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券商的投资价值精选(九篇)

券商的投资价值

第1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融资融券业务已获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始试点,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虽然具体的推出时间、试点券商、交易费率、融资融券标的等问题还需耐心等待答案,但已公布的相关业务规则已告诉了投资者,融资融券应该怎么玩。

开户先要跨门槛

因为融资融券业务属于信用交易,对券商来说,是要把钱和券借给客户,具有一定的风险,这既要求券商有实力,也要求投资者有能力,所以融资融券对券商和投资者都有较高的门槛。

券商须取得证监会批准

目前,只有取得证监会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许可的券商,方可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未经证监会批准,任何券商不得向客户融资融券,也不得为客户与客户、客户与他人之间的融资融券活动提供任何便利和服务。

2008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和华泰证券等11家券商连续两次参加了融资融券业务的联网测试。首批试点券商将从这11家中产生。

投资者须满足资质条件

券商在向客户融资融券前,要办理客户征信,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按照规定,对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情况、在该券商网点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客户,以及该券商的股东和关联人,券商不得向其融资融券。另外,对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评也是必不可少的。

签订合同后开立新账户

投资者向券商融资融券前,要与券商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及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须注意的是,投资者只能与一家券商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向一家券商融入资金和证券。

签订合同后,券商为投资者开立实名的信用证券账户,在一个证券市场只能有一个信用证券账户。该账户不能用于买人或转入除担保物及交易所公布的标的证券范围以外的证券,也不能从事债券回购交易。

同时,投资者委托券商在银行为其开立实名的信用资金账户,信用资金账户只能开立一个。

与股票交易有所不同

跨过了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门槛,就可以进行操作了。虽然同样是买卖股票,但因为牵涉到借钱买股或者借券卖股,交易申报和交易后结算等都与普通的股票交易有所不同。

融资融券交易包括融资买人证券和融券卖出证券两种,所以申报也分为融资买人申报和融券卖出申报两种。两种申报的数量均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

融券卖出申报价不得低于最近成交价

为了防范市场操纵风险,投资者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近成交价。如该证券当天还没有产生成交,融券卖出申报价格不得低于其前收盘价。低于上述价格的申报被视为无效申报,自动撤销。

在融券期间,投资者卖出通过其所有或控制的证券账户所持有与其融入证券相同证券的,卖出价也要满足不低于最近成交价的要求,但超出融券数量的部分除外。

卖出证券资金须优先偿还融资欠款

投资者融资买人证券后,可以通过直接还款或卖券还款的方式偿还欠款。

如果以直接还款方式还钱,按与券商之间的约定办理。

如果以卖券还款的方式还钱,投资者通过其信用证券账户卖出证券,所得资金结算时直接划转至券商的融资专用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卖出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所得的资金,必须优先偿还融资欠款。

融券卖出所得资金只能用于买券还券

投资者融券卖出证券后,可以通过直接还券或买券还券的方式偿还融入证券。

如果以直接还券方式偿还融入证券,按照与券商之间的约定,以及交易所指定登记结算机构的有关规定办理。

如果以买券还券偿还融入证券,投资者通过其信用证券账户买入证券,结算时买入的证券直接划转至券商的融券专用证券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未了结融券交易前,投资者融券卖出所得资金只能用于买券还券。

融资融券期限最长6个月

为了控制信用风险,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约定的融资、融券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融资利息融券费用按天计算

融资融券利率不得低于央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融资利息和融券费用按照投资者实际使用资金和证券的天数计算。

买卖数翻达到上限融资融券将暂停

如果某一只证券的市场融资买人量或者融券卖出量占其上市可流通量的比例达到25%时,证交所可以在第二个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当上述比例降至20%以下时,则在第二个交易日恢复。

保证金不得低于50%

向券商融资融券,券商要向投资者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可以是钱,也可以是证券。保证金比例的大小关系到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融券将投资收益放大多少。

证券充当保证金要打折

由于证券价格经常波动,因此不能与现金同等使用。如果要充当保证金,其市值或净值将按一定的折算率打折。

按照沪深交易所的规定,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其他股票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65%;ETF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0%;国债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5%;其他上市基金和债券的折算率最高不超过80%。

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名单和折算率,将由沪深交易所公布。券商可在此范围内确定自己的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名单及其折算率。

保证金不得低于50%

按照沪深交易所的规定,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均为不得低于50%。其中,融资保证会比例=保证金/(融资买入证券数量×买入价格)×100%。融券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卖出价格)×100%。

如果投资者要融资,投入的保证金为5000元,按照50%的保证金比例,可从券商融得资金10000元。

如果投资者要融券,投入的保证金为5000元,按照50%的保证金比例,可从券商融得证券市值为10000元。

维持担保比例130%

投资者交给券商的保证金。以及融资买人的证券和融券卖出所得的价款,都要交给券商,作为对融资融券的担保物,券商逐日计算投资者交存的担保物的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

比例。当该比例低于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时,会通知投资者在一定的期限内补交差额。维持担保比例=(现金+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市值)/(融资买入金额+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市价+利息及费用)按照交易所的规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为130%。追加担保物后的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50%。

按照上例,当投资者融资买入1万元市值的股票后,如果股价下跌,总市值减少到7000元,担保比例将只有120%,小于维持担保比例130%,券商将要求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追加3000元的保证金,将担保比例提高到150%。

补仓不及时将强制平仓

按照沪深交易所规定,当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时,投资者必须在两个交易日内追加担保物。

如果不能及时追加担保物,或者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券商将按照约定强制平仓。

根据自身情况,券商可以自行确定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及维持担保比例,但不能超出交易所规定的标准。

证券标的细挑选

按照沪深交易所的规定,可以作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以及其他证券。

其中可作为标的证券的股票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包括:上市满3个月;融资买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近3个月内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20%,日均涨跌幅的平均值与基准指数涨跌幅的平均值的偏离值不超过4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不超过基准指数波动幅度的500%以上;已完成股改;股票交易未被实行特别处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融资融券目前只能是试点券商使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业务,投资者在被券商评估的同时,也要评估券商的实力。

第2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一代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于上周三突然停牌从而引来市场的诸多猜测。而最新消息显示,该股的停牌或与其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支持而启动H股发行有关。此举透露出了监管层希望通过中信证券的这次H股发行,让境内券商走出去,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沉寂已久的券商板块开始重归市场视野,一代王者能否再起风云?

经纪业务佣金率下降趋缓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服务和证券交易佣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券商在2011年1月1日后在营业部公布收费标准。今年年初各地监管当局陆续公布了地区佣金指导线(表1),许多地区干预佣金率的力度超预期,为了验证其实际执行效果,我们对江浙地区的营业部进行了调研,佣金价格战最激烈的江浙一带营业部反映的情况普遍是正面的。据江浙一带几家主要营业部提供信息,监管局执法力度坚决,江苏在一年内价格战会有效遏制,浙江在半年内基本不会有战事。尽管各地的证监局管理风格不同,但佣金率下滑已基本趋缓,效果总体上是正面的。

我们认为,行业干预为券商盈利模式的转换争取了时间。种种迹象显示,实力强和牌照齐全的券商将会同时获得三部分收入,除通道佣金外,还会从服务佣金和利息收入中获取合理的利润。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盈利模式的转换将逐渐体现出来。

融券融券标的范围扩大将是近期催化剂

利息收入一直是国际大投行丰厚利润来源之一(图9和图10),高盛09年利息收入占总收入27%,而摩根士丹利利息收入占26%,除去09年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和受到经济、市场影响,过去10年其两投行利息收入平均占总收入占比达51%,54%。而目前,券商可以从客户资金第三方托管中得利,但此利息规模还依旧有限,拿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中信证券比较,其利息收入5年平均仅占6%。随着创新业务不断提上日程,我们认为经纪业务中的利息收入主要应将来自融资融券业务。其上升空间值得期待。

自2010年3月,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尽管发展较为迅速,但市场规模依然低于预期。截止2011年3月4日,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170.85亿,2月份以来,融资买入额基本在10亿上下,占日均股票成交额的比例为0.6%,远低于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15-20%),而与我国文化背景相似的台湾,信用交易占总交易额的比例也基本稳定在45%左右。融资融券发展速度与公众预期相左的原因在于监管层在试点阶段采取谨慎态度,给出的融券标的范围太小,而这些股票又大多都是权重股,客户参与兴趣不大。

未来转融通公司的挂牌内在要求是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的逐步扩大,我们认为届时融资融券余额会迅速攀升。一方面,目前券商融资融券的收益率达8%左右,流动性收紧、市场缺乏大幅上升空间的行情下,相对证券自营,融资融券的收益较为可观,且风险较低,可以有效改善券商自营收益率曲线。另一方面,如果融资融券渠道变得通畅,将有效的促进对冲交易,增加市场活跃度,从而增加券商佣金收入。同时信用账户的佣金率也远高于普通账户佣金率,目前,券商的信用账户佣金率在0.1%左右,部分券商甚至更高。

投行业务新增长点值得期待

债券类融资扩容填补缺口

2010年,由于中小市值股票集中上市,券商投行业务迎来爆发期,全年券商实现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72.32亿元,同比增长80%;投行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总额达14.3%,比2009年增长6.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2011年,由于政策优惠公司债债券承销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券商投行业务相对2010年大幅下降的风险很小。

并购业务将是投行业务增长点

另一方面,并购业务将会成为券商投行新的增长点。并购重组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行业整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三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如图所示)。近期监管当局无论是政策还是领导讲话均对企业并购重组给予支持,同时,对于股权持有方的各个地方当局而言,土地财政的终结将迫使其必须找到弥补资金缺口的渠道,而地方国资的证券化将是一举数得的选择。随着经济转型及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推动,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券商并购顾问业务将获得强力支撑,从而成为投行业务新的增长点。

资产管理业务期待突破

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尽管发展较快,但收入占比仍很低。如图7,自09年6月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渐入高潮。进入2010年后,发行规模依然在高位运行,数量上也是屡创新高,2010年4季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数达36只,发行份额达到340亿。去年年底,证监会《关于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将券商集合理财申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让券商对集合理财业务充满期待。但是由于业务规模总体较小以及管理费用受到渠道挤压的原因,它仍然难以成为券商主要的业绩贡献力量。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09、10两年券商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分别为16亿元和21亿元,分别占当年券商总营业收入的0.8%和1.14%。

“新三板”是行业的后续催化剂

新三板有利资本金大的券商:新三板业务有望年内推出,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和参与者门槛的降低将给券商带来丰厚回报。

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了今年工作重点,其中,扩大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范围被列为重点工作之首。尚福林主席近日还透露,“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但正式推出时间表未定,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我们认为“扩容”势必带来更多地挂牌公司,同时触发交易量的增长;对于投资者的限制,我们认为也有希望降低门槛以体现其融资的真正价值,届时券商从中受益将值得更高的期待。

由于“新三板”将引入做市商制度和放宽投资者范围,对于券商行业来说,将成为未来收入来源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可以从香港庄家制度和美国的做市商制度的经验看出。

此外,随着其他创新业务如备兑权证和国际板的推出,将会为券商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收入来源,进而成为券商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投资策略

在 “2011年日均股票成交额为2500亿元”的假设下,截止2010年3月8日,主流券商的PE均在20-25倍。从历史来看,此估值相对具备安全边际,考虑到未来一系列创新业务的推出,我们认为中期看行业拐点已现,部分券商的投资价值凸显。

第3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关键词】信用债;估值;定价机制

2005年至2008年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定价机制概括讲应为有指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具体即为:债券发行阶段,由主承销商向银行间市场潜在投资人询价。各类投资机构综合考虑当期债券评级,期限,品种,二级市场收益率,近期资金面情况,本单位投资需求等因素向主承销商报价,主承销商汇总后拟定相应的利率区间,并报人民银行(后改为银行家市场交易商协会),根据其指导意见确定最终的利率区间,按照簿记建档的方式发行。该阶段的定价机制总体上能够体现市场的真实需求,但相应的询价过程很难、甚至无法做到公开、透明,而最终利率区间的报备工作仍然体现了主管机构的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不能称之为完全的市场化。

2009年初,为了规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定价,由交易商协会牵头组织,市场二十余家活跃的投资机构共同参与,联合召开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定价联席会议》。会议召集的初衷在于使各家主承销商发行的债券定价能够统一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减少各家主承销商在定价时受到的来自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通过交易商协会定期召集、各家投资机构合议表决的形式确定关键期限和品种债券的发行利率下限。该阶段定价机制依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发行,但是较前一阶段的定价方式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开及透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各类投资人的利率,维护了债券市场的稳定,促进其持续发展。

随后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券经历了2009年后半年的大熊市。 09年后半年,四大国有银行及各个股份制商行均因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大肆抛售信用债券,信用债券的发行一度极为艰难。一、二级市场收益率一度出现倒挂,各个主承销商经历了罕见的销售压力,甚至一些机构预测信用债券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才能逐步复苏。在此情况下,联席定价会议的定期召集及时的调整了一级发行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销售压力。同时定价机制也有小幅的调整,除了各投资机构合议表决发行利率外(以绝对值确定发行利率),增加了以同期限的国债为基准利率确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相应的点差,并按照孰高的原则确定发行利率。即当期联席定价会议确定的绝对值和国债当期二级收益率加固定点差孰高的原则。

这一阶段的定价机制明确了定价方式既要考虑绝对利率水平,也要参照与基准利率的利差,动态反映债市变化。具体定价亦需考虑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及供求关系,同时参照国债收益率、金融债收益率、央票收益率及存贷款利率等一揽子基准利率,统筹兼顾。注意保持一、二级市场一定程度的正利差便于活跃市场交易,在此基础上减少频繁调整发行利率下限,给予市场平稳预期,维护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此时,交易商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定价监督和二级市场交易监测职能愈发明确。

然而经济的快速好转完全超越了大家的预期,国内经济V字型的反弹引领债市行情急速逆转。2010年初,银行抛却了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各类投资机构已着手开始配置债券。需求的增加使得各家主承销商一改对信用债券发行的消极态度,自此,信用债券又进入了供不应求的阶段。市场的变化使得债券的定价机制也随之而变,交易商协会及各家主承销商都在积极探索更加有利率市场、债券发行人和投资机构的合理定价方式。

这一阶段,因需求的增加导致二级市场债券收益率不断下滑,而债券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受09年末的影响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尽管定价联席会议对利差的收窄有一定的缓解,但强烈的配置需求及供给缺乏仍在不断的拉大一、二级市场的利差。利差的不断扩大使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炙手可热,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交易商协会提出估值中枢的概念。即由参加联席会议的22家机构根据市场交易情况向交易商协会报送二级市场估值中枢,经交易商协会汇总后确定平均数,并在其网站公布明细。债券发行利率下限的最终确定即以此估值的均值为基准,同时根据债券评级、期限等确定相应的信用利差加点,估值的报送频率为每周一次。

此时,债券的定价机制已发展的较为成熟。估值数据的公开确保了定价过程的透明化,估值数据取市场间活跃的22家机构报送估值的均值确保了数据的合理性,而估值的报送频率则实现了一级市场发行利率调整和二级市场波动的紧密关联性,估值加点差的定价方式则保证了二级市场的活跃度。

尽管该定价机制适用良好,但为弥补债券定价品种的空白,交易商协会再次牵头推动各机构积极就低评级、7年至30年长期限债券等市场交易少、交投不甚活跃的债券品种进行估值报价,进一步丰富现有的估值体系。报价初期,鉴于二级市场可参考数据稀少,且交投清淡,估值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供需,同时同一评级、不同发行人资质千差万别,靠统一的指导价格很难精准的反映每一债券的真实资质,因此目前的定价机制仍待进一步改进。

第4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券商股近期如日中天,整个板块个股都出现暴涨,其中笔者在11月1日本专栏推荐的东吴证券、西部证券、长江证券和国元证券涨幅都超过50%,投资者可以说获利甚丰。很多投资者关心券商股还能不能介入?前期介入的是不是应该卖出了?笔者认为没有介入的可以拿部分仓位介入,未来如券商股调整可逢低继续买入,以买入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为好,因为它们涨幅较低,但估值合理;而前期介入了的投资者,可继续持有券商股,在有效跌破五天线后可适度卖出相关个股,但起码持有原有的五成仓位做中长线持有。

根据上一轮牛市的经验,从中期角度看参股券商股票涨幅远远高于正宗的券商股票,主要因为:参股券商市值更小,更容易获得超额的涨幅。其次参股券商不但可以从券商那里分得更多的利润,同时参股券商股票市值涨了,如果卖出,得到的利润更多,有利于增加业绩,估值也得到提高。投资参股券商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第一:中线心态参与。第二:选择每股含券商股最多的标的,最好公司市值较小股价较低。如公司不但含券商股数多,且拥有券商控制权,这样更好。

每股券商含量最高的上市公司: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桂东电力、索芙特、中恒集团、华资实业、长城信息、兰生股份、皖维高新、华茂股份的每股券商含量也较高。那么哪些个股可以中长线关注呢?

辽宁成大(600739)持有广发证券12.5亿股,近期在20元下方蓄势,未来有望突破,中长线上升空间巨大,可重点布局。

吉林敖东(000623)持有广发证券12.4亿,流通盘只有7.89亿,近期向上加速上涨,估值合理,可中线布局。

北京城建(600266)持有国信证券3.43亿股,持股比例为4.9%,北京城建持有国信证券最初投资成本账面价值为1.274亿元,折合每股只有0.37元。而目前券商总体价值中枢靠近10元,这部分股权增值巨大。倘若以10元计算,公司持有国信证券股权价值为34.3亿元,增值逾33亿元。该股同时具备国资改革概念,股价较低,可逢调整中线关注。

大众交通(600611)同时参股国泰君安、海通证券,该股股价较低,同时具备多重概念,也可重点关注。

第5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债券投资始终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更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3月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使得商业银行投资债券市场的热情高涨,大量资金由信贷市场抽回转而投向债券市场,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是何种原因促使商业银行如此热忠于投资债券市场呢?债券投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究竟是难得的“盛筵”,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主要有贷款、同业拆借、存放央行、债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由于债券投资收益稳定、风险较低,因此,债券投资始终被商业银行当作必不可少的投资工具。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并在2005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显示,中国银行的债券投资额由2003年的7547.6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823.37亿元,增长了30.2%,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从18.96%增长到23%。建设银行的债券投资由2003年的77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912亿元,增长了41%,债券投资占总资产比重从21.78%增长到27.95%。五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基本相似:2004年债券投资在总资产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短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1.30%上升到2004年末的2.94%,上升了1.64个百分点,而长期债券占比由2003年末的8.96"/0上升到2004年末的9.22%,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从债券投资的绝对额上分析,各家银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基本上保持了逐年的增长,而短期债券投资除了华夏银行2004年略有下降外,也都维持上升态势。

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为31 5989.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规模为34161.87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0.81%;2005年1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328782.8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投资总规模为37022.08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1.26%;从增量上分析,2004年资产增加了39595.3亿元,而债券投资增加了9760.34亿元,占增量部分的24.65%;2005年1季度总资产增加了12793亿元,债券资产增加了2860.21亿元,占比为22.35%。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年初以来尤其是3月份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规模,商业银行在三四月份托管量分别增加了2670.76亿和1753.28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增加了2543.21亿元和1265.59亿元。从近期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债券投资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银行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加大债券投资的动因何在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这里既受国内金融运行的大背景以及金融政策的影响,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商业银行“存差”扩大是商业银行“青睐”债券投资的主要原因。2005年年初以来,在我国金融运行“宽货币、紧信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而近期贷款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从而加剧了银行资产的非贷款化倾向。2005年1―5月,银行各项存款环比平均增幅为1.24%,而各项贷款环比增幅平均仅为0.61%,并在5月份首次出现了贷款负增长,与此同时债券投资环比增长了2.71%。5月末,银行的“存差”同比增速由年末的28.7%上升到40.6%,规模也由上年末的63162亿元扩大到76574亿元,累计增加13412亿元。在资金的冗余以及资金逐利特性的迫使下,商业银行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只有将在信贷市场收缩的资金转而投向投资品种充裕的货币市场,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交易特别是债券投资的依赖性。

商业银行已将债券投资作为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在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投资品种稀少。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备付资产与债券资产。由于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寻找风险权重的资产,以减轻资本补充的压力,而债券资产尤其是低风险的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债券资产无疑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的重要工具。另外,由于央行在今年3月降低了超额准备金利率,迫使商业银行减持原有的备付资产,导致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率由3月份的4.17%下降到4月份的3.38%。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信贷资产与备付资产均出现收缩,投资债券转而成为其主要的盈利途径与手段,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不断上升,致使大量银行资金涌入债券市场。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加114%。

债券投资日渐成为商业银行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宏观经济指标高位回落,加息预期逐步淡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投资债券市场的信心大增,并将其作为拓宽盈利渠道,进而实现自身盈利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例如,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大都瞄准了债券市场,如2004年至今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大都投向国债、金融债券等产品,通过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债券市场,收益与风险孰重?

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债券投资比重,债券交易市场火爆推动了债券指数的持续走高,债券到期收益率则相应下降。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一级市场发行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现象。今年1―5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5625.2亿元,同比增加88.2%,其中3年期及以下债券占比27.30%,3年期以上到10年期债券占15b52.95%,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19.75%。前5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8008.16亿元,同比增长76.9%;5月份现券成交3764.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2005年上半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频率加快,债券招标发行利率走低。上半年各发行体共发行债券4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发行量增长了795.4亿元,3月份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发行利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二级市场上,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相应下降。银行间债券指数由年初的104.02点上升555月末的109.02点,升幅4.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0点,升幅0.93%;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95.69点上升至5月末的103.16点,升幅7.81%,5月份该指数上升1.28点,升

幅1.25%。与此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债券行情的上涨总体呈现平稳下移趋势。由于债券市场的整体上涨趋势,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的普遍下降导致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债券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特别是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后,商业银行大量的闲置资金投向债券市场,造成债券市场需求增加,债券价格走高,使债券收益率的持续降低,债券市场的投资风险陡然增大。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动呈现平坦化走势,而扁平的收益率曲线反映了债券市场长债短炒、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的现象,其中隐含的投资风险是较大的。

目前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由3月初的2.99%下降至7月14日的1.95%,5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23%下降至2.97%,1 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55%下降至3.47%。7月14日,2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为1.98%,当日发行的2年期国债的中标利率只有1.58%,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主要依靠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来讲,在存款利率与债券利率倒挂,而债券利息收入又远低于存贷利差收入的情况下,投资于债券的收益与风险孰轻孰重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市场上出现的价格与价值的长期背离都会最终引发风险的释放,债券市场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商业银行如果继续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随着近期债券收益率走低,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对债券利率变动引发的投资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在前些年低利率时期所购买的长期固息债券也同样面临着利率风险。据估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约3万亿元的债券,其中中长期固息债券约有2.4万亿元左右。假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长期固息券平均期限为10年,久期为7年,如果央行升息25bP,其所持债券理论上会下跌1.5%,此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大约损失360亿元人民币。随着近两年利率的提高,商业银行处于持有债券机会成本很高,而低价抛售债券则遭受损失的两难境地。虽然带有做空性质的开放式回购已经推出,但商业银行把握这些避险工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要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按照规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话,将会对银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把握债券投资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债券投资都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拓宽收入来源、分散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虽然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累积风险较大,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从债券市场完全退出。而且,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加大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等的发行力度,创新多样化的债券投资产品,加大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平衡市场供求,逐步化解债券市场风险,这些由债券市场累积的矛盾与问题将可以得到消化与解决,投资风险也可以通过完善投资品种和创新投资方式逐步化解。

那么,商业银行今后应该如何把握债券投资呢?从自身来看,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防范,这需要从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创新业务品种、投资操作策略几方面入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债券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债券交易经验丰富的优势,尽快适应债券买卖的市场化交易原则,以报价驱动机制为主导,自主创新报价券种,增强报价的持续性,尽快成为债券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主力报价商。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利用产权约束较为健全、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力争在债券业务产品与交易方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成为债券市场改革的“试点先锋”。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操作策略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累计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货币政策调控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对债券市场走势分析判断的难度,原有那种粗放式经营已难以获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券投资分析模型与管理体系,正确分析判断市场,把握市场走向,逐步建立审慎投资的集约式经营方式。

二是变“投机”为“投资与投机并重”。在2004年前的债券投资中,商业银行大多以买入转手卖出的“投机”交易方式为主。今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投资主体的不断扩大,债券收益率(利率)的剧烈变动,原有投机方式的风险已明显加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资金期限和资金成本的不同以及对不同债券品种的偏好,选择相应的债券期限品种进行交易。这需要商业银行树立投资与投机相结合的投资理念,以长期持有“投资”品种,短期配置“投机”品种,合理配置债券投资组合,整体跑赢大市。

三是变单纯的“盈利性”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结合”。商业银行应摆脱原有仅依靠债券投资获利的思路。今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债券投资不仅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渠道与利润增长点,更要关注债券投资的风险,并要充分发挥债券投资在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法规的深入研究,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变化的研究,合理定位自身货币市场业务,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现资金使用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最佳结合。

另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加大推进相关债券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如近期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对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防止债券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促进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在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保证合法经营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应该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债券业务品种,尽量简化审批环节,更好地参与和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如何评价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随着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已经由信用风险逐渐转向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重点。我们始终认为,风险管理能力及风险定价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为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并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因此,今后商业银行不会过度收缩债券投资的比重,但却会加大对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力度。由于目前上市银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较大,如果风险管理水平较差,一旦由于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所持有的债券很可能出现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到时商业银行被迫卖出债券则会给银行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因此,债券投资的变动情况及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将是我们今后评价上市银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6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此前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表示,光大证券已经聘请自家旗下投资银行――光大证券(香港)、美银美林及瑞银3家为其安排高达25亿美元的香港IPO,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市。对于目前光大证券在港认购情况,《投资者报》记者向其相关负责人求证,该负责人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其他暂时不方便透露。

上半年业绩靓丽

“8?16乌龙指”事件后,光大证券的分类评级断崖式地下调,切断了很多资金渠道,提高了融资的成本,也失去了不少商业机会。此次评级重获肯定,光大证券将在业务开展方面获得更大空间。

根据其7月17日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上年同期净利润3.81亿元,同比预增12.5倍到13倍,即达到47亿元到49亿元之间,而去年全年净利润为20.68亿元。对于业绩剧增,光大证券表示,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向好,交投活跃,该公司上半年的证券经纪、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直投和境外业务等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继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上半年登陆H股之后,早已在A股上市的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也积极谋求赴港上市。

早在3月底,光大证券公告称,已通过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议案,拟发行最多6.8亿H股,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1亿股H股的超额配售权。

公告还称,募集资金将全部补充资本金,用于支持资本中介业务、融资融券新兴业务、自营金融产品投资、证券类资产收购及投入等境内外业务发展及投资。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黎认为,光大证券H股发行将增强估值安全性,募资对接快速增长的两融等类贷款需求将更快转化为盈利增长。

遭遇尴尬时机

虽然业绩靓丽,光大证券能否在H股上获得认可现在还不得而知。和今年四五月不同,目前香港市场对内地券商的追捧程度在下降。

上半年港股上市的华泰证券表现不尽如人意,公司刚刚宣布其全球发售的稳定价格期结束,公司股价立刻再度跳水,目前股价在18.2港元左右,较招股价24.8港元大幅缩水。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从这两只股票糟糕的表现来看,港市机构投资者对内地券商股大失所望。A股经过“股灾”之后,内地券商股投资价值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例如,去杠杆化直接影响融资业务利润等。除非A股牛市重新回归,否则券商股不会再像过往一样风光,香港投资者抄底券商股并非是个好的选择。

此前已有香港分析人士称,如果下半年A股没有明显企稳,光大证券最终集资额或将低于上述估算。对此,宋清辉认为,“股灾”后市场活跃将明显下降,目前券商板块前景也尚不明朗,最有影响力的一批内地券商股都已经上市,估值基本上趋于合理,显然目前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时间窗口。建议内地券商适度降低估值,或许能够吸引投资者去积极地认购新上市的券商股。

另一方面,“A股有机会让牛市重新回归,当从整体情况来看,因为有非常明确的政策底,政府不会再让做空机构肆意妄为,因此牛市的气场要远远大于熊市。”宋清辉认为,尽管内地和香港股市整体表现迥异,但券商股的表现却有十分相似之处,基本面良好、前期超跌以及存在事件驱动的券商股仍旧是不错的选择,光大证券业绩基本面良好,下半年的上市仍较乐观。

监管层政策支持

目前,2014年末净资产位于行业前十名的券商仅有银河证券尚未在A股上市,而目前“A+H”股上市的券商仅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4家。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某券商座谈会上表示,行业排前十名的券商今年内全部上市,并有7家券商预计实现“A+H”股上市。

监管层认为要求券商进一步全力推动补充资本,而A股IPO当前处于停发状态,通过境外上市补充资金成为券商选择的途径之一。

张育军表示,当前证券公司补充资本正面临难得的机遇。近一两年来,随着证券公司通过不同渠道补充资本,大型券商竞争格局将发生改变。证券公司谁能在净资产700亿~1000亿这个区间首先站稳脚跟,才有可能站稳行业第一梯队,为后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归属母公司净资产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方正证券、银河证券、光大证券,净资产分别为786.84亿元、650.22亿元、473亿元、405.58亿元、376.68亿元、370.86亿元、316.87亿元、299.77亿元、293.36亿元、249.42亿元。

第7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一、中美证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一)投资规模比较

从股市市值上看,美国股市市值截止2007年底已近17.8万亿美元,已是我国的近4倍,2008年金融危机令美国股市市值蒸发了约2.27亿美元,但同期我国的下降幅度却远大于美国。数据对比足以看出美国股市有其特有的规模优势,展现出价值推动下,由股票内在价值决定股票价格,进而由公司业绩主导股市发展的清晰脉络。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市场隐含了更多的投机性因素,股权性投资占据了主导地位,股市在单只股票的剧烈波动下会发生较大震荡,究其原因还是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不规范性。

(二)证券品种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以其证券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和首创性著称于世,股票和股指的期货及期权、可转换债券、信托凭证等,投资者通过合理构建投资组合来规避风险或保值增值,且这些金融衍生品又防范了市场的暴涨暴跌。中国证券市场中现存金融工具以一般性股票为主,面对浓重股权投资风潮,新兴股票市场本身就暗藏着巨大风险,投资者又因受投资品种制约而无法有效分散或转移风险,往往受到市场因素改变所致的突发性风险的威胁。

(三)市场结构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较长的演进过程,从历史悠久、机制完备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到成长快、门槛低的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连同较为成熟的第三、第四交易市场,美国证券市场已形成了面向大中小企业不同风险需求、提供多种类股权融资服务、从全国性到区域性的全方位、立体式市场。而中国在近二十年里,主要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家股票交易所,且股票交易仍占据绝对比例。虽存在中小板市场,但市场容量明显不足,且在投资产品的设计方面缺乏结构性和层次性,难以适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各层面投资者的筹资需求差异性较大的现状。

(四)投资者结构分析

机构投资者为市场投资主体、证券投资基金为重点投资对象,是多数发达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美国机构投资者的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其占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近些年来的超过50%,其投资状况已经成为保障美国证券市场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呈现出由个人投资者为主体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演变的趋势,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基金公司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11年初,中国市场投资基金公司仅63家,基金数不足800只,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五)交易制度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主要采用做市商制度,是指股票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买卖双方的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而是从市场上的做市商手中买入或卖出证券。做市商制度在维持市场流动性、确保交易连续性、不间断的交易活动、抑制过度投机和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现时采用竞价制度,成交价格由买卖双方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竞价原则直接确定,并将其与做市商制度结合运用,限制市场过分投机行为,将市场收益率维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以内。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丰富交易品种,适度扶持衍生品及保险基金交易。

缺乏避险工具是导致证券市场剧烈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能形成更为完善的证券衍生品交易,如股指期货、期权交易等,便可为风险规避提供场所,有效化解由易引发证券市场强震荡的因素所导致的市场过度反应问题。开放保险基金,鼓励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一方面可以从源头上扩充证券市场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稳步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比重,健全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同时,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可以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实现保值增值,维持社会安定。

(二)完善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

从世界成熟证券市场发展情况上分析,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构建基础主要有两个:证券交易所和柜台交易市场。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可从统一现有市场和创立新型市场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稳步推进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A股和B股、多个指数体系的有效合并,合理统筹市场整体布局,理顺市场脉络。另一方面,应借鉴美国的NASDAQ市场,加快创业板市场发展,为具备发展潜力的大批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渠道,重点扶持高科技企业,引导市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升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层次。

(三)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机构。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大多集中于保险基金领域,而从我国现有发展条件上看,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01%,保费收入占GDP比重仅为3.4%,而同期西方国家的保费收入占GDP的10%左右,可见我国的保险市场极具发展潜力。但考虑到我国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规模结构、自身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欠缺,笔者认为应从人、市、金三个渠道上打通机构投资者进驻资本市场的道路。首先,“人”即人才,培育适应证券市场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更新投资理念;其次,“市”即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拓宽企业融资经营领域,鼓励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培植实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最后,“金”即资金,放宽基金入市限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产品、多样化的理财方向。

(四)完善交易制度,引入做市商制度。

美国的做市商制度让交易组织者的股价操纵行为受到了限制,有利于维持连续、活跃的价格形成机制。而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缺少公开的做市商制度,从而纵容了投机者的恶意操作行为,使其扰乱证券市场秩序,致使股价操纵、市场剧烈波动等问题的出现。我国证券市场应首先尝试形成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与做市商制度的混合交易机制,从体制上遏制过渡投机行为。

第8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迅速。1997~2005年,债券发行量由4000多亿元增长到4万多亿元,年均增速60%;债券交易结算量由300多亿元发展到22万亿元;债券托管量由4000多亿元增长到7万多亿元;债券市值近8万亿元。同时,债券品种不断丰富,在现券交易与质押式回购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买断式回购、远期、利率掉期等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更为复杂的债券品种,债券市场初具衍生产品雏形。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了以场外债券市场为主,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为辅的格局。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价格发现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主管部门、发行人、投资者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公允、稳定的债券收益率曲线作为基准,越来越需要对债券进行科学定价与估值。但我国在债券价格形成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债券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完善,影响债券定价与估值。

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

力度不够。场外债券市场的信息建设应该如何进行,一直没有作为一个专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债券市场热衷于创新产品,却忽视了基准利率的培育,特别是对于场外市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行情信息建设力度不够。从国外场外市场的基准利率做法来看,大多有两类基准利率,一类是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主要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另一类是长期资产基准利率,主要以中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参考基准并考虑其它因素。从我国实际看,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基准建设上也比较落后,已有的场外债券市场价格信息建设一直徘徊于一个怪圈:只限于业内人士查找,不供社会浏览,使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大市场”。

信息透明度差。公共价格信息没有完全放开,尤其是作为报价驱动市场最主要的双边报价信息没有向全部投资者和中介机构开放。如果要找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任何一只债券自上市以来的全部报价-成交-结算的明细信息(不含对手方信息),不付费或不通过专门的软件是不可能的。价格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价格信息不易获取和加工分析,基准谈何发现?

场外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全市场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所以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做市商报价信息作为债券市场的公共信息,是广泛地向投资人和债券投资分析机构的,并提供给各家收益率曲线编制等信息分析机构。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投资者发现价格,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收益率曲线编制的比较和完善。而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报价对外只指定一家机构,导致投资人增加询价交易成本,非联网市场成员很难获取详细的交易报价信息,同时也使专业投资分析机构难以方便地依据市场报价信息编制收益率曲线,加剧了收益率曲线形成的难度。

做市商制度不完善

对于场外债券市场而言,做市商发挥着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做市商做市的好坏被看作是债券市场流动性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从我国做市商的运行实际看,效果并不好,表现为:

做市商报价券种较少,报价期限品种不全。2005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计有508只债券,做市商报过价的券种有90只,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做市商报过价的券种的最短期限为0.5年,最长期限为10年,长期债券报价缺乏导致长期收益率缺少基准。

报价随意性大,连续性差。在2005年251个工作日中,平均每天有做市商双边报价的券种大约7~8只,每家做市商平均每天报价券种只有1只左右,其中多的每天报4~5只,少的当天没有报价,由此可见做市商多报少报随意性很大,无约束力。这样就形成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双边报价券种相对较多,而在行情不好时双边报价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报价。即使是报价最为活跃的中短期品种,在报价上也不连续。双边报价的95只债券平均日报价频率最高为76%(实际出现的报价天数/应出现的报价天数),最低的报价频率只有1%,平均约为20%。这使收益率曲线编制每天很难获得稳定的价格来源,不得不借助于理论价进行拟合,可能影响收益率曲线编制的准确性。

报价价差不稳定。在行情好时,做市商不认真执行规定的双边报价价差。以2005年双边报价为例,待偿期在1年以内的债券平均收益率差约在11个基点(央行规定待偿期5年以内的为6个基点),2年期债券平均收益率差约在12个基点,3年期债券平均收益率差约在13个基点,5年期债券平均收益率差约在10个基点。而在行情不好时,央行规定的价差又显得偏窄,做市商难以执行。

做市商影响力不足。从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实践看,债券二级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由做市商完成,其占交易总量的比例超过90%。而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做市商双边报价完成的交易量占比则小得多。2005年,银行间现券共成交63379.70亿元,其中做市商共成交20987.02亿元,占33%,与前两年持平。从这一点上看,双边报价的市场贡献还较小,银行间债券市场现有的15家做市商数量也偏少。

造成上述做市商做市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我国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不完善。

做市商制度与承销商制度不匹配。研究美国、欧洲及日本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可以发现,其机构可以自愿开展做市商业务,做市商也无严格的准入门坎限制。只有那些做市好、市场影响大的做市商才有可能成为债券发行人的承销商。债券承销业务可以使承销商扩大和稳定自己的客户群并获取丰厚收入。而中国做市商制度与承销商制度不匹配,机制倒置,发行人不是只将有较大客户群、市场影响大的机构吸收为承销商,而是将保险公司、基金等只为自己“买券”的机构都吸收为承销商,最终致使承销商再也找不到较大的认购客户,使承销业务成为“鸡肋”,更谈不上反过来对做市起促进作用了。

做市商制度与央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制度不匹配。在国际市场,通常央行的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都是从二级市场做市好的机构中筛选出来的,或者说,只有那些做市好的机构才有资格成为央行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而我国公开市场交易商与做市商两个机制不协调,一级交易商的遴选机制与其拥有的权利无法对做市起到促进作用。

报价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我国目前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激励机制少,约束机制多,致使双边报价积极性不高,做市的动力不足,甚至一度出现报价商要求退出报价的现象。

发行机制待改进

近几年,财政部为国债基准利率的形成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例如公布了一级市场发行的部分基准期限品种,并能做到定期滚动发行。但总体上,债券发行人对其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及影响关注不够,在一些基准期限品种上仍难做到随二级市场期限结构的变化而灵活发行,债券发行较多考虑了表面上的筹资成本,而对影响债券发行成本的深层次因素研究和考虑不够。一级市场基准期限品种的发行与二级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跨市场交易不顺畅

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商业银行债券柜台市场这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其柜台债券做市商报价连续、稳定,对于公允收益率曲线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债券柜台市场开通的网点少,上柜流通的债券品种少(仅13只),期限结构不全,柜台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另外,虽然近几年财政部扩大了在交易所和银行间跨市场流通的国债品种,但债券跨市场交易仍不够顺畅,国债转托管仍存在时滞,投资者还不能用一个账户自由地在各个市场进行跨市场实时交易,致使同一只债券在银行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收益率经常有差距,影响公允的市场基准的形成。

机构投资者经营机制不顺

从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构成来看,我国不同于美国等成熟市场国家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作为债券市场的主力军,中国场外市场是以银行为主体的经营格局,债券经营部门的经营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大多仍沿用计划经济的做法,机构缺乏动力主动进行交易方式创新和积极报价,也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于是,虚增债券业绩、隐藏债券亏损、转移年度债券收益指标、人为制造交易量、人为制造基准等现象导致债券价格行情出现异常。这一方面使市场的交易结算量、结算笔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这些价格信息大大远离实际,难以成为定价的基准。不能从实际交易结算价格中直接获取收益率曲线基准,成为投资者的苦恼(见表)。

会计税收制度落后

一定程度上讲,“会计和税收引导债券投资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会计税收政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交易行为。债券市场发展8年来,国内对于债券投资与交易的会计与税收政策并没有大的改变。对于投资者类账户与交易类账户虽然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计价,但对于市值法计价按照什么样的基准价进行估值并不明确,会计和审计部门对于债券市价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应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债券价值评估体系,积极推动机构内部按国际标准对债券资产进行会计衡量。

监管缺位

从监管角度看,我国债券场外市场的发展走过了“严-松-放松管制”的过程。从国外成熟债券市场的发展看,放松管制是趋势。但放松管制主要是对机构的自主创新、品种设计、债券上市交易等放松,而对于异常价格信息的监管应该更加严格。这一点可参考美国花旗银行在双边报价市场操作价格行情而受到欧洲央行的处罚的案例。相比较而言,我国对于异常价格信息缺乏监控。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议

建立承销商、公开市场交易商与做市商的联动机制。放开对做市商资格的限制,取消其准入门槛,鼓励机构自愿开展做市义务。央行选择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或承销商应从做市积极、业务量大、财务状况好的做市商中选拔,切实给予一级交易商或承销商相应权利,同时要求其持续在二级市场做市。央行还可为债券做市商提供更加宽松的日间资金和债券透支便利。同时,建立债券发行主承销商对所承销债券提供二级市场报价义务约束,可在承销商选择与评比、投标中的追加投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或者通过发行手续费的管理促进承销商报价,给做市的债券承销商优先开展新业务的权利等,如国债的本息拆离交易业务。

建立做市商之间的大额交易市场,细分市场层次,减少做市商之间的相互冲击。国际惯例表明,做市商之间是不能点击成交的,场外债券市场是分层次的:一是一般成员之间的询价市场;二是做市商与一般市场成员之间的零售市场;三是做市商之间通过经纪人的匿名批发市场;四是做市商与央行之间的批发市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不分层次,允许做市商之间点击成交,给做市商带来过多的报价风险。我国应建立做市商之间通过经纪人匿名报价交易和禁止做市商之间相互点击双边报价成交的机制。此外,还可考虑建立做市商间提供匿名相互融资与融券的补充制度。

完善报价价差规定,增加做市商的数量。对做市商的报价价差,或者不作硬性价差规定,或者分行情好坏确定不同的价差,明确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应增加做市商的数量,要求所有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都要报价,鼓励做市商报长期券种并相应给以更多的优惠措施。

增加报价信息透明度。向全社会公开地、多渠道地做市商实时报价行情,特别是向国内广大收益率曲线编制机构提供做市商报价行情,是降低交易信息不对称,保证收益率曲线构建的重要基础。交易报价即时信息可以在一个机构的电子平台报,但应规定其作为场外市场的公开信息,要即时全部地向市场公开,而不是有选择地决定提供给谁。

建立主管部门与债券发行人之间的债券发行协调与沟通机制,为基准利率曲线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从当前看,财政部和央行两家应协商调整国债承销团、一级交易商的遴选机制,明确承销商二级市场做市义务,促进国债一级市场发行与二级市场收益率形成的联动机制。鼓励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向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促进各子市场的统一互联和扩展。从债券价格的连续性及异常值出现的频率看,商业银行债券柜台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要好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应建立各债券子市场有效的联动机制,利用结算公司的统一托管体系,使投资者能用一个债券账户同时在各债券子市场进行实时交易结算。

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债券柜台市场的地域范围,同时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上柜流通的债券品种数量,除全部流通的国债品种上柜台交易外,还应将一些信用风险小的债券品种上柜交易,如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等。

完善债券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的合理定价,为这类债券的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奠定基础。尽管投资者可以从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上加点差来预估不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水平,但因为评级制度不健全,很难根据评级结果加信用利差来给信用产品准确定价。从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实际看,目前由发行人选择信用评级机构的做法不利于信用产品的合理定价,应由投资者选定评级机构,并由债券承销商在二级市场对所承销企业债券报双边买卖价格以促进流动性提高。

第9篇:券商的投资价值范文

国内第一大投行中信证券国际化扩张选中了深陷次级债危机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作为目标。10月22日,中信证券公告,近日与贝尔斯登就全面建立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公司股票暂时停牌。

根据贝尔斯登在美国的公告,中信证券与纽约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签署了一个互相持股的协议,贝尔斯登以10亿美元购入中信证券可转换债券,在未来5-7年内可转换成2%的股权;中信证券同样以10亿美元购入6%的贝尔斯登可转换信托优先证券,可转换证券期限为40年期;中信还有权在公开市场上购入不超过3.9%的贝尔斯登股权,最终持股比例不超过9.9%,避免了触及10%的美国控股权收购的严格监管限制。美国规定超过10%的股权收购可以委派董事,属于控股权收购,需要确认收购方所在国家的银行监管是否达到美联储对银行的监管要求。不过,协议为将来双方进一步收购股权留下了想象空间,协议规定,双方的持股量将来还可进一步提高。

本次战略合作更大的亮点是双方将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整合双方除中国内地之外的亚洲地区业务,未来合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跨境并购咨询、股票及固定收益业务、风险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等,重点放在为中资公司的海外资本市场运作服务。双方通过互持股份达成业务结盟,为彼此在美国和亚洲开展业务搭建了通路。

牛市效应:并购与扩张

从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调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的常振明一直对贝尔斯登情有独钟。先是传出建设银行与贝尔斯登就收购股权进行过接触,而最终出场的是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证券。

中国资本市场牛市效应为中信证券提供了借船出海的机会。借助国内资本市场牛市一跃成为仅次于高盛、摩根斯丹利、美林等国际大投行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市值投资银行,携丰厚利润和现金开始了国际化扩张。

摩根大通一位资深中国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国内券商首次进入全球投行巨头汇聚的华尔街,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券商步中信证券后尘开始国际化并购与扩张,成为影响华尔街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牛市,国内券商渴望跻身全球顶级投行俱乐部。贝尔斯登是华尔街第七大投资银行,是受次级房贷风暴最深的华尔街投行之一,曾经风光无限的贝尔斯登如今变成了一只病猫,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倒闭,三季度利润下降了61%,市值缩水四分之一。公司缺乏现金维持公司运转,需要恢复投资者信心,一时间,贝尔斯登成为被收购的对象,市场传言,巴菲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等都曾有意竞购。

“中国资本市场处于牛市,中信证券股价处于高位,而贝尔斯登身陷次债漩涡,股价暴跌,双方换股实际上是中信证券获得了一个更有利的交易价格。”摩根大通资深经济学家说,“贝尔斯登能不能通过中信证券在国内做成投行生意不好说,但是,摩根斯丹利通过中金公司在国内的优势,承销了很多国内企业海外上市项目,赚了很多钱。”

券商国际化之路

“这等于在华尔街摆放了一张桌子,准备开展业务,中信证券一向经营比较稳健,收购贝尔斯登的股权,这肯定有他们自己的战略考虑。”西南证券副总裁庄乾志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信证券曾经在国内资本市场熊市时期先后收购了华夏证券等陷入财务困境的券商,迅速超过银河证券成为国内第一大券商,如今牛市来临,中信证券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四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再次出手收购陷入美国次级债困境的贝尔斯登股权,并建立业务上的国际战略合作联盟,是否会再次上演奇迹?

“中信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成为国内第一大券商,与其战略眼光有关。从做的第一起收购业务――收购青岛万通证券,到重组华夏证券、收购金通证券,近年来,中信证券战略扩张步伐未曾停歇。”海通证券分析师邱志承如是说。

中信证券尽管已经成为全球市值第四的证券公司,但资本雄厚程度、操作经验、人力素质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大投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证监会一直鼓励支持国内券商国际化,走出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接受国际财经媒体采访时就呼吁美国按照WTO的原则向中国开放银行市场,为中国银行获得美国牌照创造机会。

国际化扩张的反思

“我觉得国内券商还是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国内的业务,这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一位证券公司负责人对国内券商国际化扩张的风险发表了看法,“比如,一个以城市商业银行要去北京拓展业务与国有大银行竞争,这可能吗?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好本地的业务。”

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正在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和扩张冲动。“现在钱来得容易随便买是不行的,贝尔斯登在美国都排不上一流投行,加上次级债危机缠身,背后的财务窟窿有多大是很难说的,如今,它在华尔街也很难承销到什么项目,指望抓住中国牛市这根救命稻草,但即便中国的公司海外上市也希望选择高盛、摩根斯丹利这样的国际大投行。”著名经济学家汪康懋教授认为,需要警惕目前的国际化扩张并购的盲目性。

汪教授认为,券商国际化扩张应该选择收购国际顶级投资银行的优质股票,采取分散持股收购的方式控制国际顶级投资银行的股权,集中力量收购一家,这才是国内券商建立国际化通道的办法,国内券商自己的分散收购风险和失败几率更高。

“10亿美元的交易对于贝尔斯登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双方建立战略联盟,中信证券会把业务给贝尔斯登做吗?尽管有互补性,但双方实际上存在着竞争关系。”中金公司一位资深投行业务专家对双方的合作泼了一盆冷水。

“从荷兰郁金香到日本的泡沫经济,从兰花到普洱茶,中国现在有全球第一市值银行,今后可能会产生全球第一市值证券公司,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野村证券也曾经是全球第一大证券公司,如今又怎样?日本当时几乎想把美国给买下来,后来结果如何?资本炒作的泡沫价格最终要回归价值。”汪康懋教授说。他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高企,货币贬值,这按照国际惯例汇率应该降的,但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降反而在不断上升,资产价格泡沫造成新的贫富分化,老百姓买不起房,收入贬值,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会逐渐失去国内消费能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