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像检查范文

影像检查精选(九篇)

影像检查

第1篇:影像检查范文

乳腺X线摄影是检查乳腺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常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是乳腺疾病的普查和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乳腺组织对软X线穿透进行投照,再利用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而成像[7]。现市面所使用的X线摄影机主要有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乳腺X线摄影(DM)、乳腺的数字化断层摄影技术(DBT)等几大类,其中CR及DM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DBT现阶段仍是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DBT系统可将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降低30%。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直接征象主要呈现肿块状病变或结节性病变,肿块的边缘呈毛刺或成簇状微小钙化,而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X线表现正是毛刺状、细微簇状钙化的肿块。有专家认为微小钙化灶,尤其成堆的细小泥沙样钙化灶为早期乳腺癌的征象,簇样微小钙化达到5个/cm2即可提示为乳腺癌,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发现临床触诊没有任何异常或仅有局部增厚的早期乳腺癌[8]。间接征象主要有不规则增粗的导管、不规则增粗增多的血管、内陷及皮肤增厚等。有研究表明,定期乳腺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其意义在于能够显著降低由本病引起的病死率,尤其适用于>50岁的女性[9]。乳腺X线摄影具有简单、方便、费用低、无创、诊断标准完备等优点,尤其对早期乳腺癌微细钙化成像清晰、特征突出,是公认的检测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10]。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其易受患者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形态及病变组织位置的影响,易产生假阴性,造成漏诊或误诊。其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鉴别时,钼靶摄影有时定性不准,易造成诊断不准确。对于X线摄影不能显示或定性不清的肿瘤,还需借助其他影像检查[11]。

2乳腺CT检查

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存在一定价值。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探测器进行接收X线管发射出的X线束,实现所选人体层面多方向扫描及X线量的测定,再经转换器转换,最后在显示器上得到CT图像。乳腺癌的CT表现按照病理分型呈现不同的影像表现,即肿块型和浸润型。肿块型主要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肿块,病灶的边缘清楚或模糊均可见,病灶位置多以外上象限常见,且大多数呈分叶或毛刺状。平扫密度与正常腺体组织相似或稍高,增强扫描时呈明显强化,主要是由于乳腺癌组织血供丰富,表现为“快进快出”型曲线。CT增强扫描的应用,可以直接显示乳腺癌的肿块、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以较好地显示周围淋巴结,扫描的同时还可发现肺部及胸壁的转移病灶,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检测术后复发也有其优势。有专家提出,当增强扫描前后CT值变化超过50Hu时即有恶性病变诊断价值[12-13]。浸润型的乳腺癌表现为乳腺内无明确的肿块影,局限性片状稍高致密影,边界不清,且可见蟹足样改变,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导致皮肤受到牵拉、内陷。近年来随着CT薄层扫描及乳腺CT三维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CT薄层扫描可以检出直径<0.2cm的病灶,同时可以评价腋下及胸骨周围淋巴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三维重建显示病灶立体空间形态结构,从而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可发现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能有效鉴别实性、囊性、脂肪及肿块,并且准确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及部位[14-15]。临床影像检查中,由于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大,易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无法发现早期微小钙化灶,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16]。

3乳腺MR检查

随着MR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R检查是乳腺癌综合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特别是高场、超高场设备的快速普及和乳腺专用线圈、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使乳腺癌MR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MR检查的原理是通过磁与无线电波的转换,实现人体不同平面的视图。常用乳腺MR成像技术有除脂抑制序列的T1WI、T2WI、动态增强MR、弥散加权成像。随着MR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波谱分析(MRS)、MRI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17-19]。乳腺癌MRI主要表现为:大多数的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可见“蟹足”或“星芒”状改变,毛刺征常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形态学征象,其灵敏度可达80%。从MR信号上分析,T1WI上无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呈现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等或略低信号。这是由于组织含水量不同导致,当含量较高时,T2WI呈高信号,低时为低信号。当病灶内出现囊变、液化、坏死、合并出血或纤维化时,表现为混杂信号[20]。乳腺癌MRI动态增强表现:肿块型乳腺癌肿块内部呈现不均匀强化,常提示恶性病变,肿瘤的边缘和分隔不规则强化常倾向为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癌呈现指向的不连续或不规则线样伴有分支状强化,常提示此种早期乳腺癌起源于乳管(70%~80%)。三角形或锥形强化灶高度提示恶性病变。在MR动态增强中,病灶形态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扩散加权成像(DWI)等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TIC的快进快出型多提示恶性。DWI是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通过ADC值进行量化分析,判定病变的良恶性。Furman-Haran等通过研究证明,良性病变时ADC值较高,恶性肿瘤由于血供丰富,较良性肿瘤血管含量高,因而ADC值降低。ADC值的大小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组织,但良恶性病变ADC值有重叠。TIC与ADC值两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有效诊断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21-22],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RS主要是根据体内胆碱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波谱分析来诊断乳腺癌。由于恶性肿瘤组织内细胞代谢旺盛、增殖迅速快、细胞膜的合成及转运增加,导致乳腺MRS检查呈现异常升高的胆碱复合峰。对浸润性导管癌有更高的灵敏度,明显优于CT、钼靶的影像学检查[23]。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弹性成像判定相似,是定量测量组织力学特性的新型非创性的成像方法,MRE是利用机械波定量测量组织硬度[24]。乳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硬度较良性病变或正常的乳腺组织高[25]。MRE可作为DCE-MRI的重要补充检查,对可疑病变区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26]。乳腺MR检查优势明显,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安全、无电离辐射,肿瘤检出率高,对发生在致密型乳腺和置入假体后的乳腺肿瘤,双侧乳腺可以同时成像,且在任意方向成像,不受患者体型和病灶位置的影响,近年多序列的应用使乳腺癌的诊断提升到一个新高度。MR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良、恶性病变的表现上有一定重叠性;MR检查对钙化不敏感,而微小钙化恰恰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力依据。相信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乳腺MR在乳腺癌的诊断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4乳腺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疾病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操作方便、无创的优点。近年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乳腺疾病尤其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射设备将超声波射入体内,再经过人体组织对其产生不同声阻抗的反射和衰减,接收强弱不等回声,反映出人体的断面超声图像。多普勒效应是利用移动的超声波信号产生频移或差频,探测人体的血流信号[27-29]。乳腺癌的声像图具有以下特点:肿块型乳腺癌肿块内可见微小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多呈实性衰减暗区,导管内有簇状的细点状强回声,多不伴有声影;浸润型乳腺癌的病变组织以不规则浸润性和伴有反应性增生的周围组织为特点,肿块呈低回声,其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在肿块后方有回声的衰减。有学者研究表明,病灶的“形态不规则”是乳腺癌最为常见的表现,其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可达89.9%,被认为是诊断乳腺癌敏感度最高的超声征象[30]。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应用不仅能够准确地判定乳腺癌的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而且结合彩色多普勒提供信息判断乳腺肿块的血管分布情况和获取血液动力学指标来判断病情。根据乳腺超声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标准对乳腺肿瘤超声表现进行描述,进而作出相应评估分类。未完成评估者为0类,尚需其他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完成评估者分类:1~3类考虑良性可能,4类及以上为可疑恶性,类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6类为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多发患者其评分以最高评分为准[31-3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准确率,而且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三维超声成像通过三维空间成像和数字减影技术,进而充分、直观地显示肿块血管数目、形态及分布情况,为指导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弹性成像技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用图像色彩的不同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以此鉴别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有研究数据表明,乳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还有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其能获取病变组织细胞学及病理学信息,为临床做出更明确的诊断[34]。超声检查具有经济、简便、无痛苦、无损伤的特点,可通过的超声检查,显示内部层次及细微结构,对致密乳腺具有X线检查不能辨别的优势,帮助排除肿瘤的可能。其不能使微钙化点显像,而微细钙的沉积是乳腺癌的第一指征。因此还须联合钼靶、MRI、穿刺活检病理等其他检查以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5乳腺核医学检查

第2篇:影像检查范文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5例典型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对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检查诊断,对每例患者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分析出影响影像学检查质量的特殊因素。

结果:5种特殊因素均会对影像学检查结果造成误导。

结论:做好影像学检查前不利因素的规避,叮嘱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检查者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对于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特殊因素检查质量临床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50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73-02

目前,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进行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结果。而影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因素,一方面包括检查设备的档次、所选的检查方式、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检查者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影像学检查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工作经验有重要的关系[1]。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因素,也会对影像学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我院就对影像学检查中几种特殊因素对检查质量及临床诊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此来减少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误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5例典型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一,女性,49岁,入院检查的病因为左髂前出现痛性肿物,经过2个月时间病情加重后入院进行检查。患者二,男性,35岁,入院检查的病因为左侧肢体无力伴随出现语言模糊症状2天后入院检查。患者三,男性,44岁,入院检查病因为声音嘶哑、嗓子痛,持续2个月时间后入院检查。患者四,男性,38岁,入院检查的病因为燃放鞭炮时炸伤右眼,出现视物不清2天后入院检查。患者五,女性,66岁,入院检查病因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2小时后入院检查。

1.2临床方法。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对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检查诊断,对每例患者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分析出影响影像学检查质量的特殊因素[2]。

2结果

患者一:左髂前出现痛性肿物,经过2个月时间病情加重后入院采取骨盆CT进行检查,CT检查结果为左髂骨翼新生物,结合临床症状考虑诊断为纤维类肿瘤。次日进行常规胸片检查,提示右侧第六肋骨发生改变,结合CT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骨髓瘤。本例影像学检查患者的临床诊断表明,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进行全面必要的检查,特别是常规检查和特征检查需结合,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患者二:左侧肢体无力伴随出现语言模糊症状2天后入院行急症CT扫描,首次CT扫描提示患者右颞叶脑梗塞。次日由于阅片师提出了两点疑问,再次行CT检查,最终确诊为右颞叶脑出血。急症患者的检查历来是临床的难点,由于患者病情紧急,因此医护人员往往没有时间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仅仅依靠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因此在阅片的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一旦出现疑问,需立即进行复查。

患者三:声音嘶哑、嗓子痛,持续2个月时间后入院行CT检察,首次诊断为晚期喉癌。但是在审签报告上级医师时认为,CT结果与临床不符,怀疑是由于患者在CT扫描过程中由于有吞咽或轻咳等动作造成了伪影。进行二次复查,叮嘱患者相关的配合事宜,最终结果提示为右侧声带麻痹并慢性咽喉炎。

患者四:燃放鞭炮时炸伤右眼,出现视物不清2天后入院行眼球CT检查,眼球未见异常。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眼球CT检查,并叮嘱患者闭眼等配合事项。最终CT结果提示患者的右眼球后壁视神经颞侧微小不透光异物。该病例的影像学检查表明,认真仔细、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检查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患者五:突然出现意识丧失2小时后入院行急症颅脑CT扫描,没有发现异常。患者深度昏迷,病情加重。次日再次行CT扫描提示出患者的左侧颞、顶、额叶出现大范围低密度区,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确诊为大范围脑梗死,患者于第3日死亡。这一病例说明,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影像学表现往往晚于临床,因此需要影像学检查检查工作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经验,对于正确得出诊断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3]。

3讨论

本次研究总结了几种影响影像学检查的特殊因素,以期能够在临床检查中尽量避免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合理的诊断依据。

笔者建议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降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误差发生率。其一加强对影像学科室人员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其二加强科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认真阅片,综合分析,按级负责。其三科室工作人员需养成虚心学习的习惯,主动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坚持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诊断的原则。其四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热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并且向患者介绍检查设备和检查过程,促进患者配合检查,最大程度减少不利因素,特别是降低特殊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此来确保临床检查效果[4]。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

[2]李松年.现代全身CT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46

第3篇:影像检查范文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疾病诊断;合理选择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合理选择针对某一位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检查方法,一方面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疾病,尽早解除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另一方面能够尽量减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尽可能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遭受的痛苦与伤害。

2 合理选择针对某一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为正确诊断疾病选择针对某一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虽然是必要的,然而较为详细的病史询问以及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及重要部位的体格检查,才能对患者的疾病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从而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上少走弯路,避免重复检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减少检查设备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与伤害。

为合理选择针对某一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有必要对常用的一些检查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应症与禁忌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常用的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普通X线检查、CT、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等。

首先说普通X线检查(包括普通X线透视和摄片以及造影检查),普通X线检查,它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荧光特性及感光特性,实现在荧光屏和胶片等成像媒介上实现成像的一种检查手段,它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一种检查方法,而且检查方法简单,检查结果出来的也较迅速,基本上能够满足一般常见疾病的诊断需要,如一般的骨折,肺部的炎症、肺结核等。它的缺点是图像质量欠佳,密度分辨率低,属于二维平面成像,对一些疾病检出的阳性率低,检查的特异性也不高,而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还有X线辐射会对患者及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损害,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加强防护、提高成像介质的敏感度加以改善,目前逐步广泛使用的CR、DR成像技术,使普通X线的这一缺点得到大大改观。

CT,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人类在使用X线成像用于临床诊断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X线使用效率,它也是利用X线成像,且明显优于普通X线成像,它是利用计算机控制下的X线横断体层摄影,避免了人体前后、左右重叠对图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质量,尤其是提高了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对细微疾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的黑化度、对比度进行后处理,可以获得比原始图像更为清晰、对比度更高的图像。利用CT值的测量,量化分析,在病灶的性质鉴别方面可以获得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如鉴别一个颅内高密度病灶是新鲜的出血还是钙化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多部位、多平面、多层次的图像,使病灶的显示更为清晰、直观。这些都是普通X线成像无法实现的。它的缺点是空间分辨率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专业人员对横断解剖比较熟悉,而且价格相对较高,并且也存在X线对患者及工作人员的辐射损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对软组织器官特别是颅脑、肝、肾、胰等实质性脏器的肿瘤有特殊的诊断价值,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也有一定的价值。

磁共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并普及较快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手段,是继CT之后影像学的又一次突破,它与CT相比又有独特的优点如成像参数多(质子密度、T1、T2弛豫时间、流空效应等),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图像无骨质伪影,安全可靠等。

它缺点是价格昂贵、检查需要时间长,不适于急症患者的检查如急性颅脑外伤等一些需要尽快出结果的患者,而且对骨病及一些含钙病灶的敏感度不及CT,另外它还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如大的静磁场引起的铁磁性物质损伤,带有起搏器的患者是禁用的,带有铁磁性假体安装者慎用,还有静磁场有可能带来的生物效应等等。

超声波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成像速度快,无副作用、操作方便和能重复检查的特点,对妊娠、胎儿、卵巢、膀胱、肝胆、乳腺、甲状腺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等能够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含气组织(如肺)、骨骼及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颅脑等,不宜选用。

第4篇:影像检查范文

1.1一般资料

所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病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8岁。所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患者有27例(所占比例为27.0%)、合并有糖尿病患者6例(所占比例为6.0%)、合并有高脂血症共18例(所占比例为18.0%)。

1.2方法

所选的10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实施CT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6h内实施CT检查。在本院CT室内,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颅脑扫描(层厚为10mm、层距为10mm),当扫描区域发现有异常影像学改变时,对异常区域实施增加5mm的薄层扫描。所选的100例患者均在发病24~48h后,重新进行全脑的CT扫描复查,并和入院时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00例患者CT全脑CT扫描结果显示:提示为脑左侧病变患者55例、提示为脑右侧区域病变患者26例、基底节区域病变患者15例、小脑区域病变患者3例、桥脑病变患者1例,上述患者均为病变所在区域的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相关症状和体征。在本组100例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学异常(所占比例为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CT检查影像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灰白质的分界模糊,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可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征象。本组100例患者中,脑部出现3种以上的影像学异常特征患者共64例(所占比例为64.0%)。

3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对脑梗死的诊断手段较多,特别是影像学方面的检测设备较多,如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DSA)等,上述检查手段均可不同程度的获取脑梗死区域方面的影像学改变征象,但核磁共振、DSA等设备操作较为复杂,且检查成本较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CT影像学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检查成本患者尚可接受等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而脑梗死是脑部血管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脑组织缺血1h后,细胞因为缺氧而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钠离子水平改变而导致脑细胞水肿,当脑部缺血6h后,脑部可出现血管源性的水肿,脑组织中的水会增多而导致肿胀程度提高。在本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学异常,占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占32.0%。所以在脑梗死发生的早期,对此类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大部分患者能够在脑梗死早期发现脑部影像学改变,但要注意其影像学改变特点,如脑中的灰白质的分界模糊不清,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可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征象等,这些是影像学异常特征。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脑梗死诊断中要注意上述特征。

4结语

第5篇:影像检查范文

CT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人们对它已经不陌生了。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由操作人员根据所申请的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设定相应的参数,控制CT机架内的X线管球围绕患者做圆周运动,同时发射出X线。这些X线穿透人体后被随着管球同步旋转的探测器所接收,这些表现了人体内部信息的信号被计算机所收集、整理,然后重建成一幅幅在显示器上能够直接观察的图像,这些图像打印在胶片上,就成为放射科及临床医生的诊断依据。

什么是超高速64层螺旋CT

超高速CT是指管球围绕患者旋转时单圈速度小于0.5秒;螺旋是CT的一种工作方式,具有检查范围大、检查时间长、不会遗漏病灶等特点,是目前绝大部分CT所采用的一种工作方式。根据CT所采用的探测器排数的不同,一般可简单地把CT分成单排CT和多排CT。在多排CT中又有2、4、6、8、10、16、64排等多种形式。

64层螺旋CT的特点

64排CT是在2004年正式投入临床使用的最高级别的CT,它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等特点。

在管球围绕患者旋转一圈的时间内可同时产生64层图像(单排CT只能产生一层)。它也采用螺旋扫描方式,但与单排CT不同,这种CT可进行大范围的快速扫描而不会牺牲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它沿人体长轴方向的分辨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CT,可轻松得到清晰的图像而没有失真。可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诊断信息。

由于这种CT扫描时间短,这样就可在一次增强扫描过程中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次扫描,从而获得病变部位的多种时相的影像学表现,为通过影像学手段对病变部位定性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其可在20秒内完成全身(160厘米)扫描,冠状动脉单次扫描可在15秒内完成,减少了患者屏气的时间。

采集来的断层信息还可在计算机屏幕上重建出三维图像,更能清晰显示病变和相邻部位的关系,为手术患者提供了更直观的解剖信息。

这种CT还进一步优化了图像的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曝光剂量,保护了患者。临床实践表明人均可少接受66%的剂量,对于儿童CT扫描,其减少的剂量更大。

64层螺旋CT开拓了哪些新的检查项目

超高速螺旋64层CT适用于传统CT所有检查项目,但是,超高速64层螺旋CT 由于采用了很多革新性的技术,它已经不是对传统CT的简单升级,而是有了质的飞跃,它开拓了很多新的检查项目。

冠状动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

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检查,并且费用昂贵,人们一直试图寻找替代的方法。电子束CT就是专门为此设计的,但由于其分辨率低,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近年来,由于多排探测器CT的出现,尤其是64层CT的问世,对心脏扫描已经十分接近电子束CT的水平,配合一些其他检查,可以在CT上以三维的形式对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及钙化程度进行评价。用多层CT做出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用电子束CT做出的结果相近,而前者的设备价格却远远低于后者,这意味着患者可以付出更少的费用而得到更先进的检查,故多层CT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替代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创检查技术。

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是新近开展的项目之一。灌注成像对常规CT扫描和增强扫描时不易鉴别的肿瘤、感染、炎症、梗塞有一定的意义,并可对痴呆、精神疾病、偏头痛等做出评价。目前随着算法的改进和新数学模型的建立,对灌注研究的重点已由脑部灌注扩展到体部肿瘤灌注的研究。

肺功能成像

通过对患者肺部进行64层CT检查,可对肺气肿、石棉肺、矽肺等肺部疾病进行定量分析、诊断、跟踪、评价。其检查结果也可与肺功能分析结果相互补充。

虚拟内窥镜成像

虚拟内窥镜包括虚拟气管镜、虚拟结肠镜等。由于其无创、安全,可以观察内窥镜无法达到的部位,并且可通过调节透明度和颜色,同时观察腔内和腔外的部位,更有利于观察病变周围的情况和向外侵犯的程度。可以和真正的内窥镜检查相辅相成,在患者不适合或不能做内窥镜时,仍可通过64层CT检查提供相应的病变信息,为虚拟内窥镜作为临床常规CT检查手段奠定了基础。

低剂量成像

第6篇:影像检查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 钼靶 B超 CT MRI 核素

1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系统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的技术,它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以发现乳腺增生,各种良恶性肿以及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可观察到小于0.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是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尤其对于临床不可能及的,以微小钙化簇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乳腺钼靶检查系统具有成像清晰、检查操作方便快捷、辐射量小等特点,该仪器检查诊断可准确发现乳腺增生、病变、包块、钙化的形状、大小、密度、性质等。对于彩超无法辨别的乳腺病变钙化点进行准确判断与鉴别,被誉为国际乳腺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乳腺增生(乳腺结构不良)根据乳腺腺体的增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X线表现比较多见的可显示为结节型、小片状、结构紊乱、密度增高等等,也可显示为小球性致密团、大片状、肿瘤型 、条索状、多种影像综合表现等,但在临床上除了这些典型的征象外,或者这些征象处于不同的月经生理周期其X线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有乳腺增生病史或者典型临床征象的患者,其X线表现有异常的大约占60-70%(个人统计资料);对于同一病例不同的影像医生诊断结论可能会相差甚远。因此研究乳腺增生的各种钼靶乳腺机X线征象以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此组病例的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的X线表现是多样性的,即使X线表现阴性,在临床上也并不代表没有乳腺增生;因此,乳腺增生的诊断也要密切结合临床,对于可疑患者应隔期复查。为预防增生癌变及乳腺癌的发生,这样做很值得。此100例探讨病例虽然形态表现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病变密度多数是等密度;其病变密度较高者恶变率也高,这一点也符合病理规律。因此,病变密度应做为增生是否有癌变危险的警惕指征。

乳腺钼靶X线机,如图1所示。具有照片图像清晰、对比度适宜等优点,可清楚显示内小于1cm的结节性病灶,并可准确定性、定位。乳腺钼靶摄影常能检查出医师不能触及的结节,即所谓“隐匿性乳癌”和很早期的原位癌,比有经验的医师早两年发现早期乳腺癌。其辐射剂量亦降低至每人次(两侧四位)0.003Gy以下,对人体无损害。即使临床诊断乳腺癌已很明确时,仍应进行乳腺钼靶摄影,因乳腺钼靶摄影可帮助明确肿瘤的位置、肿瘤的浸润范围、有无多发癌灶以及对侧乳腺的情况,以上资料对于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其他辅助检查

2.1 B超检查

B超检查也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合起来使用。该方法具有无 毒,无害,简便等特点,能鉴别良、恶性,囊、实性,增生等乳腺疾病。但超声检查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对小于1厘米的肿块确诊困难。

2.2 乳管镜检查

如果患者有溢液(流水),可以采用乳管镜检查,大多数患者可以确诊。该方法确诊率高、痛苦小,但在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必要时还应检测艾滋病病毒(hiv),以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2.3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临床确诊乳腺癌的必备依据,主要用于乳腺钼靶x 线摄影检查和b超检查可疑者。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种。细胞病理学检查损伤小、痛苦少、速度快、方便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不但可以定性,还能在手术前确定肿瘤的类型,为治疗提供参考。新一代组织穿刺设备甚至可以吸(切)除早期癌灶而免于手术。

2.4 乳腺红外线检查

乳腺红外线检查:这项检查因为速度快、无放射性而常在体检中作为乳腺疾病的初筛检查,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费用大约几十元。它利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红外线吸收率不同,而显示透光、暗亮等不同的灰度影像,由此诊断乳腺疾病。虽然不是乳腺癌的专业检查,但可以作为乳腺病变的筛检。

3 讨论

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的技术,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以发现乳腺增生、各种良性肿、恶性肿瘤以及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它的技术优势有:①早期诊断可以检查出医生不能触及的乳腺肿块、结节,即隐匿性乳癌和很早期的原位癌,提高早期诊断率,比有经验的医生早两年发现早期乳腺癌,因为对于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以微小钙化块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只有凭借软X线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诊断。②精准定位:照片图像清晰、直观,可清楚显示内小于1cm的结节性病灶,明确病灶的位置、浸润范围、有无继发癌灶等,在临床已广泛应用。③可靠鉴别: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④安全便捷:是一种相对无创性的检查,其辐射剂量亦降低至每人次(两侧四位)0.003Gy以下,对人体无损害,能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反应出整个的大体解剖结构。⑤有效检测: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后的病变情况进行随访检查,观察疗效,并对健侧进行定期监测。除此之外,如“火眼金睛”般可观察到小于0.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块,这是普通X线及CT、MR、B超、红外线等检查手段难以做到的,尤其对于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以微小钙化块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和脂肪型,其诊断性可高达95%,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是目前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93.

第7篇:影像检查范文

外伤后检查

如果是由于外伤所引起的腹痛,少不了要做超声检查,看看是否有肝脏破裂、脾脏破裂,以及有否腹腔积液和肾脏的问题。其次,就是做CT检查,以证实上述情况的存在。如果考虑有肠穿孔的可能,还得进行X线的站立位腹部平片的检查,看看膈下是否有一轮“弯弯的月亮”,以考虑膈下游离气体的存在,诊断肠穿孔的可能性。如果外伤伤及尿道,还要做尿道X线造影,以明确尿道受伤狭窄情况。

胃肠道检查

如果病人是吃饭不规律,常常在饭前或是饭后所引起的疼痛,可考虑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可能性,通常要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如果发现溃疡,考虑其癌变,或是直接发现是肿瘤,则需做CT平扫加增强,以明确肿瘤及其与周边的关系,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是下消化道的肿瘤,就要做钡剂灌肠,以及CT检查。如果是小孩肠扭转,以及手术后或是肿瘤占位所引起的肠梗阻时,就得做X线站立位腹部平片检查,看看是否有气、液体的存在,以考虑肠梗阻的可能性。如果是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就要做CT平扫加增强,寻找肿瘤所在的位置。

消化腺检查

如果是肝脏的问题,就要做超声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特别是需区分肝囊肿、肝血管瘤或肝肿瘤时,离不开CT平扫加增强,或CT延时扫描,甚至磁共振。如果确诊为肿瘤,还要看看是否有远处转移,就得进行大范围的CT平扫加增强。

如果上腹部疼痛是因为胆囊引起,也离不开超声检查,看看是否有胆囊结石,或是胆囊肿瘤。如果是前者,仅需做CT平扫,有时考虑隐性结石,还得进行磁共振的胰胆管成像;如果是后者,又得在CT平扫的基础上进行CT增强扫描。

暴饮、暴食者所引起的腹痛考虑有胰腺炎的可能时,需进行CT扫描。如果是考虑胰头癌的可能性时,除了CT平扫加增强外,还要进行超声检查,以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看看十二指肠圈有否增大的迹象,以间接判断胰头癌存在的可能性。

泌尿系统检查

如果腹痛是因为有泌尿系统结石所引起的,就得做腹部超声检查、X线平片检查,看看泌尿系统是否有结石存在。倘若考虑隐性结石存在的可能,或是要看看肾脏泌尿功能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泌尿系统的X线造影检查。如果泌尿系统的X线造影显示不佳,还得进行逆行性尿路造影。在考虑结石时,也得做CT平扫。如果考虑肿瘤、结核,或是囊肿、多囊肾,以及泌尿系统畸形时,除了超声和泌尿系统的X线造影外,还得做CT平扫加增强及三维重建,观察肿瘤情况,或是其他变异情况。如果是膀胱结石,需要做膀胱的X线平片检查,甚至膀胱造影。当然,如果是膀胱癌、膀胱结核,就需要做X线膀胱造影检查,以及CT平扫加增强,甚至磁共振检查。

第8篇:影像检查范文

X线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人体密度不同,片子就形成了黑白差异的图像,这就是X线诊断的基础。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线最大不足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一般需要两个角度拍摄(正侧位或正斜位),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加摄X线片(如切线位等)。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检查原理是X线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避免了组织重叠,可以清晰的显示组织的剖面影像。

B超:像切西瓜一样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切西瓜一样,边切边检查切片内有无病变。

磁共振:摇一摇再看

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外加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随磁共振机的外加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状态的过程释放能量信号。一般需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磁共振机器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软组织的分辨优于CT成像。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并记录下来。所以,磁共振(MRI)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

【现实应用】

1. 外伤是否有骨折――首选X线检查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线照片,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磁共振对于骨皮髓质显示不如X线、CT检查,但对于X线及CT发现不了的一些隐匿性的骨折,磁共振可以清晰显示,对肌腱、股骨颈、软骨等结构,能够明确是否损伤,此外,磁共振也可以辨别新旧伤,指导临床治疗。

2. 腰椎疾病――最佳选磁共振、次选CT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磁共振。同样,对于关节、软组织检查,磁共振也是首选。

3. 胸部疾病――粗略检查首先X线胸片

X线胸片可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检查有无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更清晰,对胸部病变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确诊有决定性意义。由于肺内空气干扰,磁共振在肺部应用限制,但对纵隔及心脏病变有前景。

4. 腹部盆腔――一般超声都能查(除肠道外),CT、磁共振更精细

超声受胃肠道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胃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但超声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脏器等诊断准确率较高。

CT、磁共振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准确,所以超声筛选后,进一步检查可以选CT、磁共振的增强扫描。

第9篇:影像检查范文

胰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或外伤后,胰腺外漏胰液、渗出液、坏死物、血液等外溢积聚,周围器官和组织因炎症刺激而发生反应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纤维膜,就形成一假性囊肿。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病因有①炎症后假性囊肿:见于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②外伤后假性囊肿:穿透伤或手术外伤;③肿瘤所致假性囊肿;④寄生虫性假性囊肿:蛔虫或包囊虫引起:⑤特发性或原因不明。

胰腺炎症或外伤引起胰腺坏死物、胰液及血液等积聚于胰腺周围,大网膜及小网膜囊内,可刺激周围组织,使结缔组织增生,如未化脓感染,可形成一纤维性囊壁。

2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表现与胰腺炎症的程度、囊肿大小、部位、增长速度及有无并发症有关。①大部分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疼痛位于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常涉及左季肋部和左腰背部,可能因为囊肿压迫腹膜及腹腔神经丛或由囊肿和胰腺本身的炎症所致。②囊肿周围脏器所引起相应的症状:压迫消化道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梗阻;囊肿或囊肿周围炎症压迫及纤维条索牵拉胆总管是可引起一过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压迫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节段性门静脉高压;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③消耗性症状:可使病人明显消瘦,体重下降等。

胰腺假性囊肿出现感染、破裂、瘘管形成等并发症时,如果是老年患者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胃炎、食道炎、食道裂孔疝、胆囊炎、胆道结石等疾病,往往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诊断

胰腺炎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体重质量下降、持续性反复发热、一过性黄疸等症状,应首先考虑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的可能。但由于囊肿部位、增长速度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使一些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惑。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可以为正确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实验室检查 无并发症的胰腺假性囊肿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伴发热白细胞略升高。

超声检查 发现典型胰腺假性囊肿声像图表现:胰腺局部或周围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如并发感染时,声像图表现复杂多变。虽然超声检查安全、简便、经济、无创,但是受肠腔胀气,病人肥胖体型等外在因素影响。研究发现腹部超声检测胰腺假性囊肿的敏感度75%-90%。

CT检查 腹部CT扫描可为临床诊治胰腺假性囊肿提供必要的诊断信息,在克服了外在因素影响同时,不仅能显示胰腺本身的病变和病变周围的解剖结构改变,而且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囊肿的形态、壁厚、囊内结构等异常,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的敏感度为90-96%。

综上所述,胰腺假性囊肿中病因常为胰腺源性,伴发疾病多,并发症多;对于超声诊断不明,病情许可的患者,腹部CT检查是首选的辅助诊断,加以弥补,对于胰腺炎病因、分析周围脏器情况、判断病变的范围、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等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并可以及早地做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041.

[2] 曹海根,王金锐,主编.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1-318.

[3] 闫媛媛,靳二虎.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处理.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8):1717-172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