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描写校园的作文精选(九篇)

描写校园的作文

第1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老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其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且别具韵味。那绵亘蜿蜒的万里长城,那辽阔无垠的青藏高原,那宏伟秀丽、恩泽后世的都江堰,那古朴幽静、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哪一处美景不令人陶醉?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与作者做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这次习作,就让我们运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校园的一处景物,把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介绍给别人,好吗?

小丫:好啊!我们的校园可美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我都很熟悉,我早就想把它们写下来了。

毛豆:我们的校园真可爱,这里的景物可多了,教学楼、图书馆、操场、花圃……这么多的景物,还真不知道写哪一处好呢。

老师:是啊,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值得写的景物实在很多。通过课前的观察,你们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小丫:我觉得校园里的小花园最可爱。迈着轻快的步伐,我们走进鸟语花香的小花园,一阵桂花的芳香扑鼻而来,桂花树的枝头长满了黄灿灿的桂花,像满天璀璨的星星;围栏旁长满了错落有致的松树,好像在欢迎我们呢!葱翠茂密的竹林里,不时传来鸟鸣声;树林里,蝈蝈们在欢快地叫着。

毛豆:我觉得校园里的棕榈树最可爱。你看它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高大雄伟的巨人,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壮丽。我抬头默默地仰视,它的枝叶仿佛伸进了湛蓝的天空,它的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擎天柱,没有花儿那样艳丽的外表,可是它正直、伟岸;没有果树那么硕果累累,但它坚强、勇敢。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它的树干总是那么挺拔,叶子总是那么葱翠。它,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它不断给我们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小丫:对,我们学校的竹园也很漂亮。你看,竹园里的竹子一根根傲然挺立、翠滴。每当一阵清风吹来,竹子的清香迎面扑鼻,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林子的中前方,还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陶行知爷爷题写的“行”字。这块竹林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秀丽。

老师:说得好!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流连忘返。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要写的景物,那该怎样把这处景物介绍给别人呢?

毛豆:我觉得描写一处地方,主要是要将这处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来。

老师:是的,校园的景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怎样才能抓住所要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呢?

小丫:每种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首先要进行仔细地观察,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就能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老师:说得对,观察是写好景物的前提。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样所写的景物才会有鲜活的色彩,富有生趣。可是,有些地方的景物很多,我们在构思的时候,怎样才能让文章条理分明呢?

第2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一、开门见山型

开门见山式开头。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为了凑字数,开头写得特别长。比如,在写命题作文《校园一角》时,有的学生先介绍了学生学校的位置,又写了我家与学校的距离,接着写了学校的老师与同学,最后才写出我喜欢的校园的某一角落,这样的开头实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开头入题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同样写《校园一角》,有的学生的开头写成校园一角在操场的西边,那儿有…这样的开头似是开门见山,却缺少必要的铺垫,写到下边就无话可说了。因此,一定要选一个恰到好处的入题点,既能开门见山,直接或间接入题,又不能入题过急,给人一种形式紧迫的感觉。

其次,使用开门见山为开头也应该注意的几点:1.写作前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提炼出要写的中心思想。2.开头要非常精炼,激起人的阅读欲望。

二、非开门见山型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三、描写开头法

描写开头法,既可以是景物描写,也可以是人物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能烘托气氛,渲染感情,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影像。

夜色凝重,如腐烂的尸体身上流出来暗黑冰凉的血,蜿蜒覆盖了天与地,月亮孤零零的盘旋在学校上空,光线暗淡,仿佛女人眼角的怨泪,高大的建筑物被黑暗模糊掉棱角,树木和泥土的皮肤开始溃烂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雷鸣电闪,描绘着身不由己的宿命,让整个夜晚土奔瓦解,景物在一瞬间苍白,又迅速黑暗,哭泣的鬼影无路可逃……

以上就是一段关于恐怖气氛的描写,第一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恐怖气氛把人的神经绷得紧紧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人物描写中,我们一般用到,外貌描写式开头。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肖像刻画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同样给人一个清晰地映像。

四、心理描写式开头

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第一次看到自已的文章变成铅字被刊登在报纸上,第一次握着凭着自已的本事挣来的稿费,激动、骄傲、自信等等一切幸福的感觉一涌而来。我真了不起,同学们一定会羡慕我,我要好好地祝贺祝贺自已。

在自己思想的转化上可以用到这样的开头,更容易表现真实的自我,让大家明白你的心理活动,比如说老师教你打扫卫生,你就可以以这样的形式为开头,我来做个示范,这样会多很多的趣味性,

五、借物式开头

这种开头与以上几种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归入以上的类型,但由于这种开头写起来形式多样,容易找出恰当的入题口,所以把它单列开来介绍。它主要有借物和借声两种类型。

第3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总评:本文按照四季变换顺序,突出了对校园的热爱。文中描写对象的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的关系十分分明,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外向里,或由上到下,运用定点观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描述的很清楚。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于景物之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全文生动活泼,这些都说明作者是个热爱生活并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孩子。最可惜的是描写冬日的校园时偏离了题眼。不足之处见文中标示。

点评人:我是雨欣(小学高级教师)

我的校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丽。 (开头应先给四季的校园景色作个概括。)

第4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老师: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如今,春天已悄悄地来临,春姑娘正用她的巧手,打扮着迷人的春天:小草绿了,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哇!这次习作,就让我们运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校园的一处景物,把我们的校园介绍给别人,好吗?

小丫:好呀!我们的校园可美啦,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我早就想把它们写下来了。

毛豆:我们的校园真可爱,它虽然不算很大,但花草树木遍布,在群山的映衬下,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花草繁茂;秋天,飘香;冬天,松青霜白,真是如诗如画。

老师:是啊,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值得写的景物实在很多。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观察了,你们都发现了些什么呢?

小丫:我发现春天刚到,小草便破土而出,给校园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仔细看,它们嫩嫩的、毛茸茸的,十分喜人!特别是那光秃秃的柳树上也吐出了新枝嫩芽,那嫩芽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珍珠,翠亮翠亮的。一阵风吹来,那垂下的柳条在春风中轻轻地摇动,柔软如丝,好像在向人们招手。几只春燕自由自在地从校园上空飞过,一群小鸟儿在树丛中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毛豆:我发现校园的小花坛里,花儿也耐不住寂寞了,争先恐后地开放起来,红的艳,白的娇,黄的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每天早上,小草、小花上都会有一颗颗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这些露珠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大珍珠。太阳公公刚出来不久,小蜜蜂、小蝴蝶们便成群结队地来这里采蜜、嬉戏,久久不愿离去,我想它们应该也被这小花坛里的美景陶醉了。

老师:说得好!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流连忘返,那我们该把哪些景物介绍给别人呢?

小丫:我觉得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或者印象最深的,特别是那些给我们带来美感的景物来写。只有选择了这些景物,我们描写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文章才会生动。

老师:选好了要写的景物,我们该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让人如临其境呢?

毛豆:我想,不同的景物总有不同的特点,要写好校园的一处景物,就要抓住它独有的特色写,从大小、形状、色彩,甚至动态、静态等几个方面,逐一细致地描写。对眼前的景物要细致看,不但看外观,还要看内部,不但看表面,还要看深处,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才能抓住特征,然后再动笔进行描述,展现它的全貌,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引人入胜。

小丫:还有,写景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比如,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观察,远观到了什么,近看到了什么,高处看到了什么,低处又看到了什么,然后按照观察顺序写,才能给人以清晰的“图像”。

老师:是呀!特别是写景的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样别人读了才能更加清楚明白。当然写作顺序有很多种,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或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等等,都是可以的。

小丫:也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

老师:说得对,那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才能更让人感同身受呢?

毛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把自己对景物的情感倾注在字里行间,用积极的思想去感染读者。

老师: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能使文章妙趣横生。那如果我们不写校园里的景物,还可以写什么呢?

第5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一、抓住特点,突出校园环境美如画

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团结友爱和亲密无间的,各民族的学生更是幸福快乐的。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生动地描写了边疆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五突出”的特点来展现校园的环境美如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词语与语言进行欣赏、品味,让学生充分感悟各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1.巧用排比,突出校外环境美。文章第1自然段巧用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的排比句描写边疆民族小学的环境美,突出了学生爱祖国、爱国旗,尊敬老师,懂礼貌,认真读书的好品德,弘扬了民族大团结的新风尚。2.欢乐、祥和,突出民族团结的新风尚。民族小学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在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认真读书,尽情地玩耍,彰显了各民族之间充满欢乐与祥和氛围的新风尚。3.安静环境,突出勤奋好学的美德。课文巧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动物(鸟儿、猴子)、昆虫(蝴蝶)和植物(树枝)好像都被吸引来听课的生动有趣的情景。用“窗外十分安静”的环境描写衬托学生认真读书,勤奋好学的美德。4.热闹场面,突出学生的天真活泼。下课了,同学们的开心玩耍招引来了小动物(小鸟、松鼠、山狸)都来看热闹,突出了同学们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5.描写校舍简陋,衬托出校园环境美如画。结尾一段用“古老的铜钟”“挂”“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语说明边疆民族小学虽然校舍条件简陋,但是校园环境优美,起到了总结全文,突出校园环境美如画的作用,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怀念之情。

二、尽情玩耍。彰显色彩带来的快乐

大自然的神奇与五彩缤纷,给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讲述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他们在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地玩耍;在玩耍中无意发现了草地上早、中、晚的颜色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草地和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三快乐”人手去阅读、欣赏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小练笔:写花园美或草地美的短文。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对学生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1.兄弟俩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在玩耍中体验快乐。兄弟俩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他们所做的游戏是趁对方不防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说明两兄弟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过程中充满了快乐,充满了童真童趣。2.发现草地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在发现中体验快乐。第3自然段讲述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不同的时间草地上颜色的变化: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了。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快乐。3.抒发感情,在赞美草地中体验快乐。最后一个自然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中用“可爱”“有趣”抒发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用“最喜爱”的一种花――蒲公英,“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表达作者对蒲公英爱得深到痴迷的程度,也说明蒲公英给作者带来无限的快乐,也让读者与作者一起体验到草地和蒲公英带给人们的快乐。

三、吃苦耐劳,凸显童年勤劳的幸福

郑板桥曾经说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说明,孩子要从小养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让童年充满幸福快乐。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一文,生动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默读,在质疑问难中交流互动: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在什么地方?(①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②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③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及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描写孩子们的劳动场面,是欢快、轻松、活泼的,没有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从而说明了孩子们是以苦为乐的。)2.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们采摘槐米的?3.采摘槐米时的天气和环境怎样?描写环境对孩子们采摘槐米起到了什么作用?4.你从课文描写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中体会到了什么?当学生们通过交流互动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参加“一次有趣的劳动”的短文。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四、互相鼓励,渗透战胜困难勇攀高峰的教育

亚历山大曾经说过:“果敢无战不胜,刚毅无征不服。”由此可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人们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就能克服山高路陡的艰险,勇攀高峰,谱写战胜困难的凯歌。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及人与人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四描写”来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默读、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同桌、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渗透奋力进取,勇攀高峰的思想品德教育。1.描写环境,突出险峻。第2自然段中“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这段话用“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突出山峰高如上青天;用“笔陡”“直上直下”“挂”准确、巧妙地突出了天都峰的险,不要说攀登了,就是看了“真叫人发颤”。这样描写险峻,为下文“我”爬上天都峰起到了衬托作用。2.描写对话,互相鼓励。第一次对话是互相问候,体现“我”有礼貌;第二次对话,体现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次对话,说明经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我们”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在互相鼓励下爬上了天都峰。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爬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3.描写艰难,体现精神。第6、7自然段,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出“我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4.描写结尾,突出中心。文章的结尾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少……汲取力量!”对全文进行总结,含义深刻,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6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一考点知识与答题模式

1考点知识:

(1)景物的概念

景物(场景)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的描写。它是人物、情节和主旨存在的根本。

自然场景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场景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2)景物的作用

①提示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渲染气氛或氛围

②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

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展开推动情节

④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2答题模式

①定位:找定答题区域,概括环境内容

②分析:按四点作用逐一分析

③表述:组织语言,综合表达

答题格式:

XX具体描写了_______景色,营造(刨设)了一种_______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暗示了_______的社会环境;衬托了_______的心情、性格、命运,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_______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_______的情节发展。深化了_______的主题。

二考题回顾与答案示例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4分) (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答案示例】

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考点对应】作用①②④

2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答案示例】

①要花轿早有打算精明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L}: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考点对应】作用②

3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2007年宁夏卷《林冲见差拨》)

【答案示例】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考点对应】作用①④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案示例】

①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平静的大学校园再也不能平静了,启示我们大学要坚守,人要守真。

②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态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态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③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④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⑤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考点对应】作用④

三几点关注

1关注文中位置。根据我们归纳,描写的环境有四大作用,但由于它所处小说中位置的不同,它的作用应该是有所侧重的。开头一般是作用①③,中间一般是作用②③,结尾一般是④。

2关注题干指向。所谓答题指向,是指命题人一般在题干设置时,不一定要你答所有作用,而在表述时它一定有所暗示。比如,“考题回顾”中的第二题,只要求我们答花轿(景物)对人物(侯菊)的烘托作用,并没有要求答情节的作用。

第7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徐闻海石花写作学校五年级

林成达

春天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我非常喜欢春天的校园。

校园的两幢楼中间夹着一个大花坛,花坛一年四季最美的是春天的景色。花坛里有五颜六色的花,红如火、黄如金、白如雪、粉如霞……

有的花瓣很长,叫千手观音;有的总是低着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这叫菊花。还有牡丹花、仙人掌……花坛里的花都会散发迷人的香味,像是在比谁发出的香味最香,就当花园当之无愧的“花王。”

啊!春天的校园是多么的美丽!多么迷人!我愿化为一朵鲜花,和花坛里的鲜花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该多好啊!同学们每天都在校园里玩耍、学习,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充满着欢歌笑语!

点评:

第8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设计过程】

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2.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写景;3.能在写景时融入情感,学会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描写;能在写景时融入情感,学会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文字接力

看图片分别完成下列问题,将答案分条写出来。选一名志愿者板前完成。

A. 从图片上,我看见了 (填景物);

B. 它像 (写一个比喻句) 或 它 (写一个拟人句);

C. 我仿佛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 (填一种感觉);

D. 我的心情也 (心情或感受)。

以板演内容为例,导入怎样让景物描写生动起来。

二、认识描写

1.说说你了解的描写;2. 品评投影描写的概念,让学生全面认识描写。

三、添枝加叶

1.继续以学生板演内容为例按要求修改。

A.画面中还能看到哪些景物;B.给景物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C.让修辞更贴切;D.让感觉更细腻;E.你还可以怎样改?马上动手修改,看谁能让描写更生动!

2.边修改边总结出让描写生动起来的方法,并板书。

四、名家引路

欣赏朱自清的《春》片段,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说说理由。

五、群言堂

1.再次总结让描写生动起来的方法。(1)眼中有景;(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3)恰当运用修辞;(4)调动多种感官;(5)注意描写的高低、远近的顺序;(6)适当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2.重点强调:写景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六、妙笔生花

题目:校园冬雪

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参照例文任选校园的一处写一写校园冬雪,200~300字即可。

问题:欣赏的同时,别忘了评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评价他(她)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文字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一名志愿者到讲台前板演游戏过程,一会儿我们要拿志愿者同学的板演内容作为讲课的例子,哪位同学愿意配合?(一名学生举手)同学们请准备好纸和笔,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投影出示雪乡图片)。

师:我们的游戏分四步,首先让我们观察图片,记录下你从图片上看到的景物。

生:写几个?

师:把你观察到,你认为有用的都记录下来备用。(生观察图片,记录图片中的景物。)第二步,继续观察你记录下的景物,你看它像什么?有着怎样的情态?写一个比喻句或者一个拟人句。(生观察图片,按要求写句子。)

师:继续看图片,发挥想象,透过静止的图像我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味道?有着怎样的触感?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三步。

师:下一步,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写出来。(生迅速写出自己的心情。)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配合,请回到座位。请大家把你本子上的游戏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再读读黑板上的内容。

(生读完自己的语段后齐读:从图片上,我看见了一片森林,它像山峰的衣服,我仿佛感觉到它的温度,我的心情开朗起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连起来是一段景物描写。

师:对了!可是这段景物描写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生:不生动。

生:不精彩。

师:不通顺、不连贯这些问题我们稍做修改就可以解决,不精彩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让景物描写生动起来?(板书课题:让景物描写生动起来。)

师: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描写,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描写是什么?

生:描写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景物描述出来,让没有看到的人通过这个描述感受到。

生:描写就是画画,用文字画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师:同学们说得真形象。让我们看一看文学上对于描写的定义(大屏幕出示描写的定义及分类),请一名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生读。)

师:好,认识了描写之后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以黑板上志愿者同学的语段为例,参考你本子上的内容,通过“添枝接叶”让这段描写生动起来。(投影出示:添枝接叶。)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几个参考的方向。(投影出示:A.画面中还能看到哪些景物;B.给景物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C.让修辞更贴切;D.让感觉更细腻;E.你还可以怎样改?马上动手修改。)让我们一起修改,看如何让这段景物描写更丰满更生动。

师:首先,我们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蓝天、松树、白云、小屋、山峰……

师:加上这些景物我们的语段就丰满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给每种景物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看谁的形容词用得好?

生:茂盛的森林。

师:大家觉得这个形容词用得怎么样?

生:不太合适,茂盛形容一棵树还行,森林用茂密更合适吧!

师:对,茂盛突出了森林树木多而繁茂的特点。看来形容词不能乱用,要用得恰当就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板书:描写 抓住特征)这一点非常重要,抓住了特征景物就形象鲜明,抓不住就似是而非。接着加形容词。

生:广阔的蓝天。

师:好!抓住了天空广大的特点。

生:温馨的小屋。

师:好,温暖!

生:高耸入云的山峰。

师:行吗?

生:好,突出了山高大的特点。

生:连绵的山峰。

师:重岩叠嶂的感觉。

生:挺拔翠绿的松树。

师:加了两个形容词很好,合适吗?

生:翠绿好像不太合适。

师:为什么呢?

生:松树是墨绿色的。

师:挺拔墨绿的松树,行吗?(生笑。)

师:大家笑了,就说明不大合适。到我们大脑里的词库找一找哪个词语更合适。

生:深绿。

生:老绿(笑)。

师:显得太沧桑了,那这样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词语你看合不合适――苍翠。

生:好,这个恰当。有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感觉,能突出冬天松树的特点。

师:我们看抓住景物的特征多重要。我们继续修改,看怎样让修辞更贴切。看例句――森林像山峰的衣服,这个比喻句贴切吗?

生:贴切。

师:为什么?

生:树木像衣服一样覆盖在山峰上,还会变颜色,夏天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就变成了红色、黄色的,冬天又变成褐色的,多漂亮啊!

师:说得真好。我们志愿者同学的句子很完美,那接下来说一说你们写的比喻句或拟人句吧。

生:雪给小屋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师:大家觉得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给小屋戴上帽子更好一些,盖被子用在大地上更合适。

师:说得太好了,无论是拟人还是比喻关键要贴切。

生:小屋是群山倾诉的对象。

师: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用松树更好一些,因为小屋是人盖的。(生笑。)

师:哦,不能做好保密工作,把秘密都告诉人了。那单纯的从句子上看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用了拟人的修辞,挺好的,贴切。

师:是啊,松树也好,小屋也好,都是画面中的一景,都可以这样写。这个句子还是很有灵性的,这位同学赋予了小屋和群山人的生命特征,一个倾诉一个倾听,多么默契啊!我们看贴切的修辞让景物有了生命,瞬间生动起来。(板书:运用修辞。)

师:除了比喻和拟人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师:是啊,可用得很多,关键在于要用得恰当得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让感觉更细腻,看黑板上的例句:我仿佛感觉到它的温度。这是一种触感,衣服给人温暖的感觉,志愿者同学写得很好。把你们写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仿佛听到大山的倾诉。

师:好,接着前面的拟人句写的。

生:我仿佛听到大山在哭泣。

师:大山怎么哭了?

生:因为植被被破坏了,衣服破了。

师:看我们林区的孩子环保意识多强烈啊,时刻不忘保护生态环境,很好。

生:我仿佛听见狂风呼啸的声音。

生:仿佛听见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

师:好,“簌簌”这个词语很有诗意。

生:小鸟的啼叫,野兽的嚎叫。

师:对比好明显,别只顾着听,还可以闻一闻。

生:我仿佛闻到松树的清香。

师:好,大山的味道。

生:小屋里饭菜的香味。

生:雪后清新的味道。

师:不错。

生:我仿佛感觉到了刺骨的严寒。

师:嗯,这才是我们北方的冬天。看我们大家一起丰富了这段景物描写的感受,让感受多元化,描写内容也就充实了。(板书:调动感官。)

师:下面说说你独特的想法吧,为了让描写生动起来我们还可以怎样修改?你们给老师几个建议好不好?(生沉默。)

师:我要一起写这么多的景物,我得从哪里开始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描写的顺序。

师:是啊,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才能达到移步换景的目的。通常我们怎样安排描写的顺序呢?

生: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师板书:描写顺序。)

生:我还写了树林里的动物活动情况。

师:这个图片里看不到,你怎么写呢?

生:那就得发挥想象了。

师:好,描写时联想和想象也是经常用到的,比如朱自清的《春》里就有这样的句子。

生:(齐答)闭上眼,眼前仿佛都是桃、杏、梨。

师:对啊,其实刚才咱们听到的声音和闻到的味道就是通过想象得来的,由此可见想象和联想也要以现实为依据,否则就是空想。(板书:联想、想象。)

生:像《三峡》里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就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你的知识积累很扎实啊,对,这也是写景时常用的。(板书:动静结合。)

师:我们看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一张图片上要写的东西好多,可用的方法也好多,是不是都写上,都用上就好呢?

生:不是。

师:那我们如何取舍?

生:围绕中心选择。

师:对,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景物描写还要和情感的抒发结合起来才有生命。课进行到这里关于景物描写的方法我们总结了很多,可是这都是我们的观点,下面我们来读一段名家作品,看大作家是如何进行景物描写的。(投影出示名篇朱自清的《春》片段,找出最喜欢的一处,说说理由。)

生:“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鸟儿因为春的到来而感到喜悦。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鸟儿的喜悦之情?

生:“卖弄”“呼朋引伴”,都能看出鸟的喜悦。

师:真不错,画面感很强的一个句子。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我喜欢这句,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风比喻成母亲的手,体现了春风轻柔的特点。

师:好,抓住了春风的特征。

生:这里还引用了诗句。

师:对,引用诗句也是一种修辞手法,恰当地引用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是个好方法!

生:“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话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清新的特点。

师:文字里还有其他感官的描写吗?

生:“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角度,“呼朋引伴”“牧童的短笛”都是听觉角度,还有视觉描写。

师:调动了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春风。整个语段读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

师:是的!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也是快乐的。

师:作者有写自己很快乐吗?你怎么感受到的?

生: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

师:不错,“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对情感的烘托作用。(板书:烘托情感)能在写作中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景物描写就更加生动了。

师:同学们,本节课进行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跃跃欲试地想要妙笔生花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作文片段练习,让我们学以致用,施展才华吧!(投影:妙笔生花 题目:校园冬雪(片段)。要求:运用今天所学,对冬天的校园进行描写,200~300字即可,看谁的笔下最先飞出美丽的花朵。生写草稿,师巡视,个别指导。多数学生写好之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当面评改。)

师: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习作?展示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评委,欣赏的同时,别忘了评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评价这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看谁的评价最全面!(生送上习作,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

生:(读习作)白雪皑皑,校园里的雪像一件洁白的大衣,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了校园温暖。教学楼上、塑胶跑道上甚至大门上都可以看见雪的影子,像是一个忠实的伙伴,日日夜夜陪伴着这美丽、诗情画意的校园。看着这样的美景,我的心也变得明亮起来。

师:下面请评委发言,结合本节课所学评价一下这篇习作。

生: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生:他抓住了雪的特点进行描写,还运用了修辞手法,最后一句抒发自己的心情,写得还是不错的。

师:很好,你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评价,我们这位小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方法运用也很恰当得体,可见平时作文能力也很强。继续努力,争取成为我们黑土地上的小作家。同时我们的小评委评价有理有据,对于这节课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总结评价能力强,也非常优秀。课下请大家把习作工整地抄写在小作文本上。

【课后反思】

参加“送教下乡”这样的大型活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型呢?犹豫了很久我还是选了平时教学的两个难点:文言文和作文。此课就是其中之一。

1. 快乐游戏作文法的尝试

为了排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游戏作文法”。就是在作文课前,根据自己指导写作的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放下了负担,打开了思路,或说或写。为了将自己的游戏内容进一步完善,接下来教师指导的方法他们也乐于接受,作文效果就自然好起来。

本节课为了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我在课堂伊始设计了“文字接力”游戏,让学生观察图片在游戏中一步步写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个游戏趣味性虽然不强,但好在全员参与,大家在老师的投影引导下一步步带着好奇的心理完成对图片的描述。其实就是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描写,为后面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2.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开始备课时指导的内容选择的是现成的语段,让学生修改后指导写作方法。在讲课的前一天我做了一次大胆的修改,就是删掉现成的语段,全部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语段做指导内容。课堂伊始做游戏时我选了一名志愿者在讲台前边完成游戏边将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在征求了志愿者同学的意见后,以这位同学写出的语段为例边修改边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这个大胆的尝试在课堂上得到了肯定,学生对同学的语段更感兴趣,没有任何顾虑,纷纷提出修改意见,志愿者本人也在苦苦思索如何让自己的语段更精彩。这样全体学生都有了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的修改意见也特别多,课堂内容也丰富了起来。这节课在亚林一中上课时效果尚可,听取了张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等到海林林业局一中时再上课时就很成功。原因是对教学资源的大胆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研讨的空间,让教学资源从教材转向教师和学生。

3. 作文课上的有效评价和指导

备课时和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的语文教研员戚甫筠老师、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张春晖老师探讨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两位老师都提出了对作文课上的评价问题。我当时很不解,评价和修改是在作文课第二课时评改课上进行的,放在一起多紧张啊。可是在上课和研讨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评改是必要的,这不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准绳,也是学生对当堂作文指导内容的一个反馈和巩固的过程。最后“我来当评委”环节进行得也很顺畅,甚至是热烈,学生这一节课学习的方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对同学的作文或赞赏或指出不足之处,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

这节课边写边改,在指导的过程中修改,既有个性化的生成,也有共性化的指导和分析,学生展示环节欣赏着学生笔端流淌的语言文字,欣赏着他们笔下的校园美景,我的心也跟着沉醉了。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过我喜欢这种遗憾,正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完善了我的思路,充实了我的课堂,让我自己也在学习修改和实践中实现了进步和飞跃。因为这些遗憾让我领悟到做一名教师任务的艰巨与责任的重大,鞭策我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第9篇:描写校园的作文范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从内容上来看,课文描写的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从文章结构上看,先写孩子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活动的情景,最后抒发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以及有这样一所民族小学的自豪之情。从语言特色上来看,作者用了大量描述性的词语,准确地写出民族小学各种事物的特点,同时,还用上了排比、联想等修辞方法把民族小学的特点写具体。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这个点上,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学习用几句话将一个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式。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里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请说一说你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指名交流)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一所民族小学,看看这所民族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

2.读题质问。(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3.聚焦疑问。同学们很想知道“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这所民族小学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引入课题,形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的词语画出来。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同学们 小鸟 老师们 国旗 大青树 铜钟

教室 蝴蝶 猴子 松鼠 山狸 凤尾竹

(1)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2)出示山狸、凤尾竹的图片,学生认识山狸、凤尾竹。(3)串读。读了一遍课文,我们就发现,民族小学里有这么多东西:有……有……有……还有……

设计意图:归类出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让学生对“民族小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三、以“画”导学,发现特点

1.如果把这些事物都画在一张纸上,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定非常漂亮!预习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画了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幅画,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几张特点不明显的学生作品。)

2.交流学生图画,发现特点不够明显。该怎么画才能突出“民族小学”的特点呢?请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点?可以找到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 )的同学( )的老师 ( )的小鸟( )的国旗

( )的大青树( )的铜钟( )的教室( )的蝴蝶

( )的猴子( )的山狸 ( )的凤尾竹( )的粉墙

3.交流学生发现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发现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形容同学们特点的词语不同)

4.抓住特点,把民族小学画得更美丽。请借助课文内容画一画我们的民族小学。(选择一到两个事物,抓住特点来画)

5.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描绘的三个场景:上学时、上课时、下课时。

6.归纳小结。同学们,借助语言,我们把课文读成了三幅画,一幅是同学们上学时候的场景,一幅是同学们上课时候的场景,还有一幅是同学们下课后的场景。从这几幅画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预习作业,找到阅读训练的核心内容,将语文学习转化成“画一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色,初步感知“抓住特点”将事物描绘具体的写法。同时,借助“画”来梳理文章结构,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四、以“说”导学,积累语言

1.说一说。如果你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一定会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如果有人来学校参观,看到我们墙上的这三幅画,想让你给大家做个介绍,你会吗?那我们就来当一次民族小学的小主人,为客人们介绍介绍,“秀一秀”我们的民族小学。

2.品读课文。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上学时的场景跟我们平时上学的场景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交流。(1)上学路上的环境不同,他们从山坡、坪坝、小路上走来。①说说山坡、小路的特点。②看图片理解“坪坝”,学习生字。③说说坪坝的特点。④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形。(2)不同民族的孩子穿戴不同,语言也不同。①拓展各民族服饰,说说他们穿戴的特点。学习生字“戴”。②出示句子,联系课文朗读体会: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③介绍各民族的语言。④尝试说话:看,那_________的,是_________族的孩子。⑤这么多民族的孩子穿着各民族的服装,校园就显得更加美丽了。我们再读句子: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3)校园里的环境不同。引导学生把特点说清楚。(抓住这些事物独有的特点,就能把孩子们上学时的场景说生动、说具体。)

4.回答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除了这些不同的地方,民族小学有没有跟我们基本相同的地方?(通过交流发现相同之处:友好相处、尊敬师长、热爱国旗)

5.归纳小结。对啊,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孩子,都是中华民族的孩子,都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老师,也热爱自己的同学。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学习遇到阻碍的时候去发现,学习的动机会更加明确。借助“说”的实践活动,强化抓住事物独有的特点进行介绍,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学习方法,最终积累语言。

五、以“写”导学,运用语言

1.夸一夸。请用一个词来夸一夸我们的民族小学,你最想用哪个词呢?(指名交流,相机板书:绚丽多彩、特别、热闹、快乐……)

2.写话练习。请选择民族小学里的相关事物,抓住特点,用上两三句话来夸一夸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真_________!你们看,_________。

3.指名交流写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