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多媒体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多媒体工作计划

第1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城市规划;作用;展望

所谓全媒体(omnimedia),指的就是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接受资讯的感官感受,其能够通过现代化卫星、电信、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传播手段来加以实现。并且全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用户的不同需要,选用最为适宜的信息传播形式与渠道,将其所提供的具体细化,从而使受众用户能够接受到最为全面的传播效果。另外,全媒体与多媒体的概念不同,多媒体指的是媒介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而全媒体则更多指的是对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从而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其实全媒体时代在众多方面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城市规划方面,全媒体时代以其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与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1 全媒体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目前,城市规划工作也朝着全媒体形式发展,其表现形式以及起到的作用呈现多样化,主要作用能够体现在如下方面:

1.1 城市规划业务联动化

城市规划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业务面非常广泛,全媒体在城市规划业务中起到的联动性作用将它们系统性地整合在一起,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换言之,就是减少诸如电力、供水、园林、市政、交通、消防等一系列城市规划内容的重复性。合理利用全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便捷化、多样化、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展化,就能够对这些城市规划业务方面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模式复制作用,从而减少城市规划人员的工作强度。

1.2 城市规划数据精确化

利用全媒体时代所提供给用户的虚拟技术、计算机设计技术、卫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高科技、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技术,能够使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克服传统城市规划靠人工测量的弊端,大幅度提升其精确度,同时减少了相应的工作量,使现代城市规划体现出高端技术性,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1.3 城市规划设计信息化

在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设计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传统的设计工作呈现单一化,设计人员只是根据单一的图纸或是枯燥的文件资料进行设计工作,往往存在着所设计的规划图纸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而全媒体时代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为用户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对城市规划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实时进行了解并在设计图纸上加以体现与纠正,借助于互联网传输的便利性,也能够将设计图纸及时发送至各相关单位加以会审论证,从而加强了设计图纸的权威性。

1.4 城市规划审批快捷化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又耗时较长的一项内容就是规划审批流程。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的某一区域进行规划时,需要在对其进行审批之前,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以及通过该区域的城市历史地籍资料进行查阅、参考。而全媒体时代,在这方面则为用户提供了GPS信息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相应的城市地籍资料数据库,使城市规划审批人员能够轻松地在计算机上,直观地调取规划区域的历史地籍资料、目前实际情况等一系列管理信息,从而使其在面对大量的审批文件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

1.5 城市规划监管规范化

由于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因此,如何才能全面地对城市规划的设计与实施提供良好的监督管理制约是传统城市规划中,人们一直希望得到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全媒体时代为用户提供的GPS遥感监测技术等监测方法,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在城市规划的设计与实施之中,监管人员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进行统筹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城市规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监管人员还能够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实时地对问题作出指导,进而保证了问题处理的实时性,有效避免处理问题时出现拖沓、扯皮等现象。

1.6 城市规划设施管理合理化

借助全媒体时代提供的多元化信息渠道与信息技术处理方式,同样在城市规划的基础设施管理中得到相应体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中,能够将其在建设完成以后,纳入到全媒体时代化的城市管理体系中去,从而实现对其实现信息化管理。

2 全媒体时代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所能够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化渠道与处理方式也将呈现更为多样、有效、权威的形式。

2.1 标准化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信息化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其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是非常迫切的发展需求。目前,虽然城市规划在全媒体起到的作用之下,工作效率与成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标准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规范进行参考。尤其是在数据共享、信息拓展上更是需要富有成效的规范标准来界定。

2.2 共享化

为加快全媒体时代下的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有必要将相关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料进行有效的共享化,以提高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利用率,使用户在进行各类专项城市规划工作时,各取所需,能够根据用户的权限设置,实现不同用户对不同部分的数据库的访问与使用。

2.3 集成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全媒体时代信息的有效性,应将全媒体时代的信息渠道进行有效集成。比如GIS技术与OA技术、数字测绘技术与RTK技术等都进行合理集成,从而使这些技术互相取长补短,在各自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之外,借助对方技术对自身技术缺陷进行弥补。

2.4 实时化

提高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实时化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处于频繁的变化中,因此它的实时化发展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这样不但在城市规划的设计上更为精确与合理,也让城市规划监管人员能够更为实时地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为其工作提供实施的基础。

2.5 拓展化

随着城市规划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也相应增加,因此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也将相应地进行拓展。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目前人们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注重环保节能设施的建设,因此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应用也应该体现在对于一些新内容上的拓展应用。

2.6 法制化

目前对于全媒体时代信息的立法规范方面,我国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而近些年来,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从事违法违纪的现象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全媒体时代的信息渠道与技术都要通过立法手法来对其进行健全与完善,从而使全媒体时代信息发展更为健康,为其消除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与隐患。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所提供的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处理手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提高了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传统城市规划中的工作强度,而且提升了城市规划工作的精确度与合理化。另外,在对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展望上,它的方向则应是更规范化、更适应化、更实时以及标准化,只有基于这些方面,对全媒体进行更为长远的发展,才能够使全媒体在城市规划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并为城市规划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按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城市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帆,韩冬冰.中国城市规划的信息化时代[J].山西建筑.2009,35(5).

[2]仇保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J].规划师.2007,23(9).

第2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体系

在讨论本文的命题前我们需要达成以下几点共识:1.时下户外媒体的形式和投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从量到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些林林总总地户外媒体越来越成为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的一个重要显性要素。这种显性特征可以从媒体设置场所的全方位、立体化以及媒体的外在形态、样式和群化特征方面得到体现;2.户外媒体作为信息的物质载体,所承载的信息进一步多样化,除了商业信息以外,越来越多的公益与便民信息、政府形象信息、城市文化信息通过户外媒体进行有效传达,参与城市形象、城市文明的塑造;3.户外媒体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景观特征:一是,户外媒体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形态和样式的集约化、群化、系列化所形成的整合形态得以体现;二是制作精良、内容精美、体量巨大、形式新颖、投放位置显眼、投放期相对较长的单体户外媒体装置体现出特定的景观特征;4.户外媒体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过量投放的低设计、低技术的户外媒体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泛滥、信息污染,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同时,户外媒体管理的复杂性以及低效性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营造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以及传递城市文明不得不对户外媒体进行规范、限定和约束。5.长期以来,对户外媒体景观的建设与管理被认为是市容监管的职责和内容,然而就城市环境建设而言,户外媒体的形态无疑是其重要内容,自然也就体现着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广告学、城市设计、城市经营等众多领域。显然,人们对户外媒体的景观性或者说是对户外媒体在城市人居环境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6.本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城市形象的关注、研究与建设,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好的理论方法,其中张鸿雁在其著作《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详细地从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以及视觉系统三个层面进行论证;吕文强则在其著作《城市VI设计》中对城市视觉系统进行了深入论证。这城市形象理论中,户外媒体景观虽然被当作VI系统的子系统来认知,但并没有对这一子系统的深入考查和研究,也未能引起人们的以足够的重视。

基于上述的认识,在这里笔者提出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希望借用较为成熟的城市规划理论来探索解决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体系问题,尝试把一贯依附于市容和广告学领域中的户外媒体提升到一个景观艺术的高度来认知,提出一套较为科学的规划体系,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整治、城市形象营造与城市营销等领域提供一种理论依据与参照。

一、城市户外景观规划的界定

1.户外媒体景观的定义

我们一般将户外媒体理解为户外广告。事实上,户外媒体更侧重于强调户外环境中信息传播载体的物质属性,更强调媒体的物理属性和空间的规定性,它是特定空间的规定物,它以自身的结构、体量、色彩、材料等表现着自身的形象信息,并参与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形象的塑造。对景观概念的认识,一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认识:即审美概念,地理学概念以及生态学概念。显而易见,将户外媒体看作是景观的一种类型的话,则可以明晰户外媒体景观的讨论对象主要为对户外媒体的审美讨论。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户外媒体景观理解为:“户外媒体景观是指设置于公共空间中的具有明显景观特征、以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物质载体。它包含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这科,载体以传播特定的信息为主要目的:二是这种信息载体的形态需要具有明显的景观形态特征”。户外媒体之所以能够转换为景观艺术,是借助于如下两个途径。一是独立的户外媒体的外在形态具有明显审美意义的时候;二是不同种类、数量的户外媒体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以特定组织表现出“集群化”的特征,这种特征与城市空间、城市绿化、建筑以及人群共同形成特定的区域景观形象。其中第二个途径是户外媒体发挥景观特征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讨论特定空间中的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还应该包括:户外媒体景观的技术元素(如:灯光、通讯、音响、虚拟现实技术等)、管理元素(如:市容优化与监管、户外广告管理、人流疏导、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等)以及环境元素(如:标志性建筑物、标志性的公共艺术品、商业步行街道、城市休闲广场)。

2.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

将户外媒体提升到景观的层面,并且以特定城市空间为背景,考察其对人居环境的良性效应,是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笔者在这里将户外媒体景观看作是城市规划体系的予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的定义,将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定义为:现阶段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建设、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系统,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协调城市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管理和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依据,是城市景观规划的具体内容。就作为城市景观对象之一的户外媒体景观的管理和规划而言,目前仍旧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系统。相反,目前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编制方面还处于自发的状态。处在萌芽阶段。不同的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对户外媒体景观的规划要求、规划内容以及成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显然,对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制订一个完整、规范、系统化的体系,将是进行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基础。

二、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考察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可以发现,与户外媒体景观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的有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市容管理与环境保护规划等。在规划关系上,是把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内容纳入到上述其中之一,还是单独进行编制,最终将决定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并从根本上决定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编制方法。不妨让我们考察这些与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有着密切关系的规划内容,分析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准确定位。

1.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生存与活动的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它是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维护、控制与创造,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三个层次。户外媒体景观无疑是构建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自然也可以将其视为子系统,并且是一个贯穿于上述三个层次的一个子系统。即使如此,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也并未成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是更多地给出一定的控制参数或参考。究其原因而言,户外媒体景观的形成更多地是在城市环境的使用过程中,作为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媒介的户外媒体依附在特定的城市空间,并通过这些媒体装置

的空间规定性来构成了城市环境中最为活跃的景观元素。人们多样化的信息沟通需求,信息主体千差万别,信息更新频繁等都使得以计划见长的规划手段难以适应户外媒体景观建设和管理需要。而实际操作中,户外媒体景观的建设常常溶入日常性的景观整治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城市市容与城市环境的管理水平。单纯依靠城市景观规划中对城市户外媒体景观提出的控制参数并不能解决户外媒体景观建设的主要矛盾。

2.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对旅游发展规划而言既有硬件的要求也有软件的要求。只所以将旅游发展规划拿出来讨论,主要是因为一旦一个地市将旅游经济列为政府重点工作内容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的是城市空间中视觉因素和媒体因素的整治和规划,而在旅游区域里的户外媒体从形式到内容上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有限度开发,将户外媒体作为提升旅游区旅游环境质量的一种手段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显然,良好的户外媒体景观可以对城市旅游事业起到推动作用,对旅游发展规划势必考虑旅游区域的良好媒体景观要素,在实际中,旅游区的户外媒体常常有着相当严格的控制和高标准的要求。可见,户外媒体景观是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具体内容。然而,就一个特定城市环境而言,户外媒体景观的复杂性、灵活性并不能用旅游发展规划来以偏概全。换句话说,旅游发展规划中的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可以为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提供参照,但不具备等值的意义。

3.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性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定。”它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城市环境与景观提出了控制性的要求,虽然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也参考了特定城市空间的整体环境形象建设要求和指标,对户外媒体景观建设做了一定的规定。但是,这种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为依据而制定的控制指标系统。而从户外媒体景观的建设影响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制约:一是特定空间中的商业繁荣程度。商业繁荣程度越强,则该区域的户外媒体景观量也就越大,规划和管理不好则就更容易带来负面影响。二是户外媒体的监管。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径,可以确保户外媒体的合理布置、有序更新、合理设计,是体现城市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参照。三是设计与施工单位、甲方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能否在做到户外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效度基础上,兼顾良性人居环境营造是一个需要遵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显然,这些制约因素的规划已经超出了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至少目前是这样。

4.户外广告管理

户外广告管理从字面上而言是最接近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一个规划管理领域了,实际上,人们一般认为户外媒体管理等同于户外广告管理:管理的主体同为市容委(局)、管理的内容同为户外媒体、管理的目的同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而实践中,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权的确是在市容管理单位,是市容和工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国性、地方性的法制法规中都有明晰的规定。对户外广告的规划与管理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法制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等为依据而制订的一套目标体系和工作标准。但是,对这一项内容的管理只是从一些管理的层面上来起到净化广告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作用,对户外广告的建设缺少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原则。在执行管理职能上也显得流于表面,不能较好地从城市环境这一太的背景中对户外媒体进行规范。在实际管理中力度不够,这从许多现实性的街道、社区、广场等区域的混乱的广告形象可以得到验证。而对户外媒体景观的认识定位为一个城市景观系统、城市形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将户外广告升级为景观元素的一个必然结果。单纯地将户外广告的管理和规划等同于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是不恰当的。

综上所述,把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纳入到现行的任一规划当中都失之偏颇。而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视觉形式要素,其在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营造中日益彰显重要作用,看来有必要把户外媒体景观规划抽取出来,作为城市专项规划进行编制,从而赋予户外媒体景观系统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最终和其他规划子系统一起为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建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规划体系

一个城市的户外媒体景观的规划体系应该是规划程序完备、层次清楚,对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具有清晰的指导作用。

1.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对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任务,我们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来认知:宏观层面上,确立布置城市户外媒体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最佳的户外媒体景观的总体效果,处理户外媒体景观的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户外媒体整体景观与其局部景观的关系,协调户外媒体景观价值与其商业经济价值的矛盾,指导城市户外媒体建设的有序发展;微观层面上,反映城市景观点的布置,各景观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引导、规范户外媒体的投放,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比,对户外媒体形式进行评价分析,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限定。总之,编制户外媒体景观规划体系的目的是引导户外媒体景观的良性发展并约束、限制其自发形成的负面影响。

2.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程序

根据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任务,借鉴城市规划的程序,可以确立如下图的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程序。

3.城市户外媒体景观总体规划

参照相关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把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编制阶段与详细规划编制阶段。以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主要原则,把握城市户外媒体的整体形象定位,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不同城市功能空间的户外媒体形象定位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户外媒体景观的艺术、技术和经济等因素进行规范和限定,并用其成果来指导和控制区域性的详细规划。对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①户外媒体景观规划的依据、目标和规划原则:各地区的户外媒体管理法规与管理条例和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户外媒体景观的两个重要依据。当然,广告媒体的经济因素等内容也是编制这一规划的重要依据。而其规划的目标则体现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市容管理部门、城市规划编制者对城市的理解和期望,应在充分调查并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得以制订,并在规划原则中集中体现规划者的理念与素质。

②现存户外媒体景观的分析。户外媒体景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往往因为实际情况而多姿多彩、丰富多变,其更新相对频繁,从而对城市现存的户外媒体景观进行深入、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是进行总体规划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调查中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的内容:a.户外媒体景观要素选取的恰当性与表现的充分性,不同类型景观要素之间的协调性;b.户外媒体景观的科学性、耐久性、特征;c.区域中户外媒体景观要素所传达的信息分类和比例,得出其对户外媒体景观的影响;d.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界面风

格和城市空间的特点;e.市容管理体制的分析;f.景观元素的形态分析。

③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总体定位。城市户外媒体景观工程的目的是为城市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必然参照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建设的现状等来规划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总体结果与风格特征。

④城市户外媒体景观的管理体系。在规划的编制中应对户外媒体景观的管理性质与职能做出规定。在实际编制中应以市容管理为主导并广泛吸纳各种必要内容。在总体规划中对户外媒体景观管理体制的规定如下:a.管理的主体、协调机制与专家委员会制度;b.户外媒体景观的审批制度;c.鼓励与奖励制度;d.户外媒体与灯光的整合方案;e.适用于这一专项内容的财政拨款制度。自发的无序的媒体设置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破坏因素,这种因市场而配备的杂乱媒体装置应受到市容管理部门的重视。实践证明,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落实到实处,不但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也净化了广告环境。

⑤城市户外媒体景观体系。户外媒体景观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空间系统、色彩系统、结构系统、信息系统、灯光与控制系统。具体说来:a.空间系统:户外媒体景观空间系统是以整个城市为背景构成户外媒体景观的空间框架。这一空间系统是通过视觉分析’得以实现的,它包括视点空间。的划分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对一个具体的户外媒体景观空间通过视觉分析,建立视点空间并最终形成一个空间系统;b.色彩系统:色彩系统是在空间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符合审美要求的色彩匹配,进而塑造城市形象的个性魅力。在这一个系统中建议运用“孟塞尔色标系统”,从色相匹配、饱和度匹配、色彩相溶性关系以及表现主题来完成具体户外媒体景观的营造;c.结构系统:结构系统是指针对比较具体的户外媒体景观进行的结构安排,是解决户外媒体景观安装、结构形态、“户外媒体景观安全”等问题的系统;d.信息系统;由于户外媒体景观的主要目的是对特定信息的有效传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户外媒体景观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影响着户外媒体景观的外在形态。自然,这一系统也就成为户外媒体景观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是指户外媒体景观所传达的信息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内容与结构形态、色彩系统、空间系统、灯光系统的相互关系;e.灯光与控制系统:灯光与控制系统是指为满足户外媒体景观夜间传达信息和营造城市“夜景观”而进行的灯光布置与灯光控制,是户外媒体夜景观塑造的必备条件。具体可以细分为:灯光色彩系统、亮度系统和控制与供电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五个子系统自身也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整体考虑,不可孤立。

⑥规划要点与规划指导原则。根据城市不同区位的具体情况,应该对户外媒体景观建设的重要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表述并确立一种户外媒体景观的设计指导原则。在设计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完成户外媒体景观设计、城市户外媒体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治理整顿。在进行完总体规划之后,进入深入论证和分析阶段,并制订出控制性详细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城市户外媒体景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各子项进行的深入规划。其规划内容包括:规划对象的确立:户外媒体景观详细规划的对象是在户外媒体空间分析中确立的由各种视觉空间形态组合形成的户外景观序列:规划任务:规划任务是规划要点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组织好各户外媒体形式并解决建筑立面、灯光环境、广告要素等的关系,调整户外媒体景观的视觉干扰,形成良好的“视觉图像”;户外媒体景观体系:户外媒体景观体系是城市户外媒体景观体系的具体和扩展。具体规定哪些区域设置什么样的媒体形式、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和根据、如何逐步实施计划、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户外媒体景观评定等较为详细的内容;表现语言:为了规范户外媒体景观的操作与交流,户外媒体景观的表现语言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易懂的、标准的系统,并在具体设计和设置过程中作为一种表现性语言符号。

注释:

1.视觉分析是指从城市的某个地理位置观察处于视线的三维范围之内(水平向视野X轴、视距Y轴、垂直方向视角Z轴)的城市景观的一种方法。它基本的特点是视觉分析的方向性;视觉分析的结果是建立视点空间。(自注)

2.视点空间是指从城市的某一点进行视觉分析,把所观察到的视觉图像所代表的空间。直观上相当于一幅一幅的视觉“照片”。

3.户外媒体安全是指因户外媒体设置不当或缺少更新、维护与管理带来的安全隐患。(自注)

参考文献:

[1]赵中建.户外媒体景观的科学定义[J].南京.艺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2.(p:133).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07.第一版p:301.

[3]《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第六条.2000.10.26.

[4]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20条1989.12.16颁布.

[5]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15条.

[6]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6.第三版.

第3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1目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出现的一些误区

①将讲义或教案简单搬家到课件,文字过多,色彩杂乱,格式不一,课件成了电子书;②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不合理运用,出现不分场合的背景音乐,与主体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文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③课件的部分内容链接到相关网站,受学校网速的限制,课堂下载速度慢,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④界面设计生硬,背景图案单调,背景同主体内容无对比,热区、按钮和菜单设计缺乏交互性;⑤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⑥教学内容上注重形式而忽视目的,教学内容缺乏交互性;⑦导航设计不合理,出现课件运行不流畅的现象;⑧多媒体课件因信息量过大,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⑨课件缺乏实用性。

2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课堂教学就是面对计算机“念经”,学生成了“机灌”的对象,缺乏教学互动;②多媒体设备故障和教师操作水平影响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③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速度太快,需适当调整;④忽视了可视度,教室的后排位置看不清楚屏幕的内容;⑤多媒体课件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

3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共有5个1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该表从多方面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聂笑

一、张珺提出的《5/10/20/30/40法则》,即多媒体课件选用的色彩不超过5种;多媒体课件页面不超过10页;多媒体课件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情境或穿插一个游戏;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字体不小于30点(30point);多媒体课件每版面不超过40个字或单词。这一法则,也可作为评价多媒体课件实用性的一个标准。

4建立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系

建议运用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第4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多媒体课件;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04-02

作者简介:王忠华(1963-),男,武汉大学教务部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教育技术。

0引言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开发种类丰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各类学校都建设了大量多媒体教室,要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作用,还需具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现阶段多媒体课件资源开发大多以教师为主,以项目申请方式进行,制作的课件资源大多限于教师本人使用。显然,这种模式下制作的课件资源数量有限,课件功能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容易导致资源重复建设问题。本文旨在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对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进行指导,从学校层面形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资源开发体系,以求更好更快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1软件工程方法

由于软件开发要求具有较多的定制性需要,因此其一直落后于硬件技术的发展。为克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复、低效、质量等问题,许多软件专家借鉴工程设计建设领域中的原理与方法,按照工程化的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实践证明,工程领域中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是有效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的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方法自提出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其思想和方法逐渐成熟并工具化,也就是开发出不同的用于软件工程方法的工具软件。软件工程方法主要分为面向“过程”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向“过程”的方法使用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面向“过程”的方法是一种结构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软件生命周期理论。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具体如下:① 制定软件开发计划:该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的总目标和功能需求,分析软件开发任务的可行性和风险估计,拟定项目开发实施计划;② 需求分析:该阶段对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详细定义,包括对用户的分析、对数据的分析,编写形成软件需求分析文档;③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要把已确定的各项需求转换成具体的软件模块和相互结构关系,对每个模块功能进行具体定义;详细设计阶段则要对每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最后编写软件设计文档;④ 程序编写:也就是要把软件设计文档用具体程序设计语言编码为计算机程序代码;⑤ 软件测试:依软件功能要求分别进行各模块测试和软件组装测试;⑥ 运行和维护: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维护[1]。

把以上各阶段工程活动组合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就形成了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常用的有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等。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顺序过程,每一阶段都要在前面工作得到评审确认后,才能继续下一阶段工作。演化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一个称作“原型”的试验型产品,它可以用于分析一些不很明晰的软件需求,也可逐渐完善这个“原型”而成为最终产品。

2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所以软件工程方法对多媒体课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参照软件工程方法的课件开发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

(1)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应明确开发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教学课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学习,必须明确该课件如何用于教学过程,具体地,也就是明确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性质和地位,即课件是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教材还是辅助或补充教材以及与其它教材的相互关系;还有,必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是作为教师辅助课堂教学,还是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是作为知识学习还是作为技能培训;另外,课件使用除计算机外,是否还有其它要求。计划阶段必须在各种候选方案中研究明确课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制定具体开发计划、人员安排、成本预算和预期效益等。

(2)分析、设计与制作。课件需求是教师提出的,所以需求分析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对于教师明确教学和制作要求的情况,可选用瀑布模型进行课件开发。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分析表现形式要求并按脚本要求填写脚本卡片,由具体制作人员按要求设计制作。这种流水线型工程化制作模式可并行展开,提高开发效率。

对于教师不是很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可选用“原型”化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部分要求快速开发出一个试验型的课件“原型”,它是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教师应用原型亲身体验并受到启发,做出进一步要求,开发者对原型加以改进得到新的原型版本,乃至得到最终课件。“原型”化开发方法可灵活运用到课件开发的局部模块,也可结合到部分开发阶段进行。

(3)测试、评价与维护。按照需求分析对课件的要求和总体设计对各个模块的要求,分别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模块测试和组装测试,课件满足要求并运行稳定后即进入运行使用阶段。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中,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新的要求进行课件的改正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

3重要启示

(1)模块化。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模块化,课件开发同样要注重模块化,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各个模块,使得各个模块之间低耦合,模块内部高内聚,这样有助于控制问题的复杂性,便于维护和模块重用[3]。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界提倡的“积件”思想,其本质就是软件模块化。所谓“积件”,就是开发设计人员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做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教师本人或者课件开发人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单独的“积件”进行组合形成辅助教学的课件产品[4]。模块化对多媒体课件开发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软件复用。软件复用是软件工程的指导思想,通过复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有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现有的软件系统元素、模块,进行简单改造加工用于新的软件系统开发。软件复用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是指它不仅仅是重复利用一个软件模块对象,而是所有软件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元素都可以进行复用,包括软件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文档、设计规格文档、程序代码、数据结构、用户界面、文档风格等等,也就是不但可以复用程序模块,也可以复用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从项目计划一开始就要考虑复用别的课件系统,制作过程中也要尽量考虑到模块的可复用性。

(3)文档编制。软件本身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因此文档也是软件产品。软件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大,完善的软件文档是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发软件的重要依据。从软件生命周期中,我们知道每一阶段都是在对上一阶段形成的文档审核基础上展开的,也就是说上一阶段的软件文档作为该阶段工作的总结成果,只有通过了审核,才能实施下一阶段开发计划。同时,上一阶段的软件文档也是下一阶段软件开发过程的依据,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朔源、有据可查。在实际软件开发工作中,由于认识问题、或者工作量考虑,对软件文档的编制普遍存在不规范或者干脆不编写的现象,这给软件开发质量和后期维护带来许多隐患,对于课件开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由于现阶段大多课件的程序控制不是很复杂,主要以媒体素材为主要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课件的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工作很少,导致文档编制的作用容易被忽视。但是课件真正用于教学,不可能不进行二次维护或开发。没有相应的完整的编写良好、风格统一的文档,进行二次开发是很困难的。

按照产生和使用的范围,软件文档大致分为3类:① 开发文档:这类文档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前一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和后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文档、总体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等;② 管理文档:这类文档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软件开发人员制定,提交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或工作报告,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开发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等;③ 用户文档:这是软件开发人员为使用户了解软件的使用、操作和维护提供的资料,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手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维护修改建议等。一个完备的课件,这些文档都是必不可少的。

(4)软件项目管理。任何工程项目都存在一个组织管理问题,管理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人员、进度、成本、质量等。软件工程方法一般重点研究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项目管理问题则稍有提及,但软件项目管理对软件工程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型软件开发项目中可能还无所谓,但对于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协作开发的大型软件项目,如果没有软件工程管理安排和设计,是无法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实施的。对于多媒体课件开发,无论项目大小,实施软件管理都是有益无害的。

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整个软件生存期,包括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的对象包括进度、质量、成本估算、经费安排、组织人员、资源配置等。严格的项目管理对保证软件的质量和预期效益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郑人杰,殷人昆.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田建立,付辉,刘申晓. 基于软件工程的CAI课件设计方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

第5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艺术硕士(MFA)、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96个本科专业。

学校设有24个学院、1个教学部、5个研究院、3个附属医院,1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学校有教职工3895人,其中,专任教师2393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1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246人,“”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

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优化文科学科布局,服务于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而组建、发展的新兴学院。现有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新闻传播系、美术系等5个专业教学部门和辅助教学的实验与展示中心,有教职工92人,专职教师80人。既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画家、设计师,又有治学严谨的博士、教授,全院教师平均年龄约37.8岁,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75%,学院目前有近5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师队伍充满创造力和朝气。

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播学、绘画、播音与主持艺术10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00人。学院有艺术学理论、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艺术硕士(简称MFA)、工业设计工程二个专业硕士点,在校研究生400余人。

一、招生专业介绍

所有艺术类专业面向艺术类考生(文、理兼收)招生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以及相关品牌策划广告设计机构、专业产品形象设计公司、数码艺术展示展览公司和影视后期制作机构、艺术媒体创作及报业出版集团、教育等行业工作,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扎实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审美文化理念、现代设计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及面向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策划、创意设计、组织实施知名企业统筹管理能力。

主干课程: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创作、图形创意、品牌形象设计、 包装印刷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多媒体交互设计。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掌握电影、影视动画和数字媒体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从事数码摄影、摄像、数字媒体影视编导、交互式媒体设计及二、三维数字动画创作理论研究,以及面向建筑、室内外景观、城市规划、产品设计、游戏软件开发、教育等行业及有关单位从事虚拟现实数媒创作、教育研究和其他美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数码摄影与摄像、视听语言、网络媒体动画、三维空间动画设计、多媒体交互设计、数字造型设计、数字合成技术、数字媒体作品创作。

3.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分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室内艺术设计方向和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以建筑室内设计为核心,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涵盖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外装饰设计、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主要为专业设计机构培养从事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装修,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理论水准、现代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应用型设计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建筑室内设计、室外装饰设计、建筑外环境艺术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展示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设计等。

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景观艺术设计以外部环境规划设计为核心,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涵盖城市市政、交通、绿化、公共环境空间、居住环境空间、商业环境空间以及区域、自然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区域的景观设计。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城市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现代设计思想意识、实践能力和较高的艺术素养,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景园建筑设计、景园工程施工管理等的复合型景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景观艺术设计、城市绿地规划、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环境装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

4.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和美学艺术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综合运用自然、社会、人文等诸学科知识,协调技术与艺术,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和研究,通过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进行设计,使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成为新世纪活力的学科之一。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绘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中、西方传统绘画技能,并系统掌握绘画理论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在艺术创作,教学领域从事艺术研究创作及教学工作的高素质绘画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具备专业文化素养,有一定审美能力,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油画方向、中国画方向(两个方向隔年招收,2015年招中国画方向)。

油画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油画艺术理论、技能、技巧及一定独立创作能力的高级绘画专业人才。主要开设素描、油画静物、油画人物、油画风景、人体结构、油画创作等课程。

中国画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深入把握中国画的理论及技能,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高级中国画专业人才。主要开设素描、书法、白描、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山水临摹与创作、写意花鸟、中西方美术鉴赏等课程。

6.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个涉及新闻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其核心专业课程是广播电视播音学。

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与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与主持、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双语播音与主持、影视配音与演播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和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新闻传媒机构、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公关、文秘及一般行政工作。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省市

招生总计划

学费

(元/年)

招生专业

广西

20

10000

视觉传达设计2、数字媒体艺术2、环境设计12、产品设计2、绘画2

山西

25

视觉传达设计4、数字媒体艺术3、环境设计12、产品设计4、绘画2

江西

32

视觉传达设计5、数字媒体艺术5、环境设计15、产品设计5、绘画2

山东

37

视觉传达设计5、数字媒体艺术5、环境设计12、产品设计5、绘画3、

播音与主持艺术7

安徽

39

视觉传达设计4、数字媒体艺术5、环境设计15、产品设计4、绘画2、

播音与主持艺术9

注:1、具体招生计划以当地省招办(考试院)公布为准。

2、报考时美术类不分专业,合格考生的专业志愿以高考志愿表为准。

三、考试及报名时间

省市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方式

报名及考试地点

广西

2015年1月25日- 26日

2015年1月28日

现场报名

广西师范大学

山西

2015年1月24日- 25日

2015年1月27日

现场报名

太原师范学院

安徽

2015年2月1日- 2日

2015年2月3日

现场报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山东

2015年2月2-10日,25-27日

2015年3月1日

网上报名

淄博市考点

江西

2015年1月8日–18日

2015年1月22日

网上报名

南昌大学

注:1、具体报名考试时间以当地省招办(考试院)公布为准;

2、山东、江西报名网址以考生所在省考试院公布为准。

四、考试科目:

类别

科 目

美术类

素 描(默写8K),180分钟

色 彩(默写8K),150分钟

播音与主持艺术

初 试:自我介绍、新闻播读

复 试:即兴评述、才艺展示

五、成绩查询

2015年4月中旬将在学校网站(kmust.edu.cn)“招生信息”栏目开通校考成绩查询系统,考生根据网站提示信息输入有效证件号码查询专业成绩,成绩合格者自行远程打印“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

六、录取原则:

1、按学校总录取原则进行专业安排。

2、在同一专业志愿中,考生文化和专业双上线后,按专业成绩总分×70% +文化成绩总分×30% =录取总分的折算方式,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3、为鼓励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我校,在填报我校的考生中(不分专业),文化、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总分排前三名者优先择优录取。

欢迎报考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邮编:650093

网址:kmust.edu.cn

邮箱:kustzb@126.com

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71-65194108

附:2014年艺术类录取情况美术类

省份

招生计划数

综合成绩

专业成绩

文化成绩

最低

最低

合格线

最低

山东

30

288.55

252.2

224

206.5

206.5

480

353

安徽

30

274.6

241.4

228

215

215

433

289

广西

22

291.19

245.43

227

208

207.5

461

326

山西

25

274.1

241.9

242

209.5

209.5

416

312

江西

32

282.3

214.9

247

211

211

430

第6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1106(江苏代码) 1606(江苏中外合作办学类代码)

高校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校性质:省属院校 办学性质:公办

一、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高校,同时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历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招收留学生,且具备面向港澳台招收本科生的资格。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万人,教师1500多人,拥有院士、、百千万培养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等专家60余人,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等10多个。专任教师博士化率75.5%以上,国际化率达56.7%。现有大气科学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22个院(部)。校园占地2189亩,拥有27个实验教学中心、20多个教育部和江苏省科研平台。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00万余册,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学校拥有一批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以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55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 经、法、农、艺八大学科门类,硕博点基本覆盖本科专业。

学校与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雷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15个国家的 48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创办了巴哈马“孔子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等招收留学生资格。

二、传媒与艺术学院介绍

传媒与艺术学院于2008年5月成立,现有三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一所(动画研究所)、一部(造型基础部)和一中心(艺术理论中心)。2014年,学院成功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江苏省内为数不多能够培养艺术专业硕士的教学单位。硕士方向分为: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中国画、雕塑、播音与主持、戏剧影视创作与编导。学院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合作举办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3+1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3年已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学院迄今已招收7届本科生,目前在校学生77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名。建立了一支以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共主持和参加、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与作品200余篇幅。目前,学院与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有密切的项目合作关系。

学院具有完善的本科教学体系。近五年来,学院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共计28项。学院配备有先进的气象动画实验室、拷贝室、专业画室、动画实验室、动作捕捉实验室、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见山园”、苹果机房、CG机房、互动媒体实验室、视听室、摄影棚、录音棚、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积累,学院已与多所国内外专业院校、动画公司和数字媒体科技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建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与艺术与科技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十余个。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省级奖项70余人次。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三、专业介绍

1.动画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中西文化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水准、美术素养,系统掌握动画基本理论知识及熟练专业技能,能在动画设计、影视特效、频道包装、游戏设计、插图、漫画、多媒体制作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动漫人才。坚持人才培养与国际对接、与业界对接、与市场对接,以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胜任动画导演、动画设计及电脑动画创作、漫画设计、游戏设计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动画艺术方向:艺用人体解剖、动画美术设计、镜头画面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原画设计、情节动画短片制作、CG绘画、插画创作、偶动画短片制作。数码动画方向:艺用人体解剖、镜头画面设计、原画设计、Maya软件、后期特效软件、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偶动画短片制作。数字绘画方向:手绘插画、商业插画、立体插画、绘本创作、插画产品开发、创意短片制作。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考察、写生、集中性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一般共安排14~16周。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动画专业、数字媒体专业、视觉传达等专业领域读研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气象局影视中心、影视动漫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 、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 、游戏、网络动漫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策划、创作、管理等相关工作。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水准、美术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能力的,能在影视媒体、网络、互动媒体、电子游戏、广告等相关行业领域从事技术研究、理论教学、原创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接受艺术思维与实验(包括实训实习和室内实验)教学的基本训练,在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同时掌握数字艺术创作技术,能够进行数字媒体方向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交互设计、游戏制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CG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字影视方向:电影美学,电影史,广播电视概论,数字电影技术,摄影与摄像,微电影创作,影视特效,3D立体电影技术,数字非线性编辑,影视动画,影视编导,影视广告策划。交互媒体方向:交互设计,交互技术,手机应用,游戏设计基础,交互UI设计,虚拟现实艺术,交互展示设计,创意思维,多媒体技术,当代科技与艺术,用户体验与心理。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游戏、设计、传媒、影视类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研发、艺术策划、创作、管理等工作,同时能在游艺机游戏开发公司、网络游戏开发公司、网页游戏开发公司、手机及移动平台游戏开发公司等从事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游戏策划与开发、团队项目管理,以及在游戏相关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艺术与科技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艺术设计与科技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面向文化创意产业,适应现代会展经济产业发展,从艺术与科技的综合视角,培养学生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对空间、艺术、媒体、技术的创新思考能力、创意实现能力和表现沟通能力。系统掌握现代展示设计、计算机技术、空间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装饰技术与材料工艺、展示项目策划与管理等知识,具有较强设计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在展示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展示艺术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设计、空间环境设计、展示多媒体设计项目的实践与管理工作,以及在艺术与科技相关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设计概论、空间构成、创意思维、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视觉传达设计、二维专业软件、三维专业软件、室内设计原理、展示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工程制图、设计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基础、展示设计、材料与施工工艺、现代装置技术、交互设计、展示策划与管理、展示设计研究专题、光环境设计、展示策划与管理、气象科技展示

毕业去向 学业深造:设计学、艺术学相关专业;就业方向:学生可在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教育、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博物馆、展示馆、包括科技展示企业、室内空间及环境设计企业、IT公司的用户体验与产品开发部门、传媒艺术机构等从事科研、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

4.设计学类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艺术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电子游戏、影视广告等相关行业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原创开发、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于2013年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32UK2A20131381N),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

学制及运作模式 采用“3+1”学制。学生第一、二、三学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读,由中英双方以中英文双语授课并辅以专业语言训练。完成前三年学习且成绩合格者,第四学年学生转入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学习。

学籍与文凭发放 学生同时注册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学生。学生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由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该文凭与在英国本土获得的文凭一致)。

四、招生计划

序号

专业

总计划

江苏省计划

省外计划

1

动画

60

30

30

2

数字媒体艺术

60

30

30

3

艺术与科技

60

30

30

4

设计学类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50

30

20

注:具体计划以各省(区、市)教育考试院当年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五、学费标准

普通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标准为6800元/年;设计学类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国内学习阶段(一、二、三学年)学费标准为21600元/年,转入英国(第四学年)学习后按照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当年国际生的学费标准执行。(注:以上国内收费标准如有变动,以江苏省物价部门最新批复为准。)

六、报考对象

1.符合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考生所在省(区、市)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相关规定,色盲考生不能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

3.已知晓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标准和了解国外学习阶段的生活费情况的考生。

七、录取原则

1.我校只认可各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考生须根据所在省(区、市)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艺术专业统考并成绩合格,其中江苏籍考生的七门必修科目测试等级中D级不能超过三门(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

2.对文化分和艺术专业分均达到所在省(区、市)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学校根据各省规定调阅档案,参照考生志愿和“分数优先”录取原则,按照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最后的录取信息以该省招办公布的为准。

3.新生入学后,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健康状况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联系方式

电话:025-58731378(招生办公室)

025-58699887、58699885(传媒与艺术学院)

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邮箱:zsb@nuist.edu.cn

网址:zs.nuist.edu.cn(招生办公室)

mediaandart.nuist.edu.cn(传媒与艺术学院)

微信:nuist196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官方微信)

九、附则

第7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协会与媒体

密切协作的各类协会是媒体组织的另一族人力资源,是法国媒体创作的一大特色。法国协会常由政府、企业与个体资金融合,一些协会不仅是民间建筑界交流的活跃成员,更成为某些政府行动中的重要策划与合作单位。较有影响的有:勒・科布西耶基金会、环境与规划建筑地区顾问、法国建筑师联盟、建筑陈列馆展览协会、法国涉外建筑师协会、地区历史建筑保护协会、法国乡村建设顾问协会、法国项目合同制建筑师盟会、法国宗教建筑保护协会、欧洲城市保护与复兴协会、法国规划实施经济合作协会等等。这些协会在不同尺度的项目之间发挥着作用,也是法国复杂的建筑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合作补给单位,同时这些协会明确地分担着实质性的责任,并能经常介入政府的不同权限范畴。当然,这都是同法国规划法律制定中的必须性、多重性与弹性有关。也正因为基于对规划建筑行业不同界面的关注,法国鼓励了众多协会的产生,也激发了协会之间的竞争与融合,从而,将建筑规划协会内容的量化又进行细化。

今天的法国,协会在媒体中成了重要的角色,各领域的详细报道从年刊到月刊不等,组成了巨大的信息网络,而其他协会之外的刊物也能有效地结合协会活动和特殊题材进行发表,主要指与刊物主题相关的参与,而并非是单一的活动会议纪要。著名的《Etudes Foncieres》(地产研究),就属于这一类协会杂志。这本杂志概念诞生于1978年,自1981年起,ADEF(地产研究协会)正式着手这一专业技术信息量极高的刊物编辑及出版工作。杂志的编辑与市场分析是完全基于协会的人力资源与自我独立的网络关系,并且不包含任何广告业务与服务。“地产研究”从2000年起已具备双月刊出版的能力,所有的规划地产分析的文章都由协会专业人士撰写,并且强力联合了各界的相关组织,在规划与土地管理方面的技术阐述占有独特的一席地位。这本协会独创的杂志已进入多家高等学院的参考书列,由此形成一本极有核心实力的杂志。

许多协会同出版局都约定有长期和具体的项目编辑计划,同相关机构也联成了必要的关系网络,这样协会不再是简单的自发组织的代名词,而已经是联系特定的专业项目运作中的中流环节。可以说,媒体的多类传播与专业信息的强大保障都与各地区的协会作用是分不开的。

从市场角度来看,协会也能积极争取到相关的资金,一些企业的赞助与支持也是有的放矢,避免了大量的纯广告性质的费用,这就雷同于企业与人资的相互关系,当然也就包含了巩固市场,开拓专业领域的功能。

杂志:媒体的文字载体

法国建筑规划杂志中为人知晓的很多,比如《AC》(建筑创造),《Achiscopie》(建筑视窗),《Architectture Bois etD6pendance》(木制建筑及其他),《Ubanisme》(城市规划),《AA》(今日建筑),《CT》(建造实施详规),《Le Moniteur》(建筑导报),《AMC》(建筑动态),《DA》(关于建筑),《TraitUrban》(城市写真)等等。这些刊物不仅内容风格不尽相同,且在不同尺度及领域中互补,从快报形式到传统资料编辑,从甲方市场的介绍到建筑师、规划师的合作,含量远远超过“建筑作为单体欣赏”的范畴,在总体策划与实施关系上有更多的内容比例。简之,一本杂志从其定位内容而言,既深亦广而不杂:相互的竞争基于对建筑规划的不同审视。当然也不难发现,由于法国杂志从编辑到约稿撰写,再到组织专题活动等费用昂贵,致使建筑类杂志的价格也相当的“职业化”。以上提到的这些杂志,多为100至150页,即只有50至70张的厚度,定价为18至30欧元不等,如果是大型专刊价格还有大的浮动。另外,随着市场的资产化,合伙经营的方式也渐增,一些杂志的多样化,其实是将市场细化,更加专业化,强调相互扶持竞争的策略化。

1 《AA》与《TA》

AA―Architecture d’Atoourd。hui同TA-Technique etArchitecture可能是最为中国国内建筑人士所熟知的法国建筑杂志了。这两本如同孪生的杂志同属于让米歇尔出版局旗下的知名刊物,一贯的精良排版与印刷套色工艺诠释了其总体品质。《AA》(今日建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建筑文化期刊,从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是欧洲建筑师的钟爱,定位为一本关注当代建筑现象的泛艺术类刊物。《AA》的表现很直观,在排版上,刊物本身就是一个设计作品,你会发觉哪怕是广告部分,它的编排都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在内容上,《AA》经营着艺术与建筑设计领域。难能可贵的是,今日建筑对于新建筑的报道大都是纵横比较,信息量极大,一本杂志有时可以看作是一本资料收藏集,已完全获得了欧美建筑师的认可。

《TA》(建筑与技术),则是一本将建造技术转换为艺术视觉的杂志。

“可建造”与“建造的艺术”并存,也是此杂志的主旨。刊物不仅介绍材料的相互配合,工程的实施背景与项目的环境,更着重传达建筑从概念设计到工地配合的现实决策。与《AA》相仿,《TA》的每一期也有相应的主题组织,经常配合《AA》,作另一面的建筑设计的补充。由于材料属性与环境艺术的相互结合介绍,“建筑与技术”呈现出技术运用的丰富认知与对建筑的尊重,这也决定了它的独特风貌,在建筑刊物中独领,几乎成为法国建筑师、工程师必参考的杂志。

毫不夸张地说,《AA》与《TA》在欧洲和美洲的旗杆风向的影响力是极其深入人心的,每一期的准备都渗透着丰富的图文材料和精辟的分析,以其无懈可击的编辑质量和足以称得上是一种完美服务的信息资源,捍卫其在同类杂志圈中的骄人成绩的排名。这些同时使其读者缘迅速扩展到经济实施单位和甲方投资企业之中,不能不说,这对于改善提高甲方素质与市场文化环境有相当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其引发的是建筑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建筑形象的思考。再加上这两本杂志优质的法、英双语体系,使得其成为国际建筑杂志的一对先锋组合。

2 《Urbanisme》(城市规划)

如果只能介绍一本法国的规划类杂志,那应该就是《UrbaniSIlle》,这是一本从传统编辑入手转变为专题职业性极强的杂志。说这本杂志的诞生在法国杂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绝不过分的。

此杂志从一战后欧洲大规划时期就开始酝酿,于1932

年正式出刊。内容涉及法国及众多国外规划现象。它的定位是,不纯粹做规划项目的新闻报道,即不是以展示新项目设计成果为主体,而是就项目作规划历史性整体报道,真正将规划概念向多领域推进。这本杂志行销于近100个国家,关注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因素。《Urbanisme》曾较有影响的标题刊目有:城市亮化工程、地域发展与时间计划、城市商业、社会住宅发展的历史与展望、城市规划的实施策略、公共交通的意义与使用等等;简之,这不是一本“项目”杂志,而是一本“研讨”杂志,观察并茅指规划社会跨行业合作问题和规划现实运作问题。

这本杂志的媒体活动常是以联合相关协会和著名规划建筑人士的大型讨论会而组织焦点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交流很少是采用报告记录的形式,事实上也没有可能作冗长的叙述,来宾的参与甚至反击才是推动高潮的马达。在这类见面会上,人们甚至会直接与编辑正面讨论对规划媒体的宣传与策略,而由于此刊物的编辑们自身都是规划人员,讨论的问题有时相当尖锐,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杂志内容上的高浓度评论。当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讨论会上,杂志社联同中、法城市合作观察协会,召集了众多相关事务所进行交流,许多刚完成中国项目竞标及委托设计的建筑师云集现场,以此为专题的《中国现代城市》成为年度中极引人瞩目者。

《Urbanisme》自2001年9月更新了版面,加强了页面图文的联系与可读性,而读者群依然定位为建筑规划师、景观设计师、项目开发人士(developper/promoteur)、规划学院师生等。此杂志由专业人员而非记者撰写,经常组织季节性、专业性极强的报道,建立的是专业性引发的读者空间

较狭小读者空间,一方面支付撰写专业人士的费用极其可观,杂志价格又令人咋舌,带来的结果却是时常伴随着亏损。但至今,这本杂志仍是规划杂志中最显眼的一本。

3 《AMC》(建筑动态)

《AMC》是Le Moniteur导报出版局的主要杂志。这本起先由几名建筑师倡导的杂志,最终由法国著名的导报集团接手。建筑动态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根本上就是以传递最新信息为主旨。每一期的编排分3大块:第一是按照城市设计项目,景观设计项目,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分类排列出相应的最新作品,每一项目都附有简单的平立剖面,如同快报;第二是介绍一组设计细部的内容,重点刊登施工或设计的具体操作,第三部分则是市场及材料的介绍。

《AMC》自己也承认他们的任务就是收集回应最新的设计成果,是一本快速了解当前建筑规划领域的“时装之苑”。最为大多数人喜爱的是每年度的“法国建筑周年汇总”,这是导报集团根据全年建筑项目总信息量而精选出的各类作品。从环境设计到单体建筑,从街区规划到各类文化、工业及商业建筑,共选出100个作为当年总体建筑及规划的成果展示。另外,由于导报自身的特殊地位,杂志还创建了颇有影响力的“法国银角尺建筑奖”,专项鼓励评选建筑师(通常为年轻建筑师)第一次的实施作品。

《AMC》完全是通俗化建筑杂志的佼佼者,它提供的简明而优质的信息对于任何对模糊建筑专业有兴趣的人来说都具有参考价值,每个项目都标注了其甲方、乙方以及经济技术造价指标数据,非常实用直接。它常年对各类项目做分类和评估,掌握着最新的投标和法国总体项目的建造情况。年鉴的《AMC》通过自己的标准评选出的作品不能不说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而获得银角尺奖的建筑师(大量为私人委托或者是合作性的小型项目)也能较快引起建筑小市场甲方的注意,当然对于今后竞标资格的入选也有很大帮助。

法国杂志的多样性与专业性的建立,同建筑市场的布局有关。建筑师、规划师个体设计所,大量的综合经济合作体,业主方也有众多的联合平衡机构,从而形成连锁集合式的整体景象。不难看到,甲方市场也有许多关于社会研究、项目合作的观察刊物,这些杂志同各类建筑期刊交相托付,在不同角度层次上固定了建筑媒体杂志市场的作用。

载体孵化基地:出版局

法国著名建筑杂志是建筑媒体的中流基础产物,一些杂志本身就是建筑城市设计理论实践发展的见证与结晶,而这些载体也需要孵化基地:其所属的出版局。我们简单地接触一下总部设于巴黎市中心的伊诺瓦出版局作为一例视窗口。

伊诺瓦(Innova)出版及信息服务中心是法国最大的媒体刊物集团之一,尤其在规划建筑业声名远扬。这不仅因为它拥有高品质的刊物和人力资源,还同它的统筹管理有极大的关系。董事兼经理让・奥杜安先生早年一直从事城市治理、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伊诺瓦于1974创立以来,历经30多年的风云洗礼,也见证了法国从大发展时期至地域协调合作开发的过程。出版局现有30多名固定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6名固定专职记者和分布在法国各省市的联络撰稿人,各杂志以各自专题为导向卖点,不以“杂”迎合各类读者。建筑规划杂志不是附属产业而更应成为工具性的具有再创价值的行业。

从伊诺瓦出版局的杂志范畴能看出他的经营方针。其杂志管理与报道分类十分清晰,出版局的十几本杂志分别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地域发展、住宅与房产、城市街区规划项目、建筑设计与旅游开发(在法国,旅游项目全从属规划项目,旅游开发同规划条例并进,有时甚至细化到极小尺度,所以旅游规划与项目策划成为法国一个备受瞩目的专业与研究方向)。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些杂志内容相互配合支持,成为伊诺瓦在建筑媒体市场的专业板块集合体,每个板块各自发展了工作队伍和强大的关系网络。今天的伊诺瓦,按照奥杜安先生的说法,不再仅是著名杂志出版局,而且是一个信息集散中心和信息组织运行机构。每年度的Forum de Projet展览活动和房产项目开发年鉴等都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内容:无疑,那也是建筑媒体的综合产品,也是媒体开创的市场。设计方同甲方还有各领域的机构已在媒体信息平台上建立了正式的相互参与、交流与展览,出版与编辑已经摆脱了相互“赞助式”的机械运动。奥杜安先生还提到,伊诺瓦的网络协作完全是建立在一组跨行业交叉配合的基础上,杂志的读者又是参与者,其中如何优化甲方市场,如何建立混合型经济合作模式的内容成为近几年一个突出的讨论点:杂志由此成为“空间”介质。另外,法国媒体的传播与开拓也依赖于一个社会整体意识基础,只有建筑市场自我建立了具备良好再发展的系统,建立了自我的语言表达机制,才能有真实的媒体创作,换言之,建筑媒体的自体化,专业化也能引发市场关注的变化。

媒体传播,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媒”可“传”,而媒体活动的散播点,尤其是建筑媒体活动的散播,主要就依靠各类的展示空间。重要的是,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大加深其渗透,最终引发接受的成果,形成“沉淀”效应,从而才完成“传播――接受――回馈”的过程。

阿尔森纳馆(直译为军火库房)

阿尔森纳展馆是巴黎著名的当代城市建筑展示馆,从

1988年正式改建为建筑规划馆对公众开放,这是一座前生经历扮演了多项功能的建筑。19世纪中后期它由最初的皇家军火库重建成对外开放的私人画展收藏地,后又几经转手成为酒库和商业工作室,这奠定了其大小空间各得其所的建筑关系。

此馆收藏的最大特色便是汇集了巴黎19世纪至20世纪城市规划建筑发展的经典资料,但如果您想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聆听其演讲,甚至是与其讨论,这里更将是首选地点,也是一个免费的永久流场所。伯赞・巴克、让-努维尔、利帕斯金、保・安德鲁、库拉斯福斯特、安藤等各国建筑师都相继登场过。另外年度的建筑规划师酒会通常在这里举行,年度重要决策项目的展示也会在这里举行。进入演讲会场的条件是简单又多样的:(1)成为阿尔森展馆的常年邀请个体,比如相关事务所建筑机构和杂志评论记者,(2)各大建筑规划学院师生(票量也是有限的),(3)市民:根据讨论演讲会的性质发放邀请通知的数量和决定领取的场所。每一次举办重要的演讲,巴黎市政府同样会把一小部分的邀请票发至非专业领域中,而这个比例取决于演讲讨论主题的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尔森纳馆更像是一个专业活动场所,只有不多的展示资料是固定对外的,大多数空间是为了焦点的讨论。它并不是我们国内的规划博物馆,更不是固定展示的资料馆,70%的空间常年随着各类主题的转换而作出相应调整。这样,大量空间是灵活的,布置使用也是变换不羁的,资料库存通过预约而被查询使用。每一次大型展览就是一次专业的观察总结,实质是一种城市建筑现象的总结与讨论。我们举个关于大巴黎省新城建设展的例子,展览不仅大量介绍最新中标的项目,更把从上世纪初期就开始的相关设计资料有序地排列出来,比如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一个地块跨世纪的各类思考系列

了解不同时代环境下的设计,不同的项目策划,不同的甲方管理,不同建筑师的草图和他们就此一项目的阐述,这完全如同是一组论文的历史推演――文字的、图片的、影像记录,一应俱全。尤其是在这样场合,你会真正了解馆藏与当代展览的脉承,找到历史媒体记录的力量,在城市上建造城市的因果。在这类展览中,主办单位还会在展览布置上考虑不同时代材料及色彩的运用,引发对过往的慎思。值得一提的是,也不要忽略展馆的销书策略,许多与主题展览相关的人物及建筑书籍,以至于有些已被淡忘的却在展览后又列入了热销书。阿尔森纳馆每年的展览主题很有限,使得每次专题上演都附有高期待值。(这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展览方式很接近)

作为行内人士,不难察觉,阿尔森纳馆是完全立足于专业领域的,毫无疑问,任何在此馆登场过的青年建筑师、规划师都会把相关的日期与内容在自己的简历中醒目地注解出来。所有展览主题的选择都会是一种导向,而往往就是在这样一个活动面积不足1000m2的建筑内引得媒体聚焦于此。阿尔森纳馆并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建筑媒体活动地点,它也不是以鼓励拓展各类建筑现象为基础原则的。今天,阿尔森纳馆的季度展览本身就是其媒体书籍的源泉,再加上其丰富而多元化的资料管理经营和政府的支持,使它成为专业人士和作品交流的必经之地。

建筑艺术之家La Maison de I Architecture

称为“建筑之家”的这个有趣的场所,坐落于巴黎市的10区圣・马丁运河附近。它的前身是一座修女院,在废弃之后的长时间内对其功能的确定一直举棋不定。如今这座经过精心改建后的历史建筑展现着极其现代的节点与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了建筑师及相关学术或报告等专业活动中心。或许由于建筑之家的内部依然保留了小教堂的风格,也由于建筑师之家的创办原则,这里举办的演讲报告或展览的主题更加广泛而多样,更民间化。

建筑师之家除了是注册建筑师的注册中心之外,主要功能是出租给各类组织单位作活动用地,它与阿尔森纳馆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只是活动的载体,只属于专业会场性质,并没有专业性的象征,而后者属于机构类媒体平台,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者涉及的主题较广,形式随意多变,而阿尔森纳馆则更多充满了风雅之气。

建筑师之家曾经成功地举办过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不同机构通过租赁方式将这座建筑的声誉不断提高。2005年,这里就举办过如城市建筑遗产之城机构主办的“中国浙江建筑开发商同巴黎同仁的座谈”,法国城市规划杂志举办的“中国动态城市的观察”等内容的聚会。现在,建筑师之家已成为中、小型建筑界聚会和各类建筑规划协会讨论的一个主要场所。

城市建筑遗产之城Cite d’Architecture du Patrimoine

这是一个不能不提的法国著名官方机构,其中包含了培养专业保护遗产建筑国家建筑师的夏优学院和权威的法国建筑院两大支系,其最大特点就是受助于法国文化部的赞助,拥有几乎最完整的各历史阶段的建筑资料,并有强大的组织各类大型规划及建筑领域活动的能力。

建筑遗产之城(CDA&P)由三位建筑师创建于1937年,至今已成为建筑媒体功能最全面的机构。2005年底,遗产之城完成扩建工程,正式迁入巴黎16区的夏优宫中,面对埃菲尔铁塔。自此,法国纪念性建筑博物馆又重新向公众开放,夏优学院也更具备了对外展示的宣传空间。

建筑遗产之城近年来持续举办了数场规模极大的主题汇展,加上更新后完美的音响设施与丰富的建筑内部设计,造就了理想的多媒体演示与展示空间。同时,这也是一座完全免费向大众开放的超大型建筑规划资料信息库,吸引了无数职业的、边缘学科的人士,影响面非常广,甚至成为某些旅游者来巴黎的参观之地。

结语

第8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097-02

一、引言

2008年12月,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以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持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同版。2009年3月,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名原著也以全媒体方式全球同步首发,实现多渠道同步出版。目前,全媒体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界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界普遍关注的现象。全媒体出版是指以图书内容为基础,通过传统纸质图书、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数字图书馆等多渠道进行图书同步发行,将资源有效整合,覆盖到能覆盖的所有用户,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的目标。因此,市场推广作用是全媒体出版的题中应有之意,它不但将数字出版的本质更深刻准确地体现出来,而且创新了传统出版社和数字出版商合作的模式。全媒体出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信息内容的增多只是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并不会必然增强受众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反而使选择能力不断弱化。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其文化责任已成为一种必然。

1 信息整合分析

全媒体时代得益于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通信与网络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信息的爆炸与冗余。海量信息时代,编辑必须代表读者完成评价、证实、过滤、建构、呈现内容的任务;编辑对信息内容的鉴别、判断与优化选择就成了编辑存在的一个首要条件。全媒体时代的竞争依然是内容资源的竞争,但全媒体时代并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对信息的集约整合和挖掘。可以说,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市场控制能力,谁就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提高收集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就是要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收集、挖掘和处理信息,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者创作的情况、读者的阅读需求与购买动向、出版物市场的动态、学科发展的动向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这些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为制订选题计划提供支撑。

2 选题策划和内容开发

选题策划与设计工作是正式启动编辑工作的标志,是最能体现编辑工作创造性的环节,也是实现出版效益的关键。出版物生产与一般物质消费品生产不同的是,组成这一门类的单个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不确定性,编辑人员要以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热情的工作精神,积极主动地策划、设计准备投入生产的作品题目及基本内容。

做好内容的组织和开发工作,包括组建创作团队、作品内容审读以及作品内容加工等。首先,编辑人员应做好组建创作团队、物色合适的作者工作。编辑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专业性质和市场定位,培育、打造一支稳定的创作队伍,与之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协作关系。在组建创作队伍的同时,还要考虑作品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和深层次开发。其次,要做好作品内容的审读工作。作品内容审读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认真审读,对作品内容的质量和价值作出客观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出版。作品审读应坚持三审制度,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或同行专家)复审和总编辑(主编)终审。三审制度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的具体实施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不应该放弃。要保证和提高作品质量,对作品内容进行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工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史实数据、图片处理、引文核查、标点符号、配词配乐、录音合成、剪辑组接、视频画面、知识标引、组织链接等方面。作品内容加工需要根据介质形态、时效要求和读者定位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3 作品整体设计与样本检查

作品的整体设计是指结合已经确定内容的作品特征,从技术、艺术和工艺等方面对即将出版的出版物物质形态展开整体规划,并确定实施方案。对纸质出版物来说,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是整体设计的两大内容。就数字出版物而言,整体设计包括静态界面设计、动态界面设计、内部结构设计等。其总体要求是整体设计要能体现出版物的内涵、风格和气质,信息组织与视觉表现要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吸引力,达到作品形式与功能的完美均衡。与此同时,在完成了加工整理和整体设计的作品,在发往制作部门安排复制生产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经过检查整理,作品要达到“齐、清、定”的标准,才能发往制作部门。校对环节则是根据原稿校对校样,其目的就是提出疑问,订正差错,以确保出版物质量。全媒体出版应该探索实施能保证质量的校读制度。制作部门生产出样本后,编辑要进行样本检查,保证将合格出版物奉献给读者,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社会。

4 评介推广和信息反馈

评介推广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内容简介、评论、推荐、广告等方式,把出版物的内容、特点和价值介绍给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欲望,从而促进出版物的销售和效益的实现。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的发展,给评介工作注入了很多新内容,包括通过网络新闻、游戏、视频、博客、微博、百科、电子邮件、QQ群、论坛发帖等渠道推广出版物。信息反馈是指出版物发行之后在市场上、在读者中、在社会上产生怎样的反响,这方面信息的收集、了解和研究也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肯定性的评价需要接受,批评性的意见和建议更要吸收。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尤其要注意研究分析读者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的各种意见。

1 较强的分析和鉴别信息的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已经从单纯的信息服务变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需求编辑在海量信息的年代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全媒体出版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在当前信息奔涌的网络时代,紧张忙碌的受众需要一杯水,可面对的却是整个海洋。受众的目光会由于太多的信息而变得迷离,受众的思想会因为太多的声音而感到困惑。信息数量的增多只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并不会必然增强受众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反而使选择能力不断弱化,使受众有限的生命、精力同阅读、观看和倾听无限的信息聚集物之间的矛盾更为尖锐突出。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充分发挥主体选择的能动作用,对传播信息和社会文化进行优化选择和层层把关,对经手的随机无序的原生信息进行整序情况的创造性劳动,从无序到有序,从不确定到确定,从不规范到规范,把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化精品筛选出来加工整理以供传播出版,进而为受众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传播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编辑具备必须的职业素质。在专业知识方面,要真正做到学无止境,不仅要学习新闻传播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各项传播技术,并不断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同时,还要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此外,还需要时刻学习与新闻传播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思想上不能放松,这样在遴选新闻时才会做到遵循新闻规律,不会因为盲目追求击率而丧失新闻原则。

全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等多种媒体形态,这意味着按照不同媒体形态纵向划分编辑类型已经不适应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应该是网络立状的分工和合作,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编辑部门界线,整合人力资源,按照横向功能划分编辑类型,实现人员通用,促进业务的高效融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应该努力成为全媒体出版的导演型编辑,具备策划编辑的能力,不但要策划专题的内容,还要策划专题的表现形式,同步策划媒体类型及各种媒体的相互配合与互补,组织专题内容的无数据管理,策划专题多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技术力量与人力资源,或者借用各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力量完成策划项目,努力成为导演型编辑。

3 坚持以受众为本,注重文化选择的创新性

编辑主体在进行选择和信息把关时,要始终坚守“受众本位”、“内容为王”的基本理念,如果不考虑受众的意见反馈和传受双方的互动交流,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随意发挥,就会使编辑主体在进行信息选择时,因忽略受众的自身特点而具有盲目的主观设想性和超前预见性,难免会因缺乏理性的价值判断而曲解、偏离或违背受众原意。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化选择就失去了意义。此外,文化选择要体现连贯性和创新性。全媒体出版时代,各类信息层出不穷,时展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要求编辑不能故步自封,而要与时俱进,以独特的职业敏感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时、准确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把握社会所需要的信息,从社会生活的变动中发现新情况,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不断地运用新角度、新形式、新内容,为人类增添新的文化财富。

第9篇:多媒体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出版 编辑流程 文化责任

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使受众得到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还导致了人们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标准以及时空观念,更重要的是交互式的新媒体传播使受众不再满足单一形式的被动地寻求和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掌握和灵活的控制信息。①全媒体出版正是适应了当下这种媒体发展的趋势,满足读者多元的阅读需求,已成为了出版业界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界普遍关注的现象。全媒体出版是指以原版图书内容为基础,通过纸质图书、手机、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阅读器等多种渠道实现同步发行,将资源高效整合,覆盖尽可能多的受众,实现“一种内容、多样化载体、复合式出版”的目标。全媒体出版所导致的信息内容的增多,这仅仅是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并不会增强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相反还可能弱化受众的选择能力。所以,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其文化责任已成为一种必然。

1、信息整合

全媒体时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信息的爆炸与冗余。这就要求编辑必须代表读者完成对信息的评价、证实、过滤、建构、呈现内容的任务;对信息内容的鉴别、判断与优化是编辑存在的重要价值。全媒体时代的竞争是信息资源的竞争,但全媒体时代缺少的并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集约化整合和深层次挖掘。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提高收集与整合信息的能力,要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收集、挖掘和处理信息,内容上囊括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作者的作品情况、读者的阅读需求与购买意愿、出版市场的行业讯息、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等。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为选题计划的制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编辑还要充分地发挥主体选择的能动性,主动对社会文化和信息进行优化选择和有效把关,将编辑对信息的把关和文化选择渗透到每一个媒体传播行为和出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对经手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其从无序到有序,从模糊到准确,把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化精品筛选出来,去除糟粕,为受众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传播空间。在方式上要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细分,主要从受众的性别、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收入、心理需求和行为反应方式等几个方面考察。然后通过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的有机整合,形成一次采集,多重整合,多渠道的信息生产流程,②以更好的迎合市场和用户需求,力求给予用户最好的信息体验。

2、选题策划和内容开发

选题策划与设计工作是最能体现编辑工作创造性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出版效益的关键所在。出版物生产与其他物质消费品生产有区别的是,组成这一类的单一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能够敏锐的洞察市场变化与前景。

做好内容的组织和开发工作,包括组建创作团队、作品内容审读以及作品内容加工等。首先,编辑人员应根据产品专业性质和市场定位,培育、打造一支高效的“再创造”队伍,并与之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互动协作机制。其次,要做好作品内容的审读与审查。作品内容的审读与审查需要坚持与发扬三审制度,即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辑室主任或同行专家进行复审和主编最终审核。同时还要强调的是,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的三审制度具体实施形式和环节要与时俱进,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绝不迎合低级趣味。同时还要坚定信念,不要让编辑的地位与价值被现代科技淡化或取代。③

要保证作品高质量,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与修订。在传播内容上充分把握媒介不同表现形式的具体特征,文字方面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史实数据、引文核查、标点符号,同时还要兼顾图片处理和视频的配词配乐、录音合成、剪辑组接、视频画面以及互联网的组织链接等。在传播渠道上要充分考虑到“三网融合”趋势下手机、电视、互联网传播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兼容的特性,根据不同渠道的受众特点,内容形式要灵活多变。同时,全媒体的传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与内容开发时要围绕受众的诉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还要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

3、作品设计与样本审查

作品的设计是指结合作品的特点,从技术、工艺等方面对即将出版的产品展开整体规划与设计,并确定实施方案。对纸质媒介来说,外部设计和内文版式是整体设计的两大内容。对数字媒介而言,产品设计包括静态文字设计、动态声像设计和其他内结构设计等。其总体要求是整体设计要能体现出产品的风格、气质和内涵以及产品所面向的受众群体。信息的有效组织与视觉的表现力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使产品功能与所变现出来的形式达到均衡。与此同时,在完成对作品的加工设计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经过反复的严格筛查和修整,再发往制作部门进行复制生产。校审的环节则是根据原稿进行校对校样,其目的就是针对产品的各个细节提出疑问,修订差错,以确保产品质量。制作部门生产出产品的样本后,编辑还要进行对样本的最终核定,严禁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传媒市场。

4、产品推介和信息反馈

产品的评介推广也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编辑通过内容简介、评论、广告等方式,把出版物的核心内容、特点和品牌价值介绍给读者,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欲,从而促进产品效益的实现。随着手机、PC、PAD等新媒体终端的不断发展,给产品的推介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渠道与方式,包括通过新闻门户网站、推广视频、游戏植入、百科介绍、邮件群发、微电影、微博、BBS发帖等渠道推广出版物。信息反馈是指出版物发行之后在市场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反响,这方面信息的收集、整合、调查与研究也是编辑所必须要做的工作。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必须要重视研究和分析读者通过不同平台提出的各类意见。因为不同渠道的受众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有助于产品进一步的个性化推广。

1、较强的信息鉴别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编辑始终是代表社会进行文化选择的主体,编辑的文化选择特别容易形成普遍的社会舆论和文化氛围,成为人们探索和前行的坐标,在已有的主导文化背景和文化框架内对传播信息和文化产品进行理智的、自觉的、积极的探索和选择,并积极汲取传统的文化优势,从而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和条件。④

在“信息井喷式”的网络时代,受众会由于接触到过多的信息而变得茫然,受众的思想会因为听到过多的声音而感到迷惑。这就要求编辑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大编辑”的编辑理念。编辑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不仅要学习新闻与传播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社会学、舆论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外延学科。要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传播技术,例如音视频的剪辑、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并不断地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应用实践。此外,还需要时刻学习新闻传播与出版的相关规章制度,恪守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超越功利色彩,戒浮戒躁,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警惕。这样在遴选信息时才会做到遵循传媒规律,不会因为片面盲目地追求收视率或发行量而丧失基本的新闻传播原则。

全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涵盖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媒体等多种媒介形态,这意味着按照不同媒体形态纵向划分编辑类型已经不再适应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应该是网络立状的分工和合作,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编辑部门界线,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力结构,按照横向功能划分编辑类型与职责,促进编辑出版业务在高效融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效率。此外,还应该努力成为全媒体出版的导演型编辑,不但要策划专题的内容,还要根据不同媒体特性策划专题的表现形式及各种媒体的相互配合与补充。策划专题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技术力量与人力资源,或者借用各上游和下游媒介市场资源完成策划项目。

3、坚持以受众为本,创新文化选择

编辑在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把关时,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价值观念来任意发挥,判断信息的价值,而是始终要坚守“受众本位”、“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意见反馈和传受双方的互动交流。不能因缺乏理性的价值判断而曲解、偏离或违背受众的意愿,使文化选择失去其意义。同时,全媒体时代知识的迅速更新,要求编辑要具有独特的视角、强烈的职业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社会上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准确把握受众的各项需求,从社会生活的变动中发现最新的动态,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兴的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前沿的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当前的形势,不断地为文化和信息产业增添新的财富。

4、积极参与数字出版相关研究和市场分析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在编辑出版行业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家已在各个省区设立了数字出版试点基地和数字出版研究机构。有志于在全媒体领域先行的编辑应该积极参与到数字出版相关的市场与研究中,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数字出版技术,探讨为我所用的可能性与适应方法,积极踊跃的参加各种业界的学术交流活动,争取在数字出版的最新技术处于萌芽状态就抢占先机,率先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①陈姗姸,《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编辑活动的冲击与思考》,《编辑之友》,2008(3)

②王振蕙,《媒介融合语境下编辑流程重构与编辑流程再造》,《电视研究》2012(8)

③简姿亚,《影响当代传统媒体编辑人员把关的新因素》,《文史博览(理论)》2010(8)

④杨光宗,《文化缔构与编辑选择》, 《出版科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