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伟大的悲剧范文

伟大的悲剧精选(九篇)

伟大的悲剧

第1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5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

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伟大的悲剧 读后感

管雪峰

我读了伟大的悲剧后,我知道要勇敢面对自己,他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有人敢去探险,这种勇敢的力量在他们的心中。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悲剧是伟大的。

他们有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的归途中的悲壮覆没。在寒冷的地方能胜到极点,真是真正的英雄,不怕千辛万苦,勇于挑战的精神。

他的遭遇真是不幸,但他对这次探险毫无愧色,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他们明明知道有风险,但还不怕风险的去做。

伟大的悲剧 读后感

周徐根燕

我读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我写这篇读后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好,我很佩服斯科特,因为他在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他起得非常早,没想到是为了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这五个人真的、实在是太伟大了。

第2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想起现在的社会,不是自私自利,即使嫉妒成性,试问:能有几个人能向他们这样拥有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钱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类为了钱,贪婪,自私,时常涌现,他们心目中所向往的只有一个字-----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我基本上认同,有较好的经济头脑,但是没有远大满足的心胸的人,总有一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的~~

斯科特的五位队员,他们是人类敬仰的英雄.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战胜了心灵的考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高尚品质:在与队友的相处之间,他们将自我牺牲,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表露的天衣无缝;这往往让我想起,在我们班上的有部分同学"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浓重,他们缺乏的是团结,总是把班级的利益抛之九霄云外,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在事业上,他们流露出的是勇敢,是坚毅,是执著,是为事业而甘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不为个人得失和利益,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只为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对亲人,对朋友,对祖国,他们流露出来的是无私的爱,这些队员是人类学习的楷模,他们是最伟大的!!

在任何事情上,只要有亲自实践过,有真正用心的努力过,这样就会问心无愧了!!

认识大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生活才会丰富多姿!!

斯科特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什么也不是。”我不这么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到达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时,不应该认为自己无能,自己没有拥有什么,更应该认为过程是最重要的,起码自己在为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有过努力,奋斗。斯科特的意思说他什么 也不是,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和他的队友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持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探险留下足迹。虽然他在与阿蒙森的角逐中他输了,但是他的气度,他的勇敢远战胜阿蒙森。即使肉体倒下了,但心却可以永远屹立极点之上。

项羽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的英雄,可以说他打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但最终由于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军队死伤惨重,项羽也自刎而死。他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死,也为自己的尊严而死,直到现在人们也非常看重他。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但是他的精神留在人们的心中。输了一场,他并不是失败者,反而这样的悲剧使他成为历史敬重的人。

这使我想起了杨虎城将军,他与张学良将军提出和中国***一起抗日,但遭到的拒绝,可能杨虎城将军也会想:自己不能够为祖国做些什么,这很过意不去,在今后几年,他的行踪几乎由掌握着,在1949年8月,让特务将杨虎城,他的儿女及杨虎城的秘书一同杀害了,自始至终,虽然杨虎城并不能与***一起抗日,但他对祖国的坚持,令人震撼.悲惨的命运在他身上演绎,他与他的儿女将在世界的另一头,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他们悲惨的命运,并不代表他们的失败,反而那个过程值得我们永记。

向悲剧的英雄致敬!

斯科特让我颤动,探险队让我颤动,这伟大的悲剧让我颤动。

以斯科特为代表,一行五人的英国探险队满怀雄心壮志向南极点出发,但挪威人的捷足先登使他们激昂的心顿时心灰意冷,心灵的谷底徘徊是他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与其说他们的经历曲折离奇,不如说他们的遭遇令人心酸,令人深感惋惜与悲壮。

我一向被司马迁那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精辟见解而深深折服。我认为这伟大的悲剧也一样。正如我嘲笑那两个在足球比赛将近结束才进场的人,见到比分为零比零便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没有错过任何精彩的愚蠢一样,输赢只是竞争结束时一个必须的结局,过程才是产生英雄的一种难忘。

当读到奥茨自知自己将拖累同伴时,没有苦苦的哀求,没有对自己不幸的抱怨,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无畏死神,为同伴的生存而自我了解的硬汉。如果说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象征着慈祥,那么这位英国皇家禁卫军上尉的背影无疑象征着视死如归。

还有,那不得不令我产生敬仰之情的海军上校斯科特。日记,这位英雄不停记载,至死方休的物件,正是他个人的真实的伟大写照,那是一颗颗倾注了个人对挚爱的亲人,亲爱的朋友以及深深爱着的祖国的高尚露珠灌溉而成的神圣心田,那是劣境中英雄价值的最深体现。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也许是所有探险家对失败与成功的定义,也许是人类对胜利与失败的表面理解,但,可敬可亲的英雄们,当你们的光辉形象以文字跃然纸上时,人们同我一样颤动着的心灵怎能不唤起对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定义?我们怎能不在这白色雪原上发生的悲剧前冠以“伟大”这似乎惟一与你们匹配的字眼?、

悲壮的英雄们,愿远在他方的你们能聆听我们深切的呼唤。在这里,向你们呈以白色的致敬。

人性中至上的灵魂

南极,是一个冰天雪地的神秘国度,能够征服南极,是一个创举一个奇迹。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队经过重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南极点。但对手阿蒙森比他们早了一个月,已经把挪威国旗插在了极点上。斯科特一队探险队员,沮丧地往回走。斯科特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证明阿蒙森胜利的责任。他们失败了,但仍坚毅执著地生存下来。不久,奥茨为了不连累大家,毅然走上死亡之路。斯科特临死前还在写日记,献给他所爱的每个人。

读了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对英雄们的死去是深切的哀悼,使我们钦佩万分的是斯科特队员们的英雄气概。

他们之所以能给我们震撼、哀悼、钦佩,是因为他们他们表现出了人性中最高尚、最崇高的灵魂。他们身上闪烁着至上的光辉!

斯科特表现出的是诚信正直的绅士风度。当时极点上只有他们,他们完全可以拔掉挪威国旗,插上联合王国的旗帜。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证明阿蒙森胜利的责任。斯科特是一个好汉,是一个铁铮铮的硬汉子!

他们还表现出了坚毅执著优秀品质。失败了,不放弃,仍然保持着生存的意志。能活着回去就是好样的,他们不是一群怕死的懦夫,而是一群热爱生命的强者。

奥茨在临死前,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为了不连累大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走向了死亡之路。大风雪把这位无私的英雄吞噬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

第3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2、马林科夫斯基少校是一名职业军人,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但是带兵很有一套,并且思想和战法都十分新颖。就个人来说他长得十分英俊、高大,团里很多女通讯员都很喜欢她。但他一般都比较严肃,不苟言笑。

3、坐在旁边的里宾特洛甫惊恐地看了希特勒义演,看到他的小胡子在微微颤动,显然他的内心就像翻滚的沸水一样不平静。

4、一声巨响,一枚炸弹扔在了彼得洛夫中校的旁边,但他很幸运,弹片只是擦破了点皮,但是爆炸掀起的气浪却把彼得洛夫政委甩到了十米开外的地方,他头朝下落地,撞到了柔软的草原上。

5、扎伊采夫上校脸部的肌肉突然紧绷了一下,几滴血液溅到了他的脸上。他认为自己正在见马克思的路上。不一会他又突然发现不对劲,自己并没有死,于是他睁开眼睛,看到他面前正躺着一具尸体,是刚才那个德国人的,他的脑袋被子弹击穿,血浆四溅。扎伊采夫上校猛的一抬头,发现费得连科大尉正背对着他向村口跑去。

6、双方相互射击了很长时间,黑压压的一片德军冲了过来,红军战士就立即用圆盘冲锋枪射击,德军多次冲击未果,遂放弃了从一营正面通过,转而从四营防线通过。

7、山路上。到处不停地有松散的沙石从山坡滑落下来,有几块较大的石头甚至搅进了红军的队伍里,然而他们只是把他绕开。红军士兵脸上的表情都十分的沮丧、忧愁,好像家里死了人一样,或者不能说好像,应该是事实。

8、这时,他又发现这辆坦克四周还有数辆坦克环绕着它运动,于是他断定这是一辆德军指挥坦克,他向前打了一个滚,迅速地扔出了燃烧瓶,正准备跳开,可突然,三发子弹射了过来,有一发子弹直奔高察克上士,高察克上士躲闪不及,左手中了一弹,疼得要命,但看到德军坦克被燃烧瓶烧毁了油箱,里面的人连滚带爬地跳出坦克,心里还是非常的畅快。

9、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寂静,以至于寂静得让人奇怪。冰冷的风吹在白桦林中,发出尖利的呼啸。浓雾笼罩在白桦林中。

11、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遗孀,

12、双方展开了争执,最后朱可夫只好中止了发言。筑垒地域的工作是由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具体领导的,一句是总军事委员会批准的计划。因此这个问题牵扯十分广泛,连伏罗希洛夫也很不高兴。像刚才一样,有人站起来岔开了话题,才避免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13、在悲壮的基辅保卫战中,苏军将士英勇无畏地抵挡着凶狠的法西斯侵略军。尽管苏军十分顽强拼搏,历时两个多月的基辅保卫战还是以苏联的失利结束了。但是苏军成功地延缓了德军向莫斯科方向的推进,为莫斯科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基辅会战被认为是“德军战术上的胜利,苏军战略上的胜利。”

14、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

16、我们爱和平,但是我们拿起了枪,我们要同敌人斗争!我们要同法西斯战斗!我们要同最最危险的危害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的纳粹战斗!我们要与邪恶的敌人战斗!

17、奥里特少将继续表演,唾沫星子横飞。旅长们越听越兴奋,好像莫斯科就已经在他们手中,只有第四突击旅旅长欧文威上校闷闷不乐地看着墙上挂着的巨幅英国地图,那是用来迷惑苏联统帅部的。()

18、扎伊采夫上校又陷入了沉思。一种感觉很强烈,就像海底的飓风一样,将扎伊采夫上校卷到小路那边,但是军事常识告诉他走山路肯定是对的,他在两种选择中徘徊,抉择。

19、远处的白桦林仍然在沙沙作响。忽然,有一种像是两个物体在摩擦的声音,是风声吗?不,由于人工制造的声音根本无法与自然的语言相媲美,所以他很快分辨出有人在国境线上活动。

20、顿时,四周同时传来了死沉、呆滞的脚步声。亚历山大中尉屏住呼吸,尽管他不怕死,尽管身体被地面凸起的小土块和碎石硌得很不舒服,但是他还是不敢动,也不敢用手枪射击,因为心中的人。他握枪的手顿时像抹了猪油一样又烫又滑。冰冷的月光穿透树叶洒在他的脸上,被他躲开了。

21、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22、他恋恋不舍地从门前跨过,脚上向有千斤的石头压着一样。但他又十分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头不会地缓缓想前走去,伊里奇倚在门旁申请地望着即将出征的丈夫,她知道他是为了祖国的事业而去的,她并不生气,她只是十分不舍。

23、亚历山大中尉快速向前走了几步,随后原地打了个滚,翻到旁边茂密的草丛中,透过草之间的空隙他回头一看,德国人依然在排着队前进,于是他匍匐向前爬了很长一段后,立即冲了起来,由于身体的重心控制不好,他栽倒在地上,早已湿透了的沉重的军衣一下就使他瘫倒在地,他顿时觉得身体像散架了一样,四肢不受自己支配。然而一想到他心中的人,他竟然又有了力气。他爬了起来,然后迅速向团部方向跑去……

24、那个德国卫兵正站在大树底下,正是大热天,他肯定在抱怨希特勒为什么进攻这样一个夏天热的要命,冬天又冷得要死的国家。他的眼光很快就停留在了远处摇曳的草地上。忽然,他感觉到后面好像有动静,正当他准备回头看时,一双冰冷地手中的一把冰冷的刀已经横在了他的脖子上,他顿时感到极其恐惧,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叫,那把刀就已经从脖子上划过……

25、一个军官正在拿着望远镜向村口张望。他的个子和刚才的那个老人一样高。但是他的衣服却和一般红军战士的军衣很不一样,可以明显地看出他衣服上的黑鹰标记——德国人!

第4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1912年1月16日,星期二 夜

今天,我们早早地从睡梦中爬出,清晨启程,坚持不懈地走了14公里。我们热情高涨,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我们业绩几乎完成。可是突然鲍尔斯不安起来,他紧紧盯着雪地上的小黑点,我知道,他和我的想法一样,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看看其他人,他们肯定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还在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其实我们都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我们之前到过这里了,我们之间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每个人都静静地快速走着。

没过多久,我们就更加证实了我们的想法,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还有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我们迟到了,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我们已失去失望,闷闷不乐的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的最后路程,这和我们原先想的:欢呼着冲向那里有了极大的反差。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我们还是夜不成眠。

1912年1月18日 星期四 夜

和预料的一样,今天我们到了极点,不是第一个,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我觉得十分耀眼,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几天前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他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了一封信,请我们把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我们准备接受任务。我们怏怏不乐的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插上英国国旗,采集了几公斤的珍贵岩石样本,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我们雄心壮志的地方,我觉得从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回去的路上使我感到可怕,回来的路危险增加了十倍,我们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决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贮藏点,漫天大雪封住了我们的眼睛,每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当初,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是,就有超人的力量,现在我们体内一缺乏那种初来的充沛精力,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不光彩的回家而斗争与其说盼望回家,不如说更害怕回家。

1912年1月27日 星期六 夜

今天我们又顺利的到达贮藏点,心情稍稍的高兴了一阵,这几天以来,天气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鞋底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冰凌,脚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我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1912年2月1日 星期四 夜

寒冷、冰冻、飞雪、风暴、大自然使用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我们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由于食物和热能的减少,我们的身体已非常虚弱。一天我们中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站在一边不走,说着一些语无论次的话。我们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

1912年2月17日 星期六 夜

今天,我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场”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吃上了比较丰盛的一餐,可就在刚才1点钟的时候,这个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1912年2月22日星期三 夜

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只剩下四个了,可上天并没有垂顾我们,相反灾难又一次降临到我们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了新的痛苦和失望,煤油——我们防御御寒的唯一武器在这里储存的太少了,我们必须精打细算,冰冷的黑夜,呼啸不停的暴风雪,我们还能坚持吗?

19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夜

人的勇气终于渐渐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销蚀,我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几乎没有力气把毡鞋的底翻过来,但必须继续走下去,奥茨已经在用冻掉脚趾的脚板走路,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

1912年3月4日 星期日 夜

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的向前继续走,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在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上帝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我们的戏将要悲惨的结束,唯愿上帝保护我们吧!我们现在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19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夜

今天,寒冷、冰冻、飞雪、风暴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身体连一点力量都没有了,我甚至可以看到死神再现我们招手……上帝,求你保护我们吧!

1912年3月11日星期日 夜

今天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我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奥茨要了十片吗啡。待我们艰难走了一天路程之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我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我们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我们都清楚,这样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他只好和我们走了若干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

1912年3月16日星期五 夜

今天清晨起来,外面是狂风怒号的暴风雪。奥茨站起身来,对我们说:“我要到外面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人敢伸手去向他握别,我一直注视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

1912年3月18日星期日 夜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瘦弱的人吃力的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天际,像铁一般坚强的冰雪荒原,我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和绝望。

1912年3月21日星期三 夜

暴风雪刮的异常凶猛,好像要人性命似的。把我们堵在帐篷里。在20公里后的下一个贮藏点成了遥不可及的地方,希望明天能到达那里。

19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夜

今天暴风雪依然把我们堵在帐篷里,寸步难行。我们除了吃掉一些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给明天,我们的食物不多了。

19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夜

今天,粮食已经吃完了,燃料也用完了,温度计还是无情的指向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死亡离我们近了。我们身体虚弱,写字困难,可我毫无悔意。

第5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当我一遍一遍的阅读完斯科特他们的事迹,眼前那一位位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英雄用他们的脚印在南极洲上叙述这一切。他们叙述着他们的悲惨,叙述着他们的高尚,还叙述着他们对一切一切的爱。

在哪白雪皑皑的南极顶峰,是多么荒凉,又是多么令人心寒。当斯科特一行人发现早有人捷足先登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多少哀伤与痛苦。失败是他们的锐气被消磨了。他们只有拖着城中的脚步离开,每一步都是如此艰难。并且他们还要履行自己的诺言——替阿蒙森把信交给哈康国王。这是残酷的,历经失败后还要替他人传达喜讯,这无疑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可他们还是去实行了,因为那是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本质,是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在暴风雪中,谁都是坚强的,谁是都是无私的,公正的。并且他们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推卸责任。风雪可以把人的身体吹跨,但吹不倒的是英雄们彼此关爱的心。奥茨在暴风雪的严酷摧残下,他渐渐倒下,他想一个人默默离去。因为这样才不会成为大家的负担。但他的建议被拒绝了,因为大家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尽管现实是多么残酷。但奥茨还是走了,走的很静很静。他认为只有牺牲自己,大家才有希望,没必要因为他一个儿时的大家都被吞没在这荒芜人烟的极地上。这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一种舍己为人,一种团结的精神,在危难关头,想到的是他人的利益。而把自己看得微不足道。这就是人格的体现。毫不做作。

阅读完他们人生的最后一刻,我看到了如此之多英雄的撰写。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却显示出了英国人民的绅士风度,吃苦耐劳;他们虽然葬身于极地,但他们的灵魂去得到了升华;他们虽然在角逐上失利,但他们不会感到羞愧。因为他们努力过,付出过,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留下过一串珍贵的足迹。

第6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悲剧,总会催人泪下,确切的来说,它不止催人泪下,还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称作喜剧的反义词。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不过,有的悲剧是伟大的。这里,我要讲的关于我们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傲地等待死亡。他们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第7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关键词]悲剧精神;崇高美;情调悲;伦理

这也许是东西方悲剧中最著名的两对情侣:洪N(1645-1704)笔下李隆基和杨玉环、莎士比亚(1564-1616)笔下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长生殿》上,李杨爱情有着盛唐的繁华,“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繁华落尽,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埃及女王和罗马巨头在相互猜忌和怀疑中分分合合,甚而以死亡来考验对方的真情,最终弄假成真,却赢得了世间的无限同情。

这两对悲剧情侣之所以有名,看上去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显赫地位重要。李隆基是盛唐君主,杨玉环名列中国四大美女,安东尼是古罗马三巨头之一,而克莉奥佩特拉则是赫赫有名的埃及艳后。这一点,正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的那样: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和悔恨的痛苦,在一个农夫和在一个帝王都是一样地动人。人物的地位越高,随之而来的沉沦也更惨,结果就更加悲剧性。一位显赫的亲王突然遭到灾祸,常常会连带使国家人民遭殃,这是描写一个普通人的痛苦的故事无法比拟的。

然而,位高权重的爱情以凄惨落幕的,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为什么得到世人肯定的程度不一样呢?比方说,中国人一提到“烽火戏诸侯”时,首先想到的是红颜祸水,而不是伟大的爱情,难道,周幽王不正是像李隆基和安东尼一样,为了心爱的女人可以置家国于不顾吗?为什么后人会对杨玉环怀着贬褒杂陈的评价,而对褒姒却是从头到脚泼上一盆亡国的脏水呢?为什么看客对李隆基的原谅大于痛恨,难道不正是他一手造成了杨玉环的马嵬坡之死? 为什么克莉奥佩特拉的种种小诡计导致了一个伟大英雄的末路,这两个男女主角却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情侣?

这些问题,恐怕要从中西文化精神的角度去理解,从东西方迥异的悲剧精神层面去阐释,才会得出一个可行的解释。

毫无疑问,《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作品。主人公的行动不再受制于不可预知的命运,而是取决于自己的性格,他们在困境中仍表现出高贵的尊严,勇于接受厄运,并战斗到最后一息。即使是罪恶的,他们也坚守自己的信念,高贵地死去。人物的精神、人物的个性、人物心灵的隐秘、思想和灵魂的巨大冲突成了人物轨迹的书写者,主人公为了一个信念、感情、目标,勇于自觉选择死亡。

在这样一种原则的指引下,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虽然贵为国王,但是却保持了他们各自温暖的人性,在自身性格的作用下,还原了一对恋爱中的情侣所具有的缺点和优点、幸福和懊恼,他们是高贵者,更是普通人。这相当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的发现:他们聪明而有尊严,能审时度势,即便有满目疮痍的缺点,也是生动活泼的个人,从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到一个最卑贱的仆人,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基于性格的合情合理的缺陷丝毫无碍他们的高大。

所以,我们看到的埃及女王是一个普通而奇特的恋爱中的女人,她美丽,然而年龄不能使她衰老,习惯也腐蚀不了她的变化无穷的伎俩,别的女人使人日久生厌,她却越是给人满足,越是使人饥渴,因为最丑恶的事物一到了她的身上,也会变成美好,即使她在卖弄风情的时候,神圣的祭司也不得不为她祝福。她懂得卖弄风情,使生活充满乐趣,比如在海战的时候带头逃跑、装死,还藏起自己的财富。当然,她也非常狡猾,当恺撒派人来时,她就见人下菜说“我的荣誉并不是自己甘心屈服,全然是被人征服的”。她以恋爱为职业,虽然有过许多爱情,但是几乎都是真诚的,虽然贪生怕死,但是对安东尼是专一的。作为女王,她有自己的威严和手腕,但是当生命和荣誉不能两全时,则选择慷慨赴死。可以说,除了她女王的身份,她就是一个异常美艳的普通女人,对爱情有极其高的天赋和专业精神,最终因为这份爱情而抛弃了整个国家。

而安东尼呢?这个曾经玩弄半个世界在手掌之上、操纵着无数人生杀予夺的大权的男人完全被爱情支配,为克莉奥佩特拉舍弃一切,颠三倒四。他执著、犹豫、暴躁,对于爱情,爱之欲其生,“你知道你已经多么彻头彻尾地征服了我,我的剑是绝对服从我的爱情的指挥的”,恨之欲其死,“这的埃及人葬送了我!三翻四覆的!是你把我出卖给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我的心现在只跟你一个人作战。”他是一个一直反抗命运的英雄,豪言“命运越是给我们打击,我们越是瞧不起她”,明白大局已定时,他劝告自己的朋友们:不要用你们的悲哀使冷酷的命运在暗中窃笑,我们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报复命运加于我们的。安东尼死了,克莉奥佩特拉叹息着:这寂寞的世上没有了你,就像个猪圈一样,叫我怎么活下去呢?啊!杰出的英雄已经不在人间,月光照射之下,再也没有值得注目的人物了l可以说,安东尼是天下的王者,一个崇高的悲剧英雄,担当得起莱必多斯的评价:他的一二缺陷,决不能掩盖住他的全部优点;他的过失就像天空中的星点一般,因为夜间的黑暗而格外显著;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有意获得的;他这是连自己也无能为力,决不是存心如此。

克莉奥佩特拉自认为“有所有女人的可耻的缺点”,而同为三巨头之一的恺撒则如此评价安东尼:凡是众人所最容易犯的过失,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这种普通人的特质,覆盖在出众的地位、权势和外貌上,使他们反复无常的爱情呈现出一种爱恨交加波诡云谲的特色,惟其如此,方显示了这爱情的伟大:它可以藐视死亡,也可以放弃国家、更可以让两个缺点累累的人得到永生。在这里,人性的弱点、爱情的缺点被莎士比亚竭力突出,真心之爱与政治因素相遇时,莎士比亚极其强烈地写出了这爱情是如何误国的。这样写,却写出了人物的伟大、爱情的伟大。为什么?因为莎士比亚的最终目标是写爱情中的人性美。伟大的爱情能够蔑视死亡,可以倾国倾城,爱情误国恰恰就是表达爱情伟大的好题材,这正是莎士比亚的思路。是的,莎士比亚说过,比起永生来,死亡算不了什么。中国的老子也有句话: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东西方的智慧和思考,在这一对情侣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回到长生殿上,我们蓦然发现,在西方那一对情侣的映衬下,李杨爱情的光芒霎时黯淡了很多。同样是伟大人物的爱情题材,而且同样是爱情误国,但是东西方的处理是如此不同:主人公不再具有惊心动魄的人性力量,甚至连性格特征也模糊起来,矛盾冲突明显淡化了,人物的主动性大大减弱了。和充满性格力度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一样的是,《长生殿》的男女主人公在“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的假设中,当真心之爱 遭遇政治因素时,爱情的误国成了爱情的罪恶,在政治因素面前,七夕密誓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谎言。上天入地,男主人公只能祈求用非现实世界的相遇来弥补现世爱情的缺憾。在莎士比亚的对照下,洪N提供的只是一种不自觉的悲剧,倾诉一腔怨恨,怨的背后并没有崇高的精神或令人感慨的情怀,是工具而非精神楷模。

在这样一腔怨恨背后,主人公虽为天下之尊,却何其柔弱!杨玉环之美色、之精通歌舞,都是天下无双,自然也是唐玄宗的心头最好。女主人公在包括自家姐妹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面前,也就是犯点醋意,耍点小性子。因得宠而引起的政治变局,在洪N笔下并无过多的渲染,所谓的安杨之争,以后引起盛唐之变的祸根,与这场爱情似乎遥远得很,更加不是不早朝的李隆基的直接过错。长生乞巧,永订盟誓,刚愿生生世世永不相离,惊变就接踵而至。李隆基被众军逼得心惊肉跳,勉强说句“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舍弃于你!”接下来,就顺水推舟:“罢!罢!妃子既执意如此,朕也做不得主了!”就此,一代红颜为君尽,就连神仙(织女)也看不下去:“以天下之主,不能庇一妇人,长生殿中之誓安在?李三郎好薄情也!”这里的唐明皇,极其缺乏主人公的魅力,懦弱屈从,没有力量,离英雄的形象相去甚远。从尼采的生命哲学来看,悲剧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悲剧人物身上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悲剧人物可以是一个坏人,但他身上总要有一点英雄的宏伟气派。所以,按尼采的观点,李隆基甚至连一个悲剧主人公的资格都够不上。

在这场爱情面前,洪N陷入了两难:既要写爱情,又要维护国家,但两者又是冲突的,如何统一?洪N虽然比莎士比亚晚出生,但是康熙朝的盛世比起伊丽莎白时代的开放还是相去甚远。女王能够混入莎士比亚的舞台扮演一个小角色,洪N却因在皇后丧葬期间召集伶人演《长生殿》触犯禁忌而下狱,断送功名到白头。更何况,作为一个传统文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会如影随形般左右着他,注定了洪异不能把误国的主人公写得很坏。事实上,在《长生殿》中,除了不得不提的安杨关系,其他的误国关系都被掩饰了。爱情与误国的矛盾,只能够用“后悔”来统一。情而能悔,虽然发出悔声的是杨玉环而不是李隆基,“在生所为,哪一桩不是罪案。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是由我。如何忏悔得尽。”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爱情还是美好的,忠于国家也被肯定了。

洪N对于两难的处理,也引出了后人对于该剧主题的论争,即“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之争。在洪N心目中,情,不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生死之情,还包括忠臣孝子身上所秉赋的忠义挚情。他要用李杨爱情的悲剧为表征,表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也就是借“钗盒情缘”,写出社会政治的兴亡之感。洪N一方面赞扬这种生死至情,一方面又描绘了这样带来的政治危机,帝妃爱情发展到极端给江山社稷带来了严重后果,“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由于政治形势的逆转,爱情悲剧无法避免。这样就把个人爱情和政治兴亡的因果关系,揭示得十分深刻。这样的用意,是为了“垂戒来世,意即寓焉”。可见,不管是何种主题,洪舁注重的是完满的伦理观念,他是把矛盾冲突往圆满里拉,是在竭力磨平冲突,这和莎士比亚利用爱情与误国的矛盾来突出人性的强烈、产生壮丽的感觉完全不同。李杨之爱只有缠绵之美,缺乏惊心动魄的力量。

第8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小人物的语言,喜中含悲

范伟主演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是情场失意的小人物,而且都是次要人物。《老大的幸福》是现代都市题材,糅合了东北和北京的两个地域特点。被观众赋予“小人物有大智慧”、“大脑袋有大幽默”。“范式幽默”的语言特色加上他憨憨的外表和乐而不俗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欢。

范伟深切了解老百姓的艰难苦恨,他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以仁爱的胸怀和炽热的感情,倾诉小人物的悲苦生活和不幸命运,这便从根本上定下了他的作品的悲剧基调,但他绝不是个悲观主义者,而往往以达观的态度窥视社会、看待人生。他的作品中虽然不乏喜剧色彩,但实际上往往是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往往以喜剧开场,而以悲剧告终。范伟塑造人物常将悲剧的内容以诙谐、俏皮的笔墨出之,令人既笑得浑身颤抖,而又止不住眼泪直往上涌。这截然不同的悲喜两种感情状态,往往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补充,相辅相成。“范式幽默”,即用一种大智慧手段去协调不安的生活,会让人从笑声中得到生活的真谛。他的成功就是吸收了东北农民的一种憨、直,又有稚趣本真的元素,这是一种最为原生态的人性。他像那个点破“皇帝的新装”的孩子,从世俗的角度看是单纯,但正是这种单纯保留了本位与真实。在《老大的幸福》中,范伟延续了他的幽默风格,塑造了一个知足常乐、幽默仁爱、一根筋式的小人物。傅老大的口头语“妥了”,和其他诸多让人捧腹大笑的台词,如:“我把你养成一米七八,我把我自己累成一米七零。你这大长腿,遛我这小短腿是吧?”“什么酒这么贵?打包!没法打包?那有没有漏斗?”都透出小人物的朴实乐观和狡黠。但最后的结局,有情人没成眷属却让人感觉心里有种悲剧的意味。这是“范式幽默”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搂着演”的幽默,雅而不俗

从幽默的原理说来,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w,其特性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或表现)使人领悟,而不是用直叙表达的。在《老大的幸福》中,走猫步、唱京剧以及总不离身的那顶写着“北京欢迎你”的小帽都成了老大的标志。范伟说,自己老长时间没跟观众见面了,不愿让观众感到“太陌生”,所以老大这个人物延续了他以往的幽默风格。

“范式幽默”不是纯粹的搞笑,是让人幽默地会心一笑,是笑的艺术的升华。范伟是个幽默的人,他的作品里也洋溢着一种温和的幽默感。范伟在谈到幽默时,说过类似的话:是不是幽默,主要看你是否能引起具有含蓄思想的笑。这也是范伟说的“搂着演”的原因所在。范伟的幽默主要来自他在表演时的含而不露,来自他所塑造的喜剧形象的那种温和基调,来自他深厚的生活积累,来自他睿智聪敏的善意的微笑。

范伟在表演中绝少夸张搞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观众不会认为他的表演生硬而只会觉得自然,不觉得他是舞台上的一个充满技巧的演员而只是一个外表平和实则极富幽默细胞的邻家大哥。《马大帅》里,范德彪一边声讨“不按套路出牌”,一边面带惧色还要佯装一身轻松地手脚比画着,让人看了就忍不住会心一笑。《非诚勿扰》里面,他饰演的暴发户范先生:“你看看咱们说中文呢,还是说英文呢?”秦奋:“您定,哪个顺口您说哪个。” 范先生:“那还是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配上一个自以为高贵绅士的握手和一个自鸣得意的浅笑,观众看后忍不住在心里默念“小样儿,太逗了”。

丰富多彩的语言,雅俗共赏

范伟语言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他特有的节奏和语调,他的节奏感不仅仅通过文字的押韵和语言自身的结构完成,还通过他说话的方式和腔调来实现,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时而大舌头、时而结结巴巴。通过这种方式,语言有张有弛,富有弹性,而幽默的效果也就在这张弛有度的节奏中产生了,我们可称之为“范式语调”。《天下无贼》中他饰演蒙面劫匪的那一段让人拍案叫绝,已被奉为经典。在《马大帅》中塑造范德彪时“范式语调”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等等。值得一说的是,采用结巴、大舌头这种技巧并非范伟的独创,之所以范伟能被广大观众接受和认可是因为他对分寸的准确拿捏、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既达到了搞笑的效果又不失可爱与真实感。而很多演员往往过于夸张,角色由此失去了“可爱”的一面而被赋予丑态,流于媚俗,正所谓“过犹不及”。

出奇制胜的仿词也是范式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仿词是修辞学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这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在运用时所仿拟的一般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名言、警句。

极有“韵味”的语言中造就了范式语言幽默诙谐的效果,如“得不到女同志的青睐,得到了都是伤害”。再如“钱是王八蛋,没了再去赚”、“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等等。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以及“坐飞机,上首都,吃海鲜,住别墅,背着小手,挺着大肚,戴着小帽还挺酷,小样”等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幽默动听。“范式幽默”雅而不俗,却能雅俗共赏,这正是范式语言的又一特点。

第9篇:伟大的悲剧范文

辛弃疾的稼轩词,“悲中有壮,壮中有悲”意绪沉着,慷慨激昂,充满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意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人道是“词如其人,词为心声”,辛词正是英雄悲剧的伟大痛苦的体现。正所谓“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范凯《稼轩词序》),他的痛苦正是慷慨悲歌的“英雄感怆”(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于是,他在词中幻化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态心志:急公好义的英雄少年,意气奋发的豪侠俊杰,戎马倥偬的勇帅悍将,遭馋被谤的忠臣义士,去国归耕的落魄闲人……丰富深刻、各具神色,给我们展现了复杂而多变的人生感怀。他用词诠释了自己的生命,彰显了强烈的悲剧精神。

辛弃疾是“英雄词人,词人英雄”,他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以文立身,成就自我,载入史册。“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宋韩玉《东浦词》),既表现出了词人在词作方面的才华,又表现出了词人在济世创业方面的英雄才情,可谓形神兼备,冠绝千古。“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形成了的忠义刚直个性。在词的广阔世界里,他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情怀复杂、百感交集的悲情英雄。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词人的自我形象的幻化,“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弗兹杰罗),生不逢时,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就是词人的宿命。南宋是一个庸弱悲壮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动乱、杀戮、黑暗、屈辱、人妖颠倒、贤佞错位,英雄失意……的不幸年代,他只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继续倾泻出“无人会,登临意”的孤愤之语(《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就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即理想与现实的的冲突,我想“一世之雄”(宋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的悲剧命运也定然牵绊于此。辛弃疾的悲剧不是文人志士的万念俱灰而是英雄豪杰的踌躇满志,虽然他无法施展毕生抱负,但是他却将追求建功立业的理想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英国作家王尔德也不无感慨地说:“老年的悲剧不在于一个人已经衰老,而在于他依旧年轻。”辛弃疾的悲剧是他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它根植于一个积极进取、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这显然是公开而又针对性地抒发自己与当权者的矛盾,注定要被求和派倾轧、排斥和不容,而产生社会悲剧。他壮怀成空,雄心不改,至死不渝,只能埋怨叹息:“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短断,西风塞马空肥”《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中固帅兴元》,这场浩劫致使英雄豪杰的“刚气勇心亦销铄萎靡而不正”。《美芹十论》他为“忠愤所激,不能自已”《美芹十论》。同时对苟合求安者的明枪暗箭奋不顾身,虽饱受奸佞小人的排挤甚至皇帝的猜忌,却在失意的逆境中倔强地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雄心,忠豪的性格让他愤然疾呼,坚守忠肝义胆,不改豪情壮志。正如英国散文家、诗人、剧作家及政治家艾迪生所说“一出完美的悲剧是人性的高尚产物”。他的高尚在于他的“英雄之志长在,英雄之气不消”(李元洛《宋词之旅》),慷慨昂扬,壮怀激烈。在我们看来,在中国的历史上难有几人可以和辛弃疾比肩,他能够全面而深刻地展示悲剧英雄的苦闷心态和悲剧情怀,用稼轩词剖析悲剧人物的心灵,义无反顾地展现其悲剧性。辛弃疾的艺术形象是鹤立独行的悲剧英雄,其感情世界也是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的深刻、复杂、矛盾、煎熬。稼轩词的情感世界不只是像南渡志士那样是由个人的生存忧患转向民族生存的集体忧患,而是对忧患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思索并试图探求造成民族苦难和个人悲剧的现实根源,进而深刻批判这种造成民族苦难、人间悲剧的深层原因。痛苦于无法解脱、难以拯救、不可免除的历史劫难,所以他的忧患意识包含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抗性。他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辛弃疾在《九议》愤然喟叹道:“独患天下有恢复之理而难为恢复之言。盖一人醒而九人醉,则醉者为醒而醒者为醉矣……”

辛弃疾的一生始终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纠结,在被用或被弃中煎熬,任凭历史劫难在民族惊悸中将这块生铁不断捶打,不断淬火,锻造成英雄的铮铮铁骨,钢铁意志,让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魂魄,“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肝胆,千锤百炼成就他“词中之杰,人中之龙”的英雄才情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