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大企业合同管理精选(九篇)

大企业合同管理

第1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北京的供热事业已历经50余年发展历程。“十一五”期间,全市供热面积从2005年的4.3亿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6.3亿平方米,供热面积增长了1.47倍,城市热化率已达到9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供热城市。自2002年华通热力在北京地区首家推行供热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单位共同推进北京市供热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市容委将采取多种渠道的推广活动,积极宣传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重要意义和可观效益,提高全市供热行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氛围。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合同能源管理[1](――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二、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比较及优劣分析

EPC模式根据节能改造投资者的不同和节能设施所有权归属的不同,基本可划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四类类型。实践中,也有部分合同能源管理由以上4种基本类型的任意组合形成的合同类型。[2][3]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吴道洪博士表示,“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各有利弊,节能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多种多样,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扶持多种模式,让节能服务公司选择最适合的服务方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在项目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节能改造工程的投资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或者按照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合同约定的比例共同承担。项目验收合格后,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并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节能效益分享型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模式类型。但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受企业的诚信、经济效益、企业产量变化、能源价格变化等约束比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2.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双方约定将该能源系统的能源费用交节能服务公司管理,系统节约的能源费用归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类型。发展障碍表现在奖励标准偏低,按照《关于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按照36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向节能服务公司一次性拨付实际财政奖励资金。而工业领域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奖励达到600元/吨标准煤,非工业则高达800元/吨标准煤,与之相比能源费用托管型的奖励标准偏低。另外,还存在着政策竞争问题,国家和北京市都拥有相关的节能技改奖励政策,用能单位可以申请节能改造,并获得财政奖励,这也挤压了实施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操作空间。

3.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改造工程的投资由用户承担,节能服务公司向用户提供节能服务并承诺保证项目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项目实施完毕后,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若达到此前节能服务公司承诺的节能效益,用户一次性或分次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如达不到承诺的节能效益,差额部分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于项目周期短,有能力在短期内支付节能效益的项目类型,且合同中约定的节能量价格一般为固定价格。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但是仅仅靠主观历史经验确定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承诺的节能量及额外节能收益分配比例是不合理的。如果想要专业、科学、精确的界定基础能耗、节能量等相关数据,就一定要引入第三方能源审计公司,而这一点在目前的国内恰恰是非常欠缺的。

4.融资租赁型

此类型特点为引入第三方融资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设备由融资公司投资购买,融资公司再出租给用户,依据合同约定,用户定期向融资公司交纳租赁费用。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能源系统,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测量验证节能量,负责确保达到约定的节能效果。合同到期后,节能设备的所有权转移归用户所有,以后用户继续使用所产生的节能收益也全部归用户所有。

三、影响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因素

1、资金方面――融资难是首要障碍

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项目合同周期长,这就会影响到节能服务公司短期的获利能力,从而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周转。然而在国内,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最早都是以技术力量为基础筹建起来的,拥有强有力的技术实力的同时却并没有雄厚的资金能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作为新兴产业模式,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内节能服务公司基本处于快速增长期或者成立初期,规模普遍都较小。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业务,每个供热项目的一次性投资额都较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供热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狭窄,多采用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单一渠道,普遍面临融资压力。融资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供热行业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然而,应该注意到的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加深,行业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潜力认识提高,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到合同能源管理的领域、意识到这一商业模式将会带来的收益,并相继推出了各自人性化的服务。

2、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为有节能需求的企业提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涉及设备管理、法律法规、金融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需要一支具有强大技术研究能力、过硬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的员工队伍。而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多数公司还面临着规模偏小起点偏低、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局面,这使得很多节能项目并不能获得预期收益、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一模式的态度,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3、政策方面――与现行制度存在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和推广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外,国家节能专项贷款、行业需求管理专项基金等财政支持是合同能源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我国很多诚市尚缺乏系统性的适合本地市场的财务管理、财税减免、金融支持、政策性奖励等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缺乏时效性。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小城市对EPC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还不够及时;奖励资金申请流程繁琐、不规范。另一方面,国内财税方面的制度问题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第2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劳动合同;管理问题;管理措施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协议,主要用于确保劳动者个人利益及企业的运营安全。劳动合同应综合考虑企业需求与员工发展需求,明确企业与员工各自需要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忽视劳动合同管理,一些企业甚至缺乏劳动合同管理经验,频繁的员工离职导致企业运营受损,并且无法为企业留住人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现行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现劳动合同管理改革和创新,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执行力度,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1.劳动合同执行力度低

近年来,企业重视劳动合同的制定,在劳动合同中明确了员工职责以及其享受的权利。但受到经济效益以及长期传统管理的影响,劳动合同的执行力度较低。其中包括:劳动合同存放不合理,造成部分合同缺失,面对劳动纠纷,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出台解决策略,企业缺乏合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造成员工随意借阅、不按流程操作现象明显。与企业合同法不符的个人行为在企业中大量出现,企业合同的缺失造成其约束力不强,影响企业合同的执行。

2.合同管理的手段单一

目前,企业劳动合同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管理方式并未广泛应用。不可否认,传统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现代企业业务面广、面临的生产、管理、决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这使得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管理效率低下是目前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对管理效率的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但长期的利益发展体系使企业缺乏对员工的管理,员工无法更好的认识劳动合同对自身的保护作用。

3.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我国企业缺乏对劳动合同重要性的认识,这使得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传统的合同管理以纸质文档的管理为主,程序并不复杂。但事实上劳动合同管理包含了多种知识,无论是从职业操守上、还是管理能力上均存在缺失,这造成其对合同的解读能力不强。无法第一时间区分重要合同和非重要合同内容。一些行为造成公司的私密信息流失,给其带来经济损失。

二、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对策

1.加大合同执行力度

针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首要问题是规范劳动合同流程,确保劳动合同管理的合理性并加大执行力度。针对目前的合同进步不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行为规定,其中包括如何正确进行合同存放、如何借阅以及如何杜绝不合理操作行为等。企业培训是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关键。在劳动合同日常管理中,还要督促管理人员了解基本岗位行为,细化管理内容并将管理下发到个人,执行明确的奖惩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其它制度的约束和辅助作用,使劳动合同得以有效实施,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合理化与高效化。

2.革新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方式

传统的合同以人工管理为主,大量的合同整理、保存使工作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且管理效率低下。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将纸质合同进行电子备份后进行留存,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管理时间,还能够确保管理的安全性。现代合同管理技术包括代码读取和扫描、设备管理等。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增强对员工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建立统一的合同管理系统,由专人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杜绝管理乱的问题。上层管理者还应对合同管理执行者的效果进行抽查,实现电子劳务合同的有效管理。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根据需求,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经验丰富人员对合同管理者进行培训,使其明确管理流程,并加大执行力度。企业合同涉及员工个人信息,也包含了大量的企业私密信息。因此,培训过程还应重点强调员工的职业操守,加大其对合同安全性的重视。简单的培训并不足以确保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员工管理奖惩制度的建立来确保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遵守职业操守,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以企业利益为前提,做到保护企业利益,促进个人发展同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具有品德意识,在招聘中不但能要注重应聘者的管理经验、学历等信息,还要管理其在以往管理中的具体案例,是否存在道德缺失现象。将这些基本素质列入管理范围之内,严格把关,以确保企业的发展。

三、总结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签订,用于保障员工自身利益的凭证。随着劳动合同形式的变化,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合同的管理对于企业个人利益的保障、企业安全都具有直接影响。为此,企业应加大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减少劳动纠纷,以确保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还应制定合同管理流程,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联系,确保劳动合同管理的高效性。从现代企业发展来说,劳动合同多以电子合同为主,企业管理者还应加强计算机技能培训,以满足企业合同管理需求,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企业经营的运营安全。

作者:孙二明 单位: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毛娓.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机关后勤,2010(,12):33.

第3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析;措施

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承担着合资企业的高效、稳定、快速发展,是推动合资企业发展的前进动力。为此,我们需要对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在实际的财务工作当中,针对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对于合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复杂性以及繁琐性,导致很多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很难促进合资企业的高效发展。本文就是对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

一、合资企业概述

1.合资企业的概念。

合资企业是指按照法律程序由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出资而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2.合资企业的三种形式。

合资企业总共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我方管理企业,这是指由我方全资、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具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合资企业,或者是虽然控股比例达不到规定性标准,但通过股东协商后制成书面协议,也有权绝境企业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的合资企业。第二种形式是指由我方和他方共同出资,股份均等,各拥有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具有共同管理、控制合资企业的权力。第三种形式是他方管理,这是指他方具有管理权的合资企业,在这种形式中,我方并不参与到管理当中,也不具有管理的权力。还有如果由我方和他方均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对合资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

二、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

在合资企业中,其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它体现为一种财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合资企业形成之后,必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每一家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都有适应其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流程。同时,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实施之后,并不能够随意更改,相对而言,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永久不会进行更改的财务管理模式,它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或者说短时间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一旦已经不适应企业的现今经营状况,还是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所以说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2.一致性。

在合资企业中,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发展,节约成本,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说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因此,不可避免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必然会受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总体经营发展目标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它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它相应的也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互相促进发展又彼此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家企业的发展目标都是各不相同的,针对于不同合资企业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可一概而论,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对其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总体经营发展目标相适应,只有保持一致性,彼此才能够相互促进,获得“双赢”。

3.可调节性。

我们说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就是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是需要变化的,它需要根据合资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所指定的不同的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而进行相应的调节,要与合资企业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保持统一步伐。如果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发生了变化,那么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适时地就需要进行调节,在调节之后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合资企业的发展需要。其实,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调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财务管理模式符合在现有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发展需要。所以合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以及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合资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还要随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调节。

三、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原则

1.合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遵循明确性原则。

在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目标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相关联,本质上来讲二者具有一致性。财务管理目标在其实现后,才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且在财务管理目标中,财务目标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决策时,需要依据财务目标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而只有保持目标明确才能够保证最终做出的财务决策是明确的。因此,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遵循明确性的原则,

2.合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需遵循简洁性原则。

在合资企业中,财务管理属于一项管理活动,因此,要着重强调财务的管理过程。首先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有效信息,在最大程度上简化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只保留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可以,环节的响应减少,也减少了由于信息失误而导致的财务管理过程出现问题。在财务管理中,对管理过程进行控制,需要合资企业对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的岗位进行合理化的设置,在保证财务管理作业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下,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制度也做到最大的简洁化。

四、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根据合资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

通常在我方控股的合资企业中,其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都是由我方派出财务负责人,进行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将我方想要在合资企业所实施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理念实施进去。但是如果是由我方或者他方共同参与的合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负责人,一般不会由我方指派,相应的会为合资企业的额财务管理增大难度。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和经营发展特点,同时与现有的社会市场竞争环境相结合,制定出适合合资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政策。

2.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这导致合资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合资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合资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候,要严把招聘关,坚决避免“走后门”“拉人情”等人员进入到合资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一是此类人员非科班出身,不具备专业的财务能力。二是此类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抵抗住诱惑。其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实施360度绩效考核法,不要单单的由主管部门领导对其进行考核,因为这样的考核很可能由于个人主管情绪的影响,导致考核出现不公平性,而360度绩效考核法,则是从上级领导、同事、自己、下属以及顾客等五个角度进行考核。总而研制,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一些还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合资企业,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地办法对其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规范,加强其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提高合资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3.合资企业需实行财务负责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重大事项财务报告制度主要针对的是由我方出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因为在这种形式的合资企业,通常是由我方委派财务负责人,所以需要制定出规范企业财务负责人相关行为的制度,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合资企业中是指能够遇见的或者是已经发生的相对比较大额的财务收支事项,或者预计会对企业的经营以及相关股东权益会产生影响的制度。在我方出资的合资企业重实施财务负责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以下好处,首先实施财务负责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合资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能够规范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合资企业的相关投资行为,这能够帮助合资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4.对于共同出资以及他方管理的企业,我方争取指派财务负责人的机会。

在由我方与他方共同出资的合资企业中,我方要尽力争取指派财务负责人的机会,即使争取不到,也要要求我方指派财务总监,他方指派财务负责人,同时并要求使用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在一定时间内,我方财务总监于他方财务负责人岗位互调,轮流任职,从而加强对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5.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合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工作的准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市场竞争环境日新月异,所以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历史的潮流,最好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工作准备,以防一旦发生变化,合资企业毫无风险抵抗能力,一败涂地。首先,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工作准备的首要前提是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结合网络技术,加强对合资企业的相关管理,将财务管理与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以此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得目的。其次,合资企业要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人员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财务核算之外,还必须要参与到合资企业的投资管理、审计管理、现场管理等任务当中去。

五、结论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合资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调节性等特点。其次,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不断的调整、完善和发展。这不仅仅需要合资企业根据不同的企业管理状况和企业经营特点选择符合的财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合资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将相应的财务管理过程简洁化,避免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冬芹. 浅议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8:180+211.

[2]牟红涛. 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对策分析[J]. 财会学习,2016,14:86.

第4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一)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市场的现状

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办法以来,年金市场的规模稳步扩大,但主要发起者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热热闹闹地开展企业年金工作的局面相比,中小企业这边就显得异常冷清。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2月,全国只有约50家中小企业向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年金计划,年金基金规模不到1亿元,基金总额占企业年金基金整体比例还不到1%。

而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创造新增的就业机会方面的比例高达80%,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占的比例也分别达60%和40%。

(二)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

1.管理费用相对过高

由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程序和大企业一样,都要经过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管理人选择、合同备案、计划设立、开户和投资准备,最后到企业年金基金投入运作的漫长程序。在这整个过程中企业年金相关管理机构的固定费用比例很高,而收费标准又是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的一定比例提取,所以出现了基金规模越大则收费越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越有利润空间的局面。在这种费用结构下,低收益的结果导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无心留恋中小企业。

2.小企业资源有限,基金规模太小

目前我国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有两种模式可循,一是建立自己的企业年金理事会,二是委托有企业年金相关资格的机构管理。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内部具备企业年金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非常稀缺,不具备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条件,它们唯一有的途径就是通过信托模式委托管理。但由于这些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较小,对管理机构的吸引力不足,所以也无缘优惠的管理费率,造成恶性循环。越大的企业费率越低,越小的企业费率越高,形成一个“贫困性陷阱”,资产在一定额度下的企业被拒绝在企业年金大门之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

3.小企业稳定性不强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拥有的资源有限,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他们的盈利性和存在性是否能长久的维持下去也是企业年金相关管理机构关心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这种脆弱性使得很容易发生由于企业破产或者持续亏损而终止计划的现象,这是企业年金相关管理机构不愿意看的局面。

二、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时面临种种困境。面对这些困难,集合企业年金制度成为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必然选择。

(一)集合企业年金制度的概念

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指在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名称下,事先确定各个管理人和投资组合产品,通过提供统一、标准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服务,让多个委托人可共同参加的企业年金计划。集合年金计划一经设立,其管理费率、投资组合、计划条款等内容已经确定,这就像到商店“买东西”与到工厂“定制物品”的区别一样,中小企业现在要做的就只是到企业年金市场上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然后加入这个计划,而不需要参与这个计划的设计过程。

(二)集合企业年金制度的分类

1.统一的受托管理模式。“统一的受托管理模式”,即由法人机构受托人发起设立,事先指定政府监控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承担相应职责,并共同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为多个企业委托人提供一揽子管理和服务、并共用一个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标准化的企业年金计划。它实际上是一种多个委托人的企业年金基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资金的集中管理。

2.统一的投资管理模式。“统一的投资管理模式”,即是不同的受托人把其所管理的年金基金都投资到一个公共的投资组合产品或某一共同基金,从企业年金的运行过程来看,是一种投资的集合,即所谓的“后端集合模式”。集合计划是由投资管理人发起设立的、事先经过监管部门核准发行的企业年金投资组合或共同基金,并通过向各受托人定向发行的方式,将众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类似于共同基金进行运作的投资管理模式,它直接体现为一种集合型的投资产品,类似券商的“集合理财计划”。在这种模式下,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及其旗下的投资组合或共同基金事先已经确定,通过接受各受托人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的认购的形式予以确定。即受托人认购了某一投资组合或共同基金,也就认可了该投资组合或共同基金的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在这里受托人可以是法人受托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年金理事会。

(三)集合企业年金制度的优势

1.简化了企业年金的建立程序。由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标准化的已成型服务产品,这样就省去了管理人选择、合同备案、计划设立等步骤,大大加快了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速度,也解决了中小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带来极大的方便。

2.降低企业年金运营成本。集合计划的规模性,有利于在未来规模资产大幅度提高情况下形成规模效应,并将规模效应产生的成本节约让予客户,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开支。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方面,集合资金进行投资和集中的资产托管账户可以摊薄投资中的各项成本,也节约了一定的运营成本如席位年费、证券账户的开户费等。

3.扩展投资组合的选择余地。从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香港的经验来看,集合计划的投资产品包括从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到保证本金安全的低风险货币市场基金等一系列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集合计划就可以建立多种投资组合账户,增加客户的选择余地。

4.各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财产相互独立,互相不受影响。这种运作模式下,不同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是相互独立的,各企业都在托管人处设有相互独立的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为其建立相互独立的账务体系进行清算、核算和估值,企业所选择的账户管理人也单独为其建立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因此,各企业年金方案的变更,且任何一个企业的退出或由新的企业加入,都不会影响到集合计划的运营,且托管人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缴费时间来计算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不受不同企业缴费时间差异的影响。

5.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更加安全。对于集合计划,监管部门一般都有严格的准入限制。在运作过程中,由于集合计划属于公开发行的产品,因此监管部门往往要求集合计划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向全社会公开披露计划的运作情况和投资业绩。这将使计划的管理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确保计划合规运作。此外,资金规模的增加可以拓宽中小规模资金的投资范围,有助于实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6.更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在统一的受托管理模式模式下,投资组合只是年金计划战略资产配置和投资政策的具体体现,投资管理人及其投资组合是受制于年金计划和受托人的。劳动保障部只要对受托人进行监管,受托人依据法规和合同对其他管理机构进行监督,这样劳动保障部就能很容易管理其他管理机构以及成千上万的委托企业及其年金资产,从而形成以受托人为核心的监管模式,大大减少了监管内容和环节,提高了监管的质量和效果。

三、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善和规范。一直以来,关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到底是“前端集合”还是“后端集合”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闭门会议”中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第五条基本上确定了集合计划的“前端集合”模式。而“统一的受托管理模式”受到的最大诟病,就是把不同企业的年金资金汇集在一起进行管理,有违《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所以,急需劳动保障部颁布有关集合计划的管理办法,对集合计划这种集合多家企业的年金基金财产的管理模式予以明确认可。

2.风险及监管问题。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与普通企业年金计划的最大区别在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在计划的实施与管理往往涉及多家企业的利益,由此导致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责任主体没有单雇主企业年金计划那么明确。名义上每家企业都是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委托人,每家企业都对集合企业年金计划负有监管责任,但是监管是要付出成本并且具有外部性的,也就是说,那些没有花费力气和金钱的企业同样也能从实施监管的企业的行为中获得好处,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经济学中所说的“搭便车”现象,每家企业都希望别人监管,自己坐享其成,结果谁也不会去主动监管。

3.相关的税收政策没有到位。虽然集合企业年金制度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建立企业年金,大大降低他们的成本,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成为其积极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税收优惠才是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根本动力所在。目前,我国实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省份的优惠税率多在4%~8%之间,还很低,全国统一性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

(二)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相应的对策

1.完善关于企业年金的法律法规,给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虽然传闻中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对集合企业年金的模式选择、账户管理和管理费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的建立对一个市场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大到缴费和年金增值的具体规定,小到缴费年龄和积累年限以及获得分配的具体数目上都需要非常详尽的规定,使小企业在建立他们的退休金计划时能够有现成的规则和法律来进行对照。虽然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缺乏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支持,这些相关制度的缺乏和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第5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现状

一、经济合同管理的地位

1.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外部经营中的地位。对于企业的外部关系,企业主要是对外进行的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大的方向有两个方向:一是跟企业横向有关的经济关系;一个是跟企业纵向有关的经济关系。相对于企业内部关系,企业外部经营活动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决策、宣传、调查、服务等等一系列活动。企业外部经验活动的内容归根到底都在企业与企业或者经济组织间的合同关系中体现。所及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外部经营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2.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除了表现在企业外部经营活动中,还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这些组成要素有人力相关的,也有跟物相关的。为了企业的经济稳定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必须要处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经济合同的制定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明确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内容,将企业内部的物的要素、人的要素结合起来保障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实行生产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技术质量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各项经营活动。

二、严格遵循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原则

第一,依法管理的原则,即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为制定准则,并在经济管理活动的各项环节中贯彻国家规律、法规。依法管理的原则要求企业要严格的按照正规经济合同法律体系进行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第二,法律审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众所周知。企业之间需要经济合同来维系其良好关系的发展,同时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是一种经济上的行为,是具有合法性的。不过,即使合同制定多么完善,如果出现法律上的缺陷,经济效益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所以要依据法律,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审查企业签订的经济活动,从而使得企业规避风险。第三,预防风险为主原则。由于目前经济体制处于转型期,我国的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很容易因为当事人专业素质偏低,导致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出现经济上的矛盾纠纷,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收效不高。所以企业要以预防风险为主,任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

三、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

1.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这些制度不够完善,很容易导致在实际的合同管理当中,这些制定的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员设置及合同管理机构方面的制度也不够完善,使得企业的运行存在障碍。

2.企业较为注重经济合同的局部化管理。当前,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例如这些管理者通常认为经济合同签订之后,就可以归档入库。现在大多数企业在跟对方签订经济合同之前,都存在对主体现状缺少详细全面的评估就大意签订了。在以后的合同履行里,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就会直接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因此企业要重视对企业经济合同的科学化管理。

四、解决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措施

1.完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复杂化。所以当企业要以实际情况为标准,完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完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经济合同谈判、评估、审核、签定、履行、归档等相关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进而使得经济合同的管理落到实处。除此之外,企业制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及经营模式转变中,调整完善企业经济合同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经济合同体系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重视经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在签订经济合同时,要重视经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第一,使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基础。其合同文本中必须包括经济组织或者法人的真实名称、居住、经营场所、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的真实姓名、违约责任、双方当事人订立经济合同的目的和依据、履行期限的地点与方式、合同生效与有效期限、签订合同的时间与地点、签订合同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另外,签订合同的企业对于经济合同的重要条款、注意事项也要有明确的了解,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经济合同的安全性,企业经办人、单位要严格的审查经济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合同履约能力、资格。

注重合同的审查管理也是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所谓重视合同的审查管理就是要审查经济合同的真实程度、合法性、规范性以及可行性,从而确保合同的真实有效。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加强管理合同存档的工作。在合同签订完成后,企业应该及时的将与合同相关的数据参数输入合同管理系统中。合同承办人员也要对与经济合同有关的审批表、会签审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资格、履行合同的能力等相关材料归档,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结束语

经济合同管理是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衍生出来的形式。经济合同管理可以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但是经济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当前企业非常重视的部分,因为其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重视经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第6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大,工业企业只有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面对当下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现代化信息的科技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才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最后,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最后,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业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的方式,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因此需要工业企业要增加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人员投入,而且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使得合同管理能够采用现代化信息方式,并且增加合同管理的水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才能够增加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最后,严格按照合同的规程、流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实施。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制定流程,确保合同的合规合法,同时严格审阅合同的细节,确保合同的规定符合实际的工程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合同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尤其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条文制定时,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流程进行工作,要经过仔细的讨论和严格的把关,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另外,在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合同价款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由于外部环境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等。所以,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解决好项目上的合同纠纷,按期做好合同索赔工作,办理好工程变更,价款结算工作。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多方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面对当下的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必须要采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等方式,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信息化合同管理的意义,实现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业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冯霞,苏晓婷.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采购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校医,2016(10).

[2]张妮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我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3).

[3]江丽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以江铜财务公司为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16(13).

第7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财务监管;企业职能

经济合同是电力企业进行市场经营必不可少的基本业务活动之一,经济合同的签订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形成,在经济合同的约束下,公司的经营和投资者的活动将受到法律的监督。因此,对于经济合同进行有序管理十分重要。而财务监管作为管理经济合同的有效手段,承担着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能,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电力企业获得高额利润、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以及管理环节作用重大。

1.财务监管在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电力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与财务监管密不可分

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最为有效的一项职能,其涉及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且对各个环节都存在重要影响。因此,经济合同管理中财务监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乎电力企业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环节的正常进行,也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以企业的资金链作为支撑,而资金链的管理是经济合同管理核心内容,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财务监管活动,电力企业的一切活动将有序进行,且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1.2电力企业的财务监管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保障

电力企业利润的获得从外界来看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从企业内部运营来看,企业利润的计算不仅仅涉及利润的来源,也更多地涉及利润的核算与保留,而经济合同中的财务监管活动不仅将利润的获得途径加以明确,也对企业利润的流向进行了把握,可以说,财务监管将企业利润变化的方方面面都加以监督以此使得企业的每一笔支出、收入都有精确的记录。同时,财务监管对企业利润的监督也大大的方便了电力企业财务报表的制作与使用,也为企业制定经营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1.3财务监管是促进电力企业快速运转的重要推动器

经济合同中缺少缺少财务监管职能的企业无疑是缺少生命力的,也是无法进行正常运转的[1]。财务监管为企业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撑,定量化的决策需要财务监管成果加以辅助,在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于现代电力企业而言,其经营成果和管理运行都需要定量化的数据加以支持,而这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财务监管是促进电力企业快速运转的重要推动器,任何企业都无法或缺,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职能一旦落实不到位,将出现企业无序经营的局面,最终导致企业倒闭。

2.强化电力企业财务监管职能的相关举措

2.1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监管职能

经济合同中的财务监管是电力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进行营利活动的保障,也是企业进行一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电力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践行。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经济合同财务监管理念;其次,要积极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经济合同财务监管经验;最后,电力企业管理者要及时更新知识,严密把握市场行情变化,将经济合同财务监管的功能日益丰富并加以创新,提高对经济合同管理中财务监管职能的重视程度并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加以实行。

2.2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的强化

财务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监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财务监管人员是否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直接关乎电力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能否有效进行。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监管人员专业职能的训练。首先,要定期对财务监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实施公开化评价;其次,要对财务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作能力;最后,要对财务监管人员进行奖励,完善奖励机制,激发财务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监管的效果。

2.3电力企业要与客户签订信用管理合同并对经济合同进行审批

赊销现象在电力企业中非常普遍,因此,针对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和预测是十分重要的[2]。因此,需要提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而评估的过程需要财务监管人员进行监督。此外,对于签订的经济合同要进行审批,审批的目的在于确保经济合同符合电力行业发展要求,确保经济合同的实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保障,确保经济合同的各项条款符合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签订的经济合同,企业财务监管部分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批,严格要求以上三个方面,确保经济合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客户信用评估的合理性,以此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方面的支持。

3.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监管在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从高度重视财务监管职能、加强对财务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的强化与客户签订信用管理合同、对签订的经济合同进行审批等方面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使得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至于有效监管中,从而保障电力企业股东和投资人的权益,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霍红斌 单位:黄冈供电公司瑞华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8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刚柔并济;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15-0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而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企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通过“刚柔”并进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才能够全面而综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和长远目标的达成。

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内容

(一)刚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中的刚性管理模式,它注重企业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并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让企业通过相关企业制度、条例以及纪律来规范行事,并在工作中为员工制定奖惩规则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要求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一视同仁,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同时这种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要适时地进行完善和加强。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形式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最初这种管理模式来自于日本丰田公司,它所注重的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重视企业中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的管理思路。这种柔性管理同时也是根据企业的根本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方向来对企业员工进行更为人性化的精神、物质以及实际工作的综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于注重企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情况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更加彰显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对员工个性的重视,并通过发现人才并让员工各显其能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发展最大化。

(三)企业经济管理中“刚柔”并进的综合管理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稳健而快速的发展壮大,需要在“刚柔”并进的经济管理模式下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而“刚柔”并进的综合管理方式是基于企业中本身所存在的企业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也就是刚性管理为前提,然后利用企业中员工的个人发展能力以及企业本身所持有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协调,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在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取得双赢。这种“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相对稳定而又宽松的经营氛围,也因为这种企业氛围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带来更为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

二、企业实施“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企业要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企业必须秉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原盘不动的照搬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西方企业大多数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的方式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建立在具有非常理性和先进的刚性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他们更注重将企业员工看作是企业实现最终经济效益的“文化人”、“有才人”。同时企业中大部分的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能够充分融合到公司实施的刚柔相济的管理体系中去。但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由于员工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多方面还参差不齐,同时企业也缺乏合理、科学的制度和纪律,导致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管理不严、发展缓慢的问题。因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价值,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行业类别、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管理水平、员工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社会宏观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质,实事求是的开展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并符合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

(二)并进性原则

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平衡,要把控到这两者要在企业管理中同时运转。因此,要一手抓刚性管理,一手抓柔性管理,将两者并头齐驱,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高效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始终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没有刚性管理企业就无法经营和运转,就像无本之木。而与此同时,柔性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管理中的精神依托,没有柔性管理在企业中进行管理运作,整个企业就像一潭死水,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所以,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都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两者必须互相包容和融合,共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作为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企业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也需要提升员工的价值观,让员工能够严格遵守各项刚性管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完善和加强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三、“刚柔”并进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刚性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企业在成立之初,刚性管理是最关键的企业管理支撑,这种刚性管理能够让企业建立较为严格和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使企业在成立之初建立比较完善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带领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步入正轨。同时通过企业在建立之初的刚性管理方式,能够直接对企业今后的管理方向、管理类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柔性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已经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开始逐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通过企业的刚性管理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适时地通过柔性管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关注和管理,更好的发挥企业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企业竞争环境下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从过去的传统经济时代逐步转向了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在各个管理活动都要具备更加富有多变性和适应性,而柔性管理刚好能够为企业在未来应对各种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带来更为稳健的管理方向。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企业员工人文主义的关怀,并坚持以情感为依托,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和重视,让员工能够在企业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企业的积极向上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氛围来更好让员工有归属感,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能够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三)“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发展中,只有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综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刚性管理是作为企业管理中具有实际效率的管理方式,它要求企业员工必须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行事,更加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过程和方式方法;而柔性管理是一种效力管理,注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需求,重视对员工实施人文主义关怀,从而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分的挖掘员工的个人才能和工作潜力。通过这两者“刚柔”并进的协调管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也能够充分把员工与企业连接在一起,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相互融合,相互协调配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和完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刚柔”并进是企业发展中互为整体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来共同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协调、融合式的管理。通过刚性管理为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目标,并在企业发展的时间、空间方面给予一个刚性的指导和规范制定,而要发挥企业与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最大效益也只有在刚性管理正常、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得以实现。一个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和约束力的企业绝对是混乱不堪也是不成功的,也使得柔性管理失去了支撑力,无法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存在。但刚性管理也必须在柔性管理的带动下让企业得到发展和强大,企业没有充分的柔性管理,员工不会对工作有足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反过来,这样也使得企业所制定的刚性管理得不到有力发挥和深入。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论企业规模大小、资金投入多少,在企业发展的背后一定缺少不了“刚柔”并进的管理运作模式。尤其是一些国外大型企业,例如,日本的一些企业管理运作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人本主义,并通过与刚性管理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一个比较和谐融洽的企业发展环境,从而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情感逻辑和企业生产效益的统一,从而达到企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企业“刚柔”并进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我国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也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逐步跨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在这种科技发展的带动下,使得我国各大企业尤其是现代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部分新兴的跨国企业都出现了一片繁荣昌盛的经济景象,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通过企业的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综合而言,企业的“刚柔”并进的管理,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进行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到企业的发展管理中,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引导我国现代化经济得到又快又好的稳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带动和影响,不断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相融合起来,达到“刚柔”并进,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一方面通过刚性管理对企业相关制度规范的条例制定以及对企业纪律的严格规定,同时又通过柔性管理来为企业添加文化氛围,来对刚性管理进行提升和,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为企业增添发展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长久发展支撑。

参考文献:

[1] 俞海平.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137-138.

[2] 谢 琦.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商贸,2014(8):46-46,48.

第9篇:大企业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合同管理系统;设计;研发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而国家也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对中小企业而言,需要进一步抓住其机遇而更好地发展和强大,从而为我国经济稳定上升注入新的力量。其中是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不仅直接和企业经营状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是企业在实践工作中能够需要高度重视的方面,合同涉及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利益。因此,本文从合同的基本含义入手分析当前中小企业如何在管理方面设计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能力。

1概述合同的含义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中对合同所给出的定义可知,合同有狭义与广义,广义合同指的是民事主体(两个或者以上)就某件事而设立、变更以及终止权利义务的协议;而狭义合同的含义则指的是债权合同,民事主体(两个或者以上)设立、变更以及终止债权的协议,也将其称之为民事合同。这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的文件,同时对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在当前经济体制下,各个市场主体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然而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更需要在生产和经营中加强管理合同,从而使得企业自身利益不会受到威胁。

2分析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型的企业对合同管理基本是依靠人工,例如通过简单的Word和Excel办公软件对企业中的各种合同进行处理、归档以及统计数据等,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合同存在许多的问题,第一,如文档整理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为采用当前中小企业所签订的纸质合同基本是一式三份,然而企业管理的方式基本采用的是直接保存原件,这种方式在长时间保存工作中将难以保障合同的完整性,可能会出现虫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合同的质量[2]。此外,由于人工保存合同还会导致查阅工作带来不便性的问题,如查阅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而造成时间浪费的问题。第二,合同管理工作难度大,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不同的对象之间会建立合同管理,此时企业中的合同将会越来越多,而采用传统的方式管理合同,工作人员只能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将合同中的内容录入文档中,这就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再者由于管理人员每天处理大量,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不仅导致企业中利益难以得到保护,而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困难。第三,合同信息汇总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手工的方式,然而企业各个部门中所需要的合同不同、签订的合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对合同进行汇总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例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对企业发展中做出重要的决策带来不良影响。第四,对合同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预警机制,例如运用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难以有效掌握合同内容的执行情况,尤其是其中的结款情况,并没有通过良好的方式进行控制和预警[3],这就难以准确掌握当前合同内容的执行情况,从而对企业准确预测某个项目的收支情况没有提供有效帮助,这对企业发展中掌握资金流以及运作资源等带来许多问题。

3结合信息技术而设计合同管理的系统

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再加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较大,因此,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就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市场主体合作,其中就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保证双方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合同管理的工作。而现代化的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合同管理的系统,本文中主要是采用的是面向对象方式进行分析,运用信息技术而提升合同管理的效率[4]。中小企业采用这一系统可以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实现如下的目标:第一,监控好合同的工作进度,并根据良好的工作状态而对实时监控企业中各个不同的工作情况,例如根据合同执行进度等;第二,充分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情况,通过面向对象的方式设计合同管理的系统,可以更好地帮助合同当事人更好地履行合同,同时也能够增加合同履行合同当事人的责任感[5]。而在企业中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而不断明确各个岗位工作权限,一方面是防止工作人员出现越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明确合同的责任,并能够落实到对应的人中,这对解决合同中的协同问题带来一定的帮助;第三,减少企业合同管理的开支,同时也能够促使企业降低成本。

4分析合同管理的系统设计情况

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企业中的组织结构,而设计合同管理的系统。

4.1分析企业市场部合同管理的情况

由于企业中的市场部在合同签订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便于其他部分开展工作,此时,市场部在合同管理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发放合同登记表格、合同报批以及作废处理等。合同登记是企业中的市场专员在掌握企业的业务的情况而在企业合同管理的系统中补充空白项[6],并根据合同的种类而进行编号和保存。在此管理系统中就可以便于管理人员找出对应业务的合同,并实时掌握合同的执行情况。

4.2分析企业业务部合同管理的情况

企业市场部在签订合同条款之后,其业务部主管就可以安排企业中的相关人员根据合同内容而完成对应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实际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体现。其中业务部分在工作分配中,则需要主管人员更好地掌握合同内容,并做到严格遵守合同要求。计划报批指的是业务员根据自己负责工作的情况而掌握信息系统中的合同登记的情况,然后将具体的工作进度交给企业中对应的领导进行审批,尤其是在重大的项目中,业务员就需要即使将问题报告至主管领导,并根据工作情况而提出对应的意见。

4.3分析企业综合部对合同管理的情况

由于企业的综合部在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合同登记、盖章处理、发票登记、业务人员的绩效登记、收费登记、报告登记以及发票作废处理等。其中合同盖章指的是工作人员根据企业中市场部和业务部的情况而对其中的合同进行集中盖章处理,并在合同管理的系统中及时做好登记。而开具发票则主要指的是履行合同中对发票情况的登记,在合同管理的系统中能够便于今后工作查阅,进而提升工作效率[7]。此外,绩效登记就是按照合同中的所设计的绩效而发放给员工对应的奖金,这在系统中能够透明化的展示出来。

4.4企业中工作审核

在合同管理的系统,可以增加几个不同的模块,例如合同审核、计划审核、鉴证类以及服务类的工作计划等,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做好对应的工作检查,进而提升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

4.5合同统计和查询模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对查询工作和统计工作,此时在合同系统中就可以便于企业领导适时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而掌握企业中的合同的执行情况,例如对于已签订的合同,则可以在管理系统中通过已签模块中进行查询。

4.6系统维护

随着企业中合同数量不断增加,各个模块所包含的业务也会增加,因此,在管理合同中就需要定期维护这些系统,例如做好数据备份以及恢复的工作等。

5分析企业中合同管理的工作流程

第一,市场部在软件系统中完成合同登记,主要包括合同的编号、领取时间、领取人、合同发放人(这可以自动填写)、回收提醒等。第二,员工领用登记,其基本信息如名称、联系人、分局、工商执照号等。第三,业务部收回从系统中发出的合同情况,然后将这些纸质的合同进行核查,没有发现问题之后再将系统中的信息补充完整,此时可以通过附件的形式或者是电子稿的形式而在合同管理的系统进性报批,只有当企业中批复人同意之后,此合同才能够进入系统中,而工作人员才可以在查阅合同中找到对应的合同编号。第四,企业中的综合部主要是在系统中没有充分显示的位置处设置合同催款,并提示具体的时间,从而便于综合部更好地开展工作。

6结束语

由于中小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涉及许多的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就需要通过合同来规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保障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益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经济状况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的方式而不断提升中小企业能力。从目前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分析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策略,即结合现代化技术而设计良好的合同系统,同时还结合了现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管理思想,促进企业能够在合同管理方面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合同管理目标。此外,在此系统中,还增加了基本财务的处理功能项,例如对企业业务情况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便于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实践工作中提升效率,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童敏慧,陈晓和.论国防合同的生命周期管理[J].管理现代化,2014,34(3):34-36.

[2]方木云,彭慧子.基于容器模型架构的合同管理系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0(2):50-52,53.

[3]李呈诚,王志勇,林名驰,等.美军国防合同审计对我军装备合同审计的启示[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2(3):79-82.

[4]胡博洋.浅谈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与合规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2):79.

[5]王超,梁伟,王守清,等.北京地铁改造项目合同管理实践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4):117-121.

[6]吴征.基于EOS的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视界,2016,281(26):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