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精选(九篇)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第1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与职能管理的结合,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企业所有的资源当中,人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企业各项管理职能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能否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如何更好地把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能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并使其更好地为企业目标服务?这里我们试着探讨一下。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吸引、保留、激励与开发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美国人事管理学会(aspa)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归纳为十个方面,包括人员配备、人员保持、劳资关系、培训与开发、工资管理、工作及工作意见交流、组织改进、管理方式说明、人事政策及规划、人力资源工作的审计和研究。这些工作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建立或改革、组织规划或改进、规章制度的制定或完善。是否可以把这些工作视作一个项目?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项目是指为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根据项目的定义可知,项目是临时性努力,通常都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并且最终会创造独特的可交付成果。项目的目标就是实现其目标,然后结束项目,这是区分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虽然是经常要开展的工作,但每一次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所期望达到目标都是不尽相同,每一次的工作其实都会产生一个独特的成果,至于薪酬体系建立或改革、组织规划或改进、规章制度的制定或完善这些工作更是要求产生一个创新的成果。一场招聘会、一次培训、一次考核,组织、制度的创新或变更,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更多是一次次的临时性努力,每一项工作都会有一个开始和结束的制约,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工作都可视为一个项目,以项目的方式进行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管理是指把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工具和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以应用,具体包括了全部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项目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中的一个领域,包括项目团队组建和管理的各个过程,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建设和项目团队管理。简单地说,前者是在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技能,而后者是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

根据pmbok指南,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因此项目管理具有以目标为导向、系统化管理、过程监控的特点。

以目标为导向包括了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项目可交付成果可以实现或超越项目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的要求,并且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可交付成果。

项目管理是系统化的管理,项目管理包括了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九大知识领域,其中还包括一些项目管理独有的知识、工具和技术,在项目启动到项目收尾的全过程中加以应用。

项目管理注重过程监控。项目管理把项目分成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大过程组,每一个过程组都有其特有的工作依据(input)和可交付成果(output),通过对过程组的工作依据和可交付成果进行监控,可以确保项目的最终可交付成果达到项目的要求。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就是依据项目管理的特点,再结合人力资源项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项目管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

人力资源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一般不大,但项目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较多。

(2)项目周期一般不长。

(3)项目复杂程度不高,大部分项目重复性强,少数项目是一次性,并且企业内部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4)项目对企业内部影响比较大。

(5)项目费用、项目采购一般较少。

(6)项目风险一般比较容易控制。

结合人力资源项目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项目一般属于小型项目,目标有时候并不明确,而且项目利害关系者较多,每个项目利害关系者不仅有表面容易发现的需求,更有潜在不容易发现的需求,因此项目沟通管理尤为重要。这需要项目负责人通过充分的沟通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项目目标,通过及时的沟通在项目执行阶段协调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者,使项目最终的可交付成果实现或超越项目利害关系者的要求。在一些比较大型和重要的人力资源项目中,如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建立或改革、组织变革等,甚至需要制定专门的沟通规划。

(2)人力资源项目周期一般不长,但正因为周期不长,所以项目对时间的要求更为严谨,通过工作分解图和进度表,可以使项目按时完成必须实施的各项过程。

(3)人力资源项目大部分重复性强,少数一次性项目在企业内部又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对项目进行及时总结非常重要,收集项目记录、分析项目成败、收集吸取的教训,并将所有的资料信息存档,以供将来参考使用。

(4)人力资源项目费用较少,但不能因此忽略项目时间、成本、质量这个三角形动态关系,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质量,这对人力资源项目负责人来说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5)人力资源项目由于比较小型而且周期不长,项目风险通常比较容易控制,但由于人力资源项目对企业内部影响比较大,作为人力资源项目负责人仍然需要注重项目风险的控制。

第2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支撑技术;研究

1. 引言

“管理知识”最早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1986年,卡尔・维格首次在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了“知识管理”一词[1]。在西方,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进入到理论深化和实证应用推广阶段。但是,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仍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对象,以实现知识对管理效能最大贡献率为目标,将知识视为重要的无形资本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管理相思。对于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就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构建项目知识管控平台,对项目实施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使知识为各个项目参与方和参与者所获取、交流和共享,并通过他们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项目管理绩效;同时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创新和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项目本身和参与者在知识利用上的“双赢”[2]。

在工程项目管理引入知识管理,对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在工程项目中引入知识管理,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关键支撑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和认识,其有助于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

2.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知识地图

知识产生于项目管理的流程中,并将作用于项目流程,同时在流程的实践中进行转化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不同上工程项目的各个流程是知识的来源[3];同时正是这些跨学科、跨组织、跨流程的知识构成知识管理的“鸿沟”。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流程进行知识组织、管理是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据美国管理项目协会1996年颁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成九个部分,分别为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和风险管理。对水利水电工程这样大型而复杂的项目,在项目管理流程上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决策的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在每一个流程中都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九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可以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工程项目的流程构成一个二维体系表示,如图1所示。

3.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挖掘技术

在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中,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默会性、个体性、情境性和随意性的特征,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忽视了它的价值和作用。其实在知识当中只有20%显性知识,另外80%的知识是深藏于员工内心,是隐性知识。尤其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项目参与者和组织都是临时的组合,其隐性知识的比重相对于公司企业来说比例会更加大。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对知识的挖掘,尤其对隐性知识的挖掘非常重要。

对于工程项目的知识挖掘,不仅仅局限于对数据库中知识挖掘,也包括的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即要利用IT技术进行知识挖掘,又要利用非IT技术进行知识挖掘[4]。对于工程项目的知识挖掘可以分成3个步

骤,12个动作来完成。(1)从动态隐性到动态显性,包含发现、挖掘、引出和沉淀四个动作;(2)从动态显性到静态显性,包含试用、修正、判断和固化四个动作;(3)从静态显性到静态隐性,包含定位、普及、培训和默化四个动作。

如果再加上一个对知识的创新过程,即从静态的隐性到动态的隐性,它包含实践、优化、仿真和提升四个动作。这样整个知识会形成不断上升而循环的知识圈,如图2所示。

4.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知识模型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很难进行有效的划分。如果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达和有效的转移,可以将整个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对于显性知识,比如工程项目涉及的施工图、工程图集、施工规范、施工组织方案等,它们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存于文档数据库中,利用知识搜索和访问方式,项目参与者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访问。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个人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等大量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种知识的管理,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语言对其进行结构化描述;另一方面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积累和共享[5]。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借助于知识本体来实现共享、集成和重用,以通识术语、形式化、结构化、体系化、标准化、描述性语言,并以元模型、元元模型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表达和建模。

知识本体就是一个模型(model),它是一个元模型(metamodel)的实例,而元模型是元元模型(meta-metamodel)的实〖LL〗例。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元模型与元元模型具有相同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来说,隐性知识不仅仅量大,而且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为了便于项目参与者共享、利用和快速准确的检索知识,采用元元模型构建的知识管理知识模型更为有利。基于元元模型的大型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模型如图3所示。

5.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数据库

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的数据与普通的业务和办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来说,有很大的差别,在大型工程项目的KMS中,即包含大量表单的结构化数据,又包含以文档、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元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一般文档型数据和关系型数据库都不能满足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KMS对数据库方面的功能需求。

各种数据库不能单一有效处理这些知识数据,混合数据库作为一种平衡体,比单一数据库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采用混合数据将更加有利[6]。同时,通过配合XML技术,能更加便于用户对数据库的管理,可以说XML的出现,以及相关运用标准的制定(如Xquery.SQL/XML),为数据库引入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了新的动力。使用混合数据库对文档型数据可以利用配备有DOMINO(R8)的服务器,借助于DOMINO的强大的功能,丰富的界面,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多方、多人的协同工作。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形成表单用JAVA+RDB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比如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通过建立三个字段的表(mumber编号,varchar(1024),blol内容)来处理;其中引用可通过编号实现,检索可通过关键词的描述。对半结构化数据则通过XML格式来组织数据并保存在CLOB字段中。

6. 结束语

本文从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支撑技术从发,将知识管理与工程项目相结合,提出知识模型、数据库构成、知识地图以及知识挖掘技术。对应对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运用效果,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凌峰,朱景琪著. 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众托.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 土木工程学报,2003(3):1~7.

[3]刘晓冰,邱元鹏,等. 知识管理在备件供应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2):2473~2480.

[4]冯新民,王建冬. 知识挖掘的概念困境与广义知识挖掘[J]. 情报杂志,2008(7):63~65.

第3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关键字: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

一、引言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组织带领本企业一线职工,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职工团队。近年来,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各类企业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起来。它让职工的创新活动由个人行为上升为团队活动,在创新工作的时间、技术、资源上给予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使创新活动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在企业的支持和推动下,职工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员工参与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在企业的教育培训、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技术共促、技能传帮带等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构建一个知识系统,使企业内部的知识通过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不断地回馈到这个知识系统中,形成不间断的知识更新循环,达到提升员工生产效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目的。

知识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知识集成性。知识管理是以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本为基础,以各类创新机制为动力,通过将企业内部知识的集中管理和对各类知识的吸收兼容,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作用,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组织文化性。实施知识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一方面使员工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员工吸收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3.集成创新性。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保障。知识创新是集这三者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多以创新项目制的形式开展。项目知识来源于企业知识,企业知识是项目知识的源泉,而积累项目知识是促进企业知识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职工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利用企业知识为工作室的项目服务,同时使工作室各个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项目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

由于创新项目的如下特性,实行项目知识管理对创新工作室是十分必要的。

1.创新项目的知识密集性。创新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知识、知识工作者和知识活动之间的协调作用。

2.创新活动的变化性。项目管理是对变化的管理,这其中不仅需要大量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的知识),更需要隐性知识(不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发挥作用。

3.创新项目的临时性和一次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通常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专项创新任务立项,这就决定了项目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虽然创新成果通常不可复制,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另外,由于创新工作室项目团队通常采用矩阵式的管理办法,项目结束后成员会回到各自岗位进行本职工作,不利于知识的总结、保存和共享。因此,开展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有利于减少知识的流失,保留“前车之鉴”。

三、职工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

虽然知识管理对工作室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实际效果却因为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障碍而大打折扣。这些障碍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知识的性质、工作室成员的心理状态、工作室项目制的特点、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的导向。

(一)知识的性质

知识具有复杂性,这包括表达形式的复杂性和知识理解的复杂性。

1.知识表达的复杂性。知识需要通过共享来不断发挥价值,共享的前提是知识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或手段得以表达。但是,能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传递的显性知识只是一个人知识总和的一小部分,隐性知识远远多于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人通过实际经验获得的,无法用正规、系统的语言或符号来描述,很难进行沟通和传递。因此,知识表达的复杂性直接限制了工作室成员之间知识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2.知识理解的复杂性。某项知识的存在依托于许多其他的知识,因此对某项知识的理解也需要更多方面知识的支撑,这对知识接受方理解某项知识提出了很大挑战。例如,面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经验丰富、知识层高次的专家能够很快领会,而刚入行的新人则需要查阅很多书籍甚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因此,创新工作室中知识差距大的成员之间很难发生知识联系,使知识活动难以发生。

(二)工作室成员的心理状态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里,员工一般会把知识当作立身之本,不会轻易分享自己的“独门秘籍”。这是知识活动的最大主观障碍。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利用“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多师傅并不甘愿将自己掌握的本领教给徒弟,这种知识独占心理严重阻碍了知识传递。知识独占心理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知识拥有者的奉献精神。一个乐于对组织奉献的人,更倾向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主动的帮助他人;对一般大众成员来说,在不损失个人利益的情况下,会有选择的分享自己的知识;也有极端少数员工,出于不正当的目的,或者变相向对方索取回报,或者有意误导他人。

2.知识拥有者对知识需求者的情感认同程度。知识需求者可以是个人、部门、创新工作室或企业。知识拥有者对需求者的情感认同度越高,就越倾向于与之分享知识。

3.知识拥有者的工作状态。一般来说,在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心态平和或不再渴求更高发展的知识拥有者更乐于分享个人的知识;反之,那些处于事业上升期且渴求发展的知识拥有者更加注重对自有知识的保护。

(三)工作室项目制的特点

工作室创新项目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使得工作室团队比其他传统型的团队更易忽略知识的积累和共享。

1.创新项目的独特性对知识活动的阻碍。创新项目是为达成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的一次性活动。这种独特性往往给工作室成员造成一种错觉,即项目是不可重复的。这个项目进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其他项目没有用,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学习或者知识管理。实际上,每个项目本身虽具有独特性,但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仍值得其他很多项目学习和借鉴,达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创新项目的目标导向性对知识活动的障碍。创新项目管理的重心是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成创新目标、产出创新成果。因此,工作室成员在单一项目中的工作效率与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成员的绩效评价也往往集中于该项目中的表现和对该项目顺利完成所作出的贡献,而在知识积累与转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却很少被纳入评价体系。这种强烈的目标导向直接导致成员丧失了进行知识转化和积累的动力。另外,由于创新项目的最终交付成果是为企业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所以很难从项目成果中学习和获取知识。

3.项目资源约束性对知识活动的阻碍。创新项目总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主要包括时间和成本。这些限制导致在进行项目计划时缺少对项目知识管理的考虑,导致成员在项目进程中对知识管理的关注极其有限。

4.项目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对知识活动的阻碍。创新工作室一般采用矩阵式的团队结构,其成员来自企业的各个部门。项目结束后,成员就会带着从中获得的经验回到自己的本职岗位。但是,项目进程中的很多知识是以个人经验形式存在的隐性知识,通常并不记录在项目文档中,也很少在成员之间进行自动转移。成员并不知道别人都有怎样的经验,就容易出现重蹈覆辙或重复性工作。另外,由于对项目知识管理的轻视,记载项目知识的文档并没有得到持续地完善,很难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并被其他成员吸收服务于之后的发展。

(四)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的导向

成功的项目知识管理有赖于开放性、建设性的沟通环境。但在创新项目中,成员因分工明确而导致缺乏分享知识的动力,这种封闭的项目环境往往造成团队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人知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困难向他人求助,只能够通过自身摸索缓慢学习,因此降低了知识积累的效率,阻碍了项目知识的积累和在企业中的传递。

另外,工作室项目知识的流转扩散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由个人学习到团队学习再到组织学习的过程,要实现知识在这三者之间的顺利流通就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如果企业或工作室层面无法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明确员工的知识所有权、为知识共享提供必要的激励机制,知识就无法进行准确、流畅的传播。

四、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知识管理的建议

针对如上关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主要障碍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建立一种知识管理规则。要求项目团队严格进行文档管理,对项目进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准确、及时地记录。在达到每一个里程碑节点时立即召开团队会议,对这一阶段的进程进行回顾、评价与分析,总结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整理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教训,委派专人进行记录与整理。

2.加强创新工作室知识库建设。知识库的建立是将显性知识整理成文件,以利于知识的储存与流通。建立、使用知识库,可以将工作室或企业中的知识以容易获得及学习的形式呈现给有知识需求的团队成员。即便项目团队解散、团队成员离开后,积累下的知识还能够留在工作室的知识库里,不会流失

3.建立项目知识地图。除了可以表达与文档化的显性知识,项目知识也包括成员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的不可传递的隐性知识。建立项目知识地图,就是构建一种清晰、规范的知识库存目录,记录的内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所在地的索引。通过查阅项目知识地图,成员就知道哪些人具有哪些知识,进而按图索骥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来源。

4.构建一种开放性的团队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项目组成员能够主动地创造和积累知识,主动地与其他成员分享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正视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营造这种文化氛围的关键在于明确知识所有权与建立激励机制。由于工作室成员一般都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因此他们往往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视为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将项目看作是自我知识积累的手段,而没有将团队知识的增长与自我知识的积累有机地契合在一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工作室成员开展知识积累与分享工作。

五、结语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引领企业走向创新之路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创新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做好知识管理工作,促进成员不断吸收、积累、共享和创新知识。但由于知识的性质、工作室成员的心理状态、工作室项目制的特点及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的导向所造成的障碍,创新工作室的知识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建议职工创新工作室从建立知识管理规则、加强知识库建设、建立项目知识地图、构建开放性的团队文化氛围四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玉武,田力.基于项目知识管理的企业成长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3).

第4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我国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在转型业务项目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组织机制

有待完善有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或新近抽调组建项目管理部门,且项目管理人员都是原有的设计咨询人员,也就不能对项目进行独立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和原有的部门之间有的存在职能重叠不清晰的问题,有的横向联系不够,原有的人员只是注重完成设计任务,对转型业务整体项目的关注不够,影响了项目的有效管理和实施质量。项目经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由于其职责、权力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对项目的有效管控。

1.2控制机制

有待完善在项目控制尤其是转型业务项目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严密的体系网络,各层级的控制目标不统一。在给下层级分解项目的控制目标时,时常出现经费控制不合理的情况,从而对项目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3薪酬分配机制

有待完善有的设计咨询企业主要以岗级高低来决定报酬的多少,重论资排辈,影响了年轻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管理方面,未有效的实行项目独立核算和项目分配制度,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原有设计人员从事转型业务的积极性,对吸引社会人才,补充完善现有能力严重缺乏竞争力。

2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从知识管理角度入手,对工程设计咨询企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2.1完善知识价值链,强化学习型组织

2.1.1加强知识链建设。作为以工程设计咨询业务为龙头的企业,应该以优化提升设计水平为目的,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深刻分析价值流、知识流,根据业务流程进行知识创新。作为典型项目型企业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应切实加强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之间的有机结合,采用知识价值链管理的方式,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业务流程中,要通过知识价值的应用和创新来实现增值。

2.1.2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任务,有针对性的科学规划培训学习,形成长期、中期和近期学习,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2完善激励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工作活力

2.2.1加强工勤人员的知识管理激励。针对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尤其是转型业务现场工勤人员劳动繁重、重复、简单的特点,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宣传,采用“80%薪酬物质+20%精神奖励”的方式,通过激励和培训,来满足员工适当的精神需要,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2加强对亚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在企业中,主要包括一般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是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实践者、维护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比较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故此,一般适合采用“60%多维度物质激励+40%非物质激励”的方式。

2.2.3核心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这些成员主要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主要是高层领导、项目负责人和知识管理的规划者、掌握者和创造者,一般适合采用“50%+50%”的激励模式。通过知识管理激励模式,来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促使他们与企业共进退、同荣辱。

2.3完善知识管理风险防范机制

2.3.1加强组织结构风险控制。首先,根据扁平化的要求,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确保组织结构更加具有开放活力,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采用柔性管理。通过动态团队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流程管理,以符合知识流程的需要。

2.3.2加强文化风险控制。要努力加强知识共享理念的价值观塑造,促使企业制度不断创新。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推动学习型系统动态化发展,引导员工用主动促进组织制度的创新。工程设计咨询企业推进转型业务战略应以发展眼光对激励、知识共享、知识评估、绩效评估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沟通交流,形成共同愿景,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3.3加强关键人员风险控制。作为知识管理人员,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主体,也是通过知识管理来促使企业设计项目获得更高价值的决定因素。首先,要明确知识管理者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要强化知识管理培训,增强其全局观念,提升其系统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以此增强员工支持参与知识共享的动力。最后,要严防知识泄密。一方面,要加强对关键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通过知识安全技术来控制使用权限,另外,要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方式来加强对核心设计技术的保密,与他们签订好保密协议。

2.3.4加强知识技术风险控制。首先,完善知识管理体系。要紧紧抓住组织知识特征,来实现知识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和完善。例如,可以根据工程系统资料来建立以文档和元数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对于一些比较隐性的知识,则可以构建以知识地图、角色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其次,选择适合企业知识特征的知识技术。如在知识存储技术方面,组织的所有显性知识、专家地图集等可以用数据库和知识库技术进行有效管理,降低知识冗余和知识混乱的程度。最后,建立知识门户。知识门户可以集成组织的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共享手段。

3结语

第5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关键词:代建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

代建项目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代建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发展情况,而且对建造后是否能发挥好的经济作用都起着关键作用。

1 工程代建的由来

项目代建制是由建设经理制发展而来的,最早起源于美国。所谓的建设经理

制是指业主托一个被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全权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这其中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承包工程费用是除外的。建设经理作为业主的人进行工作,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有效开展,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业主则对建设经理的一切行为负责。采用建设经理制进行项目管理,最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建设经理这一人选,一般来说,精通管理、商务、法律、设计、施工等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是一名优秀建设经理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2 代建项目工程的独特性

代建项目工程和一般的项目工程对比,除了共同点之个,它还有自己的独之处,是一般工程无法比拟的。第一,代建项目工程参与的主体是不一样,代建项目工程的主本是代建人,并非承包商业主本人。第二,管理的环境不一样,与一般传统的项目工程业主管理活动相比较,代建人所面临的更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内外环境,受到委托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监督机构的约束。第三,参与的动机不一样,一般传统的项目工程业主的管理活动主要是任务驱动,但代建人管理是在合同的条件束缚下一种经济利益的驱动。第四,决策范围不一样,一般传统的项目工程业主在管理活动中能够自主独立的决定管理活动中和各项事宜,但是代建人就没有这样的权利,他无法对项目管理中一些重要的事情独立做主。第五,激励机制不一样,一般传统的项目工程业主管理的好坏实质上的差别不大,而代建人项目管理的好坏,它的成效直接与单位和经营者的业绩挂钩的,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单位收益和个人的声誉。第六,管理能力不一样,相对来说,一般传统的项目工程业主的管理能力不会很强,不是特别专业的,但是代建人是属于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他对管理知识必须是专业的,普遍来说代建人的管理水平往往要高于业主。

3 如何进行代建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3.1 代建施工现场的管理

代建单位一定要和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的交接管理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施工现场的垃圾清理费等都是一个庞大的不必要开销,曾经有过这样一起事件,在建造某办公大楼时,因为代建单位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施工现场出现其他工地施工单位的建设建筑垃圾,达到了1800立方米的面积,又找不到是哪个施工单位的低劣行为,只能自行处理,这些垃圾的清除费高达28万元,这就是一个不必要的意外开支,对业主也很难交待。由此可见,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安排好施工工序等对代建工程的造价成本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2 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使用建材变更、原招标文件变更和工程清单中没有的新增工程变更等的发生。工程变更可能会增加工程成本,比如一些工程的价格变更,不是招投标时的竞争价格,而是重新议定的价格,这样的更改会对项目总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利,这其中主要涉及到工程变更资料的凭证和管理问题。只要是工程变更资料,一定找相关代表签字或者是盖章,设计上的变更一定要找设计单位、相关的设计人员签字或盖章后才能实施生效。从成本控制角度来讲,并非所有的工程变更通知单都可以计算工程价款的,像一些新增造价的项目,如果相关的变更手续资料不全也是不能得到对应的价款。所以代建方在施工阶段一定要做好工程变更程序,减少造价的成本。

3.3 索赔管理

第6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引言

由限于人限们限不懈限努力限地对限项目管限理限进限行研限究,使项目管理日益成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在那些国家项目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趋于系统化,规模化,整体化。以美国为例来说,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项目管理的机构,即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并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简称为PMBOK。把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每个知识领域包括数量不等的项目管理过程。每四年更新一次,精限确的限体现限项限目管理知限识快限速上升、变限革与限集限聚过程限和结限构,让信息在全球更快速的传播与在实际中运用,它的运用不仅仅是在传统的建筑与工程建设部门,推广到各行各业。

尽管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已经开始自成体系,但就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只是位于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是我们在对项目管理的态度上不同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思想上的幼稚,经验的肤浅,让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还有就是目前我们国家严重缺少专业人才,对信息化不是很熟悉,让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在实施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时候,相关的政府机构还是固守传统,在项目管理建设中没有吸取现代思想的精华部分,不重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因而项目在现实运用中就引发的很多的困难与阻碍,进而使项目不能成功运用。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表现如下:

1.政府部门没有整体、全程管理的概念

政府部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整体、全程管理的概念,使其指导效果不够明显,所以导致不能监督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无法高效的对项目进行控制管理。尤其是在项目运行的开始与结束时,这种负面效果体现得更加明显,准备不全就动工,还没完善就草草了事。导致项目运行中遇到种种问题又得不到相应的解决,致使该项目以失败告终,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让信息得不到流通,建设不断重复,导致资源大大浪费。

2.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合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电子政务是一个需要很高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技术人才作基础,涉及范围大,各类业务需求繁杂的一个工程项目。当然得拥有一个专门性的机构或临时性机构对项目管理进行负责与管理建设。但是我们国家绝大部分的政府机构都没有做到这点,他们一般会把项目管理交给社会上的IT专业机构组织去建设,自己却成了幕后老板,拿工资不管事,这就使项目管理的建设提案、系统的规划、工程进程计划、市场需求剖析等都得由IT机构组织来做。IT机构组织在IT行业的技术颇高,但是在政务处理这块明显是外行,而且只要是公司就会以盈利为目的,在市场需求这块自然不会很充分。又或片面体现技术的超前性。在方案出来后的运行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这让项目取得胜算的几率又小了几分。有的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做出很大的变更,致使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无法预期完成,资源利用不够,乃至整个项目无成效,做白工。

3.政务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权责不分

电限子政务限项目限管理限是一项限系统限的工程,需要限完限善的限体系、明限确的权限责来限协调限各方。在我限国,大部限分政限府机限构的限项限目管限理体系限不健限全,对项限目的管限理缺限乏控限制,漏限洞较限多,权责限不明限确。以限决策限层、执限行层、和技限术层的限关系限为例:本限该由限决策限层做出限的限决策,决限策层限却推给限了执行层限去决策,执限行层限无限从下手,又限推给了限技术限层,技限术层限在没限有限明确限指示限的情况限下模限糊处限理,最限终导限致建限设出来限的电子政务系限统问限题百出。

4.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信限息化限项目限建设限的成功率限一般来说只限有30%左右,电子限政务项限目相限比于一限般的限信息限化项限目限来说,更限加复限杂,其限建设承限担的风限险更限大。但是限我国很限多电限子限政务项限目限缺限乏风向防范限意识,项限目计限划时,缺乏限对限投资、技术限、管理限和运限作的风限险分限析,项目限实施时,不限注意限对风限险的限控制,从限而导致限很多限电限子政限务建限设项限目半途限而废,即限使有限些最限终完限工,系限统在限应用限的过程限中也限是问题限成堆。

5.缺乏经验总结,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我限国,很限多的限电子政限务建设限项目限终结于限最后的草限草验收,缺限乏对限建设过限程的分限析与总限结。而对限于工程的限绩效限评估,标限准不一,甚限至连工限程是限成功还限是失败都限莫衷限一是。

6.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监理

有限效的监限理是电限子政限务项目限顺利进限行的限保障。监理限一限般由第限三限方进行,而我限国的电限子政务限项目限建设,要么限缺乏监限理,要么限监理限权责限不明限确,要么监限理“国有限化”趋限势严重,甚限至有些限政府机限构将限监理堪限称负担,但限又碍于限政限策法限规,应付了限事,把限监理限演变成限走过限场。

分析上面出现的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分别如下:一是根限源是限政限府限机限构在限电限子政限务工限程项限目限的建设限过限程中政府部门没有全局观念、整体全程管理的概念,对项目管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与看重;二是关键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又懂政务管理的人才。三是症结在于没有系统的指导方针,而且目标都不明确。如果要处理出现的那些问题,就得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尤其是症结上。不要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得吸收现代精华,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就目前我们国家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结合国情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主导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试点之后再让它普遍运用,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此方案趋于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目前我国遇到的问题可以有效应对,使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葛福明.大庆市金保工程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2]赵俊岚.电子政务工程监理分析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8:9598

[3]刘蓓,付宏燕,李新友.电子政务工程标准化规划与实施要点[J].电子政务,2010,12:5963

[4]郑杰.项目管理在日本的引进、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1(6):12

[5]白新勤.美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J].档案,2011(6):1

[6](美)J.KentCrawford,肖艳颖,译.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7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一)低价中标中标普遍存在,资金收入被严重挤压

近几年,水利施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招投标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低价中标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项目先天资金来源不足,仅仅依靠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方式,来增加少量的结算价款,其后果势必引起企业营业利润空间减少,甚至严重的造成资金链断裂,迫使工程项目停工。

(二)管理模式落后,资金管理松散,不能统一运作

因水利建设项目大多在野外施工,造成水利施工企业分支机构众多,为配合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一般均在施工当地开立银行账户,由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负责,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回总部报账,按项目进行独立核算,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滞后,总部不能及时得到完整的资金流动信息,不能统一资金管理和运作,使有的项目资金闲置,资源浪费,而有的项目则资金困难,甚至工程项目被迫停工或不得不想办法从外部筹资,这样造成企业财务费用增大,利润降低,另外,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因业务往来,造成资金拖欠,相互扯皮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资金使用缺乏计划

水利施工项目合同金额较大,施工工期一般都比较长,在有效工期内产值不均衡,因而从业主方结算得到的工程结算款,往往也呈现不均衡,在工程施工前期,资金投入比较大,但结算产值很少,业主一般只预付合同价款的10%,在施工中期就进入产值结算的高峰期,资金投入依然很大,但工程结算款也相对较多,但同时面对业主与款项的扣回与质保金的扣留的压力,在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产值比较小,结算款项少,这时业主的资金开始紧张,施工单位也需要付清外欠工程费用,由于大多数项目经理生产管理经验丰富,但缺乏相关的财务基本知识,缺乏资金统筹计划,不能按照预算进度安排资金支付,造成前期资金浪费严重,到施工后期,资金紧张,出现对内拖欠职工工资,对外拖欠材料款等费用。

(四)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

水利施工地点一般都在比较偏远的山区,项目组织机构临时建立,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并且管理制度落后,不能随时与企业总部保持资料共享,随时信息沟通,在资金支付过程中,简化了审批程序,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一人就可决定资金运用,使财务监控出现漏洞。比如工程分包合同不完善或不订立,大额资金支付不能实行联签制度,材料预付款不符合规定等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企业资金流失,成本增大,甚至有些项目会出现严重亏损。日常开支报销制度由于制定年代久远,好多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新的报销制度没有及时出台与外部环境相接轨,致使报销费用时,审批带有人为情理因素或随意性,在某些情况下容易滋生腐败。

二、解决对策

(一)规范招投标市场

在水利项目建设中,逐步规范招投标制度,避免恶意竞争,保证招投标合法公平,拓宽项目资金的来源渠道,保证项目资金正常运作。

(二)破除沿用的老做法,建立资金归集制度,与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相接轨

规范企业总部资金使用,增强总部对各成员单位或项目部的财务控制能力。与银行合作,在企业总部成立财务资金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络,管理企业众多的银行账户,首先可以获得企业资金流动的知情权,了解各成员单位的资金存量和流量;然后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将有利于企业总体资源配置,增强企业资金存量的盘活,通过在结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实现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培训企业法人和各项目经理对财务知识的了解

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知识和预算知识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统筹安排企业资金,做好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计划及审批,切实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成本控制,事后有分析。

(四)完善财务监控制度

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银行的支付系统,对于大额,重要的资金支付审批权限交给企业总部,最后由企业总部财务管理中心审核支付手续完整与否;对于成员单位或项目部的日常零星开支由各成员单位或项目部自行审批支付,保证各项支付合法、合规。针对内部财务的相关业务及活动,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财务报销制度,使报销费用合理化,明确化,标准化,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要求财务报销一定要严格贯彻执行,消除人为干扰因素。

三、结束语

第8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理论与操作实务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人的素质决定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阐明了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应达到的以下要求:

一、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首先是必须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法规中有很多关于安全生产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必须掌握有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建筑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安全生产过程的危险源也非常多,对任何一个危险源未进行识别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从业人员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活动的具体操作者,必须掌握与生产有关的安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本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三是必须掌握有关的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在可能导致从业人员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从业人员应当了解掌握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

二、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以部门令的形式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包括地方性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等。对这些规章制度,从业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许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是从业人员工作的准则、行动的指南,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以便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是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切实抓好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才能确保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岗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每个岗位的事故发生率。

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与培训,这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建筑业的人员素质来看,在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80%以上来自农村,其素质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因此,如何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以进一步提高行业职工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业务素质,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管理的角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多个领域和部门,从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本身的角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贯穿了计划、实施、评估(检查)、改进等几个子过程的PDCA循环系统。该系统的流程图如下:

下面就以上流程图,对安全教育和培训涉及的几个子过程进行阐述。

一、必须确定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一致的安全培训指导思想

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必须确定安全培训的指导思想,这是企业开展安全培训的总的指导理念,也是主动与否开展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关键,只有确定了具体的指导思想才能有规划的开展安全教育的各项工作,这也是实现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基础工作之一。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改进等诸多环节,只有确定了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指导思想才能实现企业安全教育系统的PDCA循环,才能确保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保证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的前提下,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才能得以顺利的实现。

二、企业必须制定符合安全培训指导思想的培训计划

确定了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一致的安全培训指导思想后,企业必须依据年度承接任务的情况编制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主要的内容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通用安全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的培训,企业在对使用的法律法规适用条款作出评价后,应开展法律法规的专门培训;

2、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3、建筑施工主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同行业或本企业历史事故的培训;

第二部分: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4、岗位安全培训;

5、分阶段的危险源专项培训;

内容确定后,应确定培训的对象和时间,一般来说,培训对象方面主要分为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般性操作工人;培训的时间可分为定期(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年度培训)和不定期培训(如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基础知识培训、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分阶段的危险源专项培训等)。

培训的内容、对象和时间确定后,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还应对培训的经费作出概算,这也是确保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实施的物质保障。

然后是确定培训所需的师资,最后确定培训的形式。

三、应建立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

目前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讲,学员听",如果是对于管理人员,一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的同志在某些问题上的见解,不一定不如某些教师,因此,应积极研究和推广交互式教学等现代培训方法。从培训手段看,目前多数还是"一张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的不太普遍。从解决行业内较大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看,采取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大范围开展培训势在必行。

特别是对于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方面,应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趣味性的原则,建议采用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小手册,播放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的方式增加培训效果。

一般的安全知识小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

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可采用计算机和投影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人进场时进行;内容应以声、像、动画相结合的为主要体现模式,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一般框架内容如下:

通过采用多媒体教育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使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寓教于乐,针对一般性操作工人的特殊情况,取得最大的培训效果。

现场的技能专项教育与培训适用于专门的工种,如井架、龙门架操作人员的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培训等。

另外,班组班前活动作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补充,应予以充分重视,班组成员通过了解当日存在的危险源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并作为自己在施工时的指南,当天作业完后由班组长牵头对所属工人进行安全施工安全讲评。

四、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

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是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关键的一个环节。分阶段的专项培训主要按建筑工程的施工程序(作业活动)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饰装修阶段、退场阶段,首先在工程开工前针对作业流程和分类对整个项目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案和一般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的分布制定培训计划。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一般流程如下:

五、培训与考核

考核是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据考核结果,可以评定员工接受培训的认知的程度和采用的教育与培训方式的适宜程度,也是改进安全与培训效果的重要输入信息。

考核的形式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面形式开卷,适宜普及性培训的考核,如针对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书面形式闭卷,适宜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年度考核。计算机联考,将试卷用计算机程序编制好,并放在企业局域网上,公司管理人员或特殊工种人员可以通过在本地网或通过远程登陆的方式在计算机上答题,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公司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

计算机联考网络拓扑图如下:

现场技能考核的方式以现场操作为主,然后参照相关标准对操作的结果进行考核。

六、培训档案的管理

培训档案的管理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培训档案,在整体上对培训的人员的安全素质作必要的跟踪和综合评估,在招收员工时可以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比对的结果可以作为是否录用或发放安全上岗证的重要依据。培训档案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管理,并通过该程序完成以下功能:个人培训档案录入、个人培训档案查询、个人安全素质评价、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综合评价。

七、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

开展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改进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诸多环节提供信息输入,评估的内容主要从间接培训效果、直接培训效果和现场培训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间接培训效果主要是在培训完后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培训采取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技巧方面进行评价,直接培训效果的评价依据主要为考核结果,以参加培训的人员的考核分数来确定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现场培训效果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情况和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频数来确定。以上几项构成了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的综合评估数据。其一般的计算公式如下:

[结束语]

第9篇:项目管理一般知识范文

对档案专业人员来说,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既有工程项目本身专业性、复杂性的原因,也有档案专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是“档案员”代替不了“资料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五大员”是必备的,且需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所谓“五大员”,即“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其中,对资料员的一般要求如下: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操作计算机建筑应用软件的能力;能看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能编制修改工程竣工图;了解各种施工技术并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技术资料表格等。根据以上要求,档案专业人员从事“资料员”工作往往是不能胜任的。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员除了具体的组卷整理工作外,更注重的是宏观上的管理,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而资料员则更注重微观上的效果,即直接形成和掌握现场施工技术资料。资料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容易,而档案员兼职资料员的工作则难,专业的差异和工作重点的不同,造成档案专业人员在进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这个行业时显得尤为困难,而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二是档案专业人员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话语权”不足。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保证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在档案专业术语中叫做“前端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员不了解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对资料员形成的施工技术资料只是被动接收,前端控制原则往往也只体现在对纸张、字迹的要求上,对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容则缺乏判断能力,从而也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大打折扣,也直接导致了“档案员”这一职位的可有可无,用人单位往往直接以“资料员”取而代之。在薪酬待遇上,资料员也会高出档案员许多,在岗位定义上,资料员为“技术类”,档案员则为“文职类”。种种的差异,导致档案员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话语权”不足,纵然有“三纳入、四参加”制度作为保障,但也经常沦为签字、盖章的工具。

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档案员往往会沦为弱势群体,归根结底,还是由专业的差异性决定的。要想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在熟知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知识,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在质量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把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融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之中,苦练内功。只有这样,档案专业人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打破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困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摘自《档案界》网站 作者单位:珠海中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