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徽作文题范文

安徽作文题精选(九篇)

安徽作文题

第1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中考作文历来就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安徽中考考试统一命题,中考作文题目各市都统一。

2017年安徽省中考依旧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各地组织考试。考试结束后,中考阅卷工作由各市教育部门组织,分数线的划定和录取也是各市自己进行。中招录取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除了分数之外,还会考虑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来呈现结果。

2017年安徽马鞍山中考作文题目:这就是我的承诺

第2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中考作文历来就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安徽中考考试统一命题,中考作文题目各市都统一。

2017年安徽省中考依旧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各地组织考试。考试结束后,中考阅卷工作由各市教育部门组织,分数线的划定和录取也是各市自己进行。中招录取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除了分数之外,还会考虑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来呈现结果。

2017年安徽宣城中考作文题目:这就是我的承诺

第3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导语】愿我的临别赠言是一把伞,能为你遮挡征途上的烈日与风雨。

6月14日,安徽2018年中考首场语文科目开考。据宣城考点的考生们介绍,今年中考语文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原来我也很____》。

“给一段导语,软弱可以变坚强,自大可以变谦虚……然后引出作文题——原来,我也很……”

“作文题不是很难,都有话说。”部分考生表示。

不过据部分考生透露,今年中考语文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题目。“古诗文默写,原来是选做题,8选6或10选6,今年是全写。”另外,“阅读题一般考议论文和记叙文比较多,没想到今年考了说明文,很意外。”一名*说。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中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第4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题目:假定你是李华,暑期在伦敦学习,得知当地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请写一封信申请做志愿者。内容包括:

1、写信目的

2、个人优势

3、能做的事情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第5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要给反对者辩难的机会

“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为什么不做这件事?” 萧伯纳此语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不得而知。可否这样理解:大凡行事都要弄个明白。此事做得做不得?为什么可做?为什么不可做?在做出最终的决定前,要允许赞成者与反对者进行充分的辩难论证,在此基础上再下结论。

我国远古时代,每逢大事,除大臣进行廷辩之外,为慎重起见,还要进行占卜,请专人就卦象展开阐释、辩诘,真可谓慎之又慎。这种对事前的分析辩难,充分反映了先人对自然与人事的一种敬畏。这样一种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但自从“愚公移山”“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盛行之后,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吹到了天上,罔顾客观条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干快上,力争上游,只争朝夕,终于,大跃进导致盗劫,大革命导致大劫难。人在干,天在看,逆天而行,必遭天谴。

导致这些为害至烈的做法的背后,是容不得反对者的意见,甚至对持不同意见者进行打进迫害,甚至从肉体上消灭,从思想上搞臭。这种思想的流毒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危害至深,至今还弥漫在我们的周围。倘若追本溯源,则是极权专制的毒素在作祟。唯我独尊,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正是有这样的的土壤,才生长出了这样的毒瘤。以致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活剧屡屡上演,代有相承。

君不见,有着七百余年历史的北京古城,早已随着开国者们的宏图大志消逝在了历史的云烟中,仅残留一鸿半爪,供人凭吊。想当初,以梁思成为代表的持异见者,人微言轻,何曾得领袖的半点垂怜。众多反对者早已被长官意志所挟制,哪里还敢进行质疑!哪里还有质疑的空间!只允许谈论“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却早已堵死了“为什么不做这件事?”的言路,北京城的结局就不言自明了。

当时,梁先生的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但我敬佩梁先生的这种精神,以血肉之躯抵挡隆隆作响的专制机器,不仅需要卓识,更需要胆量。

好在像梁先生这样的铮铮硬汉,不乏其人。不必提彭德怀的万言书,不必谈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也不必叹黄万里命途舛,历史已经证明,真理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只是,更多的古城正在消逝,千百万饿殍的灵魂未得安抚,华夏民族正陷入人口困境,三门峡大坝的教训仍未吸取。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大悲剧!

黄万里教授生前曾说过:“我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屡屡上书中央,先后六次,屡挫屡上。我要求中央领导给我三十分钟的时间,听我汇报就可以把问题讲清楚,可惜无此机会。当年三门峡还让公开辩论七天,现在没有人和我辩论,杂志上也不刊登我的不同意见,我是看不到三峡建成后的后果了。你们还能看见,帮我记着看看,但愿我的话不要言中,否则损失太大了。”

第6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为了促进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其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印象安徽之主题旅游发展模式,主要阐述印象安徽之主题旅游的优势、意义和可行性等,以及在安徽省旅游资源和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具体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主题旅游模式和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主题旅游;资源整合

一、安徽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安徽省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 ,时空流转、自然形成的山水 风光,朝代更迭、历史传承的人文古迹。在安徽,古城、古牌坊、古运河、古战场、古民居等历史遗存十分丰富 ;安徽山水灵秀,千姿百态 ;湖泊众多,风情万种 ;遍布于江准大地的名秀水和森林湿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国家A级景区400余处。[1]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安徽景点众多,灵动秀丽,为古今中外惊叹。

(一)旅游资源的优越性

1、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且密集程度高

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省份,也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量占全国的4.20%,部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国的2.7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占全国的3.0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2.00%。[2]既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又有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

安徽省的自然景观以黄山为代表,景区植被覆盖率高。省内拥有6个部级自然保护区,28个部级森林公园,3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山一湖”的自然景观正成为让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安徽省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遍及全省。不管是高高翘起的马头墙,还是矗立着的牌坊,甚至是婉转悠扬的黄梅戏小调,都是安徽文化的一部分。

2、 安徽省资源独特,知名度高,资源地位高

安徽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中令人称叹的黄山就是安徽的地理标志之一,黄山景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省内现有10处部级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地质公园,28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森林保护区,11处国家水利景区,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安徽省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3]

(二)旅游业发展的局限性

1、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集中在皖南

虽然安徽省知名景点众多,但南北分布不均,在地理上体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大部分知名度大、等级高、集群性好的景点集中在皖南,而皖北旅游区则在资源分布上显示出其弱点,自然资源分布少,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不够,严重影响了安徽省旅游业均衡发展。[4]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2011年省旅游总收入高达1891.6亿元,成为支柱产业。在取得了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省内旅游业发展不协调,南强北弱,差距较大。[5]

2、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整合,开发过程中景观破坏严重

安徽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古村落和建筑而闻名,但是这些旅游资源是最易受到破坏。一方面,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例如渣济的古村落风貌已经被破坏,随着游客增多,旅游景区的坏境也极剧恶化;另一方面,古村落与古镇的很多建筑已经年久失修,毁坏严重。

二、安徽省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探究――主题旅游

(一)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优秀的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强强联手,通过旅游资源彼此之间具有的互补作用,整合后能够加强总体实力,尤其类型不同的旅游资源通过整合可以优势互补,增强竞争能力,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整合能在规模上形成集群效应,例如苏州园林群的整合,使之在规模、名气上都得到了提升,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对于安徽省的旅游资源整合而言,旅游产品成系列、旅游景点成规模、旅游路线成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安徽省旅游重头戏都放在皖南,带来的弊端有二:皖北的旅游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南重北轻”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皖北旅游业发展;此外,皖南景点以自然风景区和古村落著名,该区生态坏境脆弱,植被容易被破坏,由于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黄山景区部分景点不得不开始采取轮休来恢复生态环境,旅游资源重新整合势在必行。

(二)主题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省内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使得皖南、皖北的交通联系更加快捷方便

(1)航空:安徽省民用机场现有合肥、黄山、阜阳、池州4个,其中合肥和黄山机场沟通了广大外省和港澳同胞和国外游客,对开发国内国外旅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2)公路:2013年底,安徽省公路总里程达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521公里,全省南北向6小时过境、东西向3小时过境。合宁、洛宁等高速公路更是带来大量外省游客。

(3)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和合福客运专线通车成为安徽高铁网络重要的骨架。宁安城际铁路将南京、池州、安庆等地贯通,而合福专线将合肥、黄山等多市连接在一起。[6]目前安徽省已经确定的高铁线路一共有十条,也为景区的南北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2、皖北的接待能力增强,为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安徽省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力打造景点知名度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皖南古村落在景区增设现在化卫生间、垃圾筒、宾馆、ATM机等,完成以服务旅游业为主,满足游客需要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景区还对受损古建筑进行修葺,增设商业街、小吃街、步行街、观景台,形成集娱乐、商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娱服务体系。随着景区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接待能力增强,为省内资源整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和从业素质的提高为安徽旅游的发展增添动力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知识领域非常广泛,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安徽省注重旅游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软实力,使旅游业朝着更加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4、小众旅游群体对主题旅游的偏爱

主题旅游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明确市场定位的旅游,又称为“专项旅游”或“特种旅游”,它是具有专题专项性质的具体旅游活动形式,同时,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主题旅游是相对小众的旅游形式,需要强大的文化背景支撑才可以实施。[7]随着人们对主题旅游的了解和喜爱,目前市场上已推出为游客量身订制的主题旅游产品,例如以朝圣、徒步、摄影、美食、滑雪等为主题的旅游,其抓住游客的核心需求,使游客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地特色与文化。

三、印象安徽之主题旅游的整体规划方案

主题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具有行程特色突出的特点,是当下时髦的旅游形式。[7] 当前主题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新颖的模式和丰富的主题也将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机会。

安徽主题文化旅游是基于资源共存性上的一种整合,形成精品旅游路线,提高旅游景点的集群效应和竞争能力。在该规划中主要提出了“文化之旅”“美景之旅”“健体之旅”“休闲之旅”四个主题。

1、 文化之旅

安徽省旅游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气息,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安徽省不仅有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和民居,还有独具特色的安庆黄梅戏曲文化。在特色鲜明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设计了“纸寿千年”宣城民间的宣纸文化游;“青砖小瓦”徽派建筑游;“古色古香”思霉琶窬佑危弧盎泼肥苯凇卑睬旎泼废诽逖橛危弧耙淮徽商”徽商文化游等一系列的主题,既有千年文化底蕴,又有近代文艺气息,可以满足游客对于文化之旅的需求。

2、美景之旅

安徽省美景以山水称绝,黄山风景怡人,驰名海外,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佛教文化熏陶的灿烂辉煌;天柱山是部级森林公园,被道教尊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是道教文化的典型代表;水以长江和淮河为代表,沿河形成了很多秀美的湖泊,如点缀合肥的巢湖,镶嵌在蚌埠的龙子湖,双龙戏珠的太平湖等。

3、健体之旅

经过合理规划的旅游具有强身健体作用,对一些疾病具有辅助治疗功效,其价值对于久居城市的人尤为明显;安徽省山环水绕,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适合周边城市人群休闲健体的需求,不仅能感受旖旎风光,更能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慢节奏生活。

4、悠闲之旅

对于游客来说,各地最具有吸引力的莫过于当地的吃食,徽菜是中国菜系之一,彰显了当地人的生活理念、伦理文化。徽派美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不论是在一顿丰盛的徽菜佳肴还是街头叫卖的小吃,都显示了这里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四、主题旅游模式资源整合的意义

安徽省的主题旅游旨在平衡南北旅游业的差距,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其具有以下意义:

1、带动安徽省旅游的规模化发展。目前该省仍未摆脱旅游业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省不相称。主题旅游的发展可以使旅游资源集群,从而带动整体旅游的发展。

2、形成优势精品路线。个性化、差异化的路线将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不同景点的整合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可以改善旅游固有模式和消费结构,还可以优化旅游资源,发挥其优势最大化。

3、打破时间、空间和主体三方面限制。在安徽交通网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省内南北旅游资源将进一步集聚并加以改造,从而发现更好地开发徽风皖韵的旅游形象,打造安徽品牌。

[参考文献]

[1]胡学凡.壮大提升旅游经济“难忘交徽”续写华章[J].半月谈,2013,(15):91.

[2]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3).69.

[3]陶启云,修红.论皖南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9)852

[4]王群,章锦河.安徽省域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规划研究[C].循环・整合・和

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5]曹飞翔.条高铁撑起安徽G时代.EB中安在线―新安晚报2010.11.6.

[6]索安生.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探析[J].社科学论,2012,(6):224-235.

[7]阴洁.旅游发展新趋势――主题旅游.吉林才智杂志旬,2013,(34).

第7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1月18日,王金山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数字安徽”,要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网建设、重点产业信息化改造为突破口,搭建公用信息交换平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初步建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4月20日,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王金山省长的重要批示和省政府的部署,组织成立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

4月21日,第二届中国安徽国际技术博览会暨第六届安徽省计算机文化周活动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9月5日,安徽省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电子商务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安徽省电子商务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电子商务在安徽省的推广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安徽省组团参加了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安徽省软件产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受到信息产业部和软博会组委会的好评。

11月19日,安徽省政府以皖政[2003]89号文件印发了《“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2007年)》,作为数字安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2月20日,2003安徽省首届物流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

2004

4月5日,王金山省长主持召开安徽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加快数字安徽建设的有关问题,同意成立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同意成立省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小组,设立综合性的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决定召开全省数字安徽建设工作会议。

4月16日,文海英副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安徽省在进出口领域开展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工作。

4月29日,黄海嵩副省长受王金山省长委托主持召开数字安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2004年数字安徽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安排,讨论通过表彰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并原则通过《“数字安徽”建设管理办法》。

5月9日,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召开,王金山省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大会的召开对推进 数字安徽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月25日,安徽省政府发文正式提出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将数字安徽建设列入6大工程之一――信息工程。要求围绕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形成数字安徽的基本框架。

6月9日,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常务副省长任海深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6月18日,2004年安徽省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隆重开幕。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家以出口商品为主的网上交易会,是安徽省电子商务应用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7月18日,安徽有线数字电视正式开播,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平出席开播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数字电视的顺利开通,标志着数字安徽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标志着安徽省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8月3日,由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电子商务大赛安徽赛区竞赛在合肥正式启动。此次大赛对推动安徽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8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以皖政办[2004]64号文件印发了《“数字安徽”建设管理办法》。这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安徽建设的规范和管理,对推动数字安徽建设健康发展,促进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月4日,安徽移动公司在安徽省最后一个不通电话的乡镇――休宁县白际乡举行基站开通仪式。这标志着安徽省已完成“乡乡通电话”攻坚工程,实现了乡乡通电话。

9月22 日,安徽省政府内部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这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9月24日,安徽省政府召开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小组会议。会议研究了安徽省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有关问题,同意成立安徽省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徽省信息产业厅。

10月18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组副组长王京和率检查评估组赴安徽金寨县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组对安徽省金寨县站点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安徽省建立的“建管学用”机制得到了检查评估组的一致好评。

11月18日,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信息化应用案例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安徽展团展示的信息化应用受到国信办、信息产业部和大会组委会的一致好评。

12月17日,由安徽省国资委、信息产业厅、科技厅共同主办的全省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效论坛在黄山太平隆重开幕。

12月31日,安徽省信息产业厅机关内部刊物《安徽信息化》期刊创刊两周年。数字安徽网站自2003年7月1日正式开通以来,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运行,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已逐步成为安徽省知名的门户网站。

2005

4月18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挂牌运行。这标志着安徽省信息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月1日,安徽省电子认证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8月10日,安徽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大

会对2004年度全省优秀政府网站进行了表彰。

9月20日,全国公安信息化应用芜湖现场会在安徽省隆重召开。

11月9日,安徽电信杯数字安徽知识大赛在安徽电视台演播厅落下帷幕。

11月29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率省信息产业厅厅长贺凌、副厅长吴晓明等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部委汇报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试点省申报工作。

12月10日,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共同主办的“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开幕。

12月16日,安徽省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会议暨第二届企业信息化论坛胜利召开。

2006

1月7日,马鞍山市信息产业办公室揭牌仪式在市政府六楼会议室举行。这是安徽省继滁州、芜湖之后成立的第三个市级信息产业办公室(局)。

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召开第四届(2005)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和经验交流会。安徽省政府网站在省级政府(含直辖市)网站绩效评估排名中取得全国第六位的好成绩。

2月1日,由安徽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安徽人民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具体承办的 《数字安徽》专著正式出版发行。

4月21日,2006第三届中国安徽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暨信息化建设五年成果展取得圆满成功。同期举办的“数字安徽与和谐社会”专题高层论坛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6月19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复同意安徽省舒城县和宁国市作为部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

7月19日,受王金山省长委托,黄海嵩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安徽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安徽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和《全省新农村千村百镇信息化建设方案》。

8月29日至9月1日,安徽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黄山市黄山区举办了学习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安徽省17个地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和各市信息中心主任参加了专题研讨班。

9月5日,省政府英文网站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9月18日,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档案信息化试点工作。安徽省档案局承担的 “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试点。

9月21日,由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安徽省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知识技能大赛正式开赛。

10月18日,安徽省参加全国第二届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

10月28日,安徽省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这标志着安徽省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0月31日,安徽省电子认证证书首发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电子认证证书的应用在安徽省正式启动。

12月12日,安徽省政府在合肥隆重召开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和《全省新农村千村百镇信息化建设方案》等信息化规划。这些规划的颁布实施,将对安徽省“十一五”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月29日,信息产业部批复同意安徽省阜阳、芜湖两市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

2007

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召开第五届(2006)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和经验交流会。安徽省政府网站以总分67.07分的成绩列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第四位,较2005年上升了2位。合肥市政府网站以总分60.78分名列全国333个地市级政府网站的第17位,较2005年上升9个名次。休宁县、颍上县政府网站分别位列全国402个县级政府网站的第10位和第11位。在安徽省地市级政府网站中,合肥、铜陵、六安、黄山和芜湖等市政府网站分列省内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前5名,合肥、铜陵政府网站进入全国前50名。

3月10日,安徽省千村百镇信息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省农委等有关部门在全省选择了125个乡镇和1132个行政村开展千村百镇信息化示范点项目建设。当年计划投入650万元,选择61个乡镇和211个行政村,先期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服务站(点)试点。

4月2日,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省电子政务检查工作全面展开。

4月27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合肥召开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安徽省档案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情况。中心采用的“标准先行、分步实施”策略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高度评价。

4月29日,受省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王金山的委托,安徽省副省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海嵩主持召开了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数字安徽”五年建设总结表彰工作,并以省政府的名义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第8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一、立足中心,打造外宣新品牌

1.审时度势,凝聚对外传播共识

安徽作为中部地区发展较快的省份,近年来,积极实施对外大开放战略,专门出台《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企业“走出去”十分活跃。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700家企业扬帆海外,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皖企对外投资合作市场已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有对外投资,投资方式由单一型“点对点”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集约式、产业链投资延伸,成为对外开放的一大亮点。省委外宣办审时度势,主动与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国资委等联系沟通、达成共识,通过组织“安徽企业在海外”系列采访调研活动,把外宣、外事工作与外经、外贸、外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外大力宣传安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也向全国、向世界展示转型跨越、创新奋进的美好安徽崭新形象。活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把此项活动纳入安徽省重大对外交流合作人文类重点项目。

2.创新形式,采访与调研相结合

此次活动的创新在于有别于以往单纯对外采访报道的做法,将集中采访和深入调研结合起来,在大力宣传安徽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外创业兴业典型事迹的同时,也总结归纳安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全面剖析安徽企业在“走出去”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更多安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2015年,原省委书记王学军在“安徽企业在非洲”采访调研总结报告上做出专门批示:“用好此成果,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那里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根据批示精神,省委外宣办联合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国资委等部门组织“安徽企业在非洲”报告会。会上,“走出去”企业代表介绍了非洲投资环境、发展空间,分享了在非洲发展的苦与乐,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国资委介绍了支持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和具体举措。参会企业纷纷表示,通过采访调研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非洲的政治状况、金融制度、资本市场、招商政策等第一手信息资料,交流了安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收获很大。

二、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外宣新突破

1.把握导向,采访报道深入全面

此次系列采访调研活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我们提前做好相关背景资料准备,了解所到国家和所到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围绕宣传主题,制定宣传报道方案,细化发稿内容,明确发稿任务,要求重要稿件需经省委外宣办、省商务厅、省外办共同把关,确保报道内容准确、导向正确。参加活动的媒体人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恪守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工作纪律,既坚持正面宣传方针,又注意把握好形式和角度,在报道中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着力讲述安徽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生动故事;传播安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展示安徽企业和安徽人拼搏奋斗、友爱奉献的良好形象。

2.集中发力,宣传报道亮点频现

参加采访调研活动的省直媒体创新思路、精心策划,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开设专栏专题,整版跨版、图文并茂,浓墨重彩地宣传展示安徽企业在非洲和东盟的发展成就。“安徽企业在非洲”和“安徽企业在东盟”采访活动共推出系列原创稿件140余篇。《安徽日报》刊发的《扬帆出海,牵手东盟再创辉煌》、安徽电视台播发的《文化扬帆竞争中行得更远》、《市场星报》刊发的《印尼深山老林闯出“安徽精神”》等一批重头稿件全方位展示皖企发展成就和精神风貌,在受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新安晚报》集中推出八篇安徽企业在非洲专题报道,被国内外百余家媒体转载。同时,省直媒体还加强向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供稿。省委外宣办安排安徽在海外的26个外宣窗口阵地转发采访稿件,通过广泛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改进方式,宣传报道效果最大化

讲故事最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此次采访报道,各新闻媒体积极改进报道方式,把讲故事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每篇报道都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从普通读者易于感知、喜闻乐见的小事着眼,力求讲好精彩“安徽故事”。如《安徽商报》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和串联点,以企业发展为轴线,组合式地开展报道,推出专版,刊发“现代鲁滨逊原始森林开山辟地”“韩国人在泰国选择了安徽民企”等多篇文章,通过讲述普通安徽人在海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故事,体现安徽企业“走出去”的奋斗历程。在改进报道方式的同时,各媒体还注重运用新兴传播方式及手段。《安徽日报》官方微博全程跟进,开设专栏,面向74万微博粉丝,图文并茂地了记者21条专栏稿件。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同步将六篇报道在安徽广播网、安徽之声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转发,采写了新闻专题《安徽企业深耕非洲》,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安徽台海外播出平台播出。中安在线新闻网站开设专题汇集各家媒体的相关报道,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的集中报道,并通过中安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同步转发。《市场星报》在官方微博设置《安徽企业在东盟》的话题,制作《安徽企业在东盟》动漫H5。采访报道推出以后,不少企业来电反馈:通过安徽企业在海外的报道,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在国外的投资、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希望媒体为他们到国外投资发展牵线搭桥。

三、树立大外宣理念,不断开拓外宣新领域

1.强化意识,积极主动融入开放大格局

外宣工作是对外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对外开放也为外宣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和丰富的新闻素材。对外传播要自觉地站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去研究工作、找准定位、推进落实。近年来,安徽省委外宣办紧紧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对外大开放战略,把外宣工作放在对外大开放的格局中去思考谋划,将外宣工作与外事、外资、外贸、外经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安徽企业在海外”采访调研活动,实现“五外联动”、资源整合,既丰富了外宣工作渠道,又拓展了外宣工作空间。系列采访调研活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誉和社会的良好反响,收到了“合作共赢、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2.凝聚合力,共谋企业走出去

“安徽企业在海外”系列采访调研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在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外宣、外事、商务、国资等部门分工合作,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省委外宣办、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国资委按照总体部署,各司其责,无缝对接,效果显著。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市场星报》等省直主流媒体,选派骨干记者参加采访,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企业是对外开放的主体,做好企业外宣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好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此次“安徽企业在海外”系列采访调研活动,相关企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主动对接,所有采访企业都根据报道需要,精心准备采访点和素材,做好采访服务工作,为整个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9篇:安徽作文题范文

   关键词:解放思想;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

安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当前,安徽正处于奋力崛起的关键阶段,既承担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落后的人口素质,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这些种种问题都对安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安徽的省情决定了安徽必须走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安徽崛起的应有之意。可以说,安徽崛起的过程也就是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根据中国社科院2007年公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中,安徽位居中游。由此可见,安徽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具有较大潜质和发展空间的,而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徽奋力崛起首先需要的就是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安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成败。

   一、解放思想需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立足省情,千方百计转变观念,勇敢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调的也是发展。作为我国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发展更是安徽当前最大的政治、最迫切的任务。根据我省的“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国民经济将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也将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如果届时能顺利完成这一规划,安徽的发展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安徽在发展,全国也在发展.而且很多省份的发展速度都超过我们。与安徽毗邻的江苏,2010年gdp要达到29,000亿元,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浙江gdp达到2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河南gdp达到16,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后.安徽生产总值才能过万亿.而河南的gdp却早已超过1万亿元,广东、山东、江苏等已超过或接近2万亿元。由此可见,安徽未来的发展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与安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安徽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上,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过于陈旧。而安徽要想迎头赶上,发挥后发优势,所能依靠的也是解放思想。

   事实上,在安徽省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是不乏解放思想的先例的。敢为天下先的安徽人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引导了全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的大潮。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始于安徽,安徽的改革始于农村”,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实现了大包干,并且取得了成功。而后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包产到户在全省进行了推广,此举轰动了全国。继而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农业学大寨”的旧框框被完全打破,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计划经济之后,商品经济和民营经济刚刚有所抬头,当全国大多数地区都还在对这一新生事物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时,安徽的市场却空前繁荣,民营经济办得红红火火,芜湖的“傻子瓜子”更是驰名全国,在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支持后,全国的市场都放开了,安徽为全国做出了榜样。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央再次将改革的重点放到了广大的农村,中央将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首先放在安徽进行试点,安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安徽是具有解放思想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的,也是非常善于把握历史机遇的。但是时至今日,当省内外学者在研究安徽的发展时,仍然一针见血的指出,制约安徽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原因何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上,安徽的解放思想是有亮点的,但是却没有形成以点成线、由线带面,全省解放思想促发展的大好局面。在一些干部的脑海里,还是摆脱不掉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不够坚决有力。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改革的深度、开放的程度。安徽要想扭转落后局面,获得新的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新的时代要求不断创新。目前,安徽的发展面临的不仅仅是项目、资金、人才、环境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省崛起的目标,就一定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安徽需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立足省情,从解决我省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秉承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精神,保持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敢于负责、一抓到底的作风,千方百计转变我们在所有制问题、计划经济、自然经济和经济社会上的旧观念以及封闭的内陆意识,努力开创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解放思想需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战略上的每一个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取得的。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解放思想并不等同于胡思乱想,解放思想必须立足现实,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某些改革开放较早的少数地区就存在着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去管其他方面,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例如,有的地区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回报,未经过认真审查,就强行上马可能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危害的项目,虽然短期内当地财政收入显著增加,gdp也年年上升,但是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时间一长,环境和资源问题就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地政府不得不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来治理这些问题。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早已超出了经济所能涵盖的范围;还有的地区,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的时候,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在企业改制、单位重组等问题上,无视弱势群体的正当要求,没有切实保护大多数普通群众的利益,导致矛盾激化,上访、静坐等群体事件此起彼伏,甚至酿成了耸人听闻的血案。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极大的损害了党的形象、政府的信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发地区的一大优势就是在发展的过程可以更多吸取前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安徽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解放思想中,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点。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只由少数领导干部或所谓专家拍脑袋,凭一时意气或者短期利益来下决策,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在决策和执行时,要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办事,要从我省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走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解放思想需要以自主创新作为突破口,坚持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解放思想的关键就是在于能否自主创新。创新是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实践证明,只有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迈出改革的大步子,闯出发展的新路子。要想实现安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安徽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必须要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安徽的发展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近年来,安徽发展的实践经验无可辩驳的告诉我们,解放思想越充分,自主创新越突出的地区和单位就能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强劲的发展冲劲和广阔的发展潜质;反之,则会举步维艰,陷入发展的困境而难以自拔。作为安徽省自主创新的“领跑者”,安徽省会合肥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坚持了自主创新,最终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一直走在全省解放思想、自主创新的前列,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令全国叹服。与合肥并称为安徽新时期经济发展“双子座”的芜湖市,其解放思想的程度、自主创新的力度和跨越发展的速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其知名品牌奇瑞早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翘楚,并远销海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汽车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芜湖华东光电研究所坚持解放思想、自主创新,不等不靠,为我国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这些都是依靠解放思想,促进了自主创新,进而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的典范。反观我省有的地区,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一次次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导致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作为安徽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如果想迎头赶上,奋力崛起,常规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模式,是很难起到显著效果的。后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往往需要的与众不同的工作思路、创新性的发展途径。在现阶段,安徽必须依靠创新来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发挥人民的创造才智。解放思想是自主创新的前提,自主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只有立足省情,抓住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推动自主创新,着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努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安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解放思想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急迫、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应当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安徽只有解放思想,立足省情,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算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徽崛起才能成为现实。

   安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员多,贫困人口多。根据最新的统计,安徽现有部级贫困县19个,安徽贫困人口数约占总人口数的15%。很大一部分群众现在仍然还在为尽早摆脱贫困而努力。由于安徽的这种现实,普通人民群众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上面着或多或少的困难,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下打击了一部分群众对生活的信心,他们感觉生活压力很大,生活质量也不是很好,增收困难,基本保障也跟不上,有少数人甚至想不开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就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以人为本,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断引起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解放思想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对安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