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监督发言稿范文

监督发言稿精选(九篇)

监督发言稿

第1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下面,我就这次现场会,结合我乡工作实际,谈谈我乡在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中的建设情况、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们__乡位于__西部,距县城十四公里,全乡21个行政村,8290口人,2.14万亩耕地,全乡共有农村党支部21个,机关党支部3个,党员453名,属于纯农业乡镇。近年来,我乡纪委在县纪委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强村级权力监督、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为突破口,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贯穿于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始终,去年在庄头、神前两个行政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从今年3月份在全乡19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实现六有,即:有办公场所、有标牌、有规章制度、有组织机构、有资料。以不断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为抓手,以真正参与和监督村支两委工作为目标。大胆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提高,使村务监督委员会真正发挥其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和建议权,使三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增进党干群关系的融洽力。

1、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是以推行村务公开为内容,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途经,建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__乡共21个行政村,随村支两委换届,由村民代表提议,实行差额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21个,全部有3人组成,成员主要是由村里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及热心公益事业思想觉悟高的党员群众选举产生。

2、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内容多、涉及面广。面对新形势所面临的新任务,乡纪委及时组织各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学习各项方针、政策、明确监督程序,规范监督行为。对今年以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庄河道清淤、环境整治、垃圾清运、植树造林、政府重大项目的奖补政策的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五保户特困户的确定,重残人员补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向村支两委反馈百姓需求,消除误解,为全乡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3、乡党委、政府成立以纪委书记为主任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小组,进一步强化行政村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乡党委、纪委制定了《__乡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坚持平时考核、半年考核与全年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村监会工资分为以误工补工工资来源,二是乡财政提供考核工资,大村为每年1000元、小村为每年500元。通过推行村务监督制度,党支部、村委会、检委会的职责进一步得到明确,逐步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政治生态链,干部、群众对民主管理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及大地增强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

村监会作为新生村级组织,其职能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村级组织对村级经济发展,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也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如今年2月份,我乡庄头村在开展百姓评官活动中,村监会向村委会提交了关于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诉求,要求村委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而后村委会及时召开会议,确立了文化活动中心筹资筹劳方案。从今年3月份开工,到7月底全部竣工,共投资20万元,解决了群众业余生活的后顾之忧,特别是今年庄头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省财政直接拨款200万元,在两委研究规划,制定方案时,村监会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对两委制定的不合理规划进行否决,对每项工程的招投标实行监督。特别是村监会主任周永红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进行改厕,此建议得到了村支两委的认可。又如我乡坡底村今年3月份山西多维牧业有限公司落地该村,公司在选址征地时,由于征地价格与村民意愿不统一,部分群众与该公司负责人引起纠纷,一时得不到缓解。村监会代表群众及时协助村支两委与该公司进行了协商,最终达成一致,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从而加强了干群关系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村监会在对村委会工作有效监督的同时,能够及时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村支两委,并为两委出主意、当参谋,村监会不仅村务工作的“议事厅”还是“参谋部”,使村支两委工作合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1、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1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使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资金都落到实处,规范了各村的财务支出。二是通过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带动完善村级自治程序,推进农村民主决策。三是进一

步完善了村级民主管理机制,提升了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管理满意度,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使民主管理程序更加规范,减少和杜绝了因村务不公开、不透明、不合理造成的上访,促进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建立监委会对村务管理决策和村支两委干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做到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广大群众的监督权得到了有形、有效地建立。监委会不仅成为村务的“公开窗”又起到了联系村民与干部之间的桥梁作用。我乡庄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山西多维牧业有限公司在坡底村养殖小区建设,大良村大象集团蓄养基地的建设,全部是村监会全程参与,有效的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意识,提高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村务决策的运行质量。

3、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监委会建立后,村务工作通过监委会向群众全程公开,有效化解了一些由于群众不知情所产生的矛盾,使村风、党风明显好转,特别是为村民对村里一些重大决策有异议或财务方面有疑问时监委会能及时明察细究,并解惑释疑,有效地消除了村民对村务活动的各种猜疑和不信任,使村民和村干部的关系更加和谐,有效减少了因沟通不及时,解释不透彻,相互不信任等引发的干群关系紧张问题,有效减少了农村上访的数量,对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极大的基础作用。

今年,我们__乡在推行村务监督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的工作与上级领导的相差还很远,同兄弟乡镇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乡纪委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 存在时紧时松现象,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有些村级报酬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性。

2、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主动监督信心不足,不敢大胆工作,怕得罪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3、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工作范围和业务界限还不十分明确,甚至有部分成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知识面不广,岁自己的职责不明确,对国家许多惠民政策、工程招投标程序和财务管理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知。

4、对村支两委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力度不大,对农村党风廉政工作没有创新,工作成效不明显,对村级资产、资源后续工作迟缓、力度不够。

5、部分村支两委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甚至部分村干部不愿接受监督。

6、村民参政议政意识不强,不关心监督。

1、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强化村支两委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监委会成员主动监督信心。

第2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今天我们参观了县的粮食执法现场,并在这里召开全市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认真学习县粮食行政执法的先进经验,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努力把我市的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扎实推进。下面我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领会精神,明确任务,全面落实全省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会议于月1日到2日在召开,会上参观了县的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现场,县等12个单位交流了近几年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省粮食局监督检查处孟军处长传达了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做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省粮食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同志结合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王书记的讲话和孟处长的工作报告中。

1、年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一是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全省各级检查人员严格程序,认真负责,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圆满完成了清查任务。全省的清查工作得到了国家粮食清仓查库联席会议副牵头人、国家局局长聂振邦同志充分肯定,得到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新闻媒体给予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二是粮食市场监管效果特别突出。全省各级粮食监督检查人员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重点开展了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粮食收购价格以及最低保护价粮食出库情况等专项检查,确保了国家粮食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粮食市场秩序的稳定。省局和我局等5单位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省政府及各级政府领导亲自深入清仓查库一线检查指导工作,部分市领导亲自出席《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宣传仪式并作讲话,各市县局分管领导亲自到一线进行执法检查,指导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执法队伍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去年,在各项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中,各地努力做到透明执法、依法执法、规范执法,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年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一是做好粮油库存检查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要做好粮食库存例行检查工作。国家粮食局已经下发通知,安排部署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二要积极开展食用植物油专项检查工作。今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组织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植物油和地方储备食用植物油库存专项检查。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精心组织,认真借鉴清仓查库经验作法,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强化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监督检查,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一要加强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二要加强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情况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执法检查,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一要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和粮食收购市场检查。加强对已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的指导、服务、监管与核查,对不符合收购资格条件的,要暂停或取消收购资格。二要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建立健全粮食经营台账,及时准确报送统计报表和有关资料。

四是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一要及时受理举报。对群众举报要及时受理登记,提出处置意见。要高度专注网上舆情,关注报刊、电视等媒体报道,增强工作的敏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二要规范案件查办程序。要完善案件查处机制,落实办案责任,认真办理每一个案件。三要做好总结分析。

五是进一步健全粮食流通执法体系,夯实粮食执法工作基础。一要进一步健全粮食执法机构。二要进一步增强队伍整体素质。三要进一步加强粮食执法制度建设。

六是加强信息交流和专题调研,不断提升监督检查工作水平。一要加强粮食执法信息交流。二要加强粮食执法专题调研。三要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

七是做好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工作。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示范县工作的主动性。二要抓好组织协调,认真落实活动内容。三要注重实际效果,切实提高执法工作能力。四要强化考核管理,始终保持示范县的典型带动作用。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努力做好年全市粮食监督检查工作

年经过全市广大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努力,我市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粮食局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圆满完成了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任务。二是精心组织了夏粮收购专项检查。三是切实加大了涉粮案件查处力度。四是充分加强了粮食执法体系建设。五是加大了粮食行政执法宣传力度。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监督检查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县区对粮食行政执法的认识存有偏见,没有把监督检查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对依法管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工作不够积极。二是经费落实不到位。有的县粮食行政执法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在经费的争取和拨付上存在困难,影响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人员素质不到位。个别人员粮食行政执法业务不熟练,在开展实质性的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会执法、不敢执法的问题,在执法细节的把握还不够规范。四是机构落实不到位。尽管全市各县区粮食执法大队编制已经编办批复,但真正成立起执法大队,行使粮食行政执法大队职能的还不多,严重影响了粮食执法工作开展。五是基础性工作还不够细化、扎实。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以解决。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年的工作。

(一)认真抓好粮食行政执法示范县活动。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要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成绩找不足,对照验收标准找问题,在我市掀起一股争创粮食行政执法示范县的热潮。各县区要组织广大粮食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粮食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起自身切实可行的粮食行政执法制度,用政策、制度、法规规范粮食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我市粮食行政执法示范县活动扎实开展。

(二)认真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明年全市将在巩固今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夏粮收购专项检查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几个专项检查。一是开展粮食库存量情况专项检查。二是开展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三是开展最低收购价粮食、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和移库出库情况专项检查。四是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通过粮食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促进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在我市得到充分落实。

(三)扎实推进执法体系建设,夯实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基础。健全的工作体系是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在机构建设方面,现在机构、编制已经落实,各县区要以县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为标准,迅速建立起一支与当前粮食执法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粮食行政执法队伍,为粮食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好务。

(四)继续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工作。在新的一年里,要创新宣传机制,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使《条例》家喻户晓,增强人们运用《条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社会对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认识,营造粮食行政执法的氛围,促进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为维护我市的粮食质量安全、市场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进一步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案件查处是监督检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树立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严肃性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加大力度,认真查办涉粮案件,加快建立规范的案件查处工作机制,提高粮食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威慑性。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落实办案责任,做到案件线索不查实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以保证查办案件的质量,更好地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

第3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各位部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发展,千关键万关键,干部最关键。为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今年3月,中办、中组部先后印发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就干部监督工作而言,这四项监督制度无疑是加强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锐利武器、强化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监督体系、明确责任主体、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效果等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作为一名干部监督工作人员,我深感通过对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必将有力强化过程监督,加大约束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有利于我们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强化监督,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下面,我主要结合干部监督处今年的重点工作,就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理解汇报三点体会,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要求我们必须以强化“三责联审”为突破点,进一步拓展干部监督工作纵深。四项监督制度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违规失责者应该受到怎样的查处都有明确规定,有力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实施责任追究方面较为模糊、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着眼深度,以强化三责联审为突破点,进一步拓展干部监督工作纵深。5月7日,市水利局“三责联审”进点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三责联审”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通过近几天的联审公示、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工作,我们已明显感觉到这项工作开展在联审单位干部群众中产生的积极反响。我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必将对提高我市干部选任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对符合条件的十多个市直单位和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实施离任及任中“三责联审”。在联审过程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严格对党政领导干部“用人、用编、用钱”的“三责联审”,着力提升干部监督工作成效。通过对照四项监督制度的有关规定,尽快起草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领导干部受处理情况报告和反馈制度等,做到情况早掌握、苗头早发现,真正做到监督关口前移。

(二)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要求我们必须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突破点,着力拓宽干部监督工作渠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监督制度,将选人用人的全过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而要督促各层次责任主体正确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提醒责任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及时克服错误倾向和问题苗头,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着眼宽度,以加强监督员队伍建设为突破点,着力拓宽干部监督工作渠道。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干部监督能力建设,通过召开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在市直单位和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干部中开展以四项监督制度为重点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监督工作者能力素质;同时,进一步密切与干部监督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学习培训力度,促进干部监督员更好地发挥作用,让他们切实当好自觉学习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员、主动宣传四项监督制度的宣传员、深入收集各地学习贯彻动态的信息员和切实监督各地各单位制度执行的监督员。此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好来信来访、12380干部监督热线、党建网举报邮箱等现有干部监督网络,按照中组部要求,尽快开通12380举报网站,进一步健全完善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监督平台,探索建立网络舆情监督机制,不断拓宽、畅通干部监督工作渠道,接受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第4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一是高质量完成各类文稿工作。深入领会上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找准文稿与上级精神、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深入考虑、反复推敲,撰写领导讲话、工作报告、交流发言等各类文稿20 余篇。

二是高标准完成公文办理工作。坚持政策一致、准确规范、简明扼要的原则,高标准草拟各类文件10余份。健全完善机关公文管理制度,优化文件交办、督办、管理各环节程序,确保文件安全高效运转,累计办理各类文件1715 份。

三是全力做好机要保密工作。牵头建立了罗平县纪检监察系统保密工作定期自检自查制度、网络工作群备案制度、保密承诺制度、机要密码电报使用和管理、办理制度;全力保障纪检监察内网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对全县纪检监察系统的安全保密教育和管理。

四是周到细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严谨缜密负责做好全委公务用车、食堂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积极协调、督办领导交办各类事项。

第5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发言稿【1】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是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取得丰硕成果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重要讲话,站在时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释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是要严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党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不正之风,努力净化政治生态。

三是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四是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纪检监察室要定好位,履好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两节”风清气正。”

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发言稿【2】

一是强化学习领会。通过市纪委“清风xx”微信公众号、本委微信群和召开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委局机关干部学习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七次全会公报内容,要求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促进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主动靠前,积极作为。

二要强化履职尽责。认真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情况、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

第6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2008年6月28日我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内控基本规范”)。同时为了配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施行,有关部门还草拟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内控标准体系。拓展了原来仅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内控规范体系结构的设想。而“内控基本规范”从征求意见、修改到定稿、,历时为起草制定阶段的2倍。可见管理当局之谨慎。

笔者发现,“内控基本规范”从征求意见稿到稿有着不小的变化;《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则系原《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变身而来,也有一定的修订。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变化

总体上,结构和文字都更加精简,删去了描述性的语言和显累赘的章节条款,同时又增加了部分内容,使各项要求更趋专业化。

(一)结构精简

征求意见稿分为七章: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及附则。其中第二章又分五节: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和反舞弊机制。最终稿删掉了“组织实施及附则”一章,只在总则中保留了相关的一条内容。“控制措施”一章修改为“控制活动”,“监督检查”一章修改为“内部监督”。第二章不再分节,内容有所调整。

(二)文字精炼

大幅删减描述性文字或合并同类问题,由原来的82条减为50条,仅“内部环境”一章就减少了12条。

如原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九条共357个字,简并为第十五条149个字。一方面原第二十六条和原第二十九条第1、2、4款,简并为第十五条第1款,语言大为简练。另一方面,第十五条第2款修改了原第二十九条第3款关于内部审计监督的内容,明确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与总则第五条第5项增加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相呼应,并按照“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对象增加了“监事会”,赋予监事会真正的监督权。

(三)内容增减,突出重点

1.删减的主要内容。(1)无需在内控基本规范中规范的内容。如原第十六条企业文化的概念不需要在内控基本规范中介绍。相应的原第十七条至二十一条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简并为一条。类似的还有原第三章中对风险、风险评估、目标设定等的定义,也都予以删减。(2)需要在内控规范中说明,但不需在基本规范中列示过细的内容。如前述删掉“组织实施”一章计10条内容,原第六十条企业外部沟通应重点关注的六个方面,原第六十八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需披露的7项内容等等。(3)调整概念。如原第六条建立和实施内控的原则,删掉合法性和有效性原则。原第四章控制措施中,删掉“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将“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并为“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工控制”改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改为“运营分析控制”等。

2.增加的内容。(1)适用范围。原稿第三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公布稿第二条规定,“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参照实行”。把中型企业纳入必须实施的范围内。原第四条列示了5条内控目标,要求“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公布稿将此款删掉,在第十二条明确:“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明确内部控制不再是有条件才需做的工作。(2)政府监督。总则中新增了第九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基本规范公布前银监会、证交所等部门都已出台了各自的内控指引,此次作为全国统一的内控基本规范,首次明确了政府的监督检查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各部门的关系。(3)独立审计。上市公司被要求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评价报告,并进行审计。规范新增了第十条,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控审计服务。因此,基本规范及配套办法,不仅是企业实施内控的依据,还是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的依据。(4)公司治理相关内容。征求意见稿在总则中介绍的是董事长、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职责,而公布稿调整到“内部环境”一章,增加了第十一至十三条,明确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董事会负责内控的建立和实施;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协调内控审计等事宜。(5)更明确的各项制度或标准。第八条,建立内控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纳入绩效考评体系。第十九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第二十一条开展风险评估,应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第三十条,企业应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第三十二条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第三十三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第三十四条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新增第三十七条,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第三十八条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第四十二条建立反舞弊机制。第四十三条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第四十四条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第四十五条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新增第四十七条,妥善保存内控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记录或资料,确保其可验证性。

显然,内控基本规范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公布稿历经了一个“锐化”过程,并旨在通过这种“锐化”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首先,内控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是无条件的,而不是视有条件与否才实施的,并明确指出了内控制度必须包含哪些必要的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其次,政府的监督是促使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推动,并且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内控”行为(相对于企业内控),体现了强制性。再次,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指导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意图很强,这也显示了国家对于企业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迫切希望。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变化

总体上,内容结构更趋完善,文字增减不及基本规范变化大,部分内容修改细化,用词更趋严谨。

总体内容结构上。此次征求意见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下简称应用指引),共22项,将原征求意见的17项具体规范中的2项合并为1项,新拟定了6项应用指引。合并的是,将“财务报告编报”和“信息披露”具体规范合并为“财务报告编报和披露”应用指引。增加的是无形资产、业务外包、衍生工具、企业并购、关联交易和内部审计应用指引,使应用指引体系的总体内容结构趋于完善。如与原具体规范的内容结构及具体项目的设想比较,在财务报表项目、财务报表编报和制度支持三大块中,应用指引仅各剩余一项未制定完成(分别是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和中介机构聘用)。

具体指引名称。“货币资金”改为“资金”,“采购与付款”改为“采购”,“销售与收款”改为“销售”,“对外投资”改为“长期股权投资”,“合同”改为“合同协议”,“计算机信息系统”改为“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同时,工程项目、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都有所扩展,内涵更加明确。

各项指引内容上。(1)对比原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每一项指引在总则中都增加了“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的下列风险:……”,很明显地突出了对于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第四条“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内容也相应有调整。其他条款变化不大,稍有修改或细化。(2)在原条款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如应用指引《资金》第十六条,原具体规范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对账单的稽核和管理。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应用指引增加:“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同一指引最后一款,“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增加“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这都是工作中容易忽视的事项,而一旦出现问题又影响巨大,应用指引进一步细化了相关程序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3)修改完善的。如应用指引《采购》第十七条,原具体规范仅规定,财会部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严格审核。而应用指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付款的程序:首先由采购部门审核,并提交付款申请,财务部门复核后,提交权利机构审批,再办理付款。应用指引《合同协议》第六条,原具体规范要求,建立“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由董事长或人签章。而应用指引改为建立“合同协议订立权限分级授予制度”,合同协议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签章。应用指引中《财务报告编报和披露》由原两个具体规范合并而来,文字与内容有较大减并,突出了“控制”,而不是如何编制报表或披露信息。其他指引之文字或条款精简的不再一一赘述。

很明显,应用指引脱胎于具体规范,更注重的是风险提示和可操作性。就像母亲手把手教儿女走路一样,应用指引无时不刻在提醒企业内控应该怎么“走”,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这是个很重要的步骤,可见国家对于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视。这也正是中国内控基本规范借鉴美国sox法案而又较之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所在。

“三鹿事件”只是一个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的缩影。实际上,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付出了太多的学费。比如2004年相继爆发的中航油、中储粮事件,早已暴露出我们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的缺失,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而“三鹿事件”则在经济代价之外还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试想,如果他能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重视内部的治理;如果他能在2004年“大头娃娃”、2005年“早产奶”事发后及时汲取教训,而不是仅仅“摆平”舆论;如果在2008年9月东窗事发前能比照内控规范,认真整改,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如“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那么事件就远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管中窥豹,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在征询意见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通过删减描述性语言、增减必要条款、修改完善内容,夯实了制度基础,突出了企业的风险控制这一重点,旨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督和独立审计并重的内控机制,意在控制和防范风险、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维护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

第7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是什么促使记者们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起敲诈的勾当,原来是报社的创收任务在作祟,报社从年初就定好了全年创收计划,从老总到普通的记者都有创收任务并与其工资挂钩。2003年,为保证完成任务,报社还集体组织了一次“以打击乱收费促使报纸创收”的特别行动,在领导的纵容下,报社全体记者出动,当年就从学校敲得人民币100万元之多,黄岗市除黄岗中学外,大一点的学校无一幸免。以监督学校乱收费为已任的记者和报社,竟以监督名义敲诈乱收费学校,最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被监督者成为了一丘之貉。

报社和记者走到这一地步,真是新闻界的丑闻。媒体也好,记者也罢,他们进行舆论监督、充当“大众良心代言人”,但在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特权,其所行使的仅仅是公民所具有的言论自由、知情权和监督权利,其的权威来自于媒体后面依托的公众的信任,进行虚假宣传和其他违反新闻原则的事情,都是拿公众的信任进行交易,是在欺骗公众,最终也损害了媒体自身公信力。

当然,媒体在市场化迈进的路程中,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可避免。但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却不能改变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天职。因而,作为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前哨——记者,其的采访活动是必须与经济效益脱钩,经济效益只能由不进行新闻报道的广告和发行部门进行,新闻报道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因为,舆论监督的前提是事实必须客观、公正,而这一切都必须与其报道的对象在没有利害关系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如果给记者创收的任务,那么记者就可能用手中的“权力”去换取金钱,从而有损于媒体的职责与使命。在这一点上,记者与司法、行政官员一样,不受制约的权力和不与其所接触的对象保持利益距离就是容易造成腐败和堕落。真记者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还带来了假记者的泛滥,人们常常将假记者的敲诈行为认为理所当然。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2004年,仅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就打掉了非法记者站21个,查处假记者8名。据估计,在山西最少有100多名假记者在活动。

其实,记者该如何来为报社创造效益呢?记者应当是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拿出能吸引读者和为读者称道的好稿来,这样报纸的发行量才能上升,报纸的发行量上升了,才能进步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做广告,使报纸有良性的发展。这一点上,《鄂东晚报》真该好好学习才创刊一周年的《新京报》,看看人家是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北京报业独占鳌头。记者唯一可以与经济关联的就是发稿的质量和奖金挂钩,好稿高酬,差稿低酬,但这并不是要记者去为报社创造效益,而是报社凭记者写稿的贡献给予他们的待遇。

靠出卖公众的信任、敲诈采访对象来创造效益的报社,我们姑且不谈其触犯法律,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就从报社自身角度上讲,也是既不能长久发展,最终也会为公众甚至为自身的正直记者、编辑抛弃。由于《鄂东晚报》长期以敲诈来创造效益,全市的有钱单位都被宰杀过,2004该报的创收任务就很难有进展了,并且作为本地唯一一份上摊的报纸,该报却在本地难觅踪影,今年10月27日,17名编辑和记者在良心召下,集体提出了辞职。

第8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 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必备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31-02

舆论监督类节目不同于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的节目,是新闻媒体的功能性的体现,也是反映百姓诉求、维护百姓权益的重要渠道。如何确保民众更好的从节目中获益,了解政府动向,提升舆论监督能力,这就需要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掌握必备的主持技巧。

1 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主持人对大众进行传播活动首先是通过自我语言表现力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给大众留下深刻的个人印象。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功力,增强个人语言魅力也就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通过舆论监督节目的观察分析,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现上更多的还是侧重于思想性的引导,具体又展现在播报方式和语言特色上,同时达到展示主持人公信力的目的。

1.1独特的播报方式

之所以说舆论监督节目不同于其他普通节目,是因为在整个节目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都是在分享自己对现象、事实的看法,形成一些结论,通过这种节目形式,和观众拉近距离。舆论监督节目大致分为对多个社会现象的播报和对某一特定专题社会现象的播报。掌握巧妙的工作技巧是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的“大招”,因此要学会在拿到稿件的同时,充分准备做好主持词的串联工作,就本期所报道的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精干的简评。简单的评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所以既不能随性,也不能枯燥木讷,恰如其分是最好。在播报舆论监督节目的特定专题现象时,主持人针对对象进行短评,这个短评也是我们所说的“主持人小言论”,它在节目中占有独立的时段。因为这个短评所占据的位置很重要,所以也要求主持人仔细把握与受众的关系,注意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成为百姓和政府的桥梁,用贴近百姓的语言,贴近百姓的内心想法。

1.2个性的语言特色

个性的语言,既是自我的语言习惯,又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满足观众对舆论的解读,形成公信力的塑造。

1.2.1主持语言的个性化。

在2011年第9期的舆论监督节目《企业导报》中,主持人采用了“唠家常”似的播报方式,主持人与观众像朋友、家人一样进行互动。这种贴近社会化的口语和沟通方式自然也就使得节目更加气氛活跃、贴近生活。运用这类口语,主持人还要有对稿件信息加工能力的掌握,才能在主持中言简意赅,得体而不失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的个性化就要求我们主持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看法,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细”看朝阳》的主持人刘薇,京味儿化的口语是她的最大特点,在观众看来直击要害、自在胆大最能评价她。说观众想说的话,不仅是语言上,更是从心声上,这样很快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作为央视著名舆论节目主持人,阿丘习惯性地操着一口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听他“说”的人却从不吃力,反而感到的是明朗、简捷,自然语言生活化也就成了他的最大特色。在诙谐与调侃中,让观众感受到亲切。阿丘每一期《社会记录》节目都会讲述一个关于舆论监督的故事或现象,他不囿于稿件的要求,谈心交朋友似的和观众谈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注重自己的理解,述说着故事中所暗含的观点,引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舆论监督主持人要主持好节目,就要掌握特定技巧,培养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些就可以从增强基础,提高素质,增加生活阅历和文化内涵开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1.2.2注重公信力的塑造

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塑造公信力的关键。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直接服务观众,聆听观众诉求。所以要学会倾听和引导,不能语言生硬,心高气傲,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节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观众在进行交流时,会一时控制不住情感,可能会使节目无法进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打断观众的讲话或者行为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的主持人就要用站在观众立场上,引导观众进入节目主题。观众之所以情绪失控,多数是在某段感情经历上的挫败,因此主持人要学会从观众角度上出发,贴近他们的内心声音,切记对观众的厌恶只会使其再次受伤 ,让观众和主持人产生了距离,让节目和观众脱离。

2注重舆论节目平衡艺术

我们努力把握着每一种平衡,也在把握着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因为这类节目的内容更容易产生矛盾。节目主持人如果只反映社会现象活新闻时间的某一个方面,体现某一种观点,就失去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从而导致矛盾双方和观众对主持人产生不信任,舆论监督节目也就失去了民众可信性。节目的失衡,也就难以正确消除矛盾,达不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那么通过舆论监督节目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又谈何说起呢?因此,我们在主持舆论监督节目时,要把握平衡性,在平衡中说理,在平衡中服人。

2.1恰当掌握节目中的各种矛盾分歧。

舆论监督节目最大的事实就是它存在着各种交织的矛盾,这也是节目能够引起广泛社会效应的重点。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就要在矛盾中找到切入点,把握切断观众话语,转移话题方向的技巧。近两年公路货运中“大吨小标”的问题日益突出,个别车辆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需求在标注车辆吨位过程中要比实际吨位要低,给交通稽查征费工作带来了困难。虽然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职能部门先后针对这一问题采取诸如对车辆吨位重新进行核对、计重收费等措施加以整治。但也导致车辆的行驶证必须作出相应更改,交警部门在核发行驶证上就必须要很好的配合这项工作。这就出现了听众在《百姓热线》节目中反映自己在交养路费时不是按行驶证上的标准收费,而是补交?这就是职能部门和百姓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主持人来维系。主持人只有对之前的政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及时告知解答听众疑问:得出发改委出台文件与交警核发行驶证工作衔接的时间问题这样一个结果。

2.2掌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是政治气息浓厚的节目,它还是一档关于说话艺术的节目,通过主持人强有力的语言表现力,艺术性的让观众感受到节目所要传递的正确信息。一名优秀的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要学会合理合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向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领会你的观点和看法,思想上和观众保持一致。在节目中做好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既能引导观众,又能使节目主题突出。在嘉宾与观众形成对峙、矛盾时,先把握好火候,再用平衡的方法达到化解矛盾、发人深省、吸引观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监督发言稿范文

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我觉得不仅仅在于理论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有多高,关键是能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如何把握好分寸,特别是如何从我们自身开始全面、冷静、理智地认识这项工作,从我们的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消除舆论监督工作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增强职责意识,防止盲目追求刊发效应

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不能只考虑局部而不顾全局,党报要服从党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在舆论监督报道上不能只是一味地“曝光”,舆论监督应将着重点放在服务上而不是放在指指点点上。百姓的呼声也好、读者的反映也好,究竟是站在很个体或很有限的视角上认识问题,而我们新闻工作者则不能一叶蔽目,更不能盲目,而要透过现象来分析问题的主流和本质,才能够客观真实地报道问题,有把握地进行舆论监督。

1.舆论监督不能小题大做

这是较常见的问题。表象一般是记者采访时为投诉者的情绪所感染,或是带有强烈的观点的偏向性,或是为了追求稿件刊出后的效果,因而不考虑发生问题的性质而匆匆写就,交差了事。结果是写的稿件不宜见报,或是见了报易出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不是涉及群体普遍利益的琐事的夸大,最易使媒体陷入被动之中。我们常说群众问题无小事,是指那些影响了或妨碍了一些群众正常生活的问题,而不是个别人的生活或是很简单的事例。而涉及到的读者反映的一些问题也应该是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再三发生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不是偶然的或因外部力量造成的问题。情绪化的东西易让我们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和轻重,也难以让我们的稿件客观公正。

小题大做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以偏概全。如执法单位个别人的行为不当、企业产品质量、服务态度、消费品质量、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冲突、个人与集体的小冲突等等。媒体的形象应该是公正无私的,如果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只考虑我方利益而不考虑当事双方的利益,最终我们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开展舆论监督报道一定要有全面、冷静的思考,不能一叶蔽目,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因一件小事就轻易动用媒体曝光,不能因枝节问题而否定了全部。

2.舆论监督不能不计后果

舆论监督工作需要记者的正义、良知和待事的公平。舆论监督实际是一种思想的交锋,这种交锋的深处又是记者的疾恶如仇、心系百姓主体意识必须占上风。但是光靠激情和良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我们处事盲目,不注意稿件刊发后方方面面的反映,我们的工作就要被动,帮忙不成反而添乱。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首先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盲目追求刊发效应问题出现,有时与编辑处理稿件时的思考也大有关系。如标题的虚张声势、稿件处理上的以偏概全、图片处理上的视角偏激等等。只顾追求视觉上的醒目和版面上的效果,而没有考虑这样处理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帮忙不添乱的含义还有着舆论监督要做到位而不能越位。

强化综合思考,防止主观意识过强

主观意识强在生活当中或是在处理问题当中,可以说是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将自己的一些成见移植到新闻报道当中就易出现偏差。

1.舆论监督的思考方法是全面地看问题

缺乏全面看问题的思考方法,具体地说,是指我们在处理一件涉及舆论监督的事情或稿件时,孤立地看问题,只注意新闻事实本身的属性,把眼光局限于所报道的事实当中,而忽视了稿件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忽视了当事人的左右上下关系,忽视了与报社发展利益相关的方面等等。全面地看问题要求面对所报道的问题,要思考这个问题在被批评客体的整体当中所处的位置,是主观上的故意还是客观引发,是一般性的问题还是特殊性的问题,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是偶然发生的还是长期存在的等等。

激情、公平是好的,但也要灵活处理,有必要在涉及到国情、省情、市情、生活区域的限制等方面进行思考。世界上没有一刀切的平等,即便是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也有差异,更何况我们所做的往往是非法律领域的,很多时候是靠良知、信誉,权威和能力而为之的。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事件往往牵涉到很多方面,令我们无法下手。这样涉及部门较多的事情我们是否能够通过舆论监督来解决?是否能让各方都满意?是否会带来后遗症?我们是否有必要涉入其中?我们是否有精力来处理刊发后出现的问题?

以上的考虑并不是说我们想摆脱责任,而是说我们要尽量地回避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对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舆论监督不利于解决的问题、涉及到部门和当事人太多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命令的问题、无法绕过“暗礁”的问题、民事纠纷、家庭纠纷、家庭及个人隐私、诉讼当中的案件、农村土地与政策问题、镇村两级政权问题等等。特别是涉及到局部利益的牺牲问题、新老政策差异的问题等舆论监督报道更要慎重,防止出现激化矛盾、改变问题性质的偏差。我们讲新闻报道要立场鲜明,这是指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指在原则性问题上。而舆论监督工作往往是内向性的,从党和政府工作的角度看,是针对我们自己内部的一种监督,因而要把握时机,把握火候,把握分寸,不能带有过强的偏向性。

2.处理问题和稿件切忌随意

舆论监督工作实际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记者在采访当中只要深入下去,实际就已经涉入其中了,因此,我们必须谨慎、慎重地处理问题和稿件。舆论监督不论在哪个国家和哪种法律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会如入无人之境,都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限制。

当投诉者满怀希望来到报社,找到记者,向我们倾诉他们的心声,讲述所遭遇的不平经历、遭受的不平待遇时,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党报,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但我们也要认真分析投诉者的身份、来历、所反映问题的背景和历史,要慎重地处理问题。我们有时还要做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能促进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解释我们媒体能做到的事情、所受到的限制等等。

深入细致采访

实践证明,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出现的某些偏差和问题,大多数是因采访不

深入、不细致或是不能对舆论监督报道的整体过程有所把握。

采访深入这个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表现呈多样化,但着重注意的应是下面几点。

1.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工作效率

有时候一条条较好的线索来了,采访者热清高涨,匆匆而去又匆匆而归,东奔西走甚是辛苦。采访者以为这样做就有了时效,有了工作效率,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要么因调查不细、要素不全而不能刊出,要么刊出后带来麻烦。

舆论监督报道的采访往往是调查性的,因而它不仅仅是依靠新闻事实的表象来说明问题。当我们感到某件新闻采访作业对我们的工作考核相对重要时,我们更应沉下去进行深入调查,不能因调查不充分造成部分新闻事实的缺失致使我们的工作出现偏差或是前功尽弃。

2.不能因担心受干预而草率成文

在出偏差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有很多是因担心会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干预而匆忙写就,草率刊出。而偏差的根源仍然是调查不细,或者是因轻信了某方面的证言,以偏概全,或者是对方隐瞒了部分事实真相。

面对投诉者,新闻工作者会寻找到一种社会责任意识,稿子发不出去,肯定是某种价值层面上的损失。但是如果新闻事实背景复杂,我们又不深入调查而急于出手,出偏差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在舆论监督上不要怕“打草惊蛇”,更不能背上心理包袱。报纸是新闻纸,不是法律裁定书。如果涉及的问题相当严重,或者事实清楚但又不是舆论监督所能解决的,我们可以采取内部信息通道将之提交给相关部门。

3.不能只采用一方观点或片面事实

在舆论监督报道上,我们经常强调要采访双方、三方、多方才能成稿。记者在舆论监督调查采访中,首先一定要搞清所调查事情涉及的各个方面及这些方面的纵横关系。我们经常遇到一件事情会涉及多方当事人的情况。如果只是根据固有的“投诉方、对方、见证方”三方见面的简单方法也是不行的。涉及多少方面就要调查到多少方面,不能怕麻烦。调查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这个基础工作做不好而出了偏差那就得不偿失了。

特别是在涉及到很严重的问题时要采用文字资料。对有些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要采用法律文书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

舆论监督报道的采访要深入、深入、再深入。

4、要把握好报道的全过程

要保证舆论监督报道的公正、真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保证采访过程的严整:

(1)研究线索。重点是解决的可能性,涉及的部门和个人,法律与政策的界限,历史与现实的因素等等。

(2)采访。制定采访策略,采访涉及的当事人、线索提供人,涉及的部门和各个有关方,必要细节和有效记录。

(3)性质认定。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和与有关部门、权威机构和权威人物的沟通等等。

(4)求证。主要是针对现场目击人,也包括主管部门、专家说法和法律法规,有效文书、文件等等。

(5)把关。重在对报道导向和事实的把握,对事情的解决有利与否、合适与否,对刊发后的效应考虑等等。

(6)发稿,重在确定发稿的强度,处理的视角,欲达到的效果和如何推动问题的解决。

(7)解决。主要是报道刊发后的效果,被监督方的主动解决与被动解决等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