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制药专业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制药专业行业分析

第1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学药行业中药行业专利

专利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专利对制药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一方面,从技术上讲,还原解析一种药品相对于研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还必须公开,告知医生、患者以方便使用。这均导致新药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专利因而成为保护新药最有力的手段。当前国际上的制药巨头都是依靠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说明,相对于化学、石油、机械、金属制品、冶金、电机、仪表、办公设备、汽车、橡胶、纺织等其他行业,专利制度对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保护最强。

在缺乏研发数据时,丰富的专利数据既可以作为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替代指标,也可以作为产出替代指标。专利指标研究的权威Griliches(1990)指出,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专利统计数据仍然是分析技术变化过程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指标。在得不到详细的研发数据时,目前专利数据至少能够作为衡量公司间发明活动水平差异的一个替代指标。在我国,上述结论有其特殊意义。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很难获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专利数据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进行研究的尝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收集

医药专利数据虽然是公开的,但是要把专利数据变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还有不少障碍。企业实际控制的专利在专利库中记在不同的申请机构名称下,比如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企业收购的其它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原名(因为企业改制的原因,在我国企业更名的情况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请专利的分支机构也会更名。但是,政府专利机构收集的专利数据库只是把每一个专利记入每一个申请人名称下,不考虑申请人是否属于相同实体,也不记录更名、并购信息。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有保证,本文以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为样本。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Griliches,1990),在选择样本时不考虑主业不够突出的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样本确定及专利数据收集的具体办法是:

首先找出深沪交易所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标示的医药制造类公司,根据财务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选择“医药制造”业务上利润和销售收入两项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稳定因素(如主业变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数据库(该数据库区分中药药品和西药)中查找各公司注册的所有药品,判断该公司绝大多数药品是中药还是西药,将该上市公司列入相应行业。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化学制药31家,中药24家,混业经营7家。为了方便对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业经营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纳入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为统计对象,在国家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查询,统计各公司3类专利的4年积累申请数。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间,化学药和中药两个行业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825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约占总数的30%),实用新型专利64件(约占总数的7.8%),外观设计专利513件(占总数的62.2%)。按照专利类型和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分类,55家样本企业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专利申请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数量较少

无论是化学药行业还是中药行业,外观专利在全部申请专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药企业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药企业拥有14.29条外观专利。化学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总申请数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39%,而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学制药企业各类专利申请都少于中药企业

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在统计范围内只申请了5~6条外观专利,而中药行业企业的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14.29条,专利申请远远比化学制药行业活跃。对比平均每家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化学制药行业也和中药行业有较大差距。

制药企业专利水平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思路

为了考察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对化学药样本企业和中药样本企业按照专利类型和专利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断组间财务数据有无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

因为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仅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类型专利4年积累申请数的中位数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累计专利申请数小于中位数的企业称为A组,累计的专利申请数大于中位数的企业成为B组(可以分别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角度进行三次分组)。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组指标,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哪个分行业、哪种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为零的企业都不少,在分组时考虑平均数会被专利申请较多的企业拉高,专利申请多、但不是特别突出的企业容易分进低专利申请组。

方差分析结果及分析

在业绩指标确定上,本文拟与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两方面考察专利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本文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而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是代表企业规模的2个指标。对A组和B组企业2002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制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水平总体上与企业盈利性水平和规模正相关。统计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显示B组均值显著大于A组。本文选入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指标值大就说明企业盈利状态好,规模大。因此,专利申请与企业绩效和规模有着总体上的正向关系。

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化学制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依照发明专利分组时,化学制药行业的两组没有一种盈利性指标和规模指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行业的两组之间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收益率2个盈利性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中药企业在企业规模指标上没有显著区别,更加印证了两组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差异。

化学制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B组在2个盈利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企业规模指标(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显著高于A组,显著性水平达到5%以上。

化学制药行业外观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进行分组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的B组有3个盈利性指标非常显著地优于A组,这3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此外,表示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和资产总计指标也非常显著。中药企业的两组之间业绩只有资产总计1个指标存在较显著差异,盈利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以上分析结论与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现状是吻合的。在化学药行业,我国主要从事仿制制剂药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常少。例如,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的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原料药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在缺乏研发能力,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情况下,基本竞争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提高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正是通过提高这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业绩。

而我国中医药行业与化学制药行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中药行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当前资金与技术实力,中药企业通过努力,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像太极集团、同仁堂、成都地奥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拳头中成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得快速成长。因此,体现新药能力的发明专利与中药企业的业绩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第2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药学院;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2-03

一、出发点

1.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来适应国家社会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

2.现代制药行业包括药物研发、原料药物生产、药品制剂成型三大方面。西药一般指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学与生物分子药。其药物研发主要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有效成分,并对该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构修饰,使其产生更好的药效与副作用。原料药生产主要涉及化学原料药的合成与生物原料药的合成。药品制剂成型是将原料药制成不同形式的制剂,以便于应用与临床。中药是在中医指导下使用的天然产物药。分饮片与成药两种类型。饮片是中医临证开方使用的药材,其研发是中医师根据病人病情辨证施治。饮片的生产涉及种植、采集、炮制、储存等环节,不涉及复杂的剂型。中成药是将一些治疗某些疾病的常用方剂制成特殊的标准化剂型,用于该类疾病的通用药物。其药物制备一般是寻求中医验方,对其参与配伍的药物进行提取与浓缩,去粗取精。制剂成型是将上述浓缩的混合物按不同制剂类型的要求进行成型。其研发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析,有效成分的量的控制,药理药效研究,药物报批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等。民族医药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医药系统。它以特殊的思维方法,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药物资源与中医药区分并彼此区分。民族药多利用天然动植物与矿物资源,多用鲜药,有些只进行简单的炮制,不能形成类似中药饮片的原料药。民族药拥有大量的验方,有望开发出治疗各类疾病的成药,其开发过程与中成药相同,也有研发、原料药生产、制剂化三大阶段。民族药的资源调查,品种保护,规范制定,成分分析,药效鉴定,相对中药起步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3.制药行业的方方面面均需要人才。特别是研发、生产、制剂化、质量控制、市场等几大主要方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其中研发人才主要去向是大专院校与研究所,企业的研发部门,他们主要需要药化、药理、药效、临床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包括原料药、中间体、辅料、标准提取物的生产,需要化学合成与分析、生物合成与分析人才。制剂化设计机械设备、制剂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测等内容,需要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操作方面的人才。

二、药学院的专业定位

第3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生药学;成绩;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37-02

药学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领域中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1],而生药学在药学专业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门专业课,是学生掌握生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同时它还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药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科提供重要的关联性知识与技能。

但从表面上看,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与药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科的研究对象大相径庭,甚至有点另类,因此它在药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往往被忽略,仅仅被视作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辅助学科。但它的实际学科价值决定了生药学必定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药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药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关联。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程度[2-4],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分析,具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我院药学专业2005级大专生101名学生的10门专业学科的结业成绩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利用SPSS 16.0软件系统对10科成绩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的统计学处理。通过对各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和P值的相关性分析,寻找生药学与其他药学学科的影响程度,并展开讨论。

2 结果

生药学成绩与其他专业学科成绩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药用植物学0.706、中药炮制学0.680、天然药物化学0.613、药物分析0.560、药理学0.464、药剂学0.352、药物化学0.228、药物商品学0.201、药品经营学0.171、药事管理学0.152;以上10科的P

3 讨论

从分析结果看,生药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效果。从统计学的角度充分证实了生药学与其他药学专业学科有密切联系,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关键学科,强化生药学的教学有助于提高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且提示第一,药学专业教育要特别重视生药学的教学,要在师资力量、实验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教学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这是提高药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

近些年来,药学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也较高,这是将药学专业做大做强的难得之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加强生药学的学科开发和建设,能对药学专业的教育起到由点及面的促进作用,是符合药学教育内在规律的。国内医药行业也在近几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医药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扶持下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对具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扩大。药学专业教育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就是生药学,重视和强化生药学教学则有利于实现药学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市场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符合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方向。

第二,从药学专业教育的规律来讲,生药学的教学亦需要其他药学专业学科背景知识的支撑,而且它们一起构成了药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是学生今后进入该行业的基础。这就要求其他专业学科教师在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同时适当涉猎生药学及药学其他各专业学科的内容,尤其是了解它们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以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取舍;也要求我们的生药学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度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应兼顾其他专业学科,加强学科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相关性学科的衔接点,促进药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药学专业教育要求所有学科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储备,而且在其担任的学科教学中应重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各学科的背景知识,这是提高其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总体上全面提高药学教育质量的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同时对高校教师而言,进行成绩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还有利于了解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与否,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6]。

笔者还注意到,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依然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争课时、抢资源的现象。为数不少的教师专心经营自己的学科,很少考虑到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就更少考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这种状况极易导致学生孤立片面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学生整体的、综合的系统思维培养。当然也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证明各学科有明显的相关性,由此以期为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7]。

第三,生药学与多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加强各学科间之问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8]。生药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或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践工作的质量。

诚然,影响一个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的因素很多,本文只从统计学角度对生药学与其他药学课程的内在关系进行一些探究,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杨书,李婷婷.实验教学对药学专业学生综合成绩影响的因子分析[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7):596-598.

[2]吴道澄,吴红,陈长生.医学院校学员化学成绩与后续课程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94.

[3]罗建清,李秋云,汪恒益,等.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 1994,(12):3.

[4]程光文,李文芳,陈清山.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医学生学习成绩[J]. 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46.

[5]刘晓华,索毅,徐燕,等.对我校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生理学考试成绩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13-114.

[6]吕雄文,李俊,宣信长,等.安徽省药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成绩分析与《临床药理学》等课程教学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8,12(6):574-575.

[7]何青萍,袁斌,雷军.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成绩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29(2):95.

第4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 职业能力 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访谈了30家武汉市生物制药企业,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果对生物制药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调研目的、内容及方法

1.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对现代生物制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总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作为确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

1.2调研内容

共调研企业30家,其中重点走访21家,问卷调研9家。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生物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等方面。

1.3调研方法

通过资料调研、实地走访、发放企业调研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2调研结果分析

2.1生物制药行业背景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也是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生物制药产业的迅速崛起,为高职层面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营造了需求环境。《2006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在未来5到10年市场急需的人才中,生物制药中下游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位列前10名。

生物制药也是湖北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创业6年,光谷生物城在全国26个生物产业园区中,综合实力位列第三,2014年上半年,武汉、宜昌等十市实现生物产业产值69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全省生物产业产值。全省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4亿元,同比增长33%。

2.2未来3-5年,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

据资料分析,目前全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速度和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制药行业,仅湖北省的生物制药企业就多达1400余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制剂等技术领域,虽然抗体、基因工程等现代制药技术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迅猛,体现着未来制药业的方向。高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业带来了不同的岗位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未来五年,武汉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少于2500人/年,加上自然更新人员,每年需要生物制药专业人员约3500人。

2.3生物制药行业生产岗位人才需求悄然发生变化

在调研结果的分析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技术类(23%),质检类(15%)和销售类(11%),在技术类毕业生选择的多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基因操作、分离纯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带研发性质的实验员/技术员岗位,而传统制药岗位,如微生物发酵、制剂生产岗位的选择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生物制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因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生物制药行业需要掌握传统微生物发酵 、制剂,生产管理等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是需要具有现代生物工程的制药生产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4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期望

生物制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带研发性质的技术类岗位对高职学生青睐有加,企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生物制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变化决定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的内容。

2.4.1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的学生最需具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具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认为本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

2.4.2企业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基本满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储备,但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有待加强,尤其PCR操作、SDS-PAGE、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现代生物实验技术亟待加强。

企业用人观点归纳: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学生就业岗位不同,而学生能力及素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从事生产、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从事销售工作对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共同的特点是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而学习成绩、专业背景、社会实践相对不重要。

3建议

(1)“普适+定向”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学生素质培养优先;

(2)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

(3)改善实训条件,增加现代生物技术类实训项目。

第5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方法。提出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应从对药剂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调查做起,在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下进行工作任务分

析、教学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门数,制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高职药剂专业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张永敬(1964-),男,河南周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陈玉花

(1965-),女,河南周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北京1001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

一。(课题编号:DEB0709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138-02

高等医药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药品生

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药品检验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

人才的重任,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康复保健和生命

安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明显滞后于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科课程导向的工作过

程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立足于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及职

业资格证书,并顺利就业。

一、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和卫生部一直非常重视高等医药专

科学校的药剂专业建设工作,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以及全国统编教材。但高等专科学校的药剂专业的教学计划和

教学大纲与本科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没有本质上的差

别,其专业课程形成了学科型体系课程模式,开设的课程名称也

多与大学别无二致。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仅我国的药学服务模式发生

了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一大批卫生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

院校,学生素质与以往的“精英教育”不可同日而语,这给高等职

业教育药剂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

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九五”时期编制药品类各

“十五”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高

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

灵活性相结合,引入了模块化课程和综合化课程。但在学校的

具体执行过程中,从毕业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仍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专业课程仍没有摆

脱原有的学科体系,专业课程没有真正做到按职业工作岗位标

准组织内容,需要进行药剂专业课程的改革。

二、药剂专业课程环节

1.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大典》,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药

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三种。职业资格实行五

级制,即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

级(高级技师)。按照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应取得三级证书。

为做好药剂专业涵盖的三个职业的工作任务分析,成立了

由药剂专业所涵盖职业领域里的工人技术专家、学校专业课教

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任务是将药剂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

按工作性质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然后再按工作的程序

和内容,将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并分

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形成一个比国家职业

标准更为详尽和明确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剂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具有一定

的滞后性。因此,选聘工人技术专家成员时要注意选取技术先

进的企业和工作岗位,提供医药行业中先进技术、工艺标准,以

及医药行业可能出现的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将以

上材料作为职业分析材料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综合职业能力分

析,绘制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表,列出工作任务模块在工作过程

中使用的频率和难易程度,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确定、各门

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及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在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时,不仅要关注工作任务

中的各个专项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要关注工作过程的

整体性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一个完整的工作过

程,除了要具备分析工作的专业能力外,还要从劳动组织的角度

去分析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包括学

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组织与执行任务能力、判断与解决问

题能力、承受能力、反省能力、创造与适应能力等。专业知识和

技能会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更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

劳动者社会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转岗、

更新原有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但学生具备的通用能力却不会因

更换职业而无用武之地,较强的社会能力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职

业生涯中不断受益。

根据已开发的药剂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由

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分析。教学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分析表中

的一系列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

化为有着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

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与药剂专业

涵盖的各职业专项能力相对应的教学模块,即组成药剂专业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体系。将药剂专业的教学模块分为三类:

一是基础性的模块,如语言能力、计算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

用能力、职业道德等;二是药剂专业基础性的,即药剂专业涵盖

的各职业所需的通用知识、技能,如药事管理、医学基础、药学基

础类的,以上两类多为具有可迁移性的内容;三是职业专业特殊

性的,主要是针对职业专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如药品检验、药

品经营、药物制剂生产等。

2.药剂专业的课程门类开发。由于不同的任务模块需要的

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任务模块重新进行合理的组

织。有些任务模块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不需要特殊的技

能训练,这些任务模块在组织课程时可以剔除,或综合构成一门

课程。至于合并工作任务与职业分析表中“工作项目”层级还是

合并“工作任务”层级,要根据任务模块所包含的知识量来确

定。对于知识含量比较大的模块,哪怕是处于第二层级的“工作

任务”,也要把它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如医药商品购销员第

二层级的“介绍药品知识”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仅此一项几乎

可以单设一门课程。因此,是否需要合并任务模块主要取决于

这些模块所包含的知识的量。

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与其他模块合并成课程”,

相关性原则是指要尽量把那些工作内容相关性程度较高的模块

合并在一起。如医药商品购销员中“顾客服务”“药

“药品购销”

品保管与养护”“经济核算”相关性程度高,可以把他们合并成

“药品经营实务”课程。如果把相关性不高的模块合并在一起,

则会显得比较机械,使课程内容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同级性原

则是指所合并的任务模块应处于同一个层级。如可以把“药品

购销”和“药品保管养护”这两个相同层级的任务合并在一起,但

不能把“药品购销”和“药品保管养护”下一层级的“不合格药品、

退货药品的处理”进行合并。

3.药剂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

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国家教

育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要求。药剂专业课程可采取模块式

课程结构设计教学。一类是对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以及医

药商品购销员来说,医学基础、药学基础、中医药基础、药事管

理基础均是完成各个工作项目或职业功能模块所必须学习的

内容,这些内容可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是针对药物制剂

工、药物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专长所要求的知识与技

能,将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内容列为专业技能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上,这类课程即专门化课程。专门化课程

内容即各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特有的内容,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专

门化方向,属于限选或任选,学生毕业时,应取得限选专门化课

程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任选专门化课程的中级或高级职业资

格证书。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阶段的学历教育,担负着提高

国民素质和个人职业发展的任务,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开设高等阶段职业教育的要求,与高等数学、英语、德育、体育、

计算机等一样开设。同时,结合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自然科学

和人文科学选修课程。

4.药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编制。根据以上课程门

类和课程结构安排,要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

程按学习年限及学期进行安排。同时,明确标出各门课程理论

学时和实习、实训学时分配、考核等。

5.药剂专业的课程标准编制。要确定好药剂专业的课程标

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等。

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设计思路。课程的性质是指

课程在整个课程方案中是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还是专门化

课程;课程的任务是说明课程承担的工作;设计思路着重介绍基

于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的教学观、实

施、评价、建议学时等。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实现

的最低成就状态,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开发教学资

源、进行课程评价及管理的依据,包括总的目标,以及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

盖的工作任务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提出的学生学习内容及

其要求为基准,包括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以及机动学时、考核评价学时、总学时等。实施建议是

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对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应用方面,要注重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实验、实训

场所建设,利用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

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实习实训。

三、药剂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案的制订

药剂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要

完成药剂专业的实践课程,除在企业做好专业教学实习外,完善

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也是药剂专业课程顺利实施的

保证。药剂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要按照专业课程设置

和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新的实验、实训体系。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功能定位要打破传统模式,以仿真的教学工厂或教学车间为

主,使学生能进入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装备标准要能满足专业公共课

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技能训练需要,并涵盖职业资格鉴定

项目。

药剂专业教学方案是学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规定

了专业的招生对象、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内容和

要求、各课程的时间和顺序安排等。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要制定

合理、可行的药剂专业教学方案,以保证药剂专业教育教学的顺

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鲍群.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分析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7(27).

[2]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6号令)

[Z].2000-03-16.

第6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作为保护自身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专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专利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建立隔离机制防止有价值的资源被竞争者模仿的战略性工具而使用。专利除了这种对竞争者的防御性,更应该能够给本公司运营带来盈利性,给经济效益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也应该能够提高公司的专利水平。本文拟选取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协整分析方法和变量选择;第三部分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水平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分析;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结论。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学者均对专利的盈利性做过一定研究。Griliches(1981)对美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了专利数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问题;Scherer(1969)等实证分析了365家美国500强企业的相关数据,发现企业专利授权量与销售收入的增长之间正相关;Aboody和Lev(1998)通过实证研究公司专利收入的价值相关性,对比发现专利收入的价值相关系数大于利润表中其他收入项目的价值相关系数,这不仅证明了专利收入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更加说明相比较其他利润收益项目而言,专利收入的价值相关关系持久性更强;Ernst(2001)通过对德国装配制造业5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还发现某年的专利申请量与滞后2-3年的公司业绩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Austin(1993)研究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绩效均有改善,但三者的改善程度存在着不同。我国研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得出了一定成果。李柏洲(2010)通过对我国大型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企业利润的相关分析,最后证明发明专利申请量对企业利润的产生正向影响作用;王化成、卢闯(2004)的研究侧重于对无形资产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以及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有用性,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测算出无形资产对于未来业绩产生贡献作用的滞后期为2年,且随时间的增长贡献程度呈现递增趋势;张传杰、冯春晓(2009)通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约为0.51。然而前人对于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依然存在着不同声音。李文鹣(2006)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同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胡珊珊(2008)对我国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业绩和专利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中药制造企业还是西药制造企业,其专利数目多少与公司业绩都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于公司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相互关系,仍然需要继续论证。鉴于专利保护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着行业差异,且医药制造行业专利质量稍好于其他行业,公司之间累计申请专利相对较均衡,因此本文拟选取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3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我们要研究的是公司每年的专利水平指标和每年业绩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在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一般的方法是对多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但在使用回归分析研究变量数据时,往往会忽略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问题,从而导致“伪回归”现象的出现。为了避免“伪回归”,首先需要对非平稳变量数据进行处理。而协整理论正是一种处理非平稳数据的方法,该分析方法是用于非平稳变量数据组成的关系中长期均衡参数估计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动态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具有将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的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以及在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我们选取的数据是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每年的专利水平指标和业绩指标,属于时间序列数据,因此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需要参考协整分析方法进行。在实际运用协整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时间变量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再建立协整变量与均衡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最后对具有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分析。

3.2变量选择

本文实证研究选取的数据是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每年的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授权量和公司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选取专利授权量而不是专利申请量作为专利水平的衡量指标,其原因是经授权的公司专利更加具有实用价值,授权专利应用实践的时间滞后期相对较短,对于研究公司专利水平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而言,不易产生信息的失真;由于我国专利商业化水平依然不高,且公司对于授权专利的使用主要侧重于产品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因此我们对于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的研究,选取主营业务收入,而非利润和利润率指标。

4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水平

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分析我们的样本选取81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专利授权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经济信息数据库。我们需要的数据必须要跨2001~2009年九年时间,所以我们从81家公司中剔除掉2001年之后上市的23家公司,得到有效上市公司数58家。为更好地研究医药制造领域上市公司整体情况,我们将上市公司数据作平均处理,如表1所示。分别对表1中的I、UM和D以及POR取自然对数,从而得到LNI、LNUM、LND和LNPOR。

4.1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要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取Dickey-Fuller的ADF法进行检验,应用Eviews-5软件对采集到的变量数据LNI、LNUM、LND和LNPOR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由于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时,则时间序列数据为非平稳序列;ADF检验值小于临界值时,则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从表2中可以得知,序列LNI、LNUM、LND和LNPOR均不平稳,因此不能直接使用回归分析。但其一阶差分变量DLNI、DLNUM、DLND和DLNPOR是平稳序列,且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4.2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1)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2001~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发明专利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迹统计量检验得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主营业务收入与发明专利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后协整向量(LNPOR,LNI,C)为(1,-1.061937,-2.462067),因此公司主营业务收入(LNPOR)与发明专利(LNI)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为:LNPOR=1.061937LNI+2.462067从均衡方程可以看出,发明专利授权量I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POR之间的长期弹性为1.06,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1%,则会带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06%。描述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发明专利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LNPOR=-0.227865CE(-1)+0.120614LNI(-1)+0.908207LNI(-2)+0.316085LNPOR(-1)-0.289341LNPOR(-2)+0.26568(2)同理对主营业务收入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迹统计量检验得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主营业务收入与实用新型专利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后协整向量(LNPOR,LNUM,C)为(1,-0.529779,-1.364768),因此公司主营业务收入(LNPOR)与实用新型专利(LNUM)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为:LNPOR=0.529779LNUM+1.364768描述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实用新型专利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LNPOR=-0.96566CE(-1)+1.035059LNUM(-1)+2.570001LNUM(-2)+0.114411LNPOR(-1)-0.314768LNPOR(-2)+0.79482(3)对主营业务收入与外观设计专利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迹统计量检验得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主营业务收入与外观设计专利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后协整向量(LNPOR,LND,C)为(1,-3.068139,-2.753264),因此公司主营业务收入(LNPOR)与外观设计专利(LND)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为:LNPOR=3.068139LND+2.753264描述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外观设计专利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LNPOR=-0.15255CE(-1)+2.424293LND(-1)+1.654807LND(-2)-0.296763LNPOR(-1)-0.034968LNPOR(-2)+0.83756

4.3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经ADF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可知,同阶差分序列LNI、LNUM、LND和LNPOR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究竟是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专利产出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还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引起公司专利产出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对此做出Granger因果分析之后才可以得知。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对于滞后期十分敏感,那么我们根据AIC和AC原则,将滞后期定为2年期,经过对主营业务收入与发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出水平作Granger因果分析,得出表6如下。其中第一列为零假设,第二列为F统计量,第三列为F统计量在零假设成立时的显著性水平。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著性水平<0.1时,则拒绝零假设。如上表6可知,在Granger条件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医药制造企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水平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水平不是企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水平的Granger原因;医药制造企业外观设计授权量水平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水平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5结论与研究局限

本文通过对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专利水平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进行了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出如下相关结论:

(1)通过如上协整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与公司业绩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三种不同类型的专利均对公司业绩水平产生正向的贡献。说明了在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专利作为公司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成果,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挥。企业可以利用专利手段,制定专利战略,进而可以提高行业壁垒和打击竞争者,维护垄断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第7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药物制剂;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

药物制剂专业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是一个兼属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物制剂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

药物制剂专业是2009年在我校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是我们农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关键。我们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再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科发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探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发展,以适应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

1、课程体系的设置

1.1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

药物制剂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从事天然药物提取精制、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课程,为加强药物制剂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该专业应具备较完整的化学和药学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将理论课程设置为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三阶段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解剖生理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医药数理统计、生物化学、药理学、仪器分析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主要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专业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教学实验、综合训练、科研训练、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制备原理及技术,并且通过课程实践锻炼与强化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药行业生产一线,具备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制剂制备、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药物研发、销售和管理等能力,可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品检验部门、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剂型制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

从教学实习、教学实验、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分别建立相应的基本框架,即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及实验能力拓展,分别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专业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课程实验训练和考评,使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基本操作,如称重、量取、倾倒、观察现象和科学分处理结果和数据等,要求学生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实验原理理解透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实践能力,总结分析问题能力。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已学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验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实践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目标: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药厂,企业根据本院实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和职场规划。

1.3对课程体系的实施

通过专业理论课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环节等环节的实践,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方面,每一门专业理论课都成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内教师职称结构及学历层次合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药物制剂专业共开设两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六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医药数理统计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六门专业实验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学实验、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以及相关的专业选修实验课程,生产实习,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提高自身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毕业环节,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契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及药厂制剂设计中。

2、教学实践改革[1]

2.1基础实验训练层。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确立训练学生基础实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实践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增强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2.2综合实验训练层。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实验技能,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并明确这些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产意义。

2.3实验能力拓展层。通过教学实习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合作课题、到药厂生产一线锻炼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紧密结合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的生产实践。通过完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吉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落实措施

3.1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进行修订。到医药企业、兄弟院校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3.2改革教学模式[3]。药物制剂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搞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融合,知识结构合理化、课程体系最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基本要求统一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外药物制剂GMP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理论为主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按实际生产流程,对主要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从而使实训内容有针对性,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更深刻、更扎实,两者相辅相成。

3.4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及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通过实施学校的“院士工程”、“紫江学者计划”、“优秀团队计划”、“优秀后备人才计划”和“博士后培养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建设,将围绕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通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和博士后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情况,鼓励教师“走出去”,到药企等生产一线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

3.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认识不足,不能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实习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对实习基地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部分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不清,当学生和实习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

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药剂学、药物化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具备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系统的药剂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因此,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只有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玉霞.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7(6):47-48.

第8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药品价格 管制 因素 路径

一、药品价格管制的宏观因素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结合SCP的分析思路来研究影响药品价格管制的宏观和微观因素,是研究影响药品价格管制因素的一大主流。其中宏观因素主要是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药品价格管制相关因素的。

1、制度需求相关性因素

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政府扮演两种角色,即制度的供给者和制度需求者,毫无疑问,关系到国家整体制度的制定、实施都是由政府主持的。药品价格管制之所以应该由政府出面制定、实施,是因为药品的生产与制造既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发展状况,也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安危。政府在实施药品价格管制过程中,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为了鼓励药品的研发和生产、给居民的健康提供保障,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补偿和保险机制,因此政府也成为药品价格管制的需求者。如何在药品的价格管制和费用补偿方面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是研究药品价格管制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从上述分析来看,政府的作用和力量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的主要提供者,有些企业也担负药品研究与开发的重任,医药产品不仅在需求方面而且在研发方面同一般的产品有着特性差异。医药产品研发周期长,投资费用高,因此开发风险也大,药品生产企业要求药品特别是新药、特效药的高回报也就是必然的,但是,药品研发与生产又是控制药品价格的第一道关口。研究药品的价格管制,既要充分考虑药品生产企业的研发与投资情况,满足药品研发与生产的回报需求;同时还要不使药品价格、药品费用过快上涨。

(3)药品经营机构。药品经营机构指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批发商、零售药房、医院在某种程度上是造成药品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推动力量,这些环节成为药品价格管制中需要约束和管理的重要对象。

(4)医院(医生)。医生掌握处方权,自然掌握着患者使用何种药品的大权,同一种疾病在进行治疗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选择同种药物。因此,医生就有选择给患者用药的权力,在医患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医生的寻租行为就可能产生。这个因素在药品价格管制研究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5)患者。患者在选择药品过程中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这与一般的消费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患者在购买、消费药品时,一方面要考虑生命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自身的支付能力。而在必要的时候获得必要的保障,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取决于政府的补偿体系,所以关注患者的需求也构成了药品价格管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制度供给相关性因素

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影响药品定价制度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程序。在制定特定的制度过程中,国家是制度主体,法律程序是制度供给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法律程序影响着建立新制度的立法基础难易程度和进入政治体系的成本高低。具有特殊性医药行业一直以来是政府着重监管的产业,世界各国对医药价格的管制都是直接由政府牵头制定的,即使在美国,政府在药品价格管制方面仍然扮演着制度制定者、监督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因此,政府的立法程序和执行能力是影响药品价格管制的一个首要供给因素。

(2)知识积累与知识进步。随着科技发展,药品和医疗方法被不断发明出来,越来越多的病可以得到医治,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医疗问题也随之发生。药品品种增多,价格昂贵,急需有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新的药品价格管制。

(3)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影响制度提供新的安排能力,制度安排导致药品定价方面制度不均衡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医药行业的良性、稳定发展。

二、中国药品价格管制微观因素分析

药品具有如药品性质的不确定性、药品企业和患者的有限理性、药品生产的资产的专用性的一些经济属性。有了这些经济属性,再加上药品利益各方对药品价格管制的认同态度和各方在多大程度上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假定,就可以用四种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中国药品价格管制,即计划的药品价格管制、言而有信的药品价格管制、竞争的药品价格管制、治理的药品价格管制等。下面针对这些经济属性和行为假定来分析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的微观因素。

由于面对药品特性不确定性问题,人们对医药行业的有关问题都会退避三舍,因此分析时做出假定: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已经大到不容忽略的程度;药品和药品流通企业与患者的有限理性、投机思想、资产专用性;规定出两个值,其中一个为正数、一个为零。然后根据上述每一个条件所起的作用分别赋予其中一个值:如果这个条件很重要,就记作(+);如果它不起作用,就记作(0)。这样就可以分析以下三种情况了:其中,每一种情况都缺少一个因素,不是缺少有限理性这个因素,就是缺少投机思想或资产专用性因素;最后还有第四种情况,即三个因素都具备。下面把这四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一下与之相对应的药品价格管制,具体见表1。

情况1,如果双方理性不受限制,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全面的讨价还价来制定一个价格管制,并且要在制度中写清楚:对于制度制定后随时可能发生的哪些偶然情况,应当怎样适当处理。根据这种制度,双方能否如约履行的问题就根本不存在了。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制度就完全依靠计划了。

情况2,双方理性有限,资产专用,但假设不存在诱发投机思想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意味双方严格自律、言而有信。由于双方有前面所说的严格自律、言而有信的做法,再加上双方没有投机思想,这就保证了双方能如约履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制度就被缩小为一个言而有信的问题了,即承诺。

情况3,两者具备:有限理性,投机思想,但资产不具备专用性。双方不可能有长期的互惠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制度,欺骗以及极其恶劣的欺诈行为,自有法庭裁决予以震慑,这种价格管制也只能是一种可以充分展开竞争的价格管制了。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管制就成了一个物竟天择的世界。

情况4,三者具备:有限理性,投机思想,资产专用性,那么以上三种情况推出的价格管制就都无效了。因为理性有限,所以计划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投机思想,所以承诺也不可能不折不扣地遵守;原因在于资产是专用的,这时就要看双方是否聪明了。此时的价格管制就变成了治理的价格管制了。

三、中国药品价格管制创新的路径分析

下面仅从三方,即制药企业和制药企业的上游企业、患者(人力资本专用性)来分析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的路径。

假定制药企业提供药品,上游企业提供中间产品,但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使用通用技术,另一种方法使用专用技术;同样,患者可以购买具有专用性处方药和带有普遍性非处方药。专用技术需要购买专用固定资产,进行更大的投资,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稳定不变的需求。

用k表示患者具有特殊的人力资本,或者制药企业和上游企业购买专用资产的投资量,如果使用通用设备进行交易,其k=0,即用于专用资产投资量为零,如果交易使用的是专用技术,则k>0,即用于专用资产投资量大于零。如果k>0的条件下,根据交易双方的特殊需要,原来的资产已经改为专用资产了,如果交易失败,则专用资产的生产性价值就大幅度减少。

制药企业和上游企业如果“靠面面俱到的协议而棱角分明地进入,为无可掩饰的表现而干脆利索地撤出”,只要k=0就足够了,此时便是自发的市场路径――自发的价格管制;但是,在双方的交易中,如果专用性资产面临风险,那么市场路径就会失效。这种情况促使交易双方设计一种防范措施用来保护在此后交易中投资的安全性,可用s来表示这种防范措施的作用程度,双方不采取防范措施,则s=0;双方采取防范措施,则s>0,根据s的值,两条价格管制路径被设计出来,如图1所示。

图1中,用字母A、B、C三点代表了三种不同药品价格管制,从而导致了三种不同的价格,下面就各种价格路径加以比较。假定上游企业、药品企业是供给方,药品企业、患者是需求方。假设供给方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供给方不愿意冒风险;二是供给方在两种技术条件下都可以提品;三是如果能达到预期收支平衡,谁提供防范措施都无所谓。这样分支A代表预期收支平衡的价格为P1,表示在k=0条件下的供给量;分支B代表预期收支平衡价格为P2,表示在k>0条件下,不需要防范措施即s=0时的供给量;分支C代表预期收支平衡价格为P3,表示在k>0条件下,双方提供了防范措施即s>0时的供给量。比较B和C,由于B采取了防范措施,预期收支平衡价格p2>p3。

在以上三种药品价格管制中,后面两种药品价格管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措施之一是为了防止不遵守这种制度,一般都规定了罚金激励机制;措施之二是为了应付双方发生的纠纷,使用特有的治理结构,如通过仲裁而不是上法庭解决;措施之三就是鼓励并判断双方持续合作的愿望要依靠贸易规则。

在上面的分析中,技术(k)、防范措施(s)和价格(p)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决定的关系是对药品价格管制进行分析的基础,所以用这三种因素及相互关系来分析中国的药品价格管制的思路就十分明朗。

【参考文献】

[1] 史曼飞:新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刷馆,2005.

[2] 舒燕、蒋建华:基于博弈论的我国药品价格虚高分析[J].江苏商论,2009(7).

[3] 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商务印刷馆,1999.

第9篇:制药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专业特色是特色专业的灵魂,特色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成败。药物分析专业以主要培养具有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药品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药物分析、药事与企业管理、分析、策划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探索药物分析事业科学发展规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为教学宗旨。这就要求药物分析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药物分析学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药物在生产、检验、流通、应用中的药物研究、设计、开发等实践能力,同时还应熟悉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和擅长药物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1-2]。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药物分析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教学宗旨的前提和途径。

一、设置特色鲜明的药物分析专业课程群

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从药物分析方法和技术本质而言,核心基础是分析化学学科的分支,而分析化学是吸取当代科学技术包括化学、物理学、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利用物质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质,建立表征测量药物质量及药物体内代谢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点或期间内获取药物的信息[3]。因此,药物分析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化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物质的基本属性间搭建一座桥梁,进行课程集成创新,设置特色鲜明的药物分析专业课程群。该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基础通识课程:数学、四大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大板块包括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用微生物学、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实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实务、药品市场营销等;第三大板块则是特色之处,即使得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建立纽带的课程群,包括药物分析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文献解析、发展趋势导读和学术动态前言讲座课程;还要注重协调地将实验实践训练和科研创新训练包括药物计算机辅助设计、药物的制剂分析、鉴别和测定方法优化、体内药物分析综合一体化实验,及工厂企业调研和实践训练、开放式科研创新实验等渗透到这些纽带课程系中相结合的创新课程群,力求在特色鲜明的集成式创新课程群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二、专业教学特色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以上药物分析专业集成式创新课程群的基础之上,还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一方面,可通过对教师队伍实施精细管理提升内涵,建立专业水平高的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筑强大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实践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医药产业人才结构合理化。

结束语

现有药物分析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对适应能力强、综合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药物分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期构建彰显药物分析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学生兼具知识、能力、素养多元化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 药学教育,2014,30(3):35-3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