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高标准农业灌溉精选(九篇)

高标准农业灌溉

第1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56

甘肃省位居中国的西北,属内陆省份。大多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雨水较少,很多地区常年干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农产品的生长离不开水资源的灌溉,这就使有限的水资源无法去供应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即使是在有很好的光照,适应农作物生长的地区,但由于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导致农作物质量、产量方面都极不稳定,阻碍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大力发展当地农业,就必须对农作物进行大量灌溉,但大多数的农户采用的是以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就出现了对有限的水资源如何充分高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就甘肃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几个对策进行研究。

1实行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1是国家西部开发实施战略的需要

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作物增产增量,提高农民收入,还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甘肃的农业、畜牧业、林业发展,带动甘肃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诸多因素,其中水资源是决定性因素。因此,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解决了经济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是国家西部开发实施战略的需要。

1.2是促进农业用水经营管理良性运行的需要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改善生态环境,将水利用率提高,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收,还可减少灌溉时水量的损耗,降低水费的价格,有利于相关单位开展对水费的征收工作,提高管理单位的整体效益。同时也可将节约的农业灌溉用水转移至高效益用水部门,实现将水资源最大化进行配置。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可完善灌溉标准度量,这样将逐渐把水商品化,为现代化的水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3是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的需要

现代化水利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保护等。若要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就要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下,尽快维修那些无法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只有对高效节水灌溉进行大力发展,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才可继续发挥效益,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得以推进,同时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的对策

2.1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的确定

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的确定,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等。例如:按照水资源状况,可分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等。一般来说,根据干旱区和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灌溉面积较大等特点,不仅采用管道输水灌溉,还要与高效节水技术相结合,例如:日光温室滴灌,喷灌、大田滴灌等技术。丘陵及川台地,一般重点发展的是小型喷灌。因此,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的确定,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灌溉技术,而是采取多种灌溉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管理节水的措施。例如:地下水+加压泵供水+管、喷、滴节水灌溉系统+农艺与管理节水,水库或塘坝取水+滴节水灌溉系统+管、喷等模式。在陇南山地半湿润区,一般采用的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技术。为最大化实现节水技术,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高效节水相结合,让农民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实现增收,让增收激励农户节水灌溉,为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创造条件。

2.2制定适合省情的节水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的种类,但是通用的很多各种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指标,节水标准在甘肃省并不完全适用。若不制定适合该省情况的节水技术标准,即使对节水灌溉面积进行加大,也不能均匀灌溉单位面积,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节水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只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灌溉技术标准,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影响节水灌溉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节水技术标准的制定。

2.3改革农业灌溉用水水价制度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偏低,据统计,全省自流灌区成本价是0.142元/立方米,平均水价是0.085元/立方米,不足成本水价的60 %,提水灌区平均水价也不足成本水价的55%,按照每亩地节水100立方米计算,最大程度可以节省24元,而改造每亩节水技术成本平均在200元以上,不利于激励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因此,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适当提高灌溉水价,使农户有节水灌溉的意识,高效用水,提高节水农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于该省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新时期下,新的治水思路给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区域应确定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即:应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目标,采取不同的灌溉科技技术,利用农业产业具有的自身优势,以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为甘肃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宏,张伟锋.甘肃省发展节水灌溉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2012,(11).

第2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关键词: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 planning design standard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of water way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irrigation canal layout, finally summarized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 advantage.

Keywords: irriga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场、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局,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 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例如P=80%,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状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抗早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日降雨量小于日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

(1)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坝取水;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1)无坝取水。在设计无坝取水的渠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类。但是考虑到不建闸的引水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渠道易被洪水冲毁,农田会被淹没等情况。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叫引水角),设计为锐角(30~45。),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方的冲蚀。

2)有坝取水。如果工程所在地的河流水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势或者其他原因水位较低,无法满足自流灌溉引水要求。此时,在设计时就应在河道上修建阻水建筑物(低坝或节制闸),提高水位,以保证引水自流灌溉。这种取水方式的设计虽然会增加筑坝的工程投资费用,但引水口位置离灌区较近,引水干渠长度较无坝取水大为缩短,可以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①溢流坝可以起到横拦河道。抬高水位,同时排出河道多余的水量和汛期洪水的作用;②进水闸可以用于引水灌溉,并能控制入渠的流量。其平面布置有两种类型,一是侧面取水;二是正面取水。由于侧面取水不能在引水口处形成横向水流,会导致大量的泥沙入渠,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工程水源的情况,如果工程地处多泥沙河流则要选用正面取水的方案。正面取水是指进水闸引水方向同河道水流方向一致或斜交时,在引水口处能形成横向环流,可以达到使水流表层清水入渠,底层含沙水流离开引水口的效果,是农田有坝取水的常用取水型式;③排沙闸可以起到防止泥沙入渠的作用,是多泥沙河流低坝取水枢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过水能力一般应大于进水闸的过水能力,其底板高程则要低于进水闸的底板高程,以求良好的冲沙效果。其他防治泥沙入渠措施还有沉沙槽、冲沙廊道和沉沙池等,要因地制宜选用;④防洪堤为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淹没损失。洪水期间保护上游城镇、交通和农田的安全,还要在拦河坝上游沿河岸修筑防洪堤。

3灌溉渠系布置的设计原则

3.1总体规划布置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灌溉渠系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其规划布置一般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布置在高处,与其相对应的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力求自流灌溉、排水,建成灌排分开,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局部高地或洼地,可分别采取小片提灌(排)等措施处理,不必为了照顾局部而影响全局。同时,在渠道线路布置上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渠线布置尽可能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更多良田和民房被占。

(2)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渠道工程必须要安全可靠,在渠道布置时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山丘区地形的渠道设计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干渠沿线的地质条件要好,避开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有合适的排洪、泄洪设施,如溢洪堰、泄水闸等。

(3)综合利用的原则,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工,开展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还应考虑采用库、塘、渠并用,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平原地区要采用河水和井水灌溉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3.2干、支渠布置的设计原则

在确定干、支渠的布置方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

(1)山地、丘陵型灌区山地、丘陵型灌区的地形起伏,复杂多样,坡度陡,耕地多为坡地、梯田。修建农田的工程多有渠道弯且长、建筑物多、施工复杂等特点。在设计干渠沿等高线布置时,要考虑到灌区位于分水岭与山溪或河流之间,呈狭长形,等高线大致与河流方向平行,灌区上游坡度较大,地面狭窄等实际情况,在设计时应该以求“水不低头”,即水位少降低,为方向,以求最大限度地自流控制全部灌区面积。支渠在干渠一侧引出,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干渠纵比降平缓,水头损失小,控制面积大;筑渠堤结合开挖山坡截水沟,拦截坡地暴雨径流,既拦山洪,又防止水土流失。

(2)平原型灌区一般来说,平源地区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形比较开阔,而且有大片集中的耕地。设计时可以把地理条件与洪、涝、旱、渍、碱等灾情的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干、支渠的布置。

(3)山麓平原型灌区当排水条件好,但是地下水埋藏深,开发比较困难,因此,设计时可以着重利用地面水发展渠灌;而当地下水较易开采、水质符合要求时,则着重兴建井灌或井渠灌溉。山麓平原型灌区等高线与河流平行或斜交,地面坡度倾向河流,上部地面坡度陡,近河地面坡度缓。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布置,支渠与干渠垂直或成一角度布置,主要视地形情况而定。在灌区前缘与河流邻近部位,地下水逐渐升高而接近地面,应修建排水系统,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实行灌排分开的布置形式,以求互不干扰。

(4)冲积平原型灌区针对这类地形,在设计时当工程位于在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时,应该采用灌排分开的的布置形式。灌溉渠道进行灌溉和冲洗压盐,排水沟道则除涝、防渍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4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优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

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2)洁净环保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这种技术主要是依据了国外的成功经验,能够保持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的湿地面积为其承接排水农田面积的5%~7%,而且水已经过排灌沟渠和小型湿地综合系统的净化后会更加洁净环保,其水质符合灌溉标准。这种水循环的科学技术是探索节水的新路,是对农田灌溉的一次有效创新。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永善,陈珍平.农田水利[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第3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水利工程发展非常关键,其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所以,在水利工程中,加强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灌溉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首先,灌溉系统老化,导致土壤结构改变,渗水、渗漏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渠道体系的正常使用,还会导致农田周围出现杂草,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影响到农田庄稼的正常生长。其次,由于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还不够完善,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水平较低,已无法满足开荒造田与现代农业水利灌溉发展需求。最后,农田水利灌溉缺乏专业负责人,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灌溉效率更是难以提高,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现状令人担忧。

2 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的问题

2.1 管理规划制度不够科学、合理

一般,我国水利工程多建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地方政府管理也不到位,所以,节水灌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与科学。虽然国家提倡科技兴农,但该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区财政管理部门重视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角度规划水利工程灌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灌溉工程的重修与管理费用,不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此外,在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前,没有做好调查,不重视区域发展情况,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日益严重。

2.2 灌溉工程质量不高

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先进技术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技术标准必须要规范,同时还要根据项目所在地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及产业结构等,科学、合理地制定设计规划方案,增强其应用指导价值,顺利实现节水节能目标。但,目前相较之西方国家标准化建设,我国节水灌溉设计主体投入还较低,在实际建设中,设计规划参数不够标准与严格,施工结束后,节水灌溉工程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此外,一些规划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与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自身专业知识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思维体系,理实不相符的现象比较常见,工程运行中,各种问题不断出现。

2.3 盲目开展规划设计

在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因其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所以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农业灌溉实际、产业结构与渠道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但,必须要注意,我国节水灌溉设计理念发展时间不长,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一些地区在落实节水灌溉设计理念时,缺乏先进设计理念与思维的指导,受资金影响设计方案不断缩水,从而无法很好的满足时展需求,最终完成的设计方案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根据相关调查现实,在部分节水灌溉系统中,一些单纯的喷灌与微灌工程中,缺乏规模较大的、自动化喷灌系统,且具体灌溉水量大小设置也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依据,使得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2.4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1)灌溉工程建设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不足,管理实力较差,特别是在节水灌溉方面,专业知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使得施工中无法利用专业知识客观判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最终造成严重质量事故。(2)节水灌溉中的监理由水电工程监理人员负责,但新型灌溉节水技术不足,特别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量大的情况下,规范的专业指导不足,对节水灌溉工程难以实施全面监理。(3)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部分施工企业整体技术素质水平缺乏专业性,人员结构不够稳定,技术人员不足等,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3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策略

3.1 实事求是,加强配套科学管理

各地区在水利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季节性农作物生长等条件,实事求是的开展建设。项目设计要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实力需求,以免水利工程建设损害经济发展。同时,要把农业发展作为重点,从根本上实现水利灌溉的农业与经济双重效益。

3.2 明确设计主体资质,加大规范化执行力度

对于目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主体资质不足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设计人员能力与水平较低的现象,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招标具备资质、且设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并严格规定评审程序,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水利节水灌溉项目加大执行力度,保持科学认知、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整个项目设计与规划中贯彻落实节水灌溉标准,以此为节水灌溉投入与产出、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3.3 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

对于水利节水灌溉项目而言,要想提高其规划与设计水平,就要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目前,我国水利行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因此,相关单位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特别是专业设计技术培训,以此掌握先进节水技术,创新设计思路,在水利工程中全面推广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3.4 加强科学、标准化设计方案的优选

在方案设计中,要认真分析地区相关信息,从技术可操作性、资金、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优选,综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合适的方案,并确保其科学与标准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因而相关设计单位与个人,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分析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制定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irrigating situ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Yanghuang irrigation area are compared. The high-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expounded.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管理

Key words: high efficiency water saving;irrig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40-03

0 引言

农业灌溉节水一直是海原县的一项节水重点工作。扬黄灌区通过近年来的节水改造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工程状况得到改善、用水效率得到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成效等方面。灌区节水改造在取得成效的同r,也出现了一些如管理体制和投资方向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减少或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完善投资方向等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1 灌区概述

海原县扬黄灌区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期以来,灌区水利对保障该县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灌区辖4个乡镇,即高崖乡、李旺镇、七营镇和三河镇,涉及55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灌区总人口14.31万人。灌区有固海扬水系统和固扩扬水系统,两大系统在我县境内建有泵站7座(其中固海系统2座,即固海八泵站、固海九泵站;固扩系统5座,即固扩八泵站、固扩九泵站、固扩十泵站、固扩十一泵站、固扩十二泵站)。整个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9.5万亩,现状灌溉面积22.8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2.0万亩,固扩系统10.8万亩。灌区主要以种植玉米、枸杞、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主。作物种植比例为:玉米80%、枸杞10%、小麦及其它10%。

近年来,在分配水指标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海原县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依据“以水定植、以供定需”的供水原则,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灌区灌溉以小畦灌溉为主,同时结合灌区实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灌区亩均灌溉定额280m3,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定额120m3。

灌区按照取水方式可分为干渠直取水自流灌溉(自流灌区)、扬水灌溉(扬水灌区)和高效节水灌溉三种: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20.34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0.6万亩,固扩系统9.74万亩,灌区主要涉及渠道有固海七干、八干,红寺堡扬黄扩灌八、九、十、十一、十二干,共有支斗渠1258条,渠道总长度1074.62公里,衬砌长度1009.82公里,固定渠系建筑物有交通桥和生产桥2284座,各类闸门455座,农口14818座。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2.46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4万亩,固扩系统1.06万亩。固海系统有新生、李果园、张家术、白疙瘩4处扬水泵站,固扩系统有红圈、二道、小塬、李旺及南堡5处扬水泵站。

2 高效节水灌区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效节水灌区取得的成效

自2006年以来,海原县以农业节水为目标,保障设施农业及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广低压管灌、微喷灌、滴灌。截止2016底,先后在扬黄灌区建成13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累计完成资金0.59亿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9万亩(扬黄灌区总面积覆盖),其中自流灌区2.85万亩,旱耕地0.8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灌溉定额由现状320m3/亩下降至120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9以上。

目前扬黄灌区主要有县乡协调村管型、水管单位监管型、承包经营型及农民用水协会四种管理运行模式。

固海扬黄自流灌区(除709支干区)、李旺固扩扬黄自流灌区自扬水工程建成后一直采用县乡协调村管型管理运行模式,县水务局负责将固海管理处下达到我县的灌溉水量指标的下达到各斗口,做好固海管理处与乡镇在灌溉期间的协调工作,乡镇负责协调各行政村与固海扬水泵站做好水量调配工作,维护均衡受益原则和灌溉秩序,行政村负责管辖范围内各支、斗、农区水量分配,组织群众适时灌溉和水费的收缴,维护灌溉秩序等工作。

新生、李果园、白疙瘩3处扬水泵站,由海原县扶贫扬黄办负责兴建,交由高崖、李旺水水利工作站运行管理,水管单位负责机电设备、渠道的维修及管理运行,以及配水到村,水价实行斗口终端水价,由行政村或自然村负责分配到用水户,做好水利工作站与群众的协调工作。

高崖乡709支干区涉及三分湾、联合、红古、红岸四个行政村,灌溉面积4.6万亩。为了实现均衡受益,有效解决灌水矛盾,经县水务局、固海管理处、高崖乡政府共同协商,交固海管理处石峡口泵站代管,水价由自治区物价部门核定,实行斗口终端水价。同时,为维护正常的灌溉秩序,成立了709支干区农民用水协会,做好斗口以下灌溉管理及渠道维修等。

红圈、二道、小塬、李旺、张家术5处扬水站,由当地群众承包管理运行。

就以上四种管理模式来看,一是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解决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解决灌区的大量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农村水利建设运行新机制;巩固了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果,保证灌区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培育和提高了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了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建立了现代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三河、七营所有支渠都有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水利用率达到85%以上,水商品率达到90%以上,渠道完好率在95%以上。二是灌溉管理机构完全按照终端水价,按方计收,各个支渠都有量水堰,收缴水费有发票,做到了公开透明,帐目清楚、群众明白,无水费拖欠现象。

海原县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与灌区实际紧密结合,从立项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年度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运作,严格招投标,杜绝地方干预,严格“四制”管理,严格资格审查,落实准入制度,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全程进行监管,积极推行“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了我县灌区高效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规范运作。

一是机构设置合理,理顺管理体制。以乡镇为单元,成立了关桥、西安、张湾、高崖等17个乡镇水利工作站和树台水土保持实验站,人员由乡镇管理过度到县水务局管理,各区域站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水务局统一管理,乡镇监督,形成了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在用人机制上,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建立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不断调整充实一线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推广人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三是建立考核制度,注重业绩评价。制定了《海原县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考核管理办法》,量化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人员调动、工作考评和职称晋升等方面,水务局将水利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人员待遇。四是培育用水协会,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按照“管理公开、民主公平、办事高效”原则,我们先后成立了西安东干渠等农民用水者协会6个,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稳步推进水价和水费计收改革。巩固“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改革和灌溉用水计量收费深入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效,使灌区水费收取率得到全面提升。

2.2 高效节水灌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①多年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分国补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建设中国补资金全能到位,而地方配套资金及自筹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项目建设资金减少,工程建设标准降低,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造成项目区群众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错误认识,从而制约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②由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农户多且面广,需要规模化发展,而我县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认识不到位,土地流转工作困难大,致使种植结构不能合理调整,形成规模化发展只是空话。③多年来,虽然中央、区、市及县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工程运行管理主体依然不能落实到位,致使工程建后管理不到位而停用或带病运行。④由于近年来设施农业未能得到健康发展,导致部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停运或不能很好的管理,工程设施损坏较为严重,且工程失去了应有的用途。⑤一些已建工程现状只存地埋管道,地面喷灌带、滴灌带等水利设施由于使用寿命短,投资大而农户无力筹资更换,致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只是实现了“管道化”灌溉,没有发挥微喷灌及滴灌的长期效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部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至今由建设单位负责运行管理,工程的电费、运行管理费、维修费均由建设单位承担,导致出现挤占项目资金现象,这些费用已成为建设单位的包袱。

3 强化高效节水灌区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运行机制。在明晰产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管理形式,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程损毁赔偿制度,核定维修责任、经费,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节约用水和维护灌溉设施的良好氛围,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规模化发展。建议政府及各部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创造有利条件。③增加工程建后资金,建立工程管护机制。建议自治区增加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护补偿机制,促进节灌工程良性运行。④建立工程专项基金,完善工程管护机制。建议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专项基金,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回头看”工作,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工程措施,完善工程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⑤提高国补投入比例,促进工程设计标准。建议增加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国补资金投入比例,减少地方配套资金,有效促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标准的提高,为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工程健康运行奠定基础。⑥深入结合项目实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议对符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地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产业、水源、效益),结合项目地实情和意愿,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民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结语

扬黄灌区作为海原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在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灌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水源工程渠系不配套、设计标准低等诸多问题,开展以节水为中心,实现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年来的改造建设,灌区在工程状况改善、用水效率、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将是灌区早日实现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宇平,阮本清,邱林.基于水量平衡的宁夏引黄灌区广义生态耗水量计算[J].灌溉排水学报,2006(05).

第5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1.1缺乏对节水灌溉基础数据的系统性的采集。对节水灌溉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性的采集是农田灌溉开展试验分析研究的重要前提,但从目前我区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来看,尽管已经建立了针对该地区特殊自然气候条件的灌溉试验站,但是实际基础数据的采集效果并不理想,只能通过相关课题或者项目研究,进行基础数据的搜集与观测,由于范围上的限制,可搜集数据资料有限,且包含大量重复内容,不存在强烈的区域代表性。同时,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数据观测与采集方法,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1.2缺乏对节水灌溉技术效应对比的系统性研究。经过对传统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创新,21世纪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实现对农田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且丰富了我国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技术储备。但目前,由于对节水灌溉技术效益及适用的试验分析,部分农田水利部门在技术选择上缺乏自觉性与谨慎性,节水灌溉技术无法与灌溉农业构建新体系,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用水管理技术相互整合后的总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此外,不同单项灌溉技术之间,难以实现技术的有机衔接,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整体效益无法充分发挥。1.3缺乏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体制。近些年来,针对全国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研究并发展了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全方位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节水灌溉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推广前景,但尚未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推广与应用体制。由于农田水利总体经济效益与电费收入形成利益挂钩,技术的推广存在资金不足情况,限制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全面推广,此外,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体系并未建立完善,导致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普及率低,对人员的培训效果显现出滞后现象,技术队伍比较单薄,技术推广所采取措施较为单一,并且缺乏对推广过程中各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无法有效制定具体的创新及改善措施。

2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的几点建议

2.1加快完善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判断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依据是当地节水农业的基础数据是否全面有效,同时基础数据的搜集也可衡量区域内节水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内灌溉试验站网体系,统一基础数据的采集标准,成为当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过程中最迫切需求。主要是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建设不同采集点,定期对农田水利中的灌溉次数、灌溉水量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计算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投入产出效率以及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方面的指标,对整个区域内现阶段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估。2.2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坝上地区实施高效节水技术的总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其中仅有1/6面积内采取了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其他节水技术,高效节水技术的覆盖面积尚未达到饱和,若要从根本上扩大高效节水灌溉应用范围,需从技术推广体制、资金、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分析。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建立以灌溉试验成果为前提的推广体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理念,例如,节水耐旱品种、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节水型灌溉种植模式等综合技术体系等,对传统高耗水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进。而通过当地试验站的示范与推广,截止2015年张家口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5.87万公顷,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2.3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水观念深入人心。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往往大于其他行业,其在运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其生产特点,普遍存在“水浇得越勤肥量约大,产量越高”老式的固定思维。我国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例如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由于缺乏先进的节水理念,从而对水资源的运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若要从实际上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不断加深农民的节水意识,充分的调动农民在节水问题上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效果以及生产效益。

3结语

近年来,区域生态警钟频频敲响,对于本就水资源匮乏的坝上地区而言,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此,我区建立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结构调整,从真正意义上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鑫 刘晶晶 单位: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管理处 2.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胡笑涛,蔡焕杰,等.陕西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陕西水利,2013,11(6):165-166.

第6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 灌溉工程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07-01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性成绩,其中又以农业事业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农业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我国农业得到实现了快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工程,为保证其规模,就必须具备灌溉设计标准,并以发展农业、惠民利民为工作指导方针,规划设计出科学、安全、高效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最终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以下该研究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该文,针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进行阐述。

1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作用

作为直接影响到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相关单位、部门一定要严格做好本工程的设计工作,以此发展并壮大我国农业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以惠民利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进而规划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通过水利灌溉规划设计,选用科学的设计标准,并总结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正确布局,这对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准则

由于受到河流径流量以及农作物类别持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田水利灌溉亦伴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平均每年的水量和耗水量均具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切不可完全根据传统经验而工作,而是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准则,最终保证规划设计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都是水利设施、区域水源情况,以及农业发展条件等因素为基础,并在全面考量之后方可确定。一旦在初期出现涉及标准偏高的情况,那么保障农田水利的程度就要高一些,并且设计标准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状况。从当前形势来看,农业水利部门,多从灌溉设计保证率以及抗抗旱天数2各方面来制定准则。

2.1 灌溉设计保证率

这一问题主要指的是在长时间使用条件下,水利灌溉工程用水应该充分达到年数和总年数的比值,这一比值也就是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按照区域内部的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实际水文条件进行拟定。

2.2 抗旱天数

这主要是指以小水库、塘坝等灌溉设施供水情况为基础,在降水偏少好雨水连绵等状况下,能够符合农作物耗水所需天数为准则。比如,在灌溉设施当中,水源能够保证80d连续无雨的用水量,此水泥他规划设计的标准即为80d,上述抗旱天数的确定主要是利用规定时间内区域农作物需水时间为准则。此外,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按照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3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3.1 针对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进行预测研究

当规划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先应该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实施预测研究,这一工作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泥灌溉面积的要求,全面考量农田水利在区域内部农业生产中的具置,以实现农民的创收和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并在发展规划区域农业的前提下,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对水利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具体规模大小。

其次,研究可供灌溉使用水资源对灌溉规模的潜力,并以水源视角来论证农田水利灌溉规模的发展潜能,然后再以区域为单位来负荷水资源的实际承载力。按照水源规划确定的总耗水量利用状况以及控制准则等,深入分析、研究农业生产对于水源的具体需求量,从而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水资源供求实现平衡的根本目标。

再次,针对地区土地资源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规模潜能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是按照区域土地资源对灌溉面积的素质和潜能实施研究。

最后,针对农田水利灌溉规模的发展进行规模的预测,利用分析、研究农田水利省水改进以及水源供求关系,确定出农田水利灌溉规模以及实际灌溉面积。

3.2 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1)设计取水方法。

取水方法是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其设计方向应当按照不同区域灌溉水源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灌溉水源具体分成2类,其中一种是提水取水,而另一种则是自流取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取水方法一般是对以上两种水源来完成设计。自留取水主要是以河流水为主的灌溉方法,同时它也包括两种方式,首先是有坝取水,此种取水方式通常是在地下水位处于很低的情况,其水量虽然充沛,然而却不能自行流入到农田当中,为保证正常灌溉,一般都在河道上来修筑节制闸或者堤坝,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水源引入到农田当中;其次是无坝取水,此种取水方式的设计还可分成建闸以及不建闸,为避免由于没建闸而无法控制洪期的水量以及农田被淹、渠道被冲走等问题,最好在设计过程中实施建闸设计,从而确保水流的稳定性,降低水流对引水口的侵蚀。

(2)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所有工程中都应遵守的要求,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需要尽量防止出现深挖方、高填方和险段位置的施工。还应避免在沿河位置设置此工程,以防山洪将其冲垮、冲毁。

②综合利用原则。

灌溉工程需要集中落差,同时结合水利加工,开展多种经营,全面且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以及水资源。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点考虑结合河水与井水的灌溉,构建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系统。最终,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得以正常投入使用。

4 结语

总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等诸多农业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相关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在此方面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切实利用并保护好农田水利资源,规划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工程。在对某流域水资源实施管理时应坚持统一性原则,确保水资源能够实现基本平衡,最终为农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宫玉焕.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6):137-139.

[2] 李宗亮.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1(5):157.

[3] 兰代祥.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2.

第7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关键词 高效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031-02

在目前的形势下,水资源供需随着矛盾的不断加剧,对此,我国提出了提高发展节水农业以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战略,并且把节水灌溉工作力争作为改革措施进行发展,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也可以加强农田的灌溉面积。在近些年以来,我国的节水灌溉项目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示范到逐步的推广再到应用等,并且在每个阶段的灌溉工程当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1)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资源。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最严重的一个生态问题则是水资源,西部地区由于长时间会干旱少雨,其降水偏少,并且土壤会有沙化和碱化的现象,再经过多年以来进行大量的抽取地下水,已经对地下水造成下降等问题,而西部地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为恶劣。所以,在干旱地区必须要建设开发节水灌溉的农业,建设小型的水利工程设施,从而可以改善提高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2)建设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有利于减灾、抗旱以及防灾工作。由于在我国的有些地区的灾害较多,并且多会发生大风、干旱、冰雹、内涝以及虫害等多发和频发一些自然态势,从而会受到很大的危害,但是,受损程度最重以及受损时间最长就是干旱问题了,所以,大力发展建设节水灌溉项目是有助于防范干旱,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必备条件;

3)我国在处理旱田的生态问题上,是大力发展了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它也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新革命,如果有效的解决了干早问题,可以把现代农业的应用技术集成用于建设项目当中,所以,在我国的自然旱区,就必须要提高发展节水灌溉工程,这也是作为一项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以及具有长远性的重要任务,同时也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起来,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高质量的认真完成,并且扎实有效的落实组织进行实施。

2 在项目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在节水灌溉的项目工程当中,它主要是应用压力灌溉系统,所以也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要求很高。在工程进行设计参数时,它的优劣态势会直接影响到节水系统的安全性、质量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同时它也是用来衡量项目设计水平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要求设计单位具有良好的资质,更要求具有良好的技术力量等。而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人员必须是长期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应具备十分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全面了解节水灌溉的相应技术,没有相应的设计经验,则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就不会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工作;

2)一般在节水灌溉的项目工程当中,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壤以及工程因素等各个条件,也要根据所分析的水土资源平衡来进一步确定。通过应用平衡法来确定实施工程是非常合理的,然而这也要通过实际的应用,并且要全面考虑到当地的灌溉技术、种植方法以及应用技术等各方面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在干旱或者是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建设节水灌溉项目都会存在一些因不同习惯,不同的灌溉观点等造成的因素,从而产生灌溉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建设项目就很难应用到地块当中,从而影响了工程的建设以及实施;

3)由于在建设项目当中缺乏一定的技术人才,更加缺乏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员,缺乏节水灌溉技术的专业知识等,其工程就无法得到有序的开呢,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对客观问题进行判断,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一些技术人员并没有全面了解高效的节水灌溉知识,所以在建设工程时也较为分散,得不到国家以及在行业当中相关的节水灌溉规范标准,对此就很难以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理;

4)进行节水灌溉的工程项目时,必须要根据相关办法对其进行施工招标,作为中标的建设单位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施工资质。然而,在实际建设当中一般企业都是规模较小的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而作为施工企业也就无法进行组织实施,此外,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没有技术资质,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在项目完成以后,在运行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缺乏可持续性,也就达不到实际要求的标准效益。

3 主要的管理对策

1)由于一些设计人员没有良好的项目设计能力,并且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等相应问题,因此,就必须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并且严格把关;

2)必须要加强提高建设单位的人员素质,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此外,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从而更为客观的对监理进行评判,如果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监理组织坚决要杜绝,可以应用经济手段从而推动施工人员素质,从而保证节水灌溉项目的应用质量,以确保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发展;

3)对于高效的节水灌溉项目必须要做好工程的建设工作,并且有效的推广农业用水户的应用知识和观念,让受益的用水户积极的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来,直到建后运行的管理当中,从而有效的调动农户的参与性。此外,在通过应用土平衡法进一步确定建设的规模,同时也要征求广泛农户的意见,让农户可以接受节水灌溉的应用模式,再确定工程项目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应加强提高建设人才素质,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

4)由于高效的节水灌溉项目如果通过自身运行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最为普遍的一个现象,因此,这就需要有关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并且带动一些农户投入到节水灌溉的项目当中来,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户对节水灌溉的认识,有效的促进节水灌溉项目运行和发展。

4 结论

总之,在目前的形势下,水资源供需随着矛盾的不断加剧,对此,我国提出了提高发展节水农业以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战略,并且把节水灌溉工作力争作为改革措施进行发展,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建设当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条件,它也是作为发展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条件,是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系统,因此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祖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项目[J].新长征,2011(5).

[2]周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4).

第8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白勺.。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灌颓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例如P=80%,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O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状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抗早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日降雨量小于日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O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农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以下主要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坝取水;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地点,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2.1无坝取水

在设计时无坝取水的渠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类。但是考虑到不建闸的引水口,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渠道易被洪水冲毁,农田会被淹没等情况。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叫引水角),设计为锐角(30。~45。),保证人渠的水流平稳,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2.2有坝取水

如果工程所在地的河流水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势或者其他原因水位较低,无法满足自流灌溉引水要求。此时,在设计时就应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低坝或节制问),提高水位,以保证引水自流灌溉。这种取水方式的设计虽然会增加筑坝的工程投资费用,但引水口位置离灌区较近,引水干渠长度较无坝取水大为缩短,可以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

2.2.1溢流坝可以起到横拦河道,抬高水位,同时排出河道多余的水量和汛期洪水的作用。

2.2.2进水闸进水闸可以用于引水灌溉,并能控制人渠的流量。其平面布置有有两种类型,一是侧面取水;二是正面取水。由于侧面取水不能在引水口处形成横向人流,会导致大量的泥沙人渠,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水源的情况,如果工程地处多沙河流则要选用正面取水的方案。正面取水是指,进水闸引水力向河道水流方向一致或斜交时,在引水口处能形成横向环流,可以达到使水流表层清水人渠,底层含沙水流离开引水口的效果,是农田有坝取水的常用取水型式。

2.2.3排沙闸可以起到防止泥沙人渠的作用,是多泥沙河流低坝取水枢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过水能力一般应大于进水闸的过水能力,其底板高程则要低于进水闸的底板高程,以求良好的冲沙效果。其他防治泥沙入渠措施还有沉沙槽、冲沙廊道和沉沙池等,因地制宜选用。

2.2.4防洪堤为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淹没损失,洪水期间保护上游城镇、交通和农田的安全,还要在拦河坝上游沿河岸修筑防洪堤。

3灌溉渠系布置的设计原则

3.1总体规划布置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灌溉渠系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其规划布置一般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3.1.1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布置在高处,与其相对应的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力求自流灌溉、排水,建成灌排分开,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局部高地或洼地,可分别采取小片提灌f排)等措施处理,不必为了照顾局部而影响全局。同时,在渠道线路布置上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渠线布置尽可能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更多良田和民房被占。

3.1.2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渠道工程必须要安全可靠,在渠道布置时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山丘区地形的渠道设计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干渠沿线的地质条件要好,避开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有合适的排洪、泄洪设施,如溢洪堰、泄水闸等。

3.1.3综合利用的原则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工,开展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还应考虑采用库、塘、渠并用,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平原地区要采用河水相井水灌溉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第9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关键词: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综合效益

Abstract: Mengcheng Ciuai River Irrigation Area was built in the 1970s, irrigation projects aging and badly damaged, water waste, these problems reflect the irrigation districts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s imperative.Key words: corollary; water-saving transformation; comprehensive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蒙城县茨淮新河灌区的现状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隶属亳州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33°29′、东经116°15′―116°49′。蒙城县茨淮新河位于蒙城县的最南边,是蒙城县的南大门,东西贯穿整个蒙城境内,西起篱笆镇,与利辛县搭界,东至罗集大桥与怀远县相邻。全长34.2公里,流经三个乡镇9个行政村。蒙城县茨淮新河灌区灌溉设计面积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现有排灌结合站13座,总装机容量5868万千瓦,是我县农业灌溉的骨干工程,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管好、用好茨淮新河的水资源对于蒙城县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原工程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渠道渗漏、淤积、塌陷现象严重,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渠系建筑物破损老化问题突出,带病运行,隐患较多,造成灌溉定额偏大,灌溉水损失较严重,且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1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2000年6月,《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评定续建配套面积近201万亩,最终规模为305万亩。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改造工程规划共需投资19.34亿元(整个茨淮新河灌区包括蒙城灌区)。

1.1世界灌溉的发展趋势

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灌溉方面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现代灌溉将有较大的发展;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管道输水、渠道防渗、污水灌溉、雨水利用等可持续灌溉农业和科学的灌溉方法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将日益发展;改进农田水土管理,提高自动控制技术;激光平地技术、红外线遥测、遥控等新技术将广泛地得到应用。1.2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的问题近年来,我县茨淮新河灌区的旱情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茨淮新河流域灌区由于淮河水位下降的影响,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茨淮新河相继进入平枯水年,河流上游来水量锐减,进入茨淮新河的水量也大幅度减少,每年茨淮新河管理局在上桥都大量翻水,以供上游的用水量,保证上游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村生活用水,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农业缺水的问题。在此,我认为:要进一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促进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3节水灌溉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有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完善,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县田间节水措施仍十分薄弱。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不完善,很多灌区都是干渠、支渠直接进入耕地,缺少农渠、毛渠,田间小型水利工程配套不齐全、不完善,过水能力很低,大水漫灌、串灌、重复灌溉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用水户田间节水意识较为淡薄,致使灌溉定额居高不下,不仅影响了灌溉进度,还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浪费在田间。因此,节水型灌溉带有节水与高产、高效的双重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产出的农业效益。

1.4 供需用水的矛盾

我县茨淮新河灌区多年来一直种植的都是高耗水的水稻作物,林果、蔬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而水稻的秧田灌溉和本田灌溉用水较为集中,因此在灌溉用水高峰期,各类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即使水管部门根据各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了灌溉制度和用水方案,但为了能及早灌溉,保护各自的利益,各村庄之间、同一灌区的各乡镇之间、村组之间的争水现象十分普遍,矛盾十分突出,维护全县灌溉用水秩序和农村社会稳定成了灌溉期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无形之中给灌溉管理和抗旱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灌区改造后,可有效缓解供需用水的矛盾。

1.5积极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

在灌区范围内大力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是我县近年来抗旱保丰收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在我县茨淮新河灌区自2009年以来开始推广实施的13万亩高标准节水滴灌,不仅起到了节水、省地、省肥、省工等效果,继续加大联合,进一步提高作物节水增产空间的最有效途径,是将现代农艺技术与高标准节水灌溉相结合,如在播种时可以采用双膜覆盖、滴水出苗、温室育苗等现代农艺技术,在灌溉期间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等进行适时、适量供水,实行测土施肥,通过现代农艺技术与高标准节水灌溉相结合,实现节水、增效、调整种植结构的“三赢”效果。

2综合效益评价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改造项目,得以加强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为目标,以骨干建筑物的除险加固、续建配套、解决"卡脖子"工程和渠道防渗建设为重点,本着投资效果好、地方积极性高、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蒙城县3年共安排了茨淮新河灌区的5个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共安排投资7283.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856万元,引导地方政府和群众筹资2427.7万元。配套改造建筑物70多座,干支渠道防渗加固74.5公里。通过项目的实施,初步解决了部分影响灌区安全运行的病险工程,配套了部分急需配套改造的骨干建筑,提高了输配水能力,缓解了用水矛盾,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项目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应: 2.1经济效益 2.1.1巩固了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 续建改造改善了灌区安全运行状况,减少了护渠劳力,降低了维修费用,缓解了上下游用水矛盾,缩短了灌溉周期,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如茨淮新河灌区葛沟站始建于60年代,项目实施前,装机60kw水泵4台,由于年久失修进水池淤积严重,水泵叶轮被杂物打碎,已基本不能发挥该站的功能效益。通过项目实施,站首及泵站设备的更新,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得到改造加固,保证了正常供水。3年来站首工程安全运行无事故。特别是2009年蒙城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灌区从未中断供水,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社会安定。 2.1.2提高了灌区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 项目实施使渠道输水能力大幅度提高,灌溉季节渠道基本没有跑、冒、滴、漏现象。项目完成后,灌水周期大大缩短,渠道水利用系数得到很大的提高。年可减少输水损失近20万m³,

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872万公斤。茨淮新河葛沟站灌区、草庙沟站灌区,通过站首改造项目实施 ,节约水量10万m³,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万公斤,综合灌溉效益6.3万元。增加纯收入每年人均600元。大大提高当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2.1.3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在我县占有突出的地位,现沿茨淮新河灌区乡镇粮食单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产量比较稳定。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改造后,这一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因此,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对保障我县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水利条件明显改善,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一改过去单种水稻习俗,引进大棚蔬菜瓜果、良种无籽西瓜,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有的大力发展养殖业,成为结构更为优化的粮猪型农业,部分地方已由低效平面型农业向立体高效农业迈出了一大步。

2.2社会效益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作物对灌溉的依赖程度和供水要求进一步提高。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渠道输配水能力,部分做到了适时适量计划供水,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拉动了经济增长,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是农民。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投工、投劳筹资兴办配套工程已经成为灌区内群众的一种时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成果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将成为我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对促进我县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茨淮新河灌区配套改造后可以改善村级灌区内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等。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项目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必要的资金投入、严格的项目管理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灌溉排水新技术》 徐建新主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2书号:ISBN978-7-304-029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