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

第1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智障儿童康复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19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引入到我国,并在逐步应用过程中广泛普及于特殊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治疗有较明显的康复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俗称为“元素教学法”,也称为原本性的音乐教学,其主要是指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并鼓励智障儿童通过自己理解即兴发挥创作,从而使智障儿童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实现对智障儿童治疗并康复的目标。在智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手段丰富,包括有听力训练、语言学习、节奏训练、创造性能力培养、律动训练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从三方面论述其在智障儿童教学中起的康复治疗作用。

第一,以发展运动能力为目标,以打击乐器为训练工具,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主生活能力,发展智障儿童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康复治疗效果。

智障儿童的康复治疗首先应该体现在自主生活能力上,使其具备能够自理简单生活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以打击乐器为训练工具,发展智障儿童运动能力,从而促进其协调性的改善。奥尔夫节奏教学重视智障儿童的参与性,强调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充分体现智障儿童的主体参与性,并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通过打击乐器节奏来吸引智障儿童,迎合其对节奏的掌控来带动智障儿童自主进入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反复的训练让智障儿童掌握音乐节奏,使之成为其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有效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训练与课外交流要充分结合起来,社会关爱与家庭关心要同步协调,才能使其认识到节奏训练对康复的作用,从而更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笔者曾以节奏训练为主,辅导其他教学手段和工具,让部分智障儿童在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上有很大的进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学校和家长的赞誉。自主生活能力是智障儿童接入社会的端口,也是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节奏训练有助于智障儿童获得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康复作用的典型表现。

第二,以口语交流能力为目标,以音乐旋律为训练手段,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旋律音乐,提高智障儿童的交流能力,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调节,从而达到改善智障儿童自我评价的目标,使其树立更强的信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旋律训练,是智障儿童记忆能力和情绪调节与管理的重要训练形式。音乐教学包含丰富的语言体验,通过音乐旋律与歌词的反复训练,再加入智障儿童特殊的经历,很容易成为智障儿童记忆的素材,从而增强其记忆力,增加交流词汇的储备。音乐老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旋律训练,编出特殊的音乐旋律,并加入视听效果,把智障儿童日常接触的人和物串联起来。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智障儿童的交流交际能力,又能丰富口语表达词汇,加强记忆力的训练。比如以学校、教室周围的事物,以及同学的人名作为对象,通过特殊的音乐旋律和音乐节奏,在反复练习中让学生把内容记忆下来,并与同类型的同学进行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脑部与智力开发;另一方面更能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为改善自我评价、调节与管理自我情绪奠定扎实的基础。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特殊的旋律训练,可以增强智障儿童交流能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修正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智障儿童心理健康。

第三,以自主编曲能力为目标,以音乐游戏和舞蹈结合为训练手段,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生态创作,鼓励智障儿童自我创作,提高智障儿童主动性,改善其依赖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智障儿童学习能力的目标。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音乐游戏和舞蹈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将两者结合使其成为自主创作的训练手段,不仅符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初衷,更是改善智障儿童自主创作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智障儿童由于其对音乐、游戏、舞蹈等节奏感强、有律动的形式,有更强的吸引力,音乐教师就要充分应用这些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智障儿童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发现。通过音乐游戏与舞蹈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也无形中强化学生节奏与音乐的合拍,训练其节奏感与协调性。在这一前提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鼓励原生态创作,通过学生自唱自舞,来观察智障儿童的发展情况与阶段,不仅可以为下一步康复教学提供依据,而且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主动性。智障儿童原生态创作,能更好地反映其内心活动,教师与家长针对此进行鼓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使智障儿童获得到心理愉悦感和成就感,改善其依赖心理,提高其自主能力和主动性。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训练手段非常丰富,音乐教师要从智障儿童的特点出发,通过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有针对性地从发展运动能力、交流能力、自主能力出发,以提高并改善智障儿童协调性、自我评价及学习能力来达到康复治疗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自理能力培养,从而从根本上为智障儿童融入社会扫清障碍。在特殊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能彰显以人为本、以智障儿童为本的宗旨,从智障儿童身体发展到心理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康复作用,值得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雪琴.奥尔夫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干预研究[J].艺术百家,2012,(06).

第2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教学 实践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一)以人为本,突出音乐教育人性化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就是回归人本的原本性(element)教育,它强调感性(感知、感觉、感情、感悟)的挖掘与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以说,学生在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音乐课堂上,才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音乐”。这种音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充分地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体现了人文关怀。

(二)在“做”中学,突出音乐教育的游戏性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了学习的理论,即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然的、本质的联系。高尔基认为,“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知周围的世界”,他们由于受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心理和行为有时会有不正常性的情绪、情感,以及对事物了解的肤浅性、滞后性等不稳定因素,但他们唯一不变的兴趣就是游戏。

(三)乐器参与,突出音乐教育形象化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开创性地运用了各种打击乐器,并把这些乐器作为节奏训练的工具和学习各种音乐要素的媒介,还运用了“人体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进行音乐训练。它运用范围广,无需借助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逻辑思维、高难度的技能技巧,也无需任何教具、乐器,使儿童能够驾驭,突出形象化特点。对智力落后的儿童来说,身体的接触与交往是开发他们智力的第一步。

(四)博采众长,突出音乐教育开放化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开放的,没有像其他音乐教育体系规定的条条框框。在对于智力落后的儿童音乐教育上,它不仅是运用表层的音乐教学理念去说服,更是运用音乐教学手段近距离地接触、了解智力落后的儿童,这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开放性。

二、智力障碍儿童特征与其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智障儿童因为脑功能受损,个性上也受到了先天性的限制,同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受到了相应限制,个性的表现上相对于正常儿童的表现滞缓、落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形态(主要指体重、身高等)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就是在身体机能和其他方面有一些差异,但由于智力障碍形成的原因不同,他们彼此表现的身体形态也不一样。

(二)我国残障儿童人口的相关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智力障碍人有1000多万,其中6至14岁的学龄智力障碍儿童有428万多;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目前我国智力残疾人约有1182万,占总人口的9.65%。1991年—1995年,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里明确提出,“开展智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心理、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上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三)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合理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教学法上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将音乐融于诗词、儿歌、律动、游戏、欣赏中去启迪学生的音乐潜能,充分感觉其艺术魅力,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就有了针对性和灵活性。包括从课程目标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音乐课程变革的一个基本走向:使音乐教育的“本真”复归,在学生人格养成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思想形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奥尔夫节奏——培养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

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作为节奏训练的有效工具,而且能为学习提供各种素材和工具,通过乐器学习可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等起到促进作用,并成为他们用音乐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奥尔夫节奏教学是在教中学、学中教,在教学的每个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与户外的学习交流去加强社会和学校、家庭的互动,使其认知与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做事、做人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通过奥尔夫的运动节奏律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其运动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提高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二)奥尔夫旋律音乐——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交流能力

音乐课的过程都包含着许多语言的体验,教师可使用特殊的旋律和歌词加以反复,以增强智障儿童对内容的记忆。另外,使用视觉提示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采用有节奏地报出个人姓名,这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同学之间互相认识,另外也加强了语言训练,或者通过动物名、食品名、交通工具、花名、树名等语言的口头互动,也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与交流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感知,并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三)自主编曲——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能力

跳舞,可以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素质,帮助其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演奏乐器,如钢琴、吉他等可以促进学生的精细运动控制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乐器学习的兴趣,探求自己喜欢的音乐;另外,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如自己的方言和英语等)去编曲,让他们有成功的归属感,通过这些编曲的创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器乐教学——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少不了乐器的辅助教育,对于正常智力的学生来说,学习器乐演奏并不容易,更不要说智力障碍的儿童。但奥尔夫乐器教学有原始性的特点,又归属于纯音色类,以打击乐器为主,音调丰富、操作容易、结构精简,对表演独奏、伴奏及重奏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对节奏的敏感性没有普通学生强的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奥尔夫乐器的训练正是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运用奥尔夫乐器中不同的乐器进行节奏接龙,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心灵上的归属感,另外可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及对生活更乐观。奥尔夫节奏的接龙使智力障碍的学生反应能力加强,其紧张喧闹的氛围可对他们有一定的反应逼迫作用,也正是这种外在的因素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实践中的阻力与解决方案

(一)奥尔夫乐器的条件有限性,在部分地区难以推广

一套奥尔夫乐器有几十件,加上高级乐器可达上百件,各种乐器均有其特色和优点,在音乐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若全部采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对国内的一般学校来说,整套乐器的完好配置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受条件限制,奥尔夫乐器难以大范围推广。

采用单件乐器的学习比较经济;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接受上,可以耐心地去引导教授;同时,中国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对中国传统乐器加以改进,利用优美音色编制地方特色乐器和制作工艺及结构简单的乐器,也可以解决特殊儿童乐器教学上的相关问题。

(二)“特教”师资力量短缺

奥尔夫教学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即兴性与综合性。奥尔夫教学中乐器的使用,要求教师要有综合性的素质,对乐器的教学能胜任作曲及配器教学,如果没有接受过奥尔夫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教学是有些困难的。虽然有我国音协奥尔夫组委会经常邀请国外华侨讲解,也进行培训,但不能很好地弥补师资缺失的问题。

因此,以地方培训为主,以多种方式对“特教”进行培训,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学、奥尔夫教学法培训及相关的会议参与,了解教学动态,探寻学生需求,为他们做有针对性的教学,以防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

(三)家长参与和家庭教育参与的不足

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在与人的接触中,有的会因为他人的眼光、言语给自己造成压力,致使有些家长不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等,对“音乐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有利工具”认识不足,甚至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没有基本了解。

家庭参与不足使奥尔夫教学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对此,应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重视度,加强他们对奥尔夫教育的相关了解、支持与参与,明确家长的参与对奥尔夫教学有很大的联系和教育作用。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人为本,有其特殊的教学方式,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中,对学生身体运动技能和心理上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鸿懿,周为民.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雷江华,方俊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 2009(4).

[3]张茂聪.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94(4).

[4]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

第3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课;本科教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学”,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口号,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同一时期,音乐界的实践教学代表人物,德国的卡尔•奥尔夫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新教学法,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该法注重从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感官和肢体语言感受和表达生活中的音乐,让身体随着音乐动起来,培养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对音乐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教学与经验总结,这种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喜爱而用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中。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别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学习的是此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并不密切,而培养的人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者,如果只学习理论而不联系实践教学,则属于空谈。所以,用成熟的音乐教育实践课来促进音乐教育本科综合人才培养进程。将音乐教育实践课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提高学生适应就业能力,为就业单位提供能够直接上岗的教师队伍,是目前综合类艺术院校正在解决的问题之一。

1存在的问题

1.1社会培训机构方面

目前,艺术类高等院校培养的就业方向,一部分走向社会培训机构。但是各培训机中教师的职业素质、学历参差不齐,硬件设施强,软件实力不够,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与现实就业存在一定的差异。真正能够到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为喜欢此教学法并已经就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数年龄较大,属于理论派;而真正能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肢体语言、节奏模仿等手段展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少之又少,特别是在我们省内的大环境下,缺少对奥尔夫实践课堂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急需科学规范的大规模教育者能够正确引导此项教学法。

1.2师资方面

艺术类高等院校应从本科教学阶段聘请学科专家正规地培训奥尔夫教学法,科学规范地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相信经过四年的努力,我们的阶梯式教学模式会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奥尔夫教学师资,这不仅充实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提升了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

1.3学生观念方面

实践课堂发展缓慢的一方面原因是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只重视自身专业的基础练习,没有意识到就业的需要。社会上的各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钢琴教师、声乐教师等。所以,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根据自身专业逐渐向就业方向靠拢,积累教学实践经验,走进课堂,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2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为例的音乐教育实践课堂

目前,吉林省内各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几乎都是从理论上学习各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法,而实践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近几年的教学法实践课堂中,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走出了书本式教学,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体现出参与教学、独立教学的能力,让每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教学法知识的同时参与教学环节,将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上。实践期间,我们与省孤儿学校、明德小学长期合作,实行阶梯式教学,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纳入长期教学实践计划,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优秀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以此来培养能够直接上岗的中小学音乐教员。为了更好地参与实践课堂,我们做了如下准备:对青年教师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培训;邀请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进行实践教学;对大三、大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课教学;组织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汇报;向就业单位推荐优秀人才。我们还实施了“教师走出去,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计划,即青年教师到奥尔夫教育学会进行滚动式实践学习;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参与课堂,增强合作能力、表现力和控制课堂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看课互评”讨论会,让授课者互相找出不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近两年,我们阶梯式派出教学团队去参与课堂教学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所谓阶梯式授课,即对大三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小学音乐教育课堂分组、滚动式集体备课训练。按小学六年制分成六个备课小组,每一组准备相应年级的音乐课程。每个组的组员分别负责教授本年级的部分音乐课程,每周以小组互评的形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点评,互相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月小组之间进行轮岗制年级互换,将已经成熟的备课信息、PPT等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去粗取精。经过一学期提取精华式的现场教学准备,我们的学生可以随时讲授各个年级的音乐课堂,如在省孤儿学校的实践环节和在明德小学的大队活动中,都能看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热情地带领小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环节,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就是对我们教学的最好认可。在一年级音乐教材第四课《可爱的动物》中,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首先将桌椅摆放在教室的四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小鸡的声音和动作,一组模仿小鸭的声音和动作。在分别模仿了声音和动作之后,让学生跟着2/4拍的节奏“tata/ta0/titititi/ta-/”来进行交替节奏练习。模仿小鸭的同学说“ta”的节奏,模仿小鸡的同学说“titi”的节奏,同时伴随身体模仿动作。其次,开始学习旋律的时候,将适合这节课的奥尔夫乐器发给学生,乐器有铃鼓、沙球等小型乐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让模仿小鸡的学生唱旋律,模仿小鸭的学生打节奏。学习第二段的时候反之。经过这样的排练,让一年级学生加深了对小鸡、小鸭声音的认识,同时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它们的节奏知识,将声音和动作运用到音乐课堂,能够增强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提高相互之间的配合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我们总结出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实践课堂上,分好小组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进度。

3结语

任何优秀的教学法都是在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基础上去粗取精,才能真正地被更多人认可,从而发扬光大。师范类艺术院校作为培育和输出教师队伍的基地,不但要多支持专业教师走出去学习,多与人交流,还应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实践学分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将就业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教师经过每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不断地丰富每届学生的教案和PPT内容,根据自身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把理论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是直接输出已经具有教学经验的、可直接上岗的专业教师,而当今学龄前或艺术社会培训机构中,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专职教学法教师少之又少,多数为兼职,少数没有学历。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经过四届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奥尔夫教学法只是我们音乐教育实践课的课程计划之一,我们想通过此方法,用理念来引领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来更好地体现理念的科学性,让更多专业的教育者参与到社会实践;通过高校不断地输出具有实践经验的、适合儿童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从而规范社会机构培训市场并普及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我国音乐新课标的契合性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89-291.

[2]田屹.透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审视我国音乐教育现状[J].电影评介,2009(10):95-96.

[3]单宏健.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S1):44-46.

第4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河南;本土化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日趋丰富和强烈。音乐教育由于在社会生活和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蕴涵面也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奥尔夫音乐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中国以来,在全国各地如“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由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性很大,若采用相同的奥尔夫教育模式来辅助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就很难得到传播,这正是本文所涉及的“本土化”以及如何抓住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魂”而不是“形”的问题!此问题是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一次重构,也为那些误解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学理念和奥尔夫本土化理念的人提供一个透视窗口。

一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说“音乐对人类来说是独特的。就像其他的艺术领域一样,音乐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孩子们学 会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分享及参与音乐活动,以此感化和培养的过程,使他的生活更有意义。” 借助音乐,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同伴了解自己、了解同伴,甚至透视人生,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及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奥尔夫音乐正以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首先,创作性和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灵魂。奥尔夫每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和创编的部分,小至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大至音乐剧的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要求不能出现雷同或者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为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其次,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更好的培养情商;再次,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通俗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某一个区域,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展下去。

二、奥尔夫音乐本土化在河南进程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知识的全球化,文化以侵略或融合方式呈现出来。近几年来,奥尔夫音乐在河南教育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此过程中,生搬硬套和盲目的模仿已经使我们本民族的教育传统和文化传统面临重重危机。我们只有以自身文化为本,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基于我们自身基础之上加以融合和本土化,具体体现在理念的本土化、乐器制作的本土化及教学的本土化这三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的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我们要打破那种单纯地教唱歌和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这种方式来学习音乐,要以我省特有的中原文化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利用河南方言、河南民间舞、河南民歌让学生即兴创编节目,学生似乎在感觉在“玩”音乐,在“玩”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一方面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动者,另一方面让中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二 )乐器制作的本土化

奥尔夫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活动都需要用奥尔夫乐器来完成。奥尔夫乐器购买起来比较昂贵,河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有些地区没有条件购置,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乡土化的奥尔夫乐器。如用大纸箱、洗脸盆、垃圾箱作鼓、用长度不同的塑料管可以敲到出不同的高低的音、用芦苇可以自制笛子、易拉罐装上沙土或者麦子可做成沙锤乐器等。孩子们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乐在其中,无比自豪,同时也锻炼了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这正是奥尔夫重探索、重实践的原本性教育所要求的。可见,我们从当地实际条件出发自制乐器,不仅是实践奥尔夫教育的权宜之计,也符合了奥尔夫体系自身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三 )教学的本土化实践

埃里奥特所提出:“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概念远非言语能表达”。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省许多参加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的音乐教师做过很多尝试,尤其是在节奏教学、乐器教学,声势教学等方面不断地用我们熟悉的童谣和儿歌,创编出新的课例,进行奥尔夫教学本土化的实践。比如:从语言出发的《摘豆角》、律动教学《锄草》、民俗文化《泥泥狗》……这些资料为提高我省的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河南本土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活动中要求每个主体都要满怀激情全心投入,在自由中释放情感、感受音乐。而我们河南人在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文化观念上会与奥尔夫所倡导的这种即兴理念有很大的出入,这就造成奥尔夫音乐本土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其次,音乐教育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制约。奥尔夫音乐音乐教学所倡导的原本性、创造性、开放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种多样,要求音乐设备和器具也是灵活多样的。而在我省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通常只是摆设有桌椅、钢琴或简单音乐乐器,没有即兴创作的场地和器材,这种条件下很难进行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更制约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再次,音乐教师整体素养的制约。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还要有必要的音乐技巧与技能,更重要的要具有极强的“创造力”。现在我省很多一线的音乐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只是经过短期的教学培训,并没有真正意义地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深奥理论知识,仅限于表面形式上的照搬和模仿,研发课例和自制乐器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阻碍,对奥尔夫乐器的演奏也不够熟练。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在我省得到本土化的充分发展,必须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开始,加大社会师资队伍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音乐技能与技巧、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的优秀教师,系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并能轻而易举的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去。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省开展的时间比美国或一些其它西方国家要晚,尤其在我省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更好的河南本土化,这个任务今后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在广泛吸取国外优秀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批判地吸收、借鉴和利用,在发挥本土音乐文化优长上,也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本土音乐文化,尊重国外音乐文化的价值和特点,使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使奥尔夫教学法在河南的本土化进行地更深入、更彻底。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4).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

[3]凯特曼.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廖乃雄(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9).

[4]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教育本土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

[5]李映慧.奥尔夫教育在台湾[J].中国音乐教育,1995(3).

[6]商秀梅.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西教育,2007(4).

[7]孙蘸白.歌唱基础训练简明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

第5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乐理课 节奏 教学设计

《乐理》这门课程,对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课,多年来中职的《乐理》课堂多是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繁杂、枯燥、抽象的讲解,导致学生不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

奥尔夫音乐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心脑协调能力及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等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并亲自参与活动,通过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奥尔夫音乐运用到乐理节奏教学中,将会解决乐理课繁琐枯燥的局面。

实践证明:通过把奥尔夫音乐融入《乐理》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也陶冶了学生情操 。奥尔夫音乐,必然会带来全新的教学风格。《单纯音符与附点音符》一课正是此观念指导下的一节尝试。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学习单纯音符与附点音符的时值,培养学生声音长短的感觉,训练学生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使唱、动、奏于一身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思路:1.复习“手势法”,培养立体空间思维习惯,并通过不同手势复习五线谱中音符的高低,解决学生识谱困难的问题。2.用走、跑、慢走、慢-慢-慢-走等形象肢体语言来感知抽象的音符时值,导入新课。3.用直观演示法讲解新课知识。4.用over ture软件制作乐谱展示教学难点。5.用《十六字格》来强化教学重点,发展多向思维。6.用overture教学软件制作五线谱midi音乐辅助教学,实现自主学习。7.用语言声势练习法培养一脑多用能力,实现多声部节奏训练。8.用奥尔夫乐器伴奏的手段来进行综合训练,发展创新精神。9.出示一组3Dmax制作的连续的音符时值,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10.用小组合作法完成本节课的创新。突破传统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单纯音符与附点音符的音符名称、五线谱音符、单位拍、时值长短。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声音长短的感觉,体会音符时值在非中的表现形式。训练学生“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使唱、动、奏于一身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备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的音乐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二)教学难点: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四、教学方法、手段

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均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依托把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教学的演练进行有效的对接。

教学中我采用手势法达到复习音的高低目的、直观演示法起到模仿记忆听辨效果、十六字格练习法可以多角度训练节奏、自主学习法培养孩子上校园网QQ群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语言声势练习法训练一脑多用的能力手、眼、口、脚同时协调配合。奥尔夫乐器合奏法让学生能够倾听他人,关住自己,注重合作,完成创新,这节课是多种教学法参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模块及流程

(一)教学模块:感知模块体验模块思维模块学习模块训练模块创新模块

(二)教学流程:自我感知模仿体验多向思维自主学习综合训练合作创新

六、学情分析

(一)学习热情比较高,想象力比较丰富。

(二)乐理、视唱练耳、基础知识薄弱,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较差。

七、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

(一)自我感知

自我感知环节分为复习和导入新课两部分。为有效的学习音符音高,解决识谱困难的问题。我在复习环节采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之手势法表示基本音级do re mi fa sol la si 。使音符音高更加形象直观,具有趣味性,解决了识谱难题 。为新课――音的长短做好预备。

在导入新课部分我用走、跑跑、慢走、慢-慢-慢-走,比喻成各种音符让学生模仿导出课题。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初步体会音符时值长短。

(二)模仿体验

新授课部分我主要讲解两大方面内容:1.单纯音符时值表和;2.附点音符时值表。音乐是听觉艺术,为了让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我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用拍手单声部声势训练的方式来讲解节奏,学生模仿。边讲边练,由浅入深,逐渐增加每个小节的难度,进而发现难点,解决难点,实现师生有效互动。训练了学生听觉,增强了实用性。

(三)多向思维

为巩固教学重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值,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进行能力和一脑多用的能力。我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十六字格练习法来训练学生节奏。

具体方式是由电脑点格,学生练习,电脑先给出稳定拍1、2、3、4然后点格。学生可按点格顺序拍手,跺脚进行练习。点格顺序可以是A、B、C、D。点格的顺序还可以是曲线式、漩涡式。可以是一个声部、也可以是两个声部从对角开始、四个声部从四个角开始。还可以把格子里的音符换成是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等。使节奏训练更具游戏性。

十六字格(十六字格是奥尔夫音乐中的节奏训练)对于学生思维的多向进行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它对四拍子的节奏及拍率进行训练。学生对于各种走向的可能性探索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口、手、脚并用训练了一脑多用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习能力,教师成立教学资源库,并上传至校园网学前教育群共享,学生利用互联网下载在家学习或随身携带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学习。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延伸课后辅助教学。

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制作《小毛驴》《小兔子乖乖》等儿歌的五线谱midi音乐和五线谱乐谱图解。它可以在课前、课上、课后不同时间学习。

midi音乐图解对音符的音高、时值、单位拍进行深层次的解析。便于观察,一目了然。它延伸了乐理的学习领域,对钢琴等相关学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学生身边随时随地的老师。这项技术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PPT课件中已经广泛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受到台湾创意游戏节奏卡的启发我制作了3Dmax测试习题库。通过四个正方体变换不同面,展现不同的音符。每变动一次旋转面,它这一行的节奏就会变化,是练习节奏的好帮手,我称它为节奏魔方。3Dmax测试习题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电脑设定程序产生成百上千条不同的节奏。解决节奏变化多样,图片声音不易整合的困难。下载flas,让学生根据动画音乐编配打击乐伴奏。图、文、音、动画,多项展示,并与奥尔夫乐器相配合,交互式立体呈现乐队场景,让我的乐理课堂灵动飞扬成为新一轮的视觉盛宴。

(五)综合训练

为系统地向学生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立体空间思维习惯,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基础。我运用了语言声势练习法进行综合训练。用节奏朗诵、拍手、跺脚、捻指的方式练习多声部节奏。使新知由平面转为立体。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口、手、脚并用训练了一脑多用的能力。

(六)合作创新

为了让学生熟练的应用本节课知识,我采用奥尔夫乐器合奏法,搭房子,层层增加的学习方法:①固定音型的训练:先开始旋律声部即木质类乐器例如节奏棒、双响筒。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三个声部,并用金属类、散响类、皮革类各表示一个声部。每增加一个声部加一种新乐器,像搭房子,一层层搭起来,逐渐形成一份总谱。最终完成乐器合奏。

让学生利用亲身体验在合作中去创造,去发现,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的激情。让学生参与音乐,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发展多声部教学,训练学生一脑多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使唱、动、奏与一身综合训练成为可能培养合作精神合创新意识。

乐器伴奏与钢琴配合、乐器伴奏与flas配合、用打击乐器为儿歌即兴伴奏,通过乐器合奏学生学会了观察自己,倾听他人,通过创作打击乐伴奏,发展了创造性思维。体现多声部教学的复杂性,知识性、趣味性。即兴伴奏环节为学生音乐创作提供了发展空间。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一次课堂教学活动有益尝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将来的就业导向设计了教学流程。把奥尔夫音乐融入《乐理》教学,

运用手势、直观演示、自主学习、语言声势、奥尔夫乐器等方法来完成自我感知、模仿体验、多项思维、自主W习、综合训练.合作创新六个步骤。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感知中领悟、领悟后创新。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但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发掘学生创造力方面上存在一定欠缺,不能完全尽意的表达,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的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实践尝试和总结、丰富我的教学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使新课改不断地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匡霞.激趣、感悟、探索、表现――《蝴蝶》教学设计与自评[J].中国音乐教育,2004,(02).

第6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 音乐教学 应用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歌唱和欣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去感觉触摸的音乐课文很少,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音乐,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为求好的课堂效果,强压对学生灌入他们不感兴趣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会有排斥心理。

舞蹈、歌唱、表演、欣赏、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更自然的学习感受音乐,喜欢音乐。

在奥尔夫律动教学的学习中,我感触颇深,在工作中,我试着将奥尔夫融入小学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我的课堂随着音乐“动”起来,手、脑、心并用,全身心地感觉触摸音乐,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奥尔夫先生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

一、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没有接触奥尔夫律动教学法之前,我的思想意识一直停留在老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中,互动教学最多也只占每节课的七八分钟。而今,我的课堂教学常出现把音乐、表演、舞蹈、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情景,用丰富的课堂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地融入我所创造的意境当中。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多样的教学形式富有意义地相互融为一体,互动性强,每一个教学过程对老师和同学们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

人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而我们小学阶段教育又处于这段时期,艺术课程的综合就更适合他们,而且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最好的环境。奥尔夫教学法正是融合教学手段,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综合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容易、更自然。

二、拓展思维模式

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中最为重要的是元素性音乐教育。我们尝试运用包含各种音乐元素性的活动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激发儿童的潜质。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学习《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一课,我先让同学按照节奏读歌词,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气音演唱歌曲,由男、女同学分别演唱在歌中“回音”部分,为卡农轮唱作准备。

学生在轮唱时,用手拍节奏,准确唱出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欣赏其他声部的和声效果,达到了手、脑、口同时训练的目的。在同学熟悉课本中的旋律后,我又请出同学自创回音,有的同学在旋律上变化,有的同学在歌词中有变化,还有的同学用形象的动作加上声音……随后,我又加入拓展练习,和同学们玩起了“录像机”“照相机”和“照镜子”的游戏,使他们在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之中。

三、突破学科意识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目的。首先要把“教育”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放在首要的位置。其内容也应突破音乐学科的局限,注重美感、创造力、想象力的开发。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创造性能力培养;通过说、唱、跳、奏、表演等音乐艺术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合作精神、反应能力。使单纯的音乐教学与多个目的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有个性的艺术,没有个性就形成不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每一种教育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弊端,我国的教学体制同样有着过于统一化的缺点,我们应在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教学条件及教师本人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适应能力。如果教师过于统一化要求学生,其结果就是扼杀了孩子创造想象的天性。我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同学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中,启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互动引导式教学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管建华.普通学校音乐学科教育学与音乐现象学教育学[J].中国音乐.2006.1.

[2]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第7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戏剧表演 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43-03

声乐艺术教学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但是多年来我从事的戏剧表演声乐教学在这里有点困惑,我发现传统的声乐教学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歌唱演员,但作为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声乐与声乐专业的学生学习声乐,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基础不一样,又在有限的课时里),运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我感到力不从心,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好的效果。尤其是校领导把音乐剧专业落户到戏剧系以来,声乐教学更需要加强,使我更迫切地感到戏剧声乐教学需要新的视角与方法,于是在戏剧表演声乐教学中我尝试了奥尔夫教学法。

1 戏剧表演声乐教学常见的问题

戏剧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声、台、形、表融为一体,每一个元素都很重要,而声是首要元素,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成语“先声夺人”。在舞台上,声音的效果是其他要素所无法替代的。一个戏剧声的效果奠定了一个戏剧表演的基调。但是,目前戏剧表演艺术声乐教学方法却常常不得要领,常见的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忽视戏剧表演声乐教学与专业声乐教学根本区别

专业声乐教学,是声乐专业的纯粹音乐艺术。他强调嗓音条件、发声技巧、音乐素质及相应天赋。对于戏剧演员来说,声乐是围绕着戏剧表演进行的,声乐只是表演的手段之一,完全要服从戏剧表演的需要来安排。它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配合表演,用唱的形式把故事情节与戏剧的内涵表现出来,必须结合声音、语言、形体,形成三位一体综合动态的表现剧情。

专业声乐教学训练,常常把声乐中的某一元素提纯,单独训练虽然有效果,却因为没有考虑戏剧情节与情境的需要,难以调动学生整个的情感,而显得机械、枯燥、乏味。

因此,戏剧表演的声乐教学,不能够生搬硬套,必须另找一种适用它自身的方法,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较为合适。

1.2 忽略戏剧表演的特性,声乐教学与戏剧表演难以融合

传统声乐教学是按照统一规格训练,容易忽略表演的特性,不需要考虑角色分配。戏剧表演声乐教学的核心是以表演为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声乐教学,不管个人的音乐素质与天赋如何,学生首先能够开口唱,在唱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声状态、表现形式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及时更正学生的发声错误,根据剧情的要求,对声音作出相应改进。比如:一个剧情需要一个角色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声音可能需要低沉一些,而演员可能是一个年轻人,那么年轻人就要模仿老年人的声音,体现出低沉的特点,从而适应角色的要求,把剧情中老年人的声音自然流露出来。再把旋律注入到台词里面唱出来,这种表演的效果就非常到位,这就是戏剧中的声乐效果。走专业声乐教学的老套路,就背离了戏剧表演性的需要。戏剧表演声乐教学不仅要根据戏剧表演者的自身条件来进行声乐教学,还要根据剧情人物个性来训练他们的声音,奥尔夫教学就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2 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与基本原理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艺术家,由于不满当时音乐创作上的古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人本主义精神的影响,及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表演的影响和启示,构建了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音乐与语言融合为一体的音乐剧,而奥尔夫教学法正是适应这种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

2.1 立足于个性化的完整人的表演

奥尔夫教学法从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认为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人类本能具备通过语言、歌唱、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流露的欲望,而且自古如此。在这里,一切从学生出发,关注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不是人围绕着音乐,而是让音乐围绕着人来服务,提升人的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

一切的艺术,都是为了展示人的个性,做思想情感的形象表现。因此,在戏剧声乐教学时,从一开始,我就立足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人,他们都有自我展示的能力与需要,这是戏剧表演声乐教育的前提条件。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与音乐素养,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与相应训练。

2.2 强调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的配合,形成综合性、整体性的音乐艺术

奥尔夫教学法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元素性音乐思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锤、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学生学会了音乐结构。

奥尔夫教学着眼点不在音乐的本身,而在于如何让人“动”起来,主动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在这里音乐的学习是综合式、即兴式、让音乐学习充满创造的冲突与艺术的灵感。

因此,学生在奥尔夫教学中必须学会动脑、动手、动脚、动身,必须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甚至充分运用人体各个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去参与演奏。在这个过程,创造精神被提到首要位置,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与启迪。通过强节奏、快节奏,以及相关乐器的使用,即兴的演奏与即兴的表演,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完成对音乐的学习,达到一般音乐教学难以达到的综合性效果。

2.3 用奥尔夫教学法重新理解戏剧的核心元素

戏剧的核心要素有四个方面,即声、台、形、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它不是某一元素的突出,而是根据戏剧的情节与人物角色的需要来展开的。声乐也主要取决于角色的需要,而不是取决于单纯的乐理需要。奥尔夫教学法,因为强调回归人本,诉诸感性,激情喷发,自然天成,把人的个性与相关的素养提高密切结合起来了。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单纯的教唱歌,而教材也主要是以单首歌曲连续出现的现象,后来虽然也有了少量的变化,但是学生主要还是模仿著名演员的唱法唱腔为主,整个学习过程显得非常被动。作为教师,所从事的声乐教学,也是认真追求着“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教学过程中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除了极少数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感觉无所作为。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按照我国原有课程的要求,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对此教师也束手无策。如果改用奥尔夫教学法,那么,根据戏剧的声乐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音乐,无论他们原来的音乐基础如何,无论他们的音乐天赋怎样,都是可教的对象。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学习相对于自己天赋的内容来突出自我,更主要的是在戏剧中去把握自己的课程。

3 高等职校戏剧表演声乐教学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一点探索

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导致艺术类生源素质明显下降,中职、高职尤甚。声乐在表演教学中又不能够拖退,恰当使用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就有变化。可以在有限的课时、较短期间取得较好效果。

3.1 奥尔夫教学的基础训练阶段注意音乐节奏与声区的综合训练

在表演基础训练阶段,声乐教学也在进行基础训练。首先在节奏方面即音的长短,我采用的是从肢体找感觉,例如:节奏、节拍的训练,由整体到局部,以一个个体为中心,单独练习,再分组交错练习,再把单个整体分开,手、脚、独立。把枯燥的节奏节拍训练融入于游戏中,在愉快中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生命能量。

再比如,在戏剧声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中声区的训练。我们平时说话也在中低声区。练好中低声区,高声区解决就不是很困难了。音乐剧中的声乐形式是多样化的。在剧中,有唱美声的,有唱通俗的,甚至还有边说边唱的,有时一个角色会遇到几种唱法,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声音的完整统一,又具有戏剧性。为了给学生尝试戏剧性较浓的声乐作品。我选择了《念故乡》《我亲爱的》《西班牙女郎》《哈巴捏啦》《卡门》等单声部作品,还有合唱《斑鸠调》《桑塔露琪亚》《雪绒花》等一些二声部作品,之后我发现学生在运用假声上很自然,而且混声也运用的很自如。猫剧在几处合唱部分学生们声区都掌握的非常好。在个别假音高位上唱得也非常清晰。

3.2 奥尔夫教学在剧情片段中注意音乐旋律与说唱的融合

在表演进行片段教学甚至在此之前,声乐教学也有相应地教学内容。在音的高低即旋律方向,要求学生融入于剧情中,哪怕一个音、一个母音,都采用喜、怒、哀、乐的表演,强、弱、长、短的方法去演唱。例如:训练长音“唔”先要求轻与重的对比,即渐强渐弱的对比,由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摸不着、看不见的发声气息是怎样与声音在一起流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身的体内、在教师手的指挥线条上、在教室凝聚的气氛中。因为我要求整个基调是慢、轻、无形静的感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学生的思想,把自己该节课所要导入的知识让学生全部吸收。

在音的色彩上我打破传统音乐的常规。根据表演学生的特点,注入语言即台词融入到声乐中,让学生在说唱中进入故事情景。课堂在于一种好的气氛,思想的凝聚力,要把几十个思想统一起来长时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课堂45 min,作为教师应该拥有这种驾驭能力,找准45 min知识的精华,按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学生在整个说唱过程中无拘无束,给他们一个情景,让他们尽情发挥,例如:S.H.E的中国话、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等,我常把绕口令编成歌曲让学生唱,例如《鹅过河》《买饽饽卖饽饽》《画凤凰》等加入节奏,加入肢体的动作,寓教于乐让学生天性得到解放。

一切的舞台表演都是声台形有机的融合体。这个结合体在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律动表现上都展示着不同的思想情景,加入律动舞蹈表演的声乐就更能够突出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听老师弹奏旋律,让他们用肢体语言告诉我旋律的意境,可以单个、也可以分成几组展示。虽然在动作操作上可能有些欠缺,但是在旋律上不断地、反复地进行中,只要这个主体在流动,所要表达的意境就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甚至在某种情景下旋律与律动舞蹈完全融合,自然地唤醒主题,达到合一的境界。

3.3 完整剧情的表演声乐教学,注意把学生个性与角色及剧情融合起来

融入奥尔夫教学法在戏剧声乐中的教学,是我从事多年教学中,在操作上最简洁、最轻松、受益也是最大的,它以人为中心,给主体空间、时间,让其思想解放、无限放大。

奥尔夫教学法尤其在剧目教学中效果更为明显。我在音乐剧韦伯作品《猫》(Cats)的第一幕和“格里泽贝拉”(Grizabella)最后出场的一幕中的安排以及《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中的排练都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音乐剧的声乐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音乐剧中的声乐是具有戏剧意味的,它是用来塑造角色的,演唱者的音色、形象、风格与他(她)所表现的剧情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训练中我特别强调这点。在猫第一幕中出现的老猫(Old Deuteronomy)所唱的Do you know how to go to the Heaviside Layer?我对演员就要求很严格。这只Old Deuteronomy是猫群的首领,它德高望重,猫群都非常尊敬它,它在猫群中很有威望,那么它的声音就必须是严格、庄重、深厚、低沉,演员按照我说的做到了,效果相当好,甚至自己都有种成就感。另外在《回忆》(Memory)的演唱中,我要求演员通读剧本,把握准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这只“格里泽贝拉”(Grizabella)猫,年轻时魅力十足,傲慢,老了变的肮脏、孤独、寂寞、遭猫族唾弃、排挤到处流浪,此时的它也渴望升入天堂,但这对它来说是多么的奢侈,可是它用它的坦诚唱出了它的心声,并且得到了猫族的理解,实现了愿望。在歌唱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有些地方要唱破,要唱得嘶哑,要把剧情中的情感完全融入到声音中去,高潮部分用美声,低音区用真声,说唱自由地结合,自由地转换,声音随着旋律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完整的美感。该演员能够做到这点,我想这与我们平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剧情需要来做声乐训练是分不开的。

4 结语

传统的声乐教学在培养高端声乐专业人才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效果,但是对音乐天赋要求很高,这对戏剧表演专业的现状与要求来说不是很适合。奥尔夫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场新的探索,它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强调了人的整体因素,对戏剧音乐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奥尔夫教学在普及音乐艺术与音乐走向大众化过程中起到特别的效果,在提升民族的音乐素养方面,有一种新的视角,当然进一步探索仍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甄妍妍.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黄河之声,2007(11):94-95.

[2] 杜红姣.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1(11):74.

[3] 隋清.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创新教育的启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12(4):20.

[4] 王耀华.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J].中国音乐教育,2007(7):7-11.

[5] 刘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差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2):185-186.

[6] 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部分)(三)[J].中国音乐教育,1999(1):29-31.

[7] 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J].内蒙古艺术,2007(1):20-22.

[8] 樊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9(5):20.

[9] 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7(4):25.

[10] 陈庭星.谈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12(4):92-93.

第8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年 份 1996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文章

篇数 2 1 1 1 1 3 4 8 6 6 6 10 10 13 17

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儿童音乐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就一直被大家所研究,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能明显看出,对于赏识教育的研究逐年呈递增趋势。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与重视,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重视与吸纳。通过梳理与对比发现,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研究等方面。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众多学者从学理的角度剖析阐释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冲击以及重要启示。以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式多以传统用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的确实“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均与以往有大大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对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冲击作用。商秀梅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中提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从教育理念、兴趣培养、综合教学等方面吸收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优势;2011年栾晓梅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启示》中提到“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中应贯彻原本性思想,找准艺术教学的切入点;理解把握‘综合’内涵,开展有效的综合教学;重视即兴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012年刘丹在《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给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中提到“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突出"原本性"的教育思想,其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适应了信息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强调音乐课程教学理念的原本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原有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启示。”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如何实施?众多学者对此做出回答:2012年白艳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在高校学前教育中可以采用五大应用策略,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音乐视野,注重实践过程;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多元评价。”贺定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充分调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学生充分投入学习之时,培养其扎实的实践能力。

众多学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不同学科结合在一起,尝试在不同课程中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王翼如、桑楠、郝珊、蒋琴、侯杰等人分别在钢琴教学中践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思想。孙立平、谢云秀等人在乐理与视唱课程中,大量结合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奥尔夫精髓落到实处,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受益。栾晓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舞蹈教学结合,将奥尔夫的“动作教学”发扬光大。更多学者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的研究

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进中国以来,在幼儿阶段开设相关课程已经越来越普及,锁着这股浪潮的发展,各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在进行着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尝试。早在2009年迟艳杰就针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施 的设想。2001 年清华大学尝试奥尔夫音乐教育,开设“综合

艺术素质活动与创造课”,并将其列入百门教改精品课程,提出“通过综合寻求关联、迁移等思维方式的体验,提高学生素质③”的目标。2010年博雅杰就针对新疆高师新月教育专业提出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设想,并进行了详细论证。2012年李珊珊、高亮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展开论述,解析国内外学前教育现状对比,从学前教育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切入点,呼吁广大幼教工作者了解和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李宁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深入对比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曹曦也持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的观点。

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曲阜师范大学贾晓星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的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从实验、实例以及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推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四大阻力(多数家长的不认可观念、奥尔夫乐器昂贵、师资力量有限、教材短缺)及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大量论证总结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与 “原本性”具有共通性、强调本土化音乐的应用注重民族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相适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可实施性较高。

(2)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最常见、最基础的研究模式。一般就是选取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写出这些对象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是最基本的事实报告,真实地反应被试状况。至于如何利用调查结果,如何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指导等都不做具体探讨,或只略微提出参考意见,真正的干预在这类报告中是没有的,而且调查工具的不同,所反映的角度、问题及程序都可能会有差异。四川师范大学段晓霞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

(3)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深化,根据样本的相关或独立性,又可分为相关研究与差异性研究,这类研究又包括相关性研究与差异性研究两类。前者主要研究某同类样本的学习适应性各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常常对同一样本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的同时配以别的不同测试,后一个“差异性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同时选取不同的样本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然后比较这不同样本间的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做出概括化的总体估计。在段晓霞和贾晓星的研究中,都使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纵观过往研究,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中,以单科教学中的实施应用以及音乐教育中的使用较多,一般情况下,侧重点较为单一。而针对高等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施现状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有个别研究,但较为缺乏和零散,因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育实施现状的研究大有余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奥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高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高低将直接

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确保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是确保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课堂,进行教育实践,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音乐教育技能,同时还可以为学前教育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的借鉴,为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钟传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迟艳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

[3]博雅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事实设想.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3

[4]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启示.滨州学院学报.2011,4

[5]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教育―以一个奥尔夫实验班的个案研究为例.曲阜师范大学.2011

[6]李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2

[7]李珊珊,高亮.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大众文艺.2012,24

[8]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执业.2012,32

[9]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3

[10]蒋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第9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儿童手风琴;节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5-01

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节奏是音乐的精髓,奥尔夫把节奏感的培养作为了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节奏教学在手风琴幼儿启蒙教学中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是针对动作发育不完全成熟和领悟能力不加的儿童。所以,在幼儿手风琴节奏教学中对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语言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他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在奥尔夫之前许多教学者总认为手风琴演奏只限于运用手风琴完成谱面而已,并没有意识到唱和说的重要性。奥尔夫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小的单位,做为教学的起点,用他们作为乐曲旋律或者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

在幼儿手风琴教学中,通过童谣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是一个提升他们对手风琴学习兴趣以及帮助他们更快掌握节奏型的好方法。

例如谱例:

先教会他用自己的母语和自己熟悉的童谣将节奏大声的念出来,然后在第二节新课中声势练习中以童谣代替“啦”字加入其他的肢体节奏会让他们在实际演奏中熟悉和掌握的更快。

在以往的幼儿手风琴教学过程中,很多小朋友都是靠死记硬背来完成曲目的。我经常会因为某一乐曲的节奏而要不停地给学生们示范,他们在进行演奏时还要卯足了劲给他们打节拍,不经意间就加重了教学的难度:而奥尔夫教育法正是发现了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儿童能更加形象的记忆所学的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二、“声势”教学

“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极简单又有趣的方式。奥尔夫创造“人体乐器”理论是始于他在早期培养儿童节奏感的时候发现他们很难唱准或很难拍准一般的节奏,却观察到他们在走路时节奏十分的统一。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针对儿童能力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最简易的声势教学法。首先,由于幼儿独立性差,因此他们爱模仿他人的行为;利用他们爱模仿的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使用“回声”的方式:教师做简易的声势,小朋友准确的模范重复。其次,幼儿在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过程需要靠真实的物体作为形象上的支撑。小朋友们通常很喜欢做游戏,我们可以在他们模仿老师的声势成功后让他们独立完成这一系列的动过,并以游戏的方式逐渐加入更多的肢体动作。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琴凳上释放出来,让他们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不知不觉中接受着各种节奏的练习。

例如 《少儿手风琴教材》中的《小酸梅果》这首曲子:

谱例:

这首作品中间夹杂着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速度比较快,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在教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必须带学生解决2个问题:1.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这两种节奏型的差异。2.对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的把握。

我先给他们设定一系列动作来区分音符时值的长短:第一小节的八分音符先像散步一般匀速行走两步;第二小节的十六分音符拍四下手;到了第八小节四分音符以原有速度原地跳一下,这样可以形象的和他们说明每跳一下是一个四分音符,每走两步就是八分音符,每拍四下手就是十六分音符。接下来由老师用“啦”字代替音符,在小朋友做动作的时候,按他们的完成动作的快慢唱出音符的长短,随后带领小朋友一起唱让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十六分、八分和四分节奏时值的区别。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的训练是手风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个独特的之处就在于,它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体动作,通过肢体的律动表现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