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正能量语录集精选(九篇)

正能量语录集

第1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关键词: 《古尊宿语录》 助词 “次” “好”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兴盛于唐代及两宋,对其门人弟子言行的记录即禅宗语录。与同时期其他文献相比较,禅宗语录有个显著特点:语录中包含有大量禅师之间,以及禅师与门人弟子之间的对话,是师徒之间日耳相授的直接记录,所以语录的口语化程度较高。对它们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语言特点,更清楚地掌握汉语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准确地进行对现代汉语的分析工作。《古尊宿语录》是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禅宗的一部重要语录汇编。此书四十八卷,收集了上自南岳怀让,下至南岳下十六世佛照德光,共三十七家禅师的言行,其中青原一系五家,南岳一系三十二家。

一、次

在《古尊宿语录》中,“次”有两种用法值得关注,一是作为词缀的用法。王瑛在其《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谈到,“次”作为构词成分,置于单音节之后,构成双音节名词。这在《古尊宿语录》也可见到,如“坐次”。

①有僧上次。衲衣坐次。僧便退。(《古尊宿语录・卷十四》)

《说文解字》:“次,不前,不精也,从欠二声。”这个意义保留至今。次在先秦有屯驻义,为动词,如:“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四年》),其后由屯驻引申为处所,如“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韦昭注:“次,处也;三外,野、朝、市也。”由此而开始虚化为处所标记,由此再进一步虚化为构词词缀。在同时期的唐宋笔记及诗词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用法。

Givon在其On Understanding Grammar中根据他的“章法成分句法化”和“句法成分词法化”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循环模式:章法成分―句法成分―词法成分―形成音位成分―零形式,如汉语中的“儿”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由上述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次”的语法化也符合这样的循环模式。但是“次”在现代汉语中只有量词和用于比较的用法还得以保留,其它的都已消失了,所以我们怀疑“次”也和“儿”一样成为汉语的音位成分。古代,汉语没有平舌和翘舌的区别,普遍认为没有舌尖元音ì。同时,王力先生认为ì的产生不能晚于12世纪。据此,我们猜想由于这个“次”虚化成形成音位成分的过程与ì的产生过程合流而使它能独立出来,成为汉语的一个元音音位。相对比的是同时代的另一个名词词缀“子”,由于其所构成的某些词语的强势作用,它没有能够在12世纪之前完成由词法成分到形成音位成分的演化,而业已存在的ì音位使得“子”不得不向其它方向变化。在晋东南的方言的子变韵母中,就既有脱落声母而成的变音,保留着词缀的残余,又有用长元音表示的,这可以看作屈折形态、零形式,更有只以变调表示的,这已经完成了由双音节向单音节的变化。从“子”的不同历时面的残余,我们也可以推想“次”同样经历这种变迁,只是由于其变化得早,已很难看到其演变的痕迹了。至于这种“次”的具体演变过程,限于篇幅,不作详述,另文备陈。

二、好

在《古尊宿语录》中,我们也看到居于句尾的“好”,这显然不是作定语的“好”。蒋绍愚先生在其《〈祖堂集〉词语试释》一文中以为“好”是句末语气词,表示祈使和禁止的语气,常与“须”和“莫”搭配使用。在《古尊宿语录》中的句末“好”也有这种用法。蒋先生还认为这个“好”与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啊”有关,并猜测可能与宋元时代的“后”和“呵”有某种联系。我们综合一下《祖堂集》和《古尊宿语录》中有关这种“好”的例子看看:

①亦须精神好!(《祖堂集・卷七》)

②鼓山云:“莫无惭愧好!” (《祖堂集・卷八》)

③到处且子细好!(《祖堂集・卷十三》)

④僧云。老和尚。莫探好。《古尊宿语录・卷四》

⑤直子。不要掠好。《古尊宿语录・卷八》

⑥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事向衣下坐,理好。《古尊宿语录・卷十三》

并和“后”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好”都要与一个表示肯定的祈使词(如“须、且”)或表示否定的祈使词(如“莫、无、不要”)或相搭配,也就是说句子中表示祈使的语气已经由祈使词表达出来了,并不需要一个语气词来帮助表达,这一点和宋元时代的“后”“呵”是不一样的。至于这个“好”,目前只在佛经及禅宗语录中看到,在之前的《世说新语》及敦煌变文中均未见,在同时代的唐宋笔记小说中也未见。其来源中古译经中的“VP+好”,这应当是一个情态助词,帮助表达对事物的一种评价和期愿。如下两个例子:

①复言:“长老,汝莫与破和合僧,勤方便同语同见。破僧者,最大恶事,当堕恶道,长夜受苦。我今慈心谏汝:‘当舍是事。’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此事好。”若不舍者,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抵律》,《大正藏》22/284c)

② “诸大德,当舍破僧,同意别异语,是同意比丘。”诸比丘如是谏时,若坚持是事不舍,诸比丘应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好。若不舍,僧伽婆尸沙。”(姚秦鸿摩罗什译,《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又戒本》,《大正藏》23/471c)

可见,“好”表达的是“应当”之意,这个“好”应当语录中的“好”的来源。同时我们知道,寺院中的唱诵说经的节奏一般比较缓慢,这样当表达一种特定语气以引起听话人注意时,需要一个助词煞尾,同时表达也一定的情态和意愿,这样就成了“好”在唐宋禅宗语录中大量出现的语言基础。之所以选择“好”,一方面和当时“好”这个词的大量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好”的自身语音条件有关:“好”在唐代是晓母,属喉音,便于成为语末词。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情态副词能更好地表达这种效果,也就没有了“好”这种情态助词的语言基础,这也正好解释为什么在佛经类语料之外看不到这类助词的原因。

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新兴用法,我们也能发现与之类似的用法。如:“今天这个宴会,我去好,还是不去好?”这里的“好”应该看作情态助词,表达“应当”之意,而不能看做句末的疑问语气词,因为我们同样可以说:“今天的宴会,我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两项对比可见疑问语气都集中在“呢”上,没有“呢”时,其疑问语气很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单用,如:“只生一个好。”这种用法和唐宋禅宗语录中的“好”很难说有什么历史渊源,毕竟中间隔了一千年的空白,但也说明了汉语中存在这种用句末情态助词来表达情态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使用它的否定式“不好”,如我们口语中可以说“随地吐痰不好”,“这么做不好”。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对这种“好”不作详细分析。

通过上述的“次”、“好”,我们感觉到近代汉语的唐宋时代存在一个比较完整的助词体系,详细的情况将另文陈述。

参考文献:

[1]古尊宿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第2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关键词:禅宗语录 词汇 研究综述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不仅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要,也反映了唐宋之交中国的社会面貌。禅宗在讲法过程中,不喜拘泥于经典权威,善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佛理,因此禅宗语录中含有大量的方言口语成分,并师徒相传存留至今,成为唐宋时期词汇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价值

禅宗语录记录的是禅宗师徒之间进行的宗教性对话,其中有大量流行于当时的口语化词汇,生动地反映了唐宋时期百姓的生活方式。这种对话体的运用与禅宗基本的宗教理念是分不开的:首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禅宗用语的重要原则,禅宗反对书面文字以及艰涩的佛教用语,推崇口头语及非教理的俗语;其次,禅宗在主客机锋应对之际随机应变,因此师生之间的对答自然反映当时的口语;再次,禅宗提出“平常心是道”,主张将禅理寓于寻常事务之中;最后,禅师为了教化民众,有意使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二)研究资料

禅宗以“顿悟”为教义,注重口耳相传,因此有语录流传至今。禅宗语录主要指以对话为中心的语录,但也包括由传记集成的灯史,主要反映了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口语情况,是这一时期词汇研究的重要原始语言资料,主要的作品有《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但是,宋以后的禅宗语录由于收录繁杂、版本混乱导致可信度降低,所以不能作为词汇研究的可信资料。

(三)研究历程

鉴于禅宗语录的语言学价值,语言学学者早于宗教学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但当时对相关佛典资料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者们最初探讨的主要是禅宗语言的语义和语法问题。随着“禅宗热”的兴起,90年代后关注禅宗文献的学者逐渐增多。由国内从事语言研究的100多位学者共同成立的“禅藉俗语研究会”是禅宗语录相关研究走向初步繁荣的标志,研究会会址设在日本京都的禅文化研究所,同时还创办了专业性会刊《俗语言研究》。与20世纪相比,近年来的禅宗词汇研究更为全面系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四)研究面临的困难

1.研究基础薄弱。禅宗语录大多是唐代以后的文献资料,根据吕叔湘先生的汉语史分期可知,禅宗语录属于近代汉语部分。词语的研究向来重上古汉语,轻近代汉语,因此前人对禅宗语录的研究较为薄弱。

2.文献资料整理存在困难。禅宗语录的部分文献资料由日本传入,出现时间晚且整理困难,因此文献整理相对缺乏,文字错讹多,版本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一些资料的产生年代也不容易搞清,需要慎重对待。

3.语言情况复杂。唐五代时期政权对峙、社会动荡,使得当时的汉语与方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之间呈现出复杂的情况。这要求词汇的研究必须关注时的口语、方言及其他民族的语言,存在一定难度。

二、研究成果

(一)词语考释

传统语言学主要以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重书面语,轻口语词,重僻字僻义的考释。“五四”以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的正统地位,口语词和常用词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禅宗语录为词汇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汉语词汇研究的重点是词语考释,研究者在词语考释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得禅宗词语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也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做出了补充。考释禅宗语录词语的专著中有代表性的是袁宾撰写的《禅宗著作词语汇释》(1990),这本书是禅宗语录词汇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的标志,在禅宗方俗词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此外袁宾的《中国禅宗语录大观》(1991)一书中选录并翻译了中国历史上从南北朝到清代的400余名禅师的上千条禅语,其中,唐末五代是禅宗的鼎盛时期,也是研究的重点时期,该书对此期间有创造性的、体现禅宗精神的词语进行逐条阐释。体例上以时间为轴,兼顾禅宗师承、疑难词语的阐释,为禅宗精神的体悟扫除障碍。《禅宗语录辑要》(1995)、《禅语译注》(1999)进一步对禅宗语录的重点词语进行补释,收录了日本典籍《大正新修大藏经》所辑禅宗语录中的疑难词语,是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异文比勘的重要语料,为解释疑难词语提供了新的路径。

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中的论文以《祖堂集》为要,《祖堂集》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禅宗文献,因而最早受到关注。蒋绍愚最早注意到《祖堂集》的词汇价值,并在《词语试释》(1985)中对其进行词汇考证,之后关于《祖堂集》词汇的考释工作相继开展起来,如吕幼夫《词语选释》(1992)、鞠彩萍《词语训释》(2007)、詹绪左《词语札记》(2008)分别考释了《祖堂集》中的几则疑难词语。其次关注的是对《五灯会元》的词语考释,主要成果有袁宾《词语续释》(1987)及相关考释文章、董志翘《语词考释》(1990)、滕志贤《词语考释》(1995)、黄灵庚《词语扎记》(1999)等。对《景德传灯录》的词汇考释则相对薄弱。另外还有对禅宗系统中的词汇做出的词语考释,例如卢烈红《禅宗语录词义扎记》(2005),雷汉卿、马建东《禅籍词语选释》(2006),雷汉卿、孙艳《禅藉词语考释》(2006),邱振强《释词二则》(2007),何小宛《禅宗词语释义商补》(2009)等。考释工作对解决唐宋典籍中的疑难词语、辞书的编纂和修订都有借鉴意义。

(二)特殊词语

俗字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关系尤为密切。有些词语很普通,但是由于人们不熟悉就成了疑难词语,一旦认出其俗字,疑难就迎刃而解了。禅宗语录中有很多俗语词,也有很多特殊词语,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俗语词研究代表性的论文有:袁宾《唐宋俗语词札记》(1986);雷汉卿的《禅籍俗语词札记》(2004),创造性地结合了现代方言,将俗语词置于广阔的农禅语境下来省察,对“雅诂旧义所不能赅”的词语,尝试联系现今的方言词进行对比证明。另一方面,对禅宗妙语、谚语进行辑录的著作也有不少,专著有:钟学梓《禅语三百则》(1995)、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俗语佛源》(1993)、日本秋月龙z著、汪正求译《禅海珍言》(1997)。单篇论文有:董志翘《语词考释》(2001)、周裕锴《禅籍俗谚管窥》(2004)、范春媛《禅籍谚语研究》(2007)、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2011)、李涛贤《禅宗俗谚初探》(2003)、张泰《成语研究》(2009)等。以上论著都涉及了禅籍俗语,但是关于俗谚的相关问题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三)辞书编纂

辞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断代词典,其中包括唐代禅宗词汇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有五部:龙潜俺编《宋元语言词典》(1985);刘坚、江蓝生主编的《唐五代语言词典》,该词典对唐五代的词汇搜罗全面、诠释详尽,注重发掘唐代的口语词和方言词;袁宾编《宋代语言词典》,其中所收词语以宋代新词新义为主,主要是宋代的口语词、习用语,其中包括禅宗类;李崇兴编《元代语言词典》,其特点是收录了大量的口语词、俗语词。如果说前几部词典尚在初始阶段,那么后几部词典就已臻于完善。另一类是专门性的禅宗词典,如袁宾主编的《禅宗词典》(1994)比较集中地汇集了这一方面的成果,《禅宗词典》与由袁宾、康健主编的《禅宗大词典》(2010)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部研究禅宗方面的专门工具书。在日本,从江户时期开始,就出现了一股训释禅籍的风潮,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阐释禅宗词汇的专门性工具书及相关专著。具有代表性的有安藤文英、神保如天编《禅学词典》(1915),山田教道《禅宗辞典》(1918),中川涉庵编《禅语字汇》(1956),柳田圣山编《训注鉴济录》(1961),驹泽大学禅学大辞典编纂所编《禅学大辞典》(上下两卷和别卷)(1978、1985),柴野恭堂《禅语惯用语俗语要典》(1980),平田精耕编《禅语事典》(1989),入失义高、古贺英彦编《禅语辞典》(1991)等。

(四)语料分析研究

标点禅宗文献的难度较大,一方面因为禅宗具有特殊的教义,往往不为人所明晰;另一方面是因为禅宗语录多为古代白话语录体,包含了大量当时的口语词和口语语法现象,若不明其中缘由就容易出现误断、误校等现象。以下几篇论文就是针对语料整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作出的修正:鞠彩萍《禅籍点校匡补》(2005)对《祖堂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古尊宿语录》(中华书局,1994)、《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中校勘或标点的遗误之处进行了匡补;雷汉卿在《近代俗语词研究与禅宗文献整理漫议》(2014)中对文献校勘和标点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分析出由于不明俗语词而误校误改例、误解词义例、标点致误例三种可能造成遗误的原因,并对《祖堂集》《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景德传灯录》中部分俗语词的误用进行了校勘;李彬在《上海书店本语词训释商兑》(2016)中对词语释义方面一些值得商兑的地方作出了修正;以及张美兰在《高丽海印寺海东新开印版校读札记》(2001)中揭示了校读《祖堂集》原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专书词汇研究,如柳田圣山《祖堂集索引》(1980)、詹绪左《词语研究》(2016)等;词汇分类研究,如张子开《禅宗语言的种类》(2008);词汇比较研究,如雷汉卿《试论禅语言比较研究的价值》(2011)、苗玮《与词缀比较研究》(2013)等;构词法的研究,如齐焕美《词缀研究――兼及汉语史词缀使用的若干问题》(2006)、陈前瑞与张华《从句尾“了”到词尾“了”――中“了”用法的发展》(2007)等。

三、研究方法

1.异文比勘。禅宗语录的流传过程漫长而复杂,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版本。将同一文献资料进行不同版本间的异文比较,有助于发现语料整理方面的失误、破解疑难词语的词义,也能反映出在传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经手人在词汇和语言风格方面的差异,是词汇研究的基础工作。

2.词例归纳。文献中的词汇数量众多且繁杂无序,在整理研究词汇的过程中发现词汇规律、科学地分类归纳,更有利于发现禅宗系统的词汇特点,理清词汇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做史的研究带来便利。

3.共时和历时相结合。将传统的文献和“活”的语言结合起来,如利用方言这个语言的“活化石”,引进亲属语言和其他语系的语言,扩大研究视野,寻找共同的词义理据。

4.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这使得检索资料更为方便。因此,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可用语料更为丰富。例如大量的语料库、数据库都可以参与到文献的整理、校对、分析工作中。

四、研究意义

1.禅宗文献是佛教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与敦煌文献比肩的佛教文献宝藏。对禅宗语录词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佛教典籍如敦煌文献、魏晋佛教文献等的研究提供借鉴。

2.禅宗的繁盛时期是唐五代至宋代,也是词汇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记录的当时的口语和方言,是研究初期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也是划分近代汉语和中古汉语的重要依据,对汉语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对禅宗语录进行词汇学的研究,挖掘其中的口语词、方言词、俗语词等的内涵,从而描绘出这一时期的生活图景,揭示唐宋时期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五、研究评述

1.研究角度。禅宗语录词汇研究不仅仅是词语考释,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构词法研究、常用词演变研究、各阶段词汇系统的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等。一方面,尽管词语考释是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疑难语词、特殊语词的考释,但较少有人从汉语史的角度探讨语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词语与词语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词义系统等问题;另一方面,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因此应加强对常用词的研究,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不能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不能发现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

2.研究方法。虽说词汇的研究方法因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共通之处。从已有成果来看,禅宗词汇研究很好地吸取了传统训诂学的优良传统,从语言材料出发,注重实证。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运用有关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例如语法化、词汇化、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的利用和总结应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得到更多的重视。

3.跨学科研究。可以将禅宗思想研究和禅宗词汇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在中土的不断发展,禅宗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典籍用语的独特语言形式,它吸收了唐宋时期的俗语、方言、官话、文言、白话等多种语言形式。禅宗的主要叙述方式是对话体,因此其语言逻辑有时是跳跃的,甚至是混乱的。超常出格的语言不仅表现为使用动作语、棒喝语、隐语、反语等,还表现为有意识地运用方言俗语词。同时,禅宗语言还逐渐形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宗教语言和行业语言,其中部分语词的暗示性很强,是圈内人的默契。所以说禅宗词语研究不仅有语言的障碍,更有文化的隔膜。

六、研究展望

1.资料整理。这是词汇研究的基础,基础打不好,进一步的研究就无从谈起,但是对书面材料的整理问题比较复杂,有时代问题、真伪问题、文白夹杂问题、地域方言问题、宗教行业语问题等等。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做了一部分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仍要对复杂的语料进行词汇方面的鉴别。

2.参证方言。在这方面,近代汉语比古代汉语的条件更为便利,近代汉语的词汇有很多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方言中。现在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禅宗词汇与汉语方言研究之间的紧密关系,已有部分作品关注了词汇中方言的遗留问题,或者涉及到了方言词汇研究的内容。

3.上下贯通。~汇研究尽管属于“近代汉语”范畴,但是把它限制在“近代汉语”的范围内也是不太合时宜的。因为语言的发展是割不断的,向上追溯很多词汇现象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佛教典籍,向下衔接,其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研究时应注意上下贯通。在词义研究上,不仅要考释单个词语,更要对一组词或一类词作整体的史的研究。

禅宗语录词汇研究作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新领域,也是当代词汇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者仍需要共同勤勉不舍,体会禅宗文献词汇的精妙之处,挖掘其中的词汇研究价值,进一步推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前瑞,张华.从句尾“了”到词尾“了”――《祖堂集》《三

朝北盟会编》中“了”用法的发展[J].语言教育与研究,2007,(3):63-71.

[2]邓海荣.禅宗语录词语札记二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

科版),2004,(3):436-438.

[3]董志翘.《五灯会元》语词考释[J].中国语文,1990,(1):

64-68.

[4]段观宋.禅宗语录疑难词语考释[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1,

(1):52-55.

[5]范春媛.禅籍谚语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6]方一新,刘哲.近二十年的古汉语词汇研究[J].中国语文,

2015,(1):73-86.

[7]方一新.20世纪的唐代词汇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6):7-15.

[8]冯卓.近十年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0-52.

[9]何小宛.禅录词语释义商补[J].中国语文,2009,(3):

269-271.

[10]黄灵庚.《五灯会元》词语札记[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9,(3):22-26.

[11]蒋邵愚.《祖堂集》词语试释[J].中国语文,1985,(1):

142-148.

[1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2):

1-11.

[13]蒋绍愚.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古汉语研

究,1998,(4):37-44.

[14]鞠彩萍.《祖堂集》词语训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1):77-79.

[15]鞠彩萍.禅籍点校匡补[J].语言科学,2005,(3):81-89.

[16]雷汉卿,马建东.禅籍词语选释[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6):71-74.

[17]雷汉卿,孙艳.禅籍词语考释[J].佛教研究,2006,(1):

58-62.

[18]雷汉卿.禅籍俗语词札记[J].江西社会科学,2004,(2):

48-52.

[19]雷汉卿.近代俗语词研究与禅宗文献整理漫议[J].燕赵学术,

2014,(1):1-11.

[20]雷汉卿.试论禅语言比较研究的价值:以词汇研究为例[J].语

言科学,2011,(5):551-560.

[21]雷汉卿.试论禅宗语言比较研究的价值[J].语言科学,2011,

(5):551-560.

[22]李彬.上海书店本《景德传灯录译注》语词训释商兑[J].南京

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3):173-177.

[23]李崇兴.元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4]李涛贤.禅宗俗谚初探[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25]李壮鹰.谈谈禅宗语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8,(1):65-71.

[26]刘坚,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7]龙潜俺.宋元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8]卢烈红.禅宗语录词义札记[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1).

[29]吕幼夫.《祖堂集》词语选释[J].辽宁大学学报,1992,

(2):46-48.

[30]苗玮.《祖堂集》与《五代史评话》词缀比较研究[D].杭州: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31]齐焕美.《祖堂集》词缀研究――兼及汉语史词缀使用的若干

问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2]邱振强.《五灯会元》释词二则[J].中国语文,2007,(1):

68-71.

[33]沈氏雪娥.禅籍方俗词三题[J].钦州学院学报,2013,(1):

33-37.

[34]谭伟.《祖堂集》文献语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5.

[35]滕志贤.《五灯会元》词语考释[J].古汉语研究,1995,

(4):90-91.

[36]徐时仪.试论古白话词汇研究的新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47-52.

[37]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1.

[38]袁宾,康健.禅宗大词典[Z].武汉:崇文书局,2010.

[39]袁宾.《五灯会元》词语续释[J].语言研究,1987,(2):

125-134.

[40]袁宾.禅语译注[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41]袁宾.禅宗词典[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42]袁宾.禅宗语录辑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3]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44]袁宾.禅宗著作词语释义[J].中国语言学报,1991,(4):174-184.

[45]袁宾.宋代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6]袁宾.唐宋俗语词札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72-78.

[47]袁宾.中国禅宗语录大观[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

[48]詹绪左.《祖堂集》词语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9]詹绪左.《祖堂集》词语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65-70.

[50]张美兰.高丽海印寺海东新开印版《祖堂集》校读札记[J].古汉语研究,2001,(3):79-84.

[51]张鹏丽.禅宗语录语言研究述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9-62.

[52]张泰.《景德传灯录》成语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2-116.

[53]张子开,张琦.禅宗语言的种类[J].佛教研究,2008,(4):56-70.

[54]张子开.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国禅宗文献语言的开拓性之作[J].h字化,2000,(4):49-52.

[55]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俗语佛源(增订版)[M].上海:中西书局,2013.

[56]钟学梓.禅语三百则[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57]周裕锴.禅藉俗谚管窥[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2-47.

[58]曾昭聪,刘玉红.佛典文献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9-115.

[59]安藤文英,神保如天.禅学词典[Z].无我山房,1915.

[60]柴野恭堂.禅语惯用语俗语要典[M].思文阁,1980.

[61]驹泽大学禅学大辞典编纂所.禅学大辞典[Z].大修馆书店,1978.

[62]柳田圣山.训注鉴济录[M].其中堂,1961.

[63]柳田圣山.祖堂集索引[M].东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0.

[64]平田精耕.禅语事典[M].大展出版社,1989.

[65]秋月龙z.禅海珍言[M].汪正求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66]入失义高,古贺英彦.禅语辞典[Z].思文阁,1991.

第3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正愈来愈受到重视,无论是大学英语专业、还是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大纲,都将口语表达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对“说”的能力所应达到的目标作了详尽的规定。但是,口试是各种语言技能测试中较难实施的一类考试,对其进行命题、考试及评分都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它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试题的质量,还取决于考试实施过程的质量、评分的质量。进行统一的大规模口语测试在测试技术上也有许多困难,因此目前上海高考英语口试仅要求高中毕业后报考外语及涉外专业的考生参加。尽管如此,报名参加高考口试的考生人数仍逐年巨增:1999年参加上海市高考英语口试的考生为43000人,2000年猛增到63000人。面对如此大量的考生,口试方式的改革已成为实施大规模口试的关键。经过研究、探索、实验与论证,2000年上海市高考英语口试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对大批量的考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套试题进行测试,这首先满足了大范围标准化测试的基本要求,使大规模口试的实施有可能实现。全市报名参加高考英语口试的63000多名考生,用两天的时间,在所设的30多个考点中的70多个电脑实验室里进行了考试;400多位评分教师用4天时间在4个评分点对所有考生的答题录音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显示,考生的口试成绩与平时的口语水平有较好的相关。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口试的实施过程。 一、考试过程 高考英语口试在规定的电脑实验室里举行。考生进入考场就位后,戴上有话筒的耳机,用键盘输入“高考报名号”,电脑软件系统会检测输入是否正确。然后根据屏幕上的指令,用鼠标点击,对耳机和话筒进行测试。如果一切正常,口试正式开始。从此时起,考生无须再使用键盘和鼠标,只要眼看屏幕、耳听试题、嘴对话筒答题就行了。每场口试的正式考试时间约10分钟,其中包括考生对有些试题的准备时间。口试时,考生可以同时从屏幕上看见、从耳机里听见试题,这样可以减少“听”对口试的干扰,使口试更好地达到测试口头达能力的目标。口试结束后,考点管理员将存于硬盘中的考生答题录音集中到考点的服务器中,并定期将它们刻录到光盘上以备评分。整个考试过程,从报名号输入、试音、试题的发放、考生答题录音与录音的收集都由考点管理员通过考点管理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 二、评分方法 口试评分也是在电脑实验室进行。口试结束后,各考点管理服务器定期把收集好的考生答题语音文件刻录到光盘上。这些光盘被集中到4个评分点进行评分。评分教师首先要参加“评分标准”学习培训,通过讨论、讲解、示范等方法统一评分标准,为评价的客观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评分点的各项工作程序也由服务器统一控制管理。评分教师打开电脑上的评分软件,根据评分标准和屏幕上所显示的试题,对耳机里听到的考生的答题内容,依次用鼠标将分数点击在打分表上,电脑自行进行加权与统计。每位考生的口试录音内容由两位教师分别打分,并经过评分软件的处理,得出最后成绩。监控屏幕可以显示两位教师对同一位考生的打分结果;如果二人所打分数之间的误差过大,则由第三人复评。如果某位教师连续出现打分过松或过紧现象,评分组长可及时对他进行提醒,评分的信度得到较好的保证。 三、成绩评定 高考英语口试是比较典型的口语基础测试,它的成绩暂时还只是作为报考外语专业和相关专业录取的参考。因此,等级可能被认为是对高考口语测试最合适的成绩报告方法。今年上海市高考英语口试按A、B、C、D四个等级向考生报告成绩。除了能帮助高校外语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选拔学生外,英语口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也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已迅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测试也应该是今后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辅助口试会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高效率地进行测试,更好地促进教学,为教学服务。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徐欣幸 《中国考试》)

第4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文中涉及到的中国商人舆情指数是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华声IM舆情监测系统,参考包括中国商人杂志在内的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量,网络媒体新闻转载、量总和加权得出。本期舆情监测时间为10月1日至10月25日。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一名:马云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97分

角色: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

语录:我从没想过当中国内地首富,也没想过当浙江杭州首富,我连我的小区首富都不想做,这个没有任何意义。钱是资源,是用来做事情的,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我说过我最快乐的日子是一个月拿90块人民币的时候。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二名:李嘉诚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95分

角色:长和系主席

语录:对于有可能争取到的顾客,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于那些根本没可能做成生意的客户,则应当机立断,决不磨蹭,决不耗费半点心机。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这是我今天用10亿元也买不来的。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三名:任正非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92分

角色:华为创始人

语录:我们的奋斗,主观上是为了客户,因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客户,最后的收益是我们客观获得生存。当一个领导不把功劳归于自己,能够公正评价属下与协作部门的贡献时,就一定会焕发出群体巨大的力量,难道还有什么不能胜利的吗?其结果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你,这就是无私是最大的“自私”。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四名:沈南鹏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8分

角色:红杉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语录:我接触过很多 85 后创业者,我相信新一代会比上一辈创业者更加出彩。原因是这批年轻人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国际化的视野。TMT领域早期创业项目到了 85 后、90 后主唱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开放,对市场痛点和机会的捕捉能力更加敏锐,我们酷爱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五名:史玉柱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4分

角色:巨人网络董事长

语录: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第一,我跟你干,要获得一个好的收入,我要改善我的生活,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既然非常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说,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所以上级对下级一定不能抠。第二,追求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个人的价值实现想得到上级、同事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你要给他搭舞台。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六名:郁亮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3分

角色:万科集团总裁

语录:互联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尤其要对客户好。如何找到客户非常关键,并且不能完全把找客户的事情交给别人,任何时候万科都必须掌握自己的客户在哪里。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七名:雷军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1分

角色:小米科技创始人

语录:5年内小米超过格力的可能性是99.99%,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小米员工多能干,我雷军多能干。格力是工业时代制造业的骄傲,小米却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八名:任志强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0分

角色:华远地产原董事长

语录:只要中央还在北京,北京就永远是(高房价的)先锋,北京不可能开放限购。现在的经济形势是打着吊瓶的非健康状态,决定温度的是这个吊瓶,如果高兴就给打一针。比如今年已经出现了两次定向降准,政策周期越来越短,也没办法去猜。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并列第八名:陈一舟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0分

角色: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CEO

语录: 我不会离开SNS另起炉灶,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和腾讯干到底?我可以和它不一样。要看看我们在黑土地上活得更好,需要什么化肥。这种化肥肯定不是钱,我们有钱,而是能让庄稼生长得更好的一些环境。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十名:黄鸣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77分

第5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1.1 把握语音资料。听力材料的题材应该涵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医学、体育等各方面,形式也应该丰富多彩,如新闻报道、电影、电视、诗歌、音乐等。而且,听力材料应该实现语音多样化。学生不但能听到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的英语,还能听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用英语表达,以提高他们理解现实语境中的英语的能力。

1.2 把握背景音乐。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高度集中精神,这样容易产生疲惫感,适当地加入一些背景音乐能缓解紧张情绪,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背景音乐的使用要为课件主题服务,要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能盲目地填充进去。否则,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和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3 把握视觉资料。视觉资料是构成多媒体听力课件的又一个主要内容。为了使多媒体听力课件的内容生动形象,引人入胜,需要将一些图片、动画、影像等进行集合。然而,这种集合并不是随意的组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电脑的软件硬件,根据教学目的,对所需要的图片、动画、影像及文本资料等进行合理地安排和布置,尽量保持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

2 如何进行有效的多媒体听力教学

2.1 运用录音、录像。这两种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运用录音方面,教师播放一遍听力材料,让学生认真听,通过听音学习材料的内容;接着,教师再次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逐句跟读的同时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锻炼语感;最后,教师播放根据听力内容录制好的英语问题,让学生听录音答题。在运用录像方面,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和听力内容有关的英语录像,要求学生欣赏后用英语说出录像的大概意思,并组织学生对录像的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发挥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讨论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2 运用投影仪。为了让学生课堂教学做好热身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讨论回答。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中Student′s Book的听力部分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关于女性寻找职业时常遇到的问题投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自由谈论并回答。然后,把搜寻到的成功职场女性的照片投放在屏幕上,如杨澜,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即将听到的材料有大致的了解。

2.3 运用电子教案。因为每周教学时间有限,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录音机让学生听材料,听完后直接与学生对答案,然后迅速进行到下一个环节。这样做的结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很快记下正确答案,了解全文的内容:基础差的学生不仅记不下正确的答案,而且听完后对文章的内容一无所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运用Powerpoint将听力材料的主题、人物、词语、应用以及答案通过问句和突出要点的形式列出,让学生参考。这种听力教学的方式能够为语言实践的高效性提供保证。

2.4 运用VCD和录音。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个英语小片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创造一种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3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英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第6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关键词:多核CPU;多线程编程;并发互斥

中图分类号:TP39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14703

作者简介:邢志华(1978-),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坦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张念发(1983-),男,山东日照人,蚌埠坦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刘长征(1956-),男,山东邹平人,蚌埠坦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林炜(1985-),男,福建诏安人,蚌埠坦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战指挥学。

0引言

多核CPU已经成为当前CPU市场上的主流产品,部份在单核CPU平台下运行良好的基于多线程的软件程序在多核CPU平台下出现了问题,如数据同步、线程并发、状态互斥等,因此设计适应多核CPU环境的算法与软件势在必行。坦克通信装备模拟仿真诸多技术要点之一即为声音的采集与播放并发执行,该技术背景是当车内通话器1号盒工作方式开关处于“车通”位时,电台需要对车内乘员话音数据采集并实时播放,电台侧音播放原理亦是如此。因此,对多核平台下声音采集与播放并发互斥研究十分必要。

1通信控制原理分析

为了提高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在仿真电台启动的同时,系统语音采集线程和网络接收线程跟随启动并执行实时语音采集和网络信号接收任务,但是其语音(侧音)信号播放与否要根据通信状态匹配来确定。为此,需要设置两个状态标志m_TxOn和m_RxOn。当m_TxOn为TRUE时,模拟电台处于发信状态,此时需要播放侧音。当m_RxOn为TRUE时,模拟电台处于收信状态,如车通标志位为TRUE,则需要播放一路或多路语音。

当模拟系统设置成发信状态时(m_TxOn为TRUE,m_RxOn为FALSE),语音数据包的发送与接收处于互斥状态。首先停止接收网络数据包,停止播放接收到的语音数据,尔后转入通话发信状态,此后,录音、播放侧音、发送语音数据处于并发状态,这里仅对录音和播音并发互斥进行研究。这种并发的实现,通过发送消息方式进行。当录满一个缓冲区后,通过windows系统发送消息,执行回调函数。在回调程序中,将录满数据的缓冲区进行拷贝,拷贝至播音缓冲区队列中和发送缓冲区中,激活播音和发送处理。在播音的同时,将本地模拟电台系统参数和发送缓冲区中数据打包并发送。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消息因其传递方式不同可区分为发送消息(SendMessage)和寄送消息(PostMessage),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消息被接收对象收到后是否立即被处理。鼠标和键盘消息通常都是寄送的,即消息被发送到窗口应用程序的消息队列中,应用程序只有在空闲时,才会去搜索消息队列,并在消息队列中处理该消息,通信可能会延迟。实装电台收信、发信转换恰恰是通过点击鼠标实现的,属于寄送消息,难以满足实时通信需要,特别是如果出现与其他应用程序窗口切换的状况,则通信将会被中断,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坦克通信训练系统仿真中,巧妙采用了文本框消息处理机制,变点击鼠标的寄送消息为文本框内容改变的发送消息机制,其并发处理的方法是:向模拟电台系统定文本框发送字符,以激发文本框OnChange事件,在文本框OnChange事件的处理中进行语音的播放、压缩、发送,使得录音、播放、压缩、发送等线程并发进行。

2声音采集与播放并发控制模型

如果对一个交互式应用程序采用多线程编程,单核CPU下该线程的并发执行,是在一个时间片内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多核CPU使得计算机可以真正地在同一时间片内运行多个线程,从微观上真正实现并行化。因此,如果采用传统单核环境下并发处理技术,如互锁操作、临界区、事件、互斥器、信号量等等,会出现许多预料之外的效果,甚至导致程序混乱或失控。如欲令声音采集与播放线程并发执行,在单核下其实质为交替并发,在多核下为交替并发或并行化执行,结果其播放语音会出现间歇性的噪声影响。究其根本原因,是在多核状态下,由于线程执行序列的不确定性,使得某些时刻播放线程进度先于采集线程,导致其播放的声音数据为乱码,产生乱码噪声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新的并发控制模型。

2.1点对点消息队列解决方案

Visual C++2005及以上版本支持进程间通信方法,即点对点消息队列,用以提供数据队列,用于在进程间交换数据。因此,可以创建一个读队列和一个写队列,并且对该队列只能指定其为读权限或者写权限,不能同时拥有读写权限。同时,其消息队列为经典的先入先出队列(FIFO)。如果队列已经填满,写函数将被阻塞(等待队列中出现空位),可能立即返回失败或者等待指定时长后返回。同样原理,读函数也可能被阻塞,直至队列中出现新的未读消息或者等待指定时长后返回。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声音采集与播放线程的并发与互斥问题,但是其应用模式为向上兼容,如使用Visual C++6.0及其以下版本无法使用该方案,因此,本仿真中不宜采用该方案。

2.2命名内存映射对象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在内存中使用命名内存映射对象并为其分配一块共享内存空间,授予句柄,其他进程通过句柄可直接读取这块内存数据。实际工程中的系统往往需要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如果共享数据量少,处理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果共享数据容量巨大,那么就需要借助于内存映射文件来进行。实际上,内存映射文件正是解决本地多个进程间数据共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特点如下:①在管理大型数据流以及要在单机上的进程数据共享等情形下,最合适使用内存映射方式,不仅速度快,还能有效地节省内存;②多个进程共享内存时,如果各进程需要频繁地对共享内存读写,为确保程序运行正确,应该在各进程中创建同步信号,使得这些进程有序地访问共享内存。

本系统仿真中所需内存数据较少,仅为1.5M左右,并且需要频繁进行声音数据的采集、播放,特别是基于单核同步方案在多核下难以奏效,因此该方案也不是本仿真的最佳方案。

2.3录音优先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目前国内虚拟电台系统模拟仿真所采用的。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环形缓冲区,在录放同步的前提下,使录音线程在录满2个缓冲区后播放线程方启动运行,其目的是使录音数据始终有一定的裕量。通过实验得知,在双核CPU环境下,当优先1个逻辑区位启动时,乱码噪声仍明显存在,优先2个逻辑区位时,乱码噪声基本消失,优先3个以上逻辑区位时乱码噪声消失,但是其声音延迟明显(大于500ms)。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无法保证声音采集工作缓冲区始终领先于播放缓冲区的1至2个逻辑区位,有时是1~2个逻辑区位,有时是3~4个逻辑区位,更有甚者是负逻辑区位。在多核条件下,领先逻辑区位更加无法确定,随机现象更加突出。因此,该方案尽管能够满足单核或双核状态下的模拟仿真需求,但是稳定性不好,仅属权宜解决方案。

2.4录放同步解决方案

对多线程的录音开始后,如果录音设备只有一个缓冲区,且该缓冲区录满之后没有加入新的缓冲区,则声音录制将停止。因此在开始录音之前必须将多个(本系统为10个)录制缓冲区通过waveInPrepareHeader和waveInAddBuffer加入到录音设备中。在一个缓冲区被录满后,Windows就会通过在waveInOpen中指定的方式进行回调,在回调处理程序中首先将当前缓冲区用waveInUnprepareHeader从录音设备中撤出,将其中录好的语音数据取出来。然后再将该缓冲区通过waveInPrepareHeader和waveInAddBuffer加入到录音设备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所录的音频中不会有断开的间隔。

只有当模拟电台处于发信状态时,才播放耳机侧音、压缩和发送并使它们并发进行以减少延时。因此为提高语音实时组播系统的效率,在录音的回调程序中,判断模拟电台状态标志:当为接收状态时,录音数据不播放,也不压缩发送;当为发信状态时,将语音数据从缓冲区中拷贝至播音缓冲区队列中和发送缓冲区中,并通过向模拟电台系统定文本框发送字符,以激发文本框OnChange事件,进行并发处理。

在模拟系统设置成接收状态时(m_TxOn为false,m_RxOn为true),首先停止发送网络数据包,停止播放已录的语音数据,转入接收状态。接收数据包并根据相应策略播放数据包语音。

在对上述多线程任务执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录放同步算法进行研究,同时考虑到利用系统API实现录音播音的通用性,代码列举部份不对其作过多介绍。本方案是录音优先解决方案的改进方案,即录音和放音线程同步启动,并发执行。该方案需要定义2路缓冲区,1路用来记录声卡采集到的语音数据,1路用来填充标志位,标记该路语音数据是否填充完毕,如图1所示:

图1双路缓冲区示意图

该算法采用双缓冲区机制(声音缓冲区和标志缓冲区),其算法流程如下:

(1)定义双路缓冲区、缓冲区头部结构体初始化。

(2)录音设备参数结构体初始化并打开录音设备,指定录音内存。

(3)启动录音线程,开始采集声音。

(4)放音设备参数结构体初始化并打开放音设备,指定放音内存。

(5)启动放音线程,开始播放声音。

(6)当录满一个缓冲区的语音数据后,触发WIM_DATA事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压入录音缓存,设置标志缓冲区相应位为TRUE,对下一缓冲区序号模MAXWAVEBLOCK操作,确保其始终为环形缓冲区,恢复录音设备结构体参数设置,并加入新的缓存以继续录音操作。

(7)当播放完一个缓冲区后,触发WOM_DONE事件,通过标志缓冲区布尔值判断下一缓冲区是否填充数据完毕,如果完毕则将录音缓冲区首地址压入到播放缓冲区,准备并播放缓冲区,否则等待直到该缓冲区填充完毕并播放。播放完毕后,设置标志缓冲区相应位为FALSE,对下一缓冲区序号模MAXWAVEBLOCK操作,确保其始终为环形缓冲区。

(8)录(放)音线程持续运行,(6)和(7)并发执行。

(9)接收到系统退出消息后,停止录(放)音,清空录(放)音缓存,关闭录(放)音设备。

在上述算法中,核心操作是对语音数据缓冲区和标志缓冲区的数据同步操作,现将该算法的部分关键代码列举如下:

void CRecorderDlg::OnMM_WIM_DATA(UINT wParam, LONG lParam)

{//录满一个缓冲区的数据量时回调该函数

……

WaveInFlag[WIM_bufW_index_0]=true;//标志位置真,标识对应缓冲区填满数据

WIM_bufW_index_0 = (WIM_bufW_index_0+1)%MAXWAVEBLOCK;

……

}

void CRecorderDlg::OnMM_WOM_DONE(UINT wParam, LONG lParam)

{//播放完一个缓冲区后回调该函数

……

int loop = 0;

while (!WaveInFlag[WOM_bufW_index_0] && loop < 10)

{//如果欲读缓冲区未填满,则继续等待直至填满或超时退出

Sleep(1);

loop++;

}

……

WaveInFlag[WOM_bufW_index_0]=false;//标志位置假,标识对应缓冲区数据读完

WOM_bufW_index_0 = (WOM_bufW_index_0+1)%MAXWAVEBLOCK;

……

}

3结束语

将该算法与录音优先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录放同步算法性能稳定,并发及互斥效果良好,完全能够满足系统仿真需求。从空间复杂度来看,该算法仅利用了很小的辅助空间(10Bytes),即实现了对录音缓冲区状态的判断;从时间复杂度来看,该算法在最坏情况下,亦即循环等待直至超时,其延时仅为10ms左右,对实现录音播音的并发处理影响不大。因此,该算法简洁扼要,切中要害,很好解决了录音与放音并发执行问题。

参考文献:

[1]路锦正,周冬梅.Visual C++音频/视频处理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REINDERS J.Programming For Parallelism[EB/OL].2007..

[3]王正军.Visual C++6.0程序设计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DOUGLAS BOLING.Programming Windows Embedded CE6.0 Developer Reference[R].US:Microsoft,2003.

Intercurrent and Mutex Technology of Sound

Collection and Playing Based on MultiCore PC

第7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关键词]粤方言 语音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2;H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04-0147-04

一、方言调查研究和方言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给方言研究、方言调查格局带来巨大的便利。计算机数据存储信息多,检索速度快,非常适用于方言调查材料的整理和保存。过去的方言数据库只包含单一文字信息(或可称为第一代方言数据库),例如文字、国际音标(包括各种方言声调库、字库、词库),现在图像和语音媒体文件作为方言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成分,逐渐被引入到方言数据库中,可称第二代方言数据库。

图像文件在方言数据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方言地图的制作上。方言地图是方言地理学的最重要体现形式,如今国内各类方言地图的项目很多: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曹志耘牵头的大型项目《汉语方言地图集》,暨南大学甘于恩牵头的国家社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等。这两个项目皆使用美国AR-CVIEW9.2自动绘图软件来处理方言数据。2006年底史皓元、石汝杰和顾黔合著的《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一书,使用了福岛秩子、福岛介夫妇设计的语言地图软件――SEAL 6.2E(System of Exhibition and Analysis of Linguistic Data),通过密集的布点调查,制作了多幅方言特征地图和方言同言线,比较精确地将江淮官话与吴语的特征差异和地理分布展示出来。

方言语音数据库和方言地图都是继第一代方言数据库之后的新型数据库,但两者侧重点不同:方言地图的绘制注重表现方言空间上的分布,而方言语音数据库更多注重方言语音调查结果的精确记录,并拓展至语音学的实验分析。传统的方言田野调查,调查者先通过自己对某种方言听音、辨音之后,书面记录该方言的语音,所得出的方言调查结果,在他人对记音表示怀疑时,往往缺乏有力的对证。

新一代方言语音数据库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以录音的多媒体文件形式来真实地记录该方言的读音,对纯粹书面记录的方言资料起到很好的补充和印证作用,从而确保方言调查资料的可信度。即使没有亲自参与田野调查的学者也能通过录音和音系资料的比对获得对该方言语音的充分、真实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提出对该方言调查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所录语音数据还可以通过字音切分在语音分析软件平台上(例如Praat)进行语音试验分析,对一些拿捏不准的语音结合试验分析加以定性,从而提高方言调查的精确度和科学性。此外,方言语音文件可以反复播放,减少了调查过程中发音人的发音次数,缩短了方言田野调查的时间,提高了田野调查的工作效率。

二、粤方言语音数据库的设想和规划

广东粤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很早就开展了,尤其是在暨南大学詹伯慧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张日升教授的推动下,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省港合作逐批逐次对广东的粤方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所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和出版的科研成果有: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出版的成果是:《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1987)、《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1988)、《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1990);广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北江、西江流域的方言调查,出版的成果是:《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4)、《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其成果是《广东粤方言概要》(2002)。除了这些铺开面较广的大型项目外,单点或微观的粤方言研究成果则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中山大学李新魁、黄家教牵头的《广州市志》中的方言志部分,后扩展出版为专著《广州方言研究》(1995)。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方言研究领域里的应用还不成熟,因此上述这些粤方言的调查成果只有纸笔记录的书面形式,没有做成可以随机调阅的方言数据库形式,更不用说配备多媒体音频资料的第二代方言数据库了,这不利于大规模、大跨度以及更具深度的理论比较研究。

以目前的技术要把以往方言的纸质调查成果直接转为电子形式并不困难。例如像PDF的电子书阅览格式,或超星PDJ的阅览格式,还有Apbi的方正电子书阅览格式。但这些仅仅是电子图书,并不是方便查询和交互数据的方言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语言学界已越来越广泛地利用它来为研究提供便利,提升研究的方便性和科学性。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尽早建立详细的语音数据库的设想,这样不仅可以从宏观上全面把握方言素材,随时扩充修改方言数据库的内容,为岭南方言的类型比较、方言地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省却许多原来必须依靠人工来完成的工序,从而革新传统的方言研究手段,提高研究效率。所配备的录音文件又可以为今后的方言研究提供真实的语音记录档案。由于以往的调查材料缺乏语音文件作为支持和证明,因此第二代方言语音数据不能从以往的纸质成果中直接得出,需要通过语音采集的形式重新整合成第二代粤语数据库。得益于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这一研究平台,本人组织了一批校内外方言学者,申报并获得了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粤方言语音系统数据库建设(06JDXM740001)。这是一个颇具时代意义的新型方言研究项目,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弥补了传统粤方言调查材料的不足。

目前与方言语音数据库相关的软件系统主要有两套,它们分别由广西大学的刘村汉和上海师范大学潘悟云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前者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的表格记录方言调查字表,并在调查过程中录下发音人的语音文件作为备查依据。刘教授使用的这套方言字音Excel处理系统中有录音软件,也有Excel格式的调查字表,但是录音软件和字表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字表中的单字没有语音文件的链接,不易于查找单字的录音。使用Excel表格处理田野调查材料时,处理者需要对Excel表格的功能有较多了解。后者在旧版的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上进一步改良,建成新型的、便于操作的语音数据库,目前这一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他们所研发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打包成应用程序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当语音数据库应用程序安装完毕之后,使用人员可以打开一个方言语音数据库操作界面,这个操作界面主要包含字表例字、调查字表、语音数据参数。调查表中的单字都有相对应的语音参数,单字的语音参数定位了该字在语音文件中的所处位置。在导入方言调查语音文件后,单字的语音参数就会显示,只要

点击语音参数链接,就可以听到该字的录音,非常方便、快捷。界面中还包含了增减记录、排列查询等功能键,可以根据不同方言点的调查需要进行调节。

对比以上两种方言调查的语音数据处理系统,我们可以发现,潘悟云组织研发的新型语音数据库将字表中的单字和该字在语音文件中的录音相互联系,紧密定位,可进行调查字表中单字录音的具体核实。新型语音数据库具有易于掌握的操作界面,降低了对程序使用者的技术要求,便于大多数方言调查人员掌握和使用,具有更强的功能和应用性。

基于上述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术支撑,我们正在进行一级粤方言语音数据库(即县区一级,约有七十多个)的建设,目前开展的工作包括调查字表的确定,录音软件使用时技术参数的调校(目前仍在反复试验中),并先行试验做了部分方言点的录音调查等。就目前的语音采集试点工作来看,在使用了语音录音设备之后,能够大大缩短方言田野调查的时间,将传统的边调查边记录边整理的大量田野工作,转换为室内录音技术的处理和文字记录整理,从而节省实地调查的费用,降低方言调查的经济成本。假如在调查经费限定的前提下,采用语音数据库采集的方言调查形式,或许能够进行涉及面更广、布点更细密的方言调查。

三、粤方言语音数据库的特点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粤方言语音数据库的试点工作,已有的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制定适合粤方言调查的方言调查字表

1、字表制定的原则:在《方言调查字表》的基础上,参考《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和《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根据有关的方言论著和方志材料,结合语感,拟定字表。增加《字表》中无而粤方言常用的字,如“揸”(拿,握,持)、“喉(伺机)”、“埕(小口坛子)”;删减《字表》中有但粤方言不常用的、生僻的或仅限于书面的字,如“锅、窠、园、馋”等;总字数约3600。

2、调查表每页分三列打印120字,表上只留需要发音人读的字或词语。对多音字和文白异读字的处理都是组词或提供详细注释。

(二)录音的环境适应性较强

首先调查《方言调查字表》前的音系基础字,使用半天或小半天时间(依调查人的熟练程度而定)整理出该方言的音系。正式录音前必须先做录音试验,根据调查当地的现实状况、周边环境等因素调节录音的技术参数,直到参数符合当时当地的环境并达到最佳录音效果。

录音时,每240字为一个文件(不宜过长,一段音频文件究竟长度为多少,这要根据发音人的认字情况而定,以方便整理录音为原则),请发音人逐行、匀速读出每个音节,若是词语的则先把整个词读出来,再读一次需要调查的字。例如:“阿胶”一词,等发音人读完此词,再叫他读目标单字的字音。

每一个文件采取全程录音的方式。其中的提示、发问或谈话,在整理时都要被剪切掉。在发音人读的过程中尽量不打断,遇到读错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先做记号(亦可记录时间线数值),等读完一段后,再返回去逐个询问刚才读错或有疑问的字,及时对这批字作补充录音,并将它们一个个复制到前面该字出现的地方,覆盖原来读错的录音。

在录制过程中,由于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噪音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噪音主要分为稳定噪音和突发性噪音:稳定噪音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麦克风等录音设备本身造成的持续、稳定的噪音,这需要我们在录制前反复试验,选择较为优良的录音设备和一定的技术参数,并在现场录音时再作调校,尽量将稳定噪音降低到不影响录音质量和语音分析的程度为好。一旦出现了稳定噪音,可以通过定义单纯的空白噪音,然后利用录音软件的背景降噪来处理。

突发噪音也分为环境突发噪音和电源干扰突发噪音。电源干扰突发噪音主要是开关录音设备时,电流突然变化而产生的噪音。环境突发噪音为不可控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声音,如人的咳嗽声、动物的叫鸣声、户外的车声等。突发性噪音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整体切除,如果发音的录音和突发性的噪音混合在一起,那么就可能发生难以分离的情况。因此,突发噪音要在录音现场及时剪切删除,然后补上符合要求的录音。

(四)录音硬件、软件易于配置,方便操作,

1、录音设备:带USB声卡(M-Audio)笔记本电脑一台,再配上相应的麦克风。

麦克风的选择由调查的人员自行确定。但是麦克风必须有相当高的信噪比(指在规定输入电压下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电压切断时输出所残留之杂音电压之比,也可看成是最大不失真声音信号强度与同时发出的噪音强度之间的比率),通常以S/N表示,一般用分贝(dB)为单位。信噪比越高越好,信噪比数值越大,则表示混在信号里的杂波越少,还原质量就越高),而且指向性(麦克风灵敏度随声波入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指向性。常用指向图来表示)也越好。

通常信噪比可用16dB,采用能够拾取正前方正面180度方向声波入射有效,背面声音被抑制的心形指向的麦克风即可,并且其灵敏性不能太高。目前,经过专业人士试验录音,发现索尼系列的MS908型号的:麦克风效果很好。

2、录音软件及录音文件的规格

录制时,采用Adobe Audition 1.5软件录制,录音时候必须调好该软件“选项”菜单中“Windows录音控制:器”的麦克风的音量调节。

录音文件频率统一采用32kHZ、单声道的WAV格式进行储存。其录音的声波的振幅必须在边界线之内,录音文件还必须经过稳定噪音处理,没有突发性噪音。可以通过对比试听样本录音文件来把握新录音文件的规格。

(五)字音录入规范化,处理自动化

第8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过程 应用行动

一、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可能性与优势

第一,英语教师要搞科学研究活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英语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进行行动研究的潜质。第二,中学教师的教学时间充分,从而有充足的时机进行行动研究。第三,学校里科研条件比较好。第四,学校里学科门类较多,综合研究的可能性较大。第五,英语教师搞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科研、学术的发展。

二、英语教师从事行动研究的困难

第一,负担重。教师晋升职位、取得学术地位主要是通过搞科研、。在一定时间内,一线教师搞科研时间太多将会影响教学,但若教学时间太多又会挤占科研时间,不利于教师自身知识的提高,如果再加上行动研究,负担就更重了。第二,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我国中学教师的“教育学”类知识较少,也没有接受教学与教育研究方面系统的训练。第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相关有力措施的支持。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下面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以下的行动研究的步骤:

1. 发现问题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已有所了解,有的还须进一步发现。通过下列方法进一步发现问题:

(1)尽量采取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记录,甚至是录像和录音;

(2)通过对学生、同事、家长和学校领导等的访问与问卷调查,了解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和学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背景及其这些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3)充分收集与记录学生的资料(家庭背景、成绩表现、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以获得课堂教学的情况并发现问题。

(4)教师要有意识地记录自己教学中所见、所闻、所感,以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分析问题

有了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就要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认。比如这个问题是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动机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环境、文化的影响,还是教学策略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就是费时多,收效低的原因。总之,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3. 解决问题

(1)计划解决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计划一般应该包括以下的一些内容:

一是计划实施后预期达到的课堂教学的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素质、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

二是设计在课堂教学之中试图改变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经验,学习有关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实际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三是设计好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行动的步骤设计是行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教学实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行动步骤的安排要有灵活性,并且有暂时性和尝试性。

(2)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动和针对行动的观察

a.行动

行动就是按计划设计的方案、策略、方法实施,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行动研究有情景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尽量严格地按照计划、方案行动,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对计划的调整应当进行记录,并说明调整的原因。

b.对行动的观察

在实施计划方案的过程中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及时地对行动和实践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最终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经常用到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邀请同事或者专家帮助对英语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这有利于发现问题,也能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如果有条件,能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音、录像最好。

第二,访谈与问卷。访谈是获得对英语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往往能够获得相对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为了获得比较完全的材料,在正式访谈以前拟订一个访谈提纲是必要的。

问卷是获得比较客观的,数量化的材料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问题分析阶段,还是在实施行动过程中,或是在结果分析阶段,都可以运用问卷获得有关的信息。

(c)学生个人资料的收集与记录

(d)教师个人资料的收集与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实地记录自己实践的重要资料。为此,很多学者提出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教历”,并以之为基础进行教学研究。

(3)反思与修正

反思和修正是行动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特点和步骤,是整个行动研究的中心环节与核心行动。对问题的界定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是不是可靠、正确,这是我们从事行动研究的教师应该考虑和反思的问题。如:问题界定是否明确?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是否可行?是否便于操作?计划方案是否周详?是否按计划执行?教学策略贯彻如何?是否产生较好效果?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等等。

(4)概括总结

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策略与问题之间关系的一般性原则和教学模式。

(5)行动与检验

第9篇:正能量语录集范文

关键词:唐代方言;宋代方言;方言学;方言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H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1?0184?05

唐宋方言学史研究,既能填补此项断代研究的空白,又为汉语方言学通史、唐宋语言学史、古代语言学通史等学术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也能更正前人关于唐宋方言学的不妥之处。此外,唐宋方言学史中涉及的方言现象,还能为历史方言、现代方言、方言史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古汉语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①。

如何研究唐宋方言学史,目前可资借鉴的成果主要有:张永绵《论方言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 [1]、何耿镛《汉语方言研究小史》[2]、华学诚《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3]、柳玉宏《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综述》[4]、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5]、汪启明《汉语文献方言学及研究》[6]、储泰松《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7]等。总体来看,专门探讨研究策略的不多,而且提出的有些策略也未必适用于唐宋方言学史研究。有鉴于此,我们拟定了几条研究唐宋方言学史的策略,这些策略多为前人未述及或语焉不详者。

一、把重要方言史料纳入讨论范围

前人研究方言学史时,一直把方言史料亦考虑在内,如《论方言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提及古籍注解 和文人笔记等文献中的方言记载;《汉语方言研究小史》王力先生序云:“现在何耿镛同志把汉代经师的笺注和汉代语文著作所反映的方言现象、中古时期的方言记载等方言材料加进去,内容就丰富了……其所搜得的材料是很宝贵的,我们可以由此窥见汉语方言(学)发展的轮廓。”《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摘要》把辞书和经注征引方言称为“文献方言学”,并指出:“中国方言学研究的古典传统是口语方言学和文献方言学并行。”《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认为研究方言学史的方法论原则之一是方言学史与方言史并重,文中说:“(汉语方言学史)更大量的工作则是从各个时代的辞书、类书、注疏、文集笔记中把关于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零散研究爬梳搜罗,并按一定的组织方法进行科学整理。”《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 “系统清理周秦汉晋时期的方言学史料,并兼及这一阶段的方言史料。”[5]该书共收王逸《楚辞章句》22条方言记载,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33条、郑玄注群经67条、高诱注《吕氏春秋》和《淮南子》72条,复从辑本中获得三国时期的方言材料50余条、两晋时期45条等。鲁国尧先生序该书云:“它(按:方言学史)就得囊括这一长时间内的有关方言记载、研究的各种史料,予以甄别、熔炼、分析,做出论断,前人的观点正确者阐发之,错误者驳正之,不足者补充之,还要能提出自己的新见,这新见还要有份量,如果是高见,就更难能可贵了。”

前人论及唐宋方言学时亦是如此。何仲英《中国方言学概论》第七部分“中国学者的方言研究”把慧琳《一切经音义》《切韵》系韵书均视为方言学史料 [8];《汉语方言研究小史》唐宋段重点介绍唐代汉藏对音

收稿日期:2012?05?14;修回日期:2012?12?28

基金项目:2011年甘肃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唐宋方言学材料及其价值”(YYGGS201107)

作者简介:王耀东(1970?),男,甘肃陇西人,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古代语言学文献.

材料和宋代方音材料[2];《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主要依据玄应《众经音义》、窥基《法华音训》和《妙法莲华经玄赞》、慧琳《一切经音义》、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等音义书中的方言史料。

前辈学者把方言史料纳入方言学史,原因有二:一是现存的方言学史料太少;二是重要的方言史料亦蕴含方言研究成分。在研究唐宋方言学史时,我们要广泛钩稽重要的方言史料,尤其是辞书、经注、笔记、集注、地志和佛经音义书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比较零散,须整合后分类述评;辞书和经注材料须考察其共时性;汉藏对音材料的地域性和音值的对等程度不好把握,可暂不予考虑。

二、文献的全面考察和重点考察

相结合

前人对唐宋方言学史的研究,或是简述性或是专题性。最早论述唐宋方言学史的是《中国方言学概论》,此文仅提及慧琳《一切经音义》《切韵》系韵书、颜师古《匡谬正俗》、庄绰《鸡肋编》《宣和遗事》等,显然没有对唐宋文献进行全面考察。此后出现的一批旨在构建汉语方言学史史学框架的专著和论文谈及唐宋方言研究状况时,总是举几个常见的例子,而这些例子都来源于明清学者的称引。唐宋方言学史专题研究有刘红花《方言词研究》[9]、储泰松《唐代音义所见方音考》[10]、王智群《颜注引方俗语研究》[11]、赵振铎《唐人笔记里面的方俗读音》[12]等。李匡乂《资暇集》、沈括《梦溪笔谈》、王观国《学林》、王楙《野客丛书》、周去非《岭外代答》、洪迈《容斋随笔》等书中的方言学成果鲜有提及,对《匡谬正俗》、陆游《老学庵笔记》等书中的方言研究亦未进行深入探析。

全面考察须从《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入手(据初步调查,两种丛书共收唐宋文献近千部)。还要适当考虑元明清以来的唐宋佚文。考察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根据两部丛书的《提要》,结合清代《续方言》系列书,初步确定一批可能含方言学史料的文献;微观层面,把这些文献粗略过一遍,确认蕴含方言学史料的文献(据考察,涉及方言学史料的唐宋文献在百部以上),然后逐本爬梳材料。

重点考察以史志、小学书、笔记和地志为主。史书的艺文志通常刊载方言专著;小学书包括小学专著和辞书,如李涪《刊误》《匡谬正俗》《切韵》系韵书等,佛经音义书也归入此类;《资暇集》《梦溪笔谈》《老学庵笔记》等唐宋笔记中含有大量的方言论述;唐宋地志除有零散的方言记载外,还有完整的方言研究内容,如《岭外代答·风土门》有“方言”和“俗字”两节。

三、合理利用清人辑录成果

最早涉及唐宋方言学史料的是清人《续方言》系列书。这些著作以续补扬雄《方言》为目的,辑录古代方言词语,并兼收少量方言学史料。这类著作有戴震《续方言》(二卷)、杭世骏《续方言》(二卷)、程际盛《补正》(二卷)、徐乃昌《又补》(二卷)、程先甲《广续方言》(四卷)、张慎仪《新校补》(二卷)和《方言别录》(四卷)等。影响较大的是《续方言》《广续方言》和《方言别录》(原名《唐宋元明方言、国朝方言》),其中后两部辑录唐宋方言学史料较多(总量不及我们掌握的十分之一)。《方言别录》把《匡谬正俗》《梦溪笔谈》和《老学庵笔记》等书中成段的方言学史料压缩成了简略的方言记载,抹杀了作者对方言的认识和思考。

《续方言》系列书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主要有:材料遗漏尚多,不标原始出处,所注出处有误,截取方言句段不合理,文字错讹脱漏,误判方言史料,朝代名与地名相混,自乱其例等。如杭世骏《续方言》辑录方言材料522条,时人评价很高。然《补正》校正67条,超过原书十分之一。《新校补》又“是正者十之七八,芟补者十之五”。凡此种种,笔者暂不赘言,拟另撰《清人辑录唐宋方言材料之失》一文详叙。

尽管如此,《续方言》系列书仍是研究方言学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初次排查含有方言学史料的唐宋文献时,可把《续方言》中出现的直接认定;同时,通过与《续方言》比对,弥补搜集时遗漏的古籍和材料。

四、全面概述和重点讨论相结合

一部完整的唐宋方言学史,既要全面概述其整体面貌和具体特点,又要重点讨论代表性成果。

全面概述的内容至少应包括:①唐宋方言史料状况,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概述。②唐宋方言研究状况,除介绍出现过的专著外,还要概述唐宋人研究方言的特点和内容。据我们了解,特点有:唐宋学者多以“论述”的方式进行方言研究,方言研究语音和词汇并重,有些研究是无意为之,注重揭示古今诗文中的方言等;内容有:关于方言观的论述,关于各地方言现象的论述,关于南北方言的论述,关于方言本音本字的论述,关于方言名源的论述,关于诗文中方言的论述等。

重点讨论的内容应包括唐宋人的方言观、方言专书和知名学者的方言研究,兹简要分述如下。

(1)唐宋人方言观包括:方言自古就有,各地方言不同;方言为通语之讹;方言多为通语音转而来,重音不重形;方言皆有所本,多为古语之遗;南北方言具有互动关系;方言形成自有原因等。

(2)唐代有李商隐《蜀尔雅》(三卷),北宋有王浩《方言》(十四卷)、王资深《方言》(二十卷)、吴良辅《方言释音》(一卷)等。这些著作虽已亡佚,然史志均有记载,如《直斋书录解题》卷3:“《蜀尔雅》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馆阁书目》。按:李邯郸云:‘唐李商隐采蜀语为之。’当必有据。”

(3)唐代研究过方言的学者有慧琳、刘知己、李涪、颜师古、刘肃、段成式、封演、李匡乂等,宋代有沈括、项安世、王楙、王观国、朱熹、郑樵、洪迈、胡仔、陆游、周去非、俞琰等。方言学史要归纳他们方言研究的成就,指出其对前代方言学的继承和对后世方言学的影响。对《匡谬正俗》《刊误》《资暇集》《容斋随笔·四笔·南北语音不同》(卷9)《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卷29)《学林·方俗声语》《老学庵笔记》等著作,既要进行宏观评述,又要从微观方面揭示作者表达的方言观和反映的方言现象。

在全面概述和重点讨论、宏观评价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唐宋学者研究方言的方法、理论、经验及历史条件,探讨唐宋方言学的发展道路及其内在规律,构建符合客观实际的唐宋方言学史的史学框架。

五、参考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罗常培《中国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的草创之作;[13]许宝华、汤珍珠《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4]《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汉语方言学导论》第九章“方言学史概要”、[15]张玉来《方言音韵研究小史》、[16]游汝杰《汉语方言学的传统、现代化和发展趋势》[17]等勾勒了汉语方言学史的大致脉络;《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则是唯一的断代研究。这些著作给我们提供了方言学史的写作范式。

唐宋方言学史的研究,根据学者研究的自觉程度和所取得的成就,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20至80年代。这个阶段的研究多为印象性的简述或少量的材料辑录,学者们还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提到学术史的高度。主要成果有:《中国方言学概论》、崔骥《方言考》[18]、周祖谟《问学集》、[19]丁介民《方言考》、[20]周法高《中国方言学发凡》②和张永绵《论方言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等。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这个阶段学者研究方言学史的自觉性加强,出现了方言学简史和断代史,其中有些涉及唐宋方言学史的内容。主要成果有:《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等。也有专门探讨唐宋方言学的论文,或是专题研究,如徐时仪《北宋王浩、王资深曾著有》 [21];或是宏观概述,如《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综述》。此类成果还有时永乐、门凤超《唐代的方言著作》 [22]、汪寿明《与方言》[23]、马重奇《方言考——兼评张慎仪所辑唐宋方言》[24]、刘晓南《从历史文献的记述看早期闽语》[25]、冯庆莉《和的方言词比较研究》[26]、刘晓南《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27]、刘晓南《朱熹与闽方言》[28]、钱毅《从笔记、文集等历史文献看唐宋吴方言》[29]等。

第三阶段为2010年以后。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全面探讨唐宋方言学和方言学史料。《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首开风气,谈及如下内容:唐代文献方言记录概览,唐人对方言的记录和描写,唐人对方言现象的认知等。其后王耀东《唐宋方言学材料考论》首次对唐宋方言学史料进行了大范围的搜集和系统讨论。[30]

上述成果能为研究唐宋方言学史提供一些材料、方法和观点。

六、辩证对待前人观点

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前人的某些观点进行辨正,试举数例。

(1)《中国方言学概说》、陈钝《旧籍中关于方言之著作》[31]《汉语方言研究小史》《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陈炳迢《辞书概要》[3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33]等均认为唐宋时期未出现过方言专著。《汉语方言研究小史》说:“这一时期(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关于方言研究的专门著作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研究音韵的著作或者其它文献资料中找到这一时期方言差别的零星记载。” [2]何先生此说欠妥。首先,唐宋时期出现过方言专书。其次,我们从唐宋研究音韵的著作中很难找到理想的方言学材料。再次,唐宋方言研究的成果不限于一些方言差别的零星记载。

(2)许多学者在谈及唐宋方言研究时总把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该书卷19有“俗语有所本”一条)作为代表。《论方言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只提了《困学纪闻》和《齐东野语》;《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只提了《匡谬正俗》和《困学纪闻》;《汉语方言学导论》也只提到了这两部著作;[15]《辞书概要》说:“这段时期,兼录方俗词语的书有唐颜师古的《匡谬正俗》,宋赵叔向的《肯綮录》、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明陶宗仪的《辍耕录》等。但它们都不是方言词典专著,收录也很少。”[32]经考察我们发现,《困学纪闻》“俗语有所本”一条中没有出现一个地名,王氏只在古文献中找到了这些俗语的原始出处,该书与方言研究有很大距离。

(3)《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综述》认为:唐宋类书和清代的一些重要的辑佚著作如《小学钩沉》《邃雅斋丛书》《汉学堂丛书》《玉函山房辑佚书》《小方壶斋丛书》《小学钩沉续编》等都有六朝唐宋方言学材料。这一提法也许适用于六朝,但未必适用于唐宋。因为唐宋类书中的方言学材料极少,即使有几条,也因类书的抄撮性质,未必有共时价值;清代辑佚书所收佚书基本上是唐以前的,鲜有唐宋方言学材料。

七、在汉语方言学史上定位

举凡学术史,必是横向分析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在对唐宋方言学史料进行大范围的搜集和系统讨论的基础上,还须考察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代以及元明清的方言研究,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和语言政策,在古代文化史、古代语言学史、古代方言学史的大背景下对唐宋方言学在学术史上定位。

南北朝以前的方言研究,《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论之甚详。南北朝方言学史料,据我们初步了解,只有刘延明《方言》(已佚)和少量的方言记载。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文献大量散佚的客观原因外,恐怕这个阶段方言研究处于低谷是主要原因。较之南北朝,唐代方言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蜀尔雅》,颜师古等学者也均有方言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期方言研究仍处于低谷。宋代出现过王浩《方言》等三部方言专著,沈括等一批学者也参与了方言研究,民间可能还印行关于方言的小册子,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与宋代杂剧、话本等俗文学的繁荣有关。元代出现了反映北方方言的名著《中原音韵》。明代有李实《蜀语》、岳元声《方言据》等方言专书,也有《韵略易通》《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等一批反映方音的韵书韵图,还有《问奇字》《菽园杂记》《字学元元》等记载方言的笔记杂记。至清代,方言研究达到全盛,具体表现在:编纂了一批续补扬雄《方言》的著作;撰写了许多调查、辑录和考证方言俗语的著作,如钱大昕《恒言录》、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钱坫《异语》、翟灏《通俗编》、梁同书《直语补证》、张慎仪《方言别录》、钱大昭《迩言》等;做了校勘疏证扬雄《方言》的工作,如戴震《方言疏证》、卢文弨《重校方言》、刘台拱《方言补校》、钱绎《方言笺疏》、王念孙《方言疏证补》等;出现了一些研究方言音韵的著作,如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陈澧《 广州音说》等;民间流传着各种地方韵书,如福州的《戚林八音》、漳州和厦门的《雅俗通十五音》、潮汕的《潮汕十五音》、广州的《千字同音》、徐州一带的《十三韵》、武昌的《字汇集》、江西靖口一带的《辨音摘要》、河北一带的《五方元音》等。另外,研究戏曲声律的著作和地方志也涉及方音材料,如王德辉、徐沅《顾误录》和段玉裁参编的《富顺县志》、俞樾参编的《续天津县志》和《上海县志》、钱大昕参编的《长兴县志》和《鄞县志》、杭世骏参编的《乌程县志》和《平阳县志》等。

纵观古代方言研究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给唐宋方言学史做出比较合理的定位。《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把宋元之际视为方言研究走出低谷而承前启后的时 期[5]。《汉语方言学导论》则认为:“如果说汉代是传统方言学的勃兴期,那么隋唐宋元应该是衰微期。”[15]

注释:

本文所说的“方言”仅指汉语的地方变体,不包括无地域名的俗语、少数民族语和社会方言。方言学史料须有明确地域名或根据语境可推知地域。

周法高的《中国方言学发凡》载台湾1955年《中国语文研究》,笔者仅见目录而未见原文。

参考文献:

[1]张永绵. 论方言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J].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963(1): 97?106.

[2]何耿镛. 汉语方言研究小史[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4: 37?44, 28.

[3]华学诚.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1): 66.

[4]柳玉宏. 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综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28(6): 49.

[5]华学诚. 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修订本)[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6, 17.

[6]汪启明. 汉语文献方言学及研究[A]. 中国语言学(第四辑)[C].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87?192.

[7]储泰松. 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J]. 语言科学, 2011, 12(2): 113?123.

[8]何仲英. 中国方言学概论[J]. 东方杂志, 1924, 21(2): 31?63.

[9]刘红花. 《广韵》方言词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02.

[10]储泰松. 唐代音义所见方音考[J]. 语言研究, 2004, 24(2): 73?83.

[11]王智群. 《急就篇》颜注引方俗语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1(5): 102?104.

[12]赵振铎. 唐人笔记里面的方俗读音[A].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第三辑)[C]. 成都: 巴蜀书社, 2000: 346?359, 268?293.

[13]罗常培. 中国方音研究小史[J]. 东方杂志, 1934, 31(7): 141?154.

[14]许宝华, 汤珍珠. 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J]. 语文研究, 1982(2): 122?132.

[15]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导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189, 199.

[16]张玉来. 方言音韵学研究小史[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1): 97?99.

[17]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的传统、现代化和发展趋势[J]. 中文自学指导, 2007(1): 33?38.

[18]崔骥. 方言考[J]. 图书馆学季刊, 1932, 6(2): 194?194.

[19]周祖谟. 问学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6: 494?656.

[20]丁介民. 方言考[M]. 台北: 中华书局, 中华民国五十八年: 66.

[21]徐时仪. 北宋王浩、王资深曾著有[J]. 文献, 2005(2): 279.

[22]时永乐, 门凤超. 唐代的方言著作[J]. 文献, 2007(2): 66.

[23]汪寿明. 《广韵》与方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1): 33?39.

[24]马重奇. 《类篇》方言考——兼评张慎仪《方言别录》所辑唐宋方言[J]. 语言研究, 1993(1): 136?143.

[25]刘晓南. 从历史文献的记述看早期闽语[J]. 语言研究, 2003(1): 61?69.

[26]冯庆莉. 《广韵》和《集韵》的方言词比较研究[D].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27]刘晓南. 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 36?45.

[28]刘晓南. 朱熹与闽方言[A]. 汉语历史方言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56?78.

[29]钱毅. 从笔记、文集等历史文献看唐宋吴方言[J]. 社会科学家, 2010(1): 150?153.

[30]王耀东. 唐宋方言学材料考论[D].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 2011.

[31]陈钝. 旧籍中关于方言之著作[J].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 1929(8): 112?122.

[32]陈炳迢. 辞书概要[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200.

[33]周振鹤, 游汝杰. 方言与中国文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11.

The Research Tactic for the History of Tang and Song Dialectology

WANG Yaodong

(Mobile Station for the Post-doctors i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