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精选(九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第1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让幼儿园小班幼儿主动、积极、乐意地入园,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出勤率,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调查目前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探索出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2、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率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开展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比较研究法:通过出满勤幼儿与缺勤幼儿间的比较,提高家长对出勤重要性的认识。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单一幼儿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5、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现状分析与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

1、阅读钟组荣、刘维良主编的《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8年9月——12月)

2、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9年1月——3月)

3、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连环画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9年4月——6月)

4、阅读有关幼儿教育教学的文章和著作,不定期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5、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

研究过程中随时撰写阅读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和个案,建立课题博客,及时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二)具体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8、9至2008、12)

(1)调查小班幼儿出勤的情况。

(2)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

(1)通过家访与调查,了解幼儿不能按时出勤的原因。

(2)利用个案研究法,跟踪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信息。

(3)通过将出勤幼儿与缺勤幼儿之间的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提高幼儿家长的认识。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8月)

(1)将所调查的具体资料和反馈的信息做出具体、详细的归纳、论证。

(2)幼儿的出勤率得到提高。

四、研究预期成果

利用两个学期进行调查、观察、比较,针对出勤率低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力争得到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小班幼儿的出勤率同研究前相比要有明显的提高。通过此课题研究,还促使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外,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结合本课题坚持写个案观察日记,编写有关教案。

第2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中国鲁班街,中国建筑之乡——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也是全国著名两大建筑龙头企业“新八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新七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家乡。两大建筑集团一贯秉承“诚信为本、务实规范、崇尚科技、稳健发展”的企业理念,先后在全国各地及海外承建各类建筑工程,是誉满荆楚大地及全国的诚信企业、爱心企业。他们积极参与助学、扶贫、抗震救灾及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社会捐资、捐款达1.8亿元,资助3万多名贫困大学生。

 

建筑是人们的生活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还蕴含着各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息。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富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高超的建筑技术,丰富的建筑文化,加之他们时刻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优秀建筑人的品质,对于生活在中国鲁班街的幼儿来说,将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入幼儿园,作为特色教育的题材,无疑是最合适的好教材、活教材,大班幼儿正处于求知欲望极强的阶段,他们爱学、好学,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大班中指导幼儿开展鲁班建筑文化教育,对于继承、丰富、发展这份宝贵的建筑文化是可行的。

 

一、收集资料,激发幼儿了解鲁班建筑文化的兴趣

 

幼儿对建筑文化是陌生的,认为建筑就是“建房子”。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把握开展此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找准切入点。

 

1. 查找收集资料

 

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几周安排幼儿和家长一起通过网络、电视节目、企业宣传片、地图、建筑工地等途径,收集、查找建筑文化信息资料,特别是中国鲁班建筑之乡的资料信息。

 

2. 资料归类建档

 

笔者将资料分为以下几类:①有的幼儿在地图上标出自己所在的省、市的位置和名称;②有的幼儿利用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建筑现场参观;③有的幼儿随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武汉市两大建筑集团承建的著名建筑的图片;④有的幼儿将电视节目、企业宣传片、特别是造型各异的幼儿园图画收集起来;⑤组织大班幼儿到辛冲街第一敬老院参观,将此活动与“尊老、敬老、爱老”活动一并开展;⑥整理上述活动的图片,在班级活动区域建立辛冲街鲁班建筑文化资料库,以便随时提取备用。

 

二、感受欣赏,让幼儿感知鲁班建筑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大班的幼儿区域活动中,笔者专门设立“辛冲街鲁班建筑文化”活动区角,让幼儿在建筑文化氛围中感受其魅力,激发热爱家乡建筑文化的情感。幼儿园就像是一位不会说活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首先,在资料库中提取各类资料,并采取多种教育手段进行展示建筑文化,如图片区、幼儿作品区、企业建筑文化宣传区、感恩社会区、建设成果区,还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让幼儿在图、声、光中了解中国鲁班建筑之乡的巨大成果,将各种图片按种类分板块张贴出来。在展示过程中,主要选取高层建筑代表工程、高等院校代表工程、公共建筑代表工程,幼儿园建筑代表工程、海外建筑代表工程等,充分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让幼儿感知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形式多样,让幼儿探究鲁班建筑文化的奥秘

 

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多样,遵照“一日活动皆过程”的原则,将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1. 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之一,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主要是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对鲁班建筑文化的了解、认识后,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建房子。在建构区,笔者投放了一些建筑材料和工具,辅助材料长短不一,如木板、大小不等的纸箱子、绳子、线、石头、建筑模型、建筑图片、雪花片、自制纸盒积木、大小不一的红色纸砖。①成品材料:各种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和小型积木、鹅卵石等;②建筑工具:塑料泥桶若干、塑料瓦刀、钢卷尺、灰沙板、丁字尺等。

 

在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分别进入建构区,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及工具,可从单个的建筑房到整体的建筑群,逐渐加大难度,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别墅群、商场等。要求:风格不拘一格,不要求建构得惟妙惟肖,只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动手操作,互相团作协作,乐意用构建来表现对现代建筑认识及过程的艰辛,目的就达到了。最后教师可邀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2. 美工活动

 

美工活动是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鲁班建筑文化的了解,并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教师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及表达方式,并分享他们的快乐。①从资料库中提取资料,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商场、办公楼、古城楼等图片;②提供材料,如厚板纸、剪刀、胶带、胶水、尺子、各种颜料、调色板、橡皮泥、毛笔、彩布条,各种颜色的卡纸等。

 

首先,教师在鲁班建筑文化资料库中调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后大胆想象,然后自主尝试、操作、创造。例如,有的幼儿提出要建一栋和幼儿园相同的教学楼,让大家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玩游戏、听故事。经过讨论后,大家开始动手兴建“幼儿园”,“墙体”材料就用厚纸板,按照一定比例采用折叠与拼接、粘贴的方法而成,4根圆形立柱及顶端的圆锥体用卡纸造型,然后用胶带及胶水粘贴,远远看去惟妙惟肖,这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现在只建了一层怎么办呀?”此时,有一位幼儿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在上面画2层呀?”“你真聪明!”笔者对这位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加强引导:“那我们如何像建筑工人叔叔那样,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3层呢?”有的幼儿说:“用尺子按比例分。”有的说:“用颜色来分。”于是,幼儿们继续讨论,最终决定用尺子按比例来分。笔者继续提问:“教学楼正面贴的是彩色瓷砖,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怎么装饰呀?”于是,再一次进行激烈讨论,幼儿们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有条不紊地操作起来,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幼儿园”在幼儿灵巧的手中就完成了。

 

在活动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对“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或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能自己动手体验建筑文化的过程、展现建筑文化的魅力,“累并快乐着”。作为幼师,有义务宣传本地鲁班建筑文化,让鲁班建筑文化走进幼儿园,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创造这一种凝固千年的生命语言——建筑文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第3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关键词]爱;桥梁 ;家长、幼儿园、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15-02[作者简介]孙梦孟(1982―),江苏海安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幼儿一级。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从保育到教育,保教并重的模式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成长了、快乐了,作为老师也感到一种满足和欣慰。其实,还有一群人也在默默地守护着、关注着他们,那就是家长。他们会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家园活动中来,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单一关注自己孩子个别方面的发展,而非孩子阶段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留守儿童居多,年轻的家长们大多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们大多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个性发展分歧现象明显,往往有两种极端现象:要么缺乏了那种对事物的探索、积极向往的情感,什么事都不愿做也不敢做,缺乏自信和动手能力;要么就是那种“无厘头”,啥事都有他,不会管住自己,不懂得听指令,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孩子们的整体发展还是不错的。现在家庭出来的“小公主”“小王子”很多,对于孩子的爱,年长的家长们会以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溺爱、包办;或者就是“放羊式”地任由孩子想干吗干吗;或者批评指责,“人家宝宝怎么怎么”,一味的比较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相比,做得较好的年轻家长们对家教知识的了解和育儿经的功课就做得就足。他们能纵向地关注孩子自身发展,还能关注到班级的整体发展,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对孩子一贯要求,平等对话。久而久之,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就逐渐形成了。

就上述这些家庭教育现状,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思考,理出了一条合适的家园沟通路线图。

一、家长交流日活动

现在,笔者所在班级开设了家长交流日活动,每月的最后一周周五为交流时间,鼓励大家以一种口传式、投稿式的方法,各抒己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找寻家教经验之不足。开放日里,家长的参与率、发言率很高,每期的讨论的话题也很多。作为班主任,每次活动后,笔者会针对讨论话题,出家长园地专栏,把大家的想法、建议罗列出来,相互借鉴赏识。自然而然,一种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意识感有了。除此,活动中大家以班级为个体的那种班级团结感、荣誉感,“家”的感觉也找到了,家长们都备感亲切自然,也给孩子们培养集体意识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

《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有老师、孩子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城镇幼儿园,这项工作做起来可能会得心应手许多,毕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居多,家庭教育观念也不同,沟通起来也方便。而在农村,家园的配合就需要花费更多一些心思。有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教师手把手地教,他们也不能明白。有时候教师让他们从家里找一些爸爸妈妈和孩子游玩及孩子周岁变化的照片都很难,要么没有,要么不全。由于班级孩子年龄小,仅靠老师来完成准备工作是不现实的,也改变了成长档案制作最初的本意。笔者反思家长工作策略,与配班老师一起商量并利用一切时间去了解调查,在固定的半日家长开放日时间,向家长细心介绍、讲解,并把幼儿的作品分发给他们,让他们看一看、剪一剪、贴一贴,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和家园共育的意义。完成不了的任务,教师就让家长利用长假日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也给在外回家探亲的年轻家长们搭建了增进亲子感情的平台。平时,教师再加以补充,现在本班的《幼儿成长档案》制作方便快捷了,价值也提高了。有了家长的参与,大家都认为这比在外面花几百元拍个照片实在多了,可以留给孩子将来长大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活动特写照片。家长感觉平时关注孩子这些细微之处太少了,纷纷对教师工作加以肯定。有的家长还把它拷贝回家冲洗出来制作成长档案。对于不方便的家长,教师免费提供彩纸打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和家长已经将这项工作做了两年,越做越精细,越做越丰富,越做越有创新。

三、其他方面

除了家长交流日和成长档案制作,我们还有诸如家长园地、家长学校平台、短信平台、亲子游艺、家长半日开放、个别交流、家访、电访及一些社会团体活动形式等,补充和丰富家园合作交流工作。虽然家园合作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但笔者相信通过努力,教师终会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共同成长、达成共识。因为大家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家园工作是一项细化工程,也是教师做好日常工作的保障。家园合作的默契愉快能有效推动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更能够让教师在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时得心应手、从容自如。一次体育游戏器材评比,每班要准备五种以上幼儿活动材料,既要别出心裁,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便于孩子操作感兴趣。笔者最终确定以绳类和农村特色的筛子为题材。由于品种多、数量多,任务繁重,笔者随即召开了家长会寻求帮助。当笔者把这次活动的宗旨和想法说出来时,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没事没事,我们回家弄!”“老师也是费心弄给孩子们玩的。”“什么时候要?”第二天早晨,就有一些心灵手巧的家长带来了材料,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学习,很快我们班的材料就全部准备齐了。

如果用桥梁来形容家园工作的话,那教师就是筑桥人,在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筑起一座彩虹桥,让孩子们放飞梦想,更加璀璨夺目。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一个家庭都是百分之百,在老师的眼里也是与众不同的,“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家长;学前教育;态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69-02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随之快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幼教事业因为信息闭塞等原因,虽说有了较大的进步,却并没有与经济同步发展,这与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的整体状况得到了基本的好转。政府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全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农村的幼儿教育又在全国的幼儿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可见,农村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体。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在农村应运而生,如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园、“庭院式”幼儿园和学前班等,它们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农村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农村家长因外出务工等方面的原因见识较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如幼儿家长不再像以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许多都在外地务工,最长的大概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没有人管的问题,如果是老年人带孩子的话,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样?老人会不会太宠爱孩子?这也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依旧是纯学前班式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现有的幼儿教育水平是否符合新时期家长的需求、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的需要又是什么样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幼儿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本文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调查与论述。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笔者对某农村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发放问卷和回收都经过精确计算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二)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是在先行调查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访谈的内容围绕着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访谈对象为农村幼儿家长及本人实习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全部采用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访谈。

此外,笔者还使用了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

三、关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长态度现状

1.对环境资源配置的态度

从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村幼儿园的玩具数量种类都过少,他们希望能增添一些,使每个孩子都玩得更充分。另一方面,家长也看到幼儿园的儿童读物只有区区几本,而且年代久远,他们盼望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能和孩子的人数相适应,而且图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以使儿童知识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至于因为生长在农村就输在起跑线上。在此案例村,幼儿都是半日托,即早晨在家吃过饭大概上午8点左右到幼儿园里上课,中午11:30左右回家吃饭,下午2:00左右来到幼儿园,下午5点被家长接回家。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幼儿在幼儿园里吃饭,只有个别家长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由此可以看出该村半日托的设置还是符合绝大部分家长的意愿。在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条件太差,如本村唯一的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是一间大房子,中间有木板隔开,分成三个小格子房。与县城幼儿园宽敞明亮的大活动室相比,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不公平。他们迫切希望农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能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在改善幼儿园的设施环境上,家长希望政府能加大投资,而幼儿的入托费用不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2.对师资配置的态度

在案例村庄的幼儿园内,三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没有保育员。平时上课时老师在这个班讲完课留下作业后就匆匆忙忙去另一个班讲课,总会出现有一个班没有老师看护的情况。对此家长很是担忧,他们希望每个班至少要有一个老师能全天在教室里面看护,因为教师不够的话且不说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就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保证不了,这些年来虽说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像幼儿被抓被挠这样的小事总也避免不了,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如果有老师在的话,有些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关于教师的学历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的责任心强。他们希望老师在幼儿园说普通话,使幼儿从小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成长。

3.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他们更愿意看见幼儿受到的是学前班式的教育,更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每天学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他们的希望是像舞蹈绘画之类的课程可开可不开,如果不开更好,即使是小班的家长想法也是如此。对于游戏,家长特别不喜欢,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玩,对于幼儿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带领幼儿做游戏完全没有必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幼儿园设置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就最好了。

4.在私立幼儿园的设置方面的态度

在案例村中,幼儿的入园率可达98%,其中有3%的幼儿在外村或镇上的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家长几乎是做生意的农民个体户。绝大部分家长对私立幼儿园抱着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态度,通过调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私立幼儿园硬件设施比本村的公立幼儿园要好,但是收费高的话也不会送幼儿去就读。

(二)家长态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物质资源配置态度的原因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传媒工具也在农村普及起来。许多家长与以前相比,学历水平也有所提高,加上外出务工的原因知识面也开始变得宽广。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想法,比如他们希望幼儿园玩具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增多,希望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托管制度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则不希望有根本的改动,因为在农村他们都是和老人一起吃住,家离幼儿园也很近,最远的步行最多20分钟也能到,所以老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饭和接送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多交一份伙食费再幼儿园吃饭。在幼儿园教室用房方面,95%的家长对现在的教室用房不满意,因为教室在下雨天的时候漏雨,下雨的时候就会被迫放假,本文作者在走访时听到有位家长这样说:“无法理解为什么城里的十几个孩子的在一间特别大的教室里学习,而在这里上百个孩子却要挤在一间相对还要小的漏雨的教室里学习,政府总在说要教育公平,可是公平的教育到底体现在哪儿啊?”其实案例村庄本身并不贫困,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出资修建幼儿园教室并不会在经济上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据幼儿园老师说每次打了修建教室的报告后,政府和教育局总是相互推托,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室能得到有效的修理。9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物质资源的投资应该由政府负责,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由家长来负担的话,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2.对师资配置态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家长现在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老师数量方面,家长希望老师的数量能相对增加,因为单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的担忧就有许多。笔者在幼儿园走访时发现案例村的幼儿园内有96个孩子,分成大中小三个班后只有两个老师在任教,安全隐患较多,他们认为如果老师能时时都在关注幼儿的话就能放心许多。在教师的学历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老师能严厉一些,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多识字多做作业就行,学历水平不重要,教会幼儿学习最重要。

3.在课程设置方面态度的原因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不少农民感觉到只有好大学高学历才能有一份好的职业,而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出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从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他们就重视幼儿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素质的培养,几乎是高考考什么,幼儿园就应该为高考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幼儿每天回到家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今天学了几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课程就好,别的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最好不要学。本文作者认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社会压力太大和农民本身的素质水平造成的。

4.对私立幼儿园态度的原因

在案例农村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私立幼儿园收费太高。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私立幼儿园收费是每个月300元左右,像农村本村公立幼儿园每学期五个月才收费300元,相差太多,而且学习的知识也差不多,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是一个很大负担,何况一般家庭都有两个孩子。

综上所述,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合理要求,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想法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5,(2).

[3]李太明.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第5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关键词释义:亲幼衔接:指幼儿0―3岁的亲子园(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多方面的相互连接。

中国从亲子教育概念的提出到亲子园、亲子中心的兴办也不过才二十多年的时间。幼儿园的蓬勃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但是,无论是幼儿园的教育还是亲子教育,我们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细细地思考。切不说近年来西方的众多教育模式蜂拥而致,也不说深圳到底有多少家亲子园?有多少家幼儿园?幼儿园中又有多少开办了亲子班?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在深圳市南山区某家幼儿园做亲子老师,幼儿园并设有专门的亲子教室,生员也不错。但是亲子班几乎属于幼儿园中独立的机构,和其他班级没有任何联系,甚至亲子班的家长也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节庆和他们没有关系。只等孩子到上小班的年龄,父母一丢手就把孩子放到小班,认为孩子已经熟悉幼儿园了,可还是和其他的新生一样哭闹。如果是这样,家长为什么非要到幼儿园上亲子班呢?或者说家长带孩子上亲子班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有些想不通,家长天天陪着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孩子?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各个环境?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常规?于是我逐渐清晰的认识到亲幼衔接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

在幼儿园以外的亲子园(亲子中心)大都没有开展专门的亲幼衔接教育。虽然也有一些打出了“亲幼衔接课程”的噱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亲子园和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脱离。两家都不在一起,所谓亲幼衔接也只是空口说说。幼儿园和小学也是整体环境脱离的。亲幼衔接和幼小衔接之间有什么不同吗?首先,儿童到了入学年龄时,对外界环境已经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自我判断和调节的能力,所以对环境的改变能够在教短的时间熟悉和适应。而3岁前的幼儿依赖性很强,对陌生环境会因缺少安全感而产生抵触,适应较慢。其次,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已经离开父母,独自进行一日的学习。而亲子园的亲子教育是一直都有家长陪同的,到了幼儿园后,幼儿则需要脱离父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日教育生活,落差是很大的。所以整体环境的脱离,幼儿的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所以幼儿园的亲子班在亲幼衔接教育上是有很大的资源优势的。

虽然亲幼衔接在幼儿园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是亲幼衔接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拿深圳的亲子教育为例子,深圳比较出名的亲子教育结构有金宝贝、南方贝贝、都市宝贝、东方爱婴等,除了在深圳广泛的兴办加盟的亲子中心外,在全国各地也有许多的加盟亲子中心,都有自己的三斧头,有完善的亲子课程和独自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幼儿的优良性格、实现身体健康、潜能开发、善于协作、完善的亲子关系,以蒙特梭利教育思想、PAP理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主要以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能力是影响宝宝智力发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帮助宝宝在这五大能力方面全面提高帮助宝宝在专注力、语言、情绪、社会交往、音乐、美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蒙氏课、DIY、奥尔夫、感觉统合等等。深圳关外关内有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幼儿园,也实施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用着不同的教材。有的是蒙氏幼儿园,有的是艺术幼儿园;有的用的瑞吉欧理论,有的用的是建构课程;有的开展分享阅读,有的开展做中学。到底哪些理论好,哪些课程完善?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这些都是许多专家多年的心血结晶,并且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而得。于是,我有一种感觉,我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前教育都是最热闹的。相比之下,基础教育内的中小学教育就安静了许多。这就不免让我有一些疑问,幼儿在不同的亲子园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又在不同的幼儿园再次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好比数字1、2、3、4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于是我再次想到,能不能让幼儿在一种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完成亲子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呢?没有比幼儿园的亲子班更适合承担这样的工作了。也许亲幼衔接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于系统地梳理长期以来亲子园(中心)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走各路的情况,使幼儿在0―7岁前的教育统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幼衔接,而不单单是幼儿从亲子班过渡到幼儿班。

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幼小班之间存在的亲幼衔接,从宏观可以看做是“亲幼衔接”的概念下正需要逐渐统一的课程建构,也就是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之下需要去逐渐完善的特色的亲子课程。从市场看幼儿园只所以办亲子班,最初考虑是亲子班的生员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幼小班,储备后续生源,而同时又提升幼儿园的竞争力(毕竟多了一项服务)。幼儿园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幼儿园的硬件环境设施、课程特色、师资团队、管理理念、宣传等。如果幼儿园的生员爆满,不存在招生的压力的话,无疑亲子班少了一种支撑点。在幼儿园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前提下,幼儿园的亲子班不免出现了视觉的盲点,容易被忽略,更多的人会把注意力放置在幼小班上。因为亲子班在原本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是新的添加剂,而早教课程和幼教课程又有很多的不同,管理和实施起来自然会有厚此薄彼的情况。许多幼儿园的亲子班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亲子班也没有幼儿小中大班之间联系的那么密切,从上课的模式和幼儿园也有不同。亲幼衔接在幼儿园失去了真正价值,也失去了意义。这就很容易造成亲子班和幼儿园的脱节,其结果亲子班和幼儿园的课程也逐渐脱节,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幼儿园以外的亲子中心相比也逐渐失去了亲幼衔接的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很多幼儿园还没有把亲幼衔接作为幼儿园建构课程中的一部分去考虑。而“亲幼衔接”作为课程去实施是有一定的难度。亲子早期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教育,从课程模式、实施方式、能力评估等也幼儿园的课程也有很大的差别,需要有熟悉亲子和幼儿园课程设计能力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但是,亲子早期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可以运用相同的教育理论理念。所以,在幼儿园建构适合本园理念的特色的亲子课程是可以的。

在幼儿园的亲子班建构具有“亲幼衔接”特色的亲子课程。就必须更正亲子班和亲子中心是有本质性的不同,亲子中心是独立的教育单位,而亲子班属于幼儿园的一个班级,和大中小班是一样,它遵循于幼儿园统一的教育理念,服从于幼儿园统一的管理,虽然在活动组织上和参与群体上有一些差别。但在课程的设计中要结合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这些是前提。之后要从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实施尝试。首先,在亲子班各个年龄段的活动组织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常规培养都要和幼儿班的常规完全统一。比如,排队,喝水盥洗,取放玩具图书等。使亲子班孩子升如小班后会很快适应班级生活。其次,在课程组织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小小班和小班的课程,找寻彼此间的联系,使孩子在上小班后,即便没有父母陪同,也会很快的适应班级的教学。再次,加强亲子班和幼儿班之间的互动,让亲子班的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幼儿。特别是引导亲子班的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教职人员,在训练孩子礼貌问好的同时,有利于消除孩子对环境和人的陌生感。再四,对于即将要上小班和小小班的亲子班幼儿可以尝试开展无家长陪同的教学活动,对上幼小班有一个过渡。等等。即便做到了这些,还不能算做好了亲幼衔接,更何况要建立一个以“亲幼衔接”为概念的亲子课程。笔者早先虽然也在幼儿园带过小中大班,后又在亲子教育结构做亲子老师,现在又在幼儿园做亲子老师,也有一些经验。但是从事目前的亲子教学工作也只是结合着自己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还是延伸着亲子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请教过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很有经验的朋友。朋友给了我一些建议:首先建构一个以幼儿园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亲子班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逐渐细化亲子班活动开展的模式、活动方案的书写表格、积累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及时反思每次的活动等等。而最重要的就是文案的积累和反思。通过每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加之反思和讨论,逐渐清晰积累出亲子班的课程。也许朋友说的很轻描淡写,但是我知道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教育部副部长在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特提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接受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从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发展3―6岁的幼儿教育,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既是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必然趋势。“十五”期间我们在提出目标任务时,特别提出了0―3岁的早期教育目标”。幼儿园发展亲子教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如何使幼儿园的亲子班发挥其作用形成特色,我相信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亲幼衔接”作为笔者尚不成熟的思考,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求出更多的答案,为0―7岁的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 刘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3] 百度

[4] 育儿网()。

[5] 中国幼儿教师网()

第6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一、园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要重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从而消除园校之间的陡坎。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强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因此,园领导首先要加强与小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互通信息,表达交流的诚意,做到双向互补,形成体系。如委派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座谈,了解幼儿入小学后存在哪些不适应。记得我园在开学第三周的中午去小学,正是小学生开饭的时候,却见一个孩子趴在桌子上呜呜大哭,笔者走过去询问,一看正是我园的雅欣小朋友在哭,因为丢了饭钱,不知所措。作为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为饿肚子、不会求助而哭,笔者心里很惭愧,因为自己平时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好。通过这件事情,笔者发现了孩子在幼儿园时,我们忽视培养他们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幼儿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重点培养,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经过和一年级老师深谈,笔者还得知有的一年级新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什么,许多家长就打电话问老师或问其他的同学,形成了帮助孩子做功课的现象;有的孩子与新同学发生一点小摩擦,不会自己处理,只会找老师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

经过园长、教师的多次联系沟通,与小学首先达成了共识,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通过“六一”联欢和小学大哥哥、大姐姐共舞、实地参观、小学教师来园讲课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实施幼小衔接,打破了形式上走过场的现象。

二、衔接工作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中

许多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在大班孩子毕业的前一段时间进行。搞突击性训练,学一年级的知识,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实际上我们应从小班开始就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小衔接的任务,将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到日常生活教育中,体现“教育贯穿一日生活”的思想,让幼儿从小在生活、心理各方面有所准备,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在行动中加深认识,提高能力,通过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内化和能力的获得。如:小班幼儿重点锻炼生活能力、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是整个学生生涯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随着中班、大班的年龄增长,教师对幼儿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幼儿准时入园、按时入睡、学会整理书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在自由活动时结伴玩耍等,从而减少上小学的不适应。

以睡觉的习惯为例,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会迟到早退。进入小学以后,孩子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的时间变少了。因此,在上小学前,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应该提前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把午休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晚上20:30准时入睡,这样能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利于孩子升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习惯。

三、丰富教师专业知识,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第7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关键词:特殊儿童 观察分析 跟踪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01-01

农村特定的环境,村庄比较散,不集中;家长的文化背景较差。)导致了特殊儿童不能去特殊幼儿园接受系统的正规的康复训练教育,而是把孩子都送到了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幼儿一起游戏、生活。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近五年了,接触到了幼儿园各种不同的特殊儿童,他们有先天遗传带来的缺陷,也有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看到他们的表现很痛心,决定对特殊儿童进行跟踪研究,希望得出一些方法、策略,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以后也能快乐的生活。

1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虽不能培养出“完人”,但我们可以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的人。家庭作为孩子第一所永久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归附和心理的调控,可以帮助孩子治疗受挫的心灵,协调不适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培养学生宽容、同情、合作、坚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在农村以上所谈的这些都只是空话,不用说要家长做,单让他们用心来理解都困难。因为能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些年轻家长除了到外打工的,剩的就是自己感觉自己还是孩子,心智不成熟怎么能教育孩子(据统计农村结婚的年龄比城市要早5岁)。但许多家长却以农活忙、不懂教育为由把家庭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他们有的采取粗暴态度,稍有不对就是一阵毒打,有的则采取娇惯、放任的态度,以物质和金钱的满足来代替教育。完全站到了教育的对立面。

2 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分析

我们幼儿园在2011年5月份被评为河北省农村示范园的称号,但和城市幼儿园比起来在师资和硬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师资方面,一个班只有一名教师,没有配备保育员,更没有医护人员,以上这些职务多是笔者和副园长兼职的。因园内教师资源紧张,作为幼儿园的园长,除日常工作外,笔者重点就是负责全园特殊儿童的教育。因他们有的很难在同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时间过长,总乱跑。真可谓“上蹿下跳”,让带班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正常的孩子毕竟占大多数,总是为了一两个特殊的孩子而忽视其他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笔者自然而然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与这些孩子在一起,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与他们一起玩、沟通,与他们尽可能多的接触。观察他们,对他们多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3 幼儿园的培养措施

我们毕竟是普通园,特殊幼儿是个别的。而我们一日活动的主体是儿童,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符合多数幼儿的认知水平,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关系是“融”与被“融”的关系,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创造合适的保教环境,在每次教学活动前,笔者都与带班教师进行沟通,制定出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的教学活动目标,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满足特殊儿童不同教育要求,使教学活动能符合普通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能让特殊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对于特殊儿童更为重要,怎样让他们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过于依赖成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明确要求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强调幼儿的社会性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笔者认为这一点对特殊儿童更为重要。对特殊儿童的保护不应过度。人只有经过社会化,逐步接受社会化,习得社会生活技能,我们所处的时代最低的要求。而只有从幼儿时期注重社会性特征的获得,将来才能积极的适应社会环境,乐观的对待人生。我们有针对性的提供和创设活动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与人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我园对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幼儿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准备和奠基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员,而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家长的率先垂范。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凭借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来掌握日常生活的信息,家长更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因此,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同时,也尽最大的努力改变家长的育儿方式,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讨论孩子的表现,共同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4 实例观察分析

王俊是大班的一名小朋友,五周岁,男孩,眼睛先天性斜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调皮,家长及其娇惯。在园的表现很让人头痛,小朋友们经常告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可他却满不在乎,斜着眼睛望着你,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偶然的一天早晨,我在幼儿园门口值班,一个小女孩一进园门,就甜甜的向我问好,我摸着她的头。亲切的问候她。正好王俊在她后面进来,看到他羡慕的目光,我立刻也摸摸他的头。先向他问好,并帮他整理衣服。结果他受宠若惊,一整天都很开心,表现很好。我心里一动,这孩子很向往被人关心、被人爱。

一次,我去大班听课,教师讲的是手工课,其他小朋友都自顾地剪,纸屑掉了一地。只有王俊放下手中的剪刀。把地上的纸屑捡得干干净净,还忙得不亦乐乎。多可爱的小朋友!我听完课后,在班内表扬了他,还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他别提多开心了。从那以后,我尽量交给他一些小任务,象发餐点,课外活动整队之类,给他锻炼,让他感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树立他的信心,慢慢地他进步了,还主动与教师、小朋友交流了。

刚放五一假期回来,我在幼儿园门口,遇见王俊妈妈,她告诉我王俊在放假时一直在讲怎么还不上学,以前他提起上学是很不乐意的,又哭又闹,他妈妈很感谢我们,还给老师们拿来了自己种的甜瓜,我告诉她,不能收,这是我们该做的。她急了,对于这个质朴的农村妇女,我心里酸酸的。还能说什么呢?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逐步提高,才会最终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蕾,陈莹,姚妍.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5).

第8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同时为了让教师乐于学习、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突显自我,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我们让一批师德优、作风实、有实绩的教师,来影响带动全体教师。随着计划的出台,相信工作在琼海市教育幼儿园的每一位教师都将有机会成为我们这个集体中最闪亮的“明星”。 一、指导思想:

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订2011至2014年度我园教师园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的

通过开展园本培训,进一步巩固教师的职业道德,巩固教师专业思想,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熟悉有关教育法规,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提高执教水平。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期目标:使教师使教师把握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念,初步掌握幼儿教育教学基本功,能更好的胜任班级、园里的工作

远期目标:成为适应幼教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骨干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各级各类幼教专家。

三、培训内容

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文件精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技能理论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与途径,幼教科研基本知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要求、游戏的组织等。

四、培训的层次

教师培训分三个层次:包括见习期培训、见习期后的适应期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五、具体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全园教师教育理论、业务学习,要求认真做好记录。

2、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纲要》的文章,采用讲座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并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纲要》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中去。

3、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范》,规范教师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4、积极开展环境创设,开学初每班根据学前班、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布置出有趣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大墙饰和各个活动区。

5、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幼儿园,观摩学习教育活动,开阔眼界。幼教17家教-旭17谷-儿17童教育

6、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行新教材,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让新教材真正进入班级教学,并尝试与园本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7、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开课活动以及园外培训活动。汲取新思想、新做法,促进本园教育教学的改革。

8、开展教师自学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

9、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帮助她们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后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10、通过集体备课、互相观摩、专题讨论等方式,帮助教师熟悉、了解和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组织形式,能够独立主持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

11、每期举办一次教研活动,邀请全市幼教工作者参加,组织全园教师观摩学习,并展开讨论。

12、组织教师参加专题研究、学术研讨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

13、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案,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教学,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14、探索观察、评价幼儿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统一、定期、标准化、量化的评价模式,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15、组织多种竞赛,给不同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条件。

16、期末,要求每位教师写工作总结和经验文章,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五、培训管理幼教

1、要求培训教师准时到会并做好学习笔记。

2、幼儿园要树立和强化教师的生存危机意识,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

3、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建立学习、检查、考评、奖惩制度。

4、展现教师培训的成果,学习交流教师中发表或获奖的好文章。

第9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额; 小学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09-00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认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的开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投资不足的城镇,大班额问题是加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之一,通过对幼儿园大班额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正本清源。

一、大班额成因分析

1.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不足

落后地区的教育困难重重,其首要的仍是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反映在教育上,自然就没有保证教育发展的资金。在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下,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牺牲大量一般学校,将主要的教育资源用在了中心幼儿园、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中心幼儿园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大班额现象也随之出现,而且呈现上升势头。

2.家长、学校幼儿教育理念的不科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孩子学前三年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之我国“独生子女”的基本国策,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对“优质幼儿教育”的渴望,使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也给幼儿园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历史悠久,管理质量好,师资力量强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这些无可厚非的优越条件,使得占据着优厚教育资源的“中心”幼儿园无疑成为大多数家长唯一理想的选择,他们会竭尽全力将孩子送进“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逐年上升,一个班60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中心”幼儿园为迎合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中出现一些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完全不顾及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等小学化现象。大班额、小学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的新常态。

二、大班额危害分析

1.影响幼儿安全及健康

“大班额”人多为患,给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幼儿都有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在家庭中一个孩子会得到几个成人的共同关注,而在幼儿园每班2个老师却要关注60多个孩子。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受关注程度形成巨大反差,这使幼儿,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50~60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挤在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里活动,跑动时可能会互相碰撞,安全隐患很大。

2.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大班额幼儿园,一方面,人员密度越大,活动空间越小,容易产生噪音干扰、碰撞纠纷,增加了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难度,影响活动效果。另一方面,班额越大,教师与单个幼儿的“对话”机会减少,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也会减少。这样可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相对的时间里人太多,只能轮流等待,很难及时满足每个孩子想表现自我的愿望。班额大将会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老师迫于“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压力,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校外参观、野外观察、郊游等活动,也不敢大胆组织。

三、应对策略

1.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现阶段家庭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又直接传导到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形成制约,产生影响。因此,扭转家长心中不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帮助家长逐步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是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造科学幼儿教育良好环境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健全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机制,引导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自己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学校,避免“中心”幼儿园招生扎堆现象,降低大班额出现几率。第二,规范幼儿教育宣传,避免不正当宣传误导家长。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宣传的管理和规范,严禁不恰当的超前教育宣传,大力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现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

2.优化大班额班级管理

结合大班额班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要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职责以及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在确保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鼓励班级保教人员结合本班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有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第一,科学合理配置班级人员结构。班级保教人员配置做到“两教一保”,人员素质、能力做到“优势互补”。第二,统一班级管理目标,职责明确。依据园务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第三,家园共育,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拓春晔.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97-99

[2]常利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14(1):46-48

[3]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王开瑛.幼儿园“大班额”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幼教研究, 2011,13(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