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券商投资收益精选(九篇)

券商投资收益

第1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自营业务收入的高低最能反映券商自身的投资能力。《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汇总了11家已经2009年报的券商业绩,对比了其自营业务收入状况,结果发现,中信证券继续称冠,国金证券则排名垫底。

自营收入:102亿元同比增7成

随着2009年年报的披露接近尾声,上市券商的成绩单逐渐亮相,而反映其投资能力的自营业务收入情况也一一浮出水面。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截至4月20日,除海通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外,11家上市券商2009年年报已经披露。伴随着2009年市场的强劲反弹,多数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考核券商的自营业务,主要参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净收益。在此,我们以上述两大收益之和来粗略反映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情况。

其中,投资净收益包括证券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资产或负债因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收益。

就证券公司而言,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形成的利得,如自营证券的浮盈、所创设认沽权证等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利得等。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汇总结果显示,2009年11家券商合计实现自营业务收入102.46亿元,比2008年增加43.78亿元,同比增长74.62%。

其中,11家券商的投资净收益为95.58亿元,比2008年减少62.64亿元,同比减少39.59%。相对而言,11家券商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却出现明显增加,其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6.88亿元,而2008年该收益为-99.54亿元,2009年11家券商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增加106.42亿元。

综合看,2009年券商自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的大幅增长。

在券商主营业务收入中,投资收益的占比大幅提升。

一般而言,券商三大支柱业务为经纪、自营和投行。长期以来,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在券商营业收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各家券商中的占比几乎都在7成以上。而券商自营业务占比则在1成以上。

2009年,随着市场的大幅反弹,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略有提升。在11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自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14.62%,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12.22%。

收入规模:中信居首国金垫底

在11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增加时,中信证券继续卫冕该项业务。

2009年,中信证券继续维持其在上市券商中的龙头地位,自营业务收入最多,广发证券紧随其后,招商证券位居第三位。

上述3家2009年自营业务收入依次为35.3亿元、16.13亿元和10.98亿元。

中信证券2009年自营收入的两大构成部分的收益情况分别为:投资净收益达到34.7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0.52亿元。显然,投资净收益对其自营业务收入贡献最大,占比98.54%。

一些规模较小的券商其自营业务收入的规模落于人后。在11家上市券商中,国金证券2009年自营业务收入最低,仅有1.47亿元。国元和宏源证券则分列倒数第二、三位。

国金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如此之低,主要因其2009年投资净收益大幅下滑。数据显示,其投资净收益为1.62亿元,较2008年大幅下降80.12%,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比2008年增加4445.61万元,但是仍为负数。

2008年的自营收入排行中,国金证券是继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之后的业内老三,但是2009年投资收益大幅下滑,导致自营业务收入滑落谷底,自营业务收入排名也由2008年的第三名黯然滑落到2009年的最后一名。

收入增幅:宏源称冠国金最低

排定券商自营业务收入规模的座次之后,我们还从其自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发掘出2009年的后起之秀。

11家上市券商2009年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排名中,宏源证券增长最快,同比增长4113.81%,西南证券和东北证券则分列第二、三位,分别增长3086.15%和1982.87%。

从宏源证券年报可看出,其2008年的自营业务收入仅有866万元,但2009年其自营业务收入大幅跃升至3.64亿元。其中,投资净收益为3.71亿元,同比降低16.12%;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655.76万元,其亏损同比减少98.49%。显然,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亏损额度的大幅减少,使得其整体自营业务收入出现大幅增加。

其在年报中表示,公司2009 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证券市场交投行情的变化,相应自营证券市值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经营行为的结果。

我们还发现,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在股票、集合理财产品和短期融资券上的账面浮盈大幅增长,其中股票类资产大幅增加1719.97万元。集合理财产品和短期融资券也分别为其带来上百万的账面浮盈。

在2009年阶段性牛市行情中,有1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不升反降:国金证券,自营业务收入规模排名垫底。

第2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光大证券新推出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正式名称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本质属于所谓“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通俗讲就是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券商推出的理财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投资范围广,受到券商自有资金的某种程度上的保护等。但是,其高居不下的投资门槛和较低的流动性又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

投资范围更灵活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可以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

所谓限定性,是指其投资对象主要为现金、货币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股票的比例不超过20%。而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的比例不受限制,而且还可以投资于基金。

就这点而言,基金就显得比较“僵化”。基金的投资范围必须名副其实:股票基金投资股票的资产必须超过60%;债券基金投资于债券的资产必须超过80%;混合型基金的投资比重则介于两者之间,并且按照规定,基金不能投资于其他基金。因此,像招商证券“基金宝”这种投资于各类基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就只能让各基金公司望而兴叹。像“东方红1号”这样可以投资于债券、股票、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以及ETF等各种品种的“大拼盘”,也是基金公司无法做到的。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则更为狭窄,它以短期央票、国债以及信用度高的企业债为投资目标,也可以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基金(如广发银行曾推出投资于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但不能涉足高风险的权益类投资,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

券商自有资金参与投资

除了投资范围灵活之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还有一个独特的卖点,就是券商可以以自有资金部分参与。券商的自有资金有两大作用:弥补投资者损失及调动券商的积极性。如果产品亏损了,投资者还能获得券商以自有资金部分做出的补偿,这样券商的自有资金就起到了一定的“防护垫”的作用。同时,产品的投资运作结果也关乎券商自有资金的安全与收益,这样就无形中调动了券商在投资运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这与基金只单纯充当“管理者”、拿固定比例的管理费有很大不同。而人民币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也主要来自投资运作的收益,但银行不会拿自有资金参与投资,并为投资者承担损失。

除了隐性保本的功能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又在操作制度上,为资金的安全性上了一道锁。例如:光大集合理财产品引入了第三方托管银行,进行全程托管。由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实行了强制性的客户资产第三方托管制度,加之目前能够开发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仅限于资质良好的“创新试点券商”,极大增强了券商理财业务在社会上的公信力,从而使集合理财产品被普通投资者所接纳,成为储蓄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推出,还将改变当前市场机构投资同质性的面目,形成差异性的投资群体,增强证券市场的活力。

就目前光大集合理财产品而言,其在收益保障的设计方面明显比基金来得优厚。例如客户在封闭期内可优先获得3%的净值增长率;封闭期内净值增长达到6%后,才进入开放期,并且封闭期内不收管理费。这就意味着,如果光大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于6%,光大证券无法从中获得管理收益。与基金现行的收费标准比,光大证券明显对自己比较苛刻,也正因为如此,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操作的取向上将要比基金表现得更为进取和主动。

制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展的瓶颈

总体说来,投资门槛高,赎回较难,流动性差等因素是制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展的瓶颈。

按照规定,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单份金额最低5万元,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单份金额最低10万元。这大大高于基金最低1000元就可申购的门槛。有些基金还推出了月供数百元的定期定额服务,这更凸现了基金“积少成多”和长线投资的功能。人民币理财产品刚面世时也走高端路线,起步动辄上万元,而现在的起点则在万元左右。

券商集合理财类似于“半封闭式基金”,封闭期长则1年,短则3个月。封闭期过后,会周期性地开放。如招商证券“基金宝”规定,每3个月的最后5个工作日开放。而“东方红1号”则是第1年的最后5个工作日才能开放,办理退出。开放式基金每个工作日都能申购赎回。封闭式基金尽管封闭期内不能赎回,但可以通过发达的二级市场流通转让。而人民币理财产品一般到期才能拿回本金和收益,但现在的人民币理财普遍缩短了投资周期,以半年、1年为主,一般不超过2年。另外,券商集合理财赎回后,资金到账时间比较长,通常需要5―7天,而开放式基金基本可以做到T+2日到账。

虽然券商集合理财存在很多限制它发展的瓶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大量发行,基金几乎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同时也造成市场投资主体单一、操作同质性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市场的活跃度。随着今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逐步设立发行,将使券商这一曾经在市场上有过辉煌历史的机构重新崛起,改变机构投资者的结构。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推出意味着管理层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几年基金业的大发展证明了集合理财市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将同样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这将使券商在证券市场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大,市场机构之间的博弈将更为激烈。

第3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投资效益 自营收益率 持仓结构

一、 宏观经济分析

(一) 国内外宏观环境

1.短期

当前内外经济环境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比较适合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

从外部来看,欧债危机使欧盟经济景气指数从2011年以来持续下滑,短期内不太可能有显著改善。而从美国PMI指数来看,虽从2012下半年开始有一定的回升,但是整体呈调整下滑的趋势,经济复苏缓慢。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加大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兴趣,因此利率债的市场环境较好。

从内部来看,主要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个方面来分析:

(1)经济增长:GDP增长率从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2012年二季度开始首次跌入8%以内,经济增长放缓。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出口萎缩,而美国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出口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提升。而由于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以及高房价等原因导致的国内内需不足,拉动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收入分配改革等都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创新,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2013作为新一届领导人的开局之年,面对出口和消费的低迷,要保经济增长只能从投资入手。因此,2013年政府可能会加大基建的投资力度,因此城投债可能会取得较好的增长。

(2)通货膨胀:CPI自2011年7月份达到近四年的高点6.45%以后,持续回落,从去年11月份开始有小幅回升。今年换届新政府为促民生保增长可能会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带动物价上涨。而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延续至2014年下半年,可能会带入一定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此2013年通货膨胀可能会有一定的回升,进而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

2.中长期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深化,固定收益市场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方面,对于债券一级市场,金融脱媒使企业由原本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转变,企业债市场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增加债市供给。另一方面,对于二级市场,银行作为债券市场最大的参与主体,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缩小,金融脱媒挤压银行信贷空间,同时成本的上升将导致银行对更高收益率债券的需求,因此较低评级的信用债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债券市场会进入持续的牛市,这个牛市是指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并不是行情的变化,因为行情总是有涨有跌。2011年成为债券市场重要的转折点,债券市场规模首次超过股票市场,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如果国债期货顺利推出的话,将会提高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并且提供了更有效的避险工具,债券市场将能够吸引更多人进来。

(二)政策环境

1.供给方面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货币政策上,强调“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财政政策:现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结构性减税,但是财政收入不能完全靠税收,与发债结合将会更加合理。同时“营改增”的推行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为匹配基建投资的增长,地方政府的发债量会有一定的增长,城投债供给会增加。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在2011年末达到近三年低点后开始缓慢回升,今年1月M2同比增长率达到自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当前CPI处于2%的较低水平,通胀压力较小,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可能会缓慢上升,整体来说,2013年资金面比较充裕,债券供给将会增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货币政策以平稳为主,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由于金融脱媒导致银行贷款减少,信托类贷款又受到限制,再加上股市低迷使股票融资量下降,那么发行债券将成为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债券供给会增加。

2.需求方面

行业政策:从2012年2月13日启动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联网测试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一旦推出将给投资者提供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同时提高债券定价效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到债券市场,提高债券市场的需求。

二、行业自营业务分析

(一)2012证券市场回顾

2012年股市表现低迷,股市新增开户数下滑,上证指和深证综指整体呈现振荡下行趋势。而债券市场却表现强劲,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规模大幅上升,2012年相比上年国债发行规模变化不大,但是信用债发行规模则提高61%。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过股票市场规模的差距在拉大。另一方面,中信标普债券指数呈直线上升趋势。2012年企债指数上涨4.9%,相比上年同期上涨135.12%;国债指数上涨1.85%,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80%,而上年同期则下跌-2.75%,信用债市场量价齐升。

(二)行业自营业务分析

1.券商收入结构,自营突出

图1 券商收入结构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券商收入结构正在逐步发生转变,由以经纪业务为主向多元化转变。

国内证券公司规模小,业务结构比较单一,过分依赖传统的经纪业务。证券行业的收入结构与美国七十年代相似,经纪业务收入占绝对优势,2009年之前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0%。根据图1显示,目前券商的三大传统业务经纪、投行和自营,仍占券商总收入的80%,其中证券买卖的佣金收入占60%以上。这就造成国内证券业盈利能力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好坏,一旦行情不好,收入将会大幅下滑,系统风险过大,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与证券市场状况高度相关的传统业务收入大大减少,利润难免降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由此显现出来。2009年上半年以来,为应对恶劣的经营环境,券商开始降低佣金率。受证券市场交易额下降和佣金率持续下滑的影响,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明显下滑,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08年的70.8%下降到2012年的38.93%。

而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相对2008和2009年有个大幅的提高。尽管股市的低迷导致股市IPO下滑,但是国家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为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2012年投资银行业务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资产管理业务占总收入比从2009的0.78%增长到1.55%,保持为证券业第四大收入来源。

2.固定收益投资助推自营增长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上半年112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6.28亿元,其中经纪业务收入273.3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值由2011中期的54.6%下降到38.7%,而自营业务收入195.2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11年中期的9.2%上升到27.6%。

由于盈利模式较为单一,2010和2011年作为证券公司来源支柱的经纪业务收入的大幅大降导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由2009年的63.9%下降为2011年的-28.86%。然而,2012年券商经纪业务的下滑幅度超过前两年,而券商总收入却只出现小幅下滑,这主要得益于自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2012年自营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增加,约为2011年的6倍左右,一部分原因在于2011年基数比较低,但主要原因还在于2012年券商对于债券的投入比例普遍提高。

2012年市场整体表现“为债强股弱”,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导致自营业务收入大幅上涨。19家券商自营收益共计96.21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增74.3%。因此,尽管股市表现低迷,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自营业务撑起一片天,证券公司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三、结论

(一)宏观层面

从短期来看,供给方面当前CPI处于2%的较低水平,上半年通货膨胀可能会有一定的回升,导致债市利率上行;新一届政府在出口和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加大基建投资来保增长,城投债供给会增加;需求方面由于国内外经济均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加大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固定收益产品需求会上升。

从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深化会导致企业由间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公司债市场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银行受资金成本上升的影响可能会加大对中低评级债券的需求,而随着利率互换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以及国债期货的即将推出,债市将会获得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二)行业层面

2012年市场整体表现为“债强股弱”,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助推自营业务增长,自营业绩表现突出。全年自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达22.41%,同比增长五倍,取行成为券商第二大收入来源。

(三)公司层面

综合横向和纵向分析来看,由于2009年受4万亿投资政策的影响,沪深股市大涨96.71%,上市券商自营投资均未跑赢大盘。从2010-2012年,第一梯队的中信虽然自营规模无人能及,但投资风格偏激进,重点投资在股票和可转债上,组合变化不够灵活,仅2010和2011年自营投资跑赢大盘。虽整体收益率不高,但收益比较平稳,综合投资效益处于中等水平。

第二梯队的大型券商自营规模大,投资偏稳健,收益也比较稳定。其中海通历年重点投资在企业债上,受益于近三年企业债市场的大涨,自营投资均跑赢大盘。收益是前九大券商中最为平稳的,投资效益为本梯队中最高,盈利能力仅次于宏源。其余四家中,广发盈利能力最高,但稳定性偏差,综合投资效益处于中等水平;招商和光大表现较为相似,但招商收益较为稳定,综合效益略高于光大;华泰盈利能力最差,也不够平稳,投资效益为本梯队最低。

第4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新理财》专访许建平先生时,采访一次次被打断。

2007年1月16日,中国A股下跌100多点,6100多点下的第二波惨烈跳水正式登场。但是,祝贺许建平先生的电话和短信纷至沓来,一度打断我们的采访。“最近,有一只股票我们公司在这次A股跳水之前,全部卖出,仅三天多的时间,多获利1个多亿元!朋友们都在祝贺我们呢!”许建平歉意地笑道。

其实,这只是中国首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的一个小细节,这也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一个小细节。

果敢!创富20亿

2008年1月26日,宏源证券公告称,由于证券市场持续向好,经纪业务收入及证券投资创新品种等收入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长,预计公司07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增加,增长幅度约为800%左右。市场人士估计净利润在20亿左右。

而3年前,2005年,宏源证券净利润仅有的822万元,每股收益只有1分钱!2007年的净利润相当于2005年的300倍左右!

据宏源证券2007年第三季度季报,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64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2613.41%,每股收益1.34元。许建平表示,主要利润来源的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占比分别达到52.6%和46.6%。

2007年前三个季度,宏源证券完成手续费、佣金收入18.73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指标仅2.15亿元。 据中金公司统计,宏源证券前三季度交易量累计市场份额为1.11%,交易金额9834.56 亿元,同比增长849.7%,远高于整个市场交易金额501.2%的增速。

宏源证券营业网点持续扩张给手续费、佣金的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后劲。 2006年11月30日,宏源证券以3500万元受让新疆证券24家营业部、12家服务部,2007年这批网点已经全部顺利翻牌。

这一收益根本上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投资收益的暴增是其另一支柱。

截至2007年9月30日,宏源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7.38亿元,而2006年12月31日仅为3.41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加,带动投资收益的暴涨。2007年前三季度,宏源证券实现投资收益10.03亿元,同比增长27.98倍。

与众多崇尚投资理念的机构一样,宏源证券重仓的10只股票中不乏建设银行(601939.SH)、宝钢股份(600019.SH)、中国神华(601088.SH)等大盘蓝筹股。其中,蓝星石化(000838.SZ)的赢利最多,为5551万元。

而其2002年从信达证券受让的12只股票也为投资收益飘红立下汗马功劳。 其中,新大洲A(000571.SZ)初始投资金额为3500万元,持有1980万股,占期末证券总投资比例为12.20%,而到第三季度的期末账面值为2.18亿元,实现的投资收益为1.61亿元。

最令人惊喜的是,宏源证券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一同创新。

许建平透露,权证收益是宏源证券的新增收益来源,仅南航权证去年收益就有几亿元,权证收益已经占到自投收益的三分天下!

宏源证券的自投收益高于市场水平,主要原因在于积极创新。许建平说,宏源证券成立了专门的自投机构,成员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举手要求开会;另外,操作人员的收益和自投收益挂钩,只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奖金,这样的灵活机制促进了自投收益的增加。

巨大的投资项目,包括许建平在内的宏源证券高管直接操刀。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于是我们看到了CFO创新的另一面――积极且直接地推动公司财富增长!

另外一个基础是,投资所需的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我们再次看到许建平的积极背影。

许建平在2007年年终工作总结中这样写到:

“一、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努力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同业市场拆借资金融资手段,提高公司资金申购新股业务的规模效益。

“完成公司32亿元拆借限额的重新核定工作。同业市场拆借资金具有信用等级高、成本低、资金量大的特点,是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重要手段,且极有利于开展新股申购业务。按照券商净资本的80%核定最高拆借额度的有关规定,及时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顺利完成了公司32亿元拆借限额的重新核定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的短期融资能力。

“开展同业市场授信、拆借业务,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获得较好收益。为确保同业市场拆借业务的顺利开展,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在维持去年原有交易对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商业银行等交易对手,积极推进公司的拆借授信工作。拆借资金均用于新股申购业务。经测算,截止2007年底,拆借资金实现新股收益约为7580万元。按照公司新的拆借限额,在推动原有交易对手追加授信额度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的交易对手,为2008年公司同业市场拆借业务做好准备。

“二、加强公司自有资金调度管理,进一步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随着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认沽权证创设业务的逐步展开,营业部自有资金划拨等业务和资金量的增大,特别是权证创设业务具有资金使用量大和资金到帐时间性强的特点,组织人员一方面努力筹措资金,满足资金运作需求,另一方面,以高效的资金调度和财务划款手段,使公司完成了多次创设权证业务,为公司抓住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提供了保障。公司加强对营业部自有资金的调度管理,对营业部自有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年初核定、每月拨付、临时申请的管理模式和分次拨付、大额资金集中支付的管理方式,以减少资金闲置,进一步提高了内部资金使用效率。”

CFO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对外融到更快更低成本的资金,推动资本增值,促进公司财富增长,许建平这样强调。

胆小!管好10年风险

相对于投资创富的积极与果敢,宏源证券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特别保守。

在2007年大牛市的背景下,宏源证券今年的证券投资金额有人提议增加到20个亿,对此,许建平坚守安全原则,力争将金额降到了8个亿。

“我们的自投金额不能超过我们自有资金的20%,这是宏源证券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一项基本制度。就是在2007年大牛市,我们也是控制在这个额度之内。”许建平说。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资本证券化空间仍然巨大。许建平称,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很多的大型国企,比如邮电,铁路等等,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上市。市场空间很大,宏源证券还有很多的市场机遇。但是,我们刚起步十几年的资本市场,总市值已经超过了GDP的总量,这已经和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市场泡沫存在,风险出现。

所以,许建平说,宏源证券在风险控制上非常胆小。他曾真情地和一些胆大的同事们沟通:”我是非常胆小,我决不是单纯考虑自己的饭碗,如果忽视风险,而是大家的大碗可能都没有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007年12月19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新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疆证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下称非法吸存)案进行一审宣判。新疆证券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金800万元;原新疆证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高虎等6名高管也因相同罪名被判6个月至3年不等的缓刑,并处相应罚金。

新疆证券的一些老员工讲述的“吸存”故事,远比公诉方的指控来得生动贴切:“证券公司以经纪、自营、投行和资产管理为主业,在前几年全行业亏损的时候,股市惨淡、IPO未开,经纪、投行等收入很少,新疆证券便把工作重点转向了委托理财。”

按客户资金量大小,新疆证券将委托理财业务分为两类进行操作。对于100万元以上资金的大客户,公司和他们签订《委托买卖国债合同》,用客户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然后通过国债回购,套出资金供公司支配。对于资金量较小的客户,公司帮他们开展小额委托理财业务,客户以1万元为底线、增加额以万元为单位进行投资,公司对其承诺税后年预期收益率为8%以上。

“客户资金在新疆证券委托理财的第一年到期时,公司主动打电话请客户来拿收益,这样一来,客户口耳相传,公司委托理财的规模迅速膨胀。”

老员工们说,当时员工的名片背后,都印有“办理委托理财”字样。

案发后,经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新疆分所审计,新疆证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82亿余元,其中机构2074笔,金额169亿余元,自然人32314笔,金额12亿余元。同时造成11亿余元的客户资金无法兑付的严重后果。

在法庭上,理着平头、戴着眼镜的高虎说,“我们将受托理财资金投入股市,但没想到股市会那么长时间低迷。”

曾经是新疆最大的证券公司,新疆证券彻底走完了它的16年历程。

2006年12月,宏源证券以3500万收购新疆证券的全部证券类资产。一年之后,原新疆证券的营业部给宏源证券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沧海桑田,风险控制出利润。

许建平笑着说:”我在宏源证券财务总监的位置上干了十年,这期间,换了三次大股东,依照常规,每次起码要调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CFO.但三次大调整中,领导们都把我留下来了,可能认为我经过努力学习可以基本胜任工作吧!”

在有些玩笑的同时,许建平强调道,”CFO对内就是要管好财务风险”,”胆小是我对公司的忠诚”!

其实,这种胆小不仅是宏源证券的一直坚持的创新,应该也是所有券商应该实现的一种特殊的”创新”。

创新!备战“买方业务”

国内券商长期以来的主要业务收入均来源于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带有明显的“卖方业务强,买方业务弱”以及“靠天吃饭”的特征。而券商直投业务的开闸将首先改变券商“靠天吃饭”的命运。

资料显示,美国大型私人股权基金的收益能达到40%~50%。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保守估计,内地Pre-IPO的股权投资收益至少可以超过20%。

作为买方业务的一部分,利润丰厚的直投业务一直是国际投行重要的利润来源。像高盛投资工商银行、收购西部矿业3205万股权,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乳业,这些精典案例为投资方获得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超值回报。

统计数据显示,近25年来,美国证券行业的买方业务比重由37%提高到了73%。与此相比,国内券商的买方业务简直是小儿科。许建平谈起这些,满脸的希望。

在券商争抢直投业务、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背后,国内券商做大“买方业务”战略,已经隐约浮现。据了解,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CICC)都将成立全资专业子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业务范围限定为拟上市公司(Pre-IPO)股权投资。

“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分秒必争。”有券商人士表示,虽然其所属公司尚未取得直投试点资格,但他们迫切希望能成为其中一员,因为“股权投资是真正的无风险收益。”业内人士认为,券商PE和其他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券商可以推出直投与保荐双重服务,从中获利的机会将远大于其他机构。

许建平则透露,宏源证券正在招兵买马,”每个人都有三五十万的年薪”,正在大力扩展以直接投资、资产管理为代表的买方业务,加快盈利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

第5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说起理财产品,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然后是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信托甚至房产等广为人知的理财工具,至于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别说了解,知道的投资者可能都不多。和私募基金一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不允许进行公开宣传。“客户更多是现有的股票客户。”小武表示。

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一般也被称为券商集合理财,是由证券公司发行并由证券公司进行专业管理的理财品种,投资标的大多为二级市场的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如今还包括中期票据、低风险商业银行理财计划、期货、银行间市场等。可以理解为一种证券公司发行的私募基金。各大财经类网站也没有把这一类产品单独划分,一般可以在私募基金栏目中找到其踪迹。

其实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很早就出现了,但为了防范风险,证监会在2003年便暂停了新业务的开展,直到2005年3月第一个被证监会批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问世。当时证监会对这一业务的审核还十分严格,新品种的诞生速度十分缓慢。随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中国A股大牛市开始之际,人们关心的是股票和大量涌出的公募基金,股市能发大财,找券商都是为了开户,谁还管什么券商理财。理财的概念更是鲜为人知,券商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单纯依赖经纪业务的风险,“千三”的佣金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赚钱简直如“空手套白狼”一般,谁还管什么资产管理呢?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起伏,房地产、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手段竞相争辉,各种券商集合理财一直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

如今,冷板凳坐了7年的券商集合理财终于开始显山露水。

被迫的转型

回想当初2007年上证指数冲击6000点的时候,新股民想要开户还得排队预约,也从来没有什么大户室佣金优惠,经纪人拿着超过现在10倍的佣金,每天都能看见老头老太太抢着来开户,谁又能想到5年后的光景?

随着上证指数由2009年的3478点一路下滑,各大券商的经纪业务也跌至冰点,本身成交量就萎缩,再加上恶性竞争导致的交易佣金下调,多数基本依赖经纪业务为生的大券商日子十分难熬,甚至不断有裁员传闻传出,大量客户对A股失望至极,转而投资一些稳健型理财产品。券商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创新和转型成了业内共识。

于是,被迫转型就在这强烈的反差中开始了,昔日靠天吃饭的券商由过去以经纪业务为主,逐步将重心放到投行和以前未被重视的资产管理业务上,已经成为行业趋势,这对行业本身也是长期利好。

目前已经成立正在运作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数已经超过400只,品种也十分丰富,既有股票型、混合型和FOF等权益类产品,又有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之类的低风险产品,然而与股票挂钩的产品收益率普遍不理想,超过一半的产品收益为负,不能从本质上改变靠天吃饭的问题。

“类保本”型产品是券商的另外一种尝试,有的券商在本身风险就很低的债券类产品中,通过各种补偿条款的形式使用自己的资金为客户承担一定的损失,或者引入第三方担保为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提供保本服务,使券商集合理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保本功能,“自掏腰包也要把客户留住。”小武如是说。与低利率时期收益普遍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这些能够实现保本功能的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不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略高于银行理财,也确实抢占了一部分原来属于银行的市场。

豁然开朗的前景

以前,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局限很大,要么和基金一样炒股票债券,要么做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现金业务,与一度繁荣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相比没有吸引力。长期只能买涨的市场机制让人们形成了多头的思维定式,缺乏对抗风险的能力。

然而股指期货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状态,通过股指期货,激进型投资者可以利用高杠杆博取高收益,保守型投资者可以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尤其在股市投资的难度高企的震荡或下跌行情时,券商利用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可以为保本理财产品提供很好地解决风险对冲问题。我国的期货市场本身发展潜力就很大,随着更多品种比如国债期货上市之后,券商可以从中直接受益,利用技术优势通过量化等手段设计出非常丰富的产品,资产管理业务未来的出路可能就在这里。一些有期货背景的券商正在整合资源,像国泰君安等券商已经推出了基于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产品和量化类产品,再加各券商可以为特定客户开展专项业务,个性化非常强,越来越多的创新种类使券商真正具备了理财的属性。

与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或第三方理财机构相比,由于本身可以充分利用二级市场,券商用来开发理财产品的资源十分丰富,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基本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再加上各证券公司有着强大的券商研究所,可以第一时间提供专业化的研究报告,强大的平台优势是令其他机构眼红的。如今券商已经可以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没有自己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2012年10月19日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中,取消了集合计划行政审批,改为事后由证券业协会备案管理。如此一来,券商对产品的设计将更加灵活,在如今金融界内普遍存在“好产品不代销”现象的情况下,具有独立开发产品优势的各大券商前景将十分乐观。

与基金的异同点

券商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类似,都有专业的管理者进行打理,管理者的信息也是公开披露的。在把投资者的资金集中之后,管理者会以权益类或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投资目标进行买进卖出,大体上与公募基金的操作方式一样。

当然集合理财产品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首先起点比较中庸。封闭式基金的认购起点一般为1000元,采用定投方式的话最低可以为100元,开放式基金干脆没有门槛。集合理财产品要高一些,根据产品不同,少则5万起,多则上百万起,追加部分则相对宽松,有的最低可以追加1000元,有的最低1万元。起点虽然不够“屌丝”,但和私募基金比起来算相当低的了。

再者,基金不能买基金,集合理财却可以买开放式基金,称为“基金中的基金”,就是所谓的FOF,管理者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选择表现优异的基金组合来进一步规避股市风险并获利润。安全性上集合理财产品也有优势,通过对亏损责任的规定,券商可以为客户实现“类保本”的目的 。

另外,集合理财的收费与公募基金很不一样,基金一般按比例收取资产管理费,投资人购买基金还需缴纳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手续费。券商理财产品一般收取参与费和退出费,收取比例和公募基金的申购赎回费相比要低得多,管理费的提取方式则根据产品不同有所区别,有些是固定比例的管理费;有些与期货相关的产品则收取额外的交易佣金;有些是投资收益超出一定比例后再收取管理费,或者约定按投资业绩计收取一定比例的报酬,与很多私募基金类似,形式非常灵活。这部分具有奖励机制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使其管理者更注重投资者利益而不是仅仅像公募基金只通过扩大规模收管理费就行了。如此一来,“你赚我才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目的达到一致。对于那些资金不够又想体验一把私募的投资者,或许是个好选择。

除了这些,还有很重要并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就是券商集合理财可以空仓。基金一般按照其配比必须持有一部分股票仓位,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只能用防御型的股票规避风险,由于基数大即使减仓也有很大难度,在行情不好时控制损失难度大,靠天吃饭的因素太大。而集合理财在单边下跌行情中可以选择空仓,操作方式更多样。

选择集合理财要做好功课

由于集合理财产品比其他理财产品要略微复杂,小武告诉记者,适合这类产品的客户应该有较高的专业性。不过想要达到所谓略高的专业性并不难,只需要多花些精力好好研究一下产品。

小武表示,在挑选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几个关键的内容。

首先就是产品的期限,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与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各种基金相比,集合理财产品一般有封闭期和开放期的概念,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期后才会短期开放,投资者只能在开放期进行参与或退出,流动性有相应的限制,产品的封闭期由一周到一年不等。投资者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购买产品的流动性。

其次便是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了,一般来说,看清楚投资目标可以大概判断出产品的风险,量化交易或者投资股票基金的风险较高,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风险较低,各种产品的预期收益从低到高可以横跨十几甚至几十个百分点,还有各种参差不齐的历史收益,很容易挑花了眼。与几乎所有类型的产品一样,一般来说收益高的产品流动性较差,收益低的产品流动性较好,同时风险又和收益成正比。小武表示,有很多投资买各种理财产品是往往只看重“多长时间后能赚多少钱”,容易被不负责任的销售误导,有时候客户经理会向客户介绍某款产品时,正是利用这种简单的想法,只说产品的锁定期和预期收益,比如锁定期一年收益20%之类,却淡化风险提示,很可能让客户做出错误判断,投资者在选择时提前做好功课是有必要的,如果一个客户经理推荐一款产品,流动性好又有高收益,很显然其背后一定有非常高的风险。高风险产品并非都是洪水猛兽,但只有在权衡了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三者的关系后,客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除此之外便是各种细节了,比如能不能实现“保本”的功能,“保本”的范围是多少;比如管理者是谁,有什么投资背景,之前从事过什么交易,业绩如何;比如采用什么样的收费方式,很多产品在客户持有一定年限(一般是3年)后可以免除参与费和退出费;此外,对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来说,还可以看有没有券商有自有资金参与,参与比例越高,客户的资金会相对更安全,预期回报也越有可能实现。

“总而言之,一定要把合同看明白。并且犹豫一段时间再决定。”小武坦言,有时候连谁发的产品都会被忽略,他认识的一位阿姨就曾经被其他券商误导,差点把一款券商代销的股票类信托产品当成集合理财产品。另外由于现在券商业绩压力比较重,券商在发行集合理财后一般都会摊派给客户经理不小的“任务”,投资者也要小心有些券商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进行虚假陈述或诱导销售。

第6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在这种形势下,各类金融机构的固定收益部门业务较为繁忙,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此类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为风险等级不同的债券,同时向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预期年化收益,决定预期年化收益的因素有:挂钩债券的风险等级、投资期限、投资门槛、杠杠比例。其中,投行能力较强的机构如券商、基金、信托机构通常通过提高产品的杠杠比例来提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

目前,我国普通投资者对债券的投资渠道不甚了解,投资债券的渠道狭窄,多数投资者通过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型理财产品间接投资债券市场。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型理财产品可以作为普通投资者的一个投资渠道,既能获得略高于定期存款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又能避开风险资产(如股票等)价格下跌风险,可谓一举两得。而其他金融机构所售的杠杠型债券理财产品收益虽高,但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只是销售人员在向投资者介绍时夸大收益,忽略风险,此类产品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未来,可以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投资者的产品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区分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两大类,向不同的投资者出售相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此次债市风暴正是由于债券市场发展太快,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措施没有跟上。制度建设方面,在此次债市风暴中,“丙类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丙类户”背后的持有人比较多元化,且资金量小,容易出现两类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即潜在的毁约风险。二是合规风险,即近期市场关注的“代持养券”事件,主要是指基金经理以低价卖出债券,再以约定的高价回购,私下谋取高收益率的行为。监管措施方面:目前,债券被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所属监管主体不同,另有第三方理财等处于“监管真空”的机构。

债市风暴的表面上是由于制度漏洞导致的利益输送。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我国债券市场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造成这场风暴的根源是上述债券市场规模的飞速增长以及杠杆比例的攀升。

随着央行的公开介入,这场债市风暴开始进入整顿阶段,一系列整顿与治理措施逐渐出台:一是要求商业银行内部自查;二是要求暂停券商资管、信托产品和基金专户等三类产品在银行间债市的开户申请;三是规范银行理财资金进入债市,并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市的资金门槛为5000万元。

这其中,第二条较为关键。2012年A股市场不作为让券商、基金及信托机构纷纷转向以债券市场,推出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为了同银行理财产品区分开来以吸引客户,此类产品利用杠杆效果提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2012年,各类金融机构纷纷逐鹿财富管理市场,上述机构为了脱颖而出,在加大杠杆比例方面煞费苦心。这对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刚兴起不久的信用债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利,“去杠杆化”刻不容缓。

证监会在其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加强了对基金分散投资、杠杆上限的规范。办法规定“基金的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整体上控制常规基金的杠杆水平。同时要求“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含股票、债券)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将10%的分散化要求从股票资产扩大到债券资产。

证监会在其说明中指出,对杠杆水平不加约束,容易导致基金经理为比拼收益而争相扩大杠杆,进而加大基金的波动性和系统性风险,不利于固定收益基金的发展。

第7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雨过天晴”的A股市场令券商尝到了甜头。年报上,13家上市券商2009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近7成,“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承销业务以及自营业务所带来的净收入整体均得到大幅度增长。

然而,《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在反映券商自营业务收入的指标中,虽然券商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大多由负转正,但真正赚到手里的投资净收益却普遍下降。此外,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也出现小幅下降。

净利润同比增68%

2009年,券商感受到了阶段性牛市带来的温暖,业绩有了显著提升。

截至2010年4月20日,共有11家上市券商了2009年年报,其余两家上市券商――海通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了业绩快报。从收入规模来看,13家上市券商2009年营业收入共计808.2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48.45%,已恢复至2007年的86%。

在13家上市券商中,与2008年一样,收入规模前三位分别为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海通证券,其中中信证券2009年营业收入超过220亿元,占了所有上市券商营收总额的27%。规模最小的是太平洋证券,2009年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太平洋证券则表现较好,营业收入转负为正,增幅超过300%。西南证券营业收入增幅也近200%。营业收入增幅低于50%的上市券商只有4家,分别是国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其中国金证券不升反降6%。

营业收入的增长是否意味着净利润也同样增长?是的,从2009年的年报数据来看,13家上市券商整体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下简称“净利润”)不单实现了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增幅,达到67.89%。

2009年,所有上市券商实现净利润349.68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净利润同样是13家券商中的第1名,达到89.84亿元,占去13家券商净利润总额的26%。广发证券以及海通证券的净利润也达到40亿元以上。而东北证券、国金证券以及太平证券净利润均不足10亿元,其中太平洋证券虽实现扭亏为盈,但受规模的限制,仍在所有上市券商中垫底。

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来看,由于自营业务及投行业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西南证券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00%,位列榜首。华泰证券、太平洋证券、东北证券、宏源证券以及光大证券净利润也成功实现翻倍。规模较大的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以及海通证券由于基数较大,净利润增幅不足50%。而受自营业务收益大幅下降的拖累,国金证券成为唯一一家净利润下降的上市券商,下降幅度超过30%。

经纪业务净收入提高50%

券商业绩的改善,无疑得益于市场好转后各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自营收入的增长。剔除太平洋证券以及海通证券这两家未公布年报的券商后,其余11家上市券商2009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共达551.64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其营业收入的78.72%。

目前,券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买卖证券业务也就是经纪业务所产生的净收入占有很大的比例。2009年,11家上市券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共达432.46亿元,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比例接近8成,同比增长54.74%。

11家上市券商2009年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国金证券增幅最大,超过150%;宏源证券、西南证券以及国元证券增幅也在70%以上;华泰证券的增幅最小,只有41.52%。而虽然中信证券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额(109.22亿元)傲视群雄,但其增幅则不足50%,仅高于华泰证券。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额最小的为西南证券,只有8.95亿元。

我们发现,虽然经纪业务的收入在券商营业收入中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但其占比在多数券商中已出现下降。

11家已年报的券商中,有7家券商2009年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西南证券这一占比由2008年的71.05%下降至2009年的43.58%。

这一占比呈上升趋势的上市券商仅4家,分别是国金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以及长江证券。其中国金证券2008年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25.6%,在2009年经纪业务收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占比上升至近70%。

承销业务净收入增55%

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承销业务的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年,11家已年报的上市券商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达46.67亿元,同比增长了近55%。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6%,与2008年相比略有上升。

11家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2009年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依然排在榜首,达到24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10.91%;华泰证券(5.35亿元)居第2,但与中信证券相比差距明显;招商证券由2008年的第5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3位。

从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来看,除中信证券外,国金证券的占比也在10%以上;西南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国元证券以及长江证券的占比也超过5%;东北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最轻,只有0.67%,以不足1400万元的承销净收入位列榜尾。

与2008年相比,东北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以及宏源证券这4家券商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比重出现下降,其余7家券商上升。其中招商证券及国元证券均上升3个百分点以上。

增长率方面,虽然2009年上半年IPO被叫停,但大多数券商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仍大幅增长。其中国元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以及华泰证券增幅都在1倍以上,甚至接近4倍。而广发证券、东北证券却出现下降,其中东北证券降幅超过80%。

受托客户资产管理净收入下降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还包括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我们发现,与其他业务的上升趋势不同,2009年,多家券商的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出现下降。

2009年11家上市券商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达11.1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

其中,光大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以及广发证券这5家2009年的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均呈下降趋势,广发证券的降幅最大,超过40%。由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大幅减小,招商证券2009年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近25%。华泰证券也下降20%左右。而光大证券下降了1.7%,但仍以6亿元位居该项业务净收入的第1位。中信证券该项业务的净收入仅位列第3,同比下降2.53%。

东北证券、宏源证券、长江证券以及国元证券则呈上升趋势,其中东北证券由无变有,2009年实现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0万元。宏源证券由于发行了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宏源内需成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得到巨幅增长。同样由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长江证券2009年受托客户管理业务净收入也同比增长近6倍。

我们注意到,西南证券及国金证券2008年、2009年均没有这一项收入。

投资净收益同比降四成

除了经纪业务以及承销业务外,自营业务也是受市场好坏影响较大的业务。反映券商自营业务收入的指标除了落袋为安的投资净收益外,还应包括账面上的浮盈浮亏,也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投资净收益这项指标还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等收益,但投资净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之和,大体上可以反映券商自营业务收入的水平。

2009年,除宏源证券及国金证券外,其余9家已年报的上市券商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由负转正,11家券商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和由2008年的-99.54亿元上升至2009年的6.88亿元。其中长江证券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大,达到1.72亿元,其次是东北证券,华泰证券位列第3。

第8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有人辞官归故里,也会有人连夜赶科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保险、券商等机构纷纷减持债券、赎回债基的同时,也有部分机构看好债券市场,趁机抢反弹。

券商自查丙类账户

在此次债券风暴中,被调查的对象多出现在券商,案例有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原总经理杨辉、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原副总经理薛晨、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原副总张守刚等。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三家券商,无一例外地和涉事个人划清界限,纷纷表示与公司无关。

中信证券对外媒体的公告是“杨辉系因个人原因接受相关调查,未涉及公司,对具体情况不了解”。据了解,中信证券已经内部通告,对杨辉除名。

西南证券对外口径是,目前尚无监管部门介入西南证券对薛晨调查的消息,公司在这方面也无需要披露的信息。

江海证券则公告称,张守刚早在去年12月已经离岗,今年1月份已自动离职,他被调查事项发生在就职前,和公司无关。

除了这三家公司极力撇清,其他券商也人人自危。

4月19日,北京证监局发文要求辖区证券公司开展债券交易业务自查工作,重点关注代持业务规模、交易债券种类、交易对手的性质和信用等级,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通过丙类户进行代持养券的行为。不少券商因代持交易风控流程不严向监管部门作出解释和检讨。

北京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风声比较紧,对公司进行了自查,对于以往代持的债券进行了清理,现在投资都比较谨慎了。”

不过他也告诉记者,债市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市场,不会影响长期投资的决定。前期银行理财产品“8号文”清理非标资产,增加了债券投资需求,过一段时间,债市会逐步恢复正常的交易秩序。

保险公司躲过一劫

相比券商、基金,在债券市场中,保险公司也是举足轻重的机构,但是受到的冲击最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投资者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公司代持违规比较少,虽然有大量的资金持有债券,但基本上持有到期,不会频繁地扩大杠杆。杠杆率通常比较低,仅有1.1倍,也就是说买100元的债券,最多能放大到110元的债券。

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保险公司即使代持,也不会像其他机构那样无限放大杠杆比例。部分保险公司会将债券代持后扩大的资金投资权益市场,博取相对高收益。

除了杠杆率低外,上述人士还提到一个原因,即规则的问题,保险公司没有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资格。以前保险公司有过交易资格,但是拿到资格后,保监会说还没有制定细则,不能参与。所以保险公司规避了这部分风险,在债券风暴中躲过一劫。

其三,保险公司对于收益率要求没有那么高。在他们的机构持券名单上,主要是高等级信用债,在点位上套利不容易。

部分机构趁机套利

在这场风波中,各类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遇到了难题。

自去年以来,固定收益产品不仅成为公募基金发行的主力,也成为券商资管重点开发的领域,很多的发行都能达到几十亿元的规模。但由于债市风波,很多持有人心存疑虑,机构投资者也开始提前赎回。

近期有消息传出,平安保险清仓了债券基金。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近期也在抛售债基。

根据保监会相关细则,如果哪只基金受到监察机构的处罚,直接就要被放进保险机构的“禁投池”,这就会导致处罚之后,相应的基金有可能进入“禁投池”,进而引发保险机构的赎回潮。因为机构在债基、货基里面的参与量比较大,基金为了保证流动性,就不会顾及债券亏损,而会看短期内能不能抛掉债券。

代持在债券上涨的情况下问题不大,但下跌时,由于是杠杆操作,会加速机构的抛售,债市的压力很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债券从业人士都很悲观,相反有人认为,这是趁机吸纳的好时机。

第9篇:券商投资收益范文

 

关键词:券商直投 影响

 

 

随着中信、中金两家公司取得券商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那么就解除了自2001年4月以来对证券公司从事私人资本类投资的禁令,这意味着与凯雷投资集团等西方竞争对手采用相同模式的国内投资公司诞生了,从而券商的经营模式由此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同时对创投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国内券商直投的发展历史 

从2001年证监会严禁证券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到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法律和有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这6年前后的“一收一放”,折射出资本市场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演进。6年前,床头也普遍因为网络股泡沫破裂进入谷底,国内证券市场开始走熊,券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大都变成了巨额不良资产。6年后,国内券商经过了一场生死轮回,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促使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股市更是一路上冲,股权投资行业也进入新时期。单就国内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而言,2007年上半年就有83家中国大陆企业得到PE投资,投资总额达到48.03亿美元,PE推出活动保持活跃,共36笔推出,其中25笔通过上市实现推出。 

 

二、国外券商直投的发展状况 

券商直投业务不仅长期以来是国际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且利润极为丰厚。统计资料显示,国际券商直投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60%以上,在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美国,则超过70%。美国大型私人股权基金的收益能达到40%-50%,而券商直投的回报则动辄几倍甚至数十倍。像高盛投资工商银行、收购西部矿业,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乳业,这些精典案例都为投资方获得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超值回报。 

 

三、国内券商直投的现状及机会 

而由于中国以往的证券市场体制结构存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问题,券商对市场行情的依赖很严重,即都在“靠天吃饭”,始终走不出“牛市赚钱,熊市赔钱”的宿命。根据数据显示,本土券商的收入构成中,经纪业务仍是其主要来源。据对26家券商的统计,2007年26家券商64%的营业收入来源于经纪业务,券商自营业务占比26.7%,承销业务和委托理财占比不足5%。中小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更是占了主营业务的绝大部分。国内券商主要依靠经纪业务维生,这在收入结构上是明显失衡的。如今券商直投业务的开展,不仅将加快本土投行与国际市场接轨,即“投行+投资”盈利模式转型,从而改变“生存基础单一、盈利模式单一”、“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而且这一转变将迫使投行加快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从单纯的“为人作嫁”的“一站服务”向“陪上嫁妆”后“扶他上马,送他一程”的“跟随服务”转变,从而无疑将对其运营服务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直投业务不仅收益远高于传统的证券承销,而且十分有利于深层次地挖掘客户价值,进而带动后续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周期往往交替出现,直投业务和承销业务有周期性互补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强投行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在证券公司内部的自营、投资、固定收益、收购兼并、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等业务部门都和直接投资有着相关性等等。券商参与直接投资业务已被广泛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