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精选(九篇)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第1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中历史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36

人类的出现距今大约已经有几百万年了,人类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进化,人类从远古时代的猿人不断进化到现代的智人,人类文明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前进。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是每个人必须高度关注的话题。高中历史主要学习西方和中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在高考中,则主要考察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某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看法和留给后人的一些经验。每个科目有每个科目的特性,历史也有它独特的地方。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事件是不会改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思维的不断前进,人类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对相同的历史事件,每个人,甚至每个时代都有它自身的见解和看法,所以人们看待历史的眼光是会变化的。历史相对于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的学习思维逻辑的要求会低一些,所以学习起来也会相对轻松许多,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学习起来还是会有难度。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这样的思想观念很明显是错误的。历史有很强的逻辑性,灵活性,学习历史不是要靠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而是要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搞清楚它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和给后世留下的历史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历史事件了解清楚,进而学习好历史,学生才能够提高历史成绩。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在现代教育改革下,如何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成为每个学生应该面对的难题,如何改进高中生的历史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成为每位历史老师面对的挑战。

一、兴趣至上,打好基础

在现代教育下,以往严苛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历史发展中被淘汰。创新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要学生学好历史,就要从兴趣抓起,从基础抓起。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同样也需要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历史事件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故事,当高中生把历史事件看作一个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时,他就会对历史产生兴趣。当高中生对历史有了兴趣,他就会去探讨,去钻研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不断地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过程中,学生就对历史知识有了了解,慢慢地,学习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历史的基础,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如何酌情分析。作为现代教育下的老师,我们不仅要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需要给学生具体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着重分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准备。

二、注意方式,营造气氛

高中生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同样也背负着极大地学习压力。众所周知,大多数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多,而娱乐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的学习生活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老师讲课的方式枯燥无味,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容易让学生犯困,甚至有些学生会在这样的课堂上睡着。历史事件相当于一个个小故事,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时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感到困倦,导致上课精神不集中,这样也学习不到太多历史知识。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课堂上,多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这对于历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活’的课堂,才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也是教师教学的圣地。

三、多角度考虑,全面分析

教学主要是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用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多角度学习历史事件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看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分析,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也需要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在现代教育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使他们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把历史事件看得更透彻,更清晰。我们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子,看看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它的历史影响。该历史事件是法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性事件,可以从国内的角度分析,它对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分析它对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还可以分析它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影响等等。由此可见,对一个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以正确的态度,要从多个视角全面地进行。这样学生才能够把事件看透彻,看明白,方法选对了,学生学习效率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四、注重教材,合作学习

第2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 衔接 对策

高一历史的难教和难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初高中的分离办学使得这一课题更具现实意义。初高中两阶段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课程设置等不同,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难度上都比初中历史有所增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知识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状况,他们的基础如何?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转变师生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现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是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指导学生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的。然而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初高中历史教学不衔的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求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的差异

第一,课程理念的异同。初中历史课标更强调“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高中历史课标增加了对“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标特点和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加之知识间的跳跃性、综合性强,教师往往感叹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教学详略得当。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但如何做好衔接,在上述标准及其解读中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系统中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两个阶段。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倡导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等。

第二,课程目标的异同。“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历史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初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总体目标则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虽然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但二者的目标都是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具体目标上都采用“三维目标”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人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高中与初中相比更加强调历史技能、历史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历史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历史教学目的与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双边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情感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并且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总体来说,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感知历史,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则要求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放在首位。在初中,主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态度和一定的国际意识;高中则强调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思维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方面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初中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高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第三,强化衔接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现顺利过渡。对于高一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用来指导教学。

2.转变学习观念

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生作为普通公民,身为社会中的人,必须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人文素养;作为21世纪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力,必须具备历史意识、历史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历史使命感,顺应时势发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对历史学习的理解仍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上。他们普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因而只要划书、背书就可以学好历史,临时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对历史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浓、方法不对、习惯不好,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首先为历史“正名”。在开学之初,教师不应急于上新教材的第一课,而应实施学生对历史认识的衔接教学。

3.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积累的过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历史课学习的具体方法有:

第一,培养兴趣,移情历史。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来看,加强历史自身的趣味性、密切联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等做法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起来的。通过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来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比较浅显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课上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协助,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等进行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集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的公开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通过设计《回忆录》的方式将鸦片战争前后国家的大历史与个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顿时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上课生动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刘正萍的研究表明:对现任教师“不满意”或“说得过去”的占 61.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因此,历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积累,较强的教学能力,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较高的引导水平。教师具备了上述几方面素质,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敢于质疑,挑战传统。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象。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才会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学习历史,要注意理出线索,构建成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应按时空顺序,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概括重大历史阶段特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四,多做比较,善于归类。比较和归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更加深刻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意识;通过归类,可以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总结出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对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合理改进学习方法,必将能事半功倍,学好历史科目,真正成为具有基本人文素养,顺应时势发展的21世纪合格高中毕业生。

4.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主要是加强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衔接。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做好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能力,有利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系统的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材料较之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好。所谓识记材料的意义,是指其所蕴含的事物内在联系及与识记者知识经验间的联系。简言之,透彻地理解识记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依然以机械记忆为主要记忆方式,在没有弄清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情况下,效果自然不好。要培养能力,必须转变学生的记忆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歧路引领到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大道。理解的本质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在知识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例。这种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能够促进学生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改变学生滞后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史实提炼观点,让史实归属于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如在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时,通过相关史实,提炼出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的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由史实记忆向观点记忆转化,并不是忽略史实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众多观点依据史实加以综合、比较、提炼、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 利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案导学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并保持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角度出发,导学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简言之,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继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在高中进行历史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有助于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从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

四 结语

作为一名耕耘在中学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衔接深有感触。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工程,需要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只是在这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文中的相关论述略显苍白和无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探寻初高中历史教学顺利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余力.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普通高.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赵亚夫.我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J].首都师大学报,2006

[7]陈其.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浅议[M].历史教学,2004

[8]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9]陈家麟.当代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0]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1)

[12]刘正萍.关于新课改中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调查[J].教育探索,2006(2)

[13]黄慧红.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第3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历史 学习方法

一、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副科”,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无法保障甚至有同学认为历史学科就是记记背背,不需要动脑,只要记住就一定能够考好,这导致很多同学对历史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课下基本不用时间,把时间都用在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上。这种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施新课标以来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文综成绩。从对历年来高考试题研究来看,并非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审清问题、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学生一味的背诵,那种做法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几乎没有。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做题太少,而且不注意总结思考,更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或者找到答题入口但不会用历史术语表述导致丢分。

另一方面,很多历来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例如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头绪不清,记忆不牢,在考试中模棱两可,在平时学习中出现畏惧心理,甚至放弃历史的学习。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一个教好的成绩,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有些同学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丧失历史学习信心,以致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再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编排采用了专题史模式,时间轴断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连贯、完整的时间顺序,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兴趣!”“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很难优秀。”“高考结束后不挨骂就已经万幸啦!”我们在调查中交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过去的简单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这样的话我们做为老师,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个别同学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总结历史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基础知识,突出主干与热点,抓好基础,强化记忆。历史的学习更关键的是要注重平时的基础积累,在研究历史考题中,我们发现,平时的基础决定胜败。我们可以在“入门”的基础上注重多读、多看、多写、多思,,提高效率。对待一个问题和理论知识而言,也要注重理解与消化,且忌死学,死记。可以反复地进行思考,少一些浮躁。找出所学知识主干中的若干知识点之间联系,或与时事热点相联系,构建新的知识线索,强化记忆。

(二)学会把握整体知识,构建体系,构建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新课标高考题多以能力立意,我们复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联系性是十分必要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弄清来龙去脉,如果能把学过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那么就让人感觉到体面、舒适、又不失雅观。这样,收获岂不很大。可以构建同一历史时期中外历史的联系,比如学习世界史部分的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可以和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相比较,探究其异同。还可以构建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事件的发展情况,比如中国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战期间,统治前期和后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这样的联系在历史学习中还有很多,希望我们留心观察和总结。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相连。

(三)熟练掌握历史语言或历史理论,提高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答历史问题时,要学会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学科方法解答问题。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学在做非选择题时,其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很强,可是回答出来的答案全是语文上的大白话,没有历史语言,这样的话,高考很难得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历史语言和历史常识的培养与训练。

(四)要明白并学会运用“史观、史论、史料”与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观有现代史观、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等。例如现代史观即近代化史观,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历史。史论则着重于历史的研究方法。比如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要做到史论结合。史料多是文字型材料。对于这些,我们都要审清题,找到解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

(五)讲究记忆方法,注意答题技巧。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如字头记忆法来记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记关键词句法记忆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除了借鉴,我们在复习中还可以自己总结方法。另外,历史答题要规范,方法巧妙,用语得当。

历史的学习如何做好,又该怎样做的更好呢?这是有待探索的。要想在历史学习中有所成功,还要对它有一种热爱,以极其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学科。当你付出过了,就会有回报,可在这其中,失败了也不要沮丧。在这时候我们应更有信心和耐心,历史是检验我们耐心的时候,我们要悉心地掌握好历史知识的同时,塑造我们的历史品格,更好的感悟历史,感悟人生。

第4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4

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懂得了历史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一门偏文科性的学科,他在传授我国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历史观方面极其重要,在对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更是至为关键,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然而现今很多人对于历史学这门学科都有很多误解,认为学历史没什么大的用处,又不能立刻应用的实际生活中去,然而,历史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随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理念变动很大,教学过程中逐渐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开始讲究创新、自由,强调知识的自由和主体的重要性。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地位也逐渐在提升,不断得到重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在提高。传统教学中,历史大多时候被认为是一门有负担的副科,并没有多大作用,导致学生们学习历史纯属是应付考试,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久而久之,对历史的忽视也越来越严重。然而,学生们学好了历史不仅可以提高成绩,更好的应对高考,更可以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深层次的学习历史知识,也要学会用历史事迹和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俗话讲“读史使人明智”,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吸收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学会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学生们就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历史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们提供有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相关的题材,不断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的自豪感。从历史中看,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是唯一没有出现文明中断的古国。文化发展、思想发展的连续性以及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等都是我们国家历史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而其中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中国古代史中的祖国的灿烂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丝绸、瓷器、兵马俑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东西。在中国近代史上,近代的屈辱史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自强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自强独立的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上,有很多值得发扬和宣传的英雄人物以及典故,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籍,这些历史文化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断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走的更坚定。

二、学好高中历史的对策

(一)教师们要转变教学理念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下,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性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人,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更应要牢固树立起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参加各种先进教育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心里特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培养健康人格和品质为己任,肩负起培育祖国栋梁的责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文化、有品质的好青年。

(二)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教师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手段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教师们也要不断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不断武装自己的知识头脑,更好的教授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现在是科技和知识信息得时代,历史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师们应该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精华,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资源可以查找想要的资料、文献,从中借鉴、学习别人的科研成果以及吸取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电影、录像、插图等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可以让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让繁琐的历史知R易学化,势必会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更好的运用知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教学内容,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最后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教师们应该心中怀有一种高尚的教学情怀,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如讨论、试讲等方式,让学生最大空间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中的不一样,也可以延续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改善,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们要不断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健康的学习。

第5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摘 要: 随着教改和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历史老师应开拓进取,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能力、学生素质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氛围营造 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主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当前提倡历史教学改革,随着教改和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历史老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开拓进取,为筑好历史教学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在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能力、学生素质的途径和办法。

一、营造学校历史知识的良好氛围

学校有良好的历史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好处。如福建邵武五中,墙报上有很多有关历史内容的材料,内容新颖,师生都喜欢看,这对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很大的好处。

1.营造学校历史知识的良好氛围,必须依靠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力支持,如主办各种历史活动,学习,钻研讨论;组织浏览历史古迹,为历史老师提供历史教学交流和切磋的机会等。

2.营造学校历史知识的良好氛围,必须依靠历史教研组和历史教师备好课,出好刊,组织历史老师开课和集体讨论,历史老师应该发挥所长,如开讲座、上好课等。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伟大的动力产生伟大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历史学习目的的教育,向学生转授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历史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对将来的执政、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有所帮助,可以把自己和古今中外的人物进行对比,学习别人好的方法和经验,激励自己去奋斗、去学习、去努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向学生灌输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并讲一些历史伟人学习历史的故事,如、司马光、郭沫若等人是怎么学习和精通历史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得更自觉和认真。

2.情境激励法。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教师要学会进入历史故事情境的角色中,渲染课堂气氛,巧妙构思每一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用激情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细胞。对历史重点内容作一些补充,在讲解叙述的过程中带上一些情节故事,进行一些绘声绘色的描绘,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历史再现的过程,

3.歌词助兴法。历史教材内容多,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感到乏味,我们可以把历史内容编成歌词,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红军长征的主要过程编成歌词:“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水一曲民族歌,奋勇抢渡大渡河,敢攀雪山过草地,凯歌会师在吴起。”通过这首歌谣,学生大体记住长征的简要过程,然后根据这个大体过程展开联想,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记忆。

4.游览历史古迹,观看历史文物助兴法。游览历史革命古迹和到当地游览地观看历史文物,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游览历史古迹,让学生为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如到当地革命烈士园扫墓,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又如延平的学生可以到九峰山观看历史古迹,邵武的学生可以到和平古镇、熙春园观看历史古迹,建阳的学生可以到麻沙寻访雕版印刷技术,浦城的学生可以到溪盖山看看,在看的过程中教师解说,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5.形象教W法。一定意义上说,实物演示、图解说教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可使他们学习兴趣倍增,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历史教师应尽量搜集史料,特别是搜集史料中的直观形象的素材,如模仿制造的唐三彩等,在课堂对学生进行史实的渲染,加强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

6.其他方法。如讲历史故事、观看历史题材的电视等,这些都是形象直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对培养学生的智能、促进思维的不断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取以下方法比较可行。

1.讲述法。将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到结果,从头到尾,有条不紊地表达给学生,或对典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进行富有时代色彩的描绘,以再现往事;或概括历史要点,或提示历史事物的性质,或揭示历史的意义。在应用讲述法的时候必须观点正确,做到具有形象性、感人性,有激情。如在讲解《佛教的诞生地》时,先从头到尾把故事叙述一遍,然后概括佛教产生的背景、教义、教规及如何评论,在叙述的过程中带有形象色彩加以描绘。

2.比较法。主要是进行纵向联系的比较和横向联系的比较。纵向联系比较法有利于网络体系中“经线”的编织,构成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在这种“编织”中轻松愉快、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的基本规律。如历史升学考试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再次认识熟悉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抓“点”理线,边“线”成“面”,编织成一张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根据这个体系构成“纵横”向的比较。

3.图表应用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经常应用图表法,如在初三复习时曾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这样的表格,在表格横的第一排写上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在表格的竖行依次写上:皇帝名、主要功绩、政策得失、在历史上的作用,让学生找课本和资料填写,从而对教材内容分析总结,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4.谈话法。由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它主要是师生之间对课本内容进行交流,主要分为启发式谈话、概括性谈话和课堂讨论等,要依教材的内容,灵活地采用。“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节其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选自《学记》),这反映了应用谈话法在古代即有,我们应该灵活地应用好它,通过谈话让学生记得更牢。

5.史和论结合法。历史老师照本宣科是不够的,课本上的史料都很有限,应该寻找史料,尤其是结合地方乡土的史料证明理论,这样课堂就更有说服力。但是如果仅罗列史料,没有很好地概括理论,也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多搜集史料,熟悉课本的教材,从而更好地上好课。

6.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历史贴近现实。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上各种主体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历史》第二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看课本、想问题。然后教师再回答,进行小结和评价。

7.应用电教法。应用录像、电脑等影像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视线、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过去的历史。我们必须学会应用计算机技术,如在讲世界二战时,先组织学习观看二战时期希特勒发动二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录像,然后在上课时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8.提纲法,教师可以把讲课的内容列成提纲或板书成提纲,提纲往往是内容的归纳,应有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便于记忆。如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过程,在提纲上概括为一个原因、两个因素、三种途径,这样概括便于学生记忆。

9.评注法。针对重点和难点材料,教会学生在书本上或评或注,以强化理解,σ恍伪旧厦挥薪馐投又比较重要的历史概念,可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书本上或评或注,这样便于记忆。

10.提醒学生采取的学习方法。“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同样也要采取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交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方法的金钥匙,如期末复习采取多轮学习方法、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学习办法,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1.采取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之一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由机械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变为灵活主动的创新性学习,其目的之二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自主学习”学习法,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知识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开阔视野,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很好的教学信心,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和进修,教法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搞好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推进历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建军.学科教学详解・初中历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

[2]罗超,魏授章.历史教材与教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3]杨有德,陈玉銮.南平市中学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汇编[C].南平: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09.

[4]周玉兵,陆嫒春.鼎尖教案・历史[M].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16.

第6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一、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

通过历史课本中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中学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对美好事物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历史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实践至关重要。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科学构建以提高历史实践思维分析能力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历史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观,是完成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世界观的组成要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就是要以全班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力求巩固好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在强化实践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历史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在巩固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发展观与实践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差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优秀学生的探索精神,尽量减少同学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为每个学生都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环境,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潜能,最终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以历史教学语言重塑历史人物的美学形象

历史教学语言是历史教师用以同学生沟通思想的媒介。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和精确化,要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遣词造句的语法规则,还要懂得一些修辞的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明确、流畅和生动的要求。历史教学中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是以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充实美感的空间。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富有思想性、情感性。发展了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接受了一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有效拓展历史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思想才能对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和正确判断,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生活实践中历史问题的最佳方法。历史发展观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灵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问题的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发展理论思想,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历史科学发展思考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和文化素养。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历史思想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长期锻炼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巩固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渐渐成熟的标志,是教师充分挖掘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中提炼的精华。历史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过程中,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尽可能设计有利于促进正确历史思想方法形成的教学演示过程,结合教学内容用历史思想方法武装学生的头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强化历史能力训练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体操锻炼,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切合于生活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的这一优势,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始终把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把历史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过程结合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实时转变教育思想,以全新的人才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配合国家人才战略。课堂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结合我校的艺术特色,采用讲故事、同时极力拓宽本节课涉及的多方面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历史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巧妙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历史知识智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的实现来源于实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被历史实践证明成功的科学行为方式,并把这些实践经验转化为历史判断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现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规律的习惯,增强应用历史知识的意识,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一项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尽可能选编一些有利于巩固知识的问题,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生进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化训练,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历史发展规律,在科技进步与市场经济结合中发现有历史价值的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夯实历史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7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历史教学再现活力。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活力注入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开展各种各样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是真理的母亲”。历史学的功能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历史是一门生动形象有趣的课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有活力,主动地进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高昂的学习劲头永远保持下去,让课堂不再呆板,而是活起来、动起来,昂扬向上,流畅快乐呢?我们不妨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快乐起来。

高中历史课重在“引”和“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入语应简洁,在设计上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好方式。一般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另外还有对联、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地图分析导入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等。

第8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 方法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

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现实的铺垫,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历史的学习是为了迎接更好的现实,从现实中找回历史。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历史的兴趣是在不断地培养的,价值是从历史中表现出来的。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利用有关的历史资料来了解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历史就在我们生活中。提高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掌握好历史知识。

二、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给学生找一个好老师,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学习生对习产生兴趣,就会不断的促进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学习历史,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我们帮助学习生存的学科,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历史的学习性强,生活的运用性比较的广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历史注重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努力的学习,打好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能读懂历史材料,也不能吧历史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更形成不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生掌握好知识的基础,真正的学好初中历史。

三、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灵活

教学时,教师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学习的知识。由于讲授法具有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主,重知识逻辑顺序等特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起的作用比较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般运用的都是这种方法。这是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学生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必须是时序性的历史概念,要求教师讲课时讲得系统有序,条理分明,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师必须把课堂内的知识讲好,讲明白。另外,历史教学中其它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需要以讲授法为基础,才能有好的收效。历史教学中的讲授法,是历史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描绘和刻画典型的历史事件、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对人物和事件的深入讲诉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记住,更好的掌握。概述历史的梗概、要点、性质和意义;解释历史概念,阐明历史规律,论证历史结论等,从中完成历史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知识的传授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应该有很高的责任心,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前进。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意识和开拓学生视野,鼓励评价。教师注意自己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四、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整理

第9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高中 历史学习 衔接

一、调查背景与方案

高中历史难学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的难题,有的学生甚至大声疾呼“历史历史,真是该死”。事实上,高中历史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台阶”上。为帮助新入学的高一学生顺利地迈过这一“台阶”,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我们在本校范围内向高二年学生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00名高二学生参与,其中男女生各50名,这些学生均是从高二年段各班随机抽取,保证了本次调查的科学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高中历史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内容分析

1.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总体上看,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满意度都较高,对初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85%,对高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73%,对初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83%,对高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71%。两组数据显示,与初中相比,学生对高中教科书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初高中教科书的联系性上,认为有联系的占68%,认为无联系的也多达3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习惯于初中以时间为线索的通史学习和按地域国别为划分依据的中国史、世界史学习,对于高中以人类活动领域为划分标准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发展历程的模块学习产生了不适应,因为在模块教学底下,原有的时间顺序、地域界限被打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感性生动的特点,而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较侧重于抽象的理性思维,高中教科书可读性下降事实上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产生不适应的体现。

2.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增多的占65%,这反映出高中历史教师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时,只有少数优生配合达70%,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学生习惯于初中历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升入高中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挂图、录音、视频、多媒体技术次数减少的有68%,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高中历史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高中历史教学过多地减少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形象化的教具、多媒体手段的话,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经验告诉我们: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要有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形象化,这样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3.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方面。初中历史学习时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27%,从其它学科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一数据远低于其它学科,这既反映出初中历史“冷门”、“副科”的尴尬地位,又说明学生历史学习的不良习惯。在进入高中后,能保持预习习惯的为25%,也就是说初中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能保持下来。以前不预习进入高中后形成预习习惯的为26%,与前者相加,进入高中后历史学习有预习习惯的为51%。这一方面说明高中历史学科地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有志于文科学习的学生开始重视这门学科,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特点。在对教材内容、教师讲解的质疑方面,能大胆质疑并提出的只有19%,有疑问但未深究的有23%,从来没有过疑问的达58%之多,这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习过分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索,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历史,这种过于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摧残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在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上,初中阶段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占73%,以理解应用为主的只有27%,进入高中后,以背诵记忆为主的为62%,理解应用为主的为38%,这告诉我们,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4.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适应能力方面。升入高中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同学有48%,这说明有近半数的同学对高中历史学习怀着一种新奇与紧张同在、希望与畏惧共存的复杂心理。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回答压力很大的占35%,回答有一定压力的占51%,认为没有压力的只有14%。在压力的主要来源方面,认为来自内容太难的有34%,认为苦于没有正确方法的有38%,其它占28%,前二者相加达72%。这一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进入高中后什么时候有选择文科或理科的打算,回答一开始的有32%,回答一学期后的占45%,回答一学年后的占23%,后二者相加达6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并未马上放弃包括历史在内的文科科目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在一学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适应文科学习的话,或许能发现更多文科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选择理科的同学中仍有60%的同学表示将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历史学习,这既反映出历史的魅力,又说明包括理科生在内的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是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

三、调查结论

1.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双方能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避免了盲目提高,高中教师也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能相互了解各自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更加多样化。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利用皮翁效应,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新生对高中学习生活充满期望与憧憬,但他们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高深和艰难,因此又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新奇与紧张、希望与畏惧同在,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高一新生。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扬长避短,消除畏惧心理,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尽快度过忐忑不安的适应期,步入正常的高中历史学习生活。例如,我们放慢高一历史教学的进度,降低难度和要求,及时用较简单的题目检测,及时给予高度评价。教师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语言鼓励每一位学生,暗示学生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