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来的校园范文

未来的校园精选(九篇)

未来的校园

第1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在豪华的校门口,你会看见一个电脑控制门,你来到校门前,输入你的名字,它就会查看有没有这个学生,如果有,大门就会打开,如果没有,你就别想进入。

进入校园里,正中间有一个大花坛,一年四季,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叫做“四季花坛”。

沿着花坛走去,你会看见一栋栋又高又大的教学楼。教学楼中间有一个电梯,学生们就是从这里去教室的。教学楼第一层是图书室,里面有数不胜数的书。里面有一个“声控传书器”,只要你对着它说你要的书,它就会把那本书传给你。同学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在里面浏览各种知识。第二层以上都是教室。每一间教室的学生,都有一个机器人老师,如果你有不会的,它会帮你解答。每一张课桌都是用铁做的,上面有一个小孔,如果你不认真,小孔里就会弹出一个用布做的拳头敲你一下,让你认真学习。

第2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神奇,祖国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了一个神奇的小庄园。

那时侯的你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是用泡沫做成的,白泡沫上涂满花花绿绿的油漆。别看是用泡沫做成的,它可硬了,硬得比钢铁还要硬!重量却比普通的泡沫还要轻!教学楼的最角落,有一个小型飞行器,按下小型飞行器上的按扭,说出你想去的地方,小型飞行器就张开翅膀,带你飞到你想去的地方。

走进教室,你会看见教室后面有一个机器人。等同学们放学了,它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老师就不用安排值日生了,同学们也省力多了。教室的的墙面颜色是可以随时变换的:上课时,墙面就变成了浅蓝色,大家就感觉在蓝天下上课一样,不会过于紧张;下课时,墙面又变成浅绿色的了,同学们可以休息一下疲劳的大脑、眼睛;如果教室光线比较暗,墙面就会发光,避免影响同学们上课。

我相信,未来的校园一定会比我想象中的更神奇!

第3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我们的校园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噢,在我的想像中,它应该是这样的。

在豪华的大门上,有一个类似电话的东西,只要是本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座位号,你只要把自己正确的座位号打进去,就可以顺利的通过,而你要是打错了,将进不了学校。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这个花坛一共有两层,旁边有一个电脑,第一层是用板块拼起来的,上面摆放着各种五彩缤纷的花朵,如果你想近距离观察哪一朵,就在电脑上输入它的名字,这样,被你输入名字的那朵花将会自己移动过来,而你就可以近距离观察这盆花了。第二层是一个宽度为1。8米、长10米的游泳池,如果你想游泳,直接在电脑里输入泳池两个字,一朵花就会离开,下面就会出现一道梯子,你沿着梯子下去,将会看到那个泳池,这样,你就可以游泳了。花坛的西边是一个米黄色的砖搭盖起来的教学楼,楼上有许多小洞洞。只要楼一脏,从那些小洞洞里就会伸出一双又一双的手,手上都拿着抹布,用不了一会儿,教学楼就会被这一双双勤劳的手檫的干干净净。这样,同学们就再也不用大扫除。

另外,校园各个地方的颜色也别有韵味儿,教室是红色的、医务室是白色的、音乐小屋是粉色的,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环境也会变得更加舒适。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校园,多希望它早日能够成为现实啊!

第4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未来的校园——可不能这么脏。我心目中那个的校园是充满了缕缕花香的。

我要在校园里种上好多花朵:紫丁香、郁金香、夜来香,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有多香了。

回头一看,看我们这个校园,操场可真是太小了,我理想中的校园可不能用这样小的操场搭配呢,要用柔软舒适的绿茵场。

畅快的体验,带给你的——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回头一看,看我们这个校园,空气浑浊发臭,还夹杂着一大堆不文明语言,是不是听起来就非常得不舒服啊!

NO,你大可不必担心,我设计的全自动空调就能解决这些令你苦恼的问题。

空气中如果有灰尘,全自动空调可以一键清理,而且清理的声音还可以作为上课铃。你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因为我设计的全自动清理空调可以检测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病毒,并且把它吸进空调箱,净化后,再重新排放出来。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到,如果没电了怎么办呢?你也不用担心,我设计的全自动空调是用太阳能来发动的,如果今天没有太阳,那么全自动空调前几天自动贮存的太阳能也可以发电。

是不是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啊。

清新的空气,健康的身体。让你再一次享受非一般的感觉。

别忘了,脏话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你也不用担心会时常受到不文明语言的困扰。

而且我设计的全自动空调会检查到不文明语言的来源,并且从空调里伸出一只拿着又细又长的木棍的大手,打一下你的手,给你一个提醒。

如果过了一阵子,你仍然管不好自己,还是继续说不文明的语言,伸出来的就是两只巨大的机器手。根据你说的不文明语言的轻重程度和原因,来控制惩罚的力度,让你你必须改掉这个坏毛病,不改都不行。

第5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关键词:IPv4;IPv6;IVI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The Future of Campus Network under IPv6 Construction

Luo Limin

(Pingdingshan University,Pingdingshan467002,China)

Abstract:IPv6 i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rnet core technology.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ormat and type of IPv6 protocol,and its new features,then the evolution from IPv4 to IPv6 transition strategy as the main use of IVI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Finally,to my school as an example of IPv6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IPv4;IPv6;IVI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网络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路由表爆炸和缺乏服务质量Qos等,尤其是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消耗速度正逐年加快。今年2月4日,全球IP地址的顶级管理部门宣布,最后5个IPv4地址“大礼包”分配了出去。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12年各个地区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RIR可分配IPv4地址也将全部消耗殆尽。为了彻底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IETF提出和设计了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即IPv6。它有128位地址,即2128个地址,因此可以有效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IPv6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构建了下一代校园网的美好未来。

二、IPv6技术概述

(一)IPv6协议的格式与类型

1.IPv6协议数据报格式[1]

版本(4位) 业务流类别(8位) 流标签(20位)

净荷长度(16位) 下一个头(8位) 跳极限(8位)

源IP地址(128位)

目的IP地址(128位)

…可选扩展报头(如果有的话)或上层协议报头…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净荷)

2.IPv6地址类型。IPv6地址和IPv4地址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的地方,就是地址类型。IPv4地址有三种类型:单播(Unicast)地址,组播(Multicast)地址,广播(Broadcast)地址。而IPv6地址虽然也是三种类型,但是已经有所改变,有:单播(Unicast),组播(Multicast),任播(Anycast),在IPv6地址中已不再有广播地址。

(二)IPv6协议的新特性

1.地址空间巨大。IPv6协议将IPv4地址数位从32位扩大到128位,彻底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可以完全满足互联网的增长需求,同时IPv6采用了分级地址模式,地址层次丰富,支持更多的层次结构还支持一些新业务。2.数据报头简化。IPv6数据报头只有IPv4的2倍,报头中控制域减少为8个,采用固定格式的报头,简化路由器的操作,降低路由器处理分组的开销,选路的效率更高。在基本报头之后还可以附加不同类型的扩展报头,为定义可选项以及新功能提供了灵活性。3.无状态自动配置。IPv6通过邻居发现机制能为主机自动配置接口地址和缺省路由器信息,使得从互联网到最终用户之间的连接不经过用户干预就能够快速建立起来。4.高性能服务质量(QoS)。IPv6提供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通过新增的20位长的“流标签”字段,在传输过程中,中间的各节点就可以识别和分开处理任何IP地址流,极大的改善了IPv6的服务质量。

三、IPv4向IPv6演进的技术策略

由于网络层协议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从链路层到应用层多个层面的操作,因此IPv4网络向IPv6网络平滑、无缝和安全的演进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工程,IETF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过渡策略和技术:双协议栈、隧道技术以及NAT-PT、IVI等转换机制。

(一)传统过渡策略

1.双协议栈。双协议栈技术即使IPv6网络节点具有一个IPv4栈和一个IPv6栈,同时支持IPv4协议和IPv6协议。是IPv6节点与IPv4节点相互兼容的最简洁的方式。但只能用于双栈节点本身,且每个IPv6节点都需要IPv4地址,不能解决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2.隧道技术。隧道技术采用报文的封装机制,能够利用IPv4网络传递IPv6报文或者利用IPv6网络传递IPv4报文,解决了IPv6孤岛之间的互相通信问题。隧道技术只要求在隧道的人口处和出口处进行修改,容易实现,所以它是IPv4向IPv6过渡的初期最易于采用的技术,但是隧道技术无法支持IPv4和IPv6的互访。另一方面,在隧道的自动配置需要单独的机制,在大规模部署时存在着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的问题。3.NAT-PT转换机制。NAT―PT即直接转换两种不同协议的数据报的相应字段,达到两种协议互通的目的。转换网关作为两种不同协议通信的中间设备,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进行地址转换(NAT),同时也将IPv4报文和IPv6报文之间进行报头格式及其相应语义的翻译(PT)。在IPv4和IPv6节点之间提供透明的路由。是纯IPv6节点与纯Ipv4节点之间的互通方式。但NAT-PT技术对网关的性能要求很高,大规模部署时存在着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的问题,因此已成为历史技术标准。

(二)核心过渡技术IVI[2]

以上三种传统技术都不是普遍适用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改进和更新已有的过渡机制。近年来,各方又提出了IVI、NAT64/DNS64等技术方案。IETF已于2010年10月IVI翻译技术的第一个标准RFC6052。

四、我校IPv6校园网的建设与发展

我校于2005年开始进行IPv6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工作。在建立IPv6实验网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步实施、平滑过渡”的原则采用ISATAP隧道技术连入CERNET2。2006年开通IPv6网站,介绍IPv6相关技术和我校IPv6进展;2009年为校内用户开通ISATAP隧道,连入IPv6网络世界,享受IPv6网络的服务;同年开通IPTV,为师生提供IPv6资源;2010年开始更换部分汇聚与核心路由。现在已建成以NE80-E为核心路由器、H3C9512为核心路由交换机的IPv6主干网,并开启了IPv6路由功能,为未来整网维护IPv6路由积累经验;并建成一个拥有20台高性能机器的纯IPv6实验室,为下一步基于IPv6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第6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终于,学校批准我回趟老家,只限半天时间。我的时间紧迫,一大早便穿好地球的服装——一件丝织连衣裙,乘光速飞船返回地球。

光速飞船在肥城市安全着陆。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母校,看看实验小学现在的样子。

赶到母校,哟大门是天蓝色的强化玻璃做的,这种玻璃是24世纪最实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坚固美观。我走向前,门而儿自动打开。

走进学校,校内所有建筑都是淡蓝色玻璃建的。淡蓝的教学楼,淡蓝色水池,甚至脚下的路也是这种玻璃铺的。步入实小校园,仿佛置身于一个朦胧的梦幻世界。

第7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关键词:校园暴力;调查分析;法律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69-04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有关校园暴力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1}诸如此类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老师殴打学生事件和学生殴打老师事件也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被曝光。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社会聚焦的敏感性话题。

为了充分了解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真实情况以及处理方式,结合本城市和各旗县的地理分区,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赤峰地区的几所学校校园暴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20份学生的问卷调查,经过剔除无效问卷和空白卷外,共获得有效卷3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1.67%。

本文试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针对保障校园安全问题,提出构建校园暴力的法律防治体系的建议。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

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校的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但是少数”选项的学生最多,高中占有66.12%,而大学占有52.97%;其次,选择“不知道”选项的学生,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15.30%和26.24%;再次,在高中14.75%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而在大学13.86%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很普遍”这个项目的学生人数最少,在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3.83%和6.93%。虽然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少,但是这依然表明,这种暴力现象在整个校园里依然存在着。

(二)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情况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行为持着一种极为反对的态度,而这一行为的认知和看法也能够侧面体现出学生本身的心理状态特征。对校园暴力这一现象,如果学生认为是一种不足为奇的现象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是一种时尚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这一行为表示及其认可的,而这将会导致校园暴力的行为的无限蔓延和扩张。本次调研关于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如下:

从表格2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占有40.26%的学生选择“其他”选项;占有34.2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占有21.0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事件是一种“正常”行为,甚至有4.4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时尚”行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不足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已不足为奇了。

(三)校园暴力发生阶段情况

占有52.9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高中”阶段;占有38.4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初中阶段”。对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敏感期,当他们的感情或观念、想法方面一旦发生了改变,他们就变得及其亢奋、激动、做事盲目冲动,不加以理智认真地思考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青春期阶段是及其敏感又必须要认真理智地对待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阶段,因为又被称之为“危机期”。面对很多复杂多样的事情或矛盾时,他们通常处于紧张又困惑烦恼的情绪当中。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有会导致情绪失控,无法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状态,想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占有5.45%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占有3.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大学”阶段。

(四)个人处理校园暴力的方式

当遭遇校园暴力事件时,学生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将近一半的学生,即49.87%的学生仍然会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其次就是选择“报警”选项的学生,占22.08%。当学生遇到校园暴力时先告诉老师、家长或是报警,那么对校园暴力发展成为恶性事件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起到控制或减缓作用。选择“以暴制暴,采取相同的方法或手段”的选项的学生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即11.95%。当这类学生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如同火上浇油,原本是受害者却将自己变成加害者,将校园暴力事件更加成为恶性严重的事件,后果极其可怕,其社会影响也就越恶劣。还有少部分同学,即占9.09%的学生采取其它方式;3.90%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尽量采取忍耐或妥协的方式;2.86%的学生选择“转学”的方式;这两类学生主要持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只要觉得校园暴力跟自己无关,那么就采取漠不关心或逃避的态度。而这种方式却往往使施暴者更加毫无阻力和约束的实施暴力行为,更加嚣张,对校园暴力的无限蔓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0.26%的学生选择了“加入他们的团伙”的方式;这也就成为校园暴力不断扩张的源动力。不过这些被调查的学生里没有一个学生选择“花钱买平安,他要钱就给”的方式。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上的缺失

1.现有法律法规不全面

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仍然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虽然现在已有防范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2}有一些如何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方面的规定。但它们对校园安全保障方面不具有全面性,只有解Q在校学生的校园安全保护的部分问题,具有片面性,而且仍存在许多空白与漏洞。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又有综合性的《校园安全法》是很有必要的。

2.缺乏专门立法

由于校园安全保护本身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具有行政法、民法和刑法所不能完全包容的特征,为了有效防范各类校园暴力情况的发生,有必要制定防范校园暴力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国外一些国家专门规定了有关校园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3}几乎涵盖了全部内容。比如校园暴力的预防方案和计划、校园暴力发生后的管理措施和具体的法律程序、步骤等等。{4}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

虽然我国也有一些保障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而且从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的内容上来看,过于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详细的专门的关于防范校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满14周岁的学生违法后,如何进行有效惩处或采取替代性措施方面却没有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没有任何影响,更没有任何足够的威慑力。

(二)其他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是引起校园暴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当今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恶性风气盛行的年代里,道德的沦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已习以为常了。而青少年也往往很容易受到这个环境所感染。如今,良好的道德风尚已被这个恶劣的风气严重影响并破坏了。尤其是见义勇为和舍己救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5}只要发生了施暴事件,无人相救,出面制止的人不多,甚至无人出手相助。

此外,社会上许多小混混和不良青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大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生活习性,价值理念和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和交往的人群有密切相关。所以,在校学生一旦交友不慎,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青少年的影响,一些恶性就由此诞生了。同时,如今的不良影视和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还是很大的。比如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等。而这些当中都存在暴力倾向的内容,它们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由于这些暴力性电影的主角很少受到惩罚,这些青少年看了这些电影之后误以为不受任何不利约束和后果,因而常常模仿并学习这些行为。

很多参与或实施校园暴力无不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身心发展情况有关。一般13―24周岁的在校受教育的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但是他们的心灵发展方面并不成熟,而且很容易冲动,做事比较极端,往往就是错误地判断失误,从而在这一错误的思想的引导下,很容易惹出事端。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受到一定的不顺心的事或遭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暴躁的心理状态,在这个心理状态下,为了发泄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情绪,校园暴力行为就由此而产生了。

2.家庭的教育环境

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往往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情况。如今,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德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仍有些家长的本身的教导孩子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家庭中,这些家长往往采用粗暴的手段教育孩子,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灵状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思想上的变化。

3.学校的教育理念

引发校园暴力方面,学校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身观形式的主要场所。而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很多在校学生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

三、校@暴力的法律防范对策

(一)完善防范校园暴力的相关立法

通过校园暴力事件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问题。只有建立校园暴力的防范体系,确立相应的责任制,建立较为完备的程序救济机制,才能够彻底解决并根除校园暴力这一现象。

为了提高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现行法律进行适当的修改。首先,《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导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不惧怕法律责任的承担,更不惧怕法律的威慑力。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制定一系列的惩罚改造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政府有关部分将这些未成年人在一定的场所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监督、改造、教育或对他们的监护人进行罚款,从而挽救并教育这些未成年人,提高他们对法律的一种崇高敬畏感。其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本身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相关的法律条款。比如,明确校园安全保护的责任主体以及具体职权范围,违反法律后的惩罚性规定等法律条款。最后,我国可以先借鉴一下,美国的一些做法,先制定一些专门性法律法规。在制定的法律法规已成熟之后,即较为完备阶段后,我们再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明确各项主体(学校、家长、学生、政府)的责任划分,详细规范奖惩规定和法律制裁条款,从而最大范围内降低并减少在校学生人生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普法防范

对学校的要求是,应大量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特征,编写不同类型的法律教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尽量让他们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律读物,甚至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采用些插图的解说形式或漫画书的形式说明基本法律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向他们提供的法律教材内容中尽量有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活生生的案例,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引领他们走向正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法律教育形式,比如在学校里建立模拟法庭。开设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带学生去参加法院旁听案件等等。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要读懂法律条文内容,而且多用法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三)执法防范

对于校园暴力的彻底防范防范方面,政府的角色和积极的作为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积极行为,在学校周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保障校园周围环境的安全,扫除社会中的毒瘤,应加强治安巡逻,从而防范校外闲杂人员的对在校学生的威胁。同时,还应当不定期检查校园周边环境的网吧、歌舞厅、游戏厅,严禁未成年人随意进入这些娱乐场所,一旦被发现,对这些场所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四)司法防范

为了加大校园暴力案件的惩罚力度,司法机关通过自己本身的震慑作用减少或避免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6}对于社会外来闲杂人员对本校学生实施的校园暴力事件,对外来的施暴者尽量从重从快处罚。这对于保护在校学生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处理原则,尽量对这些第一次犯罪或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罪犯,尽量给他们提供一次改邪归正、悔过自新的机会。但对于整个犯罪团伙中头目型或骨干型的未成年罪犯或累犯、惯犯的分子,必须要严惩。

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对其监护人予以罚款、责令未成年人从事社区改造或劳动、收容教养、工读教育等刑罚替代措施,{7}不能让未成年人以为年龄上的原因就不受任何影响或受到任何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的错觉。

当然,有效防范校园暴力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齐心协作,全力配合,才能够彻底的解决这一顽固性的问题。我国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处于雏形阶段,尚未成熟。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有效做法,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校园暴力防范体系,这同时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

注 释:

{1}比如大众熟知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山西弑师案等等,都给学校、社会、家庭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让人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网络上也多次出现中学生或大学生被同学施暴的视频,如抓头发、扇耳光、轮番踢打、……等等。

{2}比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多部法律法。

{3}比如美国预防校园暴力的教育法规众多,预防法、安全法、午餐法、经费法、校车法、授权法等等。

{4}范琪.校园暴力问题的探究与法律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5(12):221~222.

{5}罗小红.高校校园暴力的状况的分析及法律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3.

{6}李靖.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8(2):157.

{7}宋浩波.犯罪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5.

参考文献:

〔1〕杨梅.高校暴力犯罪归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7(7).

〔2〕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8(2).

〔4〕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与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

第8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关键词】未成年人;校园伤害;归责原则适用

我国现行立法根据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规定了幼儿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不同。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法》采取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即教育机构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即推定其有过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法》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如果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其监护人能够证明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发生的人身损害有过错,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就要承担责任。笔者对于构建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多元归责体系的有以下设想:

一、过错责任原则——未成年校园伤害事故的核心归责原则

纵观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学者的各种学说观点,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原则是没有争议的。普通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属于一般的侵权行为,学校有过错则承担责任,学校无过错则不应承担责任。

笔者认为,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如何正确认定学校过错责任的大小,比例是多少,如何分配,如何认定。如果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全部原因都是由于学校过错造成的,那么学校则应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未成年人与学校均有过错,应当根据双方过错的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对于过错的大小是如何衡量的,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证据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来认定。这样或许在同类案件中有不一样的结果,但至少可以把不公平的程度减小的最低。如果学生所受的伤害是由学校与第三人共同导致的,学校与第三人对于伤害具有共同的过错,则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与第三人对于事故的原因,也就是不同因果关系导致不同的结果,或者是因果关系的主要作用与次要作用来区分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二、过错推定原则——特殊情形下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学校侵权事故往往是由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引起的,一般适用过错原则归责,但是并不排除学校因特殊民事的侵权行为而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假设出现以下情形,笔者认为就可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1)出现学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等发生倒塌、脱落、坠落导致学校的学生受到伤害,学校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应承担民事责任。(2)出现学校在进行基本建设或者其它地面上的施工作业时,由于未设置安全措施,比如明显的安全标志,防护栏,或者其他保护措施,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受到损害,就应承担民事责任。

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受到限制,远远不比成年人,所以也不具备良好的证据收集能力,而学校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又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在对自己的行为有着更强的认知能力。并且,学校对其工作员工以及学校内的事物有监管义务。因此在某些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三、公平责任原则——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的补充原则

在民法理论界,许多学者反对公平责任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的适用。他们认为,让学校承担公平责任,违背学校公共性、公益性机构的性质,使学校的负担大大增加,对学校显然是不公平的。但笔者认为,假设学校在事故中属于无责任的,但是可以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受伤害的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或者自身经济条件差,根本没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或者救助费用,在此情况之下,对受伤害的学生给与适当的帮助是可以的。

四、无过错责任原则——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的例外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并且具体规定了高危作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责任及产品责任等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那么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学校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1)学校提供给未成年人的教学设备、药品等产品存在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导致未成年人伤害事故。(2)由于学校原因产生环境污染所致的未成年人伤害事故。(3)学校饲养的动物造成未成年人损害。

对上述事故,只要未成年人的损害是与学校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不论学校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责任,学校不能通过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但是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如果学校能够证明损害是由未成年人故意、第三人的故意或者不可抗力导致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以免造成无过错责任的滥用,增加学校的负担。

五、结语

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具有原因复杂性、类型多样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则适用的多元化,因此应当构建以过错责任为核心、以过错推定责任为特殊、以无过错责任为例外和以公平责任为补充的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多元归责原则体系。即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在法律规定特殊情况下,才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以及无过错责任。这不但符合民事侵权法的相关规定及基本理论,而且更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立法精神;不仅有利于学校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平衡,也有利于明确双方责任,定纷止争,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峥.试论学校事故处理的归责原则[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沈强,温珍奎.浅析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3).

[3] 杨立新.侵权法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第9篇:未来的校园范文

(一)方向性特征与引导功能。“文化是有阶级性的”,这一马克思主义著名论断,这些年虽然不再常提,但这一论断本身是科学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高校的校园文化,其性质应是社会主义文化,任何校园文化活动不能偏离这一方向。他不是资本主义的,更不是封建主义的,不是无政府主义的,也不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或者什么别的主义。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设想,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最后成为主义的“精英”,或者不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御用人才,如果这样,这是教育的失败。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和各项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四有”人才,校园文化要屈从于这个政治方向,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向这个目标发展自我,使思想和行为呈现出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科学性与指导功能。校园文化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其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它的建设是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它本身内容是科学的,不迷信,不愚昧,不盲从。求真,求实,求是,另外校园文化反映了我国的国情,揭示了社会主义高校人的蓬勃活力和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的先进性对整个社会文化有促进作用。

(三)高层次特征与创造功能。高校的知识密集和思想密集,决定了高校的师生知识水平、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较高,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的高层次性。具体体现为理性认识上的一定高度、思想方法的高级、思想行为的高雅、道德情感的高尚、活动内容的较高水平。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师生员工)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想方式积极实践,努力创造出全新的去文化财富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美的天性,紧跟时代的发展,追赶未来的需要,超越当前的局限。在高校校园文化主题强烈的创造欲望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更新创造呈现为日新月异,其创造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和文化信息的作用下,他们兴奋、理智地思考人生,探索社会,关注未来。在高校,思想容易产生,观念容易更新,刺激着师生的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渴望。如此可见,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每个人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被陶冶者,创造性活动又更加强化了其高层次性。校园文化活动在创造精神产品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创造者的本身,形成良心循环,使创造主体师生员工在思想、道德、精神、意志、觉悟诸方面达到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完善。

(四)广泛性与潜化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以真、善、美为取向,兼收并蓄各种文化,包括古代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自然科学文化、社会科学文化等,它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又是一种“人类文化”(或称“世界文化”),列宁说过:无产阶级文化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总和,这使他没有丝毫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这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区别之一。创造主体不断的吸收着这种文化,经咀嚼后不断释放出这种文化的精华,这种“复合型”文化,又影响着创造主体,日复一日的长期潜移默化,使他们具有广泛的见闻、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较为全面的思想文化素质。

(五)(有限制的)开放型特征与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两个方面。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是开放的,社会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是开放的,高校也应是开放的,封闭的校园不可能造就出开放型人才,校园文化不可能隔断同社会文化的联系,否则没有生命力。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联谊、社会服务等,这种开放性是实现教育功能的特殊形式,对师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水平都是一种促进,具有不可替代性。

目前,国内外仍有许多落后腐朽的“文化”,时而冲击我们的校园,如西方一些消极反动的文化思潮,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存在的社会道德文化的种种阴暗面,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应该是有限度、有限制的,应该分层次、有选择的实行开放。

(六)辐射性特征与带动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以及丰富多彩高雅深刻深深吸引着社会,同时向社会辐射,一是校园文化向周边静态辐射。优美的环境、高雅的气氛、优雅的举止、这些文化信息时时向校园周边辐射,给人以强烈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熏陶着社会人和社会文化。二是师生的动态辐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积极影响所产生的新观念、新思想、科学的方法定式、积极地进取精神、文明的精神情操,通过师生的交际、旅游,娱乐等社会活动,就向社会辐射,带动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