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

第1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际一流;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由于在非竞争性领域存在的特殊性,其资产担负的社会功能相对突出,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企业存在资产管理薄弱,家底不清等问题,影响电力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推进。

一、重视不够,责任心差。部分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国有资产反正是国家的财产,存在着不够重视的思想,对国有资产放任自流,导致国有资产闲置、废弃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管理不力,监督不够。有些企业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制度较为粗放,对国有资本的使用、操作和规定没有详细的说明,不够细化。电力企业出去运作资产时,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不够,风险防范不到位,管理上的粗放又容易导致风险的增大。

三、企业创新,发展乏力。部分电力企业属80年代的老企业,存在人员多、管理落后、设备老化等现象,企业新鲜力量补充不足,创新能力匮乏。企业不能创新和发展,就难以实现有效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013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提出了加快接轨国际,率先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下面以该公司先进经验为例,介绍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全面推进并持续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2011 年以来,浙江省电力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在省公司系统内全面启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也即实现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 体系建设。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全面实施,该公司再造公司主要业务流程,重塑公司价值链条,实现组织架构与战略目标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人、财、物核心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充分发挥了集团化运作优势,加快实现了管理集中高效、资源集约共享、业务集成贯通的业务流程,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只有继续深化“三集五大” 建设,以不懈的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国际对标为举措,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才能推动公司从传统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电力监管内控制度体系

制度的健全是保证国有资金安全使用的有效手段,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证电力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运作行为。制度健全的前提是要建立国有资产专职管理机构,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各市局、县局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系,配备相应的财务、审计、监管人员,建立起一套“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的简明、实用、统一、规范的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启动资产管理平台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体系,使国有资产在领用、借用、使用、交接等过程中全程受控在控能控。健全国有资产的购置管理体系,企业需要购置资产时要事先写出申请,做出预算,并经财务、审计、经济等部门审核签批,层层把关。已购置的资产建立完善齐全的管理台帐,台帐准确反映存量和增量动态。建立统一的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建成省公司、市级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三级一体的集体企业监管制度体系,将集体企业的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融为一体,有效控制目标成本、规范经营行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资产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当资产风险达到预警界限时,及时发出预警报告,提醒管理层迅速做出反应。

三、开展清产核资等专项工作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核实资产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有利于企业对症下药、不断优化。下面以浙江省电力公司下属单位对集体企业开展的一次清产核资工作为例,阐述清产核资的重要性。为准备把握集体企业情况,进一步理顺资本纽带关系,该单位对下属集体企业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此次核查,查明了该集体企业的资产总额、集体从业人员情况、固定资产情况等,查明该公司所属项下共有房屋建筑物18项,其中7项无产权证明,2项有实物但无帐资产,所涉建筑面积共403.87平方米,评估价值总额为1,500,770.00元。通过此次清产核资工作,暴露出企业在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核查结果,给出该企业“建议该公司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固定资产和库存物资的清点盘查工作,加强合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积极整改”的管理建议。建议的提出将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的内部监管。通过此次核查,使该集体企业账账相符,确保了企业帐务的全面、准确和真实,厘清了各项资产的权属关系,全面核实了集体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四、不断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考核力度

为将资产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浙江省电力公司大胆引入考核机制,建立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机制,将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状况列入考核范围,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重点对经营决策、运营质量及收益分配等进行检查考核,检查结果与企业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促成企业领导重视资产监管工作。加强集体企业的考核监督力度,要求被考核单位制定企业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本单位集体资产运作情况,对单项投资在500万元至1000万的集体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并上报省公司备案;对单项投资在1000万以上的集体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报省公司审批;对单项集体产权处置达100万元及以上,出具意见并报省公司审批:规范管理本单位对外借款及担保等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开展与国际先进单位的对标和经验交流

要落实公司接轨国际的统一部署,树立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就要以国际上先进单位为标杆,主动开展对标。管理水平有没有提升,创一流是否有成效,最终都落实在指标上。该公司自明确 “创建国际一流”的战略目标后,在每月的月度司务例会上,将汇总的各专项指标数据与国际上先进的电力公司,如东京电力公司、英国国家电力公司的指标进行同步对比,从数据上开展分析和研判,查找原因和不足,深入分析指标背后的管理链条,研究解决弱项指标的专项提升,落实整改完善责任部门,建立指标提升常态机制,推动公司经营管理均衡发展。

第2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27-1

1 健全管理制度

镇集体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主要建立产权登记、资产经营、资产管理、资产招投标管理、资产审计等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管好集体资产。

2 资产实行招投标管理

集体资产的购建、承包、发包、租赁、出售、转让,集体资源性资产的拍卖都要实行招投标管理。一是具体项目:由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购建的水利、道路、排水沟、路灯、房产、建筑、绿化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附属设施的工程项目;由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兴建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公益设施等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由集体统一进行建设的楼房及附属设施;集体资产对外承包、租赁;集体沙场、湾塘等资源性资产拍卖;集体树木、专业承包地、机动地等资产出售、转让、发包。二是招投标程序:确定集体资产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计划;召开两委、党员会研究,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管区书记审核签字;镇农村集体资产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复;按批复意见组织实施。三是集体资产招投标管理的具体程序和要求按《夏庄镇村级集体资产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3 资金管理

要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收入档案。所实现收入全部按规定时间存入中心,实行双向管理。资金使用实行申请审批,严禁坐收坐支、以收抵支,经管站要加强票据管理,对库存现金实行备用金管理制度。

4 债权债务管理

对村民欠款和各种应收、应付款,要摸清底子,登记入簿,录入微机。严禁私自借出资金,对借出的资金要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及时回收。对各村的债权要积极组织回收,以用于新农村建设和化解集体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个别村因发展需要,需举债借款,要履行民主程序,报镇政府审批后方可进行。对已形成的死账、呆账,要经村民代表会、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报镇政府审批由经管站核准后,方可进行销账处理。

5 征占地补偿费管理

征占地补偿费属集体积累,应当用于发展生产和集体公益事业,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缴纳养老金保险、支付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征占地补偿费向村级拨付时,由财政所直接拨付经管站,经管站依据村列出的清单拨付各村账户。

6 在建工程管理

未完工的工程项目的各种费用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汇集,及时结算,工程进展过程中付款时要使用正式单据,严禁白条顶库、不记账、不结账。工程拨款一定按照合同约定、工程进度和预算拨付,严禁超预算拨款和私自追加拨款。

7 机动地管理

各村要对机动地的面积重新进行核实,逐块丈量,对机动地的名称、四至、长宽、面积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台账。对承包到期的机动地和不缴纳承包费的,村要收回重新进行发包,有大户承包土地的要履行招投标程序。村委会不得随意变更发包,否则造成的后果由村主要负责人承担。机动地承包经营权的招标、拍卖方案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向全体村民公开;承包租赁过程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禁暗箱操作。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达到规定限额的招投标项目要由镇招标办组织实施。机动地承包期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村委要与承包人签订规范的合同并由经管站审核鉴证,否则一律视为无效。

8 资源性资产管理

村集体资源开发方式和承包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审批。村集体资源实行承包经营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必须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经营者。招投标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由镇集体资产招投标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村集体资源的开发承包经营,要签订规范的合同,由镇经管站审核鉴证后,统一存档。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买卖、承包资源性资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取土、挖塘养鱼,擅自占有或使用各类集体资源。

9 房地产开发

鼓励有条件的村,进行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在改造和开发前必须向党委、政府提出申请,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集体资产招投标领导小组统一审核、批复,并办好相关手续。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必须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包括:统一招投标,统一签订合同,中心统一收、付款项,统一实行合同及有关档案管理。任何村不得私自开发。已经开发的经管站要进行专题审计,并按照集体资产招投标要求,补充、完善好招投标材料及合同档案并存档。

10 资产处置管理

集体资产的转让、变卖和报废方案,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照村级集体资产招投标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私自卖地、卖树和转让、变卖村集体资产。

参考文献:

[1] 黄凤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第3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重难点;问题;对策;云南景谷。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谷县农村集体资产逐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但部分地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善、营运能力差、流失等现象普遍存在[1]。农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透明度不高,低价承包、租赁、出让的问题突出,以权谋私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对此,景谷县、乡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将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1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县、乡农业农经工作人员开展的管理情况来看,全县大多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 ”监管比较支持 ,一致认为加强对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一是有利于摸清农村集体家底,增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二是可以明确集体资产产权,解决产权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三是可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有效资源,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提高“集体三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事中制约、事后审查,能有效地避免村干部在资金支出、资产处置和资源管理上的不规范行为,减少村干部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对农村的腐败问题从源头防治,起到保护村干部的作用;五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使群众看到明白账、明白事,心里放心,让村干部丢掉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干得放心;六是通过强化“三资”监管程序,完善监管措施使农村稳定工作关口前移、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和谐,促进农村的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提高村干部威信,促进农村长治久安。

2 景谷县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所谓农村集体“三资”,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资产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2-3]。根据县农经站的调查、统计数据,截至 2011 年 6 月底,全县 10个乡镇 132 个行政村 1 955 个村民小组集体“三资”现状是,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 37.87 万 hm2(含家庭经营承包面积 );集体总资产 3 920.93 万元,其中流动资产 900.78 万元,固定资产 3 020.15 万元。10 个乡镇 132 个村民委员会的资金和资产都纳入了乡镇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代管,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132 个村民委员会和大多数村民小组都开展了财务公开工作,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根据《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求,完善了相关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3 项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制度。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难点。

3.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点。

一是农村“三资”的清理工作。农村的“三资”清理是搞好农村“三资”管理的基础工作,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数量,如实填写调查表格、登记入账,把问题搞清搞实是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依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开展“三资”管理工作,设立服务大厅,配备业务人员及设备,组建现代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内部控制,特别是资金支出,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定期清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保障。

3.2 农村“三资”管理的难点。

一是村级债务界定认定问题。有的村债务时间长、成因较复杂,账目不清,特别是有些债务只有极个别村干部清楚,其真实性难以认定,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农村的不稳定,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所有,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等问题,产权界定较困难,还有的被部分村民无偿占有使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也是农村的热点问题,矛盾较为集中[3]。三是集体收入较多的村,村干部对实行农村集体“三资”乡镇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资源,不愿意乡镇统一委托管理。

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

部分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导致村级“三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人员、办公设施、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4.2 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乡镇经管部门人员缺少,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未落实,不能定岗定编,不能很好地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有的村只是由几个村干部决定,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管理上随意性大,缺乏民主监督。有的村干部处理村学校、办公室等集体资产,账务没有公开或公开的不彻底,群众有疑虑、有意见。部分村对资产、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存在无偿占用、低价承包、私自变卖、产权不清等现象。特别是个别村民长期无偿使用一些村集体的资源却无人管理的现象严重。

4.3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

村级经济运转困难,全县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村级经费不足,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展[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 ,对村级债务缺乏管理,部分村遗留的债务较大,由于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时间较长,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其真实性也难以界定。

4.4 有集体收入特别是集体收入较多的村对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有抵触情绪,不愿参加统一管理有集体收入及资产的村,在开展管理中发现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有的村干部认为村集体资产是自己创造的,对实行集体“三资”统一管理有抵触情绪,认为其程序繁琐,限制了自己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权和处置权。

5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成立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各乡镇自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全县 132 个村民委员会 1 955 个村民小组,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是对村干部权力的制约,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领导保证,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

5.2 制定方案,组建机构,配齐人员。

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县里与各乡镇都要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任务、工作目标、阶段划分、完成时限以及有关的政策界定做出明确的要求。各乡镇要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村集体“三资”全部纳入代管。为配合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探索成立招投标中心,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农村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增加透明度,提高群众知情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 每年开展 1 次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每年开展 1 次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使农民群众随时掌握“家底”。各乡镇在组织、人员到位的基础上,每年要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排查清理工作。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级事务监督员(包村干部)或村民理财小组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清理小组,有包村干部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

进行清理。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台账[5]。按照登记、核实、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复审、确认、上报的程序,由村清理小组成员及包村干部等分别签字后上报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审核确认,并做好移交代管的工作。清理清查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对遗留的债务问题,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由乡镇审计、财政、经管等部门审计确认,各项债务要本着“谁举债,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先急后缓,分类处理,积极予以化解。对账外的债务,有条件查清的审核无误后进行登账,一时无法认定的,在认定后进行补登。对资源的清查登记以目前由村集体占有和使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暂不统计)、产权清晰的为重点,对资源产权不清、有争议的可暂不登记,待产权明晰后,再进行补登。

5.4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监管规程。本着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管规程、流程,规范指导县、乡两级建立监察制度。二是强化民主理财。组织农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经常培训,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公开检查。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6]。

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形成“在监督下公开,在公开中监督;在指导下规范公开,在公开中加强指导”的良性态势,通过监督、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各项事务规范公开、及时公开、正常公开、重点公开。四是强化培训,加强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建设,落实、配强服务中心工作机构和人员,更好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五是严格执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6 参考文献。

[1] 黄云开 . 浅析农村集体 “ 三资 ” 监管问题与对策 [J]. 福建农业科技 ,2011(3):97-98.

[2] 赵春永。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六个关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16.

[3] 何满香。试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3):21-22.

[4] 安杰,黄星华 ,国效宁。我国农村集体资金筹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74-75.

第4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2-0014-02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也是农民最为关心的一项工作。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

1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1 管理主体不明确,民主管理监督不到位

从本质上讲,农村集体资产起源于农户的股金,由农民几十年劳动积累而成。其产权应归广大村民共同所有,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村民对其实行管理,是最直接、合法的管理主体。但部分基层干部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依靠上级行政机关或其他部门去管理和监督,使农村集体组织管理无形中处在一种行政干预之下。另外,长期分散的家庭经营也淡化了村民的集体观念和民主管理的意识,造成监管不到位。

1.2 产权不明,纠纷时有发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农民的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在农村中产权纠纷也时有发生。引发产权纠纷的主要原因:集体土地被征用后,原有附属集体资产处理不当,造成权属不清;原始投资无凭据或凭据不足,使其产权份额无法认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村、组和企业之间土地权属不清,界线不明;不少村集体资产承包时没有承包合同或在承包合同中没有资产标明,久而久之造成了资产的产权不清;一些乡镇平调村组集体财产而引发纠纷;一些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独断专行,贪污、挪用、挥霍、浪费集体资产,进而引发纠纷。

1.3 管理队伍素质差,队伍不稳定

当前农村财务人员是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中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基础较差,业务素质不强。出现了计账不及时,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凭证编制混乱,审批手续不全等问题;一些乡(镇)、村干部的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在集体资产管理中损公肥私,以农村集体资产随意抵押担保,甚至放人情债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会计队伍普遍存在更换频繁不稳定的现象,经常是村(社)领导一换,村(社)会计也跟着换。新上任会计业务生疏,得不到及时培训,不能按农村会计制度要求处理具体的会计事务。出现了集体资产存量不实,账目数据损失严重的现象。

1.4 管理监督制度存在缺陷

从管理制度方面看,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制度还不完善。尽管有些村制定了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但有章不循,使其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缺乏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上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集体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审计制度等制度不健全,出现了侵吞农村集体资产,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侵占、挪用、私分、挥霍浪费集体资产、非法用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担保、擅自占有、使用或毁坏各类集体资产,以及在发包、租赁、招投标过程中违规操作等行为,致使农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2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措施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关系到广大村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地位,切实履行职责

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合法主体。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理顺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乡镇应设立“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管理指导和监督,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代表社区内全体村民的意愿,发展各类集体经营项目,有效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同时要提高广大基层管理人员对集体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教育他们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乡镇要重点抓好村集体财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严、分配不公等问题,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村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2.2 界定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化解产权纠纷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进行清查,对集体资产所有权以及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的归属进行确认。明晰资产所有权,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对占有使用集体资产的单位农户或个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建立资产的台账,对属于农村集体的资产,在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科学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集体资产产权发生争议、纠纷的应该按照有关法律和法定的程序去解决,在争议、纠纷未解决之前,当事人不得损害、侵占集体资产。

2.3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是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保障。首先要加快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填补相关的法律空白,进一步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严厉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腐败现象,切实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一套运转正常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二是要建立集体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三是要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四是要建立审计制度;五是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六是要实行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完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2.4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稳定管理队伍

第5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市联社的发展情况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体经济要生存、要壮大,必须加强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集体资产安全运行,努力实现保值增值。本文结合实际,对加强市联社系统集体资产监管提出一些看法。

一、充分认识加强集体资产监管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集体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对促进市联社系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看,必需要加强监管。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要求,市联社系统坚持深化改革改制,使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有的集体企业吸纳职工入股,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有的吸收社会法人单位和个人资本,改制为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有的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设备,组建成中外合资企业;有的改制转职后,成为大的集团公司正在争取上市。这些改革改制,使集体经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经济利益多元化格局下,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不加强监管,集体资产不仅难以保值增值,而且还会发生隐性贬值和逐步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

2.从集体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看,必需要加强监管。市联社自1985年成立以来,资产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市联社“三代会”到2007年市联社“四代会”的10年间,总资产由26亿元扩大到88.5亿元;净资产由15.8亿元增加到57.8亿元。虽然企业数量从328户调整到142户,从业人员从6.2万调整到1.8万,但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增长155%、183%、787%、159%。2007年“四代会”以来,市联社系统的集体资产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全系统总资产118亿元,净资产47.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2.8亿元,利润总额5.4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33.3%、-17.6%、53.5%、46%、82% 。按照市联社“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5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上缴税金7~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9%~11%。集体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企业的业务范围、经营网点等大幅度扩张,有的扩张到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扩张到国外。点多线长,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容易发生损害集体资产的现象。因此,监管工作不能停滞不前,必须加大力度,适应需要。

3.从全面履行联社职能看,必需要加强监管。联社的职能是对集体企业和集体经济进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监督这一职能而言,通过加强监督,能够有效阻断侵吞集体资产等各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通过加强监督,能够减少和杜绝盲目投资等现象的发生,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通过加强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集体企业和集体资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它们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办事,生产优质产品,提高服务水平,自觉搞好环境保护,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通过加强监督,能够促使企业合理制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认真解决好劳资矛盾,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总之,监督的职能履行到位了,就能为其他职能的履行提供有利条件;监督的职能履行不到位,势必影响其他职能的履行。因此,我们一定要全面履行联社的职能,在履行其他职能的同时,不能放松监督职能。

4.从坚持反腐倡廉看,必需要加强监管。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联社系统,过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浪费集体资产的现象,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请客送礼等,一些职工群众有意见。党的十召开以后,党中央做出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根据市经信委党委的要求,市、区(县)联社都制定了贯彻落实的措施,强调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向基层单位转嫁负担;严禁奢侈浪费,严禁公款大吃大喝和公款旅游。强调领导干部要严格教育、从严要求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这些措施制定实施以后,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真正做到“抓铁有痕,踏石有印”,除了靠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以外,还要靠日常的监管,及时制止不符合规章制度事件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要及时处置,以儆效尤。

二、近几年市联社加强集体资产监管的

做法与问题

近几年来,市联社按照全国总社确定的“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的功能定位,深入调查研究,在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协调解困、扶助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及措施,促进了城镇集体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厘清责权。城镇集体企业资产名义上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现实中却存在产权不明――“你有我有,大家都没有”,无法真正体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由此还带来权责不清,企业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兴起。城镇集体企业的经营日益萎缩,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市联社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采取置换、转让等措施予以盘活;对有一定生存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引进外来资本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在改革中,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单一的集体资产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有经过改革的集体企业,有股份制合作企业和集体联营企业,也有集体与非公经济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租赁、承包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建构,各级联社和企业普遍组建了理事(董事)会和监事会等,不同范围的集体资产所有者组建了资产管理部门。各级联社和企业向投资企业派出董事、监事,实行全程跟踪。每年将集体资产运行情况向理事(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做到集体资产运作到哪里,资产所有者的人员监管到哪里。

2.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在企业投资主体和资产结构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搞好集体资产监管,确保资产所有者权益,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市联社按照国务院《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从制度着手,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一是建立健全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所有者权益制度等,从制度上明确产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建立健全联社和企业资产授权经营和投资回报机制,努力使集体资产投资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有更高的回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制定城镇工业集体资产投资管理规定、三重一大事项规定、财务预决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等一系列运行制度,做到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决策;四是对区(县)联社开展年度工作业绩评价,对联社全资和控股企业每年签订的经济责任书进行经济审计和对经营者进行考核奖惩;五是对侵犯集体资产的行为,通过法律等途径进行维权,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

3.盯住存量,管好增量。加强监管的目的是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论是存量资产,还是增量资产,都要分别加强监管。 对存量资产首先是保证不流失,特别是在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置换转让过程中,集体存量资产不能随意低估、贱卖,集体企业不能轻易解体成为私人企业。其次是开发和盘活,促使其增值。对增量资产首先在利润分成、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监管,防止产生新的流失、浪费和侵吞等现象。最后是促使其快速增长,蛋糕越做越大。通过盯住存量,管好增量,市联社系统的集体资产不仅没有流失,还大大增强了发展能力,实现了保值增值。尤其是近几年,市、区(县)联社抓住上海高速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积极参与当地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大力发展房产、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嘉定区联社每年投资几千万元,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商贸旅游项目、大学生实验园区、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2012年区联社净资产比2007年翻了一番。

市联社虽然在集体资产监管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似乎成为了“弱势群体”,它既没有国有经济实力足,也没有私营经济活力足。以工业总产值为例,集体经济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据《2012年上海经济年鉴》统计,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87.44亿,其中集体经济243.19亿,占比0.76%,而在2000年占比6.63%,2005年占比1.82%,2010年占比0.86%,集体经济占比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经营管理者受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认为集体所有制经济已经落伍,只能让其自生自灭,因此不去主动加强监管。

二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投入、轻监管的现象,影响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管。这几年,联社系统的企业普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企业普遍加大投入力度,注重项目开发和产业转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领导人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抓投入、抓开发上,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资产的监管。有的甚至认为,项目开发是硬任务,可以体现工作业绩和水平,一定要着力抓好;资产监管工作抓得紧不紧,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反映不出工作业绩,因此有意无意地放松了监管。

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管。首先,从检查考核来看,设立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奖励的力度都是围绕着经营业绩来进行,包括产值、利润的增长幅度,新项目的开发、科技投入等,基本不涉及资产的监管工作。其次,从机构设置来看,主抓集体资产监管的监事会在区(县)联社中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监事会的如何真正发挥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后,缺乏精于监管的人才。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急需各种人才,特别是深谙市场竞争技能,又熟悉集体经济特性的领军人物。目前,联社系统的人才总体偏少,受各种条件限制,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难度都比较大,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市联社系统

集体资产监管的设想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市联社系统集体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对于日益庞大的集体资产搞好监管,防止流失并促进其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市和区县两级联社不可忽视的、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

1.从新的角度审视城镇集体经济,提高对集体资产监管的自觉性。集体经济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如果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框框来衡量,目前城镇集体经济的体量在缩小,集体经济的社会作用似乎在减弱。但如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标准来重新审视,城镇集体经济不是在逐渐消亡,而是仍然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一是集体经济占比下降,但绝对额大幅度增加,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市联社系统这几年发展情况看,原先传统意义上的“纯”的集体企业消失了,全额控股的企业少了,集体资产在企业中占的比例相对下降了,但是从集体资产的绝对值来看,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具体数据在本文第一部分已提及)。

二是集体经济的产权形式多样化,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市联社系统的集体经济已经逐步成为新型的集体经济。具体表现为: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成为了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产权不清、经营不活、分配不灵”等弊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集体经济的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从传统手工业、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市联社系统的集体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创新转型,淘汰了一批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企业。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实行品牌战略,多个品牌成为行业龙头品牌,有的进入航天等尖端领域;开拓房地产、工业园区租赁服务和小额贷款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四是在增加就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市联社系统目前有在职职工1.8万余人,每年新增工作岗位200多个。此外,全系统有离退休职工、托管人员5~6万人,因改制等原因积累的矛盾比较多,每逢政策调整,涉及的个人利益也必须及时调整,每年用在这方面的费用达9000多万元,全系统配备了150多人从事维稳工作。 2012年尽管经济形势严峻,但是全系统就业岗位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上升10%以上。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集体经济经过改革和创新,已经逐步成为新型的集体经济,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且继续承担着社会责任。可以预见,今后集体经济还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进一步增强对集体资产监管的自觉性,促进其发展。

2.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集体资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先夯实基础性工作。

一是清产核资,搞清家底。清产核资就是对集体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摸清集体资产的“家底”,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前几年,市联社系统许多企业曾经开展过清产核资,界定集体资产的产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资产的规模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开展清产核资,摸清当前集体资产的家底。从联社系统看,要重点开展四查:一查资金,是否存在多支少收,借支挪用、白条抵库等现象,分清责任,分类处理;二查资产,对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应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评估,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三查合同,查清合同的承包金额、期限、履约情况,对有悖法律法规或显失公允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变动调整;四查债权债务,摸清债权债务的实际情形。通过清产核资,为今后的集体资产监管打好基础。

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健全统计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加强资产日常监管的主要途径。但目前联社系统许多集体企业的财务管理亟待解决以下问题:财务组织结构及财务人员的配备不够科学合理,管理观念及方法落后,财务信息分析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及业绩考核都存在问题,预测、控制、分析等工作未能到位,资金的利用也欠合理。因此要花大力气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资产监管的有效进行。同时还要完善城镇集体经济的统计体系和制度,对涉及的企业数、人员数、资产数,按照不同的时段,进行快速全面的反映、分析和比较,为加强集体资产监管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集体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联社系统的企业存在多种隶属关系、多种产权形式,市、区联社要根据这种现实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首先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监管规章制度;其次是抓典型抓示范,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向系统内的各类企业作示范推广;最后是检查落实监管制度执行情况,针对有些企业执行监管制度缺乏力度,存在着把制度挂在墙上、留在纸上、说在嘴上,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的现象,督促企业通过自查,年终考核检查、评比奖惩等方法促进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四是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班子,落实监管责任人员。监事会是经济体内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监督机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大部分集体资产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各级联社作为出资人和管理者,如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如何整肃财务纪律、严密内部控制,都必须由监事会来监督实施。目前,各级联社及企业的监事会班子还不够健全,监事会作用发挥还没有全部到位。有些企业的监事会成员和理事会成员相互兼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混淆了两个班子的职能。有些企业监事会照顾性地安排即将退休的人员担任,缺乏实施监督的专业人才。为了从组织上保证监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监事会,应建而未建的,要指导他们全部建立;对已经建立监事会的,要帮助他们明确监管的职能定位,学习监事会的工作理论和政策法规知识,提高监事队伍工作水平。针对目前监事会存在的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要着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一批懂得会计核算、懂得财务审计、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工作责任心强的中青年人才充实到监事会中。

3.明确重点监管的内容,增强对集体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集体资产监管工作面广量大,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联社系统看,除了重点抓好财务核算审计监管外,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企业产权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的监管。集体企业产权改制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根据以往的教训,在改制过程中极易发生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有的甚至把几十年积累的家底毁于一旦,因此特别要加强监管。要通过调查研究,对改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监督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对改制企业存量资产的价值评估进行核实;要对改制后集体资产所占的份额和预期收益等是否能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进行监管。

二是抓好企业领导的业绩考核和离任审计。企业领导对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主要责任,为了防止在企业领导中出现冲动投资、盲目担保、铺张浪费、违法乱纪等现象给集体资产带来损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管。日常的监管结合业绩考核来进行,主要由上级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考核,听取本企业监事会和职工的意见,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企业领导离任时要依法进行离任审计。

第6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只有集体实力增强了,化解债务才有经济基础。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不是为了管死它,而是为了更好地用好用活。

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管理办法,就是好办法。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这方面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年各地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采取了许多措施,见到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这方面问题还比较多,农民群众还不满意。有些地方混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随意向集体和农民伸手,有些地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还有不少地方胡支乱花严重,村级债务累累。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问题,是如何更好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保护农村生产力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显得更加紧迫。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靠老办法不行,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机制。

一是要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定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党的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只有围绕发展做文章,为发展做贡献,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才有前途。目前,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少都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有些问题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如化解乡村两级债务,清理是必要的,但只有集体实力增强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化解债务才有经济基础。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不是为了管死它,而是为了更好地用好用活,实现其不断增值,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所以衡量这方面工作的好坏,主要看是否通过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管理办法,就是好办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是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是要适应农村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是同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紧密联系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已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从资产规模、产权构成、运作模式到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多种形式联合与合作的出现,更加丰富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工作对象和内容。应当适应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变化,调整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把注意力从集体资产的物质形态管理转到价值形态管理,从资产管理转到资本运营的轨道上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第7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发展和管理是协同并进的过程,对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来说也是这样,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加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在管理上加强维护,不能只是重视发展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第一,没有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监管机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发展进程中,一些基层的政府和党委把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引进投资和大力发展经济上,而对于集体“三资”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样一来,一些农村的“三资”管理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队伍的落后,集体“三资”的产权以及监管的责任变得模糊,也就造成了一部分的资产和资源被闲置下来或者是受到长期的侵占。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党委和政府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的处理也相对随意,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从而有效地开展资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的缺失,甚至出现了无人管也无人问的现象。

第二,集体资产开始逐渐地流失。农村的集体“三资”问题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监管,以及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这就造成了对集体“三资”的约束不够,进而出现了相关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及时地进行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对于监护和管理来说更是十分松懈。一些资产或者是资源不入账、人情发包、低价发包时有发生。

第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集体经济发展前景都不太好,发展的速度也相对缓慢,甚至有一些地区的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这样一来,就有一些村会把相应的集体资产进行变卖,从而投资于其他的一些收益相对较好的产业。与此同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投资的一些企业发展监管也不到位,进而出现企业倒闭之后,相关的资产难以收回。

第四,资产管理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进而造成了资产管理的腐败现象。在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上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来进行约束,通常会有一些村出让了相关的集体资产,但是对于集体资产出让的收益却没有及时入账,从而造成集体经济的流失。

第五,维稳压力相对加大。由于集体“三资”管理的松懈和其他的一些腐败问题,进而也就导致了群众的不满,因为其管理的不够公开和透明,甚至是对集体资产进行随意的处理和变卖,这样一来也就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出现大量的上访和举报,这些情况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以上我们对于当前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也发现了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相关领导管理部门也要重视起来,全面规范和整顿当前农村集体“三资”,力求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和完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第一,加强全面监管和治理。一方面,农村的集体“三资”管理要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具体的规章条例,另一方面,就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开展对集体“三资”的各项管理。对此,相关的党委和政府要重视起来,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进行管理。如对于一些长期拖欠村组承包款的企业,我们要开展严格的清查和管理,收回相关的款项,对于一些违规和违纪的现象要严厉的进行查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集体“三资”的委托,寻求专业的的人或者是机构进行专项管理,明确相关的责任产权和职责。

第二,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针对长期以来“三资”管理不规范和不科学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管理,不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清查制度,同时也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核查和管理,在资产的处理上、转让承包、租赁等方方面面加强监管,同时做好相关账目的核对和对账单资金的审查,出现违规的要严格惩处。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特别是在对集体“三资”的产权上、责任上以及监管上出台详细而明确的权责规定,严重杜绝违法和的现象,实现科学的监督和有效的制约。

第三,对于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来说,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为中心的。所以,我们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进而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当中,以此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就要开展各项管理和规划,既要做好“三资”的运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进行各项投资和建设,盘活闲置资产,把相关的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起来。如一些村镇就会把一些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在确定相关产权和责任之后,进行变卖或出租。

参考文献:

1.张亚平,凌志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8).

第8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调研的通知》和《安徽省财政厅、监察厅、农业委员会、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县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调研,自查工作进展顺利。

1 基本情况

全县10个乡镇129个行政村资金资产3411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142.6万元,集体投资419.44万元,固定资产31149.31万元,农业资产399.81万元。资源性资产:集体性土地2.5058万亩,林木5.1867万亩,山岭5.0119万亩,园地0.0468万亩,荒地0.3625万亩,滩涂1.7938万亩,水面5.6992万亩。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渠道,使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2013年底全县12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10-50万元的村4个,5-10万元的村16个,1-5万元的村34个,占总村数的42%,当年无收入的村75个,占总村数的58%。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摆在全县干群面前的首要课题,要想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先提高对村级集体债务问题的科学认识,准确界定债务属于存量债务还是增量债务,对存量债务要严格区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村级债务进行化解,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发展负担。

2 主要做法

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村的成功做法,我们认为我县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篇文章。

2.1 选好“头雁”,配强班子,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抓好抓实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以及下派任职、跨村任职等多种办法,全县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会管理,基础好、威信高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二是,不断提高村级干部能力素质。通过“菜单”点学、专家讲座、集中办班等多种途径和办法,集中对村级党员干部进行引资上项、企业管理、市场经济等方面内容的专项培训。

2.2 做好因地制宜发展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从最容易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入手,掌握各类经济资源潜力,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探索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情,按照经济实力强村、经济特色村、经济“空壳”村等不同类别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创新出了三个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开发型模式。立足村级集体资源优势,组织引导村级组织用好、用活集体现有资源。如望马楼村正在对已停产的窑厂申请转型生产免烧砖,年产量预计达到7000万块。二是,股份合作型模式。针对村级集体资金匮乏的实际,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以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合股经营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双增收。如望马楼村与亳州一企业合股形成药材基地40亩、苗圃20亩。三是,项目带动型模式。注重发挥项目建设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村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土地复耕的办法,提高农村土地收益率。

2.3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根据各村之间地域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抓重点、攻难点”的办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一是,规范集体资源出让承包管理。当前,集体土地、山场、水面等出让承包仍是我县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以往在集体资源承包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混乱、合同手续不规范,致使集体收入流失问题,我县对各乡村集体土地、山场等资源重新进行全面核实,确定权属关系,对发包形式、合同文本做出统一规定,对各种资源承包价格进行重新确定,对承包期限按《土地承包法》执行,并制定增长比例,对全县承包费用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查,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土地承包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的现象,逐步使我县集体土地、山场、水面等承包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二是,积极提供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乡村充分依托各地地缘、资源等优势,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协调小额贷款、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鼓励外出返乡能人、种养殖大户等带头兴办创办资源开发型、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股份合作型等村办企业和富民增收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加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三是,注重发挥干部包村联户的帮建作用。对一些自然条件差、长期经济落后的后进村,县、乡两级都采取了“领导联、单位包、干部挂”等办法,积极为集体经济发展“开绿灯”、“架金桥”。

2.4 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三资”始终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农村工作的焦点,为加强“三资”管理,堵塞流失漏洞,实现保值增值,全县普遍推行“123”监管模式,切实保证了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一是,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乡镇财政分局为依托,成立了以乡镇长为主任,纪检、农业、司法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责对集体“三资”台帐的保管和调整;组织人员对村集体“三资”进行核实、评估、作价等。二是,健全两套工作流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金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两个监管工作流程,保证村集体收入及时足额收缴,纳入“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统管资金账户,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做到民主、科学、公正。三是,实行三种管理方式。通过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三种管理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委托服务。到2012末全县129个村普遍推行了“三资”模式,实现了“三资”管理规范化,保证了乡村干部清正廉洁,有效维护了集体和群众利益,堵塞了各种漏洞,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2.5 做好优化环境扶持发展的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县积极从资金扶助,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发挥各部门工作人员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各级领导每人都联系一个欠发达村,帮助出思路、找项目、跑市场、谋求村级经济发展良策。

3 存在问题

3.1 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

我县农村集体“三资”在登记管理上,资金、资产相对好一些,而土地尤其是“四荒”地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造成“三资”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3.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不规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少数干部不廉洁。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假公济私,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乱发福利等;有的村干部自己开票收款、长期不报账,导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村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3.3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干部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3.4 合同签订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3.5 集体利益缺乏保障

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捞取好处费;个别村干部在集体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村“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3.6 财务公开欠规范

我县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还有些村由于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3.7 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有的村财会人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其他村干部还束手无策。

3.8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乡镇农经机构管理职能之一。1992年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我县各乡镇农经站已撤销,由于机构的调整,现在各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委托乡镇财政分局代为管理,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此外,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使一些农经人员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农经机构撤销、农经职能淡化、农经人员边缘化,是导致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对策及建议

4.1 理顺工作关系,明确部门职责

必须理顺农村三资管理的主体部门,明确工作职责,才能坚持不懈地搞好委托工作,确保农村三资的规范管理,真正把一村一账户落实到位。

4.2 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工作培训

建议恢复乡镇农经站,通过考试、考查考核,公开招聘补充一些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和现代管理业务精通的农经管理人员,优化人员结构,落实人员编制,保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水平。并且,中央、省要每年预算拨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专项建设和培训经费,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3 规范三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学习,建立各项制度。重点是规范资金核算,实行一村一账户,加强票据管理,坚持民主理财,公开招投标,规范审批程序,正确进行资产科目的记账核算,认真进行资源登记,加强监督落实。

4.4 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在落实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的同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暂行办法》和《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其性质、模式、工作流程、监督、责任和处罚等规定,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4.5 摸清底子,健全台账

结合新一届村级换届,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进行再次核对,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并将数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滚动管理。

4.6 严明纪律,严肃查处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OL/R].http:///,1995,12,31.

第9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由于农村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式逐渐显现,农村集体存量资产,特别是货币资产的存量日益增长,还有就是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的途径不断增多。这些都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所涉及的,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紧密,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焦点与关键点。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很多乡镇对“三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现金、开支权限、审批等都可以按照相应的制度来实行。不过在资源、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未能得到全方位的建立、存在漏洞,最终造成了管理方面的不完善。虽然有些乡镇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相关制度并未对资产和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规范,亦或是仅仅涉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其内部的制度依然存在很多漏洞。还有就是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村干部为了提高自己对“三资”的统一快速的管理能力,通常会删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步骤。有些乡镇的干部通过这种途径制造假账、对村内总资产及固定收入进行隐瞒,形成了自用自批的模式,直接绕开了村会计。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工作经费不足

首先是管理工作力量薄弱,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人员一般属于事业编制,无具体的行政职能,受机构改革的冲击,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不对口,文化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量不足,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如果在聘用相关管理人员的时候,给的工资比较低,这样就很难招收到业务水平高,人品素质好的工作人员。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监督方面做得不到位

首先是农民群众的监督不力,由于现在的农村经营现状,都是独立经营,集体观念淡薄,绝大部分村民都忙于生计,很少关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其次就是村干部的内部人员监督不力。造成一些村干部一人独大,一些事情不去开会,直接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出决断,以及村内逐渐形成的利益网络,造成村干部之间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去监督。还有就是具体的乡镇党委、政府对其相应的村内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大,造成一些工作人员无力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务。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所制定的合同不规范

首先是合同的签订不够规范,有些签订合同的人员由于对合同的形式以及所要填写的内容不清楚,造成合同基本要素不够清楚,条款不够明晰,对其权力以及相应的义务规定不够清楚、不够平等、不够全面。其次是有些村干部违规发包,更有甚者暗箱操作,乡镇干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直接把工程发包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根本不按照民主程序去招标投标。还有就是个别干部,合同签订后不按照具体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性比较大,更有甚者还存在着口头合同,甩手合同。有些村在处理集体资产时,擅自变更集体之前的决定,私自延长合同具体的包期,对重要的合同也不整理归档,等出现了重大事故之后,很难去追究法律责任,最终还是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总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一任任乡镇领导走过,都未能解决,也许再过几任之后还是这样,农民的利益还得不到解决,农民的权利还得不到维护,在此提一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是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制定严密的“三资”审核制度,明确具体的财务审计机构,让乡镇的具体的支出与开支都能有所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便于以后的监督。其次是完善资金盘查制度,定期检查村中报账员那里的资金状况,防范村中领导挪用或者贪污。最后是完善“三资”的清理制度,定期组织村中各干部以及群众代表对村中集体“三资”的账面情况,进行逐一的核对。

(二)提高领导的认识,加强干部的教育

首先是提高领导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提高领导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法律法规的培训等各方面基本知识的教育。增强其执行各项法律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三)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经费的支出比例

特别是在聘请相关工作人员方面,只有给予相应客观的回报,才能聘请到合格的,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他们才会全心全意,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其分内的工作。加强农村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青年才俊,大学生村官等,加大对这些未来的管理人员的扶持力度,以及资金支持。

(四)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的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三资”管理的过程更加透明。推进村级财务定期审理工作,重点针对村级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土地征用补偿费,村内工程建设项目,“三资”管理及村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力度。这样加大审计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严肃整理村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五)严肃财经纪律,加大查处力度

纪检、财务、农业、等职能部门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加大力度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擅自挪用和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的案件,还有就是村中的集体资产,集体资源和集体财务等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通过查处,来逐渐教育广大基层干部去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纪法规,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时效性,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强化监督,一步步地形成一个产权清晰化,权责明确化、管理民主化、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以此来促进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农业的不断强大。

参考文献:

[1]黄贵华.如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J].农村财务会计,2009(10).

[2]孟晓陶.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