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国资企业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国资企业资产管理

第1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战略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缓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效果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人没有风险意识,国有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注重投资的收益性。国有企业不仅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也具有盈利要求。因此不仅要考虑国有企业的公益方面的作用,也要兼顾国家对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人多元化、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监控、考核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效果、完善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系统等解决方案。

二、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问题

(一)投资规模盲目扩张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大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追求规模的扩大,盲目建设了很多项目,而不结合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资金来源和企业运营现状和运营目标等企业特点考虑,投资结果自然大多是失败的。例如,三九集团是我国国有大型医疗企业集团,三九集团生产的西药和重要几乎每一个寻常百姓都有购买过,三九集团以其早期企业领导的优秀领导能力和国有的特殊优势,比其它医药企业占有更多资源,在几年间,由于民间融得资金的大量流入和银行的大量贷款,企业拥有了大量的资金,三九集团投资了大量的项目,其中,并不仅仅限于医药行业,而是食品、房地产、高新科技等领域都有涉及,结果,由于企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很多投资项目都投资失败。2004年4月14日,三九集团因为无力偿还工商银行的贷款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同时,三九集团的元董事长赵新先也因为经济犯罪而被刑拘。

(二)投资追求短期效益

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企业的国有属性这个特性,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也就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家,他们的职位升迁或是福利待遇,并不一定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他们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企业的长期效益就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在岗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出于个人私利就会有很大的动机来追求国有企业的短期效益,而不顾企业的长期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地国有企业盲目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公益投资与经济效益不平衡

国有企业因其国有属性这一特性,很多时候确实需要考虑一些私营企业不用考虑的社会公益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不注重经济效益的借口。公益项目自然是需要考虑,但是国有企业毕竟是国家的企业,不是国家的政府,企业就有盈利的要求,公益投资与经济效益的不平衡最终只会导致国有企业陷入困境。(四)投资管理缺乏体系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包含:国有资产投资来源的管理、国有资产投资规模的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结构的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的项目评估与决策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的使用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的效果考核。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于这个资产投资管理体系的一两个部分都没有做到,更不要说建立整个完善的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例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曾是国内航空业在资产规模,航线占比,客运量等各方面都遥遥领先的航空公司,因此,企业积聚了大量的资产资金,但是,由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缺乏完善的资产投资管理体系,整个公司的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出现了资产投资管理人员收受贿赂、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监控和资产投资管理效果考核等环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最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资产投资管理人员案发,相关人员被刑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也因为这起财务违纪事件受到处罚,整个公司损失了十几亿元人民币。

三、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人多元化

针对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人单一的问题,建议将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决策涉及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管理人员,这样,既可以使国有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具有专业性,考虑风险收益等各项项目评估因素的同时还能结合企业的规模、经营现状和经营目标等,多方面管理人员的参与也可以防止国有企业资产的投资管理集中于专家之手,容易被个别领导人左右。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监控

国有企业资产的投资管理过程虽然要简化流程,但是不代表不重视流程,与此相反,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每一个流程的监控,一方面可以防止个别国有企业领导人出于私利,以升职加薪为诱惑或以降职减薪为威胁来迫使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人员服从其对于企业不利的投资管理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个别的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人员以特殊项目来贿赂企业的领导,实施这样的项目对企业的领导有利却对企业有害。通过两方面的监控,使得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科学合理,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计划得到彻底的实施,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效果达到专业投资管理人员的预期效果。

(三)考核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效果

国有企业资产的投资管理目标应该设置合理,符合企业的规模,经营现状和经营目标等,根据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目标,对于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效果是否达到目标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系统,考核系统中考核标准的设立也因不同的企业而异,但是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科学合理,易于量化。对于国有资产投资来源的管理、国有资产投资规模的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结构的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的项目评估与决策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的使用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明确具体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根据其实际做出的管理效果给每一个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奖惩分明,调动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效果。

(四)完善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分工不明确,国有企业是属于国有,但是政府不能代替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制定一切决策计划,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系统的不完善甚至是缺失,导致政府在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参与度越来越高,显然这是不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政府的决策更多考虑社会公平效益,国有企业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利用企业的资产为国家及其相关股东实现更大的利益。基于此,国有企业的资产投资管理系统可以参考私营企业的投资管理系统和政府的资产投资管理系统来进行完善。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对于资产投资管理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企业自身要顺应时展变化的要求,争取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生存下来,甚至发展壮大,同时,也是响应国家经济建设计划,通过提高企业软实力,从而达到加强国家经济软实力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投资规模盲目扩张、追求短期效益、公益投资与经济效益不平衡、投资管理缺乏体系等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战略性思考,我们提出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人多元化、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监控、考核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效果、完善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系统等解决方案。只要国有企业对于资产投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国有企业资产的投资管理效果一定会有质与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士庆.国有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问题与思考[J].港澳经济,2016,(3).

[2]李晓平.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6,(1).

第2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国有资产。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具有二元性:国有资产管理不能将资产经营活动中的商业目标作为唯一的关注点,还应该考虑到资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非商业性目标和社会目标。从世界各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证明,国有资产投资更多的是出于促进社会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的需要。在这种历史使命背景下,国有企业盈利下对于闲置资源的盘活和管理,实现国有资源的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的必要和迫切。

二、国有企业的资产闲置类型

经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国有企业的资产闲置类型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生产能力过剩型

国有企业生产产品的能力过剩,导致对于市场产品的供给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采取限产停产的措施。但是这种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是相对于同类产品的更新换代或相对于市场开拓程度而言的。其背后变现出来的实质则是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或产品创新能力不够。

2.产品过时淘汰性

随着市场对于人们物质需求供给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产品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还是有些国有企业掌握市场需求动向能力不够,习惯于“等米下锅”、“守株待兔”,产品开发能力差,跟不上市场的发展的需要,结果往往是在一棵树上吊死,造成资产的浪费及生产产品的资产闲置。

3.技术设备老化型

由于以下国有企业建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技术改造,使得企业自身缺乏造血功能,也没有良好的外部输血条件。因此,造成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维持低效率运转状态。

4.产业政策调整型

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这些产业政策都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方面给国有企业提出了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但是还是有一些国有企业在转型中步伐太慢、方向不清没有跟上市场步伐,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低,资产闲置。

三、造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的因素

1.水平低,搞“拍脑袋工程”

决策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成败。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评估尚没有科学合理的系统,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决策者在资产管理中以想象代替科学论证,以个人愿望代替可行性研究,缺乏按科学管理和科学规律办事。

2.不适宜市场经济,搞“瞎子工程”

一些国有企业领导者未认清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不以市场为导向,过分的强调产量、产值推算出来的利税概念。在不适应国外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盲目出国收购、投资,最后造成巨大资金石沉大海,成为烂账。

3.办事效率低,搞“胡子工程”

国有企业本来还是有许多很好,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但就是因为结构体制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基建效率差,导致工期拉长,错过了市场先机,最后使好像没成了国企包袱。

4.产业结构布局欠合理,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放松了对宏观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设计管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布局的“近亲繁殖”的现象非常突出。

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1.领导发动

造成国有企业资产闲置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主管的因素。因此,要盘活闲置资产,首先要盘活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反腐和党组织问题条例等严峻形势环境下,各级领导要充分解放思想,克服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思想,要克服不理旧事,明哲保身的思想。在盘活中处理好“流动”与“流失”的关系。把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利用出租、拍卖、兼并等方法,让其发挥其效能创造效益,这叫“流动”;如果让其闲置,这就叫“流失”。因此,各级党政和企业领导要树立为人民财产负责的态度,将盘活闲置资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解放思想,树立信心和决心。

2.科技启动

要加大科技的投入,改进工艺和设备,保持较为充分的开工率,避免资源闲置。要加大新产品技术攻关,组织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集中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要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经济信息网络,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占领市场先机,捕捉市场动向,找到合适的产品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用科技启动,增强国企竞争能力,避免资产闲置。

3.市场推动

市场是体现一切资产价值的场所,要让闲置的资产流动起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就必须引进市场机制,改变政府行为下的盘活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闲置资产交易市场,以利益为导向,推动闲置资产和库存产品交易,提高他们的交易量和流通速度,从而实现其价值。同时,运用市场经济法则,由优势骨干国有企业兼并整体效益不高的企业,达到兼并重组,调整优化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得优势国有企业以少量的自由资本带动更大的资本规模运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招商促动

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流动活跃的时机,借水行舟,将眼光转向与我国国情相近,处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以存量吸引增量,吸纳资金,扩充国有企业运行资本,盘活闲置资产。同时,在技术开发上做足文章,运用适宜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大闲置资产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充分发挥闲置资产的潜在能力,真正做到闲置资产的国际化再投入,并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5.制度带动

一是将风险管控纳入国有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从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入手对风险进行管理。二是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管控体系,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三是定期开展资产闲置论证,定期对资产进行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效率评价论证,建立闲置低效资产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四是加强资产评估中介管理,特别是在国有闲置资产处置或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客观、公正的反应国有资产价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 黄平.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

第3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措施

国有企业应加强资产管理,促使国有资产价值得以提升,进而加大生产经营规模,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但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须加以分析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内涵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国家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推进其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及监督等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以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良好运作,防止国有企业资产产生损失,最终确保国有企业资产价值得以提升的管理活动。[1]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

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国有企业应当保护其资产安全。因此,国有企业应通过搭建完整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保护国有资产安全,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国有企业通过科学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及严格监督其资产,保护国有资产安全,进而提升国有企业资产价值。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基础环境有待改善

1.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是成立时间比较久的老国企,在企业管理模式上大多保留传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国企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是照搬同类企业或相关行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导致在制度建立方面不完善,实际执行时才发现不科学、不适用。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不断变革发展,国家相关政策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但一些国企仍沿用过去的资产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管理上有漏洞存在,导致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与国家相关政策偏离,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2]2.资产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权责划分不明确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松懈、随意,资产管理人员的权责始终无法落实到位。例如:在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国有资产是采用某几个部门(如财务、采购、业务等部门)合作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易出现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推诿扯皮,严重时候还会出现坏账、资产损毁等问题,最终难以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尤其是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的国有企业,易导致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具体工作落实难,出现有的工作多人共同负责,而有的工作又没人跟进,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为了提升资产管理质量,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利用信息化技术,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也大多局限于与财务相关的信息系统,没有真正扩展到相关业务部门,进而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实现资产信息实时共享,沟通不畅,同时也加大了资产监督环节的工作难度。[3]

(二)国有资产配置不科学

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配置的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但对于资产配置工作,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没有严格把控资产配置流程,资产由使用部门直接购置,每个部门出于各自的使用目的而开展的资产购置工作太过盲目,购置行为既没有统筹企业整体资产配置情况,也没有考虑到企业预算管理目标,随之而来的是资产浪费和闲置问题。

(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处置不规范

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都不高,存在浪费现象。例如:少数国企并没有真正重视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率,随之而来的资产闲置问题间接导致国有资产收益损失,就更难做到提升国有资产使用价值了。还有少数国企设法将闲置资产进行盘活,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但也大多停留在租赁等方式上,方法比较单一,进而导致国有资产价值提升的幅度不大。另外,部分老国企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国有资产处置工作中掺杂的人为因素较多、处置工作较随意。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各方面的监督控制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首先,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相关的内控机制薄弱,存在漏洞。第一,财务人员对资产管理的审核监督大都停留在财务制度合规性方面,企业内控制度合规性方面的监督还没跟上。例如有的国企财务部对预算内的、超预算的以及预算外的资产报销审核流程都一样,只考虑票据齐全与否,根本没有结合预算管理进行把控。这就造成资产管理脱离预算管理,将会产生国有资产浪费和损失。第二,没有单独设立内审部门,内审监控力度小。例如有的国企把内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内或是安排财务部的一些人员从事内审工作,这就造成内审监督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独立监管的作用。其次,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例如一些国有企业虽然把资产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挂钩,但涉及资产管理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或制订得不科学、不全面,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从根本上管控到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准。还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甚至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这就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与考核相脱节,不利于调动职工资产管理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管控。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改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境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制订和完善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包括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监督方面的制度。首先,对于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管理制度,应将企业经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后的实际配置需求,依据国有资产配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规定以及企业订立的预算管理目标相结合。例如:制订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工程类投资建设等管理工作的规定。其次,应制订国有资产使用方面的管理制度。第一,与财务类相关联的资产使用制度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有资产使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并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状态。例如:制订国有企业资产划分标准与分类、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折旧等管理工作的规定。第二,制定与业务类相关联的资产使用方面的制度,应结合国有资产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规定来制定,同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还要结合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和管理职责来制定。[4]再次,对于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制度,应将企业经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后的实际处置方案,依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规定等制定。例如:制订国有企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等管理工作的规定。最后,对于国有资产监督方面的管理制度,应把国有资产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内部控制规定等结合起来制订。与此同时,还要对照企业订立的预算管理目标,并挂钩绩效考核办法等。监督手段要多样化,避免因监督制度订立不周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2.重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组织架构国有企业应搭建一个完整的资产管理组织结构框架。把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各方面工作的履职内容按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来做相应的规定,保障责任归口落实。促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内部得以强化。首先,企业最高管理层要定位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然后自上而下地向企业中层、基层推进,并听取相关资产管理部门的反馈。还要结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订立资产管理任务,促使国有企业资产价值提升,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其次,企业中间管理层要互相协作、充分沟通,避免细节冲突影响整体资产管理工作。例如可通过在国有企业内部单独设立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资产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整体策划、统筹调配。同时,也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对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资产使用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从企业宏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摆脱产生资产收益损失的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最后,企业基层人员要有资产管理的全局意识。例如国有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开展组织讲座等,促进资产管理全局意识的提升。尤其针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相关业务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等还要加强资产管理各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促进知识更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收益损失。3.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资产管理的各方面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往全面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涉及财务部门,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也要跟上。例如,在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可使用条码技术,避免登记信息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也能够通过条码系统快速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关联,做到信息更新准确、及时,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尤其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信息等技术,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便于财务人员对资产进行监控。

(二)严格把控国有资产的配置管理

国有资产配置讲求科学与合理,国有企业应当把先调剂租赁、后购置的思路引入到资产配置实践工作中。例如可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整体管控。针对必须配备的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采购、财务部门进行市场调研,结合企业资金预算情况对比,做出更新、改造或是租入等选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并按程序报批企业管理层、上级主管部门等,待审议通过后执行。通过统筹调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使用部门间资产闲置和资产紧缺的矛盾,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使国有企业资产配置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三)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使用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国有企业应当把统筹管控、整合调配的思路运用到资产使用管理的过程中。例如国有企业可以由资产管理机构全面管控企业内部资产,通过整合、调配等手段,提高资产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闲置;也可以通过挖潜增效,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最大限度地缓解资产闲置、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有效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四)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流程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工作涉及的面较广,应严肃对待,防止因处置不力产生国有资产收益损失。例如可通过资产管理机构牵头处置工作,先按照企业有关国有资产处置的制度规定,安排业务、财务、内控等部门,以及外部评估机构一起配合完成资产评估工作;再结合资产评估报告对比做出出售或是转让、报废等选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并按程序报批企业管理层、上级主管部门等,待审议通过后执行,从而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五)加大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

首先,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加大财务和内审部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例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财务授权审批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等手段,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控,从中发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并向资产管理机构及相关业务部门反馈,进而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收益损失。内审部门可通过对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方面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情况进行过程控制和跟踪分析,披露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帮助国有企业提高风险预判。其次,应当强化国有资产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通过制订与资产管理工作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促使资产管理工作得以有效执行。例如:国有企业可依据具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形成不同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同时,考核评价结果按成绩高低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几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就必须通过理顺资产管理工作来实现。因此,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得到科学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严格监督,促使国有资产价值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燕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6).

[2]李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产经,2021(2).

[3]于兰.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

第4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价值管理;信息化

当前,由于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经济责任不明确等原因,而出现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并且已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就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研究。

1资产管理的概述

资产是一种资源,该资源能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并且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管理是企业对自身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的取得、使用、核算、监督及处置等一系列过程实施的管理和控制活动。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资产归国家所有,国有资产的特征有:一是具有唯一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因此所有权具有唯一性;二是具有增值性,国有资产经营目标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具有运动性,国企在资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投入、经营、产生利润、利润分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实现自身价值与增值;四是具有多样性,国有资产的形式多样,有财产、财产权,自然资源、人造财产,有形财产、无形财产等多种形式。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关系到资产的使用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2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大部分国企已建立起产权明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受到企业规模大小、功能程度等客观因素制约,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1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首先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缺乏固定资产运营意识,管理方式粗放导致很多固定资产闲置废弃,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其次对于存货管理,一些国有企业存货储备没有定额管理制度,库存积压严重,隐形浪费普遍存在;其他流动资产管理效益亦不高,闲置现象较为严重;最后对于无形资产管理,很多企业没有无形资产形成和价值评估管理意识,不能发挥无形资产在提高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缺乏资产管理意识,导致决策程序不规范,资产购置,产品生产盲目;二是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采购、资产盘点清查、资产处置等制度不健全;三是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全面,不能发挥资产应用的导向作用。

2.2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状态

部分国有企业还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真实状态的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企业没有建立起资产价值和风险评估机制,会计核算仍采用传统的资产记录、计量和计算的方法,准备金计提和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市场变化和风险因素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不能及时处理,进而造成会计账面只是反映资产的原始价值状态,不符合实际价值;第二,企业不能有效执行资产盘点清查制度,不能按时进行资产清查,不能及时处理清查中出现的盘盈盘亏和不能正确分析资产盘盈盘亏原因,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状态。

2.3没有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没有单独设置资产监管部门,由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代为履行监管职责。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资产内部监管部门,还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监管部门,但主要是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和评估的需要,内部审计基本流于形式。这些设置监管部门的企业因为受专业人才短缺、专业知识有限等方面限制,资产内部监管往往只停留在资产统计登记阶段,并未发挥出内部监管的作用。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如果不引入社会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很难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2.4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历史变革较长,资产几经整合移交。资产管理主要是靠手工记账、人工盘点等传统模式,缺少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容易造成账面缺失,账实不符,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等情况。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不得不使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手段,但是仍有部分国有企业,因为资金和理念上的原因,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不被企业采用。

3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应对的话,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质量,本文认为,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质量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只看到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收益,而忽略对资产从购入环节直至处置的全过程管控,国有企业应该从多方面对资产进行有效管控。

3.1建立资产全过程管理控制制度

一是要建立健全资产购置制度。企业不仅要有资产采购审批制度,还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对资产的存量及需求进行有效监测,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采购计划。企业对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采购均要考虑市场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需求,采购的物资应与生产经营需求相契合,这样才能避免库存积压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二是完善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流程。优化资产的清查制度,对各类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可以减少因管理人员过失等原因引发的资产管理问题,并可以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纠正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三是健全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办法。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资产处置尤其是资产的报废应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先要做出切实可行的清理方案,然后经相关部门审核,最后报领导层审批,层层把关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可以考虑采用经营租赁的方式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在企业中,一些购入的设备尚在使用阶段,又出现了更为先进的设备,这时企业会淘汰老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就造成了设备的浪费。如果采用经营租赁的方式,去获取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设备,可以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还可以避免处置环节的资产流失问题,大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并且经营租赁的方式具有可撤销性,可以灵活地调整生产方案,提高企业的活力。

3.2强化对资产的价值管理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起适应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风险评价机制并合理运用,使资产账面价值符合实际价值。建立与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各类资产准备金计提及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实时跟踪,及时发现盈亏并处理。建立合理的折旧计提和摊销办法,避免将折旧摊销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从而影响国企的持续健康发展。重视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把培训作为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维护企业利益、保护企业财产的意识,准确掌握资产变动信息,对资产变动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3.3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首先,要建立起独立的资产监管部门,抽调专业知识精湛、原则性强的人员加入资产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监督,提出资产管理模式优化方案和改进措施。其次,发挥民主监督的优势,对资产使用、处置等情况进行信息披露,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拓宽员工信访举报渠道,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分工负责的监督管理体系。最后,发挥好社会审计部门等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定期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和评价,为改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国家实施机构改革,国资委监督审查的职能被分离到审计部门,同时部分国企监事会职责也被划入审计部门,通过改革构建起新型的审计监督体系。机构改革赋予监事会新的职责和意义。新形势下,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监事会,必须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因此需要配备专业和专职人才。通过对监事会进行考核的手段,引导监事会发挥内部监督的职能。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产进行管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管理资产变得越来越便捷。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及完善的信息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凭借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关于资产性态、资产价值等信息。管理人员利用这些信息化数据对资产运行全过程进行管控,不仅可以随时掌握资产动态,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资产管控的人工成本。实务管理中,可利用条形码管理方法,在资产管理系统平台上实时掌握资产供、产、销、存动态;推行ERP管理平台,强化资产在整个供销链的管理,形成一套从预算、采购到使用、处置等过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新型资产运作方式,构建企业资产从进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网络动态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实际操作中也不仅仅是单个措施的应用,而往往是针对实际问题综合采取的应对措施。例如,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全面预算编制阶段,需要对收支情况进行准确预测,收支的预测需要考虑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收支影响,在这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这就需要企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测算模型;在全面预算执行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监督力量,加强对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及时调整不合理的预算,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资产评估控制手段,防止资产的账面价值脱离实际价值;在全面预算完成阶段,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考核依据,对资产管理发挥约束和激励的作用,使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为一种贯穿于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制度。

第5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管理工作

前言:现阶段我国国企的数量和规模占比较大。国家用来盈利的国企目前普遍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这是为什么?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如果今后国企一直处在这种形态,那么还有存在的必要么?经过研究调查,我国许多国企,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盈利的能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设有资产管理工作,但只多数是徒有其表。即使有一些国有企业认真对待资产管理工作,可执行起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有很多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等因素存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1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不强

众所周知,国企资产管理涉及十分复杂的内容,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要想做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要提升管理者的前瞻性。而在我国,由于国企资源配置的特殊性,使大多数管理者管理松散,前瞻意识较差性,工作中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理解对资产管理深入研究必要性。[1]同时也与我国现实的管理制度分不开,以往的国企的资产预算由于不够科学、严谨和完善,存在不足或过多问题,结果导致年终岁尾,突击配置资源。不足或过少的只能向上级部门申请,这样的资产预算都是不合理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前瞻性。

1.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编制不够完善

从企业管理上看,一项工作的好与坏,起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完全由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态度所决定。所以,国企的资产管理者工作态度和内容十分重要,它会决定整个工作的最终效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国企资产管理工作内容和编制不够合理完善,因此,并不能取得理想的工作结果。

1.3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资产监督机制如果不健全,力度弱化,就不能保证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害。企业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工作的本身效果。我们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体制,来监督整个工作过程,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改进。[2]但是,话是这么说,如何去做,即使是管理者思想上有这种意识,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相反,没有重视监督机制,浪费了企业资源。从这点上看,由于管理者的意识不高,使得国企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或有章不遵,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

1.4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总结内容和执行力都不符合国有企业现状

企业资产管理工作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够正确的完成,同时每一项工作也都需要总结来提高管理水平。可在实际中多数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一般都只是有一个简单的开始,不关注流程和细节、也不注重环节制度执行力。特别是无论该项工作执行的效果怎样,没有认真细致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该项工作的成果大打折扣,这对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改善意见分析

根据上面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给出了以下一些改善措施,希望能够起到效果。

2.1 制定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约束,这项工作执行起来就十分混乱。因此,要想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就应该建立统一的执行标准,使管理者按照流程进行标准化工作,最终产生理想的工作结果。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统一的标准,可以保障和达到预想工作效果。

2.2 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

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监督机制以及统一执行标准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工作效果,也给企业效益提升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应该努力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3]。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企业要建立一个监督工作小组,对工作进行动态监督。同时也可以建立岗位之间相互监督机制,从而保障整体工作的效果。

2.3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效果的机构问题。那么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可以邀请具有专业素质和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结合本企业实际进行讲解和分析。也可到大专院校短期的系统培训。还可以组织不同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升人员素质和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强化对资产预算编制的审核,坚持完善资产预算编制内容

对于国企资产配置预算问题,国有企业应该采取强化资产预算编制的审核,坚持完善资产预算编制内容的改善措施。对于每一项资产预算的内容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审查。并与其它相似的工作内容进行对比,减少不合理工作内容。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资产预算编制的工作内容。

结语:国家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国企中,是为了提高国家综合能力。同时又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我国国企的管理者因为是国企管理模式,资产归属国家,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没有资产管理意识,甚至不配备资产管理人员等现象,使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因此,国家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明确改革重点,促进国有企业同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上给出的国企资产管理改善措施是本人的一些见解,供大家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会芳.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21).

第6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一)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强化单位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

把资产的管理与绩效评价机制相融合,使资产管理与各企业各部门实际利益相联系,不仅有利于增强各企业各部门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意识,而且对于管理绩效理念的提高也是十分关键的。同时各单位也会受其影响,不断地激励本单位努力的把对资产管理的理念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和动力。只有这样,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才会真正走上自发、主动、积极管理、勇于管理的道路。

(二)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必要方法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简单地以评价的结果衡量某个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高低,评价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各个单位所填报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信息的情况,从而对企业和部门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既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能够很好的将每个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和分析,从而达到对资产的总体情况、分类情况、分布结构等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了解的目的。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能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得以有机结合,这对于实现资产配置的合理引导和调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推动预算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算管理是进行资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资产管理是进行预算管理重要依据。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情况分析,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真正的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作为编制预算、配置资产的依据,对于预算编制的细化也是十分有利的。与此同时,通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开展,用指标体系来分析比较各单位资产配置以及资金的使用状况,很容易发现资产配置的公平性以及资产组成结构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为更好地开展资产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因此,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纽带,是实现预算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依据。

二、国有企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持有某个特定的资产组合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国有资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但是企业在资产的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

(一)产权问题

根据我国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很多的地方对于公共产权主体不是很明确,这就导致监督成本的不断增加,公共产权的外部性,甚至有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等问题。在国有企业特别是设立时间较长的国有企业中,还存在大量的国有划拨、调配资产,历史原因形成的产权不明晰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资产管理者与资产所有者权责不明的缘故,使得资产的收益与损失不能很好地与管理者的利益相联系,这就会使管理者在资产管理中的出现短期化决策,使得国有资产在管理方面的个人化行为严重缺失,造成资产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二)约束问题

企业内部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职能定位方面还不健全,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综合的资产管理部门。同时,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对资产的管理者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因此在资产的使用、处置过程中,滥用、私分、变卖国有资产的情况屡有发生,且无有效地追偿、惩罚措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运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的使用都是无偿的,至少是没有充分考虑其成本的,因此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的运营效率并不关注,再加上资产的管理观念落后,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等缘故,效益不好的企业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效益好的企业避免不了投资冲动、过度配置资产,出现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现象。

三、如何构建国有企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有效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国有企业管理者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资产管理者的权、责、利进行规范和明确,才能对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地规范、监督、约束,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最终实现资产的有效利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更新观念,领导重视是基础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程序复杂、具有很大利益相关性的系统工程,评价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的决心和力度。各企业应把资产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一把手亲自抓,根本转变以往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二)实施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使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真正发挥作用,首先是要制定好绩效考核的目标,科学有效的考核目标才能使得绩效考核变得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了确保绩效评价在推行过程中能够更加公平,所以要对绩效评价进行反馈和更新,加强绩效评价监督工作。必须根据评价结果对过去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深刻分析和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才能使绩效评价对资产的管理产生应有的促进效果。

(三)绩效评价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要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要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支持。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资产的安全关系到绩效评价,只有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要保证国有资产的经济性,资产的经济性指标,主要是指企业在资产运营管理中要对其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例如对于资产处置的价格以及租金等收入;要检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通过对产能、有效作业率等一系列非经济性指标的分析,评价国有企业资产是否合理,评价投资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容还要包括对资产要有目标性,国有资产的最终目是为国家人民活动提供各项物质保障,为国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基础,因此,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在进行国有资产评价时,还要对国有资产利用的最终结果进行考察,细化国有资产评价的内容。

四、结束语

第7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效率;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51-02

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劳动资料,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具有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比较高的特点。科学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对促进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日趋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多、金额大,账面上的资产价值和实际状况下的价值往往有出入。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新添置了固定资产,却没有账面记录。或者是由国家拨款的专项购置,建设项目,在完工后没有记入固定资产账,造成固定资产统计数字不准确,形成账外资产,或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虚列固定资产。国有企业的财务资料中不仅含有实物卡片和明细账,但记录不够详细,各项控制点不够明确,出入库手续不健全,会计账目与实物资产账不经常核对,还有对闲置、待报废资产未能及时整理造成存量资产数据不准确,固定资产在单位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之间无序流动,即使实物已划转及丢失或损坏,但账面金额及所属部门仍未调整或减少。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开展不深入

国有企业传统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方案中,评价的重心一般落在经济性评价上,尤其是项目的前期投入资本上,忽视了项目实施后的运行、维修、翻新以及报废等诸多后续环节,没有考虑工程项目长期、完整的经济效益。总而言之,大多数国有企业无论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是项目后评价阶段,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

多数国有企业财务部门与实物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没有接口,不能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不同职能部门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但往往是各自为政。对同一业务,由于财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所采取的标准和依据不同,在各自的信息系统中便生成了不同的信息,使得两套系统无法衔接。由于各阶段相互独立,信息无法共享,数据难以统一管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难以达到信息传递所必需的及时、有效、灵活等要求。

(四)报废处置方式简单,残值回收效益低

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工作中,比较注重两方面:固定资产报废和销账,常常忽视固定资产报废后报废品的处理及清理回收。在大多数情况下,固定资产报废后,虽然账面价值已销账,但实物依然滞留在企业内,这不仅容易造成企业账、物管理的混乱,同时也影响报废资产的残值回收。固定资产申请报废后能够变现的很少,即使变现所得的变现价值也不高,也可能变卖的收入未及时上交财务,或私分或转作小金库,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资产管理权责明晰度不够

由于权责不清,导致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无法分清自身的职责,“职责归属感和责任感”出现盲点。同时,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制度也亟待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上容易出现“空白、漏洞、脱节”现象,特别是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清晰,互相绕事、拖事、推诿问题,这样,固定资产的变动信息就会迟误传递到财务部门,久而久之,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档案信息就变的陈旧和过时,与现场资料出入很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二)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缺乏合理性

国有企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对经营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并且投资成本占用金额大,但由于国有企业收入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更多关注社会职能,在进行投资决策和建设规划时,未对该投资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分析,没有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本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问题。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完全承担投资回报的压力,在其投资决策时,对经济效益方面的因素考虑较少。

(三)管理标准和方法不统一,管理流程无法联动

要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证各部门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到购入、入库、财务人账,都拥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管理流程。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缺少针对性,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到位,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之间形成断链。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静态是动态的管理,并且是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一个环节或过程控制不到位,往往会给后续工作加大管理难度,最终无法形成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

(四)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使管理模式不科学

传统管理模式下缺乏科学管理及价值管理机制,造成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脱节、权限模糊、缺失、冲突,也存在各部门只注重本部门职能而忽视上、下部门的沟通。就一项固定资产从计划到报废而言,即从资产的生命周期来说,管出生的不关心其死亡,管购建的难以设身处地地为资产实际运行着想。无法对该项目从完整的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合理分析,不能以固定资产整体的运营目标做出导向决策和完整的实施,无法实现固定资产在完整的生命周期中最低费用的控制。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在完整的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费用及取得效益的记录,同时缺乏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从而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做到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导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难以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精细化”作为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古已有之。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始于现代大规模制造业。精细化管理是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就固定资产管理而言,精细化管理思路是对固定资产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其价值流活动。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建设

良好的管理离不开规范合理的制度做支撑。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制度要具备协调及可操作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规范决策过程

1.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各单位根据自身所拥有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发展目标、使用情况等因素拟订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该计划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按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既科学又合理。

2.请购、审批与采购控制

国有企业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相应审批制度及请购计划,明确审批部门(或人员)和请购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计划与审批程序。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透明化、规范化。对于价值不高的固定资产,应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要求,通过信价比的方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投标并比质比价方式进行。

3.验收控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质量、数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4.入账控制

国有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控制

1.使用控制

国有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同时,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2.折旧控制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国有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确定所需计提折旧的资产范围、同时确定相应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3.维护控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盘点、清查控制

国有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同时,应至少在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检查分析包括定期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第8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设有资产管理工作,但只多数是徒有其表。即使有一些国有企业认真对待资产管理工作,可执行起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有很多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等因素存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1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不强

众所周知,国企资产管理涉及十分复杂的内容,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要想做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要提升管理者的前瞻性。而在我国,由于国企资源配置的特殊性,使大多数管理者管理松散,前瞻意识较差性,工作中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理解对资产管理深入研究必要性。[1]同时也与我国现实的管理制度分不开,以往的国企的资产预算由于不够科学、严谨和完善,存在不足或过多问题,结果导致年终岁尾,突击配置资源。不足或过少的只能向上级部门申请,这样的资产预算都是不合理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前瞻性。

1.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编制不够完善

从企业管理上看,一项工作的好与坏,起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完全由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态度所决定。所以,国企的资产管理者工作态度和内容十分重要,它会决定整个工作的最终效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国企资产管理工作内容和编制不够合理完善,因此,并不能取得理想的工作结果。

1.3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资产监督机制如果不健全,力度弱化,就不能保证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害。企业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工作的本身效果。我们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体制,来监督整个工作过程,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改进。[2]但是,话是这么说,如何去做,即使是管理者思想上有这种意识,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相反,没有重视监督机制,浪费了企业资源。从这点上看,由于管理者的意识不高,使得国企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或有章不遵,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

1.4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总结内容和执行力都不符合国有企业现状

企业资产管理工作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够正确的完成,同时每一项工作也都需要总结来提高管理水平。可在实际中多数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一般都只是有一个简单的开始,不关注流程和细节、也不注重环节制度执行力。特别是无论该项工作执行的效果怎样,没有认真细致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该项工作的成果大打折扣,这对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改善意见分析

根据上面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给出了以下一些改善措施,希望能够起到效果。

2.1 制定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约束,这项工作执行起来就十分混乱。因此,要想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就应该建立统一的执行标准,使管理者按照流程进行标准化工作,最终产生理想的工作结果。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统一的标准,可以保障和达到预想工作效果。

2.2 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

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监督机制以及统一执行标准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工作效果,也给企业效益提升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应该努力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系[3]。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企业要建立一个监督工作小组,对工作进行动态监督。同时也可以建立岗位之间相互监督机制,从而保障整体工作的效果。

2.3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效果的机构问题。那么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可以邀请具有专业素质和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结合本企业实际进行讲解和分析。也可到大专院校短期的系统培训。还可以组织不同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升人员素质和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强化对资产预算编制的审核,坚持完善资产预算编制内容

第9篇:国资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低下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重复建设严重,即不断地重复购置机器设备等,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此外由于缺乏生产过程中的有效规范的管理,大量国有资产出现闲置,这种现象使得国有资产的增值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国有资产闲置有两种表现方式:(1)在经济发展迅速、繁荣时,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无限制的扩大企业规模,造成“产能过剩”,不合理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使得经济发展过热期后的国有企业设置大量闲置,闲置率和资源浪费率增高。(2)在市场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国有企业不能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生产调整,造成企业生产活动大量全部或部分停止,因此产生了大量闲置不用的生产设备。数量众多的闲置设备还要耗费一笔巨大的人工看管费,除此之外,为了刺激经济,企业往往还会淘汰大量的半旧设备,并购进新设备,造成了极大地国有资产的浪费。

2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严重目前我国国有资产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流失问题也十分普遍。造成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点:(1)资产的经营性质的不合理转变,如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2)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3)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导致其严重流失;(4)国有资产处置不规范;(5)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决策失误,会使得企业产生大量无效资产,从而造成资产隐性流失。

3国有企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呆、坏账。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呆、坏帐普遍存在,且额度大。这是因为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地扩大生产,赊销成为增加销售量的常用销售手段,但由于国有企业的评估只关注销售指标,管理者不重视的资金回收,大量资金难以回收,呆、坏账也逐年累增,加之缺乏最低营运成本的信用政策,国有企业的营运成本增加。二是国有企业存货管理不不合理。在存货收发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计量或检验、长期不盘点清理过期存货,造成存货量造成账、表、物不符。此外,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改变财产丢失、损坏、被盗现象。

二、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建议

1针对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处置及再利用(1)开展租赁业务,使闲置资产能够被重新利用。国有企业重组改革过程中,会淘汰一大批闲置的设备,这些设备多数都是还有可利用价值的,都还能够再次投入生产。为了这些设备能够被再次利用同时为国企带来经济收益,企业可开展租赁业务。通过租赁市场不仅可以使得闲置资产再利用,还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有利于缓解企业重组改制之后的资金短缺,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2)实行个人承包,减少企业投入。鼓励个人承包国有企业前沿产品淘汰的仍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和外观的闲置设备。除此之外还可以承包企业改制重组后产生的过生厂房等,减少企业的投入。(3)进行资源再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效能。在国有企业中,母公司要时刻掌握各子公司的生产发展状况,及时的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资源设备的再配置,即将闲置资产在国有企业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互相调剂,相互调进拨,使得国有资产最大的效用,资源配置更合理,从而增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增强抗风险能力。(4)进行资产置换,节约资金。国有企业可将闲置资产换置成目前生产急需的存货或设备,即用资产换资产的非货币易,不仅可以使得闲置资产发挥其效用,还为企业节约了流动资金和设备保管成本等开支。这也是现代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主要方式之一。(5)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企业经营不善,破产或倒闭后,会留下一定的闲置资产,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出于固定资产变现的考虑,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拍卖。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将厂库中过时的存货在市场中进行降价拍卖,以增加企业的可用流动资金,优化企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的资源配置。

2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对外投资担保的内部控制制度(1)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从根本上解决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仅要有决心,还要有制度上的保证。为此,国家建立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和监管监管制度来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这种制度性的要求降低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使得改制程序透明化、群众共同监督,减少国有资产流失。(2)建立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国有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业务时,对于主要负责人要做到权责统一,合理设置岗位结构,必须要有岗位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其次,员工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严格规定审批人员的工作范围和权限,严禁越权审批。经办人要严格遵守审批人员的批准意见进行权限内的投资。若经办人发现审批人越权审批,则应及时拒绝办理该业务、向审批人的上级部门汇报状况。此外,对外投资、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人员的对外投资和对外担保行为。最后,重视对外投资风险,进行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估,增加对外投资成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