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

第1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提出了更高要求,已由安全、适用逐步走向舒适、健康。健康住宅、生态住宅、高品质住宅等高要求住宅将成为住宅发展的趋势。健康住宅的健康性主要包括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其中住宅声环境满足要求是健康住宅的重要因素。在住宅设计、施工等环节,有关住宅隔声与减振处理方面的技术研究,实践应用方面尚存在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本文结合健康住宅的声环境要求,提出健康住宅隔声施工的技术措施并通过工程试点应用,提出隔声施工的方案和措施。 1高要求住宅的声环境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参照:①《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②《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③《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④《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⑤《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⑦《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CECS179:2009;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⑩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2高要求住宅的声环境要求 结合高要求住宅的声环境设计依据,分别提出了住宅室内外声环境要求,以及住宅中主要构件的隔声性能要求,包括墙体、楼板及门窗的隔声要求等。住宅所在区域的声环境标准,对于0类住宅声环境功能区允许噪声推荐值:昼间≤50dB(A),夜间≤40dB(A);对于1类住宅声环境功能区允许噪声一般值:昼间≤55dB(A);夜间≤45dB(A);对于2类住宅声环境功能区允许噪声低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高要求住宅宜建设在0类和1类声环境功能区。普通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分别为:卧室昼间≤45dB(A),夜间≤37dB(A);起居室昼间≤45dB(A),夜间≤45dB(A)。而高要求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分别为:卧室昼间≤40dB(A),夜间≤30dB(A);起居室昼间≤40dB(A),夜间≤40dB(A)。对比可以发现,高要求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要求较高。住宅墙体的隔声要求要结合住宅中墙体的部位和功能,有分户墙、户内隔墙、邻卫生间墙、含窗外墙等,应分类选用,墙体及楼板的隔声要求如表1所示。 3高要求住宅隔声方案与技术措施 3.1楼板隔声方案和措施 为满足高要求住宅中楼板的隔声要求,可采用浮筑楼板、铺设弹性面层、采用组合楼板减振做法等来改善住宅结构传声对邻室的干扰。浮筑楼板做法是将20mm厚挤塑聚苯乙烯板(FM250)用专用聚合物砂浆或黏结剂粘贴在楼板找平层上,然后根据不同面层厚度施工40~65mm厚陶粒混凝土垫层,再铺地砖或复合木地板面层。据检测报告,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达到62dB,若不采取隔声技术措施,撞击声压级将>80dB。在浮筑楼板结构施工中,因为固体声的振动易沿墙、梁、柱、基础及楼板系统侧向传透到其他各层房间,尤其是由于楼板与四周墙体的刚性连接,将振动能量沿结构传播,导致其他结构也辐射声能,因此隔绝撞击声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尽量避免楼板与周边墙体、洞口等的任何刚性连接是很重要的,即防止“声桥”的不利作用,否则将使楼板的隔声性能大为降低。“声桥”往往由楼面施工时漏浆和垫层中设备管线敷设不当等原因引起,如由于踢脚板处理不当,楼面与墙面产生刚性连接。对于铺筑龙骨的地板,常见的弊病是将龙骨直接搁在基层上,或是用钉贯穿弹性垫层而将地板和基层楼板钉牢,这样甚至可使浮筑木地板的隔声效果几乎完全丧失。为防止出现“声桥”,应注意楼板在面层和墙的交接处采用隔离措施,以免引起墙体振动,在地面与墙之间设置垂直的弹性垫,并注意踢脚板细部的隔声处理。 3.2墙体隔声方案和技术措施 对于墙体的隔声性能,应结合墙体的类型分类选用墙体的隔声方案和措施。采用湿作业砌筑的墙体,墙体砌筑质量、墙体留置开关盒或开设管槽等会削弱墙体有效截面形成薄弱环节,墙体抹灰质量、墙体洞口或缝隙是影响墙体隔声的主要因素。施工中避免墙体开关盒背靠背设置,开关盒采用隔声毡包裹和密封处理,保证砌筑砂浆饱满度、抹灰厚度和质量,减少墙体通缝和孔洞,避免形成声学通道,是提高砌筑墙体隔声的有效措施。而穿墙管道四周处理是影响整个墙体隔声的一个关键工序,所有穿墙管道必须设置套管,可采用钢或塑料套筒,套筒与管道之间用岩棉嵌填严密,然后用弹性胶条封闭。套筒与墙体之间用岩棉、玻璃棉等材料仔细嵌填严密,最后用水泥砂浆密封封口。在主体结构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宜尽量利用承重墙作为分户墙。如果分户墙属于填充墙,可选用陶粒混凝土或密度大的增强石膏砌块等。同时,应注意墙中的管路与嵌槽,不得出现贯通现象。如240mm多孔砖、200mm厚混凝土、180HL钢丝网水泥轻质墙板和200mm厚模卡砌块构造的墙体,隔声量可以达到要求。分户墙中所有电气插座、配电箱或嵌入墙内对墙体构造造成损伤的配套构件,在背靠背设置时应相互错开位置,并应对所开的洞(槽)有相应的隔声封堵措施。对分户墙上施工洞口或剪力墙抗震设计所开洞口的封堵,应采用满足分户墙隔声设计要求的材料和构造。为防止楼板和墙体上孔洞、缝隙的漏声,对楼板和墙体上的各种孔、槽、洞均要求采取可靠的密封隔声措施。分户墙中设置电气配套构件,在背对背安装时相互错开的距离宜≥600mm。用于封堵分户墙上施工洞口或剪力墙抗震设计所开洞口的材料和构造的隔声性能,要达到原设计分户墙的相应标准要求,以保证原设计墙体的隔声性能。墙体的隔声方案和隔声技术措施如表2所示。 3.3门窗隔声方案和措施 影响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因素包括窗户开启形式、窗户材质、玻璃配置、密封措施和五金配件耐久性等。当外窗玻璃表面质量相同时,隔声性能从劣到优的顺序为:中空玻璃<单层玻璃<夹层玻璃<单夹层中空玻璃<双夹层中空玻璃,对于通过改变规格参数来提高玻璃的隔声等级STC,建议应按如下顺序进行调整:增加声阻尼(采用夹层玻璃和增加PVB厚度)→增加空气层厚度→增加玻璃厚度。密封措施和五金配件耐久性较好的建筑外窗隔声性能下降得小,宜选择适宜的密封措施和五金配件。结合使用和功能要求,优先选择开启灵活,安全性高,隔声性能好的窗户。门窗是住宅中隔声的薄弱环节,提高门窗的隔声性能对改善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意义重大。门窗的隔声方案和技术措施如表3所示。#p#分页标题#e# 4结语 声环境满足要求是健康住宅、生态住宅和高品质住宅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住宅舒适和健康的重要条目。通过研究健康住宅的声环境要求,推动从健康角度研究住宅,解决健康住宅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促进住宅隔声施工技术的形成,满足居住者对住宅的环境需求。住宅隔声是个系统工程,开展建筑、结构、施工、装饰、节能、公共卫生与社会学等的跨学科研究,从规划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监理监测等环节入手,形成住宅隔声施工的成套技术,为高要求住宅隔声的建设施工服务。

第2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设计方案必须兼顾前期建设与后期使用两个方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对项目的全寿命费用做综合的考虑。一般情况当项目的建设期如果投入的建设成本较大,后期项目的维修费用就会较低;反之如果在项目的建设期投入的建设成本较小,后期项目的维修费用就会较高。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应对项目的全寿命费用做综合的考量。

设计方案必须要对项目远期和近期的要求做到兼顾,选择合理的项目的使用功能水平。如仅按照当前的要求和标准设计工程,对于项目而言可能会出现由于项目功能水平过低而导致重现建造的情况。

2评价民用建筑设计方案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2.1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周长系数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越简单,其单位面积的造价就越低。通常情况下建造巨星和正方形的住宅,既有利于施工,又能降低造价同时使用方便。举个例简单的例子:看一个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就是根据设计要求和现有的规划用地,当在满足住宅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还是否可以加宽住宅宽度,因为住宅宽度的加大,无形中使墙体面积系数相应减少,这样造价就会降低。

2.2住宅的层高和净高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2%~1.5%,同时降低层高还可提高住宅的建筑密度,节约征地费拆迁费以及市政设施费。层高设计还需考虑采光和通风,层高过低不利于采光和通风。目前我市民用住宅层高设计层高设计一般采用3m。

2.3住宅的层数

对于多层住宅来说,随着住宅层数的增加,单方造价系数在逐渐降低,即层数越多越经济。但边际造价系数也在逐渐降低,这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单方造价系数下降幅度减缓,当超过边际层数达到7层时,反而因增加电梯费用,这时还需将过道、走廊等交通面积加宽,而且还需增加供水设备和供电设备。

2.4住宅单元组成、户型以及住户面积

对这个指标的评价是依据结构面积系数(住宅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来衡量,结构面积系数越小,方案越经济。

2.5住宅建筑结构的选择

这主要是考察设计方案是否能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合理的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3评价民用建筑设计方案的常用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面指标、建筑周长指标、建筑体积指标、面积定额指标以及户型比等几个参数。

3.1平面指标系数K=居住面积÷建筑

面积×100%,它是衡量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紧凑的参数。由此可见民用建筑的方案设计应尽量减少结构面积的比例,增加有效面积。

3.2建筑周长指标指的是墙长与建筑面积

之比。由此可知,加大居住建筑进深,则单元周长缩小,可节约建筑用地,减少墙面积,降低造价。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建筑占地面积×100%

3.3建筑体积指标是建筑体积和建筑面积

之比,即: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它是衡量建筑层高的指标。

3.4面积定额指标

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它是用来控制设计面积。

3.5户型比,是指不同居室数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它是评价户型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

4设计方案审查的常用方法

4.1设计概算审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查询核实法以及联合会审法。

4.2施工图预算审查常用的方法有:全面审查法、采用标准预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对比审查法、筛选审查法、重点抽查法、采用手册审查法、以及分解对比审查法。不同的工程项目采用相对应标准的审查方法。

第3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一)电梯噪声污染是特殊的环境侵权行为

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一般适用于侵权行为,而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例外。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必须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住宅电梯噪声污染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侵权行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住宅电梯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噪声,一般而言,这些噪声都在人体的忍耐限度内,但如果排放的噪声超出了人体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即使噪声不具违法性,也不能据此否认噪声的危害性[1],进而否认噪声污染的产生。

(二)住宅电梯噪声污染侵权责任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侵权人以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由主张不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住宅电梯属于特种设备,有专门的法规与规程,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电梯技术条件》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但这些法规与规程均是电梯质量相关规定,并无电梯噪声排放标准与限值的规定,且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即使电梯质量合格,噪声排放符合电梯设备运行标准,也不能免除电梯噪声侵权的法律责任。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被侵权人依照《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的规定请求赔偿的,应当提供证据材料证明下列事实:侵权人排放污染物或者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造成的损害;侵权人排放的污染物或二次污染物、生态破坏与损害之间存在相关性。”按照这一规定,居民如主张住宅电梯噪声侵权,必须举证证明住宅电梯噪声存在、噪声给居民造成的损害以及噪声与损害之间的关系,噪声可以通过鉴定作出,损害也可以提供医疗检测报告或医院诊治记录,但如何证明噪声与人体所受伤害存在关联却是个难题。噪声对人体生理造成的直接危害并不明显,与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密切相关,是一种感觉性损害[2],如将该举证责任交由居民,显然是极大地增加了举证难度,会使噪声侵权的主张很难获得法律支持,有损特殊侵权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原旨。笔者认为,应当参照《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三十条【环境污染、生态侵权举证责任的规定】“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发纠纷,法律规定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行为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只要居民能够证明住宅电梯噪声的存在、自身受损,则应根据噪声会导致人体受到伤害的科学理论以及一般社会认知,认定损害系由噪声导致,如侵权行为人不能举证证明噪声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就构成特殊的环境侵权,应当依法承担侵权民事责任。这一观点也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法院的认同与支持,直接将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侵权行为一方。①

(三)住宅电梯噪声污染侵权责任主体

开发商通常为住宅电梯噪声侵权责任主体。开发商对其开发建造的住宅建筑及配套设施负有保障责任,应当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强制性标准采取隔声、减震、降噪措施的作为义务,保证其所选定的设施不对业主产生噪声污染,故开发商应当成为住宅电梯噪声污染的一般侵权责任主体。电梯设备制造商虽然是电梯的设备制造和安装主体,但一般是受委托安装电梯,并非电梯设备的产权人和管理人。如住宅电梯的设计、建筑、安装、验收均达标,即符合《电梯技术条件》《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的要求,则电梯设备制造商一般不应成为电梯噪声污染的侵权责任主体。作为住宅物业管理服务的提供者,物业公司,是否承担电梯噪声侵权责任要看其对于噪声的产生在管理上有无过错,且其是否为电梯设备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如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中约定了小区电梯的运营管理维护事宜由物业公司负责或者概括约定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服务,则物业公司管理上就可能构成过错,进而成为住宅电梯噪声污染的侵权责任主体。

二、各地法院对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的适用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确定住宅电梯噪声污染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未规定对住宅建筑中电梯产生的噪声进行评估的明确标准,因此在司法审判实务中,对住宅电梯所产生噪声适用的环保标准主要依据行政机关所的规范。这些规范主要有《民用建筑设计隔声规范》《声环境质量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而各地法院在审理电梯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时,对于上述规范的适用往往持不同立场,裁判尺度不一,甚至有的法院采用的噪声排放标准被另一法院直接裁定不予适用。下文,笔者将结合法院的具体裁判,对此作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参照适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2018)闽0104民初4985号《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就明确指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是对民用建筑隔声设计制定的相关标准,无论涉案房屋的验收是在该标准出台前还是出台后,都应当接受该标准的调整和约束,在该标准出台前验收的房屋不符合该规范的均应当整改至符合该规范规定的标准。

(二)参照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

(2014)鄂武汉中民二终字第00828号《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认为,根据武汉市洪山区环境监测站对涉案房屋的监测报告,涉案房屋噪声排放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故涉案房屋的噪声污染值也未超过国家允许的噪声污染最高值。

(三)参照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020)浙10民终520号《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认为,案涉电梯使用过程产生的噪声超出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限值要求,而噪声对人体会产生损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故相关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四)参照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19)鲁0502民初2330号《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认为,法院依法委托的鉴定机构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以《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为鉴定标准对案涉房屋的电梯噪声进行了检测并出具鉴定报告,该鉴定报告程序合法,事实清楚,法院作为有效证据予以采纳。

(五)排除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020)粤01民终8580号《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指出,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住宅建筑生活服务设备噪声适用环境保护标准的批复》,无论是《社区噪声排放标准》还是《工业企业边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均不适用于对安装在住宅建筑内为该建筑内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设备(如电梯、水泵、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噪声进行评价。因此,社区噪声排放标准不适用于本案例。

三、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的法律适用规则

虽然各地法院认定住宅电梯噪声污染的标准不一,但大量的审判案例也表明,只要居民能够证明存在环境污染行为、环境污染损害事实,且提供了电梯噪声鉴定报告,电梯噪声侵权责任一般可以认定。因此,如何选择和识别噪声排放标准,进而认定构成住宅电梯噪声污染,是住宅电梯噪声环境污染侵权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一)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应当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声环境质量标准》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因此,毫无疑问,本规定适用于住宅电梯噪声污染的排放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系为提高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保证室内有良好的声环境,而特别制定,住宅小区作为民用建筑和电梯噪声污染的选择以《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为准,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立法逻辑和立法目的。

(二)住宅电梯噪声一定条件下可选择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虽然《社区噪声排放标准》明确规定,该排放标准仅适用于“商业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但2011年,环境保护部向安徽省环境保护厅了《关于住宅建筑使用生活服务设备产生噪声的环境保护标准适用问题的批复》(环函〔2011〕88号),其中也明确了《社区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不适用于评价安装在居住建筑内为该建筑内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设备(如电梯、水泵、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噪声。但是,虽然这一规定不适用于本案所涉及的环境,但住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对防噪的要求比一般环境更高。按照社会的普遍认知,很难说涉案变压器处在对环境噪声要求较高的居住场所时没有危害。现有法律法规并无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司法审判实践中,如各方当事人均同意按照《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住宅电梯噪声进行检测,或者一方当事人按该标准检测后其他方不认可但又不按照其他标准重新检测的,根据民事诉讼证据标准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法院很可能会支持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三)住宅电梯噪声谨慎选择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首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将环境噪声污染分为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按此分类,住宅电梯产生的噪声污染属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其次,《环境保护部关于住宅建筑生活服务设备产生噪声适用环境保护标准的批复》(环函〔2011〕88号)明确排除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住宅建筑电梯设备噪声评价中的法律适用,包括《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和《社区噪声排放标准》(GB22208)。这两项标准不适用于评价在住宅建筑内设置的为该建筑内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设备(如电梯、水泵、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噪声法》并未规定该类噪声的适用环保标准。最后,从《工业企业边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名称可以看出,该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工业企业。在司法实践中,除非住宅区靠近工业企业,大多数法院在侵权人提出异议后不会采用这一适用标准。

四、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的选择与思考

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应首先选择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如一方选择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而对方并未提出异议的,则《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也可参照适用。但是,如居民选择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则应当举证证明住宅必须紧邻工业企业厂界,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适用条件。上述不同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噪声排放阈值并不一致,存在较大差异,适用不同的标准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法律结果。故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的情形下,居民一方或是开发商一方先选择适用噪声排放标准,即选择的优先性,选择哪一噪声排放标准,即选择的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住宅电梯噪声污染的侵权责任的最终认定。总之,居民的生命健康权应当受到保护与尊重。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目前国内立法尚属空白,出现了很多新的法律问题。如何科学设置住宅电梯噪声排放标准,如何准确认定住宅电梯噪声污染侵权,地方各级人大及政府可以作为立法重点,通过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结合地方实际科学、民主、合理规定,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谷昔伟,章智敏.噪声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不以行为违法性为要件[J].人民司法,2015(2):35-37.

第4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放线施工;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中放线施工是城市住宅小区工程中一项基本的内容,是做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的第一步,放线施工的好坏对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城市住宅小区绿化中放线施工是将建筑设计意图付诸实际的第一步实践操作,是体现建筑美学、园艺美学和设计艺术的基础。本文按照防线施工的整体过程将控制施工工作的要点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控制要点、基准点放线阶段控制要点和施工阶段控制要点,在此做一研讨,希望对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中放线施工工作起到指导的作用。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放线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建设图纸中的设计意图,以点、线和图形的形式在施工地段上标记,达到体现设计效果并对后续施工进行规范的作用。

1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放线前期准备阶段施工要点

1.1了解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的设计意图

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绿化工程设计的创意过程、设计思路和表现意图进行介绍,使设计主题和思想充分深入施工的全过程。其次,做好施工交底工作,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难度着重进行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最后,推进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双向交流,促进双方换位思考,将施工中的问题和设计中的问题看做为统一的整体,在集思广益的努力下得到更好地解决。

1.2做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放线工程的物资准备

首先,对绿化的植物、植被、土壤有先期的了解,对生长习性和生化指标有比较详细的掌握。其次,对施工工具的检查,对铁锨、白灰、木桩和线绳等施工用具应该做到分门别类、管理有和准备充分。最后,施工测量工具的检查,对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放线工程必备的皮卷尺、水准仪、全站仪、gps定位仪、长绳等测量器材进行统一检测,使测量器材精度合格,促进控制放线工作的精度。

1.3做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现场勘查工作

首先,确定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放线工程施工现场的位置,将设计图纸和批复文件在施工现场进行统一实地勘察,明确施工放线的位置。其次,建立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放线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方格网,做好方格控制的测量和定位工作。最后,了解放线区域的地形情况,考察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差异,确定放线基本方法。找好放线位置后,要清理场地,凡在施工放线范围内,有碍工程开展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或地下物都应该清除。为下一步施工打下好的基础。

2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基准点放线阶段控制要点

首先,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现场找好对应的基准点与参照物,这是选择做好放线工作的关键依据。其次,严格标定基准点与参照物,同时要在设计图纸和施工计划上有所体现,做好备案和存档工作,为后期施工和验收工作做好准备。其三,如果需要把现场的固定物作为控制基准点时,应将这些地方与图纸上的位置对应好,如果不相符,应以实际位置为准,对图纸上的位置进行修整。其四,如果现场没有可以利用的基准点或参照物,那施工方就要和设计方进行沟通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地上物,作为定点放线的参考依据。最后,对于确定好的参照物,要立木桩或画油漆作为标记,以防以后找不到,再重新确定,耽误不必要的时间。

3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放线施工阶段控制要点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放线方法有很多,可根据设计意图和实际施工情况灵活运用,本文介绍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工程放线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放线法,作为探讨本阶段控制放线工作质量的重点。

3.1规则图形放线法。

3.1.1图案简单的规则式绿地,根据施工图按照几何原理,先用比例尺在图纸中量好尺寸,用皮尺放到实际场地中,并用白灰打线或用铁锹穇出印,做出明显标记即可。

3.1.2图案整齐线条规则的模纹绿地,要求图案线条要准确,故放线要求严格,可用钢管焊好模型或用较粗的铁丝、铅丝按设计图案的式样编好图案轮廓模型,将模型放到地面,这样就可以按照模型进行打线,对于图案较大较复杂的情况时,可分为几块组装,检查无误后,在绿地上轻轻压出清楚的线条轮廓或用白灰撒好线。

3.1.3对于有些绿地的图案是连续和重复的,为保证图案效果,可用较厚的纸板或围帐布、大帆布等,按设计图剪好图案模型,放到地面上,按模型撒灰线,放完一段再放一段这样可以连续的撒放出来。

3.2复杂图形放线法。对于图案复杂的模纹图案,一般设计图上已画好方格线,按照比例放大到地面上即可;图案关键点应用木桩标记,模纹线要先用粗绳在地面上进行轮放,直到比较相像时,再用铁锹、木棍划出线痕再撒上灰线,抽走粗绳。对于面积较大的图案,放线一般需较长时间,因此放线时最好订好木桩或划出痕迹,撒灰或穇出畦印,以防突如其来的雨水将辛苦放的线冲刷掉。

3.3几何放线法

3.3.1直角坐标放线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直角关系的施工场地放线,一般过程是:在设计图上按一定比例划出方格,在设计图上量出方格的纵横坐标、尺寸,在施工现场按实际坐标划出对应的控制方格网,保证放线施工的质量。

3.3.2仪器测放法。适用于范围较大,测量基点准确的绿地,可以利用经纬仪放线。当主要种植区的内角不是直角时,可以利用经纬仪进行此种植区边界的放线,用经纬仪放线需用皮尺钢尺或测绳进行距离丈量。

参考文献:

[1] 郑焯源,宋伟玲. 小议园林施工放线的准确性——绿城·翠堤湾园林施工工程的放线实践[J]. 广东园林, 2006, 2 .

[2] 石海清. 园林绿化种植施工放线探讨[J]. 广东建材, 2005, 3 .

[3] 邓泗汀. 全站仪在园林施工放线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1.

第5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近年来,我市住宅工程质量尽管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屋面渗漏、墙体潮湿霉变、塑窗闭封不严等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质量缺陷。为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解决目前住宅工程中存在的影响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质量等问题,确保全市住宅工程质量稳步提高,现就加强我市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突出抓好住宅工程质量管理重点环节,把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住宅工程质量,不仅事关我市国民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质量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主体,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搞好住宅工程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根据我市住宅工程质量现状,确定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阶段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可行的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和“精品住宅工程”活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总体水平。

(一)建设单位(含开发企业,下同)是住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住宅工程的建设质量全面负责。建设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在工程发包和材料采购上,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要保证合理工期、造价,不得擅自降低设计标准,变更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建设单位应在住宅工程的显著部位镶嵌铭牌,将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名称、主要参建人员和工程竣工日期向社会公示。

(二)建设单位应设立工程质量投诉接待处理和回访部门,并在《住宅质量保证书》中注明联系人、电话和地址。对发生的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由建设单位负责并组织有关责任方解决质量问题。对暂时无法落实责任的问题,建设单位应予先行解决,待质量问题查明后由责任方承担相关费用。

(三)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施工图需经审查机构审查通过后方可组织施工。

(四)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化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保证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和施工图设计要求。要结合我市处于高寒地区的特点,制定本企业的住宅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对容易产生空鼓、开裂、渗漏的屋面、墙体,塑钢门窗安装、卫生间防水等施工环节,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专项治理,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技术保障措施。

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和省、市住宅工程保修规定,积极履行保修义务。

(五)监理单位应针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按照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严格把好质量验收关,前道工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要将住宅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防渗漏、防结露及室内环境质量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理责任。

(六)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印发<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分户验收。

1.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应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范标准组织实施。

2.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检验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观感质量应全数检查验收,需要实测实量的项目要使用专业检查工具。在公共部位检验批验收完后,要及时填写分户质量验收记录表。

3.建设单位在申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要在《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上签字并加盖验收专用章。

4.工程质量监督站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汇总记录》作为申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所需要件之一,并监督分户验收的落实情况。

(七)建设单位在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7天,应携带工程竣工验收所需要件到质量监督机构申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到市(县、市)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民用建筑节能法规、标准及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我市节能住宅工程质量

按照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和《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单位,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并依法对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负责。特别要做好“三玻”节能外窗的落实,屋面防水、外墙保温节点的处理及节能保温材料验收把关等工作。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住宅工程完成质量监督注册后,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制定并送达监督计划,同时依据建设、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实行差别化监督。

(二)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大对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重要结构工程及使用功能的抽查力度,尤其要对防水工程、外墙保温工程、填充墙面层处理、塑钢门窗制作与安装工程等实行专项治理。

第6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纵观国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会发现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地区都在进入二十世纪后相继提出过相似理念。但住宅产业化的初具规模和迅猛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形成。战后的十几年中,上述地区都面临着战后重建、人口增长和住宅需求加剧的问题,住宅的批量、快速生产成为必需。而中国亦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开始了住宅工业化进程,并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有计划地发展住宅产业化的进程。

日本

1955年,日本的房地产业在二战后进入了复苏阶段。日本政府为促进住宅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大批量相对简易的住宅快速建成以满足市场需要。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提出了住宅工业化的想法。1965年,日本政府了第一个住宅工业化的五年计划,把预制件住宅比率占市场份额15%作为目标。在随后的30年中,日本政府通过连续的五年计划持续推进住宅工业化进程,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理论,将住宅的设计、建造、建材生产、科技研发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

为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1974年由政府颁布的《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规程》和《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技术基准》被认为是日本住宅产业化标注化的奠基政策。日本对工业化住宅的具体认定标准是:建筑物所需的全部材料和部件66%以上必须在工厂中完成制造,其中房屋的主要结构如墙体、梁柱、地面、外立面、楼梯等必须为工厂生产的标准部件,建筑物有现场组装建成。

在日本,住宅的工业化程度随项目的不同而变化。通常高层集合建筑的预制率最高,而中低层建筑和低层独栋建筑的预制率逐步下降。这一变化主要是由项目成本决定的。首先,高层集合建筑所用的模板重复利用率高,有效摊薄建设成本。其次,高层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混凝土泵送成本高且施工耗时,预制件现场组装有效的缓解了该问题。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土地的日益稀缺,高层住宅在日本市场所占比率逐渐升高。目前,日本超过八成的高层住宅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部件。

欧洲

欧洲各国在二战后都面临住房短缺的问题。住宅产业化随着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其中发展较早、较典型的是法国。

1950年-1960年的十年间,法国面临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为此,法国政府集中建设以强调功能性为主的高密度高层建筑,以便快速实现以较少的占地建成较多住宅的目标。这部分住宅多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制板和工具式模板组装的施工方式,是法国工业化住宅的雏形。这种施工方式使短时间内建设大量成片的住宅小区成为可能。这一时期在法国被称为“数量时期”。施工企业与建筑设计公司联合开发了结构-施工体系:一种或几种模式的住宅由建筑师设计后,由大中型建筑企业批量施工建造。这些“结构-施工”体系,虽然有很多实际工程遵循,但是没有形成确定的设计标准。预制板在工厂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预制件会随着不同住宅的需要进行调整。这种有体系没标准的情况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建筑成本,因为法国社会当时对住宅的需求量非常大,因而每种磨具使用的绝对数量仍能保证摊低生产模具的成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法国社会对住宅的需求已基本缓解,此时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功能性和品质,住宅产业化从数量阶段进入质量阶段。市场对住宅提出新的要求,在功能上要求新建住宅具有更高的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更大的居住面积和更好的装修质量;在住宅品质上开始强调建筑物的美学外观和更好地居住区环境。顺应市场的要求,法国政府制定并推广样板住宅政策,推行住宅建设的标准化。六十年代末,法国政府就已经开展住宅标准化设计竞赛,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筛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推广使用。获得认可的设计方案在全国公开发行,任何工厂都可以按照标准批量生产。这一举措推动法国住宅产业化由“有体系-没标准”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半段,法国政府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进行建筑物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创新,并选拔出25种住宅设计样本,建立起以单元住宅标准为体系的住宅标准化体系。

七十年代后期,法国政府还提出过一种以模数协调为基础的“模数体系”,但由于模数理论太过复杂难懂以及照此模式设计生产出来的建筑过于呆板僵化而难于推广。

1978年,法国政府提出了以建筑物结构配件为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构造体系。按照构造体系建设的住宅由一系列可以相互拼接组装的配件构成。建筑物主体结构所有的配件都有设计制造标准并全部对外公布,任何工厂都可以批量生产,建造企业可以按照施工需要进行采购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一体系推动了法国住宅产业化向开放式工业化的过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法国政府对本国住宅产业化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新政策提出政府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是设立目标,然后由企业自行决定怎样达到这一目标。政府不再制定或推广某种体系,而是由企业自行研发适合市场要求的技术并实施推广。法国政府进一步制定出“居住88计划”,提出到1988年全国应该有2万套样板住宅,其成本要比1982年降低25%并且质量不能降低。

美国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后,美国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幅攀升。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因素。其一,美国出现“婴儿潮”美国家庭平均人数增加。其二,与此同时,二战后的现役军人大规模复原。复员军人回归社会,产生住房需求。其三,从世界各地涌入美国的移民,又增加了美国人口总数。在这多方因素的推动下,美国住房供需缺口不断扩大。为了迅速解决住房短缺的矛盾,美国政府放松了政策限制,许可简易房屋的使用。使用汽车作为简易房屋的替代品的现象由此产生。这种民间自发产生的现象,给予房屋制造商以启发,部分房屋制造商发明了可移动房屋。他们都被统一制作,外观与传统房屋类似,功能与传统房屋一致。但是房屋的重量较轻便于搬运。如有需求,房屋制造商可以使用运输设备,将其运输至指定地点简易安装即可。至此,工业化、标准化住宅的雏形出现了。

由于美国的传统居住习惯和丰富的土地原材料资源,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没有采用预制构件装配的住宅建造模式,而延用了传统的低层木结构建造模式。这样的方式更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住宅设计和建造出现了细化的社会分工。住宅部件和结构构件逐渐标准化和系列化,房屋制造商根据客户的功能需求,设计出不同样式和不同品类的产品,供客户自由挑选。获得订单后,拆分订单到不同的部件和工种。最终归类订购标准构建,委托专业承包商建设,形成一整套流水线作业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建造速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简易房屋已经不能满足美国国民的需求。更大居住面积,更全使用功能,更美观并突出个性的房屋,成为消费者的新诉求。1976年,美国政府批准通过《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并制定了HUD国家标准以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HUD国标对房屋设计、施工和建造的诸多指标进行了规范,并要求所有标准化工业化住宅必须遵守。在其出售时,建造商必须出示第三方检查机构的证明。

到2001年,美国已经建成使用约一千万套工业标准化住宅,供2200万人口居住。2007年,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国民生产总值总值达到118亿美元。

由于工业化住宅的成本只有非工业化住宅成本的50%,成本优势促进了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人群、无福利购房者住房问题。

中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住宅产业化在中国进入萌芽阶段。中国政府学习苏联模式,发展预制建筑模式,推行建筑业的工业化、标注化、机械化。

1970年至1980年的十年是中国住宅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住宅建设的“三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为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高速度、高质量、高功效和低成本打下基础。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住宅产业发展,包括改革城镇居民住房制度,逐步停止福利分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引导批量建设住宅小区,发展房地产业。随着住宅的逐步走向市场,住宅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八十年代末期,政府提出住宅产业化概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前五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第一个迅猛发展时期,但此期间住宅产业化并没有同步发展甚至有所倒退。直到1995年,随着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业畸形发展的反思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国家开始注重住宅的功能和质量,提出: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建筑工业化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1999年)九十年代中后期建设部正式大力提倡住宅产业化发展并进行了试点建设。

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年,中国政府部门与日本合作,先后推出了“中国住宅技术与人才培训中心”以及“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研究”等项目,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技术改革由此开始。同时,建设部颁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大纲》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重点城市、企业作为住宅产业化试点基地。1998年,中国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住宅产业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第7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设计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evel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trict,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design requirements from simple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lives become can provide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place to live. Therefore, the author mainly fo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were analyzed briefly, and how at the lowest cost,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a total of,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hope to discuss with you.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将建筑结构合理的分析会更加有利于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的实施,提出结构设计优化方案,目的是在设计满足国家相关建设法规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技术质量,降低总成本,使投资利益最大化,并且能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结构设计优化是对设计再次分析,再次加工的过程。尽量使住宅结构刚度适中、整体结构布局均衡,从而减小构件在外力影响下的变形或者破坏,达到既美观又兼顾抗震的效果,这是高层住宅结构优化的目标。

在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中,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设计,做到计算合理准确,方案合理可行,本文对设计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1.1 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横向和竖向的结构体系设计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是建筑高度越高,结构设计越复杂,这也是建筑界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住宅结构越高,就要求有截面较大的柱子或者墙来承受竖向压力,这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住宅结构越高,水平力所产生的剪切变形和倾覆力矩就要大得多,而且水平荷载产生的响应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大。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结构有着很大差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共振、扭转、水平侧向位移等。

1.2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影响因素

住宅越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越来越要重视,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也就增多,主要影响因素有水平荷载、侧向位移、结构延性等。

(1)水平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来说,垂直方向的荷载只与楼房高度有关,但是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却比较复杂。例如,风荷载的大小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貌及周围环境有关,与建筑物本身高度、形状及表面状况有关;地震作用同场地类别及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有关。所以水平荷载是影响住宅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2)侧向位移限制和舒适度要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高层住宅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并且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条件。过大的侧向位移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破坏,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正常使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3)结构延性。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结构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同时必须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结构不能破坏,这种性能称为结构延性。延性越好,抗震能力越强,要特别注意在构造上采取合适的措施,保证住宅的安全。

2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2.1 选择设计结构方案

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时,首先要进行结构方案的选择。结构方案的好坏决定了结构设计的好坏,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要求,其结构方案往往是不唯一的,但是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在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首先,根据相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来完成结构设计方案总体要求,处理好建筑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结构的最佳受力状态,使结构形式尽可能简单明确,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刚度。其次,要保持结构的安全可靠。应该仔细考虑每一个构件,使各个构件能够相互协调,发挥最大功能,保证设计目标水准,使结构既经济又安全。再次,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小外力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因为抵抗扭转效应所需要的材料用量很大,而且结构也会很复杂,会提高工程造价,不经济也不实惠。最后,要积极与建筑专业进行沟通。结构设计者往往对建筑做法和材料不是很了解,在设计结构方案时,要与建筑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提出的建议,结构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结构概念,真实客观地进行设计,通过反复优化、修改,最后设计出质量最安全,造价最经济的结构方案。

2.2 设计优化

在优化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现在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大产业,人们对住宅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投资方,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进行住宅结构设计的优化,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还可以使建筑结构更美观安全,更经济合理的节省材料,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设计方案优化。

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建筑结构分析,主要由竖向抗侧力构件构成,包括框架、剪力墙、筒体等。主要分析他们的受力状态,使构件充分利用起来。在进行计算分析时,不能盲目地依赖计算机,还要结合工程师的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经过多次计算比较,找到最佳参数值。其次是根据住宅结构平面,分析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构件,选用合适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结构形式。此外,还要进行可行性判断,对优化结果进行内力分析,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校验可行性;如果不可行,就要调整设计方案,直到方案可行为止。

(3)地基处理的优化。

高层住宅建筑更要注重地基的处理,否则将前功尽弃,在选择地基时,要选择地质条件不复杂,容易施工的地质,因为地质条件越复杂,地基处理的造价越高,而选择相对简单的地质条件,不仅可以降低地基处理的成本,地基安全度也会增加,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性价比。

(4)进行建筑材料的优化。

优化建筑材料目的就是花尽量少的钱,做到经济安全、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这就要求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合理利用材料性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材料。实际上,因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浪费的情况很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 结论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能让建筑物安全实用,又能使其经济美观,舒适。所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实际设计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灵活运用设计优化方法,实现住宅结构设计既安全又经济。

参考文献:

[1]高立人等.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杜,2005.

[2]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燕;王维.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第8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商品住宅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住宅设计是所有过程设计之中最为关键的,它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筑设计阶段是住宅开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首要的环节,其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住宅建筑的功能效果,同时关系到房地产开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商品住宅设计概述

商品住宅是指具有一定的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其中也包括了外商的投资企业)建设并出售、出租给使用者,仅仅是供居住用的房屋。而其中购买房屋者就拥有一个独立的产权,其土地的使用权一般是70年,商品房的价格主要是受到市场的供需关系的影响。则经济适用房指的是以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而提供的供应对象,并且是按照国家的住宅建设的标准的普通住宅,这是由政府所扶持的具有经济性与适用性的社会保障住房。

2、住宅建筑设计方案构成与要素分析

2.1、室内环境

2.1.1、朝向与采光

我们国家的地形是较为复杂的,幅员辽阔,各个地域之间的气候差异也是比较大的,且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于建筑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北方地区是比较注意采暖、保温以及防寒的;而南方的地区则是需要隔热、遮阳以及通风。这种要求的不同就在于,住宅建筑套型朝向的选择之上也是可以反映出来,人们均希望在景观、采光优越的房间之中来进行活动。

2.1.2、通风

建筑的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为人们来提供新鲜的空气,并还会带走室内的水分与热量,从而减小室内的相对湿度与气温,同时还会促进空气的流动,促进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提高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度。一旦选择了合理的建筑朝向与布局,这步并不等于是就可以组织起来房间的穿堂风,还得需要建筑师对房间进出风口的通风与门窗的构造进行一个合理的布局与设置。

2.1.3、隔音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对与住宅的室内安静程度的理想水平,大致是室内应该是≤40分贝,假如≥50分贝,随之就会引起居住用户的普遍不满。在睡眠时候的理想水平,室内应该是≤35分贝,假如≥45分贝就会引起50%居住用户的不满。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务必要充分的重视起来。

2.2、建筑结构与设备

2.2.1、结构设计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与构思之中,务必要把握其结构选型的可行性和科学、合理性,做出较为经济合理、行之有效地建筑方案。每种的结构形式均有各自的不足与优点,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务必就得与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充分的结合起来,随之在进行结构的选型。当几种结构形式都有可能满足条件的时候,经济条件则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最大程度上来采用能降低工程造价的结构形式。

2.2.2、设备管井

方案的设计阶段需要各个设备专业根据本专业所设计的参数,来有效的选择所需要的设备,以及各个专业的方案,置线路与管道的系统。将各设备专业的需求反映在建筑设计方案之中就是各个设备的管井与机房。设备管井一般包括了风井、电井以及水暖井等等。

2.2.3、建筑节能

住宅建筑的节能是指在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以及住宅建筑的功能使用的要求之下,来降低建筑物消耗的能源,科学、合理、经济的使用能源的过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主要是依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分区来概述建筑节能设计及维护结构节能的措施。

3、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我们为了统一评价工作的行为与思想,克服其主管的随意性,使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合理,其主要是体现在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特性,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要遵循以下的三个基本原则:

3.1.1、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

务必要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来建立起来评价指标的体系,且指标体系可以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构成要素,科学的反映总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分支关系。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建立指标的体系,指标的体系机构的结构设计以及指标体系的个数应该是可以系统全方位的角度来建立起来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建立起来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个数和指标体系的结构设计形式应可以系统、全方位地反映出评价的对象。指标的选取应该尽量全方位的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可以体现出来设计方案各个方面的特性。

3.1.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选取的评价指标一定是易于采集的,并且通过实际的情况来调查与研究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结果的指标,这样一来就方便于评价者可以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保障方案评价的可行性。

3.1.3、动态性原则

商品住宅设计方案评价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与当时的科技发展以及所产生的交相辉映,评价的指标应该可以表现出来我国商品住宅设计发展的历史、现状、潜力及其发展的趋势,当住宅建造的性能要求改变、技术水平的时候,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随之变化发展,使其可以充分的满足时代的要求。

3.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程序

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包括资料的收集、评价目标的确定、指标体系结构的选择、指标的预选、归类与筛选、对指标的内在涵义的描述等步骤。建立指标体系时,一开始通常要考虑的方面非常之多,可确立的指标也非常的多,这时可将能确立的指标和能获得信息的指标列出来,然后再依据其实际需要和资料情况对所列指标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所列指标是否可以全方位的反映出来待评对象各个方面的性能。其具体的步骤见图1。

3.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适用性能

(1)功能空间尺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主要功能空间面积配置的科学、合理性,需要结合套型的总面积来判断起开间的合理性、储藏空间、卫生间、厨房、餐厅、卧室以及居室的面积。

(2)墙长比

墙长比反映在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不可移动的承重墙与外墙的长度,外墙以及承重墙越少,空间改变的自由度也就相应的越大,用户的可以改造性也会变大。墙长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墙长比=(外墙长度+承重墙长度)/使用面积。

(3)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销售面积的比。套内建筑面积包括了阳台建筑面积、套内墙体面积以及套内使用面积,其销售面积为套内建筑面积与其所分摊的公共建筑面积的和。一般多层住宅的得房率为85%~90%之间,中高层住宅为75%~85%,高层住宅则是70%~80%之间。

3.3.2、环境性能

(1)采光性能

对于采光性能的评定采用窗地面积比和采光系数来表示。采光系数指的是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自然通风

房间的自然通风可在很大程度上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来降低能耗。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通风开口的面积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比值应该是符合《住宅设计规范》之中各项规定。自然通风率的计算以标准层可以自然通风的房间面积与标准层建筑面积之比。

(3)外观造型设计

住宅是居民生活、休息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不仅是住宅的使用功能,其美观问题也是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当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平,人们对住宅的外观要求也会日益提高。住宅的外观就是住宅体型与立面的表现。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阶段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设计方案的优劣关系到前期工作的成败,并继而影响到整个开发项目的发展。住宅建筑的设计密切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是所有建设项目设计中最重要、最普遍的。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住宅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评价住宅建筑的设计质量己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关注。

参考文献:

[1]廖力.浅谈商品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169.

第9篇: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设计;地基设计

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而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四项基本原则的实现,对结构设计师的职业能力是有严格要求的。然而在现实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不可避免的偏差,无疑是为建筑物以后的使用埋下隐患。为确保工程质量,设计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以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不少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一些违规设计问题,对规范设计市场秩序,确保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防火设计不规范

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的不熟悉导致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防火分区面积设计过大,防火间距过长;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等。一旦出现火情,这些设计失误将导致十分严重的火灾事故。

1.2 结构设计不合理

设计者设计过程中不遵守规范要求,比如违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底部框架梁与抗震墙的设计要求,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导致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设计中荷载取值不规范,漏算错算现象很常见,诸如此类的这些设计不合理使未来建筑物的使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设计深度不达标

设计人员责任感缺失,图纸设计不精细,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缺少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设计人员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的设计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反映了设计者对设计规范和方法缺乏理解。因此,在住宅结构设计中应严格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 住宅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1 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性构思阶段,结构建模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及功能要求,建筑所在地理位置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各受力构件。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作为计算的大前提都无法达到标准。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应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并且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

2.1.1 免荷载计算。免荷载计算避免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等问题。

2.1.2 楼板计算。双向板查表计算时,要考虑材料泊松比的影响,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可能导致计算值偏小。

2.1.3 电算结果的有效评价。在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的前提下。如何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将其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2.2 构造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设计中要考虑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问题。

2.2.2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用材料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2.2.3 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措施防止屋面因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等问题。

2.2.4 严格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要求设计,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 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指当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时,需要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概念设计在主体结构设计中对结构选型如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简体结构和大跨结构等都具有指导性意义。概念设计要遵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的原则,并且全面分析当地既有的建筑、气象、水文地质及资源环境保护等情况,整体分析考虑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机构选型、各种材料荷载。

3.2 住宅地基结构设计

一般而言,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等方面加以控制。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依据地质勘察资料,统一考察多方面因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多层民用建筑时,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因而使荷载值更为准确,对有些地基承载力及变形不满足结构本身需求的,还需要对地基作地基处理,根据工程设计标准,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要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高层建筑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经济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同时要考虑可能的液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