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精选(九篇)

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

第1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实施铁路线两侧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的战略决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美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展线两侧田园风光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田建设、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铁路沿线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面貌。

二、建设原则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解决沿线农田排灌为核心,以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实施排灌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把农田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对整治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湖泊进行以综合整治,做到沟渠顺畅,排灌畅通;将沿线观瞻范围内的农田整理成为东西向的条田档,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营造铁路沿线高标准的田原风光。

(二)铁路线沿线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立足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以铁路为中轴线,以塑造田园风光和生态景观为主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由责任单位负责进行密植绿化;选择耐水湿、耐盐碱、抗严寒、抗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达到多树种、多林种搭配的景观防护效果;坚持湖泊、湿地、农田、林网、庄点绿化相结合,保证生态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

(三)铁路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城乡环境面貌、推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规划先行、典型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投入的最小化,取得整治效果的最优化。以线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分段负责,着力解决铁路沿线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铁路沿线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目标任务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在铁路沿线米以外至米范围内,规划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万亩,整治池塘、低洼地亩。通过整治,初步形成树成林、田成方、沿线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新风貌。

1、建设高标准农田亩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四址界线为:东至铁路,西至扬水支渠东林带,南至西干渠,北至景观水道,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整修路旁林带公里亩,整修高速公路以南铁路西侧米范围内林带亩。

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林带平整亩,四址界线为:南起景观水道,北至区养殖场,铁路西侧米范围内的林带整修。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其中:完成铁路西侧亩,四址界线为: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梁公路西林带,东至铁路东侧所属耕地米。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修整农田道路条公里;整修林带条公里亩;新开挖湖泊湿地亩。

完成林草场队农田亩。四址界线为:东至园林二队居民点,西至国道,北至村,南至北,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

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址界线为: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西两侧各米。主要任务是整修林带并造林亩,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道路条公里。

农场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至界线为: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专运线两侧各米。主要内容是整修林带亩,新挖渔池亩,清挖支、斗、农沟条公里。

2、完成“秋季三项任务”亩

其中,机翻地亩,;秋施肥亩,秸杆还田亩,其中两镇各完成机械秸杆还田亩。

3、完成畦田建设亩

其中:镇亩畦田在建设片区内完成,镇亩畦田要求集中连片完成。

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由农牧水务局牵头,两镇组织实施。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铁路沿线米以内为铁路保护区范围,只能进行绿化。对绿化范围,采用密植方式,体现田园风光。种植耐盐碱、耐贫瘠、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以灌木为主,适宜地段可营造经济林;对现有原生态地段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持生态原貌。对沿线农田区域,可自铁路线向西延伸米,营造大网格的农田林网;对芦花地区铁路沿线铁路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池塘、低洼地进行改造,发展以“农家乐“等形式的适水产业;沿线节点可依地顺势营造园林景观。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总规划面积亩,其中:镇芦花地区亩,农场亩,镇沿线亩(规划好的米铁路保护控制线),对以南铁路保护线以内成型林带的缺株断带进行补植。今年,结合秋季农田建设,完成规划地段的林带整修,个别地段今秋可进行栽植。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由园林管理局牵头,两镇、有关街道组织实施。具体建设内容以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与两镇、有关街道共同核定的设计图纸为准。

(三)铁路线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整治范围和内容。此次整治范围为铁路线沿线区段米的控制保护范围。对于农田区域或空旷地段,整治范围可扩大到米;对整治范围内现有的合法建筑物进行美化粉饰,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对整治范围内的有碍观瞻的圈舍、灰厂、砖厂实施搬迁;由所在的乡镇、街道、农场组织实施。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依法清理。

2、整治任务。重点解决线沿线区段整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面貌“脏、乱、差”问题。对线沿线铁路保护带范围内的城乡道路、公共场所、小区和村庄、城乡结合部、农田等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治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管辖区域内的环境整治,确保责任区内环境卫生面貌整洁,卫生设施完好,并通过此次整治,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控制线范围内的庄点进行规划,实施以道路硬化、围墙砌护、改水改厕、院落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美化绿化生产、生活环境。

(1)镇完成铁路西侧西干渠至高速景观水道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打垅畦田,摊平景观水道南侧公路桥下的土方,并进行绿化美化。

(2)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四至山路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沿线垃圾,对一时不能拆除的旧房及垃圾场协调所有权单位修建加高围墙并进行粉饰美化。

(3)山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山路至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协调公路东侧的个体户及企业修建加高东围墙并粉饰美化,对公路两侧的树木进行涂红刷白。

(4)镇完成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良公路西林带边界,东至所辖土地铁路东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平整林带;拆除新公路以东的自建厕所和废弃扬水站、渔池看护房;拆迁顾家桥村8队庄点东边一排农户的土坯房,修建东围墙并美化粉饰;三闸村1队、队,良渠稍村的队、队庄点东侧墙体整理和美化粉饰,良渠稍村7队铁路平交道口处的围墙粉饰;摊平废弃的平交道口土堆并种植树木花草;将铁路涵洞进出口整修成造型美观大方的树池,公路两侧的树木全部进行涂红刷白。

(5):完成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加高修整并粉饰面向铁路的墙体。

(6)农场:完成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修整渔场及加高修整并粉饰其他建筑物面向铁路的围墙,拆除铁路东侧的零星土坯和危旧房屋。

铁路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爱卫办和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各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四)有关协调事项

根据属地管理和土地权属的原则,凡铁路沿线属铁路保护地界范围内的目标任务,请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协调铁路相关部门,由铁路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月日月日)

1、 年月日前,召开区铁路区段沿线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及年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任务。

2、各镇在月日前分别召开镇、村动员大会,进一步细化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组,落实责任,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实行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制。农牧水务局要分派技术人员负责做高片上的技术指导。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两镇要认真组织,尽早安排,落实镇村干部包扶责任制等好的做法,每个镇要建设个以上的示范片,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工作,掀起建设热潮。

督查组和技术指导人员要加强工作督查和技术指导,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月日月底)

对照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对各责任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结合市农田水利建设检查验收效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月,落实造林地块,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做好造林前整地、工程招标、苗木招标工作。

年月日前完成造林地块的落实工作;月日至月日前完成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工作;月日开始,结合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全面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工作,要将造林地块全部整成小畦田方式,灌足冬水,为明年春季造林打好基础。同时,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进行秋季造林。

第二阶段: 年月月为春季造林工工程实施阶段。年月底前完成土方填换、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安装等工作;月初开始按树种萌芽适宜期进行栽植;月中旬前完成全部栽植工作。

第三阶段:年月月为营造林抚育管护期,主要抓好林木管护工作。月初进行现场抽查,对成活率达不到的由责任单位进行补植。

(三)铁路沿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 年月日前)

由爱卫办牵头,两镇政府和有关街道、村委会配合,对铁路沿线露天厕所、垃圾、废土堆进行调查摸底;由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和各有关街道配合,对铁路沿线的违章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汇总结果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经费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按照整治方案和责任分工,两镇、各有关街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铁路沿线整治范围内的村庄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是拆除乱搭乱建的土坯房、庄点巷道硬化、粉刷墙面、砌护围墙、实施绿化,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组织财政局、建设交通局、农牧水务局、扶贫办、城管局(爱卫办)等相关部门对整治工程内容、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两镇、各有关街道、部门要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强大合力,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取得失效,专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质量验收组、宣传报道组、规划组和及效能考核组,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组负责制定和告知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施工技术标准,对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规划组抽调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编制工程规划并指导监督工程规划实施;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工程的总体进展、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导;效能考核组由效能办、督查室组成,负责对工程完成效率质量、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各工作组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又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爱卫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对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指导,把好工程质量关等,确保三项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立足高标准、高质量,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提高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的问题,又要考虑长远,把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三项工程和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实现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管理制度,在开工前认真测算投劳数量,按照工程轻重缓急,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要严格按照农业、林业、水利及新农村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建设,做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严禁走过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设计放线,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工程术人员要亲赴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到建设有亮点,整治有突破。

第2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展

目前高标准农田尚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开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的国土、农业、水利、农发办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在地方层面,部分省份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如四川、江苏省人民政府分别制定了《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广东省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制定了《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综合看来,高标准农田应具备以下特征:水资源有保证,农田集中连片且单片规模较大,灌排等农田水利设施达到一定标准,道路通达率较高,林网健全,便于机械化操作、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突出等。多年来,通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连续投入,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优化了农用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耕地等级和产能。据统计,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99年的0.53亿hm2增加到2009年的0.59亿hm2,节水灌溉面积从2000年的0.16万hm2提高到2009年的0.26万hm2,粮食单产从1999年的4687.5kg/hm2增加到2009年的4875kg/hm2①。1999—2010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0.13亿hm2,补充耕地的约340万hm2,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

2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亟须破解的关键问题

2.1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当前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涉农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和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10%土地出让收益等,上述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其中,除中央分成的30%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外,大部分资金由各地自行使用。据统计,2009年全国2/3的土地出让收入来源于沿海省份[3]。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历年排在前列[4],这些地区耕地面积小,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单产较高(表1),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少,资金富余。而河南、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新疆等省份土地出让收入较低,耕地面积大或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不健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单产较低,这些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由此形成了区域间的资金投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倒挂”现象。

2.2田块破碎度大,权属状况复杂我国耕地形态细碎、零乱,田坎比例超过集约化水平中等国家一倍以上[2],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hm2,是荷兰平均地块大小的3.8%。如四川省金堂县的1个土地整治项目区,1农户家庭3口人,承包经营的土地共0.24hm2,却有37块耕地,平均每块不足0.0067hm2[5],不仅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作业,对于农户自身来说,由于其承包的耕地零星分布在不同区位,耕种起来也极为不便。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巨大障碍。一方面,为减小田块破碎程度,提高灌溉保证率,确保道路通畅,则必须降低田坎系数、小田并大田,同时修建的灌排设施和道路要占用原有耕地,所有这些都涉及到权属调整工作,牵涉到农民土地权益,十分敏感和复杂,为避免产生纠纷,一些地方开展有关工作时,仅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占用土地进行权属调整,项目区田块较为破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通过土地整治完成了权属调整,形成了规范的格网条田,但由于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较小,户与户之间又重新筑田埂做界址,土地重新破碎化,有效耕地数量因此减少[6-8]。

2.3投资分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按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开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工作,包括:国土部门开展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主要目标;农业综合开发办安排的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农业部门安排的高产创建项目,主要包括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综合防控病虫草害、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推进机械化生产等内容;水利部门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目前,除江苏等少数省份整合上述专项资金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外,多数地区由各部门分别组织开展有关工作,投资分散,投资标准低,难以发挥综合效益。此外,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现象日益普遍,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部分地区农民降低复种指数,或将原来的精耕细作改为粗放式经营,更有甚者撂荒耕地[9-10],这些地区农民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愿非常高,希望借此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加大机械化作业,在有效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但村集体等基层组织怕麻烦,意愿不大,没有及时争取相关部门资金。2.4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不够多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重心放在农田建设方面,对村庄整治、农村环境、交通建设等方面关注度不高。在一些项目区,常常能够看到农田配有建设标准较高的混凝土质田间道,而与田间道对接的村庄道路则高低不平、损毁严重,也常能看到杂树、杂草,垃圾乱倒乱堆等环境不良现象,与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11],且长久下来势必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造成不良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需进一步丰富,有必要与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开展[12]。

3针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3.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在不改变耕地用途,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适度流转。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真正做到降低田坎系数和田块破碎化程度,建设集中连片的格网条田,进而保障农业规模化作业和经营。此外,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可以有效破解由于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的复种指数降低、耕地被撂荒等问题,并充分利用在农村留守的有效劳动力。

第3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一是改善了生产条件。针对项目区“田块不整、沟渠不全,遇旱难灌、遇涝难排”的实际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清沟除杂,畅通水路;改土整地,化零为整;修路建桥,便捷交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通过综合整治,项目区基本达到了“渠相连、路通畅、田成方、林成网”的建设标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强化了科技支撑。通过不断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引进优质粳稻新品种“扬粳4227”,推广稻麦标准化施肥、常见病虫害防治和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新扩良种种植面积400亩;注重与省里下河农科所、大学等高校科研所的合作,重点围绕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种植等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共培训125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三是带动了农民增收。在增产增收方面,通过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万公斤,亩均增收达50元;在降本节支增收方面,通过衬砌渠道等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区节地、节工、节水、节电明显,按平均每亩20元计算,每年可节本20万元;在土地流转得益增收方面,通过推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项目区农民每亩可增收100多元。

根据我区2010年—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0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5.7万亩,累计达24.89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的70%以上。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区将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把握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重点开发。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认真安排实施年度建设内容,注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做大做强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二是多元投入、立体开发。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全面提升建设水平。三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在规划区内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在规划区内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二、突出建设重点

一是突出基础设施配套。针对丘陵地区水源相对不足的情况,挖塘浚库,节水灌溉,新建灌溉泵站和衬砌渠道;针对沿江、沿湖地区雨季易涝的情况,疏浚排水通道,增建排涝泵站;针对田间交通不畅的情况,新建田间道路,配套田间建筑物。二是突出土壤培肥改良。针对土壤板结、肥力不足的现状,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理化性能,增强地力。三是突出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值保专业服务等形式,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四是突出合作组织建设。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为抓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区政府成立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资源开发局,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实施以及指导、检查、考核、验收等日常事务工作,统一管理调配人、财、物。各有关镇也相应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并依据区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强化考核激励,区政府每年与各项目镇签订农业综合开发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和职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4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信息进农家力度

据《法制晚报》1月29日消息,2012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监测预警等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将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

农业部将在今年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成果,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据悉,今年3月,农业部还将举办“12316,信息进农家”主题活动,全国统一的12316标识,动员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大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卫生部称将

清理1900项食品国标中强制执行的内容

据《北京晨报》1月31日消息,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拟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污染物、生物毒素、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制定、修订。

规划指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对现行1900项食品国家标准和30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

国土部称我国今年将建亿亩

高标基本农田

据《法制日报》1月31日消息,今年我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开展耕地质量评定。

所谓高标准基本农田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监会称农业险赔款

第5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设计;效益

中图分类号:S28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本文以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为例,简要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1.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法库县东南部的冯贝堡镇,项目区涉及冯贝堡镇周家沟村、富拉堡村、务名屯村和工夫屯村。项目区为平原区,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93.33%,以农业生产为主。经过实地调查踏勘得知,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灌排基础设施不完善。项目区的田间灌排基础设施缺失较为严重,耕地灌溉缺少水源井,现有设施长期无人维护,不能适应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2)田间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多为土路,而且部分路面偏窄,农业机械作业很不方便,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法库县冯贝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总体布局如下:对务名屯及工夫屯的两处新增耕地地块进行土地翻耕并加有机肥提高地力;对富拉堡、务名屯、工夫屯共8个区块的旱地配套机井、水泵等农田灌溉设施,变为水浇地;对务名屯、工夫屯两处排水沟进行清淤;在富拉堡修建农桥一座;在包括周家沟在内的4个村修建涵洞共71座;在务名屯的高效农业区配备高、低压输电线及变压器;整修四个村的田间道和生产路,部分田间道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3.建设内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内总体地形变化不大,地势比较平坦。考虑耕作的需要,需对项目区内0.65公顷新增耕地进行土地翻耕,翻耕厚度为0.30m。每亩地加有机肥100kg。主要采用机械翻耕,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纳和贮存雨水,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促进耕地形成良好的耕作层。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根据项目前期勘察取得的勘探成果及探水孔资料,本区为岩石裂隙水,含水量一般,单井出水量取10m3/h。

本次规划对项目区内花生种植区进行灌溉,根据项目区以往实践经验及管护方便,均采用水泵从井中提水,由输水软管直接引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

管井井深决定于含水层埋深、水位变化幅度、设计水位降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井深基本到基岩不透水层。参考勘探成果资料,设计井深采用35m,施工时按实际地层情况,以进地层“中风化花岗岩”3m为准控制井深。

管井设计开口孔径为φ600mm,井管采用钢管,选配QJ型潜水泵,泵的最大外径200mm,考虑安装水泵方便,井管内径应比泵体外径大100mm~150mm,由机井设计手册表8-45查选井管内径采用350mm,管长最小900mm。终孔为600mm。

井管采用钢管,外径377mm,壁厚10mm。其中,0~5m为井壁管,采用不透水管。5m~32m为滤水钢管,钢管为条形孔,长150mm、宽10mm~15mm,表面积达到20%~25%,滤水管每眼井不得小于10m。滤水管外部缠绕8-10目铁纱一层,20目尼龙纱布一层,下入不含土的混砂滤料。下部32m~35m为沉淀管,采用不透水钢管,沉淀管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在管井运行过程中,使随水带进井内的砂粒沉淀在管内,以备定期清理。井壁管及沉淀管回填黏土球厚111.5mm。

项目共新打管井113眼,井深35m,井台为砖砌,均配备圆形钢筋混凝土井盖,输水管道采用涂塑软管,每眼井均配套潜水泵及柴油发电机组。

3.2.2 排水工程

项目区的排水体系比较完善,但部分排水沟由于多年未清淤,淤积严重,沟内淤泥、杂草等杂物较多,水流不畅;为了保证排水效果,对项目区淤积较严重的931m的排水沟进行清淤,清淤断面为梯形断面。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项目区规划建设农桥1座,6m长、6m宽,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台,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式桥。

根据项目区地形情况,在排水沟与田间道交叉处需布置过路涵洞,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项目区共规划71座涵洞,结构采用管径内径Φ=1000mm及Φ=800mm的涵管,管壁厚度为70mm,单节涵管长为2m,接管处设置伸缩沉降缝和止水。底部铺设0.3m厚浆砌石基础,0.1m厚砂石垫层。管身下设置浆砌石基础。涵洞进出口布置200mm厚M7.5浆砌片石防护,宽度与基础宽度相同,长度为1m~3m。

3.2.4 输配电工程

项目区务名屯村中约有2000亩旱地,规划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该区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较强,交通便利。为促进冯贝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在该区域架设高压输电线1.5km左右,低压输电线2km左右,配备250kVA变压器1台,以满足该区域内作物灌溉用电的需要。

3.3 田间道路工程

3.3.1 田间道

项目区共整修田间道69条,共计35495.05m。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田间道12条,共7241.57m,宽度4.5m、5m;砂石路面田间道57条,共28253.48m,宽度3.5m。

3.3.2 生产路

项目区共整修生产路20条,共计14029.53m,均为砂石路面,石渣路基,宽度均为3m。

4.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农民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生产将会有突猛进的发展。本项目的成功建设,将会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对其他乡镇甚至周边县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2 生态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减少了旱、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改善了土壤质地。通过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等配套措施以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改善农田小气候,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和型社会的形成,将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4.3 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242.13公顷,总投资为2370.64万元,亩均投资为1272.35元。经过测算,项目区耕地年新增净产值可达202.42万元。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是经济合理的,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另外,如果考虑到项目实施后,种植结构调整和升级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结论

通过对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该项目实施后,对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对项目区各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各项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6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第一条 为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__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耕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本办法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全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

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的管理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耕地质量监测、新增耕地地力评定及其他与耕地质量相关的工作。

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第五条 耕地保护坚持总量控制、占补平衡、用养结合、生态管护相统一的原则。

第六条 生产建设活动用地应当集约节约利用,科学挖潜存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第二章 耕地日常保护

第七条 耕地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度。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包括:

(一)耕地保有量;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新增耕地面积;

(四)其他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内容包括:

(一)耕地保有量;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其他内容。

第八条 耕地保护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对县(市、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并对耕地保护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农业部门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调查评价制度,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实行特殊保护。

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投入,维护排灌工程设施,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

第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者应当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地力,防止土地污染。

第十二条 生产建设活动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耕地损毁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进行复垦。

有条件复垦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对复垦土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交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没有条件复垦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第十三条 生产建设活动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耕地排放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

第三章 耕地占补平衡

第十五条 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用单位应当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应当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开垦耕地。

耕地开垦费按照被占用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法定倍数收缴;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法定倍数的最高值收缴;使用易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按照指标交易价格收缴。

使用易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应当依法报经批准。

第十六条 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被占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补划。本行政区域内没有条件补划的,应当依法申请易地有偿补划。

第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提供占补平衡指标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补偿。

第十八条 补充耕地责任单位按下列规定确认:

(一)城市批次建设用地,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村庄、集镇批次建设用地,由所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

(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四章 农村土地整治

第十九条 农村土地整治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农村土地整治包括: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整治建设;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三)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与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五)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六)土地整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组织实施。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监理等单位。

第二十二条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项目的验收内容包括:

(一)规划 设计和预算计划执行情况;

(二)新增耕地数量完成及质量情况;

(三)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四)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五)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情况;

(六)成果资料归档情况;

(七)其他内容。

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促进项目有效利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而不缴纳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纳土地复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向耕地排放废水、固体废物等对耕地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由环保部门依法处理。

第7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关键字:土地整理、分析、概算、结论

中图分类号:D651.1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概要

乌林镇位于洪湖市区东北部。乌林镇国土面积1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616亩。镇辖29个行政村。乌林镇耕地面积48616亩,总人口52014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152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161元。

1.1 项目范围

整个项目区涉及乌林镇的吴王庙、莒头村、青山、松林、牛埠头和黄蓬山等6个村。

项目区总面积为1469.42公顷,动工面积1333.33公顷,不动工面积136.09公顷。该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3.4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01%。

此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改善项目区内灌溉不力,交通不畅,土地产出低下的问题。

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年,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底。

2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1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2.1.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八宝片将部分旱地改为水田,需平整田块共99.45公顷,平整土方为186731方。

2.1.2 灌溉与排水工程

1、沟渠

(1)清淤沟渠设计

项目区所属平原湖区,现在支斗农沟淤积情况严重。项目片区清淤沟的平均清淤挖深约为0.4-2.0m。根据实地调查及测量情况,清淤沟渠16条,长度为18200米,清淤方量为13.68万方。

(2)灌溉工程

项目区内在充分利用现有泵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地势以及集中灌水的要求,本次规划项目区共规划泵站46座,水源为项目区内支沟渠。

项目区规划的输水工程主要为斗渠和农渠以及灌排渠,斗渠和农渠尽量按垂直的形式布置。

项目区规划新建斗渠4024.5m,规划修复斗渠11179.9m,新建农渠3277.2m,修复农渠7909.6m。

(5)排水工程

项目区规划的排水沟为斗沟及农沟,并使之与区内排水干支沟相衔接。主要采取灌排相间、灌排相邻两种方式,单向灌溉,单向排水;当然,部分沟渠也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起到灌溉和排水的双重功能。

项目区规划斗沟7286.13m,规划农沟10920.68m。

规划灌排渠道773.81m。

(6)水工建筑物

本次规划的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下田埠、分水口、大闸等。

1)项目区内规划节制闸、分水闸。

2)下田埠是为方便大型农机下田时设计在沟渠之上的辅建筑物。

3)分水口主要是为方便农民将渠道中的水灌溉到农田之中。

具体工程量见表4-11、4-12。

表4-11 大闸、渡槽工程量统计表

4-12 涵管工程量统计

2.1.3 田间道路工程

1、田间道、生产路

根据项目区内外现有的道路交通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主干道的基础上,规划的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田间道和生产路同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系,其布局要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创造条件,应与田、林、沟、渠结合布局。

项目区道路工程情况见表4-13:

表4-13田间道路工程分布表

2、农桥

项目区内农桥分为机耕桥和人行桥两种。其中机耕桥主要布置在田间道跨原有大沟处,根据沟的宽度以及过水断面,设计跨度分为三种:10米跨、8米跨、6米跨。项目区桥梁工程情况见表4-14.

表4-14桥梁工程量统计表

2.1.4 村庄整治工程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对项目区内新农村建设试点公共设施进行配套,工作内容包括建设排水工程网、完善水泥道路等方面的内容。新农村整治工程情况见表4-16。

表4-16村庄整治工程统计表

3投资概算

项目区估算总投资3000.02万元。全部申请省级投资。

其中:1.工程施工费2470.26万元,占总投资的82.34%。

2.设备购置费109万元,占总投资3.64%。

3.其它费用333.24万元,占总投资的11.11%。

4.不可预见费87.38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4效益评价

洪湖市乌林镇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将明显提高其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增加耕地面积,加大技术措施增产率,改善耕地质量,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资产营运创造良好条件,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将对项目区原有的农田防护林网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项目完成后,可提高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和利润,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的各类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的各类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项目实施后改良原有耕地931.81公顷,水稻单产将从400公斤/亩增加到450公斤/亩,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1元;油菜单产将从140公斤/亩增加到165公斤/亩,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5元。改良耕地每年可多获利润223.6万元。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根据上面的计算,整理后每年净收益249.42万元,投入产出率为8.3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2.3年,约为13年。

综上所述,可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

5结论与建议

5.1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过对洪湖市乌林镇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区可行性的研究,结论如下:

1.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13.47公顷,对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根据项目区内土地适宜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可使项目区农民增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项目区通过运用高新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可提高项目区农业的产出率。

4.项目设计比较科学,可操作性强。项目区通过农业生物、科技、工程等措施的综合运作,复垦整理土地的措施合理。同时,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可使项目区内的环境有较大改善。

5.本项目采用严密的管理措施,为项目按标准如期建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

结论:本项目符合土地整理要求,综合效益非常明显,完全可以进行投资实施。

5.2问题与建议

5.2.1问题

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与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相适应的问题,以及土地整理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工程实施管理的问题。

5.2.2建议

1.该项目除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招标施工队伍外,重点还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2.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市土地整理中心设置专户、管理整理专项资金,领导专班加强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和审计。

3.及时总结经验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开展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第8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对策;四川南江

中图分类号 S28;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28-02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省汉中市和广元市旺苍县,距成都463 km、西安432 km、重庆520 km。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 383 km2,总人口70.36万人,现有耕地2.82万hm2,其中水田1.7万hm2,旱地1.12万hm2。全县耕地分为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岩)土等6个土类,大部分土壤富钾、缺磷、氮不足。面积最大的土类是水稻土,占46.38%,其次是紫色土类,占27.9%。近几年来,南江县以“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性、示范性和引导性,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丰富和谐新农村内涵,为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了新路子[1-2]。

1 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1.1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建设

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有特色。2010年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930.67 hm2,在长赤镇和红光乡9个村具体实施。新建、整治田间灌排渠系62.542 km、排湿渠1.65 km,新建配套建筑物2 235处,小型抗旱水源工程:整治山坪塘20座、新建蓄水池40口,小型灌排泵站2处;田(土)型调整:田型调整415.4 hm2,修筑田(地)埂3 750 m,培肥地力303.07 hm2。

1.2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

南江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成效明显。2008―2012年在南江县下两、八庙、正直、大河等18个乡镇实施,建设基本口粮田3 240 hm2,其中坡改梯733.33 hm2,改土培肥753.33 hm2,改造中低产田1 753.33 hm2。新建和维修蓄水池162座,新建沉沙池或山粪池867口,新建小型提灌站2座,新建和整治排灌沟渠87.85 km,整治山坪塘111口,新建田间作业道26.93 km,整治机耕道18.86 km。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能排、能灌,扩大防涝面积,增加保灌面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实现旱、涝保收;同时,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推广项目、稻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促进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培肥地力,不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地”的战略性转变。

1.3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质量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10―2013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在长赤镇的建华村、清泉村和元潭乡的字库、九泉、石寨村等19个村实施,建设高标准粮田1 333.33 hm2,新建及整治田间灌渠系24 km,新建蓄水池20口,新建提灌站2座,田间耕作道3.75 km,整治机耕道5 km,土地平整166.67 hm2,地力建设1 000 hm2。按时、按质、按量高标准的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据统计,南江县2007―2013年在长赤镇、南江镇、沙河镇、正直镇、东榆镇、红光乡、红四乡等逾20个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 573.33 hm2,其中坡改梯1 506.67 hm2,改土培肥10 240 hm2,改造中低产田5 186.67 hm2。新建蓄水池530口,开挖、疏浚渠道852.4 km,新建、整治排灌渠系2 028.15 km,整治山坪塘133口,新建田间耕作路110.2 km,整治机耕道113.86 km。建设内容为小型蓄水工程、灌排渠系建设、田(土)型调整、梯田埂建设、农田耕作道、机耕道的整治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耕农艺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将原来的旱田、“望天田”变为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农田,大大提高粮食基础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该项目可使项目区农户中低产田土比例由80.95%降为18.6%。项目区年粮食基础能力由现在的10.5 t/hm2提高至12.225 t/hm2,年平均增产1 725 kg/hm2,年新增粮食基础生产能力6 605.4 t。

2 抓好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强化“三大保障”,高规格推进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会议精神、为农民办实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惠农措施来抓。政府要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狠抓任务、资金、人员、技术“四落实”。县农业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外业下乡督查组等工作机构,土肥站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日常工作,从而做到领导、技术、人员、后勤保障“四到位”;各项目乡镇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做到项目实施党政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项目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和“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配套使用、各交各的账,各记各的功”的原则,按照各资金来源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三是科技保障。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局要抽调专业人员分片蹲点作业,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开展与农科院校合作,集成应用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挖掘增产潜力[3]。

2.2 坚持“三大原则”,高起点编制规划

一是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的原则。实施项目中,要严格实行项目业主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的监管。把建设示范片,建好精品工程,突出规模效益,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作为规划设计工程着眼点,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高规格利用、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开发、整体推进的改造开发策略,切实搞好项目规划设计。二是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深入到项目乡镇实地踏勘,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现场初验,做到规划设计标准一致、项目实施程序一致。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无论是丘陵盆周山区还是平地,无论是改田还是改土,工程标准设计要高、质量要好;田型调整要规范,农田排灌渠系布局科学合理,经济实用,排灌渠平直、牢固、美观,按沟渠的功能深度达标[4];修建的桥、涵、闸、池、农田制口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做到数量足、质量高、设置合理;改土工程做到地埂牢固,台位清晰,坡面水系健全,沟、池、凼、路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达到改土“平、厚、壤、固、肥”技术标准。三是重点突出、产业优先的原则。按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要求实施,结合项目重点抓好建设村的银花、茶叶等南江特色产业发展。

2.3 突出“三大重点”,高标准组织实施

一是明确工程任务,加快项目实施。县农业局、财政局领导要随时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实施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做到任务明确,分解到人,实行外业下乡人员包片负责,随时进行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各项目乡镇、村社积极配合,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分工序检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项目业主要明确职责,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制定的《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四川省粮田建设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要求把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基本建设程序。项目业主对施工企业的质量和进度要进行定期督查;监理单位要随时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对各项目乡镇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进度慢、建设质量不合格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实行公开曝光;实行“倒计时”制度,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一月一汇报,确保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实施计划。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后勤保障。在资金管理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项目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并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南江县中低产田土面积大,人均占有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投入力度不大,导致中低产田土比重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一遇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威胁。二是部分乡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组织领导措施不够得力;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建设项目时消极应付。三是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来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的力度不够,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四是项目建设与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五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砂石、水泥、肥料等物资价格上涨,项目实施单位造价增高,资金严重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5-6]。

4 实施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

一是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任务重,尤其是在盆周山区县,交通极为不便,环境较差,地方财力相当紧张,工作经费支出相对较大,在项目概算中,参照当地、当时材料价格适当调高单价,同时增加工作经费比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二是继续加大国家、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对盆周山区县农业立项,特别是在基本口粮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更多、更大的支持。按照统筹规划,捆绑资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有序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推动土地改造、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工程建后管护。要创新机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护办法和措施,把建后管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对建后工程追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建立奖惩机制,将工程管护工作纳入考核目标,确保建后管护工作落实[7]。

5 结语

总之,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盆周山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当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大力度,拓展思路,创新机制,探索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子,从而加快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为实现盆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6 参考文献

[1] 董艳玮.东港市椅圈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47,249.

[2] 吴行一,陈军,曹承富,等.建设高标准农田任重道远――旱灾之后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452-455.

[3] 齐西文,许芳艳,季志云,等.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促进团场经济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J].新疆农垦科技,2013(1):63-64.

[4] 田栋.甘谷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0):83,138-139.

[5] 赵琦,陈曙光,叶新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18-21.

第9篇:高标准农田整治内容范文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沼渣沼液生产有机水稻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沼肥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最高浓度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 生产

GB/T 1963.4 有机产品 第4部分 管理体系

三、基地要求

1.环境条件

选择空气清新、水源无污染,远离工矿企业5000m以上的农田,并符合GB 9137、GB 3095的要求。

2.土壤条件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已进行三年AA级生态稻谷生产置换的地块,并符合GB 15618的要求。

四、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高效品种,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如:长选12、稻花香四号、富源四等。

五、沼肥要求

沼肥选用正常产气30d以上的沼渣沼液。

六、沼肥育秧

1.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靠近水源、土壤无污染、土壤肥沃的园田地或旱田地;按每亩本田准备秧床10m2~12m2。

2.苗床制作

播种前2~3 d,按水稻种植面积规划好苗床面积,翻耕10~15cm,平整做细后,按每平方米浇施沼液5kg;或者播种前10~15 d,翻耕10~15cm深,每平方米施沼渣5kg~10kg,与床土均匀混合后,整平拍实,并用薄膜覆盖(平盖),封闭发酵10~15 d。

按照本田每亩用种2.5kg的标准准备种子,浸种前晒种2~3d,并经过筛选和12.5%的盐水选,选后用水清洗两遍。

3.种子浸泡

用透水性能较好的编织袋装种子,将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沼液完全浸泡。浸种时间:采取间歇式浸种,浸泡12h、晾6h,浸泡12h、晾6h,再浸泡6h后清水洗净待催芽。

4.播种

气温稳定通过5℃时,约4月15~20日播完,播种后用备好肥沃细土0.5cm~1cm,以喷水不露籽为宜。

5.苗床管理

出苗进入一叶一心期后,每7d用沼液兑清水浇施一次,按100kg沼液兑100kg清水浇施,移栽前3d用净沼液浇施,每平方米每次用稀释后的沼液3kg,喷后喷清水洗苗1-2次。

七、本田栽培

1. 整地、基施沼肥

移栽前1~2d,耕翻碎土后,结合泡田亩施沼渣、沼液混合体 1t~1.5t,耙地平整。

2.移栽

5月15~20日移栽。移栽规格30cm×(13~14)cm×3株。

3.追肥

秧苗移栽后10d~15d,用沼肥1000kg/亩追施,同时进行中耕(肥泥混匀)。

4.沼液喷施时期及用量

初穗期和灌浆期或齐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沼液。(1)初穗期沼液与清水比1:1喷施40kg/亩;(2)齐穗期沼液与清水比1:0.8喷施40kg/亩;(3)灌浆期沼液与清水比1:0.6喷施40kg/亩。

5.沼液喷施方法

(1)喷施时间:晴天上午8点~9点或下午6点~7点,阴天全天都可喷施;

(2) 喷施程度:喷施到叶、穗尖滴水珠;

(3) 雨后补喷:喷施后4h内遇大雨补喷一次;

(4)稻瘟病区初穗期喷施时可结合防治稻瘟病进行。

八、水层管理

插秧后缓苗前湿润管理,水层保持3 cm~4cm,浅水养苗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d~5d进行晒田,达到泥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色转淡绿,需晒5d~7d后恢复正常水层,孕穗至抽穗期采用活水灌溉,水层保持4 cm~6cm,如遇低于18℃温度,采用深水护胎,水层18~20cm,低温过后恢复正常灌水,抽穗后3d~5d进行间歇灌水,抽穗至扬花期保持5cm~7cm水层,抽穗后20d~30d采用间断落水,90%成熟停止灌水。

九、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有机稻生产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结合物理及生物防治,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培养健壮个体和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在经济阈值内,允许病虫草在一定程度以内存在,不进行防治,由田间生物进行自我调控。超过经济阈值时,在准确预报预测的基础上,及时控制发病中心,进行防治。

1.物理防治方法

架设杀虫灯,每盏频振式杀虫灯控制有机稻田面积40~50亩。

2.生物防治方法

采用生物农药,稻瘟病用600倍液农抗120或井岗霉素进行防治,特别注意打苞期防治穗茎瘟病,稻曲病在水稻破口期应用500倍液农抗120喷雾防治,潜叶蝇、负泥虫采用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或灭幼脲3号进行防治。每亩用灭幼脲3号60mL,兑水30kg,叶面均匀喷洒;间隔10d再用相同上述方法用量复配50mL1.8%阿维菌素叶面喷洒一次即可。

3.农业防治方法

防治稻蝗采用人工网扑,放养鸡鸭进行除治,春季结合整地灌水打捞蝗虫卵块及人工除杂草。

十、收获

有机稻收获标准为85%完熟即可收割,脱粒、晾晒,脱谷损失率小于30%,糙米损失率小于50%,破碎率小于0.5%,净度大于97%,保证有机稻谷的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