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美小文章范文

精美小文章精选(九篇)

精美小文章

第1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一、词语生动,凸现诗情

作文中用词造句力求准确无误,新鲜生动。如果在不同的场合能灵活运用形象语言去表达,一定会产生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效果。请看佳作《丽江四方街,让我陶醉》:

四方街,小桥流水,青瓦粉墙。

四方街,一杯茶。

在我的心目中,四方街是一幅画,一幅气韵灵动水画;四方街是一个梦,一个许久以前的,充满着浪漫色彩的梦。

文章语言清丽雅致,纤美空灵,写出四方街的独特和美丽,充满诗情画意。读之如品香茗,让人心醉。

二、整散结合,句式活泼

整句,庄重有力,匀称和谐,显出一种整体美;在散行文字中适当穿插一些整句,散中有整,极具对称美和音乐美!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增强了表达效果。作文时,若能变用多种句式,整散兼用,参差错落,跌宕腾挪;状物写景,叙事说理,都能变化生姿,各擅其胜,就能给人一种美感。如佳作《感悟青春》中写道:

拥有青春就是幸福。

十六岁,花一样的年龄。青春年少的我有充裕的时间、充足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去奋斗,去创造。拥有青春我就可以尽情地畅想,拥有青春就可以对未来充满希望。青春季节里。我们不甘寂寞,带着羞涩,带着执著,带着骚动,带着拼搏,昂首向前。我要在青春的季节里播下幸福的种子。

语言精炼、流畅,文笔优美,句式整散完美结合,体现了行文的灵活性,富有音韵之美,赋予作文以生机。

三、巧用修辞,追求神韵

从众多的佳作来看,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是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巧妙运用修辞,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使文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产生神韵之效。又如佳作《小镇在我心中》中写道:

小镇是一个骨格清奇的才子,小镇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佳人。

夜采了,小镇进入了梦乡。古色古香的店铺上了门板,人去街空,只有闪烁的灯笼,把小镇照得一片朦胧。

小镇,似梦境一般美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小镇,似星辰一般耀眼,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小镇,似诗歌一般渊源,让人品尝之后,回味无穷……

文字清丽灵动,把小镇比喻为“才子”“佳人”,可谓新颖别致,增添了文采和表现力。精妙的排比把小镇的独特风姿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抒情的效果。使文章熠熠生辉。

四、饱含哲理,讲求意蕴

体验生活,感悟生命,凝重思想,锤炼饱含哲理光芒的警言佳句,变“直白”为“含蓄”,承载深厚的意蕴,写出富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经典”语言。这样的语言情理相济,启思励智,使文章意高旨远,文采斐然,佳作《善待生命》中写道:

人生的途中,有挫折,多坎坷,失败和跌倒在所难免,如果我们随便地放弃,那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生命的每一个低潮,在前进路上的每一处险滩,永远不要心灰意冷,永远不能失望悲观。不信请你仔细谛听,冥冥中一直有个声音:抬头向前,善待生命。

文章语言凝炼、深邃,闪烁着思维光华,颇富文学张力。格调明朗,气势奔放,蕴涵深刻,充满理趣的句子散布文中,哲理味浓郁,读来给人启迪,引入深思。

五、恰当引用,增光添彩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俗句谚语,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品。作文时恰当引用,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给人以理性美、艺术美,能使文章大为增辉添彩,同时也展示了考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再如佳作《雨夜思绪》一文写道:

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乎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署易节,总感慨世间险恶,红尘滚滚,于是便吏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这自然的旋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使我思绪不断,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第2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记录和传扬的重任。为了让同学们走进瑰丽的文化艺术殿堂,提高文化素养,陶冶艺术情操,我想以《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为例,谈谈通过品味优美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问题。而且我所谈的内容并不限于文化艺术,比如:《社戏》不仅有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安塞腰鼓》不仅有对安塞腰鼓的大力颂扬,更有对生命中奔腾力量的歌颂。

这几篇文章都是名家名作。名家对高雅的文化艺术总会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能由此生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在学习这几篇文章时,首先要多角度诵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走进文本,理解其思想内容,与作者一起体验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以《社戏》为例,当时“我”和小伙伴也很难听懂戏,与其说是听戏,还不如说是“看戏”,是看热闹,当连热闹也没看成时,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文重点并不在“社戏”本身,当我们深入走进文本,理解该文内容时,我们会发现,虽然那夜的戏并不好看,但那夜的记忆却镌刻在“我”的头脑中,以致文章最后“我”赞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因为那一夜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灿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人类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学习《安塞腰鼓》时,我们要通过一个个精美的语句和饱含激情的段落,理解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以及作者对生活的价值取向。学习《竹影》一文时,我们不仅要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来理解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还要能了解一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以及艺术与游戏、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修养,同时能体验到文中表达的童心童趣。学习《观舞记》一文时,我们要能通过印度卡拉玛姐妹出神入化的舞蹈表演和作者惟妙惟肖的高超记录,体验印度舞蹈让人喝彩、让人倾倒的“飞动的‘美’”,并能体会作者对印度舞蹈无可言喻的赞美之情。

名家对文化艺术的描绘、认识和体验总是细腻、深刻和耐人寻味的,他们的文章达到文质兼美。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还要注意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认真积累,为写作汇聚清澈的源头活水。比如鲁迅在《社戏》中描绘月夜行船的精典语段,作者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画;抒情的笔调、细腻的文笔,把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澈、幽远,如梦如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人身临其境;同时作者对江南故乡的挚爱之情也隐然可见。在《安塞腰鼓》一文中,语言简直如江河直下,壮观、优美,文章大量使用排比手法,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取得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效果。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文中许多排比句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让人沉醉。《观舞记》一文,冰心主要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传神地再现了卡拉玛姐妹精美的舞蹈,让人叹为观止。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像这样精美隽永的语句,我们不仅要反复品读,感受它们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更应该把它们自觉地背下来,积累起来,从大师精美的语言中吸取源源不断的营养,并能导向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3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应充分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旋律。《冰心诗三首》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都是诗歌体裁的文章,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晶莹剔透的小诗里蕴含着伟大的力量,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这三首小诗为我们传达了三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成功的花》向我们表达了成功的背后都浸透着血和泪;《嫩绿的芽儿》传达出人生应该有发展、贡献和牺牲的精神;《青年人》告知青年人要把握现在,着眼未来。小诗的语言精练,思想丰富。通过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审美情趣。教师在做完初步的教学分析后,结合本诗的内容和意境,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冰心诗三首》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感受小诗的语言美感和感情基调,并初步体会诗歌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技巧,能够通过阅读,结合具体的语境,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欣赏文学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

三、教学重难点预设

《冰心诗三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和吟诵这三首小诗,初步感悟诗句含义。诗歌的语言和感情表达都是含蓄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有感情阅读,把握深层次的诗歌意境。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一些词语或语句,通过重点鉴赏加深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中去,在阅读中体会每一个词、每一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有技巧地朗读。

四、教学方法分析

在《冰心诗三首》阅读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知法。朗读感知法是让学生初步阅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把握诗歌的情感旋律。《冰心诗三首》是三首清新优美的小诗,可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吟诵,在反复朗诵中直接与作者对话,使学生感受诗意氛围。(2)联想诵读法。联想诵读法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诗歌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联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景中,体会诗句内涵。(3)重点朗读法。重点朗读法是通过逐字逐句地斟酌,重点赏析某个词语、某一句话。加强重点诗句的阅读,把握文章重点。如《嫩绿的芽儿》中,可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三句,体会作者运用这种对比递进方式的意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分别蕴含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的设计。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要根据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了解文章或作者背景,为阅读作铺垫。

在赏读本篇文章前,先让学生回忆冰心以前的一些诗句或文章,了解冰心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点,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初步形成对冰心诗集的认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冰心的人物背景及其生活所在的社会背景,使学生体会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2.创设情境,进入诗歌意境。

教师带领学生初步阅读诗歌,并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如《成功的花》,看到题目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大自然缤纷的花朵;《嫩绿的芽儿》使学生联想到充满生机的绿草;《青年人》象征着生机和活力。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后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3.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感。引导学生朗读、吟诵,可先集体诵读再单独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与诗歌对话,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文笔,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

第4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扩展思维;培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19-01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篇章虽短,意境却大,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160篇,再加上附录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0首,小学阶段古诗词总量已经是相当大了。小学语文教材以分散的形式按不同学龄段将“新课程”所指定的古诗分别选到各册教材之中,使古诗文的教学成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较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总体目标,笔者就小学古诗词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教学以读为主,培养学生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教师对诗词朗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诗词朗读教学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这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为此学生诵读要读出“三感”:第一,读出语感;第二,读出情感;第三,读出美感。

例如《江雪》这首古诗可以这样来设计:在引导学生知晓诗人生平、理解诗词大意之后,可以问:“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抓住“钓”这个字进行分析,学生读懂了柳宗元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豁达情怀。“钓”显然是这首诗的诗脉。在师生共同交流中,也理解词人渴望和平、向往安宁生活的深意。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记诵的“过程”。

二、感受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的艺术概括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形成诗的意境。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诗人捕捉的流动多变的形象画面,“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诗人美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读古诗词中感知其意境美,引导学生自我开展个性的审美情趣;细读诗文,在读中使学生有所体验,感受语言美、艺术美等内容,并注意挖掘有任何价值的审美情感;精读诗文,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熏陶,感悟并扩展审美情感;回忆诗文时,努力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发现古诗文中的审美情趣,升华自己的个性化情感,丰富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力

古代的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除了识字的作用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大量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强和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纵览教材所选的古诗文,很多名句脍炙人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在心口相诵的不断积累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力和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自然也会逐渐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体验美的意蕴和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与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渴望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拓展想象空间,培养思维品质

第5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逻辑性、感官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涵养,为广大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语文课本就像是浩渺的苍穹,包罗万象。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一、营造审美情境

美的情境需要用心来营造。古人将优美的景色、感人的事件、悲痛的心境都用优美的句子描绘下来,记录一时的情境,抒发无限的感慨。语文正好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包含了各种意境的文章。教师要从这些文章中发掘美的意境,挖掘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意境,是一种思维的描绘。如何让小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受,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是教师在教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小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

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了多么深厚的友谊啊!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显得多么的孤独与落寞。但这时一个朋友来送别,就像是荒漠中有人赠与一杯水,感动的泪不由自主地流出眼眶。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将自己与汪伦之间的友谊说成比千尺的潭水还深,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深情,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这些深远的意境需要教师仔细地讲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尤其是小学生思维开阔,当学生动情的时候就是把作者的经历都体会到的时候。当然,只有教师把其中的意境与感情理解了,才能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区分美与丑、善与恶。

二、培养审美感知

如果一个人有生命却没有思想,就是只有一个躯壳而没有了情感。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量,精神世界更丰富,就要感受生活的愉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很单调,生命中只有自己的人,就会变得很孤独,很没有安全感,情绪易波动,内心苦闷,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呢?

1.朗读形式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纠正读音的错误,更是为了体验作者当时吟诗作对的情景,再现当时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吸收作品中的营养,让学生充分想象当时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渴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感得到升华。如课文《丑小鸭》,教师通过低沉的语调,再现了丑小鸭的孤独、可怜,激发了学生对丑小鸭的怜悯之情。教师通过欢快、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现了当丑小鸭看到自己变成白天鹅时的激动与快乐。让学生学着教师朗读的语调来读,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这个形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世界上时时存在的希望。

2.戏剧形式

小学生现在学的童话、寓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场景,跟实际生活特别贴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文章排练成舞台剧,让学生来扮演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深刻体会舞台剧的魅力以及文章主人公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画图形式

让学生把文章所描绘的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把文字变成图画的形式,这样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在这里,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下课文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图画画出来。

三、激发审美情趣

如何带领学生进入审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美、享受美呢?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如此的现象:绿色的小草遭到无情的践踏;可爱的小动物被主人赶出家门,流浪街头;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在路边乞讨;一些边远地区的小孩子挨饿受冻;病人在床上却无人问津;清扫阿姨受到人们的鄙视……审美教育完全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本身所散发出的光和热,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契机,我们要让学生用心来观察生命、体验生命,这种观察与体验是靠教师的引导逐步完成的,这种行为也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反思与发展。

总的来说,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多种形式,但要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审美教育还要靠教师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判断力,让他们能够辨认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善、美,假、恶、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听、说、读、写样样具备,使学生德、智、体、美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美丽的花朵,只有挥洒出了汗水,花朵才会开得更加艳丽。

参考文献:

第6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培养 师生合作 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师生合作情感,共同参与教学是搞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创设优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情感教育是上好一节课的开头。一节课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兴趣往往又是通过创设优美情感来达到的。而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发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创设优美的情感,让学生获得新奇的感受,振奋精神,感化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上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先播放《葡萄沟》录象,让学生直接感受葡萄沟的美。好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让学生由衷发出一声惊叹:葡萄沟真美啊!

在上《三味书屋》时,由于学生对鲁迅写的三味书屋比较陌生,不知道三味书屋是什么东西,发生认知障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再现鲁迅当时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直观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中,体验语文课本的内在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使好奇心化为求知新知识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愉快的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头。

二、引导学生品尝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语文的内在美

有了良好的开头,往往是不够的,如果把语文变成抽象、难理解,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积极主动的情绪达不到延续下去。教材中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品行之美……,这些美好情感又都渗透在字里行间,抓着关键词句进行品赏,是激发学生感受美好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

如教学《荷花》时,我抓着第二自然段“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园盘”体会荷花的茂盛与自然美,抓着“冒”、“展开”、“露出”、“饱胀”突出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和婀娜的姿态。一幅满池荷花的活脱脱自然画,作者都用优美细腻准确的语言展现在眼前、脑际,学生被满池荷花的色、香、美吸引住了,被那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荷花陶醉了,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抓着桂林的山象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石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水真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真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体会桂林山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对学习桂林山水的强列愿望。

三、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师生合作情感

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课文内容,是当代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师生合作教学、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进行,通过讨论,使师生共同探究一个问题上,达到互相补充,使其对课文内容更深刻、完整的理解。如我在上《冬眠》一课时,让学生说说“小刺猬是怎能样冬眠的”。甲同学说:“小刺猬每隔三个星期会醒过来一次撒尿和吃东西”。乙同学说:“他说的不够全面,还应该说出冬眠的样子:蜷成一团,睡得正甜,小鼻尖从刺丛中露出来”。在讨论中,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会集中精神听着,可以判断出他们边听边思考是否同意他人的意见或还需补充一些什么。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探究问题向纵深发展,比教师自己满堂去讲课深刻得多,学生也会体会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师生合作气氛更活跃,师生的合作情感更融合。

四、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以后,老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展开思维,辨别真假、正确与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路上。在解决问题上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辩论,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给予指导,总结归纳正确的结论。如在学习《琥珀》一课,我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辩论。有的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告诉我们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和琥珀的科学价值,另一些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一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可以推测到一万年以前的事情,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作出正确的结论。老师批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哪些地方写了远古时代,文章的重点写什么,通过学生的辩论,都认为重点写琥珀的形成和科学价值,经讨论辩论得出结论,文章中心思想为琥珀的形成和科学价值。

第7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一、精心拟题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如果能针对文章的一个个片段拟写一个精彩的小标题,就能避免了数字式呆板、无生气的缺陷,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文学特色,又解决了片断独立性的问题,同时又能呼应题旨,显得脉络清晰。高考作文的满分佳作中,就出现了不少小标题精巧新奇,内涵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标题。如满分作文《一步与一生》作者巧妙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分别作为几个片段的题目,使文章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充满诗意。再如优秀作文《感受中学生活》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紧张:生活的旋律”“牢骚:生活的小夜曲”“希望:生活的狂想曲”从三个方面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中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二、巧妙选材

由于画面组合式记叙文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展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选材时只要能抓取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或几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读者敏锐洞察和尽情领略生活中的美与丑即可,为此,我们在选材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异彩纷呈的动人画面,使题材更具典型性和形象性。又因为此类文章的画面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要求选材还有多角度,力求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题。优秀作文《失落的文明》出众之处就在于作者个性化的视角和独特的选材。作者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组镜头来观照现代文明的冲击、碰撞和消失。第一组镜头从出行的角度落笔,写出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二组镜头从“家庭”的角度,写出了对亲情消逝的无穷哀叹。第三组镜头从“吃”的角度,写出了传统文明的消失和现代文明的崛起。作者选材新颖独特,很好反映出了文明交替和发展的生动轨迹,写出了时展给作者带来的困惑和思考。

三、合理布局

第8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策略

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学科较之其它自然学科最为显著的区别,而小学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更是充分学习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格外注重人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人格的升华,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体会语文辞藻中蕴含的品质与精神。

一、人文维度下的古诗文教学

在浩然长存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古诗文就是对这些精彩华篇的最为有效的传承。无数的精神风貌、人文习惯埋藏在有限的诗文当中,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观念和诗书礼仪。

1.诗意盎然

人文维度下的古诗文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不同特点,选用灵活有趣的导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草》这首古诗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资料,让学生从青葱幽绿的画面中感受到美好的春意和生机勃勃的状态;然后教师再引入另外一段影像资料――隆冬暮霭里一片昏昏沉沉,仿佛荒野和大雪已经将所有的绿色毁灭,没有一丝生机。通过这种对比告诉学生荣枯变化是大自然的常态,让学生在朗读“一岁一枯荣”时,感受到自然的变迁。但是这首古诗的精华之处在于无论气候如何变迁、自然环境如何恶劣,也无法阻止生命的盎然向上,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学生学习这两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方才播放的视频,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进取向上、蓬勃盎然的精神。

2.诗歌如画

宋代坡评价唐代大诗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古诗文的总体特色。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择的古诗,有的是一幅悠然宁静的山水田园画作,有的是一派黯淡感伤的消极氛围,当学生朗读古诗时,往往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或炊烟袅袅或烟雨潇潇。因年龄的限制,学生尚未真正踏入社会,因此心理上呈现出很多充满想象力、充满创意的因素,这些因素无不彰显着其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瑰丽生活的向往。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这种想象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着表演古诗、表达内心所想,让充满美和情感的画面,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人文维度下的美文鉴赏

1.芸芸众生

个体永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之间的科技感、距离感日益鲜明,因此我们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情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需要每个人传播真、善、美,传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格外注重课程中蕴含各类情感元素和道德价值观的文章,通过加强相关教育,让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使其自小就能感受到人间的冷暖、生活的美好和善意的存在。

2.血浓于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中有专门的章节,罗列了有关亲情、友情的文章。这些文章讲述了学生的自我成长轨迹,以及在成长过程中身边所围绕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挥之不去的友情。个体存在于世上,都不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一路前行,而是需要亲情、友情的相知相伴,需要一切无形之中的关怀和帮助。生活需要体验,语文教学更需要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文字中感受亲情的美好,感受互助的乐趣、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3.自然风华

很多学生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到今天,对自然、对环境乃至对成长生活所需要的粮食缺乏鲜明的观念和认知。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如何正确处理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并不是人类生活的附庸,而有存在于世的独立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然,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人与自然相守相望的美好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文对学生自我成长的意义,就要不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采取适于学生年龄特点、益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扮演、角色朗读等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人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精美小文章范文

打开盒盖,一对墨玉的酒杯映入眼帘:圆圆的底,纤细得仿佛一碰就要断的杯柱,还有那薄如纸的杯壁,一下子就让夜光杯变得小巧玲珑。它的杯身是由优美流畅的弧线组成的。那微微卷起的杯口,仿佛是在对你微笑。

夜光杯是采用祁连山上海拔四千米以上所产的墨玉精制成的。那宛如翡翠的玉身上是无数深色的墨迹以及许多深绿的条纹,仿佛是谁一不小心打翻了墨瓶。而这独特的色彩更让夜光杯增色了许多,并且更有诗意了。由于每处的厚度不同,玉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有的深如一潭幽幽的湖水,有的花纹驳杂,色泽斑斓,还有的晶莹剔透,仿佛要把一切事物都印在它明镜一般的玉身上。用手怜爱地抚摸着它,你会发现,它那光滑的表面宛如少女细腻的脸蛋。轻抚着它,你会觉得夜光杯仿佛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小精灵,让你的爱意更增,忍不住用脸颊和它贴在一起,让它那光滑的表面带给你无限的遐想。

斟上香醇的葡萄酒,由于夜光杯具有磁性,增大了水的张力,使那鼓起的水面一起一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原来呈紫红色的酒汁在夜光杯的环抱下,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绿色,就像一群可爱的萤火虫,晶莹澄碧,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月光顺着窗户爬了进来,原本便发出幽幽碧光的酒杯经这皎洁月光的赞美之后更加光彩熠熠,而那清澈的玉液也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发出奇异的光彩。看着它,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那悠悠的驼铃声,我的眼前仿佛闪现了月光下那闪着银光的茫茫沙漠,仿佛看见了古代诗人手捧玉杯高声吟诵的身影。然而这一切仿佛都罩上了轻纱,裹上了月色。就连我手上的夜光杯也是这样,朦朦胧胧,还没细品,便已经醉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一首《凉州词》让原本娇艳妩媚的夜光杯多了几分沙场的英雄豪气,几百年来,诗以杯名世,杯以诗增耀。

夜光杯,你这艺术的小精灵,让多少人赞叹了你不朽的美丽啊!你这件承载着丝绸之路精华的艺术瑰宝,以你别致的造型,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你一定会在艺术的天空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如夜光杯一样,流光溢彩,文采斐然,大量的描写细致地为我们刻绘出了艺术之美,加上结尾的直抒胸臆,文章更是“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同题对比

三篇文章,犹如三幅优美的画卷,缓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永远的海参崴》是一幅抽象画,画面淡但寓意深,在轻言细语中为我们讲述着两个老人的垂钓故事,为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哲理:悲和喜才是完整的人生;对手也应该是朋友。文章的特色之一是侧面描写的运用,用人、海鸥、猎犬面对大海的表现来写大海的“恐怖”,生动具体;特色之二是运用烘托的手法,将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面对同一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凸现出来。

《永远的七彩梦》是一幅风景画,优雅而活泼,画面上是童年的笑容童年的梦想。文章特色之一是选材的新颖,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和心中的梦想结合起来,在忍俊不禁中让人感受到童年的快乐;特色之二是结尾的点题,叙事完成后,再加上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使文章变得主题深刻,让人回味无穷起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