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种子萌发范文

种子萌发精选(九篇)

种子萌发

第1篇:种子萌发范文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第2篇:种子萌发范文

【关键词】含水量;萌发率;影响

根据上述实验表明,玉米种子一开始就具有萌芽的条件,但是在种子萌芽过程中将其进行一个萌芽的实验,最后结果表明,种子在萌芽过程中极为缓慢,甚至没有发小芽。然后我们又对其他种子进行了相似的实验,实验结果也同样。到目前为止,各媒体已对新鲜种子的萌芽情况进行报道与分析, 但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种子的差异来进行分别实验并探究。例如,向日葵种子无论在什么发育阶段对其进行采收,其都不能萌芽,而大豆、小麦等作物会因为发育的过程,水量水逐渐减少,其萌发的速度也就逐渐加快。另外,小麦的种子在采收后10天就会有发现有极少量萌芽,等到成熟之后萌芽就会逐渐加快。[1]

种子的成熟脱水也就是由发育过程转变为萌芽阶段,它是种子萌芽的开关,如果在萌芽过程中遇到发育还未成熟的种子,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可以促进该种子的萌芽。花后6天之后对小麦的种子进行干燥处理之后就会使其进行萌芽,并且大大增加了萌芽率;我们对蓖麻的种子授粉之后,大概经过50天左右就会发现其慢慢发芽,当授粉后25DAP,就可对蓖麻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就会促进其萌芽,但是如果在25DAP之前进行干燥处理,那么种子就不能萌芽。所以,由此看来,种子含水量在种子萌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2006年夏播种植自交系郑958、昌7-2、齐319、3841和鲁原92,田间管理一致,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套袋后人工授粉,杂交组配瓣I单958、泰玉2号和普单500分别于授粉后10、13、15、17、20、25、30、35,40,45,50d取样,取样后部分种子立即剥取中部子粒,分别做剥取胚、去除种皮处理,鲜种子、离体胚、去种皮种子做发芽试验,剩余种子室温晾晒至干燥,其中20、25、35DAP收获的郑单958种子干操过程中分次取样,试验均以中部子粒进行测定。

1.2试验方法

种子鲜重、干重、水分含量的测定取100粒较鲜种子称重。然后在80摄氏度下烘24h测干重,计算水分含量。

鲜种子、干种子各取50粒,置砂床,离体胚、去除种皮种子各25粒,置纸床,3次重复。在25℃下发芽,分别于7d统计萌发率,将胚根、胚芽均突破种皮,且胚根达种子胚长、胚芽达l/2种子(胚)长视为萌发;30DAP以后收获的种子鲜种子发芽天数延长至14天后再次统计萌发率。

2.结果与分析

2.l发育过程中玉米种子鲜、干、水分含量的变化

不同品种玉米子粒发育过程中鲜重干重、水分含量变化情况一致。郑单958是大粒品种,同时期干重、鲜蘑、子粒中水分绝对含量均高于另外两品种,但水分含量百分数并无显著差异。种子鲜重随生育进程而增加,由于播种时间较晚,本试验取样只进行到50DAP,除泰玉2号外其他两品种均末达到鲜重下降阶段,即只有泰玉2号进入了成熟干燥阶段。种子干匿稳步上升,郑单958、普单50干重到50DAP达最大值,泰玉2号成熟脱水以后鲜重下降,干莺变化不大,即泰玉2号在45DAP左右达生理成熟。子粒中水分百分含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IODAP时将近90%到50DAP下降至近30%,而3个品种子粒中水分绝对含最均在25DAP达最大值而后下降,呈抛物线变化,其中泰玉2号45-50DAP处于成熟脱水期,水分急剧下降。

2.2玉米种子耐脱水能力的获得及发育进程中发芽力变化

玉米未熟新鲜种子萌发率极低,发育进程中鲜种子发芽力变化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郑单958、泰玉2号鲜种子休眠性强于鲁单50,种子发育过程中前两者鲜种子萌发率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6%和37%。鲁单50萌发率相对较高,发育前期收获的新鲜种子萌发率较低,30DAP收获的鲜种予萌发率达57%,以后收获的新鲜种子萌发率下降,50DAP'收获的鲜种子萌发率最大值为68%,呈“S”型变化。

干燥可以显著促进新鲜种子的萌发。15DAP收获的泰玉2号种子干燥后萌发牢已达到58%,17DAP收获的关墨单958、鲁单50种子干燥后萌发率_也分别达74%、60%,但15DAP之前收获的种子干燥后也不能萌发.说明种子尚未获得耐干燥的能力,15DAP以后收获的种:经干燥可萌发。

2.3干燥过程中发芽力的变化

未熟种子收获后自然晾晒.随种子水分的降低萌发率逐渐升高,萌发率与种子水分含量呈负相关。25DAP收获的种子水分降低到42.83%萌发率已达70%,但35DAP收获的鲜种子水分含量虽然只是略高4%,但萌发率只有14%,而后期收获的鲜种子水分低于此值但萌发率最高只有26%,远远低于70%。[2]

3.结论与讨论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玉米种子可以通过干燥处理可以使其发芽。我们对新鲜种子进行干燥处理,萌芽率会伴随着种子含水量的减少而不断升高,但是如果种子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含水量相似的种子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萌芽,所以,种子的含水量不能促进种子的萌芽。如果种子在授粉后15DAP。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就会促进萌芽,也就是说,当种子进行干燥后萌芽的能力不能当成实验的结果的结论,因为在授粉后15DAP之前,就算对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同样也不会促进种子发芽,这个时候的种子并不具备耐干燥的能力,虽然新鲜种子会经过干燥处理之后会促进中期萌芽,也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但是如果种子不具备耐脱水能力,那么种子同样不能萌芽。

种胚在授粉之后15DAP就可以渐渐萌芽,也就是说种子在具备耐脱水能力之前就已经有了萌芽的能力,只是因为胚孔和种皮阻碍了种子的萌芽。并且在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新鲜种子具有充分的含水量,那么种子中的水分并没有阻碍种子的萌芽,也就不是其限制因素,也有可能是种子物质的挥发或者种子的呼吸限制了种子的萌芽。

玉米新鲜种子的休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即休眠与代谢。通过上述,我们知道胚在一开始发育的时候就已经发育成熟,并且具备有萌芽的能力,由此看来,限制休眠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由于胚的发育;而去过皮的种子可以渐渐萌芽,但是极为缓慢,如果我们对种皮改善呼吸以及对物质的挥发进行有效地控制,那么种子也可以萌芽,但是这个过程始终不能跟干燥种子相比萌芽速度,我们从这里看出,新鲜种子的休眠不仅受呼吸以及物质的挥发的限制,其内部代谢过程也能影响种子的发育,当种子萌芽之后变成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第3篇:种子萌发范文

关键词:天麻(Gastrodia elata);萌发菌;原生地;萌发率;萌发生长指数

中图分类号:S682.31;Q94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325-05

The Natural Germination-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dia elata Seeds

RAN Xiao-qin1,2,GUI Yang2,ZHANG Li-na2,YANG Tong-jing2,ZHU Guo-sheng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2.Institute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izhou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Guiyang 550006,China)

Abstract: To reveal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eds of G. elata f.elata and G.elata f.glauca S.Chow and to establish the wild G. elata germinating fungi collection method, fresh seeds and seeds preservted under 4 ℃ or room temperature of G.elata f.elata and G.elata f.glauca S.Chow were sowned and sampled in situ. Methods of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study seed mortality rate,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growth index.Results showed that seeds sowned in June had higher seed germination rate in August and higher germination- growth index in September.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germination rate,mortality rate and germination-growth index among seeds stored under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 Germination-growth index of seeds stored under room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fresh seeds and those stored under 4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ermination-growth index between fresh seed and those stored under 4 ℃. Fresh seeds and seeds stored under 4 ℃ for 20 days were used to sow in June,good germinating fungi separation material could be collected in September.

Key words: Gastrodia elata;germinating fungi;in situ;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growth index

基金项目: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专项资金项目[黔科合人字(2011)35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院所创能(2010)400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黔农科院人才启动项目(2009)006号]

天麻(Gastrodia elata)为兰科天麻属(Gastrodia)多年生寄生草本,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异养生活[1]。天麻全世界约有20种以上,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寒温带山地[2]。中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6个种,即天麻(G. elata)、原天麻(G. angusta)、细天麻(G. gracilis)、南天麻(G. javanica)、疣天麻(G. tuberculata)。天麻在西南地区大多生长于海拔700~2 800 m的阔叶落叶林山区[3,4]。天麻干燥块茎具有平肝熄风、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肢体麻木及半身不遂等症[5,6]。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天麻还具有增智、健脑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具有一定的疗效[7,8]。因此,天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和人类大肆采挖,使得野生天麻资源日益减少,目前天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天麻在中国普遍栽培,红天麻和乌天麻为主栽品种。天麻种子小,发育不全,没有胚乳,自身贮存的营养不能满足其萌发和生长需要,需与小菇属真菌共生才能正常萌发生长形成原球茎,但不同的小菇属真菌对天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作用差异较大[9,10]。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人员在贵州天麻产区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不同天麻种子与不同萌发菌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同种萌发菌对同种天麻种子萌发和生长效果还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萌发菌菌种与当地天麻种子的亲和性不高或不适宜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导致空窝率高,最终影响到天麻有性繁殖的产量,很多产地不得不通过增加种子的数量来降低风险,每平方米用种量最多的可达到25个蒴果,大大增加了成本[11]。为此搜集不同天麻产区萌发菌资源,选育出适宜不同区域不同种天麻的高亲和性萌发菌菌株已成为减少蒴果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Rasmussen等[12]建立的种子袋原生地播种技术使得回收微小兰科植物种子成为可能,为兰科植物种子在自然界中萌发特性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种子袋原生地播种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兰科植物种子自然萌发特性的研究,定期回收种子袋检测种子的萌况,可调查种子的萌发启动时间、种子萌发形态变化过程及种子在土壤中的存活时期[13-15];可调查种子萌发与地点分布的相关性[16-18];可诱捕共生菌,调查种子萌发与共生菌的相关性[19-21]。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天麻种子原生地自然萌发特性和利用种子袋原生地共生萌发诱捕野生萌发菌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原生地种子袋播种法,将不同贮藏方式的天麻种子在原生地播种,并在不同时间取样观察种子萌发生长变化情况,总结出天麻种子自然萌发和生长发育特性,建立野生萌发菌收集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分别为红天麻与乌天麻。采集授粉后20~21 d的蒴果,红天麻蒴果颜色为橙红色,乌天麻蒴果的颜色为橙黄色,成熟蒴果的六条纵缝明显,手捏起来有点软,可听见微弱开裂的声音。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种子贮藏方式,以考察不同贮藏方式对种子播种后的影响,各贮藏方式分别为:①4 ℃冷藏种子。每种天麻各100粒蒴果,每25粒蒴果装1信封中,蒴果开裂后,将果壳取出,信封不封口,放入冰箱4 ℃冷藏20 d备用。②常温贮藏种子。同4 ℃冷藏种子采集方法,每25粒放在一个平皿内,蒴果采下来一天就会开裂,开裂后将蒴果壳拿出,防止霉变,放置20 d备用。③新鲜种子。采集蒴果,不贮藏,立即用。

1.3试验方法

1.3.1播种前种子质量的检测将4 ℃冷藏、室温贮藏和新鲜的天麻种子分别取出,各自混合均匀,取适量种子加入1.5 mL离心管中的0.25 mL刻度处,加入1%TTC溶液1 mL,30 ℃黑暗静置48 h后,用胶头滴管吹打使种子混匀,混匀后吸取种子滴在载玻片中央,用吸水纸吸去染液,置于体视显微镜下,随机挑选3个视野,观察种子染色情况,有活力种子种胚被染成橙色或者粉红色,无活力种子种胚不着色或染成黄色,分别计数每个视野的种子总数和有活力种子总数,并计算种子活力。种子活力=(有活力种子总数/统计种子总数)×100%[22]。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

1.3.2原生地播种参考原生地播种法[12],采用300目尼龙网(孔径约为20 μm)制作成7 cm×8 cm网袋,一端开口,播种前分别将种子袋在去离子水中浸泡5 min,将蒴果种子混合均匀后,用小勺把种子从网袋开口端撒入,稀疏平铺种子袋一层,约为1 000粒种子。于2012年6月24日在天麻野生分布区贵州省雷山县方祥乡落叶阔叶林中(108°12′50″E,26°25′59″N,海拔1 598.60 m,阳坡坡度5°~10°)进行播种。将种子装好后,扒开浅层腐殖土及落叶,到落叶与地面土壤接触的那一层时,将种子袋水平铺开,覆盖腐殖土约15 cm,然后再盖10 cm杂草保湿保温。

1.3.3数据统计与分析于2012年8月27日、9月20日、10月23日、11月19日、12月22日进行取样,将取出的种子袋装入有泥土的袋子中带回实验室观察。观察时先用毛刷刷去种子袋表面泥土,打开种子袋置于体式镜下,随机挑选5个视野,分别计算每个视野的种子总数、死亡种子总数和萌发种子总数,并计算萌发率、死亡率和萌发生长指数。萌发率=(萌发种子总数/统计种子总数)×100%;死亡率=(死亡种子总数/统计种子总数)×100%;萌发生长指数=(N1+2N2+3N3+4N4)/(N0+N1+N2+N3+N4),其中N0是未萌发种子数,N1、N2、N3、N4是种子萌发阶段1、2、3、4的种子数[23]。萌发生长指数能够反映种子萌发后各阶段原球茎的生长情况。运用SPSS 17.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因子对天麻种子自然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贮藏方式对天麻种子活力的影响

经过TTC染色检测有效种胚种子的活力,检测结果(表1)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差异显著,新鲜种子活力最高,其次是4 ℃冷藏种子,常温贮藏种子活力最低。常温贮藏的红天麻种子与乌天麻种子活力分别降低到55.09%和55.37%,4 ℃冷藏的红天麻种子和乌天麻种子活力分别降低到70.21%和69.54%,两种天麻之间差异不显著。

2.2天麻种子自然萌发过程

红天麻、乌天麻两种天麻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死亡率高,不同贮藏方式的两种天麻种子经历了相同的变化过程:种胚正常、种胚变色(黑色、红褐色)、种胚消解,变色种胚的种子失去了活力不能正常萌发,并最终消解。两种天麻种子吸收水分都发育至种胚膨大阶段,随后大部分种子停止生长;少部分种子萌发生长(图1)。根据天麻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大小及结构分化情况将天麻种子萌发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24,25]。天麻种子萌发的5个阶段为种胚未变化(阶段0)、种胚膨大而尚未突破种皮(阶段1)、种胚膨大突破种皮(阶段2)、种胚出现分生原基(阶段3)、芽体形成(阶段4),其中阶段0的种子未萌发,阶段1、2、3、4为种子已萌发。

2.3不同贮藏方式对天麻种子死亡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3种不同贮藏方式的两种天麻种子在8~12月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8月种子死亡率最低,12月种子死亡率最高。红天麻种子在4 ℃冷藏和常温贮藏下其各月死亡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新鲜种子各月死亡率均较低;乌天麻新鲜种子各月死亡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常温贮藏种子死亡率除9月和10月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月份间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此外,3种不同贮藏方式的两种天麻种子的死亡率在各月都是常温贮藏种子死亡率显著高于4 ℃冷藏种子和新鲜种子,4 ℃冷藏种子显著高于新鲜种子。相同贮藏方式下的两种天麻种子,除10月的常温贮藏种子外,其他各贮藏方式下的乌天麻种子各月死亡率均高于红天麻。

2.4不同贮藏方式对天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3种不同贮藏方式的两种天麻种子在8~12月的萌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8月种子萌发率最高,12月种子萌发率最低。红天麻种子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除10月和11月间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月份间差异显著,4 ℃冷藏种子和新鲜种子的萌发率各月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种不同贮藏方式的乌天麻种子在各月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除红天麻8月和11月4 ℃冷藏种子和新鲜种子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月份两种天麻均是4 ℃冷藏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新鲜种子,新鲜种子各月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常温贮藏种子。

2.5不同贮藏方式对天麻种子萌发生长指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贮藏方式的两种天麻种子在8~12月的萌发生长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9月萌发生长指数达到最高。此外,在相同贮藏条件下的两种天麻种子,除8月和9月的4 ℃冷藏种子外,乌天麻种子各月萌发生长指数均高于红天麻。两种红天麻种子各贮藏方式间差异也均达显著水平。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天麻种子6月播种后,8月萌发率最高,9月萌发生长指数最高,12月死亡率最高;4 ℃冷藏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因此在6月选择新鲜种子或短时间冷藏种子播种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9月利于采样,可以获得理想的萌发菌分离材料。

3.2讨论

1)天麻种子在6月播种,8月萌发率高、死亡率低,9月种子萌发生长指数较高。这主要因为每年的5~7月是雨季,天麻原生地此时的空气湿度在85%左右,土壤湿度在90%以上,这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此时,天麻原生地平均气温在18~25 ℃之间,是种子最适萌发温度;此时的温湿度也是萌发菌最适合生长的条件[26],所以此时的萌发菌能侵染充分吸水膨大的天麻种子与其形成共生体系,为其提供养分,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2)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种子保存后种子活力的主要外因。在常温常湿环境下种子劣变较快,主要是因为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种子种皮透性加大,种子体内出现了大量的羟自由基及其衍生物和超氧阴离子,这些物质的积累最终导致种子劣变和衰老速度加快[27]。本研究得出,天麻种子在常温下贮藏其种子活力降低,这一结论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是因为天麻等兰科植物种子在常温下种子种皮通透性加大。有研究者用超低温和超干燥对兰科植物种子保存做了研究,超低温和超干燥都是为了抑制种子体内酶活反应,从而保证种子活力[28,29]。因此,在常温下我们可以尝试用干燥法处理天麻种子,既防止种子霉变又抑制种子体内酶活反应,从而保证种子活力。

3)幼嫩的原球茎在天麻生命整个过程中是最薄弱的环节,大量的个体会在早期因养分不足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病虫害等夭亡[26]。本研究发现,天麻种子死亡大多是在早期原球茎阶段;此阶段的原球茎种皮透性加大、种胚新陈代谢活跃,因没有及时地与萌发真菌接触形成共生获得养分而饥饿,加上外界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原球茎抵抗环境能力弱而死亡。因此,在选择播种样地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有野生天麻生长、生境通风性好、落叶腐殖层透水透气较好的样地,将有助于降低种子死亡率。

4)兰科植物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影响其萌发的因素有种皮机械阻力和透水透气性差、种胚发育不完全、营养物质过少以及存在抑制物质[30]。在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必须依靠真菌的侵染来完成,但萌发率非常低。天麻种子呈粉末状,在显微镜下观察,种子呈纺锤形,结构比较简单,由1层透明的种皮和1个种胚组成,需要真菌侵染为其提供养分才能萌发,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天麻种子萌发率很低。相关研究表明,成熟的兰科植物种子采集后保存在4 ℃黑暗环境中,有助于打破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的萌发率[13,25,31]。本研究得出,天麻种子在4 ℃冷藏20 d后,种子的萌发率高于新鲜种子,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是因为天麻等兰科植物种子在成熟的过程中种子生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生理上将形成休眠机制,在结构上形成一层不渗透结构[13,25],因此打破种子休眠机制和不渗透结构,提高种子萌发率是关键,选用低温保存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机制,提高种子萌发率。

5)天麻野生资源保护抚育是根据天麻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境或相似的环境中,通过人为的介入增加种群数量,从而保持群落生态平衡的一种方式。本研究得出,天麻种子在6月播种,8月有较低的死亡率和较高的萌发率,9月有较高的萌发生长指数,其生长周期较长,当年可获得次生原球茎,所以在天麻野生资源保护抚育时,可人为提早升温让天麻抽薹开花,在4~5月完成天麻种子播种,这样天麻就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在当年可得到更多的原球茎来分离萌发菌;同样,在天麻有性繁殖栽培产业中可提前升温,使天麻的生长周期比天麻正常抽薹开花种植多1~2个月,从而提高当年的天麻产量。

本研究未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测定,也没有定期对保存种子进行活力检测,所以本次试验结果不能说明天麻种子在自然状态下种子活力变化规律,也不能说明天麻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或生产上可允许保存的最长时间,所以用什么样的条件保存天麻种子既能保证其种子活力,又能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是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袁崇文.中国天麻[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周铉.天麻形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 王连贵.实用天麻栽培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4] 彭华胜,王德群.生态因子与古今天麻产区的关系[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2(2):6-9.

[5] 岑信钊.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5, 28(10):958-962.

[6] 陶云海.天麻药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08-110.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 王仁忠,宁云红,吴琼.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性耳鸣3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8):799-800.

[9] 徐锦堂,郭顺星.供给天麻种子萌发营养的真菌――紫萁小菇[J].真菌学报,1989,8(3):221-226.

[10] 徐锦堂,冉砚珠,郭顺星.天麻种子发芽营养来源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0,12(6):431-434.

[11] 张金霞,桂阳,杨通静,等.贵州天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2):170-173.

[12] RASMUSSEN H N,WHIGHAM D F.Seed ecology of dust seeds in situ: A new study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rrestrial orchids[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1993,80:1374-1378.

[13] VAN DER KINNDEREN G.Observations on in situ germination of Epipactis helleborine(L.)Crantz[J].Lindleyana,1995,10(4):223-231.

[14] BATTY A L,DIXON K W,SIVASITHAMPARAM K.Soil seed bank dynamics of terrestrial orchids[J].Lindleyana,2000,15:227-236.

[15] MCKENDRICK S L,LEAKE J R,TAYLOR D L,et al.Symbiotic ger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yco-heterotrophic plants in nature: Ontogeny of Corallorhiza trifida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its mycorrhizal fungi[J]. New Phytologist,2000,145:523-537.

[16] BONNIE W A,DONALD K,MARIO B,et al.In situ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rairie fringed orchid seeds,protocorms,and seedlings in grazed and non-grazed prairie habitat[J].The Prairie Naturalist,2010,42:49-54.

[17] HOF J,SIEG C H,BEVERS M. Spatial and temporal optimization in habitat placement for a threatened plant: The case of the western prairie fringed orchid[J]. Ecological Modelling,1999,115:61-75.

[18] BATTY A L,DIXON K W,BRUNDERTT M,et al.Constraints to symbiotic germination of terrestrial orchid seed in a mediterranean bushland[J].New Phytologist,2001,152:511-520.

[19] BRUNNDERTT M C,SCADE A,BATTY A L,et al.Development of in situ and ex situ seed baiting techniques to detect mycorrhizal fungi from terrestrial orchid habitats[J].Mycological Research,2003,107:1210-1220.

[20] KEEL B G,ZETTLER L W,KAPLIN B.Seed germination of Habenaria repens (Orchidaceae) in situ beyond its range and its potential for assisted migration imposed by climate change[J].Castanea,2011,76(1):43-54.

[21] SWARTS N D,SINCLAIR E A,FRANCIS A,et al.Ecological specialization in mycorrhizal symbiosis leads to rarity in an endangered orchid[J].Molecular Ecoloy,2010,19:3236-3242.

[22] MIYOSHI K,MII M.Enhancement of seed germination of Calanthe izu-insul[J].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81,50:332-333.

[23] OTERO J T,ACKERMAN J D,BAYMAN P.Differences in mycorrhizal preferences between two tropical orchids[J].Molecular Ecoloy,2004,13:2393-2404.

[24] MIYOSHI K,MII M.Enhancement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protocorm formation in Calanthe discolor(Orchidaceae) by NaOCl and polyphenol absorbent treatments[J]. Plant Tissue Culture Letters,1995,12(3):267-272.

[25] YAMAZAKI J,MIYOSHI K.In vitro asymbiotic germination of immature seed and formation of protocorm by Cephalanthera falcate (Orchidaceae)[J].Annals of Botany,2006,98(6):1197-1206.

[26] 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27] 李毅,徐鹏,屈建军,等.超干保存对霸王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5):29-32.

[28] 姚 昕,兰芹英,李枝林.兰科植物种子及圆球茎的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8(6):891-895.

[29] 崔秋华,孙永玉,李昆,等.齿瓣石斛种子保存和萌发形态发育过程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3):533-536.

第4篇:种子萌发范文

关键词:干旱胁迫;种子萌发;水稻;影响

水稻属于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增产、减产受干旱缺水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很多地区出现干旱,造成水稻旱灾频繁发生,并且范围也在逐渐加大,对水稻产量影响巨大[1]。水稻产量与种子萌发呈现正比例关系,因此,考虑干旱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干旱对产量影响的可能。本次研究对水稻种子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后萌况作出试验研究,报道如下。

1 试验研究过程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五常水稻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种子选择上以籽粒饱满、无机械损伤为主,种子挑选大小均匀的成熟颗粒,利用2%次氯酸钠进行15min的消毒处理,之后再蒸馏水下反复冲洗,并浸泡24h。

完成基本处理后,使用干净镊子挑出50粒,至于滤纸铺垫的培养皿中,以5个培养皿位一组,分成三组,并编号。选择新配置的PEG溶液10ml,浓度分别为0.000g/m、0.015g/m、0.025g/ml、0.040g/m及0.050g/m,分别滴入3组中。盖上培养皿并在培养箱中培养1d后,种子漏出乳白色胚芽后,进行阳光照射,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调整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控制每天比例在7/5h,黑暗时间温度控制在18℃,光照温度控制在25℃,发芽后统计发芽率。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α-淀粉酶活性,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检测[2]。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不同浓度PEG下种子发芽率统计结果分析

经过不同浓度的PEG处理,种子不同时间内萌况如图1所示。第24h时,水稻种子发芽率随着PEG浓度提升而逐渐降低3.77%、13.21%、37.74%、52.83%;第48h时,检测水稻发芽率情况,发现随着PEG浓度不同,发芽率逐渐降低7.06%、14.12%、30.59%、34.12%;第72h时,检测水稻发芽率情况,发现随着PEG浓度升高,发芽率逐渐降低5.00%、12.00%、14.00%、23.00%。总体表现为随着PEG浓度提升呈现下降趋势,即干旱情况也严重,发芽率越低。

2.2 不同PEG浓度下种子α-淀粉酶活性、根系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浓度PEG处理下,水稻主根系生长发育较高,随着浓度升高,根系活性受到抑制;而随着PEG浓度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受抑制明显,活性降低明显;可溶性糖含量测定中,结果与根系生长活性、α-淀粉酶活性相近,表现出随着PEG浓度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无法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能量。

3 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

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主要利用了渗透压差异原理,通过调节溶液渗透压,阻碍种子吸收水分,形成干旱模拟。目前,选择PEG模拟时的浓度设置,仍处于探索阶段,已经鉴定的水稻种子萌发抗旱性鉴定最佳PEG浓度为25%[3]。当形成渗透压迫时,种子无法吸收充足的水分,导致细胞失去膨海活力降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过程及形成幼苗过程,可以看出其主要是胚根与胚芽的生长过程,这一过程以胚乳中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呼吸代谢、降解为代谢中心,给幼苗提供生长过程所需的能量。在本次研究中,PEG处理因浓度不同而存在不同结果。低浓度PEG溶液下种子淀粉酶活性更高,这加速了淀粉的分解速度,提升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能量,因此,种子发芽率更高。而随着PEG浓度的提升,渗透压发生变化,基质中水分含量降低,降低了种子的呼吸,导致代谢活动变慢,根系活力降低,影响根系的生长。这种渗透压调整模拟了干旱情况对种子萌发的胁迫,说明干旱胁迫会影响蛋白酶、肽酶活性,也会影响营养物质分解,种子得不到萌发所需能量和影响,所以发芽率不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干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重大影响,干旱会直接降低种子的发芽率,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因此,干旱气候时,水稻种植需要考虑种子萌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干旱胁迫的影响,提升种子发芽率,从而提升水稻种植的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李静舒.温度和干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1):1160-1162.

[2]顾宝,董文渊,张营,等.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筇竹种子萌发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36(4):48-52.

[3]王富刚,王延峰.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14(6):1-5.

第5篇:种子萌发范文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巴戟天的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观测野生巴戟天种子的形态、千粒质量、吸水性和不同处理方法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种子的千粒质量为3803 g,种皮的透水性良好,剥除种皮、硫酸酸蚀处理、剥除种皮与外源激素[赤霉素(ga)、6苄基腺嘌呤(6ba)]综合处理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以剥除种皮与4 mg/l 6ba综合处理发芽率最高(p<005),达8889%,发芽势与发芽指数也最高。【结论】种皮含有的萌发抑制物是巴戟天种子萌发困难的主要原因,其种子内部含有的萌发抑制物也对萌发构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巴戟天/生长和发育;种子;萌发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来源于茜草科巴戟天属的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以干燥的地下根入药,其性甘、辛,微温,具有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是广东的道地药材,也是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1-2]。长期以来,由于生产上主要采用藤蔓扦插繁殖,病原体通过无性繁殖传递,且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巴戟天种质退化、质量下降,迫切需要进行新品种选育,而种子繁殖实生苗是防止巴戟天种质退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3]。为了筛选巴戟天优良品种,保护巴戟天的野生种质资源,本研究收集了广东德庆巴戟天野生种子,对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zrx258e型智能人工气候箱(由杭州钱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odi50re型纯水系统(由厦门瑞思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赤霉素(ga,由北京普博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6苄基腺嘌呤(6ba,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浓硫酸(由上海申翔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材料野生巴戟天种子,2008年12月采于广东省德庆县高良镇,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丁平教授鉴定为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种子,无水硅胶保存15 d后进行实验。

13千粒质量测定采用称质量法,随机选取饱满的野生巴戟天种子100粒称质量,8个重复,取平均值。

14种子的吸水性取去皮种子(指剥除种皮的种子)和完整种子各15粒,分别称质量后,加40 ml蒸馏水,放入25℃恒温箱中吸胀,在前12 h内每隔2 h取出1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其湿质量,然后每隔12 h取出1次,直至吸水饱和为止,计算各自的吸水率,每种处理重复3次。

15种子处理酸蚀处理以体积分数75%硫酸处理20 min设为1个处理,并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种子(ck1)作对照。剥除种皮与外源激素(ga、6ba)综合处理分别设4、2、1、04、02 mg/l各5个处理,浸种24 h,以剥除种皮种子清水浸种相同时间(ck2)为对照。

16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处理后放置于消毒后的河沙上,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条件为:温度25℃,湿度80%,光照16 h/d,黑暗8 h/d。每天定时观察和记录种子正常萌发数,直至无萌发种子出现为止。试验中若有严重霉烂种子则随时拣出。发芽标准为胚根伸出种皮,长至1~2 mm。

17数据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发芽率:pgr=(n1/n)×100%(n1为最终达到的正常发芽粒数,n为供试种子总数);发芽势:pge=(n2/n)×100%(n2为到达发芽高峰时的正常发芽粒数);发芽指数:ig=∑(ngt/ndt)(ngt为种子在t日的发芽数,ndt为相应的发芽日数)。

2结果与分析

21种子形态野生巴戟天种子包被在橙红色的聚合果中,倒卵形,稍扁,长约56 mm,宽约395 mm,厚约284 mm。种皮红色或橙黄色,表面有沟槽,种脐位于种子腹面一端,呈纵沟洞状。胚乳灰白色。种子千粒质量为3803 g。

 

22种子的吸水性野生巴戟天去皮种子与完整种子在24 h前有相同的吸水趋势,24 h的吸水率仅差002%(见图1)。可见,野生巴戟天种子种皮的透水性良好,不影响种子对水分的有效吸收。在整个吸水过程中完整种子的吸水量始终较去皮种子吸水量高,在24 h后越趋明显,96 h达到最大吸收值时,完整种子吸水率高出去皮种子1286%。但是,无论是去皮种子还是完整种子,达到最大吸收值时吸水率均不到70%,说明种子胚乳组织结构致密,不易透水,去掉种皮后种子的保水能力反而减弱。

23酸蚀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1结果显示,体积分数75%硫酸酸蚀处理20 min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组ck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也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

24综合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采取剥除种皮结合不同浓度ga、6ba综合处理的方法考察对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见表2。

剥除种皮与不同浓度外源激素(ga、6ba)综合处理后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ck2(未作任何处理)。ga处理后种子发芽率随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而6ba处理则相反。其中以剥除种皮与4 mg/l 6ba综合处理发芽率最高(p<005),达8889%,发芽势也最高,预示着出苗快而整齐。发芽指数是种子活力的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出种子活力的大小,发芽指数越高,种子活力则越高。各综合处理组种子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ck2,表明外源激素均可提高野生巴戟天种子的活力,其中以剥除种皮与4 mg/l 6ba综合处理效果最好。表1酸蚀处理方式对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的影响表2不同综合处理方法对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的影响

3讨论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巴戟天由野生转家种后,栽培面积大量提高,仅广东德庆县种植面积就达2 000公顷以上[4]。本课题组在资源调查中发现,栽培巴戟天一般种植年限为4~5年,由于经济效益所趋,第2年的藤苗便被用来做为繁殖的扦插苗用,再加上种植年限短,从种植到采收,仅有开花,很少有果实形成,造成种子资源的匮乏。目前未见有对巴戟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在巴戟天的主产区广东德庆县高良镇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对寻找到的野生巴戟天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研究。野生巴戟天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往往保存了一般栽培种所不具有或已消失的某些重要性状[5]。利用野生种子繁殖实生苗可以选育出更好的优良品种,改善当前种质退化、质量下降等问题。但在自然条件下巴戟天种子萌发率很低,未发现有成片的藤林,种群自然更新极为困难,中国植物红皮书已将其列为稀有濒危植物[6-7]。因此,本实验研究能为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未作任何处理的完整种子(ck1)发芽率仅为444%,而剥除种皮(ck2)后的发芽率达6222%,由此证明了种子萌发时存在种皮障碍。种皮障碍的原因,可能是种皮的透性(透气性、透水性)差,也可能是种皮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8]。种子的吸水性试验结果表明,种皮的透水性良好,由此可知,种皮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是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实验研究也表明,酸蚀处理后发芽率高于剥除种皮处理,达8222%。在吸水性试验中表明种子胚乳组织结构致密,不易透水,去掉种皮后种子的保水能力减弱,不利于萌发,而酸蚀处理残留的种皮此时恰好提高了保水能力,有利于萌发。

对剥除种皮后的种子再加以外源激素(ga、6ba)处理,发芽率能显著提高,表明种子内部可能也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大部分可被外源激素解除,其中以4 mg/l 6ba综合处理效果最好。但在预实验中,我们发现完整种子或体积分数75%硫酸酸蚀处理与外源激素综合处理并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这表明种皮与种子内部所含的萌发抑制物可能有所区别,其两者所含抑制物的种类、含量以及由此对种子萌发造成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野生巴戟天种子经剥除种皮处理,体积分数75%硫酸酸蚀处理 20 min以及剥除种皮与适宜浓度外源激素(ga、6ba)综合处理均为促进种子萌发的有效措施,其中以剥除种皮与4 mg/l 6ba综合处理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黄子复.巴戟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亚热带植物通讯,1982(2):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5-56.

[3]丁平,徐鸿华. 巴戟天规范化栽培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4]徐鸿华,丁平,贺红,等.岭南药材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关键技术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5):419.

[5]胡延吉.植物育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20.

第6篇:种子萌发范文

关键词:猕猴桃种子;赤霉素;影响

近年来,中国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猕猴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市场对猕猴桃实生苗的需求量急增。但是猕猴桃种子小,受休眠特性限制,种子萌发慢,要求萌发环境条件高,利用普通方法萌发慢,发芽势弱,不利于快速培育健壮苗木。传统上是用沙藏层积的方法来打破休眠,但这种处理耗时长,发芽率比较低。

利用赤霉素能打破休眠的特性,处理猕猴桃种子则耗时短,发芽率高。Lawes(1980)证实,无论经过砂藏或未经砂藏的种子,在恒温21℃及变温条件下,用赤霉素处理24h都能顺利萌发。张洁用赤霉素处理猕猴桃种子,18d后获得96%发芽率,而对照发芽率为12%。为了实现快速培育实生苗,证实赤霉素对猕猴桃萌发特性的影响,期望找出赤霉素打破猕猴桃种子休眠的最适宜浓度,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野生猕猴桃种子为试材,以75%的赤霉素(酸)结晶粉进行种子处理,用酒精溶化结晶粉。

1.2方法

1.2.1溶液配制。先将75%结晶状赤霉素1g溶于25ml酒精或饮用白酒中,反复搅拌,充分溶解,再倒入5kg清水内,搅匀后即得到0.02%的赤霉素溶液。以此方法再分别配制出0.04%、0.06%、0.08%、0.1%的赤霉素溶液,放于5℃以下的阴凉地方备用。由于赤霉素水溶液在50'E以上时容易分解失效,在干燥状态下不易分解,故所配制的水溶液不可久存,应随用随配,以防失效。同时浸时的水温应控制在50℃以下,选择阴凉的地方进行。

1.2.2温水浸泡。将干藏的种子放入40~50℃温水中浸泡20~30min(时间不可过长),其间不断搅拌,除去漂浮的种子,然后将种子捞出,滤干水。

1.2.3赤霉素处理。把刚浸泡过的种子分别放入清水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水温控制在50℃以下,时长48h,其间每隔3~5h用木棍搅拌1次,以便种子充分吸水。最后将种子捞出,滤净水。

1.2.4沙藏催芽。将处理过的种子分别混入湿沙进行保温保湿催芽,每个处理种子数量在1000粒以上,混合的砂粒和种子按50:1放在塑料袋内,每日观察水分和温度,并进行翻动,保证袋内水分均匀,温度一致,氧气充足,水分保持在砂子手握成团,触之能散为宜,温度控制在8~23℃之间,温差15℃,每日进行变温处理,当种子有20%露白时,开始记载发芽数,随机从试样中取出100粒种子记载发芽数,数完放回试样,保持试样有足够的种子。

1.2.5发芽率调查处理共有6个。清水、0.02%、0.04%、0.06%、0.08%、0.1%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重复2次;于播种后19、20、21、22、23、24、25d调查种子发芽率,计算发芽势。

2 结果与分析

用赤霉素处理猕猴桃种子,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比对照早2~4d,不同浓度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大有增效作用,处理之间有差异但不明显(表1)。

对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不使用赤霉素处理种子的处理(ck)从播种后第19天开始直到第25天完全发芽为止,发芽率明显低于所有用赤霉素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并随着时间向后推移,这种差异逐渐缩小,但始终低于用赤霉素处理种子的发芽率,表明赤霉素可以有效打破猕猴桃种子的休眠,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以播种后第20天作为发芽势,第24天为发芽率,用赤霉素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在57.8%~75.3%之间,而对照为41.8%,发芽率为94.3%~99.0%,对照为92.0%。

第7篇:种子萌发范文

1.1分析教材

本课题在北师大版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102页,属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等4部分内容。

本节课首先介绍了生物的生活史与植物的生活史概念,然后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与解剖,认识到种子的结构类型;通过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认识到种子萌发的过程。

1.2分析学生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知识。经在他们学习了细胞的知识后,再来研究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既有了经验积累又有了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情感基础。

1.3分析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

(1)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2)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知道种子各部分在萌发时的形态变化。

本节的教学难点:

(1)玉米种子的结构;(2)胚的组成;(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 说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根据“知识类型和地位、学生水平和发展需要、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的要求层次。本课的知识目标有: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知道种子在其生活史中的作用。

(2)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明确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

(3)描述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2.2能力目标

从知识点挖掘出能力目标。本课的能力目标有:

(1)运用解剖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目的顺序,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2)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大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3)尝试对教师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开争论。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能力目标一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从知识目标中挖掘出来的。本课的情感目标有:

(1)认同种子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2)在观察、解剖、质疑的过程中体验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的配合。

3 说教学策略

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对其所学内容爱学、会学、善学。

3.1自主性教学策略

学生要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参与。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3.2探究性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3兴趣导向教学策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想学、爱学、好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采取让学生先动手解剖种子,而后观看种子萌发的动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4 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由6个环节组成,即激趣引题、目标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

第一个环节:激趣引题。

教师由朗朗上口的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入对作者另一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动画情景的观看,并引导学生思考该诗句表现的是什么生命现象,引出对“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概念的学习,同时出示第六章标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随后通过图解,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指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出第一节的标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种子,设问: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幼苗呢?这样引导学生推测可能与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关,从而揭示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种导入设计自然流畅。由熟知唐诗转入相关唐诗意境的分析,揭示出章的标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后通过展示、分析、观察、思考等活动很自然引出探究种子结构的活动,达到了激趣引题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目标引导。

作为学生来说,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生自主探究前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①识别种子的结构;②描述种子萌发并形成幼苗的过程。简明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树立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学习目标本应是三维目标,如果在探究前一一列出,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考虑到知识目标是第一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所以只向学生展示了本节的知识目标。其他二个目标蕴含在本节课的具体活动和相关环节中。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完成“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个环节: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大豆、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解剖图。依次闪烁显示各部分,让学生逐一识别,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比较大豆、玉米种子,找出异同。

闪烁显示种子的结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具指向性和集中性。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显示在一张屏上,便于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然后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Flas,并要求学生为动画进行同步配音解说。

用动画动态展示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让学生配音,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个环节:质疑点拨。

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质疑,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易错点,动态生成教学资源。

然后教师质疑:(1)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三部分组成的,还是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四部分组成的?(2)有人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但却有胚乳。(3)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胚芽并发育为幼苗的叶,随后胚根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轴发育为幼苗的茎,是这样的吗?

通过质疑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可满足学生“好为人师”的愿望。

最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发展点等进行剖析、点拨。教师的点拨与矫正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第六个环节:反馈矫正。

在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完成检测题,形成解题技能。这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和矫正。

5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注意生物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洁。板书类型有纲目式、表解式、图解式。本课采用概念图解式板书(图1~图3)。

6 说教学反思

6.1创新之处

(1)通过唐诗导入,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创设文学氛围,蕴含价值观教育。

(2)通过学生、教师质疑,澄清知识易混淆点,把握关键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相互质疑,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板书设计采用概念图解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教材内容的核心概念,有利于学生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6.2改进之处

第8篇:种子萌发范文

 

关键词:赤霉素;沙冬青;种子萌发;影响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基因的表达,增加植物内部水解酶的合成,并对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细胞膜进行一定的修复,提高种子的活力[,]。近些年来,有关赤霉素对禾谷类及其他作物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物性状及植物茎叶生长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其对沙生植物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 f.)种子同其他作物种子一样具有休眠特性,也存在因存放时间较久种子活力降低的现象。本研究以沙冬青种子为材料,探索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找到适宜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以期为沙冬青催芽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保持和提高沙冬青种子活力的目的。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

沙冬青种子于年采集于巴彦淖尔市。采集后,选择种质优良的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用麻袋包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试验方法

将沙冬青经消毒处理后,在室温下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催芽h。然后放入培养皿中进行置床,放入光照培养箱发芽,全光照,恒温℃。

赤霉素浓度分别为、、、mg/L,以清水浸种催芽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次重复。在发芽期间逐日记载发芽数。并对种子的TTC还原力、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测,脱氢酶活性测定采用TTCH分光光度计法,电导率测定膜透性。

结果与分析

.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破坏妨碍种子萌发的活性物质,显著刺激种子萌发。大量试验证明,在许多植物的休眠种子,随着休眠的解除,脱落酸(ABA)等抑制萌发物质含量水平下降,而细胞分裂素(CK)、赤霉素(GA)等促进萌发物质含量开始剧增。

由表可知,赤霉素浸种催芽处理后,沙冬青种子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幅达~个百分点,与CK相比达到显著差异,其中mg/L处理与CK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各处理与CK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显著刺激种子萌发、缩短沙冬青出苗时间,达到齐苗目的。各处理浓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只有mg/L和mg/L差异不明显,预计浓度过高会产生轻微抑制作用。赤霉素浸种的种子发芽势与CK均达到显著,mg/L尤为显著,其余种浓度处理差异不明显。

.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中丙二醛的影响

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重要产物,可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交联,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脂褐素)沉积,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其含量的高低代表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程度。逆境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由图可见,浸种结束时(发芽d),赤霉素浸种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清水浸种,在种子发芽过程中,二者的差距逐渐减小,从而反映了赤霉素处理后种子萌发时膜脂过氧化反映剧烈。浸种期间丙二醛含量最高,因为浸种处理打破了种子休眠,内部活动加剧,产生了有毒和无用代谢物,种子受到的伤害也随着出芽率的上升而升高。伴随着种子大量萌发,第天出现下降,之后趋于平稳,清水浸种末期曲线上升,可能是因为种子随着时间加长受到病菌侵染霉变,内部毒害物质上升所致。

.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中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POD)是一种以血红素为辅基的氧化酶,广泛而大量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植物保护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可清除在线粒体及胞浆中所产生HO,在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都较丰富,且稳定性较好。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

   

到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是衡量种子活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由图可知,在沙冬青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使用赤霉素浸泡过的种子萌发时其种子中的POD含量明显高于使用清水浸种的种子。尤其是在种子萌发到第天的时候,赤霉素浸泡过的种子中的POD高出清水浸种的.μg/g鲜重·min。这表明赤霉素可以影响沙冬青萌发时相关酶活性,提高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或消除生物体中的活性氧对细胞膜的损伤,增强种子呼吸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还原能力。这与种子萌发在第天达到最高峰相吻合,d之后萌发势头开始减弱,POD值也随之下降。

.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TTC还原力的影响

种子TTC值升高表明脱氢酶的活性提高,在酶的作用下,种子中大量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水解提供幼苗生长需要的物质和能源。物质转化率越高对幼苗生长越有利,并可以提高成苗率和幼苗的抗逆性。TTC(脱氢酶)作为体现还原能力的指标,表征种子内部的反应和化学变化。由图可知,通过赤霉素处理过的沙冬青的TTC含量在种子萌发的同一个时期内要明显高于只使用清水浸种的种子,这说明使用赤霉素处理过后的种子内部反应更为剧烈,其物质和能源的转化率要高出对照种子,从而提高种子的成苗率和抗逆性。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浸种时间加长,浸出液的电导率在上升,说明由于种子内部的反应和外膜破裂,更多的可溶物质渗出,同时随着赤霉素的浓度的增加,种子的浸泡液的导电性明显降低,说明赤霉素对种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mg/L处理的电导率最低,与之前mg/L最具促进作用不矛盾,高浓度处理下对膜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可能也正是对催芽产生轻微抑制的原因。

结论与讨论

.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活力的影响

赤霉素浸种催芽能够提高种子活力,是通过两方面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另一方面赤霉素处理种子可以调节种子体内激素平衡,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同样,种子休眠与否也常常决定于几种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大量试验证明,在许多植物的休眠种子,随着休眠的解除,脱落酸(ABA)等抑制萌发物质含量水平下降,而细胞分裂素(CK)、赤霉素(GA)等促进萌发物质含量开始剧增。本试验证明,经赤霉素浸种催芽后沙冬青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但提高幅度未随赤霉素浓度增加而一直增加,沙冬青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在处理浓度为mg/L时最高,这表明只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赤霉素才能有效提高沙冬青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发,达到出苗迅速整齐的目的。

.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

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高低反映了种子细胞膜完整性好坏,高活力种子细胞膜完整性好,浸水后渗出的可溶性物质或电解质少,浸提液的电导率低;低活力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差,浸水后渗出的可溶性物质或电解质多,浸提液的电导率则高。用赤霉素处理种子能使细胞膜完整性得到一定修复,减少营养物质外渗,表现为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降低[,]。本试验用赤霉素处理种子,种子浸提液电导率都是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这说明赤霉素能够改善沙冬青种子细胞膜结构,减少种子营养物质外渗,其结果表现为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明显降低,种子活力明显提高。试验结果中有过短暂下降的波动,下一步将通过试验研究证实其是否为偶发性现象。

.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的酶活性的影响

第9篇:种子萌发范文

关键词: 黄瓜;盐胁迫;种子萌发

中图分类号:S642.20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4-0047-04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在我国蔬菜设施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设施栽培采用特殊的覆盖结构,改变了黄瓜生长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的理化性质[1],致使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越来越高[2~4],主要表现为NO-3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5],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发育,给黄瓜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之前关于蔬菜作物如番茄[6]、菠菜[7]、西瓜[8]、佛手瓜[9]、黄瓜[10]等的盐胁迫研究多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进行,没有真实地反映设施土壤中各种盐类的危害。本试验根据对黄瓜主产区设施土壤盐分和含量的分析,选用了与设施土壤相近的盐来研究其对黄瓜种子的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期选出对黄瓜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盐,为黄瓜耐盐性的筛选、鉴定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供试土壤采自山东寿光、聊城、济阳3个黄瓜主产区不同栽培年限的日光温室,土壤样本采集按等距离原则进行,各采样点均按“S”形布点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取样,取约15 kg样品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去掉植物根系、落叶、石块等,用玛瑙研钵研磨后,先过20目尼龙筛,混匀后取50~100 g土壤,再用玛瑙研钵研磨后全部过100目尼龙筛,分别贮存备用。

12土壤样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