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高标准农田优势精选(九篇)

高标准农田优势

第1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一、取得的成绩

1、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农田。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12.03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6.3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万亩,经过治理改造过的农田,基本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标准。

2、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先后推广了有机水稻、有机蔬菜栽培技术,引进了目前全国最优苎麻品种——“中苎一号”,推广了机械打麻技术,研发了国内首台全自动打麻机,使每个劳动力每天打麻量从10余斤提高到120余斤,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扶持了国内首条微生物脱胶精干麻生产线的研发,并得到了全国麻纺协会专家高度评价,培训农民16500余人次,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3、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先后扶持了恩达、金土地、天欣源、科农种猪、姗娜果业等2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专业合作社,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42个。通过连续多年的扶持,恩达、科农种猪已经成为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恩达家纺”成为我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优质水稻、苎麻、蜜桔、种猪繁育等产业有序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了十万农民增收致富。

4、促进了农民收入和粮食增产。项目区农业人均年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300元以上,使农民从开发中真正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被项目区群众形象的比喻为“增加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项目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0万公斤,油料10万公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始终把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新农村建设衔接工作,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共扶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89个,扶持资金2250万元。

二、主要做法

我们在土地治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项目选址立项、科学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监管”这一主线,始终做到:

1、坚持两个条件,即“三个好、一个高”条件,竞争立项,择优选项。一是地形条件要好。选择地理位置重要、地貌平坦、集中连片的地方搞开发,不仅便于项目实施,而且能够塑造农业开发工作整体形象,起到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经济条件要好。土地治理项目不是扶贫项目,选择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搞开发,能够保证自筹资金的足额到位。三是村级班子要好。村班子的强与弱是搞好项目的关键。选择那些村班子团结、敢打硬仗、愿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搞开发,将使项目实施事半功倍。四是群众积极性要高。这是农业开发工程能否顺利完成、不留后遗症的关键所在。组织召开村支委会、村小组干部会和群众大会,征求群众意见,经2/3的农民同意后,并逐户签字,承诺自筹资金按期到位。

2、坚持两项原则,科学搞好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原则,搞好测量工作。在实地测量前,带领设计和测量人员到实地熟悉地形地貌,衔接地形测量有关事宜,制订具体测量工作安排方案;在测量完成后,设计人员根据现状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适地选择整地方法。对地势平坦的田块,按同水平线进行平整;对有一定坡度的项目区,以等高线平田的方法进行平整。

3、建立三项制度,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项目村组、乡镇水利站等多方参与的规划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时,将规划设计成果拿到项目区去,多次征求当地乡镇、村干部农民的意见,并采纳合理、可行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推行专家评审机制。在年度项目规划论证工程中,接受水利、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逐个核对工程位置、规格型号、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推行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在招投标过程中,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确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原则。报名参加投标的单位,必须具备足够的资质和国家颁发的施工许可证件。招投标统一管理,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领导小组,由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开发办等为成员单位,进行有关招投标工作。

4、多措并举,确保工程进度。工程遇到阴雨天气,给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工程工期与质量。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采取多措并举强抓工期、确保质量,取得较好效果。一是精心组织。领导在一线靠前指挥,工作人员常驻工地,深入到各个标段施工现场督导,及时处理有关问题。二是统一标准。要求各个标段的工程质量统一标准,并不定时组织各标段施工管理人员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我们依托本市资源条件和产业比较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3321”工程和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重点工程的总体部署,择优选项、集中连续扶持我市的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1、水稻加工产业。重点扶持百乐、金土地和天欣源大米加工等龙头企业,扶持的重点从提高粮食加工能力向粮深加工转变,重点扶持好金土地米乳饮料和百乐精制米粉的生产,达到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苎麻生产、加工产业。推进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以恩达公司为龙头的10万亩苎麻种植基地,重点放在扩建恩达公司生物脱胶生产线和优质高产苎麻种植基地项目上。

3、种猪繁育产业。建立以科农、渝州公司为龙头的良种猪生产繁育基地,重点是扩大良种猪繁育的整体规模。

4、蜜桔产业。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珊娜、蒙山公司为龙头建立优质高产生态蜜桔园,重点扶持蜜桔苗木繁育、品质改良和提高采后储藏保鲜及处理加工能力。

5、部分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持政策,有选择地扶持葡萄、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重点放在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上,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6、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将百乐、恩达、谷韵米乳等品牌培育成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田调整难。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格田化后,原有农田出现增减,原有田块面积、形状发生了变化,必然要重新进行农田调整。但由于项目区很多村、组,自分田到户后,田块一直未动过,而人口发生很大变化,使人地矛盾相当激烈,使得农田调整很容易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处理不好甚至出现群众上访事件。

2、农民自筹资金难。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还需要农民群众通过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如2009年罗坊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平塘村委各村小组要求每家每户每人筹钱搞土地平整;沙堤村则用承包鱼塘的资金搞土地平整,这样做加重了村委、村小组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严重时群众情绪激动,导致工期拖延。

3、亩投资标准较低。目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同类项目的除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办外,还有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据我们了解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类似于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是3000元,其中:1500元用于田间基础设施建设,500元用于项目区村庄整治,1000元(地方配套资金,一般不能足额到位)用于乡镇、村委建设费用,且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面积是指国土面积,而我们是指耕地面积。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投资标准也高于我们的投资标准,且不需要农民自筹资金。

4、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我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5、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在我市现有龙头企业中仅有11家农产品加工业,其中就有6家大米加工企业,而在畜禽肉类、水产品、花生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方面至今还是空白。多数现有的加工企业设备陈旧落后,加工技术条件差,在农产品加工生产上,一般只能搞粗加工。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的扩张和发育,制约了我市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6、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我市农业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尤其企业农产品订单年收购量只占总量的30%左右,且订单履约率也不到50%,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7、企业融资难。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募资额度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龙头企业固定资产不多,获银行贷款困难。加上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办理抵押贷款过程中存在费用高、办理时间长等问题,使企业难以得到适时的金融支持。

四、几点建议

1、处理好责任田调

整。要依靠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在项目立项时要统一思想,明确是按人口重新分地或者还是按保持原有农田数量,项目实施后根据农田增减情况按比例相应调整;其次是项目实施时要对项目区原有农田重新丈量,如实登记造册;最后是项目实施后,按原定的分田方案将田块分成好、中、差三等重新分配。

2、提高亩投资建设标准。应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尽量减少农民自筹资金。由目前的财政投资1200元/亩提高到1600元/亩以上。达到其它部门同类项目的投资标准,同时取消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农民自筹资金,与其它部门同类项目的政策一致。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始终把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来抓。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加大对现有优势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一批龙头企业。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促成全市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4、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瞄准国内外产业化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部级龙头企业来我市落户,形成新一轮农业项目招商引资高潮。当前,要围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新上一批肉类、花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设项目。围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来我市从事优质农产品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加工等技术的开发,鼓励客商在农产品基地投资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以加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一是加强产业的规划引导。要围绕优质稻、生猪、禽类、苗木花卉、蔬菜、果品等六大主导产业,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地理位置及传统优势,搞好优势主导产业科学布局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标准化的要求,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二是要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对现有农产品基地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做大规模,特别是要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市场、农民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要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体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鼓励多主体创办,引导多形式发展,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围绕推进我市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建立合作社。二是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建立合作社。三是围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建立合作社。对农民自发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县、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切实搭好平台,帮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进行示范推广。

第2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关键词:水稻;旱改水;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05

1 双阳区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稻米消费出现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粳米市场看好,所以全国南北方都在发展粳稻。长春市双阳区发展水稻生产有以下优势。

1.1 米质好

双阳区处在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带上,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是“世界黄金水稻带”的核心腹地,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

1.2 有自己的品牌

长春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2014年长春市政府促成50家企业联合成立长春市大米协会,共同打造“长春松花江大米”品牌。2015年8月13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优质粳米之都”称号。双阳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了4个有机、绿色水稻优质米生产基地。打造了“依原”、 “云山”、“晟华”、“卧龙泉”等品牌,使双阳区优质大米声名远扬。

1.3 技术优势

通过近两年全区开展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建立6个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以及农业系统开展的“百名农技人员包村入户送科技”活动的培训与指导,双阳区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得到普及,农民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 “旱改水”的好处

2.1 “旱改水”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进行“旱改水”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

2.2 “旱改水”有利于企业增效

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增大,带动了稻米加工等企业的不断兴起。当前,稻米是我国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每年稻米的消费量非常大,市场的兴旺和品牌的打响,可以极大地促进加工企业效益的增加。

2.3 “旱改水”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配套机械齐全,技术成熟。催芽有催芽机,播种有播种机,施肥有施肥机,打埂有打埂机,整地有打浆机、插秧有插秧机、施药有喷药机、收获有收割机。水田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实现全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3 “旱改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现有分散经营格局制约了“旱改水”的发展 双阳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土地收益,大多数农民不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家一户进行“旱改水”施工,不但效益低,还会影响相邻旱田地块作物的生长,引发农户间的矛盾。而且分散修建小型水利设施,如打井、修渠、建泵站等,增加了投入成本。

3.1.2 旱田除草剂药害 一般玉米使用的阿特拉津,大豆使用的咪草烟、氯嘧磺隆、广灭灵等除草剂,残效期都在2年以上,在使用这些除草剂的旱田改水田时容易出现苗黄化、矮化、生长慢、分蘖少或不分蘖等药害现象。

3.1.3 投入高、用工量大 水田比旱田投入要高,“旱改水”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例如整地、架电、打井、搭建育秧大棚、购买机械设备等项目,这些需要有充足资金做后盾。另外水田机械保有量低,用工量大。现在农村工价高,年轻劳力都在外打工,家中缺劳力,靠雇工种水稻效益差。农民在经历了“旱改水”到“水改旱”的轮回后,对再次“旱改水”有太多顾虑。

3.1.4 “旱改水”缺少品牌效益 由于土地不集中,水田种植户大都是各自为战,造成水稻品种多、乱、杂,水稻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水稻销售价格低,难以和大市场对接,形不成品牌效应。

3.2 发展“旱改水”的建议

3.2.1 依靠种田大户、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旱改水” 种田大户、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旱改水”,不仅可以解决土地连片、用水、架电和种植标准等问题,还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共创市场,提升效益空间。

3.2.2 加大水田农机化力度 目前双阳区水田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许多生产环节都需要用人工来实现,而现在农业生产地区人工作业费用涨幅很大,这就造成了水稻生产成本的增加。双阳区水田机械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加大水田农机化程度,可以降低水田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3 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旱改水”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必须在提高优质米生产上下工夫。定位高端市场,统一水稻品种、统一品牌,全部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第3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关键词】土地平整;激光技术;国际工程

前言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核心工程,目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机耕质量,灌溉均匀,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工程内容包括田块优化布局、田地平整及土壤改良等,其中田地平整是核心内容[1]。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常规的农田土地平整方法投入设备多,控制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效率低下,且只能达到粗平,即“田面大平,小不平”,无法满足高规格的农田平整需求。

笔者参与的南美洲一农业项目包括农田平整3000公顷,合同工期短,且受雨季影响每年有效施工时间仅6个月。为确保农田平整项目的按期完工,经过多次比选,决定引进先进的红外线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农田平整项目的顺利实施。

1 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

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旋转光束,在作业地块的定位高度上形成一光平面,此光面就是平地机组作业时平整土地的基准平面,光面可以呈水平,也可以与水平呈一倾角(用于坡地平整作业)。激光接收器安装在靠近刮土铲铲刃的伸缩杆上,从激光束到铲刃之间的这段固定距离即为标高定位测量的基准。当接收器检测到激光信号后,不停地向控制箱发送电信号。控制箱接收到标高变化的电信号后,进行自动修正,修正后的电信号控制液压控制阀,以改变液压油输向油缸的流向与流量,自动控制刮土的高度,使之保持达到定位的标高平面[2]。

激光平地设备通常分为有坡度和无坡度控制两种类型,一般由4个基本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装置、平地铲运设备。

2 技术优势

借助高新技术对农田实施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有效改善田面微地形条件,不仅可明显改进地面灌溉系统的性能,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还可适度扩大格田面积,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效果[3]。据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系统性能影响研究得到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机械平地的最佳田面平整效果相比,激光控制精细平地的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可分别提高12%和8%左右 [4]。

(1)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投入较小的资源,达到常规土地平整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工效,满足设计和规范标准。

(2)相对常规平整测量工作,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测量工作量有较大降低,节省了施工时间。

(3)操作简便,土方“挖填平衡”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按设备操作平台的简单提示就可以进行土地平整施工。

(4)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确认及处理迅捷,施工成果精度高。

3 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3.1 施工工艺流程

农田土地平整作业中,根据实地测量的田面地形高程数据,拟定合理的平地工程设计方案,对平地效果开展定量评价。本项目借助三维GPS技术与设备,自动准确测量田面高程,加快了土地平整作业进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操作要点

3.2.1 地块平整设计

将测量成果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和纵横剖面图导入AUTOCAD内进行辅助设计,确定项目具体方位,计算距离、高程和面积,完成施工图设计。

根据设计图建立激光控制系统,结合农田场地平整大小,确认激光发射基站的位置,如地块长宽超过300m,一般将基站设置在场地中央位置。

同时,定义激光发射基站相对高程,工人携带带有激光接收器的移动标尺,按10 m×10 m网格进行拟平整地块的放样丈量工作,完成后将自动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描绘地块地势图,确定地块内各子分块划分、地块均匀高程、沟渠以及地块坡度,计算各子分块土量平衡数量。

根据等高线形状,将农田土地分为若干地块,设计的边线之间的距离为60~100m。同时,为便于操作农艺种植(土地翻耕、播种、防治病虫害、施肥和收获),地块内部设计一些通道,以使农用设备可以移动。

3.2.2地块平整施工

3.2.2.1 表土剥离

田块内部高差在300mm以内,则不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层土集中堆放,并进行覆盖保护,防止流失及化学物质的污染。

3.2.2.2 田块土方平整

(1)松土施工

由于土地激光平整技术铲运设备的功率相对于推土机要小,故在土方铲运前需利用带犁拖拉机进行拟平整地块的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一般为20~30cm。

(2)土方平衡施工

施工中,填方区表面高出挖方区表面,高差按填埋深度的20%计算,以利于回填土方的沉降,保证田块平整度要求。水田格田最大高差与平均高程相比不超过20mm。依据地块均匀高程,由拖拉机牵引带激光接收及处理装置并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铲运设备进行地块内土方平衡。拖拉机行走路线原则上从地势高处到地势底处,将富裕土方运至地势低处。

(3)耕作层土方回填

客土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设计标准,客土覆盖的厚度不得低于300mm。表土回填后,对原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第二次检测,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恢复程度不低于85%。

3.2.2.3 沟渠和田埂

通过修建的2条农渠和3条田间排沟将400m400m的地块划为4个相对独立的田块,以此为单元开展土地精平工程设计与施工。由于提高了土地平整精度,畦田规格按100m10m设计,通过连接在农渠分水口处的田间闸管灌溉系统将水引入田间。

平整后的地块利用小型机械开挖沟渠和填筑田埂,设计中沟渠及田埂相互依存,故施工中沟渠挖方直接作为田埂的填方,田埂及沟渠满足土地耕种需要。

3.2.2.4 翻耕复犁

田块平整完毕,平整度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翻深复犁。翻耕、旋耕的遍数按照设计要求,翻耕复犁的幅度不应小于90%,翻耕深度不得小于250mm。

4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引进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施工周期缩短50%,有效地保证了农田平整项目的按期完工,土地平整后的田块平均田面高差控制在20~30mm,远高于传统土地平整作业误差50mm的标准,施工质量控制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通过高密度集约式机械化作业,施工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蔚云, 马新春. 基于iOS的便携式多变量农田数据监控仪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 19(8):60-62.

[2] 张辉. 激光平地技术在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年, 45(8):35-36.

第4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 ##市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区所在位置 2、 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 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 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 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 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 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

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 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 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 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 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 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 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 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 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 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 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 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 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 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 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 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 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 农业措施 160.1 万元; 林业措施 30 万元; 科技推广 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 1.3万元。 2、 资金筹措: ,合计210万元)。 六、 预期效益 1、 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 2、 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 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 保障措施 1、 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 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 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第5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概况。××社区位于××镇的西南部,辖9个村民组,220户,居民912人。现有耕地面积1237亩。××社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交通方便,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调整生产布局,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以前,社区群众农作物主要以传统的水稻、油、麦为主,收入较低,群众增收缓慢。2009年以来,结合××社区拖萝畈“农发”工程改造区,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据统计,园区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147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32亩,平均亩产489公斤;西瓜种植面积325亩,亩产4750公斤;还有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种植面积50亩,无性系育苗50亩,瓜蒌50亩。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代农业建设道路还十分艰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有6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75%,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带动我市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到2013年,园区基本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田达到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经营基本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园区建设时间2009年7月-2012年6月,建设计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9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有: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计划投入资金24万元;建设设施大棚面积100亩,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蔬菜喷灌面积100亩,投入资金250万元;配套农业机械100万元;完善蔬菜贮藏、保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配套仪器需要投入资金50万元;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156万元;园区设计规划前期工作经费20万元。

四、推进示范园建设的措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镇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高标准、高起点抓好示范园规划。要根据示范园自然资源条件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利用本地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叶为主,依托茶叶公司为经营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面积200亩,配套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示范园,加工、贮藏、保鲜、精包装等项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大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县大力加快土地流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生产力状况,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园区种植业的主产品生产走向规模化,区域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以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即将实施的土地平整项目,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开挖疏浚渠道1公里,衬砌排灌渠道2公里。通过项目实施,完善田间排灌渠系,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园区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现代标准农田,为示范基地建设打好基地;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喷灌、滴灌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计划建设喷灌面积100亩。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产业化经营。采取“扶大、扶优、扶强”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皖润茶业有限公司扶持力度,带动农民增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带动农户200多户。抓好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充分利用示范园区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化生活潮流的观光旅游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利用园区内正在申报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移民一条街,结合司空山整体开发、××名木古树、田园风光,将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先进农业科技示范与生态旅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6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全省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配套不齐全,加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机电设备陈旧、能源单耗高、效益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大量电力设施被损坏、被盗现象严重,灌区渠道被侵占、侵种和人为毁坏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渠道成了随意倾倒垃圾的场所,给渠道行水安全带来后患。

1.3水源干枯严重,许多河流来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地下水逐年下降,形成多处大面积漏斗,导致许多地区农用机井吊空报废。

1.4水价节节攀高,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大幅减少。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现代水利的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缺少了重要基础。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甘肃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少浇地、高产稳产地尤其短缺。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最大的威胁,洪涝灾害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不断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促进水利工程技术和粮食种植管理技术有机结合,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2.2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传统的大田粮棉作物种植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由主要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向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主要适应小规模生产向适应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转变;由主要适应传统农业向适应农业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转变,更好地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3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需要,适应农业标准化的需要,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供支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2.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外延式地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水环境污染加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加强水土保持,推行节水灌溉,整治农村水环境,加快农村沼气、小水电代燃料和电气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5甘肃省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农村人口只有700万人,还有8%约160万的农村人口由于居住分散、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水源而饮水困难,有1 200万农村人口饮用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的水或苦咸水、含氟水、污染水,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考虑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尽快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措施

3.1增加对小型农田设施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各级政府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2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同发展。

3.3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不仅要通过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等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水利设施,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粮食主产区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供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优良外部环境。

3.4大力普及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当前,在甘肃等西部干旱地区,要把抗旱和节水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要由单方节水向全过程节水转变,树立结构节水意识、推进生物节水、耕作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地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不同形式的节水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7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关键词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79-0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兴宁市认真抓好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把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工作作为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稻、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使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工作顺利开展。

1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意义

兴宁市地处广东东北部,是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有水田面积24 000 hm2,其中优质稻面积6 000 hm2,占水稻面积的25%。目前,兴宁市水稻生产还存在科技含量低、农户专业知识普及率不高、缺少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等问题。农户滥用农药和肥料,随意扩大或缩小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当,造成了产量低,米质差,农残超标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因此,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对水稻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水稻品质、产量,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进行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是粮食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1-2]。

2 兴宁市优质稻标准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概况

兴宁市在2008—2010年被广西省农业厅列为省级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基地面积6 000 hm2,位于远离城区、工矿企业、无污染的山区乡镇黄陂、水口、大坪、石马、龙田、罗浮等镇。选择交通便利、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耕地集中、利于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的田块。兴宁市农业局利用省农综开发建设资金,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对基地排灌系统进行完善,进行三面光改造工程,并在示范片区实施机耕道硬底化工程,进一步改善示范区耕作条件。通过统一使用水稻控释肥和冬种绿肥紫云英,稻秆还田等措施,改造了项目区农田板块构建,大大提高了农田肥力。

3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3.1 生产基地选择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应选择水源条件好、交通相对便利、排灌方便、土地肥沃、周围无污染的田块。空气、水质、土质及土壤肥力必须符合《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具体规定。

3.2 统一供种

选择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统一供种,如早造用天优122,晚造用五优308、丰二优1号等品种。

3.3 统一播种和抛秧

天优122早造于3月8—10日播种,晚稻五优308于7月10—12日播种,丰二优1号在7月5—6日播种,在秧苗长至3.5~3.8片叶时抛秧。

3.4 田间管理

3.4.1 施肥。施足腐熟有机质农家肥22.5 t/hm2,一次性施用农科牌50%水稻控释肥(CN、P2O5、K2O含量分别为23%、7%、20%)525 kg/hm2,在抛秧前最后一次耙田后均匀撒肥,抛秧后保持浅水,直至收割不再追施其他肥料[3-4]。晚稻收获前25 d,统一播种紫云英,播种量22.5 kg/hm2,统一田间管理,在插秧前15~20 d进行压青,增加土壤肥力。

3.4.2 科学排灌。抛秧后,前期保持浅水分蘖,早造抛秧后32~35 d,晚稻抛秧后18~20 d够苗,够苗后及时排水露田,采取多露轻晒,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幼穗分化后期,浅水灌田,满足幼穗分化和抽穗结实的需要,后期采取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3.5 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水稻质量安全。①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如天优122、丰二优1号、五优308等新品种;早春提早灌水拌田,在春季2月底灌水9.9 cm以上,保持10 d以上,减低三化螟虫口密度;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技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一方面,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降低稻株发病;另一方面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田水原则,促进植株健壮,控制病虫害。②药剂防治。在准确测报基础上,治小田保大田,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减少用药次数,增加防效,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用“金云”生物农药100 g或25%杀虫双250 g+40%毒死蜱10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用2.5%扑虱蚜20~30 g或5%蚜虱净10~15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稻飞虱。晚造秧田用10%益舒丰50 g(塑盘秧)混细沙在秧苗1叶1心时撒施,防治稻瘿蚊。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稻瘟病。用3%井冈霉素50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用2%龙克菌10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细条病、白叶枯病。

4 参考文献

[1] 夏宝军,陈仕界,朱忙才.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84.

[2] 刘有发.杂交水稻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96-97.

第8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关键词:罗田县;中药材产业;SWOT分析;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5113-04

SWO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uotian County

HU Yan-shenga,HU Lan-jieb

(a.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b.Business School,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438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s a special industry integrating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into one system.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and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scale, industry base,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industry brand in Luotian county,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by using SWOT analysis.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to develop in a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coordinated way.

Key words: Luotian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SWOT analysis;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素有“鄂东生物基因库”之称。全县有高等植物资源1 043种,其中拥有中药材品种资源608种[1]。近几年来,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正在成为罗田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2,3]。本研究结合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促进其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进罗田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

1 罗田县中药材发展概况

罗田县土地总面积为212 913.33 hm2。从土地资源结构看,林地、园地为主要土地类型,占总面积的68.33%,其分布与全县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对应,气候适合发展中药材生产。2010年全县农户中药材种植收入过万元的有8 500户,过5万元的有826户,过10万元的有220户,过30万元的有6户,过100万元的有2户。2011年新发展中药材3 533.33 hm2,全县人工种植面积达到9 200 hm2,年产量4.5万t,产值达5.3亿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罗田县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不仅如此,中药材产业还带动了罗田县旅游业的发展。依靠中药材走上富裕路的罗田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两型”社会。罗田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教兴林示范县”等荣誉称号[4-7]。

2 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结合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利用SWOT分析方法[8],分析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如表1所示。

2.1 发展优势

2.1.1 自然条件优越 ①交通便利。罗田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腹地,东邻英山、南连浠水、西与团风、麻城接壤,北与安徽金寨县交界。县城距黄州区96 km,距黄石市94 km,距武汉市194 km。②土壤环境良好。罗田土壤主要类型有黄棕壤、棕壤,土壤质地以轻壤和中壤为主,土壤pH 5.0~6.5,显酸性或微酸性,是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生产的土壤。③温度、湿度条件适宜。罗田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天堂寨海拔1 729 m,最低点三里畈镇新桥海拔46 m,南北相对高差1 683 m,罗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总日照时数2 047 h,年均辐射热量457.41 kJ/cm2。年平均气温16 ℃,年均降水量1 330 mm,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6、7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④水质优良。全县山脉以天堂寨为主体,分4支向南偏西方向延伸,依山脉走向,境内有5条大河,502条支流流经全县,加之罗田县远离大中城市,地上水和地下水都未受到污染,这种水质有利于多种中药材质量的提升。

2.1.2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全县中药材品种资源608种,主要种植品种有金银花、茯苓、天麻、苍术、当归、柴胡、百合、、桔梗、丹参、瓜蒌等。罗田县“九资河茯苓”被确定为出口免检品牌。2007年罗田县“九资河茯苓”获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1.3 人文资源厚重 大别山地区具有深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罗田县是明代医学家万密斋的故乡,万氏医学造诣很高,被誉为当时的“医圣”,其《万氏家藏》、《万氏十三方》等医学经典流传至今。丰富的中医药人文资源是罗田中药材发展的独特优势。

2.1.4 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为了避免中药材种植的盲目性,保护药农的积极性,罗田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狠抓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推行订单生产,建立以销定产的产销体系[9]。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外接市场,内联药农,传递信息和技术,逐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1.5 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全县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食为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然药业、惠涛药业等8家骨干企业,主要从事中药饮片、保健品、中成药等产品的生产,年加工量2.6万t,产值超过4亿元。

2.1.6 销售渠道逐渐打开 目前,全县已建立了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18家,与北京同仁堂、津村公司(中日合资)等6家大型工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安徽亳州、湖北蕲春等7家大型专业市场保持了贸易往来。全县中药材产品远销到国内10多个省市和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

2.2 发展劣势

2.2.1 种植规模小且散 罗田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近20种,但目前主要是农户零散种植,只有少数几处百亩乃至数百亩的连片种植,但千亩以上的连片种植面积寥寥无几,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2.2.2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由于投入不足,罗田县中药材基地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排水灌溉、杀虫灯等生物防治设施,而且乡村技术力量也较薄弱,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2.2.3 精深加工能力不强 目前,从总体上看,罗田县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精深加工能力不够,中药材产品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中药材的初级加工水平上,产品附加值低。有些中药材甚至是直接把原材料销往外地,如当归、柴胡、苍术等。

2.2.4 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大部分加工企业在原材料收购、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受资金短缺的制约;二是产业开发资金不足,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发展机遇

2.3.1 市场前景广阔 中医中药作为国宝,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消费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欧盟经过几年的引进试验,已决定将以“药品”开放中药的进口。这就意味着中药材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潜藏着巨大的商机。要满足市场需求,惟一的方式就是大力推广人工栽培中药材以解决市场的需求。

2.3.2 发展机遇良好 一是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二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三是2008年省政府启动的“大别山100万亩桑茶药板块经济区”项目建设;四是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决定。这些都为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2.3.3 政府支持 一是建立领导工作机制。罗田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规划制定、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领导专班。县与乡镇、乡镇与村都签订了中药材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县农业、财政、科技、林业等涉农部门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激励措施力度。罗田县政府建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中药材基地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和用地倾斜等政策,对完成年度基地建设任务的乡镇、村、组和种植大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县政府加大向上争取板块项目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引进外资和吸引民资的力度,加快罗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2.3.4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以不断提高药农生产技术水平为目的,罗田县加强了对药农实行实用技术培训。这种培训以远程教育培训班和面授培训班相结合。他们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每年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研究院等院校专家来罗田讲学。药农通过学习,不但提高了文化水平,而且学到了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在罗田县农委、科委、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该县通过多种方式培训药农人数已达10余万人。

2.4 面临的威胁

2.4.1 自然灾害频繁 罗田县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涝灾、旱灾、病害和虫害。2012年由于气候反常,金银花、茯苓等呈现出减产趋势。此外,金银花、苍术、桔梗等在气象灾害来临时病虫害大量发生,因而使其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2.4.2 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由于罗田县中药材主栽茯苓、金银花、天麻、百合、苍术、桔梗等10余个品种,除茯苓加工技术较成熟外,其余品种的加工水平还较落后,基本上是直接晒干法、直接晾干法和普通烘干法等初级加工方法,真正上档次、上台阶的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同时,加工企业也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严重地制约了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

2.4.3 市场竞争愈演演烈 相对于云南、陕西、山东、河南等省的中药材产区,罗田县中药材虽然有其独特的功效,但由于在品种纯度、加工贮藏能力、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加之罗田县部分中药材品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因而罗田县中药材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3 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分析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如何抓住机会、利用优势、克服劣势、避免威胁的战略建议。

3.1 明确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绿色罗田为依托,以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谋大规划、做大基地、办大企业、唱大品牌、争大市场,力争做大做强茯苓、金银花等几个主导品种的大产业,在国际国内形成产业大优势。

3.2 调整品种结构,实施区域化种植

针对罗田县中药材品种多,生产园品种栽培规模小且杂的实际,应根据市场需求,对罗田县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进行重新评价与定位,着重筛选优质品种,选优标准应突破只重产量忽视质量的传统做法,并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的用途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而定,同时,还应结合加工的需要,选择能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中药材品种。

3.3 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罗田县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着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产品深加工企业。继续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罗田县中药材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进程[10]。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整合与保护,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科技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继续完善县、乡(镇)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加强优质中草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强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

3.5 加强行业自律,严把质量安全关

要使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其质量安全是根本。罗田县药农一是要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按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杜绝使用禁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二是要严格技术规程,科学管理,分级采收,生产出优质安全的中药材,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严格标准分级包装,严防以次充好,不使用防腐剂。农业、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中药材产品质量,维护产品声誉。

3.6 不断开拓市场,构建营销网络

要想把罗田县中药材做大做强,必须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不断构建和延伸国内外营销网络,提升罗田县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要进行与罗田县相关的中药材产销形势分析,加强与国内外中药材主产区的联系,及时掌握中药材生产动态,及时产销信息,指导全县中药材生产和销售。同时,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立中药材营销网络,借助现代物流体系,改善中药材贮运条件,拓展国内外市场。

4 结论

SWOT模型分析表明,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罗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其可在巩固自身优势,最大限度把握好发展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充分利用罗田县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同时,还要结合罗田县山川秀美的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业,以带动其经济发展[11,12]。研究表明,罗田县中药材产业未来发展应坚持科学规划、区域种植、扶持龙头企业、提高质量、唱响品牌和拓展市场并重,大力发展高档优质中药材,不断推进罗田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程水源,鲍宏礼.鄂东特色农产品及其产业化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丰阁.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黄冈农业战略与竞争优势[A].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33-38.

[3] 汪秀芬.依托地方优势发展现代农业[A].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师范学院,黄冈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38-40.

[4] 黄冈市农业局调研组.黄冈大别山试验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N].黄冈日报,2011-11-28(3).

[5] 赵 新,张朝珍.强化生态立县理念 做强中药材产业[N].黄冈日报,2012-06-07(8).

[6] 张朝珍.“药材之乡”药飘香——罗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侧记[N].黄冈日报,2011-01-15(1-2).

[7] 郑光文.发展药材产业,振兴农村经济[N].黄冈日报,2011-01-29(3).

[8] 魏 媛,吕 君,范天君.贵阳市乌当区杨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633-634.

[9] 胡 震.念活“药材经”的致富带头人——记罗田县九资河镇九资河村委会主任叶成武[N].黄冈日报,2011-11-10(2).

[10] 叶 茂.稳步推进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建设[N].黄冈日报,2012-10-10(8).

第9篇:高标准农田优势范文

(一)优化发展种植业、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优化发展种植业,稳步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建立适应加工业和畜牧业发展需要的种植业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辽宁省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优化畜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精品畜牧业,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充分合理利用牧业资源,促进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三)建设发达的生态林体系,保障生态安全

加大建设生态林体系,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拓展以森林经营为基础的第一产业,提升以林产品为主的第二产业,开发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同时,大力造林育林,扩大森林资源,坚决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

(四)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地方龙头企业

进一步发展粮食产品、畜产品、林特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形成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原料示范基地。

(五)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

不同区域应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以区域开发、产业配套、集群发展为重点,加快开发高效特色产业,在辽东、辽西北、辽中和辽南分别建设适于本区域的优质高效特色产品产业经济带。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布局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

二、辽宁省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

可将辽宁省划分为5个现代农业类型区,不同的类型区有着不同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一)辽东山地农业区

该区是辽宁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无计划地发展蚕场、参场、牧场、柴场、采矿场和开发坡耕地,致使山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日益频繁,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因此,该区立体农业建设应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主,以治山、保水、保土为中心,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针阔混交最佳结合的水源涵养林体系和种养加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二)辽河平原农业区

该区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层变浅,犁底层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地污染严重,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该区立体农业建设应以建设稳产、高产、无污染基本农田为重点,加强基本农田设施建设,提高排灌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在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多元互补的基础上,开发纵向空间,增加牛、猪、禽、鱼和瓜菜等物种多层次、多梯级转化利用的互补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三)辽西北半干旱丘陵农业区

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具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潜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匮乏,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草场滥垦过牧,功能日益退化,土地瘠薄板结,土地质量下降,产品产量低而不稳,农田环境恶化等。因此,该区现代化农业建设应当坚持搞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植树种草为重点,实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宜果则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建设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当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增值,实现农林牧的良性循环。变粮食作物单一种植为林粮经(饲)多层次、多流向、多梯级增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四)城郊型庭院农业区

该区距离城市近,是大城市蔬菜等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该区立体农业建设应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无公害蔬菜、肉蛋奶生产,防治工业“三废”污染,形成绿化、种养、观光等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