。

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3.1校企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依托企业诉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在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中,形成了“一条主线(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两大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平台(通识式基础教育平台、递进式专业教育平台、开放式综合教育平台),四个结合(基础平台与专业模块相结合、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五个系统(教学督导系统、学生评教系统、教学评估系统、信息反馈与问题处理系统、社会需求与质量评价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创中赛”的内涵式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2)结合企业生产环节、合理划分培养阶段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采取学位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及学位论文等三阶段展开,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合理安排学生阶段任务,并且突出学生工程实践管理技能训练。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3)融入企业工程一线,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战略联盟和协同机制,坚持专业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相结合,企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结合课程总学分要求,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根据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开设的研究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至少开设5门企业提供课程,培养学生强烈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3.2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1)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相互融合”的原则,联合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工程实训中心。并以此为纽带,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学生以顶岗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到企业后先由企业领导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熟悉企业和企业文化,然后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再根据岗位需求顶岗工作,所有标准规范都按企业职工要求进行。

(2)在一线工程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实习实践内容。组建了由企业冠名的专业试点班,[JP+1]实施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在合作建设的工程项目中,融入真实的工程环境,开展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工程一线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受到了比较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依托合作平台,面向交通运输系统企业员工,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包括岗前培训、青年技能培训等。学校还可以利用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积极为地方服务,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双方形成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和发展。

4.结语

交通运输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在解决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很好的解决了特殊地区交通领域的技术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提升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

[2]《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交通运输部.

[3]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

[4]王莹,朱方长.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

第6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坚定走“科技强企”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驱动作用和保障作用,积极进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领域,通过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培育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建筑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性跨越,企业由过去单一的普通铁路工程施工发展到目前以高速铁路建设为龙头,在客运专线、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齐头并进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近10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武广、京沪、哈大等4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难点工程,产品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创同行业建筑质量比之前例,锻造出了“铺架王牌军”这块金字招牌,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公司在高速铁路、城市地铁施工领域开展多项技术攻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3项工法获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工法;QC活动也取得了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先后荣获3项部级优秀QC小组奖、2项省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1项省部级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其中,兰新项目QC成果包揽了四项部级荣誉。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绝地求生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号准思想脉搏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中铁五局六公司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曾为国家新线铁路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时,由于企业生产格局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陷入了“等米下锅”的窘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公司决策层下定决心,迅速在全公司开展“学、拓、思、求”大讨论,目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群众智慧,找出公司发展的“桎梏”,找到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的出路。经过公司上下多层次、多轮番的“大讨论”,不仅触及了广大职工灵魂,更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大讨论开启了发展思路。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公司在推进思想解放的同时,铁道部先后进行的铁路六次大提速以及随后兴起的高铁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科技兴企”成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

抢占高地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开启动力引擎

观念一变天地宽。公司加快了寻找“科技兴企”的发展路径。公司先后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董事会,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的科研领导小组,对高速铁路铺设、桥梁预制、架设设备以及长钢轨铺设等新技术进行了前期技术调研。期间,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00多万元作为前期科研经费,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地对高速铁路的施工技术、施工配套设备、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进行实地考察。2000年4月,我国跨世纪工程――国内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建设拉开序幕,公司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认可,争取到了秦沈客专线24米500吨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及架设任务,公司引进了意大利尼古拉550吨运架一体架桥机,从而打破了公司乃至中铁五局历史上从来没有铁路桥梁预制资质的历史,使公司从此走出了仅靠单一传统铺架生存发展的历史,并由此推动企业走出了困境。

从秦沈客专线起步,不仅使公司坚定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更坚定了公司追求由低层次经营开发和施工生产向高端项目运作和建筑业上游方向发展、由单一以普通铁路铺架为主的发展向高铁和客运专线制架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施工、城市地铁等相关领域发展的动力和信心。2002年12月,公司成功进军上海地铁市场,从此拉开了公司参与城市地铁建设的序幕。2011年9月,公司成功进军武汉城轨综合工程,为实现公司“一主多元”的发展梦想又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实践证明,走“科技兴企”之路,是公司求生存发展的唯一正确之路。

优化环境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完善制度体系

在新形势下,公司董事会提出了“铺架强、制梁优、地铁精、线下能”的综合发展战略新目标,公司行政和公司党委下足功夫、下大力气,积极营造推进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公司于2005年7月召开了公司首届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并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纳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着眼从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入手,下大力气扫除科技创新的一切制度障碍。二是为紧跟铁路建设新步伐,公司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六公司2005―2010年技术创新规划》《六公司2011―2015年技术创新规划》,确立了以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客运专线轨道施工技术、大型整孔混凝土箱梁制造及运架技术、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机械设备配置等6项技术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三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科技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公司在贯彻局关于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先后于2008年、2012年两次组织人员编制并修订了《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加强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管理、正确甄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与此同时,公司还成立以各级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以各级总工程师为首的广大专业技术队伍在强化公司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及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公司科技创新步伐,2012年,公司又明确将科学技术成果评定、奖励管理等内容一并纳入到新编制的《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中,对推动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理论等均给予荣誉和经济的双重激励,同时对荣获局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成果,公司还将另行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额度。

精心培育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打造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司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大胆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抓好人才的引进。根据《六公司“十一五”“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公司制定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人才紧张局势。截至2014年6月,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14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31人,初级职称以下的有346人;有一级建造师42人;造价工程师5人;质量工程师3人;安全工程师6人。

二是抓好员工素质的提高。为调动生产一线工人学技术、长才干的积极性,公司实行了评聘工人技师制度,通过考核,把具备条件的员工评聘为工人技师,发放一定的技师津贴。现公司共有高级技师30人,技师109人。

三是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制后的10余年来,公司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激励上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制订并实施了《公司本部员工岗位工资分配办法》《项目部(指挥部)员工岗位工资公司分配办法》《项目经理期薪制》《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办法》《建造师、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10多个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2010年,公司又颁布实施了《六公司关于选拔享受内部特殊津贴人员的规定》,对公司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员工进行特别激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大投入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提升装备水平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保持和维护公司在铺架施工领域的前沿地位,自2000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不断抓资金投入、抓设备更新。每一年度,公司都要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把设备采购、设备维修、投入项目、资金、利税同等纳入考核指标,确保企业技术进步保持强大后劲,其中,重点加大了对高铁提、运、架等关键设备的投入,为拓宽经营领域、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坚强后盾。公司还注重加快信息化进程,在公司本部、项目部推行了梦龙文件处理,物资、财会、工程信息及项目实行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尤其在2009年,公司本部一次性更换了老旧计算机,确保了各专业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还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自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科研经费1 329余万元,为正常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提供了保障,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瞄准一流 为坚定走“科技兴业”

之路提升发展品质

为了抢占铁路建设制高点,近10年来,公司大胆决策,超前介入,积极做好技术、设备的储备,并依托在建项目,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和工法总结。

一是加强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研究。公司在充分总结东秦岭隧道无缝线路铺设和上海地铁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在武广线开展了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掌握了CPⅢ测量控制技术、无砟轨道粗调精调技术、道床板砼裂纹控制技术、桥隧密集山区无砟轨道物流组织技术,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完全满足时速350千米客运专线的运行要求。在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施工中,公司开展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静态精确调整施工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高速铁路轨道调整精度控制难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完成轨道静态精确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该技术在随后的哈大线、杭甬线推广运用,轨道精调质量得到业主高度认可。在兰新高铁施工中,针对兰新特殊的气候条件,公司组织科技攻关活动,成功解决了在多风干旱气候条件下大型箱梁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技术难题,在箱梁架设施工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两运一架”施工工法,在减少架桥机待机时间、加快施工进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大型整孔箱梁预制、运输、架设技术。公司重点开展了客运专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箱梁预制、运输及架设施工技术研究。在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公司开展了弹性地基梁研究工作,解决了在软弱地基条件下修建大型桥梁预制场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550 t运架梁一体机高架桥取梁难题,该成果在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推广运用,节约成本850余万元。在武广客专线,公司开展了《武广客运专线32 m、24 m简支梁箱梁预制架设施工技术研究》,解决了时速350千米的客运专线整孔箱梁的现场预制问题,该成果在武广项目成功运用,实现了安全施工;大型箱梁预制架设形成成熟施工工艺,并在哈大、京沪等项目进一步推广运用。

第7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申请数量和趋势分析

图1:我国集成电路专利申请情况

图2:无锡市集成电路专利申请情况

分析: 近五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专利申请量大体上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图1),但增幅不大,从2006年626件申请量增长到2010年747件申请量,以年均4.5%的增幅递增,其中2006年到2007年申请量增幅最大,达到12.9%。参考其它制造业领域,大部分行业2007年专利申请量均有较大增幅,原因可能在于2007年相关政策的刺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8年至2009年的曲线下降可能是来源于中国专利的早期公开延迟审查,所以不能作为专利申请趋势的判定依据。无锡市集成电路专利申请量较少(图2),2006―2010五年的申请总量仅为全国申请总量的1%左右,但增幅较大,年均增幅达56.5%。

2、专利类型分析(总量)

分析:从集成电路专利类型来看,国内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总量5944件,占比85%,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则占比很少,说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对照无锡市集成电路专利类型分布图,发现发明专利总量仅为31件,占比仅为5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技术含量较低,有待于继续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加强集成电路方面的科技创新研究。

3、国省分布状况分析

分析:根据我国集成电路专利申请量排名情况来看,排名前十位企业中无一家大陆企业,日资企业6家、台资企业1家、韩国企业1家、美国企业1家、荷兰企业1家,可见国内企业在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上与外资台资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竞争上缺乏壁垒优势,阵地薄弱,还没有形成规模,技术含量也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开发能力。

无锡市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大部分来自“创立达科技”、“五十八研究所”、“中微高科”和“友达电子”,技术分布比较零散,没有形成集中技术优势的企业。

分析总结

根据我国集成电路专利申请量排名情况来看,排名前十位企业中无一家大陆企业,关键技术全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无锡市在该领域的专利技术分布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只能说还在起步探索阶段。

第8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行业对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支撑着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升,沟通城乡的桥梁,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公路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行业,服务于百姓,也服务于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想要公路行业充分发挥服务管理职能,最基础的一条就是提高公路行业职工的素质,尤其是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不仅提高其公路管理和养护水平,还要提高其思想意识,总之,要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使其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这样,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就十分重要了。

2公路行业职工队伍及培训现状

就目前公路行业职工队伍组成看,有年龄大的,也有年龄小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员相关较大,思想观念和知识相差也较多,新员工与老员工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学历水平也不一致等等,职工队伍组成中体现的种种不合理情况分析如下:

一是公路行业单位领导思想观念比较老旧,对于职工教育培训不重视,不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等支持,不舍得花钱在员工培训上,认为公路行业修桥补路等工作技术含量低,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就可以,不需要掌握新知识,或是定期进行培训,这就容易打消一些职工的积极性。实际上,职工教育培训是职工一个很好的在职学习和成长机会,很多职工都在工作中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职工教育培训即是单位需要的,也是职工个人非常需要的。

二是公路职工队伍员工学历普遍较低,员工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管理及专技人才严重不足。公路行业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招聘或人才引进方面往往受多种因素限制,导致人才引进渠道不通畅,这样就导致公路行业难以招到年轻的新员工,单位中很难有新鲜的血液进行补给,这就使得一些很好的管理人员或专技人员的年龄偏大,很多已超过四十步,这些人中又有很多上升到管理岗位,不再从事技术工作,这样就使得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更为缺少。

四是一线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事公路执法岗位的人员年龄都偏大,他们通常由以下几种类型的人组成,退伍军人、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原收费站转岗职工等。这些人的学历相对较低,虽然很多职工都参加了在职继续教育学习,获得了大专文凭,但与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职工的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是新技术应用深入,技能型人才缺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快速发展,公路行业技术发展也大大加快,公路行业引入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可以使公路养护效果更好。但是,因为操作工人大多都是老工人,他们的知识水平低,对于新的设备使用和维修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这样就使得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都相对较差,机械设备老化加快,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成本,同时,也影响了公路养护质量和工程建设进度。

六是教育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工作实际需求来定,而是很机械的执行老路子,学习老内容,不能根据实际应用与发展,设计更实用的培训课程,这样导致培训效果不好,既浪费了职工的时间,也浪费了培训资源,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3加强公路职教工作措施及思路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是领导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培养人才的重要性,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果不重视人才,不能培养职工积极学习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那再好的设备和方法都不能有人去应用,这样就会造成设备的闲置与浪费,影响公路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职工也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这个社会就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公路行业也要适应潮流,一步步向前发展,员工要想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更好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3.2根据公路行业实际和未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

首先,各级公路行业部门要做好在职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摸清所有在职员工的真正情况,主要是学习教育情况。其次,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设立目标,根据目标内容,确定职工教育培训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最后,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培训发展观,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即要符合公路行业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又要保证职工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工作中,学有所用,这样既解决了单位的问题,也提高了员工的技能,使企业与员工均受利。

3.3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

一是鼓励职工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形式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同时也积极支持职工参加各类职业资质与技能培训,多培养一些通用型、专用型、实用型人才。二是通过报销职工学费、报名费、考试费等,鼓励职工参加学习,对其参加学习与考试时间比照正常出勤处理,为其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三是对取得相应学历和专业资质证书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待遇。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4突出行业重点,大力开展岗位培训

一是要紧紧围绕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开展短、平、快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往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培训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继续抓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地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公路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公路养护技术工人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生产操作技能、改善技术结构为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对中青年技术工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及知识,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养护工作的需要。

3.5强职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

职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培训内容的信息化和培训手段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要靠科技的支持,这就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给了我们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职工教育培训中的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职工培训的质量。传统教材的内容多以讲授为主,其信息量有限,内容也滞后于现实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开发电子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形成在网上运行的电子课件,再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演示型网路课堂教学。不同单位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单位间的软硬件的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教育,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培训水平。

4结束语

要想做好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与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同时,分析职工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培训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培训,以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做好公路行业职工的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公路行业科学、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公路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动车组 人才需求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78-02

我院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于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人才需求分析,依据人才需求分析的成果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从而对我国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1 对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1)依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域铁路、地铁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趋势;铁路、地铁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同类院校同类或相似专业分布情况;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岗位;毕业生对培养过程意见与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

(2)通过查阅相关的刊物、会议资料及行业企业网站进行文献评阅,收集最新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信息与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提炼与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以及对策建议等,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研内容与相应的调查问卷。

(3)依据不同的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研方式。如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研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邀请行业企业资深实践专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毕业生,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成长经历。

在确定了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要求学工处、教务处、专业之间相互协作,制订详细的调研工作计划,确定调研人员、时间安排及经费预算。

(4)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不仅对专业建设、学院管理、毕业生质量、人才需求等做出整体分析,而且还对其各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如现就业岗位及其与专业相关性、对就业的满意度、职业成长需求、对专业教学的意见等方面就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作为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 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地铁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的分析

2.1 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速动车组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现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产化,形成了集高速动车组制造、检修、运营的配套能力。到2010年,我国运营的高速动车组将达到1000列,到2020年,将达到2400列。我国已经建成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大动车组基地和21个动车组运用所,其中武汉动车组基地占地2130亩,是世界规模最大、技术一流的动车组基地,届时将承担我国40%动车组的检修任务。

2.2 城际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9年5月24日,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公司由武汉铁路局和省联合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代表铁道部、省政府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暂定240亿元,双方各占50%,首期各出资5亿元。公司负责管辖湖北城际铁路及相关的专用线,经营范围为铁路工程建设和客货运输,以及物资供应、服务、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

建设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快速便捷、安全环保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构筑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引导圈内城市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武汉城市圈同城效应。

湖北城际铁路以武汉为核心,呈放射型加环状构架,由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6条放射状骨干线网、8条延伸线及环线组成,总规模约1190公里。全部采用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直达周边城市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

2.3 地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以武汉地铁为例,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7条线组成,总长220公里,全面连接武汉三镇,构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形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公司现有总人数1498人,其士10人;硕士65人;本科474人,大专949人。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62人。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综合管理团队。2012年完成72公里建设时,公司总人数将达到3500余人。

因此,高速动车组的检修体制、检修设备和技术要求对检修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成千上万的高速动车组高技能检修人才。

2.4 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的铁路部门,他们中既有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等毕业的学生,也有从军队转业的复转军人,但他们在铁路部门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短期的培训;还有一部分是这几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少量的路外人员,其中路外人员主要是从事事务管理,而不是技术服务。

2.4.1 企业检修人才现状分析

表1 是本次被调查企业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现状统计表(%)

调研数据表明,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大专以下学历平均占16.7%,大专学历占42.2%,本科学历占18.8%,本科以上学历仅占0.7%。可以看出,大专学历人才是动车组检修的主力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2.4.2 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63.3%,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19.3%。这说明:

(1)为了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铁路企业从自身挖掘人才的力度不会增加,动车组检修企业会转向高校招纳毕业生补充人才需要。本科学校学历教育培养的动车组检修人才还不能满足动车组企业的全部需要。前些年由于铁路行业人员的相对饱和以及既有车辆检修技术的成熟,企业需要的铁道车辆专业毕业生减少,许多高校取消了铁道车辆专业,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外,其他铁道本科高校也欠缺动车专业的师资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建立动车专业师资队伍。因而近几年动车专业本科毕业生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动车组发展迅猛的需要,为我们高职动车专业学生就业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从最近三年进入动车组检修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

(2)动车组检修人才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下年轻人,这说明由于动车组检修作业方式(夜间作业多)和检修技能的高要求,年龄大的人员不太适应,动车组检修人才更新快。这就为职业院校根据动车组检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

2.4.3 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四大动车基地的建成和动车组定检工作的展开,将有大量的检修岗位等待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的填补。由于动车组的高技术含量,必须有高技能的检修人才去维修,而中职学生和复退军人中能满足动车组检修岗位的比例极低,在一段时期内必定形成岗位空缺无人就岗的现象。为高职学校动车组检修专业培养动车组检修人才提供了源动力。

2.5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招聘渠道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主要是向各铁路局机务段运用车间、车辆段动车组运用所、动车组检修基地、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等提供人才。这些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校内专场招聘、网上招聘、校外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与铁路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接收军队的复转军人,其中效果明显的是校内专场招聘和与铁路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学生在其中占的比重是较大的。

3 对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

3.1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

目前设置有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学校就我校一家,但设置有相近专业的学校不少,而且这些毕业生的去向大致相同,就是搞机车检修、车辆检修、动车组检修,所以对我校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来讲就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将促使我们尽力办好该专业。

3.2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以我校为例,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近三年来在校人数525人,2009年招生数为220人,在这些人数中包括组合班。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动车组运用所、城际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涉及的岗位有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动车组随车技师、动车组专项机械师、质检员等。

3.3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比重大,实际操作的比重小。校内实训设备非常缺乏,而校外实训基地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但是一方面现场单位工作任务重、运营设备紧张,不可能大量接待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学校实习经费较少,教师缺乏,也不可能长期大量的去现场实习,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现阶段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自编教材,特别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来讲,还不完善和成熟,需要学校组织人力去编写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