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田忌赛马教案精选(九篇)

田忌赛马教案

第1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1 外表新颖

图1例1 (2006年福州)如图1,一个小球从A点沿制定的轨道下落,在每个交叉口都有向左或向右两种机会均等的结果,小球最终到达 H 点的概率是()

点评 以上各题分别以数轴,轴对称,密铺,同类二次根式,三角形知识为载体,将不同知识板块的知识点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3 选材新颖

例8 (2006年安徽)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解 (1)由于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当齐王的马按上、中、下顺序出阵时,田忌的马按下、上、中的顺序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当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时,双方马的对阵情况如下表:

点评 本题通过画树状图确定了所有选购方案后,再运用方程组对所有的方案进行取舍,从而确定符合题意的方案,题目设计巧妙,各问之间环环相扣,并且渗透了方程思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以上我们从不同角度赏析了概率的创新题型,“含蓄型概率”的生命力令人惊叹相信随着课改的进行和研究的深入,更多更新的“外向型概率”会不断涌现

第2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老师,我也想给田忌出个办法,让他取胜!”

“哦?你也有办法让田忌取胜?快说说看是什么办法?”

“也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当时我被学生突如其来的要求给说愣了,这个环节在备课中本来是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讨论比较的,现在学生突然提前提出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授课计划,怎么办呢?但我觉得我不能告诉他这个问题等下节课再研究,因为以前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满腔热情的孩子被告知他的问题现在不能讨论时,那种沮丧的神情曾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而到真的讨论他所提到的问题时,孩子的热情则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当然更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这是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孙膑经过认真思考后选出的最佳方案,是不可能有其他的能保证取胜的办法的,这等于当头一盆冷水,势必会浇灭他刚刚燃起的智慧与创造的火花。对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说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成性”,要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做法。

“好吧!”我停下了准备往下讲的课,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军事家是如何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保证田忌取胜的。”

我请他走上讲台,把他安排的出场顺序写在黑板上:“中对上、上对下、下对中”,还没写完,他就自己意识到这么安排不合适了。但他并不甘心。而他的举动也引起了别的学生试图找到其他的也能取胜的出场顺序的兴趣。我因势利导,让四人小组讨论,看有无其他的能保证田忌取胜的出场顺序。不一会儿,一个个不同的顺序写在了黑板上,但结论也很明确:除了孙膑的方案,没有任何一种出场顺序能保证田忌取胜。

“同学们也像孙膑一样,认真思考,周密分析,想出了这么多的出场顺序,也明确了孙膑的办法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你们敢于向古代这位大军事家挑战,很了不起!但我想,既然孙膑选用了这个办法,他肯定也像同学们一样经过了一番认真地思考和周密的分析。请大家看一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孙膑的。”经我这么一说,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一阵沉默过后,同学们又纷纷举手发言了。

“课文中的描写告诉我们,孙膑认真观察了第一场赛马。”

“你是从哪里看出孙膑认真观察的?”

“‘从刚才的情形来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这句话能看得出孙膑认真观察了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从孙膑所说的这句话,我能想象到他说话之前他认真观察过,还有说话时是个什么表情。我能表演出来。”

这个环节我原来的设计是以读为主,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心理。现在孩子提出要表演,我决定顺水推舟,让学生在读懂文段,认真分析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先在四人小组中一人表演,其他人点评。然后我请上了第一个自告奋勇者。

那个学生走上讲台,只见他站稳了位置,先是侧着头专注地向远处看,皱着眉头做出认真观察的样子,还边观察边微微点头。然后对走到身边的“田忌”满脸沉思地说:“从刚才的情形来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心中也为学生对情节和人物准确的理解和逼真的表演而欣喜不已。通过表演,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段,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然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孙膑不仅认真观察了,还认真思考了,所以才选择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一方案。……在活跃的气氛中,孩子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和敬意迎来下课的铃声时,还意犹未尽。

第3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语: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好)游戏的名字叫抢12!(屏幕出示)

师:注意听清游戏规则:从1开始,两人轮流报数,谁先抢报到12谁就赢,每人每次只能报1个或2个。

师:谁先来试一试。(让学生到前边来)

师生报数……(让学生先报数)

师:谁赢了?

生:老师赢了。

师:谁还想来?请你(女生)

师:来,女士优先,开始吧

师生报数……

师:谁抢到了12。

生:老师

师:老师又赢了,谁还敢挑战?请你来吧,开始……

师:老师赢了几次?

生:三次

师:老师三战三胜,你有什么发现?

生1:老师,你总是让我们先报的。

师:他认为与报数的先后有关。还有什么想法?

生2:老师报数里面有规律。

师:有的同学怀疑与报数的先后有关,有的同学认为这里面是有规律的。实际上,这个游戏里面蕴含着一种对策,想知道吗?(想)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来寻找答案。(师板书:对策问题)上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还想玩吗?

生:想

师:这个游戏叫:比大小

师课件出示扑克牌和游戏规则,问:那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游戏规则?

生读:

1.每组三张扑克牌,双方各选一组牌。

2.每人每次只出一张牌来比大小,每比一次算一局。

3. 第一次谁先出牌,后面两次还是谁先出牌。

4. 比赛采用“3局2胜”制。

师:同学声音真洪亮,谢谢你,请坐!同学们明白游戏规则了吗?

生:明白了。(如果学生有疑问,老师可以适当解释)

二、探究策略

1.力争后出

师: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

生举手,师让学生上台

师:能不能让老师先选?。

生:行

师:好,那老师就拿8、6、3这组牌。

师:同学们觉得谁会赢?

生:学生会赢。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牌大。

师:好,老师的牌面小,老师先出。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谁赢?

生1:学生赢。

师:我出6

生:我出7

师:谁赢?

生1:学生赢。

师:我出8

生:我出9

师:谁赢?

生1:学生赢。

师:最终的比分是几比几?

生:3:0

师:谁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生:学生

师:老师不服气,我们再比一场,好不好?

师:还是我先出牌

(老师还是选择较小的牌,结果还是输了)连输三场

师沮丧:我虽然拿着小牌,可是我先出的呀!怎么总是输呀?谁来帮老师分析分析!

生交流,汇报。(老师随意出一张,我们都有一张比老师大的牌,可以上台比试)

师:看来拿着小牌先出,怎么样?

生:不可能赢。

师:哦,我明白了,那我牌小就不可能赢吗?有没有办法让老师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如果不对,要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一次模拟比赛,让学生知道这种方法不合理。)

生1:可以先让拿大牌的先出!

师:你的意思是让我后出牌,是这样吗?

生:是

师:那好,你上来给老师当军师,咱们找个同学再比一场怎么样?

生:好!(上台和老师站在一起)

师:哪位同学想上来和老师再比一场?

师指生2上台

师:(生1)你来指挥我出牌, (生2) 同学你先出。

生2出牌,老师在生1的指挥下出牌。

师:这次的比分是几比几?

生: 2:1

师:谁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生:老师

师:谢谢你!请回!看来后出牌果然能赢!(板书:力争后出),

师:军师果然厉害!我现在找到赢得方法了,哪个同学上来上来和我再比一场?

(学生上来)

师:来!你先出!

生:我出9

师:我出6

生:我出7

师:我出8

生:我出5

师:我出3

师:哎,怎么又输了?

生指出原因,指导老师重新出牌(改变顺序)。

师:看来,让对方先出,不是一定能赢,关键看你怎么应对?怎样应对才能赢呢?是不是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生:好

师:请看探究要求:老师随机找一个学生读一下。

1.对方先出,按9、7、5的顺序出牌。

2.在对方出牌顺序不变的情况下,想一想用 8、6、3这组较小的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应对方案(不论输赢),并且写出每种方案的获胜情况!

3.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组长负责记录,并且推选一名小组成员上台汇报.

师: 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

师: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你们的探究吧!

4.小组合作交流找对策并上台展示。

学生开始探究,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汇报(我们小组一共排列了6种不同的出牌顺序,其中5种方案输掉了比赛,只有一种方案能赢,就是3对9,8对7,6对5)

师:这是你们小组的结论。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有就上台汇报)(有序和无序)

师:谁来对他们小组的汇报做一下点评!

生点评

师补充:有序的思考可以不重不漏,而且事半功倍。

师:刚才,同学们用这三张牌排列出6种不同的对策,我们对每一种对策都进行了分析,判断出了输赢,并从中找到这唯一一种能赢的办法,这就是最优对策。像这样对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优化思想。(课件展示)

那么这一种对策怎么就赢了这组大牌了呢?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讨论,师巡视)

师:有想法了吗?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发表看法)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师:哪位同学还有疑问?(有疑问就让学生回答)

师:老师能不能提几个问题?

师:你认为致胜的最关键一局是哪一局?

生:3对9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1:(让最大的9发挥最小的作用、浪费对方最大的9)

师:谁能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一下。

生2:(前面的失利是为了后两局的胜利)

生(就要用最小对最大,保证后面赢两局)。(板书:最小对最大)

师:怎样才能做到用最小对对方最大呢?

生:让对方先出。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小牌先出,对方不可能用9对3,只有对方先出9,才有机会用3来对。

师:谁来总结一下要想以弱胜强,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生说,师板书(对方先出,最小对最大、制胜点)

(制胜点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就通过下面的2组扑克牌比大小来揭示)

制胜点如果说不上来,师问:还有其他条件吗?生答不上来的话,

师:那下面的这两组牌能不能以弱胜强?

师课件展示:(2组扑克牌7,8,9和4,5,6)

学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最小的都比最大的要大。(没有制胜点)

师:要想以弱胜强,还要满足什么条件?

生:2个制胜点。

师:看来实力才是最重要的,策略只是一方面,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运用策略才能出奇制胜。

三、 感悟思想

师:对策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下面我们

就来一起聆听这一经典故事。(师粘贴课题《田忌赛马》)

课件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一半)(师粘贴对阵情况)

师:第一次比赛,为什么田忌全都输了?

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田忌赢得比赛吗?

生回答师(粘贴板书)

师:为什么这个对策能使田忌获胜呢?

引导学生说:孙膑获胜的策略,有没有做到让对方先出,是不是用最小对最大,然后把握住了几个致胜点(两个)。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田忌到底怎样做的呢?我们继续来看(播放第二段视频)

师:孙膑给田忌出的对策呢与同学们的想法一样吗?(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师同学们用刚学过的知识,找到了孙膑获胜的方法,你们和孙膑一样有智慧。

三、 案例欣赏

师:对策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师课件展示)

1、兵乓球和羽毛球比赛

师:在兵乓球和羽毛球等团体比赛中,运用田忌赛马的策略巧妙安排球员的出场次序。

2、运筹学

对策论是运筹学中的一个分支,也叫“博弈论”,应用性非常强,在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

四、回顾提升

师:现在回想我们课前玩的抢12游戏,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对策呢?

师:要想抢到12,就要先抢到9,要想抢到9就要抢到6、3,要想抢到3,应该怎么办?

生:让对方先报。

师:对方先报?

生:对方如果报1,我方就报2、3,对方报1、2,我方就报3,总是能抢到3。

如果再报一次的话,你觉得怎样才能获胜呢?

师:老师抢12的对策正是让对方先报,抓住3、6、9这几个致胜点。那么抢10又有什么策略呢?

师:先思考对策,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师生对抗,得出对策。

师:看来力争先出有时也是一种对策。同学们,不同的比赛,有不同的规则,必然要有不同的对策。但不管怎样比赛,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对方,随机而动,采取最优化的对策就一定能获胜。

六、 课后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扑克游戏、田忌赛马、以及最优策略的现实应用......)

师: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比大小的游戏,找到小牌的2个制胜点,让对方先出,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全盘考虑,最小对最大,找到我们的最优策略,从而取得整体胜利。今后,我们也要不断的增强优化意识。用数学的思想解决我们实际中的问题。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田忌赛马

优化思想

力争后出

最小对最大

第4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观察法是解决所有数学问题的向导,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通法,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先是通过观察,得到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运用演绎推理给予严格论证,但是,有些教师认为观察法不严格,甚至有些学生说出题目的答案时,教师问是怎么得到的,学生说是观察得到的,教师却说:“要不得,不严密,”教师这样一说,很容易使学生对观察法的运用大打折扣,影响思维的发展,事实上,学生能够观察得到答案,说明学生是非常优秀的,思维是很敏捷的,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得到的东西,用数学语言说出来,并且说得有道理就行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观察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1 一条白色的正方形手帕,它的边长是18厘米,手帕上横竖各有两道红条,如图1所示的阴影部分红条宽都是2厘米,问这条手帕白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例1的思考方法是观察图形。寻找思路要求白色部分的面积,一一计算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将阴影部分移到一起,那么空余的白色部分也在一起了,也就是说,把竖的红条平行移到左边,横的红条平行移到下面,如图2这样移动后,所得图形的白色部分面积保持不变,且是一个边长为14厘米的正方形,因此,手帕白色部分的面积为14×14=196(平方厘米)

例1的平移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得到的,如果不观察,就得不到这样的方法特别是几何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而不是记住一些计算公式,

列举法是解决小学数学中的计数、可能性、对策等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弄懂运用列举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分类不能重复与遗漏,要按一定的顺序计数等。

例2田忌赛马。为什么田忌赢了?

分析:这是人教版教材上的一个例题,一些老师在上这个课时,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田忌所采用赢的策略,即田忌为什么会用他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实质上,我们可以运用列举法看出只有这样,田忌才能赢。

用1、2、3分别表示田忌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用4、5、6分别表示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那么对阵方式如下:

(14,25,36)、(14,26,35)、(15,24,36)、(15,26,34)、(16,24,35)、(16,25,34)

也就是说,一共有6种对阵方式。而只有(15,26,34)这种方式可以赢如果再问:齐王有什么策略可以赢田忌呢?显然,只有(16,24,35)齐王可以赢田忌,同时,从列举的6种对阵方式看。这个比赛是公平的,因为双方赢的概率都是1/6,而且一方也只有惟一的方式可以赢(这里不考虑两人同档次的马的优劣问题,即两人的同档次的马的实力一样)

列举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当一个问题没有头绪时,可以列举几种情况,从中发现内在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由于列举没有什么公式可循,往往在教学中被忽视了,以致许多学生对列举法的认识不足,应用不熟练。

画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对各类问题都适应,特别是对一些给出的条件要么很简单,要么很复杂,做起来好像无从下手的题目,运用画图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例3有一路电车自甲站开往乙站,每5分钟发一趟,全程要15分钟有一人从乙站骑自行车沿电车路线去甲站,出发时恰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他到甲站时。路上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站时恰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共用了多少分钟?

第5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过去教师普遍应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鲜有趣,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真正地、全身心地进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率低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涨,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这样不仅整个课堂气氛特别和谐、轻松愉快,同时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搞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我相信大多数教师也都为这个问题探索、摸索了很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看法和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下,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课堂的附属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整个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应该敢于放手,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学生对得到的知识不但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会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率也相应地会大大地提高。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与发现,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读懂了是谁和谁进行赛马,一共比赛了几次,每次比赛的结果怎样,是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谁的主意使田忌获得了胜利,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用什么方法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等等。接着我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为什么调换马的顺序就能取得胜利?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怎样理解?到底快了多少?这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学生逐步明白,快不了多少是说田忌的上等马虽然比不过齐王的上等马,但却比他的中等马要快。而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上齐王的中等马,但却比齐王的下等马要快,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那么我再进行引导,田忌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学生很快就会找出答案,原来是在第一场比赛时,孙膑在旁边观看就看出来了。这样学生对文章人物也有了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明白了之所以孙膑想出那样的好办法,这都是孙膑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以后对待学习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明白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动脑思考的重要性。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得到放松,心情愉悦,学习起来轻松而愉快。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能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应该是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路上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动作神态都要让学生感到可亲温暖,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同时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俗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大的。”教师一定要注重鼓励的作用,鼓励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勇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地提高。

r>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这也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前提,学生只有真正去思考了,才会有疑问。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后解决问题。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了,那么说明他在认真积极地思考了,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是开阔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地去解答,有时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可以批评学生,否则的话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以后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了。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去解决,对于比较有争议的、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四、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第6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农资行业经常使用的两类活动营销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活动营销,这通常是农资制造业营销的致胜法宝。企业通过投资主办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以产品促销、提升品牌、增加利润为目的而策划实施的一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模式。企业活动营销的形式有产品推介会、会、路演、促销活动、赞助各类赛事论坛、系列主题活动等等。借助活动营销可以提升企业的媒体关注度和消费者体验与沟通。企业对活动营销的介入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是通过赞助活动来向市场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有的是通过和政府合办活动来达到获取政府资源;有的公司则为自己量身定做专门的活动来新产品、增加销售、并强化公司形象。国内很多家农资品牌都使用活动营销,如产品推介会、新品会,秧歌队或者京剧团等文艺队下乡路演,各类季节性促销,各地举办的论坛,每年的磷复肥会议企业形象展示等。

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媒体活动,主要是由媒体发起策划组织的以丰富和完善媒体自身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活动。随着媒体资源的过剩,媒体越来越借助活动来吸引受众和商家的注意力。“超级女声”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媒体活动,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由湖南卫视主导,吸引互联网媒体、平面媒体、手机媒体等高度关注的社会文化事件,创造出了非凡的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样世界杯期间央视五套利用独家买断对赛事的转播使得其在该时段的收视率飙升,广告收入也是平常的数倍。那回头来看我们的农资制造企业,很多企业经常与央视农业频道7套中的《致富经》等栏目合作,另外山东农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们有必要指出的是,当今的农资制造业的媒体活动大多数使用媒体的硬广告,比如电视广告或者行业报刊广告版面等,有些企业甚至是广告版面都是由媒体设计的,这对于企业形象及品牌传播会大打折扣。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农资制造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市场部来对接媒体,做出全年的宣传推广方案,而且要非常注意传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要从传播主题、传播时间、传播方式、传播地点、传播受众、媒体覆盖等维度去全方位分析。另外媒体活动不仅局限于上硬广告,如软文报道、制造事件营销利用媒体闲置资源进行有效传播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传播方式。

另外农资制造业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营销再造问题,深圳市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指出农资制造企业营销关键点在于锁定商业模式、聚焦选择市场、实施差异化商品组合、突破客户价值、把握品牌价值等几个方面去整合营销资源,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营销达不到预期效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通过网路手段红透中国的“小米”美女——

案例分享:小米手机的成功靠的是其对社会化媒体的有效利用。依靠电商销售降低渠道成本,依靠口碑营销降低市场推广费用,加上小米在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小米手机的整体成本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加上不靠硬件赚钱的策略,小米手机的定价令人无法拒绝。也正因如此,很多体量比小米大很多的公司也无法推出与小米性价比相当的产品。而低价这一核心竞争力也使得小米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能看到营销在小米手机的战役中功不可没。

最后,回到我们商业模式的话题,如果说有一种力量,最广泛最深刻的改变了世界面貌的话,那就是商业的力量。人类探索的推动力来源于商业,不断增长的生活空间来源于商业,商业的活力维系着社会的活力,商业的创新引领着社会的创新。农资制造业也只有解决了技术、生产、采购、营销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并产生联动效应才能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

如果说一个行业能快速的发展,那么它的源动力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好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行业的推动器,进而加速行业及人才的更换和整合。众里寻他千百度,农资行业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商业模式。连锁也好,联盟也好,只要我们能有效解决资金、文化、人才、管理、信息等问题,不管你是什么模式叫什么名字,成功就在你眼前。所谓商业模式,不是挂个牌、去几个人、开几家店那么简单,而是把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不断地在更大更广的市场空间上延伸复制,获得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在不同的地区,凭借不同的人员把简单的东西无限的重复放大,放大后不走样,这才是真谛。

第7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要想导入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使之建立在与所授内容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并要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善于创造令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矛盾的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望,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怎样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故事式导语

故事式又称讲故事。有趣的故事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并有吸引力,学生特别感兴趣。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如《田忌赛马》,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赛马是齐国人喜欢的一种活动。有一回,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三场全输了,第二场比赛他按好朋友孙膑的主意,以三赛二胜赢了齐威王。究竟孙膑用了什么办法,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把答案告诉老师,好吗?”我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使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快就以最佳的心理态势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过渡式导语

过渡式导语又称温故知新式。这种导语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明确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如古诗《早春》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春天是美丽的,因为它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谁能把学过的含有春的诗句读出来呢?我以找“春句”为导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读过的诗句上。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春眠不觉晓”、“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不度玉门关”、“春色满园关不住”……这时我适时导入:“这些写春的诗句,有写春风,也有写春意,可见古人爱春咏春是何等炽热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早春》跟以前学‘春’诗句可不一样。不同点在哪里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这种过渡式导入法既复习了古诗又扣紧了课题,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诗境中,激发了爱春之情,都想了解“春”诗中的不同写法,为学习《早春》做好了铺垫。

三、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又称设疑式。老师一上课就紧扣课题,布阵设疑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并立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索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跳水》这课,我边板书边这样导入:“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是有一位外国船长看见自己的孩子爬上高高的桅杆后,竟用枪逼他的孩子往海里跳,这不是要这孩子的命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原因,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出来。”学生急于想知道当中的原因,都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我用对比的形式,巧设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图片导入法

第8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关键词: 快乐数学课堂 情境设置 讲授过程 巩固提高

在一次数学教研组的评课活动上,某位老师在听完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的老师到底是要干什么?课堂上是要一味地把知识塞给学生,告诉学生哪是易错点,让学生注意这里别弄错,那里不要犯错,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有意思吗?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吗?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在下面盲目地听?”这段点评让我记忆深刻。

的确,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主动地投入课堂,积极地探究问题,达到乐学的境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我结合《概率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设置,引人入胜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恰到好处的引入,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概率的应用”的引入部分,我从学生喜爱的两位老师的照片入手,把这两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照片沿着中间都一分为二,分成四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图片,然后请学生上来做试验:先从这四张图片中随机地抽取一张,接着随机地抽取一张,问抽到的这两张图片可以合成一张完整的照片的概率。结果一学生做了五次这个试验,只有一次拼成功了。教师马上提问:“那是否就是抽到的两张图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张完整照片的概率呢?”“不是,是频率。”学生能够通过试验充分了解到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接着问:“既然课堂没那么多时间做,那是否这概率就求不出来呢?”由此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来解决这个概率问题。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讲授过程,授人以渔

开讲生趣仅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引入部分,我又将条件改为:先从这四张图片中随机地抽取一张,放回弄匀,接着随机抽取一张,看看图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张完整照片的概率又是多少呢?还一样吗?请同学上台演示一遍,发现太不一样了,发生的可能性结果由开始的12种变成了16种,引导学生分析不放回与放回问题用列表法与树形图法的异同点。最后把抽图片这一模型引到摸球问题上,用同一模型解决多种类型的概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许多学生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提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姐弟俩分别想看不同频道的电视节目,争执不下,正巧父亲下班,为他们调解说:我拿两个骰子,各掷一次,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点数和为5的倍数时,听姐姐的,点数和为4的倍数时,听弟弟的。请问父亲的调解公平吗?他更偏袒谁呢?”这一问题更深层次地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原来还可以利用概率来解决家庭纷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还是非常有用的,应该要好好学习。同时为了发散学生思维,再提出让学生修改游戏规则。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学生从两次点数的奇偶性、和、积、积分等方面来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还有学生提出如果是一个骰子每人掷一次,再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的点数大小,商、差等问题。甚至还有同学提出根据骰子的颜色来修改规则。可以说,这一修改规则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三、巩固提高,再推高潮

在知识点全面理清的基础上,适当给学生加点难度,能够再次让课堂升温,让学生提起更大的兴趣,并更积极地投入课堂。

这一阶段把概率问题拉回到古代,来一个概率问题的穿越剧展示——“田忌赛马”,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在笑声中学习知识。通过故事,得出如果齐王的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场,田忌的马随机出场比赛,那么他赢的概率就只有,而田忌很聪明,他并不是让马随机出场,而是动了脑筋,让自己的马以下、上、中的顺序出场,结果把赢的概率变成了1,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有效地运用概率知识还可以赢得比赛,再次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现在电视剧中的穿越剧越来越多了,最后主角一定还会穿回到现代的。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与本课时相结合,我再次把问题拉回到现代:“假设齐王和田忌回到了现代同一地方,两人想去井冈山游玩,每天同一时刻开往该景区有三辆汽车(票价相同),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车的舒适程度,也不知道汽车开过来的顺序,两人采用了不同的乘车方案:齐王:无论如何总是上开来的第一辆车,田忌:先观察后上车,当第一辆车开来时,他不上车,而是仔细观察车的舒适状况,如果第二辆车的舒适程度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二辆车;如果第二辆车不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三辆车;如果把这三辆车的舒适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你认为甲、乙采用的方案,哪一种方案使自己乘上等车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兴趣再次得到提升。现代生活中的汽车其实就相当于古代问题中的马,使现代、古代问题相结合,同时这两个例子的模型是同一个,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概率的用处之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环境和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的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理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就会“乐学”,数学课堂就会成为真正的快乐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叶亚美.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M].数学教学通讯,2002(2).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书田.概率统计学习辅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3-196.

第9篇: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创新 思维 培养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创造性品质。创新思维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三是灵感的产生;四是分析思维与直觉的统一;五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创造性人才不是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少年儿童往往表现为:敢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创造品质的表现,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爱护和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处于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就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大脑得到解放,有时会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允许他们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严厉的语句训斥他们,也不取笑和讽刺挖苦他们,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便大加表扬,这样,学生会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重视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应试教育过分强知知识的“结果”,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却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就能帮田忌转败为胜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很快得出结论。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思考的:“第一次赛马时,孙膑看到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就想:田忌的下等马跟齐威王的任何一等马比都是输,还不如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削弱了齐威王的力量,再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一定能赢。”我接着问:“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顺序呢?”学生争着说:“不会的,因为书上写了,他‘得意洋洋’了,根本不会想到要调换顺序。_由此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认真观察了齐威王的人。“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帮田忌取胜?同学们摆摆试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为只有孙膑的办法是最科学的,再次肯定了孙膑的足智多谋。通过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开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教师往往偏爱于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实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的定势,敢于标新立异,拓宽思路,有助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词语搭配的训练,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如“说”可搭配成“说明、说唱、说理、众说、说服”等不同结构的词,帮学生积累词汇。在给文章分段时,我常常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语言的表达也尽量采取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也应多角度地展开。如:看图听故事说话―一《聪明的公鸡》,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再让学生学着说话后,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只聪明的公鸡,你还有什么办法把这只狐狸吓跑呢?”学生听后,思维异常活跃,纷纷讨论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多层次的。有的说:“我的后面还有猎狗呢!狐狸一听,吓跑了。”还有的说:“你看,我的嘴上还有老虎的毛呢!狐狸一听,吓得撒腿就跑。”有一个学生想得更有趣,他说:“我刚吃了一只狐狸,肚子还饿得很呢!狐狸听了,抱着脑袋逃跑了。”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了哪些可能性?”教师提出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惟一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